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精)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精)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精)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精)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规划》要求,为明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任务和内容,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标准,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开展建设工作,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特制定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第二条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是指政府举办的地市级及以上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是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区域性中医药医疗中心。

第三条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确定的一般原则是,全国范围内发展目标明确、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人员结构合理、运行良好、管理规范、现有床位规模适当;编制床位数原则上东部地区不少于250张、中部地区不少于200张、西部地区不少于150张、民族医医院不少于50张,床位使用率65%以上,

第五条通过加大投入,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医院管理,使建设单位达到:适应群众需求,建设规模适度,设施设备先进,服务功能完善,人员结构合理,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专病)优势明显,疗效水平较高,服务质量优良,运行机制良好,费用控制严格,创新能力较强,可稳步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中医医院,成为本地区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中医临床科研、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中心。

第六条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单位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医院规模适度。能满足本地区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需求;

(二)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建设完成后,彻底改变房屋不足与陈旧、基本医疗设备短缺的状况,布局合理,设施齐全,设备配套,环境优美,能够适应临床业务需要和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就医条件的要求;

(三)临床科室齐全。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科室达到10个以上

(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眼科、针灸科、推拿科、肛肠科、皮肤病科等),有条件的一级临床学科进行二级专业分科;

(四)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显著提高,防治重大疾病、慢性病的能力明显增强,在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防治中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急诊急救能力提高明显,成为当地急诊急救网络的重要成员单位;

(五)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加突出。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提高,服务领域得到拓展,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每个项目单位建成不少于3个省级以上重点中医专科(专病)。中医药治疗率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率分别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0%;

(六)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医疗费用得到控制,平均门诊人次费用、平均住院人次费用低于同级综合医院水平;

(七)医院中药制剂能力得到提高。具备符合医院制剂配制要求的基础设施条件,医院中药特色制剂的质量和配制水平明显提高,能满足中医临床和人民群众对医院中药制剂的需要;

(八)中医药科研条件得到改善。能针对本地区的主要疾病开展临床科研工作,引进消化吸收中医药科研成果,组织筛选和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九)继续教育能力得到加强。能组织实施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成为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

(十)人员结构更趋合理。形成一支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拥有一批中医理论功底深厚、临床业务能力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能开展中医药继承工作和科技创新。

第三章建设原则

第七条整合资源,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布局,整合中医药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提高运行效率。

第八条完善功能,配套推进。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是当地中医医疗和业务技术指导中心,负责基本医疗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接受下级医疗机构的转诊,承担中医药专业技术人

员的进修培训及业务技术指导任务。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在房屋建设和设备配置上要满足当地中医医疗服务的需求和开展临床科研、推广适宜技术、实施继续教育等的需要。

第九条明确标准,规范建设。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要根据指导意见精神、覆盖人口及服务功能确定建设规模,做到规模适度、功能适用、装备适宜、经济合理。本着填平补齐的原则建设业务用房和购置设备。房屋建设以改扩建为主,严格控制新建项目。

第四章建设内容与标准

第十条建设内容主要是业务用房建设和基本诊疗设备(含中医药特色诊疗设备)配置。

第十一条业务用房建设原则依照指导意见确定的标准安排。设备配置目录和规格按所附清单依据填平补齐原则选配,设备采购按照国家招投标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十二条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原则上保持现有编制床位数不变。确实需要增加床位的,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

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统筹考虑,新增床位全部用于中医临床科室。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范围内中医医院的总床位数与区域内人口总数之比原则上不得超过每千人口0.27张床的标准,人口稀少地区可适当上浮。

第十三条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的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建设床均建筑面积应符合表一的指标,规模较小的民族医医院床均面积可适当加大。

表一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房屋建筑面积指标(m2/床)

建设规模

床位60 100 200 300 400 500

日门(急)诊人次210 350 700 1050 1400 1750

面积指标

69~

72

72~75 75~78 78~80 80~84 84~87 注:1、根据中医医院建设规模、所在地区、结构类型、设计要求等情况选择上限或

下限。

2、大于500床的中医医院建设,参照500床建设标准执行(下同)。

第十四条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在总建筑面积中的比例关系,可参照表二。在使用时,各类用房占

总建筑面积比例可根据地区和医院的实际需要适当调整。

表二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比例关系表(%) 床 位

60 100 200 300 400 500 急诊部

3.1 3.2 3.2 3.2 3.2 3.3 门诊部

19.7 20.5 21.2 21.5 21.5 22.0 住院部

26.2 27.5 30.0 31.5 32.5 32.7 医技科室

19.7 17.5 17.0 16.6 16.0 16.0 药剂科室

13.5 12.1 9.4 8.5 8.3 8.0 保障系统

10.4 10.4 10.4 10.0 9.8 9.0 行政管理

3.7 3.8 3.8 3.7 3.7 3.8 院内生活服务

3.7 5.0 5.0 5.0 5.0 5.2 注:1.使用中,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可根据不同地区和中医医院的实际需要

做适当调整。

2.药剂科室未含中药制剂室。 第十五条 单列的传统中医、民族医特色疗法项目房屋建筑面

积指标可参照表三。

表三 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 2)

建设规模 项目名称

床 位 100 200 300 400 500 中药制剂室 小型500~600 中型800~1200 大型2000~2500

中医传统疗法中心

(针灸治疗室、熏蒸

治疗室、灸疗法室、

350 500 650

足疗区、按摩室、候

诊室、医护办公室等

中医传统治疗室及

其他辅助用房)

第十六条承担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的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应以具有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为基数,按每人30m2的标准另行增加科研用房的建筑面积。

中医药院校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的教学用房配置,应符合表四的规定。

表四中医医院教学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2/学生)

医院分类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面积指标8~10 4 2.5

注:学生的数量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临床教学班或实习的人数确定。

第十七条承担预防保健任务的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的预防保健用房的建筑面积,应按编制内的预防保健工作人员每位20m2标准另行增加建筑面积。

第十八条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单列项目

用房建筑面积参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执行。

第十九条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工作人员编制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可按病床与卫生技术人员之比为基数计算:100~400床为1:1.4~1.5,500床以上为1:1.6~1.7。

第二十条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的基本服务功能和中医药特色建设要求、基本设置与构成应符合表五、表六、表七的要求。

表五省级中医医院基本服务功能和中医药特色建设要求

基本

功能

具体内容

医疗1、开展院前急救,熟练应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技能,并能积极运用中药制剂和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对急诊病例24小时应诊、出诊、抢救、治疗和组织转诊。

2、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派遣紧急医疗队的任务。

3、检验、医学影像等医技科室检查能够满足

临床需求。

4、设置13个以上中医临床科室,其中必须有以运用针灸、推拿、熏蒸等传统疗法为主的科室。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65%以上。

5、能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进行诊断,并坚持以中医为主进行治疗,必须采用西医方法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应指征明确、用药合理。中医药治疗率达到60%以上。

6、中药饮片、中成药供应能够满足临床需要,能够为病人提供临方加工、代煎服务,具有研究、开发、生产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能力。

科研1、针对本地疾病谱,结合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制定本院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计划。

2、建立专科(专病)临床研究室,对本院治疗优势病种的经验和本地名医、民间中医治疗相关疾病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研究,制定临床诊疗规范并应用于临床。

3、承担本地中医药科技成果及适宜技术推广任务。

4、建立中心实验室,具备承担重大中医药科学研究课题的能力。

教育1、制定本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并付诸实施。

2、承担中医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任务、下级医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进修任务。

3、具有承担省级以上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能力。

4、开展电化教学和现代远程教育。

预防养生保健1、疾病预防、传染病疫情报告。

2、养生保健。

3、健康教育。

业务指导负责对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表六地市级中医医院基本服务功能和中医药特色建设要求

基本

具体内容功能

医疗1、开展院前急救,熟练应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技能,并能积极运用中药制剂和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对急诊病例24小时应诊、出诊、抢救、治疗和组织转诊。

2、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派遣紧急医疗队的任务。

3、检验、医学影像等医技科室检查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4、设置10个以上中医临床科室,其中必须有以运用针灸、推拿、熏蒸等传统疗法为主的科室。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65%以上。

5、能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进行诊断,并坚持以中医为主进行治疗,必须采用西医方法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应指征明确、用药合理。中医药治疗率达到60%以上。

6、中药饮片、中成药供应能够满足临床需要,能够为病人提供临方加工、代煎服务,具有研

科研1、针对本地疾病谱,结合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制定本院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计划。

2、建立专科(专病)临床研究室,对本院治疗优势病种的经验和本地名医、民间中医治疗相关疾病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研究,制定临床诊疗规范并应用于临床。

3、承担本地中医药科技成果及适宜技术推广任务。

4、有条件的医院建立中心实验室,具备承担中医药科学研究课题的能力。

教育1、制定本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并付诸实施。

2、承担中医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任务、下级医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进修任务和本地农村、社区中医药人员培训任务。

3、具有承担地市级以上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能力。

4、有条件的医院开展电化教学和现代远程教育。

预防保健及计划生育1、疾病预防、免疫接种、传染病疫情报告。

2、孕产妇和儿童的系统保健。

3、养生保健

4、健康教育。

5、开展常见计划生育手术。

业务指导负责对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急诊门

医技

内科诊室、外科诊室、妇科诊室、儿科诊室、骨科诊室、内

室、

室、

室、

室、

室、

房、

房、

室、

检验

科、

库、

放射

科、

功能

检查

室、

内窥

室、

手术

室、

病理

科、

供应

室、

营养

房、

房、

室、

西

室、

室、

房、

室、

间、

房、

房、

房、

室、

房、

室、

室、

堂、

室、

宿

舍、

第五章设备配置标准

第二十一条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的设备配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一般医疗设备的配置,应按《综合医院医疗器械装备标准》(试行)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的规定执行;

(二)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应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的可能并按有关规定合理配置;

(三)中医药专用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四)中医特色科室所需特殊诊疗设备,应保证专科(专病)的需要。

第二十二条在满足基本设备配置的情况下,甲类和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其它重点装备按表八由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自行选配。

表八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重点装备表

编号设备名称编号设备名称

1 肺功能分析仪14 麻醉机

2 全自动生化分15 麻醉监护仪

ICU建设指南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根据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 的增加,我部印发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9号),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设置重症医学科。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

资源,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负责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指导和检查;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持患者转入转出重症医学科的通道畅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第七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可

北京同仁堂企业文化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概况: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市政府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国有独资公司,始创于1669年,至今已有343年的历史。近年来,集团坚持“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成为国际知名的现代中医药集团”的发展战略,以“做长、做强、做大”为方针,以创新引领、科技兴企为己任,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出口创汇及海外终端数量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同时,同仁堂既是经济实体又是文化载体的双重功能日益显现,品牌的维护和提升、文化的创新与传承等取得了丰硕成果,“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国家汉办签署了联合推广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运用孔子学院平台进一步加大了同仁堂文化的海外传播力度。 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拥有药品、保健食品、食品、化妆品、参茸饮片5大类1500余种产品;25个生产基地、75条通过国内外GMP认证的生产线,生产工艺和工装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1500余家零售终端和130多家医疗网点;一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形成了以同仁堂研究院和同仁堂中医医院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十一五”期间,共开发上市新产品194种,

为同仁堂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按照北京市国有经济“十二五”规划的整体部署,同仁堂集团制定了自身“十二五”发展规划,全力打造首都中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确定了新的五年发展目标,即“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零售及医疗网点突破2000家,新产品研发上市300种,落实四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继续保持五个全国同行业第一,逐步形成六大(二级)专业型集团公司框架”的“123456”计划,真正实现健康、和谐、跨越式发展。 企业文化: 品牌释义::"同仁堂"商标的设计意图: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龙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北京同仁堂数百年的制药精华与特色是: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因而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享有盛名。本商标采用两条飞龙,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医药文化历史,“同仁堂”作为主要图案是药品质量的象征;整个商标图案标志着北京同仁堂是国之瑰宝,在继承传统制药特色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研制开发更多的新药造福人民。 1、企业精神: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2、诚信理念: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3、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 4、经营理念:诚信为本,药德为魂

武胜县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总结

武胜县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增加医院实力和服务功能,圆满完成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各项工作,医院重点专科建设也取得了较大成效。 对照《广安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评估体系》的标准进行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武胜县中医院成立于1979年,原由县中医进修校改建而成,在县委县府领导的支持下,在省市县主管部门领导的指导下,经过30年来的艰苦创业,于1998年创建为二级乙等医院,20XX 年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承担着全县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医疗、急救、康复、教学、科研等任务,是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寿保险医疗、交通事故医疗、工伤医疗定点医院。目前医院占地面积22亩,建筑面积15582m2,其业务用房13164m2,门市面积2418m2,编制床位300张,目前开放床位184张,在职职工234人(招聘职工59人),卫生专业人员218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7人,中级47人。医院设有内、外、妇、儿、急诊、骨伤、按摩、针灸、肛肠、五官、口腔、皮肤等15个一级科室,有中医男性病、中医肺病、中医肾病、中医胃病、中医肝病5个中医专病科室。推拿按摩、

骨伤科为市级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科已申报在建省级重点专科。医院固定资产2741万元,其专业设备1522万元(1万元以上的统入),平均每床设备达110万元。配有螺旋CT机、彩超、全自动生化仪、CR数字化照光机、床旁照光机、C形臂X光机、瑞典金宝血透机、电子胃肠镜、腹腔镜、经颅多普勒诊断仪、肺功能仪、三维多功能牵引床、中药煎药机、中药薰蒸治疗仪等万元以上的诊疗仪器110台(件)。 二、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成效 (一)在科研方面 1、重点专科发展方向明确,坚持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突显中医药特色,使之技术在县内处于领先水平,以带动全县卫生工作的发展。 2、我院在建市重点专科骨科和针灸推拿科,科室同志们刻苦努力,进行临床经验的总结,每个科室各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3篇。 3、通过同志们共同努力,充分发挥科研主动性,骨科获县科技进步奖一项,针灸推拿科获县科技进步奖一项,市科技进步奖一项。 (二)科室建设 1、科室:分别成立了重点专科骨科和针灸推拿科,骨科拥有病床30张,针灸理疗科拥有病床20张。 2、医护人员:骨科有执业医师9人,针灸推拿科有执业医师10人,两科护士有16人,新引进针灸硕士研究生1人。 3、业务开展情况:住院病区设有专业治疗组,门诊有专科诊室

县中医院人才培养五年规划

洪江市第一中医医院人才培养五年规划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院卫生技术人员的总体素质,促进医院的发展,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湖南南省中医药条例》,结合医院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人才培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坚持人才兴院、人才强院的理念,按照全面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坚持中医医院的办院理念与方向,积极引进和培养中医类别人才,大力塑造“铁杆中医”队伍,打造中医药学科带头人队伍,通过结构调整和岗位合理配置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切实搞好医院人才的培养、教育和使用,充分调动医院人才的积极性,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培养目标 1、积极推进全员职工培训。全面提高医院职工的学历层次。医院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全员培训率要达到90%以上,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75%达到本科以上,15%达到专科水平。鼓励45岁以下具备本科学历的临床医师攻读中医研究生。 2、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培养1-2名左右在医院有较大影响、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

3、通过师承教育和国家、省人才培养计划,培养3名左右热爱中医事业、中医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药领军人才; 4、通过进修学习和师承教育,培养10名左右具有较好中医理论基础和坚实中医经典知识的中医药队伍。 三、主要任务 1、要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对医院现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要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的重点是加大理论研修、临床实践、学术交流及科研工作的力度。在理论研修上,要结合本人的学术特色和专业,精读本专业相关的书目。在临床实践上,定期安排中医高级职称人员到省级以上中医院跟师学习,打造中医领军人才队伍。安排学科带头人到全国重点学科或重点专科点进修深造,提高本专业解决疑难病症的能力。在学术交流和科研上,提倡跨省、跨地区交流,鼓励与上级和同级医疗机构合作,进行基础和临床课题研究。 2、高度重视专科(专病)人才培养。实施中医专科(专病)人才培养计划。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要确定自身的业务主攻方向,逐步把精力转移到专科(专病)研究的方向上来。要结合自身特点,重点加大本专科相关理论的研修,全面掌握和熟悉本专业的古典医著及文献资料,同时要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现代医学知识及发展趋势,在临床实践方面要到省内相应的重点专科(专病)点进修提高,不断提高自身临床处置

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根据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9号),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设置重症医学科。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负责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指导和检查;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持患者转入转出重症医学科的通道畅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第七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 第八条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主任,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和质量建设。 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重症监护领域工作3年以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第九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测和治疗设备,以保证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

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

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1.公司介绍 .背景简介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着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着”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其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 "同仁堂"商标的设计意图: 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龙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北京同仁堂数百年的制药精华与特色是: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着,因而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享有盛名。本商标采用两条飞龙,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医药文化历史,“同仁堂”作为主要图案是药品质量的象征;整个商标图案标志着北京同仁堂是国之瑰宝,在继承传统制药特色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研制开发更多的新药造福人民。

.公司历史 一六六九年(清康熙八年)乐显扬创办同仁堂药室。 一七零六年乐凤鸣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祖传配方基础上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该书序言明确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成为历代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 一七二三年(清雍正元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之久。 一九五四年同仁堂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 一九五七年同仁堂中药提炼厂正式成立,开创中药西制的先河。 一九八九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同仁堂”为驰名商标,受到国家特别保护,“同仁堂”商标还是中国第一个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商标,大陆第一个在台湾申请注册的商标。 一九九一年同仁堂制药厂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 一九九七年国务院确定120家大型企业集团为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同仁堂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中医药企业名列其中。 一九九七年由集团公司六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七月,同仁堂股票在上证所上市,这标志着同仁堂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进程中迈出重要步伐。 二零零零年十月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同仁堂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医院重点专科建设计划及措施

**中医医院 重点专科工作计划及措施 (2009——2012) 为使我院重点专科建设顺利开展,确保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按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南和技术指南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三年重点科室建设计划和措施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加快专科建设发展,努力建立起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带动全县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水平医疗需求,实现医院持续快速发展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在总结过去专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院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按照“学科建设是龙头,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关键,经费投入是基础,政策措施是保障”的建设思路,通过2-3年的努力,使骨伤科达到省级水平;针灸科达到市级水平;内科、心内科、儿科、眼科等达院级水平。至2013年底,在建成一批在省、市有一定影响、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专科,培养和引进一批掌握学科核心技术、引领学科发展方向的专科人才梯队,形成明显的专科优势,从而带动全县医疗技术的整体提高,推动学术和科研进步,扩大户县中医医疗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具体任务

1、专科设施先进齐全,能够满足临床科研需要。达到省级以上水平的重点专科,医疗、科研仪器设备和设施先进齐全。 2.专科人才梯队合理,“125”人才培养计划落实。即:每个重点专科必须配置1名学术地位高、在全县同专业具有一定声誉的学科带头人,2名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后备学科带头人,5名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业务骨干。 3.专科技术优势明显,占领学科制高点。具有较高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水平,能够运用现代手段搜集、处理、利用前沿科技信息,掌握专科最新发展动态;能够承担省、市相关专业科研项目和课题,胜任全县医学学科开展高新技术的业务指导,在专科疑难危重病症的研究、治疗方面居全县领先水平。 4.社会认知度高,专科效益显著。重点专科在省内享有一定声誉;专科门诊、住院人次高于全市其它同专业科室50%以上,年递增幅度大于20%;服务半径不断扩大,埠外病人明显增加。 5.管理机制创新,保障专科持续发展。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和符合专科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机制,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及管理,技术转化转让,学科优化整合和经费保障分配等方面有所突破,敢于创新,为专科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三、设置规划 1.结合我县常见、重大疾病发病率、以及重点专科申报情况,严格标准、择优选定。 2.医院领导重视,按照专科建设目标和任务落实业务用房、医疗设备,培养、引进医疗技术人员,保证专科建设所需经费及人员待遇。 3.科室积极性高,技术实力强,发展潜力较大,主动要求并有能力承担重点专科建设任务。

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X X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整合医疗卫生资源,逐步实现基层首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秩序,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福建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闽政办[2017]144号)要求,按照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州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漳政办[2018]39号)精神以及省、市有关医改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经研究决定,建立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整合医疗资源和开展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组建诏安县总医院,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件精神,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优化县域卫生资源配置,建立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所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通过优化整合全县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努力构建与全民健康管理服务相适应的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我县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工作目标。改革现行医疗管理体制,推进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健全行政、人事、财务、设备、药品、医疗、信息等管理长效机制;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切实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有序

有效下沉,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规范就医秩序,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明显增加,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指导、管办分离 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和规划引导,建立健全诏安县总医院组织架构和内部运行机制,对总医院的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重大投资等实行宏观管理。落实政府办医的领导、保障、管理和监督责任,统筹推进资源整合、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等各项工作。建立总医院院长领导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总医院人事、分配、经营及财务自主权。明确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分工协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 (二)坚持资源整合、循序渐进 以强化管理、合作互动为纽带,整合技术、人员、设备、信息等要素资源,形成比较科学、合理、有序的紧密型县域医疗体系。在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机构职能和任务、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不变的前提下,将县级公立医院资源先行整合,在2018年内完成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整合任务,实现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目标任务。 (三)坚持中西医并重、协同发展 以县级综合医院和中医院(含瑞康医院,下同)的机构标准及功能定位为依据,通用设备集约共享、专科设备整合提升、医护人员专兼结合等方式,整合优化县医院和中医院资源。遵循平等互助、

最新ICU建设与管理指南资料知识讲解

最新I C U建设与管理 指南资料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2006.4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引言】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基本要求】 (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神经性厌食的心理治疗

神经性厌食的心理治疗 -------介入时机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门诊专家张凯 神经性厌食多见于未成年女性,以面容憔悴,皮肤干燥或毛发脱落,体重减轻,闭经等为特征的进食障碍。部分患者,由于没能达到预期的体重,多次的挫折和失败以及家人的责怪等使自己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生活懒散,缺乏责任感,旷课,满口脏话谎言,或出现暴力倾向,冲动性行为,吸烟饮酒等品行问题。另外还可出现情绪低落,厌世轻生,自伤自残等抑郁症状。 心理治疗是神经性厌食的主要疗法之一,通过努力改变患者的认知方式,减轻心理压力,增进相互了解,改善家庭关系等来调整其异常的摄食行为,对神经性厌食有一定疗效。现在谈谈心理治疗介入时机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心理治疗介入时机 神经性厌食有限制型和贪食-泻出型两种类型。因为此病是一种异常的禁欲病态,与精神活性物质的脱毒不同,很容易让节食转为过食。而惧怕体重增加的心理又驱使患者使用催吐等方法,由限制型转为贪食-泻出型,使贪食-泻出型患者出现增多的趋势。过度节制饮食或滥用催吐泻下等方法导致体重减轻,营养不良,引起内分泌以及参与摄食行为调节的神经传导递质和激素分泌异常,这些体液性信号作用于下丘脑摄食调节中枢,加重异常的摄食行为,同时由于神经传导递质的改变,精神状态也受到影响。有学者称此为恶性循环(Circular interaction)。那些起初只是为了发泄不满或单纯为了瘦身采取的异常摄食行为,发展到此时患者也很难控制自己,甚至发展到类似强迫行为的程度。神经性厌食的疗效不理想,易反复发作等,也与这个恶性循环不无关联。 当发展到恶性循环阶段,单用心理治疗效果也许就不太理想了。此时可以在用抗抑郁药物如三环抗抑郁药物或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之后介入心理治疗。选择抗抑郁药是因为神经性厌食与抑郁症关系较密切,二者神经内分泌学及神经传导递质的异常变化相类似,有学者将神经性厌食划为情感障碍的一个亚型,神经性厌食患者的29%-68%并发情感障碍,抗抑郁药物对神经性厌食有一定疗效。 心理治疗介入的时机以用抗抑郁药后情绪转好时为佳。过早的心理介入因为有上述恶性循环的存在,不易奏效。而无效的心理治疗让患者失去对心理治疗的信心。介入过晚,由于其认知方式等得不到纠正,有可能出现反复同样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在患者情绪好转时介入心理治疗,因其情绪转佳,精神运动水平恢复,使得容易与其沟通,也就提高了心理治疗的疗效。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不急于下结论;患者的心理问题是家庭关系不睦还是学习成绩下降,是认知的偏执还是情感的纠葛,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对于体像障碍明显,否认患病和作伪行为的患者,尤其要注意识别。不要急于下结论,错误的结论会让患者认为“医生根本不理解我”而丧失对医生的信赖,而对这些有心理问题的患者来说,重建信赖关系是比较困难的。不施加压力;包括不要提出过高的期待,不要规定具体的康复计划,如几个月体重恢复到多少等。不要提及患者曾经有过的辉煌,“看你那时候全班成绩第一”,“当时你身体多棒呀”等,这些都有可能加大其心理压力,产生负面影响,引起反复。要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注意语言的选择;这些患者对与饮食有关的谈话内容十分敏感,沟通时特别要注意语言的选择,特别是提到与体重,肥胖,进食有关的话题时,尤其应引起注意。无论在治疗的那个阶段,做得不好,有可能前功尽弃。如当患者食量逐渐恢复时,不说“你吃得真多”而是说“你恢复

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

六安市立医院 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六安市立医院作为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更应该大力促进中医学术发展,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医院决定开展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针对我院自身的评估情况及使我院以后的专科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以确保我院的总体建设规划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并通过项目建设把我院的特色专科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本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专科特色,充分认识中医专科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提高中医专科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优化临床诊疗方案,强化专科规范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专科骨干培养,促进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和中医学术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专科监测工作,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建设目标 根据市立医院中医专科建设和发展的现状,确定中西医结合科为中医重点专科, 该科拥有国医堂和30张中医病床,设有肝病专科、腰腿痛专科、胃肠病专科、风湿病专科等,有高级、中级和初级7人,其中学科带头人戴维生主任为安徽省名老中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中药痛点注射治疗腰腿痛。因此我院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经过1至3年努力,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建设,确保中西医结合科进入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力争进

入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使其成为基本设施和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领先、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方法独特、专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带动医院发展的“龙头”科室。 重点提高优势病种 1.颈腰椎痛中药痛点注射;2.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 三、建设内容 (一)制定实施方案。中西医结合科根据《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和检查细则》(见附件)要求,结合专科发展实际,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建设计划,报请医院审核同意后开展建设。 (二)开展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市立医院现有中医技术优势、较合理的人才梯队和一定规模,有计划地选送专科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到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进修培养,逐步形成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周期内至少选派1名学科带头人培训进修1年以上、3名业务骨干培训进修6个月以上。现已成立“安徽省名老中医戴维生工作室”开展工作,师承技术骨干已经到安徽中医学院学习培训。 (三)改善基础设施。在床位、人员、设备等方面对专科建设给予倾斜,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专科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提高学术水平。中西医结合科要制订专科重点病种的诊疗规范,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不断完善。开展学术交流和专科临床经验收集整理,研究开发至少1种特色疗法和1-3种中药院内制剂。如目前院内制剂(协定处方)肝硬化1号、肝硬化2号、颈椎病1号、颈椎病2号、腰腿痛1号、腰腿痛2号等。 (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重点专科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坚持实行诊疗和护理规范同期进行。加强护理文书的

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县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doc附件

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县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doc 附件 县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治理,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标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满足群众中医药医疗保健以及差不多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发挥最大投资效益,依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制定县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第二条县中医医院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农村中医药工作的龙头,是农村中医药(民族医药)医疗、预防、保健中心,承担农村中医药(民族医药)预防保健、差不多医疗等任务,同意乡村两级卫生气构的转诊,承担中医药(民族医药)诊疗技术的挖掘整理和适宜技术推广、乡村中医药(民族医药)人员培训及业务指导等任务。 第三条县中医医院建设,除执行本指导意见外,还应符合国家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目标

第四条通过不断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加强治理,使建设单位成为适应群众需求,建设规模适度,设施设备齐全,服务功能完善,人员结构合理,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专病)优势明显,疗效水平较高,服务质量优良,运行机制良好,费用操纵严格,可稳步连续进展的综合性中医医院,为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弘扬中医药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提供良好保证。 第五条通过项目建设,县中医医院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医院规模适当,适应社会进展的步伐。能满足本地区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需求;能够承担中医药诊疗技术的挖掘整理和适宜技术推广、乡村中医药人员培训及业务指导等任务; (二)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专门大改善。建设完成后,完全改变房屋不足与陈旧、差不多医疗设备短缺的状况,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齐全,设备配套,环境优美,能够适应临床业务需要和差不多满足人民群众对就医条件的要求; (三)临床科室齐全。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科室达到10个以上(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眼科、针灸科、推拿科、肛肠科、皮肤病科等),有条件的一级临床学科进行二级专业分科;

ICU建设规范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2006.4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引言】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基本要求】 (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ICU的规模】 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

北京优秀儿科中医大全

北京最好的小儿中医 ▲陈昭定:第三代小儿王王鹏飞的学生。 儿童医院,周三、周五上午八层特级专家门诊,挂号费14元 周四特需门诊,挂号费200元 周日上午,大栅栏同仁堂。 老医生的特点:我们总共看过三次,一次是拉肚子。二次是幼儿急疹,三次感冒发烧。虽是中医,但从没有开过汤药,都是一些合成中药。见效快,又省事。最主要是不用吃抗生素。强烈推荐。 ▲小儿王(王应麟):周日上午在宽街,特需门诊,100元一个号,不用约,11点前去就可以。我都是到王府井平心堂看得小儿王,也是100。挂号没那么痛苦,提前1天电话约下,第二天直接早点去就行。周2下午,周6上午初诊 (一)医院名称:北京中医院 医院地址:东城区美术馆后街23号 电话:-588 出诊时间:周三下午、周日上午特需门诊挂号费100元 周五上午老专家门诊挂号费14元 (二)医院名称:平心堂中医门诊部 医院地址: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18-2号 电话: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六上午特需门诊挂号费110元 (三)医院名称:地安门中医门诊部 医院地址:地安门东大街东板桥焕新胡同8号 电话: 出诊时间:周日下午特需门诊挂号费50元

▲欧芳兰: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也是非常好,副主任,7元号,周三全天,孩子看病都是给开中成药,立竿见影就见好! ▲肖和印:东直门医院儿科主任。医院电话/治疗小儿腹泻等等。 ▲裵学义和周治仁。医术高超,绝非中医院和儿童医院的医生所能比的! 裵老:消化系统,肾病,哮喘,肝病,都很在行. 电话:、21 周老:儿童急性高热退烧是家传绝技,鼻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病症比较在行。电话:,,,。 ▲小儿张:几代传人不知道,友友经常在他那看,对小儿咳嗽有奇方(我觉得) 周六上午,西内金象大药房 周五下午,新街口同仁堂 周二下午,白塔寺药店 坐堂都是20元 ▲李素卿:东直门中医医院,二、四、六16:00-20:00出诊,周三白天好象特需门诊,擅长呼吸道疾病,但该院代煎药比宽街慢 ▲佘大夫:宽街中医院,非常好的人,看病还省钱... ▲徐大夫:东直门中医医院周一晚上有 ▲西苑医院的周五、周六有专家,还不错 ▲广安门中医院,那里的儿科专家都不错 北京擅长儿科的中医院及其专家 北京擅长儿科的中医院有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院。 ▲吴庆昌儿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地址:北京丰台区方庄小区芳星园一区六号楼邮编: 100078 咨询电话: 坐诊时间:每周二、五下午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

市中医医院重点专科

---------------------------------------------------------------最新资料推荐------------------------------------------------------ 市中医医院重点专科 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学科)师承计划中医强调的是经验的积累,以师带徒进行临床指导,始终以绵延不绝的传承之道,为做好我院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确保名老中医宝贵的经验得以留存,更好更快促进临床医师的成长,特制定本计划。 一、培养目标通过继承工作,是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技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继承学习时间,为期三年,通过继承人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 1、中医药理论功底钢架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 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精华,领悟古籍精华。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由较大的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继承教学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第一年: 1 / 3

以理论学习为主,采取自学研修的方式。 每位继承人要以精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中医经典为主;温习大学基础教材。 中医专业继承人学习《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法》及《中药大辞典》等经典的有关内容,并重点掌握 1-2 项中药技术。 2、第二年: 以跟师临床实践为主,包括跟师参与门诊,会诊等。 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月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 3 个工作日,当年不少于 36 个工作日。 跟师期间,继承人认真做好跟师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临床体会等,交由指导老师进行批阅,指导老师的批语须在 100 字以上。 3、第三年: 以独立临床实践为主,要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与会诊及疑难病例的讨论。 每位继承人每月独立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 3 个工作日,当年不少于 36 个工作日,要独立完成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不少于 20 个,同时应对老师所传授的经验进行分析、归类、总结、梳理成规范文字,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并撰写论文,以便结业时作为考核依据。 四、考核指标继承工作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

县中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县中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03) 第二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13) 第三章场址选择 (24) 第四章建设方案 (28) 第五章主要单体建筑规划控制 (47) 第六章消防设计 (48) 第七章无障碍设计 (49) 第八章人防设计 (50) 第九章节能节水措施 (51)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53) 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58) 第十二章组织与人力资源配置 (61) 第十三章项目管理 (63) 第十四章项目招标 (66) 第十五章项目实施进度 (70) 第十六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2) 第十七章效益分析及研究结论 (77) 附件:相关文件及资料 附图:规划方案设计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及背景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县中医院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 3、项目拟建地点: 4、项目建设单位: 法定代表人: 5、建设规模: 规划总用地面积28009.98平方米(约合42.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5900.00平方米(不含因地形变化等原因而形成的架空层及室外连廓建筑面积)。 6、建设容:门急诊医技综合楼、住院楼、后勤服务楼、发热门诊、室外连廓、大门、室外工程及相关配套附属设施等。 其中:室外工程包含道路、广场、景观与绿化、电气管网、给排水管网、大型土石方及边坡支护、室外排水等工程。 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估算额9285.82 万元(不含设备购置费等)。 (二)项目建设单位概况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预算专项资金,其余不足部分资金,由地方政府按规定匹配配套资金。 8、建设工期:按照X县中医院建设发展规划要求,该建设项目拟用32个月(2015年3月~2017年11月),合计历时约970天的时间,完成整个中医院的建设。 X县中医院成立于1984年9月,是X县境唯一一所以中医为特色的中医医疗。由于X县在黔西南州城市规划中,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因此该中医院不仅肩负着全县、甚至肩负着周边县市近80余万人口的医疗

中医药旅游客源分析

四、中医药旅游客源分析 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能给人的心灵带来无可替代的美感享受和满足,旅游可以活动人的身体,开阔人的视野,平和人的心态,陶冶人的情操,愉悦人的精神,它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可以起到净化情感、调节心理环境的医疗妙用。把旅游和中医药、饮食、民俗、武术等养生项目结合起来,让旅游者的身心在某种环境下放松,舒缓压力,调理休养,适时地消除亚健康状态。中医药养生旅游,既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又能开发成适合度假的旅游项目,而且这种旅游的民族性,文化性强,内涵丰富,市场开发的潜力巨大。(一)、国内客源分析 WHO最近公布的一项预测性调查表明,全世界亚健康人口总的比例已占到75%,真正健康的只有5%,亚健康的危害性已被医学界认为是与艾滋病并列的2l世纪人类健康大敌。通过对我国16个百万人口城市的调查发现,亚健康率北京人高居榜首,达75.31%,上海是73.49%,广东为73.41%。中科院的调查显示,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并且此阶层的早死现象正加剧,25~59岁人群中,女性死亡率为10.4%,男性死亡率达16.5%。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糖尿病患病率为2.6%,因患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人数已经列在我国人死因的第一位和第二位。根据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年龄多在15至49岁之间,其中城市白领、尤其是女性占多数。这个年龄段的人因为面临高考升学、商务应酬、企业经营、人际交往、职位竞争等社会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压力中,如果不能科学地自我调适和自我保护,就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包括:心理障碍、胃肠道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癌症、性功能下降,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烦躁、失眠、消化功能不好、食欲不振、腹胀、心慌、胸闷、便秘、腹泻、感觉很疲惫,甚至有欲死的感觉。然而体格检查并无器官上的问题,所以主要是功能性的问题。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除了疲劳和不适,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如果碰到高度刺激,如熬夜、发脾气等应激状态下,很容易出现猝死,就是“过劳死”。 “过劳死”——是一种综合性疾病,是指在非生理状态下的劳动过程中,人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有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7月,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 因此,解决都市人亚健康身体状况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中医自古理念相对

重症医学指南

目录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 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草案) ………………………………..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草案) ……………………………………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 ………………………………......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 .......................................................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一、引言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经过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反复酝酿、讨论,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随着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本会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适时做出修订。 二、基本要求 (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三、ICU的规模 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 管理单元以8~12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四、ICU的人员配备 (一)ICU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0.8~1:1以上。ICU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医师组成应包括高级、中级和初级医师,每个管理单元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 (二)ICU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3:1以上。 (三)ICU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相关的技术与维修人员。 五、ICU医护人员专业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