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高中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高中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生物科技行业)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播与致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因而,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个世界性卫生问题,在美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3%,加拿大则更多,占45%,我国每年发生的此类中毒事件也非常多。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一般有如下特点:季节分布,多见于春夏季;中毒食品种类多,如奶、肉、蛋、鱼及其制品。此外,剩饭、油煎蛋、糯米糕及凉粉等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有报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腔带菌率83%,所以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污染源。

一般说,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以下途径污染食品:食品加工人员、炊事员或销售人员带菌,造成食品污染;食品在加工前本身带菌,或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了污染,产生了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熟食制品包装不严,运输过程受到污染;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或禽畜局部化脓时,对肉体其他部位的污染。

而肠毒素形成条件包括:存放温度,在37℃内,温度越高,产毒时间越短;存放地点,通风不良氧分压低易形成肠毒素;食物种类,含蛋白质丰富,水分多,同时含一定量淀粉的食物,肠毒素易生成。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葡萄球菌性菌血症可发生于任何与血管内导管或其他异物有关的局限性葡萄球菌脓肿或感染,它是严重烧伤病人死亡的常见原因。持续性发热常见,而且可伴有休克。

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特别好发于静脉注射给药者和装有人工心脏瓣膜的病人。突然出现心脏杂音,脓毒性栓子和其他经典体征便可作出可疑诊断,确诊需依据超声心动图和血培养。

葡萄球菌性骨髓炎主要见于儿童,可引起寒战,发热和受累骨疼痛,继之出现红肿。关节周围感

染常引起关节积液,提示为化脓性关节炎而不是骨髓炎。白细胞计数常>15000/μl并且血培养常阳性。X线变化在10~14日内不明显,骨质疏松和骨皮质反应甚至更长时间仍不能测出,而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则常能较早出现异常。

现在葡萄球菌性小肠结肠炎很罕见,但若住院病人出现发热,肠梗阻,腹痛和腹胀,低血压或腹泻,特别是新近作过腹部手术或接受过抗生素者,可提示本病。若粪便镜检发现大片的嗜中性白细胞和革兰氏阳性球菌,则可能作出诊断,但必须排除产毒性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这是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最常见的原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侵袭性酶:a.溶血毒素:外毒素,分α、β、γ、δ四种,能损伤血小板,破坏溶酶体,引起肌体局部缺血和坏死;b.杀白细胞素:可破坏人的白细胞和巨噬细胞;c.血浆凝固酶:当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人体时,该酶使血液或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沉积于菌体表面或凝固,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葡萄球菌形成的感染易局部化与此酶有关;d.脱氧核糖核酸酶: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脱氧核糖核酸酶能耐受高温,可用来作为依据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e.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数种引起急性胃肠炎的蛋白质性肠毒素,分为A、B、C、D、E及F五种血清型。肠毒素可耐受100°C 煮沸30分钟而不被破坏。它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状是呕吐和腹泻。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还产生溶表皮素、明胶酶、蛋白酶、脂肪酶、肽酶等。

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呈单个、成双以及排列成葡萄串状。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葡萄球菌属,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衰老、死亡和被白细胞吞噬后的菌体革兰染色呈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5~37℃、最适生长pH7.4~7.6。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

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

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但对青霉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

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与诊断

1.标本采集采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各种标本,包括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痰液、脓液、创伤分泌物、尿液、粪便和呕吐物等。

2.直接涂片镜检直接涂片检查在正常情况下呈无菌状态的体液标本如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等,若有检出革兰氏阳性,显微镜下呈葡萄状排列、无芽胞、荚膜,直径0.5-1μm的球菌。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3.分离培养可以选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血平板和高盐甘露醇平板,血平板用葡萄糖肉汤增菌培养基。该菌在普通肉汤中呈均匀迅速混浊生长;若接种于琼脂平板上35℃过夜后可形成直径约2~3mm的厚菌落、湿润有光泽、呈金黄色不透明圆形凸起。若接种于血平板,菌落周围可形成明显的透明的β—溶血环。在高甘露醇平板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生成淡橙黄色菌落,以此可与其他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相鉴别。

4.鉴别实验

(1)血浆凝固酶试验:血浆凝固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产生的,与其致病力有关的一种侵袭性酶,其作用是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在菌体表面沉积和凝固以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血浆凝固酶分为结合型和游离型。前者结合在细菌的细胞壁上,能直接作用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使之转化为纤维蛋白,环绕菌体而形成凝块。而游离型血浆凝固酶则在产生后被分泌到菌体外,不能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但可以激活血浆凝血酶原,使之转化成凝血酶,后者再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化为纤维蛋白。具体的测量方法也因此分为玻片法和试管法两

种。

玻片法:将待试菌落乳化于玻片上的盐水中,经10~20S证实无自凝后,用接种环取人或兔血浆一环,与乳化菌液混合,出现凝集者为阳性,另设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

试管法:吸取0.5mL兔血浆与0.5mL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浸液肉汤24小时培养物充分混匀,置37℃培养,每隔半小时观察一次,连续观察6小时,出现凝固,即将小试管倾斜或倒置时,内容物不流动,判为阳性。

(2)耐热核酸酶试验:将24小时肉汤培养物沸水浴处理15min,用接种环划线刺种于甲苯胺兰-DNA平板,35℃培养24小时,在刺种线周围出现淡粉色者为阳性。本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

(3)甘露醇发酵实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发酵甘露醇。

(4)Staphaurex胶乳凝集实验是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种快速、简便的商品化直接凝集试验。其基本原理是在纸片上滴加包被有纤维蛋白原和IgG抗体的聚苯乙烯胶乳,然后用接种环挑取待鉴定菌株的新鲜培养物加入混匀,若出现凝集块现象即为阳性。

5.生化鉴定如上述,注意与其他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PYR(吡咯烷酮-β-萘基酰胺试验阴性;VP试验阳性;鸟氨酸脱羧酶试验阴性。

6.免疫学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方法可检测金葡菌的磷壁酸抗体。

7.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以及酶切图谱分析等。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治及生物安全防护

一、细菌的防治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控制主要包括:

1)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防止带菌人群对各种食物的污染:定期对生产加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患局部化脓性感染(如疥疮、手指化脓等)、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化

脓性肺炎、口腔疾病等)的人员要暂时停止其工作或调换岗位。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及其制品的污染:如牛奶厂要定期检查奶牛的乳房,不能挤用患化脓性乳腺炎的牛奶;奶挤出后,要迅速冷至-10℃以下,以防毒素生成、细菌繁殖。奶制品要以消毒牛奶为原料,注意低温保存。对肉制品加工厂,患局部化脓感染的禽、畜尸体应除去病变部位,经高温或其他适当方式处理后进行加工生产。

2)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生成应在低温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贮藏食物,以防肠毒素形成;在气温高的春夏季,食物置冷藏或通风阴凉地方也不应超过6小时,并且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3)无菌措施(如检查病人前后彻底洗手和消毒合用的器械)至关重要。已被感染的病人应与其他易感病人隔离,患有活动性葡萄球菌感染,即使是局部性的感染(如疖)的医护人员,在其感染治愈前不得接触病人或器械。无症状的鼻腔带菌者,除非所带菌株十分危险或被怀疑为暴发流行的传染源,一般不必隔离。

治疗包括脓肿引流,抗生素(重症病人需肠外给药)和全身支持疗法。培养标本应在开始治疗前或更换抗生素之前获取。抗生素的选择和剂量取决于感染的部位,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医院获得的葡萄球菌和大多数社区获得的菌株,通常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和抗假单胞菌青霉素有耐药性。大多数菌株对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甲氧苯青霉素,苯甲异噁唑青霉素,乙氧萘青霉素,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头孢菌素(头孢菌素Ⅰ,头孢唑啉,头孢菌素Ⅳ,头孢拉定,头孢羟唑,头孢西丁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卡巴培南类(亚胺培南,美罗匹宁),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是敏感的。

虽然头孢菌素和万古霉素都有效,但通常首选一种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很多葡萄球菌菌株对红霉素,四环素类药物,氨基糖苷类,杆菌肽和氯霉素也敏感,但因有更好更安全的药可用,故很

少使用氯霉素和杆菌肽。

目前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日益增多,这种细菌虽可从社区获得感染的病人中分离得到,但多数是从感染的静脉吸毒者和重症监护室的病人中分离获得。MRSA菌株通常对耐β-内酰胺酶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卡巴培南类有耐药性。这些细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阿齐霉素,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的耐药性也很普遍。

虽然亚胺培南-西拉司丁或喹诺酮类对某些MRSA感染是有效的,但静脉注射万古霉素为首选。肾功能正常成人的通用剂量是每6小时静脉注射500mg或每12小时静滴注1000mg,至少在1小时内滴完。肾功能受损时,剂量应根据血清中药物的浓度加以调整,疗程视感染部位及病人的反应而定,但一般为2~4周。某些严重的或有并发症的感染,可能需要静脉给药治疗6~8周,然后再口服治疗1个月或更长时间。

可用于替代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的药物有:TMP-SMZ,成人剂量为TMP10~15mg/(kg.d)加SMZ50~75mg/(kg.d),分剂口服或肠外给药,每次间隔8小时或12小时,连续2~4周;利福平(600mg/d)口服或肠外给药;肠外给亚胺培南-西拉司丁(500mg 每6小时1次)或美罗匹宁(0.5~1.0g每8小时1次。但利福平不要单独应用,因为细菌很易产生抗药性。在治疗异物相关性MRSA感染或浆膜腔MRSA感染时,利福平和氨基糖苷类是有用的辅助药物。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TMP-SMZ,环丙沙星及局部用莫匹罗星(mupirocin)可用于治疗MRSA带菌状态,但MRSA对这些药物可产生抗药性。抗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菌株的流行日益增加,这种菌株在实验室中可将引起抗万古霉素的基因转为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而在感染的病人中则转变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株。可是这些葡萄球菌很容易对治疗这类感染的其他药物产生抗药性。杆菌肽,若有的话,可试用于治疗抗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感染。对这些病人应严格隔离,以防他们的细菌传播。

二、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

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人间传播的微生物名录(待颁布)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三类,BSL-2。相关的防护事宜包括:

(1)操作要求

1、实验时,未经实验室主任同意,限制或禁止进入实验室。

2、不许在工作区域饮食、吸烟、清洗隐型眼镜和化妆。食物应存放在工作区域以外专用橱柜或冰箱中。

3、所有的操作过程应尽量细心,避免产生和溅出气溶胶。

4、对于污染的锐器,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包括针、注射器、玻片、加样器等。

5、注射和吸取感染材料时,只能使用针头固定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即注射器和针头是一体的)。用过的一次性针头必须弯曲、切断、破碎、重新套上针头套、从一次性注射器上去掉,或在丢弃前进行人工处理,要不将之小心放入不会被刺穿的、用于收集废弃锐器的容器中。非一次性锐器必须放置在坚壁容器中,转移至处理区消毒,最好高压杀菌。

6、打碎的器皿不能直接用手处理,必须用其它工具处理,如刷子和簸箕、夹子或镊子。盛污染的针头、锐器、碎玻璃的容器在倒掉前,应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消毒。

7、所有的培养物、储存物及其它规定的废物在释放前,均应使用可行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如高压灭菌。转移到就近实验室消毒的物料应置于耐用、防漏容器内,密封运出实验室。离开该系统进行消毒的物料,在转移前应包装,其包装应符合有关的法规。

8、溅出或偶然事件中,明显暴露于传染源时,要立即向实验室主任报告。进行适当的医学评估、观察、治疗,保留书面记录。

9、按日常程序、在有关传染源的工作结束后、尤其是传染源溅出或洒出后、或受到其他传染源污染后,实验室设备和工作台面应当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消毒。污染的设备在送去修理、维护前,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消毒;在离开设施转移前,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打包运输。

(2)安全设备

1、正确使用和保养生物安全柜、最好是二级生物安全柜、或其他合适的人员防护设施、或物理遏制装置。

2、确定可能形成传染性气溶胶或溅出物的实验过程,包括离心、研磨、匀浆、剧烈震荡或混匀、超声波破裂、开启装有传染源的容器、采集感染标本等。

3、涉及高浓度或大体积的传染源时,若选用密封转头或带安全罩的离心机,若转头或安全罩仅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则可在开放实验室内离心。

4、当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外处理标本时,需采取面部保护措施(跟镜、口罩、面罩、或其他防溅装置),以免传染源或其他有害物溅或洒到面上。

5、在实验室内,必须使用专用的防护性外衣、大褂、罩衫或制服。人员到非实验室区域时,防护服必须留在实验室内。防护服可以在实验室内处理,也可以在洗衣房中洗涤,但不能带回家中。

6、可能接触潜在传染源、被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要戴手套。一次性手套不用清洗、不能重复使用,不能用于接触“洁净”的表面(键盘、电话等),也不应当戴着到实验室外。要备有带滑石粉的乳胶手套。脱掉手套后,要洗手。

志贺氏菌的危害程度评估报告

志贺氏菌的危害程度评估报告 一、生物学特性 志贺氏菌属(Shigella)的细菌(通称痢疾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人类对痢疾杆菌有很高的易感性。在幼儿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菌痢,死亡率甚高。 志贺氏菌和大肠杆菌都属于肠杆菌科,根据DNA杂交研究结果表明,志贺氏菌属的四个种和大肠杆菌属在生化上是难以区分的,因为有产气的志贺氏菌,也有乳糖阴性、不产气、不运动的大肠杆菌,有些大肠杆菌也能引起痢疾状的腹泻。 志贺氏菌属细菌的形态与一般肠道杆菌无明显区别,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长约2-3μm ,宽0.5-0.7μm 。不形成芽胞,无荚膜,无鞭毛,不运动,有菌毛。 志贺氏菌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6.4-7.8。37℃培养18-24小时后菌落呈圆形、微凸、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直径约2nm,宋内氏菌菌落一般较大,较不透明,并常出现扁平的粗糙型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浑浊生长,无菌膜形成。根据抗原构造的不同,按最新国际分类法,将本属细菌分为四个群、39个血清型。 二、危害程度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该菌危害程度为第三类。 三、致病性和感染剂量 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根据宿主的健康状况和年龄,只需少量病菌(至少为10~100个细胞)进入,就有可能致病。致病因素:志贺氏菌的致病作用,主要是侵袭力、菌体内毒素个别菌株能产生外毒素。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急性细菌性痢疾:又分急性典型、急性非典型、急性中毒性菌痢三型;二类是慢性细菌性痢疾:又分慢性迁延型、慢性隐伏型、慢性急性发作型三型。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免疫期短,也不稳定。 四、暴露的潜在后果 暴露后可能引起感染,菌量大时可使实验人员显性感染,菌量很少时常呈暂时的带菌状态。被感不染后,成为传染源,可能对周围及环境造成污染,应及时得到控制。

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

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 一、课堂教学导入技能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新的教学活动开始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一个恰当的导入,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欲,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等作用。 (一)课堂教学的导入原则 导入的原则:七个字“准、启、联、形、趣、巧、简”。 “准”:导入要紧扣教材,根据学习者的特征来构思导入。对与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导入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都要遵循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否则,导入的形式再新颖,导入的内容再充实都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切忌盲目的偏离教学内容的导入。 “启”:导入要具有启发性,要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以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联”:导入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导入内容既要与新知识紧密相连,又要与学习者原有知识联系。 “形”:导入要体现直观性和形象性。直观事物往往给人很深刻的印象,而生物教学内容大多的具体而形象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思维而形成概念,从而理解原理。 “趣”:有趣的导入可以使教学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呈现在学

生面前,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学习,可以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学习。 “巧”: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要求精辟、准确、朴实易懂,更要实事求是。 “简”:导入要有一定的概括性。导入不是教学的主体。如果导入过于繁冗,是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 (二)导入的方法 随着教师素质的提高,理念的革新,教学媒体的发展,导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1、以旧拓新,承前启后 【案例】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可以这样导入:在初中我们学过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知道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那么,今天我们接着原有的知识一起深入的探讨光合作用的过程。 2、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案例】在学习“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时,可以这样导入:全球的环境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3、引用实例,贴近生活 【案例】大家都打过乙肝疫苗吧,大家知道打了乙肝疫苗就很不容易患乙肝,大家想没想过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打了疫苗以后就不容易患病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特异性免疫

危害评估体系

危害评估体系的建立 摘要:微生物实验室活动中存在着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且涉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因此,从生物安全角度出发,对微生物试验活动要进行危害风险评估。本文就病原微生物危害风险评估要素、风险评估过程以及评估体系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建立了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确保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风险评估,生物安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动物设施于2012年6月正式启用。主要用于传染病研究所、病毒病研究和性艾中心进行感染性实验。该设施为负压屏障环境,生物安全预护级别为二级,承担着国家各类重大科研任务,是应急、科研支撑的重要技术平台。本设施在运作中,结合其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的特点和所从事的实验活动,从生物安全角度出发,建立了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加强生物安全科学管理,避免因人为操作不规范,造成屏障设施环境和实验动物遭受微生物污染以及人员感染的重大事故发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屏障设施的作用,确保微生物安全和研究结果准确、可靠。 1.病原微生物危害风险评估要素 风险是某一事故发生时可能性及事故后果的总和,是随时存在的。风险评估是通过识别和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后果,确定风险级别、风险控制内容,以及如何控制的过程,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和依据。 在微生物实验工作中,应根据危害程度分类,对特定的病原微生物采取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在通过危害评估工作来确立适当的生物安全水平时,危害程度分类提供了危害评估的参考信息,但是应注意到同一种病原微生物在进行不同的动物实验时其潜在的危险性不同;危害程度分类类别相同的不同种病原微生物对人可能产生的危害也各异。应收集与拟进行研究或检测的病原微生物的有关资料以及动物实验室的性质或职能以及将进行的相关实验的信息,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和评价。将病原微生物背景资料,以及将要进行涉及病原微生物动物实验活动可能产生的危害、人员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四个要素作为得出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结论的主要依据。 1.1 病原微生物背景资料 病原微生物的背景资料主要包括: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如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及转归、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试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案等;这些数据与资料可从国家监测数据、流行病学调查。行业调查、已发表的科研论著、医学微生物学和传染学教科书中查询。 1.2 人员相关的风险分析 应对所有涉及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操作人员的知识背景、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个人心里素质以及健康状态可能影响工作的压力等进行评估,对实验室管理者还应进行管理能力与处理紧急事故能力的测评。 1.3 其他风险的分析与评价 在风险分析中还应考虑到意外事件、事故带来的风险;被误用和恶意使用的风险;应急措施及预期效果评估;设施、设备和环境的评估;降低风险和控制危害所需资料、资源(包括外部资源)的评估;对风险、需求、资源、可行性、实

金黄色葡萄球菌危害评估报告

宁城县中蒙医院 SOP文件金黄色葡萄球菌危害评估报告 一.危害程度分类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因排列的规则形似葡萄状,故称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如空气,土壤,水以及日用物品,在卫生部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将其列为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引起人和动物的化脓性疾病。 二.背景资料 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球形,直径微米,无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37度,PH为,耐盐性强,培养24小时出现,表面光滑、湿润,有光泽,不透明菌落(1-2mm),产不同色素,如金黄、白色、柠檬色,对湿热敏感,在100度煮沸5分钟后杀死,浓汁中,紫外线敏感致病性和感染数量:金黄色葡萄球菌之所以能引起疾病是其产生多种毒素和酶,主要有a溶血毒素b杀白细胞素c肠毒素d剥脱性毒素e凝固酶f其他物质引起的局部的蜂窝组织炎等化脓性感染,还可引起如肺炎,心包炎,骨髓炎,肾盂肾炎等重症者可发展呈脑膜炎,败血症,脓毒血症,目前,耐药性菌株的增多,已成为医院内交叉感染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多种传播途径,主要为吸入带菌的飞沫及接触

带菌的感染伤口引起肺炎及伤口化脓性感染,传染源为带菌的物品,空气等。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实验室人员以及其他可能暴露在实验室传染性气溶胶中的人员是一种危害,尤其是有伤口暴露在空气中,其传染的实验室人员发病率比其他人群高。三.实验活动及及其危害性与预防措施 四、实验室实验活动危害评估本实验室主要从事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生物学的实验内容有: 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与耐药检测,生化分型实验 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涂片染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传代,药物敏感实验,生化分型、涂片、染色等工作中可产生气溶胶,培养物制剂的溅出,泼洒和容器的破碎等也可造成严重污染。 拟采取防护措施: 1在工作台面应当放置一块浸有消毒液的布或吸有消毒液的纸,使用后将其高压灭菌或按感染性废物处理。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扩散。 2 为了避免转移物质洒落,微生物接种环的直径应为2~3mm并完全封闭,手柄的长度应小于6cm以减小振动,或者采用一次性灭菌棉签。 3 用封闭式微型电加热器消毒接种环能够避免在本生灯的明火上加热所引起的感染性物质爆溅。 4 样品容器应当坚固,正确地用盖子或塞子盖好后应无泄漏。在容器外部不能有残留物。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危害程度评估报告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危害程度评估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危害程度评估报告 一、生物学特性 大肠埃希氏菌更习惯称为大肠杆菌,分类于肠杆菌科,归属于埃希氏菌属,统称为致泻性大肠杆菌,一般包括五种:即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和粘附性大肠杆菌(EAEC)。 大肠埃希氏菌为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一般大小约0.5μ-0.8μm*1.0μm-3.0μm,因生长条件不同,个别菌体可呈近似球状或长丝状。此菌多单独存在或成双,但不呈长链状排列。约有50%左右的菌株具有周生鞭毛而能运动,但多数菌体只有1-4根,一般不超过10根,故菌体动力弱;多数菌株生长有比鞭毛细、短、直且数量多的菌毛,有的菌株具有荚膜或微荚膜;不形成芽胞,对普通碱性染料着色良好,革兰氏染色阴性。 此菌合成代谢能力强,在含无机盐、胺盐、葡萄糖的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42-44℃条件下仍能生长,生长温度范围为15-46℃。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生长表现3种菌落形态:光滑型、粗糙型、粘液型。大肠埃希氏菌兼性厌氧,在有氧条件下生长良好,最适生长pH为6.8-8.0,所用培养基pH为7.0-7.5,若pH值低于6.0或高于8.0则生长缓慢。 大肠埃希氏菌生华物性是,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和甘露醇产酸产气,分解蔗糖因菌株而异,录素酶试验阴性,IMVi试验++--,有些菌株如碱性异型菌群,微产碱,不产气,无动力,易与志贺菌混淆。大肠埃希氏菌的抗原构造主要由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荚膜抗原(K)三部分组成。现巳知有171个O抗原、99个K抗原和56个H抗原。 二、危害程度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该菌危害程度为第三类。三、致病性和感染剂量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在人和动物的大便中大量存在,引起人体以腹泻症状为主的全球性疾病,其中尤以EPEC、ETEC所占比例为大。其中有少数几种引起人类食物中毒,部分埃希氏菌株与婴儿腹泻有关,并可引起成人腹泻或食物中毒的暴发,感染剂量约为107~108。尽管目前报道各地主要腹泻病是由志贺氏菌或轮状病毒引起的,但是,多年来,致泻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病例始终位于第二位,可见大肠杆菌肠道传染的广泛性。还有,致泻性大肠杆菌亦可常年引发人体腹泻,以夏秋季为高峰,在患者感染住院率中,婴幼儿占60%以上 四、暴露的潜在后果 摄入是主要的实验室危害,可引起实验人员感染。暴露在气溶胶中能否造成危害尚不清楚。 五、感染途径 通过污染食品和水源经口传播。 六、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生物学教学论课程大纲 南京晓庄学院(4月5日).doc

生物学教学论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3 课程总学时:56(28课时理论,28课时实践) 适用专业:生物教育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本课程是生物教育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养成比较深厚的生物学科 教育理论的修养、形成比较娴熟的教学实践技能和独立从事生物学科教学科研的能力。从而为不断巩固献身生物教育的专业思想,教学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识学习与发展能力的统一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2.生物学教学论是专门研究生物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它是学科教学论的重要分支, 隶属于教育学中的学科教学论范畴。生物学教学论是高师院校生物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生物学教学论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它的理论建立在高师院校生物学基础课以及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公共课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中学生物学学什么,怎样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怎样训练教师的教学技能,怎样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等等。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生物学教学论是生物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属于教育科学体系和范畴的科学。课程设置依据教育部师范生课程纲要,课程包含理论学习和教学技能训练两部分,学分数为3,总学时56,其中理论课时28(2学分),实践课时28(1学分)。 该课程主要考核评价方式,包括平时的考勤、作业、课堂讨论、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说课、试讲等实践环节,占总成绩的50%;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50%。

二、课程目标 生物学教学论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和师范教育的目标,培养高质量的、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生物学教学论课程不仅与生物专业课程结合紧密,而且贴近中学生物教学实际,是为师范生从事生物教学工作直接打基础的教学实践课程。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师范生掌握生物教育的基础理论和形成生物教学的基本技能,为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服务,为师范生毕业后走上教学岗位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具体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理解生物学教学论的有关理论,包括对教育学、学习心理学等基本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及科学教育理论的应用。 理解初中及高中阶段的生物学国家课程标准并用以指导教学。 认识中学生物学课程教学工作及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岗位要求。 (二)能力目标 具备开展生物学教学的能力,即能依据生物学国家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运用所学生物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及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等学习材料,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开展课堂教学设计,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技能、方法与手段模拟课堂教学过程,编制试卷等;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与评价生物学教学活动。 (三)素质目标 发展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信念。 培养团队精神、科学精神及认真、求实、勤奋的学风。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2学时 主要内容: 1.认识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2.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 3.时代的发展对生物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对本课程的学习建议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第1版 生效日期:2016年04月28日瑞昌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目录 第一章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 第二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9) 第三章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2) 第四章霍乱弧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6) 第五章流感病毒的危害评估报告 (20) 第六章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2) 第七章SARS冠状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4) 第八章脑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6) 第九章淋病奈瑟氏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1) 第十章鼠疫耶尔森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4) 第十一章伤寒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7) 第十二章肝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40) 第十三章禽流感病毒危害评估报告 (44) 第十四章肠道病毒71型危害评估报告 (47) 第十五章汉坦病毒危害评估报告 (50) 第十六章炭疽芽胞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53)

第一章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被危害性生物及物品所侵害,保证危害性物品不外泄,对实验室工作环境进行评估,以鉴定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保证生物安全。 一、危害程度分类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评估 本检验科是为医院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细胞遗传学等检验的实验室。生物源危害主要是由各种检验标本中的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具有潜在危险性,可能引起实验室感染;检验科微生物室还进行一定数量的各种条件致病性细菌及真菌的分离培养工作,工作过程存在病原微生物对实验人员、环境污染的风险;除之以外实验室还存在触电、火灾、化学品腐蚀、偷盗等危险。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本检验科不涉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高致病性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高致病性微生物的菌、毒种的保藏,实验室采用一定防护措施就能控制感染或防范灾害,或者对相应病原体存在有效的免疫方法。评估我检验科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按二级实验室(BSL-2)生物安全要求。 二、实验人员和实验室安全防护的一般要求 1.吸烟危害评估及防护 (1)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2)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 (3)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2. 实验区内食用食物、饮料及其它危害评估及防护 (1)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 (2)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专用存放食物的冰箱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3.使用化妆品危害评估及防护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进行化妆,但允许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4. 实验中眼睛和面部的风险评估及防护 (1)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2)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3)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5. 实验中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一般要求 (1)应穿着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服装,工作服应干净、整洁。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 (2)采血员和其他需要接触病员的工作人员,在接触病员时需穿实验服或工作服。(3)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编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样例) 委托单位: 检测与评价场所: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号: 检测评价机构名称(盖章) 年月日

封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说明 (一)检测与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协议和技术文件进行。 (二)报告中有涂改、增删或复印件检验印章不符者无效。 (三)本报告的检测结果及本单位名称,未经同意不得用于广告、评优及商品宣传。 (四)对本检测与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五)本报告正文共页,报告一式三份(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所在地卫生监督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检测与评价单位: 技术档案存放处: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真: 联系人:

正文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一、一般情况 受检单位:地址: 委托单位:联系人: 联系地址:电话: 邮编:检测项目: 采样时间:年月日样品数量: 检测时间:年月日检测仪器: 二、检测与评价依据: (一)采样依据: (二)评价依据: 三、现场情况: 四、测试条件与样品采集

五、检测结果与评价(详细检验结果见附录2) *C 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 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C MAX:最高浓度检测结果表明: 六、改进措施和建议: 七、附录 附录1.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点分布示意图 附录2. 检测检验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签名): 检测人(签名):校对人(签名):审核人(签名): 报告签发人:检测评价机构(盖章) 年月日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 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 这两天忙于准备迎接卫生部“质量万里行”检查。其中有内容要求有:微生物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报告内容,这很是让我头晕。好在我以前看过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培训教材相关内容。并找到这样一份资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生物安全评估管理规定(试行)》,具体上就明确了评估报告的框架,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哦! 生物风险评估依据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4)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生物风险评估要素 1)病原微生物特征; 2)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 3)实验活动人员; 4)实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和环境; 5)风险认定和评估结论。 生物风险评估实施 4.3.1病原微生物特征的评估 1)一般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起源、基因组及编码、产物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细菌或病毒属别和型别内容或技术鉴定。 2)致病性:临床症状、潜伏期、病程、感染剂量、入侵部位、宿主类型、否产生毒素等。 3)感染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媒介、皮肤感染等。 4)环境中的稳定性:是指其抵抗外界环境的存活能力,不同的微生物的稳定性不同,对病原微生物的稳定性评估除考虑其在自然界中的稳定性外,还应考虑其对物理因素与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 5)致病性和感染剂量:不同病原的致病性不同,即使同类病原不同菌(毒)株也有不同强度的致病力;另微生物的致病性与被感染者的免疫状态、易感性有关;暴露后果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抵抗力;不同属、种、亚种、型的病原微生物,甚至不同株的病原微生物,其致病性各异;还取决于所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剂量,当大量病原微生物侵袭人体时,潜伏期一般较短,而病情则较为严重;不同个体被传染后,可产生各种不同的结局。 6)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包括呼吸道传播、通过水和食物等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媒介传播等;传播结果包括一种病原可有多种传播途径和多种病原可以引起相同的症状。 7)实验动物研究、实验室感染。 8)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的药物、有效疫苗、疾病监测手段、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手段。 1)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人病原微生物的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培训、检测等活动。 2)实验活动的类型包括:标本或样品处理、离心、匀浆、超声、移液操作、锐器的使用、生物安全柜使用、医疗废物消毒或高压灭菌处理等。 3)实验活动风险影响因素: 3a.气溶胶产生:离心、旋转、匀浆、接种环等。 b.潜在伤害:注射器等锐器、酒精灯、玻璃器皿等。 c.标本的浓缩:来自临床、现场、培养、浓缩等。

(完整版)课堂教学技能技巧

课堂教学技能技巧 课堂教学的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有意识有目的地表现某些特殊的行为或做出某些特别的动作以促进知识迁移的教学行为方式。那么,课堂教学技能技巧有哪些?欢迎大家前来经验135教育栏目查看相关的内容范本! 课堂教学技能技巧 (一)教师的爱与责任 爱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责任则是教师永恒的承诺。“爱”代表的是教师的内在动机﹑需要﹑情感等非机动因素的要求,“责任”代表的是客观的﹑理性的要求。没有理性的要求,教师的活动就会成为一种无目的的活动。没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教师的活动就会失去内在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如何爱学生呢? 1,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 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呼唤。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不能因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以及私人关系有重点的关心,有选择的爱护。现在我们可到学生中做一次调查,会有90%的学生希望教师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就连那些备受教师关注和宠爱的学生也有此观点和希求,为什么?因为他们也不希望出现这种教育上的不公。因为在平时里,那些优秀学生得到的关爱太多,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理所当然,而对那些不起眼的学生来说,因平时得到的关注机会很少,偶尔得到老师的

关爱,就会牢记在心,甚而终生不忘,心存感激。这从另一面告诉我们,平等对待学生的重要。 2,教师应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 教师只做“老好人”,课堂缺乏思辨性,下课时,我们问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学生模棱两可,不知谁对谁错。这种尊重﹑理解和信任就有点过了,要让学生在适当的点拨和中肯评价中找到自己的提升空间。 3,教师应欣赏和鼓励学生,做到“爱”有温度。 先欣赏﹑鼓励学生成为老师处理问题的主要手段和方式。老师发现他的“闪光点”,并让这一“闪光点”得到承认和强化。这比简单的冷眼﹑讥笑甚至体罚,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实现公平的教学管理。 教师的爱心,说重一点就是师德发生了偏移。我们更应该从自身教学找原因,有人把课堂比作舞台,一堂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作为主要演员之一的老师,其形象﹑气质﹑精神状态,都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位学生,在这方面,每位教师都应多做功课。 三,课堂教学的有效技能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讲的有效技能,是从整体来说的,一堂有效地课堂教学,总会用到一些技能,什么技能在某节课堂上能最大化的收到成效,这不能一概而论。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杀法。什么是最好的方法,最切当的 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不管运用何种方法,新课程要求教学的一根主线就是要让学生能自己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技能技巧 一、备课技能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书(完整资料)

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书 1 评价目的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产业政策,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识别、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 2 评价依据 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规范;与建设项目有关的主管部门文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关资料、预评价工作委托书等。 3 评价范围 新建项目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项目投产后运行期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内容进行评价。原则上不包括建设期的相关内容。 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隐患和产生的后果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

5.2 检查表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5.3风险评估法 通过对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确定拟评价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承受水平,并按照承受水平采取防护措施,使风险降低到可承受水平。 5.4 综合分析法 采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类比分析、经验推断、专家权重、定量分级等方法相结合的原则,从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对拟评价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6 评价程序 6.1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和研读项目的立项资料和技术资料、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编制预评价方案并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 收集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概况;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等;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有关图纸(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等);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改、 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通过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类比调查等,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 6.3完成阶段 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实施阶段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组织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进行专家评议。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模板

病原微生物危害性 评估报告 第二版 文件编号:XXX-XXX-PG 生效日期:XXXX年XX月XX日 XXX医院XXX科

目录

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 1. 细菌的传播与致病 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是人类皮肤、呼吸道、胃肠道、生殖道的正常菌群,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也科成为重症科室的定植菌,可引起各种感染和医院感染。是不动杆菌菌种感染率最高的,可引起腹膜炎、脑膜炎、骨髓炎和关节炎菌血症和肺炎等。鲍曼不动杆菌已经发现看多重耐药菌株,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在中国台湾地区大25%,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大陆地区大20%左右,所以每个分离菌株都应进行药敏试验。 2.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本菌为革兰阴性球状或球杆菌,约~μm×~μm,单个或成对排列有时成丝状或呈短链状,无芽胞及鞭毛,无动力,有荚膜。严格好氧,在20~30℃生长,大部分菌株最适生长温度33~45℃。在所有普通综合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 3. 细菌的实验室检查 标本采集:来自与临床的各种标本如血液、尿液、脓汁、下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脑脊液等。 涂片镜检:细菌培养阳性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接收临床标本后痰、灌洗液、支气管刷检物及脑脊液接种于血平板、中国蓝、巧克力平板上,其他体液及分泌物标本接种于血平板上. 生化鉴定:氧化酶阴性。 4. 细菌的防治 鉴定出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进行治疗 在实验室以及病房中注意勤洗手,避免直接接触鲍曼菌株 5. 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 操作要求: 5.1.1 实验时,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 5.1.2 不许在工作区域饮食、吸烟、清洗隐型眼镜和化妆。食物应存放在工作区域以外专用橱柜或冰箱中。 5.1.3 所有的操作过程应尽量细心,避免溅出。

职业危害评价报告

职业危害监测评价报告 第一节概述 一、职业安全与卫生概况 在露天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和隐患,有可能危害职工的身心健康与安全。露天矿在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主要有:边坡稳定性、煤层自燃、运输安全、粉尘、噪声、采场防排水等。 以上存在的这些危害因素如不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都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后果,如工人长期在粉尘浓度高的环境中作业,会引起尘肺病;噪声超标会引起听觉损伤,危害身心健康等。 二、职业安全卫生的设计依据 职业安全卫生的设计依据主要有: 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2.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 标准; 3.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 II类标准; 4.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5.露天矿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综合排放 标准》(GB20426-2006)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限值(1.0mg/Nm3); 6.生活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 7.《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的二级标准;

8.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 9.场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 本设计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对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有关法规、标准和规定,做到职业安全、卫生措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 第二节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标准 一、露天煤矿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 1.扬尘与粉尘 露天矿扬尘主要产生在采掘场、排土场、汽车运输等、工业场地锅炉房与地面生产系统运输、破碎、转载、储存等各个生产环节,主要污染物是煤(粉)尘、SO2、NOx、TSP。 粉尘主要产生在煤炭、剥离物运输系统及破碎煤炭工作中。长期吸入大量的粉尘煤尘后,可得尘矽肺病,最后可使人的肺部失去功能而窒息死亡。 2.生产性噪声 生产性噪声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矿田的生产性噪声有固定源和流动源两种。噪声源主要为剥离及采煤作业过程中的大型机器设备如钻机、运输汽车、挖掘机等产生的工业噪声与道路运输产生的交通噪声。设备噪声在85dB(A)~100dB(A)之间。 3.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通常又称为放射性辐射,由于这类辐射发生的能量较高,可以引起周围物质的原子电离,故称之为电离辐射。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中,如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人体受

沙门氏菌的危害程度评估报告

沙门氏菌的危害程度评估报告 一、生物学特性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一大群形态、生化性状及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胞,无荚膜,多数细菌有周身鞭毛和菌毛,有动力。在普通培养基上呈中等大小、表面光滑的菌落,无色半透明。不分解乳糖、蔗糖和水杨酸,能分解葡萄糖和甘露醇。吲哚、尿素分解试验及V-P试验均为阴性。 沙门氏菌能在简单的培养基上生长,含有煌绿或亚硒酸盐的培养基可抑制大肠杆菌生长而起增菌作用。沙门氏菌生长的最佳温度为35℃~37℃,最佳pH值为6.5~7.5。 二、危害程度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该菌危害程度为第三类。 三、致病性和感染剂量 本病任何年龄均可罹患,但年幼(尤以1岁左右者)、年老、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及近期内服用过抗菌药物者易感性增高。常由于食物污染而暴发大或小的流行,往往同席多人或在集体食堂中多人发病。沙门氏菌感染剂量为15-20个菌,死亡率达1-4%。成人的致病菌量需高达10万以上,甚至10亿,而儿童和有原发病史者所需菌量则少得多。吞入大量的活菌,可引起显性感染,菌量很少时常呈暂时的带菌状态。 四、暴露的潜在后果 暴露后可能引起感染,菌量大时可使实验人员显性感染,菌量很少时常呈暂时的带菌状态。被感不染后,成为传染源,可能对周围及环境造成污染,应及时得到控制。 五、感染途径 通过污染食品和水源经口传播,无其它感染途径。

六、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温度7~45℃的条件下均可生长,以35~37℃最为适宜,但对高热、直接阳光照射及常用消毒药均敏感,60℃时15分钟可将其杀灭。本属细菌抵抗力不强,60℃30分钟、5%石炭酸溶液及70%酒精5分钟均可将其杀死。在水中能生存2~3周,在粪便中可生存1~2个月,在冰中能生存3个月。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 七、浓度和浓缩标本的容量 一般样本检测。 八、自然和易感人群宿主 在自然界中,沙门氏菌有广泛的动物寄主。鸡、鸭、鹅等家禽和猪、牛、羊、马等家畜,以及各种兽类、鱼类、鼠类均可带菌,甚至从蝉及某些昆虫中也可分离出沙门氏菌,都是实验人员的传染源。易感群体是年幼儿童、虚弱者、年长老人、免疫缺陷者等。 九、实验操作活动 这种病原体可以存在于粪便、血液、尿液、胆囊以及食物、饲料和环境中。摄入或胃肠道外接种是主要的实验室危害。暴露在气溶胶中能否引起感染目前还不清楚。 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对样本(粪便、食品、水样)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建议采用BSL-2级水平的操作技术,防扩散设备和设施;对于可能产生气溶胶的伤寒沙门氏菌的实验操作,或者涉及生产数监理所生物体工作,建议采用BSL-3级水平的操作技术和规程。一旦发生意外,按照本实验室的《意外事故应对方案和应急程序》进行处理。 十、预防和治疗 可引起胃肠炎、伤寒、副伤寒、败血症及肠外灶性感染等多种症候群。 目前除伤寒沙门氏菌以外所有血清型疫苗还不可用于要类,巳有伤寒沙门氏菌的疫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模板

实验室用英语 病原微生物危害性 评估报告 第二版 文件编号:XXX-XXX-PG 生效日期:XXXX年XX月XX日 XXX医院XXX科

实验室用英语 目录

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 1. 细菌的传播与致病 1.1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是人类皮肤、呼吸道、胃肠道、生殖道的正常菌群,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也科成为重症科室的定植菌,可引起各种感染和医院感染。是不动杆菌菌种感染率最高的,可引起腹膜炎、脑膜炎、骨髓炎和关节炎菌血症和肺炎等。鲍曼不动杆菌已经发现看多重耐药菌株,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在中国台湾地区大25%,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大陆地区大20%左右,所以每个分离菌株都应进行药敏试验。 2.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2.1 本菌为革兰阴性球状或球杆菌,约 1.0~1.5μm×1.5~2.5μm,单个或成对排列有时成丝状或呈短链状,无芽胞及鞭毛,无动力,有荚膜。严格好氧,在20~30℃生长,大部分菌株最适生长温度33~45℃。在所有普通综合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2.2 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 3. 细菌的实验室检查 3.1 标本采集:来自与临床的各种标本如血液、尿液、脓汁、下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脑脊液等。 3.2 涂片镜检:细菌培养阳性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3.3 分离培养:接收临床标本后痰、灌洗液、支气管刷检物及脑脊液接种于血平板、中国蓝、巧克力平板上,其他体液及分泌物标本接种于血平板上. 3.4 生化鉴定:氧化酶阴性。 4. 细菌的防治 4.1 鉴定出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进行治疗 4.2 在实验室以及病房中注意勤洗手,避免直接接触鲍曼菌株 5. 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 5.1操作要求: 5.1.1 实验时,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 5.1.2 不许在工作区域饮食、吸烟、清洗隐型眼镜和化妆。食物应存放在工

金黄色葡萄球菌危害程度评估报告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危害程度评估报告 一、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可引起多种严重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C,最适生长pH 7.4。平板上菌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2mm。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 二、危害程度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该菌危害程度为第三类。 三、致病性和感染剂量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侵袭性酶,有报道目前出现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MRSA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也随着变强。 四、暴露的潜在后果 暴露后可能引起感染,菌量大时可使实验人员出现皮肤软组织感染、全身性感染、呼吸道感染、中毒、肠炎等。被感染后,成为传染源,可能对周围及环境造成污染,应及时得到治疗和控制。 五、感染途径 通过污染食品和水源经口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 六、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葡萄球菌是无芽胞菌中抵抗力最强者,而干燥可达数月,加热80℃30min才被杀死。5%石炭酸,0.1%升汞10~15min死亡。1:100000~1:200000龙胆紫溶液能抑制其生长。对磺胺增效剂、青霉素、红霉素等较敏感,但耐药株逐年增多,MRSA即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七、浓度和浓缩标本的容量

微生物实验室病原微生物评估报告

微生物实验室病原微生物评估报告

微生物实验室 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 瑞昌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制

目录 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5) 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6) 结核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3) 蜡样芽胞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42) 假结核棒状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49) 志贺氏菌属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51) 阴沟肠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60)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62) 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68) 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75) 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79) 沙门氏菌属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87) 诺卡菌属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96) 脑膜炎奈瑟氏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02) 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09) 黄杆菌属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17) 红斑丹毒丝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22) 肺炎链球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27) 肺炎克雷伯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32) 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37) 产单核李斯特菌的危害评估报告 (145) 不动杆菌的危害评估报告 (150) 变形杆菌属、摩根氏菌属和普雷威登氏菌属细菌的危害评估报告 (155) 迟钝爱德华氏杆菌的危害评估报告 (159) 溶血性链球菌评估报告 (161)

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被危害性生物及物品所侵害,保证危害性物品不外泄,对实验室工作环境进行评估,以鉴定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保证生物安全。 一、危害程度分类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评估 本检验科是为医院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细胞遗传学等检验的实验室。生物源危害主要是由各种检验标本中的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具有潜在危险性,可能引起实验室感染;检验科微生物室还进行一定数量的各种条件致病性细菌及真菌的分离培养工作,工作过程存在病原微生物对实验人员、环境污染的风险;除之以外实验室还存在触电、火灾、化学品腐蚀、偷盗等危险。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本检验科不涉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高致病性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高致病性微生物的菌、毒种的保藏,实验室采用一定防护措施就能控制感染或防范灾害,或者对相应病原体存在有效的免疫方法。评估我检验科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按二级实验室(BSL-2)生物安全要求。 二、实验人员和实验室安全防护的一般要求 1.吸烟危害评估及防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