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求平均数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求平均数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求平均数应用题

三年级“求平均数”应用题练习一:

1、用4个同样的杯子,水面的高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4厘米和3厘米。这四杯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2、小明期末测试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分别是90分、96分、92分和98分。小明这四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3、某学校1—4年级,分别有260人、300人、280人和312人。这个学校平均每个年级多少人?

4、甲筐有梨32千克,乙筐有梨38千克,丙、丁两筐共有梨50千克,平均每筐梨有多少千克?

练习二:

1、幼儿园小朋友做红花,小明做了7朵,小红做了9朵,小花和小张合作了12朵。平均每人做红花多少朵?

2、一个书架上第一层放书52本,第二层放书和第三层共46本。平均每层放书多少本?

3、某工厂第一、第二车间共有工人180人,第三车间有103人,第四车间有81人。平均每个车间有多少人?

4、商店有蓝气球和红气球共43只,黄气球有20只,绿气球有33只。平均每种气球有多少只?

练习四:

1、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60千米,后3小时每小时行驶70千米,这辆摩托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60千米,后3小时行驶每小时行驶7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少先队员为饲养场割草,第一组7人,平均每人割13千克,第二组5人,平均每人割25千克,平均每人割草多少千克?

4、有一小组同学量身高,其中2人都是124厘米,另外4人都是130厘米。这组同学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5、已知9个数的平均数是72,从中去掉一个数后,余下的数的平均数为78,去掉的数是多少?

6、小明期末考试,语文和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5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6分,

小明的英语成绩是多少分?

7、李刚等四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6厘米,其中高红133厘米,王伟141厘米,王军138厘米,李刚身高多少厘米?

思考题:

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的平均分是91分,英语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分增加了2分,小明的英语考了多少分?

一次数学测试中,一组学生的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是86分,其余的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92分,这一组同学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有一根木料,要锯成8段,每锯开一段要2分钟,全部锯完要多少分钟?

小明从一楼上到三楼用了4分钟,她上到七楼要用多少分钟?

2011年四月1日是星期五,四月24日是星期几?

(完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典型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练习 1.有36名同学去旅游,怎样租车合算? 2.孙爷爷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地,宽12米,宽是长的一半,篱笆长多少米? 3.用两个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王师傅为学校食堂购买了如下表的物品,请你帮他算一算,把表填完整。 5.红星小学操场的长是50米,宽比长短8米,亮亮绕着操场跑了2圈,他跑了多少米?

6.从公园到动物园有5条路,从动物园到植物园有4条路,从公园经过动物园到植物园有几种走法? 7.果园里有桃树108棵,梨树比桃树的3倍少9棵,两种树共多少棵? 8.一根长28厘米的铁丝正好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9.把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剪成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其中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10.小明从一楼走三楼用了10秒,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走到五楼用了多少秒? 11.一条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它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12.老师家、小雪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他们两家和学校的位置可能有()种情况,老师家到小学家有多远?请列式计算。

13.下面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如果不是,请在图上改成平行四边形。 14.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礼盒,需要像图片上的样子用彩带捆绑,捆这两个盒子分别需要多少彩带? 60厘米40厘米 15.从小西家到少年宫有21千米,小西早上9时出发,平均每小时走5千米,下午1时她能到达吗?如果没有到达还剩多少千米? 16.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如果另一个长是8厘米的长方形周长和这个正方形周长相等,那么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 17.书架上下两层共放有120本书,如果从上层拿20本到下层,则两层书架上的书同样多。上下两层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18.湖边种着一排柳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8米,小明从第一棵树跑到第100棵树,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19.把一张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四个相同的小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能想出几种剪法,画图表示)

三年级下册奥数第10讲-平均数问题

第七讲平均数问题 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学习阶段经常接触的一类典型应用题,如“求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分数……”。 平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连续数和求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基准数求平均数。 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主要是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它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即平均数。 一、算术平均数 例1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4厘米、5厘米、7厘米和8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一小组六个同学在某次数学考试中,分别为98分、87分、93分、86分、88分、94分。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例2蔡琛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生物五科的平均分是 89分.政治、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91.5分.语文、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4分.政治、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6分,而且英语比语文多10分.问蔡琛这次考试的各科成绩应是多少分? 把40千克苹果和80千克梨装在6个筐内(可以混装),使每个筐装的重量一样。每筐应装多少千克? 二、加权平均数 例3果品店把2千克酥糖,3千克水果糖,5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已知酥糖每千克4.40元,水果糖每千克4.20元,奶糖每千克7.20元.问: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我们把上述这种平均数问题叫做“加权平均数”.例3中的5.74元叫做4.40元、4.20元、7.20元的加权平均数.2千克、3千克、5千克这三个数很重要,对什锦糖的单价产生不同影响,有权衡轻重的作用,所以这样的数叫做“权数”。 小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猪,养到今年10月。第一批的3头每头重66千克,第二批的5头每头重42千克。小明家养的猪平均多重? 例4甲乙两块棉田,平均亩产籽棉185斤.甲棉田有5亩,平均亩产籽棉203斤;乙棉田平均亩产籽棉170斤,乙棉田有多少亩? 三年级二班共有42名同学,全班平均身高为132厘米,其中女生有18人,平均身高为136厘米。问:男生平均身高是多少? 三、连续数平均问题 我们学过的连续数有“连续自然数”、“连续奇数”、“连续偶数”.已知几个连续数的和求出这几个数,也叫平均问题。 例5已知5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75,求这5个连续奇数。 已知五个数的平均数是30,前3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3个数的评价数是32,求第3个数 四、调和平均数 例6一个运动员进行爬山训练.从A地出发,上山路长12千米,每小时行3千米.爬到山顶后,沿原路下山,下山每小时行6千米.求这位运动员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 五、基准数平均数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25道

1.4棵杨树苗48元,3棵松树苗63元,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 2.三(1)班小朋友做玩具,一共做了48个,送给幼儿园15个,其余的平均分给一年级3个班,每班可以分得几个? 3.张教师带100元去商场买3个小足球,找回了7元,你能知道每个小足球多少元吗? 4.一本《故事大王》共65页,小明打算4天看完,小花打算6天看完,小明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小花呢? 5.张大伯家养了18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张大伯家养鸡和鸭一共多少只? 6.明明有42张邮票,芳芳比他少15张,他们俩人一共有邮票多少张? 7.小白兔拔了14个萝卜,小灰兔拔的是它的3倍。小白兔比小灰兔少拔了多少棵? 8.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9.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2圈,跑了多少米? 10.用一根线正好围成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这根线长多少厘米? 11.科学馆上午有3批学生来参观,每批169人,下午又有213名学生前来参观。这一天一共有多少学生来参观? 12.一头牛一天要吃32千克草。2头牛4天要吃多少千克草? 13.有一块土地,用来种西红柿,用来种茄子,其余用种西瓜。西瓜占地几分之几? 14.李大伯家养了200只鸡,第一天先卖128只,平均每只鸡可卖9元,李大伯这天能卖多少元? 剩下的鸡第二天卖,每8只装一笼,能装多少笼? 15.玩具厂每小时可以生产玩具600个,从上午十时到下午二时,大约可以生产玩具多少个? 16.一个正方形花圃,边长是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17.在一块长16米,宽8米的长方形地的周围围上围栏,围栏一共长是多少米? 18.李教师买了2副羽毛球拍,付出70元,找回6元。每副羽毛球拍多少元? 19.同学们去划船。男同学去了27人,女同学去了29人,每4人坐一条船。一共需要租多少条船? 20.王大伯家养了15只鹅,养鸭的只数是鹅的4倍,养的鸡比鸭多38只。王大伯家养鸭多少只?养鸡多少只? 21.一幅画,长50厘米,宽30厘米。用一根长150厘米的木条做它的边框,够不够? 22.每人每天可装配自行车14辆,照这样计算,8人工作7天,一共装配自行车多少? 23.军军看一本书,已经看了5天,每天看24页,还剩下10页没有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24.王师傅上午加工零件48个,下午加工零件56个,照这样计算,一个星期工作5天,共加工零件多少个?

三年级下册平均数应用题练习

平均数专项练习姓名 1、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是6厘米,5厘米,9厘米,8厘米。这4个杯子里的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2、工人叔叔修机器,第一天修了4台,第二天修了6台,第三天上午修了3台,下午修了2台。平均每天修了多少台? 3、光华化肥厂一月份生产化肥2800吨,二月份上半月生产化肥1600吨,下半月生产化肥1700吨,三月份生产化肥3500吨。这三个月平均每个月生产化肥多少吨? 4、幼儿园教育小朋友做红花,小画做7朵,小方做9朵,小林和小宁合做13朵。平均每个人做多少朵? 5、小明读一本故事书,前4天每天读25页,以后每天读40页,又读了6天正好读完,小明平均每天读多少页书? 6、王军在期末考试中语文和数学两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5分,英语得了98分,王军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7、小明和4名同学1分钟跳绳的成绩分别是75、67、72、70、76,他们1分钟平均跳多少下?8、王伯伯前5天植树2600棵,后7天植树4600棵,王伯伯平均每天植多少棵? 9、有18、19、20、21、22这5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10、光明小学为希望工程捐款,三(1)班有3个小组,第一小组捐了175元,第二小组捐了140元,第三小组捐了185元,平均每小组捐了多少元? 11、希望小学五年级一班和二班各有学生61人,三班和四班各有学生59人,五年级平均每班有多少人? 12、某工程队修公路,前5天一共修了3400米,后3天每天修800米,这支工程队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 13、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去时用了2小时,回来用了3小时,甲到已的总路程是200千米,这辆汽车往返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4、小芬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8分,这三门学科的总分是多少?

2019年三年级数学平均数问题应用题复习

2019年三年级数学平均数问题应用题复习 例题1、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是6厘米,5厘米,9厘米,8厘米。这4个杯子里的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分析与解答]根据“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这个数量关系式,可以根据以知条件先求出4个杯子里水的总高度,再用总高度除以杯子的个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每个杯子里水的高度。列式如下: 这道题还可以这样想:先把水面高度5厘米设为一个基数,把其他三个杯子中高度多于5厘米的数相加得(6-5)+(9-5)+(8-5)=8(厘米),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又多分到8÷4=2(厘米),再与5厘米相加,同样得到7(厘米)。 试一试1、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4厘米、3厘米。这4个杯子里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例题2、工人叔叔修机器,第一天修了4台,第二天修了6台,第三天上午修了3台,下午修了2台。平均每天修了多少台?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要求平均每天修的台数,要先求出三天一共修的总台数。在用总台数除以天数3,就可以得到平均每天修的台数。 想一想:为什么总数中有4个数相加,却要除以3? 试一试2、光华化肥厂一月份生产化肥2800吨,二月份上半月生产化肥1600吨,下半月生产化肥1700吨,三月份生产化肥3500吨。这三个月平均每个月生产化肥多少吨?

例题3、幼儿园教育小朋友做红花,小画做7朵,小方做9朵,小林和小宁合做13朵。平均每个人做多少朵? [分析与解答]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做花的总朵数,再用花的总朵数除以人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每个人做花的朵数。 试一试3、一个书架上第一层放了46本书,第二层和第三层共放了70本书,第四层放了52本书,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 例题4、小明读一本故事书,前4天每天读25页,以后每天读40页,又读了6天正好读完,小明平均每天读多少页书? [分析与解答]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这本书的总页数:25×4+40×6=340(页),再求读完这本书所用的天数:4+6=10(天),最后求出小明平均每天读的页数。列式如下: 试一试4、一小组同学量身高其中2人都是124厘米,另外4人都是130厘米,这一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例题5、张华前4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90分,第5次数学测验的了95分,算一算他5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分析与解答]根据数量关系式,要求他5次测验的平均成绩,应该先知道5次测验的总成绩。根据前4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90分,可求出前4次数学测验的总成绩是90×4=360(分),再加上第5次测验的分数就得出5次测验的总成绩。 这道题还可以这样想:第5次数学测验得了95分,比前4次的平均成绩多了5分,把多的

24道三年级数学上册经典应用题汇总

24道三年级数学上册经典应用题汇总,孩子期末考试要考! 1.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 3. 红光印刷厂装订一批日记本,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1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这批日记本共有多少本? 4.一个打字员4分钟输入200个汉字。照这样计算,输入3000个汉字需要多少分钟? 5. 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6.一个钢铁厂,炼750千克钢需要用5吨水。照这样计算,钢铁厂一天节约55吨生活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

7.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19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一年要酿1725千克蜂蜜需要养多少箱蜜蜂? 8.两个年级的同学去买书,三年级有48人,每人买2本,四年级每人买3本,四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三年级一样多。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买书? 9.工人们修马路,原计划用40个工人,实际用了45个工人。计划要修路90天,实际修了多少天? 10.小华从学校步行回家要20分,骑自行车回家要10分。小华步行每分走45米,他骑自行车每分行多少米? 11.学校买15盒彩色粉笔,每盒50枝,用去10盒。还剩多少枝没有用? 12.海天机械厂第一,二,三车间各生产了6箱零件,每箱120个,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13.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1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 14.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车上一人生病,剩下的路程要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5.刘师傅23天共加工4255个零件,王师傅平均每天比刘师傅多加工18个。王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16.李伯伯家的一头牛,10天吃草50千克。照这样计算,有155千克草够这头牛吃多少天? 17.湖滨公园有18条游船,每天收入1008元。照这样计算,现在有26条游船,每天增加收入多少元? 18.工厂要加工360个零件,小王5天可做完,用这样的速度,做8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19.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经典应用题100题汇总

三年级数学下册经典应用题100题 1.一列火车从第一天上午8:30出发,在第二天16:30到达目的地,这列火车一共运行了多长时 间? 2.2004年上半年一共有多少天?爸爸从2月15日出差,到5月29日回来,一共出差多少天? 3.一个梨的重量与两个桃的重量相等。三个苹果的重量等于两个梨的重量。多少个桃的重量与6个 苹果同样重? 4.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20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一年要酿 1725千克蜂蜜需要养多少箱蜜蜂? 5.10元钱可以买3双袜子,30元钱可以买2个太阳帽。买4个太阳帽的钱可以买几双袜子? 6.工人们修马路,原计划用40个工人,实际用了45个工人。计划要修路90天,实际修了多少天? 7.三年级有30位同学。在一次劳动中,有18个同学带水桶,有22个同学带扫把。同时带水桶和 扫把的同学有多少个? 8.我们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38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36人,两项都参加的有15人,两项都没有 参加的有4人。你知道我们班有多少人吗?

9.海天机械厂第一,二,三车间各生产了6箱零件,每箱120个,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10.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1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 11.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车上一人生病,剩下的路程 要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2.李伯伯家的一头牛,10天吃草50千克。照这样计算,有155千克草够这头牛吃多少天? 13.湖滨公园有18条游船,每天收入1008元。照这样计算,现在有26条游船,每天增加收入多少 元? 14.工厂要加工360个零件,小王5天可做完,用这样的速度,做8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15.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16.老师买来6枝钢笔,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3倍,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2元。老师买钢笔用了多 少元?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景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体会平均数可 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学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同时渗透移多补少、估计、对应等数学思想。3.能运用平均数解释简单生活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媒体和设计:本节课设计以“我为创绿出分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理解平均数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平均数意义的建构。 教学难点:感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参加过“我是中心小学人,我为创绿出分力”这样的系列活动吗?(课件出示现场活动的照片,学生看到的与自己有关的相片,兴奋起 来了。) 师:活动中我们去植树、我们回收废报纸、回收废电池。这些小朋友也和我们一样,要把回收的矿泉水瓶送到废品回收购站去。咦!他们好像在争论什么呢?我们一起 去看看吧。呵!原来他们要比赛,看谁收的多。同学们,你想知道他们谁赢了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师:好!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同学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课件:出示第一组象形统计图) 出示:

师:请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1:小红收集了14个。 生2:小亮收集的最少 生3:小明比小亮多 生4:小亮比小兰少一个 …… 师:你能不能发现第一组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课堂里静一下子静了下来,孩子们瞪大眼睛盯着屏幕,小手指指点点,有的数,有的算。 师:我们一起把它算出来好吗? “好!”学生们热烈响应。 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算? 学生异口同声“加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14+12+11+15=52 师:四个数加起来,我们有什么办法能算得又快又准确? 生:我们先算算有几个十?然后是4+2+1+5=12,一共有52个矿泉水瓶? 师:真聪明。我们再来看第二组的。 出示: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教学设计

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具体活动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据的产生整理,并初步感受和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计算和估算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求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知平均分和求平均数的异同。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出示主题图,谈话:学校开展“捡出一个美好环境”活动,这是三一班第一小组的学生在向老师汇报他们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 小红:14个 小兰:12个 小亮:11个 小明:15个 2. 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信息?你是怎么发现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怎样解答图中老师提出的问题? (1)小组内讨论:你们能先猜一猜,这个数大约在哪两个数之间呢?(11-15)它会

不会大于15或小于11呢?为什么? (2)汇报: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谁能说说平均是什么意思? (3)你是怎么得到平均每人收集13个的呢?小组内推选一位同学介绍一下。 (14+12+11+15)÷4=13 (4)这四位同学收集的个数如果都一样多的话,每个人收集了13个,这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板书:平均数)在这里,13就是14、12、11、15这一组数的平均数。(5)想一想:平均数是这一组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那是怎样的数?用自己的话说说。 (6)想一想,说一说平时生活中在什么地方用到或见到过平均数?什么时候需要算平均数?(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感受平均数的意义及运用,如:房屋均价,平均每天游客接待量,平均每天每人用水量) 2. 出示主题图: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种思考方法: (1)从图上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他们4个人,每人收集矿泉水瓶的数量。

三年级下数学300道应用题

三年级应用题 1.有47千克苹果,平均分给幼儿园3个班。每班分得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同学们去划船,男同学去了37人,女同学去了34人,每6人坐一条船。一共需租多少条船? 3.王老师用100元买了3个排球,还找回4元。每个排球多少元? 4.五大伯养母鸡50只,养的公鸡比母鸡少16只。王大伯一共养鸡多少只? 5.动物园有黑天鹅24只,白天鹅的只数是黑天鹅的3倍。黑天鹅和白天鹅一共多少只?黑天鹅比白天鹅少多少只? 6.园林绿化所的张阿姨早晨8时到12时,共给820棵苹果树喷了药水,她平均每小时喷多少棵? 7.订一份电视节目报半年需要15元,张叔叔想订阅三个季度的电视节目报,需要多少钱?有线电视收视维护每月 16元,全年要多少钱? 8.白云园12个班的同学去春游,平均每班有36人,共有9辆大客车,平均第辆大客车坐多少人? 9.三年级同学共288人去参观科技馆,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10.三位同学参加口算比赛,张华5分钟做了375题,李明3分钟做了186题,陆陆3分钟做了213题,请你给他 们排名次。

12.同学们捐助失学儿童,三年级两个班共捐款386元,三个班平均每班捐款138元。三年级一共捐款多少元? 13.电视机厂要生产120台电视机,已经生产了6天,还差30台,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台? 14.水泥厂有一批水泥,已经运走了268袋,剩下的比运走的少68袋。这批水泥有多少袋? 15.王大伯家养了20只鹅,养鸭的只数是鹅的5倍,养的鸡比鸭少28只。(提出两个两步计算的问题,再解答) 16.同学们去春游,三年级去了60人,六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一共去了多少人? 17.服装厂要加工8000套服装,已经加工了4500套,剩下的要5天加工完,平均每天要加工多少套? 18.张奶奶锻炼身体,每天绕着边长为200米的正方形操场跑5圈,她每天跑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19.一个长方形花园,长34米,宽比长少4米,在这个花园的四周要种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20.弟弟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72页,比没看的多63页,看的页数是没看的几倍? 21.服装店过去5天制作75套服装,现在每天制作18套,现在比过去每天多制作多少套服装?

三年级数学下册经典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经典应用题 1、一列火车从第一天上午8:30出发,在第二天16:30到达目的地,这列火车一共运行了多长时间? 2、 2004年上半年一共有多少天?爸爸从2月15日出差,到5月29日回来,一共出差多少天? 3、一个梨的重量与两个桃的重量相等。三个苹果的重量等于两个梨的重量。多少个桃的重量与6个苹果同样重? 4、 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20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一年要酿 1725千克蜂蜜需要养多少箱蜜蜂? 5、 10元钱可以买3双袜子,30元钱可以买2个太阳帽。买4个太阳帽的钱可以买几双袜子? 6、工人们修马路,原计划用40个工人,实际用了45个工人。计划要修路90天,实际修了多少天? 7、三年级有30位同学。在一次劳动中,有18个同学带水桶,有22个同学带扫把。同时带水桶与扫把的同学有多少个? 8、我们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38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36人,两项都参加的有15人,两项都没有参加的有4人。您知道我们班有多少人不? 9、海天机械厂第一,二,三车间各生产了6箱零件,每箱120个,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10、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1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 11、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车上一人生病,剩下的路程要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2、李伯伯家的一头牛,10天吃草50千克。照这样计算,有155千克草够这头牛吃多少天? 13、湖滨公园有18条游船,每天收入1008元。照这样计算,现在有26条游船,每天增加收入多少元? 14、工厂要加工360个零件,小王5天可做完,用这样的速度,做8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15、明明瞧一本故事书,每天瞧20页,5天瞧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16、老师买来6枝钢笔,钢笔的价钱就是圆珠笔的3倍,一枝圆珠笔的价钱就是2元。老师买钢笔用了多少元? 17、农机厂一车间分3个组加工3420个零件,每组12个工人。平均每个工人加工多少个零件?(用两种方法解) 18、工厂租用10辆汽车运480吨货,每辆汽车都运了12次。平均每辆车每次运货多少吨? 19、啄木鸟一天能吃645只害虫,青蛙8天能吃608只害虫。啄木鸟每天比青蛙多吃害虫多少只? 20、一堆煤160吨,4辆卡车3次运96吨。照这样计算,4辆卡车几次才能运完这堆煤? 21、工程队铺一条路,计划每天铺90米,20天可以铺完。实际只用了18天,平均每天铺多少米?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100道

1.39个同学在操场上跳绳,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2.4棵杨树苗48元,3棵松树苗63元,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 3.三(1)班小朋友做玩具,一共做了48个,送给幼儿园15个,其余的平均分给一年级3个班,每班可以分得几个 ; 4.张教师带100元去商场买3个小足球,找回了7元,你能知道每个小足球多少元吗 5.一本《故事大王》共65页,小明打算4天看完,小花打算6天看完,小明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小花呢 6.张大伯家养了18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张大伯家养鸡和鸭一共多少只7.停车场有大汽车45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7辆,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 8.明明有42张邮票,芳芳比他少15张,他们俩人一共有邮票多少张 9.一件上衣45元,裤子比上衣便宜12元,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 10.小白兔拔了14个萝卜,小灰兔拔的是它的3倍。小白兔比小灰兔少拔了多少棵 11.校园里有水杉树24棵,松树的棵数是水杉树的3倍。水杉树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水杉树比松树少多少棵

12.公园里有黑天鹅28只,白天鹅的只数比黑天鹅的3倍多9只。白天鹅有多少只 13.三年级去图书馆借书,上午借了420本,下午比上午多借、 20本。这一天三年级共借书多少本 14.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15.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2圈,跑了多少米 ) 16.用一根线正好围成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这根线长多少厘米 17.养鱼场去年放养鱼苗896尾,今年放养的鱼苗数是去年的2倍。今年放养多少尾 > 18.科学馆上午有3批学生来参观,每批169人,下午又有213名学生前来参观。这一天一共有多少学生来参观 19.一头牛一天要吃32千克草。2头牛4天要吃多少千克草 20.有一块土地,用来种西红柿,用来种茄子,其余用种西瓜。西瓜占地几分之几 【

三年级数学下册经典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经典应用题 1. 一列火车从第一天上午8:30出发,在第二天16:30到达目的地,这列火车一共运行了多长时间 2. 2004年上半年一共有多少天爸爸从2月15日出差,到5月29日回来,一共出差多少天 3. 一个梨的重量与两个桃的重量相等。三个苹果的重量等于两个梨的重量。多少个桃的重量与6个苹果同样重 4. 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20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一年要酿 1725千克蜂蜜需要养多少箱蜜蜂 5. 10元钱可以买3双袜子,30元钱可以买2个太阳帽。买4个太阳帽的钱可以买几双袜子 6. 工人们修马路,原计划用40个工人,实际用了45个工人。计划要修路90天,实际修了多少天 7. 三年级有30位同学。在一次劳动中,有18个同学带水桶,有22个同学带扫把。同时带水桶和扫把的同学有多少个 8. 我们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38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36人,两项都参加的有15人,两项都没有参加的有4人。你知道我们班有多少人吗

9. 海天机械厂第一,二,三车间各生产了6箱零件,每箱120个,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10. 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1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 11. 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车上一人生病,剩下的路程要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2. 李伯伯家的一头牛,10天吃草50千克。照这样计算,有155千克草够这头牛吃多少天 13. 湖滨公园有18条游船,每天收入1008元。照这样计算,现在有26条游船,每天增加收入多少元 14. 工厂要加工360个零件,小王5天可做完,用这样的速度,做8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15. 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16. 老师买来6枝钢笔,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3倍,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2元。老师买钢笔用了多少元 17. 农机厂一车间分3个组加工3420个零件,每组12个工人。平均每个工人加工多少个零件(用两种方法解)

三年级数学求平均数

简约教学三年级数学求平均数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用数据分析、比较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多少知道一点平均数,这是学生的经验储备。 学生在学习分数的除法和认识分数时,对“平均分”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和体会,这些知识的学习为平均数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平均分和平均数是有一定区别的,教学中要加以区分。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如把12块糖平均分给3个孩子,平均每人分得4块,这个“4块”是每个孩子实际分得的数;如果说3个孩子一共有12块糖,平均每个孩子有4块,这个“4块”就是平均数,因为不一定每个孩子都有4块糖。教学中可以利用开放性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辨析。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难点: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一、情景引入,体验引入平均数的必要性 1)小组同学在收集废旧矿泉水瓶比赛活动中,男生3人每人各收集了6个,女生4人每人各收集了5个。谁收集得多?为什么?(用横向的象形条形统计图给出每个学生收集到的矿泉水瓶的数量,在这个统计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每个同学收集的数量) 小结:男生的数据相同,6就代表男生的“一般水平”,女生的数据也相同,5代表女生的“一般水 平”。 思考:总数能代表一般水平吗? 2)男生:张越13个,王凡15个,吴劲14个;女生:小红14个、小兰12个、小华11个、小菲15个。这样能比较吗?你能找出他们的代表数据吗?观察统计图,从图中收集信息,直观感知男生的数据相同,6就代表男生的“一般水平”,女生的数据也相同,5代表女生的“一般水平”。思考:因为男女生人数不同,所以不能用总数代表一般水平。观察数据特点,思考能代表整组数据的一般水平的数,进而进行比较。将例题略作变动:分成男生和女生两组数据,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平均数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同时给学生一个“比”的任务,由任务的驱使激活思维。数据由相等到不等的变化,有利于学生拾级而上进行探索,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四、、尝试解决问题,领悟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均发一张反映男女生的数据横向的象形条形统计图) 2)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据的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中,领悟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把不等转化为相等。因为男女生人数不同,所以用总数来比较显然不合理;数据参差不齐,也很难对应着比较,新的问题 3)方法一:移多补少你是怎样想到用14代表男生的一般水平的?完整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并运用媒体配合演示:画出平均数这样一条红线,用动画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女生的代表数据是多少呢?你会用移多补少的办法找出来吗?为什么不用最多的15个来表示女生的一般水平呢?最少的11个呢?怎样的数据才能代表一般水平呢? 方法二:总数÷份数=平均数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求出代表男生的一般水平的14?女生呢?

三年级估算练习题

三年级估算练习(一) (1)(2)(3)(4)(5)(6)386+427≈625-369≈796+108≈405-228≈182×5≈903×3≈269×6≈940-276≈647+465≈579-82≈438+84≈234-75≈743×7≈572-489≈315×7≈178+243≈888×4≈968―789≈500-387≈758-625≈123×6≈325+186≈475+368≈428+399≈61×9≈58×8≈87×9≈503+279≈524-376≈805+228≈182×5≈903×3≈269×6≈743×7≈315×7≈888×4≈ 61×9≈58×8≈87×9≈123×6≈903×3≈269×6≈182×5≈743×7≈315×7≈888×4≈123×6≈61×9≈ 58×8≈87×9≈409÷7≈67×92≈993÷11≈476÷8≈207÷5≈59÷2≈123×6≈481+254≈800÷7≈768÷3≈

三年级估算练习(二) (1)(2)(3)(4)(5)(6)990-314≈504÷6≈287÷7≈448÷2≈217÷7≈306÷6≈69×51≈78÷4≈178÷6≈32×28≈89×20≈490÷8≈71÷8≈42×19≈29×30≈358÷6≈323÷4≈410÷7≈41×60≈38×62≈53×20≈659÷6 247÷60≈59×25≈29×50≈494÷7≈401÷8≈357÷6≈69×4≈334÷11≈41×20≈5+1.3≈9+10.6≈9.9+0.5≈8.6+68.9≈99.7-8.6≈219÷7≈802÷20≈56×6≈91÷30≈509÷5≈219÷7≈45×21≈332÷3≈79×6≈99÷3≈701÷7≈86×30≈61×20≈56÷5≈87÷8≈402÷4≈657÷6≈897÷8≈969÷30≈551÷55≈369÷36≈96÷9≈201÷5≈779÷7≈

三年级数学《平均数》

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课本第42页的例1及练习十一的第1、2题 学习目标: 1、学习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学习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学习重点: 1、理解“求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2、区分“平均分”与“求平均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二、出示目标: 学习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幷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自学指导: (一)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出示自学指导。 1、请认真看课本42页的例1。看懂题意,回收小组成员小红、小兰、小亮和小明分别收集了14个、12个、11个、15个矿泉水瓶,这个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2、讨论: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3、再进一步看图,怎样才能使四个同学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四、先学。 过渡语:自学时,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势最端正。下面,自学竞赛开始。(一)看一看(4分钟) 认真地看书自学。 (二)做一做(10分钟) 看懂例1后,做下面这道题。 小张有钱13元、小王有15元、小陈有16元、小英有16元,他们4人平均每人有多少元? 解: 答: ------------------------------------- 要求:各小组成员做完后交各小组长,自己参与共同讨论批改,改完后交给老师查看。 (然后找3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五、后教(议一议)(10分钟) (一)更正。 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举手。(用不同色彩的粉笔) (二)讨论。

1、看例1和这道题,求平均数的第一是什么?判断黑板上这道题的对错,若对,为什么?若错,为什么? 2、通过例1的学习,平均数的含义是: --------------------------------- 求平均数的方法是: --------------------------------------------------- 3、区分平均分和平均数的区别:平均分是: ------------------------------ 平均数是: ------------------------------------------------------- 学生自结后,老师参与学生共同总结。 六、当堂训练。(8分钟) 1、刘英身高124厘米、张扬身高136厘米、李欣欣身高133厘米,他们3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解: 答: ---------------------------- 2、王心每分钟写185个字、李明每分钟写173个字、田甜每分钟写170个字、陈静每分钟写172个字,问他们4人平均每人每分钟写多少个字? 解: 答: ---------------------------------- 另做;练习十的第一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求平均数

平均数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 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平时你们喜欢玩些什么游戏? (出示教材中主题图)追问:图上的小朋友们再玩什么游戏啊?(套圈游戏)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 呈现套圈情境。 谈话:这是三年级第一小队正在进行的套圈比赛,一队是男生,另一队是女生。比赛规则是每人套15个圈。 2. 引入平均数。 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提问:看了这两张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提问:根据这两张统计图,你能提出一些什么问题呢? 谈话:到底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请我们的同学做小裁判帮帮他们,你们有什么方法去比较呢?先请小组4人交流一下。 结合学生的想法,相机进行引导。 3. 理解平均数。 师: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男生的统计图,你们可以在统计图上想想办法,也可以动笔在本子上想想办法,看看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出男生的平均成绩,请每个小组发挥集体的智慧吧。 (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得多少分的? ①学生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指名在教师的统计图上移一移,其他同学请静静地欣赏); ②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移的?(生回忆,师板书:移多补少) (3)有没有哪个小组用其他的方法知道男生平均每人得多少分的?(算一算) 生说计算过程,师板书:6+9+7+6=28(分) 28÷4=7(分) 追问:6、9、7、6分别指什么?28指什么?(生回答,师板书:“先求和”) 为什么要除以4?(板书:“再平均分”)7表示什么? 谈话:统计图中的红色线条表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统计中的平均数。(板书课题:统计—平均数) 观察:男生套圈的平均数是7,这四个男生套中的个数分别是6个、9个、7个和6个,从图上看你能猜测一下平均数和每人套中的个数相比较,它在哪两个数之间呢?你是怎么想的?

三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学课例及

三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学课例及 评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求平均数》 教学准备 1.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后,小组成员分工调查,收集数据。(小组成员的体重,家庭近几个月用电、电话费支出情况,一周气温变化情况、本组同学垒球成绩等)2.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椭圆形纸片(代替盘子)、小圆环(代替桃子)。 教学目标 1.体悟“平均数”的意义,构建“平均数”的概念。 2.探索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感受“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背景,能对数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 4.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逐步具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体悟“平均数”的意义,探求方法

1、操作感知 (1)盆花 看到教室里的这些花,你们想到了什么?(摆得不均匀)怎样才能使两边的花一样多呢?(学生到前面来摆。) [从生活中的实物出发,让学生在观察周围环境中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初步感知“移多补少”的方法,而且渗透了“平均、对称”也是一种美。](2)桃子(课件出示三盘桃子:分别放3、4、8个桃子)师:平均每个盘子里能放几个桃子? 学生操作 学生到实物展台上用移多补少和先合后分两种方法操作,求出结果。 (3)气球:四个小朋友分别手里拿着2、4、7、11个气球平均每个人手里有几个气球?为什么用24÷4呢?(课件演示先合后分的过程) [操作由易到难,从生活中的寻常小事入手,在操作中不断 地积累对“平均数”的感知,初步感知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师不强求学生用一种方法,也不要求一定要去操作,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教师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 2、思考讨论: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3、汇报交流 生l:都是把不相同的数变成相同的数 生2:老师,我给他补充,应该是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 生3:我们刚才在分盆花、桃子的时候都是把多的分给少的一些。 生4:还可以把它们都合起来,再平均分,也能使不相同的数变成相同的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应用题计算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应用题姓名 1、一只海龟大约活128年,一只青蛙大约活6年,海龟的寿命大约是青蛙的多少倍? 2、三年级的学生去公园里玩,女生有56人,男生有64人。4名学生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3、三年级有90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平均放在3间教室里,每间教室放多少张? 4、一部儿童电视剧共336分钟。分8集播放,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5、三1班共有46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每4张摆一行,能摆多少行?还剩几张? 6、春雨小学389名学生乘车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每辆车限乘45人,租9辆车够吗? 7、参观科技馆的成人人数是儿童的2倍。如果一共有456人参观,儿童有多少人? 8、一箱有30根冰棍,每根冰棍3元。8箱冰棍4天全卖完了。杨叔叔平均每天卖多少根冰棍?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 9、小强今年满11岁,只过了2个生日,你知道他的出生年月日吗? 10、一列火车下午2时40分从北京出发,17时45分正点到达石家庄站。这列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 1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多少小时? 12、一场篮球赛从19: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结束是什么时间? 13、邮递员叔叔骑自行车每分钟大约行100米,他30分钟行多少米?合多少千米?如果每天用2小时送信和报纸,邮递员每天大约行多少千米? 14、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我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张村共养了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 15、小象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它出生时只有100千克重,20年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6、自行车运动员每天训练要骑75千米,他一个月31天要骑多少千米? 17、每套风光明信片有12张,售价14元,今天卖出56套风光明信片,一共卖了多少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