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论文参考文献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幼儿期是儿童个体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其心理健康的培养和促进,对于其今后的成长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探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及其相关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1. 幼儿心理健康的定义和特征幼儿心理健康通常被定义为幼儿个体在认知、情感、社会和行为等多个方面的良好状态。

其中,幼儿的情感状态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包括积极的情感体验、愉快的情绪表达以及适应性的情绪调节能力等。

此外,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2. 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过程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过程与其认知和情感发展息息相关。

研究表明,幼儿阶段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调节能力的提升,对于其心理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幼儿阶段,他们逐渐发展出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能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和适应性的情绪调控策略。

3. 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社会支持等。

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积极的家庭关系、充分的父母陪伴和支持,以及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都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4.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建议和措施为了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建议和措施:(1) 优化家庭环境,提供积极正面的家庭关系,增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

(2) 提供合适的教育方式,鼓励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3) 提供情绪教育和情感管理培训,帮助幼儿学会正确地表达和调控情绪。

(4) 建立积极的社会环境,如幼儿园和社区活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社交机会和合作经验。

(5) 加强幼儿心理健康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5. 结语幼儿期是儿童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不仅在科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重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大家参考。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参考文献精选:1、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方丰娟华东师范大学2006-05-012、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刘艳学前教育研究2015-03-013、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李灵; 刘伟伟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11-20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许海英山东师范大学2014-06-025、幼儿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的特点及关系研究常红安徽师范大学2014-04-016、长沙市流动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王心爽湖南师范大学2014-06-017、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李善英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308、大连市5岁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宋君凯辽宁师范大学2014-04-019、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钟洪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02-2510、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赵军海中国妇幼保健2015-09-01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参考文献:11、幼儿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童旭雷华东师范大学2009-09-0112、农村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研究于小盼西南大学2011-04-1013、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邓明山东教育2003-02-2714、5—7岁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陈家麟; 骆伯巍心理科学通讯1986-08-2915、浅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张静漪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1016、绘画疗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个案研究孙培山东师范大学2011-04-2017社会性发展视角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翟媛媛淄博师专学报2011-03-2818、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袁琳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3019、一项国际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上海的实施效果研究张婕华东师范大学2009-04-0120、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刘亚琴; 姚佳灵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9-30。

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论文文献选读

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论文文献选读

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论文文献选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对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和关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选取几篇相关论文文献,对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一、《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该文献通过对某市区域内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调查显示,当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大、家庭关系紧张、社交能力不足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儿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其全面发展。

### 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该文献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指出,儿童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增强心理抵抗力,有效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 三、《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该文献研究了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发现,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和睦的家庭关系、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的关爱和支持等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家庭成员应该重视家庭环境的营造,为儿童提供一个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

###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该文献探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学校是儿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文中提到,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组织心理健康活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等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幼儿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健康参考文献幼儿心理健康是一个超级重要的话题呢!以下是一些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呀。

1. 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就像是幼儿心理的大百科全书。

它详细地讲述了幼儿从出生到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历程。

从幼儿的认知发展,像他们如何开始认识这个世界,到情感发展,比如说什么时候开始有比较复杂的情绪,都讲得清清楚楚。

作者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例来阐述这些知识的,读起来很容易理解,不会觉得特别枯燥。

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这本书专注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它里面有很多关于如何识别幼儿心理问题的小技巧。

比如说,幼儿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可能是在幼儿园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

而且还给出了一些应对这些问题的教育方法,像通过游戏来引导幼儿释放情绪之类的。

3. 网络资源:一些专业的幼儿教育网站,比如幼儿教育网。

这个网站上有很多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幼师分享的经验。

内容很接地气,像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受到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波动,以及如何在家庭里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等。

一些心理学研究机构的官网也会有相关的论文或者研究报告。

这些报告通常是比较严谨的,但是能让我们了解到最新的幼儿心理健康研究成果,比如某种新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幼儿是否有效之类的。

4. 相关的学术期刊:学前教育研究。

这个期刊会刊登很多关于幼儿教育各个方面的文章,其中就包括幼儿心理健康。

里面的文章质量都很高,很多都是经过严格的审核才发表的。

例如,有文章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幼儿心理健康的差异,这能让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幼儿心理。

心理发展与教育也经常会有涉及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成果。

像是幼儿心理韧性的培养,在不同年龄段的特点等内容都能在这个期刊里找到。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易杳,陈宝家.家庭教育在缔结中华民族的未来[J].嘹望,1995 年第 10 期[2]方明.推进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素质[J].学前教育研究,2002,(1):29-31.[3]李灵,刘伟伟.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11(20):51-55.[4]王悦娟,徐志芳.幼儿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运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4,07(15):64-66.[5]游达,沈丽丽.家园合作有效途径新探[J].现代教育科学,2012,10(20):136-137.[6]李润苹.家园共育的'关键在于有效的沟通[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3,07(2):55.[7]孙江山,侯新杰.两例美国科学教育模拟软件评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4,07(15):66-68.[8]方丰娟.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2006.[9]董群.重视家庭对幼儿性格的教育与培养.石油教育(京),1996 年第 11 期[10]曾琦,卢咏莉.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学校适应.心理发展与教育(京),1997 年第 2 期[11]关颖等.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 年第 4 期[12]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7[14]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5]顾荣芳.学前幼儿卫生与健康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1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7]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8]郑雪霏.健康生活—健康教学的内涵.(台)心理出版社,1997.[19]晏涵文.健康教育——健康教学与研究.(台)心理出版社,1994.[20]黄松元.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台)师大书苑发行,1993.[21]黄敬亭.健康教育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22]蒋湘平.健康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3]叶广俊.儿童少年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4]汪启明.健康教育.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9.[25]张承芬.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26]王晓燕.健康在心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27]郝卫江.尊重儿童的权利.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28]时蓉华.新编社会心理学概论.东方出版中心.1998.[29]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0]石筠弢.学前教育课程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32][美]John.B.Best 着,黄庭希主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33]孙宗鲁.大学生健康教育教材[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34]顾荣芳.建立完整的幼儿健康教育体系,幼儿园课程研究论文集萃(三)[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5]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一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36]《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编委会,赵寄石,唐淑主编.健康·语言·社会中班(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7]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8]郑晓边.幼儿园健康教育与活动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9]李灵,刘伟伟.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11(20):53.[40] [苏]苏霍姆林斯基着.给教师的建议[Ml.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1]孟庆,汪淙.生态体验下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策略初探[J].贵州教育, 2009,(15):25-27.[42]张韵.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9.[43]童莹.影响学前儿童社会化的诸因素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44]宋睿.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实践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08.[44]Ralph W.Tyler 着,罗康,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45]Kegley Chuck,Cottrell Randall R. Comprehensive School Health-A Narrative Explanation[M].Wellness Perspectives. Summer 93, Vol.9 Issue.。

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规范化是期刊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大家参考。

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精选: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和对策徐艳芳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03-30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陈晶纳现代妇女(下旬)2012-01-203、长沙市流动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王心爽湖南师范大学2014-06-014、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张美君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155、农村留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析张志琴生活教育2013-05-106、深圳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张世华深圳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03-157、幼儿基本体操对幼儿(5-6岁)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王彩萍河北师范大学2014-05-288、以体验为主的绘本教学在小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崔淑婧; 刘馨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06-159、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王丽梅知识经济2012-08-2310、大连市5岁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宋君凯辽宁师范大学2014-04-01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11、家庭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的引导任静; 杨梅先; 程家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5-171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培养浅论魏勇刚学前教育研究2005-11-011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确定黄金花文教资料2007-05-0514、当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赵晓英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1515、试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杨雅颉亚太教育2016-01-0516、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周敏课程教育研究2013-12-2517、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及原则吴荔红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10-2018、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关金艳教育教学论坛2013-04-1719、构建互动立体教育网络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张艳婷; 许凯; 李燕霞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10-1520、英国“比比和朋友”课程对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丁向颖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9-15。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试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策略.《上海教育科研》.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xx年9期.张辉娟.[2].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的探索.《教育界》.xx年19期.苏敏.高波.[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探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xx年3期.游丹虹.[4].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科技创新导报》.xx年19期.赵慧霞.[5].《纲要》颁布xx年来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教育科学》.xx年11期.古秀蓉.武建芬.[7].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华章》.xx年36期.韩梅.[8].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思考.《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xx年35期.刘丽霞.[9].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学理论》.xx年29期.刘晶.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研究以苏州市五所幼儿园为例.作者:周卫萍.高等教育学苏州大学xx(学位年度)[2].一项国际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上海的实施效果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张婕.学前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xx(学位年度)[3].幼儿在冲突情景中推测他人情绪能力的发展研究.作者:杨燕燕.教育管理浙江师范大学xx(学位年度)[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许海英.教育管理山东师范大学xx(学位年度)[5].昆明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被引次数:33作者:王欢.教育学原理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xx(学位年度)[6].鄂尔多斯市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张淑利.心理健康教育内蒙古师范大学xx(学位年度)[7].幼儿园互动式心理环境创设与管理的实践研究.作者:李奕.教育管理杭州师范大学xx(学位年度)[8].幼儿园中班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干预研究.作者:于莹.心理健康教育河北师范大学xx(学位年度)[9].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实施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大连市为例.作者:李青莲.学前教育辽宁师范大学xx(学位年度)[10].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被引次数:6作者:李悠.心理健康教育山东师范大学xx(学位年度)三、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窦传英,xx第一届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暨学术交流研讨会[2]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张红梅,xx第一届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暨学术交流研讨会[3]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陈翠芳,xx第一届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暨学术交流研讨会[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王艳,xx第一届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暨学术交流研讨会[5]让孩子沐浴在爱的甘霖下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丛菁,xx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委会第八届全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6]幼儿体育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渗透.徐蓉华.卢幽芳,xx年浙江省幼儿体育与健康发展论坛[7]浅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王盼.刘蕾,xx第一届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暨学术交流研讨会[8]一个沉默的小男孩特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杨颖,xx第一届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暨学术交流研讨会[9]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游戏统整.秦奕,xx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委会第八届全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10]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三步曲.孔繁如,xx第一届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暨学术交流研讨会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能做到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并且能和他人友好相处,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二)幼儿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的心理发展健全,能正常的对待外界的各种变化,从情绪到内心都可以适应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有着满意的心境和和谐的人际关系、统一的人格和正确的自我观念.心理健康的幼儿是有自己的友伴并乐于和别人交往的,他们是能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对自己抱肯定态度,并且能客观地认识社会并与社会保持良好接触.心理健康的幼儿是爱与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好事.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家庭很多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看中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家长对子女的百般溺爱和过多保护,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想方设法给以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一种理应被包容、被关爱、被保护的依赖型人格,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稍有不顺心的事就乱发脾气,即"任性"的习惯.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有这样几个因素:1.家庭教育中的教养方式不恰当.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家里所有大人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想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尽管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也认为孩子还很小不懂事而不去纠错,反而去迁就孩子.正因为父母长辈的百般宠爱,我们的独生子女们才更加会"撒娇".2.家庭教育中榜样的作用.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会严加责备.然而,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所以,孩子身上发现心理问题,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为不当之处.3.家长的教育观点不一样.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统一.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分歧和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但家长在孩子面前应保持一致,否则不仅要求无法实现,降低教育效果,而且会产生不良的作用,让孩子更任性,因为他有"靠山".4.以成人的视角看问题.很多时候家长都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所做的事情而没有以孩子的角度去体会.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理解和尊重是沟通家长和子女感情的桥梁,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家长要善于观察、发现子女的变化发展,对他们的合理要求表示理解,并通过恰当的方式给以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切忌独断专行,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即使说的不对,也要道理说服.(二)学校来到幼儿园,就意味着幼儿将开始过集体生活,同时又开始一定程度上独立的生活,幼儿入园有着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离开亲人,离开父母而导致的亲子分离,二是进入新环境,接受陌生人而产生的陌生环境适应,同时,家长也会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吃的好不好,和同伴相处的怎么样,能不能适应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幼儿园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取做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以正确的方式共同帮助幼儿更好的成长.教师应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孩子中间来,应该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与孩子交流,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是影响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有时教师们利用一些休息时间,会在班上闲谈,不经意会谈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聪明、可爱,讨人喜欢,而有的孩子反应迟钝,不爱说话,都会说出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们听了后,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他们也许会变的更加缺少自信,更加的内向.还有些教师甚至还会对幼儿采取斥责、惩罚、讥讽、漠视的态度,去处理在孩子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与问题,这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绝对有害的,许多幼儿就是由于遭到教师的训斥、惩罚、讥讽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给幼儿园和家长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一)家庭教育策略从家庭来说,我们家庭里要理性教育孩子,不能过度溺爱,给孩子积极评价,并且要及时表扬,给予孩子自信心,逐渐做到更好.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如果不满意孩子的某些特点,要检查一下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表现,如果有,要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改正.同时要给孩子的进步留有余地,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孩子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参与家务,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让孩子在家中享有平等的地位,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联系,及时与孩子同伴家长的交往,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家长必须掌握幼儿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如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有关孩子心理困扰,心理障碍时要及时找专家咨询.(二)幼儿园教育策略1.创设适宜环境.幼儿园应在园内创设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学习、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索,除了适宜物质环境还需要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与幼儿要建立充满爱意的师生情谊.爱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应该多给幼儿一些爱护、关心.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个幼儿,细心尊重每个幼儿,做到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评价孩子的时候用鼓励的语气,帮助孩子们乐观自信,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教师还要教会幼儿尊重他人,教导幼儿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集体要求,教给他们一些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交往技能.2.注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差异.每个孩子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幼儿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心理特征和性格在每个幼儿身上的表现都不一样,调皮好动、活泼开朗、胆小怕事、成默寡言等等.对于任何一种幼儿,我们都不能忽视,而是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根据每位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和困扰,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3.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切教育都在游戏中进行,陈鹤琴说过"从心理方面说,小孩子是好动的、好模仿的,游戏可以给孩子快乐、经验、思想和健康."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交往技能的最好机会,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培养的极好手段.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幼儿代表着祖国未来发展的动力,幼儿强则中国强,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在全社会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随着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理健康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心理健康尤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欢迎查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篇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摘要:心理健康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心理健康尤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概念标准、种类、影响因素以及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矫治策略等方面研究的综述,力图把握当今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呢?简单地说,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

其主要特征为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

而具体到幼儿心理健康的涵义,我们在这里可以引用一种说法。

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与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与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与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与发挥,幼儿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对待未来的态度。

二、欣赏孩子并让孩子学会与同伴交往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他们品德形成的基础。

在幼儿教育中,要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德素养。

一是用游戏化的生活培养幼儿学习的习惯。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的学习与生活、游戏是分不开的。

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学习息息相关的生活和游戏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形成爱学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是以表扬、鼓励为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成人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都将鼓励幼儿的信心。

精品—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三篇

精品—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三篇

精品—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三篇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一、幼儿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1、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例如:每天班上有许多孩子都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而这些小报告的事情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时间一长难免会让老师产生烦躁、厌倦的情绪.这时教师就应该极力避免将个人得不良情绪带到孩子中间来,应该保持积极愉快得情绪与孩子交流,分析原因,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因此对于幼儿园的教师而言,重视和加强自身心理卫生保健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2、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人格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是影响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带班的老师恐怕会有这样得经验,利用一些休息时间,老师们会在班上闲谈,不经意会谈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么聪明、可爱,怎么讨人喜欢,而有的孩子反应迟钝,不爱说话,都会说出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们听了后,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从此,他们也许会变的更加缺少自信,更加的内向,不爱交谈,这些都是因为教师一次不经意的谈话,而有的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却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听不懂等等.3、教师要注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论文范文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1)无条件地关爱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对孩子保持亲切的态度,使幼儿保持积极愉快地心理.如:每天早上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孩子的问题,以及每天下课亲切地与每一个幼儿说再见,会让每一位幼儿都有一种充分地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2)充分的接纳和尊重幼儿.首先尊重幼儿是幼儿精神健康成长的前提.4、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对幼儿进行的情感教育,会让幼儿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突如其来时保护健康的情绪,而发展幼儿的人际关系看似简单,实之不然,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与同伴友好的相处,可以为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反之,则会使幼儿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出现种种障碍,产生各种行为问题.在幼儿面前,教师与教师之间不要做过多的交谈而将幼儿放在一边,置幼儿于不顾,而应将主要注意力和全部热情放在幼儿身上.二、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1、父母要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2、父母要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呵护过多,禁区也多,致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大,独立性差,稍遇一点挫折就束手无策.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意志力.3、父母要信任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指人相信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一个自信的人往往具有乐观开朗、坦荡豁达的品质,敢于创新,自强进取,勇敢的面对未来.自信心的培养,要从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开始.4、父母要注重和孩子心理沟通,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活泼开朗的性格,总是给人以爽快的感觉.他们一遇到问题,就会自己想出种种办法来试试,即使失败也不沮丧,又会立刻思索,寻求别的方法.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庭三方面通力协作,更需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融入幼儿每天的生活当中,持之以恒,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才有希望看到祖国的未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人的全面健康的三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时期是人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来说就更加重要.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修课就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可见心理教育是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幼儿身心健康和幼儿各方面发展关系密切,重视幼儿身心素质的提高,更好的帮助幼儿教育的目标的实现.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 重视幼儿情感健康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有良好的情感.情感是幼儿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它对幼儿智慧的发展、品德的形成甚至对幼儿整个人未来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健康的情感,便幼儿完整的童心,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要重视对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在情感教育中应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培养和发展其积极的情感.情感的产生是建立在幼儿需要的基础上,我们满足幼儿物质需要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尊重和满足幼儿的精神需要,如:早上入园老师给予孩子适当的关注,主动和幼儿打招呼,询问幼儿一些生活琐事,谈话时以亲切的微笑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交谈时适度地给他们以抚摸、搂抱等,让他们能够愉快的进交谈.在活动中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他们的想法总是天马星空,我们要给他的回答给于肯定的同时,修正幼儿不正确的认识.在游戏时鼓励幼儿积极的探索,大胆的游戏,在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的同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为幼儿设计各种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有趣、宽松,方便幼儿交流的氛围.在幼儿园中我们会开展大带小活动,请大班的孩子幫助小班的幼儿穿衣服叠被子,大班的幼儿和中班的幼儿一起参加游戏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以让大班幼儿产生自豪感,培养帮助、关心、爱护别人的情感.中小班的幼儿就学产生快点长大的情感,并且努力学习本领.在平时的活动中还要引导幼儿学习良好的平的习惯,有礼貌、讲卫生.并且教授幼儿情感调控的方法,去除消极的情绪,知道在不开心时不能出现跺脚、哭喊、打人、摔东西等行为.在幼儿有情绪时,教师给和适当的安慰提供机会和场合帮助幼儿进行发泄,并且教会幼儿在生活中自己也要学会发泄,及时的去除情绪.在教授幼儿的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做到自我控制情感,面对孩子时时钟积极乐观,做好榜样,更加不能把孩子当成发泄的对象.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自私,遇到事情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自己总是对的,我们要告诉幼儿要结合别人的利益学会控制自己,知道自己的需要,从而更好的发展情感.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我们在每天早上都会进行晨间谈话,每天都有不同的主题,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趣事,让幼儿能够共同体验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悲伤,有快乐,还有各种道理.2 重视幼儿行为培养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不正常的行为必然有其心理方面的原因.教师要告诉幼儿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心理是否健康,人的行为表现最为明显.在日常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个别幼儿搭积木时,如果想要一块积木不管在谁的手中他都会去哪,如果玩玩具时不小心掉在地上,当作没看见,整理玩具时放下玩具就走,所以对幼儿加强行为培养尤为重要.首先要教育幼儿正确的是非观,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看到别的小朋友遇到困难主动地去帮助、发现班级中的椅子桌子不整齐会去调整,地上有垃圾看到了就捡起来扔到垃圾桶,知道游戏结束就要整理材料.请幼儿带来的玩具图书能够和伙伴分享,并且爱惜.教师在发现幼儿的好行为时要进行表扬,帮助幼儿了解正确的行为.另外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环境也是十分重要,保护环境也是幼儿要了解的重点,不可以乱扔垃圾、吐痰、乱涂乱画.在园内进行饲养和种植,培养幼儿的爱心和细心.3 重视幼儿成功体验重视幼儿的成功体验,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在幼儿园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以鼓励为主,良好的成功体验能让幼儿主动地进行学习,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自信心的培养都有促进的作用.成功的体验是产生正能量和自信心的良好途径.要给每一个孩子机会,就算他做不到也要帮助他进行,一但幼儿获得成功,他所体验得到的不止是快乐,还有自信.在活动中鼓励有大胆的尝试,失败了也不用灰心别人能成功自己也一定行.大班孩子在学跳长绳时都很害怕,怕被绳子甩到,这时我们要进行鼓励,给孩子多一点的机会去尝试,一但跳过了一次,他就会明白越是害怕越是跳不过去,只要大胆的往前跳一下就行了.在幼儿跳过去之后及时的给和他表扬,其他的幼儿就会有动力.在幼儿的活动中还要保持幼儿的积极性.我们平时的活动中有幼儿自主的游戏,可以探索、表演、动手、动脑.在活动结束后我们给幼儿进行点评,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游戏成果,并鼓励幼儿和大家一起分享,让幼儿觉得我今天做的东西是成功的,是了不起的.心理健康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幼儿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细节都能够反映出幼儿的不同状态,教师和家长要学会抓住他们,并及时的帮助幼儿调节和改正,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丰富幼儿的各种体验,了解幼儿的情感,使幼儿能够形成一个健康的人格.幼儿教师所担当的是用心培育幼儿,主要目的不是让幼儿学会多少的本领,而是让幼儿有健全的人格,清晰的世界观.在孩子的生活中成人会潜移默化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要用爱来对待每一个孩子,幼儿教师是幼儿一生的启蒙老师,教师的爱对幼儿来说是最有效的.只有爱才能让幼儿产生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幼儿才会去适应环境,才能主动和其他的人交往学习,养成良好的性格.所以,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要更加的贴近幼儿,了解每一个幼儿的需求,聆听幼儿的心声,关注幼儿的发展,及时和家长进行交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上面是由文章X王子为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悦读。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论文参考文献自20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

在这篇论文中,将引用一些重要的参考文献,以探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话题,包括幼儿的发展、早期干预和心理疾病的识别与治疗。

1. 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健康:从遗传到环境(Children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From Genetics to Environment)作者:Thapar, A., Collishaw,S., Pine, D. S. 和 Thapar, A. K.出版年份:2012这本书综述了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的全面概述。

它深入探讨了遗传、生物学和环境因素在心理健康问题中的作用。

该书还提供了关于早期干预和治疗方法的信息,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 早期干预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The Impact of Early Intervention o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Young Children)作者:Viechtbauer, W., van den Bulk, B. G., Versfeld, R., van derVeen-Mulders, L., Buitelaar, J. K. 和 Feron, F. J.出版年份:2017这篇研究考察了早期干预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早期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降低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发展心理疾病的风险。

这篇文献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支持在幼儿期就应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的重要性。

3. 幼儿心理障碍的识别与治疗(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s in Young Children)作者:Egger, H.L., Angold, A.出版年份:2006这篇文献详细介绍了幼儿心理障碍的识别和治疗。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引言幼儿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成为越来越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心态,培养良好的情感和行为习惯,提升儿童自信心和社交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收集整理相关文献,探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内容、方法和实施策略。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1 心理健康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文献1:Smith, J. (2010). The impac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on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51(7), 815-825.该文献研究了早期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发现参与早期教育的幼儿在心理健康上表现更好。

该研究强调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提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幼儿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

1.2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文献2:Jones, S. M., & Dwyer, K. P. (2014). Promoting positive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 in early childhood. The Future of Children, 24(1), 1-13.该文献讨论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如促进幼儿积极的情感发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等。

文献中提供了一些实践经验和教育策略,为幼儿园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计划提供了参考。

1.3 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文献3:Li, X., & Wang, H. (2016). Managing Challenges in Parent–Teacher Partnership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44(3), 259-268.该文献综述了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了家长和教师合作的障碍和解决方法。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参考(共8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参考(共8篇)

第1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对幼儿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有着十分很大帮助作用。

因此,老师及幼儿家长均应当积极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相关问题,通过科学有效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学,从而使幼儿能够保持健康良好心理长,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发育。

本文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研究。

随着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上对幼儿心理健康也越来越越关注,同时幼儿心理健康也是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一项重要因素。

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及手段,对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在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当积极分析所存在问题,从而采取有效对策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够充分认识。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幼儿园能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所认识,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实施过程中仅仅使幼儿生理方面及基本物质方面需求得到满足,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内在真正需求往往忽略,另外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对幼儿实际接收能力往往忽略,往往选择行为治疗方式进行矫正,未能够对是否真正适合幼儿进行考虑。

其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

在幼儿心理发展时期,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幼儿潜在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因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就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来看,其发展时间比较晚,相关理论研究比较少,其所导致结果就是幼儿教育工第三,缺乏充足师资力量及家庭支持。

当前幼儿园老师未能够准确把握评价心理健康相关标准以及其效果,由于老师知识缺乏系统性,并且教育实践也存在局限性,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于幼儿心理问题往往不知所措,未能够及时正确进行纠正。

此外,在家长方面,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对幼儿心理健康重要性忽视,并且很多家长都不具备相关心理健康知识以及教育能力,造成幼儿有一些不良心理问题出现,由此可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目前家长所起到作用明显比较落后,与幼儿园教育之间未能够保证同步进行。

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参考范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参考范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参考范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

我们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为幼儿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下面是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摘要: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

我们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为幼儿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关键词:培养幼儿心理健康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

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

反之,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

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

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

正常的心理健康的表现是: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它的发展取决于周围的物质和文化环境以及良好的教育影响。

[1]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呢?一、创设良好环境,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

幼儿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多层次、多侧面的环境。

它们是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设备、材料、玩具、物品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欢乐,被尊重,为集体所接纳,自尊、自信,获得成功,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变化。

如:新小班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与之分开时,会经过或多或少的分离焦虑。

表现为经常哭闹一阵,部分幼儿看到别人哭他也哭、别人笑他也笑,情绪不稳定。

这时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一些色彩鲜艳,材料轻软、安全的布娃娃、绒毛小动物等玩具,在活动室里贴上幼儿与家长的照片,开设多个“娃娃家”活动区等,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抱一抱、摸一摸、亲一亲幼儿,帮幼儿穿衣服、脱鞋子,以动作、表情等各种方式向幼儿表示亲近和爱抚,增强幼儿自身的安全感和对老师的信任感。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整个民族文明、卫生、健康素质的根本措施。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幼儿心理健康论文篇1【论文摘要】:幼儿心理的发展是幼儿语言、感知觉、注意、情感、情绪等诸方面的发展。

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成才.健全的身心,是促使孩子成才的重要条件.3"4岁幼儿心理特点:情绪性强,行为受情绪控制。

思维是直观、具体的。

孩子特别是小班幼儿只有具体的感性思维,把事物当做具体的人来看待,会说话,有人的习惯,甚至完全象人一样顽皮,幼儿的这种思维把具体的人和物等同起来。

心理学家称之为“泛灵”心理。

“凡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

幼儿能把“死板”的物体生命化,而把心灵世界物质化。

”在小班幼儿教育过程中,能不能利用孩子的这种“泛灵”心理呢?在执教小班的过程中,为促进小班幼儿心理各方面发展,我在大量的研读了关于3"4岁幼儿的方方面面的书籍,虚心请教了有执教过小班的同事后,在与孩子们一年的朝夕相处中及心灵碰撞中,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我认为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和交流。

【关键词】:拟人化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正文】:拟人化教育: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以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

拟人化教育是针对幼儿的“泛灵”心理,将世界人格化,使幼儿将周围同化,引起幼儿注意和兴趣,以此期待教育结果、达到教育目的一种教育方式。

幼儿心理健康:幼儿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并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正如麦灵所认为的:“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所以我认为一、对小班幼儿进行拟人化教育会调动孩子积极的情绪体验,消除消极情绪,培养幼儿积极情绪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试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策略.《上海教育科研》.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xx年9期.张辉娟.[2].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的探索.《教育界》.xx年19期.苏敏.高波.[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探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xx年3期.游丹虹.[4].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科技创新导报》.xx年19期.赵慧霞.[5].《纲要》颁布xx年来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教育科学》.xx年11期.古秀蓉.武建芬.[7].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华章》.xx年36期.韩梅.[8].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思考.《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xx年35期.刘丽霞.[9].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学理论》.xx年29期.刘晶.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研究以苏州市五所幼儿园为例.作者:周卫萍.高等教育学苏州大学xx(学位年度)[2].一项国际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上海的实施效果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张婕.学前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xx(学位年度)[3].幼儿在冲突情景中推测他人情绪能力的发展研究.作者:杨燕燕.教育管理浙江师范大学xx(学位年度)[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许海英.教育管理山东师范大学xx(学位年度)[5].昆明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被引次数:33作者:王欢.教育学原理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xx(学位年度)[6].鄂尔多斯市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张淑利.心理健康教育内蒙古师范大学xx(学位年度)[7].幼儿园互动式心理环境创设与管理的实践研究.作者:李奕.教育管理杭州师范大学xx(学位年度)[8].幼儿园中班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干预研究.作者:于莹.心理健康教育河北师范大学xx(学位年度)[9].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实施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大连市为例.作者:李青莲.学前教育辽宁师范大学xx(学位年度)[10].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被引次数:6作者:李悠.心理健康教育山东师范大学xx(学位年度)三、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窦传英,xx第一届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暨学术交流研讨会[2]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张红梅,xx第一届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暨学术交流研讨会[3]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陈翠芳,xx第一届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暨学术交流研讨会[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王艳,xx第一届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暨学术交流研讨会[5]让孩子沐浴在爱的甘霖下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丛菁,xx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委会第八届全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6]幼儿体育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渗透.徐蓉华.卢幽芳,xx年浙江省幼儿体育与健康发展论坛[7]浅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王盼.刘蕾,xx第一届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暨学术交流研讨会[8]一个沉默的小男孩特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案.杨颖,xx第一届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暨学术交流研讨会[9]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游戏统整.秦奕,xx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委会第八届全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10]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三步曲.孔繁如,xx第一届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暨学术交流研讨会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能做到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并且能和他人友好相处,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二)幼儿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的心理发展健全,能正常的对待外界的各种变化,从情绪到内心都可以适应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有着满意的心境和和谐的人际关系、统一的人格和正确的自我观念.心理健康的幼儿是有自己的友伴并乐于和别人交往的,他们是能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对自己抱肯定态度,并且能客观地认识社会并与社会保持良好接触.心理健康的幼儿是爱与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好事.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家庭很多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看中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家长对子女的百般溺爱和过多保护,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想方设法给以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一种理应被包容、被关爱、被保护的依赖型人格,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稍有不顺心的事就乱发脾气,即"任性"的习惯.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有这样几个因素:1.家庭教育中的教养方式不恰当.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家里所有大人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想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尽管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也认为孩子还很小不懂事而不去纠错,反而去迁就孩子.正因为父母长辈的百般宠爱,我们的独生子女们才更加会"撒娇".2.家庭教育中榜样的作用.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会严加责备.然而,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所以,孩子身上发现心理问题,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为不当之处.3.家长的教育观点不一样.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统一.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分歧和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但家长在孩子面前应保持一致,否则不仅要求无法实现,降低教育效果,而且会产生不良的作用,让孩子更任性,因为他有"靠山".4.以成人的视角看问题.很多时候家长都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所做的事情而没有以孩子的角度去体会.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理解和尊重是沟通家长和子女感情的桥梁,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家长要善于观察、发现子女的变化发展,对他们的合理要求表示理解,并通过恰当的方式给以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切忌独断专行,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即使说的不对,也要道理说服.(二)学校来到幼儿园,就意味着幼儿将开始过集体生活,同时又开始一定程度上独立的生活,幼儿入园有着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离开亲人,离开父母而导致的亲子分离,二是进入新环境,接受陌生人而产生的陌生环境适应,同时,家长也会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吃的好不好,和同伴相处的怎么样,能不能适应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幼儿园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取做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以正确的方式共同帮助幼儿更好的成长.教师应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孩子中间来,应该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与孩子交流,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是影响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有时教师们利用一些休息时间,会在班上闲谈,不经意会谈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聪明、可爱,讨人喜欢,而有的孩子反应迟钝,不爱说话,都会说出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们听了后,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他们也许会变的更加缺少自信,更加的内向.还有些教师甚至还会对幼儿采取斥责、惩罚、讥讽、漠视的态度,去处理在孩子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与问题,这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绝对有害的,许多幼儿就是由于遭到教师的训斥、惩罚、讥讽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给幼儿园和家长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一)家庭教育策略从家庭来说,我们家庭里要理性教育孩子,不能过度溺爱,给孩子积极评价,并且要及时表扬,给予孩子自信心,逐渐做到更好.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如果不满意孩子的某些特点,要检查一下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表现,如果有,要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改正.同时要给孩子的进步留有余地,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孩子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参与家务,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让孩子在家中享有平等的地位,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联系,及时与孩子同伴家长的交往,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家长必须掌握幼儿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如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有关孩子心理困扰,心理障碍时要及时找专家咨询.(二)幼儿园教育策略1.创设适宜环境.幼儿园应在园内创设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学习、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索,除了适宜物质环境还需要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与幼儿要建立充满爱意的师生情谊.爱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应该多给幼儿一些爱护、关心.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个幼儿,细心尊重每个幼儿,做到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评价孩子的时候用鼓励的语气,帮助孩子们乐观自信,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教师还要教会幼儿尊重他人,教导幼儿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集体要求,教给他们一些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交往技能.2.注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差异.每个孩子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幼儿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心理特征和性格在每个幼儿身上的表现都不一样,调皮好动、活泼开朗、胆小怕事、成默寡言等等.对于任何一种幼儿,我们都不能忽视,而是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根据每位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和困扰,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3.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切教育都在游戏中进行,陈鹤琴说过"从心理方面说,小孩子是好动的、好模仿的,游戏可以给孩子快乐、经验、思想和健康."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交往技能的最好机会,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培养的极好手段.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幼儿代表着祖国未来发展的动力,幼儿强则中国强,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在全社会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随着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参考文献

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参考文献

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参考文献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反映研究者的层次和水平,但参考文献也是学术论文存在差错的重灾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大家参考。

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参考文献精选:1. 家园联合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刘新才智2013-02-052. 利用游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廖雪芬中华少年2016-04-253.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高灵时代教育2012-07-234.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冯金现代交际2015-12-155.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俞国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256. 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邓明当代教育论坛2004-06-087. 浅谈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对在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刘菲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58. 如何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刘月平考试周刊2010-05-219. 幼儿心理素质基本成分与发展特点的研究梁运佳西南师范大学2005-04-0110.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吴冰清科学大众2007-05-20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参考文献:11.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园合作策略探讨肖晓文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6-03-0512.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张净学周刊2012-09-0513. 浅议利用游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易万清; 熊佳蕾; 王莉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4-2114.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钟翠苹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2-2115. 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曹向华教育教学论坛2013-11-0616.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罗有芬青年文学家2010-08-2317. 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操作杨贤君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0-05-1518.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赵明昆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08-2519.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徐萍新课程(小学)2010-08-0820. 幼儿在园心理压力研究——以上海市区某幼儿园为例袁军荣上海师范大学2012-05-01。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三篇 幼儿心理健康文献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三篇 幼儿心理健康文献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三篇幼儿心理健康文献精品文档,仅供参考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三篇幼儿心理健康文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其幸福感。

以下是本站分享的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摘要本文针对现阶段不少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缺乏重视、长辈的溺爱引发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学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盲目照搬国外经验而忽视我国幼儿心理健康实际等问题,提出树立科学的学前儿童健康观、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针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幼儿心理发展的健康档案等对策,以促进儿童形成和谐心理、安全感和健康人生态度.【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谐心理【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XX)09B-0160-02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儿童没有或较少具有情绪障碍、性格缺陷、行为障碍、交往缺陷、社会适应不良、不良习惯、语言障碍、睡眠和其他障碍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能为周围环境及自身所认同的一种和谐健全的心理状态.从总体上来说,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之中,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急剧的变化,但是从长远来看,幼儿的心理发展还是表现出本质性的差异,表现出其阶段性的特点.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这些基本规律同时也制约着其心理发展的全过程.一、现阶段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一)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缺乏重视.学前儿童的家长在这个年龄段,事业上都是处于爬升期,面对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等各种生活压力,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工作中,对幼儿的关注点仅局限于身体是否健康,在幼儿园学到了多少知识,在家表现是否听话,对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度不高.甚至有家长认为,幼儿还小,没有任何压力,不会出现大人才有的心理问题.殊不知,正是家长这样错误的观点,导致幼儿出现心理问题之后得不到及早的治疗,甚至有可能因为家长的忽视导致儿童形成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二)长辈的溺爱引发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由于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长辈都是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没有拒绝幼儿部分不合理的需求,对于他们心理健康培养的认识度不够,甚至会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心理发展会自然而然地健康发展,最终过度地溺爱,不仅造成部分幼儿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更会导致幼儿出现偏执、依赖等心理问题.(三)学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盲目照搬国外经验而忽视我国幼儿心理健康实际.20世纪80年始心理健康受到国人的关注,但是由于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仍处于一个新生事物阶段,只能在摸索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国内对幼儿心理健康研究的时间较短,导致民众虽然很紧张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但是由于相关的积淀不够深厚,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指导,只能照搬国外经验或者专家的建议,没有能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去进行教育,这导致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治缺乏明确的目标、系统规范的内容,甚至走向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最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一)树立科学的学前儿童健康观.健康不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康,更是包含心理上的健康.从成年人的层面来看,要树立科学的幼儿发展观,提供多种渠道培养幼儿乐观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塑造健康安全温暖的氛围,让幼儿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家长和教师可以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等幼儿教育资料,完善自我的育儿素养,同时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转变老一辈的育儿理念,走出育儿误区,从而树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心理健康观.(二)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教育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每位幼儿教师的现代学前教育培训,保证幼儿教师的培训时间和质量.尤其是校内外教师的经验交流、新老教师的传、帮、带过程,在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相关教育部门在对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学历提升等方面,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只有改善了教师的待遇,才能提高教师对自我素质提升的需求,不断地学习先进的学前教育知识,最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三)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幼儿期大多处在心理障碍的孕育期或萌发期,在这一时期抓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工作,不但可以减少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障碍的发生,还可以普遍提高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家长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充分学习适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方法,通过换位思考、角色扮演、游戏体验、话题讨论、模拟小法庭等方法,塑造和谐活泼的家庭教育氛围,鼓励幼儿正确表达自身的诉求,并对合理的诉求予以适当满足,对不合理的诉求予以科学的教育,从而在保持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最终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塑造幼儿良好心理发展的氛围.(四)针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现展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理发展都是具有阶段性的,每个发展阶段个体所表现的特点都有所差异,尤其是幼儿在面对不同阶段的矛盾心理和主要任务时,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对于刚刚踏入幼儿园的儿童,了解到他们对于入园焦虑的方面,因地制宜地开展亲子入园适应活动,帮助儿童减轻进入幼儿园面临的孤独、恐惧、被遗弃幻想等不良的心理现象;对于即将步入小学的儿童,可以模拟小学课堂,做好角色扮演的准备,让幼儿体验当小老师或者小学生的感觉,也可以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作业,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心理和行为都上学的准备,减轻儿童对学校和学习的恐惧.(五)建立幼儿心理发展的健康档案.从心理保健的角度出发,如果对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不了解,就容易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的标准,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其中一种不合理要求就是对幼儿的要求过低,导致幼儿轻易地能够完成教师设定的目标,容易产生自大的心理,对于今后教师的要求都会消极地应对,最终形成懈怠的心理;另一种不合理标准就是要求过高,幼儿不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久而久之不仅打击幼儿的自信心,更会使得他们对事情形成畏难情绪,不敢尝试,消极地反抗.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平时对幼儿的行为品性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做好记录,结合家长的反馈对幼儿建立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档案,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并且,建立幼儿心理发展健康档案,还可以为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提供一个了解儿童的途径,帮助教师结合儿童在家的表现,做好学校教育工作,全面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对于特殊的幼儿,还可以作为今后遇到相同情况的备案,给新老师提供借鉴.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应该在注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充分科学地融合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关注幼儿在不同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逐步地渗透关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防止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逐步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水平.【参考文献[1]吴冰清.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大众,2007(5)[2]江晖.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3]蒋萍华.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XX(11)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一、幼儿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1、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例如:每天班上有许多孩子都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而这些小报告的事情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时间一长难免会让老师产生烦躁、厌倦的情绪.这时教师就应该极力避免将个人得不良情绪带到孩子中间来,应该保持积极愉快得情绪与孩子交流,分析原因,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因此对于幼儿园的教师而言,重视和加强自身心理卫生保健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2、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人格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是影响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带班的老师恐怕会有这样得经验,利用一些休息时间,老师们会在班上闲谈,不经意会谈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么聪明、可爱,怎么讨人喜欢,而有的孩子反应迟钝,不爱说话,都会说出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们听了后,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从此,他们也许会变的更加缺少自信,更加的内向,不爱交谈,这些都是因为教师一次不经意的谈话,而有的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却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听不懂等等.3、教师要注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论文范文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1)无条件地关爱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对孩子保持亲切的态度,使幼儿保持积极愉快地心理.如:每天早上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孩子的问题,以及每天下课亲切地与每一个幼儿说再见,会让每一位幼儿都有一种充分地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2)充分的接纳和尊重幼儿.首先尊重幼儿是幼儿精神健康成长的前提.4、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对幼儿进行的情感教育,会让幼儿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突如其来时保护健康的情绪,而发展幼儿的人际关系看似简单,实之不然,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与同伴友好的相处,可以为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反之,则会使幼儿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出现种种障碍,产生各种行为问题.在幼儿面前,教师与教师之间不要做过多的交谈而将幼儿放在一边,置幼儿于不顾,而应将主要注意力和全部热情放在幼儿身上.二、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1、父母要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2、父母要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呵护过多,禁区也多,致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大,独立性差,稍遇一点挫折就束手无策.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意志力.3、父母要信任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指人相信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一个自信的人往往具有乐观开朗、坦荡豁达的品质,敢于创新,自强进取,勇敢的面对未来.自信心的培养,要从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开始.4、父母要注重和孩子心理沟通,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活泼开朗的性格,总是给人以爽快的感觉.他们一遇到问题,就会自己想出种种办法来试试,即使失败也不沮丧,又会立刻思索,寻求别的方法.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庭三方面通力协作,更需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融入幼儿每天的生活当中,持之以恒,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才有希望看到祖国的未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人的全面健康的三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时期是人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来说就更加重要.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修课就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可见心理教育是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幼儿身心健康和幼儿各方面发展关系密切,重视幼儿身心素质的提高,更好的帮助幼儿教育的目标的实现.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 重视幼儿情感健康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有良好的情感.情感是幼儿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它对幼儿智慧的发展、品德的形成甚至对幼儿整个人未来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健康的情感,便幼儿完整的童心,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要重视对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在情感教育中应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培养和发展其积极的情感.情感的产生是建立在幼儿需要的基础上,我们满足幼儿物质需要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尊重和满足幼儿的精神需要,如:早上入园老师给予孩子适当的关注,主动和幼儿打招呼,询问幼儿一些生活琐事,谈话时以亲切的微笑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交谈时适度地给他们以抚摸、搂抱等,让他们能够愉快的进交谈.在活动中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他们的想法总是天马星空,我们要给他的回答给于肯定的同时,修正幼儿不正确的认识.在游戏时鼓励幼儿积极的探索,大胆的游戏,在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的同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为幼儿设计各种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有趣、宽松,方便幼儿交流的氛围.在幼儿园中我们会开展大带小活动,请大班的孩子幫助小班的幼儿穿衣服叠被子,大班的幼儿和中班的幼儿一起参加游戏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以让大班幼儿产生自豪感,培养帮助、关心、爱护别人的情感.中小班的幼儿就学产生快点长大的情感,并且努力学习本领.在平时的活动中还要引导幼儿学习良好的平的习惯,有礼貌、讲卫生.并且教授幼儿情感调控的方法,去除消极的情绪,知道在不开心时不能出现跺脚、哭喊、打人、摔东西等行为.在幼儿有情绪时,教师给和适当的安慰提供机会和场合帮助幼儿进行发泄,并且教会幼儿在生活中自己也要学会发泄,及时的去除情绪.在教授幼儿的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做到自我控制情感,面对孩子时时钟积极乐观,做好榜样,更加不能把孩子当成发泄的对象.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自私,遇到事情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自己总是对的,我们要告诉幼儿要结合别人的利益学会控制自己,知道自己的需要,从而更好的发展情感.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我们在每天早上都会进行晨间谈话,每天都有不同的主题,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趣事,让幼儿能够共同体验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悲伤,有快乐,还有各种道理.2 重视幼儿行为培养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不正常的行为必然有其心理方面的原因.教师要告诉幼儿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心理是否健康,人的行为表现最为明显.在日常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个别幼儿搭积木时,如果想要一块积木不管在谁的手中他都会去哪,如果玩玩具时不小心掉在地上,当作没看见,整理玩具时放下玩具就走,所以对幼儿加强行为培养尤为重要.首先要教育幼儿正确的是非观,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看到别的小朋友遇到困难主动地去帮助、发现班级中的椅子桌子不整齐会去调整,地上有垃圾看到了就捡起来扔到垃圾桶,知道游戏结束就要整理材料.请幼儿带来的玩具图书能够和伙伴分享,并且爱惜.教师在发现幼儿的好行为时要进行表扬,帮助幼儿了解正确的行为.另外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环境也是十分重要,保护环境也是幼儿要了解的重点,不可以乱扔垃圾、吐痰、乱涂乱画.在园内进行饲养和种植,培养幼儿的爱心和细心.3 重视幼儿成功体验重视幼儿的成功体验,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在幼儿园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以鼓励为主,良好的成功体验能让幼儿主动地进行学习,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自信心的培养都有促进的作用.成功的体验是产生正能量和自信心的良好途径.要给每一个孩子机会,就算他做不到也要帮助他进行,一但幼儿获得成功,他所体验得到的不止是快乐,还有自信.在活动中鼓励有大胆的尝试,失败了也不用灰心别人能成功自己也一定行.大班孩子在学跳长绳时都很害怕,怕被绳子甩到,这时我们要进行鼓励,给孩子多一点的机会去尝试,一但跳过了一次,他就会明白越是害怕越是跳不过去,只要大胆的往前跳一下就行了.在幼儿跳过去之后及时的给和他表扬,其他的幼儿就会有动力.在幼儿的活动中还要保持幼儿的积极性.我们平时的活动中有幼儿自主的游戏,可以探索、表演、动手、动脑.在活动结束后我们给幼儿进行点评,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游戏成果,并鼓励幼儿和大家一起分享,让幼儿觉得我今天做的东西是成功的,是了不起的.心理健康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幼儿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细节都能够反映出幼儿的不同状态,教师和家长要学会抓住他们,并及时的帮助幼儿调节和改正,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丰富幼儿的各种体验,了解幼儿的情感,使幼儿能够形成一个健康的人格.幼儿教师所担当的是用心培育幼儿,主要目的不是让幼儿学会多少的本领,而是让幼儿有健全的人格,清晰的世界观.在孩子的生活中成人会潜移默化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要用爱来对待每一个孩子,幼儿教师是幼儿一生的启蒙老师,教师的爱对幼儿来说是最有效的.只有爱才能让幼儿产生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幼儿才会去适应环境,才能主动和其他的人交往学习,养成良好的性格.所以,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要更加的贴近幼儿,了解每一个幼儿的需求,聆听幼儿的心声,关注幼儿的发展,及时和家长进行交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

幼儿园身心健康教育参考文献

幼儿园身心健康教育参考文献

幼儿园身心健康教育参考文献幼儿园身心健康教育参考文献一、综述类1.《幼儿身心健康教育全书》(作者:吴云龙、王韶华):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幼儿身心健康教育的概念、内容、方法、实施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适合教师们进行身心健康教育的指导参考。

2.《中国儿童营养与饮食习惯研究报告》(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保健协会儿童与少年健康委员会):本研究报告对中国儿童的营养状况、饮食习惯、体育锻炼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3.《中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研究报告》(作者: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本研究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了问题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4.《幼儿健康与教育》(作者:道格拉斯·埃尔顿):本书介绍了幼儿健康的基本知识、幼儿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幼儿发展和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对有关专业人员和家长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实践类1.《儿童安全用药手册》(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医院、北京儿童医院):本手册详细介绍了幼儿药物的分类、剂量、用法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一些幼儿常见病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是家长和教师们关注儿童身心健康的必备工具书。

2.《幼儿体育运动实践》(作者:陈德明):本书介绍了幼儿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方法、技巧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幼儿体育运动对身心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对体育教师和幼儿园教师进行幼儿身心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亲子互动游戏指南》(作者:王美青):本书收录了许多适合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的亲子互动游戏,并介绍了这些游戏对幼儿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是家长和幼儿园教师进行亲子互动教育的理想参考书。

4.《中小学生性教育课程标准》(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本课程标准详细阐述了性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对于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进行初步性教育指导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三、参考书目类1.《幼儿身心健康教育指南》(作者:中国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协会):本指南对于幼儿身心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了概述,适合教师们进行健康教育的参考。

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论文参考文献近年来,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成为了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许多学者和专家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探索,提供了大量关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益参考。

在本文中,将为大家介绍几篇经典的文献,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1. Broderick, P. C., & Blewitt, P. (2015). The life span: Human development for helping professionals. Pearson.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人类发展的著作,作者以全面、系统的视角探讨了幼儿期心理发展以及后续各个阶段的发展特征。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轨迹,以及与其相关的教育干预方法。

2. Bowlby, J. (1969). Attachment and loss. Attachment (Vol. 1). Basic books.约翰·鲍尔比的这本经典著作主要关注婴幼儿与主要照料者之间的依恋关系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深入探讨婴幼儿依恋行为和亲子关系的作用,鲍尔比提出了“安全依恋”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

该理论对于幼儿保育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3. Thompson, R. A. (2000). The legacy of early attachments. Child Development, 71(1), 145-152.路易斯·托马斯的这篇文章论述了早期依恋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回顾相关研究结果,提供了许多恢复幼儿不良依恋的干预方法。

这对于早期幼儿教育和幼儿心理健康的促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 Kaminski, J. W., Valle, L. A., Filene, J. H., & Boyle, C. L. (2008).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parent training program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36(4), 567-589.该文献是对父母培训干预的元分析综述,通过研究和总结多个独立研究的结果,揭示了幼儿心理健康促进的父母培训方案中的有效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易杳,陈宝家.家庭教育在缔结中华民族的未来[J].嘹望,1995 年第 10 期
[2]方明.推进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素质[J].学前教育研
究,2002,(1):29-31.
[3]李灵,刘伟伟.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11(20):51-55.
[4]王悦娟,徐志芳.幼儿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运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4,07(15):64-66.
[5]游达,沈丽丽.家园合作有效途径新探[J].现代教育科学,2012,10(20):136-137.
[6]李润苹.家园共育的关键在于有效的沟通[J]. 课程教
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3,07(2):55.
[7]孙江山,侯新杰.两例美国科学教育模拟软件评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4,07(15):66-68.
[8]方丰娟.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M].上海:华东
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2006.
[9]董群.重视家庭对幼儿性格的教育与培养.石油教育(京),1996 年第 11 期
[10]曾琦,卢咏莉.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学校适应.心理发展与教育(京),1997 年第 2 期
[11]关颖等.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与
教育,1994 年第 4 期
[12]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5.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7
[14]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15]顾荣芳.学前幼儿卫生与健康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1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17]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18]郑雪霏.健康生活—健康教学的内涵.(台)心理出版
社,1997.
[19]晏涵文.健康教育——健康教学与研究.(台)心理出版社,1994.
[20]黄松元.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台)师大书苑发行,1993.
[21]黄敬亭.健康教育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
[22]蒋湘平.健康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3]叶广俊.儿童少年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24]汪启明.健康教育.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9.
[25]张承芬.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
[26]王晓燕.健康在心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7]郝卫江.尊重儿童的权利.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
[28]时蓉华.新编社会心理学概论.东方出版中心.1998.
[29]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0]石筠弢.学前教育课程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2][美]John.B.Best 着,黄庭希主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3]孙宗鲁.大学生健康教育教材[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4]顾荣芳.建立完整的幼儿健康教育体系,幼儿园课程研究论文集萃(三)[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5]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一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
[36]《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编委会,赵寄石,唐淑主编.健康·语言·社会中班(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7]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8]郑晓边.幼儿园健康教育与活动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9]李灵,刘伟伟.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11(20):53.
[40] [苏]苏霍姆林斯基着.给教师的建议[Ml.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1]孟庆,汪淙.生态体验下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策略初探[J].贵州教育, 2009,(15):25-27.
[42]张韵.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3]童莹.影响学前儿童社会化的诸因素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
[44]宋睿.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实践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08.
[44]Ralph W.Tyler 着,罗康,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5]Kegley Chuck,Cottrell Randall R. Comprehensive School Health-A Narrative
Explanation[M].Wellness Perspectives. Summer 93,Vol.9 Issu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