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个人所得税习题(1)(14)

内部资料不得外传全国税务系统个税知识网络抽考题库

一、单选题

1.个税改革后,下列属于分类所得的项目有 : ()

A.稿酬所得

B.偶然所得

C.其他所得

D.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2.个税改革后,省级政府有权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

A.烈属取得的经营所得

B.洪涝灾害但损失不大的

C.残疾人张三的赌博收益

D. 孤老人员的利息所得

3.改革后,居民纳税人取得下列所得按次征税的有:()

A.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B.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C.劳务报酬所得

D.经营所得

4.下列属于综合所得中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的有:()

A.“三险一金”

B.大病医疗

C.商业健康险支出

D.保险赔款

5.李某和其妻子钱某婚后购买一套住房,属于首套住房贷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某和钱某均可以扣除住房贷款利息;

B.李某和钱某每月均可扣除的额度是 1000 元;

C.李某和钱某可以由其中一人扣除,每月扣除额度是1000 元;

D.李某、钱某所购买住房如果在北上广深等城市,扣除的标准要高于1000 元

6.纳税人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应当留存:()

A.住房贷款合同

B. 结婚证

C.购房发票

D. 物业费收据

7.纳税人赡养()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赡养人的赡养支出,可以按照标准定额扣除。

A.50 岁以上

B.60 岁以上

C.50 岁(含)以上

D.60 岁(含)以上

8.非独生子女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分摊方式不包括()

A.赡养人平均分摊

B.赡养人约定分摊

C.赡养人指定分摊

D.被赡养人指定分摊

9.纳税人 A 有姊妹两人,父母均在老家,由在老家的妹妹负责日常照料。以下分摊方法正确的是:)

A.A 跟其妹妹约定,每人每月均摊扣除 1000 元

B. A 跟其妹妹约定,由 A 全部扣除 2000 元

C.老人指定 A 分摊 1500 元,其妹妹分摊 500 元

D. 老人指定 A 分摊 500 元,其妹妹分摊 1500 元

10.纳税人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起始时间为子女接受教育入学或年满三周岁的()

A.当月

B.下月

C.上月

D.下年

11.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标准是多少?()

A.每孩每月 1500 元

B.每孩每月 800 元

C.每孩每月 1200 元

D.每孩每月 1000 元

12.纳税人的子女接受()的相关支出,可以按照每个子女规定的标准定额扣除。

A.课外辅导班

B.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

C.兴趣辅导班

D.家庭教师辅导

13.纳税人在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A.300 元

B. 400 元

C.500元

D.600 元

14.纳税人同一学历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月?

A.24 个月

B.36个月

C.48 个月

D.60 个月

15.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在取得证书

的当年,按照()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A.2400 元

B.3000 元

C.3600 元

D.4800 元

16.纳税人发生符合条件的大病医疗支出,超过(

)元的部分在()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A.15000,80000

B.10000,80000

C.15000,60000

D.10000,60000

17.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部分,在一定标

准内扣除。其中,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部分是指()?

A.医保目录范围内自费和自付部分

B.医保目录范围内自付部分

C.个人负担的所有费用

D.医保目录范围内自费部分。

18.纳税人符合条件的大病医疗支出在什么时候扣除?()

A.取得大病医疗服务收费等票据的当月

B.取得大病医疗服务收费等票据的下月

C.取得大病医疗服务收费等票据的下个季度

3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

D. 取得大病医疗服务收费等票据的次

19.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有几档?( )

A.两档

B.三档

C.四档

D.五档

具体租房时间自 2019 年 4 月起,他可开始享受住房租金

20.纳税人李某符合住房租金扣除条件,

扣除的具体时间是?()

A.2019 年 3 月 B.2019年 4 月

C.2019年 5 月

D.2019 年 6 月

21.需要办理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纳税人,应当向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办理时间是()

A.取得所得的次年 1 月 1 日至 3 月 31 日内

B.取得所得的次年 3 月 1 日至 5 月 31 日内

C.取得所得的次年 1 月 1 日至 5 月 31 日内

D.取得所得的次年 3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内

22.纳税人取得经营所得,向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预缴申报时,应报送的表格是()

A.《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 A 表)》

B.《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B表)》

C.《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 C 表)》

D.《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

23.纳税人在取得经营所得的,应向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办理时间是()

A.次年 3 月 31 日前

B.次年 4 月 30 日前

C.次年 5月 31日前

D.次年 6月 30日前

24.纳税人取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的地点是()。

A.户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

B.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

C.所得项目纳税义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

D.以上三个地方由纳税人自行选择

25.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应当向其中一处任职受雇单位所在

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办理纳税申报的时间是在()

A.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内

B.取得所得的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

C.取得所得的次年 3 月 31 日前

D.取得所得的次年 6 月 30 日前

26.学历(学位)继续教育,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入学的当月至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结束的当月,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规定时间,这个规定时间是()

A.24 个月

B.36 个月

C.48个月

D.60 个月

27.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的时间为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至贷款全部归还或贷款

合同终止的当月,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规定时间,这个规定时间是()

A.120 个月

B.180 个月

C.240个月

D.300 个月

28.纳税人次年需要由扣缴义务人继续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对次年享受专项附

加扣除的内容进行确认,并报送扣缴义务人。这个规定时间是()

A.每年 11 月份

B.每年 12 月份

C.每年第三季度

D. 每年第四季度

29.纳税人报送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及其他留存备查资料应当自法定汇算清缴

期结束后保存一定时间,这个时间是()

A.五年

B.三年

C.二年

D.一年

30.纳税人选择在扣缴义务人预扣税款时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扣缴义务人对纳税人填写并签字

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A.报税务机关

B.交由纳税人留存备查

C.由扣缴义务人留存备查

D.录入信息系统就不再留存了

31.扣缴义务人向居民纳税人支付以下哪项所得时,不需要按预扣预缴方法计算税款。()

A.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B.劳务报酬所得

C.稿酬所得

D.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32.支付工资、薪金所得的扣缴义务人应当于年度终了后几个月内,向纳税人提供其个人所得和

已扣缴税款等信息。()

A.一个月

B.二个月

C.三个月

D.四个月

33.累计减除费用,按照每月 5000 元乘以什么数计算。()

A. 纳税人当年在本单位的实际工作月份数

B.纳税人当年实际任职月份数

C.纳税人当年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

D.当年自然月份数

34.《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自什么时候起执行。()

A.2018年 10 月1 日

B.2018年 12月 1 日

C.2019年 1 月 1 日

D.2020年 1 月 1 日

35.扣缴义务人向居

民个人支付什么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

A.劳务报酬所得

B.稿酬所得

C.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D.工资、薪金所得

二、多选题

1.个税改革后,下列所得项目中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的所得项目有()

A.工资薪金所得

B.偶然所得

C.劳务报酬所得

D.经营所得

E.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2.下列关于纳税调整的表述正确的有?()

A.个人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减少关联方但未减少本人应纳税额的,税务机关不进行调整;

B.税务机关对纳税调整需要征收的税款,可以按照规定加收利息,不加收滞纳金;

C.个人实施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税收安排,但未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的,税务机关也要进行纳税调整;

D.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调整,只针对无住所个人,对中国公民不进行纳税调整;

E.居民个人控制的,或者居民个人和居民企业共同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偏低的国家(地区)的企业,无合理经营需要,对应当归属于居民个人的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税务机关有权

进行

纳税调整

3.下列关于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张三与李四共同为 A 公司提供劳务报酬收入 10 万元,其中张三分得 6 万元,李四分得 4 万元,二人可以分别减除费用,分别单独计算个人所得税;

B.专项附加扣除是对专项扣除的附加;

C.张三同时属于甲乙两个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其从每一合伙企业取得的经营所得,均可分别减除

6 万元;

D.个人所得税发展史上的第六次改革,实现了税制的全面转型;

E.综合所得按年计算,适用 3%至 45%的超额累进税率。

4.下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正确的有: ( )

A.非居民汤姆先生,当月取得归属于境内的工资收入10 万元,应纳税所得额为 95000 元;

B.李某取得上市公司股息 5000 元,应纳税所得额为 4000 元;

C.2019年,孙某取得稿酬所得 2 万元,假定其无其他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为 1.12 万元;

D.刘某转让一套住房,取得收入 500 万元,该房屋原有 120 万元购买,无相关税费,应纳税所得额为 380 万元;

E.朱某购买彩票取得中彩收入 20 万元,应纳税所得额为 16 万元;

5.2019 年纳税人李某已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当年还可能扣除的项目有: ( )

A.子女教育

B.大病医疗

C.继续教育

D.住房租金

E.赡养老人

6.纳税人发生了符合条件的住房贷款利息,可开始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的时间是: ()

A.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

B.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次月

C.贷款合同终止的当月

D.贷款合同终止的次月

E.贷款合同终止的当年年末

7.纳税人向扣缴义务人或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时,应当填报:()A.房屋所有权证号或预售合同编号

B.贷款方式

C.贷款合同编号

D.借款期限

E.主要工作城市

8.其他法定赡养人包括()

A.实际承担对祖父母赡养义务的孙子女

B.实际承担对外祖父母赡养义务的外孙子女

C.祖父母的子女均已经去世,实际承担对祖父母赡养义务的孙子女

D.外祖父母的子女均已经去世,实际承担对外祖父母赡养义务的外孙子女

E.外祖父母的孙子女已经去世,实际承担对外祖父母赡养义务的外孙子女

9.以下关于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年 24000 元(每月 2000 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B.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应当与其兄弟姐妹分摊每年 24000 元(每月 2000 元)的扣除额度

C.分摊方式包括平均分摊、被赡养人指定分摊或者赡养人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D.采取指定分摊或约定分摊方式的,每一纳税人分摊的扣除额最高不得超过每年 12000 元(每

月 1000 元),并签订书面分摊协议。

E.采取指定分摊或约定分摊方式的,每一纳税人分摊的扣除额最高可以超过每年 12000 元(每月1000 元),并签订书面分摊协议。

10.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主体包括哪些()

A.生父母

B.养父母

C.继父母

D.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E.不属于监护人的亲属

11.纳税人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其子女接受学历教育的范围包括哪些?()

A.小学和初中

B.普通高中

C.中等职业教育

D.大学本科

E.博士后

12.纳税人子女在境外接受教育的,必须留存什么资料?()

A.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

B.学费支付证明

C.留学签证

D.子女出入境记录

E.机票、车票等交通工具支付凭证

13.个人接受()继续教育,符合本法规定扣除条件的,可以选择由其父母扣除。

A.大学本科

B.硕士研究生

C.博士生

D.中等职业

E.大学专科

14.纳税人发生的()的支出,可以按照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扣除。

A.硕士研究生教育

B.经济师

C.税务师

D.书法培训班

E.注册会计师

15.下列()人员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大病医疗支出,可以由纳税人扣除。

A.配偶

B.未成年子女

C.父母

D.兄弟姐妹

E.已成年子女

16.下列有关大病医疗支出扣除的叙述,正确的有?()

A.未成年子女的大病医疗支出由父母按比例分摊扣除。

B.纳税人的大病医疗支出可以由本人和配偶按比例分摊扣除。

C.未成年子女的大病医疗支出由父母一方扣除。

D.纳税人的大病医疗支出可以由本人扣除。

E.纳税人的大病医疗支出由配偶扣除

17.纳税人扣除符合条件的大病医疗支出,必须留存什么资料?()

A.医院服务收费票据(复印件)

B.药品费用票据(复印件)

C.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复印件)

D.银行卡支出明细

E.非医保范围内的服务

18.某纳税人在北京工作,存在以下哪些情况的,不允许享受住房租金扣除?()

A.在纳税人本人名下拥有北京市区住房

B.在纳税人配偶名下拥有北京市远郊区住房

C.纳税人父母名下拥有北京市区住房

D.在纳税人本人名下拥有天津市郊区住房

E.纳税人配偶已申请享受住房贷款利息扣除

19.纳税人发生符合条件的住房租金扣除,以下哪些行为正确?()

A.及时将扣除信息提供给扣缴义务人

B.年度中间租房信息发生变化,可以在次年告知扣缴义务人

C.可以不告知扣缴义务人,自己在年度终了后申请扣除

D.口头将扣除信息告知扣缴义务人

E.要求扣缴义务人核验相关扣除凭证并签字确认

20.纳税人自 2019 年 6 月起发生了符合条件的住房租金扣除,以下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A.纳税人在 6 月份即告知扣缴义务人租房信息,当年享受的扣除金额更高

B.无论纳税人在 6 月份还是 8 月份告知扣缴义务人租房信息,当年享受的扣除金额是一样的

C.纳税人不将信息提交给扣缴义务人,也可以通过汇算清缴享受扣除

D.纳税人不将信息提交给扣缴义务人,也可以在发生租金支出的当年享受扣除

E.纳税人当年可以按照 7 个月计算可享受住房租金扣除金额

21.取得综合所得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应当依法办理汇算清缴,正确的说法包括()

A.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中的一项或多

项,且上述所得年收入额超过 6 万元

B.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后的余额超过 6 万元

C.纳税年度内预缴税额低于应纳税额

D.纳税人申请退税

E.取得综合所得又有经营所得的

22.纳税人取得综合所得办理汇算清缴时,办理地点叙述正确的有()

A.对有两处以上任职、受雇单位的,可以选择其中一处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B.对只有一处任职、受雇单位的,可以选择其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也可以选择户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C.纳税人没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可以向户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

D.纳税人没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可以向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

E.纳税人没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应当向取得收入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申报

23.纳税人办理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应当准备与收入、扣除、享受税收优惠等相关资料,按规定留存备查或报送,这些扣除包括()

A.专项扣除

B.专项附加扣除

C.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D.成本费用

E.捐赠

24.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个人合伙人、承包承租经营者个人以及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取得应税经营所得包括的情形有()

A.个人通过在中国境内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

得的所得

B.个人依法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C.个人从事设计、审稿、打字等劳务取得的所得

D.个人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

E.个人承包、承租、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

25.需要向税务机关报送《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的纳税人包括()

A.注销户籍前办理当年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纳税人

B.取得综合所得正常办理汇算清缴的纳税人

C.取得综合所得但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居民个人

D.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非居民个人

E.取得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居民个人

26.纳税人可享受的专项附加扣除除赡养老人外,还包括()

A.子女教育

B.继续教育

C.大病医疗

D.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

E.住房公积金

27.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向支付工资、薪金所得的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由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税款时按其在本单位本年可享受的累计扣除额办理扣除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包括()

A、子女教育

B、继续教育

C、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

D、大病医疗

E、赡养老人

28.综合所得汇缴期内,纳税人可自行向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的情形有()

A、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

B、纳税人未取得工资、薪金所得,仅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需要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

C、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在扣缴义务人预扣预缴税款环节未享受或未足额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D.纳税人取得经营所得需要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

E.纳税人取得财产转让所得需要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

29.纳税人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填报的信息包括()

A.配偶及子女的姓名、身份证件类型及号码

B.当前受教育阶段及起止时间

C.学费支出金额

D.就读学校

E.与配偶之间扣除分配比例

30.纳税人享受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应当填报的信息包括()

A.配偶及子女的姓名、身份证件类型及号码

B.教育起止时间

C.就读学校

D.教育阶段

E.学费支出金额

31.实行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

报的应税所得包括哪些?()

A.工资、薪金所得

B.劳务报酬所得

C.稿酬所得

D.经营所得

E.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32.计算居民纳税人工资薪金所得时,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是以纳税人在本单位截至当前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累计收入减除什么后的余额。()

A.累计减免收入

B.累计减除费用

C.累计专项扣除

D.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E.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33.全员全额扣缴申报,是指扣缴义务人应当在代扣税款的次月十五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什么信息。()

A.支付所得或代扣税款所有个人的有关信息

B.支付所得项目及数额

C.扣除事项及数额

D.扣缴税款的数额

E.其他相关涉税信息资料

34.下列哪些不是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率(

)。

A.10%

B.20%

C.30%

D.40%

E.50%

三、判断题(×√ )

1.外籍个人李某在境外任职,因工作原因, 2018 年 11 月 1 日至 2019 年 6 月 1 日期间在中国境

内提供劳务,境外公司发放给李某的工资薪金所得,按照国内税法规定,应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2.2019 年 1 月 1 日后,非居民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 5000 元、专项

附加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

3.2019 年 1 月 1 日后,个人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 20%的比例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4.2019 年 1 月 1 日后,居民个人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

除 20%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 70%计算。()

5.首套住房贷款利息的扣除标准是全国统一的。()

6.经夫妻双方约定,纳税人发生的符合条件的住房贷款利息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或由双方分别按照 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7.纳税人享受赡养老人的专项附加扣除的计算时间分别为被赡养人年满 60 周岁的次月至赡养义务终止的次月。()

8.纳税人赡养 2 个及以上老人的,不按老人人数加倍扣除。()

9.纳税人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 100%扣除,也可以

选择由夫妻双方分别按照扣除标准的 50%扣除。()

10.在境外学校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子女,其父母不可以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11.纳税人的子女年满 3 周岁但未上幼儿园,则不能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

12.个人接受本科(含)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符合本办法规定扣除条件的,可以选择由其父母扣除。()

13.纳税人发生符合扣除条件的继续教育支出,可以由其配偶扣除。()

14.纳税人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无须留存相关资料。()

15.在计算医药费用支出额度时,纳税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疗费用支出不能混合,

应按每个人分别计算。()

16.大病医疗支出扣除时间为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的医疗服务费用实际支出的当年。

17.纳税人发生的可计入大病医疗累计支出额的医药费用支出须在医保目录范围内。()

18.纳税人发生符合条件的住房租金支出,允许按照全国统一额度扣除。()

19.纳税人张某通过中介机构承租王某的住房,并签合同,张某符合住房租金扣除条件。考虑到张某配偶的工资收入较高,张某选择由其配偶扣除住房租金。这种做法正确。()

20.纳税人王某和李某均符合住房租金扣除条件,其中王某在天津市区工作,李某在天津市下辖区县工作,王某的住房租金扣除金额高于李某。()

21.纳税人取得经营所得,按月或按季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向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22.纳税人从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经营所得的,选择其中一处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年度汇总申报。()

23.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且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居民个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 1 月 1

日至 3 月 31 日内,向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24.非居民个人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且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 3 月1

日至 6 月 30 日内,向扣缴义务人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25.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且有两个以上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非居

民个人应分别向各扣缴义务人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26.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且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如非居民个人在次年六月三十日前离境的,应当在离境前办理纳税申报。()

27.居民个人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的,应当在申请注销户籍后,向户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注销中国户籍纳税申报。()

28.居民个人取得中国境外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 1 月 1 日至 1月 31日内,向税务机关

办理纳税申报。()

29.居民个人取得中国境外所得,如在中国境内没有任职、受雇单位,并且户籍所在地与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选择其中一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30.纳税人在注销户籍年度取得经营所得的,应当在申请注销户籍前,办理当

年经营所得的汇算清缴。()

31.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享受专项

附加扣除的时间为取得相关证书的次年。()

32.享受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的时间为医疗票据中记录的医药费用实际支出的当年。

()

33.享受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的时间为租赁合同(或协议)约定支付租金的次月至租赁行为终

止的当月。()

34.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时间为被赡

2019新个税题库及答案

个税知识题库 一、单选题 1.个税改革后,下列属于分类所得的项目有: ( B ) A.稿酬所得 B.偶然所得 C.其他所得 D.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2.个税改革后,省级政府有权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A) A.烈属取得的经营所得 B.洪涝灾害但损失不大的 C.残疾人张三的赌博收益 D. 孤老人员的利息所得 3.改革后,居民纳税人取得下列所得按次征税的有:(B) A.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B.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C.劳务报酬所得 D.经营所得 4.下列属于综合所得中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的有:(C ) A.“三险一金” B.大病医疗 C.商业健康险支出 D.保险赔款 5.李某和其妻子钱某婚后购买一套住房,属于首套住房贷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李某和钱某均可以扣除住房贷款利息; B.李某和钱某每月均可扣除的额度是1000元; C.李某和钱某可以由其中一人扣除,每月扣除额度是1000元; D.李某、钱某所购买住房如果在北上广深等城市,扣除的标准

要高于1000元。 6.纳税人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应当留存:(A) A. 住房贷款合同 B. 结婚证 C. 购房发票 D. 物业费收据 7.纳税人赡养(D)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赡养人的赡养支出,可以按照标准定额扣除。 A.50岁以上 B.60岁以上 C.50岁(含)以上 D.60岁(含)以上 8.非独生子女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分摊方式不包括(C) A.赡养人平均分摊 B. 赡养人约定分摊 C. 赡养人指定分摊 D. 被赡养人指定分摊 9.纳税人A有姊妹两人,父母均在老家,由在老家的妹妹负责日常照料。以下分摊方法正确的是:(A) A.A跟其妹妹约定,每人每月均摊扣除1000元 B. A跟其妹妹约定,由A全部扣除2000元 C.老人指定A分摊1500元,其妹妹分摊500元 D. 老人指定A分摊500元,其妹妹分摊1500元 10.纳税人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起始时间为子女接受

2019年个人所得税新税制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个人所得税新税制知识测试题 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 A、2019年1月1日 B、2019年2月1日 C、2018年12月1日 D、2019年6月1日 2、个税改革后,省级政府有权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 A.烈属取得的经营所得 B.洪涝灾害但损失不大的 C.残疾人张三的赌博收益 D. 孤老人员的利息所得 3.改革后,居民纳税人取得下列所得按次征税的有:() A.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B.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C.劳务报酬所得 D.经营所得 4.下列属于综合所得中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的有:() A.“三险一金” B.大病医疗 C.商业健康险支出 D.保险赔款 5、扣缴义务人每月或者每次预扣、代扣的税款,应当在次月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 A、五 B、十 C、十五 D、二十

6、下列各项中,不应当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是 ( ) A.股息、红利所得 B.中奖、中彩所得 C.金融债券利息 D.转让上市公司股票所得 7、下列各项中,不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是() A.专利权所得 B.著作权所得 C.稿酬所得 D.非专利技术所得 8、下列所得项目中,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允许扣除法定费用的是( )。 A.红利所得 B.股息所得 C.中奖所得 D.租赁财产所得 9、下列项目中,属于劳务报酬所得的是() A.发表论文取得的报酬 B.提供电影剧本而取得的报酬 C.将国外的作品翻译出版取得的报酬 D.高校教师受出版社委托进行审稿取得的报酬 10、个税改革后,下列属于分类所得的项目有: () A.稿酬所得 B.偶然所得 C.其他所得 D.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个税改革后,下列所得项目中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的所得项目有() A.工资薪金所得 B.偶然所得 C.劳务报酬所得 D.经营所得

2019年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个人所得税 2019年1月1日实施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7号),为了贯彻落实该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并发布了《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若干征管衔接问题的公告》(2018年第56号),个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和若干征管衔接问题的公告都是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都详细说明了扣缴义务人(指单位)在向居民(职工)支付工资时,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以及如何申报的问题,下面我们重点说一下2019 年1月开始的新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以及新、旧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的区别。 一、2019年1月新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自2019年1月开始单位每月采用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累计预扣法,是指扣缴义务人(单位)在一个纳税年度内预扣预缴税款时,以纳税人(职工)在本单位截至当前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累计收入减除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个人所

得税预扣率表一,计算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再减除累计减免税额和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余额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余额为负值时,暂不退税。纳税年度终了后余额仍为负值时,由纳税人(职工)通过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指每月个人所得税)=(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指税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计收入,目前我单位需要计征个税的累计收入有工资薪金性收入、稿费、评吸费、讲课费、内审费、考评费等项目。 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职工在本单位工作的月份数计算,我们大部分职工一个年度累计减除费用为6万元,新入职人员和在职转退休人员需要按在我单位工作的月份计算。

2019年度个人所得税新政汇编

2019年度个人所得税新政汇编 2019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推出多项个人所得税政策规定,已近岁末,小编这就给您盘点盘点。 1 要点 个人所得税申报表修订 自2019年1月1日起,启用新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1)根据新税法及相关政策规定调整完善了原《个人所得税基础信息表(A表)》《个人所得税基础信息表(B 表)》《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表(A表)》《个人所得税生产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A表)》《个人所得税生产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B表)》《个人所得税生产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C表)》相关填报内容和说明;(2)根据新税法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有关规定,制发《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3)根据创业投资企业股权转让所得有关政策规定,制发《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单一投资基金核算方式备案表》和《单一投资基金核算的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7号) 2 要点 创业投资企业个人合伙人所得税政策明确 创投企业可以选择按单一投资基金核算或者按创投企业年度所得整体核算两种方式之一,对其个人合伙人 来源于创投企业的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创投企业选择按单一投资基金核算的,其个人合伙人从该基金应分得的股权转让所得和股息红利所得,按照20%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创投企业选择按年度所得整体核算的,其个人合伙人应从创投企业取得的所得,按照“经营所得”项目、5%-35%的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政策依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关于创业投资企业个人合伙人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9〕8号) 3 要点 明确无住所的个人居住时间判定标准 无住所个人一个纳税年度在中国境内累计居住满183天的,如果此前六年在中国境内每年累计居住天数都满183天而且没有任何一年单次离境超过30天,该纳税年度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此前六年的任一年在中国境内累计居住天数不满183天或者单次离境超过30天,该纳税年度来源于中国境外且由境外单位或者个人支付的所得,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2019年新个税计算方法

2019年新个税计算器-专项附加扣除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6月19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内容主要包括: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上调至5000元,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 其中大家最关心的当属个税起征点,因为这一点对于所有人的执行标准都是一样的,而且简单易懂。 有些人只知道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上调至5000元,但是却并不清楚个税到底是怎么扣的,其实并非5000元以上就要扣税。 下面佳佳就给大家普及一下,工资是如何扣税的。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举例说明。假设你的月薪是8000元,在北京工作,五险一金的缴费比例如下: 这里面我们只用考虑个人缴费比例,不用考虑单位缴费比例。 1、工资要先扣除五险一金 个人需要缴纳的五险一金为8000×(8%+0.2%+2%+12%)+3=1779元,8000-1779=6221元 2、其次要减去个税起征点 再减去个税起征点3500元,还剩6221-3500=2721元,这部分的金额叫作“应纳税所得额”,也就是说,其它的钱都不用扣

税,这部分钱要扣税。 3、套入个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2721元对应的税率为10%,然后再减去“速算扣除数”,最终扣的个税如下: 2721×10%-105=167.1元。 税前工资-五险一金-个税=到手的工资。 案例中最终到手的工资=8000-1779-167.1=6053.9元。 那么个税起征点上调至5000元之后,缴纳的个税会减少到多少呢? 1、工资先扣除五险一金 这部分与上述结果不变,五险一金扣除1779元,还剩6221元 2、再减去5000元的个税起征点 6221-5000=1221元,这是应纳税所得额 3、计算个税 1221元对应的税率为3%,缴纳的个税为1221×3%=36.63元 个税少缴了167.1-36.63=130.47元,降幅为78%,幅度还是挺大的。 另外,有一点大家被忽略了,这次不仅上调了个税起征点,还下调了部分税级的税率,具体如下: 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3%税率的级距

新个人所得税归纳总结

2019年新个人所得税全面归纳总结 一、纳税范围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 二、适用税率 根据纳税范围,分三类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得超额累进税率(附表1);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得超额累进税率(附表2);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与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三、应纳税所得额得计算 (一)综合所得

1、居民个人综合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得,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得,应当在取得所得得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与依法确定得其她扣除后得余额。 (1)居民工资、薪金所得个税预扣预缴办法 居民工资薪金所得有扣缴义务人得,由扣缴义务人按月预扣预缴税款: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预扣率见附表1—1)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得其她扣除注:①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得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②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得范围与标准缴纳得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与住房公积金等; ③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见附表3) (2)全年一次性年终奖(财税〔2018〕164号) 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暂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得数额,按照月度税率表(附表1-3),确定适用税率与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019年最新个税计算Excel公式(修改)

2019年开始实行新的个税计算方法,给广大纳税人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不仅个税免征额起征点由原来的3500元变成了5000元。而且还增加了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大家都知道根据新税法按月扣税和按年扣税的全年的总纳税额是不一样的,这样就要在一个纳税年度结束后的第二年的三月份至六月份,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汇算清缴,到税务机关办理补税退税。但这样无形中增加了会计朋友和税务机关的工作量。对于绝大多数只有一处工资薪酬收入,且由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的纳税人来讲,如果采用全年累计预扣预缴的计算方法,使全年按月预扣预缴的应纳税款总额等同于全年汇算清缴的应纳税款总额,这样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年终补税退税情况的发生,从而减轻征纳双方的纳税成本。本人经过长时间的刻苦研究,利用Excel函数制定一个电子表格,能快速得出累计应纳税额和当月应纳税额,希望对广大会计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预扣税率表 本月税后工资= 本月工资总和- 本月应纳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 本月累计应纳税额- 上月累计应纳税额 累计应纳税额= 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预扣税率- 速算扣除数

累计应纳税额用Excel公式表示: E2=IF(D2<=36000,D15*3%,IF(D2<=144000,D15*10%-2520,IF(D2<=300000,D2*20%-16920,I F(D2<=420000,D2*25%-31920,IF(D2<=660000,D2*30%-52920,IF(D2<=960000,D2*35%-85920 ,IF(D2>960000,D2*45%-181920))))))) 一月份本月应纳税额= 一月份累计应纳税额F2 = E2 二月份本月应纳税额= 二月份累计应纳税额- 一月份累计应纳税额F12 = E12 – E2 一月份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本月工资总和–本月扣除总和D2 =B2 – C2 二月份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本月工资总和–本月扣除总和+ 一月份累计应纳税所得额D12 =B12 – C12 + D2 一月份工资表 二月份工资表

2019最新个人所得税知识要点

2019最新个人所得税知识要点 一、个人所得税率表 1、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起征点确定为每月5000元。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 级数 应纳税所得额(含税)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3,000元的部分 不超过2,910元的部分 3 2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 超过2,910元至11,010元的部分 10 210 3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 超过11,010元至21,410元的部分 20 1410 4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21,410元至28,910元的部分 2 5 2660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28,910元至42,910元的部分 30 441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42,910元至59,160元的部分 35 7160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超过59,160元的部分 45 15160

1.应缴纳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费用减除额 2.应纳税额=应纳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 张三在2018年10月份税前工资12000元,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 适用5000元新的费用标准和新的税率表: 应纳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5000元)=12000-1100-5000=5900元 找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10。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5900×10%-210=380元 说明: 1、本表含税级距中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综合所得金额- 各项社会保险金(五险一金) - 起征点5000元(外籍4800元)的余额。 2、本表按照新个税法修正案税率推算,仅供参考。 2、年终奖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 年终奖金 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2019个人所得税新政策

2019个人所得税新政策 我们每个人都要纳税的义务,国家对于也是有着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政策也在随之调整,那么2018个人所得税新政策的内容大家知道多少呢?那么下面就让为大家带来2018个人所得税新政策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什么是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

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在有些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种,在财政收入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亦有较大影响。 2011年9月1日起,中国内地个税免征额调至3500元。2018年10月,个税起征点拟调至每月5000元。10月20日,个税抵扣细则出台。 二、2018个人所得税新政策 2018年这次修订是将从3500元提升至5000元(6万元每年) 个人所得税修正案草案中还包括:

1. 将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型所得实行综合征税; 2. 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个人所得税; 3. 优化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个人所得税税率级距。 整体来看个人所得税改革力度还是很大的,也回应了社会上老百姓的关切,譬如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个人所得税等。 三、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 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税率:

2019年新版个税计算方法

薪酬方案设计: 例2;某职员2015年入职,2019年毎月应发工资均为了0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X)。元,“三踰一金'等专项扣除为4500元,享受子女教育.贈养老人两项专项附m扣除共计2000元,没有减免收入从减免税额等ffi况. 以前三个月为例.应当按照以下方法计算各月应预扣预墩税额: 1 月份:[30000-500卜4500?2000) 跖=555元; 2月份:(30000x2-5000 x 2-^500x2-2000x2) K IO% -2520 -555 =625元: 3月馅:(30000X 3-SOOO'x3^^500x3-2000?3) ?10% -2520 -S&S-62S =1350元; 上谨计算结果表明,由于2月悅累计预扣预裳应纳税所得额为刃000元f已适用2%的税曹因此2月份和2月份应预扣预墩有所增高. 1、新建薪资类别 币种 所潯顷目皂称 IS貓核方式 蒜资期闾方案 匕蚤与月末制单 □是汇总奠别 □是香需要审扰|20怕工资 □對存 □需要复审□年度獎金 1 所属分类公共项目名称发放项目名称 2 合计类应发工资合计应发工资合计 3 合计类实发工资合计实发工资合计 4 合计类应得工资小计本月扣税 5 虚拟类应发工资a 累计工资 6 虚拟类养老金a 累计专项扣除 7 虚拟类公积金a 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8 虚拟类其他a 起征点 9 虚拟类工资税a 累计扣税 10 虚拟类外派天数a 累计起征点 11 虚拟类其他奖励一a 专项扣除合计 12 虚拟类其他奖励二a 专项附加扣除合计2、新增薪资项目及公式

公式: 应发工资合计:各工资项合计,各单位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编写。 实发工资合计:{薪资项目:应发工资合计} {薪资项目:专项扣除合计} 累计工资、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扣税、累计起征点: 孑目尊员数!网芸 O 固左值 ⑥苴他數携渾 O 爭工轿LA 选择其他数据源-薪资,点右边… 函数选择薪资统计数-绝对时间段,选择薪资类别,薪资项目对应选择如下: 累计工资-应发工资合计 { 薪资项目:本月扣税}- 本月扣税: 如果 { 新资项目:扣税基数} 项目:累计扣税} - { 目:扣税基数} * { -{ 薪资项目:速扣数} 起征点:5000 * { 薪资项目:速扣数} 薪资项目:税率} 否则0 薪资项目:税率} - { 薪资 > 0 则{薪资项 -{ 薪资项目:累计扣税}

个人所得税计算题及答案

个人所得税计算题及答案 1、李某1999年12月取得以下几笔收入: ⑴李某为某一企业董事会成员,本月实际取得工资收入1128元(已扣除按国家规定比例提取上缴的住房公积金72元),独生子女补贴100元,年终奖金3000元,又取得董事会收入2000元。 ⑵因投保财产遭受损失,取得保险赔款5000元;另外,本月还取得国库券利息收入200元,集资利息1800元。 ⑶李某共有两套住房,本月将另一城市的一套住房出售,取得转让收入150000元,该房屋原值80000元,卖房时支付有关税费8500元,广告费1500元。 ⑷李某因在国外某公司投资,本月取得该国净股息所得3000美元(折合人民币24600元),已被扣缴所得税700美元(折合人民币5637.50元)。 ⑸本某与他人共同编写一本30万字的著作《现代企业管理》,取得稿酬20000元,各分得10000元。 ⑹本月接受邀请给一个单位讲学2次,第一次取得报酬20000元,第二次取得报酬15000元。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李某1999年12月份应纳的个人所得税额。 答案: ⑴工资收入应纳税额=(1128-800)×5%=16.40(元)年终奖金应纳税额=3000×15%-125=325(元)个人由于担任董事职务所取得的董事费收入,应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税。董事会收入应纳税额=(2000-800)×20%=240(元) ⑵国库券利息收入及保险赔偿收入免税。利息收入应纳税额=1800×20%=360(元)⑶转让房产应按财产转让项目征税应纳税所得额=150000-80000-8500-1500=60000(元)应纳所得税额=60000×20%=12000(元) ⑷来自该国所得有抵免限额= (24600+5637.50)×20%=6047.50(元)由于李某在该国已被扣缴的个人所得税额不超过抵免限额,故来自该国所得的允许抵免额为5637.50元。应纳税额=6047.50-5637.50=410(元)⑸李某应纳个人所得税额=10000×(1-20%)×20%×(1-30%)=1120(元)⑹李某本月 给同一单位讲学,属于同一连续性收入,以一个月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应纳税所得额=(20000+15000)×20%=28000(元)应纳所得税额=28000×30%-2000=6400(元)综上,李某1999年12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额=1604+325+240+360+12000+410+1120+6400=20871.40元 2、张某1999年10月份取得以下几笔收入: ⑴张某于1999年10月发表一部长篇小说,获得稿酬10000元(已纳个人所得税),因该小说畅销,本月又加印该小说取得稿酬2000元。并且,该小说在本月获得国家文学奖,取得奖金5000元。 ⑵张月本月将一篇短篇小说文稿拍卖,取得收入30000元。 ⑶张某本月初将其于市中心自有两间120平方米的门面房,出租给陈经营服装。协议规定,租用期一年,年租金96000元,本月取得租金收入8000元。另外,本月支付该出租房发生的修缮费用500元,取得普通发票,本月允许扣除的税费合计1496元均已缴纳,并取得税票。 ⑷张某因购买体育彩票中奖取得奖金100000元,其中40000元通过民政部门捐赠给灾区。⑸张某在自己本单位取得本月工资收入8800元(现金)。按照该单位内部的规定,员工工资收入应纳税额的30%由单位负担,其余70%的应纳税额由员工自己负担。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张某1999年10月本人实际负担的个人所得税额。

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2019.01.01新

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 税款所属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扣缴义务人名称: 扣缴义务人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金额单位:人民币元(列至角分) 国家税务总局监制

《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填表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预扣预缴申报;向非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以及向纳税人(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二、报送期限 扣缴义务人应当在每月或者每次预扣、代扣税款的次月15日内,将已扣税款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本表。 三、本表各栏填写 (一)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填写扣缴义务人预扣、代扣税款当月的第1日至最后1日。如:2019年3月20日发放工资时代扣的税款,税款所属期填写“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 2.扣缴义务人名称:填写扣缴义务人的法定名称全称。 3.扣缴义务人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填写扣缴义务人的纳税人识别号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二)表内各栏 1.第2列“姓名”:填写纳税人姓名。 2.第3列“身份证件类型”:填写纳税人有效的身份证件名称。中国公民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的,填写居民身份证;没有居民身份证的,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者港澳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通行证或者台湾居民居住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外国人工作许

个税税率表2019-2020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个税税率表2019-2020最新个人 所得税税率表 2019-2020年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19-2020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外籍人员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工资个税税率表和年终奖个税税率表是相同的,但是他们的个税 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注意区分。 一、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 之三(3%)至百分之四十五(45%)。 每月工资预扣预缴,采用全年累计预扣预缴方式,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个人所得税预扣表 (适用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

例:某职员2015年入职,2019年每月应发工资均为30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未4500元,享受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两项专项附加扣除共 计2000元,每月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以前三个月 为例,应当按照以下方法计算个月一个预扣预缴税额:1月份:(30000-5000-4500-2000)*3%=555元 2月份:(30000*2-5000*2-4500*2-2000*2)*10%-2520-555=625元 3月份:(30000*3-5000*3-4500*3-2000*3)*10%-2520-555-625=1850元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由于2月份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 得额为37000元,已适用10%的税率,因此2月份和3月份应预扣预缴有所增高。 二、年终奖所得 年终奖所得,将年终奖金额除以12个月,以每月平均 收入金额来确定税率和速度扣除数,年终奖所得税率表与 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表相同,只是他们的计算方式不 同。

个人所得税最新解读2019会计继续教育

一、单选题 1、新《个人所得税法》费用减除基数为()元。 3000、A 3500、B 4800、C 5000、D 【正确答案】D A【您的答案】 5000 元。【答案解析】新《个人所得税法》费用减除基数为 2、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子女教育扣除的分摊比例为50%或100%,但是已经确定的() 年内不得变更。

1、A 2、B 3C、 4D、 A【正确答案】A[ 正确]【您的答案】 或50%,但是已经确定的100%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子女教育扣除的分摊比例为【答案解析】年内不得变更。1 3、境内住房贷款利息的个人扣除金额标准为()元。 元、500 A 元、1000 B 元1100 C、 元1200 D、 B【正确答案】

A【您的答案】 1000 元。【答案解析】境内住房贷款利息的个人扣除金额标准为 4、李某和其妻子钱某婚后购买了一套住房,)。(属于首套住房贷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某和钱某均可以扣除住房贷款利息1000、李某和钱某每月均可扣除的额度是B元 C、李某和钱某可以由其中一人扣除,每月扣除额度是1000 元 D、李某、钱某所购买住房如果在北上广深等城市,扣除的标准要高于1000 元 C【正确答案】 A【您的答案】 1000 元。【答案解析】个税专项扣除中的首套房贷款夫妻共同可扣除额度为每月 5、子女教育个税扣除的范围为子女年满()周岁直至博士研究生

毕业(全日制)。 A、1 B、2 C、3 D、4C【正确答案】 A【您的答案】 3 周岁直至博士研究生毕业(全日制)。【答案解析】子女教育个税扣除的范围为子女年满 6、纳税人在取得证书当年可享受个税专项扣除()元。 A、3000 B、3600 C、4000 D、4500

2019新个人所得税考题

内部资料 不得外传全国税务系统个税知识网络抽考题库 一、单选题 1.个税改革后,下列属于分类所得的项目有: () A.稿酬所得 B.偶然所得 C.其他所得 D.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2.个税改革后,省级政府有权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 A.烈属取得的经营所得 B.洪涝灾害但损失不大的 C.残疾人张三的赌博收益 D. 孤老人员的利息所得 3.改革后,居民纳税人取得下列所得按次征税的有:() A.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B.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C.劳务报酬所得 D.经营所得 4.下列属于综合所得中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的有:() A.“三险一金” B.大病医疗 C.商业健康险支出 D.保险赔款 5.李某和其妻子钱某婚后购买一套住房,属于首套住房贷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某和钱某均可以扣除住房贷款利息; B.李某和钱某每月均可扣除的额度是1000元; C.李某和钱某可以由其中一人扣除,每月扣除额度是1000元; D.李某、钱某所购买住房如果在北上广深等城市,扣除的标准要高于1000元。 6.纳税人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应当留存:() A. 住房贷款合同 B. 结婚证 C. 购房发票 D. 物业费收据 7.纳税人赡养()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赡养人的赡养支出,可以按照标准定额扣除。 A.50岁以上 B.60岁以上 C.50岁(含)以上 D.60岁(含)以上 8.非独生子女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分摊方式不包括() A.赡养人平均分摊 B. 赡养人约定分摊 C. 赡养人指定分摊 D. 被赡养人指定分摊 9.纳税人A有姊妹两人,父母均在老家,由在老家的妹妹负责日常照料。以下分摊方法正确的是:() A.A跟其妹妹约定,每人每月均摊扣除1000元 B. A跟其妹妹约定,由A全部扣除2000元 C.老人指定A分摊1500元,其妹妹分摊500元 D. 老人指定A分摊500元,其妹妹分摊1500元 10.纳税人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起始时间为子女接受教育入学或年满三周岁的() A.当月 B.下月 C.上月 D.下年 11.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标准是多少?() A.每孩每月1500元

新个人所得税归纳总结

2019年新个人所得税全面归纳总结 一、纳税范围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 二、适用税率 根据纳税范围,分三类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附表1);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附表2);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综合所得 1、居民个人综合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1)居民工资、薪金所得个税预扣预缴办法 居民工资薪金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预扣预缴税款: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预扣率见附表1-1)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注:①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②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 ③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见附表3) (2)全年一次性年终奖(财税〔2018〕164号)

2019个人所得税新标准

2019个人所得税新标准 1、免征额的变化 2019年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从3500元提升到了5000元,这意味着月工资在5000元及以下的人都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了。 2、居民个人的预扣预缴方法 《公告》明确了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日常采取累计预扣法进行预扣预缴;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个人所得税,采取基本平移现行规定的做法预扣预缴;非居民个人则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并扣缴个人所得税。同时,因综合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额与居民个人年度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公告》同时明确居民个人预缴税额与年度应纳税额之间的差额,年度终了后可通过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申报,税款多退少补。 3、非居民个人的扣缴方法 《公告》明确,扣缴义务人向非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个人所得税按以下方法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 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中,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二、个人所得税税率

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 3.比例税率。 减税向中低收入倾斜。新个税法规定,历经此次修法,个税的部分税率级 距进一步优化调整,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三档较高税率级距不变。 三、个人所得税纳税范围 1、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 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这就是说,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受雇有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或以 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课税对象。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包括四个方面: (一)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开业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城乡个体工商户,从事 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及其他 行业的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二)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营业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 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完整)2019年个人所得税知识点梳理,推荐文档

个人所得税知识点梳理 2019年变化较大,全新的知识点,梳理总结记忆如下: 重点来来讲个人所得税的9个应税项目和计算(这是主线)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所得 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四项 综合所得应纳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年的收入额-费用6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依法确定其他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五、经营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营业所得公式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年的收入额-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及一年年度亏损)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对于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所得公式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年的收入额-必要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每次收入额×适用税率 七、财产租赁所得 (1)每次月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由纳税人 负担的租赁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800为限)-800)×20% (2)(2)每次月收入4000元以上 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由纳税人 负担的租赁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800为限))×(1-20%) ×20% 注意:个人出租个人所得税不含增值税可以扣除 八、财产转让所得 (1)一般情况财产转让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20% 个人转让所不含增值税可以扣除 (2)个人销售无偿受赠不动产

[2019年新个人所得税Excel计算公式]2019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2019年新个人所得税Excel计算公式]2019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2019年新个人所得税Excel计算公式]2019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发布时间:2019-08-01 20:11:42 影响了:人 个税Excel计算公式-个税起征点5000设单元格A1为税前工资,即月收入所在单元格。应纳税额:=ROUND(MAX((A1-5000)*0.01*{3,10,20,25,30,35,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 ,2)税后收入:=A1-ROUND(MAX((A1-5000)*0.01*{3,10,20,25,30,35,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 },0),2)注意:在把公式复制到Excel中时,注意单元格A1的替换,批量计算下拉复制即可,祝你成功!(A1-5000)是个税的应纳税所得额,这个不用多解释了吧。0.01*{3,10,20,25,30,35,45}={0.03,0.1,0.2,0.25,0.3,0.35,0.45} 是个税的税率公式。{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是各级别的个税扣除额。(A1-5000)*0.01*{3,10,20,25,30,35,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 是纳税额*各级个税税率-应扣额后的数字,如果税率对应的级别纳税额时,税率越大税额越小,因为扣减了超额的扣除数,这样保证了,缴税数组里最大的那个一定是最符合相应税率的。因为存在了纳税额 相关热词搜索: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Excel 2019年新个人所得税Excel计算公式2019年新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2019新个税excel计算公式

2019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2019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一、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3%)至百分之四十五(45%)。 每月工资预扣预缴,采用全年累计预扣预缴方式,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个人所得税预扣表 (适用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 例:某职员2015年入职,2019年每月应发工资均为30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未4500元,

享受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两项专项附加扣除共计2000元,每月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以前三个月为例,应当按照以下方法计算个月一个预扣预缴税额: 1月份:(30000-5000-4500-200)*3%=555元 2月份:(30000*2-5000*2-4500*2-2000*2) *10%-2520-555=625元 3月份:(30000*3-5000*3-4500*3-2000*3) *10%-2520-555-625=1850元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由于2月份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为37000元,已适用10%的税率,因此2月份和3月份应预扣预缴有所增高。 二、年终奖所得 年终奖所得,将年终奖金额除以12个月,以每月平均收入金额来确定税率和速度扣除数,年终奖所得税率表与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表相同,只是他们的计算方式不同。

说明: 1、本表平均每月收入为年终奖所得金额除以12个月后的平均值。 2、税率表与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相同。 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应纳税额= (年度收入总额-成本、费用)X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019新个人所得税习题(1)(14)

部资料 不得外传全国税务系统个税知识网络抽考题库 一、单选题 1.个税改革后,下列属于分类所得的项目有: () A.稿酬所得 B.偶然所得 C.其他所得 D.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2.个税改革后,省级政府有权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 A.烈属取得的经营所得 B.洪涝灾害但损失不大的 C.残疾人三的赌博收益 D. 孤老人员的利息所得 3.改革后,居民纳税人取得下列所得按次征税的有:() A.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B.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C.劳务报酬所得 D.经营所得 4.下列属于综合所得中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的有:() A.“三险一金” B.大病医疗 C.商业健康险支出 D.保险赔款 5.某和其妻子钱某婚后购买一套住房,属于首套住房贷款,下列说确的是:() A.某和钱某均可以扣除住房贷款利息; B.某和钱某每月均可扣除的额度是1000元; C.某和钱某可以由其中一人扣除,每月扣除额度是1000元; D.某、钱某所购买住房如果在北上广深等城市,扣除的标准要高于1000元。

6.纳税人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应当留存:() A. 住房贷款合同 B. 结婚证 C. 购房发票 D. 物业费收据 7.纳税人赡养()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赡养人的赡养支出,可以按照标准定额扣除。 A.50岁以上 B.60岁以上 C.50岁(含)以上 D.60岁(含)以上 8.非独生子女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分摊方式不包括() A.赡养人平均分摊 B. 赡养人约定分摊 C. 赡养人指定分摊 D. 被赡养人指定分摊 9.纳税人A有姊妹两人,父母均在老家,由在老家的妹妹负责日常照料。以下分摊方确的是:()A.A跟其妹妹约定,每人每月均摊扣除1000元 B. A跟其妹妹约定,由A全部扣除2000元 C.老人指定A分摊1500元,其妹妹分摊500元 D. 老人指定A分摊500元,其妹妹分摊1500元 10.纳税人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起始时间为子女接受教育入学或年满三周岁的() A.当月 B.下月 C.上月 D.下年 11.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标准是多少?() A.每孩每月1500元 B.每孩每月8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