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知识

比热容知识
比热容知识

比热容知识的应用

(一)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调节气候

水的比热容较大,对于气候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小一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影响很大,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升温慢,夜晚沿海温度降低少,为此一天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温度变化大,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海陆风的形成原因与之类似。

1.对气温的影响

据消息,三峡水库蓄水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将成为一个天然“空调”,使山城重庆的气候冬暖夏凉。据估计,夏天气温可能会因此下降5 ℃,冬天气温可能会上升 3 到4 ℃。

2.热岛效应的缓解

晴朗无风的夏日,海岛上的地面气温,高于周围海上气温,并因此形成海风环流以及海岛上空的积云对流,这是海洋热岛效应的表现。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拥塞,大气污染严重,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在缓解热岛效应方面,专家测算,一个中型城市环城绿化带树苗长成浓荫后,绿化带常年涵养水源相当于一座中型水库,由于水的比热容大,能使城区夏季高温下降1 ℃以上,有效缓解日益严重的“热岛效应”。

目前,北京市对永定河的治理工程中,在永定河沿线建立人工湖、水库等,随着水的增加,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受冷、受热”时温度变化较小,从而使夏天的温度不会升得比过去高,冬天的温度不会下降的比过去低,使温度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成为一个巨大的“天然空调”。

(二)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冷却或取暖

1.水冷系统的应用

人们很早就开始用水来冷却发热的机器,水的比热容远远大于空气,用水代替空气作为散热介质,通过水泵将内能增加的水带走,组成水冷系统。这样机器产生的热量传输到水中后水的温度不会明显上升,散热性能优于直接利用空气和风扇的系统。

热机(例如汽车的发动机,发电厂的发电机等)的冷却系统也用水作为冷却液,也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

2.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苗的时候,为了防止霜冻,农民普遍采用“浅水勤灌”的方法,即傍晚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再把秧田中的水放掉。根据“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在夜晚降温时,使秧苗的温度变化不大,对秧苗起了保温作用。

3.热水取暖

冬季供热用的散热器、暖气片、暖水袋等均用水作为传热物质,降温时温度变化不大。

4.其他

诸如在炎热的夏天古代皇室用流水从屋顶上流下,起了防暑降温作用;夏威夷是太平洋深处的一个岛,那里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圣地,除了景色诱人之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冬暖夏凉。

四、“比热容”教学策略

物理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撇开非本质属性,抽出本质属性概括而成。在概念形成阶段,人的认识已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了事物的本质。而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的核心,它是学习物理学、理解物理公式含意、掌握其法则、规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在学习中感

到枯燥无味、难以掌握的一个关键。

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一)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的比热容有关,学好比热容知识能使学生加深理解热量的概念,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热量的计算公式。同时也是燃料的燃烧和热机的学习基础知识。只要搞清了“比热容”的概念,那么有关热量的计算公式、单位等的运用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怎样讲清“比热容”概念是教学的关键。

难点分析: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与热量、温度、质量三者间的变化关系。

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初中学生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质量、温度、热量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没有深刻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比热容”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激发出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并由积极的准备状态下,教师再利用各种适宜的方法,向学生阐明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让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建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使学生不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为他们正确理解、灵活运用概念和规律奠定基础,而且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这样的学习效果才能很好。另外,物理概念的建立一般都含有一定的物理思维方法,在阐述它们的建立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一定的思维方法,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大有帮助。所以让学生清晰而且准确地了解物理概念的建立和形成过程,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必需阶段。只有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充分发挥教学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才能让学生对物理概念熟练掌握,从而运用起来能得心应手。

因此在认识“比热容”概念的时候就需要充实给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与经验。让学生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了解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作与交流。即通过日常的活动感知或观察实验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或者根据已有的经验事实,获得研究物理问题的感性材料,这是形成概念的基础。进一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提出新知识,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上的飞跃。

1.“比热容”概念

(1 )感性认识

观察与实验

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通过日常的活动感知或观察实验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或者根据已有的经验事实,与形成概念有密切关系的物理现象加以描述,为形成概念积累一些必要的感性认识。

策略: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一】

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一样吗?

2.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一样吗?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感知、积累认识,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并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一步分析得出水吸热的多少与质量和温度变化有关。

【情境二】

教师:日常生活中,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将一壶水烧开与温水所用的时间不同,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两种情况中,说明水吸收的热量不同。

教师:相同的热源,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描述吸收热量的多少。那么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那些因素有关?

学生: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

教师: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有关,跟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情境三】

图片展示:炎热的夏天,中午在海边玩耍沙子很烫而海水比较凉,傍晚沙子变凉了而海水却还很温暖。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白天和夜间又有很大的差别?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一步引入“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或者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还跟其他因素有关?”。使学生意识到这是由于不同的物质在吸、放热的性能上有差异而造成的,为下面的科学探究埋下伏笔。

(2 )实验研究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规律、原理的得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不仅如此,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物理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物理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变得趣味、生动,让我们的物理课堂更加高效。

设计实验:

概念的教学,可以采用以一定感性实验为基础的思维研究方式,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步步为营,层层深入,让学生建立起清晰、深刻的概念,理解概念的精髓和内涵。

(1 )如何使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

(2 )如何比较水和煤油哪个升温更快?怎样比较?

方法一:在加热时间(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相同质量的物体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方法二:观察相同质量的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吸收热量)是否相同。

案例

实验: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的温度是否相等。

(1 )实验时,为什么水和煤油的初温要相同?

(2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选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

(3 )怎样知道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

案例评析:在设计实验时,对于“如何表示物体吸收热量相同”是学生不容易想到的。通过分析以及生活经验逐步过渡到“利用时间的长短”来描述“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从而解决。初温相同目的是“在初温相同时,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根据温度计的读数(末温),便于看出温度变化是否相等;相同酒精灯(两个相同的加热源)的目的是“在相同的时间内,酒精灯燃烧放出的热量相等,物体吸收热量相等”。

(3 )抽象与归纳定义

这是由感性认识进入理性认识的阶段,即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以一定

感性实验为基础的思维研究方式,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步步为营,层层深入,让学生建立起清晰、深刻的概念,理解概念的精髓和内涵。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撇开非本质属性,抽出本质属性概括而成。在概念形成阶段,人的认识已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由于比热容与过程的性质及温度有关,因此,初中物理课本对比热容的定义并不严密。但是,由于在初中不涉及比热容与过程和温度的关系,所以很难对比热下一个严密的定义。同时,对于固体和液体,其热膨胀系数很小,因膨胀对外做功可以忽略不计,可以不考虑过程对比热的影响,对大多数晶体来说,在通常温度下其比热容可以认为是一常数,也可以不考虑温度对比热容的影响。因此,初中物理课本对比热容的定义,对一般固体和液体在通常温度下是近似正确的。

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 ℃所吸收(放出)的热量,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热学特性。

“比热容”概念是建立在两类事实基础上:

第一类:①同一种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变化相同时,吸放热相同;

②同一种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变化不同时,吸放热不同;

第二类:①不同种物质, 质量相同,温度变化相同时,吸放热不同;

②不同种物质,质量相同,吸放热相同时,温度变化不同;

通过探究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信服地认识到“不同物质吸、放热本领一般不同,而同一状态下,同种物质吸、放热本领总是相同的这一特点,继而认识概念。”事实上,“比热容”的概念也正是在这样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重点关注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洞察实验现象和数据背后反映的事物的本质。

2.“比热容”的应用

概念的记忆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有助于物理概念的深化。丰富学生对概念内涵的认识,也有利于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在教学中选择好恰当的教法,或者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综合应用必然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1 )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它也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2 )物质的状态不同比热容一般不同;

(3 )水的比热容较大:水的吸(放)热能力比别的物质强;水吸(放)热升(降)温比别的物质慢。

①对气温的影响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

②对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中建水库或建绿地。

③水冷却系统因为水的比热大,可以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热机(例如汽车的发动机,发电厂的发电机等)的冷却系统是用水作为冷却液。

④热水取暖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冬季供热用的散热器、暖水袋就是这个道理。

(三)学生常见错误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策略方法

学生在学习“比热容”概念之后,对于“物体的吸放热的多少”主要是以物体的“质量”、“温度的高低”和“比热容的大小”作为判断。原因有以下的几方面:主要来自于日常的经验和生活中的观察,错误产生于对概念混淆和生活中的片面经验的认识。

问题一:为什么水和煤油的初温要相同?

解决策略:

只有在初温相同时,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根据温度计的读数(末温),看出温度变化是否相等;问题二: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选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

解决策略:

在相同的时间内,酒精灯燃烧放出的热量相等,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相等。

问题三:怎样知道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

解决策略:

水或煤油,加热时间长,吸收的热量多;

加热时间相等,吸收的热量相等。

(利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描述吸收热量的多少)

问题四:在实验的过程中观察什么?

解决策略:

观察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的温度变化。

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和煤油哪个吸收的热量多?

问题五:用“比热容的大小”代表“物体吸放热多少”的错误认识。

解决策略:

学生认为:比热容大的,物体的吸放热多;比热容小的,物体的吸放热少。原因在于将概念(吸放热的能力)与过程相混淆。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 是物质吸、放热量的能力,作为初中阶段一般情况下认为物质的状态不变,比热容不变。

问题六:“物体的吸放热的多少”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解决策略:

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的数量。热量与物质的比热、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量有关,热量是可以“传递”的。热量的实质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多少或传递能量多少的量度。由物质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升降的温度共同决定的。

解决策略概述:

1.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和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同时也表示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快慢程度。温度可以是物体所“具有”的,但它是不能“传递”的。

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的数量。热量与物质的比热、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量有关,热量是可以“传递”的。热量的实质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多少或传递能量多少的量度。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是物质吸、放热量的能力,作为初中阶段一般情况下认为物质的状态不变,比热容不变。

2.在运用中比较

把易混概念运用于某些具体情况中,常常能获得生动的、直观形象的感受,使概念之间的区别更鲜明。例如:热量和温度,学生往往认为热量是一种物质、温度是热量的强度、热量和温度成比例、热传递中是温度被转移等等。教学过程中运用“概念冲突”来促进学生概念的转化,提供一些实例和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学生用个人的理解和解释这些实例往往会产生矛盾,只有运用科学的物理概念才能解决“冲突”,解释这些现象。再进一步运用“概念发展”深化物理概念的理解,教学中鼓励学生讨论,并充分暴露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进一步发展,同时在和其他同学的观点、科学概念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中使自己不正确观点得到转化。

3.概念形成过程的比较

物理学概念是从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特征,概念形成过程的比较涉及

到建立概念的目的、有关的典型物理事物或物理现象、思维过程等。这些方面的区分度一般较大,容易起到鉴别概念的作用。一个物理概念的表达式中,包含了它的物理意义、定义方式、单位等内涵,对表达式中的这些内涵进行横向比较,能促使学生记忆概念、活化概念和深化概念。

第三节比热容(第一课时)

第三节比热容第一课时 课前导学 1.利用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食用油。电加热器每秒放出的热量是的,当它浸没在液体中时,可认为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 2.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该物理量用符号表示,它的单位是,符号是。 3.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所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 4.由比热容表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砂石,要使它们上升同样的温度,水会吸收更多的。 课堂精练 知识点1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的情况 1.我们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我们制定了两个计划: A.让研究对象都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B.让研究对象都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个相同的烧杯、两支温度计、天平、铁架台、适量的水和煤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仪器。 (2)使用天平的目的是:。 (3)能够准确地控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本次实验成败的关键。在提供的热源中,你认为选用比较合理,理由是。 (4)水和煤油都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来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5)从两个计划中,任选一个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下列事实,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 A.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了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B.质量相等的两块铜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同 知识点2 比热容 3.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读作。若某个铜球的比热容为0.39×103J/(kg·℃),则半个铜球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 4.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会发生变化的是() A.一杯水倒去一半B.水凝结成冰 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D.15℃的水变成45℃的水

(完整版)初三物理比热容知识点及相应练习

第二讲比热容 【益思互动】 一、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3、单位:J/(kg·℃) 4、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2)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3)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二、热量的计算 1、计算公式: Q吸=Cm(t-t0), Q放=Cm(t0-t) 2、热平衡方程: 不计热损失Q吸=Q放 【益思精析】 例题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B.物质放热越多,比热容越大 C.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D.物质的比热容与质量和温度无关 变式1、质量为5 kg的汽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汽油( ) A.密度、比热容、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B.密度不变,比热容、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C.密度、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热值不变 D.密度、比热容、热值都不变 例题2、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热器同时给水和煤油分别加热,在此过程中,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一样快,由此可以判定( ) A.水的体积小于煤油的体积B.水的体积大于煤油的体积 C.水的质量大于煤油的质量D.水的质量等于煤油的质量 变式2、冬季供暖的暖气是用水作工作物质将热量传递到千家万户,这是利用了水的

( ) A.密度大B.比热容大C.质量大D.蒸发吸热

例题3、一个质量为250g的钢刀,加热到560℃,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室温为20℃,这把钢刀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若把这些热量给30℃0.5 kg的水加热,水温可以上升多少摄氏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c钢=0.46×103J/(kg·℃) 变式3、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3:1,吸收相同的热量之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3,求 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 例题4、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两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3:2 B.2:3 C.4:3 D.3:4 变式4、水温从20℃升高到30℃吸取的热量为4.2×104J,水的质量是( ) A.1 kg B.10 kg C.0.1 kg D.100 kg 【益思拓展】 A.夯实基础 1、质量相等的水和干沙子吸收相等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_______,若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______.说明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______的.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性质,物理学中引入了_______这个物理量. 2、____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__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一桶水倒掉一半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一大桶酒精和一滴水相比较,它们的比热容_______大. 4、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是Q吸=cm(t-t0),其中,c表示_______,单位是_______,m表示_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t表示_______________,t0表示_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 5、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当冰融化成水后,比热容是_________,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容是_________的. 6、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盛在两个相同杯子里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问:(1)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个温度升高的快些_______________;(2)升高相同的温度,哪个需要的时间长些_______;(3)从这个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上物理比热容

三、物质的比热容 【知识点1】探究不向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 1.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水和沙子,用两个 相同酒精灯对其加热. (1)实验前要控制水和沙子的和相同. (2)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它们各自升高的温度. 方法二:. (3)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的目的是. (4)该实验中,小明测了如下表所示的三组数据,目的是. 物质质量m/g 温度升高10℃需 要的时间t/s 温度升高20℃ 需要的时间t/s 温度升高30℃需要 的时间t/s 沙子3064128192 水3096192288 (5)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填“沙子”或“水”)升高 的温度更多. (6)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5)中的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是. 【知识点2】比热容 2.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热 量.比热容用符号表示,单位为,符号为,读作.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 3.物理学中引入比热容的概念,是为了比较() A.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B.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不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 C.不同质量的相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D.不同质量的相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 4.一桶水用掉一半后,余下部分的水() A.质量减小一半,比热容不变 B.密度减小一半,比热容减小一半 C.质量、比热容都减小一半 D.密度不变,比热容减小一半 5.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 4.2×103铝0.88×103 煤油 2.1×103干泥士0.84×103 沙石0.92×103铜0.39×10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填“有关”或“无关”);一桶水的比热容(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杯水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铜块温度的变化(填“大于”“小于”或“相等”)铝块温度的变化;在受太阳光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填“慢”或“快”). 【知识点3】比热容的应用 6.下图列出的是2016年4月22日,A、B两个城市的气温情况,其中一个是沿海城市,另

初中物理比热容实验例题及知识点总结

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酒精灯)、玻璃杯、温度计;铁架台、天平、停表。 天平:称量等质量的液体 停表:记录加热时间 实验方法: 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物质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控制变量法) 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升高的温度和物质种类都有关系,因此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而其他量保持不变,这样可使被研究的问题简单化。 1)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初温,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 2)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初温,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2.(转换法) 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不容易直接测量,由于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可以转换为测加热时间的长短.通过测量加热时问的长短来求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实验中,用相同加热器加热的时间来间接反映吸收的热量。 实验现象:油的温度升得快; 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油的温度升高得快。 若要使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即给________加热的时间要长些。(答案,水)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归纳总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相等。实验反映了不同物质的吸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1、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Q乙。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比热容(基础) 知识讲解

比热容(基础) 撰稿:肖锋审稿:雒文丽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 2、记住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 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设计并进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实验; 5、能够利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提出问题: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以水为例: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升高有关,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同吸热是否相同呢? 总结: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的____________,物体的________,物体的__________有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温馨提示: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吸热是否相同。(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看吸热的多少)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 的;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 的。 6、评估、交流与合作 7、分析误差的原因 要点二、比热容(高清课堂《比热容、热量的计算》一、比热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 ,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 要点诠释: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1)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改变无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主要表现: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夏天,太阳晒到海面上,海水的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人们住在海边并不觉得特别热;冬天,气温低了,海水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沿海气温降得不是太低,所以住在海边的人又不觉得特别冷。 要点三、热量的计算(高清课堂《比热容、热量的计算》二、热量的计算) 1、吸热公式:Q 吸=cm(t-t 0) 式中Q 吸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c 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 表示物体的质量,t 0表示物体

初中物理提高与自招比热容与热平衡方程

初中物理自招与提高-------比热容与热平衡方程 一.基本概念 1、热传递 (1)热传递是能量从 的物体传到 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 部分传到 部分的一种现象。 (2)热传递的条件: 。(3)热传递的实质: 。 (4)热传递的三种方式:①热传导②热对流 ③热辐射 2、热量 (1)热量是为了衡量在热传递过程中 的多少而引入的。通常用Q 来表示,它的国际单位是 。一根火柴棒完全燃烧大约可以放出 的热量。 注意:热量对应于热传递过程,我们只能说物体吸收或者放出多少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多少热量”! (2)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 热量,温度 ,低温物体 热量,温度 。 3. 比热容 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阅读下列内容,请回答问题。 (1)1Kg 的水,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温度升高2C ?,要吸收 的热量。 1Kg 的酒精,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温度升高2C ?,要吸收 的热量。 结论1::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热量与升高温度成 比。 (2)1Kg 的水,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 2Kg 的水,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1Kg 的酒精,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 2Kg 的酒精,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结论2:质量不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 成正比。 (3)1Kg 的水,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1Kg 的酒精,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可见,它们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但由于 不同,吸收热量也不同 结论3:不同种物质,即使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吸收热量也往往不同。

热量比热容(基础)知识讲解

热量比热容(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 2、记住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 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设计并进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实验。 5、能够利用吸热或放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 、热传递 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现象,叫做热传递现象。 1、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 2、热量:热量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能量的多少。热量的符号是Q ,热量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 知识点二、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 ,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 要点诠释: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1)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改变无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主要表现: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夏天,太阳晒到海面上,海水的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人们住在海边并不觉得特别热;冬天,气温低了,海水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沿海气温降得不是太低,所以住在海边的人又不觉得特别冷。 3、公式:t m Q c ?= 知识点三、热量的计算 公式:Q=cm Δt 式中Q 表示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c 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 表示物体的质量,Δt 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要点诠释: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物体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乘积决定,跟物体的温度高低无关。 【典型例题】 类型一、比热容 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做如下实验:他们在两只完全相同的

2019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之比热容

2019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之比热容 比热容 比热容: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Q,温度升高或降低⊿t,则Q:m⊿t就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只与物质种类、状态即物态有关,与物质质量、升高或降低温度的多少、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均无关。 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冰和煤油除外),相同状态的同种物质比热容相同,即Q:m⊿t的值是恒定不变的,因此,比热容和密度一样,都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大,固体非金属的比热容一般比金属大。 比热容的大小:一是反映了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即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故比热容大的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强;二是反映了物质吸热或放热后温度改变的难易程度,比热容大的

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温度改变较小,故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改变较难。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的应用: 1.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用水取暖或作冷却剂、散热剂。 2.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升高或降低的温度较小调节气候。 沿海地区:白天,海陆风;夜晚,陆海风。 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 初春秧田:早晨多排水,夜晚多灌水。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或者说吸热或放热能力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即比热容c)、质量m、温度的变化量⊿t有关。

不计热量损失,存在热平衡方程:Q吸=Q放。公式适用于在同种状态下吸热或放热的计算。如果物质状态发生了改变,比热容就会发生变化,此时用上述公式就不能计算整个过程吸热或放热的多少。如0。C的水变成0。C的冰,这是凝固放热过程,温度不变,其放热不能用Q=cm⊿t计算,而另有专门的凝固放热计算方法,即一放多吸公式:Q放=Q吸1+Q吸2+Q吸3++Q吸n。如把烧红的铁放入容器里的水中,则有:Q铁放=Q水吸+Q容吸。 比热容典型题型解题方法:图像法;控制变量法;比例法。

初中物理内能热量与热值相关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内能热量与热值相关知识点总结 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J)。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多。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①做功;②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发生热传递时,热量(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 6、热量: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7、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J)。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1000J。 8、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的变化多少成正比。

9、热值:把1kg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10、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11、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qm或Q=qV 12、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J),q表示热值,单位是焦/千克(J/kg)或焦/米3(J/m3);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V表示体积,单位是米3(m3) 13、氢气的热值很大,为q氢= 1、4108J/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氢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 1、4108J。 14、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 15、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6、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等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17、比热容用字母c表示,单位是:焦/(千克?℃),符号是:J/(kg?℃) 18、水的比热容很大,为c水=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三节比热容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

教育资料 . 第三节 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 水=4.2×103J/(kg ·℃),物理意义为: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温度升高时用:Q 吸=cm (t -t 0) c =Q 吸 m (t -t 0) m =Q 吸 c (t -t 0) t =Q 吸 c m + t 0 t 0=t- Q 吸 c m ②温度降低时用:Q 放=cm (t 0-t ) c =Q 放 m (t 0-t ) m =Q 放 c (t 0-t ) t 0=Q 放 c m + t t =t 0- Q 放 c m 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 =cm △t c =Q m △t m =Q c △t △t =Q c m Q ——热量——焦耳(J );c ——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m ——质量——千克(kg );t ——末温——摄氏度(℃);t 0——初温——摄氏度(℃) 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 ),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 由公式Q =cm △t 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初中物理比热容四种典型计算题

初中物理比热容四种典型计算题 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 0);物体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cm(t o-t) 公式中,t为末温,to为初温,上式中的质量m的单位必须是kg 注意:(1)末温与温度变化的区别 举例:给20 O C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50 O C,式中水的初温为to=20 O C,末温为t=50 O C,升高的温度为t-to=50 °C—20 °C=30 O C ;若给20 °C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50 °C,式中水的初温to=20 °C,温度变化为t-to =50 °C,则末温t=to+50 °C=70 °C,所以在解题时,一定要弄清已知的温度是末温,还是温度的变化。对升高了,升高到,降低了,降低到等关键字眼一定要严格加以区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1、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 X103J/ (kg °C),质量为5kg的水温度升高20 °C,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若这些热量被5kg的铜块吸收,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C?( c铜=0.39 X103J/ (kg °C) 2、一堆烧红的铁钉,温度为800 °C,质量为1kg ; 一壶开水,温度为100 °C,质量是1kg, 当它们的温度降到室温20 °C 时,请通过计算说明放出热量较多的是什么物质呢?(已知c 水=4.2 X103J/ (kg °C),c 铁=0.46 X103J/ (kg °C). 3、质量为2kg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吸收了9.66 X103J的热量,则水的温度升高多少°C?

如果质量也为2kg的沙石在太阳的照射下,也吸收9.66 X1O3J的热量,则沙石的温度会升高 多少°C呢?已知c石=0.92 X1O3J/ (kg °C)(通过这样的计算,同学们应该明白为什么,在 相同的太阳照射下,沙滩上沙子的温度高,而水的温度低的缘故了吧?) 4、质量为500g的铝锅中装有2kg的水,把他们从15 °C加热到95 °C,一共需要吸收多少 热量?(已知 c 水=4.2 X1O3J/ (kg °C),c 铝=0.88 X1O3J/ (kg °C). 5、质量为5kg的铁球,初温为10°C,用加热的方法使其温度升高到20°C,贝尼需要吸收 多少热量?如果是通过做功的方法使其温度升高,条件同上,那么至少外界要对该球做多少 焦耳的的功(c 铁=0.46 X103J/ (kg °C) 二、有关比热容及燃烧放出热量的综合计算题 1、现在火锅通常用一种被称为“固体酒精”的物质作为燃料,已知这种燃料的热值是1X 107J/kg ,完全燃烧0.21kg “固体酒精”能放出多少热量?若放出的热量都被火锅中的水吸收,求能使多少kg 的水温度升高50 °C?. 2、(07南京)我国的地热资源相当丰富,已经发现的天然温泉就有2000处以上,温泉水的温度

热量比热容(提高) 知识讲解

热量比热容(提高)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 2、记住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 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设计并进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实验。 5、能够利用吸热或放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 、热传递 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现象,叫做热传递现象。 1、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 2、热量:热量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能量的多少。热量的符号是Q ,热量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 知识点二、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 ,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 要点诠释: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1)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改变无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主要表现: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夏天,太阳晒到海面上,海水的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人们住在海边并不觉得特别热;冬天,气温低了,海水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沿海气温降得不是太低,所以住在海边的人又不觉得特别冷。 3、公式:t m Q c ?= 知识点三、热量的计算 公式:Q=cm Δt 式中Q 表示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c 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 表示物体的质量,Δt 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要点诠释: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物体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乘积决定,跟物体的温度高低无关。 【典型例题】 类型一、比热容 1、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刚和几个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相同的加热器给它们加热。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且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和煤油吸收。下表是同学们记录的实验数据,

物理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物理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篇一】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 过的距离。若同时具备,则力做了功。 2、功的定义: 在物理学中,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距离的乘积. 3、功的公式: W=Fs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 J);F表示力,对应的单位是 牛( N);s表示距离,对应的单位是米( m) 4、功的单位: 主单位: 焦耳( J),1J=1N?1m常用单位: 千瓦时( kwh)1kwh=3. 6x10J 5、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理想情况下: W机械=W人即: Fs=Gh 二、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力)做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 物体( 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 3、功率的公式: P=W/tP表示功率,对应的单位是瓦( w);W表示功,对应的单 位是焦耳( J);t表示时间,对应的单位是秒( S); 4、功率的单位: 主单位: 瓦( w)常用单位: 千瓦( kw)换算: 1kw=1000w某 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 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5、测量功率方法: ( 器材、步骤、表达式) 三、机械效率 1.额外功定义: 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2.总功定义: 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3、机械效率公式: η表示机械效率,用;W有用表示有用功,对应的单位是焦 耳( J);W总表示总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 J);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比热容知识点总结

比热容练习题 姓名;日期; 一、填空题 1.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_________;同一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_________越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__小的吸收热量少. 2.沿海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不大,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较大,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盛在两个相同杯子里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问:(1)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个温度升高的快些_______________;(2)升高相同的温度,哪个需要的时间长些_______;(3)从这个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两个金属球甲和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然后分别投入两杯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中,最后发现投入乙球的杯内水温较高,那么可以断定甲、乙两种金属的比热容c甲_________c乙.(填><或=) 5.一个物体由于温度的变化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决定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3 10J/(kg?℃),质量是100 g的铝块,升高30 ℃需要吸收_____ J的热量,降低30 ℃放出_______ J的热量. 6.甲、乙两金属球的质量之比是5∶3,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5,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 7.水的比热是4.2×3 10焦/(千克?℃),它的意思是指质量1千克的水,温度 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是4.2×10焦耳 8.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小,这是因为水与干沙土相比__________的__________较大。 9.现有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其比热C铝>C铁>C铜,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末温最高是______块,末温最低的是______块

初中物理复习,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初中物理复习,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模块一分子热运动【一、知识点】 1.物质由分子构成物质分固态、液态和气态,皆由分子构成。固体物质分子排列紧凑,相互作用力较大;液体物质分子之间间隔较大,相互作用力较小;而气体物质分子的间隔很大,相互作用力也很小。 2.分子热运动 (1)现象解释分子在物质中并不是一动不动的,它们时时刻刻在发生着扩散。例如:二氧化氮与空气混合三分钟后,二氧化氮颜色变淡,同时在上边装有空气的瓶中出现淡棕色,说明两种气体发生了混合,即分子在不断运动。 调好的鸡尾酒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上下两种不同密度的液体发生混合,即液体分子也在不断运动。 铅块与金块五年后发生混合,说明两种分子在这几年之间相互渗透,在分界处以无明显界限,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说明固体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只是运动的速度很慢很慢。 (2)分子热运动定义以上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即扩散现象。且扩散现象不局限于处在同一状态的不同物质之间,固液、气液、气固之间同样能发生扩散现象。 影响扩散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

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引力与斥力由于引力的存在,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使分子不至散开;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间距很小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注:当分子间距过小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过大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引力。 【二、例题精讲】【例1】★★用分子运动论对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B.破镜不能重圆﹣﹣分子间存在斥力 C.氧气被压入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隙 D.铁丝很难被拉断﹣﹣分子间存在引力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析: A、花的芳香类物质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扩散充满空间,所以花香四溢,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破镜之所以不能重圆,是因为破碎的镜片间的距离较大,大于分子力的作用距离,并不是由分子间的斥力造成的,B解释正确,符合题意; C、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氧气分子在压力作用下,分子间距变小,被压入钢瓶,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钢丝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钢丝很难被拉断,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 B 【测试题】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 C.桂花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

比热容(提高) 知识讲解

比热容(提高) 撰稿:肖锋审稿:雒文丽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 2、记住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 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设计并进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实验; 5、能够利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提出问题: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以水为例: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升高有关,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同吸热是否相同呢? 总结: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的____________,物体的________,物体的__________有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温馨提示: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吸热是否相同,(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看吸热的多少) 。 5、分析与论证: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的;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的。 6、评估、交流与合作 7、分析误差的原因 要点二、比热容(高清课堂《比热容、热量的计算》一、比热容) 单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 要点诠释: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1)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改变无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主要表现: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比热容

初中物理总复习: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温度升高时用:Q吸=cm(t-t0) c= Q吸 m(t-t0)m= Q吸 c(t-t0) t=Q吸 c m + t0 t0=t- Q吸 c m ②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 c= Q放 m(t0-t)m= Q放 c(t0-t) t0=Q放 c m +t t=t0- Q放 c m 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 c= Q m△t m= Q c△t △t= Q c m 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初中物理第 1 页共1 页

比热容和热值知识点分类练习

比热容和热值知识点分类辅导专题 知识点一: 比热容的概念,表示物质吸热放热能力的物理量,属于物体本身的属性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比热容与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2、关于比热容、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C、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了相同的热量,铝和铜上升的温度相同D冰在熔化过程中,比热容、温度、内能都不变 3、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乙 两种液体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 示,由图象可知() 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 B、甲的比热容比乙小 C、甲和乙的比热容相等 D开始加热时,甲和乙的比热容为零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桶水的比热容和一杯水的比热容一样大 B、水壶里的水烧开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用锯条锯本板时,锯条发热,锯条的内能减少 D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 5、株洲沿江风光带有一段人造沙滩,在炙热的夏天赤脚踩在沙 滩上感觉烫脚,而站在湘江边的浅水滩处却感到凉爽.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沙子的密度小,水的密度大 B 、沙子的密度大,水的密度小 C、沙子的比热容大,水的比热容小 D、沙子的比热容小,水 的比热容大 6、下列用水的实例中,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特点的是( A、用水浇花 B、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C、用水发电 D、用喷水雾的方法形成彩虹 7、下列有关内能和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0 C的物体不具有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 D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作为冷却剂知识点二:比热容和热值的计算1、120C的水吸收4.2 X 105J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下列给出的 四个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 )

初中物理比热容讲义

比热容的理解(讲义) 比热容在中考中的重要性分析:纵观近三年中考,比热容为年年必考内容,不仅每年会以计算题形式出现在大题之中,偶尔也会以出现在选择题选项之中,其涉及分值可达3到4分,在每分必争的中考之中俨然已占有了一席之地,此知识点虽说不难,但学生往往会因为对概念理解不清而白白送分。 一.概念深究及分析(重点) 比热容的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降低)时吸收(释放)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对此概念做一下分析: (1)由定义,若现有物质质量为m ,其温度升高(降低)了t 之后,所吸收(释放)的热量为Q ,则其比热容c 可表示为:(难点) t m Q ??=c 若Q 单位取焦耳,m 单位取kg,t 单位取℃,则由上述公式可推出,比热容的单位为: ℃ kg J ? 即)(℃?kg J (2)对公式t m Q ??= c ,作以下变化可得:(针对任何类型的计算题) 1)热量变化量计算公式: t c m Q ???= 2)温度变化量计算公式: c m Q t ?=? 3)质量计算公式: t c Q m ??= (3)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4)由定义,比热容是由比值定义的一个物理量,故其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释放热量、温度等无关。 (5)由定义式t m Q ??=c 知,c 值越大,表示比值t m Q ??越大,即: ??

1)对于两种物质,Q 和m 相等,温度变化时,c 值大的物质温度变化大。 2)对于两种物质,Q 和t 相等,c 值大的物质质量必然小。 3))对于两种物质,m 和t 相等,热量发生变化时,c 值大的物质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必然多。 二、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三、利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一些相关的自然现象: (1)为什么夏天的中午在水边沙子很烫而能接触到的水很凉呢? (2)、“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 (3)、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为16.3~18.2℃,由于受地形和长江水域的影响,长江沿江河谷气温比周围地区高。四季中,春、秋和冬季的季平均气温近年来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而夏季平均气温则呈微弱的下降趋势。请你对产生这种影响的可能原因做出说明 四.当堂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及记忆)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它的比热容,它的大小只跟物质的________和_______有关,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2、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经常用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等。 3、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泥土和砂石的比热_____________,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温变化比泥土、砂石的温度变化____________,所以沿海地区昼夜温差_____。 4、太阳能热水器内盛有25OC 的水20kg ,在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到55OC ,试计算 这些水吸收了多少热量?(C 水=4.2×103J/(kg.) 五、真题再现(充分认识到比热容对于中考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