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及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及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及对策

(法律法规)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法律法规)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法律法规)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国际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这个地区就产生了境外投资扩张的内驱力。2006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有些发达地区更是超过了4000美元,经多年外商资本的大量引进和积累,我国在纺织、轻工、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技术和水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关注到境外投资。然而,在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和布局网点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的投资环境和法律风险没有充足的认识。 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法律风险 保障跨国成功投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和成本,因此,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获益,离不开对国外实体法律的了解和投资发生争议时的解决办法。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保护外国来华投资的合法权益,我国在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已与112个国家签订115个双边投资协定,不仅为国外企业到中国投资,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然而,由于面临着完全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经营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仍是极高的。 并购风险。企业并购一般不外乎扩大市场份额、排挤竞争对手、提高利润率、分散投资风险、购买品牌等等。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有获取现成的销售渠道、规避欧美反倾销、配额限制等贸易壁垒以及利用国外高水平劳动力等目的更明确。 并购的法律风险以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和融资风险为主。中、外财务系统不匹配、税收漏洞和其它未登记风险、有形与无形资产的定价等都会造成并购项目实现不了预定的盈利目标。另外,投资者多数需要通过贷款筹集资金,融资及偿还币种的选择就存在极大的风险,如果选择不当,在还款期内汇率大幅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对国外的经济体制不了解,还有可能被认为触犯了反垄断法和危及其经济安全等等。 并购中要有明确的战略规划,有吸收并购项目的技术能力和融资能力。必须与并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及对策复习过程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必然会面临着投资风险的问题,这些风险既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主要的风险有: (一)经营风险 即由于企业经营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机制体制存在的问题,给企业经济活动造成损失的可能。经营风险可分为市场环境变化方面的风险和企业自身机制体制方面的风险。市场环境变化方面的风险(又称为商业风险)包括市场需求风险、资金链条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等。市场需求风险是指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由于市场需求出现变化而导致投资收益下降的可能。资金链条风险是指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资金断裂所承担的风险。这需要企业做好现金管理工作,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汇率风险是指外汇汇率的变动对国际企业跨国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如国际收支状况、GDP增长、相对通货膨胀率、利率、外汇储备等。企业自身机制体制方面的风险是指企业自身治理结构、机制体制不完善所产生的风险。 (二)政治法律风险 即因突发性政治事件的发生或者法律制度的不确定性,直接引起东道国投资环境的变化,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金流量、利润和其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政治法律风险本质上是“与东道国政治法律有关的、人为的、投资者无法控制的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战争和内乱风险、国家主权风险、征收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法律制度风险。战争和内乱风险主要是指东道国参与的任何战争或者在东道国内发生的革命、暴乱和恐怖活动等,使外国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遭到严重影响。国家主权风险是指

国际经济往来活动中与参与国国家主权行为密切相关的特殊风险。征收风险指的是东道国政府对外资企业实行征用、没收或国有化的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有意或无意变更政策而可能给外国投资者造成的经济损失。此外,东道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在投资区域和行业等方面实行的限制或鼓励政策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收益。东道国法律制度风险主要是指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由于东道国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法律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主要发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及转型国家 (三)社会风险 即与东道国的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与态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给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文化差异不单指企业文化,还包括民族文化以及东道国企业的管理风格、行为差异以及思维差异等。一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由于缺乏跨国经营经验,对当地的法规、风俗和文化了解不深,在国外经营中就很容易与当地社区发生冲突,给企业带来风险。另外,社会风险还包括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风险。企业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这种义务超越了法律和经济的要求。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风险时,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处理不及时、不到位,使得外国一些媒体在政治动机的追求下刻意夸大中资企业的不道德行为,使企业在投资经营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控制风险的对策 如何才能合理地规避风险,提高对外投资的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对当前处于金融危机下的民营企业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根据前文关于直接投资理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防范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防范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的经营风险、政治法律风险和社会风险及企业在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防范的有关对策。企业规避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对策包括: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防范经营风险;做好前期调研,了解国外的政治、法律环境;加强公共关系管理,避免政治法律风险;履行社会责任,防范境外不同的社会、文化习俗、思想观念所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经营风险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风险防范

ABSTRACT By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direct overseas invest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face operational risks, political and legal risks and social risks and risk prevention in enterprises in the problems, proposed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related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nterprises to avoid the risk measures include: a sound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risk; do preliminary research about foreign political, legal environment; strengthen the public relations management, to avoid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risks; fulfill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to prevent outside different social, cultural practices, ideas risks. [Key word]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Business risk Political and legal risks Social Risk Risk prevention

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策略汇集5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策略汇集5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Annuncio软件融资过程 (IT经理世界1999年第11期) 在本案例中,企业家Didier Moretti(以下简称Moretti),与风险资本家Promod Haque和Jos Henkens(以下分别简称为Haque和Henkens)共同构想要研发一种软件系统(Annuncio软件),他们成功合作发起建立了一家公司,并把这个想法付诸于实践。以下是对这个过程的具体描述。 背景介绍: Haque是Norwest Venture Partners(一个风险投资企业,以下简称Norwest)的投资决策人员(合伙人之一)。Norwest 曾经投资过一家名为Cambio Systems的"客户椃衿鳌比砑尽6?/FONT>Moretti曾经担任过该公司转型期间的CEO。自此,Haque 与Moretti有了合作的基础。尽管Cambio Systems最终没有成功,但Haque对Moretti的能力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同时,Henkens对Cambio Systems也比较熟悉,于是对Moretti的作为也有较深的印象,尽管他的Advanced Technology Ventures(先进技术创投,以下简称ATV)并没有投资于Cambio Systems。此外,Norwest与ATV在此前已经共同合作投资过。 产品构想: Moretti、Haque和Henkens三人都对逐渐为人们所知的"营销自动化"领域有着强烈的兴趣,这是最后一块尚未被诸如美国的Peoplesoft公司或德国的SAP公司等业界巨头统治的、有待开发的软件领域。这种软件的设计目的,是帮助营销经理策划一次销售攻势,并能够立即知道所策划的攻势是否起了作用。尽管此种类型的软件已有其它存在形式,但Annuncio公司的设计理念是要开发运作于网络上的软件。网络的使用将大为加快系统的反应速度,而且运作成本也将大为降低。 Haque对这个领域的现状十分熟悉。他已经研究过几例 "营销自动化"初创期的融资申请,但都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最终投资。Haque开始与Moretti联系,而此时Moretti已经开始与Henkens接触商谈类似的想法。由于具有共同的兴趣,三人决定一起共商大计。

浅谈海外投资风险防范文章

浅议海外投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海外投资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资本流动方式,不仅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它的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虽然始终坚持走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但面临着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国必须坚持“引进来”的前提下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从全球范围配置生产要素,它既遵循经济国际化规律又是我国经济国际化深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推动有比较优势的国内产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利用国际资源,成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然而,长期以来,受到政治、军事的影响,国际社会动荡海外投资的企业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再加上世界经济受美元贬值与美国次货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的摩擦日益加剧,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利益冲突增多,也加剧了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以及经营环境的不稳定性这就使得海外投资比境内投资面临的风险更大,因此中国企业要在政府的配合下努力加强海外投资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尽可能的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提高本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本文主要论述了海外投资风险的特点和种类,并建议投资前做好可行性研究、强化行业协会和政府的服务功能、了解运用相关的法律及保险制度等方面来规避防范风险。 【关键词】海外投资风险防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增强,都加快了我国企业近年海外投资的步伐,海外投资当然有许多成功的事例,例如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使得联想走出国门、吉利并购沃尔沃使得中国汽车进入国外市场等案例,但是,在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和布局网点的过程中,由于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风险的种类和投资环境缺乏足够的认识而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海外投资风险做出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海外投资风险的主要特点 1、客观存在性 海外投资风险的存在是因为有各种造成风险的经济政治等因素决定的,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在海外投资各种项目工程中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存在海外投资行为,风险就不可消除。 2、不确定性 风险本质的特征就是不确定性,投资风险的存在是确定和可观的,但是风险的发生却是不确定。海外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投资风险是否发生不确定、发生的时间不确定、发生的状态不确定以及海外投资风险的结果不确定。 3、海外项目投资风险的可变性 海外投资风险的可变性是指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会随着项目的进行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有些风险可能会得到控制,有些风险可能会发生并且得到很好的处理,

企业海外投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企业海外投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国际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 超过2000美元时,这个地区就产生了境外投资扩张的内驱力。,我国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有些发达地区更是超过了4000美元,经多年外商资本的大量引进和积累,我国在纺织、轻工、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技术和水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关注到境外投资。然而,在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和布局网点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的投资环境和法律风险没有充足的认识。 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法律风险 保障跨国成功投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和成本,因此,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获益,离不开对国外实体法律的了解和投资发生争议时的解决办法。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保护外国来华投资的合法权益,我国在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已与112个国家签订115个双边投资协定,不仅为国外企业到中国投资,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然而,由于面临着完全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经营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仍是极高的。 并购风险。企业并购一般不外乎扩大市场份额、排挤竞争对手、提高利润率、分散投资风险、购买品牌等等。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有获取现成的销售渠道、规避欧美反倾销、配额限制等贸易壁垒以及利用国外高水平劳动力等目的更明确。 并购的法律风险以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和融资风险为主。中、外财务系统不匹配、税收漏洞和其它未登记风险、有形与无形资产的定价等都会造成并购项目实现不了预定的盈利目标。另外,投资者多数需要通过贷款筹集资金,融资及偿还币种的选 择就存在极大的风险,如果选择不当,在还款期内汇率大幅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对国外的经济体制不了解,还有可能被认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论我国企业OFBI面临的风险 1 东道国的政策及监管风险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在国的外资准入条件,鼓励和限制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对外商造成影响。近几年来,许多国家出于保护自身产业等原因开始出台对应的监管和限制性措施,主要涉及企业环境保护、劳务许可、注册、企业采购、控股权、税收等。由官方数据统计,88.94%的中国对欧美发达国家半导体、电子设备的并购项目遭到当地监管部门直接否决。绝大多数集中在2017年。这些国家阻扰原因通常都是“为了国家安全”,“保护当地产业发展”。例如,在2019年5月15日,美国总统以外国竞争对手对美国信息通信技术造成威胁为理由,将华为以及70家负数公司纳入实体清单,阻断美国企业对华为的供货,实施制裁。而在2016年,“实体清单”曾让在美国进行直接投资的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几天内进入休克状态,中兴通讯最终被迫和美方达成和解。 2 国有化风险 国有化通常伴随国家独立、革命、制度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是国家对境内所有外资财产实施全面接管的危险,且可能对外资企业没有任何经济赔偿。国有化风险直接威胁着外资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着被投资国的吸引外资环境。目前对于国有化的赔偿原则国际上主要有全部赔偿、不予赔偿和适当赔偿这三种。全部赔偿又称赫尔原则,对被国有化的外资投资者赔偿全部损失。但若外资投资者被国有化后以不予赔偿这种方式对待,则得不到任何的经济补偿。国有化风险对外资企业来说具有无法几乎逆转的特点,一旦东道国对外资企业实施国有化,外资企业将对此几乎没有办法。例如,2016年的2月22日,津巴布韦政府以现存于津巴布韦的矿业公司实际上是在掠夺国家资源和财富为理由,因此国家必须要垄断并掌控整个钻石行业,津巴布韦境内的砖石矿都面临着被收归国有的风险。Kimberley Process历史资料显示,津巴布韦是世界上第八大的钻石产出国。津巴布韦政府此次国有化的实施将影响到来自世界多国外资投资者,包括中国、南非、俄罗斯等的投资数额,总计数亿美元。企业即将遭受巨大损失,但自身却对此几乎无能为力。

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策略汇集87

蔡晓燕 可转换公司债券(Convertible Bond英文简称CB)首创于十九世纪中叶的美国,至今已走过了150多年的历史。从1992年深宝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探索到1997年《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直至南宁化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我国走过了一段坎坷的历程。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普通普通公司债券和认股权证明组合,具有公司债券和股票的双重特点,投资者在规定时间内(转换期)具有按照规定的价格(转换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发行公司普通股票的权利,同时在转换前,投资者仍可获得定期支付的利息。因此,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投资者同时拥有债权和股票期权两项权益。与之相对应的是,发行公司也相当于同时发行了债券和认股证。可转换公司债券是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一种混合型金融工具,兼具债券和股票两者的功能和优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弥补了单一性能金融工具的固有缺陷,充分适应融资者动态化的需求和投资者追求利了大化的行为特征。 一、可转换债券的筹资魅力 1、资金成本低廉 与普通债券相比,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率明显低于普通的公司债券(约20%左右),发行人在债券发行后至转换前,可减轻利息负担,从而降低公司的财务费用。公司通过普通债券筹划集资金,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破产成本(Bankruptcy Costs)或称财务危机成本(Financial Distress Costs)也要应提高,降低了企业价值,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持有者可能将其转换在公司股票,从而减轻了公司还债压力,回避了债券融资历的风险。美国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铁路发展高峰期,即是通过可转换公司债券筹集了成本较低的巨额长期资金。 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转股以前,投资者只是一般的债权人,只享有很低的利息收入,与发行股票税后支付红利相比,公司支付的债息作为财务费用记入成本,避免了交纳公司所和税。由于其双重性,投资者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公司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以获得充足的资本供给,而且可大幅度降低资历金成本。对于急需大量资金的企业来说,低债息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无疑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2、有望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自主动态优化 可转换公司债券首先表现为一种负债,发行后增加公司的负债率,改变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发挥负债的杠杆作用。转换后,则构成了公司的资本金,资本结构自动作相反方向调整。因此,发行可转换瓮债券可以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动态调稳步上升,在时机和数量上控制得当,便有望达到企业资本结构的自主动态优化,使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和运用与企业的成长相一致。

国企境外投资风险管理控制案例研究

国企境外投资风险管理控制案例研究 ——基于淮南矿业境外投资的经验借鉴 摘要:随着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步伐加快,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目前处于起步状况的国企来说,无疑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本文主要分析最近几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面临的风险以及全面风险管理运用措施,就如何提升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管理及控制水平提出具有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管理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国有企业也在其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纷纷迎合经济全球化趋势,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我国整个的境外投资领域中,国企的境外投资,无论在企业数量上,还是境外投资规模上都占绝对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领域项目上,国企的境外投资更是占绝对的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经济形势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经济形式更加多元丰富,企业也在这样的大浪潮之中开始重新的审视自己的地位,以国际化的标准评价企业的实力.有了这样放眼世界的眼光,企业的投资也开始走向多元化,这种多元化,既是投资区域的多元,同时也是投资领域的多元。 虽然境外投资在我国风起云涌,但是,成功及失败并存. 因为境外投资对我国国企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缺乏必要的境外投资经验,尚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因此,企业的

境外投资需要面临重大风险。 境外投资风险指的是我国国有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和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国有企业无法完成预期收益。风险主要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由表可以看出,企业境外投资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宏大工程,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企业要想在境外投资成功,就必须对这些风险充分认识,合理计划,审慎应对。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境外投资的顺利进行,最大程度上规避投资失败风险.我国国企境外投资失败的案例很多,其中绝大部分就是对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以及应对措施,下面我们就对淮南矿业境外投资的成功案例的分析研究中,借鉴其境外投资的经验,指导企业境外投资战略的实施。

国际投资-试卷及答案汇编

案例一:深圳华大基因并购美国CG公司 华大基因是我国一家受政府支持的、拥有民营背景的高新技术研发机构,既有科研与服务非盈利的性质,又是在国内外经营的盈利性公司。华大基因1999年成立于北京,2007年将总部迁至深圳,是全球最大的民营基因测序机构,2013年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技创业》评选为全球最具创新力的技术企业之一,曾先后参与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水稻基因组计划、抗SARS研究等多项科研工作。华大基因公司在测序业务及下游产品开发上具备较强的实力,但在上游服务技术方而一直缺乏明显的优势。为突破上游技术瓶颈,华大基因曾利用自有资金进行相关研发,但效果始终不明显。而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的CG公司,因研发和提出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而闻名,以其拥有的“组合探针锚点结扎读取的关键性技术”最具代表性。深圳华大基因公司旗下美国子公司Bet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于2013年3月完成对美国基因测序公司Complete Genomics(以下简称CG)的收购,标志着中国生物技术公司首次全额并购美国上市企业,改变了我国生物技术企业单向“被并购”的格局。在所有以技术寻求或技术获取作为海外投资动因的成功案例中,此次并购具有极强的代表性与借鉴价值。 资料来源:刘新宇、郎丽华:我国深圳华大基因并购美国CG公司的成功经验与启示,《对外经贸实务》,2014年第7期。 1.试结合案例阐述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及选择。 答案:跨国公司以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外国市场的两种形式:①绿地投资:建立新企业或扩建原有的企业规模。②跨国并购:通过购买外国企业部分或全部股份,从而迅速进入东道国。 收购较之创建有以下优点:(1)尽快获得海外生产据点;(2)尽早获得海外销售点并扩大商品销售;(3)迅速扩大产品种类及开拓新的经营领域;(4)获得被收购企业的商标、技术及管理经验;(5)确保稳定的供货来源;(6)因收购方式除有“快”这个特点,还可被跨国公司用来作为资金外逃及躲避政治风险的手段。由于收购方式有诸多优点,收购已成为当代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特点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国企业海外投资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海外投资获得了显著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然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海外投资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地区分布不尽合理,投资规模小,经济效益偏低;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高效统一的宏观管理与协调机构;海外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我国海外投资风险评估能力不足及防范措施有限,在这个背景下充分认识到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找到应对之策就成为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 一、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 1、投资合作地区分布越来越广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广泛实施,我国企业参与世界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越来越广。至2008年底,中国12000多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的174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覆盖率为71.9%。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发展中国家依然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以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为例,亚洲和非洲国家依然是我国最大的海外投资目的地,分别达到90%和84.1%。 2、投资模式出现多样化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国际化发展的经验相对缺乏。因此,为了更快更好的开辟和适应东道国市场,初期投资多以试探为主,通常采取合资方式。但是近几年的投资模式不断创新,投资办厂、兴建生产基地、国内销售、跨国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逐渐开始兴盛。 3、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不断增加、增速不断加快。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09年9月8日联合发布《200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共同发布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对外投资者在全球174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12000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1839.7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一万亿美元。 4、行业领域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业领域

如何更好规避海外投资风险

利比亚政局动荡、日本强烈地震和海啸……随着连日来一系列国际政治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出现,中国在海外的投资安全问题开始凸显。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海外投资发展迅猛,在“走出去”政策的促进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海外投资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这一方面为国内经济借助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以及不可预知的因素的增多,海外投资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 对外投资年均增速达52% 商务部数据显示,2002年至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速达52%。“十一五”期间,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增长35%,增速是“十五”时期的4倍。2010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3%。截至2010年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588亿美元。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十二五”期间,商务部将更加重视“走出去”,统筹推进企业对外开展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加工制造、农业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使其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骨干力量和重要依托。 海外并购困难风险并存 金融危机既带来冲击,也带来机遇。中国受危机冲击较小,更兼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和活跃的资本冲动,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引发了中国企业2009—2010年的海外投资热。今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热度依然不减。 那么,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哪些风险与困难?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为例,半数以上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未取得成功,无法达到增值的底线。这充分表明海外并购交易非常复杂,具有一定难度。专家告诉我们,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遭遇的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和战略风险始终存在。不少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境外收购非常警惕,尤其对于关键技术和重要资源的收购,他们设置了许多障碍。 在近期大量的海外并购案中,中国的国有企业受到了来自外国监管机构的限制。部分专家用“雷声大、雨点小、并购率低”来概括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雷声大”说明中国企业对境外收购有着强烈需求,“雨点小”是因为并购行为遭遇重重困难,“成功率低”说明很多并购不理想。境外收购有政治的因素,也有国家文化的差异,而公司管理体系也是海外并购需要注意的问题。 应在四方面作出努力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办事处首席代表胡援东建议“走出去”的企业应在以下四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知己知彼,把握投资风险。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进程,面临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和行业壁垒这三大壁垒。企业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对待风险心里有数,提前做好预警准备。其次,做好功课,识别市场风险。中国企业投资应该在准确判断并承担风险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评估,进而寻找到降低风险的方法。第三,科学管理,规避市场风险。最后,整合资源,化解管理风险。能够获取和组合别人的资源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机会是以能力和知识为前提的。中国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同时努力提高自身整合资源的能力,有效化解管理风险。 专家还建议,中国企业要优先进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优先进行内部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管理信息化,并且按照跨国企业运作模式进行公司运营。从简单粗放模式转向市场运作模式,从人治管理向制度管理过渡,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日后的海外投资及运营。 随机读管理故事:《勇气》 只要能生死相共,便是痛苦也成为欢乐了。罗曼罗兰你认为我很有勇气?她问道。没错,你很有勇气。如果我有几分勇气,那也是因为经过几位良师的启蒙,我可以举一位给你听听。多年前,我曾在史丹福医院担任义工,那时认识了一个叫丽莎的小女孩。她身患重疾,病情十分罕见,唯一能挽回她性命的机会,便是接受五岁幼弟的输血,因为她弟弟也曾罹患此病,后来奇迹般地被救活,现在体内产生出了能对抗病毒的抗体。医生向这个小男生解释了情况,问他是否愿意输血给姐姐。我见他只迟疑了半秒钟,便深深地吸口气说:如果能救活丽莎,我愿意。进行输血时,他静静躺在姐姐身旁,见到姐姐双颊恢复红润,他不禁面露微笑。但接着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案例分析-----TCL 【TCL 经典案例】对于TCL公司而言,越南是其海外直接投资生产第一站,1999年TCL便到越南设厂生产彩电。当年越南国内市场彩电需求量为65万台左右,其国内生产能力已超过300万台。在这样一个拥有将近4倍过剩产能、竞争激烈的市场上,TCL历时不久便站稳了脚跟。从2001年开始,TCL越南公司年年盈利。2009年底,据TCL越南公司总经理王成介绍,该公司有员工300余人,年产彩电30万台(越南目前全年彩电销量160-180万台),工厂与贸易合计,年营业收入3000余万美元,彩电市场占有率在越南已经连续数年名列前三名,在越南市场属于知名品牌。分析其有利与不利之因素:有利因素:海外投资需考虑多方因素,总的说来就是考虑投资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因素、经济环境因素、政治环境因素、法律环境因素以及基础设施因素。一、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南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多优良港口。越南自然条件优越,又是世界第13人口大国,未来可望享受较长时间的“人口红利”。根据其最新人口普查数据,2009年4月1日人口近8580万,比西欧头

号人口大国德国还多约500万,且人口正处于“黄金结构”时期,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66%,比非劳动年龄人口多近1倍,目前全国劳动人口4380万,占总人口的51.1%(中国驻越使馆经商处援引越南人口统计数据),且在数千年中国文化传统熏陶下越南国民勤奋程度在全世界位居前列,社会主义国家重视普及教育的传统使得越南劳动人口识字率高达96%。人口数量大,消费群体基数大,劳动人口多,素质也较高,劳动力资源充足,因此,越南的人口红利是实实在在。二、经济环境因素从20世纪90年代至2009年,越南历年实际GDP增长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2009年更是全世界仅有的12个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国家之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IMF,WEO Database)及《国际金融统计》(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数据,2000-2009年,越南GDP总量(按美元现价计算)从311.96亿美元上升到971.8亿美元,人均GDP(按美元现价计算)从402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723美元,2009年进一步上升至1132.6美元。至此,越南已经跻身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属于中低收入国家。2009年越南国内商品零售和服务业市场总收入为1197.5万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与对策

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必然会面临着投资风险的问题, 这些风险既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主要 的风险有 : (一)经营风险 即由于企业经营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机制体制存在的问题,给企业经 济活动造成损失的可能。经营风险可分为市场环境变化方面的风险和企业自身机制 体制方面的风险。市场环境变化方面的风险(又称为商业风险)包括市场需求风险、资金链条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等。市场需求风险是指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 由于市场需求出现变化而导致投资收益下降的可能。资金链条风险是指对外直接投 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资金断裂所承担的风险。这需要企业做好现金管理工作,选择 恰当的融资方式。汇率风险是指外汇汇率的变动对国际企业跨国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如国际收支状况、 GDP增长、相对通货膨胀率、利率、外汇储备等。企业自身机制体制方面的风险是指企业自身治理结构、机制体制 不完善所产生的风险。 (二)政治法律风险 即因突发性政治事件的发生或者法律制度的不确定性,直接引起东道国投资 环境的变化,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金流量、利润和其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政治法律风险本质上是“与东道国政治法律有关的、人为的、投资者无法控制的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战争和内乱风险、国 家主权风险、征收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法律制度风险。战争和内乱风险主要是 指东道国参与的任何战争或者在东道国内发生的革命、暴乱和恐怖活动等,使外 国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遭到严重影响。国家主权风险是指国际经济往来活动中 与参与国国家主权行为密切相关的特殊风险。征收风险指的是东道国政府对外资企 业实行征用、没收或国有化的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有意或无意变 更政策而可能给外国投资者造成的经济损失。此外,东道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以 及在投资区域和行业等方面实行的限制或鼓励政策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收益。东道国 法律制度风险主要是指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由于东道国法律制度的不 健全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法律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主要发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以及转型国家 (三)社会风险 即与东道国的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与态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给企 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文化差异不单指企业文化,还包括民族文 化以及东道国企业的管理风格、行为差异以及思维差异等。一些企业对外直接投 资过程中,由于缺乏跨国经营经验,对当地的法规、风俗和文化了解不深,在国

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国际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这个地区就产生了境外投资扩张的内驱力。2006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有些发达地区更是超过了4000美元,经多年外商资本的大量引进和积累,我国在纺织、轻工、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技术和水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关注到境外投资。然而,在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和布局网点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的投资环境和法律风险没有充足的认识。 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法律风险 保障跨国成功投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和成本,因此,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获益,离不开对国外实体法律的了解和投资发生争议时的解决办法。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保护外国来华投资的合法权益,我国在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已与112个国家签订115个双边投资协定,不仅为国外企业到中国投资,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然而,由于面临着完全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经营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仍是极高的。 并购风险。企业并购一般不外乎扩大市场份额、排挤竞争对手、提高利润率、分散投资风险、购买品牌等等。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有获取现成的销售渠道、规避欧美反倾销、配额限制等贸易壁垒以及利用国外高水平劳动力等目的更明确。 并购的法律风险以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和融资风险为主。中、外财务系统不匹配、税收漏洞和其它未登记风险、有形与无形资产的定价等都会造成并购项目实现不了预定的盈利目标。另外,投资者多数需要通过贷款筹集资金,融资及偿还币种的选

择就存在极大的风险,如果选择不当,在还款期内汇率大幅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对国外的经济体制不了解,还有可能被认为触犯了反垄断法和危及其经济安全等等。 并购中要有明确的战略规划,有吸收并购项目的技术能力和融资能力。必须与并购规划相匹配。足以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韩国的大宇公司的海外并购就是前车之鉴,当年的扩张成主要是关注企业海外市场规模,但终因资金链的断裂而未能续写神话。一些著名国际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60%-70%的合并案例是失败的。其中,3/4收购企业的股价下降20%以上,36%的企业能维持其收入增长,67%的中国企业无法获得交易时承诺的效益。 经营风险。经营阶段的法律风险有环保风险、知识产权、劳务、合同管理、公司治理以及母公司责任等等。不同的国际环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任何一个小的问题都有可能酿成巨大的危机。1989年埃克森公司瓦尔德茨油轮发生石油泄漏,因为违反被收购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被控要求40亿美元的惩罚性赔偿。江苏中江公司在“走出去”之初,曾经因为承建一条1800万美元的公路,而亏损2900万美元。 东道国法律、财税制度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企业的经营。当前,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国外企业,必须执行《萨班斯》法案,美国一些州已根据《萨班斯法》出台了州法律,中国公司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代价。统计显示,大型美国公司履行《萨班斯》法中的有关“完善内部控制”的条款,第一年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平均成本就高达430万美元,而在美的中国企业了解这些州法律非常重要。 跨国产权风险。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分析 学号Y09030359000001 姓名胡滨 学院远程教育学院指导教师 专业金融学论文成绩 完成时间:2011 年 5 月9 日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Graduation Thesis / Design Title Chi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Risk Analysis Department / School Distance Education Specialty(choose one)International Trade Author of Thesis/Design Hu Bin Student ID No. Y09030359000001 Thesis Advisor Grade Date May 9, 2011

(学生不必填写)

论文摘要 (6) 一、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7) (一)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7) (二)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 (7) 二、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8) (一)金融危机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新的机遇 (8)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8) 三、对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9) (一)从地区结构看,下行投资和虚假投资比重较大 (9) (二)从行业结构看,投资的初级化特征明显 (10) (三)从投资主体结构看,国有企业主导对外投资 (10) (四)投资的风险防范体系尚不健全 (11) (五)投资的宏观管理相对滞后 (11) (六)投资的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11) 四、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防控对策 (12) (一)培育垄断优势 (12) (二)注重品牌国际化 (12) (三)健全风险防范体系 (12) (四)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体系 (13) (五)投资的宏观管理相对滞后 (13) (六)培养跨国经营管理人才 (13)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4)

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6个案例

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6个案例 来源:2012年8月16日中国矿业网作者: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兴国 在境外矿业投资过程中,中国地勘单位和企业不断探索、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学到了不少的教训。在成功投资的同时,也有很多的体会;在遭受一次次挫折之后,更多的感受到国际化征程的艰辛;在探索自己道路的同时,发现着身边值得借鉴的故事。无论是有益的经验还是具有借鉴价值的教训,都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为中国企业境外勘查开发的现时梳理坐标,为将来"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参考。 案例1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收购Canaco公司收益突出 有色地调中心以中色地科(香港)公司为投资平台,通过定向增资方式投资在加拿大多伦多上市的加纳克公司。加纳克公司是一家在多伦多上市的初级勘查公司,其主要矿业权是在坦桑尼亚的金矿和钻石矿以及在墨西哥的金银矿。金融危机发生后公司股票价格一路下跌,有色地调中心抓住这一机遇,在股价下降时锁定投资价格, 2009年3月: $0.05/股参与融资, 购买32,000,000股(占总股本的35.2%),附加16,000,000的购股权行权价位0.07/股(2年有效)。2009年6月26日完成全部交割。 完成这一投资后,中色地科成为加纳克公司的第一大股东(35%),拥有董事会过半数的表决权,出任公司董事长,派人进入经理层,拥有今后公司和项目增资的优先权,从而实现了对公司的有效控制。在这之后我们对公司仅仅是派出了一名管理人员,保留了公司原管理层。 有色地调中心进入后对公司整个发展战略进行大的调整,一方面将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墨西哥项目转让掉,获得转让资金。第二把不熟悉的金刚石的项目放弃,放弃了坦桑尼亚金刚石的项目选择权。第三集中精力、财力、物力主攻潜力最大的坦桑尼亚金矿项目。实际上在这个地区里地表已经有了高含量金的露头,这个公司之前也打了12个钻孔,但是他的运气不好,12个钻孔都不是太好,公司股价不是太好。有色地调中心进入后重新调整了整个勘查方案,调整了找矿思路,经过半年的工作,2009年10月,公布了第一批钻孔结果,十分令人鼓舞。MGZD0001孔见矿59.0 米,金 4.28 g/t ;MGZD0012孔见矿 56.0 米,金6.34 g/t ;MGZD06637孔见矿37.0米,金12.45 g/t ;MGZD073孔见矿 32.0 米,金 9.27 g/t。消息披露以后公司股价涨到1.4毛。第一个孔打了59米厚,股价从1.4毛涨到4.7毛,最高7毛多。最后涨到6块多,翻了100多倍。进入后加拿大公司进行了三次的融资,

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的内部控制

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的内部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企业的经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企业对外投资是企业经营中的重大决策,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的对外投资必然面对着投资风险,那么,企业如何有效地通过内部控制机制来控制对外投资的风险呢? 一对外投资内部控制概述 企业对外投资是指企业为了通过分配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企业,获得另外一项资产。对外投资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通常有以下几种: 1 按投资持有的期限和目的,可以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2 按对外投资的性质,可以分为权益性投资,债权性投资和混合型投资 3 按对外投资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企业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确保对外投资活动经过适当的审批程序 2 确保对外投资活动的合法性 3 保护投资资产的安全、完整 4 保证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 通常而言,企业应当根据对外投资的规模设置专门的投资机构或者部门,或者由财务会计部门专门负责企业的对外投资业务。对外投资一般有以下业务环节: 1 编制对外投资预算 2 评估和选择投资对象 3 对外投资计划的审批 4对外投资的执行 5 对外投资的管理 6 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 对外投资业务主要有以下控制点:投资项目的立项,投资项目的评估,投资项目的决策,投资项目的实施和投资项目的检查 二岗位分工与授权制度 (一)不相容岗位的分离 企业应当建立对外投资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对外投资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企业不得由一个人同时负责投资业务中的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工作,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对外投资业务的全过程。不相容岗位的分离主要包括以上几个方面: 1 对外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岗位与评估岗位必须分离 2 对外投资计划的编制岗位与该计划的审批岗位应当分离 3 对外投资决策岗位与对外投资执行岗位应当分离 4 负责证券购入或出售的岗位与有关证券的会计记录岗位应当分离 5 证券的保管岗位与投资交易的会计记录岗位应当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