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上方山

石湖上方山
石湖上方山

石湖上方山

石湖上方山

石湖上方山位苏州西南部,有茶磨屿、上方山、吴山、石湖水系组成。山水相依、峰峦叠翠,凝聚了江南田园山水之美,且人文荟萃,名胜古迹遍布,自古就为“吴中

胜境”。

春秋时期,吴国先族就在石湖上方山一带游猎祀祝。史志载:“……旦食()山,昼游苏台。射于鸥陂,驰于游台。兴乐石城,走犬长洲焉。”梁天

监二年,在上方山建治平寺。香火日旺,附近渐成村落。

南宋田园诗人范成大在此筑石湖别墅,有农圃堂、北山堂、千镜阁诸建筑,使石湖佳山水声名远扬。范成大云:及游吴中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始游者无异。诗人杨万里,名士周必大对石湖山水心仪神往,赞美不已。今留有“石湖清胜图卷”“石湖秋色图”。清乾隆多次游石湖,赋诗赞曰:

吴中山水致人怜,最爱湖东茶磨前。

万顷烟波连震泽,一堤花柳绘春天。

民国初年,文人余觉在石湖东北营造“渔庄小筑

”于此观湖山风物。千顷一碧,诸峰映带,颇为胜绝。

石湖是太湖东出水的分支。湖水经越来溪北流,汇于上

方山下成一内湾。相传,春秋时越人挖溪进兵,凿而不通,古名石湖。湖面开阔,水平如镜,远映上方楞伽塔,近依越城、行春桥。湖中有“天镜阁”,非泛舟不得登,尤令人神往。水因山活,山因水秀。宋孝宗曾御赐“石湖”二字,以示对范成大筑石湖别墅的嘉勉。明文徵明《泛舟石湖》诗道出了石湖如画的景色。

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芳草自生茶磨岭,画桥东注越来溪。

石湖北有大桥二座,两桥近在咫尺,呈东西向一线排列。东为越城桥,系单拱石桥。因跨度高,至今桥下仍为驶舟行船之水道。西为行春桥,系联拱石桥,桥有九拱,俗称九环洞桥。桥建于南宋淳熙(1189)。每逢农历八月十八日,这里即为赏石湖半月佳处。观“月光初起入桥洞中,其影如串”,真乃人间奇景。清代沈朝初《忆江南》词描述石湖串月的良辰美景:

苏州好,串月看长桥。

桥畔重重湖面阔,月光片片桂轮高。

此夜爱吹萧。

石湖越城桥以东有越城遗址,系越王勾践兴兵伐吴临时屯兵之所。越城遗址南有渔家村,在清代画家徐扬的《姑苏繁华图》中可见渔家村如世外桃源般的恬静之美。渔家村中有余觉所建之“余庄”。

余觉,晚清举人,工诗词,擅书画。1893年与刺绣大

师沈寿结婚。沈寿绣品均由余觉绘制,其杰作耶稣像获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金奖。光绪二十九年(1903),余觉摹绘沈

寿绣制的《无限寿佛》和《八仙上寿图》进贡贺慈禧太后70寿辰,获颁御赐“福”“寿”字各一幅。

余庄建于1932年,时沈寿去世已十一年。余觉在此专

致于书法、诗词的研究。1952年春,余觉病故于南通。

余庄面山临湖,中有亭院、回廊、古桂、石榴。主厅“福寿堂”典雅宽敞,内有“懿旨嘉奖”额。左右各有一联。左曰:

卷帘惟白水,隐几亦青山。

右曰:

山静鸟谈天,水清鱼读月。

厅前正对湖心亭“天镜阁”,临湖远眺,上方、七子诸山,北通宝积顶、茶磨屿。山岭间旧有吴王郊祀祭天之“拜郊岩”,现移建于吴越春秋主题图内。台下方有治平寺。该寺为梁天监二年僧法镜所建。寺前有

“越公井”,已有二千余年历史。寺内有石湖草堂、碧玉堂、竹亭诸建筑。

上方山顶有楞伽寺塔及五通庙。楞伽寺塔始建于隋大业四年(608),重建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塔身为砖砌结

构,七层八面,塔刹已毁,塔身残高23米。五通庙建于宋咸淳年间,祀五个邪神。至元明两朝,渐成巫势,成为江南一大祸害。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江苏巡抚汤斌毁祠惩巫,投其像于太湖。后死灰复燃,重塑一像。1929年吴县令王引才效法前人,沉像石湖,一时香火断绝。现重建之祠与楞伽塔连成一体,为一塔院。

行春桥西茶磨屿有茶磨山庄。山庄由范文穆公祠及石佛寺组成。

范文穆公祠建于明正德年间,内曾有御碑亭置宋孝宗书赠范成大“石湖”二字石刻。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碑亦嵌于祠壁,计七方。现祠已整饰一新,游廊上有“重修石湖文穆公祠记”和“天镜阁记”碑刻。殿中塑范成大坐像,执书卷而凝神,神态作沉思状。

祠南侧为石佛寺。寺依观音岩而建。观音岩前有涧水一泓,水深崖峻,有石梁跨其上。崖隙有明清迄近代石刻隐约可见。崖上林木苍葱,具“小天台”山林野趣之誉。“石佛寺”建于宋代,明洪武年间重修置“石湖佳山水”匾额。内有寿栎堂、石观音及旱舫等建筑。

上方山南为吴山岭,吴越广陵王之子钱文奉建“寿圣院”于岭上。明代曾重修,惜已久废。吴山东麓

有明代大学士申时行之墓。申时行为苏州人,状元及第。现墓园有碑亭、享堂、月池、墓冢。享堂内有万历四十三年所立巨碑七块。

上方山至今还无法解读的一处古人遗址为石室土墩,其位置在楞伽寺塔西一公里,石室呈东西长条形走向。左右两壁以块石叠砌并逐渐内收,其上以条石盖顶。考古人员在石室内发现散乱遗物29件,均为瓶、罐、壶、盂等生活用品,而其建筑盛行于西周中期,其性质和用途,尚无定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