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工程》综合复习答案
华东理工大学分离工程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全部答在答题纸上,请写清题号,反面可用。
试卷与答题纸分开交)分离工程_202210_模拟卷1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 分离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________________来达到分离目的。
(3分).2. 分离剂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
(3分).3. 图解梯级法计算多组分吸收过程的理论板数,假定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4. 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5. 衡量分离的程度用________________表示,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是________________。
(3分).6. 设计变量与独立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7. 恒沸剂的沸点应显著比原溶液沸点________________以上。
(3分).8. 固有分离因子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计算的。
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3分).9. 三对角矩阵法沿塔流率分布假定为________________。
(3分).10. 吸收因子A________于平衡常数。
(3分).二、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一个是速率分离过程()。
(2分)A.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2. 下列哪一个不是均相恒沸物的特点()。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解答版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绪论细胞分离1.在细胞分离中;细胞的密度ρS越大;细胞培养液的密度ρL越小;则细胞沉降速率越大..2.表示离心机分离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是 C ..A.离心沉降速度B.转数C.分离因数D.离心力3.过滤中推动力要克服的阻力有介质阻力和滤饼阻力;其中滤饼占主导作用..4.简答:对微生物悬浮液的分离过滤分离;为什么要缓慢增加操作压力5.判断并改错:在恒压过滤中;过滤速率会保持恒定..×改:不断下降..6.简答:提高过滤效率的手段有哪些7.判断并改错:生长速率高的细胞比生长速率低的细胞更难破碎..×改:更易破碎..8.简答:采用哪种方法破碎酵母能达到较高的破碎率9.简答:蛋白质复性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简答:常用的包含体分离和蛋白质复性的工艺路线之一..11. B 可以提高总回收率..A.增加操作步骤B.减少操作步骤C.缩短操作时间D.降低每一步的收率12.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不受 C 的作用..A.重力B.摩擦力C.静电力D.浮力13.过滤的透过推动力是 D ..A.渗透压B.电位差C.自由扩散D.压力差14.在错流过滤中;流动的剪切作用可以 B ..A.减轻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B.减轻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厚度C.加重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D.加重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厚度15.目前认为包含体的形成是部分折叠的中间态之间 A 相互作用的结果..A.疏水性B.亲水性C.氢键D.静电16.判断并改错: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高;所需的能耗越高;回收成本越大..×改: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低..17.菌体和动植物细胞的重力沉降操作;采用 D 手段;可以提高沉降速度..A.调整pHB.加热C.降温D.加盐或絮状剂18.撞击破碎适用于 D 的回收..A.蛋白质B.核酸C.细胞壁D.细胞器19.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受到重力; 浮力; 摩擦阻力的作用;当固体匀速下降时;三个力的关系重力=浮力+摩擦阻力 ..20.为了提高最终产品的回收率:一是提高每一级的回收率;二是减少操作步骤 ..21.评价一个分离过程效率的三个主要标准是:①浓缩程度②分离纯化程度③回收率 ..22.区带离心包括差速区带离心和平衡区带离心..23.差速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 B 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A.大于B.小于C.等于D.大于或等于24.简答:管式和碟片式离心机各自的优缺点..25.单从细胞直径的角度;细胞越小;所需的压力或剪切力越大;细胞越难破碎..沉淀1.防止蛋白质沉淀的屏障有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和双电层 ..2.判断:当蛋白质周围双电层的ζ点位足够大时;静电排斥作用抵御蛋白质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使蛋白质溶液处于稳定状态而难以沉淀..√3.降低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和双电层厚度;可以破坏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实现蛋白质沉淀..4.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有:盐析沉淀; 等电点沉淀; 有机溶剂沉淀..5.判断并改错:蛋白质水溶液中离子强度在生理离子强度0.15~0.2mol·kg-1之外;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发生沉淀的现象称为盐析..×改:离子强度处于高离子强度时..6.在Cohn方程中;logS=β-KsI中;盐析常数Ks反映 C 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A.操作温度B.pH值C.盐的种类D.离子强度7.在Cohn方程中;logS=β-KsI中;β常数反映 B 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A.无机盐的种类B.pH值和温度C.pH值和盐的种类D.温度和离子强度8.Cohn方程中;Ks越大;β值越小;盐析效果越好..9.蛋白质溶液的pH接近其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 B ..A.最大B.最小C.恒定D.零10.蛋白质溶液的pH在其等电点时;蛋白质的静电荷数为0 ..11.判断并改错:在高离子强度时;升温会使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有利于盐析沉淀;因此常采用较高的操作温度..×改:只在离子强度较高时才出现..12.判断并改错:利用在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最低的原理进行分离;称为等电点沉淀;而不必考虑溶液的离子浓度的大小..×改:在低离子强度条件下..13.等电点沉淀的操作条件是低离子强度和pH=pI ..14.判断并改错:无论是亲水性强;还是疏水性强的蛋白质均可采用等电点沉淀..×改:适用于疏水性强的蛋白质酪蛋白..15.有机溶剂沉淀时;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有机溶剂用量越少;在溶液等电点附近;则溶剂用量越少 ..16.变性活化能 A 的蛋白质可利用热沉淀法分离..A.相差较大B.相差较小C.相同D.相反17.在相同的离子强度下;不同种类的盐对蛋白质盐析的效果不同;一般离子半径 A 效果好..A.小且带电荷较多的阴离子B.大且带电荷较多的阴离子C.小且带电荷较多的阳离子D.大且带电荷较多的阳离子18.盐析沉淀时;对 A 蛋白质所需的盐浓度低..A.结构不对称且高分子量的B.结构不对称且低分子量的C.结构对称且高分子量的D.结构对称且低分子量的19.盐析常数Ks 随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的 增高 或分子结构的 不对称 性而增加..萃取1.溶质在液—液两相中达到萃取平衡时;具有化学位 相等 ;萃取速率为 0 的特征..2.溶质在液—液两相中达到萃取平衡时;萃取速率为 B ..A.常数B.零C.最大值D.最小值3.溶质在两相达到分配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 C ..A.相等B.轻相大于重相中的浓度C.不再改变D.轻相小于重相中的浓度4.萃取分配定律成立的条件为 C ..A.恒温恒压B.恒温恒压;溶质在两相中相对分子质量相等C.恒温恒压;溶质在两相中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低浓度范围D.恒温恒压;低浓度范围5.分配常数与分配系数 C ..A.完全相同B.数值相同C.分配常数是分配系数的一种特例D.分配系数是分配常数的一种特例6.分配常数与分配系数在 A 情况下相同..A.溶质在两相中的分子形态相同B.达到相平衡时C.低浓度范围D.较高浓度时7.溶质在两相中的分配平衡时;状态函数与萃取操作形式 无 关..8.Henry 型平衡关系;y=mx 在 低 浓度范围内适用..ngmuir 型平衡方程;12m x y m x=+在 高 浓度范围适用..10.论述:利用热力学理论说明分配定律..11.弱酸性电解质的分配系数随pH 降低而增大;弱碱性电解质随pH 降低而减小..12.论述:水相物理条件对有机溶剂萃取的影响①pH ②温度③无机盐的存在..13.有机溶剂的选择原则为相似相溶性原理 ..14.发酵液中夹带有机溶剂微滴形成水包油型乳浊液;有机相中夹带发酵液形成油包水型乳浊液..15.简答:如何防止乳化现象发生16.判断并改错:①萃取因子是表示萃取相中溶质的量与萃余相中溶质的量之比..√②萃取分率是表示萃取相与原料液中溶质的量之比..√③萃余分率是表示萃余相与原料液中溶质的量之比..√17.若萃取平衡符合线性关系;并且各级萃取流量之和为一常数;各级萃取流量均相等时萃取分率 A ..A.大B.相等C.小D.不确定18.无机盐的存在;可以降低溶质在水相中的溶解度; 有利于溶质向有机相中分配..19.红霉素是碱性电解质;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水相从pH 9.8降至pH 5.5时;分配系数会 B ..A.不改变B.降低C.先升后降D.增加20.青霉素是较强的有机酸;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时;水相中pH从3 升至6时;分配系数会 A ..A.明显降低B.变化不大C.明显增加D.恒定不变21.简答:聚合物的不相溶性..双水相的形成22.双水相相图中;系线越长;两相间的性质差别越大 ..23.双水相中溶质在两相中的分配主要有静电作用、疏水作用、生物亲和作用..24.非电解质溶质在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 A ..A.减小B.增大C.趋近无穷D.变化不大25.判断:荷电溶质在双水相中分配系数的对数与溶质的静电荷数成反比..×改:成正比..26.判断: 双水相中荷电溶质的分配系数不仅与溶质的静电荷数有关;还与添加的无机盐的种类有关..√27.疏水因子HF 是描述 上相 与 下相 之间疏水性的差异的参数..28.疏水因子HF 与成相聚合物的 种类 、 相对分子质量 和 浓度 有关;与添加的盐的 种类 和 浓度 有关;与 pH 值 有关..29.疏水因子HF 一般随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和盐析浓度的增大而 B ..A.减少B.增大C.恒定D.趋近于零30.在pH 为等电点的双水相中蛋白质的分配系数的对数值与双水相的疏水因子HF 呈线性关系;则直线的斜率定义为 D ..A.双水相的疏水性B.蛋白质的分配系数C.蛋白质的静电荷数D.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31.论述: 双水相中溶质的分配系数的表达式:()ln FZ m HF HFS HFS RTϕ=+∆+∆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及如何影响分配系数..32.在pH=pI 的双水相中;若双水相疏水因子HF=0;则蛋白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为 C ..A.无穷大B.零C.1D.0<m<133.双水相的疏水因子HF 值越大;则溶质的分配系数越 B ..A.大B.小C.趋近于1D.趋近于零34.PEG/DX 双水相中;若降低PEG 的相对分子质量;则蛋白质的分配系数 增大 ;若降低DX 的相对分子质量;则分配系数 减小 ..35.双水相中无机盐的添加对溶质分配系数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对 相间电位差 和 表面疏水性 的影响..36.在PEG/DX 双水相中;若添加的无机盐使相间电位差0ϕ∆<;要使蛋白质分配于富含PEG 的上相中;应调节pH B ..A.等于蛋白质的等电点B.大于等电点C.小于等电点D.等于737.在pH 为等电点的双水相中;蛋白质主要根据 C 产生各自分配..A.荷电荷的大小B.分子量差异C.疏水性差异D.荷电荷性质38.无机盐的存在 B 溶质向有机相中分配..A.不影响B.有利于C.不利于D.以上答案都不对39.有机溶剂萃取较高温度有利于目标产物的回收与纯化;通常操作是在 A 下进行..A.较低温度B.较高温度C.室温D.任何温度40.在较低的pH下有利于青霉素在有机相中的分配;当pH大于6.0时;青霉素几乎完全溶于水相中..41.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而使溶质分离的方法称为萃取..42.判断:由于温度影响相水系统的相图;因而影响蛋白质的分配系数;因此温度对双水相系统中蛋白质的影响很大..×改:T对双水相系统中蛋白质的影响很小..43.简答:乳状液膜的制备方法..44.简述:反萃相化学反应促进迁移及其特点..45.利用液膜膜相中流动载体 B 作用的传质机理称为液膜膜相载体输送..A.渗透B.选择性输送C.溶解D.扩散46.液膜中膜溶剂的粘度越大;则膜 B ..A.越薄B.易于成膜C.难成膜D.稳定性越差47.破乳常用的方法有化学破乳和静电破乳 ..48.简述:影响液膜萃取的操作因素..49.蛋白质溶解在反胶团中的主要推动力是 C ..A.浓度差B.电位差C.静电相互作用D.压力差50.反胶团萃取若选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当水相中pH B 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易溶于反胶团中..A.大于B.小于C.等于D.偏离51.反胶团直径减小;则蛋白质的溶解率减小;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则溶解率减小 ..52.论述:如何设计双水相..53.简述:酶失活的原因..54.超临界流体在其临界温度和压力附近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 C 发生很大的变化..A.粘度B.体积C.密度D.质量55.液固萃取时利用液体提取固体的有用成分的 C 分离操作..A.溶解B.吸附C.扩散D.渗透56.液膜萃取过程中;溶质的迁移方式包括单纯迁移、反萃相化学反应促进迁移、膜相载体输送 ..57.超临界流体萃取的萃取速度 C 液—液萃取..A.低于B.等于C.大于D.近似等于膜分离1.膜分离是利用具有一定 D 特性的过滤介质进行物质的分离过程..A.扩散B.吸附C.溶解D.选择性透过2.反渗透中;溶质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则施加的压力越大 ..3.反渗透分离的对象主要是 A ..A.离子B.大分子C.蛋白质D.细胞4.超滤膜主要用于 D 分离..A.菌体B.细胞C.微颗粒D.不含固形物的料液5.微滤主要用于 A 分离..A.悬浮物B.不含固形物的料液C.电解质溶质D.小分子溶质溶液6.透析主要用于 D ..A.蛋白质分离B.细胞分离C.悬浮液的分离D.生物大分子溶液的脱盐7.菌体分离可选用 C ..A.超滤B.反渗透C.微滤D.电渗析8.除去发酵产物中的热源通常选用 C ..A.反渗透B.微滤C.超滤D.透析9.蛋白质的回收浓缩通常选用 B ..A.反渗透B.超滤C.微滤D.电渗析10.不对称膜主要由起膜分离作用的表面活性层和起支撑强化作用的惰性层构成..11.孔径越大的微滤膜;其通量 A ..A.下降速度越快B.下降速度越慢C.上升速度越快D.上升速度越慢12.超滤和微滤是利用膜的筛分性质以 B 为传质推动力..A.渗透压B.膜两侧的压力差C.扩散D.静电作用13.超滤和微滤的通量 C ..A.与压差成反比;与料液粘度成正比B.与压差成正比;与料液粘度成正比C.与压差成正比;与料液粘度成反比D.与压差成反比;与料液粘度成反比14.电渗析过程采用的膜为 C ..A.亲水性膜B.疏水性膜C.离子交换膜D.透析膜15.相对分子量相同时; B 分子截留率最大..A.线状B.球型C.带有支链D.网状16.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时; A 分子截留率较低..A.线状B.带有支链C.球状D.不带支链17.两种以上高分子溶质共存时与单纯一种溶质存在的截留率相比要 A ..A.高B.低C.无变化D.低许多18.膜面流速增大;则 C ..A.浓度极化减轻;截留率增加B.浓度极化严重;截留率减少C.浓度极化减轻;截留率减少D.浓度极化严重;截留率增加19.膜分离过程中;料液浓度升高;则 D ..A.粘度下降;截留率增加B.粘度下降;截留率降低C.粘度上升;截留率下降D.粘度上升;截留率增加20.当pH C ;蛋白质在膜表面形成凝胶极化层浓度最大;透过阻力最大;此时截留率最高..A.大于等电点B.小于等电点C.等于等电点D.等电点附近21.真实截留率和表面截留率在 B 情况相等..A.存在浓差极化 B.不存在浓度极化 C.料液浓度较大 D.料液浓度较低22.错流过滤操作中;料液流动的剪切力作用可以 B ..A.减轻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厚度B.减轻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厚度C.加重浓度极化;且增加凝胶层厚度D.加重浓度极化;且降低凝胶层厚度23.论述:实际膜分离过程中;影响截留率的因素有哪些24.料液的流速增大;则透过量增大;透过通量的极限值增大 ..25.当压力较小时;膜面上尚未形成浓差极化层时;此时;透过通量与压力成 A 关系..A.正比B.反比C.对数关系D.指数26.当压力逐渐增大时;膜表面出现浓差极化现象;此时;透过通量的增长速率 A ..A.放慢B.加快C.不变D.为零27.欲使溶质浓度高的一侧溶液中的溶剂透过溶质低的一侧时;在溶质浓度高的一侧 A ..A.施加压力大于渗透压B.加压力小于渗透压C.加压等于渗透压D.减压小于渗透压28.当料液浓度提高时;透过通量减小;极限透过通量减小 ..29.论述:分离影响膜分离速率的因素..30.浓度极化不存在时;表观截留率= 真实截留率;当溶质完全被截留时;表观截留率等于 1 ;当溶质自由透过膜时;表观截留率等于0 ..吸附与离子交换1.吸附按作用力主要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 ..2. 比表面积和孔径是评价吸附剂性能的主要参数..3.简答: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化合物的离子交换特性的差别4.简答:兰格缪尔的单分子层吸附理论的要点是什么5.简答:为什么离子交换需在低离子强度下进行6.溶液的pH>等电点时;蛋白质带负电荷;溶液的pH<等电点时;蛋白质带正电荷..7.当吸附操作达到穿透点时;应 B 操作..A.继续吸附B.停止吸附C.停止再生D.停止洗脱8.离子交换的分配系数与离子浓度呈 D 关系..A.线性增加B.线性减少C.指数增加D.指数减少层析1.层析操作必须具有固定相和流动相..2.溶质的分配系数大;则在固定相上存在的几率大;随流动相的移动速度小 ..3.层析柱的理论板数越多;则溶质的分离度越大 ..4.两种溶质的分配系数相差越小;需要的越多的理论板数才能获得较大的分离度..5.简答:为什么凝胶过滤层析通常采用恒定洗脱法6.凝胶过滤层析中;流动相的线速度与HETP成 C 关系..A.无B.线性减少C.线性增加D.对数7.GFC中溶质的分配系数在分级范围内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值增大而 B ..A.线性增大B.线性减少C.急剧增大D.急剧减少8.凝胶的分级范围越小;则分离度 A ..A.越大B.越小C.小于1D.小于09.简述:GFC与其他层析法比较其特点是什么10.简述:为什么IEC离子交换层析很少采用恒定洗脱法11.IEC操作多采用线性梯度洗脱和逐次洗脱..12.线性梯度洗脱过程中;流动相的离子强度线性增大;因此;溶质的 C 连续降低;移动速度逐渐增大..A.溶解度B.扩散系数C.分配系数D.分离度13.逐次洗脱过程中;流动相的离子强度阶跃增大;溶质的分配系数 B 降低..A.逐渐B.阶段式C.线性D.急剧14.简答:线性梯度洗脱法和逐次洗脱法优缺点是什么15.HIC疏水性相互作用层析主要采用降低流动相离子强度的线性梯度洗脱法和逐次洗脱法;IEC离子交换层析主要采用增加流动相离子强度的线性梯度洗脱法和逐次洗脱法..亲和纯化1.具有亲和作用的分子物质对之间具有“钥匙”和“锁孔”的关系是产生亲和结合作用的 C ..A.充分条件B.充要条件C.必要条件D.假设条件2.简答:产生亲和作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3.如果亲和作用主要源于静电引力;提高离子强度会 D 亲和作用..A.增加B.减弱C.不影响D.减弱或完全破坏4.如果亲和作用以氢键为主;提高离子强度会 D 亲和作用..A.增加B.减弱C.不影响D.降低或消除5.当亲和作用以疏水性相互作用时;提高离子强度会 A 亲和作用..A.增加B.减弱C.无影响D.完全破坏6.在亲和分离操作中;许多亲和吸附的目标蛋白质用高浓度的盐溶液洗脱;说明 D 在亲和作用中占主要地位..A.疏水性相互作用B.配位键C.非共价键D.静电力7.判断并改错:在适当的pH下;亲和结合作用较高;而略微改变pH不会影响亲和作用..×改:会减弱或完全消失亲和作用..8. C 的存在可以抑制氢键的形成..A.氧原子B.氮原子C.脲和盐酸胍D.NaCl9.由于温度升高使分子和原子的热运动加剧;结合部位的静电作用、氢键及金属配位键的作用会减弱;疏水性相互作用会增强 ..10.若亲和结合作用源于亲和分子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键;则加入 C 可使亲和结合作用消灭..A.NaClB.硅酸铵C.EDTA乙二胺四乙酸D.SDS11.亲和层析的洗脱方法有特异性洗脱法和非特异性洗脱法..12.论述:比较特异性洗脱和非特异性洗脱的优缺点..电泳1.电泳是荷电电解质溶质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泳动的现象..2.电泳分离是利用电解质在电场中泳动速度的差别进行分离的..3.电泳分离的机理是 B 分离过程..A.液—液相平衡B.速率C.分配平衡D.筛分4.荷电溶质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和黏性阻力的作用..5.凝胶电泳时利用 D 使分子大小不同的电解质分离的..A.静电作用B.亲水作用C.疏水作用D.分子筛作用6.不连续凝胶电泳的凝胶层由浓缩层和分离层组成..7.不连续凝胶电泳的上层起浓缩作用;下层起分离作用..8.电解质溶质的迁移率是 C 下的泳动速度..A.单位时间B.单位溶质质量C.单位电场强度D.单位静电引力结晶1.结晶是从液相或气相中生成 形状一定 、 分子或原子、离子有规则排列 的晶体的现象..2.结晶是利用溶质之间 C 差别进行分离纯化的一种扩散分离操作..A.浓度B.静电引力C.溶解度D.扩散系数3.结晶是内部结构的质点元作 三维有序规则 排列的形状一定的固体粒子;而沉淀是 无规则 排列的无定形的粒子..4.大多数溶质的溶解度随 B 的升高而显著增大..A.压力B.温度C.扩散系数D.浓度5.除温度外; B 对溶质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A.压力B.溶剂组成C.稀度D.扩散系数6.微小晶体的溶解度 B 普遍晶体的溶解度..A.低于B.高于C.接近D.等于7.当微小晶体的半径c r r <时;则微小晶体会 自动溶解 ;当微小晶体的半径c r r >时;则微小晶体会 自动生长 ..干燥1.简述: 喷雾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2.简述:液化床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3.简述: 气流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分离工程试题及答案

分离工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是分离工程的主要目标?A.分离固体和液体B.分离固体和气体C.分离液体和气体D.分离化学物质答案:D2.分离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A.蒸馏B.结晶C.萃取D.过滤答案:A3.以下哪个过程不属于固体分离工程?A.沉淀B.离心C.过滤D.萃取答案:D4.分离工程的主要原理是根据物质的什么性质进行分离?A.化学性质B.物理性质C.生物性质D.机械性质答案:B5.下列哪个设备不属于分离工程中常用的设备?A.蒸馏塔B.过滤器C.离心机D.反应釜答案:D二、填空题1.分离工程的目的是将不同物质进行_______。
答案:分离2.常用的固体分离方法有________、过滤等。
答案:沉淀3.蒸馏是根据物质的_______性质进行分离的。
答案:沸点4.离心技术是利用物质的_______差异进行分离的。
答案:密度5.过滤器是用来分离_______和液体的设备。
答案:固体三、简答题1.请简述固体分离工程的常用方法。
答:固体分离工程的常用方法包括沉淀、过滤等。
沉淀是利用物质在溶液中形成固体颗粒的性质进行分离,通过让固体颗粒在溶液中聚集形成沉淀,然后通过过滤将沉淀分离出来。
过滤是通过筛选或者滤纸等材料将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这些方法都是根据固体颗粒与液体的物理性质差异进行分离的。
2.蒸馏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请简要介绍其原理及应用领域。
答:蒸馏是根据物质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蒸馏过程中,将混合物加热至沸腾,液体中的成分会根据其沸点的高低逐渐蒸发出来,然后通过冷凝器将蒸汽冷却成液体,从而分离出不同组分。
蒸馏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药品工业、食品加工等领域,例如在石油炼制中用于分离原油中的不同馏分,制药过程中用于提取药物中的纯净成分等。
四、解答题请根据你对分离工程的理解,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
1.为什么需要进行分离工程?答:分离工程是为了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以便获取纯净的物质或者提取其中有用的成分。
《分离工程》综合复习资料.docx

《分离工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在分离工程中,分离过程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
传质分离过程用于___________ 混合物的分离。
工业上的传质分离过程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膜分离的推动力可以是________ 、_______ 或___________ 。
3.相平衡状态下,从热力学上看,整个物系自由焙处于_;从动力学来看,相间_______________ □4.宽沸程混合物闪蒸的热衡算更主要地取决于_________ ,因此将热衡算放在________ 循环屮。
5.MESH方程分别指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o6.分离媒介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o7.吸收过程是用液体处理气体混合物,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而达到分离有关组分的传质分离过程。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交换的步骤分为________ 、、交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五步。
9.液液平衡的分离因子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o二、选择题1•膜分离属于()。
A.平衡分离B.吸附分离C.机械分离D.传质分离2.下列不属于速率分离过程的是()oA.超滤B.反渗透C.过滤D.电渗析3.公式KU〕f:适用于下面哪种情况?()汽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理想溶液;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溶液;汽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非理想溶液;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4.在设汁变量中,表示()装置设计变量数B.单元固定设计变量数C.单元可调设计变量数D.装置固定设计变量数5.HNK 表示()A.分配组分B.重关键组分C.重非关键组分D.轻非关键组分&液液平衡的分离因子又称为()A.相对挥发度B.分配系数C.相对选择性D.回收率三、名词解释1•清晰分割2.萃取精憾:3•分离媒介:四、简答题1.试描述“逆行精馅”效应,实际操作中如何减弱或消除?2.如何判断闪蒸问题是否成立?3.萃取精谓流程中,溶剂加入口如何确定?解释原因。
《分离工程》综合复习资料答案

分离工程综合复习资料(答案)一、 不定项选择1.下列属于机械分离的是( A C )A .沉降 B. 超滤 C. 静电除尘 D. 吸附分离 2.膜分离属于(B D )A. 平衡分离B. 传质分离C. 机械分离D. 速率分离 3.ESA 被用于下列哪种分离过程?( B D )A. 机械分离B. 速率分离C. 平衡分离D. 传质分离4.公式Vi L i i f f K / 适用于下面哪种情况?( A )A. 汽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理想溶液;B.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溶液;C. 汽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非理想溶液;D.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5.已知:T ,y 1,y 2 ……y C ;求解:P ,x 1,x 2……x C 属于哪种计算类型( A )A . 露点压力 B. 泡点温度 C. 露点温度 D. 泡点压力 6.在设计变量中,ea N 表示( C )A. 装置设计变量数B. 单元固定设计变量数C. 单元可调设计变量数D. 装置固定设计变量数 7.HNK 表示( C )A. 重组分 B . 重关键组分 C. 重非关键组分 D .8.根据图中恒浓区(阴影部分)的位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HNK 为分配组分,LNK 为非分配组分;B. HNK 为非分配组分,LNK 为分配组分;C. HNK为分配组分,LNK 为分配组分;D. HNK 为非分配组分,LNK 为非分配组分;9. 根据图中恒浓区(阴影部分)的位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NK 为分配组分,LNK 为非分配组分;B. HNK 为非分配组分,LNK 为分配组分;C. HNK 为分配组分,LNK 为分配组分;D. HNK 为非分配组分,LNK 为非分配组分; 10.液液平衡的分离因子又称为( C ? P14)A. 相对挥发度B. 分配系数C. 相对选择性D. 回收率11.图Ⅰ中的汽相浓度变化曲线,描述的是图Ⅱ中的哪个区域?( D )(第8题) (第9题)A. 属于1区B. 属于3区C. 属于4区12. 图Ⅰ中的汽相浓度变化曲线,描述的是图Ⅱ中的哪个区域?( B )A. 属于1区B. 属于3区C. 属于4区D. 属于6区13.分离丙酮-甲醇的共沸物,加入下面哪种物质可使得丙酮成为轻组分?( A ) 见P75A. 水B. 乙酸甲酯C. 正己烷D. 乙醚二、1. 有其它轻组分,这种情况称为~。
制药分离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制药分离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制药分离工程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制药分离工程中的常见方法?A. 蒸馏B. 萃取C. 膜分离D. 混合答案:D2. 在制药工业中,哪种类型的膜分离技术常用于蛋白质和肽的分离?A. 反渗透B. 超滤C. 微滤D. 纳滤答案:B3. 萃取过程中,溶剂的选择主要基于什么?A. 溶解度B. 成本C. 安全性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4. 以下哪个参数不是影响蒸馏效率的因素?A. 压力B. 温度C. 溶剂类型D. 溶剂浓度答案:D5. 在制药分离过程中,哪种技术可以用于去除溶液中的微量杂质?A. 离心B. 过滤C. 吸附D. 蒸发答案:C二、填空题6. 制药分离工程中的蒸馏技术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简单蒸馏;精馏7. 在制药工业中,______是一种常用的分离蛋白质和多肽的方法。
答案:超滤8. 萃取过程中,______是提高萃取效率的关键。
答案:选择合适的溶剂9. 膜分离技术中,______是决定膜性能的主要因素。
答案:膜材料10. 吸附法在制药分离工程中通常用于______。
答案:去除溶液中的微量杂质三、简答题11. 简述制药分离工程中蒸馏技术的原理。
答案:蒸馏是一种利用不同组分的沸点差异来实现分离的技术。
在蒸馏过程中,混合物被加热至沸腾,沸点较低的组分首先蒸发,随后通过冷凝回收,从而实现分离。
12. 为什么在制药分离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溶剂对于萃取过程至关重要?答案:选择适当的溶剂对于萃取过程至关重要,因为溶剂需要能够与目标物质形成稳定的溶液,同时与杂质分离。
溶剂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萃取效率和萃取产物的纯度。
13. 描述膜分离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答案:膜分离技术在制药工业中有多种应用,包括蛋白质和肽的浓缩、药物成分的分离、水处理以及去除溶液中的微量杂质等。
膜分离技术因其操作简便、能耗低、效率高而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
四、论述题14. 论述制药分离工程中各种分离方法的优缺点。
生物分离工程习题库与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习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共52题,每题1分,共52分)1.乳化液膜的制备中强烈搅拌()。
A、应用在被萃取相与W/O的混合中B、是为了让浓缩分离充分C、应用在膜相与反萃取相的乳化中D、使内水相的尺寸变小正确答案:A2.在液膜分离的操作过程中,()主要起到稳定液膜的作用。
A、表面活性剂B、膜溶剂C、载体D、增强剂正确答案:A3.真空转鼓过滤机工作一个循环经过()。
A、过滤区、再生区、缓冲区、卸渣区B、过滤区、缓冲区、再生区、卸渣区C、缓冲区、过滤区、再生区、卸渣区D、过滤区、缓冲区、卸渣区、再生区正确答案:B4.适合小量细胞破碎的方法是()A、超声破碎法B、高压挤压法C、高速珠磨法D、高压匀浆法正确答案:A5.分配层析中的载体()。
A、能吸附溶剂构成固定相B、是流动相C、是固定相D、对分离有影响正确答案:A6.关于分配柱层析的基本操作错误()。
A、用硅藻土为载体,需分批小量地倒入柱中,用一端是平盘的棒把硅藻压紧压平B、分配柱层析适用于分离极性比较小、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的成分,或极性很相似的成分。
C、装柱分干法和湿法两种D、分配柱层析法使用两种溶剂,事先必须先使这两个相互相饱和正确答案:B7.以下哪项不是颗粒在离心力场中受到的力()A、阻力B、重力C、离心力D、向心力正确答案:B8.下面哪一种是根据酶分子专一性结合的纯化方法()。
A、亲和层析B、凝胶层析C、盐析D、离子交换层析正确答案:A9.蛋白质具有两性性质主要原因是()A、蛋白质分子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B、蛋白质分子有多个羧基和氨基;C、蛋白质分子有苯环和羟基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B10.关于疏水柱层析的操作错误()A、疏水柱层析分辨率很高、流速慢、加样量小B、洗脱后的层析柱再生处理,可用8mol/L尿素溶液或含8mol/L尿素的缓冲溶液洗涤,然后用平衡缓冲液平衡C、疏水层析柱装柱完毕后,通常要用含有高盐浓度的缓冲液进行平衡D、疏水层析是利用蛋白质与疏水性吸附剂之间的弱疏水性相互作用的差别进行分离纯化的层析技术正确答案:A11.乳化液膜的制备中强烈搅拌()。
分离工程答案.doc

30.吸收蒸出31.全回32.双向传33.进料时补加一定的萃取剂 34.稀35.增36.吸收蒸出y N+l,i 、 Ki N,i 22.塔顶釜两块参考答案第一部分1.分离剂、混合过程2.分离因子、固有分离因子3.混合过程、分离剂4.分离因子、理想分离因子5.气液相平衡、板效率6. 气液传质分离、所有相中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7. £火涅泊,£7^ Y1、物料平衡和相平衡8.萃取剂回收段 9.小1O.A = —.难易程度 11.塔顶釜两块板 12. 用蒸魅惰性气体的蒸出塔、用再沸器的蒸出塔、用蒸馅塔13.组成、泡露点方程 14. L = AV 15.设计、操作 16.分配组分 17_2W+U > 该组分的最大浓度 18.乃..、自身挟带Kj TV,/ ,侦 i19. L = AV 、温度降低,压力升高、*^脚,pS i2O./f yMy-^ 21.S ,=VK/L 、V = SL 23. 1个、单向传质24. 三组分物系中,XA 与x s 的比值与共沸物中组分A 与组分B 的相对量一样、 CtAB,CtSB25.分配组分 26.大10K 27.贫气吸收 28.热量衡算、简捷计算 37. 溶质由气相溶于液相,Pi>Pi*,yi>y ;、38.清晰分割、非清晰分割39.进料热培、热量衡算41.组成的改变、相平衡方程42.塔釜43.衡摩尔流44.对非理想溶液出现不收敛,不归一,计算易发散45.多股进料、侧线采出、设中间冷凝或中间再沸器46.逐板计算、矩阵法、松弛法47.减少塔数目,节省能量48.不稳定态、稳定态、时间间隔、物料变化49.通过一定压力梯度的动量传递、通过一定温度梯度的热量传递或不同温度物流的直接混合、通过一定浓度梯度的质量传递或者不同化学位物流的直接混合50.理论板数、级效率51.级效率52.分离要求高、最困难53.系统、过程54.可逆55.大于56.溶解能力、扩散能力57.表面吸附、膜的选择渗透作用58.膜分离、吸附分离59.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60.5埃、小于5埃61、机械分离、传质分离62、平衡分离过程、速率控制过程63、能量、物质64、过滤、离心分离65、膜分离、渗透66、吸收、萃取67、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的比值68、组成69、修正的70、Y1P10/Y2P20 71、化学位72、逸度73、修正的74、露点议程75、16、17、小78、大79、泡点80、降低落81、气液两相82、过冷液相83、过热气相84、气相85、Ni=Nv-Nc86、固定设计变量、可调设计变量87、可调28、越少89、越多90、不变91、正92、大33、负94、增大95、底96、顶99、顶100、难97、P20、P10101、易98、底102、有利不利104、有利105、反比正比107、正比108> 可逆109、最后110、最后111、先分离多层113、单层114、强115不强116、距床层入口的距离117、吸附剂中吸附质的浓度118、吸附剂119、时间120、流出物中吸附剂的浓度121、流出物122、镜面对称相似关系第二部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d.21、c 22、a23、a 24、b25、d.26、b27、a28、a29、c30、a.31、a32、c.33、d.34、c.35、a.36、d37、b.38、b.39、b.40、d.41、d.42、d.43、d.44、b.45、c.46、d.47、d.48、d.49、d.50、a.51、c.52、b.53、a.54、c.55、b.56、b.57、c.58、a.59、a.60、c.61、d.62、d.63、b.64、b.65 >a.66、c.67、a.68、d.69、d. 70、c.71、c.72、d.73、d.74、b.75、d.76、c.77、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离工程综合复习资料(答案)
一、 不定项选择
1.下列属于机械分离的是( A C )
A .沉降 B. 超滤 C. 静电除尘 D. 吸附分离 2.膜分离属于(
B D )
A. 平衡分离
B. 传质分离
C. 机械分离
D. 速率分离 被用于下列哪种分离过程( B D )
A. 机械分离
B. 速率分离
C. 平衡分离
D. 传质分离 4.公式V i L i i f f K / 适用于下面哪种情况( A )
A.
汽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理想溶液; B.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溶液; C.
汽相为理想溶液,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D.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5.已知:T,y
1,y
2
……y
C
;求解:P,x
1
,x
2
(x)
C
属于哪种计算类型
( A )
A. 露点压力
B. 泡点温度
C. 露点温度
D. 泡点压力
6.在设计变量中,e
a
N表示( C )
A.装置设计变量数
B.单元固定设计变量数
C.单元可调设计变量数
D.装置固定设计变量数
表示( C )
A. 重组分
B. 重关键组分
C. 重非关键组分
D. 轻非关键组分
8.根据图中恒浓区(阴影部分)的位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HNK为分配组分,LNK为非分配组分;
B.HNK为非分配组分,LNK为分配组分;
C.
HNK 为分配组分,LNK 为分配组分; D.
HNK 为非分配组分,LNK 为非分配组分;
9.
( AP64 )
A.
HNK 为分配组分,LNK
为非分配组分; B.
HNK 为非分配组分,LNK 为分配组分; C.
HNK 为分配组分,LNK 为分配组分; D.
HNK
为非分配组分,LNK 为非分配组分;
10.液液平衡的分离因子又称为( C P14)
A. 相对挥发度
B. 分配系数
C. 相对选择性
D. 回收率
11.图Ⅰ中的汽相浓度变化曲线,描述的是图Ⅱ中的哪个区域( D )
1 2 3
A. 属于1区
B. 属于3区
C. 属于4区
D. 属于6区
12. 图Ⅰ中的汽相浓度变化曲线,描述的是图Ⅱ中的哪个区域( B )
A. 属于1区
B. 属于3区
C. 属于4区
D. 属于6区
13.分离丙酮-甲醇的共沸物,加入下面哪种物质可使得丙酮成为轻组分( A ) 见P75
A. 水
B. 乙酸甲酯
C. 正己烷
D. 乙醚
二、 名词解释
1.
液中除了轻关键组分外没有其它轻组分,这种情况称为~。
2.
物,而沸点又较原有的任一组分高,从釜液离开精馏塔,这类特殊精馏被称为~
1
2
3
三、填空题
1.分离过程是将混合物分成组分不相同的两种或几种产品的操作。
2.平衡分离过程(P3)是借助分离媒介,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成两相混合物,再以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相平衡的两相中不等同的分配为依据而实现分离。
3.传质分离过程(P3)用于各种均相混合物的分离,其特点是有质量传递现象发生,依据物理化学原理的不同,传质分离过程又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
4.活度系数的基准态是指活度系数等于 1 的状态。
5.从动力学上讲,相平衡是指相间表现传递速率为零的状态。
6.膜分离过程(P204)包括超滤、渗析、电渗析、反渗透、微孔过滤、气体分离等多种分离过程。
7.恩特伍德公式的假设条件是(1)塔内汽相液相均为恒摩尔流率;(2)各组分挥发度均为常数。
8.由设计者指定浓度或提出要求的两个组分称为关键组分,其中相对易于挥发的组分成为轻关键组分(LK),不易挥发的组分称为重关键组分(HK)。
9.相平衡指的是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着物理平衡而共存的状态。
四、简答题
P75)
答:在选择溶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溶剂与被分离组分有较大的相互溶解度(防止分层);
②溶剂在操作中热稳定性要好(为了长期循环使用);
③与混合物中任何组分不起化学反应(缔合、络合等);
④溶剂比(溶剂/进料)不得过大;
⑤无毒、不腐蚀、价格低廉,易得等。
(P10)
是在某种推动力(浓度差、压力差、温度差、电位差等)的作用下,
有时在选择性透过膜的配合下,利用各组分扩散速度的差异实现组分的分离。
这类过程所处理的原料和产品通常属于同一相态,仅有组成上的差别。
速率分离包括有:膜分离、超滤、反渗透、渗析、气体渗透分离、液膜分离等。
五、画出萃取精馏的流程图,并对过程进行描述。
图中塔1为萃取精馏塔,塔2为溶剂回收塔,A、B两组分混合物进入塔1,同时向塔内加入溶剂S,降低组分B的挥发度,而使组分A
溶剂的沸点比被分离组分高,为了使塔内维持较高的溶剂
12
浓度,溶剂加入口一定要位于进料板之上,但需要与塔顶保持有若干块塔板,起到回收溶剂的作用,这一段称为溶剂回收段。
在该塔顶得到组分A,而组分B与溶剂S由塔釜流出,进入塔2(溶剂回收塔),从该塔顶蒸出组分B,溶剂从塔釜排出,经与原料热和进一步冷却,循环到塔1。
六、写出闪蒸过程的物料平衡式(2个),相平衡关系式,浓度加和式,
并根据它们推导出Rachford-Rice公式:
)(
)1(1)1(==ψ∑-ψ+-c
K z K i i
i f i i i y K x = i=1,2,…c ③
1 1.0c
i i x ==∑ ④ 1
1.0c
i i y ==∑ ⑤
由式③消去式①中的i y 得:i i i i Fz Lx VK x =+
i=1,2,…c
解得:i
i i
Fz x L VK =
+ i=1,2,…c
将L F V =-代入得:i
i i
Fz x F V VK =
-+
⑥
用F 除式⑥中的分子与分母,并以/V F ψ=表示汽相分率则:
1(1)
i
i i z x K ψ=
+-
i=1,2,…c ⑦
ψ的取值在0~之间,将式⑦代入式③得:
1(1)
i i
i i z K y K ψ=
+-
i=1,2,…c ⑧
将式⑦、式⑧分别代入浓度加和式(总和方程)④⑤得
1 1.01(1)c
i i i z K ψ==+-∑ ⑨ 1 1.01(1)i c i
i i K z K ψ==+-∑ ⑩ 用式⑩减去式⑨得到
七、
设计变量(含C 个组分)和核算型两种) 1.
再沸器(P56)
2. 一个带侧线采出的精馏塔,塔顶全凝器,塔底再沸器,无压降,求设计变量数及变量如何规定。
u
x N :
压力等级数 1
D
进料变量数2
c+
-------------------------
合计3
c+
u
N:
a
串级单元数3
回流分配1
侧线采出单元数1
传热单元数2
------------------------
合计7
八、已知甲醇-丙酮在不同压力下均能形成共沸物,常压下,共沸物组
成为含甲醇46%(mol),而下,共沸物组成变化为含甲醇62%(mol),当进料中甲醇含量大于62%(mol)时,请判断常压塔与高压塔的塔序,并画出相应的流程图。
(本题考查对分离共沸物的双压精馏过程,见教材P86-87)
解答:
如果进料中含甲醇大于62% ,则在塔I (常压)进料,塔釡为纯甲醇,塔顶为含甲醇46%的共沸物,进塔II (高压),塔顶为含甲醇62%的馏出液循环到塔1,塔釡得到纯丙酮。
塔序为:先常压塔,后高压塔。
图如下:
九、 试求总压为时,氯仿(1)-乙醇(2)之共沸组成与共沸温度。
已知:
)66.159.0(ln 1221x x +=γ;)66.142.1(ln 2212x x -=γ
(A) 11163.0lg 6.02818227S P t =-+;21652.05lg 7.33827231.48S P t
=-+ (B) 解答:(与P82例3-6相同,但该例1S P 、2S P 等数据所得值与我计算所
得不同,按书上来)
设t=55℃,由式(B)得:182.372S P = ;237.311S P = 11
22
ln ln S S P P γγ= 由(A )式得:22121122ln 0.59 1.42 1.66)x x x x γγ=-+ 用试差法求得:10.8475x =,20.1525x =
将1x ,2x 代入(A )式得:1 1.0475γ=, 2 2.3120γ= 所以
111222 1.04750.847582.372 2.3120.152537.31186.279S S P x P x P γγ=+=⨯⨯+⨯⨯= 与给定值相同,故共沸温度为55℃,共沸组成为10.8475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