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讲解

易筋经讲解
易筋经讲解

易筋经十二势

衙门藏版《易筋经》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禀而受之,有筋驰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不,悉由胎禀如驰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康。国术古本《易筋经》属拳操类柔术,以炼筋壮骨入门功夫。十二势均可独立习练,以站桩为基本功。

◎十二势之外的功夫一预备势和收势《易筋经》之十二势流传甚广,世人有习练。既已习练十二势,那十二势之外的功夫又作何解?

按照我的老师唐金元先生的传承,《易筋经》有一预备势,名日:屈伸呼吸。此势系门内所传,以热身、松筋、拔骨、吐纳为主。其势要点为:团身下蹲,同时吐气,观想如在母腹。团身倾时抻拔“踵”;起身时两手按膝,上身前躬抻拔膝后之“筋,'I两手十指交叉,翻掌心向下抻拔“腕骨”;两手上举,同时吸气,重心前移向上“抻拔”;叉手抱后脑,抬头挺胸、挺腹、挺小腹、挺腹股沟,随即放松,同时“咳”

出声响;两手左右分开,从体侧慢慢放下,与肩平,两手.“握固”,依次放松肩、肘、腕、掌、指。

收势系由南怀瑾先生亲传,2002年6月我在香港亲近国学师南怀谨,南师说,《易筋经》之“掉尾势”并非收势,凡练功一定要有收势,否则就如只知播种,不懂收获。很多人不知其重要,如果只练功,没有收功,功效会大打折扣。言毕,南师指第十二式图下有一诀日:“左右膀伸七次”,此乃收势。即练完十二式后,承上式,左右膀伸七次,两手合掌“守中”,此乃形、气、意兼收。切记。后再两手合掌对搓,待手掌热,先用右手拍左手内关七次,外关七次,然后用左手拍右手内关七次,外关七次;两手拍环跳穴七次,拍足三里七次。

以上所述预备势和收势系传承所得,不敢独享,供养大家。希望世人得以窥《易筋经》之原貌,完整修习,事半功倍。即使有习练者受条件所限,影响正常煅炼,可单练预备势和收势,可弥补停练的缺憾,亦有“易筋”之功效。

◎关于十二式

《易筋经》之要领“精于心,简于形。动作要古朴,紧扣古谱,不求好看,但求有用”。

一、韦驮献杵第一势。韦驮是佛教的护法金刚,一身正气,显将军相。在汉传佛教寺院中,天王殿的弥勒菩萨后,站立一位将军手持降魔杵的就是韦驮。

“衙门藏版”((易筋经》韦驮献杵共二图式,其他版本有三图式,细究之,我之传承将一、二图式合而为一,故只有二图式。第一势,拳经:“定心息气,身体立定,两手如拱,心存极静。”平步桩,是起势动作,要求身体中正平稳,动中求静。整套动作是佛教中最为常见的“两手合十”,一直练到火气(心火)全消,动作快慢随呼吸,舒展大方,注意“守中”部位的开合。

二、韦驮献杵第二势。拳经:“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腿肋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两脚开立,呈马步桩,两手上意在“理三焦”,三焦位在胸腹,注意“守中”部位上下“升降”,升吸气,降呼气。常练此式,可改变上气不接下气的生理现象。

三、摘星换斗第三势。拳经:“单手高举,掌须下覆,目注双掌,吸气不呼,鼻吸调匀,用力收回,左右同之。”两脚开立,呈马步桩,左右单举之目的,是为了调理脾胃,注意“守中”部位“左右、上下”移动,一动为一吸,停顿为呼,一吸一呼为一息。手腕用力抓紧收回。

四、出爪亮翘第四势。拳经:“掌向上分,足指拄地,'两肋用力,并腿立膀,鼻吸调匀,目观天门,牙咬舌抵上腭,十指用办。”呈平步桩,牙咬舌抵上腭(注意:不同于舌舐上腭,下同),属象形动作,仿鸟。抬头挺胸“守中”,重心前移,两手上举,同时吸气,两手放下曲肘后收,如夹物,同时呼气还原。

五、倒拽九牛尾第五势。拳经:“小腹运气空松,前跪后腿伸直,两目观拳,两膀用力。”呈马步桩转左右弓步,运气发力的动作,在左右转体运动中感受“气与力合”,注意“守中”部位的“内在”变化,发力时吸气,转体时呼气。

六、九鬼拔马刀第六势。拳经:“单膀用力,夹抱颈项,自头收回,鼻吸调匀,两膝里直,左右同之。”呈平步桩,上身保持正直,两手侧平举,同时转体“转动脊柱”,屈肘勾带嘴角,转动了胸椎和颈椎,注意“脊椎”及两侧的变化,此乃真“导引”也。

七、三盘落地第七势。拳经:“目注牙眦,舌抵上腭,睛瞪口裂,两腿分跪,两手用力抓地,反掌托起,如托子金,两腿直收。”呈低马步桩,此势练内壮功,外动笫一盘用“推”法,第二盘用“托”法,第三盘用“盈”法。得法后动作可细化为:插、推、托、拉、压、揪、提、盈八法。

八、青龙探爪第八势。拳经:“肩背用力,平掌探出,至地围手,两目注平。”呈平步桩,属仿生功,从转体上

探到下探转体一百八十度起身,一气呵成,动作连贯,手、肩、背、腰的动作,使意气相随。

九、卧虎扑食第九势。拳经:“膀背十指用力,两足蹲开,前跪后直,十指柱地,腰平头仰,胸向前探,鼻吸调匀,左右同之。”虎形桩,仿老虎的动作,十趾和十指柱地,呲牙裂嘴,前探时发出吼声,对虚火上炎有很好的疗效。

十、打躬势第十势。拳经:“两肘用力,夹抱后脑,

头前用力探出,牙咬舌抵上腭,躬身低头至腿,两耳掩紧,鼻吸调匀。”呈平步桩,以练腰为主,注意“命门”,起

身时昂头抬起,腰部用力,同时吸气,下势两小臂夹耳,同时呼气、收腹、提“会阴。”

十一、掉尾势第十一势。拳经:“膝直膀伸,躬鞠,

两手交推至地,头昂目注,鼻吸调匀,徐徐收入,脚跟顿地二十一次。”呈熊形桩,属仿生功法。膝直膀伸似“熊径”,以练腰为主,头昂目注前方,以练颈椎,脚跟顿地促使气血上升。

十二、收势。拳经:“左右伸膀七次。”眼看脚

后跟。两臂上下交合时,鼻吸调匀,同时注意“守中”。

欲练好十二势,须练好三个基本功:

一、站桩,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握于后,舌砥上腭,抬头挺胸,站立5分钟。

二、正压腿,脚后跟架在压杠上,左右腿各压5分钟。

三、压双肩,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握住压杠,略宽于肩,抬头,慢慢下压,5分钟。

练好站桩,十二势动作下盘桩基才会稳固,抬头挺胸、压好腿和肩,抻筋拔骨动作才能做到位。易筋经独特的抻筋拔骨运动方式,是从紧张中体会松弛,使人体始终保持身稳颈直,内强外壮。

行功禁忌:

练功一定要动作规范,天长日久才会明白其中的奥秘。切不可随心所欲,自行添枝加叶。

成年男子练易筋经十二势,百日之内,房事不宜过频。成年女子凡遇例假,只练一、二、三、四式和收势。

易筋经十二式和经筋的关系

易筋经十二式和十二经筋的关系 易筋经经义堂咫尺天涯编述说明:本文从网络上搜集三种易筋经十二式练法,以屠龙先生的《周潜川先 生十二式浅释》一文加以综述并评注,算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也征询了屠龙老师的指点,同时提供给经义堂各位同仁参考,同时向三位实践作者和曹英峰老师致敬,没有他们的文字,就没有后来学习者的思考和感悟。 易筋经十二式,以十二为数,那么和人体十二经筋到底有何关系呢?关于十二式每一式对用某条经筋或者经络的说法从网络上查了一下,就网上已有的三种见解整理综述如下: 第一种;是精武杂志二十年代末期所刊署名孙晓峰著《易筋经系统修炼法要总则》,以下简称“晓峰说”。 第二种;由台湾著名的易筋经传习者易筋经儒(笔名)所写《易筋经讲义》,以下简称“经儒说”。 第三种;由网友闲来听语(网名)所写《闲来听语讲12式系列》,以下简称“听语说”。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上面几位的是如何解说各式的吧。 附录十二经络运行图如下:

总体论述 “晓峰说”: 《易筋经》就是改善十二经筋的方法,而根本目的是修炼十二经脉。具体分析,站桩时整条经筋处于激发状态,从而加强了循行于经筋之中的经脉的传导性。这里的关键是站桩时要姿势准确,因为每一势桩的姿势都是针对所练经筋而设定的,若有的动作姿势做不到位,也要清楚标准姿势,尽量去做。易筋经区别于一般的肢体活动,一般的肢体活动也锻炼十二经筋,但不是系统地对某一条经筋进行修炼,所以很难启动十二经脉。而易筋经的玄妙之处,就是通过特定的姿势,使整条经筋处于激发态,从而刺激了所对应的整条经脉,使整条经脉处于有序的状态,加强了经脉的通导性,使气血通畅,增强人体的内动力——真力。 “经儒说”: 易筋经练功法则依十二经脉的循环顺序以练「筋」、到顺「经」、而行「经」,达到濡养体内脏腑器官,遵循中国养生法则「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因此,此功法是对任何身体毛病都有帮助。 “听语说”: 易筋经的顺序是按十二正经流注的次序排列的,练完十二式正好十二正经走了一圈;第二是抻的是十二经筋。 编者点评: 十二经筋是黄帝内经中提出专门对应人体十二正经的,十二经筋是经络内气运行的基础和供给,虽然十二经筋涵盖了人体主要经筋内容,但不可否认,人体的经筋组织纵横,且和筋膜相互关联,而且经筋所包含的内容诸多,涉及到了肌腱、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等综合内容,所以单纯说每一式对应某一经筋,未必能令人信服。十二经络是循行于经筋之中的精微物质,这种经气按照特定轨迹和运行速度周流于人体系统内部而不可见,人体的运动对经络经气的运行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但要明白,只有经筋的改变才会使得经络经气的运行产生改变,当然如果是病人,则经络经气的阻碍和衰缓并不单单是经筋的问题。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一、功法 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 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0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次。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次。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健身气功易筋经动作要点口诀

健身气功易筋经动作要 点口诀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健身气功·易筋经动作要点口诀 预备势 并步站立身放松,下颏内收百会领, 目光内含身中正,呼吸自然调身型。 身心放松息调整,动作要与意随行, 顺其自然除杂念,三调合一练好功。 韦驮献杵第一势 左脚开立身中正,两臂前摆掌合胸, 气定神敛调气机,心澄目洁貌亦恭。 两肩为轴臂带动,屈肘合掌腋下松, 深长细匀调呼吸,调理周身心神静。 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肘抬起掌伸平,两臂外展立掌撑, 掌根用力趾抓地,缓慢外撑意扩胸。 吸气抬肘掌前伸,两臂体侧与肩平, 竖指坐腕成立掌,内劲用力两边撑。 韦驮献杵第三势 松腕平摩收至胸,虎口耳垂相对应, 两掌上托展肩肘,重心前移要提踵。 两掌上托至头顶,力达四肢脚掌撑, 脊柱竖直下颏收,紧咬牙关劲不松。 摘星换斗势 握拳变掌身转动,掌落髋旁腰间横, 缓慢起身至头顶,掌经额前去摘星。 以腰带肩肩带臂,直膝松腕身调正, 目视掌心意命门,调整呼吸稍微停。 倒拽九牛尾势 屈膝撤步身转动,前後摆臂腿成弓, 两手依次握成拳,前拉後拽臂旋拧。 以腰带肩旋双臂,力贯双膀紧後松, 左右互换做三遍,动作协调不僵硬。

出爪亮翅势 收脚开立臂举平,掌立云门再扩胸,松肩前抻转掌推,分指坐腕目要瞪。轻如推窗缓慢行,重如排山内劲增,海水还潮收双臂,收推七次掌立胸。 九鬼拔马刀势 转身抡臂绕头顶,掌心掩耳头转动,一掌扶於玉枕处,一掌背贴脊柱中。缓慢展臂要扩胸,目视肘尖稍作停,合臂上推身扭转,拧动脊柱後看踵。 三盘落地势 转身跨步臂抻平,屈蹲按掌力要重,口吐嗨音调气息,翻掌起身缓慢行。上托如提千斤重,下按着力在劳宫,翻掌向下肩带臂,转掌向上手至胸。 青龙探爪势 起身收步身调正,掌心向上臂端平,握固拳轮贴章门,伸臂屈肘龙爪形,转身探爪力掌中,变掌下按意不停,划弧转掌握固起,动作协调一气成。 卧虎扑食势 脚尖内扣身转动,拳至云门变爪形,向前扑按肘稍屈,手随躯干做涌动。上体下俯爪下按,塌腰抬头要挺胸,力达指尖体上撑,腰背抻拉成反弓。 打躬势 起身转体掩耳孔,指击天鼓鸣七声,由颈至尾体前屈,两肘外展逐节动。缓慢起身尾至颈,牵拉脊柱身中正,屈伸连续做三次,加大幅度要适中。 掉尾势 拔耳前伸指交叉,翻掌前抻收至胸,俯身塌腰抬头看,双手下按两脚中。左右调整臀扭动,头臀相向手固定,肩与髋合调脊柱,目视尾闾腰背动。 收势 松手直立身中正,两臂外旋成侧平,

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

少林派的达摩易筋经 十二式 《易筋经》原分上下两卷,为佛家达摩尊者所创造,般刺密谛译师翻译的。据传,达摩尊者自印度东来,住锡少林寺,传授佛家的禅修“大乘法”,为“禅宗”东来的第一代宗祖(照印度推算他是第二十八祖)。他看见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坏,因此,他创造这一套练功的方法。他的内容包括“静功”与“动功”。关于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对于练静功只注重“参话头”一种方法了。我曾普通地叩问过很有名的几位宗门大德,都不出这个范围,而且他们都不会动功,会动功的人又不精坐法,因此动功则与静功分道扬镳,竟至不能配合运用了。至到今天,少林派易筋经的传授,已属支离破碎,真正可惜。 现在留传的动功十二式,系王祖源氏得自嵩山少林寺的东西,与原来的“静功图”、“击技谱”已有些不同。我曾访问请教过一些前辈,皆无法鉴定其优劣,大体的评

论,认为王氏这种选择是精美的。我根据前辈黄箴老的指导,也曾试练过易筋经的方法,运用起来,全身气脉流注合度,一直未发现过有迟速痞滞的偏倚迹象,证明前辈的批判是正确的。兹将得自黄箴老传授密义,分条介绍其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式、韦驮捧杵 第二式、横担降魔杵 第三式、掌托天门 第四式、摘星换斗 第五式、倒曳九牛尾 第六式、出爪亮翅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 第八式、三盘落地 第九式、青龙探爪

第十式、卧虎扑食第十一式、打躬击鼓第十二式、掉尾摇头

第一式、韦驮捧杵 韦驮献杵的架子,与第二节三式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三种姿势,是易筋经动功的基础,练气的入门。这个架子开始运用平心静气、敛神的原则,结合人体的内景生理,经络气脉,运用得非常合理。深得“动中涵静”,“动静两赅”的精义。尤其对于调节肺气发挥“肺主均衡”的作用,一开始便从这里下手,单刀直入直接掌握了“肺为气笥”的关键,控制了全体气运的总枢纽,是非常可贵的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上下部功法(十二大劲)详解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上下部功法(十二大劲)详解 一、易筋前功练法: 易筋经前功,共有十二式,每式动作不同,而各有其妙处。宜于清晨时,在空旷清洁之地,依法练习,待十二式练毕后,再从第一式复练,周而复始,晨夕各三次,半年之后,则精神萎顿者,立可振作;而精神健旺者,则实力倍增,神充气足,诚是易筋换骨之妙。尤其青年人修练,收效更见神速,但须按日行功,切不可稍有间断,若荒怠不勤,决无法预期收效。 易筋前功第一段.混元一气功: 面向东而立。 两足分开,中间相距约一尺,足之位置,须趾与附同一方向,成并行线,切忌踏成八字形。 凝神调息,精神集中,不可散漫,心平气和,不可轻浮,摒除一切杂念,不可胡思乱想,聚气于腹,毋使走泄,在行功用力的时侯,应停止呼吸几秒钟。 头部向上微昂,口宜紧闭,牙齿相接,舌尖抵住牙开,两目向前睁视,有精神的向前凝视,有稍稍怒目之意,睛珠须定,不可稍有闪闭,眼睛不可一开一闭。 然后,将两手拆腕昂起,使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再缓缓略屈其肘节,将手提起少许,至腰部稍下处为度。惟两手虽上提,而两臂之气力,必须下注。所谓两臂之气力必须下注是说以意运气,心里想着这时候是两臂的气力往下注,此时有如按桌踊身之状,如同手掌按在桌上要把身子跳起来的样子。 略加停顿之后,乃将十指运力向上翘起,而掌根则运力捺下,手掌根要用力往下捺,手指尖则用力往上翘,行功时动作要慢如打太极拳一样的慢,等到手掌及手指用力,达到最高度时,再停顿片刻(手掌捺下手指翘起的这种姿势要保持几秒钟的时间),乃放下手指,提起掌根(手指放下手掌根自然就会提起来),回复原状。此时手臂放松均不着力。 如此一翘一按,是为一度,徐行四十九度。

(仅供参考)华山老人秘授调气图

达摩十二把易筋经图说 达摩十二把易筋经是峨眉宗八大门中洪门的一套主要功法。此功专为增长劲力而 设,门内皆以“神力功”誉之。此套功法简而易学,练功中采用层层加力的方法,每呼 吸一次加力一次,只要日行两次,三十天内即见神效。 [歌诀] 洪门猛勇四海闻,源在福建南少林;普天之下归洪姓,相扶明主定乾坤。 请出宝匣翻秘卷,虔诚务就神功练;祖师传下十二把,一日练得力千斤。 丹田气出达指尖,气回肺腑手足紧;妙谛全在贯气诀,久练神功推山滚。 第一把力按千斤势 [歌诀] 一把劲力按千斤,身正臂直掌下撑:十指上翘掌心沉,一翘一沉劲力增。 两脚横开与肩同宽,两脚平直,双足尖稍里扣,颈项竖直,百会上顶,沉肩松胯。下颏微收,口微闭,舌尖紧抵上腭,双目凝视正前方。两手下垂分别置于两大退外侧,肘关节微屈,双掌稍微外撑,掌心向下,十指朝前。采用逆腹式呼吸,意念微注丹田,以鼻吸气,并收提肛门及睾丸:然后,以鼻呼气,意领丹田内气上升至膻中穴,并分作两股经两腋下沿手臂内侧向双手掌心贯气,十趾抓地,双手掌用暗劲下按,十指上 翘,全身之气力集中于双掌。默数1至49字,每数一字十指上翘1次、掌心下按1次。如此练习49次(图1)行完49数后,全身放松,稍作休息,接着练习下一把。

第二把金刚守关势 [歌诀]二把劲金刚守关,握拳拇指上翘力; 拳紧指翘默记数,呼吸深深宜慢长。 前势练毕,双足立定如前势,两手握拳,拇指 翘起顶住大腿外侧,其余手指握紧,手心向后, 吸气时可自然,呼气时扬眉怒视前方,牙咬紧, 提肛,十趾抓地,手指用力并用意紧1次, 勿放松,愈握愈紧,直至49次呼吸完,乃放 松(图2)。 行完49数后,全身放松,稍作休息,然后进 入下一把的练习。 第三把双臂揽月势 [歌诀] 三把劲双臂揽月,大指内贴劳宫穴; 四指握固掐紧拳,层层加劲须数息。 前势练习完毕,双足立定如前势,将大拇指叠 于掌心,其余四指握拢掐紧拇指呈拳,两臂朝 下伸直,虎口朝前方。目平视,牙咬紧,舌抵 上腭。每呼吸1次,两拳握紧1次,勿放松, 愈握愈紧,直至49次呼吸完毕,才可放松(图 3)。 行完49数后,全身放松,稍作休息然后再进 入下一把的练习。 第四把怀中抱月势 [歌诀] 四把劲怀中抱月,双臂平伸环抱形;两臂相距咫尺许,肘屈平抬与肩齐。前势练毕,双足立定如前势,两手握拳前抬臂,高与肩平,两臂略屈呈环抱状,臂距

易筋经图解

易筋经图解 《易筋经》全名《达摩易筋经》,共十二式,故又称《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或《易筋经十二式》。《易筋经十二式》是少林气功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李靖等根据《景德传灯录》脱胎取名,后世托名为达摩祖师所传,来源经不起推敲,但功法内容颇具价值,常练能疏通筋络、调理阴阳,振神健体、祛病延年。现国家以将《易筋经十二式》为蓝本的《易筋经》编入四大健身气功教材。 1、韦驮献杵第一式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诚貌亦恭。 自然呼吸。两足开立,成八字形,中距五寸;两腿伸直、挺膝;身胸挺直(头顶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成一条直线);两臂、掌自然下垂于体侧;两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两手同时缓缓上抬,屈肘于胸前(膻中穴外)合掌。定式后静立一分钟。 2、韦参献杵第二式 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式定约静立半分钟(图2)。

3、韦参献杵第三式 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图3)。 4、摘星换斗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目视右掌。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鼻呼,约静立半分钟(图4)。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图4)。 5、倒拽九牛尾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从体后向体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

易筋经的主要作用

易筋经的主要作用,是发掘人体的本能。 自我按摩足尖和手指尖也是一种导引。 “达摩易筋经”传说是中国禅宗始祖,菩提达摩的一种养生功法,练功时,必须在人少寂静的地方,刻苦锻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掌握这个功法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入门。 少林寺的功法,名称很多,“达摩易筋经”也属最早的功法之一,所以历来在民间很受欢迎,这个功法有个特点,它能疏通各个经络脏腑,发功快,见效速。一个人难得有几十年的锻炼时间,因此就得在一、二个功法上狠下功夫,以求精通,方能锻炼出真功夫。 “达摩易筋经”确是我国一种健身的好方法,此功使神、体、气三者,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的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锻炼,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的目的。 摘星换斗势的做法 可缓解记忆力衰退,胸闷气短,背痛,心情不好等;首先右足向前跨半步(两足间隔约一拳),成前丁后八式,同时左手握空拳,靠于腰部,右手垂于右大腿内侧;然后左腿弯曲下蹲,右足尖着地,足跟提起,离地约2寸,不可前倾后仰;右手五指微握如钩状,屈腕沿胸向上举起,至头部右侧,离右额一拳;指端向右略偏,头同时略向右侧抬起,双目注于掌心。 练习此招式需要注意的是单手高举,五指微微捏齐,曲腕如钩状,离开发际约一拳。肘向胸前,指端向外,头微偏,松肩,两目注掌心,舌抵上腭,口微开,呼吸调匀,臀微收。前腿虚中带实,后腿实中有虚。换步时,前足向后退半步,动作左右相同。练时应神志注一,气沉丹田,以意运气,以气随意,使气血畅通,勿使肌肉紧张。身体各部保持充分的潜伏力。练时循序渐进,不宜操之过急。初练2分钟,一周后每周增加1分钟,至7分钟后,每两周增加1分钟,至10分钟后,根据具体情况增加,一般到15分钟左右。 手厥阴心包经三盘落地热势 节目相关视频及预告消息请及时关注唯一发布地:湖南卫视屋|https://www.360docs.net/doc/573566888.html,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73566888.html,/baikequanshuo/20111028-3849.html 多锻炼手指可以强化手厥阴经筋,起到锻炼大脑作用。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它的支脉从胸中分出,沿胁肋到达腋下3寸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

少林易筋经定式动作图解

少林易筋经定式动作图解 步骤 尾页 简介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步骤/方法 1.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2.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3.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 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4.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 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5.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 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 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 次。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

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图解

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图解 ?最近更新: 2011-09-21 13:09 ?浏览次数: 20599 次 ?收藏次数: 10 次 “达摩易筋经”是我国一种健身的好方法,此功使神、体、气三者,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的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锻炼,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的目的。尤其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更是有利于纠正体形,恢复关节受限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 步骤/方法 1.韦参献杵第一式 自然呼吸,两腿挺膝,两足跟内侧相抵,脚尖外撇,成立正姿式,躯干正直,头顶之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要成一条直线;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侧;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双手向前分抬合十,停于胸前膻中穴外,式定后约静立一分钟 2.韦参献杵第二式 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

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式定约静立半分 钟。 3.韦参献杵第三式 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式定后约静止半分 钟

4.摘星换斗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目视右掌。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 1.倒拽九牛尾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从体后向体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

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图解)

八段锦健身操 兩手托天理三焦, 調理脾胃單臂舉, 左右開弓似射鵰。 五勞七傷往後瞧。 背後七顛百病消。 双手托天理三焦(见图①) 直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松垂身侧,然后徐徐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双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状,同时顺势踮两脚跟,再将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轻轻着地,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 作用:拉长脊椎、颈肩部肌肉,还可调理气血,稳定情绪。 左右开弓似射雕(见图②) 直立,左足跨出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双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接着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作拉弓状。动作复原后左右互换,反复进行数次。如配合呼吸,则展臂及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可减轻胸闷与肩颈酸痛等症状。 图二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见图 ③) 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右手翻掌上 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动作复原后,两手交替反复进行,反复多遍,如配合呼吸,则上举下按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图一双手托天理三焦

作用: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胃酸过多、手脚冰冷或四肢酸痛的症状。 五劳七伤向后瞧(见图④) 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心紧贴腿旁,然后头慢慢左顾右盼向后观望。同时配合呼吸,向后望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缓解肩颈僵硬、落枕等症状,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 图三调理脾胃须单举图四五劳七伤向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见图⑤) 两足分开,相距约三个足底长度,屈膝半蹲成骑马势。两手张开,虎口向内,扶住大腿前部。头部及上体前俯,然后作圆环形转腰,转动数圈后再反方向转腰。 在转腰的同时,适当摆动臀部。如配合呼吸,则在转腰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作用:去心火,避免长暗疮、暴发青春痘、流鼻血、情绪暴躁等情况的发生。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动作较复杂,可量力而为。 两手攀足固肾腰(见图⑥) 直立,并足,两膝挺伸、上身前俯,以双手攀握两足趾,头略昂起。然后恢复直立姿势,同时双手握拳,并抵于腰椎两侧,上身缓缓后仰,再恢复直立姿势。重复几遍。本式采用自然呼吸。 作用:可使腹直肌以及脚内侧的经脉得以伸展,透过手的热量对肾脏进行按摩。双手如攀握不到两足趾,可不必勉强。

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清晰完整版)

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 朱修林 1994.12 二十年前拳友倪霆奎借给我一本木刻版本《易筋经八段锦合刻》一书,是苏州振行新书社藏版。此书图文并茂、阐述清楚,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真是爱不释手,于是将全书描录下,然后归还。近几年来,又见好友周晓东拳师授传《达摩易筋经》第六势,即“出爪亮翅式”,锻炼者都说效果很好,所以深受人们欢迎。我受他的启发以后,发现我们峨嵋气功大师周潜川在《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一书中也有载有“少林达摩易筋经十二式”的阐述。 今将周大师的有关内容与咸丰八年木刻版古本《易筋经十二图》加以合编补充,可以丰富《达摩易筋经》也有益于练此功的爱好者。但是以上两书,都有各自的门派特点。要编成观点一致的内容,似有困难,因此,我决定用以下方法,进行叙述,以供探讨。 (一)保持原貌,在文句上一字不改,如遇疑难之处,用本人的按语,谈我的见解。 (二)名日:《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实是少林峨嵋两派秘诀大成:同时亦弥补《峨嵋十二庄》的不足之处,最可贵的是周先生能将古文易筋经的拳经释密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精义不变,完全符合古代养生家的哲理,又符合中医学说。 (三)其中韦驮献杵第一势等所站的脚型,与少林派立式有所不同,前者采用的是“外八字型”,后者是“方型”,站立的脚型不同,而内经气脉的走向,也就不同了。“外八字型”走的是三阴气脉。“方型”走的是三阳经,这是佛、道两家练功的根本区别,须得爱好者细细琢磨和探讨。 《易筋经》原分上下两卷,为佛祖达摩创造。据传,达摩自印度东来,住锡少林寺,传授佛门的禅修“大乘法”,为”禅宗”东来我国的第一代祖师(照印度推算他是二十八祖)。他看到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坏,因此,他创造这一套练功的功法。他的内容包括“静功”与“动功”。关于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对于练静功只注重“参话头”一种方法了。我曾普遍地叩问过很有名的几位宗门大德,都不出这个范围,而且他们都不会动功,会动功的人又不精坐法,因此动功则与静功分道扬镳,竞至不能配合运用了。直到今天少林派易筋经的传授,已属支离破碎,真正可惜。 现在留传的动功十二式,系王祖源氏得自嵩山少林寺,与原来的“静功图”、“击技谱”已有所不同。我曾访问过一些前辈,皆无法鉴定其优劣,大体的评论认为王氏这种选择是精荚的。我根据前辈黄箴老的指导,也曾试练过易筋经的方法,运用起来,全身气脉流注合度,一直未发现过有迟速痞滞的偏倚迹象,证明前辈的批判是正 1

易筋经原文加动作要领

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原分上下两卷,为佛家达摩尊者所创造,般刺密谛译师翻译的。据传达 摩尊者自印度东来,住锡少林寺,传授佛家的禅修“大乘法”,为“禅宗”东来第一代宗祖(照印度推算他是第二十八祖)。他看见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坏,因此,他创造这一套练功的方法。他的内容包括“静功”与“动功”。关于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对于练静功只注重“参话头”一种方法了。我曾普通地叩问过很有名的几位宗门大德,都不出这个范围, 而且他们都不会动功,会动功的人又不精坐法,因此动功则与静功分道扬镳,竟至 不能配合运用了。至到今天,少林派易筋经的传授,已属支离破碎,真正可惜。 现在留传的动功十二式,系王祖源氏得自嵩山少林寺的东西,与原来的“静功图”、“击技谱”已有些不同。我曾访问请教过一些前辈,皆无法鉴定其优劣,大体的评论,认为王氏这种选择是精美的。我根据前辈黄箴老的指导,也曾试练过易筋经的方法,运用起来,全身气脉流注合度,一直未发现过有迟速痞滞的偏倚迹象,证明前辈的批判是正确的。兹将得自黄箴老传授密义,分条介绍其操作方法如 下: 第一式、韦驮捧杵的口诀: 韦驮献杵的架子,与第二节三式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三种姿势,是易筋经动功的基础,练气的入门。这个架子开始运用平心静气、敛神的原则,结合人体的内景生理,经络气脉,运用得非常合理。深得“动中涵静”,“动静两赅”的精义。尤其对于调节肺气发挥“肺主均衡”的作用,一开始便从这里下手,单刀直入直接掌握了“肺为气笥”的关键,控制了全体气运的总枢纽,是非常可贵的方法,比其他 各宗派的“起手”架子的确高明得多。细细体会口诀,就可以明白了。 第一式韦驮捧杵的口诀如下: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这口诀的意思,是说开始练功,第一项的操作,要把身体端正直立,不能偏倚

达摩少林易筋经图解

少林~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图解《易筋经》全名《达摩易筋经》,共十二式,故又称《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或 《易筋经十二式》。《易筋经十二式》是少林气功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李靖等根据《景德传灯录》脱胎取名,后世托名为达摩祖师所传,来源经不起推敲,但功法内容颇具价值,常练能疏通筋络、调理阴阳,振神健体、祛病延年。现国家以将《易筋经十二式》为蓝本的《易筋经》编入四大健身气功教材。 1、韦驮献杵第一式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诚貌亦恭。 自然呼吸。两足开立,成八字形,中距五寸;两腿伸直、挺膝;身胸挺直(头顶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成一条直线);两臂、掌自然下垂于体侧;两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两手同时缓缓上抬,屈肘于胸前(膻中穴外)合掌。定式后静立一分钟。 2、韦参献杵第二式 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式定约静立半分钟(图2)。

3、韦参献杵第三式 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图3)。 4、摘星换斗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目视右掌。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鼻呼,约静立半分钟(图4)。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图4)。 5、倒拽九牛尾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从体后向体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图5)。

易筋经图解

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图解 ?最近更新:2011-09-21 13:09 ?浏览次数:20599 次 ?收藏次数:10 次 “达摩易筋经”是我国一种健身的好方法,此功使神、体、气三者,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的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锻炼,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的目的。尤其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更是有利于纠正体形,恢复关节受限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 步骤/方法 1.韦参献杵第一式 自然呼吸,两腿挺膝,两足跟内侧相抵,脚尖外撇,成立正姿式,躯干正直,头顶之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要成一条直线;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侧;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双手向前分抬合十,停于胸前膻中穴外,式定后约静立一分钟

2.韦参献杵第二式 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 心平气合。式定约静立半分钟。 3.韦参献杵第三式 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 际。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 4.摘星换斗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

目视右掌。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 1.倒拽九牛尾式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

(完整版)周版易筋经侧身图动作详解3.51

侧身图二〇一二年七月五日,二〇一三年八月五日2013年11月4日二○一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01.独手擎天势 原文:“此势就前势,将两脚相依,站如丁字,左手叉腰下股上大骨间;右手从右股间伸膀直肱,逆撑而上,至头顶,面即随右手朝天仰观掌背,使上右掌背对右脚背,目注神凝,呼吸三口。导气逆行,而脚跟两膝及左肱左膀亦须正直,不可放松。呼吸毕,顺作下势。” 跃马按:此式仍接着正身图的拱立归位式,稍 平静一下。因为此图是主要练习肾与腰腿,所以单 独练习本图时,拱立时的吐浊可以用六字诀的“吹” 字,次数可以是三六九次。 然后将两脚站成右丁字步(左脚尖向前,右脚尖向右),将左手大指点按在左腰眼处,另四指向 前自然拿住腰,右手从身体右边向上撑,直到手臂 伸直,掌心向上,掌指向左,掌背与右脚背上下相对,稍仰头看掌背,壹志凝神,心志专一,神情凝定,式定后周身劲力不松,计数呼吸三次,吸气时用意念引导气自头顶向下经胸腹到达会阴,呼气时向后沿督脉向上至头顶。 此式是手心向上,在周潜川先生的少林达摩易筋经十二式中是手心向下,所练经络不同,所以手型不同。手心向上是练习掌托天门的方法,它是练三阴气脉外开的法子,所以

用掌外托。而十二式中摘星换斗的架子,是把三阴气脉收回内敛.变换成回阳的架子,去练三阳气脉的方法,所谓摘星换斗的含义,从外向内才谓之摘,等于说摘花摘叶。有收摘的意思。又把北斗南斗的天星形状,形容比喻摘星换斗这个架子的精神。 又因为脾之气宜升,胃之气主降,所以此式有益于脾,为了同时练习胃,所以在吸气时先踏地,以引气下降,而脾与胃互为表里,且脾阴胃阳,所以按先阳后阴的顺序练习。 此式的叉,我最初是按崔琳的拳背贴在腰眼处,但后来觉得如此练习虽然用意方便,但还是用指点在腰上更直接。 此式,我觉得初学的不应看掌背,因为有的人向上看有可能出现两种问题,一是有可能上火,二是可能收阳过度,另外,初学者也不要引导气运转任督二脉,最好还是等练习一年或是先练习正身图300小时后,再按此练习比较安全。 如果是已经先行练习正身图300小时,此处则可以吸气时,想象气由顶门的百会穴随吸气经任脉到达会阴穴,并同时着意用力踏地,稍停,然后呼气时,想象气由海底的会阴穴经督脉到达头顶的百会穴,在保持脚踏地用力的同时,掌用力向上撑。 02.翻手拔刀势 原文:“此势就前势,将右手着力绕头一转,由前转后,由后顺前至右肩窝处,即将右手握拳,一呼一吸,使气一提

易筋经生命十二式各式注意问题

初学者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點,就是按照儒老師的視頻,跟着學。然後做到不需要視頻,自己就可以從頭到尾的做下來。 第二點,開始的時候不要太在意動作的準确性。做個大差不差就好了。好在緣渡十二式,按儒老師說的動作的要求不是很高。動作不到位的地方不會太影響鍛煉效果。 第三,就是每式盡量做30秒以上,然後接着做下面的。一開始的時候可以每式的時間不用太長,做了一遍後,如果時間容許的話,再從頭做。随着掌握程度的提高,盡量延長每式的時間,每式可練2-10分鍾,我現在基本每式2到5分鍾,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來調整。 第四,呼吸以自然爲主,無需特别在意。無需任何意念活動。所以可以聽音樂來幫助自己放松和轉移雜念。 第五,不要太在意各種反映,鍛煉就有效果,也就有反應,尤其是身體虛弱,長期缺乏鍛煉的人。所以一開始不應該在意練功的反映,更不能把什麽事都和練功聯系起來,而應堅定不移的練下去。 第六,在學習過程中,多看儒老師博客上的文章,這個論壇的文章,和cm和十竹道友的日記(裏面初學者的問題和儒老師的解答非常詳細,足夠用了)。參考自己的體會,對自己的十二式動作進行調整,提高鍛煉效果。動作做的好,效率當然更高,這是無容置疑的。我本人現在就在這個階段,在繼續提高動作的準确性。 第七,在練習過程中,要始終注意全身是否放松了,這個很關鍵,否則腰椎頸椎等容易有問題,膝關節也一樣; 第八,要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态,要不斷有好的心情; 第九,開始的時候不要在意準确性,是因爲,大家可能做不到位,但大家一定要有努力做到位的動作趨勢,而不是一味放松~但請大家注意了:所有的動作要領都是分層次的,是要先滿足一項的前提下,再去滿足下一項。 第十,一定要認真讀關于十二式的帖子,而且要反複讀,因爲每次看都會有心得體會的。 第十一,注意本版公告。 第十二,初學者,特别是中老年的朋友,會感覺比較吃力,此時可以先做前面的九轉暖身功,等一段時間後,全身的主要關節放松了,再開始練習生命12式。 第十三,剛開始最好跟着儒老師的視頻練習,可以用電子鍾或呼吸的次數來計時,一般來講呼吸21口爲1分鍾,呼吸急促的話可以适當增加,但呼吸的次數必須要求是奇數。 第十四,對于呼吸前面師兄已講到自然呼吸,但初學者往往很在意呼吸,我的體會是隻要把動作到位了,不去管呼吸,慢慢的功力深了,呼吸自然會慢、細、長,這需要一個過程。 第十五,練功到一定的程度,人會感覺到乏味,不想練功。此時要堅持,練功隻要保持基本的量,很快會過去。 第十六,對于男同志,練功的過程中要防止走丹,練功的過程中要配合靜坐,睡覺的時候右側睡,就想寺廟中卧佛。可以有效防止走丹。同時結合個人的體會,練功到一定程度能感知到可能要走丹,這時再睡前可以加練一次以防走丹,效果很好。 第十七,引用周潛川先生的一段話“禁忌生疑懈怠,這是練功的人最大的禁忌。有些人隻具備五分鍾的熱忱,最初抱着好奇心理和“試試看”的态度,而缺乏笃信笃行堅持練功的決心。開頭幾天勉強練功,覺着沒啥突出的功效,因而疑心氣功療法不能治療自己的病,遂因疑而産生懈怠的惰心,于是馬馬虎虎再練幾天,終于慢慢地就停下來了。結果一點好處沒有,隻落得幾回腰酸腿麻、難受的印象深存腦晦。關于這項禁忌,練功的同志們,須要特别注意,否則,練功的一切的一切,根本都談不到了。” 第一式问题精粹 1.全身放松,隻有手指貫力,腳趾扒地; 2.内八字到腿外側經筋有拉伸感覺,内側經筋無不适; 3、雙臂抱圓,手掌垂直手腕,折到極點,最好讓手腕部有微酸感,手指都是能豎直就盡量豎直,手指不豎直是周版或嫡傳十二式的練法。 4、手心在以上動作都完成的原則下,向面部旋轉(當然旋轉不過來很多,隻是一點,但有此效果不同); 5、拇指和食指比較有酸麻感。(不過因為每個人的筋狀態不同,手指酸麻也會有不同,這是依理論來說的) 6、舌頂上腭,眼睛平視,檢查腰椎是否沒有放松,最後全身放松; 7.有時腳踵會不自覺提起; 8.持續大緻三分鍾左右;

九转易筋大法

九转易筋大法 本功为万法之尊,奇易筋洗髓返老还童之神效,三年功成后,养生则赤身睡卧雪地而不寒,曝晒烈日而不热,可百日不食不饥,已成金刚之躯,用于武功,只要把真气引出就可成为伤人的剑气,护体的罡气. 口诀:一日立鼎除内伤,二日安炉探阴阳,三炼睾丸造精血,四镇心原不惊惶,五锁玉关真精长,六透三田气自刚,七贯任督河车路,八藏马阴龙虎降,九易筋骨成神勇,调摄补益不老方. 内外动静在筑基,莫把玄关须臾离,首除七情不治病,始终一生无虚疾,炼气功夫精益精,气功元海无喘息,百节通透元阳旺,寒暑饥饱不相逼,黄庭中有真主人,玉关紧锁无漏精,无自无他无分别,青娥经木御无敌,功成九转须洗髓,三际顿断空色一,大道平直法自然,寒空万里连天碧. 九转易筋九转晴,把握阴阳五行经,天地万物到真物,除去水土谁能行,柔能克刚水没土,以刚克柔土截流,既知易筋行功诀,还不精进猛修行. “九转呼吸法”,蜀中黄氏《真传易筋经》之核心 本实践锻炼易筋经的外壮或内壮功夫,最中心秘密的口诀,唯是九转呼吸法法。此法因为过去非常秘密,故在古本易筋经中,没有透露,黄师传功时,对一般人只说呼吸有九转,也没有发挥,我既得师秘传,今特将师授口诀,结合个人经

验,扼要叙述如后。 1、预备功法 易筋经的呼吸锻炼,若练外壮神勇,一般系从立鼎安炉的站功姿势下手;若以内壮为主的 则以坐法为先,双趺最好,单趺或自然盘次之,天王坐法也可以。 其次,除浊气。以鼻吸体外清新空气入内,直入下腹,吸气已,随以口默念“哼”字,以吐胸膈以上之浊气。次又如上吸气,默念“哈”字以吐中焦之浊气,三又吸气一口,默念“海”字以吐下焦之浊气。如时练作三遍,共吐九口浊气。此为早课必行之功。余时炼气,以鼻吸口呼一至三遍已足,无需念字。 再次,安身,口唇闭合,眉头舒展,面带微笑,舌尖抵上鄂齿间,两目向前平视,凝光不动。俟凝定,渐渐内收,由两眼当中的鼻梁处(山根穴)入内,再向下行,直注于脐后腰前微下之丹田中,两耳也随之入内,倾听丹田所在之处。2、九转正功 此为练气正行。练气,有刚气、柔气,中和气之别。刚气,呼吸有力,气入充满全身;柔气,多用于自然体呼吸,气之出入,当意念相主宰,只在丹田有感应;中和气则介于刚柔之间。本法属中和气,则更偏重于柔。又有顺呼吸和逆呼吸的不同,顺呼吸是吸降腹膨,呼升腹缩的自然呼吸;逆呼吸

健身气功易筋经动作要领

健身气功易筋经动作要领 预备式 “两脚并拢站立,两手自然垂于体侧;下颏微收,百会虚领,唇齿合拢,舌自然贴于上腭,目视前方。”同时“全身放松,身体中正,呼吸自然,目光内含,心平气和。”这是《健身气功?易筋经》一书对健身气功?易筋经预备势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健身气功爱好者习练该功法预备势时必须注意把握的。但是,笔者在教学和习练实践中发现,有些健身气功习练者对做好预备势不够重视,动作既不准确也不规范,有的人甚至把预备势做成了广播体操或队列训练的立正姿势,更有甚者干脆省略了预备势动作直接进入“韦驮献杵第一势”。有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学习和练习的体会,提出一些做好健身气功?易筋经预备势需要注意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充分认识预备势的作用。预备势看似一个简单的立姿动作,但预备势是人体由自然状态进入练功状态的必要过渡阶段,也是习练健身气功?易筋经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古人曾有:“百练不如一站”、“万动不如一静”的说法,这种说法虽有失偏颇,但却从一个侧面说明,做好预备势不仅对习练者尽快进入练功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能达到一定的健身效果。健身气功?易筋经的预备势就具有这样的作用,只要仔细体会,认真习练,就能起到内安五脏、端正身形的健身作用。 其次,要努力做到动作准确规范。做好预备势重在动作准确规范。有的健身气功爱好者在习练易筋经预备势时动作很不规范,头不是偏左就是偏右,眼睛不是向上就是向下。有的习练者易筋经已经练了好几年,但预备势动作仍然不够准确规范。之所以如此,关键是这些习练者不够重视预备势动作,没有把预备势作为易筋经功法的一部分来认真对待,有的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动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古人有“形不正则神难宁”的说法。如果做预备势时身体姿势不端正,动作不规范,进入练功状态就比较慢,练功效果也将大受影响。因此,做好预备势,动作准确规范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要切实注意调整呼吸。习练健身气功?易筋经,要求精神放松,意识平静,呼吸自然流畅,以利于身心放松、心平气和及整个身体的协调运动。可见,易筋经功法对呼吸有很高的要求。从练功的实际情况看,习练健身气功多在公众场合进行,参加健身气功的表演展示活动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习练者往往容易出现精神紧张、心神不定的情况,有时甚至不能很快进入练功状态。因此,在做预备势动作时注意放松身心、调整呼吸是很重要的。因为调整呼吸能使习练者较好地消除紧张情绪,逐步做到呼吸自然、柔和、流畅,并促使习练者的精神意气专一于练功。正因为如此,习练健身气功?易筋经从预备势开始,就要注意集中注意力,适时调整呼吸吐纳,力求使整个身心尽快进入练功状态。 可见,健身气功?易筋经预备势包涵了整个功法的基本要求。因此,重视预备势的练习,对于练好健身气功?易筋经具有重要意义。 “韦驮献杵”势是健身气功.易筋经全套动作的起始阶段。整个动作从静定到运动,逐步活动开来,是轻微开启气机的过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轻松、柔和、缓慢、对称与平衡应贯穿始终。这三势的动作做到位了,就为顺利过渡到以后各势做好了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