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评审规范

需求评审规范
需求评审规范

需求评审规范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需求评审规范

变更记录

目录

一、概要

1、规范化需求评审的目的

、提升需求质量,保障产品质量;

、提高评审会议效率和质量;

2、明确需求评审目的

、让技术及测试对产品方案有详细的了解,以便后续开发更高效;

、让与会者清晰的知道自己在整个发开过程中处于什么位置,职责是什么,需要做什么,准备什么,提供什么帮助,对各自负责部分的实现难度及排期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需求评审只对本次需求进行讨论,不深入,不发散。

3 、明确需求评审的与会人员

、提前核实和通知本次需求参与的相关人员

4、每周需求评审次数

、提前询问测试本周是否有时间进行需求评审,不要因为需求评审而导致测试计划打乱。

、原则上需求评审每周最多2次。

二、评审准备

1、人员职责

产品:

a)准备《产品需求文档》《产品原型文件》《美术需求文档》《美术效果图》。

b)编写《产品需求文档》《产品原型文件》时提前和相关的程序负责人进行沟通,将一些不确定的方案给确定下来,探讨方案实现的难易程度,确保某些需求的可行性,还可以发现可能与原有产品逻辑相冲突的地方等,提前将这些工作做好,确保需求评审会议的高效。

c)涉及运营的需要和运营提前进行沟通,确定运营需求细节并明确是否需要运营平台支持。

d)《美术需求文档》要和美术详细描述需求,明确功能。在需求评审前制作出效果图。

f)至少提前一天将资料以邮件形式发出并通知与会人员,让与会者提前查看。

g)会议的发起至少提前半天进行通知,最好是和资料一并提前1天发送,好做好提前的协调,保证都能准时参会。

开发:

a)提前熟悉资料,查看需求是否易于理解,细节有没有说清楚,逻辑是否成立。

b)对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能不能做,成本多大规模,有多大风险。

c)提前给产品提出开发的问题反馈,产品可以提前补充完善,保证会议的高效。

测试:

a)提前熟悉资料,查看需求是否易于理解,细节有没有说清楚,逻辑是否成立。

b)对后期的用例编写和是否需要设计评审做到心中有谱。

c)提前给产品提出问题反馈,产品可以提前补充完善,保证会议的高效。2、材料

、产品需求文档

产品需求文档要把需求的逻辑表达清楚没有歧义,对各个细节描述清晰。各输入输出项、业务流程、计算规则、判断逻辑、以及特殊情况都要写清楚。可以整理一份适合自己的需求文档自查清单,每次写完后从头到尾对照一遍。

、产品原型文件

产品原型文件尽量做到最高的保真度,每一个点击事件,业务流程最好都可以直接呈现出,以便开发理解。产品原文件的元件管理要合理,要易于查询和修改。

、美术图

美术效果图需要在需求评审前出图,效果图要保证为定稿,不会再做修改。

3、内部评审

产品内部评审就是在产品团队内部进行小范围评审,确保需求逻辑的一致性。规避大部分需求不合理的地方,可以直接有效的提升需求评审的效率。也可以在产品内部进行复查,看是否有涉及多个产品的需求点,需要协调配合的。4、准评审条件

a)需求带有完整的效果图;

b)与会人员对于需求内容没有异议;

c)材料至少提前1天发出,复杂需求的评审需要至少提前2天发出;

d)会议至少提前1天发起;

e)所有需求提前沟通,已确认可实现;

f)主要成员前期准备妥当,无缺席;

三、会议流程

1、评审中

、讲解内容:

a)明确本次需求评审会的背景及目标;

b)从功能点开始,告诉大家我们这个需求要为用户提供什么,这个需求是怎么来的,这个需求有什么价值。然后讲原型,结合需求文档每个功能点逐一讲解。

、讨论/提问规范:

a)仅需求范围,可涉及基本技术方案,但不涉及具体技术实现;

b)需求细节问题不展开;

c)如果讨论了5分钟以上仍然没有结论,产品就记下这个问题,先进行后面的内容,最后再掉回头来讨论之前有争议的问题。如还不能解决则记下来,会后协调。

、是否需要概设评审:

a)如果有,则要确认版本概设时间

b)如没有,则要确认版本提测时间

2、准出标准

1、需求合理,无异议;

2、无逻辑错误;

3、可遗留待确认需求细节问题,不影响整个需求正常流程;

4、技术可行性分析后是可行的;

3、评审后

1、会议纪要

会后及时整理输出会议纪要,罗列清楚问题或者争议点,已经形成结论的地方就不再赘述,待确定的问题继续找相关负责人进行讨论,直到得出最后的结论。

2、产品需求文档更新

将所有修改和变更的需求点在产品需求文档上写清楚,并同步到SVN。SVN要保证是最新的需求文档。

3、发送会议纪要

将整理好的会议纪要和《产品需求文档》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给所有相关人员。

四、需求变更

1、准更时间

a)逻辑类问题:提测前允许变更,提测后不允许变更;

b)细节类问题:提测前后均可变更;

2、需求变更来源

需求变更是谁提出的以及需求变更的原因是什么。如内部人员发现了逻辑,需求上的问题,或功能上的建议以及开发、测试人员提出的需求和用户体验不符合等。

3、需求变更类型

需求有误、需求遗漏、需求不明确、需求建议;

4、需求变更审核

需求变更需要产品、开发、测试一起进行审核,共同确认是否进行需求变更。审核包括对需求变更的影响程度,难易度,必要性,对开发周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

5、需求变更同步

需求变更后需要及时同步到redmine相关帖子中,并在《产品需求文档》中修改,记录下本次变更的内容。变更以redmine为准。

6、变更申明

需求变更后,需要以邮件形式向相关人员说明需求变更来源,类型,审核结果以及变更前后的内容。附上最新的产品需求文档地址和redmine地址

7、特殊说明

需求涉及到逻辑,不变更则完全影响版本质量及发布的,经项目组所有人员知晓并同意,允许变更,不受准更时间显示,但必须出具:需求重大变更说明书(需含变更原因、变更结果、责任划分、影响范围、总结),同时对相关文件以及版本计划进行修改并同步给所有成员。

五、声明

以上所有需求提出、变更,有redmine即同步redmine,没有的邮件发送至项目组成员,但最终都应该:以需求文档为标准;

附件1:需求评审流程图

需求规格说明书规范

需求规格说明书规范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 阐明开发本软件的目的 ? 说明编写本软件说明书的目的 ? 指明软件需求说明书所预期的读者 1.2 项目背景 ? 标识待开发软件产品的名称、代码 ? 列出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设计员、程序员、资料员以及与本项目开展工作直接有关的人员和用户。 ? 说明该软件产品与其他有关软件产品的相互关系。 1.3 术语说明 列出本文档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英文缩写词的原文。 1.4 参考资料 列举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时参考的资料,包含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引用的标准和规范、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使用实例文档,以及相关产品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在这里应该给出详细的信息,包括标题、作者、版本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金来源。 2.项目概述 1.1 待开发软件的一般描述 描述待开发软件的背景,所应达到的目标,以及市场前景等。 1.2 待开发软件的功能 简述待开发软件所具有的主要功能。为了帮助每个读者理解,可以使用列表或图形的方法进行描述。使用图形表示,可以采用: ? 顶层数据流图; ? UseCase图; ? 系统流程图; ? 层次方框图。 1.3 用户特征 描述最终用户应具有的受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及技术专长。 1.4 运行环境 描述软件的运行环境,包括硬件平台、硬件要求、操作系统和版本,以及其他的软件或其共存的应用程序等。 1.5 条件与限制 给出影响开发人员在设计软件时的约束条款,例如: ? 必须使用或避免使用特定的技术、工具、编程语言和数据库; ? 硬件限制; ? 所要求的开发规范或标准。 3.功能需求

需求评审流程规范

需求评审流程 目录 1. 目的 (1) 2. 职责 (1) 3. 评审角色构成因素 (2) 4. 文档评审的层次 (2) 5. 文档评审流程 (3) 5.1评审流程概览 (3) 5.2确定评审组长 (3) 5.3评审计划 (3) 5.4评审准备 (4) 5.5评审会议 (4) 5.6评审记录 (4) 5.7评审结论 (4) 5.8跟踪与总结 (4) 5.9材料归档 (5) 1.目的 在团队开发中,充分的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沟通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文档。不论评审的效果如何,发现多少问题都可以让相关人员了解需求与设计。而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进一步理解文档的含义。评审不但是软件开发活动中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机制,而且也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沟通方式。通过评审可以利用企业内部各种优秀成员的智慧,为软件开发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评审的作用和目的主要是尽早发现潜在的问题,尽早纠正缺陷,控制纠正成本的滚雪球效应。本阶段造成的错误如果能够及时地发现,或者在后面越早的阶段发现,就能够及早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做好防范的对策,做到未雨绸缪。 评审的过程不仅是为了发现问题,而且为了便于跟踪及改正,还应当对问题进行记录。特别是需要对问题的真实性进行确认,剔除可能是误解、似是而非或不必采纳的建议性问题。 2.职责 评审组长:制定评审计划、确定或制定各项评审准则、必要时组织评审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必要的资源、进行评审分工、确保正式评审准备充分、分发待评审文档、必要时召开并主持评审会议、向有关领导报告评审结果,并且跟踪评审错误的改正。 评审人员:必要时参加与评审有关的培训、按评审计划阅读待评审材料、保证对待评审材料的理解、与待评审材料作者讨论,并且指出和记录问题。 文档作者:按评审计划准备并按时提交待评审材料、必要时对材料进行解释、必要时参加评审会议,并且在确定需要改进时按时完成修改。 记录人员:评审会议中记录评审人员提出的问题及相关讨论。 项目经理:制定保证评审和改正的项目进度计划,还要确保评审准备时间、评审会议时间及错误的改正时间。而且评审安排及结果与所有项目成员沟通,必要时参加评审会议、阅读评审报告、分析缺陷原因, 并且改进项目质量。

安全带技术规范说明书

安全带 一、分类及使用范围 1、根据使用条件的不同,安全带可分为3类,见表1和图1~图3。 表1 安全带根据使用条件分类 分类部件组成挂点装置围杆作业安全带系带、连接器、调节器(调节扣)、安全绳、围杆带(围杆绳)杆柱 区域限制安全带系带、连接器(可选)、安全绳、调节器、连接器、围杆带(围杆绳)挂点系带、连接器(可选)、安全绳、调节器、连接器、围杆带(围杆绳)、 滑车 导轨 坠落悬挂安全带系带、连接器(可选)、缓冲器、安全绳、连接器、围杆带(围杆绳)、 速差自控器、 挂点系带、连接器(可选)、缓冲器(可选)、安全绳、连接器、围杆带(围 杆绳)、自锁器 导轨图1 围杆作业安全带示意图

图2 区域限制安全带示意图 图3 坠落悬挂安全带示意图 2、根据型式的不同,安全带可分为3类,见表2和图4~图9。 表2 安全带根据型式分类 分类适用范围 腰带式安全带变电站检修试验、110kV及以下变电站构架作业、35kV及以下配电线路高空作业。 半身式安全带220kV变电站构架作业和110kV线路高空作业以及其它必须使用区域限制安全带的 工作。 全身式安全带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或工作高度在30 米以上的高空作业、500kV及以上的变电站构架作业、以及其它必须使用坠落悬挂安全带的工作。

图4 腰带式安全带 图5 不加缓冲器腰带式安全带 安全绳 缓冲器 (选用件) 腰带 护腰带 围杆带 调节器 连接器 调节扣 围杆带 腰带 调节器 连接器 护腰带 安全绳

图6 半身式安全带 图7 不加缓冲器的半身式安全带 安全绳 缓冲器 护腰带 背带 胸带 腰带 围杆带 调节扣 连接器 调节器 连接器 安全绳 背带 腰带 调节器 调节扣

需求规格说明书规范

案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 需求规格说明书 牛耳公司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文档信息

修订记录 文档审核/审批 此文档需如下审核。签署过的审批表将作为附件归入PCB的质量控制章节。 文档分发 此文档将分发至如下各人 - 1 -

目录 1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读者对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约定 (5) 1.6参考文档 (5) 2产品任务 .............................................................................................................. 6是2.1目标 (6) 2.2定位 (6) 2.3前景 (6) 2.4用户角色分析 (7) 2.5假定和约束 (7) 3用户需求 (8) 3.1系统组成 (8) 3.2子系统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4需求细节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门、窗、阳台的监控和报警...........................................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火灾的报警.......................................................................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煤气泄漏告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实时监控和查询...............................................................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安防模式切换................................................................... 错误!未定义书签。5非功能性需求 (11) 5.1软硬件环境需求(NF-非功能性需求编号) 5.2产品质量需求........................................................................................................

参赛作品说明书格式规范

第六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参赛作品说明书格式规范 1.总体要求 全文控制在8页A4纸以内,并按以下顺序编排:作品名+“设计说明书”、设计者、指导教师、学校名+院系名+学校所在城市+邮编、摘要、关键词、正文[可自行组织,但应包括下列内容:作品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设计制作中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的描述、作品实物或模型的照片、创新特色、预计应用前景等]、参考文献。不加封面。采用word 2000及以上版本编排。 2.页面要求 A4页面。页边距:上25mm,下25mm,左、右各20mm。正文采用小四号字体,标准字间距,单倍行间距。不要设置页眉,页码位于页面底部居中。 3.图表要求 插图按序编号,并加图名(位于图下方),采用嵌入型版式。图中文字用小五号宋体,符号用小五号Times New Roman(矢量、矩阵用黑斜体);坐标图的横纵坐标应标注对应量的名称和符号/单位。 表格按序编号,并加表题(位于表上方)。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 4.字号、字体要求(仅作参考) 家用电器节能系统设计说明书 设计者:×××,×××,×××,×××,××× 指导教师:×××,××× (XX大学XX学院,×××,×××) (空一行) 作品内容简介 通过实验设计了一套家用电器节能系统……(400—600字以内)。联系人、联系电话、EMAIL (空一行) 1 研制背景及意义 2设计方案 2.1 电器控制

电器部分采用自动控制比较容易实现,考虑到电器元件易发热等问题…… …… 2.2 机械部分 机械部分设计如图1所示,…… 设计时考虑的主要问题: …… 3 理论设计计算 …… 4 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 完成制作后,作品实物外形照片见图9。 5 创新点及应用 1)适用于不同类型家庭电器。 2)操作和控制简便,容易地使用它。 3)……。 在全国大中城市,家用电器普及数量很多,所有电器都有待在节能措施实施改进,因此应用前景很广。 图1 家用节能机构原理 图 …… 正文中表示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点、线、面的字母均用Times New Roman 斜体; 表示法定计量单位、词头的符号、函数等,化学元素符号均用Times New Roman正体。 (空一行) 参考文献 [1]xxx,xxx.家用电器节能现状和发展.节能机械,2001,23(3):275-279 [2]xxx.节能技术基础.xxxxxx出版社,1996:15-47 [3]xxxxx,xxxx.xxx,xxx译.机器人操作的数学导论.xxxx出版社,1998:11-67 [4]Lee H Y, Reinholtz C F. Inverse kinematics of serial-chain manipulators[J]. ASME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1996, 118(3): 396-404

需求规格说明书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保密级别:■公司级□部门级□项目级□普通级 记录编号: 分发编号: xxx公司云平台 需求规格说明书 Version 1.0 2014.07.23

需求规格说明书模板

目录 1前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文档约定 (4) 1.3读者对象 (4) 1.4术语和缩略词 (5) 1.5参考文档 (5) 2项目概述 (5) 2.1项目背景 (5) 2.2项目目标 (5) 2.3需求范围 (6) 2.4总体框架 (6) 2.5组织机构 (6) 2.6用户特点 (6) 2.7设计约束 (6) 3功能性需求 (6) 3.1总体流程 (6) 3.2角色定义 (7) 3.3系统功能 (7) 3.4功能描述 (7) 4非功能性需求 (11) 4.1软件需求 (11) 4.2硬件需求 (12) 5外围系统和接口 (13) 5.1系统A (13) 5.2系统B (13) 6其他需求 (14) 7数据字典 (14) 8附件 (14)

1 前言 1.1 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一般包括评审人员、软件设计人员、软件开发人员,针对具体情况,还可能包括客户),它是软件开发的基础。] 1.2 文档约定 [描述编写文档时所采用的字体标准或排版约定,包括标题和正文的字体和字号约定。完成文档编写后,文档编写完成后本部分须裁剪] 字体大小约定: 标题1 宋体三号加粗 标题2 宋体小三号加粗 标题3 宋体四号加粗 标题4 宋体小四号加粗 标题5 宋体小四号 正文宋体五号 段落约定:文章中每段落需抬头,即段落开头需有两字元的缩排,单倍行距。 表与图编号约定:文中所有表、图须按章节编号,如:第四章节第二个表,编号为:表4-2。裁剪约定:如标注可裁剪提示信息,表示该部分内容可以裁剪或删除。 1.3 读者对象 [描述本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主要读者。建议将不同读者的阅读重点与建议以列表方式表现,]

需求管理规范V

密级:内部公开 文档编号:SL_RD_XQGLGF 需求管理规范 ------------------------------------------------------------------- XXX科技公司对本文件资料享受着作权及其它专属权利,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将该等文件资料(其全部或任何部分)披露予任何第三方,或进行修改后使用。

目录

1.目的 为了保证需求得到有效的处理,客户的需求得到准确的理解和实现,同时也为了规范需求的管理过程,明确需求各个阶段的活动和输出,保证项目的开发前 期获得有效的输入,特制订本规范。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研发类、产品开发类、合同开发类以及维护开发类项目。 3.术语 4.部门/角色与职责

5.内容 5.1流程图 图1需求开发与管理过程活动示意图

5.2主要活动 需求管理的目的是在客户与项目组之间建立对需求的共同理解,维护需求与其它工作成果的一致性,并控制需求的变更。需求管理的主要活动包括:需求确认,需求变更和需求跟踪控制。 (需求的收集和整理) 产品经理作为需求的唯一接入口,应基于现有产品的业务发展方向,通过与用户的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用户对于该产品业务的看法,并对这些看法进行归类整理和登记,达成口头或者是书面的需求意向协议书。 (这个过程需要对产品的业务建立起一个概念模型,以便对其进行抽象描述。用户很多时候都不懂专业术语,所以需要尽可能的使用场景化的语言描述方式去进行描述。比如想调研用户的理财方式,很多用户可能不清楚“理财”的具体意思,但你问他“平时是如何管理多余的资金,是变成银行存款还是有别的方式?”可能他会更容易明白。) 产品经理就获得的需求意向或者意向协议书,围绕产品的业务核心,进行初步的评估,预判其成本、时间、资源、技术等可行性和必要的风险评估,以确认需求是否要接受。 除了要从收集回来的需求当中找到要做的真实需求外,还要基于需求的业务价值评判出需求执行的优先级。 其评估的过程,产品经理可以召集研发负责人,组织一次需求的分析讨论会,以便对需求更全面的分析。 根据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的结果,进一步定义准确无误的产品需求。完成需求的分解工作,并输出产品功能需求文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详细的《产品需求说明书》,《功能列表》,《技术指标参加资料》等。 产品功能需求文档编写完成后,产品经理召集产品设计启动会,向UE、UI、研发人员宣讲产品功能需求,讨论实现方案,启动开发设计工作。 (需求定义的过程更多的是对需求进行准确的描述,从用户使用场景的角度、功能操作流程的角度等方面,对分析出来的真实需求做出完整、无二义性的定义,让其他相关人员能准确的理解需求。) 需求确认是指项目组和客户(或客户代表)共同对《产品需求说明书》、原型等进行评审,双方对需求达成共识后做出承诺。 UI/UE工程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产品设计文档(效果图和原型),召集产品设计评审会(同时也是产品开发启动会),向需求部门、产品经理、研发、测试宣讲产品开发需求,各部门对产品设计文档进行评审确认,达成统一认知和共识,使需求能够推进实现落地。 在需求评审的过程中,一定要说明清楚需求的背景、价值、意义,而不是纯粹的需求讲解,这样有助于各方对需求的理解。 需求确认包含两个重要工作:“需求评审”和“需求承诺”。 需求的评审 应对所形成的需求文档进行评审,以便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基础。需求评审

需求规格说明书

模板名称:需求规格说明书 秘级:仅供内部使用 模板版本:V1.0 本模板最后修订日期:2014-04-24 XX项目 需求规格说明书

历史记录

目录 1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背景 (4) 1.3定义 (4) 1.4参考资料 (4) 2任务概述 (4) 2.1目标 (4) 2.2用户的特点 (4) 2.3假定和约束 (5) 3需求规定 (5) 3.1对功能的规定 (6) 3.2对性能的规定 (7) 3.2.1 精度 (7) 3.2.2时间特性要求 (7) 3.2.3 灵活性 (7) 3.3输入输出要求 (8) 3.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8) 3.5故障处理要求 (8) 3.6其他专门要求 (8) 4运行环境规定 (8) 4.1设备 (8) 4.2支持软件 (8) 4.3 接口 (9) 4.4控制 (9)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需求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 a.待开发的系统的名称;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 c.该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用得着的参考资料。] 2任务概述 2.1 目标 [叙述该系统开发的意图、应用目标、作用范围以及其他应向读者说明的有关该系统开发的背景材料。解释被开发系统与其他有关系统之间的关系。] 2.2 用户的特点 [列出本系统的最终用户的特点,充分说明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教育水平和技术专长, 以及本系统的预期使用频度。] 2.3 假定和约束

文档规范说明书

保密等级:内部公开文档规范说明书 XX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XXX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2020年3月

文档修订历史

目录 1文档规范背景 (1) 1.1文档规范目的 (1) 1.2使用范围 (1) 2文档内容 (2) 3文档命名规范 (3) 3.1命名规范意义 (3) 3.2命名原则 (3) 3.3文档命名结构 (3) 3.3.1项目名称 (3) 3.3.2文档名 (4) 3.3.3部分名 (6) 3.3.4日期 (6) 3.3.5版本号 (7) 3.3.6文档后缀 (7) 3.4文档名举例 (8) 4文档结构规范 (9) 4.1页面设置 (9) 4.2封面 (9) 4.2.1文档标题 (9) 4.2.2公司名 (10) 4.2.3日期 (11) 4.2.4保密等级 (11) 4.3文档修订历史 (12) 4.4目录 (13) 4.5页眉页脚 (13) 4.6标题样式 (13) 4.7正文 (13) 4.8文档属性 (13)

5文档正文规范(建议) (14) 5.1字体规范 (14) 5.1.1正文 (14) 5.1.2数字规范 (14) 5.1.3英文规范 (14) 5.2标题编号 (14) 5.3段落 (15) 5.4编号 (15) 5.5图片格式 (16) 5.6表格格式 (16)

1文档规范背景 1.1文档规范目的 规范公司产品及技术文档体系,加强文档的标准化管理。 加强公司项目文档管理,便于项目人员阅读、修改和跟踪,采用标准化规范对文档进行统一命名,文档格式及要求标准化。 文档命名规范确保公司产品及技术部重要文档具有唯一编号,便于文档的有效识别、追溯和控制,保证部门文档体系有效运转。 对文档格式和内容制定规范,指导各部门各种文档编制工作,规范和统一文档风格有利于文档保持一致性,提高文档质量。 1.2使用范围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项目的立项书、规划设计方案、建设方案、投标文件及需求分析文档、使用手册、技术开发文档等。 文档命名规范、文档结构规范强制执行,对于段落标题、文档正文规范本规范说明书只是建议。对于招标文件或者客户对文档格式有规定的,文档格式按照要求撰写。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XXX项目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合肥安慧软件有限公司对本文件资料享受著作权及其它专属权利,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将该等文件资料(其全部或任何部分)披露予任何第三方,或进行修改后使用。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写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目标(可选).....................................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义/术语/缩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文档阅读指南(可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总体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产品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假设和依赖(可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局限性和排斥性(可选)...............................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功能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业务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配置及运行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场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例总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详细用例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非功能性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 性能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可靠性(可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性(可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可移植性(可选).....................................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限制(可选).....................................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源、工艺结构要求(可选)..........................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逻辑数据库需求(可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他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接口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 用户界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硬件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信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6.需求变更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7.设计描述(可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需求评审规范(优选.)

需求评审规范 变更记录

目录 一、概要 (4) 1、规范化需求评审的目的 (4) 2、明确需求评审目的 (4) 3 、明确需求评审的与会人员 (4) 4、每周需求评审次数 (4) 二、评审准备 (5) 1、人员职责 (5) 2、材料 (6) 3、内部评审 (7)

4、准评审条件 (7) 三、会议流程 (8) 1、评审中 (8) 2、准出标准 (9) 3、评审后 (9) 四、需求变更 (10) 1、准更时间 (10) 2、需求变更来源 (10) 3、需求变更类型 (10) 4、需求变更审核 (10) 5、需求变更同步 (10) 6、变更申明 (11) 7、特殊说明 (11) 五、声明 (11)

一、概要 1、规范化需求评审的目的 1.1、提升需求质量,保障产品质量; 1.2、提高评审会议效率和质量; 2、明确需求评审目的 2.1、让技术及测试对产品方案有详细的了解,以便后续开发更高效; 2.2、让与会者清晰的知道自己在整个发开过程中处于什么位置,职责是什么,需要做什么,准备什么,提供什么帮助,对各自负责部分的实现难度及排期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2.3、需求评审只对本次需求进行讨论,不深入,不发散。 3 、明确需求评审的与会人员 3.1、提前核实和通知本次需求参与的相关人员 4、每周需求评审次数 4.1、提前询问测试本周是否有时间进行需求评审,不要因为需求评审而导致测试计划打乱。 4.2、原则上需求评审每周最多2次。

二、评审准备 1、人员职责 产品: a)准备《产品需求文档》《产品原型文件》《美术需求文档》《美术效果图》。 b)编写《产品需求文档》《产品原型文件》时提前和相关的程序负责人进行沟通,将一些不确定的方案给确定下来,探讨方案实现的难易程度,确保某些需求的可行性,还可以发现可能与原有产品逻辑相冲突的地方等,提前将这些工作做好,确保需求评审会议的高效。 c)涉及运营的需要和运营提前进行沟通,确定运营需求细节并明确是否需要运营平台支持。 d)《美术需求文档》要和美术详细描述需求,明确功能。在需求评审前制作出效果图。 f)至少提前一天将资料以邮件形式发出并通知与会人员,让与会者提前查看。 g)会议的发起至少提前半天进行通知,最好是和资料一并提前1天发送,好做好提前的协调,保证都能准时参会。 开发:

软件需求分析使用说明审查规范标准

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审查规范

文件修改控制

目录 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审查规范 (1) 目录 (3) 1.引言 (3) 1.1.目的 (3) 1.2.适用范围 (3) 1.3.使用说明 (4) 2.参考资料 (4) 3.术语定义 (4) 4.质量要求 (6) 4.1.完整性 (6) 4.1.1.整体内容完整性 (6) 4.1.2.需求项信息完整性 (8) 4.2.正确性 (9) 4.3.一致性 (10) 4.4.可验证性 (10) 4.5.划分优先级 (10) 4.6.可用性 (11) 5.附件 (11) 5.1.一些编写建议 (11) 5.2.部分参考实例 (12) 5.2.1.需求项表格 (12) 5.2.2.表格需求项实例 (13) 5.2.3.优先级划分方法实例 (14) 5.2.4.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模板 (15) 1.引言 1.1.目的 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在软件开发、测试、质量保证、项目管理以及相关项目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软件说明书对质量,本文档具体描述了《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所要包含的内容及其编制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 1.2.适用范围 作为《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是否可以进入正式评审的审查标准,符合该规范的可以提交正式需求评审; 作为测试人员编制《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审查列表》的依据;

作为开发人员编制《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的指导原则; 1.3.使用说明 本文重点对需求分析说明书的内容进行要求,对表示方式、方法未明确提出要求对视为不作要求; 本文中的“应”、“必须”含义等同; 本文中的“现有的技术水平”指与该需求相关的行业中,可获得的、已知的、可实际运用于生产的、可信的、经过验证的所有技术; 本文中的需求可行性以通过审核发布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 2.参考资料 GB 8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受控编号? GB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受控编号? GB/T 11457 软件工程术语受控编号? Systematic Software Testing Rick D.Craig, Stefan P.Jaskiel Artech House Publishers 2002-05-1 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2000手册IBM公司2000年 3.术语定义 GB/T 11457所列术语和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文 需求 系统必须符合的条件或具备的功能 软件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地定义未来系统的目标,确定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系统必须做什么。需求分析包括需求获取和需求规约:需求获取是系统分析员通过学习以及同用户的交往,熟悉用户领域的知识,并获得对未来系统的需求;需求规约是系统分析员在获得了用户的初步需求后,必须进行一致性分析和检查,通过和用户协商解决其中存在的二义性和不一致性,并以一种规范的形式准确地表达用户的需求,形成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 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Softwar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s,简称SRS):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也称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需求分析报告)是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最终文档,它以形式化的术语和表示对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进行详细而具体的描述。它是用户和开发者之间的技术合同,是软件设计、编码阶段的基础,也是软件测试和验收的依据。

说明书排版规范

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编写格式 1.基本要求 ·纸张:A4,单面 ·页边距:上2.5cm,下2.5cm,左2.0cm,右2cm ·页眉:1.5cm,页脚:1.75cm,左侧装订,装订线1 cm ·行距:1.5倍行距 ·页码:页面底部右侧、宋体、小五、数字1,2,3等 2.首页 ·首页格式见〈附件二〉 3.中文摘要(另起一页) ·标题“摘要”(黑体,小三居中,1.5倍行距) ·正文(宋体,小四,) ·关键词:(黑体,小四左对齐顶格,1.5倍行距)3-5个主题词(宋体,小四,1.5倍行距;主题词之间用“;”隔离,最后一个词尾不加符号)。例 关键词:简支梁;结构损伤;响应;仿真 4.外文摘要(另起一页) ·标题“Abstract”(Times New Roman,小三居中,加黑) ·正文(Times New Roman,小四) ·Key words(Times New Roman ,小四,加黑1.5倍行距)3-5个主题词(Times New Roman ,小四;主题词之间用“;”隔离,最后一个词尾不加符号) 5.目录(另起一页) ·标题“目录”(黑体,小二居中,1.5倍行距) ·第一章章标题(宋体加黑,小四左对齐,1.5倍行距) ·1.1节标题(宋体,小四左对齐,1.5倍行距) ·1.1.1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左对齐,1.5倍行距) ·标题与页码之间用“……”连接,且页码右对齐 6.正文(另起一页) ·页眉沈阳建筑大学毕业设计、沈阳建筑大学毕业论文(华文新魏,小五居中) ·设计或论文题目(黑体加粗,二号居中,1.5倍行距)

·第一章章标题(黑体加粗,小二居中,1.5倍行距) ·1.1 节标题(黑体加粗,三号左对齐顶格,1.5倍行距) ·1.1.1 三级标题(黑体加粗,小三左对齐顶格,1.5倍行距) ·再出现下级标题或段落依次为 ⑴标题(宋体,小四左对齐顶格,1.5倍行距) ①内容(宋体,小四左对齐缩进二格,1.5倍行距) a)内容(宋体,小四左对齐缩进二格,1.5倍行距) 7.正文内容(宋体,小四, 1.5倍行距) 8. 参考文献 ·标题“参考文献”(黑体加粗,三号左对齐顶格, 1.5倍行距) ·内容格式(宋体,小四, 1.5倍行距) 期刊类:[序号] 作者1,作者2,······作者n .文章名.期刊名(版本),出版年,卷次(期次):起~止页码 图书类:[序号] 作者1,作者2,······作者n .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会议论文集:[序号] 作者1,作者2,······作者n .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报刊类:[序号] 作者1,作者2,······作者n .文章名.报刊名,出版年月日,版面 网络类:[序号] 作者1,作者2,······作者n .文章名.网址,发表年月日专利:序号申请者.专利名.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学位论文:[序号] 姓名.文题:[XX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 技术标准:[序号] 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9.正文中表的要求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表编号按“章号”-“序号”“说明”顺序排列于表的上方,宋体、五号居中。表内文字宋体,五号。

(完整版)需求规格说明书模板

精心整理需求规格说明书(ISO标准版) 编者说明: 当需求调查、分析工作告一段落时,你就需要将这些需求进行规格化描述,整理成文,即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也就是SRS。这是在软件项目过程中最有价值的一个文档。ISO所提供的标准虽然已经时间久远,但还是颇具参考价值的。 1.引言 1.1编写的目的 [ [ [ 2 解 [ 3 3.2.2时间特性要求 [说明对于该系统的时间特性要求。] 3.2.3灵活性 [说明对该系统的灵活性的要求,即当需求发生某些变化时,该系统对这些变化的适应能力。] 3.3输入输出要求 [解释各输入输出数据类型,并逐项说明其媒体、格式、数值范围、精度等。对系统的数据输出及必须标明的控制输出量进行解释并举例。] 3.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针对软件系统) [说明需要管理的文卷和记录的个数、表和文卷的大小规模,要按可预见的增长对数据及其分量的存储要求作出估算。]

3.5故障处理要求 [列出可能的软件、硬件故障以及对各项性能而言所产生的后果和对故障处理的要求。] 3.6其他专门要求 [如用户单位对安全保密的要求,对使用方便的要求,对可维护性、可补充性、易读性、可靠性、运行环境可转换性的特殊要求等。] 4.运行环境规定 4.1设备 [列出运行该软件所需要的硬设备。说明其中的新型设备及其专门功能,包括: a. 处理器型号及内存容量 b. 外存容量、联机或脱机、媒体及其存储格式,设备的型号及数量 c. 输入及输出设备的型号和数量,联机或脱机; ] 典型的优势是产品会增加组织在市场上的价值,减少运作成本,或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这个优势应该是可度量的,这样才能够让您确定交付的产品是否达到目标。] 2.客户、顾客和其它风险承担者 2.1客户是为开发付费的人,并将成为所交付产品的拥有者 [这一项必须给出客户的姓名,三个以内是合理的。] [客户最终将接受该产品,因此必须对交付的产品满意。如果你无法找到一个客户的姓名,那么也许你就不应该构建该产品。] 2.2顾客是将花钱购买该产品的人 [也给出姓名和相关的信息] 2.3其它风险承担者

软件需求说明书编写规范

{产品名称}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编写人: 编写日期:年月日

目录 1.产品描述 (3) 1.1.编写目的 (3) 1.2.产品名称 (3) 1.3.名词定义(可选) (3) 2.产品需求概述 (3) 2.1.功能简介 (3) 2.2.运行环境 (3) 2.3.条件与限制(可选) (3) 3.功能需求 (3) 3.1.功能划分(可选) (3) 3.2.功能1 (4) 3.3.功能N (4) 3.4.不支持的功能 (4) 4.数据描述 (4) 5.性能需求(可选) (4) 6.运行需求(可选) (4) 6.1.用户界面 (4) 6.2.硬件接口 (4) 6.3.软件接口 (5) 6.4.通信接口 (5) 7.其它需求(可选) (5) 8.特殊需求(可选) (5) 9.不确定的问题(可选) (5) 10.编写人员及编写日期 (5) 11.附录 (5) 11.1.引用文件 (5) 11.2.参考资料 (5)

1.产品描述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本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产品名称 【本项目的名称,包括项目的全名、简称、代号、版本号。】 1.3.名词定义(可选) 【对重要的或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名词(包括词头和缩写)进行定义,以便读者可以正确地解释软件需求说明。】 2.产品需求概述 2.1.功能简介 【对产品的基本功能做一个简介,包括: 1.本产品的开发意图、应用目标及作用范围。 2.概略介绍了产品所具有的主要功能。可以用列表的方法给出,也可以用图形表示主要的需求分组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例如数据流程图的顶层图或类图等。 3.说明本产品与其他相关产品的关系,是独立产品还是一个较大产品的组成部分。 可以用表示外部接口和数据流的系统高层次图,或者方框图说明。】 2.2.运行环境 1.硬件环境: 【详细列出本软件运行时所必须的最低硬件配置、推荐硬件配置(如主机、显示器、外部设备等)以及其它特殊设备。】 2.软件环境: 【如操作系统、网络软件、数据库系统以及其它特殊软件要求。】 2.3.条件与限制(可选) 【说明本软件在实现时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和所受的限制,并给出相应的原因。 必须满足的条件包括输入数据的范围以及格式。 所受的限制包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必须使用或者避免的特定技术、工具、编程语言和数据库;企业策略、政府法规或工业标准;硬件限制,例如定时需求或存储器限制;经费限制、开发期限;项目对外部因素存在的依赖。例如其它项目开发的组件。等等】 3.功能需求 【功能需求描述系统特性,即产品所提供的主要服务。可以通过使用实例、运行模式、用户类、对象类或功能等级等不同方法来描述,还可以把它们组合起来使用。 功能需求的表述形式可以参见《需求分析和管理指南》第8.2节。】 3.1.功能划分(可选) 【此部分从用户的角度描述将软件划分成不同的部分,并给出总体功能结构。对于复杂

产品使用说明书标准格式

XX-XX XXXXX设备 使用说明书 项目名称: 文件编号: 密级: 编制: 最新版本: 编辑软件:Microsoft Office 2003中文版 } 版本说明:

目录 1 概述................................................................... 产品特点 ......................................................... ~ 主要用途及使用范围 ............................................... 型号的组成及代表意义 ............................................. 使用环境条件 ..................................................... 工作条件 ......................................................... 对环境及能源的影响 ............................................... 安全 ............................................................. 2 结构特征及工作原理..................................................... 总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工作特性 ................................... # 主要部件或功能单元的结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 ....................... 各单元结构之间的机电联系、系统工作原理、故障报警系统 ............. 辅助装置的功能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工作特性 ......................... 3 技术特性............................................................... 主要功能 ......................................................... 主要参数 ......................................................... 4 尺寸、重量............................................................. 外形及安装尺寸(可分开) ......................................... ) 重量 ............................................................. 5 安装、调试............................................................. 设备基础、安装条件及其安装技术要求 ............................... 安装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项 ......................................... 调试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项 ......................................... 安装、调试后的验收试验项目、方法和依据 ........................... 试运行前的准备、试运行启动、试运行 ............................... 6 使用、操作............................................................. ¥ 使用前的准备和检查 ............................................... 使用前和使用中的安全及安全防护、安全标准及说明 ................... 启动及运行过程中操作程序、方法、注意事项及容易出现的错误操作及防范措施 运行中的检测和记录 ............................................... 停机的操作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项 ................................... 7 故障分析及排除......................................................... 故障现象 ......................................................... 原因分析 ......................................................... ; 排除办法 ......................................................... 8 安全保护装置及事故处理(包括消防)..................................... 安全保护装置及注意事项 ........................................... 出现故障时的处理程序和方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