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一)

经济学原理( 一)
经济学原理( 一)

《经济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答案:答案:√

解释: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产品的分配方式,其中,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不管劳动生产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相同的时间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其总价值量相等。

答案:答案:√

解释:商品的价值量取决劳动量和劳动生产率,价值量和劳动量质检室正比例关系,和劳动生产率之间是发比例关系。

()3.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用,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答案:答案:√

解释:货币要产生价值增值,即货币不再是一般等价物,而转化为资本,前提条件是它能够在市场上购买到创造价值增值的劳动力商品。

()4.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核心问题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答案:答案:√

解释:国际新秩序的核心问题是全球经济利益和政治话语的分配问题,霸权和强权是建立新秩序的核心问题。

()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是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的道路。

答案:答案:√

解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是立足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的道路,而非西方、原苏联的体制改革道路。

二、相关概念解释(每题6分,合计30分)

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答案: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来使实际资本在价值形态和生产要素形态上实现量的扩大。

资本集中是指把若干个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并购、联合,向社会发行股票)

联系: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能使单个资本的规模增大,并且二者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区别:首先,资本积聚以剩余价值的积累为前提,资本集中不以积累为必要前提。其次,资本积聚的实现会受到社会所能提供的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制约,资本集中若采取原有资本之间的兼并和联合的途径,则较少受社会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限制。再次,社会资本总额的变化:增加和不变。

2.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

答案: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叫利润率(p′= m/c)。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m ′= m/v)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

剩余价值率是真正的资本剥削率,利润率则掩盖了剥削的真正来源。

3.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答案: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经济发展除了包含有经济增挺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增长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结构的变化,如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人口结构等等,广大人民物质福利的改善,以及环境质量的提高。衡量经济发展比衡量经济增长困难得多。

经济增长是推动经济发展必要的物质条件,但经济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增长。

4.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生产资料

答案:劳动即劳动者的劳动,它是劳动者有目的的活动。劳动对象是人们的劳动所加工的对象,它分为两类:一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质;一是已经人类加工过的半成品即原材料。劳动资料亦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是劳动和劳动对象之间的传导体,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广义劳动资料还包括劳动过程所必要的各种物质条件。

劳动就是劳动者运用一定的劳动资料作用劳动对象的过程,它包含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是任何社会人们进行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5.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答案: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如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制度等都是由经济制度即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是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远行机制的统称。一定的生产关系必须经过一定的经济体制来实现。经济体制的安排和变革体现着社会生产关系性质和生产力发展的双重要求。

经济制度是内容和决定性因素,经济体制是形式,服务于经济制度。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虚拟经济的正、负效应。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与资本证券化的产物,是源于实体经济又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活动。

(1)虚拟经济的正效应:是其发展在总体上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融资工具;有利于实体经济存量的重组和结构调整;降低实体经济中的投资风险;市场状况会产生明显的财富效应。

(2)虚拟经济的负效应:虚拟经济发展过度也会对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一是虚拟经济过度发展会动摇社会信用基础。二是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挤占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三是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引发泡沫经济

2.为什么说“相对人口过剩”和“平均利润率下降”是资本积累的两大社会经济后果?

(1) “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积累的社会经济后果:①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社会总资本中不变部分和可变部分的比例会发生变化,可变资本部分相对减少,不变资本部分相对增加。②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相对人口过剩规律随着资本积累运动而周期性地变化,并分布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中。相对过剩人口的出现与部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绝对量和相对比例的变化相联系。③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构成了劳动力市场和剩余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机构和条件。

(2)平均利润率下降是资本积累的社会经济后果,原因主要是:

①不断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会导致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剩余价值下降,平均利润率下降。②平均利润的下降趋势并不排斥利润总量的绝对增加。一方面,这是因为在有机构成提高的同时存在着其他一些起反作用的因素阻碍着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另一方面,为抵消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资本家只得提高积累率,增大积累量,从而使总资本急剧地增大,结果使得利润率下降的同时利润总量却增加了。③利润率下降不断加剧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利润率下降的规律表现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实现之间的矛盾;生产的扩大和价值的增值之间的矛盾;人口过剩时的资本过剩。

3.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与这种状况相适应,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已是我国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

四、分析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提出了“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方针,请回答:

(1)为什么要更加关注社会公平?

答案:①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较大国情的要求。改革开放之后,为了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日益拉大,不利于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经济发展。

②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我国建没全面小康和和谐社会的要求。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社会是不平衡的、不全面的、低水平的小康社会,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是建设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标准要求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这与注重社会公平是根本一致的。

(2)从收入分配的角度看出,注重社会公平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案:总的说来应该调节过高收人,增加较低收人,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例,取缔非法收入。从具体的措施来说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影响社会的收人分配。

(3)注重公平和提高效率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分配中的效率要求分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而分配中的公平要求分配以政府为主体,因此分配中存在着公平与效率的矛盾。这个矛盾从短期看是有市场运行机制本身决定的,从长期来看,效率取决于生产力,公平取决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效率从根本上决定着公平的历史实现程度,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公平与效率兼顾:(1)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公平必须以经济发展尤其是以效率提高为条件;(2)针对公平和效率在不同时期所表现的不同特点,抓住问题的主要强项来协调两者之间谁无关系,有所侧重;(3)兼顾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同时,寻找两者的最大结合点。

2. 试述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答案:(1)二战后,过去许多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但在经济上它们依然未能实现完全独立,未能完全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和控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是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2)形成这样一种关系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经济的统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顽固的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维护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建立新的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秩序,这就形成了尖锐的“南北关系”问题。(3)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虽然斗争是长期曲折的,但历史终将发展,正义事业必将取得最后胜利。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第一章答案

第一篇导言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复习题 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舍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 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 ②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 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3.水是生活必需的.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 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喝下的第五杯水, 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 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 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竞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 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 6.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 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 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 因此, 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千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 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当一个人不完全承担(或享受)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举例:如果一个人不承担他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全部成本,他就会毫无顾忌地吸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规章制度来增加经济福利. 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例如:某种商品的垄断生产者由于几乎不受市场竞争的影响, 可以向消费者收取过高的垄断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 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 8.为什么生产率是重要的? 答:因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而对这种能力的最重要的衡量度就是生产率.生产率越高,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就越多. 9.什么是通货膨胀,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 答:通货膨胀是流通中货币量的增加而造成的货币贬值,由此产生经济生活中价格总水平上升.货币量增长引起了通货膨胀. 10.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如何相关?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导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情况涉及权衡取舍() A、买一辆新汽车 B、上大学 C、星期天上午看一场足球比赛 D、睡午觉 E、以上各项都涉及 2、之所以要权衡取舍,是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而资源是() A、有效的 B、经济的 C、稀缺的 D、无限的 E、边际的 3、经济学研究() A、如何完全满足我们无限的欲望。 B、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C、如何把我们的欲望减少到我们得到满足时为止 D、如何避免进行权衡取舍 E、社会如何管理其无限的资源 4、除非一种行为满足下列条件,否则理性人就不会行事() A、可以为某人赚钱 B、符合伦理道德 C、产生了大于边际利益的边际成本 D、产生了大于边际成本的边际利益 E、以上每种情况都不是 5、提高税收并增加福利支付() A、证明了存在免费午餐 B、减少了市场势力 C、以损害平等为代价提高了效率 D、以损害效率为代价改善了平等 E、以上每一种情况都不是 6、假设你捡了20美元。如果你选择把这20美元用于看足球比赛,你看这场比赛的机会成 本是() A、没有,因为你捡到了钱 B、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 C、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加上你用于看比赛的时间的价值 D、20美元(因为你可以用这20美元买其他东西)加上你用于看比赛的时间的价值,再加

上你在看比赛中买饭的成本 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 7、对外贸易() A、使一国能以低于自己在国内生产一切东西时的成本拥有种类更多的物品 B、使一国可以避免权衡取舍 C、使一国可以更平等 D、提高了资源的稀缺性 E、以上每一项都不是 8、由于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如果会计师的平均薪水增加50%,而教师的平均工资增加 20%,我们可以预期() A、学生将从教育专业转向会计专业 B、学生将从会计专业转向教育专业 C、上大学的学生少了 D、以上每一项都不是 9、以下哪一种活动最可能产生外部性() A、学生坐在家里看电视 B、学生在宿舍里聚会 C、学生为了娱乐而读小说 D、学生在学生会吃汉堡包 10、以下哪一种东西产生的外部性能力最小() A、香烟 B、音响设备 C、防止疾病的疫苗 D、教育 E、食物 11、以下哪一种情况描述了最大的市场势力() A、一个农民对谷物价格的影响 B、沃尔沃对汽车价格的影响 C、微软对台式电脑操作系统价格的影响 D、一个学生对大学学费的影响 12、下列哪一种关于市场经济的表述是正确的() A、市场参与者仿佛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行事,产生了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B、税收有助于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成本与利益 C、在有足够大的电脑时,中央计划者可以比市场更有效地指导生产 D、市场体制的力量倾向于在消费者平等地分配资源 13、美国工人享有高生活水平是因为() A、美国的公会维护了高工资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 简答题(复习题部分答案) P22./1、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方和一个卖方,购买者的1元钱支出等于卖者1元钱的收入,买卖双方的交易是等价交换,因此交易对买卖双方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因此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都相等。 5、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进口)。国内企业卖给另一个国家的买者,如波音公司卖给中国航空公司飞机,增加了净出口。 6、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实际GDP,而不用名义GDP? 答:经济学家计算GDP 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由于实际GDP 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这样,实际GDP 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8、为什么一国有高的GDP是合意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但并不合意的事情的例子。答:一个国家拥有较高的GDP是过上好生活的必要条件,但高的GDP并不是福利的完美衡量指标,因为存在着5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1)无工作的增长。(2)无声的增长。(3)无情的增长。(4)无根的增长。(5)无未来的增长。 P39/2.描述使消费物价指数成为生活费用一个不完善衡量指标的三个问题。 答:消费物价指数的目的是衡量生活费用的变动,但消费物价指数并不是生活费用的完美衡量指标。这个指数有三个广泛承认但又难于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替代倾向。当价格年复一年地变动时,它们并不都是同比例变动的:一些价格上升得比另一些高。消费者对这种不同价格变动的反应是少购买价格上升大的物品,多购买价格上升少或者甚至下降的物品。这就是说,消费者把那些变得昂贵的物品替代掉。但计算消费物价指数时假设一篮子物品是固定不变的。由于没有考虑到消费者替代的可能性,所以消费物价指数高估了从某一年到下一年生活费用的增加。 消费物价指数的第二个问题是新产品的引进。当引进了一种新产品时,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选择又使每一美元更值钱,因此,消费者为了维持任何一种既定生活水平所需要的钱少了。但由于消费物价指数是根据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来计算,所以,消费物价指数并没有反映货币购买力的这种变动。 消费物价指数的第三个问题是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如果从某一年到下一年一种物品的质量

读懂中国经济的过去与未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67376528.html, 读懂中国经济的过去与未来 作者:钱颖一 来源:《金融经济》2017年第02期 用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来看增长:短期是刺激政策,它直接影响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中期是结构性改革,它影响供给侧,影响市场效率;长期是创新,它改变生产方式。 中国经济的过去 我这里说的“过去”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37年。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经济的起点非 常低,是封闭的计划经济,经济结构严重扭曲。30多年来,中国从低收入迈入中等收入,取 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有类似变化的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之前也有,比如东亚的若干经济体。但是,由于中国是人口大国,所以中国的变化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是之前这些国家和地区完全不可比的。 1981年我离开清华出国,当时中国的GDP是美国的6%。2015年,也就是34年之后,中国的GDP已经是美国的60%。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相比,从6%到60%,对世界经济来 说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虽然中国经济总量现在只占全球13%,但是在全球的经济增长部分中中国占到30%左右,这更说明中国的增长问题现在是全球的增长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经济学家们有很多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是我提出的问题是:究竟哪些因素是改革开放前后最大的不同?在我看来,从经济学原理看,有两类原因:一类叫作“开放”,一类叫作“放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抱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就非常积极地推动国际化、全球化,表现在要积极“入关”、“入世”。那时候是发达国家积极推动全球化,而发展中国家普遍比较抵制全球化,而中国是唯一的例外,原因是之前中国深受封闭之害。 首先,开放改变了激励。中国开放后首先发现的是周边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与我们有类似的文化,类似的历史,但发展得这么快。这样的潜在竞争压力,改变了所有人的激励;第二,开放改变了市场的边界。初期的来料加工,后来的加入世贸组织,都扩大了市场的边界;第三,开放改变了生产方式。这点对中国特别重要,因为我们有两个特点,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完全具备的。一是我们的赚钱动机特别强,二是我们的学习能力特别强。什么东西别让我们看见,一旦看见,我们一定能做得比别人都要快,还要便宜还要好。 而放开是指国内改革,有两个基本要素,第一是把激励搞对,第二是让市场起作用。这也是与改革前相比的最大不同。当然改革前后也有很多相同的部分,但是我更关心区别。 把激励搞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农村改革。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一个最清晰、最简单的社会实验。在几年的时间内,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人,粮食产量大增。这里面有两个激励: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篇导言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稀缺性(scarcity) 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 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efficiency) 答:效率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反之,比值小,效率就低。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或投入,提高收益或产出。 4.平等(equity) 答:平等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

曼昆经济学原理答案16—20

第十六章寡头 复习题 1.如果一个卖者集团可以形成一个卡特尔,它们想确定的产量和价格是什么? 答:如果一个卖者集团可以形成一个卡特尔,它们想确定的产量和价格是对整个卡特尔来说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与价格。 2.比较寡头与垄断的产量与价格。 答:如果寡头们可以联合起来统一行动的话,寡头与垄断的产量和价格相等。当寡头企业个别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时,它们的产量大于垄断的产量水平,小于竞争的产量水平。寡头价格小于垄断价格,大于竞争价格。 3.比较寡头与竞争市场的产量与价格。 答:寡头价格高于竞争价格。寡头产量低于竞争产量。 4.一个寡头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答:随着寡头市场上卖者数量增加,寡头市场就越来越像竞争市场,价格接近于边际成本,生产量接近于有效率的水平。 5.什么是囚犯两难处境?它与寡头有什么关系? 答:囚犯两难处境是指两个被捕获的囚犯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囚犯两难处境的故事包含着一个一般性的结论,这个结论适用于任何一个力图维持其成员合作的集团。同一市场上的寡头在力图达到垄断结果时的博弈类似于两个处于两难处境的囚犯的博弈。 6.举出寡头之外的两个例子,说明囚犯的两难处境如何有助于解释行为? 答:例一,共有资源的使用。设想两个渔民——杰瑞和麦克,他们共同拥有一个湖泊,湖泊中价值2万美元的鱼类资源归他们共有。造一条渔船要花1 000美元。两人各有一条渔船,每人将得到一半的鱼类资源,可以赚9 000美元(1万美元收益减1 000美元成本),两人都可以造第二条渔船。如果某个人在三条渔船中拥有两条,他就得到三分之二的鱼类资源,这将带来11 333美元的利润。但如果两人都造第二条船,又是平分鱼类资源,而且两人的利润都下降,是8 000美元。表16-1表示杰瑞和麦克的博弈。 表16-1 共有资源博弈 例二,广告博弈。考虑两家化妆品公司——甲和乙,面临决策。如果两家都不向用户赠送免费试用的化妆品,它们平分市场。如果两家都向用户赠送免费试用的化妆品,他们仍平分市场,但利润少了,因为要承担送赠品的成本。但如果一家公司送赠品而另一家不送,送赠品的一家就把另一家公司的顾客吸引走了。表16—2是这两家公司的博弈。 表16—2 化妆品公司的博弈利己行为使这两家公司得到不良后果。

经济学原理B卷及参考答案

宁波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期末试卷(B)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试卷名称:经济学原理专业:国贸/财务 姓名:学号:班级: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某消费者偏好A商品甚于B商品,原因是()。 A.商品A的价格最低 B.对其而言,商品A的效用最大 C.商品A有多种用途 D.商品A紧俏 2.在得出某农民的某商品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个外均保持常数( )。 A.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B.投入品价格 C.气候状况 D. 技术水平 3.从均衡位置出发,如果某种商品的市场供给减少,而市场需求保持不变,则( )。 A.均衡价格下降 B.均衡量上升 C.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都减少 D.均衡价格提高但均衡量下降 4.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 型,是因为( )。 A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B.生产由规模经济到规模不经济 C.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D.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5.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 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B.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6.“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7.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8.在国民收入和生产中的个人储蓄可以明确表示为() A.家庭所有资产的总额 B.当期所得收入中不用于消费部分

经济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 C )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人们靠收入生活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D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3.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B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4.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作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 B )A、选择会导致短缺 B、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人是自私的,所作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5.下列问题( C )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6.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B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7.下列各项中( C )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 8.下列命题中( C )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已超过30 000美元 9.下列( B )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 A、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 C、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2005年 D、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微软公司的1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你肯定赚不少钱 10.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B ) 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机制实现的 C、政府能够决定谁获得多少消费品 D、要得到急需的物品你只能“走后门” 11.西方学者认为现代美国经济是一种( C ) A、完全的自由放任经济制度 B、严格的计划经济制度 C、混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D、自给自足制度 二、判断正误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 经济学原理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经济学的关怀 1. 经济学主要研究是研究:()。 A.自由市场的价格 B.政府对私人部门的影响 C.把收入分配给个人 D.面对稀缺性而做出的资源分配决定 参考答案:D 2. 西方经济学认为,所有社会都要解决()。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何时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答案都对 参考答案:D 3. 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A.互相对立的 B.没有任何联系的 C.相互补充的 D.完全相同的 参考答案:C 4. 微观经济学理论是根据( )假设提出来的。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参考答案:A 5.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国富论》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经济学原理》 D.《经济学:原理、问题和政策》 参考答案:B 6. ( )主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A.实证经济学 B.规范经济学 C.微观经济学 D.宏观经济学参考答案:B 7.下面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范畴的是()。 A.就业理论 B.分配理论 C.通货膨胀理论 D.价格是如何产生的参考答案:AC 8. 下面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范围的问题的有()。 A.我们应该将人民币的利率限制在一定范围 B.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C.政府应该在公共资源的分配中占主导地位 D.降低出口退税会对我国的纺织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ABC 9. 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资源主要有()。 A.自然资源 B.人力资源 C.资本资源 D.以上都不正确参考答案:ABC 第二章生产什么? 1. 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 A.是消费该商品产生的总效用与消费其他商品的总效用之比 B.等于该商品的价格 C.是消费该商品产生的总效用与该商品的数量之比 D.是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参考答案:D 2. 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 A.随服务水平的增加,效用服务的成本越来越低。 B.一个人的消费组合中拥有越多的某种产品,该种产品的每一额外增加产生越少的总效益。 C.一个人的消费组合中拥有越多的某种产

读《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有感

读《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有感 最近阅读了钱颖一教授的《理解现代经济学》一文,这使我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对经济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现代经济学是以研究市场经济中人类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学科. 《理解现代经济学》从四个方面全面系统的阐述了什么是现代经济学。包括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即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现代经济学中数学的作用(经济学与数学的关系);现代经济学在发展;分析中国经济改革。 为什么“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是无地域和国别区分的”呢?就个人而言,现代经济学提供了“参照系”,基本经济理论都有几个前提假设,这些前提假设使得研究问题变得理想化,比如古诺模型的假定是:①市场里只有A、B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他们的生产成本为零;②他们共同面临的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形的;③A、B两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这就如同物理学中假设在真空条件下,在无摩擦力、空气阻力等条件一样。这些限制条件使得具体不相同的问题趋于同一化。 那么,为什么“经济学的基础原理和分析方法又可以研究特定地区在特定时间内的经济现象”呢?探究其原因是分析框架的“视角”部分,它要求我们看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不同地域时间条件下的政治制度、生产力状况、历史社会环境,甚至是人们的心理状况都会不相同。以参照系作为理解现实的标尺,比较参照系与在具体经济、政治、社会条件的差异,能够进一步解释现实中的经济现象。 老师曾说过学好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就是把握文字(概念)、公式(数学模型)和图象。这主要源于现代经济学提供的分析工具,即简单明了的数学图象和模型。我个人认为,能够构造这些数学模型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参照系的建立。如果没有参照系,就会出现下面的情形:同样是研究厂商生产供给情况,100个研究者在调查研究后提出了100个各不相同的数学模型。由于影响某一问题的因素有无数个,主要的次要的,必然的偶然的因素都会扰乱我们的视线,使我们无法看清问题的关键。建立参照系就是自动忽略许多次要因素,只留下4、5个的影响关键因素,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就能看清研究问题的本质。

《经济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

《经济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 第一章绪论经济学的关怀 1.经济学主要研究是研究:()。 A.自由市场的价格 B.政府对私人部门的影响 C.把收入分配给个人 D.面对稀缺性而做出的资源分配决定 参考答案:D 2. 西方经济学认为,所有社会都要解决()。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何时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答案都对 参考答案:D 3.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A.互相对立的 B.没有任何联系的 C.相互补充的 D.完全相同的 参考答案:C 4.微观经济学理论是根据( )假设提出来的。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参考答案:A 5.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国富论》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经济学原理》 D.《经济学:原理、问题和政策》 参考答案:B 6.( )主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A.实证经济学 B.规范经济学 C.微观经济学 D.宏观经济学 参考答案:B 7.下面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范畴的是()。 A.就业理论 B.分配理论 C.通货膨胀理论 D.价格是如何产生的 参考答案:AC 8.下面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范围的问题的有()。 A.我们应该将人民币的利率限制在一定范围 B.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C.政府应该在公共资源的分配中占主导地位 D.降低出口退税会对我国的纺织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ABC 9.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资源主要有()。 A.自然资源 B.人力资源

第二章生产什么? 1.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 A.是消费该商品产生的总效用与消费其他商品的总效用之比 B.等于该商品的价格 C.是消费该商品产生的总效用与该商品的数量之比 D.是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参考答案:D 2.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 A.随服务水平的增加,效用服务的成本越来越低。 B.一个人的消费组合中拥有越多的某种产品,该种产品的每一额外增加产生越少的总效益。 C.一个人的消费组合中拥有越多的某种产品,总的支付意愿将减少。 D.一个人的消费组合中拥有越多的某种产品,该种产品的每一额外增加产生越少的额外收益。 参考答案:D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 ) A.该商品的效用总量趋于递减 B.该商品的平均效用趋于递减 C.该商品的效用增量趋于递减 D.该商品的总效用趋于递减 参考答案:C 4.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实现效用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该商品的()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减少 参考答案:C 5.如果商品的边际效用为零,那么()。 A.该商品的总效用已经是最大 B.商品没有效用,它不是消费者想去享用的东西 C.在考虑要购买这种商品的前提下,消费者达到了他的均衡点 D.该商品的总效用肯定也等于零 参考答案:A 6.已知某消费者的收入是200元,商品X的价格是20元,商品Y的价格是6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 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取最大效用,他应该()。 A.停止购买 B.增购X,减少Y的购买量 C.增购Y,减少X的购买量 D.同时增购X、Y 参考答案:C 7.总效用达到最大时:()。 A.边际效用为正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负 D.边际效用达到最大

经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专业:学号: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由于选择人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被称为() A、费用 B、成本 C、机会成本 D、支出 2、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A、既定资源的配置 B、资源总量的决定 C、如何实现充分就业 D、国民收入的决定 3、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 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具有单位弹性 D、完全无弹性 4、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随着对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 A、商品价格越来越高 B、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C、预算约束线的斜率越来越小 D、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支付的意愿减少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 A、MC以上的AVC曲线 B、MC以上的AC曲线 C、AVC以上的MC曲线 D、AC以上的MC曲线 6、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A、与数量轴平行 B、与边际收益曲线重合 C、向右下方倾斜 D、位于边际收益曲线的下方 7、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是因为它们具有() A、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排他性 D、有用性 8、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指()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可支配收入总和 9、失业率是指() A、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城镇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D、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人数的百分比 10、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必然导致() A、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总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总水平下降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两部门经济是指()。 选择一项: A. 厂商与外贸 B. 家庭与厂商 C. 家庭与政府 D. 厂商与政府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家庭与厂商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的分析方法是()。 选择一项: A. 最优分析 B. 规范分析 C. 边际分析 D. 实证分析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规范分析 题目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的方法是()。选择一项: A. 结构分析 B. 存量分析 C. 流量分析 D. 总量分析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总量分析 题目4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以下属于存量的是()。 选择一项: A. 2001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时我国大陆人口是12.6亿 B. 每年的出口量 C. 某一时期的钢产量 D. 某人2001年共存款5万元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2001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时我国大陆人口是12.6亿

题目5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以下属于流量的是()。 选择一项: A. 某人2001年共得工资5万元 B. 2001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时我国大陆人口是12.6亿 C. 某人在2001年底存款5万元 D. 6月31日的钢材库存量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某人2001年共得工资5万元 题目6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决定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均衡是商品或要素的()。 选择一项: A. 以上三项 B. 供给量 C. 价格 D. 需求量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价格 题目7

钱颖一_经济学科在美国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第6期 经济学科在美国 钱颖一1 编者按:不久前本刊编委钱颖一教授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作了题为“经济学科在美国”的报告。钱颖一于1981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分别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耶鲁大学运筹管理科学硕士和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开始工作,先后在斯坦福大学经济系、马里兰大学经济系和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任教。以他这样的经历作出的演讲,对于许多希望了解美国经济学科情况的读者,肯定是非常有意思的信息。我们将他的报告整理稿经作者本人修改后,刊于本期,以飨读者。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科在美国的情况。由于美国代表了目前全世界现代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前沿,了解经济学科在美国的情况,对于如何参与国际经济学界的学术活动是很有必要的。我介绍以下四个方面的情况:第一,美国大学中经济学科的设置;第二,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第三,美国的经济学博士教育模式在欧洲;第四,中国学生申请留学美国攻读经济学学位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美国大学中经济学科的设置 首先,我们注意到的是国内的大学通常设经济学院,而美国的大学都是设经济系。经济系通常设在文理学院内(也有少数设在管理学院内的)。文理学院一般分三个部:自然科学部、社会科学部和人文部。国内习惯把社会科学和人文统称为文科。但是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是很不一样的。人文主要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而社会科学主要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在一所大学内,文理学院是大学的核心,是最重要的部分。这是因为文理学院的主要教学对象是本科生和博士生,前者是大学教育的主要对象,而博士的培养与科研密切相关。所以文理学院是任何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学术核心。这个核心之外是职业学院(professional school),主要的有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和工学院,这些职业学院通常只招研究生(也有例外,特别是工学院)。美国不少大学的管理(商)学院是研究生院,没有本科生。如果本科想念管理(商)的话,可以主修经济学。经济学不仅是社会科学中最重要的学科,而且在一所大学里也是举足轻重的学科。所谓重要是说,相对其它学科而言,它的教授人数比较多,主修的学生也比较多。经济系在文理学院里是大系。相对而 1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教授(Email: yqian@https://www.360docs.net/doc/567376528.html,)。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革命”发生于( B )。 A.18世纪70年代B.19世纪7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30年代 2.下列关于微观经济学描述错误的是( C ) A.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B.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 C.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收入理论 D.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3.下列哪项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B )。 A.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水平B.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C.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D.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4.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是( A )。 A.亚当·斯密B.约翰·理查德·希克斯C.约翰·梅纳德·凯恩斯D.阿尔弗雷德·马歇尔5.下列哪位经济学家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人( B )A.亚当·斯密B.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C.约翰·梅纳德·凯恩斯D.萨谬尔森 6.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这是指( D )。 A.人们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B.人们不会为自己作做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 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进行决策 D.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做出最好的决策 7.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下列哪一项顺序是正确的?(D )A.生理需求、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安全需求 B.生理需求、尊重需求、安全需求、爱的需求 C.生理需求、爱的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 D.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的需求、尊重需求 8.从能否满足需求的角度而言,物品可以分为( B )。 A.有用物品、经济物品、自由物品 B.有用物品、无用物品、有害物品 C.无用物品、经济物品、自由物品 D.经济物品、无用物品、有害物品 9.自由物品是(A )。 A.免费物品B.稀缺物品 C.无用物品D.经济物品 10.经济物品具有如下性质(C )。 A.有用B.稀缺 C.有用且稀缺D.有用但不稀缺 11.严格地说,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 C )。 A.物品的稀缺性B.有用物品的稀缺性 C.经济物品的稀缺性D.以上都是

经济学原理课程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经济体系必须做出的基本选择是: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2.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 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个人的生财之道 3.研究某个厂商、某种产品和单个居民行为的经济学被称为: A规范经济学 B实证经济学 C宏观经济学 D微观经济学 4.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运行的经济学被称为: A规范经济学 B实证经济学 C宏观经济学 D微观经济学 5.经济学中的三个主要市场是: A股票市场、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B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C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D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6.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A.资源配置 B.资源利用 C.整个经济如何实现最大化 D.国民收入的决定 7.实证经济学主要回答国民经济: A应该如何运行 B实际如何运行 C应该是什么 D应该怎样 8.“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 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 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C 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 D 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A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 B 通货膨胀率的决定 C 一家光碟厂商的产量水平 D 广告业雇员人数 10.宏观经济学的观点: A 包括对经济个体单位行为的分析 B 研究消费者和厂商如何决策 C 是以自上而下的角度分析经济 D 是以自下而上的角度分析经济 1.D 2.C 3.D 4.C 5.D 6.B 7.B 8.D 9.B 10.C 二.填空题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单个经济单位,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整个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2.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问题,规范经济学回答应该是什么问题。 3.需求的无限性与生产的有限性就引出了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稀缺性;它是相对的 4.得到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经济学中把这种成本称为机会成本。 5.在经济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实证分析工具是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动态分析、

经济学原理II(2008 年春季学期)1-4讲

经济学原理II(2008年春季学期) 期中考试1(A卷答案) (2008/3/26) 注意: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写在答题册上,写在本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一、判断题(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必要时可以用图形。每题4分,共24分) 1.An increase in demand for apples will increase their price. Employment for apple pickers will also increase as a result, which will decrease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for apple pickers. As a whole, we cannot judge whether demand (or 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for apply pickers will increase or decrease. False. An increase in demand for apples will increase their demand and demand for apple pickers through a higher price. At the new equilibrium employment,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for apple pickers will lower because a movement along the labor demand curve, not a movement of the curve itself. 2.如果工会试图最大化就业量,而且提出的工资条件要使雇主和工人双方都能接受,则它 实现的就是有效率的竞争均衡就业量,这一工资条件就是劳动市场均衡工资。 正确。当就业量高于均衡数量时,工人要求的(最低)工资高于企业愿意支付的(最高)工资,不存在双方能够接受的工资水平。当就业量低于均衡数量时,工人要求的(最低)工资低于企业愿意支付的(最高)工资,双方可以接受一个中间的工资水平,并由此增加就业量。因此,只有在竞争均衡点时就业量最大,且双方能够接受的工资等于均衡工资。(可通过劳动市场供求图形来说明)。 3.人们购买彩票的行为说明在无知之幕下,最大化最小标准未必是人们喜欢的标准。 正确。购买彩票导致的后果是每个人都以同样概率中奖——处于无知之幕中,但购买彩票后的最小收益——不中奖——小于不购买彩票的行为(恰好与保险相反)。人们选择购买彩票说明他们并不是在最大化最小。 4.一个企业如果支付低于城镇工人的工资雇佣农民工,则它必定对农民工进行了歧视。错误。它可能是进行了歧视,也可能是发现了由于劳动市场上的歧视行为导致的农民工工资更低,而出于纯粹的利润动机以低工资雇佣农民工。 5.张三和李四在下晚自习的路上突然感到饥饿,每人买了一个煎饼。张三付了钱,李四赊 账。则张三的购买行为对GDP的影响更大。 错误。无论是张三还是李四的行为都导致了GDP增加一个煎饼的数量——同等支出导致同样的产出增加。 6.The CPI is an accurate measure of the selected goods that make up the typical bundle, but it is not a perfect measure of the cost of living. True. A perfect measure of the cost of living should gauge how much incomes (or expenditures) must rise to maintain a constant standard of living. Incomes enough to buy a fixed bundle of goods can at least maintain a constant standard of living, but often result in a higher standard of living due to substitutions, introduction of new goods,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So the CPI almost always overestimates the cost of living.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Congress buys personal computers for all U.S.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market for labor in the compute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for a given amount o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