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牛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牛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最新资料推荐------------------------------------------------------ 牛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牛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依汶镇里庄卫生院 276300 摘要:

牛黄是我国传统中药,作为中成药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

本草纲目记载牛黄具有熄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之功效,本文通过研究牛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探讨牛黄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方面的临床疗效,进而分析牛黄的临床开发前景。

关键词:

牛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牛黄是生长在牛的胆囊、胆管以及肝管部位的动物结石[1],味苦、性凉,牛黄作为药物入药在我国已有 3000 多年历史。

现代临床大量研究数据表明,牛黄中含有的胆酸、胆红素、脱氧胆酸、胆甾醇、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是牛黄发挥病理、生理功效的主要有效物质[2],文献记载牛黄主要应用于热病神昏、中风、惊厥、抽搐等的治疗,但是牛黄一般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近年来随着临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牛黄的培育技术日渐成熟,牛黄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关于牛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探讨牛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而分析牛黄的临床应用前景,以下是本次研究的全部内容。

1 / 5

1 牛黄的药理作用 1.1 牛黄对消化系统的药理作用牛黄中含有 SMC、牛磺酸等成分分别具有收缩胆囊平滑肌、减轻肝纤维化等作用[3],因牛黄一方面可以调节胆汁的排泄,维持机体胆汁排泄的平衡,缓解胃肠道甚至肠道平滑肌痉挛,降低胆道及肠道平滑肌兴奋性;另一方面牛黄中的牛磺酸能够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透明质酸、层粘蛋白水平,缓解甚至消除肝纤维化。

因此牛黄具有一定的利胆作用。

1.2 牛黄抗炎、及对呼吸、免疫系统的作用有研究证实牛黄具有呼吸系统兴奋作用,这可能与牛黄中含有的 SMC 等调节平滑肌兴奋或抑制的有效药理成分有关。

临床对牛黄免疫功能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设计炎症动物模型,并向模型动物注射牛磺酸提取物可见动物炎症反应有减轻症状,部分患者甚至痊愈,这可能与牛磺酸能够显著增强单核细胞吞噬功能,而牛黄中含有的有效成分熊去氧胆酸对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调节功能有关,因此牛黄广泛应用于镇咳药、感冒药中。

1.3 牛黄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胆红素、胆酸钙、脱氧胆酸是牛黄中的主要有效成分[4],临床药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物质具有降压作用,同时牛黄中的钙离子能够调节机体电解质平衡,扩张血管,缓解心肌缺氧,恢复心肌正常搏动,并且具有保护心肌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

因此牛黄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广泛应用研究前景。

1.4 牛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相关临床

---------------------------------------------------------------最新资料推荐------------------------------------------------------ 研究表明,牛黄提取物牛磺酸口服或者肌肉注射给药具有十分显著镇痛消炎作用,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牛黄本身并不具有镇痛作用,但其有效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对下丘脑神经调节中枢也具有一定的临床调节作用,对发热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见牛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解热镇痛、抗惊厥、调节睡眠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1.5 抗氧化作用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牛黄对于抑制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5]。

对肝损伤大鼠灌胃服用牛黄口服液后肝细胞氧化损伤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抑制,干细胞自由基水平显著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肝肾 MDA 含量以及自由基均显著降低。

牛黄的抗氧化作用在防御毒性、抑制自由基损伤等方面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促进机体自由基的清除,对于疾病的预防、治疗等均显著临床价值。

2 牛黄临床应用 2.1 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由于牛黄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可以有效调节血压,治疗高血压症。

现在临床牛黄降压片、牛黄降压丸主要应用于临床高血压辅助治疗,通过设计临床回顾性研究实验,大量临床数据表明这两种药物在治疗高血压方面临床有效率均高达 80%以上,临床疗效显著,因此牛黄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3 / 5

牛黄益智胶囊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临床总治疗有效率与传统临床治疗药物相比显著提高。

2.2 消炎药熊去氧胆酸作为牛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很好的消炎作用,临床常用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胶囊进行抗炎治疗,其中牛黄上清胶囊细菌性角膜炎临床疗效显著,临床大量数据表明其总临床痊愈率高达 50%以上,另外有 30%以上患者治疗有效。

牛黄解毒片具有清热解毒、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的治疗。

牛黄清心散作为消炎药,临床在治疗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小二呼吸道感染等方面具有显著临床疗效,总临床有效率高达 90%以上。

3 讨论牛黄作为名贵中药材,主要用于溃疡、炎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的治疗,该药一般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单独应用治疗疾病较为少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牛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现代临床研究发现牛黄不仅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在治疗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也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应用牛黄治疗疾病临床显效率较高,且并发症发生概率低,停药后复发概率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疾病的治疗不再单纯满足于治愈疾病,患者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不仅追求高的临床疗效,而且对临床治疗的质量及安全性要求更

---------------------------------------------------------------最新资料推荐------------------------------------------------------ 高。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对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探讨分析牛黄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牛黄在多种疾病,胃溃疡、口腔溃疡、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治疗中均具有十分显著临床疗效。

现代人工牛黄培育技术的成熟,简化了牛黄的获得途径,因此牛黄的临床应用价值越来越显著。

参考文献:

[1]刘宪呜.牛黄解毒片治疗霉菌性阴道炎 112 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12 (3):

196-197. [2]李为,李喜平,张程亮,等.牛黄复方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19,18(10):

1784-1787. [3]崔爱瑛.安宫牛黄丸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18(20):

341-344. [4]李波.牛黄降压片降压 69 例[J].中国中医药,2019,12(7):

105. [5]邹秦文,石岩,魏锋,等.牛黄系列药材化学成分比较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国药事,2019,28(6):

646-650.

5 / 5

当归的现代研究word版

当归的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当归根含挥发油和非挥发性成分。挥发油中的中性油成分有:亚丁基苯酞(Butylidene phthalide)、β-蒎烯(β-Pinene)、α-蒎烯、莰烯(Camph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月桂烯(Myrcene)、别罗勒烯(Allo-ocimene)、6-正丁基-环庚二烯-1,4(6-n-butyl-cycloheptadiene-1,4)、2-甲基-十二烷-5-酮(2-Methyl-dodecane-5-one)、苯乙酮(Acetophenone)、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异菖蒲烯(Isoacroraene)、菖蒲二烯(Acoradiene)、花侧柏烯(Chamigrene)、α-雪松烯(α-Cedrene)、藁本内酯(Ligustilide)、正丁基四氢化酜内酯(n-Butyl-tetrahydrophthalide)、正丁基酜内酯(n-Butyl-phthalide)、正丁烯酜内酯(n-Buty- lidene phthalide)、正十二烷醇(Dodecanol)、佛手柑内酯(Bergapten)等。 酚性油成分有:对-甲基苯甲醇(p-Methyl- benzolcohol)、5-甲氧基-2,3-二甲苯酚(5-Methoxy-2,3-dicresol)、苯酚(Phenol)、邻甲苯酚(o-Cresol)、对甲苯酚(p-Cresol)、愈创木酚(Guaiacol)、2,3-二甲苯酚(2,3-Dicresol)、对乙苯酚(p-Ethyl phenol)、间乙苯酚(m-Ethyl phenol)、4-乙基间苯二酚(4-Ethyl resorcinol)、2,4-二羟基苯乙(2,4-Dihydroacetophenone)、香荆芥酚(Carvacrol)、异丁香酚(Isoeugenol)、香草醛(Vanillin)。 酸性油成分有:邻苯二甲酸酐(Phthalic anhydride)、壬二酸(Azelaic acid)、癸二酸(Sebacic acid)、茴香酸(Anis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樟脑酸(Camphoric acid)、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壬二酸二甲酯(Dimethyl azelate)、癸二酸二甲酯(Dimethyl sebacate)、茴香酸二甲酯(Dimethyl anisite)、肉豆蔻酸二甲酯(Dimethyl myristate)、樟脑酸二甲酯(Dimethyl camphorate )及邻羧基苯正戊酮(n-Valerophenone-O- carboxylic acid)。 当归中含有机酸类物质,如:阿魏酸(Ferulic acid)、丁二酸(Succinic acid)、烟酸(Nicotin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 亦含有碱性成分,如尿嘧啶(Uracil)、腺嘌呤(Adenine)、胆碱(Choline)。 尚含其他成分,如: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D-葡萄糖甙(Stigma- sterol-D-glucoside)、十四醇-1(Tetradecanol- 1)、钩吻萤光素(Scopletin)等。 此外,还含有蔗糖(Sucrose)、果糖(Fructose)、葡萄糖(Glucose);维生素A、维生素B12、维生素E; 17 种氨基酸以及钠、钾、钙、镁等20余种无机元素。 药理作用: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a. 对心脏的作用:当归煎剂或流浸膏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剂量加大,可使心跳停止于舒张期,但鲜叶制剂有兴奋离体心脏的作用。离体蟾蜍心脏灌流实验表明:当归煎剂可明显抑制心脏的收缩幅度及收缩频率,此作用可被肾上腺素解除,阿托品也可使之作用减轻。腹壁静脉给予50%当归煎剂2.08g(生药)/kg,能使多数在体蟾蜍心脏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收缩力明显减弱,以后逐渐恢复,频率减慢,但心室收缩力反而增强。给麻醉犬及清醒肾型高血压犬静注当归浸膏(2g/kg),能使其心率先增后减,且后者较明显。在离体兔心耳标本上,当归

麻黄的药理作用

麻黄的药理作用.txt人生在世,难敌宿命,沉沦其中。我不爱风尘,似被前缘误!!我只为我最爱的人流泪“我会学着放弃你,是因为我太爱你”赢了你,我可以放弃整个世界药理作用: 1. 麻黄碱的作用 a.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麻黄碱有明显的中枢兴奋作用, 较大治疗量即能兴奋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 引起失眠、神经过敏、不安、震颤等症状.对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也有兴奋作用.可缩短巴比妥类催眠时间.麻黄碱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远较肾上腺素为强.麻黄碱在外周兴奋α1-肾上腺受体, 也激动中枢α1-受体引起中枢兴奋作用.皮下注射麻黄碱50~100mg/kg可显著增加小鼠的自发活动.哌唑嗪和α-甲基-对位酪氨酸能拮抗麻黄碱的这一作用, 而舒必利、普萘洛尔和利血平都不减弱麻黄碱对鼠自发活动的增强作用, 提示麻黄碱是作用于α1-受体, 而不是作用于 DA 受体.麻黄碱能提高中枢性痛觉阈值, 产生镇痛作用. b.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麻黄碱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输出量增加.在整体情况下由于血压升高反射性地兴奋迷走神经, 抵消了它直接加速心率的作用;如果迷走神经反射被阻断则心率将加快.麻黄碱对于心脏有强大的兴奋作用, 但反复应用, 或一次应用很大剂量, 易于产生抑制;也可能扰乱心律, 但较肾上腺素弱得多;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麻黄碱与洋地黄同用时, 则易引起心律紊乱.麻黄碱静脉注射对硬膜外阻滞所致心率减慢, 搏出量、心输出量、心指数下降均有明显对抗作用. 麻黄碱常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 脉压增大.给犬小剂量(0.01~0.2mg/kg)静注, 其血压上升可维持10~15分钟.大剂量(6~10mg/kg)静注, 由于抑制心脏而引起血压下降.麻黄碱静注0.1~3.0mg/kg, 猫肺动脉平均压、收缩压、舒张压和脉血管阻力均显著增加, 且有效量依赖关系.麻黄碱的收缩作用比较温和而持久, 血管舒张作用很微弱, 因此用于鼻黏膜肿胀, 收缩作用既长, 且无继发性血管扩张作用;能使冠状血管扩张, 增加冠脉流量, 与垂体后叶素合用于升压时, 能克服大量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冠状血管收缩及心脏抑制.麻黄碱的升压作用缓慢持久, 可维持数小时, 收缩压的升高较舒张压为显著, 舒张压一般不降低.麻黄碱对血管的作用是直接和间接作用的混合.麻黄碱的化学结构与肾上腺素相似, 能直接与肾上腺素能α和β受体结合, 产生拟肾上腺素作用;亦作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 促使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动物实验表明: 麻黄碱的作用能被可卡因所减弱, 亦能被酚妥拉明阻断. c. 对平滑肌的作用: 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松弛作用.特别是在支气管痉挛时作用更为显著.实验表明: 麻黄碱能有效地对抗乙酰胆碱和组胺诱发的痉挛.其作用强度不如肾上腺素, 但作用较持久, 且口服有效.故常用于哮喘.麻黄碱能使胃肠道平滑肌松弛, 抑制蠕动, 延缓胃肠道内容物的推进和排空.麻黄碱对动物子宫一般表现为张力及振幅增加, 此种兴奋作用可被麦角胺阻断, 被可卡因所增强.然而对人的子宫一般表现为抑制, 曾用于缓解月经痛.麻黄碱能使膀胱三角肌和括约肌的张力增加.麻黄碱使排尿次数减少, 足够量甚至产生尿潴留, 用于儿童遗尿症有效.对夜间遗尿或膀胱括约肌无力小便失禁的病人, 麻黄碱亦可以消除其症状.麻黄碱能引起并增强小鼠输精管的自发性收缩, 酚妥拉明可明显对抗麻黄碱的作用, 而利血平对此则无明显影响.

当归的药理功能

.
中文名 当归
当归
基本信息
外文名
Chinese Angelica
拉丁学名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分布区域 生于高寒多雨山区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伞形目 Apiales

伞形科 Apiales

当归属 Angelica

当归 A. sinensis
别名
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 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
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便。
金当归、涵归尾、土当归
多年生草本。茎带紫色。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卵形,2~3 回三出或羽状全裂,最
终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3 浅裂,叶脉及边缘有白色细毛;叶柄有大叶鞘;茎
上部叶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伞幅 9~13;小总苞片 2~4;花梗 12~36,密
生细柔毛;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侧棱有翅。花果期 7~9 月。生于高寒多雨
山区。主产甘肃、云南、四川;多栽培。
主要化学成分
1.1 挥发油 挥发油是当归的重要组成成分,含量约为 0.4%,包括中性油, 酚性油和酸性油三种。
主要成分:
A.中性油成分,含量最高,约占总油的 88%,主要有藁本内酯、川芎内酯、 亚丁基苯酞、当归酮、新当归内酯、松柏醇阿魏酸酯、邻羧基苯正戊酮、佛手柑 内酯等约 19 种
B.酚性油成分主要有对甲基苯甲醇、5-甲氧基-2,3-二甲苯酚、苯酚、 邻甲苯酚、对甲苯酚、愈创木酚、2,3-二甲苯酚、对乙苯酚、间乙苯酚、4- 乙基间苯二酚、2,4-二羟基苯乙酮、香荇芥酚、异丁香酚、香草醛等。
C.酸性油成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壬二酸二甲酯、癸二酸二甲酯、樟脑酸二 甲酯、邻羧基苯正戊酮等。
当归挥发油药理作用的研究:
1.对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当归含有兴奋和抑制子宫平滑肌两种 成分,具“双向性”作用,其抑制成分主要为挥发油,且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含量最
.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丹参是具有很多药理作用的活血化瘀药,主 要成份是丹参酮(I、H A、H B)、异丹参酮(I、H )等,对近年来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综述 Abstract:Red sage has many pharmacological fun cti on for activating blood to remove stasis , its main component is tanshinone (I, II A, n B) and iso 拟tanshinone (I, II) , etc.The article makes summary on its pharmacology by differe nt parts. Key words:red sage ;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 ; review 丹参为中国的传统中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丹参以唇型科鼠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 (SaiviamiltiorrhizaBu nge )的干燥根及根茎入药。为临床之常用 药物,尤以治疗冠心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常用,且疗效颇佳,但 若有出血倾向者应慎用,多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

动过速、脑血栓等,已被现代临床实验和药理实验研究所证实活血化 瘀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1] 1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丹参可减轻急性心肌梗塞造成的心脏循环障碍,促使冠状动脉间桥式或侧枝血管开放,使梗塞区内毛细血管损伤减轻。心肌梗塞1周的实验犬应用丹参后,梗塞区域内以成熟的肉芽组织为主]2]。丹参组的动物心肌梗塞区内再生的心肌细胞明显增多。姜传仓等报道丹参素能诱导人成纤维细胞LDL受体m RNA水平升高;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血清T C及LD L;1C水平降低,而T C及LDL以C降低在改善血浆粘度中起一定作用。对小鼠缺氧心肌、兔局限性心肌缺血及犬低温停搏全心心肌缺血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4]。张淑芳等报道,蟾蜍及兔耳血管灌流实验,表明丹参煎剂有扩张血管作用。另据报道, 丹参素有缩小犬冠状动脉结扎后心肌梗塞范围和改善左心室功能的作用。 2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丹参中主要的水溶性成分一丹参酸乙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采用体外四氯化碳熏蒸直接造成的肝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该成分直接保护细胞膜,影响花生四烯酸级联过程及抗氧化作用有关]5]。丹参单体 IH764拟3可显著减轻大鼠四氯化碳肝纤维化程度,能明显降低肝羟脯氨酸和、型前胶原mRN含量,降低血 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素(LN)水平,改善肝功能。组织学检查也显示

精选-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大黄的药理作用 1.1致泻作用 大黄自古以来即用作泻下药物, 大黄素和番泻普等是其致泻的主要成分, 其中以番泻普的作用最强, 一般在服药后6 ~10h出稀便。番泻肠道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黄酸蕙酮有以下药理作用:①具有胆碱样作用, 大黄酸蕙酮可刺激大肠载膜, 可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 使肠蠕动增加而泻下; ①通过抑制肠细胞膜上Na﹢一K ﹢一ATP酶, 降低小肠上皮细胞的离子主动转运, 阻碍N a + 转运吸收,使肠腔容积增大, 肠内渗透压增高, 保留大量水分, 反射性地使其推进性蠕动幅度增强, 刺激肠载膜分泌, 促进排便, 临床用于: 大便燥结, 热结便秘, 单用作用缓和, 可提高结肠中段和远端能力, 增强肠推动, 常以复方应用, 依据辩证选用大承气汤、黄龙汤、温脾汤等加减应用, 可加速滞留于肠道的病原体毒素和多种肠源性有毒物质排出, 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 1.2 免疫调控作用 对内毒素诱生巨噬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内毒素血症时, 大黄也可减低内毒素血症的阳性率及血浆内毒素浓度, 抑制巨噬细胞的过度激活, 减少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 防止或减轻急性感染中可能出现的内毒素血症, 可以起到保护器官, 降低病死率。对自细胞介素( IL )及淋巴细胞的影响: 大黄素可以抑制不同有丝分裂原( ConA ) 刺激脾细胞增殖反应, 抑制C onA 诱导白细胞介素一2 的产生, 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比。 1.3抑菌、抗炎、抗病毒作用 大黄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其中对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幽门螺杆菌(HP)是胃及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的病因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大黄中的游离蕙醒类衍生物刊钊P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蕙醒类衍生物抑制菌体糖及糖代谢中问产物的氧化、脱氢、脱氨,并能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影响了幽门螺杆菌芳胺乙酞转移酶的活性。另外大黄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与保护胃载膜细胞也有一定关系.醒类衍生物中的芦荟大黄素对带状疤疹病毒、假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均有灭活作用,同时大黄对艾滋病(AIDS)病毒H lV--RT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对霍乱毒素有对抗作用。 l.4止血作用 大黄有明显的促进血凝作用和微循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能使血小板、纤维蛋白质增加,可缩短出血和血凝时间,对治疗血实热而引起的吐血、衄血、便血和胃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齿龋出血等均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大黄所含儿茶素、没食子酸可使血小板载附性和聚集性增加,有利于血栓形成,降低抗凝血酶IV和纤溶酶活性,使纤维蛋白原增加,血管的收缩活性增加,血黏度上升,促进血液凝固。 1.5心、脑血管作用 抗凝血、降血脂、降胆固醇大黄可通过渗透效应,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

麻黄多糖功效研究进展综述

麻黄多糖功效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 目的:为麻黄资源的合理应用及开发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查阅,综合分析。 结论:麻黄多糖具有降血脂、保护肝脏,抑制正常免疫系统,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作用。 [关键词] 麻黄多糖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4 000多年来一直为临床所应用,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对麻黄多糖的研究较麻黄碱起步晚,因其药用价值以及毒副作用小已受到研究者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现多糖具有细胞识别、细胞通讯、免疫、抗癌等功能,因此对多糖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作为免疫调节剂,中草药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卓越的双向调节功能和较小的毒副作用已得到世界医学界的普遍认可,中草药免疫制剂将成为新世纪研究的重点。根据目前的研究,麻黄的毒副作用主要在麻黄碱部分,影响了其应用。因此对麻黄中多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一、麻黄多糖的降血脂和保护肝脏作用 湖北中医药大学的何翔运用生化分析方法,研究麻黄多糖成分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脂代谢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 1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除空白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外,其他三组均喂饲高脂饲料三周后。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麻黄多糖组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醋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表明成功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 2麻黄多糖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肝脏中血脂指标的作用麻黄多糖组小鼠肝脏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醋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伊<0.05或P<0.ol);脏器系数均不同程度的降低沪<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麻黄多糖组小鼠肝脏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或P<0.ol);通过对各组小鼠肝脏进行病理切片与图像采集,发现麻黄多糖组小鼠肝脏受损程度较轻。 3麻黄多糖对小鼠肝脏自由基的影响麻黄多糖组小鼠肝脏丙二醛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均显著性降低(P<0.05)。

麻黄

麻黄 目录 功效与作用 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麻黄的功效: 麻黄的主要功用有四:1. 发汗散寒;2. 宣肺平喘;3. 行水消肿;4. 散阴疽,消症结。由于临床上最常用为辛温发汗药,所以一般都归在发散风寒药中。 麻黄的作用: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 麻黄药理研究: 1、发汗 ①有效成分挥发油、麻黄碱。 ②条件温服、温热条件。 ③作用机理:?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汗腺分泌↑;?兴奋中枢,外周α受体。 2、平喘 ①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此外,2,3,5,6-四甲基吡嗪 L-α-萜品烯醇。 ②机理 促进NA和Adr的释放。 本身激动β-R→激活Ac→促进cAMP产生。 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 促进PGE的释放。 直接兴奋α-肾上腺素受体→血管收缩→粘膜肿胀减轻。 抑制抗体产生。 ③作用特点缓慢、温和、持久,可以口服。 3、利尿 ①有效成分 d-伪麻黄碱。 ②作用尿量增加。

③机理 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 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4、抗炎、抗过敏 ①有效成分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麻黄碱。 ②作用机理 抑制过敏递质释放; 溶血素减少,呈抗补体作用。 5、镇咳、祛痰 ①作用强度为可待因的1/20。 ②有效成分萜品烯醇,麻黄挥发油。 6、解热、抗菌、抗病毒 ①有效成分挥发油。 ②抗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乙型溶血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奈瑟双球菌。 ③抗病毒流感病毒。

当归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进展

当归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5-06-26T17:00:46.04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作者:高鸿英宋秉生孙维宏 [导读] 当归的药用价值很高,药理作用也非常广泛,随着人们对中药的重视程度的增加,近年来对当归药理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 高鸿英宋秉生孙维宏 兰州大得利生物化学制药(厂)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10 【摘要】当归的药用价值很高,药理作用也非常广泛,随着人们对中药的重视程度的增加,近年来对当归药理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基于此介绍了当归的主要组成成分,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血液系统等角度对当归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对于当归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当归;药理作用;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1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370-01 当归是一种伞形科植物,药材生产主要集中于我国甘肃、云南、四川等省,其中尤以甘肃的“岷归”最为道地,占全国当归产量的85%。当归性温,味甘、辛,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1],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尤擅于妇科血瘀血虚证候诸疾的治疗和调养,素有“十方九归”之称。近年来,我国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对于当归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也逐渐增加,为了加强对当归的药理作用的研究,我们必须要深入分析其主要组成成分,然后在此基础上探索当归对人体系统组织的重要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研究出当归的主要药理作用。 一、当归的主要组成成分 当归的主要组成成分为水溶性部分和挥发油部分。当归的水溶性部分主要有丁二酸、嘌呤酸、D-葡萄糖苷、烟酸、阿魏酸、香荚兰酸以及钩吻荧光素等[2]。当归的挥发油部分由中性、酚性以及酸性三个重要的部分组成,当归的挥发油部分含量最高的是藁本内酯,其次是烯呋[3]。 二、当归的具体药理作用 当归的药用价值很高,药理作用非常广泛,总体来看,主要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血液系统有良好的药理作用。 1、当归对人体呼吸系统的药理作用 阿魏酸是当归水溶性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经过大量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阿魏酸可以通过抗氧自由基对炎症性肺损伤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它可以抗血小板聚集从而使血液的粘稠度降低,并对缩血管物质和粗纤维因子的合成进行抑制,最终可以达到抑制肺纤维形成的目的。具体的实验表明,对大鼠的腹腔注射了一定剂量的当归注射液以后,大鼠的肺间质纤维化明显减轻,这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当归具有抗自由基的药理作用。除此之外,当归还可以降低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这也是当归对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药理作用之一。 2、当归对人体循环系统的药理作用 首先,当归的水溶性部分的阿魏酸对线粒体有保护作用,从而提高心肌的抗缺氧能力,同时阿魏酸还可以增加心肌的血流量来发挥保护心肌的重要功能。其次,当归挥发油部分的藁本内酯可以对血管收缩进行一定的抑制,因此藁本内酯有良好的降压功效。第三,经过科学严谨的医学实验发现,当归可以非常明显地降低三酰甘油、血清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从而可以对血管内皮的细胞功能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除上述的药理作用外,当归的中性部分对钙元素和钾元素的流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而可以对右心房的自搏频率产生一定的抑制。总而言之,当归对人体循环系统有重要的药理作用。 3、当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药理作用 当归对人体免疫系统有重要的药理作用,具体来讲,当归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分泌更多的细胞因子,这样就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而且当归还可以进一步提高NK和CTL的杀伤活性,这样也使得人体的免疫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大量的临床应用中发现,当归不仅可以激活各种类型的免疫细胞,而且还可以激活补体系统,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细胞因子的生成,从而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起到非常良好的调节作用。通过具体的医学实验证明,当归补血汤使小鼠体内的抗体生成细胞数显著增加,NK细胞活性以及淋巴细胞的转化能力显著增强,同时还使得血小板的聚集率降低,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扩散。综上所述,当归对人体免疫系统有重要的药理作用。 4、当归对人体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 当归对人体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比较广泛,主要表现在镇痛、抗惊厥、中枢抑制以及神经修复等方面。首先,当归挥发油部分的藁本内酯对中枢神经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从而起到良好的安定和镇静的功效。而且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当归对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可以进行良好的镇痛,其镇痛作用比阿司匹林还有好。其次,脑缺血患者体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小保周期蛋白表达增多,通过当归注射液的使用,可以使脑缺血患者体内的周期蛋白表达减少,从而抑制缺血的神经元的死亡,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护神经。除上述的论述之外,具体的医学实验表明,当归补血汤可以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减少脑梗死的体积,同时还可以减少大脑神经元的死亡,对神经系统的确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总而言之,当归对人体神经系统有重要的药理作用。 5、当归对人体血液系统的药理作用 当归对人体血液系统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可以明显改善人体的造血功能,具体来讲,当归多糖能够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同时改善造血的微循环,使红系造血调控因子的分泌大大增加,从而进一步促进红系造血。另外,当归补血汤可以对骨髓造血的祖细胞的增殖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加强缺氧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对不同状态下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除了上述的药理作用之外,当归的水溶性部分的阿魏酸还可以对人体血液内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有效的干预,从而对血管内皮的功能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对心绞痛的患者是一个巨大的帮助。总体来看,当归对人体血液系统有良好的药理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当归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血液系统有良好的药理作用。近年来,对当归增强免疫功能的活性成分,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机制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与此同时,以当归为基础的复方制剂的药理学研究

薄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薄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薄荷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因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查阅文献本文主要针对其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和应用薄荷在临床应用上提供更新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薄荷;药理作用;综述 The advance on the research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Mentha haplocalyx Abstract: Mentha haplocalyx 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ere taken for its wide range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Mainl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ts clinical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provide update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int. Key word s: Mentha haplocalyx;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review 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又名水薄荷、苏薄荷、鱼香草、人丹草、升阳草、夜息花、番荷菜等。其干燥地上部分可入药,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关于薄荷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本草》,薄荷有疏风、散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牙痛等[1]。现在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薄荷属植物约有30种,薄荷包含了25个种,除了少数为一年生植物外,大部分均为具有香味的多年生植物。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有薄荷属植物12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华东、新疆地区[2]。野生的薄荷有椒样薄荷、欧薄荷、留兰香等。薄荷富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左旋薄荷醇、左旋薄荷酮、异薄荷酮等。此外薄荷还含黄酮类、有机酸和氨基酸成分[3-5].。现对近年来薄荷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做一概述。 1、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当归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其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仆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症。除中医处方配方用药外,含当归的中成药达80余种。同时,当归也是中国卫生部规定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在日常生活中常被作为滋补品食用。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当归的栽培、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着广泛研究,尤其是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从中发现了很多新成分和生物活性,阐明其作用机理。本文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当归的临床应用、新产品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1化学成分 当归中分离、鉴定到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挥发油、有机酸、多糖和黄酮等成分。

挥发油当归中挥发油的含量约为1%,为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含量最高,其次为丁烯基酞内酯。刘国生等⑴曾将当归的挥发油分为中性、酚性和酸性3个部分。从化学结构上看,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苯酞类及其二聚体类化合物。 苯酞类:苯酞类化合物是当归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从当归中最早分离鉴定的一类化合物,包括Z 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E-丁烯基苯酞、Z-丁烯基苯酞等成分。苯酞类二聚体:苯酞类二聚体是近年来从当归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有Z-383’a,7’a-四氢”6,3’,7,7’a-二聚藁本内酯劣’項同、V-,’,7,3’a-二聚藁本内酉旨、levistolideA、(3Z,3Z’)-’,’-双藁本内酯、当归双藁苯内酯A等。 其他成分:当归挥发油中还含有以ai蒎烯、P雪松烯、氧化石竹烯等为代表的萜类化合物;以丁烯基苯酣、丁香油酣、对-乙烯基愈创木酣等为代表的酣类化合物;以十四烷、壬烷、正十一烷等为代表的烷烃类化合物。 有机酸类当归中含有多种有机酸类化合物,其代表为阿魏酸。阿魏酸是从当归中较早分离出来的有效成分。自1979年林茂等首次从当归中提取分离出阿魏酸后,许多学者对阿魏酸的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进行

绞股蓝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绞股蓝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李金青 杨洪军 作者单位:253013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 关键词 绞股蓝;绞股蓝总皂苷;药理作用 绞股蓝为葫芦科多年生草本植物G yno stemm a pentaphyl la (T hunb .)M ak i no 的根茎或全草,味甘、苦,性寒,有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绞股蓝中含有皂苷、氨基酸、黄酮、糖和多种无机元素等,其中皂苷有80多种,6种与人参皂苷相似,绞股蓝的提取物具有抗疲劳、抗缺氧、免疫调节、降血脂、降血糖、保肝、抗溃疡等作用。本文对其药理作用作一综述,为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依据。1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1 1 对脑循环系统的作用 昆明种小鼠腹腔内注射绞股蓝总皂苷(GP )后,小鼠耳廓血管、脑膜血管的血流速度及流量明显增加,微循环微镜下可见小动脉血管交通支开放数明显增多,证明绞股蓝增加组织血流量与加快血流速度及增加脑动脉侧支循环有关,对缺血性脑损伤可呈现较好的防治作用[1]。GP 还可明显抑制谷氨酸引起的W i star 大鼠胚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内NO 、H 2O 2含量的升高,有效地防止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从而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损伤[2]。 1 2 对心脏的作用 绞股蓝皂苷5,10m g /kg 静脉管注射,明显降低麻醉犬血压和总外周阻力,也降低脑血管及冠状血管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减慢心率,使心脏张力 时间指数下降,对心肌收缩性能和泵血功能无明显影响。绞股蓝总皂苷5m g /只,静脉注射,可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蟾蜍心电图T 波的降低。绞股蓝皂苷静脉注射家兔3d 后,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复制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模型,利用M edlab U /4c 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采集并分析,发现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比较,绞股蓝皂苷组左心室收缩峰压(LV SP )、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 /dt m ax)、室内压最大值(V p m )均显著升高,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 dp /dt max )明显降低,表明绞股蓝皂苷可明显改善心肌的收缩功能,对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3]。 2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2 1 对血脂的作用 GP 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高脂喂养的大鼠血清中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浓度,尚可显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 ),并且可显著降低血浆内皮素(ET ),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4];用高脂乳剂灌胃的小鼠服用不同剂量复方绞股蓝胶囊后发现大、小剂量复方绞股蓝胶囊均能提高高血脂小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 OD )活性和降低血清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 DA )含量,降低高血脂小鼠体重,对血脂(TC ,TG,LDL C)含量有明显降低作用,及对HDL C 有升高作用,表明绞股蓝提取物具有调节高血脂小鼠脂质紊乱作用[5]。 2 2 对血糖的作用 GP 体外对a 淀粉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淀粉酶可促进消化道内的淀粉水解为单糖,使单糖的吸收增加,血糖升高;G P 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灌胃后血糖水平有显著降低,提示GP 在体内外都有一定的降血糖 作用[6]。 2 3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绞股蓝可显著降低高脂血兔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提示绞股蓝对血淤兔的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7]。3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绞股蓝在体外可减轻由石英(S i O 2)粉尘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肺泡巨噬细胞线粒体过氧化脂质(LPO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 H Px)以及肺泡巨噬细胞死亡率,减轻石英所致的肺纤维化[8]。 4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4 1 抗溃疡作用 绞股蓝皂苷100m g /kg 对水浸造成的应激性胃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照组的溃疡系数为20 08,绞股蓝皂苷(GP s)组为11 95,溃疡抑制率为40 49%,同样剂量连续5d ,对大鼠胃溃疡的治愈率为46 79%,如延长至15d ,可使治愈率提高至56 72%。大鼠醋酸性胃溃疡在给予冻干幽门螺旋杆菌(H P)后,胃黏膜溃疡面积明显加大,胃黏膜组织内白细胞介素 8(I L 8)、前列腺素E2(PG E2)和M DA 生成明显升高,S OD 含量明显下降;而再给予G P 后,结果显示,黏膜内M DA 生成抑制,IL 8,PGE2水平平行下降,SOD 活性提高,溃疡面积、溃疡面积百分率明显减小,有明显促进溃疡愈合作用[8]。 4 2 对肝脏的作用 GP s 能明显降低CC l 4诱导肝损伤升高的SGOT,S G PT,且可升高白蛋白/球蛋白(A /G )比率;使胶原质降低33%,病理学观察亦发现肝胶原质变薄。证实GP s 有保护肝脏和抗肝脏纤维化作用。用GP 对由四氯化碳致肝功能受损的W i star 大鼠灌胃,发现大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 LT )显著降低,但与正常水平比较伤有差距,表明GP 只能减弱四氯化碳对肝功能的损害,而不能完全阻抑其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而线粒体过氧化脂质(LPO )含量下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 H Px )活性增加,并接近正常水平,表明G P 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弱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作用[8]。 4 3 对胆囊的作用 同时服用G P 和高胆固醇饲料的豚鼠与单纯服用高胆固饲料的对照组相比,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显著降低,胆汁酸含量显著升高,从而提高了对胆固醇的溶解能力,减少了因胆固醇过饱和而致结石的几率[9]。 5 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在大鼠被动型H ey m ann 肾炎模型,GP s 能减轻蛋白尿,降低血脂黏度,提高氧化能力并改善肾功能。G Ps 对灌服腺嘌呤所致的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组织纤维化不仅具有抗纤维化作用,而且可使肾功能明显改善,血浆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明显降低,血红蛋白量明显升高。用G P 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UO )大鼠灌胃后,经测定发现与用标准饲料喂养的大鼠相比,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 )、转换生长因子 1(TGF 1)和a 平滑肌肌动蛋白(a S M A )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降低,表明G P 能够抑制肾纤维化的进展从而保护肾功能[10]。 6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麻黄的药理作用

麻黄的药理作用 发表时间:2009-07-31T17:23:27.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9期供稿作者:付士军 (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中心卫生院黑龙江哈尔滨 [导读]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因其味麻、色黄而得名。为麻黄科多年生草本灌木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主产于河北蔚县、怀安、围场,山西大同、浑源、山阳等地。多为栽培。 1 风寒感冒 本品辛温发散,轻可去实,为解肌发表等一要药,常用治风寒感冒。若风寒外袭,束缚肌表的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者,常配桂枝、杏仁、甘草,如《伤寒论》麻黄汤;若感受风寒,项背强直,恶风无汗者,常配葛根、桂枝、芍药、甘草等同用,如《伤寒论》葛根汤;若风寒感冒,头痛如劈,腰背拘急,发热如灼者,常配川芎、防风、羌活等同用,如《伤寒全生集》麻黄汤;若伤寒无汗,恶寒甚者,常配葛根、葱白等同用,如《外台秘要》引《崔氏方》麻黄汤;若感冒延日,正弱邪减,面赤身痒,无汗或微汗邪不退者,常配桂枝、芍药、生姜、杏仁等同用,如《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或桂枝二麻黄一汤;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倦卧者,常配附子、细辛同用,如《伤寒论》麻黄细辛附子汤,轻者可配附子、甘草同用,如《伤寒论》麻黄附子甘草汤;右气阴两虚,外感风寒,恶寒发热不甚,吐血衄血,颧红乏力者,常配人参、芍药、黄芪、五味子同用,如《脾胃论》麻黄人参芍药汤;若伤寒误下,上热下寒,虚实互见,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者,常配升麻、知母、黄芩、桂枝、干姜等同用,如《伤寒论》麻黄升麻汤;若内有郁热,外感风寒,郁热不宣,发热恶寒,身痛无汗,烦躁不安者,常配桂枝、杏仁、石膏等同用,如《伤寒论》大青龙汤;若内热外寒,发热无汗,四肢烦痛,腰背强硬者,常配甘草、升麻、赤芍等同用,如《元和纪用经》麻黄解肌汤。 2 咳嗽痰喘 本品主入肺经,可宣发肺气而止咳平喘。若风寒闭肺,咳嗽声重,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者,常配杏仁、甘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拗汤;若伤寒头痛,无汗咳嗽,恶寒发热者,常配前胡、防风、细辛、桔梗、陈皮等同用,如《医学入门》麻黄杏仁饮;若素有寒痰停饮,又外感风寒之邪,咳嗽胸满,痰多稀白,气息喘促者,常配细辛、桂枝、干姜等同用,如《伤寒论》小青龙汤;若外感内饮,闭郁气机,咳喘脉浮,胸腹胀痛者,常配厚朴、半夏、杏仁、细辛等药同用,如《金匮要略》厚朴麻黄汤;若寒痰较重,外邪较轻,肺气不宣,咳逆喘息,喉中痰鸣如水鸡声者,常配射干、紫菀、款冬花等同用,如《金匮要略》射干麻黄汤;若寒痰停肺,并无表邪,咳嗽不止,背部恶寒,口鼻气冷者,常配桂心、杏仁、细辛等同用,如《外台秘要》引《古今验录》的麻黄五味子汤;若寒饮内停,咳气促,痰涎壅盛者,常配肉桂、诃子、款冬花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麻黄散;若小儿寒郁而喘,喉中哮鸣,鼻流清涕者,常配草豆蔻、益智仁、吴茱萸、厚朴等同用,如《兰室秘藏》麻黄柴胡升麻汤;若寒邪外束,热壅于内,哮喘痰黄,遇冷即发者,常配厚朴、桑白皮、黄芩等同用,如《张氏医通》麻黄定喘汤;若肺热炽盛,咳喘气促,痰黄粘稠,烦热口渴者,常配杏仁、甘草、石膏同用,如《伤寒论》麻杏甘石汤。 3 水肿脚气 本品上宣肺气,下利膀胱,可通调水道,利尿消肿,又宣肺解表,发汗除湿,治疗水肿尿少之证。若风邪袭表,风水相搏,一身悉肿,恶风脉浮,微有口渴者,常配生姜、石膏、甘草等同用,如《金匮要略》越婢汤;若腰以上肿甚者,常配甘草同用,如《金匮要略》甘草麻黄汤;若肺脾气虚,水道不治,发为皮水,一身尽肿,发热恶风,小便不利者,常再加白术,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若肾阳不足,气化不利,全身浮肿,肢冷气短者,常配附子、甘草同用,如《金匮要略》麻黄附子汤;若脾肾阳虚,阴寒凝滞,饮留心下,痞结坚硬,疼痛拒按者,常配桂枝、细辛、附子、生姜等同用,如《金匮要略》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汤;若风寒暑湿,流注膀胱,脚气浮肿,手足挛痹,行步艰难,关节疼痛者,常配葛根、细辛、茯苓、防己同用,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麻黄左经汤。 4 风湿痹证 本品辛散温通,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若风痹疼痛,游走不定,遇风冷加剧者,常配桂心同用,如《太平圣惠方》方;若风湿合邪,袭于人体,一身尽痛者,常配杏仁、薏苡仁、甘草同用,如《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若寒邪偏重,关节冷痛,遇寒加重者,常配附子、桂枝、川芎等同用,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麻黄续命汤,或配川乌、黄芪等同用,如《金匮要略》乌头汤;若寒湿外袭,恶寒发热,关节烦痛者,常配桂枝、杏仁、甘草、白术等同用,如《金匮要略》麻黄加术汤;若寒湿化热,湿热流注关节,肢体红肿热痛,心烦口渴者,常配赤芍、黄芩、升麻、威灵仙等同用,如《医学入门》麻黄赤芍汤;若跌打损伤,复感寒邪,周身关节疼痛者,常配桂枝、红花、桃仁等同用,如《伤科补要》麻桂温经汤;若历节风痛,尤以下肢关节痛剧,身体赢弱,关节肿大变形者,常配桂枝、防风、附子、知母等同用,如《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 5 腰腹冷痛 本品性味辛温,可散寒通滞,治疗寒滞诸痛。若寒邪直中于里,或饮食生冷,胃脘冷痛,胀闷攻撑,呕吐泄泻,不欲饮食者,常配桂枝、厚朴、草豆蔻、吴茱萸等同用,如《兰室秘藏》麻黄茱萸汤或术桂汤。若冒雨涉水,或久居湿地,寒湿困著,体重腰痛,面色萎黄者,常配苍术、泽泻、猪苓等同用,如《东垣试效方》麻黄苍术汤。 6 疟疾寒热 本品辛以发散热表邪,温以宣通郁结,可用治疟疾。若风寒暑湿伤人,邪入半表半里,往来寒热,每日一发热,常配紫苏、白术、陈皮、半夏曲等同用,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麻黄白术散;若病属寒症,寒重热轻,头痛项强者,常配羌活、防风、甘草同用,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麻黄羌活汤;若风寒入血,往来寒热发于夜间者,常配桂枝、黄芩、桃仁等同用,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麻黄桂枝汤;若疟疾日久,成为牡疟,胁下硬块,结为癥瘕者,常配牡蛎、蜀漆、甘草同用,如牡蛎汤。 7 疹出不畅 本品开腠理,透毛窍,解肌表之邪,可治疗风寒束表,疹出不畅之证。若风寒瘾疹,色白碎小,透发不畅,瘙痒疼痛,遇冷发作者,常配蝉蜕、浮萍等同用,如《中医皮肤病学简编》麻黄蝉蜕汤;若风寒郁热,疹色暗红,连接成片,透发不速者,常配蝉蜕、升麻、牛蒡子等同用,如《杂病源流犀烛》麻黄散。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姓名: 万沙桐 专业: 药学 班级: 122 学号: 125242624 指导教师: 闫晓菲职称: 副教授 2015年04月02日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制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万沙桐指导教师:闫晓菲 摘要:硝酸甘油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应用中有着或不可缺的地位,对于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本文将对此进行介绍和探讨。 关键词:硝酸甘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耐受机制;毒理作用 Nitroglyceri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Wan Shatong Tutor:Y an Xiaofei Abstract:nitroglycer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has or is the positio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itroglycerin, this article will be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nitroglycer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linical application; Tolerance mechanisms; strychnos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