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与古代地理.docx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与古代地理.docx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与古代地理.docx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与古代地理

天文历法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 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 , 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 , 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

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 , 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 , 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1.天文名词解释

【星宿 (xi ù) 】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 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 , 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

向东排列为 : 东方苍龙七宿 ( 角、亢 kǎng、氐 dī、房、心、尾、箕 ); 北方玄武七宿( 斗、牛、

南方朱雀女、虚、危、室、壁 ); 西方白虎七宿 ( 奎、娄、胃、昴 mǎo、毕、觜 zī、参shēn);七宿

( 井、鬼、柳、星、张、翼、轸 zhēn) 。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 , 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 故而称为东官苍龙; 北方七宿

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 , 故而称为北官玄武 ; 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 , 故而称

为西官白虎 ; 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 , 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 , 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 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 , 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 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

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 : 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国 : 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

州: 兖州豫州幽州江湖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 由七颗星组成 , 又称旄头 ( 旗头的意思 ) 。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 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 , 心宿在东 , 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 彼出此没 , 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壁宿】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 由两颗星组成, 在室宿的东边 , 很像室宿的墙壁, 又称东壁。

【流火】流 , 下行 ; 火 , 指大火星 , 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 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 表明暑气已

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 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 或杓形 ) 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 :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 故称“北斗”。根据北

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 故又称“指极星”。

【北极星】星座名 , 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 认为它固定不动, 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 由于岁差的原因, 北极星也在变更。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 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 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 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 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 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运交华盖】华盖, 星座名 , 共十六星 , 在五帝座上 , 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 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 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 , 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 , 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 , 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 , 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 , 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 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 , 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 , 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 , 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曦】神话说太阳神名字叫曦和 , 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

的太阳。

【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

【老人星】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 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

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 便是吉祥太平的事。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 , 又叫牛郎星 , 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 , 在银河东。“织女”

即织女星 , 在银河西 , 与牵牛星相对。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 , 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 , 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 , 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 , 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

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天罡 (g āng) 】古星名 , 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

十二个地煞星。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 , 龙起生云 , 虎啸生风 , 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

的地方 , 天空有异样云气 , 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

2.历法名词解释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 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 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

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 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故称农历 , 又叫中历、夏历 , 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 凡用序数纪月的, 大多以农历为据。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

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 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 分列在十二个月中 , 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 ,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 月首叫“节气” , 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 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 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 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 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 , 十二月小寒、大寒。歌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 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 故称“初阳”。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在春分前后。社鼓, 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初七】农历七月初七, 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 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 :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 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 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叫“干支纪法”。

“六十甲子”依次是: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午癸未 ,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寅癸卯 ,,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 ,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

亥。

3. 古代年、月、日、方法

(1) 年法。我国古代年法主要有四种:

【王公即位年次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年。如《左·殽之》: “三十三年春

,秦周北。”

【年号年法】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 并以年号年。一

个皇帝可以有几个年号。

【干支年法】参照【干支】。

【年号干支兼用法】年皇帝年号置前, 干支列后。

(2) 月法。我国古代月法主要有三种:

【序数月法】一年十二月, 依次分叫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冬腊。

【地支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 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月法】以正月、二、三月春季, 分称作孟春、仲春、季春; 以四月、五月、六月夏季, 分称作孟夏、仲夏、季夏; 秋季、冬季以此推。

(3) 日法

我国古代日法主要有四种:

【序数日法】每月29 天或者 30 天 , 依次叫初一 , 初二??初十 , 十一、十二??

【干支日法】如《殽之》: “夏四月辛巳, 秦于殽。”“四月辛巳”指四月

十三日。

【月相日法】指用“朔、朏(k ū) 、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日。每月第

一天叫朔 , 每月初三叫朏 , 月中叫望 ( 小月十五日 , 大月十六日 ), 望后一天叫既望 , 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 月相列后。

(4)法

我国古代法主要有两种 :

:【天色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化将一昼夜划分十二个辰 , 它的名称是夜半、、平旦、日

出、食、隅 (y ú) 中、日中、日昳 (y ì) 、晡 (b ū) 、日入、黄昏、人定。

【地支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辰的化。

天色 : 夜半平旦日出食隅中日中日昳晡日入黄昏人定

地支 :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代 ( 当地 ):23-1 点、1-3 点、 3-5 点、 5-7 点、 7-9 点、 9-11 点、 11-13 点、 13-15 点、 15-17 点、17-19 点、 19-21 点、 21-23 点

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文中常的两种方法。

4. 古代位

【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段, 用鼓打更 , 所以叫作五更、五鼓, 或称五夜。

夜辰五更五鼓五夜代( 当地 ):

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点 , 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 点 , 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1 点 ,四更四鼓丁夜1-3 点, 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 点

【鼓】古常夜鼓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

【漏】古用滴漏 , 夜凭漏刻更。

【】是辰 , 介前古代法。

【点】古人将一夜分五更, 每更分五点。每点等于代的24 分。

【刻】古人把一昼夜分100 刻 , 算 96 刻, 每刻 15 分。漏刻指很短的。

古代地理

古代地理知, 包括地区名、政区名、城市村名、山川关隘名等。

1.地区名

【西河】又称河西, 黄河以西的地区。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 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

区域有大小之分, 可指南京一带 , 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今无一人还 ,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我何面目见之 ! ”李清照诗云 : “至今思项羽 , 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 : “兼仗父兄之烈, 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 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 “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 “江表英豪 , 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 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 “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 :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 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 , 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 因“山东” 之“山” , 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 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大多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 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 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岭峤】五岭的别称, 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 也可单称“朔”, 泛指北方。朔气指北方的风, 也叫朔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 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

南方地区。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 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 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隋唐以后

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 故得名。

【三都】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部晋

阳和京都长安。

【两都】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

2.政区名

【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 , 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大致范围是: 黄河以南 , 长江以北 , 淮河以西 , 嘉峪关以东的地区。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 故称“中华” , 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神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 州名分别为 : 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一般地说, “九州”泛指中国。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 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或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 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

【六合】上下和四方, 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 犹称“天下”。

【国】汉代诸侯王的封域, 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略大于郡, 所以“郡国”连称。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 隋唐后州郡互称, 明清称府。

【州】参见“郡”条。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 这是一种行政特区, 与县相当。唐代的道, 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 , 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 , 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 , 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 , 相当于现在的省。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 以山北、水南为阴。

【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再如杭州

称临安、武林 , 苏州称姑苏 , 福州称三山 , 成都称锦官城。

古代文化常识——饮食器用、古代服饰与刑罚

饮食器用

【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 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 最主要的有两种: 一种指稻、黍、稷、麦、菽; 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 前者有稻无麻 , 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 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 而北方种稻有限, 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牲】五种动物 , 具体所指说法不一: 一种指牛、羊、猪、犬、鸡 ; 一种指麋、鹿、磨、狼、兔 ; 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五味】指酸、咸、甜( 甘 ) 、苦、辣 ( 辛 ) 五种味道。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六畜】指六种家畜: 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 : “所谓八珍 , 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

也。”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种类很多 , 主要的有 : 簋 (gu ǐ), 形似大碗 , 人们从甗 (y ǎn) 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簠(f ǔ), 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 用途与簋相同, 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豆 , 像高脚盘 , 本用来盛黍稷 , 供祭祀用 , 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皿 , 盛饭食的用具 , 两边有耳。盂 , 盛饮之器 , 敞口 , 深腹 , 有耳 , 下有圆形之足。

盆盂 , 均为盛物之器。案, 又称食案 , 是进食用的托盘, 形体不大 , 有四足或三足, 足很矮 ,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 以示敬意。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 置于俎上 , 然后用刀割着吃。匕 , 是长柄汤匙 ; 俎 , 是长方形砧板 , 两端有足支地。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 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箸 , 夹食的用具 , 与“住”谐音 , 含有停步之意 , 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 , 又因以竹制成 , 故加个“竹”字头为“筷” , 沿用至今。

【古代炊具】我国古代炊具有鼎、镬(hu ò) 、甑 (z èng) 、甗 (y ǎn) 、鬲 (l ì)等。鼎 , 最早是陶制的 , 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鼎腹一般呈圆形 , 下有三足 , 故有“三足鼎立”之说 ; 鼎的上沿有两耳 , 可穿进棍棒抬举。可在鼎腹下面烧烤。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

夏禹时的九鼎 , 经殷代传至周朝 , 象征国家最高权力 , 只有得到九鼎才能成为天子 , 可见它是传国之宝。

镬是无足的鼎 , 与现在的大锅相仿 , 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 ; 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

行酷刑的工具 , 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

甑 , 是蒸饭的用具 , 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 , 最早用陶制成 , 后用青铜制作 , 其形直口立耳 , 底部有许多孔眼 , 置于鬲或釜上 , 甑里装上要蒸的食物 , 水煮开后 , 蒸气透过孔眼将食物蒸熟。

鬲, 与鼎相近 , 但足空 , 且与腹相通 , 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 , 使食物尽快烂熟。鬲

与甑合成一套使用称为“甗”。鬲只用作炊具, 故体积比鼎小。炊具可分为陶制、青铜制两大类。

【古代酒器】尊 , 是古代酒器的通称 , 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 , 敞口 , 高颈 , 圈足。

壶 , 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 , 不仅装酒还能装水 , 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

彝、卣 (y ǒu) 、累 (l ěi) 、缶 (f ǒu), 都是形状不一的盛酒器。

爵, 古代饮酒器的总称 , 作为专名是用来温酒的 , 下有三足 , 可升火温酒。角 ,

口呈两尖角形的饮酒器。

觥 (g ōng), 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 , 像一只横放的牛角 , 长方圈足 , 有盖 , 多作兽形 ,

觥常被用作罚酒,

杯 , 椭圆形 , 是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杯的质料有玉、铜、银、瓷器, 小杯为盏、盅。

卮 , 也是一种盛酒器。

【羹】即肉汁。有两种 : 一种是纯肉汁 , 供食饮 ; 另一种是肉羹 , 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 , 后泛

指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脍炙】脍 , 切细的鱼、肉 ; 炙 , 烤肉。古代鲜肉一般用火炙 , 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 ; 干肉则用

火烤。脍炙 , 是人们所共同喜好的 , 后来把诗文为人所称颂叫作“脍炙人口”。

【古代家具】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

席子 , 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 , 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 , 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

常“席地而坐” , 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床, 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一开始 , 床极矮 , 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几乎都在

床上进行 , 指的是坐具。和这种矮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几、案、屏风等。还有一种矮榻常与

床并用 , 故有“床榻”之称。魏晋南北朝以后 , 床的高度与今天的床差不多 , 成为专供睡觉的家具。

唐宋以来, 高型家具广泛普及, 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巾架、屏风、盆架、镜台等 , 种类繁多 , 品种齐全。各个朝代的家具 , 都讲究工艺手法 , 力求图案丰富、雕刻精美 , 表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派 , 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古代服饰代称

【黔首】黔 , 黑色。黔首 , 即以黑巾裹头 , 代指平民 , 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

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

【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 所以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

【布衣】麻布衣服, 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 多穿布衣。布衣之交, 即指贫贱之交。

【缙绅】插笏于绅带间, 旧时官宦的装束, 亦借指士大夫。

【青衫】黑色的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也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

凄切。

【巾帼】是古代妇女头上的头巾或装饰物, 借以代表女性 , 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为帼英雄”。

【裙钗】古代妇女的服饰, 引用为妇女的代称。

【纨绔】纨绔是古代一种用细绢做成的裤子。古代富贵人家的子弟都穿细绢做的裤子

这很能反映出他们奢侈的特点, 因此 , 人们常用纨绔来形容富家子弟。“巾

,

古代刑罚

【黥刑】又叫“墨刑”, 额颊上刺字涂墨。

【劓刑】割鼻子。

【笞刑】又叫“杖刑”, 打板子 ( 背、腿、臀 ) 。【刖刑】将脚砍掉( 卞和因和氏璧而受此刑) 。【宫刑】又叫“腐刑”。( 司马迁曾受此刑) 。【膑刑】剔去膝盖骨( 孙膑曾受此刑 ) 。

【大辟】砍头。

【炮烙】将人烧烤死。

【车裂】又叫“五马分尸”( 商鞅曾受此刑) 。【汤镬】将人煮死。

【腰斩】从腰部斩断。

【凌迟】又叫“千刀万剐”。【弃市】暴尸街头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地理山川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地理山川” 人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其实“中国”的含义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步扩大的。在春秋时期,“中国”指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这一意义后代有时仍沿用,如《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下文还有“中国士众”“中国人”等,这里的“中国”都指中原地区。后来,“中国”的所指范围又扩大到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甚至还包括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范围。到了清代,凡是清政府所辖范围内,均称“中国”。 相传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划分为九个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所以又有称全国为“九州”的,如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下面大致分几个小标题,略说一下我国古代地理山川方面的一些常识性问题。 1,古代政区 我国古代的政区划分随时代不同而不同,大体上是以下集中情况: 秦汉时期是郡县二级制。秦将全国分为36郡,共辖大约一千个县;汉代出现了分封的王国,可辖数郡或一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州、郡、县三级制。唐宋时为道——州——县三级区划。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 2,南江北河 在古诗文中,“江”与“河”常常专指长江与黄河。中国北方以黄河流域为主,南方以长江流域为主。受这两大水系的影响,南方的水流便都称江,如珠江、澜沧江、闽江等;北方的水流也多称河,如海河、淮河、运河等,连由南向北流入长江的大渡河也受此影响而称河。我国古代以黄河为中心,“河”的地位很高,所以有“天河、银河”,而不叫“天江、银江”。后来南方开发很快,南方富于北方,长江比黄河水好,“江”的地位上升了,这时开发的东北地区便取了“松花江、嫩江、黑龙江”等名称。 3,特殊地名 在古地名中,还要注意古代特有的方位概念。如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就是汉水北边。现在仍有许多这样的地名,如:洛阳、江阴等等。 另外,古人以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为中心,由此确定东西表里等方位,如江东、江左、江表等均指长江以南地区。

【高考特训】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化常识分类训练:(4)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甲午,甲是地支之一,午是天干之一,文中用的是天干地支记日法。() 答:“甲”是天干,“午”是地支。 2.延祐是元朝年号,年号一般由皇帝发起,秦始皇登位后,首先开始使用。() 3.丁巳是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由十大天干十二地支配合组成,六十年为一甲子。() 4.“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5.建元,本为夏历每年纪历的开始。后被西汉武帝刘彻用作年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以后就指历朝开国后第一次建立年号,并泛指建国。() 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即扫帚之意。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起来,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彗星出现被看作吉祥的征兆。() 答:“吉祥”应为“灾祸” 7.“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8.天圣,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年号并非一成不变,皇帝遇到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更改年号。() 9.“至顺”是元朝的年号,帝王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选文中的“元贞”“延祐” “仁宗”“至正”。()

答:“仁宗”是庙号。 10.“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基本概念之一,此处指看星相、占卜、相宅等方术。() 11.“九”,中国古代以九为阳数之极,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例如,帝王之位称“九五”。() 12.“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在古代,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用“孟、仲、季”来表示。() 13.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庙号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 —般帝王都有庙号。() 14.咸平,是宋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15.蓍龟,古人以蓍草、龟甲占卜吉凶,因此合称“蓍龟”来指代占卜,此词也可以比喻德高望重的人。() 16.魏废帝三年,采用以帝王即位年次纪年的一种方法,如鲁隐公元年也属这类方法。() 17.日昃,是早晨的意思。文中说程师孟和对方据理力争,从早晨一直到傍晚,不肯让步。()答:日昃:太阳偏西。 18.庚寅,干支之一。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答:应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19.古代新君即位后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年号,亦称“改元”。()

知识竞赛题(天文地理)选题

100道选择题 1.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D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下列海不属于太平洋的是:( c ) A.斯兰海 B.爪哇海 C.波弗特海 D.萨武海 3.下列不属于陆间海的是:( D ) A.地中海 B.马尔马拉海 C.红海 D.波罗的海 4.在利用风力航行的年代,从中国到东非行走图中的航线,冬季最易航行的路线是:( A ) A、中国闽南至中南半岛东侧 B、新加坡出马六甲海峡 C、爪哇岛东侧至印度半岛西侧 D、印度半岛西侧至阿拉伯半岛东侧 5.下列关于白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长年被雪白的冰层覆盖,加上有机物含量少,海水也呈现白色,故而得名。 B.位于北极圈以外,北冰洋的边缘海 C.注入河流有奥涅加河、北德维纳河、梅津河等 D.虽常年冰冻但有运河沟通是东欧重要的航运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6、赤道海区盐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a ) A、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B、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附近有寒流经过 D、附近有暖流经过 7、深海锰结核矿是世界公认的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它们主要集中分布在:( c ) A、北大西洋 B、南大西洋 C、北太平洋 D、南太平洋 8.世界大洋中哪一个入海河流流域面积最广?B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9.世界上地质年代最年轻的大洋是:( C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0.世界上海潮潮差最大的地方在:( B ) A.比斯开湾 B.芬迪湾 C.孟加拉湾 D.哈德逊湾 11以下城市中,若不考虑城市光污染,在无云的夜晚,有可能看到大小麦哲伦云

的是(B) A、英国诺丁汉 B、澳大利亚悉尼 C、中国长沙 D、德国慕尼黑 12.观测条件良好的夜晚,以下天体中不可能被地面观测者用肉眼看到的是(D) A、河外星系 B、太阳系其他行星 C、人造卫星 D、以上都不正确 13,12、太阳系行星中在地球上看起来最亮的是() (A) 水星 (B) 金星 (C) 火星 (D) 木星 14、肉眼看来,星空中最亮的恒星是()。 (A) 大角星 (B) 织女星(C)天狼星 (D) 北极星 15、仙女座大星系M31距我们的距离大约是()。 (A) 3百万光年 (B) 2亿天文单位 (C) 1千万秒差距 (D) 5亿亿千米 16、著名的狮子座流星雨与哪颗彗星有关?() (A) 比拉彗星 (B) 恩克彗星 (C) 哈雷彗星(D)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17、1994年撞击木星的彗星名叫 ( ) (A) 百武彗星 (B) 哈雷彗星 (C) 海尔-波普彗星(D)苏梅克-列维9号 18、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24节气中的() (A) 春分 (B) 秋分 (C) 夏至 (D) 冬至 19、冬夜星空中最具代表性的星座是 ( ) (A) 大犬座(B)猎户座 (C) 双子座 (D) 金牛座 20、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请问织女星位于哪一个星座? ( ) (A)天琴座 (B) 室女座 (C) 仙女座 (D) 天鹅座 21、按星区划分,全天共有()个星座。 (A) 28 (B) 48 (C) 68 (D) 88 31、月球的自转周期为()天。 (A)1 (B)30 (C)27 (D)28 22、2010年9月推出的斯蒂芬.霍金的最新科普作品是()。 (A) 果壳中的宇宙(B)大设计 (C) 上帝在掷骰子 (D) 膜的世界 23、下列星体中体积比月球大的是() (A) 冥王星 (B)木卫二 (C)水星 (D)海卫一 24、太阳系密度最大的天体是什么?-------------地球。那么太阳系密度第二

我国古代天文地理基本知识

我国古代天文地理基本知识 一、长沙彗星图 我国古代天文学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萌芽了。公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描绘出太阳边缘有大小如同弹丸、成倾斜形状的太阳黑子。公元16世纪前,天文学在欧洲的发展一直很缓慢,在从2世纪到16世纪的1000多年中,更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此期间,我国天文学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天象观察、仪器制作和编订历法。长沙彗星图 二、长沙彗星图 我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以前。无论是对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阳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观察仔细、??讶的程度,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象现的记载。这表明远在公元前14世纪时,我们祖先的天文学已很发达了。举世公认,我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我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天文现象最精

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存者。 我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我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它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已无从考证。 此外,西汉的落下闳改制了浑仪,这种我国古代测量天体位臵的主要仪器,几乎历代都有改进。东汉的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作为动力的浑象。元代的郭守敬先后创制和改进了10多种天文仪器,如简仪、高表、仰仪等。 三、折叠编辑本段登封观星台 世界天文史学界公认,我国对哈雷彗星观测记录久远、详尽,无哪个国家可比。我国公元前240年的彗星记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从那时起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30次,我国都有记录。197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的一座汉朝古墓内发现了一幅精致的彗星图,图上除彗星之外,还绘有云、气、月掩星和恒星。天文史学家对这幅古图做了考释研究后,称之为《天文气象杂占》,认为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图。早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各种形态的彗星进行了认真的观测,不仅画出了三尾彗、四尾彗,还似乎窥视到今天用大望远镜也很难见到的彗核,这足以说明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是何等的精细入微。登封观星台

古代天文历法文化常识高考必备

天文历法 【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如《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也叫二十八舍。古代天文学家把太阳和月亮所经过的天区叫黄道,把黄道中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座,称二十八宿,四方各有七宿: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如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如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四象】古语“四象”说法不一。其中之一是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参见“二十八宿”条。 【分野】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古代天文学说把十二星辰的位置跟地上州、国的位置相对应,如以鹑火对应周,鹑尾对应楚等。就天文说,称分星;就地上

说,称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如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属冀州分野。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比喻人的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壁宿】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如《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是说农历七月时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地理、服饰代称、刑罚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地理、服饰代称、刑罚 九、古代地理◆■※★● 古代地理知识,包括地区名、政区名、城市村镇名、山川关隘名等。 1.地区名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大多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朔气指北方的风,也叫朔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高中语文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常识考点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常识考点,太全了! 1.地区名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大多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精品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朔气指北方的风,也叫朔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三都】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部晋阳和京都长安。 【两都】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 2.政区名 精品

2014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七: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

2014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七: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 识 众多考生在为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的“园丁”梦想而努力。为了帮助考生顺利备考,中公教育专家特别针对河北省教师资格考试情况进行了分析,广大考生敬请关注,预祝各 位考生能够实现自己的“园丁”梦想! 考点七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 1.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 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2.参商: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3.流火: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4.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5.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 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6.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 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俗称阴历。 7.二十四节气: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 (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8.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 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依此类推。 9.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0.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3)于支纪年法。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中公河北教师考试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59157024.html,?wt.mc_id=bk10887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练习题-之天文地理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四)之地理知识 高2018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审核人:班级: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题,计60分判断题每小题2分,计36分)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分别指的是:() A、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B、华山、衡山、恒山、嵩山、泰山 C、衡山、恒山、嵩山、泰山、华山 D、恒山、嵩山、泰山、华山、衡山 3、古都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国家或地方政权的首都,中国自古就有“四大古都”、“六大古都”、“七大古都”、“八大古都”之说。其中“四大古都”是指:() A、西安、开封、杭州、安阳 B、开封、杭州、安阳、郑州 C、北京、南京、开封、杭州 D、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4、古代诗歌中包含着古代重要城镇的文化内涵。下列诗句描述古代重要城镇理解正确的是:()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指“杭州”。 B、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锦官城”指“成都”。 C、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金陵”指“开封”。 D、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钱塘”指“苏州”。 5、古代散文中很多地理名称与现代地理名称含义不同,对下面句子的古代地理名称理解正确的是:()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是指“泰山以东”。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是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C、“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关中”是指“潼关以西”地区。 D、“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山西”是指“泰山以西”。 6、名胜古迹就是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下列古诗词中描述的我国古代名胜古迹理解正确的是:() 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西湖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黄山 C、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洞庭湖 D、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滕王阁 7、中国古代四大工程,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四大工程”是:() A、京杭大运河、紫禁城、万里长城、都江堰 B、灵渠、京杭大运河、紫禁城、万里长城 C、都江堰、灵渠、京杭大运河、紫禁城 D、万里长城、都江堰、灵渠、京杭大运河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B.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合称“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知识竞赛题(天文地理)选题

知识竞赛题(天文地理)选题 1.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D)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下列海不属于太平洋的是:(c) A.斯兰海 B.爪哇海 C.波弗特海 D.萨武海

3.下列不属于陆间海的是:(D) A.地中海 B.马尔马拉海 C.红海 D.波罗的海 4.在利用风力航行的年代,从中国到东非行走图中的航线,冬季最易航行的路线是:(A) A、中国闽南至中南半岛东侧 B、新加坡出马六甲海峡 C、爪哇岛东侧至印度半岛西侧 D、印度半岛西侧至阿拉伯半岛东侧 5.下列关于白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长年被雪白的冰层覆盖,加上有机物含量少,海水也呈现白色,故而得名。 B.位于北极圈以外,北冰洋的边缘海 C.注入河流有奥涅加河、北德维纳河、梅津河等 D.虽常年冰冻但有运河沟通是东欧重要的航运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6、赤道海区盐度低的主要原因是:(a) A、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B、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附近有寒流经过 D、附近有暖流经过 7、深海锰结核矿是世界公认的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它们主要集中分布在:(c) A、北大西洋

B、南大西洋 C、北太平洋 D、南太平洋 8.世界大洋中哪一个入海河流流域面积最广?B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9.世界上地质年代最年轻的大洋是:(C)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0.世界上海潮潮差最大的地方在:(B) A.比斯开湾 B.芬迪湾 C.孟加拉湾 D.哈德逊湾 11以下城市中,若不考虑城市光污染,在无云的夜晚,有可能看到大小麦哲伦云的是(B) A、英国诺丁汉 B、澳大利亚悉尼 C、中国长沙 D、德国慕尼黑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01天文地理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课程 课题: 002天文地理姓名: 一、星宿、星象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星宿”是古代天文学术语,指一颗一颗的星星。我国古代将分布于黄道带及赤道带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选作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及其他天象的相对标志,称为“二十八宿”。 ()2.“斗”“牛”均属二十八宿,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律徊于斗牛之间”中、“斗”指北斗星,“牛”指牵牛星。 ()3.王勃《膝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是说物的精华就是天的珍宝,宝剑的光气直射(天上)牛、斗二星所在的区域。 ()4.参星与商星在星空中常一起出现、一起隐没,故古人常以参商比喻彼此和睦。“兄弟为参商”指兄弟之间和睦。 ()5.《诗经》“七月流火”中的“流”是下行的意思;“火”指大火星,即心宿。“七月流火”是说农历七月大火星西降,天气越来越热。 ()6.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后来用北极星指代皇帝。 ()7.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星汉”指北斗星,北斗由天枢、天璇、天现、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 ()8.天罡,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佛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颗天罡星、七十二颗地煞星。 ()9.轩辕是中国古代星宿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代称,后来成了黄帝的代称。 ()10.“星变”即星象的异常变化。古人迷信,认为国家的兴亡、人事的变迁与星变关系密切 ()11.“彗孛”指彗星和孛星,古人认为彗孛出现是灾祸或战争的预兆。 ()12.华盖是古星名。旧时以为人的命运中有了华盖星,运气就好。如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

天文历法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之天文历法篇 1.“金鸡去,玉狗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总亲朋,合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1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鸡”“狗”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A.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2.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按干支纪年法,2018是戊戌年,由此推断新中国成立于 () A.己丑年 B.戊子年 C.庚寅年 D.壬辰年 3.中国古代用十二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 4.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念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选项属于干支纪年的是() A.《琵琶行》“元和十年” B.《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C.《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D.《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5.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有关。这场战争发生在()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6.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若请你写一篇《端午节简介》,下列四组关键词,你应该取用的是()A.柳条粽子春耕屈原 B.月亮月饼团圆嫦娥 C.菊花九层糕敬老齐景公 D.艾叶粽子龙舟屈原 7.2008年,中国政府将清明节定位国家法定节假日,清明节原本是() A.纪念庆贺节日 B.岁时农历节日 C. 宗教祭祀节日 D.西方传统节日 8.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春以正月为始。古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所以在阴历中,又利用其给一年十二个月依次命名。依此推算,《宋史》“乙卯,诏每岁以季秋亲祠明堂”中所写的“季秋”,应是中国古代阴历的()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D.十一月 9.《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 1O.农历的干支纪年一直沿用至今,1958年,用干支纪年法应该指的是农历的() A.己丑年 B.乙未年 B.戊戌年 D.戊午年 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而农历的每月十六,则称为既望。如《赤壁赋》中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2021届高三复习之古文化常识分类积累练之天文地理

2021届高三复习之古文化常识分类积累练之天文地理 (一)天文 1.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2.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3.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4.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5.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 6.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7.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8.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9.月亮: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地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月亮为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月亮为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月亮为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月亮为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月亮为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中为月亮驾车之神名叫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10.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11.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天文历法 作文辅导 1207 0018 :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国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 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州兖州豫州幽州江湖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

天文地理基本常识

天文地理基本常识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一、天文学基本名词 天文地理:泛指知识、学问,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例如许多旧小说中说到一个人很有学问,就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天球:以观测者为球心,以无限大为半径所描绘出的假想球面,我们看到的天体(星星、月亮、太阳)是其在这个巨大的圆球的球面上的投影位置。 周日视运动:由于地球自转(自西向东),所以地面上的观测者看到的天体在一天中在天球上自东向西沿着与转轴垂直的平面内的小圆转过一周。 子午圈:过观测者的天顶和南北天极的大圆。 中天:天体经过观测者的子午圈时,叫做中天。由于地球的自转,天体一天要穿过子午圈两次,其中离观测者天顶较近一次(一般是晚上的那一次)叫上中天。另外那一次叫下中天 黄道:简单的说就是太阳在天球中的运行轨迹。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所以黄道也就是地球公转轨道与天球的交线。 目视星:肉眼所看到的星星。 二、中国古代天文地理学成就 日食记录:流星,新星和超新星,彗星,五星连珠,太阳黑子,石刻。 历法:治历方法,节气,《太初历》、《大明历》、《大衍历》、《授时历》。 天文著作:《甘石星经》、《灵宪》。 天文仪器:圭表,日晷,漏刻,浑仪,浑天仪,地动仪,浑象,简仪,仰仪,水运仪象台。 著名天文学家:甘德,落下闳,张衡,祖冲之,张遂(僧一行),郭守敬,沈括。 著名地理学家:裴秀,郦道元,徐霞客,魏源。 天文地理学成就:制图六体,风的观测和仪器,降水的观测和仪器,湿度的观测和仪器,地震仪的发明,云的观测和云图集,《水经注》,《徐霞客游记》,《海国图志》。 三、中国古代天文学简述 我国古代天文学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萌芽了。公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描绘出太阳边缘有大小如同弹丸、成倾斜形状的太阳黑子。公元16世纪前,天文学在欧洲的发展一直很缓慢,在从2世纪到16世纪的1000多年中,更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此期间,我国天文学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天象观察、仪器制作和编订历法。 我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以前。无论是对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阳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象现的记载。这表明远在公元前14世纪时,我们祖先的天文学已很发达了,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我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与古代地理.docx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与古代地理 天文历法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 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 , 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 , 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 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 , 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 , 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1.天文名词解释 【星宿 (xi ù) 】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 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 , 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 向东排列为 : 东方苍龙七宿 ( 角、亢 kǎng、氐 dī、房、心、尾、箕 ); 北方玄武七宿( 斗、牛、 南方朱雀女、虚、危、室、壁 ); 西方白虎七宿 ( 奎、娄、胃、昴 mǎo、毕、觜 zī、参shēn);七宿 ( 井、鬼、柳、星、张、翼、轸 zhēn) 。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 , 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 故而称为东官苍龙; 北方七宿 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 , 故而称为北官玄武 ; 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 , 故而称 为西官白虎 ; 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 , 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 , 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 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 , 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 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 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星宿 : 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国 : 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 州: 兖州豫州幽州江湖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 由七颗星组成 , 又称旄头 ( 旗头的意思 ) 。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 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 , 心宿在东 , 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 彼出此没 , 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壁宿】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 由两颗星组成, 在室宿的东边 , 很像室宿的墙壁, 又称东壁。 【流火】流 , 下行 ; 火 , 指大火星 , 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 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 表明暑气已 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 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 或杓形 ) 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 :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 故称“北斗”。根据北 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 故又称“指极星”。 【北极星】星座名 , 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 认为它固定不动, 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 由于岁差的原因, 北极星也在变更。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 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 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 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 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 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运交华盖】华盖, 星座名 , 共十六星 , 在五帝座上 , 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 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 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 , 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 , 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 , 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文化常识三:地理山川

三、地理山川 人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其实“中国”的含义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步扩大的。在春秋时期,“中国”指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这一意义后代有时仍沿用,如《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下文还有“中国士众”“中国人”等,这里的“中国”都指中原地区。后来,“中国”的所指范围又扩大到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甚至还包括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范围。 到了清代,凡是清政府所辖范围内,均称“中国”。 相传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划分为九个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所以又有称全国为“九州”的,如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下面大致分几个小标题,略说一下我国古代地理山川方面的一些常识性问题。 1,古代政区 我国古代的政区划分随时代不同而不同,大体上是以下集中情况: 秦汉时期是郡县二级制。秦将全国分为36郡,共辖大约一千个县;汉代出现了分封的王国,可辖数郡或一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州、郡、县三级制。唐宋时为道——州——县三级区划。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 2,南江北河 在古诗文中,“江”与“河”常常专指长江与黄河。中国北方以黄河流域为主,南方以长江流域为主。受这两大水系的影响,南方的水流便都称江,如珠江、澜沧江、闽江等;北方的水流也多称河,如海河、淮河、运河等,连由南向北流入长江的大渡河也受此影响而称河。我国古代以黄河为中心,“河”的地位很高,所以有“天河、银河”,而不叫“天江、银江”。后来南方开发很快,南方富于北方,长江比黄河水好,“江”的地位上升了,这时开发的东北地区便取了“松花江、嫩江、黑龙江”等名称。 3,特殊地名 在古地名中,还要注意古代特有的方位概念。如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就是汉水北边。现在仍有许多这样的地名,如:洛阳、江阴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