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本总目录 (1)

高中数学课本总目录 (1)
高中数学课本总目录 (1)

★★★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

§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2 集合的基本关系

§3 集合的基本运算

3.1交集与并集

3.2全集与补集

第二章函数

§1 生活中的变量关系

§2 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

2.1函数的概念

2.2函数的表示方法

2.3映射

§3 函数的单调性

§4 二次函数性质的再研究

4.1二次函数的图像

4.2二次函数的性质

§5 简单的幂函数

第三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 正指数函数

§2 指数扩充及其运算性质

2.1指数概念的扩充

2.2指数运算是性质

§3 指数函数

3.1指数函数的概念

3.2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3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4 对数

4.1对数及其运算

4.2换底公式

§5 对数函数

5.1对数函数的概念

5.2 的图像和性质

5.3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 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

第四章函数的应用§1 函数和方程

1.1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

1.2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2 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

2.1实际问题的函数刻画

2.2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3函数建模案例

★★★必修二★★★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1 简单几何体

1.1简单旋转体

1.2简单多面体

§2 直观图

§3 三视图

3.1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3.2由三视图还原成实物图

§4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

4.1空间图形基本关系的认识

4.2空间图形的公理

§5 平行关系

5.1平行关系的判定

5.2平行关系的性质

§6 垂直关系

6.1垂直关系的判定

6.2垂直关系的性质

§7 简单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

7.1简单几何体的侧面积

7.2棱柱、棱锥、棱台和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

7.3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

§1 直线和直线的方程

1.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2直线的方程

1.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4两条直线的交点

1.5平面直接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

§2 圆和圆的方程

2.1圆的标准方程

2.2圆的一般方程

2.3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 空间直角坐标系

3.1空间直接坐标系的建立

3.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

3.3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必修三★★★

第一章统计

§1 从普查到抽样

§2 抽样方法

2.1简单随机抽样

2.2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

§3 统计图表

§4 数据的数字特征

4.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4.2标准差

§5 用样本估计总体

5.1估计总体的分布

5.2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6 统计活动:结婚年龄的变化

§7 相关性

§8最小二乘估计

第二章算法初步

§1 算法的基本思想

1.1算法案例分析

1.2排序问题与算法的多样性

§2 算法框图的基本结构及设计

2.1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2.2变量与赋值

2.3循环结构

§3 几种基本语句

3.1条件语句

3.2 循环语句

第三章概率

§1 随机事件的概率

1.1频率与概率

1.2生活中的概率

§2 古典概型

2.1古典概型的特征和概率计算公式

2.2建立概率模型

2.3互斥事件

§3 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

★★★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1 周期现象

§2 角的概念的推广

§3 弧度制

§4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与诱导公式

4.1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

4.2单位圆与周期性

4.3单位圆与诱导公式

§5 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5.1从单位圆看正弦函数的性质

5.2正弦函数的图像

5.3正弦函数的性质

§6 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6.1余弦函数的图像

6.2余弦函数的性质

§7 正切函数

7.1正切函数的定义

7.2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7.3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

§8 函数的图像

§9 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平面向量

§1 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

1.1位移、速度和力

1.2向量的概念

§2 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法

2.1向量的加法

2.2向量的减法

§3 从速度的倍数到数乘向量

3.1数乘向量

3.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4 平面向量的坐标

4.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4.2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

4.3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5 从力做的功到向量的数量积

§6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7 向量应用举例

7.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7.2向量的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形

§1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2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2.1两角差的余弦函数

2.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

2.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

§3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必修五★★★

第一章数列

§1 数列

1.1数列的概念

1.2数列的函数特性

§2 等差数列

2.1等差数列

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3 等比数列

3.1等比数列

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4 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解三角形

§1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1.1正弦定理

1.2余弦定理

§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3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第三章不等式

§1 不等关系

1.1不等关系

1.2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2 一元二次不等式

2.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

§3 基本不等式

3.1基本不等式

3.2基本不等式与最大(小)值

§4 简单线性规划

4.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4.2简单线性规划

4.3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

★★★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 命题

§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1充分条件

2.2必要条件

2.3充要条件

§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3.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3.2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

3.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

§4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

4.1逻辑联结词“且”

4.2逻辑联结词“或”

4.3逻辑联结词“非”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1 椭圆

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1.2椭圆的简单性质

§2 抛物线

2.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2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3 双曲线

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3.2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第三章变化率与导数

§1 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

§2 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1导数的概念

2.2导数的几何意义

§3 计算导数

§4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4.1导数的加法与减法法则

4.2导数的乘法与除法法则

第四章导数的应用

§1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

1.1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

1.2函数的极值

§2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1实际问题中导数的意义

2.2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选修1-2★★★

第一章统计案例

§1 回归分析

1.1回归分析

1.2相关系数

1.3可线性化的回归分析

§2 独立性检验

2.1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

2.2独立性检验

2.3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2.4独立性检验的应用

第二章框图

§1 流程图

§2 结构图

第三章推理与证明

§1 归纳与类比

1.1归纳推理

2.2类比推理

§2 数学证明

§3 综合法与分析法

3.1综合法

3.2分析法

§4 反证法

第四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1数系概念的扩展

1.2复数的有关概念

§2 复数的四则运算

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2.2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选修2—1★★★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 命题

§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1充分条件

2.2必要条件

2.3充要条件

§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3.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3.2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

3.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

§4 逻辑连结词“且”“或”“非”

4.1逻辑连结词“且”

4.2逻辑连结词“或”

4.3逻辑连结词“非”

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 从平面向量到空间向量

§2 空间向量的运算

§3 向量的坐标表示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3.1空间向量的标准正交分解与坐标表示

3.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3.3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4 用向量讨论垂直与平行

§5 夹角的计算

5.1直线间的夹角

5.2平面间的夹角

5.3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6 距离的计算

第三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1 椭圆

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1.2椭圆的简单性质

§2 抛物线

2.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2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3 双曲线

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3.2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4 曲线与方程

4.1 曲线与方程

4.2圆锥曲线的共同特征

4.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

★★★选修2—2★★★

第一章推理与证明

§1 归纳与类比

1.1归纳推理

1.2类比推理

§2 综合法与分析法

2.1综合法

2.2分析法

§3 反证法

§4 数学归纳法

第二章变化率与导数

§1 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

§2 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1导数的概念

2.2导数的几何意义

§3 计算导数

§4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4.1导数的加法与减法法则

4.2导数的乘法与除法法则

§5 简单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第三章导数的应用

§1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

1.1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

1.2函数的极值

§2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1实际问题中导数的意义

2.2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第四章定积分

§1 定积分的概念

1.1定积分的背景——面积和路程问题

1.2定积分

§2 微积分基本定理

§3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

3.1平面图形的面积

3.2简单几何体的体积

第五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1数系概念的扩展

1.2复数的有关概念

§2 复数的四则运算

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2.2复数的乘法与除法★★★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

§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

乘法计数原理

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2.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2 排列

§3 组合

§4 简单计数问题

§5 二项式定理

5.1二项式定理

5.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第二章概率

§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 超几何分布

§3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

§4 二项分布

§5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6 正态分布

6.1连续型随机变量

6.2正态分布

第三章统计案例

§1 回归分析

1.1回归分析

1.2相关系数

1.3可线性化的回归分析

§2 独立性检验

2.1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

2.2独立性检验

2.3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2.4独立性检验的应用

★★★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

第一章直线、多边形、圆

§1 全等与相似

§2 圆与直线

§3 圆与多边形

第二章圆锥曲线

§1 截面欣赏

§2 直线与球、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

§3 柱面与平面的截面

§4 平面截圆锥面

§5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

★★★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第一章坐标系

§1 平面直角坐标系

§2 极坐标系

§3 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

第二章参数方程

§1 参数方程的概念

§2 直线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3 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

§4 平摆线和渐开线

§5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

★★★选修4-5★★★

不等式选讲

第一章不等关系与基本不等式

§1 不等式的性质

§2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3 平均值不等式

§4 不等式的证明§5 不等式的应用

第二章几个重要不等式

§1 柯西不等式

§2 排序不等式

§3 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

,

附:文科:必修1-必修5,选修1-1,1-2,4-1,4-4,4-5

理科:必修1-必修5,

选修2-1,2-2,2-3,4-1,4-4,4-5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高一数学必修1课本大纲

高一数学必修1目录_高一数学必修1课本大纲 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多练习。数学:课本上讲的定理,你可以自己试着自己去推理。这样不但提高自己的证明能力,也加深对公式 的理解。还有就是大量练习题目。基本上每课之后都要做课余练习 的题目(不包括老师的作业)。 总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小的细节注意起,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把数学学好。到了高中,数学跟初中数学是有很多的不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要 求高了,对数学思维的要求也高了,凭以前的方法是不行了。高中 数学学习方法一般来讲还是以上课认真听讲为主,抓住课本典型例 题理解透了掌握透了才是王道,千万别只顾着看参考书了,那是本 末倒置的方法;另外与老师交朋友经常与老师沟通,问问题、请教学 习方法都很重要。建立自己的错题档案是杀手锏的一招。总之,是 个积累的过程,你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所以多记忆,选择自 己的方法。 基础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炼早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印度内的古代数 学文本内便可观见。从那时开始,其发展便持续不断地有小幅度的 进展。但当时的代数学和几何学长久以来仍处于独立的状态。代数 学可以说是最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数学"。 可以说每一个人从小时候开始学数数起,最先接触到的数学就是代数学。而数学作为一个研究"数"的学科,代数学也是数学最重要 的组成部分之一。几何学则是最早开始被人们研究的数学分支。直 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将当时完全分 开的代数和几何学联系到了一起。从那以后,我们终于可以用计算 证明几何学的定理;同时也可以用图形来形象的表示抽象的代数方程。而其后更发展出更加精微的微积分。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备课用书

1.1集__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一课时 集合的含义 集合的概念 [提出问题] 观察下列实例: (1)某公司的所有员工; (2)平面内到定点O 的距离等于定长d 的所有的点; (3)不等式组? ???? x +1≥3, x 2≤9的整数解; (4)方程x 2-5x +6=0的实数根; (5)某中学所有较胖的同学. 问题1:上述实例中的研究对象各是什么? 提示:员工、点、整数解、实数根、较胖的同学. 问题2:你能确定上述实例的研究对象吗? 提示:(1)(2)(3)(4)的研究对象可以确定. 问题3:上述哪些实例的研究对象不能确定?为什么? 提示:(5)的研究对象不能确定,因为“较胖”这个标准不明确,故无法确定. [导入新知] 元素与集合的概念 定义 表示 元素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 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 集合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

[化解疑难] 准确认识集合的含义 (1)集合的概念是一种描述性说明,因为集合是数学中最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这与我们初中学过的点、直线等概念一样,都是用描述性语言表述的. (2)集合含义中的“元素”所指的范围非常广泛,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想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一些抽象的符号等,都可以看作“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 元素的特性及集合相等 [提出问题] 问题1:“知识点一”中的实例(3)组成的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提示:2,3. 问题2:“知识点一”中的实例(4)组成的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提示:2,3. 问题3:“知识点一”中的实例(3)与实例(4)组成的集合有什么关系? 提示:相等. [导入新知] 1.集合相等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集合元素的特性 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化解疑难] 对集合中元素特性的理解 (1)确定性:作为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 (2)互异性:对于给定的集合,其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 (3)无序性:对于给定的集合,其中的元素是不考虑顺序的.如由1,2,3构成的集与3,2,1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常用数集的记法[ 某中学2017年高一年级20个班构成一个集合. 问题1:高一(6)班、高一(16)班是这个集合中的元素吗?

(2020年整理)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最新目录 (1).doc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3幂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函数与方程 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直线的方程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1.2基本算法语句 1.3算法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随机抽样 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 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 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 2.2用样本估计总体 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 第三章概率 3.1随机事件的概率 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古典概型 3.3几何概型 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 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函数y=Asin(ωx+ψ)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五: 第一章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探究与发现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1.2应用举例 阅读与思考海伦和秦九韶

人教版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课后习题及答案整理汇总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练习(第5页) 1.(1)中国∈A ,美国?A ,印度∈A ,英国?A ; 中国和印度是属于亚洲的国家,美国在北美洲,英国在欧洲. (2)1-?A 2{|}{0,1}A x x x ===. (3)3?B 2{|60}{3,2}B x x x =+-==-. (4)8∈C ,9.1?C 9.1N ?. 2.解:(1)因为方程290x -=的实数根为123,3x x =-=, 所以由方程29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3,3}-; (2)因为小于8的素数为2,3,5,7, 所以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为{2,3,5,7}; (3)由326y x y x =+??=-+?,得14x y =??=? ,即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为(1,4),所以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为{(1,4)}; (4)由453x -<,得2x <, 所以不等式453x -<的解集为{|2}x x <.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练习(第7页) 1.解:按子集元素个数来分类,不取任何元素,得?; 取一个元素,得{},{},{}a b c ; 取两个元素,得{,},{,},{,}a b a c b c ; 取三个元素,得{,,}a b c ,

即集合{,,}a b c 的所有子集为,{},{},{},{,},{,},{,},{,,}a b c a b a c b c a b c ?. 2.(1){,,}a a b c ∈ a 是集合{,,}a b c 中的一个元素; (2)20{|0}x x ∈= 2{|0}{0}x x ==; (3)2{|10}x R x ?=∈+= 方程210x +=无实数根,2{|10}x R x ∈+==?; (4){0,1} N (或{0,1}N ?) {0,1}是自然数集合N 的子集,也是真子集; (5){0}2{|}x x x = (或2{0}{|}x x x ?=) 2{|}{0,1}x x x ==; (6)2{2,1}{|320}x x x =-+= 方程2320x x -+=两根为121,2x x ==. 3.解:(1)因为{|8}{1,2,4,8}B x x ==是的约数,所以A B ; (2)当2k z =时,36k z =;当21k z =+时,363k z =+, 即B 是A 的真子集,B A ; (3)因为4与10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A B =.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练习(第11页) 1.解:{3,5,6,8}{4,5,7,8}{5,8}A B == , {3,5,6,8}{4,5,7,8}{3,4,5,6,7,8}A B == . 2.解:方程2450x x --=的两根为121,5x x =-=, 方程210x -=的两根为121,1x x =-=, 得{1,5},{1,1}A B =-=-, 即{1},{1,1,5}A B A B =-=- . 3.解:{|}A B x x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 B x x =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4.解:显然{2,4,6}U B =e,{ 1,3,6,7}U A =e,则(){2,4}U A B = e,()(){6}U U A B = ee. 1.1集合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第三章 3.4

(教师独具内容) 课程标准:1.理解函数模型是描述客观世界中变量关系和规律的重要数学语言和工具.2.在实际情境中,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分段函数及幂函数建立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这些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用函数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建立函数模型. 【知识导学】 知识点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01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用函数刻画实际问题,初步选择模型. (2)建模:□02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3)求模:□03求解数学模型,得到数学结论. (4)还原:□04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得出的结论还原到实际问题中. 可将这些步骤用框图表示如下: 【新知拓展】 常见的函数模型

(1)一次函数模型:即直线模型,其特点是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匀速增大或减小.现实生活中很多事例可以用该模型来表示,例如: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和位移的关系,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等. (2)二次函数模型:二次函数为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数学模型,因二次函数可求其最大值(或最小值),故最优、最省等问题常常是二次函数的模型. (3)分段函数模型:由于分段函数在不同的区间中具有不同的解析式,因此分段函数在研究条件变化的实际问题,或者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时,得到的数学问题的解就是实际问题的解.( ) (2)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分段函数来描述,如出租车计费,个人所得税等.( ) (3)一根蜡烛长20 cm ,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 cm ,燃烧时剩下的高度h (cm)与燃烧时间t (h)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次函数模型来刻画.( ) 答案 (1)× (2)√ (3)√ 2.做一做(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 (1)某人从A 地出发,开汽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经2小时到达B 地,在B 地停留2小时,则汽车离开A 地的距离y (单位:千米)是时间t (单位:小时)的函数,该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 (2)有200 m 长的篱笆材料,如果利用已有的一面墙(假设长度够用)作为一边,围成一块矩形菜地,那么矩形的长为________ m ,宽为________ m 时,这块菜地的面积最大. 答案 (1)y =??? 80t ,0≤t ≤2,160,2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课题:§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 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 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或a A)(举例) 6.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 示集合。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 例1.(课本例1)

高中数学教材必修1知识点

高中数学教材必修1知识点汇总 目录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2)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2) 〖1.1〗集合 (2)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2)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3)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4) 〖1.2〗函数及其表示 (6) 【1.2.1】函数的概念 (6) 【1.2.2】函数的表示法 (8)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9)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9) 【1.3.2】奇偶性 (11) 【1.3.3】函数周期性和对称性 (12) 〖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 (14)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15) 〖2.1〗指数函数 (15)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5)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6) 〖2.2〗对数函数 (17)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17)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18) 〖2.3〗幂函数 (20) 〖补充知识〗二次函数 (22)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26)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一数学必修一各章知识点总结整理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注意:B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全套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题:§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 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 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 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 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 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 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 P-P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 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 ——————————————第 1 页(共70页)——————————————

3. 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 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 A 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 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或a A)(举例) 6.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 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 Z 有理数集,记作 Q 实数集,记作 R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 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 例1.(课本例1) 思考2,引入描述法 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 的顺序。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 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 ——————————————第 2 页(共70页)——————————————

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练习(第5页) 1.用符号“∈”或“?”填空: (1)设A 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_______A ,美国_______A , 印度_______A ,英国_______A ; (2)若2{|}A x x x ==,则1-_______A ; (3)若2{|60}B x x x =+-=,则3_______B ; (4)若{|110}C x N x =∈≤≤,则8_______C ,9.1_______C . 1.(1)中国∈A ,美国?A ,印度∈A ,英国?A ; 中国和印度是属于亚洲的国家,美国在北美洲,英国在欧洲. (2)1-?A 2{|}{0,1}A x x x ===. (3)3?B 2{|60}{3,2}B x x x =+-==-. (4)8∈C ,9.1?C 9.1N ?. 2.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方程2 9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 (3)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4)不等式453x -<的解集. 2.解:(1)因为方程290x -=的实数根为123,3x x =-=, 所以由方程2 9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3,3}-; (2)因为小于8的素数为2,3,5,7, 所以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为{2,3,5,7}; (3)由326y x y x =+??=-+?,得14x y =??=? , 即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为(1,4),

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教材(超好)

特别说明: 《高中数学教材》是根据最新课程标准,参考独家内部资料,结合自己颇具特色的教学实践和卓有成效的综合辅导经验精心编辑而成;本套资料分必修系列和选修系列及部分选修4系列。欢迎使用本资料! 本套资料所诉求的数学理念是:(1)解题活动是高中数学教与学的核心环节,(2)精选的优秀试题兼有巩固所学知识和检测知识点缺漏的两项重大功能。 本套资料按照必修系列和选修系列及部分选修4系列的章节编写,每章或节分三个等级:[基础训练A组], [综合训练B组], [提高训练C组] 目录:数学1(必修) 数学1(必修)第一章:(上)集合 [训练A、B、C] 数学1(必修)第一章:(中)函数及其表 [训练A、B、C] 数学1(必修)第一章:(下)函数的基本性质[训练A、B、C] 数学1(必修)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 [基础训练A组] 数学1(必修)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 [综合训练B组]数学1(必修)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 [提高训练C组]数学1(必修)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基础训练A组]数学1(必修)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综合训练B组]数学1(必修)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提高训练C组]

(数学1必修)第一章(上) 集合 [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A .所有的正数 B .等于2的数 C .接近于0的数 D .不等于0的偶数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A .}33|{=+x x B .},,|),{(2 2 R y x x y y x ∈-= C .}0|{2 ≤x x D . },01|{2 R x x x x ∈=+- 3.下列表示图形中的阴影部分的是( ) A .()()A C B C U I U B .()()A B A C U I U C .()()A B B C U I U D .()A B C U I 4.下面有四个命题: (1)集合N 中最小的数是1; (2)若a -不属于N ,则a 属于N ; (3)若,,N b N a ∈∈则b a +的最小值为2; (4)x x 212 =+的解可表示为{ }1,1;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5.若集合{},,M a b c =中的元素是△ABC 的三边长, 则△ABC 一定不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6.若全集{}{}0,1,2,32U U C A ==且,则集合A 的真子集共有( ) A .3个 B .5个 C .7个 D .8个 二、填空题 1.用符号“∈”或“?”填空 (1)0______N , 5______N , 16______N (2)1 ______,_______,______2 R Q Q e C Q π- (e 是个无理数) (3{} |,,x x a a Q b Q =+∈∈ A B C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分析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材分析 作为新课程高中数学的起始模块—必修一,它是由“第一章集合和函数概念、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三部分内容组成.下边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分章对于教材作一一分析. 1 集合 集合是近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又是近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它不仅与高中数学的许多内容有着联系,而且已经渗透到自然科学的众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中学数学所研究的各种对象都可以看作集合或集合中的元素,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明地表述数学概念,准确、简捷地进行数学推理. 本章内容以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为逻辑链条统领全章,这种安排与以往的教材的处理有很大的区别.例如,集合的基本关系,是将集合的包含和相等关系放在一起,并给出子集的概念;集合的基本运算,是将集合的交、并、补放在这一节,并给出全集的概念,这样安排给学生展现出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 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的一些内容(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因此高中数学课程中只是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 ⑴了解集合的含义,明确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描写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⑵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用集合语言对事物进行准确,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⑶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⑷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⑸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⑹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⑺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2)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含义,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一到必修五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集合 ·2、函数及其表示 ·3、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1、指数函数 ·2、对数函数 ·3、幂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1、函数与方程 ·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 ·1、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2、直线的方程 ·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第四章圆与方程 ·1、圆的方程 ·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3、空间直角坐标系·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1、算法与程序框图·2、基本算法语句·3、算法与案例 ·第二章统计 ·1、割圆术 ·2、随机抽样 ·3、用样本估计总体 ·4、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第三章概率 ·1、随机事件的概率 ·2、古典概型 ·3、几何概型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 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1、三角函数 ·2、任意角和弧度制 ·3、任意的三角函数 ·4、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5、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 质 ·6、函数y=Asin(ωx+φ) ·7、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 应用 ·第二章平面向量 ·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 及基本概念 ·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及坐标表示 ·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余弦和正切 ·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 五 ·第一章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2、解三角形的应用举例 ·第二章数列 ·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 示法 ·2、等差数列 ·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4、等比数列 ·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三章不等式 ·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 解法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简单的 ·4、基本不等式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 3-4 ·第一讲平面图形的对 称群 ·1、平面刚体运动 ·2、对称变换 ·3、平面图形的对称群 ·第二讲代数学中的对 称与抽象群 ·1、n元对称群Sn ·2、多项式的对称变换 ·3、抽象群的概念 ·第三讲对称与群的故 事 ·1、带饰和面饰 ·2、化学分子的对称群 ·3、晶体的分类 ·伽罗瓦理论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资料

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练习(第5页) 1.用符号“∈”或“?”填空: (1)设A 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_______A ,美国_______A , 印度_______A ,英国_______A ; (2)若2 {|}A x x x ==,则1-_______A ; (3)若2{|60}B x x x =+-=,则3_______B ; (4)若{|110}C x N x =∈≤≤,则8_______C ,9.1_______C . 1.(1)中国∈A ,美国?A ,印度∈A ,英国?A ; 中国和印度是属于亚洲的国家,美国在北美洲,英国在欧洲. (2)1-?A 2 {|}{0,1}A x x x ===. (3)3?B 2 {|60}{3,2} B x x x =+-==-. (4)8∈ C ,9.1?C 9.1N ?. 2.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方程2 9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 (3)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4)不等式453x -<的解集. 2.解:(1)因为方程2 90x -=的实数根为123,3x x =-=, 所以由方程2 9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3,3}-; (2)因为小于8的素数为2,3,5,7, 所以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为{2,3,5,7}; (3)由326y x y x =+??=-+?,得14x y =??=? , 即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为(1,4),

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教材含答案(超好)

高中数学必修1全套教材含答案 特别说明: 《高中数学教材》是根据最新课程标准,参考独家内部资料,结合自己颇具特色的教学实践和卓有成效的综合辅导经验精心编辑而成;本套资料分必修系列和选修系列及部分选修4系列。欢迎使用本资料! 本套资料所诉求的数学理念是:(1)解题活动是高中数学教与学的核心环节,(2)精选的优秀试题兼有巩固所学知识和检测知识点缺漏的两项重大功能。 本套资料按照必修系列和选修系列及部分选修4系列的章节编写,每章或节分三个等级:[基础训练A组], [综合训练B组], [提高训练C组] 目录:数学1(必修) 数学1(必修)第一章:(上)集合 [训练A、B、C] 数学1(必修)第一章:(中)函数及其表 [训练A、B、C] 数学1(必修)第一章:(下)函数的基本性质[训练A、B、C] 数学1(必修)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 [基础训练A组] 数学1(必修)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 [综合训练B组]数学1(必修)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 [提高训练C组]数学1(必修)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基础训练A组]数学1(必修)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综合训练B组]

数学1(必修)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提高训练C 组] (数学1必修)第一章(上) 集合 [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A .所有的正数 B .等于2的数 C .接近于0的数 D .不等于0的偶数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A .}33|{=+x x B .},,|),{(22R y x x y y x ∈-= C .}0|{2≤x x D . },01|{2R x x x x ∈=+- 3.下列表示图形中的阴影部分的是( ) A .()()A C B C B .()()A B A C C .()()A B B C D .()A B C 4.下面有四个命题: (1)集合N 中最小的数是1; (2)若a -不属于N ,则a 属于N ; (3)若,,N b N a ∈∈则b a +的最小值为2; (4)x x 212=+的解可表示为{}1,1;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5.若集合{},,M a b c =中的元素是△ABC 的三边长, 则△ABC 一定不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6.若全集{}{}0,1,2,32U U C A ==且,则集合A 的真子集共有( ) A .3个 B .5个 C .7个 D .8个 二、填空题 1.用符号“∈”或“?”填空 (1)0______N , 5______N , 16______N (2)1 ______,_______,______2R Q Q e C Q π-(e 是个无理数) (3{}|,,x x a a Q b Q =+∈∈ A B C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人教A版

习题1.2(第24页)

练习(第32页) 1.答:在一定的范围内,生产效率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工人数量达到某个数量时,生产效率 达到最大值,而超过这个数量时,生产效率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可见,并非是工人越多,生产效率就越高. 2.解:图象如下 [8,12]是递增区间,[12,13]是递减区间,[13,18]是递增区间,[18,20]是递减区间. 3.解:该函数在[1,0]-上是减函数,在[0,2]上是增函数,在[2,4]上是减函数,在[4,5]上是增函数. 4.证明:设 12,x x R ∈,且12x x <, 因为121221()()2()2()0 f x f x x x x x -=--=->, 即 12()()f x f x >, 所以函数()21f x x =-+在R 上是减函数.

5.最小值. 练习(第36页) 1.解:(1)对于函数 42()23f x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4242()2()3()23()f x x x x x f x -=-+-=+=, 所以函数42()23f x x x =+为偶函数; (2)对于函数 3()2f x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33()()2()(2)()f x x x x x f x -=---=--=-, 所以函数 3()2f x x x =-为奇函数; (3)对于函数 21 ()x f x x +=,其定义域为(,0)(0,)-∞+∞ ,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 22()11 ()()x x f x f x x x -++-==-=--, 所以函数 21 ()x f x x +=为奇函数; (4)对于函数 2()1f x x =+,其定义域为(,)-∞+∞,因为对定义域内 每一个x 都有22()()11()f x x x f x -=-+=+=, 所以函数 2()1f x x =+为偶函数. 2.解:()f x 是偶函数,其图象是关于y 轴对称的; ()g x 是奇函数,其图象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习题1.3(第39页) 1.解:(1)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

_1.1 集__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一课时 集合的含义 集合的概念 [提出问题] 观察下列实例: (1)山东天成书业集团的所有员工; (2)平面内到定点O 的距离等于定长d 的所有的点; (3)不等式组? ???? x +1≥3 x 2≤9的整数解; (4)方程x 2-5x +6=0的实数根; (5)某中学所有较胖的同学. 问题1:上述实例中的研究对象各是什么? 提示:员工、点、整数解、实数根、较胖的同学. 问题2:你能确定上述实例的研究对象吗? 提示:(1)(2)(3)(4)的研究对象可以确定. 问题3:上述哪些实例的研究对象不能确定?为什么? 提示:(5)的研究对象不能确定,因为“较胖”这个标准不明确,故无法确定. [导入新知] 元素与集合的概念

定义表示 元素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 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 集)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 [化解疑难] 准确认识集合的含义 (1)集合的概念是一种描述性说明,因为集合是数学中最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这与我们初中学过的点、直线等概念一样,都是用描述性语言表述的. (2)集合含义中的“元素”所指的范围非常广泛,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想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一些抽象的符号等,都可以看作“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 元素的特性及集合相等 [提出问题] 问题1:上述实例(3)组成的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提示:2,3. 问题2:上述实例(4)组成的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提示:2,3. 问题3:实例(3)与实例(4)组成的集合有什么关系? 提示:相等. [导入新知] 1.集合相等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集合元素的特性 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化解疑难] 对集合中元素特性的理解 (1)确定性:是指作为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 (2)互异性:对于给定的集合,其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 (3)无序性:对于给定的集合,其中的元素是不考虑顺序的.如1,2,3与3,2,1构成的集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