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合成色素日落黄和柠檬黄荧光光谱解析

食用合成色素日落黄和柠檬黄荧光光谱

食用色素,又称食用染料或着色剂,作为最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之一,一直被广泛用于食品生产、医药和化妆品工业。食用色素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食用合成色素大多为含有R-N=N-R键、苯环,或氧杂蒽等结构的化合物,被人体吸收后可转化成致癌物质,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其使用品种、数量,限制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并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如苏丹红事件、农药残留、三聚氰胺奶制品等),触目惊心、举世震惊。世界各国都将食品安全视为国家公共安全,纷纷加强管理制度,积极建立有效的检测方法。目前,科研人员已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导数吸附伏安法等方法对食用合成色素进行了检测研究。然而,在国内外,鲜有运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定性表征、定量检测食用合成色素的报道。分子荧光光谱法具有测量精确,样品量少、高分辨率等特点,能解决传统方法中,分析过程繁琐、费时且不易推广等不足,是高效、精确的分析方法,近年来在测定物质种类、含量残留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应用。但是,食用合成色素含有多个荧光团,其荧光光谱规律较复杂,荧光相对强度与其浓度存在的非线性关系难以用偏最小二乘(PLS),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定性、定量分析。本文采用Roper Scientific SP--2558多功能光谱测量系统对浓度为

0.100mg/ml的日落黄、柠檬黄溶液的荧光光谱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发现,在波长310nm-400nm的紫外光激励下,日落黄溶液荧光光谱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70nm,荧光峰值波长为576nm,柠檬黄溶液荧光光谱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50nm,荧光峰值波长为569nm。根据分子光谱理论,日落黄和柠檬黄能产生荧光,是因为其分子

中含有=C=O、、苯环或萘环等荧光发色基团及-OH、-SO3Na等荧光助色基团,通过偶氮键连结在一起,形成足够长的共轭双键体系,电子主要以π→π*跃迁方

式吸收光子,产生荧光。进而检测并分析了不同浓度日落黄和柠檬黄溶液的荧光光谱特性。在实验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导数光谱法对日落黄和柠檬黄的荧光光谱数据进行处理,突显了日落黄和柠檬黄荧光光谱之间的差异,增强了荧光光谱对日落黄和柠檬黄的识别能力;并引入BP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遗传算法-神经网络(GA-BP)等智能算法应用荧光光谱对日落黄和柠檬黄进行识别和浓度预测。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点: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与BP神经网络在处理过程中不需要考虑系统误差、不需要知道对象的数学模型,即能完成复杂的非线性识别,且相比之下,径向基神经网络测得结果更精确,更稳定,训练时间也更短。遗传算法-神经网络(GA-BP)模型兼有神经网络的广泛映射能力和遗传算法(GA)的快速、全局收敛以及增强式学习能力等性能,能够准确预测日落黄的浓度。本文还将小波变换应用于对荧光光谱数据的压缩,保持了原始光谱的特征峰,大大压缩了数据量,在网络训练及预测等程序上缩减了训练时间,提高了测量精度。这些方法在利用本身优点的同时,也很好地发挥了荧光光谱法高灵敏度、高准确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将预测的平均误差和标准偏差(RSD)均保持在5%以下。本文虽以日落黄和柠檬黄为研究对象,但研究内容具有普遍性,所用方法也可应用于其它的食用合成色素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识别和浓度预测。通过探索日落黄和柠檬黄的荧光产生机理和光谱特性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食用合成色素的分子结构及毒性产生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可促进分子光谱理论的发展,拓展其应用,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同主题文章

[1].

李征,苏理云,琚生根,杨舰. 基于BP神经网络和逆滤波器的小波域半盲离焦图像复原(英文)' [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2].

刘素一,权先璋,张勇传. 小波变换结合BP神经网络进行径流预测' [J]. 人民长江. 2003.(07)

[3].

丁亚平,吴庆生,倪其道. 导数光谱CPD法同时测定生物样品中的铜和锌' [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1997.(01)

[4].

李世雄. 小波变换及其应用(续三)' [J]. 高等数学研究. 2003.(02)

[5].

张华晓,李淑芬,李全运. 食用合成色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方法研究' [J]. 河南科学. 1994.(03)

[6].

谢长珍,杨守志. 小波变换在量子理论中的应用' [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04)

[7].

刘维国,杨兆进,郭惠娟,崔兴福. 小波变换及其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995.(01)

[8].

裴正林,余钦范. 基于小波变换和BP神经网络的地震波初至拾取方法' [J]. 勘察科学技术. 1999.(04)

[9].

王艳艳,何勇,邵咏妮,张志飞.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咖啡品牌鉴别研究' [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7.(04)

[10].

刘广东,刘文钦,袁存光,冯成武. 用导数光谱法同时测定水中微量铜和锌' [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02)

【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光学工程; 食用合成色素; 荧光光谱; 导数光谱; BP神经网络;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神经网络; 小波变换; 食品安全

【作者相关信息搜索】:江南大学;光学工程;陈国庆;王俊;

食用合成色素的测定(精)

食用合成色素的测定 核心提示:天然食品及食品原料多数本身具有特有的色泽和香味,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习惯中也认识了各种食品应有的色泽,食品的色泽已经成为食品 天然食品及食品原料多数本身具有特有的色泽和香味,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习惯中也认识了各种食品应有的色泽,食品的色泽已经成为食品的一个重要感官指标。然而,食品在保存及加工过程中,其色泽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使食品尽可能恢复原来的颜色,除采取一定护色措施外,往往还得添加一定量的食用色素,进行着色。 食用色素就来源可分成两大类: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 天然色素的优缺点: 1、优点: ⑴其色素是从一些动物、植物组织中提取出来; ⑵安全性高; 2、缺点: ⑴稳定性差(对光、热、酸、碱等条件敏感 ; ⑵着色能力差; ⑶难以调出任意的色泽; ⑷资源短缺,不能满足食品工业的需求;

⑸价格昂贵。 合成色素优缺点: 1、优点: ⑴资源十分丰富(来自于煤焦油及其副产品 ; ⑵稳定性好、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能调出任意颜色; ⑶价格低廉; ⑷应用广泛; 2、缺点: ⑴毒性较大(因为属合成所以毒性大,有的甚至致癌 ; ⑵食用剂量加以限制。 对合成色素在测定时采用的几大步骤如下: 样品前处理→提纯→分离→鉴别(何种色素→定量(此色素含量是否超标 ⑴前处理方法有:前处理不外乎是将样品打浆或者将着色部分用刀刮下,定容、吸附、解吸等方法处理; ⑵提纯的方法 (1 羊毛染色法:此法应用较广泛,主要是简单,材料容易弄到,操作也方便。缺点为:要在热的酸性条件下吸附色素,用氨溶液解吸色素时,往往色素起变化。当溶液中含量低时(色素含量低 ,用羊毛染色法吸附色素不完全,回收率低;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杏罐头中的柠檬黄_日落黄

2010年9月第31卷第9期 食品研究与开发 [J].分析测试学报,2004,23(3):26-30 收稿日期:2009-09-03 为了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常在食品中添加人工合成着色剂(又称色素)。色素色泽鲜艳,着色力强,性质稳定,不易褪色,用量较低,可任意拼色,价格便宜。但色素主要以苯、甲苯、萘等化工产品为原料,经化学合成,主要属苯胺类色素,有的色素在人体内可形成致癌性物质α-氨基萘酚和β-萘胺。因此,世界各国对色素的品种、 使用范围和使用量都有严格限制。目前,我国对人工合成着色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都有严格 的规定。GB 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1] 规定,西瓜酱罐头允许限量使用日落黄外其余均不得添加合成色素。采用无水乙醇-氨水溶液浸泡,离心的方法提取被杏果肉吸附的柠檬黄、日落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的重复性好,回收率、精密度较高。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1.1.1仪器 液相色谱仪: FINNIGAN Surveyor LC 美国菲尼根高效液相色谱仪JJ-2型;匀浆机:江苏省金坛市环宇科学仪器厂SK-1型;快速混匀器: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KQ-250DB ; 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型;AK/QC-058型离心机:上海安亭。1.1.2试剂 柠檬黄、日落黄溶液标准物质: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去离子水;无水乙醇、氨水、甲醇、甲酸、乙酸、柠檬酸、乙酸铵,均为分析纯;聚酰胺粉过200目筛;甲醇:色谱纯[2]。1.2色谱条件 色谱柱:Inertsil ODS-3V 4.6×250mm ;流动相:甲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杏罐头中的柠檬黄、日落黄 王冬妍,杨书宁 (沈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辽宁沈阳110022 )摘 要:水果罐头中添加的合成色素大部分被果肉所吸附,为充分提取色素,优化水果罐头中合成色素的测定方法。 采用无水乙醇-氨水溶液浸泡、离心,提取被杏果肉吸附的柠檬黄、日落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柠檬黄、日落黄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2%和98.9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51%和0.33%。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杏罐头;柠檬黄;日落黄 Determination of Tartrazine,Sunset Yellow in Canned Apricot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ANG Dong-yan ,YANG Shu-ning (Shenyang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Institute ,Shenyang 110022,Liaoning,China )Abstract :Synthetic pigment added to canned fruit is adsorbed by pulp,in order to fully extract the pigment,optimize the determination of synthetic pigment in canned fruit.This study extracts the tartrazine and sunset yellow adsorbed by apricot pulp with dipping in anhydrous ethanol-ammonia and centrifuging,and determines with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of tartrazine and sunset yellow was 99.32%and 98.96%,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was 0.51%,and 0.33%respectively.Key words :HPLC ;canned apricot ;tartrazine ;sunset yellow 作者简介:王冬妍(1977—),女(汉),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食品检测技术研究。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检测分析 134

食品中的人工合成色素对人体的危害

食品中的人工合成色素对人体的危害 08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王延哲 学号:2008220018

食品中的人工合成色素对人体的危害 【摘要】:商店里,五彩缤纷、色泽鲜艳的各式汽水、果子露和桔子水等饮料琳琅满目,奶油蛋糕上的红花、绿叶色的标花图案,惹人喜爱。摊位上,各种朝鲜菜的漂亮、色泽令人食欲大增,往往会招揽更多的顾客,尤其是少年儿童。这些漂亮鲜艳的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呢?是食物的本色吗?不是!这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入了食用人工合成色素。 【关键词】:人工合成色素食品添加剂危害 人工合成色素是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的,由于它成本低廉、色泽鲜艳,故为大家广泛使用。许多人工合成色素除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具有毒性外,在生存过程中还可能混进砷、铅或其他有毒的中间产物。色素中的奶牛黄、碱性瑰黄、玫瑰红一B、橙黄一SS、辣椒油色素等都是可能致癌物质。在大多数使用色素不当,食用过多。就会对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1.人工色素的普遍危害性 1.1色素使食品更诱人天然食品在加工保存过程中容易褪色或变色,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人们常常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添加人工色素,以改善感官性状。 自从1856年英国人帕金合成出第一种人工色素苯胺紫之后,人工色素也登台上场,扮演着改善食品色泽的角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合成色素的危害,并且合成色素与天然色素相比较,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性质稳定和价格便宜等优点,许多国家在食品加工行业普遍使用合成色素。1.2某些合成色素致癌前苏联在1968至1970年曾对苋菜红这种食用色素进行了长期动物试验,结果发现致癌率高达22%。美、英等国的科研人员在做过相关的研究后也发现,不仅是苋菜红,许多其它的合成色素也对人体有伤害作用,可能导致生育力下降、畸胎等,有些色素在人体内可能转换成致癌物质。 危害包括一般毒性、致泻性、致突性(基因突变)与致癌作用。特别是偶氮化合物类合成色素的致癌作用更明显。偶氮化合物在体内分解,可形成丙种芳香胺化合物,芳香胺在体内经过代谢活动后与靶细胞作用而可能引起癌肿。此外,许多食用合成色素除本身或其代谢物有毒外,在生产过程中还可能混入砷和铅。 2人工色素对小儿的危害性 大量的研究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合成色素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导致生育力下降、畸胎等,有些色素在人体内叮能转换成致癌物质。研究结果表明。小儿经常服用人工添加剂的食品容易引起下面一些危害。2.1引发儿童行为过激最新科学调查研究证明:小儿多动症、少儿行为过激与长期过多进食含合成色素食品有关。有关专家研究指出,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体内器官功能比较脆弱,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健全,对化学物质敏感,若过

各国食品中允许使用的色素

1、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 合成色素(5种):赤藓红、坚牢绿FCF(143)、亮蓝FCF(133)和日落黄FCF(110)、胭脂红4R(胭脂红A)(124)。 天然及其他色素:叶绿素(140)、甜菜红(162)、叶绿素和叶绿酸,铜络合物(叶绿素铜络盐141(i)叶绿素铜络合物,钠和钾盐141(ii))、胭脂树提取物,以红木素计160b(i)、、胭脂虫红(120)、焦糖色I-普通法(150a)、焦糖色III-氨法(150c)、焦糖色IV-亚硫酸氨法(150d)、核黄素(核黄素,合成101(i)、核黄素5’—磷酸钠101(ii);核黄素(Bacillussubtilis)101(iii))、氧化铁(氧化铁黑172(i);氧化铁红172(ii);;氧化铁黄172(iii))、β-胡萝卜素。 2、美国 需要产品证书的着色剂(9种):FD&C蓝色1号(亮蓝)、FD&C蓝色2号[靛蓝(二磺酸)]、FD&C绿色3号(坚牢绿)、橙色B、橘红2号、FD&C红色3号(赤藓红)、FD&C红色40号(诱惑红)、FD&C黄色5号(柠檬黄)、FD&C红色6号(日落黄)。 免除产品证书的着色剂:胭脂树红提取物、虾青素、脱水甜菜(甜菜粉)、群青色、斑蝥簧、焦糖色、β-阿朴-8,-胡萝卜醛、β-胡萝卜素、胭脂红;胭脂虫提取物、叶绿素铜钠、烘烤的部分脱脂煮棉子粉、葡萄糖酸亚铁、乳酸亚铁、葡萄着色剂提取物、葡萄糖提取物(脱糖葡萄花青素)、红球藻属海藻粉、合成氧化铁、水果汁、蔬菜汁、藻类干粉、胡萝卜油、玉米胚芽油、红辣椒粉、红辣椒油树脂、Phaffia酵母、核黄素、藏红花、二氧化钛、姜黄、姜黄油树脂。 3、欧盟 有机合成色素(15种):柠檬黄(E102)、喹啉黄(E104)、日落黄FCF(E110)、橙黄S、偶氮玉红(E122)、苋菜红(E123)、胭脂红,胭脂红A(E124)、赤藓红(E127)、诱惑红(E129)、专利蓝V(E131)、靛蓝,靛蓝二磺酸钠(E132)、亮蓝(E133)、绿色S(E142)、亮黑BN,黑色PN(E151)、拉脱玉红(E180)。 天然及其他色素:姜黄素(E100)、核黄素(E101i)、核黄素—5’—磷酸酯(E101ii)、胭脂虫红,胭脂红酸,胭脂红(E120)、叶绿素和叶绿酸、叶绿素(E140i)、叶绿酸(E140ii)、叶绿素铜和叶绿酸铜络合物(叶绿素铜络合物(E141i)、叶绿酸铜络合物(E141ii))、普通焦糖(E150a)、苛性亚硫酸盐焦糖(E150b)、氨法焦糖(E150c)、亚硫酸铵焦糖(E150d)、木炭(E153)、棕色FK(E154)、棕色HT(E155)、胡萝卜素(混合胡萝卜素(E160ai)、β—胡萝卜素(E160aii))、胭脂树橙,红木素,降红木素(E160b)、辣椒提取物,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E160c)、番茄红素(E160d)、β—阿朴—8’—胡萝卜素醛(E160e)、β—阿朴—8’—胡萝卜酸乙酯(E160f)、叶黄素(E161b)、斑蝥黄质(E161g)、甜菜红(E162)、花色苷(E163)、碳酸钙(E170)、二氧化钛(E171)、氧化铁和氢氧化铁(E172)、铝(E173)、银(E174)、金(E175)。 4、日本 A、指定食品添加剂中的色素。 a.焦油色素(12种):亮蓝FCF及亮监铝色淀(蓝色1号)、靛蓝及靛蓝铝色淀(蓝色2号)、坚牢绿FCF及坚牢绿铝色淀(绿色3号)、胭脂红(红色102号)、荧光桃红(红色104号)、孟加拉玫瑰红(红色105号)、酸性红(红色106号)、苋菜红及苋菜红铝色淀(红色2号)、赤藓红及赤藓红铝色淀(红色3号)、诱惑红及诱惑铝色淀(红色40号)、柠檬黄及柠檬黄铝色淀(黄色4号)、日落黄及日落黄铝色淀(黄色5号)。 b.天然色素及其他:β-胡萝卜素、核黄素、核黄素5'-磷酸钠、四丁酸核黄素、叶绿素铜钠、叶绿素铁钠、二氧化钛。 B、现有的食品添加剂种的色素:紫草红色素、胭脂树橙提取物、竹叶色素、甜菜红、骨炭黑、可可色素、角豆色(素)、红花红(色素)、红花黄(色素)、叶绿素、叶绿酸、胭

纺织品染色用微生物色素的研究进展

第38卷一第1期2017年1月 纺一织一学一报JournalofTextileResearchVol.38,No.1Jan.,2017 DOI:10 13475/j.fzxb.20160203706纺织品染色用微生物色素的研究进展 任燕飞1,2,巩继贤1,2,张健飞1,2,李一政1,2,李秋瑾1,2,李辉芹1,2 (1.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一300387;2.天津工业大学先进纺织复合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一300387)摘一要一为实现环保染色,以近年来国内外对微生物色素的研究为基础,总结了可应用于纺织品染色的微生物色素三按照染料的三原色(红色二黄色二蓝色)进行分类,叙述了微生物色素的菌种来源二色素结构及性质,重点分析了它们对纺织品的染色性能及染色效果三结果表明:微生物色素可较好地实现对纺织品染色,部分主要色牢度满足服用要求,但染色织物的日晒牢度差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三微生物色素应用于纺织品染色需要重点加强对培养基的廉价化二色素提取的高效化和优质菌株的筛选等方面的研究三 关键词一微生物色素;纺织品;染色;天然染料 中图分类号:TS193 6一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一Researchprogressofmicrobialpigmentsusedintextiledyeing RENYanfei1,2,GONGJixian1,2,ZHANGJianfei1,2,LIZheng1,2,LIQiujin1,2,LIHuiqin1,2 (1.SchoolofTextiles,TianjinPolytechnicUniversity,Tianjin一300387,China;2.KeyLaboratoryforAdvancedTextileComposites,MinistryofEducation,TianjinPolytechnicUniversity,Tianjin一300387,China)Abstract一Inordertoachieveenvironmentalprotectiondyeing,microbialpigmentsusedastextiledyestuffweresummarizedbasedonrecentresearchesathomeandabroad.Thesourcesofmicroorganisms,pigmentproperties,especiallydyeingpropertiesandeffectswereintroducedaccordingtothreeprimarycolors(red,yellowandblue).Theresultsshowedthatmicrobialpigmentscoulddyetextileswithrelativelygoodeffects,andsomemaincolorfastnesscouldsatisfytherequirementofwearability.However,poorsunlightfastnesshadbecomeaburningproblem.Thispaperpointedoutthatmoreworkshouldbedoneontheculturemedium?sdeflationaryforce,highefficiencyofpigmentextractionandscreeningofhighqualitystrains.Keywords一microbialpigment;textile;dyeing;naturaldye 收稿日期:2016-02-08一一一修回日期:2016-08-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0719,51403152,51473122);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研究计划项目 (15JCYBJC18000);应用化学与生态染整工程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开放基金项目(YR2012014);生态纺织(江南大 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LET1101) 作者简介:任燕飞(1989 ),男,博士生三研究方向为生物质染料用于纺织品染色三张健飞,通信作者,E?mail:zhangjianfei1960@ 126.com三一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化学合成色素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相当一部分色素对人体的致癌性和其他毒 害作用日益显现三用于纺织品染色的染料同样存在 安全性二健康性二环保性等方面的问题三纺织工业每 年生产和使用大量染料二颜料和染料前体,几乎都是 人工合成色素与染料,且生产二加工以及染色废液的 排放对环境造成危害[1]三随着人们对色素质量二安全性和环保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天然色素以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热点[2-4]三其中微生物色素的生产具有不受季节二气候和地域限制,生产周期短,条件易于控制,产量大, 种类丰富等优点,被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同时保护 了环境和生态平衡,解决了资源短缺的矛盾,具有可万方数据

柠檬黄与日落黄

柠檬黄与日落黄 1.物理化学性质 柠檬黄为橙黄色均匀粉末,无臭,易溶于水。0.1%水溶液呈黄色,柠檬黄溶于甘油、丙二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21℃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1.8 %,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9 %-10 %。耐热性、耐光性、耐盐性均好。耐氧化性较差,遇碱稍变红,还原时褪色。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规定,柠檬黄最大使用量为0.1mg/kg,婴儿食品不得使用。人体日允许摄入量暂定为0~0.75mg/ kg。 日落黄为橙色的颗粒或粉末,无臭,易溶于水。0.1%水溶液呈橙黄色,日落黄溶于甘油、丙二醇,但难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21℃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5.3%,乙醇中的溶解度为0.9%~50%。耐光性、耐热性、耐酸性非常强,耐碱性较好,遇碱呈红褐色,还原时褪色。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规定,日落黄最大使用量为0.1g/ kg,婴儿食品不得使用。人体日允许摄入量暂定为0~2.5mg/ kg。 2.食用合成色素应用现状 食品加工中食用色素的用量一般很少,但是在着色方面却能发挥巨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食品结构发生了巨大变革,食用合成色素在食品工业中起的作用越发突出,每年食用合成色素的用量已增至800吨左右。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其需求量仍在不断增长,目前年增长率约为3.2%。至2000年止,我国批准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诱惑红、日落黄、柠檬黄、亮蓝、靛蓝以及它们的色淀,酸性红、二氧化肽、β叶绿素铜钠,胡萝卜素(合成)等21种。我国政府对食用合成色素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均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凡是肉类及其加工品(红肠肠衣除外)、鱼类及其加工品、醋、酱油、腐乳等调味品、水果及其制品、乳类及乳制品、婴儿食品、饼干、糕点都不能使用人工合成色素。只有汽水、冷饮食品、糖果、配制酒和果汁露可以少量使用,一般不得超过1/10000。然而,事实上,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食品中合成色素的超标、超范围使用现象屡禁不止。据国家质检总局近年来的国家监督抽查显示,滥用食用色素的现象主要集中在粮食、蜜饯、水果罐头、肉制品等行业。对市场抽检结果表明,一方面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较重视食品的外观色泽,另一方面对又滥用色素的现象缺乏鉴别的知识和手段,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监管和控制等方面所存在的难度都使得滥用合成色素的违法行为在食品工业中有日益扩展的趋势。 3.过量摄入食用合成色素的危害性 食用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造的有机色素,自19世纪问世以来,由于成本低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性质稳定、可任意调配、让生产者用起来得心应手,以至于在食品生产中应用广泛。在添加色素的食品中,使用天然色素的不足20%,其余均为食用合成色素。但是食用合成色素多以苯、甲苯、萘等化学产品为原料,经过磺化、硝化、偶氮化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这些色素大多带有毒性,主要是其化学性能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或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使人体受到损害。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食用合成色素有致癌性是由于其大多为偶氮化合物。食用类偶氮色素分子的芳香部分大都有萘环与偶氮键,它们是偶氮色素的颜色载体,偶氮色素由于化学性质较活泼,在强还原剂作用下,R—N=N—R 容易发生断裂,萘环被还原成α—萘胺、β—萘胺,这两种物质具有致癌性。另外,在加工过程中,砷、铅、铜、苯酚、苯胺、乙醚、氯化物等化工产品会对食用合成色素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天然色素由于价格还较高和受目前生活水平所限,其在国内食品制造业中的应用量还较少。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回归大自然、食用全天然原料的产品必将成为今后食品消费的主流。广大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自我健康和维权意识,在购买商品时不要过分追求食品的色泽,同时认真查阅商品包装上的成分标识,尽量选用无色素或使用天然色素的食品。

微生物色素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色素的研究进展 摘要:天然色素天然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相比有无毒、安全性高、色泽自然鲜艳、并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理功能等优越性, 日益受到重视和青睐。而利用微生物资源生产天然色素, 克服以动植物为原料生产天然色素的诸多缺点, 并且易于工业化。因此, 采用微生物生产天然色素将逐渐成为天然色素来源的主流。本文介绍了几种微生物色素以及他们的提取和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色素;色素种类,应用 19 世纪中期以前, 人们应用比较粗制的天然色素作为主要的色素。1856 年, Perkins 等首次合成了苯胺紫,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 合成色素迅速取代了天然色素在食品中的地位。但随着毒理学的发展, 人们意识到合成色素不仅无任何营养价值, 而且污染大, 毒副作用严重。因此, 开发更为安全高效的色素生产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微生物能产生种类繁多的天然色素, 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色素不受资源、环境和空间的限制, 是一种有效的天然色素生产途径。国内外对微生物天然色素的生产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主要集中于高产菌株的选育、培养条件的优化和产物的提取等方面。由于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法制备色素存在所得色素价格较低、提纯工艺复杂及成本高等不足, 因此, 从分子水平阐释色素生物合成途径, 分离色素合成关键酶基因,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改变微生物色素的组成和含量, 构建色素高产工程菌将是未来微生物色素生产和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概述了微生物色素的生物合成和遗传工程的研究进展, 为微生物色素的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 微生物色素是一种次生代谢产物,一般是在菌体生长后期开始合成,其合成过程可能是在培养基中缺乏某种营养物质,菌体的生长过程受到限制时被启动的。一般是菌体生长繁殖过程中不需要的物质、菌体失去合成这种物质的能力后照常生长。 1 天然色素的提取方法 天然色素的主要提取方法有有机溶剂提取法,碱提取法,超临界CO 萃取法, 2 微波萃取法等。以下是几种常见提取方法的简单介绍。 1.1有机溶剂提取法 有机溶剂提取法是目前微生物色素提取最常用的方法。常用溶剂有甲醇、乙醇、丙酮、石油醚等。相对而言,有机溶剂提取法萃取剂便宜,设备简单,操作步骤简单易行,提取率较高,但用其提取的某些产品的质量较差,纯度较低,有异味或溶剂残留,影响产品的应用范围。 1.1碱提法 碱提法主要是应用了碱对多种生物物质的影响作用。其提取效率虽不如有机溶剂提取率高,但从经济角度和安全性考虑仍有应用价值。由于碱提法加工过程需消耗大量酸碱,且废液较难回收,因此近几年来对碱提法的研究报道也较少。 1.2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

食用色素

食 一、食用色素法规标准比较 食用色素分类 食用色素分为两类:焦油类合成色素、天然色素。 一、焦油类合成色素 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色素,为要是以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焦油合成色素多以苯、甲苯、萘等化工产品为原料,经过磺化、硝化、卤化、偶氮化等一系列有机反应化合而成。自从1856年英国的Perkins第一个合成苯胺紫以来,许多色素相继被合成。 合成色素一般较天然色素具有性质稳定、色彩鲜艳、牢固度大、性能稳定、易于着色并可任意调色、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因而受到食品行业的青睐。世界各国使用合成色素最多时,品种多达100余种,随着人类对合成色素的毒性和危害的深入了解,许多国家加强了对合成色素的使用管理,已将一部分从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名单中删去或严格限量使用。现在各国允许作为合成色素品种越来越少。 目前,世界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都是水溶性色素。其实,合成色素也有许多是油溶性色素,但油溶性色素不溶于水,进入人体后因容易蓄积而不易排出体外,其毒性都比较大,各国都不再允许使用这类色素。而为了避免色素混色,需要增强水溶性色素在油脂中的分散性,提高色素对光、热、盐的钝性,还生产了将色素制成它的铝色淀产品而广泛使用。 二、天然色素 1、植物色素 植物色素来源于天然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如甜菜红、葡萄和辣椒。 植物色素大多为花青素类、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生物活性物质,是植物药和保健食品中的功能性有效成分。绝大多数植物色素安全性高。 植物色素的着色色调比较自然,既可增加色调,又与天然色泽相近,是一种自然的美。但植物色素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就一种植物色素而言,应用时的专用

导致饮料褪色的几个因素

导致饮料褪色的几个因素 饮料中变色的本质就是的某些化学成份之间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产生了一种或多种有颜色的物质或者颜色逐渐退去,而且这些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从宏观上就表现出饮料的颜色越来越深或者越来越浅。 变色包括颜色变深、颜色由一种颜色变为另一种颜色、颜色变浅甚至褪色。前两种情况简称褐变。食品饮料中褐变有三种: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氧化,但是体动能量所涉及到得仅仅是褪色,不会存在颜色变深等现象因此褐变无关,今天只讨论褪色。 以下分析食品饮料中影响褪色的因素: 一、色素本身不稳定 一般而言60%含量比85%含量更容易褪色,人工合成色素要比天然色素稳定。 这是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供应商证明其色素本身没有质量问题。公司目前共使用X种色素——日落黄85%、柠檬黄85%、柠檬黄60%、日落黄60%、焦糖色素、1%胡萝卜、85%诱惑红 二、pH 值(酸碱度) 食用色素中许多色素会因PH值的变化造成色调的变化和稳定性的改变。如醌类色素中的紫胶红,酸性时呈橙色,中碱性时呈红至紫色,当强碱性时褪色,在酸性介质中对光热稳定好;玫瑰红为深红色液体,在酸性pH值为2时,水溶液的颜色为红紫色,pH值逐渐增加大于7时,溶液颜色也逐渐转为暗色。因此,选用色素时不仅要选择色泽好的色素,还应该与食品本身的pH值相匹配,必要可调节pH值来适应色素的稳定性要求。 三、金属离子与色素发生反应,尤其是调配用水中铁离子和铜离子含量过高。 金属离子的存在对于天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非常明显,可以直接和色素发生反应引起色变,也可以在贮藏过程中促进氧化反应,加速褪色。如姜黄色素在铁离子的作用下,可以变为墨绿色、褐色等; 栀子黄色素在铁、铜、锡等离子的作用下,可发生吸收峰的变化及消失,并有严重褪色。因此在使用色素时,应选择不锈钢以及耐酸碱的陶瓷、玻璃制品等作为生产容器,对生产用水必须预先软化,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适当的金属离子鳌合剂如植酸、柠檬酸、偏磷酸钠等。金属离子鳌合剂可与金属离子生成性质稳定的络合物,消除其影响,而且不会影响食品本身的质量。另外,氨基酸也是一种很好的鳌合剂,如丙氨酸、甘氨酸均能鳌合金属离子使其失去活性,同时又可增加食品营养,并具备一定的抗氧化作

天然食用色素的研究进展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精细化工综述性论文 (调查报告) 题目:天然食用色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家伟 学号:14218010 院别:海洋科学技术学院 班级:14化学 指导老师:宋维春老师 2016年 11 月 20 日

天然食用色素的研究进展 14化学 14218010陈家伟海南科学技术学院 摘要 食用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医药行业,用食用色素着色对提高食品的嗜好性及刺激食欲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天然多功能色素更是食用色素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天然资源;多功能食用色素;研究发展 1 天然食用色素的研究现状 1.1 天然食用色素的品种开发现状 随着许多合成色素被证明对人体有害,其使用已逐渐受到限制。1958年在使用的合成食用色素超过90种,至今在使用的日本有10种,英国有16种,我国只有7种。充分利用价廉的天然资源开发天然食用色素已是大势所趋。据统计,日本的天然食用色素年用量已超过18 000 t,为合成食用色素用量10倍以上。美国天然食用色素近几年销售额年增长率均高于10%。在天然食用色素的研究开发中,日本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其列入使用目录的天然食用色素已超过60种。 目前国外的食品着色剂大多以天然色素为主,合成色素为辅。我国的天然食用色素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天然色素与合成色素并存的状况,但我国已把开发天然食用色素作为发展食品添加剂的一个重要方向。仅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就开发了四种天然食用色素新产品,而列入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天然食用色素已达30种以上。可以肯定,凭借我国丰富的天然资源和国家政策支持,我国的天然食用色素研究今后必将迅速发展。 1.2 天然食用色素的制备方法 天然食用色素的稳定性较差,对光、热、酶菌等较敏感。为保持其天然性与稳定性,天然食用色素的制备方法一般都采用物理法。根据色素的原料、用途及剂型不同,其制备方法可分为压榨法,粉碎法,溶剂萃取法,组织培养法,酶反应法,微生物发酵法,人工合成天然色素法,超临界萃取法等[3- 6]。压榨法和粉碎法工艺简单,但产品质量较差,一般很少用。 溶剂萃取法是目前天然食用色素生产的主要方法。该法的优点是投资少,设备简单,但存在能耗大等缺点。组织培养法是利用组织细胞培养来生产天然色素的方

与黄色色素有关的食品分类号

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分类添加剂名称功能最大使用量(g/kg)备注标准来源 04.01.02.09 装饰性果蔬茶黄色素, 茶绿色素 着色 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表A1 05.02 糖果茶黄色素, 茶绿色素 着色 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表A1 07.02.04 糕点上彩装茶黄色素, 茶绿色素 着色 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表A1 14.02.03 果蔬汁(肉)饮料茶黄色素, 茶绿色素 着色 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表A1 14.04.02.02 风味饮料(包括果味饮 料,乳味,茶味及其他味 饮料)(限果味饮料) 茶黄色素, 茶绿色素 着色 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表A1 14.05.01 茶类饮料茶黄色素, 茶绿色素 着色 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表A1 15.02 配制酒茶黄色素, 茶绿色素 着色 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表A1 06.03.02.02 生干面制品柑橘黄着色 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表A1 03.0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 除外) 红花黄 着色 剂 0.2 表A1 04.01.02.04 水果罐头红花黄着色 剂 0.2 表A1 04.01.02.08 蜜饯凉果红花黄着色 剂 0.2 表A1 04.01.02.09 装饰性果蔬红花黄着色 剂 0.2 表A1 04.02.02.04 蔬菜罐头红花黄着色 剂 0.2 表A1 05.02 糖果红花黄着色 剂 0.2 表A1 06.04.02.01 八宝粥罐头红花黄着色 剂 0.2 表A1 06.07 方便米面制品红花黄着色 剂 0.5 表A1 07.02.04 糕点上彩装红花黄着色 剂 0.2 表A1

14.02.03 果蔬汁(肉)饮料红花黄着色 剂 0.2 表A1 14.04.01 碳酸饮料红花黄着色 剂 0.2 表A1 14.04.02.02 风味饮料(包括果味饮 料,乳味,茶味及其他味 饮料)(限果味饮料) 红花黄 着色 剂 0.2 表A1 15.02 配制酒红花黄着色 剂 0.2 表A1 16.01 果冻红花黄着色 剂 0.2 如果用 于果冻 粉,按冲 调倍数 加使用 量 表A1 03.0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 除外) 黄蜀葵胶 增稠 剂 5.0 表A1 04.01.02.05 果酱黄蜀葵胶增稠 剂 10.0 表A1 07.01 面包黄蜀葵胶增稠 剂 10.0 表A1 07.02 糕点黄蜀葵胶增稠 剂 10.0 表A1 07.03 饼干黄蜀葵胶增稠 剂 10.0 表A1 01.05.01 稀奶油黄原胶(又 名汉生胶) 稳定 剂、 增稠 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表A1 02.02.01.01 黄油和浓缩黄油黄原胶(又 名汉生胶) 稳定 剂、 增稠 剂 5.0 表A1 06.03.02.01 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 子皮,馄饨皮,烧卖皮) 黄原胶(又 名汉生胶) 稳定 剂、 增稠 剂 10.0 表A1 06.03.02.02 生干面制品黄原胶(又稳定 4.0 表A1

食品中合成色素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Hans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4, 3, 35-41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575652175.html,/journal/hjfns https://www.360docs.net/doc/575652175.html,/10.12677/hjfns.2014.33007 Recent Advances in Rapid Detection Methods of Synthetic Colorants in Foods Yonghong Zhu, Bo Zhao, Yanlei Wu Center for Quality Supervision & Inspection of Food, Chongqing Academy of Metrology and Quality Inspection, National Quality Supervision & Inspection Center for Process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Condiments, Chongq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Food Safety, Chongqing Email: zyhcq@https://www.360docs.net/doc/575652175.html, Received: May 30th, 2014; revised: Jun. 28th, 2014; accepted: Jul. 5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575652175.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Detecting the synthetic colorants in foods wa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seen routine works in many labs undertaking food detection. The utilization of rapid detection methods could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detec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the detection cost. Some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developing the rapid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synthetic colorants in foods now.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rapid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synthetic co-lorants in foods. Keywords Foods, Synthetic Colorants, Rapid Detection, Coloring Foods 食品中合成色素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朱永红,赵博,吴彦蕾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中心,国家农副加工产品及调味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市食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Email: zyhcq@https://www.360docs.net/doc/575652175.html, 收稿日期:2014年5月30日;修回日期:2014年6月28日;录用日期:2014年7月5日

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检测方法的改进

摘要:食用色素添加在食品中可以有效的改善食品色泽,针对近年来市场上滥用人工合成色素的现象,本文对目前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及在前处理、液相色谱检测条件等方面的改进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人工合成色素检测进展 1.前言 食用色素添加在食品中可以有效的改善食品色泽,从而增加人们的食欲,因此,食用色素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其来源和性质不同,食用色素可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种,天然色素是直接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如红曲、叶绿素、姜黄素、胡萝卜素、苋菜和糖色等[1]。天然色素使用起来比较安全,一般来说对人体无害,其来源比较丰富、色调色彩自然,且对环境无污染,但是天然色素的稳定性差是其最大缺点。合成色素经有机反应合成制得,因此稳定性较好,能够弥补天然色素稳定性差的缺陷。除此之外,合成色素还具有成本低廉、着色力强等优点,故而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合成色素往往是以化工有毒物质如苯、甲苯、萘、蒽等为原料,经硝化、酰化、磺化、偶氮化、还原、重氮化等有机反应合成制得,如合成苋菜红、胭脂红及柠檬黄等等[2]。因中间体和有害物质的存在,人工合成色素具有一定的毒性,易诱发中毒、泻泄甚至癌症,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不能多用或尽量不用。食品中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及其使用范围在我国gb 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其使用范围限于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和青梅等食品,禁止用于鱼类、乳类、水果、肉类及其制品(红肠肠衣除外)[3]。然而,为了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为食品增色,仍有许多不法分子滥用合成色素,如肉禽制品制作过程中为了追求色泽添加人工合成色素等,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危害。 目前,对于食品中禁用、限用合成色素的检测研究,化学方法主要有:聚酰胺吸附法、碱液直接提取法、碱性醇液直接提取法、饱和硼砂沸水浴提取法、海砂研磨法等[4];仪器法有薄层色谱法、示波极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其中以高效液相色谱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为主。 2 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检测方法的改进 2.1 建立同时检测多种人工合成色素的方法 国家标准中人工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是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梯度洗脱来分离不同种类的合成色素[4]。但此法容易引起基线漂移,从而造成数据误差,且国标及文献报道的检测方法多是针对人工合成色素中的一种或几种;许多研究者对这一缺点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可以同时测定食品中多种人工合成色素的方法。 胡汉高[5]等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测定熟肉制品中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5种人工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将熟肉制品经石油醚脱脂、用体积比为7:2:1的乙醇-氨-水超声波振荡提取,聚酰胺粉过滤;采用eclipsexdb-c18色谱柱,以0.02mol/l乙酸铵和甲醇梯度洗脱。此法灵敏度高、操作方便、快速、准确度高。潘旭[6]等人通过优化提取剂的组成和液相色谱的分离条件,建立了虾制品中柠檬黄、日落黄、偶氮玉红、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红色2g和诱惑红等8种合成色素的同时检测方法。具体方法是:在常用合成色素提取剂甲醇中加入尿素溶液,对提取剂的组成进行了优化;同时对流动相进行了优化,通过优化甲醇和乙腈的不同比例,并在流动相中加入无极电解质以改善离子化组分的分离效果,从而缩短了分析时间,8种合成色素在17min 内实现了成功分离。 2.2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改进 刘瑜[7]等人对果汁饮料中人工合成色素柠檬黄、日落黄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果汁饮料是较为复杂的基质,前处理方法的选择对检测准确性影响较大,此研究考察了吸附解吸装

柠檬黄

柠檬黄GB4481.1-1999《食品添加剂柠檬黄》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与1-(4’-磺酸基苯基)-3-羧基甲(乙)酯-5-吡 唑啉酮偶合并水解或由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与1-(4’-磺酸基苯基)-3-羧基-5-吡唑啉 酮偶合而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柠檬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 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标准。 3化学名称、结构式、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 3.1化学名称: 1-(4’-磺酸基苯基)-3-羧基-4-(4’-磺酸苯基偶氮基)-5-吡唑啉酮三钠盐 3.2结构式: 3.3分子式 C16H9N4Na3O9S2 3.4相对分子质量 534.36 4技术要求 4.1感官要求: 表1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检验方法 色泽橙黄或亮橙色自然光线下采用目视评定 组织状态粉末或颗粒 4.2理化指标: 表2 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检验方法 柠檬黄,w/% ≥87.0 附录A中A.4 干重减重、氯化物(以NaCl计)及硫酸盐(以Na2SO4计)总量,w/%≤13.0 附录A中A.5 水不溶物,w/% ≤0.20 附录A中A.6 对氨基苯磺酸钠,w/% ≤0.20 附录A中A.7 1-(4’-磺酸基苯基)-3-羧基-5-吡唑啉酮二钠盐,w/% ≤0.20 附录A中A.8 1-(4’-磺酸基苯基)-3-羧基甲(乙)酯基-5-吡唑啉酮二钠盐≤0.10 附录A中A.9 4,4’-(重氮亚氨基)二苯磺酸二钠盐,w/% ≤0.05 附录A中A.10 未磺化芳族伯胺(以苯胺计),w/% ≤0.01 附录A中A.11 副染料,w/% ≤ 1.0 附录A中A.12 砷(A S)/(mg/kg)≤ 1.0 附录A中A.13

食物中的合成色素范文

食物中的合成色素 合成色素即人工合成的色素,其优点不少,如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色调多样,但它有一个大缺点,即具毒性(包括毒性、致泻性和致癌性)。这些毒性源于合成色素中的砷、铅、铜、苯酚、苯胺、乙醚、氯化物和硫酸盐,它们对人体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我国1982年公布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其中规定了只能使用5种合成色素,并定出了最大使用量,如合成色素的纯色素含量不得低于85~99%,1公斤合成色素中砷的含量应在1毫克以下,铅在10毫克以下,铜在20毫克以下,每100克色素中,苯酚不应超过5毫克,苯胺不应超过4毫克,各种氯化物不应超过0.5%等,这些规定是为了限制色素中的杂质,以减少对人体的毒害。 1、色素分类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偶氮类色素和非偶氮类色素。 按溶解性又可分为油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 2.合成色素特点 人工色素的特点:色泽鲜艳、色调多、性能稳定、着色力强、坚牢度大、调色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应用广泛;但它有一个大缺点,即具毒性(包括毒性、致泻性和致癌性)。这些毒性源于合成色素中的砷、铅、铜、苯酚、苯胺、乙醚、氯化物和硫酸盐,它们对人体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现在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促使食用色素生产商更加严格规范化,但用量和使用范围还是受到严格限制。 3.我国允许的色素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列入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赤藓红、柠檬黄、新红、靛蓝、亮蓝、二氧化钛(白色素)等等。截止1998年底,国家批准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觅菜红、觅菜红铝色淀、胭脂红、胭脂红铝色淀、赤藓红、赤藓红铝色淀、新红,新红铝色淀。柠檬黄、柠檬黄铝色淀、日落黄、日落黄铝色淀、亮兰;亮兰铝色淀、靛兰、靛兰铝色淀,叶绿素铜钠盐、B-胡萝B卜素、二氧化钛、诱惑红;酸性红等,共21种。国内使用的较多的合成色素有9种,包括苋菜红、胭脂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亮蓝、赤红、诱惑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