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在线监测方法及系统

环境监测在线监测方法及系统

【摘要】环境在线监控系统在有效监控环境质量、加大环保监督的执法力度、实行严格的排污总量控制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环境在线监控网络中各监测设备的运行维护必将是一项长期存在的工作,如何优化在线监控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也将成为环保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任务。文章分析了简单介绍了在线监测系统,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在线监测运营及维护方法,并对在线监测工作展望。

【关键词】环境监控环境在线监测系统方法展望

近年来,为快捷、实时掌握区域内环境质量状况,全国各地陆续建设在线监控系统,对相关环境因子进行在线监测,以实施更加有效的技术监督,为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服务。目前,各省市配备的环境在线监控设施不断完善,包括大气、地表水、烟气、废水、噪声等在线监测设备逐步投入运营以对环境和污染源实时监控。

在线监测系统

烟气在线监测系统

烟气监测CEMS系统主要有ENDA-600ZG系列烟气监测系统、通讯设备、上软监控软件、OCS一体化控制器、监控服务器等组成。CEMS系统主要监测锅炉烟气烟尘实测浓度(mg/),烟气含氧量(%),烟气速度(m/s),烟气温度(℃)、烟气压力(Pa),热态烟气量(/h),烟尘折算浓度(mg/),标态烟气量(/h),烟尘小时排放量(kg/h)。

2、污水在线监测系统

污水在线监测系统是一套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现代传感器技术、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配套的软件和通讯网络组成的一个综合性在线自动监测体系,能够对污水处理的运行效果(CODcr、TN、NH3-N、TP、SS等)进行不间断监测。整个系统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水样预处理、水样采集、水质在线分析;第二部分包括PLC数据采集与处理;第三部分包括中控室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第四部分包括具有查询、管理等功能的应用软件。

环境监测在线监测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对环境在线监测设备的运营维护主要采取事后检修和定期巡检相结合的维护方式,而监测点位布设量大,范围分散且偏远,由此每年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程度可想而知。目前环境在线监控系统运营维护主要依靠国家财政资金投入,每年支出的运营维护费用十分高昂,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当前面临如何有效控制成本的问题。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生态环境部

附件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 HJ □□□—20□□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Site Investigation (征求意见稿) 20□□-□□-□□发布 20□□-□□-□□实施 环境保护部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场地环境调查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 (1) 5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3) 6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4) 7 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7) 8 报告编制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场地环境调查报告格式 (9)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污染场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范场地环境调查过程,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场地环境保护标准系列标准之一。 场地环境保护标准系列标准,包括下列4项标准: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场地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本标准规定了场地环境调查的原则、内容、程序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参加。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 总体设计方案 - 1 -

目录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引言------------------------------------------------------------------------------------------------ - 5 - 1.1设计思想 -------------------------------------------------------------------------------------5- 1.2设计背景 -------------------------------------------------------------------------------------5- 1.3参考文献 -------------------------------------------------------------------------------------6- 2 系统概述 ----------------------------------------------------------------------------------------- - 6 - 2.1系统设计原则 -------------------------------------------------------------------------------6- 2.2系统目标与运行环境 ---------------------------------------------------------------------7- 2.3需求分析 -------------------------------------------------------------------------------------8- 3 系统总体设计---------------------------------------------------------------------------------- - 10 - 3.1 系统物理结构 ------------------------------------------------------------------------------- - 11 - 3.1.1 系统流程图 -------------------------------------------------------------------------------- - 11 - 3.1.2 技术要求 ---------------------------------------------------------------------------- - 13 - 3.1.3 系统体系结构---------------------------------------------------------------------- - 14 - 3.2子系统功能描述及实现---------------------------------------------------------------- -14- 3.2.1 系统总体结构---------------------------------------------------------------------- - 14 - 3.2.2 子系统结构 ------------------------------------------------------------------------- - 14 - 3.3各子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21- 3.3.1信息输入模块 ---------------------------------------------------------------------- - 21 - 3.3.2 信息修改模块---------------------------------------------------------------------- - 21 - 3.3.3 信息查询功能---------------------------------------------------------------------- - 21 - 3.3.4 信息分析功能---------------------------------------------------------------------- - 22 - 3.3.5 信息输出功能---------------------------------------------------------------------- - 22 - 3.3.6 其它功能 ---------------------------------------------------------------------------- - 22 - 3.4软件结构图 ----------------------------------------------------------------------------------- - 24 - 3.4.1应用软件的设计思想 -------------------------------------------------------------- - 24 - 3.4.2软件系统总体架构 ---------------------------------------------------------------- - 25 - 4 开发过程--------------------------------------------------------------------------------------- - 26 - 4.1系统开发环境----------------------------------------------------------------------------- -26- 4.2总体进度计划 ----------------------------------------------------------------------------- -26- 4.3经费预算 ----------------------------------------------------------------------------------- -27- 5 软件设计标准 -------------------------------------------------------------------------------- - 27 - 5.1 用户界面-------------------------------------------------------------------------------------- - 27 - 5.2 硬件接口-------------------------------------------------------------------------------------- - 28 -

物联网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传感器与物联网技 术》 综合报告 题目:智能环境与物联网技术 专业: 学号: 姓名: 提交日期:二О一六年六月 摘要

环境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而物联网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始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本文主要针对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智能环境利用各种传感器技术,移动计算,信息融合等技术对空气环境,海洋环境,河,湖水质,生态环境,城市环境质量进行全面有效地监控,通过构建全国各地环境质量的检测实现对全国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和综合分析,建立全国性的污染源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和污染预警提供更客观,有效的依据。 关键字:智能环境物联网技术传感器

目录 1引言 (4) 1.1 物联网简介 (4) 1.2智能环境研究的目的和背景 (4) 2需求分析 (4) 2.1智能环境功能需求分析 (5) 2.2各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1大气污染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2海洋污染监测子需求分析 (5) 2.2.3水质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4生态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5城市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3其他非功能需求分析 (6) 2.3.1可靠性需求 (6) 2.3.2开放性需求 (6) 2.3.3可扩展性需求 (6) 2.3.4安全性需求 (6) 2.3.5应用环境需求 (6) 3详细设计 (6) 3.1各环境监测子系统解决方案 (6) 3.2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结构图 (5) 3.2.1各子系统环境监测拓扑结构图 (6) 4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

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 文章出处:北京安恒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作者:万众华 引言 水环境是对应于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地质环境而言的陆地水域环境,是河流、湖泊、水库、河口湾和天然地下水体的总称,水资源是水环境的主体,管理、配置和保护水资源,必须放眼于宏观水环境。 我国目前面临的水环境恶化的情形十分严重,甚至已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河流枯萎、河口淤积、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海水入侵等等水环境问题,大多是人类违反自然水循环规律的活动,长期处于失控状态而造成的。 水利部门作为国家水行政的主管部门,一方面要继续执行传统的水利任务:防汛、抗旱、水利水电建设与运行、河道整治、水资源配置等与自然水旱灾害作斗争,兴水利,避水害;另一方面,更要勇于进取、与时俱进,研究、关注、解决人为因素造成的诸多水环境问题,这是国家赋予水利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的职能。 为依法行政、监督、管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预防水旱灾害,水利水文部门必须执行统一规范、质量控制、计量认证等程序在严格的技术质量管理条件下收集、掌握水资源基本信息,主要包括: 1.水量:水位、流速、流量 2.降水:降雨量、蒸发量 3.泥沙:底质、悬浮质、输沙量 4.水质:地表水、地下水、降水水质,沉降物、水生物、主要排污口的水质、入河口的水质 在诸多的水环境状况的要素中,首先就要客观、科学、公正地监测、评价水资源质量这个首要表征,同时做到水质水量同步监测、资料配套,水文部门要为国家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快速、准确地提供水质动态信息,提出保护和改善的建设意见,其次,根据社会需要,采用多样方式面向社会展开全方位服务。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水文部门作为国家水信息的收集、分析、管理的主管机构,制定了全国水质监测规划、完成了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国家计量认证、监测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监测手段优先提高水质监测系统的机动、快速反应和自动测报能力,在站网布局上加强了省界水体、入河排污口、大型引水工程、重要供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基本形成了历史长久、样本代表性典型、系统完整、水量水质配套、数据准确可靠、资料可比的水环境监测信息体系,为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实施监督管理、做好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目前,水利部门已经建立了以251个水环境监测中心为核心、3240个水质站为基础、覆盖全国江、河、湖、库的水环境水质监测网络体系:(见附表1) 如何将现有条件下的水环境水质监测系统得到的实时、巨量的监测数据及时、有效地采集、存储、分析、报告、预测、公布,真正使之成为为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决策的考量、执法的依据、管理的标准,这就成为了水文部门的当务之急。

大气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 HJ 77.2-2008 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 法 2009-4-1 国家环保总局公告 2007年第4号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2007-1-19 HJ/T 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2007-8-1 HJ/T 76—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2007-8-1 HJ/T 373-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2008-1-1 HJ/T 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2008-3-1 HJ/T 398-2007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2008-3-1 HJ/T 400-200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2008-3-1 HJ/T 174-2005 降雨自动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05-5-8 HJ/T 175-2005 降雨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05-5-8 HJ/T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2006-1-1 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2006-1-1 HJ/T 165-2004 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2004-12-9 HJ/T 167-2004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2004-12-9 HJ/T 93-2003 PM10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03-7-1 HJ/T 62-2001 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技术方法及检测技术规范(试行)2001-8-1 HJ/T 63.1-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3.2-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3.3-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丁二酮肟-正丁醇萃取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4.1-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4.2-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4.3-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5-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锡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6-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01-11-1 HJ/T 67-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2001-11-1 HJ/T 68-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苯胺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01-11-1 HJ/T 69-2001 燃煤锅炉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核定技术方法—物料衡算法(试行)2001-11-1 HJ/T 77-2001 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率毛细 管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2002-1-1 HJ/T 54-2000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2000-9-1 HJ/T 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2001-3-1 HJ/T 56-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2001-3-1 HJ/T 57-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2001-3-1 GB/T 12301-1999 船舱内非危险货物产生有害气体的检测方法2000-8-1 HJ/T 27-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28-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29-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30-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31-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32-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2000-1-1

环境监测服务收费标准

关于取消环境监测服务部分项目和降低收费标准的通知(辽价函[2014]160号) https://www.360docs.net/doc/5718836393.html,/ 2015/3/2 14:54:48 收费一处处长 省环保厅,各市、绥中、昌图县物价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根据省政府减轻企业负担的工作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经协商确定,取消环境监测服务部分项目,降低保留项目的收费标准。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取消环境监测服务中14项、合并31项收费项目。保留项目的收费标准一律在原标准基础上下调10%。调整后的环境检测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详见附表。 二、监测报告技术方案编制及审查费和技术报告编制及审查费分别不得超过实际监测费用的15%和25%,具体收费标准由委托双方协商确定。 三、生态类调查收费标准按原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确定的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标准,乘以行业调减系数(见附表)确定。该收费标准为最高标准,下浮不限,具体收费标准由委托双方协商确定。 四、你厅有关单位在实施收费前,要按规定及时到同级物价、财政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和《非税收入征收委托证》变更手续,亮证收费,在收费场所明显位置公示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五、本通知自2014年12月20日起执行,有效期三年。辽价函[2011]143号文件到期日至本通知执行日期间,环境监测服务收费按本通知规定执行,多收部分由执收部门退还缴费单位。 附:辽宁省环境监测服务收费标准 2014年12月5日

附件: 辽宁省环境监测服务收费标准 一、现场采样及现场测试收费标准 (一)水质采样及测试 标准单位:元 (二)废气采样及测试

环境监测试卷及标准答案套

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25 分) 1、水中铬常以两种价态形式存在,其中的毒性最强。 2、水体控制断面是为了了解而设置的。 3、残渣可以分为、、和总不可过滤性残渣,其中总悬浮物属于; 4、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法有、、、四种方法。 5、误差是指测定值与之间的差别;偏差是指测定值与之间的差别;评价准确度的方法有和两种。 6、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时,可用将大气中的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进行测定。 7、测定烟气烟尘浓度时,采样点的烟气流速与采样速度相比应当。 8、与物理化学监测方法相比,生物监测方法的优点是缺点是。 9、在质量控制图中,当测定值落在上控制线以上时,表示这个数据是的,测定值中连 续7 个点递升,表示分析数据,当空白试验值连续四个点落于中心线以下时,说明数据。 10 、大气连续自动监测的子站布设应满足、、和。 二、判断题:(10 分) 1、称量样品前必须检查天平的零点,用底脚螺丝调节。() 2、使用高氯酸消解时,可直接向有机物的热溶液中加入高氯酸,但须小心。() 3、在分析测试中,空白试验值的大小无关紧要,只需以样品测试值扣除空白实验值就可以抵消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扰和影响。() 4、测定DO的水样要带回实验室后加固定剂。() 5、水温、PH值、电导率等应在现场进行监测。() 6、我们通常所称的氨氮是指游离态的氨及有机氨化合物。() 7、使用标准皮托管测试时,当烟道内尘粒浓度大时易被堵塞。() 8、环境噪声测量时,传声器应水平放置,垂直指向最近的反射体。() 9、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分析人员在工作中进行自我质量控制的方法,是保证测试数据达到精密 度与准确度要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10 、每次测定吸光度前都必须用蒸馏水调零。() 三、简答题:(25 分) 1、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方式有几种?(5 分) 2、保存水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5 分) 3、测定BOD5时,哪些类型的水样需要接种,哪些水样需要进行菌种驯化处理。(5分) 4、何谓表色和真色,怎样根据水质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测定颜色的办法?( 5 分) 5、试述3 -中污带的理化和生物特点。(5分) 四、计算题:(25 分) 1、试写出平均值置信区间的估算式,并计算下题:有5个测定值:1.1 2、1.15、1.11、1.16、1.12,求置信概率为95^的平均值置信区间。(t0.01,4=4.60 ; t0.05,4 = 2.78 ; t0.01,5 = 4.03 ; t0.05,5 = 2.57 )(7 分) 2、取水样100ml监测其COD按标准方法将水样和空白样加热回流,滴定时水样消耗浓度为 0.1mol/L的硫酸亚铁铵30ml,空白样消耗48.5ml,试计算此水样中COD的含量。(以O, mg/L 表示)(M1/2O=8)(8 分)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目录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 1 - 1 引言------------------------------------------------------------------------------------------------ - 1 - 1.1设计思想 -------------------------------------------------------------------------------------1- 1.2设计背景 -------------------------------------------------------------------------------------1- 1.3参考文献 -------------------------------------------------------------------------------------2- 2 系统概述 ----------------------------------------------------------------------------------------- - 2 - 2.1系统设计原则 -------------------------------------------------------------------------------2- 2.2系统目标与运行环境 ---------------------------------------------------------------------3- 2.3需求分析 -------------------------------------------------------------------------------------4- 3 系统总体设计----------------------------------------------------------------------------------- - 6 - 3.1 系统物理结构 -------------------------------------------------------------------------------- - 7 - 3.1.1 系统流程图 --------------------------------------------------------------------------------- - 7 - 3.1.2 技术要求 ----------------------------------------------------------------------------- - 9 - 3.1.3 系统体系结构---------------------------------------------------------------------- - 10 - 3.2子系统功能描述及实现---------------------------------------------------------------- -10- 3.2.1 系统总体结构---------------------------------------------------------------------- - 10 - 3.2.2 子系统结构 ------------------------------------------------------------------------- - 10 - 3.3各子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17- 3.3.1信息输入模块 ---------------------------------------------------------------------- - 17 - 3.3.2 信息修改模块---------------------------------------------------------------------- - 17 - 3.3.3 信息查询功能---------------------------------------------------------------------- - 18 - 3.3.4 信息分析功能---------------------------------------------------------------------- - 18 - 3.3.5 信息输出功能---------------------------------------------------------------------- - 18 - 3.3.6 其它功能 ---------------------------------------------------------------------------- - 19 - 3.4软件结构图 ----------------------------------------------------------------------------------- - 20 - 3.4.1应用软件的设计思想 -------------------------------------------------------------- - 20 - 3.4.2软件系统总体架构 ---------------------------------------------------------------- - 21 - 4 开发过程--------------------------------------------------------------------------------------- - 22 - 4.1系统开发环境----------------------------------------------------------------------------- -22- 4.2总体进度计划 ----------------------------------------------------------------------------- -22- 4.3经费预算 ----------------------------------------------------------------------------------- -23- 5 软件设计标准 -------------------------------------------------------------------------------- - 23 - 5.1 用户界面-------------------------------------------------------------------------------------- - 23 - 5.2 硬件接口-------------------------------------------------------------------------------------- - 24 - 5.3系统架构 ----------------------------------------------------------------------------------- -24- 5.3.1 B/S/D架构的优势 ---------------------------------------------------------------- - 25 -

环境监测工操作技能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

第二十五篇环境监测工 操作技能比赛规则 一、参赛选手按时到达比赛现场,迟到30分钟者取消比赛资格。 二、参赛选手自己携带工作服、口罩、手套等劳动防护用品。 三、比赛样品由参赛选手抽签确定。 四、比赛分两组进行,第一组比赛时,第二组在休息室等待。 五、比赛前,参赛选手将参赛证件身份证放在操作台左上角,接受裁判员查对。 六、参赛不得携带任何资料、书籍等进入考场,手机等通讯工具一律关机,如有违反按作弊处理。 七、参赛选手在考试时,未经裁判员允许不得擅自离开考场,有疑问时可举手询问,请裁判员处理。 八、比赛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份空白样、1份考核样品的测定,清洗比赛器皿,填写原始记录;比赛时间结束,选手应立即停止操作,将原始记录交给裁判员。 九、比赛样品按氯离子含量为100mg/L对待。 十、参赛选手在比赛结束后,应将操作台整理干净后方可离开考场,回到规定区域内休息。 十一、待赛选手须在休息室内休息和准备,不得擅自离开规定地点,更不得进入比赛区域。 十二、为保障参赛选手的安全,裁判员在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可随时暂停比赛,选手必须听从裁判员安排。

评分细则 一、比赛项目 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节能加热法) 二、比赛时间和地点 1.比赛时间:6小时。 2.比赛地点:集团公司环境监测站(邹城市太平东路479号原环保中心教学楼四楼) 三、比赛试剂及仪器 比赛所需的试剂、仪器等由集团公司环境监测站负责提供。 四、比赛内容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分析方法全过程,包括样品消解、溶液的标定、标准样品(盲样)测定、清洗、计算、记录等。 五、评分总则 (一)评分依据主要以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主,并考查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原始记录的完整性。 (二)操作技能竞赛单项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占80%,操作的规范性占12%,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占8%。 (三)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判据为考核样品的参考值。 (四)原始记录的完整性主要考查原始记录信息是否完整。 (五)操作的规范性按照评分规定进行评分,操作正确得分,操作错误不得分。 (六)如发生以下情况,依据下述标准处理,从单项总成绩中扣分: 1.第一次打碎本人或他人考核样品者扣10分;第二次打碎本人或他人考核样品者,本人单项总成绩计零分。第一次打碎本人考核样品者,可申请补发考核样品,比武时间不顺延;被损害者可申请补发考核样品,且被损害者的比武时间可视情况顺延。

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3.0

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3.0版—用户手册 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3.0版 用 户 手 册 2014年8月

目录 1.前言 (1) 1.1目的 (1) 1.2范围 (1) 1.3运行环境 (1) 2.平台详解 (1) 2.1系统登录 (1) 2.2在线监控 (3) 2.2.1实时信息 (3) 2.2.2监控信息 (4) 2.2.3监控管理 (9) 2.2.4数据查询 (12) 2.3运维管理 (13) 2.3.1设备维护 (13) 2.3.2设备维护 (14) 2.3.3实样校验 (14) 2.3.4校准 (15) 2.3.5故障运维 (15) 2.3.6生产负荷 (15) 2.3.7运行维护月报 (16) 2.3.7企业排放月报 (16) 2.4数据审核 (17) 2.4.1监督考核 (17) 2.4.2监控排放月报 (19) 2.4.3有效性审核统计 (20) 2.5数据应用 (21) 2.5.1站点报表 (21) 2.5.2区域性报表 (25) 2.6系统管理 (27) 2.6.1站点管理 (27) 2.6.2权限管理 (29) 2.6.3参数管理 (31) 2.6.4 其它参数管理 (32) 2.6.5日志 (33)

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3.0版—用户手册 1.前言 1.1目的 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3.0平台是在2.0平台基础上进行的一次系统平台升级,该平台增加了运维管理模块,数据审核模块,数据有效性状态判定等功能,更贴近环保在线工作人员日常监督管理。该用户手册分模块详解3.0版系统的功能,方便实际操作人员使用。 1.2范围 本手册的编写对象:《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3.0版》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等。 1.3运行环境 浏览器环境:ie8及以上 视频浏览需安装控件 2.平台详解 2.1系统登录 (1)在浏览器中输入以下系统地址:http://10.33.106.191:8080/zxjk3,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括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一、准备工作 主要准备工具,器材,用具等。 二、布点采样 样品由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组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为了达到采集的监测样品具有好的代表性,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使组成总体的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品,即组成样品的个体应当是随机地取自总体。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同样的个体组成,否则样本大的个体所组成的样品,其代表性会大于样本少的个体组成的样品。所以“随机”和“等量”是决定样品具有同等代表性的重要条件。 1.布点方法 1)简单随机 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随机数 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关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 方法可见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简单随机布点 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2)分块随机 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将每块作为一个监 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 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 反。 3)系统随机 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

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基础样品数量 1)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用下列公式可计算所需的样品数: N=t2s2/D2 式中:N 为样品数; 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 s2 为均方差,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或者从极差R(s2=(R/4)2)估计; D 为可接受的绝对偏差。 2)由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N=t2s2/D2 可变为:N=t2CV2/m2 式中:N 为样品数; 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 CV 为变异系数(%),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资料中估计; m 为可接受的相对偏差(%),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限定为20%~30% 。 没有历史资料的地区、土壤变异程度不太大的地区,一般CV 可用10%~30%粗略估计,有效磷和有效钾变异系数CV 可取50%。 3.布点数量 土壤监测的布点数量要满足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即上述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是样品数的下限数值,实际工作中土壤布点数量还要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 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3 个点。 区域土壤环境调查按调查的精度不同可从2.5km、5km、10km、20km、40km 中选择网距网格布点,区域内的网格结点数即为土壤采样点数量。

大气质量环境监测系统方案

大气质量环境监测系统方案

一、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对我们生活的环境也越来越关心,特别是一些对人体有危害的气体物质,并逐步在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是伴随着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而发展起来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近年来在我国得到普遍的应用。 二、我国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概况 1基本概念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自动监测仪器为核心的自动“测-控”系统。空气质量的自动监测系统一般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方式。湿法的测量原理是库仑法和电导法等,需要大量试剂,存在试剂调整和废液处理等问题,操作繁琐,故障率高,维护量大。干法基于物理光学测量原理,利用定电位电解传感器原理,结合国际上成熟的电子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研制、开发出的最新科技产品。使样品始终保持在气体状态,没有试剂的损耗,维护量较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理想的性能价格比。 2我国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工作现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空气监测从传统的事后的大气污染调查监测,事中大气染源监督发展到对大气的实时监测,据不完全统计,现阶段在我国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的已经基本覆盖1800多个市、县,2000年,47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只有25个城市建立了空气自动监测站,总数仅为109,,创建24小时连续自动采样系统的监测站为22个,多个城市共同建立了一个空气自动监

测站的情况,大大降低了空气监测的准确性。2004年, 42 个城市待建,除此之外的很多城市,因为城市和地区必要的仪器设备和专业人才的缺失,只能采用“五日法”监测,监测的项目具有局限性,监测常规指标为SO2 、NO2 、PM10和气象5参数,监测特异指标为CO2 、CH4 、H2O、NH3 、总烃、苯、二甲苯等。观察我国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现状,普遍化、自动化、标准化较世界先进水平都具有一定差距,为了更好地保证监测数据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和完整性,一方面应当抓紧空气自动监测站的普及,另一方面也要在监测技术上有所突破。3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发展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硬件主要集中在子站,而子站的硬件又主要包括采样系统、监测仪器、校准设备,通信设备、数据处理设备等。其中监测仪器是最重要的仪器。 空气质量监测仪器经历了第一代湿法仪器,第二代干法仪器,近年来,国内部分城市引进了瑞典OPSIS公司、美国TE公司或法国ESA公司的基于差分光谱法(也称长光程法)原理的监测仪器来代替SO2、NO2、O3等参数的测量,主要是利用长光程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能够分时测量以上三个主要参数外还能测量如:THC、CH4、n-MHC、BTX等有机污染参数,开启了空气监测仪器的第三个时代,在国内采用此类设备的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即为DOAS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与第一代的湿法仪器和第二代的干法仪器相比,第三代的DOAS监测仪器的有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感器的使用率上,湿法仪器和干法仪器都无法避免其传感器和样气的直接接触,这样一来,湿法仪器就要经常更换库仑池中的溶液,而干法仪器传

环境监测空气废气现场采样技术要求采样流量等

用X光看片机检查每张滤膜不得有针孔或缺陷,在15~30℃任一点条件下,滤膜在干燥器中平衡24h,称重。 将已编号并称重滤膜绒面向上,放在滤膜支持网上,放上滤膜夹,对正,拧紧,使不漏气。 样品采完后,打开采样头,用镊子轻轻取下滤膜,采样面向里,将滤膜对折,放入号码相同的滤膜带中。 样品采完后,尘膜在恒温箱中,与干净滤膜平衡条件相同温度、湿度、平衡24小时。 滤膜称量精确到。

空气:Saltzman法: 短时间采样(1h以内):10ml吸 收液(5g对氨基苯磺酸)乙二胺 盐酸盐)大气综合采样器 长时间采样(24h以内):或50ml 吸收液液柱不低于80mm,采气时 吸收液温度保持在20±4℃,空 气采样器采样、样品运输和存放过程中时应避光。气温超过25℃时,长时间运输及存放样品应采取降温措施。 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m3,采样时在吸收瓶入口端串联一段15~20cm长的硅胶管,不干扰NO2测定水平。

空气方法一:Saltzman法 短时间采样(1h以内):取二支 10ml吸收液和一支内装5~10ml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瓶(液 柱不低于80mm),用尽量短的硅 橡胶管将氧化瓶串联在二支吸收 瓶之间。 大气综合采样器 长时间采样(24h):取二支25或 50ml吸收液(液柱不低于80mm) 和一支内装50ml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的氧化瓶(液柱不低于 80mm),用尽量短的硅橡胶管将氧 化瓶串联在二支吸收瓶之间,采 气时吸收液温度报纸在20±4℃ 空气采样器 方法二: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 取一支10ml吸收液(5g对氨基苯磺酸+50ml冰乙酸和50ml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用一小段硅橡胶管将氧化管连接在吸收瓶入口端。采样、运输时应避光。 氧化瓶管适合在空气相对湿度30%~70%时使用。氧化管因吸湿引起板结或部分变为绿色,应及时更换。气温超过25℃时,长时间运输及存放样品应采取降温措施。 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m3,采样时在吸收瓶入口端串联一段15~20cm长的硅胶管,可排除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