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课导学案

13课导学案
13课导学案

一、根据拼音写生字,并写出笔顺yan

nei

meng

xing

su

shi

jiao

nen

qiang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及答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重点难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知识链接】 1.走近作家作品 张中行:(1909-2006.2.24),原名张璿,字仲衡。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吹牛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学、大学教师,副刊编辑、期刊主编。1949年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编审。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2.题目解读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3.知识建构 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典型的例子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 4.字词: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13呼吸器官-导学案-人教版(2017)

呼吸器官 【学习目标】 1.知道人体呼吸系统的简单结构,了解肺的呼吸过程; 2.能借助自制的肺模型观察并解释肺的工作过程。 【学习重点】 知道人体呼吸系统的简单结构,了解肺的呼吸过程。 【学习难点】 通过对肺模型的观察与思考,了解肺的工作过程。 【学习过程】 【导入】呼吸时你的肚子有什么变化?我们是用肚子呼吸吗? 活动探究一:认识呼吸器官 【做一做】观察深呼吸时我们身体的变化。 【想一想】呼吸时,空气经过了人体内哪些器官? 【填一填】写出下列呼吸器官的名字,你能在自己的身上指出它们的位置吗? [小知识] 鼻腔里有纤毛和粘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 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 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

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场所。 活动探究二:肺是怎样工作的 【做一做】制作一个简单的呼吸器官模型 工具与材料:塑料瓶、细绳、橡皮筋、气球、橡皮泥、剪刀、圆珠笔管 制作步骤: ①用剪刀把塑料瓶的底部剪掉,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②用橡皮筋把一只气球在圆珠笔管上扎好; ③把捆扎好的带有气球的圆珠笔管从瓶口处通过,并用橡皮泥固定; ④把另一只气球剪去一部分,思考剪去是一大半还是一小半; ⑤用细绳把剪去的气球系牢; ⑥用另一根橡皮筋把这只气球捆在瓶子底部。 【交流讨论】结合肺模型说一说肺是怎样呼吸的。 吸气时,胸廓,腔内气压减小,气流肺部。 呼气时,胸廓,腔内气压增大,气流肺部。 [活动小结]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有大量的小泡泡叫肺泡,成年人肺泡约3亿个。肺泡上有血管,进入人体的氧气能从肺泡中进入血管,跑到全身各个地方去,与食物中的养料结合。 【学习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人体呼吸系统的简单结构,了解肺的呼吸过程;还能借助自制的肺模型观察并解释肺的工作过程。肺对我很重要,我要保护好它! 【精炼反馈】 1.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有大量的小泡泡叫肺泡。

【学案】第14课 小英雄雨来

*14、小英雄雨来 学习目标: ①、认识“晋”“冀”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芦苇、苇絮、打扮、脊背、 枕头、防备”等词语。 ②、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 勇敢机智的品质。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④、给课文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学习重点:认真读课文,体会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学法提示: 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很强,同学们在学习本篇文章时要认真阅读 课前的链接语,按链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雨来的那几件事,自己 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和同学交流一下,最后把雨来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学习准备: 通过正确的读课文3至5遍,我 能独立的完成下列各题; 1、这篇课文我要练习默读、速读读( ) 2、我掌握的拼音较牢固,我会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晋.(j ìn j ìng) 察冀.( j ì j ìn) 睁眼瞎.(xi ā x āi) 劈. 开(p ī p ǐ) 歪.(wa ī w āi)歪斜斜. (x éi xi é) 苇絮.( x ǜ x ù) 挪. 动 (n úo nu ó) 枕. 头(zh ěn zh èn) 3、本文有许多多音字,我能注音并组词。 撒①( ) 拧①( ) 背①( ) ②( ) ②( ) ②( ) 还①( ) 弹①( ) 扎①( ) ②( ) ②( ) ②( ) 4、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别人,预习时我能理解批注这些词语的意 思:如“睁眼瞎、门 槛、推推搡搡”等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白雪()的芦苇()的块糖()的脊背()的芦花()的刺刀 6、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猛烈的跳脚,形容大怒的样子。() ②在空中或水面上轻缓的浮动。() ③人小志气大,有大志向,有作为不在于年龄的大小。() 7、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①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 ②雨来两眼楞住了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 4、续写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写在作文本上) 8、通过预习,雨来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9、我把疑问批注在课文空白处准备课堂交流: (二)、交流探究 1、快速读课文,我能批注并交流课文写了雨来那几件事?我试着给课文每一部分批注上小标题。 2、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我想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出来,在书上 批注自己的感受。 3、我想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请同学评价一下(评语:签名:) 4、感情朗读课文,把雨来的故事讲给同桌听。 ●我来自己评价一下(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5、我想总结一下这篇课文的学法: (三)、拓展延伸: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3课导学案

梁河学校七年级历史导学案总第 12课时 班级:学习小组:姓名: 温故知新,风采展示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地方设,简称“”。 管辖台湾: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和(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管辖西藏:在中央设立,直接统辖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二.自助探究,交流展示 知识点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元大都市:北宋时的、南宋时的、元朝时的,都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热闹的庙会:北宋开封,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的各种表演。元宵节时,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鹏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热闹的瓦子 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瓦子的含义: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勾栏的含义:瓦子中圈出许多的圈子,称为“”。 娱乐活动: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比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 商业活动:瓦子里有许多摊位,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十分热闹。 杂居 内容: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进行演出。 形成:形成于。元朝建立以后,元杂剧在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等,在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烧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知识点二宋词 含义: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吟唱。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如《念奴娇》《满山红》《蝶恋花》等。 形成和发展:在唐朝时依旧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 。 内容:词的内容开始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九年级英语Unit 13 导学案

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本单元词汇短语以及句型和语法点。 2.能听懂关于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听力材料。 3.能正确运用现在进行时态,used to结构,现在完成时态,被动语态和情态动词谈论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短视频展示现实生活的多种污染形式和国家生态保护区,让学生对比环境保护前后的差异,认识到污染对于生态的危害。 2.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自己在现实中遇到的污染问题,以及自己如何看待它。 3.通过阅读文章材料和网络搜索生态环保类阅读材料,把握材料中心思想,提高自身阅读技巧。 4.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学生环保实践行动力,让语言学习具有现实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会到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动物、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并倡导我们保护地球母亲。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我家园人人有责,自觉爱护身边的环境,争做环保先锋。 3.通过谈论环境污染,学生能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做到:保护环境,从我

做起,从小事做起。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掌握本单元和生态环保相关的核心词汇短语,以及语法点。 2.难点:阅读科普类文章和掌握相关专业词汇,正确运用现在进行时态,used to结构,现在完成时态,被动语态和情态动词谈论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学习过程】 SECTION A (一)自主学习 1.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并要求学生用所知词汇描述这些污染类型,让学生巩固词汇和导入单元主题。 2.让学生听录音1b部分,结合1a部分图片,讨论污染类型完成1a和1b 的语言任务。 3.让学生听录音2a部分,完成2a和2b部分语言任务。 4.学生自主快速默读短文,熟知大意,并完成课本3a和3b的任务。 5.语法聚焦现在进行时,被动语态,现在完成时和情态动词的用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4a和4b板块的巩固练习。 (二)合作探究 1.根据1a和1b的内容,通过分小组角色模拟1c部分对话,对环境污染类型展开讨论,各小组总结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听说能力,老师最后予以点评。 2.根据2a和2b部分,小组展开2c部分Susan and Jason之间的角色扮演对

四年级上册第14课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第14课《白公鹅》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两只白鹅的不同之处。 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自主学习: 一、我学会的生词有 二、合作探究 1.《白鹅》和《白公鹅》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相同点: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不同点:前者抓住一个特点──(),围绕总写句()从三个方面()、()、( )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当荣膺?在解释说明中写出了白鹅的特点。) 2.《白鹅》和《白公鹅》同样是写“步态”,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 2、为什么说“这只白公鹅在整片河湾里最引人注目”?因为( ) A、白公鹅很白。 B、白公鹅走路慢条斯理。 C、它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D、它偷了“我”的鱼饵。 四、照样子补充词语。 不( 慌 )不( 忙 ) 无( )无( ) 不( )不( ) 自( )自( ) ( )武( )威 ( )人( )目 五、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的姿势 ( )的路 ( )的世界( )的腔调 ( )的河岸( )的沙滩六、指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A、表示注释说明 B、表示声音延长 C、表示话题转移 1、它要是知道了连它自己也属于村里的少年斯焦普卡——他愿意的话,就 可以把它抓起来,交给母亲,用它和鲜白菜一起熬汤喝——那可就要大吃一惊了。( ) 2、大白鹅“嘎——嘎——”地叫着。( ) 七、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的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有时它率领 一伙公鹅横成一排,直奔渔竿,而且还要赖在那里;有时它们在对岸洗澡,大声叫唤,打打翅膀,互相嬉戏。( ) 2、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 ( ) 3、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 的派头。( ) 课外阅读训练读短文,回答问题。 野牛 野牛的老家主要在我国西南山区,主要生活在草木繁茂的山腰或山脚下。野牛怕热。夏季早晚出来活动,中午躲在树林里睡觉。野牛也怕冷。冬季就到山顶上去吃竹叶,晒太阳。野牛喜欢群体生活。头牛前,按大、中、小排列,很守纪律。万一有伙伴失散,不管跑多远,都要冒着危险去寻找,野牛是多么团结呀!稍有风吹草动,就一齐站住不动,发现敌情马上散开,野牛的警惕性是十分高的。遇上天敌豺狗子,野牛们就屁股靠拢岩石或大树,一齐对付敌人。 1、从这段短文中我了解到了野牛( )、()、()、( )的生活习性。 2、野牛的老家主要在(),它喜欢生活在()。 3、野牛是怎样对付敌人的呢?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香玉剧社号导学案无答案语文S版

13* 香玉剧社号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 3.体会常香玉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对常香玉的敬佩之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 学习难点 体会常香玉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对常香玉的敬佩之情。 知识链接 民国三十七年(1948),豫剧名演员常香玉在西安招收了一批少年儿童,成立了“西安私立香玉剧校”,次年迁至兰州。为适应演出需要,又聘请了一些豫剧演员,将“香玉剧校”改名为“香玉剧社”。1950年8月剧社又迁回西安。1951年夏,常香玉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提出“为捐献一架飞机”义演的奋斗目标。西北党政领导为支持她的爱国行为,选派干部马云昌、荆桦、毛宙等到该社协助义演工作。义演巡回于西北、中南、华南各地,历经半年,完成捐献一架“香玉剧社号”战斗机的任务,受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和西北文化部的表彰和嘉奖。常香玉因之获“爱国艺人”的美誉。 学习过程(1课时) 预习检测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募()猖() 踊()搞() 蓄()苟() 申()翱() 2.比一比,再组词。 募()疮() 幕()创() 墓()怆() 慕()苍() 猖()踊() 倡()拥()

唱()佣() 昌()涌() 3.多音字组词。 xīng() jué() 兴角 xìng() jiǎo() kān() pū() 看铺 kàn() pù() [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导入感知 1.本文讲的是豫剧表演家带领香玉社剧团为抗美援朝捐献的事,歌颂了一位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的情怀。 2.理清课文脉络,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第三部分(5—10自然段): 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 [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精读感悟 1.读课文,想想常香玉为什么要决定捐献一架飞机。 [默读第2—4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完整版)13.《曹刿论战》导学案及答案

13.《曹刿论战》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句子。 2、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中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a 【学习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学习难点】 1、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2、学习课文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自主预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意。 曹刿()又何间焉()鄙()徧()玉帛()登轼()辙()盈()靡() 【guìjiàn bǐbiàn bóshìzhéyíng mǐ】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⑤一鼓作气,再三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⑥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帮逐之。 3、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分层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1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第2段:叙述长勺之战的过程;第3段:写曹刿论述知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4、在疏通文意,理清脉络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课内探究案】 2.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争。大家知道贫穷落后的中国为什么能战胜科技先进、经济发达的日本吗?我们是正义的,反侵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日。在春秋战国时,也有一场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那就是齐鲁长勺之战,那么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曹刿论战》,从中探究它的原因。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分析文章内容,探究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原因。 3.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文 1、听录音,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听录音,注意句子的节奏。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英语:Unit 13单元导学案(Word版)

Unit 13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第一课时Section A(1a-2d) Target Navigation【目标导航】 Key words and phrases: litter,bottom,fisherman,coal,ugly,advantage,cost,wooden,plastic,make a difference Key sentences: (1)The river was dirty.Even the bottom of the river was full of rubbish. (2)It used to be so clean. (3)People are throwing litter into the river. (4)Everyone in this town should play a part in cleaning it up! (5)I used to be able to see stars in the sky. Skills:能听懂关于污染的问题和环境保护的话题;并初步学会用重点句型谈论污染和环保的话题。 Emotion:通过听说训练学会谈论污染和环保的话题,使学生认识到污染的严重性,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习惯。 The guidance of learning methods【学法指导】 听说法;小组合作。 Learn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学习重难点】 1.能听懂关于污染的问题和环境保护的话题;并初步学会用重点句型谈论污染和环保的话题。 2.掌握并运用Key sentences中的重点句型。 Teaching Steps【教学过程】 Autonomous Learning Scheme 【自主学习方案】 ?预习指导与检测 (一)预习指导 1.预习Page 97、98的生词和短语,根据音标会读记。 2.朗读Page 97、98的句子,能英汉互译。 (二)预习检测 Ⅰ.翻译下列单词、短语和句子。 1.在建的房屋________________ 2.手机________________ 3.噪音污染________________ 4.空气污染________________ 5.水污染________________ 6.河底________________ 7.把……扔进……________________ 8.cut down air pollution________________ 9.takeaway food________________ 10.骑自行车的其他优点________________ 11.Everyone in this town should play a part in cleaning it u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eys:1.building houses;2.mobile phones;3.noise pollution;4.air pollution;5.water pollution; 6.the bottom of the river; 7.throw…into…; 8.减少空气污染; 9.外卖食品;10.other advantages of bike riding;11.在这个镇上每个人都应该参与清扫。) Ⅱ.完成书中第97页1a的练习:把与污染有关的词进行分类。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导学案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同步 【知识梳理】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__ __乘机组织法西斯党。1922年,法西斯政权在__ __建立起来。 2.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不久,他解散国会,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 __策源地形成。 3.希特勒上台以后,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乘机解散了工会。法西斯政权为加强思想控制,还焚烧了大量的进步书籍,疯狂地迫害、屠杀犹太人。希特勒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__ __》,实行普遍__ __,建立起庞大的军队。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4.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__ __,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__ __,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 __策源地形成。日本加紧扩充军备,并制定了《国策基准》。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要点探究】 1.纳粹党为什么能够得到德国民众的信任,被选上台呢? ①德国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渴望民族复兴,民族复仇主义思想蔓延;②经济大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使垄断资产阶级需要对外扩张来转嫁危机;③希特勒高超的演讲才能和欺骗手段。 2.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迫害犹太人? ①历史因素:(宗教信仰)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古代欧洲的罗马教廷由于宗教信仰,对犹太人进行宗教迫害,并且伴随着对犹太人的经济掠夺;②国际因素: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③个人因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其厌恶犹太人,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 3.意、德、日三个国家的法西斯化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相同点? 不同点:①背景不同。意大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下转变为法西斯国家的,而德国和日本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走上法西斯道路的;②方式不同。德、意是以政党夺权的方式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而日本是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逐步控制政权来实现的。相

第十三课历史导学案

大观中学七年级历史科导学案 使用日期:3月主备人:刘志学备课组长审核:刘志学督评:学生姓名: 【课题】第十三课《宋元的科学技术》 【学习目标】 1 的科技成就。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原因。3 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学习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学习程序】 (一)、自主学习 1、造纸术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早期用麻做的纸。东汉改进了造纸术,制成了“”。 2、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教日历和诗集。唐朝印制的《》,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活字印刷术: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年。 3、指南针 战国:制成“”,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 南宋:指南针时用于航海,还由传人欧洲。 4、火药 火药是我国古代发明的。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火炮等。13、14 传人阿拉伯和欧洲。 (二)、合作探究 1、 么新发展?2、根据所学知识你能讲述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发展过程吗?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3、阅读材料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培根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马克思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展示提升 1、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沈括和郭守敬的主要科学成就。 2、毕升、沈括和郭守敬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高峰。你认为促使宋元时期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及答案.docx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重点难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知识链接】 1. 走近作家作品 张中行:(),原名张璿,字仲衡。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1909 年 1 月生于河北省香河 县一农家。 1931 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1935 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先后任教于 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 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 人生哲学。吹牛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被季 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935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学、大学教师,副刊编辑、期刊主编。1949 年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编审。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 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2. 题目解读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 年 10 月 28 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 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 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 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 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 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 《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 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 席。 1983 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 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 年 2 月 16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 94 岁。 3. 知识建构 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 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 到全的表现手法,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 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 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 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典型的例子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一 件小事》。 4.字词: ( 1)给加点字注音: 牵涉()丁卯(..)繁碎()拖延()简明()...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导学案(含答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 2.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 3.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__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2.(1)地方:取消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 (2)中央:①废除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________负责。②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 为,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__________。 (3)厂卫制度: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______时期成立东厂。 3.(1)明朝提倡__________。 (2)科举考试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答卷被称为“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 4.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________、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5.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6.北京和_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如晋商、徽商。 二、合作探究 归纳明太祖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说说你认为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三、练习巩固 1.如果你是明朝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4.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5.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 A.西域 B.西洋 C.东洋 D.南美洲 6.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 A.洛阳和长安 B.开封和临安 C.北京和南京 D.北京和洛阳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材料二:廖燕在《明太祖》论中说:“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1)材料一中的“八股之害”和材料二中的“制义取士”共同反映了明朝的哪一选官制度? (2)这一制度与“秦焚书”有何相同点? (3)明朝时采用这种制度来选拔官吏有何突出的弊端? 四、课后反思

13《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附答案

13《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难字生词和文体常识。 2.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和修辞在演讲中的作用。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 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和修辞在演讲中的作用。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推崇的一种生死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枪口拍案而起等都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辞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交流 1.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卑劣.(liè) 污蔑.(miè) 捶.击(chuí) 屠.杀(tú) 蛮横.(hèng) 毁.灭(huǐ) 赋.予(fù)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污蔑:捏造事实来诋毁别人。 光明正大:心地光明,言行正派。 挑拨离间:挑起是非争端,破坏团结。 (3)指出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 光明正大(褒义) 偷偷摸摸(贬义) 悲愤痛恨(中性) 挑拨离间(贬义) 制造恐怖(贬义) 卑鄙无耻(贬义) 2.背景链接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当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义愤填膺、慷慨激

导学案模版第14课(教师)

学习目标:: 1. 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 展。 2. 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内容和影响,提高归纳表达能力。 2. 学习重点: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 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难点: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内容和影响,提高归纳表达能力。 【预习检测】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毛泽东词曰:“一代天骄,成吉思 汗,只识弯 弓射大雕”。“成吉思汗”是什么人?他为什么 被称为“一代天骄”? 2、 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中国 (1) 年, 继承蒙古汗位, 年改国号为元,建 立元朝,第二年定都 。忽必烈就是 。 (2) ____ 年,元军统一了全国,领导武装抗元的南宋大臣 ___________________ 兵败被 俘,最后慷慨就义。 3、 忽必烈改制 政 建立 ① 治 行省 ② 上 制度 ③ 经 实行 ① 济 重农 ② 上 政策 ③ ④ ⑤ 影 响 4、民族压迫和文化趋同 元朝的统一为各民族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 教的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迁入中国,与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 族 。 课题: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教师个性化设计、学 法指导或学生笔记

【归纳整理】 一个民族:__ 两个都城:, __________ 三个人物:,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四个时间:, , , ___________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5分钟) (一)理清线索一一整合信息,组内创作,形成个性认知。 (提示:以组为单位,可采用小品、相声、三句半、讲故事等) (二)展示认知一一角色扮演,追述历史,再现情景,深入体会。(提示:舞台上表演的同学可在表演过程中向座位下的同学提问) (三)教师精讲一一梳理脉络一一形成板书(以下是板书位置) (二)解疑释疑一一1,把自主与合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炼出来。 2,班内交流,教师点拨,解决疑难。 训练提高,巩固新知 1,组内同学相互交流——互查 2 ?课堂达标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被称为一代天骄”的蒙古族英雄是() A 、阿骨打 B 、元昊C、铁木真D、忽必烈 2、兀朝都城大都就是今天的() A 、北京 B 、沈阳C、吉林D、呼和浩特 3、“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说的是哪朝的疆域() A 、西汉 B 、东汉C、唐朝D、元朝 4、今天的山东省辖地在元朝时归哪一机构管辖() A 、中书省 B 、辽阳行省 C 、陕西行省 D 、河南江北行省 5、元朝时我国出现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A、蒙古 B 、藏族C 、回族D 、满族 6、下列历史事件中,与成吉思汗无关的是() A、完成了蒙古的统一 B 、建立了蒙古政权 C、在位期间创制了蒙古文字 D、灭亡了南宋 7、忽必烈仿效中原的政治体制,建立了() A、三省六部制 B 、节度使制C、内阁制D、 &西藏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始于() A、唐朝 B 、宋朝C 、元朝D 、明朝 9、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行中书省 10、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由蒙古族建立的是() A、辽 B 、西夏C 、金D 、元我虽笨,但这题我也会!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导学案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主备人:刘美善总课时:审核:课题:第十三课宋元的科学技术 学习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的主要科技成就 2.了解四大发明的传播和影响 学习重点: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学习难点:四大发明的传播。 学习疑问与笔记t 教学内容 一、课前回顾 二、预习交流 (一)、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 1.司南: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了司南。这是的定向 工具。 2.指南针:时,人们发明了,制成了指南针。 3.指南针发明的意义:促进了事业的发展。 (二)、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的历程: 1)火药是我国古代发明的。 2)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的《千金方》中记载了 配制火药的方法。 2.火药的使用: 1)开始用火药制造武器; 2)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出现了、、 和。 3)人们也用火药制成各种焰火和鞭炮。 思考:除此之外,火药还有哪些用途? 3.意义:我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 (三)、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隋唐时期,出现了印刷术。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 2.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北宋发明的是泥活字,到元代发明了和。 4.活字印刷术的优点:。 四、四大发明的传学案达人:班级:组: 教学内容t 学习疑问与笔记 1.传播:人是传播四大发明的文明使者。 2.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三、展现提升 四、梳理巩固 四大发明记忆歌: 四大发明 西汉发明麻做纸,东汉改进是蔡伦。 隋唐印刷是雕版,北宋活字系毕昇。 古代炼丹制火药,唐末宋元用战争。 战国时期创司南,北宋制成指南针。 四大发明传世界,推动历史向前行。 五、达标检测 1.按照发明时间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火药②造纸术③活字印刷术④司南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④①③② 2.下列中外历史上著名的航海活动中,尚未使用指南针的是() A.鉴真东渡日本 B.郑和下西洋 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D.麦哲伦环球航行 3.某校七年级(1)班计划举办“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展”,小明介绍毕昇的 成就,在他的介绍中,毕昇对人类社会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了() A.火药 B.指南针 C.活字印刷术 D.造纸 4. 识读下图,完成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1)阅读图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一的人物是谁?他是哪朝人?有何发 品质改变人生,知识成就未来 三一学校_七__年级_历史____学科导学案

13平抛运动导学案

1.3平抛运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一、什么叫平抛运动 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_____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的阻力,物体只在____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二、平抛运动的特点 1.平抛运动的分解 (1)水平方向上物体不受力,做保持初速度不变的___________运动. (2)竖直方向物体只受重力,做_________运动. 2.平抛运动的性质:加速度为___________的________曲线运动,因此,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均为Δv=gΔt,方向__________. 三、平抛运动的规律 1.水平方向:物体做____________运动,vx=v0,x=____t. 2.竖直方向:初速度为___,物体做_________运动,vy=____,. 3.合运动的求解及其运动轨迹(如图1-3-1)

图1-3-1 (1)任意时刻t的速度vt=_________,速度vt与x轴的夹角θ,则tanθ=__________. (2)运动轨迹方程 由x=v0t,y=gt2/2消去t得y=_______.因g和v0为常数,所以轨迹为_______. 四、学生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1.实验目的 (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_____. (2)根据轨迹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并求_______. 2.实验原理 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是由两个分运动合成的,即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使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建立坐标系,测出轨迹曲线上某一点的坐标x和y,根据公式:x=v0t和 y=1 2gt 2,就可求 得v0=_______,即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