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操作常规

麻醉科操作常规
麻醉科操作常规

清醒气管内插管操作常规

1、适用于麻醉诱导时不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饱胃的急诊病人。

2、操作前给予镇静药并详细向病人介绍配合要点,力争得到病人的充分合作。

3、以2%利多卡因2ml行环甲韧带穿刺进行充分的气管上端及声门、会厌的表面麻醉。

4、以2%利多卡因喷射舌根、硬腭及咽部,每1~2分钟一次共2~3次,然后将喉镜伸入显露会厌,并于会厌背面、腹面及声门上方各喷射2~3次。

5、插管技术同《气管内插管操作常规》。

2012年1月修订

气管内插管操作常规

1、根据病人情况,选一合适气管插管,并同时挑选大一号和小一号之两根导管备用。

2、显露声门时,喉镜切勿以门齿为支点上撬。不得将舌尖和下唇挤压在喉镜和牙齿之间。

3、显露声门后,右手持气管导管轻柔地插入,遇有因导管较粗进入有困难时,当及早更换导管,不得暴力强行通过。

4、遇有插管困难,显露喉头逾2分钟者当暂停操作,行加压氧吸入片刻,再继续插管,两次插管未入即请上级医师协助进行。借助管蕊时,当气管插管前端进入声门后,即应拔除管蕊,然后将导管推入气管。插管后,放入牙垫,方可退出喉镜。适度充胀气囊,听两肺呼吸音,而后确切地固定导管和牙垫。

2012年1月修订

全麻维持期操作常规

麻醉维持可采用吸入复合,静-吸复合和静脉复合等方法。

1、熟悉各种全麻药品的药理作用,作用时效和副作用以及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熟练掌握麻醉机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2、密切观察心电、血压、呼吸、SpO2和EtCO2的变化,每5分钟记录一次,情况不稳定时要缩短记录时间。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有梗阻现象应立即查找原因并迅速排出。应按EtCO2和SpO2调节通气参数。使用呼吸机时呼吸频率10~14次/分,潮气量8~10ml/kg。

4、术中密切注意麻醉深度是否满足手术要求,按病人体征及麻药浓度和剂量综合判断,以能满足手术需要的最浅麻醉为安全。老年、小儿、休克、病重患者,静脉全麻药、吸入麻醉药和肌松药应适当减量。

5、气管插管病人,维持肌松以非去极化肌松药为好,最好使用肌松监测。

6、仔细观察术中出血和尿量,依据生理指标,调整输血、输液的种类和速度,必要时监测CVP。

2012年1月修订

气管插管拔管常规

1、必须具备拔管指征方可拔出气管插管:Bp、P平稳;呛咳吞咽反射恢复;潮气量足够;SpO2不低于术前3~5%或接近术前水平;呼之能应或完全清醒。吸引不足以引起呛咳反射时无论其它体征如何,不得拔管。

2、先将气管内分泌物吸除干净,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0~20秒,再将口腔内分泌物吸除干净,充分吸氧后边辅助呼吸边拔管,拔管后迅速将口腔内残留分泌物吸净,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并听双肺呼吸音,监测SpO2。

3、头颈、咽喉部手术、病危患者、年迈体胖者、饱胃后的急诊患者,均需要患者清醒后始考虑拔管。麻醉过浅时拔管前2分钟静注利多卡因1mg/kg,以防止呛咳、喉痉挛、高血压和心动过速。

4、拔管前应备好加压面罩及气管插管等器械,以备不测。

5、初学者须在上级医师协助下进行。

2012年1月修订

小儿静脉麻醉常规

一、麻醉前检查及准备

1、麻醉前用药:阿托品0.02mg/kg,术前30分肌注。为避免呼吸抑制,18?个月以下,尤其6个月以下通常不用镇静药。一岁以上可视病情酌情加用咪达唑仑0.08mg/kg,或氟哌利多0.?1mg/kg,哌替啶1.0-2.0mg/kg,安定0.1-0.3mg/kg等。

2、禁食水时间:六个月以下及新生儿:牛奶及食物4小时、水2小时;6月-36月:牛奶及食物6小时、水3小时;36月以上,牛奶及食物8小时、水3小时。

3、根据病情制定麻醉方案,准备麻醉用具,设计麻醉用药的种类,计算剂量,给药途经、机械通气参数,输血输液的量及种类等。小儿麻醉因年令不同致差异较大,术前准备面罩、气管导管、喉镜、螺纹管等,应选择适当。

二、静脉麻醉

1、诱导:不合作患儿可先肌注氯胺酮4-10mg/kg。气管导管选择适中,深浅得当,以导管周围轻微漏气为佳。

2、维持:循环密闭法:适用于各年龄,尤其危重、长时间大手术。为克服呼吸阻力,多采用机械通气,潮气量按10ml/kg?调整,术中监测EtCO2 。

三、术中输液输血

1、输液:根据手术大小,病人的水电解质紊乱程度补充。术中输糖量以4-6mg/kg /h为宜。

2、输血:术前无贫血患儿,可以耐受急性失血量约相当于全血量的10?%-20%。对所失血量可以用3-4倍的乳酸钠林格液或等量的胶体液补充。术中输血以保持其Hct或和Hb的值接近正常值最为合适。

四、常用麻醉药物剂量

1、诱导:异丙酚:2.5-3.5mg/kg.iv

氯胺酮:4-10mg/kg.im;1-2mg/kg.iv

依托咪酯:0.3-0.4mg/kg.iv

氟哌利多:0.1mg/kg.iv

哌替啶:1-2mg/kg.im; 0.5-1mg/kg,iv.

咪达唑仑:0.08mg/kg.im

阿曲库铵:0.3-0.6mg/kg.iv

2012年1月修订

基础麻醉常规

一、氯胺酮麻醉:

1、适用于各种短暂的体表手术及操作,尤适合于小儿麻醉。口、咽及气管手术慎用以防喉痉挛。未经控制的高血压、颅内高压、胸或腹主动脉瘤、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新近发生的心肌梗塞、心力衰竭、颅内肿瘤或出血等病人应禁忌使用。

2、实施方法:除小儿应用肌肉注射外,多采用静脉注射。肌注:

4-10mg/kg;追加为首剂的一半。静脉注射平均剂量1-2mg/kg,多次追加剂量递减。单次注入诱导后,可用0.1%浓度的溶液连续静点,滴速2-5mg/kg/h,氯胺酮总量不宜超过20mg/kg。

二、神经安定镇痛术:

1、适应证:多用于精神紧张而施行局部麻醉的病人,也常作为复合麻醉中重要的辅助用药及创伤或烧伤换药时的镇痛。

2、实施方法:将氟哌利多5.0mg,芬太尼0.1mg。两者按50:1比例混为英诺佛分次给病人静注。

三、强化麻醉

1、适应证:同上,用于增强麻醉效果。

2、注意事项:

(1)强化麻醉常使全麻病人术后苏醒迟缓,而且意识清醒后保护性反射又不能同时恢复。一旦出现呕吐,可能误吸而造成窒息的危险。

(2)强化麻醉后过早地翻动病人,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均增加麻醉后护理的困难,也是近年来应用逐渐减少的原因。

(3)氯丙嗪等具有抗肾上腺素作用,椎管内麻醉和腹腔神经丛阻滞时并用氯丙嗪等合剂,可使血压明显下降,偶尔遇到升压困难者,可造成死亡。故椎管内麻醉时禁用氯丙嗪等药物。

2012年1月修订

腰麻常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常规)

一、适应证:下腹部、盆腔、会阴及下肢手术。

二、禁忌证

1、败血症或穿刺部位局部有感染;

2、脊柱畸形或脊柱局部肿瘤;

3、严重出血或休克;

4、严重的呼吸功能不全;

5、严重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6、重度贫血;

7、病人不能配合或拒绝者;

8、出血倾向或抗凝治疗中;

9、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10、腹内巨大肿瘤及腹水者。

三、麻醉准备:

1、麻醉前用药:安定10mg,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

2、麻醉用品: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包以及皮肤消毒用品和利多卡因等。

3、麻醉用药:0.75%盐酸罗哌卡因2ml。

四、蛛网膜下腔穿刺术:

1、患者体位:侧卧位或坐位(鞍区麻醉)。头部不垫枕,后背部与床面垂直、与床沿靠齐,以便操作。尽量把腰部向后弯曲,以利于穿刺。

2、穿刺部位与消毒范围:选择L2~3或L3~4间隙进行穿刺。穿刺前需严格消毒皮肤,消毒范围自肩胛下角至第2骶椎,两侧至腋后线。消毒后铺洞巾。

3、穿刺技术:

(1)直入法:在欲穿刺的两棘突之间以1%利多卡因溶液注皮丘及皮下浸润麻醉,腰椎穿刺针刺入方向应保持水平,针尖稍向头侧,缓缓刺入并从阻力变化体会层次,当突破黄韧带时阻力突然消失,即所谓“落空感”。继续进针可将硬脊膜及蛛网膜一起穿破,并进入蛛网膜下腔。

(2)侧入法:.在棘突间隙中点外1.5cm处注局麻皮丘,穿刺针经皮丘向中线倾斜,约与皮肤成75度角,对准棘间孔方向刺入,突破黄韧带及硬脊膜而达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流出将腰麻药在10~30秒内注入,把穿刺针同注射器一起拔出。

4、麻醉平面的调节:麻醉平面的调节是将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后,在极短时间内,使麻醉平面限制在手术所需要的范围内,从而避免对患者过多的生理扰乱。麻醉平面的调节必须综合考虑麻醉用药剂量、比重、穿刺部位、穿刺时体位、注药时针尖斜口的方向、注药时间以及注药后的体位变化和保持体位的时间等因素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2012年1月修订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常规

一、适应证:腹部、盆腔、会阴及下肢手术;上肢、颈、胸壁手术应慎重选择。

二、禁忌证:同腰麻。

三、麻醉准备:

1、麻醉前用药:同腰麻。

2、麻醉用品:硬膜外穿刺包。上述用具均应作灭菌处理。

3、麻醉用药: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2%利多卡因。

四、硬膜外腔穿刺术:

1、患者体位:侧卧位。头部不垫枕,后背部与床面垂直、与床沿

靠齐,以便操作。尽量把腰部向后弯曲,以利于穿刺。

2、穿刺部位与消毒范围:

手术名称穿刺间隙

颈部及上肢手术 C7-T1↑

胸部手术(乳房手术等) T2-3↑,T3-4↑,T4-5↑胃、胆道、肝、脾、胰等上腹部手术 T9-10↑

肾、输尿管及肠手术 T10-11↑

阑尾手术 T11-12↑,T12-L1↑

盆腔手术(包括膀胱、直肠、子宫) L2-3↓或L2-3↑

阴道、下肢、肛门会阴手术 L2-3↓,L3-4↓

术野消毒按外科常规消毒进行,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4

椎体,侧达双侧腋中线,铺洞巾。

3、穿刺技术:

(1)直入法:在欲穿刺的两棘突之间以1%利多卡因溶液注皮丘及

皮下浸润麻醉,腰椎穿刺针刺入方向应保持水平,针尖稍向头侧,

缓缓刺入并从阻力变化体会层次,当突破黄韧带时阻力突然消失,

即所谓“落空感”。

(2)侧入法:.在棘突间隙中点外1.5cm处注局麻皮丘,穿刺针经皮丘向中线倾斜,约与皮肤成75度角,对准棘间孔方向刺入,突破黄韧带到达硬膜外腔。

2012年1月修订

一、适应证:肛门会阴手术,膀胱镜检查。

二、禁忌证:穿刺部位感染,骶骨畸形。

三、操作方法

1、体位:同腰麻。

2、定位:两骶角之间,尾椎尖上约4cm 处的凹陷为骶裂孔。

3、穿刺方法:沿骶骨中线向下按摸触及骶裂孔,取7 号针,骶裂孔中点作皮丘,左手拇指固定皮肤,右手持针,方向与皮肤呈45 度,经皮肤、皮下组织,穿破骶尾韧带后有明显突破感,即进入骶管,将针压平,方向改为15 度,继续前行1~2cm,注入盐水无阻力,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即可注入试验剂量(不超过5ml),5 分钟后无脊麻现象,骶骨尾部皮肤感觉明显减退,示针尖位置恰当,将剩余麻醉药一次注入。

【剂量浓度】

2%利多卡因与0.895%甲磺酸罗哌卡因1:1共20ml。

【注意事项】

1、穿刺针不超过骶2 水平(平髂后上棘),以免穿破硬脊膜。

2、注药时左手掌按骶部,右手注药,注意有无皮肤隆起。

2012年1月修订

一、适应证:甲状腺手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锁骨骨折固定术等。

二、禁忌证:局麻药过敏、局部感染者、严重高血压、呼吸道梗阻、甲亢等。

三、操作前准备:

1、病人准备:术前禁食水6-8小时,常规备皮。

2、抢救用品:气管插管用具,麻醉机。

四、操作程序:患者仰卧位,头偏向对侧,在第4颈椎横突点穿刺至横突,回吸无血,无脑脊液,即可注药5-7ml,然后用上述方法,阻滞浅丛。

五、注意事项:

1、穿刺针勿入血管或椎管内,用药浓度过高或注药量过大可致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故应密切观察呼吸,及时处理。有时可出现Horner氏征,在密切观察下可暂不予处理。

2、常用药物浓度及剂量:双侧阻滞一次总量为1-1.5%利多卡因20-25ml 或2%利多卡因与0.894%甲磺酸卡因等量混合液20ml。

3、颈丛分深浅二丛,二者同时阻滞,效果较佳。为减少颈深丛阻滞对膈神经影响,一般尽量避免同时双侧深丛阻滞。

4、颈深丛阻滞时应严防局麻药注入椎动脉或椎管,造成局麻药中毒或椎管内麻醉,要做好急救准备。 2012年1月修订

一、适应证:上肢及肩关节手术。

二、禁忌证:1、局麻药过敏;2、穿刺部位感染。

三、操作前准备:同颈丛阻滞

四、操作程序:

1、锁骨上法:

(1)患者仰卧,患侧肩下垫一薄枕,头转向对侧,皮肤常规消毒。戴手套、铺无菌洞巾。

(2)在锁骨中点上约1cm处用局麻药做皮丘,用6.5号3.5cm注射针头向内、后、下方向进针寻找第一肋骨,约进针1-3cm可刺中该肋,沿肋骨找到异感。无异感出现可沿肋骨扇形注药。

(3)回吸无血,无气即可注药。

(4)注药完毕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并测定阻滞范围。

2、腋路法:

(1)病人去枕平卧头转向对侧,患肢外展外旋屈肘,手背贴于台面或呈举手礼状。

(2)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单。

(3)以腋动脉搏动最高点和最明显处为穿刺点,用6.5注射针头,与腋动脉呈45°角向腋窝顶方向进针,入腋鞘时可有落空惑,放手后针随腋动脉摆动。

(4)回吸无血即可注药,然后将针退至皮下向上刺入喙肱肌注药5ml,以阻滞肌皮神经。

(5)注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测定阻滞范围。

3、肌间沟法:

(1)病人平卧,头转向对侧肩胛骨下垫一薄枕,肩和手臂尽量下垂。(2)常规消毒皮肤,铺巾。

(3)在前、中斜角肌肌间沟与第六颈椎横突平面交叉点做皮丘,用22号3.5cm长穿刺针与皮肤呈垂直并略向尾侧方向进针,刺入神经鞘时可有落空感,触及臂丛神经可有坚韧感,患者上肢出现异感(4)回吸无血、无脑脊液即可注药。

(5)注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测定阻滞范围。

五、注意事项:

1、穿剌针勿入血管及刺破胸膜,肌间沟法谨防剌入椎管内。

2、注药勿过快。

3、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禁用肾上腺素。

4、常用药物及剂量:常用利多卡因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锁骨上径注药剂量为20-30ml,腋径路为30-40ml,肌间沟径路为10-15ml。

2012年1月修订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精选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 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起一台。 2.麻醉用药 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依托眯脂,地西泮,力月西,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 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7)调节道观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成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按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成,在听诊尖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8)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开启麻醉机机械通气,施行吸入麻醉或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进入麻醉维持期。 4.麻醉维持和管理麻醉结束前30分钟,首先停用肌松药,待缝皮时停吸入麻醉药,继续吸氧,静脉复合麻醉时,则依所用药物性质酌情减量止停用。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指正:病人清醒,咳嗽反射和自主呼吸恢复,潮气良正常,对指令反映良好,肌力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前必须清理口腔和气道分泌物。拔管后予以面罩吸氧,继续术中基本检测。麻醉维持期管理和麻醉后注意事项按“围麻醉期检测处理要点”规定执行。 ) 二. 硬膜外阻滞操作规范 1.操作方法 1)病人体位:侧卧位,背部近手术台沿,头向胸壁弯曲,双膝卷屈靠近腹壁,屈背务使拟定穿刺点后突。 2)穿刺部位:根据手术部位选择。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戴消毒手套,常规皮肤消毒,铺消毒巾。

麻醉科工作制度大全

麻醉科工作制度 1、麻醉质控制度 2、麻醉质量控制管理 3、麻醉科工作制度 4、手术室麻醉安全制度 5、手术麻醉审批制度 6、麻醉前访视、讨论制度 5、麻醉后随访、总结制度 6、会诊制度 7、岗位责任制 8、麻醉同意书签字制度 9、麻醉记录单管理 10、交接班制度 11、仪器设备保管制度 12、差错事故防范制度 13、麻醉用具保管消毒制度 14、业务学习制度 15、药品管理制度 16、麻醉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17、PACU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18、疼痛治疗护士工作职责与流程 19、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20、麻醉科疼痛专科门诊管理制度 21、恶性高热处理对策 22、过敏反应处理对策 23、局麻药毒性反应处理对策 24、困难气道处理对策 25、术中心肌缺血防治对策 26、术中心跳骤停救治对策 27、术中大失血处理对策 28、术后自控镇痛管理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 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2、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6、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积极处理。 7、认真及时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予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每30分钟记录一次,如病情不稳定时应反复监测并记录之。术中应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用药、输血输液量、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

麻醉科常用设备操作规范与流程[002]

麻醉科常用设备操作规范与流程 麻醉机 一、使用前准备 1.开机前首先应检查麻醉机各管路的连接是否正确、可靠,包括麻醉机与钢瓶或中央供气口连接的进气管以及病人回路等。 2.打开氧气钢瓶或中央供气阀门,将供气压力调至0.4MP左右 3.接好电源,打开麻醉机电源、气源总开关,仔细检查整机各部分是否有漏气;确认麻醉机能正常工作后再使用。 二、开机操作程序 1.按病人的实际情况,麻醉师应调整好各项参数,如流量、潮气量、呼吸频率、呼吸比以及上下限报警值等,然后气体控制器上的手动/机控开关切换到机控位置。用快速充氧将有机玻璃罩内的呼吸皮囊升到顶部,接上模拟肺,开启呼吸机试运行。观察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检测出的各项数据是否准确,若无误则可关闭呼吸机,使麻醉机处于待机状态。 2.使用时将管路接到病人身上,开启呼吸机,析开蒸发罐开关,实施手术病人麻醉。 3.在麻醉过程中,注意观察麻醉监护仪中所得到的各项测量数据,必要时作相应的参数调整。 4.麻醉结束后关闭呼吸机和蒸发罐开关,如有接台手术,应更换经过消毒的病人呼吸管路,并使麻醉机处于待机状态;如无接台手术,则关闭总电源开关和气源开关。 三、操作要求: 1.麻醉机应由有资格的麻醉师负责使用,无资格人员不得操作使用。 2.出现各类报警时,应分析报警原因。如因麻醉机本身故障引起的报警,而无法排除的应马上更换备用机,并通知工程师维修;如属病人生理参数变化引起的报警,应马上采取必要措施或关机处理。 3.麻醉机使用中,未经麻醉师同意,其他人员不能任意改变设置参数与报警上下限。 四、维护保养要求: 1.每日手术结束后,需卸下流量传感器模块及病人呼吸管路做维护保养。建议使用高温高压方式对硅胶吸管路进行消毒。 2.使用中性洗涤剂擦拭主机各表面的污垢。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淇县福利医院 麻 醉 科 技 术 操 作 规

目录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 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 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 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

一. 全身麻醉操作规 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气管导管三根(根据 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器一台。 2.麻醉用药 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地西泮,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 库溴铵等。 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 及氟烷等。 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氯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 麻醉诱导 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 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 分放床头。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 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

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退出管芯。 7)调节道观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成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在按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成,在听诊尖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确定导管在气管,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8)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开启麻醉机机械通气,施行吸入麻醉或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进入麻醉维持期。 4.麻醉维持和管理麻醉结束前30分钟,首先停用肌松药,待缝皮时停吸入麻醉药,继续吸氧,静脉复合麻醉时,则依所用药物性质酌情减量止停用。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指正:病人清醒,咳嗽反射和自主呼吸恢复,潮气良正常,对指令反映良好,肌力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前必须清理口腔和气道分泌物。拔管后予以面罩吸氧,

(完整版)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工作制度 1.负责麻醉者,在术前一天到科室熟悉手术病员的病历、各项检查结果,详细检查病员,了解思想情况,确定麻醉方式。开好术前医嘱。重大手术,与术者一起参加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 2.麻醉前,应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械是否完备,严格执行技术操作常规和查对制度,保证安全。 3.麻醉者在麻醉期间要坚守岗位,密切观察,认真记录。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术者联系,共同研究,妥善处理。对实习、进修人员,要严格要求,具体指导。 4.手术完毕,麻醉终止,麻醉者要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清楚。危重和全麻的病员,麻醉者应亲自护送,并向值班人员交待手术麻醉的经过及注意事项。 5.麻醉后应进行术后随访。对全麻及其他重危病员,应于二十四小时内随访,将有关情况写入麻醉记录单。遇有并发症,应协同处理,严重并发症向上级汇报。 6.术后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 7.为随时参加抢救呼吸、心跳突然停止等危重病人,应从人员值班、操作技术、急救器械等方面做好准备。

麻醉科岗位责任制度 ⒈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⒉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⒊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⒋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⒌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⒍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积极处理。 ⒎认真及时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分钟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予心电图、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如病情不稳定时应反复监测并记录之。术中应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用药、输血输液量、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 ⒏严格掌握病人麻醉恢复标准,不达标准,不离病人。全麻及危重病人,须待病情许可后由麻醉者或恢复室医师护送病人回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 ⒐麻醉中使用过的药品空瓶,均应保留至病人送出手术室止。 ⒑术毕按规定写好麻醉分析小结。

麻醉科硬膜外麻醉操作规范

麻醉科硬膜外麻醉操作规范 (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连续硬膜外麻醉操作规范 适应症: 1、常用于腹部、腰部、盆腔及下肢的手术。 2、颈部、上肢及胸壁的手术也可在硬膜外腔阻滞下完成。 3、术后镇痛。 禁忌症: 1、不能合作者。 2、穿刺部位有感染者。 3、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 4、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颅内压升高者。 5、严重低血容量及休克者。 麻醉操作前准备: 1、详细了解病人情况,包括手术方式、麻醉选择适应度、手术及麻醉文书的签署情况等,还需向病人询问包括药物过敏史、禁食时间、身体不适情况、有无不良麻醉史等以及对其进行气道的评估。对于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寻求帮助。 2、开放一条及以上快速的静脉通道。给病人行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监测并并作为基础值记录在麻醉单上。给麻醉机连接螺纹管并检查能否正常使用,确保吸引器和气道通气设备到位。 3、准备药物包括(不限于):阿托品(0.1mg/ml)、麻黄素(5mg/ml)或甲氧明 (0.5mg/ml)、2%利多卡因(5ml)和生理盐水(10ml)各两支、0.75%罗哌卡因15ml(乳腺手术为0.25%罗哌卡因15ml)。麻醉药物应有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玻璃安培药液用砂轮锯瓶口后应用消毒液涂抹锯口。 麻醉操作: 1、打开麻醉穿刺包和加强型硬膜外导管。 2、病人摆左侧卧位,定L2/3椎间隙位置(乳腺手术为T4/5)。 3、以免洗手消毒液行卫生手消毒后再戴无菌手套。 4、以麻醉穿刺包内独立的方盘装消毒液,应避免消毒液接触穿刺物品。

麻醉科质量控制内容及其标准

一、麻醉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 (一)科室管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护士均已注册。 (3)执业医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5)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6)护士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7)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红包。 (8)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回扣。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内容包括首诊负贵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处方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转科、转院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等。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 (2)有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 (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县市级以上继续教育项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精编版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程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淇县福利医院 麻 醉 科 技 术 操 作 规 范 目?录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二、硬膜外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三、骶管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四、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五、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规范 七、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八、麻醉机安全操作常规 一.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1.麻醉用品器械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必备。气管导管三根(根据年龄,性别和体格等个体特性选择合适的导管一根,再备大小号一根),管芯一根,牙垫一个,麻醉喉镜一套,插管钳一个,喷雾器一个,吸痰管数根,吸引器一台。 2.麻醉用药? 1)麻醉诱导药:丙泊酚,地西泮,芬太尼等。 2)肌肉松弛药:司可林,维库溴铵,哌库溴铵,泮库溴铵,以及罗库溴铵等。3)吸入性麻醉药:安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氧化亚氮以及氟烷等。4)静脉麻醉药:包括以上‘麻醉诱导药’及氯胺酮。 麻醉者可根据病人的病情,手术部位和方式,本医疗单位和设施及技术能力,选用相关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3.麻醉诱导 4. 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安以下顺序进行: 1)检查喉镜及气管导管,将其与牙垫一并用酒精纱布檫试并包裹,分放床头。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病人气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扶助呼吸。同时开放静脉,维持输液管道通常。

3)缓慢静注一定计量和浓度的麻醉诱导药,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计量的肌松药,左手扶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右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行控制呼吸,直至病人呼吸停止。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止病人右手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拖住病人颞枕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漏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接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喉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声门轻柔插入口腔内,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退出管芯。 7)调节道观深度,放置牙垫,退出喉镜导管套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成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按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成,在听诊尖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8)胶布固定气管导管,开启麻醉机机械通气,施行吸入麻醉或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进入麻醉维持期。 4.麻醉维持和管理?麻醉结束前30分钟,首先停用肌松药,待缝皮时停吸入麻醉药,继续吸氧,静脉复合麻醉时,则依所用药物性质酌情减量止停用。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指正:病人清醒,咳嗽反射和自主呼吸恢复,潮气良正常,对指令反映良好,肌力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前必须清理口腔和气道分泌物。拔管后予以面罩吸氧,继续术中基本检测。麻醉维持期管理和麻醉后注意事项按“围麻醉期检测处理要点”规定执行。

麻醉科操作技术规范

第一节临床麻醉日常工作规范 麻醉选择的基本原则 麻醉选择主要指麻醉方法、麻醉药物、检测项目和方法的选择。麻醉的选择主要由麻醉医师来进行,如果外科医生或病人有特殊要求,可与麻醉医师协商,麻醉医师有决定权。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应选择对病人生理扰乱轻,镇静、镇痛、肌松完善,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能满足手术操作要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任何麻醉都有一定失败率,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允许在手术期间更改麻醉方法。 【麻醉选择依据】 一、病人的情况 病人的情况包括年龄、拟手术治疗的疾病与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重要脏器的功能、情绪与合作程度、肥胖程度、病人医院。例如,幼儿不能配合就只宜选择全麻或基础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复合;病人有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须行上腹部手术,可能以小剂量结合浅的全身气管麻醉比较稳妥;对尿毒症病人的急症手术就只能考虑局麻或部位麻醉;如病人情绪异常紧张,无疑全麻较为合适;肥胖病人如果在仰卧位即有明显通气不足的表现,则克服困难进行气管内插管全麻为较好的选择;对病人的意愿应该充分考虑,如果没有麻醉上的禁忌症又能满足手术要求,则应该接受病人意见,如

果病人有某种麻醉的禁忌症,则只能选择其他麻醉方法。 二、手术方面 1、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和要求选择麻醉。麻醉的风险性与手术复杂程度并非完全一致,手术复杂性可使麻醉风险性增加,而有时手术并不复杂,但病人的病情和并存疾病却为麻醉带来许多困难。 2、手术部位选择麻醉。如颈部或胸壁手术,可选择局部浸润麻醉加强化、神经传导阻滞、硬膜外阻滞或气管内全麻。胸内手术都在气管内麻下进行,必要时插双腔管。 三、麻醉方面 在自己能够胜任的情况下,选择安全性最大、操作最熟练、最有把握的麻醉方法。 择期手术麻醉前的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一、麻醉前访视 1、手术前一天麻醉科医师必须到病房访视手术病 人: (1)了解病人的发育﹑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 (2)查阅病历了解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麻醉手术史、家族史、药物过敏史及烟酒嗜好等。 (3)查阅术前有关检查资料。 (4)看病人,针对病人并存疾病详细询问,必要时进行体格检查,综合评估病人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同时根据

麻醉科工作职责

麻醉科工作职责 1、参与制订、修改医院有关医疗质量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本 科室的管理办法;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本科室的 各种医疗管理制度贯彻执行情况。 2、优化科室医疗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定期检查本科室的医疗质量、工作运转和指标完成情况。分 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对不能解决的问题 及建议及时反映给医务科、院领导。 4、定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业务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 验,结合本科室特点,开展科室新技术、新业务。 5、把好质量关,减少差错,杜绝事故,确保医疗安全。 6、不断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7、负责科室进修实习医师的安排、教学及考核工作。 8、负责教育科室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改善服务态度,改 进医疗作风,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 9、积极参与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的抢救治疗工作。 10、按医院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本科有关医疗质量资料。 11、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活动和监督检查。 12、完成医院交给的政府指令性任务及其他工作。 13、特殊职责 (1)、急救复苏: ①麻醉科应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使用气管内插管,人工通气方法以及对心、肺、脑重要脏器的生理功能的监测与治疗等方面的经验,在急救复苏中发挥重要作用。 ②对于院内发生的患者呼吸衰竭需紧急气管插管时,麻醉科在接到急救援助电话后应在5分钟内携带气管插管用具赶到抢救地点实施抢救。(2)临床麻醉 ①麻醉前工作 a、术前会诊 除局部麻醉外的常规手术,麻醉科均需会诊。 b、确定麻醉方案 根据患者和手术切口,提出麻醉方案。 c、术前讨论 有严重合并症,术式复杂或新开展手术项目,应进行科内讨论,并应邀参加手术科室术前讨论,提出相应意见。 d、麻醉前签字,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围麻醉期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请患者或家属签字。

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麻醉日常工作规范 一、择期手术麻醉前的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一)麻醉前访视 1.手术前1d麻醉科医师必须到病房访视手术病人访视的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 (1)了解病人的发育、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 (2)了解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麻醉于术史、家族史、药物过敏史及烟酒嗜好等。 (3)有无并存疾病及其程度与治疗情况。 (4)查阅术前有关检查资料,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5)评估病人对于术麻醉的耐受能力。 (6)检查术前准备是否充分,还需要进行哪些必要的准备。 (7)询问病人对于术和麻醉的理解和(或)顾虑,听取和解答病人提出的有关问题,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和焦虑心情,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8)对于危重或疑难病例应进行麻醉前讨论。 2.阅读病历 (1)根据临床诊断和病史记录初步了解和评估病人的病情。 (2)根据病情制定对病人重点询问和检查的计划。 (3)查阅与麻醉有关的化验及检查是否完备。 3.访视和检查 (1)询问手术麻醉史、吸烟史、药物过敏史及药物治疗情况,并存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情况,平时体力活动能力及目前的变化。 (2)以关心和鼓励的方法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和焦虑心情,必要时可酌情将麻醉方法、术中可能发生的不适感及应该配合的情况,向病人进行恰当的解释。以适当的方式向病人或其亲属介绍麻醉方法的选择、可能发生的麻醉并发症及意外、药物不良反应等,耐心听取和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信任和合作。由病人或被授权的亲属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3)观察病人的体型、组织结构,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昕诊心律及上肺呼吸音。重点检查心、肺及呼吸道,脊柱及神经系统,并对并存病的严重程度进行检查和评估。 (4)根据所选择的麻醉方法进行特殊检查,如椎管内阻滞麻醉应检查脊柱情况,必要时应拍摄脊柱X线片。全身麻醉应检查有无义齿、龋齿或牙齿松动,张口程度,头颈活动度等,以判断气管内插管的难易程度。 4.麻醉风险坪估 麻醉的风险性与手术复杂程度并非完全一致,手术复杂可使麻醉的风险性增加,而有时手术并不复杂,但病人的病情和并存病却为麻醉带来许多困难。为了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应根据访视和检查结果,对病人的病情

麻醉科常见有创操作规程

麻醉科常见有创操作规程 一、中心静脉穿刺常规 (一)适应症: 1、各类重症休克、脱水、失血和容量不足者。 2、心肺功能不全者。 3、各类心血管手术及其他大而复杂的手术。 4、大量输血和换血疗法。 5、长期静脉输液、给药和静脉高营养疗法。 6、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 (二)禁忌证: 1、血小板减少或其他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行颈及锁骨下静脉穿刺,以免操作中误伤动脉引起局部巨大血肿。有条件者可在超声引导下实施。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患者应避免行颈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三)中心静脉置管途径:首选颈静脉,其次为股静脉、颈外静脉及锁骨下静脉 (四)深静脉穿刺操作常规: 1、患者评估:适应症,有无相对禁忌症,凝血功能,胸片,评估胸部颈部解剖结构。 2、签署知情同意书。 3、准备用物:深静脉穿刺包,2%利多卡因,肝素钠等。 4、操作方法:摆体位、定位、常规消毒铺巾,根据不同部位选

择操作方法。具体如下: (1)、颈静脉穿刺操作方法 优点;最常用的中心静脉插管途径之一。穿刺和插管较容易成功,损伤胸膜和动脉几率较小,相对安全。 缺点:穿刺时体位要求较严格(头低位),对心力衰竭、肺水肿、哮喘等不能平卧的患者不适宜。 导管及接头固定在患者颈部,颈部活动受限。 颈静脉解剖: 从颅底颈静脉孔穿出,进入颈血管鞘,与颈和颈总动脉伴行。 上段:位于胸锁乳突肌侧、颈动脉后方。 中段:位于胸锁乳突肌两个头的后方,颈和颈总动脉的后外侧。 下段: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之间的三角间隙,颈总动脉的前外侧,最后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注意:因为:左侧颈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处,另有粗大的胸导管汇入。所以:若行左侧穿刺,易损伤胸导管。 颈静脉穿刺最好选右侧(其胸导管细小,损伤机会小) 穿刺路径 前侧、后侧和中间路径三种,以中间路径最常用。中间路径:由于颈静脉下段位于胸锁乳突肌两个头之间的三角间隙,解剖标志明显,且在颈总动脉的前外侧下行,穿刺时不易损伤动脉,故此为最佳部位。以三角间隙的顶点(锁骨上缘上方3.5-4cm)处为穿刺进针点,进针指向同侧乳头,与皮肤成25-30度夹角,紧靠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侧缘进针。 进针深度:因患者颈长短和胖瘦而异,瘦小患者较表浅,一般进针1.5-4cm 能穿到静脉,最深以针尖不超过锁骨上缘为度。太深损伤胸膜顶而引起气胸或穿入其他血管,刺破锁骨下动脉而引起血胸或纵隔血肿。 操作方法 1、患者去枕平卧,头低15至20度,头转向对侧,术者站立于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标准[详]

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技术操作规 (麻醉科) (2017年10月修订)

目录 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 (3) 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 (3) 第二节硬膜外阻滞 (5) 第三节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8) 第四节气管插管 (10) 第二章有创监测技术操作规 (16) 第一节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 (16) 第二节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 (18)

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 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隙,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习称脊椎麻醉(spinal anesthesia),简称脊麻或腰麻。 【适应证】 下腹部、腰部、盆腔、下肢、肛门及会阴部位的手术。 【禁忌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或脊神经根病变、脑膜炎等。 2.感染,如脓毒血症、穿刺部位感染等。 3.脊柱疾病,如脊椎严重畸形、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等。 4.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5.不能合作的小儿、精神病病人。 6.合并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外伤失血、腹高压者等为相对禁忌证。【操作方法】 1.体位侧卧位为最常用体位;坐位一般用于鞍麻;俯卧位较少用,偶尔用于俯卧位腰椎手术。 2.穿刺部位成人应在腰2以下的腰椎间隙,儿童在腰3以下的腰椎间隙。 3.穿刺方法 (1)皮肤消毒后铺消毒洞巾。确定穿刺点,并于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做完善的局部浸润麻醉。 (2)正中穿刺法。将腰麻针经穿刺点与皮肤垂直刺入,沿穿刺针轴心方向将

针推进。依次穿过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到蛛网膜下隙,取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 (3)旁正中穿刺法。穿刺针自距中线1.5cm近尾侧处剌入,然后穿刺针对准中线稍向头侧推进。穿刺针只穿过部分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隙。 (4)穿刺成功后,固定针体,回吸有脑脊液回流,再将蛛网膜下腔阻滞药注入。 【常用药物】 1.0.75%布比卡因,剂量8~12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9%生理盐水或脑脊液以调节药物浓度和容量。 2.0.75%罗哌卡因,剂量10~15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9%生理盐水或脑脊液以调节药物浓度和容量。 【并发症及处理】 1.低血压 (1)原因:麻醉平面过高(超过胸4),交感神经广泛阻滞,血管扩,回心血量减少。 (2)处理:局部浸润时局麻药中加入麻黄碱15~30mg。穿刺前或蛛网膜下隙注药后,立即开放静脉,快速输液200~300ml,必要时也可经静脉用血管收缩药。2.恶心、呕吐 (1)原因:麻醉平面升高,血压下降,肋间肌部分麻痹而出现呼吸抑制,一过性脑缺氧。麻醉药不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化学性刺激。 (2)处理:加快输液或静脉注入麻黄碱15mg使血压回升,面罩吸氧。 3,头痛 (1)原因:脑脊液漏出引起的颅低压,化学性刺激等。

麻醉科十大工作制度

麻醉科十大工作制度一、岗位责任制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的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能否正常运行。2.病人入室后、实施麻醉前、病人出室前,应与手术室护士及手术医师共同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的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6.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手术医师,共同研究,积极处理。必要时,应与患者家属沟通。7.认真及时地填写麻醉记录单,术中每5min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分析等监测,每30min记录一次。若病情不稳定,应反复监测并记录。术中详细记录麻醉期间的用药、输血输液量、体液丢失量、主要手术步骤及有关并发症等。8.严格掌握病人麻醉恢复标准,不达标准,不离病人。全麻及危重病人,须待病情许可后由麻醉者或恢复室医师护送病人回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9.麻醉中使用过的药品空瓶,均应保留至病人送出手术室为止。10 术毕应写麻醉后医嘱并按规定写好麻醉分析小结 二、术前会诊、讨论制度1.麻醉前一天由专人或实施麻醉者到病房访视病人。2.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的体检。如发现术前准备不足,应向手术医师建议或补充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项目,并商讨最佳手术时机。3.估计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进行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简称ASA)评级;选定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开具麻醉前医嘱。4.向病人介绍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必须注意与配合的事项,解除病人思想顾虑,使之增强信心。5.向病人或病人监护人介绍病情和与麻醉有关的情况,填写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办理患者本人(或患者委托人)、监护人签字手续。6.认真填写术前会诊单。7.手术当天早会由会诊者向全科报告会诊情况,决定麻醉方法,遇有疑难危重病人,应重点进行讨论,制订合适的麻醉实施方案,对麻醉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积极的防范对策。8.麻醉前讨论应在麻醉科医师主持下认真进行,必要时向门诊部负责人汇报备案,载入病程录内并通知经管医师。 三、术后访视制度1.一般应在术后24h内对麻醉后病人进行首次随访,特殊病人特殊情况随时加强随访,以了解麻醉后医嘱执行、有关麻醉并发症等情况。2.将随访结果详细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上,必要时在病程录上记述。3.遇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应会同经治医师共同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随访至情况好转。4.对出现严重的麻醉并发症,必须在科内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吸取教训,并向门诊部负责人报告。5.若发生麻醉意外、事故、差错应按医疗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四、交接班制度1.值班人员必须遵守“接班不到,当班不走”的原则,特别是危重病人正处于危险中,不应进行交班,应协同处理,直至病情稳定。2.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工作及时准确有序地进行。3.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0分钟到科室进行当面交接班;在接班者未明确交班事项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不允许转换交班方式或电话交班。4.交接事项包括病人情况、麻醉经过、特殊用药、监测数据、输血输液量、抢救气管插管用品和其他麻醉器械的功能、管理药品等内容。5.接班者如发现病人病情、治疗过程、器械药品交待不清等问题,应立即查问直至明确。接班时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因交接不清发生差错事故或物品遗失,应由接班者负责。

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 (2)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技术操作规范 (麻醉科) (2017年10月修订)

目录 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 (2) 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 (2) 第二节硬膜外阻滞 (4) 第三节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7) 第四节气管内插管 (9) 第二章有创监测技术操作规范 (15) 第一节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范 (15) 第二节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范 (17)

第一章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 第一节蛛网膜下腔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隙,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习称脊椎麻醉(spinal anesthesia),简称脊麻或腰麻。 【适应证】 下腹部、腰部、盆腔、下肢、肛门及会阴部位的手术。 【禁忌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或脊神经根病变、脑膜炎等。 2.感染,如脓毒血症、穿刺部位感染等。 3.脊柱疾病,如脊椎严重畸形、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等。 4.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5.不能合作的小儿、精神病病人。 6.合并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外伤失血、腹内高压者等为相对禁忌证。【操作方法】 1.体位侧卧位为最常用体位;坐位一般用于鞍麻;俯卧位较少用,偶尔用于俯卧位腰椎手术。 2.穿刺部位成人应在腰2以下的腰椎间隙,儿童在腰3以下的腰椎间隙。 3.穿刺方法 (1)皮肤消毒后铺消毒洞巾。确定穿刺点,并于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做完善的局部浸润麻醉。 (2)正中穿刺法。将腰麻针经穿刺点与皮肤垂直刺入,沿穿刺针轴心方向将

针推进。依次穿过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到蛛网膜下隙,取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 (3)旁正中穿刺法。穿刺针自距中线1.5cm近尾侧处剌入,然后穿刺针对准中线稍向头侧推进。穿刺针只穿过部分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隙。 (4)穿刺成功后,固定针体,回吸有脑脊液回流,再将蛛网膜下腔阻滞药注入。 【常用药物】 1.0.75%布比卡因,剂量8~12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9%生理盐水或脑脊液以调节药物浓度和容量。 2.0.75%罗哌卡因,剂量10~15mg,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病情加0.9%生理盐水或脑脊液以调节药物浓度和容量。 【并发症及处理】 1.低血压 (1)原因:麻醉平面过高(超过胸4),交感神经广泛阻滞,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 (2)处理:局部浸润时局麻药中加入麻黄碱15~30mg。穿刺前或蛛网膜下隙注药后,立即开放静脉,快速输液200~300ml,必要时也可经静脉用血管收缩药。2.恶心、呕吐 (1)原因:麻醉平面升高,血压下降,肋间肌部分麻痹而出现呼吸抑制,一过性脑缺氧。麻醉药不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化学性刺激。 (2)处理:加快输液或静脉注入麻黄碱15mg使血压回升,面罩吸氧。 3,头痛 (1)原因:脑脊液漏出引起的颅内低压,化学性刺激等。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标准(精选.)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一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 由总住院医师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二术前准备: 术前访视患者掌握病情,进行评估,行ASA分级,预测麻醉危险程度。介绍麻醉方案、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和麻醉前病人的准备并麻醉前谈话和签字。行术前用药。 三麻醉前准备: 1、按照手术间麻醉准备工作常规准备麻醉机和监护仪、插管 器具、吸引器等器具准备。 2、药品:诱导药(略)肌肉松弛药(略)吸入麻醉药(略) 静脉麻醉药(略)急救药品(略) 3、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 饱和度等,开始麻醉记录。 4、建立静脉通路。 5、核查病历 6.查对: ①.由麻醉医生主持与巡回护士主刀医生三方查对患者姓名、住 院号、科室、诊断、手术方式及部位、术前用药及麻醉方法等 ②.药品查对:名称、剂量等 ③.麻醉机等器械的再次检查。

四麻醉诱导: 以经口明视插管为例,按以下顺序进行: 1、进行手部消毒打开一次性全麻包并检查喉镜、一次性气管导管。 2、病人取仰卧位,面罩吸入纯氧,麻醉者轻托病人下颌,维持气 道通畅;令病人自主呼吸,必要时予以间歇辅助呼吸。 3、维持输液管道通畅,缓慢静注一定浓度、剂量的麻醉诱导药, 继续辅助呼吸;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诱导剂量的肌松药;右手扶 持面罩并托病人下颌,左手控制麻醉机呼吸囊进行控制呼吸,直 至病人呼吸停止,肌松完善。 4、取下面罩,将病人头向后仰。左手持喉镜,右手分开口唇;自 病人右口角放入喉镜,将舌推向左边(此时右手托住病人颞枕 部)。沿舌面缓慢推进喉镜,显露悬雍垂,直至看到会厌。 5、喉镜片尖端放置在会厌与舌根交界处,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即 可显露声门;如使用直喉镜片,则用镜片前端挑起会厌。 6、右手持气管导管后段,使其前端经病人右口角进入口腔,对准 声门轻柔插入气管内,退出管芯,按压胸壁可感知气流逸出,初 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 7、调节导管深度,放置牙垫,导管气囊充气,接麻醉机。挤压麻醉 机呼吸囊,胸廓应有对称起伏,即进一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在 挤压呼吸囊的同时听诊两肺有呼吸音,且呼吸音对称,再听诊剑 突下无气过水声,方可断定导管在气管内。否则应调整气管导管 位置,乃至重新插管。

麻醉科各项制度

第一部分麻醉科工作制度 麻醉科工作制度 1 、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认真准备麻醉器械、用具和药品; 2 、严格执行麻醉操作规程和消毒灭菌制度; 3 、麻醉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得兼顾其它工作和谈论无关事宜; 4 、麻醉期间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术中监测和麻醉管理,如突然发生病情骤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妥善处理; 5 、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记录要全面,清晰,准确; 6 、麻醉结束,须待全麻苏醒和病情稳定后,方可送回病房,并认真做好交接班; 7 、写好麻醉小结及随访记录。 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8、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体贴病人; 9、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10 、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麻醉科分级管理规定 1 、麻醉科室根据本科各级人员技术状况,认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科学界定各级人员麻醉范围。 2 、麻醉科室根据科内人员晋升及个人技术水平提高状况,定期调整其麻醉范围。 3 、科主任应严格按要求落实“各级医师麻醉范围”,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超出相应范围麻醉治疗活动。 4 、若遇特殊情况(如紧急抢救等),医师可超范围开展与其职、级不相称的麻醉,但应及时报请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或协助诊治。 5 、麻醉科室讨论界定以及调整的各级医师麻醉范围,应上报医务科批准、备案。 6 、手术麻醉中一切问题和事项由当台最高年麻醉医师负责;其他麻醉医师必须服从安排,做好辅助工作。 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和麻醉前讨论制度 一、对择期手术病人,麻醉医师在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评估病情。访视一般在术前一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或新开展的手术则宜在术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对急症手术也尽可能在麻醉前进行访视病人。手术当天患方在麻醉科签署各种麻醉相关的签字单。

麻醉科管理制度

074: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流程 制定日期:年月日修订日期:年月日 一、麻醉科医师分级授权专业技术依据 1、麻醉科患者病情分级: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分级标准:I~级和三甲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相关要求,麻醉科患者病情分级标准为:P1:患者心、肺、肝、肾、脑、内分泌等重要器官或系统无器质性病变; P2: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处于功能代偿阶段; P3:有明显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早期失代偿阶段,患者生活尚能自理; P4: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功能处于失代偿阶段,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P5:存在严重影响生命的风险因素,预期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 P6:确诊脑死亡,拟实施脏器移植患者。 2、临床麻醉操作技术与麻醉分级:依据麻醉科基本操作技术难易与风险程度,将临床麻醉操作技术与手术麻醉分为三级: A1:基础麻醉、低位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及相应的监测技术;常规液体治疗与管理;围手术期输血管理与一般手术麻醉患者病情评估。 A2:下胸段椎管内麻醉;一般性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心肺脑复苏;有创血管穿刺及监测技术、床旁超声技术、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管理等。 A3、级以是困难气道处理、大于30以上肥胖患者手术麻醉;心脏大血管手术;颅内动脉瘤、巨大脑膜瘤、脑干等高风险颅脑手术;肾上腺手术;多发严重创伤、休克、高位颈髓、器官移植、高龄病人、新生儿等特殊或危重手术麻醉管理。 3、麻醉科镇痛技术与管理分级:依据麻醉科临床镇痛患者病情与主要技术风险程度,将麻醉科医师镇痛治疗技术分为四级: A1、一般性术后镇痛管理包括日常手术后镇痛泵应用与管理、病房一般晚期镇痛会诊、常见慢性疼痛药物治疗和日常门诊舒适化无痛治疗技术等。 A2、麻醉患者病情评估P3级及以上患者术后镇痛、晚期癌痛三级方案确定与指导、神经阻滞镇痛治疗、一般性微创介入疼痛治疗和特殊患者的门诊无痛治疗。 A3、疑难危重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椎管微创介入疼痛治疗、恶性病理性癌痛治疗及患者病情评估P3级以上的无痛治疗技术。 A4、新引进的镇痛药物临床观察、新开展的镇痛技术与镇痛治疗相关的科研设计与实施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