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浅析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2011年12月刊

156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随着90后的大学生渐渐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90后大学生们的成长环境、社会影响、接触的新鲜事物与思想等诸多方面原因塑成了他们特有的性格和特点,这就给高校的管理与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培养好90后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就是一个必须解决并且必须解决好的课题。

一、90后大学生的几个显著特点及成因:

1、自信、张扬、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90后大学生成长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父母在“90后”的教育上投入的精力和财力都在变大,不少很多90后都有一技之长,比如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再加上接触新事物较多,所以在很多场合都表现出自信、个性张扬的一面。90后大学生从懂事开始,就与网络一起成长,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90后”的生活。无论是手机、宽带、MP3、MP4、数码产品等,他们对新媒体的熟悉程度和亲和力远远超过前几代人,他们是全球化时代中最易感染和吸收的人群。

2、自私,集体观念淡薄,承受能力差,缺少责任感。90后的大学生很多都独生子,而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青少年时代生活条件多数不好,生怕他们吃苦受罪,所以对“90后”的他们疼爱有加,久而久之养成了“90后”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中心、按着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习惯。家里就一个孩子的“90后”们从小就一个人玩、缺少心与心的沟通与感情上的交流,从而导致他们养成不知道什么是忍让、不知道什么是协作。很多“90后”都是在父母长辈们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很多事都是由父母长辈们包办,“90后”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是怎么回事,而离开父母到了大学校园他们就面临着竞争的压力,每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的环境中,这些常常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由于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常因为一点小事受挫就会感觉人生毫无意义,轻者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现象,重者产生焦虑、焦躁甚至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就造成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为人服务的意识。对很多社会现象不闻不问,更谈不上参与了,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缺少政治追求。

3、追求高档次、高品位的生活,缺少吃苦精神,没有耐性,有强烈的反叛心里。90后大学生是在祖辈和父母的疼爱与呵护下长大的,可以说吃的、穿的、用的几乎是想要就可以得到满足的一代,这样养成“90后”消费观念超前,欲望更强,背后支持消费的能力也更强。服装、电脑、手机、IT 产品等都追求名牌。许多90后大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母、学校一些不甚合理或和他们不能接受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敢于公然提出。但有时反叛意识会出现偏差,比如一旦在学校遭遇意外事件,比如偶然的停水、停电,有些学生(包括平时比较老实)便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一些学生对很多问题不能够用社会化的思维来看待。动辄以民主、自由、权利为理由评价学校的人和事,却往往忽视了社会常识。比如在制止学生使用违规电器时,有的学生讲为什么住在学校的老师可以用,这是不平等。

二、90后大学生的教育办法

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素质,提高服务育人意识。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方法,工作中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真正做到为了学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工作中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正确、恰当、有效的工作方法达到管理育人,科学育人的目的。

其次,从师生到朋友,从交友到交心,从强压倒感化。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尽快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法,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目前工作中所遇到现实问题。从师生到朋友可以让学生们更主动、更愿意与我们交流,让学生排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地位戒心,放下心理包袱,这样才能实现从交友到交心,只有了解到学生心里的真实想法,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这样做起学生的的思想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作为学生工作的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指手划脚、发号施令、训斥和惩罚来压服或制服学生的工作方法,利用和学生们交心的的机会,从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来感化他们,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效果。

最后,建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大学生管理不单单是学生工作者的事,教师和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作为辅导员的我们不要把所有责任都自己扛,要积极发动教师和家长,只有三方统一协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教师们接触学生时间长,而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接触学生,他们掌握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第一手材料,如果我们能主动与教师们建立良好通畅的沟通渠道,从教师手里拿到第一手材料,可以让我们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正确的找到切入点,可以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家长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我要与家长保持联系,从家中那里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并且有点问题做到及时和家长沟通,听取家长意见,做到全方位了解学生,让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有针对性。

浅析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高 华 刘凤利(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摘 要:90后大学生是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大学生,他们具有自信、张扬、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自私,集体观念淡薄,承受能力差,缺少责任感、追求高档次、高品位的生活,缺少吃苦精神,没有耐性,有强烈的反叛心里等思想特点,这些新特点对高校的思政工作构成了挑战。由此,本文研究了90后大学生的几个显著特点及成因,并提出90后大学生的教育办法。

关键词:高校 90后大学生 思想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左小平,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38-140

[2]梁丽营.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12).

[3]刘毓,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模式[J],教育探索,2003,(5):55-561

[4]张宝君.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3).

[5]王晓丽.二战后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6):30-33.

作者简介:高华(1978.4—),女,吉林松原,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辅导员;刘凤利(1980.1—),男,吉林松原,长春工业大学辅导员。

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成因和教育对策 2010-05-26 16:34 作者:梅喜萍查看:1372 90后是指改革开放富裕起来时出生的,以独生子女为主要群体的一代人。随着90后跨进大学并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大学生的思想也随之烙上“新新人类”的特殊印记。90后的思想比前几代人更加开放独立,肩负与生俱来的前所未有的责任。如何理解、教育和呵护90后大学生,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是我们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必须探讨的课题。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因 90后是独生子女的第二代,他们的父母在改革开放中受到了较好的教育,所以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而且90后在出生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得到不断完善,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观念的发展,以及关于独生子女问题在全社会受到重视和反思,使到学校和家庭愈加重视对独生子女的培养,90后大学生的素质总体上比80后大学生有了相对大的提高。 (一)自信张扬,独立特行。 90后在出生时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普及,教育民主程度提高,学习模式发生巨大变化,使90后获取信息更加快捷,知识更加丰富,也使他们在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和理性上超越了他们的前辈,在知识结构的复杂和多样性方面甚至知道或考虑得比老师还多。90后大学生思想上独立开放,行动上独立特行。他们很少对某种价值观盲目认同,喜欢通过深度思考,争论和碰撞再认同,并结合实际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据了解,现在很多90后大学生报考我们学校的志愿是自己拿主意,这就反映了这一代人思想上的独立。同时,在我校陪同新生报到的家长中,“不放心孩子独自来校”是首要原因的比例在下降,同时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新生比例也在下降;大多数家长是抱着“了解学习环境,方便今后指导孩子,顺便旅游”的目的而来。这说明了90后大学生行动上的独立。90后正年轻,由于年轻,总让人自信,让人在言谈举止中洋溢出充满激情的气质。所以90后大学生非常乐意组织或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他们自信有能力搞好活动,并尽力在活动中展现自己才华,磨炼自已的斗志。 (二)思维方式开阔,价值观念更加西化。 从1997年恢复高考制度之后,教育体制的一系列改革,使中国教育慢慢脱离死记硬背,思维定向的模式,迈向注重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个性教育。同时,90后所接受的学习方法教育也与前一代的大为不同,因此,90后大学生思维方式开阔。 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日益强盛的国力和富裕起来的人民,吸引全球各地物品涌入中国,各国交流日益广泛。90后从小就接触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在东西方思想文化碰撞中,90后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与前几代人有很大不同,思想价值、行为方式更明显的带上西方色彩。 (三)竞争意识和创造能力强,个人规划长远。 90后的父母们刚成家立业,就遭遇国家经济转型,他们习惯的生活模式——“铁饭碗”被打破了,他们不得不在改革的阵痛中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强迫自己去学习新的生存技能,去重新选择职业和创业,奋斗使他们饱偿辛酸。90后耳闻目睹父母们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惆怅,变革的社会使90年代出生的孩子普遍早熟,竞争欲望、财富意识强烈,创造能力、理财能力比前辈更强。对个人发展有计划性是90后大学生又一大特点。很多同学在大一时,对自己毕业后是出国,还是考研深造,或者直接就业,就有了方向。大二时,他们付诸实际行动,炒股,开网店,英语四级考试……大三时,他们已经在实施出国、考研或者就业计划的细节了,非常了不起。所以我们学校关于职业发展的讲座十分火爆,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社团组织就有两个。寒暑假也被90后大学生安排得满满的,预习大学课程,社会实践,考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_邓艳葵

光明日报/2010年/7月/14日/第011版 理论综合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 西南大学邓艳葵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实践活动在世界各国早已存在,但关于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却至今仍然是学界追问的热点。我们认为,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主要基于如下尺度:一是事物本质的理论的规定。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的规定。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在“人”基础之上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由其所处的社会关系地位和其内在规定性决定。作为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宣传和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的有序和谐发展和稳定服务的,是思想的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内含了政治性,成为它自己的并区别其他实践活动的本质属性。另外,一定社会发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这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特殊的矛盾运动也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时必须充分加以考虑。 根据上述尺度,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进行了概括和抽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就是一种改造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精神生产实践活动”。具体解读如下: 第一,从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生产。首先,在人类社会生产整体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生产,它为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理论支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三种基本形式。这三种生产形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其中,精神生产是人们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反映,它为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理论支持,既引导着物质生产的方向,又指导物质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的灵魂,提高人的品德,净化人的思想,建设人的精神家园,它在社会科学中起着核心和基础性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脑力劳动,思想政治教育劳动的对象是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劳动的产品是精神产品,即存在于受教育者头脑和心灵的内在的精神状态,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生产。其次,从物质生产力构成要素所起的作用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生产。众所周知物质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要素构成,而其中劳动者是最具能动性的要素,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规范、调整、转化、提升劳动者的思想品德,使劳动者的素质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劳动工具改造劳动对象,在生产力中起着一种“精神动力”作用,或者说,它是生产力中的精神力量因素。因此,“精神生产”是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中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类本质,这符合事物本质理论的第一个尺度。有学者把意识形态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类本质,从而进一步认为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其实,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个方面的性质,若单把意识形态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类本质是不够全面的。 第二,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所具有的现实性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精神生产,而且是一种实践活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不是单纯的头脑风暴,而是意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是创造精神产品的过程,它为世界呈现出精神产品,从而使意识获得物质载体(人们的思想、理论表达在纸张或光磁等物质载体或通过主体物质身体的一些客观行为表现出来),具有了客体的性质,并成为一定群体或者整个人类的共同财富。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其现实性不仅体现在形式上,而且体现在内容上。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精神生产,所生产的精神产品在公开和传播的过程中,丰富、影响和改变了主体的精神世界,从而现实地改变了人的言语和行为,成为一种社会力量,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

从受教育者需要角度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TheoryResearch 学论 理★★★★收稿日期:2013-03-15 作者简介:尹凯丰(197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西方社会思潮研究。 从受教育者需要角度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尹凯丰 (黑龙江科技学院,哈尔滨150027) 马克思从人性的角度提出了需要的理论,他认为:“他 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2] 他还认为,人性不是抽象的,既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也是发展变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还描述了需要实现的基本过程,并以实践的观点考察需要。“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 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的工具引起新的需要。”[3]79 受教育者需要的满足、实现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要指向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是需要现实来印证的。从受教育者需要角度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理论体系,现实中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效实现的选择。 一、受教育者需要的基本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体现着社会、社会群体与其成员之间的双向互动。社会、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 点、 道德规范相对于其成员的外因体现,从受教育者需要的角度来解读,不仅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理论体系,还能够在实践过程中使这些外因体现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因需要。“如果从生理上讲需要就是欲望,那么反应在心理上,需要就是希望、愿望和要求,这是生命体为了进行自我保存和自我更新而进行的各种积极活动的客观依 据和内在动因。”[4] 相对于社会或社会群体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说,其成员即受教育者。社会或社会群体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总体上来 说体现着共同性、 根本性。必须看到,就单独的受教育者个体来说,社会或社会群体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不会被每个人都认可。 因此,受教育者的需要特征不仅要符合社会要求的基本底线,还体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这也决定了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需要,主观需要的关注点往往体现在个人的生存、爱好和心理,也会因为受教育者个体社会 地位、文化素养等方面在个人素质中差异构成而产生的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的不同需要。 这种个人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决定了个人需要的层次性,马克思将人类历史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满足物质生活本身后新的需要、人类生命的增 长。他认为, 人类的这三个层次需要基本上同时存在,“从历史的最初时期开始,从第一批人出现时,三者就同时存 在。”[3]213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他也指出,这五个需要并不按照固定的模式发展,它们的次序会因为不同情况而变化。受教育者的需要在现代社会,即便是生理需要,也要合乎社会规范的基本要求,这表明受教育者需要的除了表现出多样性和不同层次性以外,还表现出它要受到社会的制约,它的实现不能完全是个人行为。在实现个人需要的过程中,实现的目标要体现着社会或社 会群体一定的思想观念、 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根本要求,实现的方法和手段也要符合上述的根本要求。可以这样说,受教育者需要它的表现形式上是个体的主观愿望,它的实现要在社会的环境里,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社会的标准最终考量。 二、实现受教育者需要的基本途径 实现受教育者需要大致过程包括这样几个步骤,受教育者在参照社会或社会群体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前提下,明确自身的需要。实现受教育者需要过 程,也是社会或社会群体通过其一定的思想观念、 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与其成员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或社会群体也要认识到受教育者个体的差异性,以及对于共同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认知和践行上的差异性。在尊重这些差异性的同时,寻求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与受教育者需要的最大公约数,促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这个过程也是以共同的思想观念、政 治观点、 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互动过程。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 依据这一基本 概念,受教育者需要从本质来说是其社会存在与发展需要,体现着对于社会、 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根本遵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受教育者需要的共同性、根本性总和,基本规范着受教育者需要的实现。关键词:社会群体;受教育者;需要;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334-02 334

思想政治教育题

简答题 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2、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它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向实践活动,它以人为作用对象,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主要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这项活动由来已久. 思想政治教育学则是一门科学,它以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实践活动为客体,其目的在于科学的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4、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哪些基本范畴? 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 6、思想与行为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 7、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 8、内化与外化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 9、教育与管理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 1、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 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就是对本门科学所研究的特殊对象的普遍本质联系的反映和概括。有以下基本范畴。 1、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社会是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重要范畴。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则是以共同给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社会也总是人的社会,由无数个个体所组成,离开了人,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个人与社会的有着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关系,在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时,不仅要看到个人与个人行为,而且要看到个人及个人行为的背景,即一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在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仅要注意到教育的影响作用,还要注意到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所造成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要形成和谐而有秩序的社会生活以及良好的社会关系,就必须重视个人的社会化,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可见,个人与社会这一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2、思想与行为:思想和行为就是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相互关系的范畴。思想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部分理性认识,又包括感性认识、情感和意志等成分。行为则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效果检验思想。两者之间在很多时候是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因而

如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运用“五小”教育方法 强化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县公安消防大队因地因时制宜,充分挖掘机动灵活的“五小”载体,确保了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是因地制宜,积极开辟“小课堂”。以部门、大(中)队、班为单位,层层分化,开辟教育“小课堂”,充分调动各层级教育主动权,实现“同频共振”。牢固树立“现场即课堂”理念,采用“辩论式”、“问答式”、“互动式”等教学法,把授课与讨论相结合,不断活跃“小课堂”气氛,有效缓解执勤压力。 二是见缝插针,充分利用“小时间”。针对当前灭火执勤、监督执法任务重的特点,变集中教育为分散教育、变“教育大餐”为“教育快餐”,化整为零,突出重点环节,合理有效利用“小时间”,建立集中教育“三个半小时”制度,即执勤执法间隙半小时开展教学、午休前半小时组织自学推荐篇目、晚饭后半小时讨论交流心得。 三是打破格局,大力培养“小教员”。积极创新集中教育小教员选拔任用机制,通过“个人报名、组织审核、试讲试听”等环节,广泛选拔“小教员”,通过集中培训、以老带新等形式,加强对“小教员”备课、授课、答疑、辅导能力培训,力求效果明显。 四是以人为本,定期收集“小纸条”。坚持发挥官兵主

人翁作用,开展“问题个人查、措施大家想、难题共同解”活动,以“小纸条”形式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及时反映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定期收集整理官兵心得体会、剖析材料,引导官兵广泛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力争达到“人人抓教育、个个有收获”的目的。 五是立足经常,精心制作“小课件”。针对官兵自学不便和补课难的问题,立足教育内容和单位实际,精心制作教育“小课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交流展评,既方便了官兵课下自学巩固,又有效解决了公差勤务人员补课难的问题,受到官兵普遍好评。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也叫做政治社会化,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使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政治思想、政治原则、政治制度,为社会成员认同和接受。其目的在于培养过敏具有合乎本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要求的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明确公民的权利和责任,培养忠诚于国家并且适应本国文化的“合格的公民”。 2、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美国重视品质同盟会的研究,信赖、敬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是道德教育赖以建立的支柱,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共同品格的合格的美国公民。 3、爱国主义教育 虽然美国没有在学校中设立爱国主义课程,但是一直很注重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其他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树立美利坚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自豪感。 4、历史教育 美国一直都很注重通过历史教育来培养美国人的民族品格和民族自豪感,将美国的价值观以及其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融入到历史教育中。学校是历史教育的主要承担着,美国在法律中都明文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为了使学生们都能更好的接受历史教育,更对不同级别学校的历史教学内容都实现了层次化。 5、法制教育 美国的法制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法制教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教育其公民都必须守法。其法制教育的核心便在于美国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权威性和合法性。所以美国严格保护美国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及其权威性,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遵守美国宪法,不得以任何形式违背。 二、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流派 1.政治社会化理论 从个人角度研究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就是个人通过学习政治文化,发展政治自我的过程。伊斯顿和丹尼斯把政治社会化看作是“个人获得各种政治倾向所经历的那些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根据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如幼儿期、学龄初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而不同的时期,对个人政治自我的形成有着不同的影响。政治自我的形成和发展,是通过多种方式共同完成的。可能是通过教育和训导;可能是通过个人的模仿、观察和识别;还可能受个人各种政治经验的影响。 从社会角度研究政治社会化,强调的是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产生的结果,即研究社会如何维护、改变以及创造政治文化的。社会实现政治文化的维护和发展,主要是通过许多不同的政治化机构完成的。这些政治化机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初级群体”;二是“次级群体”。“初级群体”主要有家庭和同龄群体。初级群体对个人政治自我的形成有极大的帮助。因为一个人生下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通过与这类群体进行交往而获得政治信息和掌握政治技能的。而正是在此时期内,形成了政治自我的基础。“次级群体”主要有政党、工会、教会、学校、大众媒介等。这一类群体表现出高度的组织性和广泛的社会性。这些机构与政府有密切的联系,便于统治者控制。目前,在向个人传授社会“政治制度准则和信念方面”,“学校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众媒介对人们获得政治经验、政治知识,形成或改变政治态度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里还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各种不同的政治社会化机构,应当协调起来,发出共同的政治信息,“如果社会……想要有意识地来塑造其年轻的公民,建立各种社会化机构之间的一致性是首要的促进因素”。 2.人本主义理论 当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兴起为先导的。人本主义的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把侧重点放在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个人特性的关注,强调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概括地说,就是“以人性为本位”。因此,这种教育是以完整的人的发展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的,以培养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人为最基本的教育

_90后_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

第25卷 第16期2009年8月 甘肃科技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V ol.25 N o.16 A ug. 2009 “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 王肇飞1,彭家龙2,王 丹3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学院,陕西西安710055;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2008年9月,“90后”已经开始加入高校新一届大学生群体中,他们终将取代“80后”,成为中国高校大学生的新生力量。“90后”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教育对象,他们的思想特征、心理特点因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以往的时代特征。只有准确把握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才能与时俱进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指导教育模式不断改革创新,更有效地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使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每一个时代的青年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90后”大学生的成长背景与上一代人明显不同,他们的思想行为特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 “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90后”从小就生活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大变革和全球化不断加剧的复杂社会背景中,新事物、新观念不断产生,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对处于成长期的“90后”大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其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各方面带着时代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鲜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思想独立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90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也比“80后”更加优越,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一出生就成为家庭的中心,深受父母和长辈的宠爱,已经习惯了更多的关注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从家庭和社会进行索取。他们更强调主观感受和个体意识,对生活的质量和品位有更高的标准。此外,“90后”大学生出生于中国真理标准讨论趋于成熟并深入人心的年代,他们更习惯于经过亲身实践来接受前人的结论,很少对某种价值观盲目认同,表现出强烈的思想独立意识。他们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和死板的教学模式,喜欢自主展示思想,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观点,并引导自己的行为。 1.2 对家庭依赖性很大,耐挫能力较弱 “90后”大学生追求思想独立,但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对家庭的依赖也很大。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家庭的中心地位减少了他们直接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机会,以致他们心理脆弱,耐挫能力较弱。根据最近武汉大学的一项针对“90后”大学新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90后”大学生中,遇到挫折后,大部分人心理素质偏弱,72.3%的人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5.1%的同学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14%的新生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 1.3 关注社会主流思想,但价值观更务实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资源的不断开放,“90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比他们的前辈更加丰富和趋于理性。据调查,“90后”大学生近七成都拥有电脑。他们更加依赖网络,也很善于利用网络获得有价值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这对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们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同时也相当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但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多种复杂的利益关系让他们的价值观更加务实,很多人很早就明白应该把价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不是抽象的哲学。他们重视物质生活质量,同时他们的目标定位受到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功利性较强,更加重视与现实的结合。例如,有部分大学生把有利于就业和个人前途作为入党的目的,反映出部分“90后”大学生在政治理论、政治观念上的混乱,以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之新特点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之新特点 [摘要]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具有显著的民主性和主体性等特点。只有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才能把人教育好,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主体性政治性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把人教育好,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我们党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为了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 在阶级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有强烈的阶级性、党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而在当今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经济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的情况下,有的同志却有意无意地淡忘了这一本质特点。有的大学生在学习政治理论课时,不懂得“为什么现在还要讲意识形态”。个别研究生误以为“公民教育”可以“与一切意识形态脱钩,排除任何人生理想”。甚至有的理论工作者也认为,“21世纪高校道德教育关键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全人类共同文化价值观”。出现这些认识误区,究其原因,一是以为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关注,要教育大家具有世界眼光,似乎思想政治教育就没有阶级性、意识形态性了;二是以为对外交往中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而是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求同存异,共谋和平与发展,似乎一切领域都能超越意识形态了;三是在西方思潮影响下,误以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同质化,因此,也跟着宣扬一些抽象的普遍性的论调。其实,思想战线包括思想理论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都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而在意识形态领域,无产阶级不去占领阵地,资产阶级必然要去占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削弱,就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加强。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中间道路可走、不存在空白点的。 1.提倡全球道德并不排斥和否定道德的阶级性。固然全球问题日益增多,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关注,也应提倡普世伦理和全球道德,但这并不排斥道德的阶级性一面。在阶级社会里,道德归根到底是从经济利益、阶级利益引申出来的;道德和道德教育的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道德除具有阶级性外,当然也具有全人类性的一面,这主要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公共生活准则、社会公德。恩格斯早

基于90后大学生特点的《管理学原理》教学设计

2012年第·5 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30期 M ay2012 [摘要]90后大学生有着鲜明的特点,他们多数追求个性、平等,渴望交流,有着务实的学习观和对网络的高依赖性。结合《管理学原理》的课程特点,其教学设计应重视对学生主动性的调动,注重建 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树 立更积极的价值观、同时改进考评制度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管理学原理》;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5-0138-02基于90后大学生特点的《管理学原理》教学设计 邱海燕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东广州510800) 90后目前已经成为了大学校园的主力军。由于生活 环境、成长经历的不同,90后心理和行为特征与80后有着较大的差别,这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认识90后大学生的特点,如何对他们“因材施教”成为了每一位大学教师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 明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是我们做好教学设计的基础。结合一些研究者对90后大学生群体的研究及笔者的亲身体会,笔者将90后大学生的典型特点总结如下: 1.追求个性。90后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在“6+1”的家庭结构中,长辈们都围着他一个人转。在成长中,他们受到的关怀和爱护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代。家人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努力地为他们提供最优越的物质环境,同时在情感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这使得90后一代喜欢并敢于释放个性。他们通常思维活跃,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角度和见解,并常常深信不疑。 2.追求民主平等、渴望交流。90后大学生成长在一个政治氛围相对宽松而稳定的时代,他们追求民主平等、渴望交流,希望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被人肯定,自己的要求在沟通中能够得到满足。尤其对于90后大学新生来说,他们来到大学校园这个陌生的地方,要认识陌生的同学,了解未知的事物,需要他们多沟通和交流。因此,我们会发现他们在课堂上善于发现问题并大胆质疑,他们坚持自己的见解并乐于与老师、同学分享,从而表现出更加活波、大胆的个性。 3.学习观务实。“90后”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多数都是从当前社会现实出发的,他们的学习目标相对务实得多。这与当前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紧张是紧密相关的。他们希望通过学习能够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以适应社会经济变革环境下对人才的需求。他们把学习目的定位于“将来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职业”。因此,大学生们对学习内容及课程体系都很关心,不少学生存在着对所学知识能否与社会需求接轨的担心。这使得他们更希望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知识,也更喜欢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手段。 4.对网络依赖程度高。90后大学生成长于电子信息时代,计算机的普及和先进的网络资源为他们提供了丰富和多元化的信息,他们从小就具备了利用网络的本领。一些学生利用网络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协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有时候他们也表现出过度依赖网络的状况。比如,一些学生习惯于一遇到问题,自己不动脑筋思考,就直接去网络上寻找答案,这些学生往往感到离开了网络很多事情都无从下手。还有一些学生则不喜欢看书,满足于了解网络上面的一些知识片段,不重视系统知识结构的构建及高效学习方法的养成。所以,网络一方面可能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但另一方面也可能禁锢了他们的创新,削弱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管理学原理》的课程特点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上注重管理学基础概念、原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教学目标是学生基础管理思想的培养、管理技能的训练、管理艺术的熏陶和管理素质的养成。作为基础课程,这门课通常安排在大一上,它需要为后续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因而这门课具有一定的过渡性的特点,即学生从高中对管理专业课一无所知的状态过渡到熟悉了解的阶段。 三、针对90后大学生的《管理学原理》教学设计 结合90后大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特点以及《管理学原理》的课程特点,笔者认为,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应当充分重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内容上注意由浅入深、逐渐推进,同时要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教学方法上注意采用参与性强的一些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以提高学习效果。具体的关键点如下: 1.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网络时代的到来,加深了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观念上的冲突。传统的教学思想强调“教化”的作用,学生多处于被动地位。但作为信息时代的“90后”,他们接受知识的渠道大大增加,很多学生对某一方面知识比教师还了解得多,因此他们常常难以将老师看作是知识的权威代表。同时他们追求个性、自由,不喜欢被动接受陈旧知识。因此,他们希望老师能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帮助和引导他们学习。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而应该成为学习探究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地交流、相互学习。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生为本”,推动教学互动,才能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 138··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及其把握_石书臣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及其把握 石书臣 [摘要]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个方面的性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主要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必须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 本质与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与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属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规定 与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要求的关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本质规定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它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范畴、功能、目标、内容及其发展方向等,也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因此,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对于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地位,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为认识和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做出了积极努力,提出了许多不同见解,大致可分为两类观点:一是一元本质说,如/政治性0说、/阶级利益性0说、/转化论0说、/灌输论0说、/人学论0说等;二是两重本质说,如/社会政治属性与经济管理属性0说、/政治属性与非政治属性0说、/政治性与科学性0说等。1这些观点虽然进一步深化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但由于观点不一,所以这一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要回答这一问题,关键在于要弄清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 根据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本质的理论,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定,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它是类的本质,是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属性;第二,它是该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有属性;第三,它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所决定的根本属性。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定之所以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是因为三个条件都必不可少,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准确地把握本质。 事物的本质和属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事物的本质即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而事物的属性也即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一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个方面性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主要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因为只有这一属性才满足了上述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中共同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通、最稳定的属性。世界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千差万别,但意识形态性是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具有的属性。要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必须首先了解意识形态的含义。我国学者一般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化、理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 花都司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体现和集中表露,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能的发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因此,深入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决定着能否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念的界定 所谓功能是指由若干要要素按照一定结构有机构成的系统在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是产生的结果,它是表示系统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范畴,体现的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输入与输出的交换关系。功能表示系统对环境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是一个关系范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结果,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和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在我国,把功能概念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视域中来,或者说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研究主要始于上世纪70一80年代。从总体上看,对“功能是什么”的解释主要存在着两大类型:即“主观论”与“客观论”。 “主观论”即是从主观视角来看待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将功能和目的互换使用,主要有“目的论”等。“客观论”则坚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从影响力来看,“客观论”明显拥有更多支持者。但是在“客观论”者内部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即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里主要有“作用论”、“能力论”、“结果论”、“价值论”以及“效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从主观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如陈万柏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对象乃至整个社会所发生的积极独特的作用或影响。”仓道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效能和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曹书庆则认为:“所谓功能就是一事物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教育功能就是德育对于受教育者个体和社

90后大学生有那些特点

一、“90后”心理特点 1、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 “90后”的大部分大学生都热情、开放、充满活力,善于言谈。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热情、开放、能言善辩是在熟悉的人或者朋友面前,在陌生人面前他们表现的比较沉默,不善言辞。让人感觉比较清高。从通过部分学生了解的情况来看,很多大学生与同学交流并不多,他们的交往范围仅限于同宿舍同学,有的学生甚至在宿舍也很少说话,同学会反映他比较孤僻之类的,遇到事情也从来不和周围同学说,时间长了,别的同学也会觉得他们不合群,不好交往,渐渐的大家会习惯于他们的沉默,遇到事情也很少与其交流。这样,他们自己就会觉得孤独、被忽视。 2、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 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存在强烈的独立意识,不希望别人打扰,讨厌父母、老师、同学、朋友过多的管自己的事情,但与此同时,由于独生子女比较多,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包办,很少自己洗衣服、做家务,因此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依赖上对父母的依赖非常大。另外,由于独生子女,被宠习惯了,与人分享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相对较差,在学校里和室友、同学也会存在矛盾,事情也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感觉孤独,对父母存在很强烈的情感依赖,但同时又不愿意和父母做深入的交流。时刻存在矛盾心理。 3、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90后”的大学生也是在网络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喜欢寻求刺激、追求新鲜感,但学习能力也很强,思维活跃、创造性强。经常求新、求变,不能安于现状。并且善于从网络上接受新信息、学习新东西。 4、责任感往往体现在关键时刻 自私、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历史使命感、不关心政治、不关心别人,只关心自己、关心什么时候买房、买车等,这是社会普遍认为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学生成长起来的社会背景与60、70年代的人有很大的区别。60、70年代的人经历了最艰苦的生活,深刻体会到了共产党给人民带来的自己当家作主的生活,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有强烈的爱国情怀。“90后”的青年呢,正如网上的一些文章显示的,他们生下来生活就有好的生活,父母的呵护,不知道什么叫苦,他们不需要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发展,除了父母、老师教育自己要好好学习以外,没有人告诉他们还需要关注学习以外的事情,因此,他们就显的对国家、对社会关注不够,责任感不太突出。 但是,关键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到“90后”的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比如“5·12”大地震中很多大学生争先恐后的捐钱、献血等,灾难中相互帮助、舍己为人的感人事迹,出现了很多小英雄。 5、心理承受力不强 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比较特殊,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有很大好转,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比以前好,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也会更多。而且父辈们自己吃了很多苦,都不想让自己的子女再受苦,想让子女过上优越的生活,即使自己再累,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几乎物质上有求必应;另外,孩子受到整个家庭的完全照顾和爱护,除了学习以外什么事情都不用干,整个家庭都以这个孩子为中心,他们可以任意发脾气,家长无条件的接受。这些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从来没有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洗礼,一旦遇到挫折就感到像天塌了一样,觉得世界一片灰暗。 6、人际交往存在欠缺 有研究表明,“90后”的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还是存在一定欠缺,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心、在社交场合十分拘谨,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形象、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地苛求别人。对他人的言行吹毛求疵、挑剔、猜疑,缺乏理解、尊重、同情心;不懂宽容,不会设身处地为别

思政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实践活动在世界各国早已存在,但关于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却至今仍然是学界追问的热点。我们认为,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主要基于如下尺度:一是事物本质的理论的规定。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的规定。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在“人”基础之上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由其所处的社会关系地位和其内在规定性决定。作为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宣传和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的有序和谐发展和稳定服务的,是思想的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内含了政治性,成为它自己的并区别其他实践活动的本质属性。另外,一定社会发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这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特 殊的矛盾运动也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时必须充分加以考虑。 根据上述尺度,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进行了概括和抽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就是一种改造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精神生产实践活动”。具体解读如下: 第一,从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生产。首先,在人类社会生产整体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生产,它为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理论支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三种基本形式。这三种生产形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其中,精神生产是人们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反映,它为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理论支持,既引导着物质生产的方向,又指导物质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的灵魂,提高人的品德,净化人的思想,建设人的精神家园,它在社会科学中起着核心和基础性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脑力劳动,思想政治教育劳动的对象是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劳动的产品是精神产品,即存在于受教育者头脑和心灵的内在的精神状态,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生产。其次,从物质生产力构成要素所起的作用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生产。众所周知物质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要素构成,而其中劳动者是最具能动性的要素,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规范、调整、转化、提升劳动者的思想品德,使劳动者的素质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劳动工具改造劳动对象,在生产力中起着一种“精神动力”作用,或者说,它是生产力中的精神力量因素。因此,“精神生产”是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中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类本质,这符合事物本质理论的第一个尺度。有学者把意识形态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类本质,从而进一步认为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其实,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个方面的性质,若单把意识形态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类本质是不够全面的。 第二,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所具有的现实性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精神生产,而且是一种实践活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不是单纯的头脑风暴,而是意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是创造精神产品的过程,它为世界呈现出精神产品,从而使意识获得物质载体(人们的思想、理论表达在纸张或光磁等物质载体或通过主体物质身体的一些客观行为表现出来),具有了客体的性质,并成为一定群体或者整个人类的共同财富。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