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人教).docx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件

新知讲解
需要不同长 度的木条。
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根据制作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自由讨论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 成几组? 3组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 长度相等吗? 不一定
新知讲解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 方体的长、宽、高。
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长
高 宽
面 棱 顶点
谢谢谢谢观看
相交的线段
新知讲解
拿几个长方体的物品来观察,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体有__6_个面。
有些面是相同的。
观察长方体,完成后面的填空。
发现: (1)长方体有__6__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_每__个_面__是__长__方__形_。______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_相__对__的__面_完__全__相__同__。___
小学数学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
3.1.1
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认识 ——长方体
新知导入
以前我们学习了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今天我
们来学习立体图形
长方体和正方体。
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正
方体也叫立方体)。
长 方 体
长 方 体
新知讲解
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面 棱:面与面
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形状相同、面积相等。 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棱长总和=(长& (1)长方体有( 6 )个面,都是(长方 )形,其中有一个或两个相 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 (2)长方体有( 12 )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课堂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020/3/20
10厘米 15厘米
20厘米
高
宽 长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2020/3/20
2020/3/20
后 后
前 左
下下
右
前
前 前前
左 左
下
右
后
下
下
正方体有6个面下 ,每个面都 是完全相同的下 正方形。
2020/3/20
2.正方体有几条棱?()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
2020/3/20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
相同点:
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020/3/20
不同点:
长方体
(5)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2020/3/20
(5)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020/3/20
(6)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长方体有8个顶点.
2020/3/20
高 宽
长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 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放的位置不同,长方体的长、宽、 高各不相同。
2020/3/20
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020/3/20
2、长方体( 相对的 )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 所有的 )棱长度相等。
2020/3/20
我会辩: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
2、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
是正方体。
(√ )
2020/3/2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直接打印】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自主准备:1.找一些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
2.摸一摸这些长方体。
3.想一想:(1)长方体有几个面?(2)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二、自主探究:1.读一读: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2.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指着说一说:(1)什么叫做棱?什么叫做顶点?(2)长方体有()个面、()条棱和()个顶点。
长方体的面都是()形,上面和下面完全相同,()面和()完全相同。
(3)长方体的棱有()组,每组的()条棱长度相等。
(4)什么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3.阅读数学书第2页例2的内容。
4.想一想:(1)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三、自主应用试一试:完成2页例1和例2下面的“练一练”。
四、自主质疑想一想: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还有什么疑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一、自主准备:1.准备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纸盒2.把课本117—119页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剪下来。
二、自主探究:1.读一读:阅读书上第3页的例3。
2.剪一剪:找一个正方体纸盒,沿着其他的棱剪一剪,看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并试着画出来。
3.试一试:拿一个长方体纸盒,沿着一些棱剪开。
你能从展开图上找到原来的各个面吗?试将你的展开图画在下面。
三、自主应用完成第3页的“练一练”。
四、自主质疑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还有什么疑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自主准备:找一个长方体纸盒,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你怎么算出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左右面、上下面呢?二、自主探究:1.长方体的六个面中可分成3组,分别是:上下面为一组,( )面为一组,( )面为一组。
2.一个长方体如右图:(1)它的上下每个面的长是( )cm 宽是( )cm ,面积是 ( )。
(2)它的前后每个面的长是( )cm ,宽是 ( )cm ,面积是 ( )。
(3)它的左右每个面的长是( ),宽是( ),面积是(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docx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修改稿(一)课堂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什么图形?谁来说说。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等。
生:平面图形、立体图形课件播放(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欣赏图形的图片感受图形的美渗透美的教育)。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找找哪些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生:正方体、长方体、圆锥、圆柱体。
师:你们真棒!今天我们认识这些图形中的两个一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出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学习新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模型,你们看是什么?(老师展示)生: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还记得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的一些方法吗?谁愿意来给老师说说?生: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
师:请同学们用我们以前学习图形的方法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小组合作探究:请仔细观察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生: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组成的。
师:说的真好,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三个部分组成的,那谁来指指长方体的面是哪一个部分?(请同学上台展示指出棱)(请同学上台展示指出顶点)(请同学上台展示指出面)。
师:下面请同桌互相找一找面、棱、顶点。
师小结:数学上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共同研究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师发放表格)。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手中的表格,明确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师生共同学习,明确要求)。
生:好的。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老师发放的表格中(给予充分时间)。
师:好、停,哪个组派一名同学来汇报长方体的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师:汇报的真棒!你们同意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吗?同意的请举手。
看来其他小组也和他们的讨论结果一样。
(不同意的小组请把你们的讨论结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6个面的?生:我数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人教).docx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材分析1本节课将会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正确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顶点,以及长、宽、高,以教师讲解、学生实际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过程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学生:面。
(教师板书:面)教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学生:有一条边。
教师:这条边称为棱。
(板书:棱)教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学生:尖。
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
(板书:顶。
)(2)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请观察,再出示框架的投影图。
(如图)请指出框架上的12条棱分儿组?并指出哪儿条棱是一组的?请指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
教师:请量一量自己的长方体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看一看长度是否相等?教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髙。
练习:请分别说出下面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第二个长方体与第一个长方体有什么区别?(投影片)二、正方体特征。
(1)展示动画图像:教师: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观察,对照长方体的特征来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把课题补充完整一加上“正方体”。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请看动画图像。
(2)教师:请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反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精)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直观上使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找出长方体,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再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强调学生多动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把表面积的概念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表面积作好准备。
教材中没有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去想计算的方法,有利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通过实验、观察,引进物体的体积概念,接着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总结体积的计算公式,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体积单位的进率。
介绍容积的概念及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本单元教材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联系实际。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³、1dm³、1cm³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体积的意义。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
4、建立正确的体积观念。
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四、教学措施: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3.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适当增加练习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最新人教版小学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优质教学课件

目录
1 认识长方体
2
长方体的长、宽、高
3 认识正方体
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01 认识长方体
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生活中的纸巾盒、冰箱等都属于立体图形,它们的形状都 是长方体,根据它们共同的特点可以抽象出下面的几何直 观图。我们把围成长方体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叫作长方 体的面;把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作棱;把棱和棱的交点叫 作顶点。
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正方体6个面完全相同。 ②棱: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12条棱长度都相等。
0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如图。 长方体 正方体
05 课堂练习
学而不止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 动,你有什么收获?
归纳总结
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03 认识正方体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0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从面、棱、顶点的特征出发,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 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Leabharlann 0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从面、棱、顶点的特征出发,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点。 ①面: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再见
它们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
02 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棱长和 = 4条长+4条宽+4条高
=(长+宽+高)×4
03 认识正方体
通过观察发现: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所有 的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 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分数加 减法
计 算
对称
旋转
平移
因数与 倍数
图形的 变换
长方体和 正方体
空间与图形
体积和 容积
分数基 本性质
综合
运用
五
解决
打
年 级 数
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 定不变的
4 厘 米
4 厘 米
7厘米
2厘米
5厘米 3厘米
2厘米 6分米
6分米
讨论: 1.正方体的面有几个?有什么特点? 2.正方体的棱有几条?有什么特点? 3.正方体的顶点有几个?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 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 立体图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名称
长方体
正方体
个数 面
形状
6个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6个
都是 正方形
棱 条数
长度
12条棱 每4条棱相等(可能有8条棱相等)
12条 每条相等
顶点 个数
8个
8个
长方体 正方体
判断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
8个顶点。
( √)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
问题
电
话
学
下
册
内
容
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 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 和通分。
第03讲 长方体和正方体(word讲义)(人教版)

第03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精讲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的展开图。
1.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和叫做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4条长+4条宽+4条高=(长+宽+高)×4。
用字母表示:C=(a+b+h)×4。
4.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5.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6.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用字母表示:C=12a。
7.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用字母表示:S=(ab+ah+bh)×2。
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用字母表示:S=6a2。
4.如果把一个长方体沿一个面截成n块,就增加了2(n-1)个截面,每个截面的4条棱就是增加的棱,总共增加了8(n-1)条棱。
三、了解体积的意义及计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m3。
3.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四、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并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abh。
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知识点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长方体.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对面都与它完全相同。
2.长、宽、高:长方体的每一个矩形都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特征(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至少有两个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特殊情况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3)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
还可分为四组,每一组有3条棱。
(3)长方体有8个顶点。
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4) 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个数面棱个数大小关系条数长度关系8 6 相对的面相等12 平行的棱长相等4.棱长总和公式:长方体棱长总和=4条长+4条宽+4条高=(长+高+宽)×4宽=棱长之和÷4-长-高长=棱长之和÷4-宽-高高=棱长之和÷4-宽-长二、正方体的认识:1. 正方体的认识: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
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统称棱长。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3.正方体棱长之和:棱长×12=棱长之和棱长之和÷12=棱长4.长方体的表面积(1)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表面积计算公式①.因为长方体有“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相对的2个面相等,所以先算上下两个面,再算前后两个面,最后算左右两个面。
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 S=(ab+ah+bh)×2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表面积S:S = 2ab + 2bc+ 2ca= 2 ( ab + bc + ca)长方体没盖的表面积=长×宽+长×高×2 +宽×高×2③特殊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其余四个面完全相同。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篇1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各自特征和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师:我们学过哪些基本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2.出示一张纸。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把这样大小的许多纸重叠在一起,你们看,是什么形状?(长方体)3.师:在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的物体我们常见到,如保健箱、粉笔盒等等,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砖、墨水瓶盒子、教科书……)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联系很多,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很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示范操作,认识面、棱、顶点1.拿出一根萝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学生观察并且动手摸一摸切出的面。
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叫做“面”。
2.将切出的萝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块,出示给学生看。
师:这块萝卜有几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什么呢?(棱)3.继续切,把萝卜一面平摆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几个面,有几条棱。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切萝卜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面、棱、顶点。
4.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学生取出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并且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然后回答:一个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三、认识长方体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并自学课本,同时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自学题:(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2)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2.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简要板书。
(1)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2)基本掌握长方体的特征.(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二)能力训练点(1)能识别长方体的实物.(2)会看长方体的直观图:.(3)会用直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三)德育渗透点:通过操作.观察.想像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习目的性教育.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具学具准备:1.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题中的实物或同样形状的其它实物,长方体框架.2.学具准备:收集一些长方体形状的实物.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导人: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将已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名称分类写黑板上)2.出示各种平面图形.提问:这些都是什么图形?3.教师概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教题在黑板上平面图形名称一边板书“平面图形”)二、探究新知1.导人新课:平面图形我们认识了,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立体的.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1)(出示墨水盒.粉笔盒.牙膏盒、罐头盒、魔方.皮球、台灯罩等实物)教师讲述:我们看,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2)谁说说这些物体与平面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间)(3)准说说这些物体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你以前认识过,它们叫什么名称?(4)教师概括:除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外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各种形状的物体,因为它们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所以我们把它们的形状叫做立体图形.(在前头板书的立体图形各名称边板书“立体图形”)(5)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借鉴网上的)3.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让学生再次观察前面教师出示的各种形状的盒子或实物,然后回答:哪种实物的形状是长方体的?(1)认识长方体的面.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观察一个长方体的盒子:①长方体有几个面?(教师提示学生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容易数清)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互相议论一下,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生问答: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面相对的而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教师板书相应内容)(2)认识长方体的棱.让学生拿起长方体的盒子或实物,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教师指出: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投影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①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你是怎样数的?想一想怎么数才既不会重复又不会遗漏?②量一·量每条梭的长度,把度量结果记录下来,观察自己的度量结果想一想,你发现什么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回答: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是相等的.(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①让学生拿起长方体的盒子或实物,用手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教师边演示边说:3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请同学们数一数,一个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顶点?②提问学生:一共有多少个顶点,怎样数不容易数错?(4)总结归纳长方体的特征.①让学生试着归纳,同学互相补充.②教师概括总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其中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③谁能不看长方体,想象着把长方体的一一些特征准确完整的说一·遍(检验学生表象建立情况)4.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盒子或实物,放在桌面上观察一下.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2)那么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呢·)通过投影,出示墨水盒、牙膏盒、粉笔盒的实物图.然后,去掉它们的实物表层,留下它们的轮廓,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画下来的长方体只用实线画出能看到的三个面,另三个面可以用虚线表示出来.5.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例2.(1)出示用木条做成的长方体框架让学生观察讨论: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分成几组?(2)学生讨论后回答: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按照相对的棱进行分组.可以分成三组. (3)教师提问:①每一组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用等)②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几条条(3条)③相交于其它顶点的棱有几条(3条)④相交于同一个颀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不等)(4)教师归纳讲述:在一个长方体中,有3组棱,每组棱互相平行,并且长度相等.我们可以取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作为三组棱的代表,像这样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5)测量:让学生每人拿出准备好的火柴盒,量出火柴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①汇报测量结果,出现三种不同数据.②分别提问三种不同的数据是怎么测出来的.③教师归纳:可见长方体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一般情况下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三.巩固发展:1.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2.填表(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形状都是长方体.…() (2)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刑·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3)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4)长方体相对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4.做教科书第20页的““做一做…’.(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硬纸板,贴上课本169页的展开图,沿线剪下,试着将它折成一个长方体.然后量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2)学生汇报度量结果,并演示说明自己的长.宽.高在哪里. 四.教师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1.练习五第2题:让学生先小声说一说每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指名说,集体订正.让学生在图上标出长.宽.高.2.练习五第3题:先指名让学生回答每一个问题.然后,将正确答案写在书上. 六.板书设计七、课外延伸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面、棱、顶点;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涂上或画上喜欢的图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优质教学课件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
正方体。(
)
√
2、练习:
1、根据图中数据口答填空:
(1)
3厘米
4厘米
8厘米
4厘米(2)
4厘米 4厘米
图一:长方体的长是
( 8 )厘米,宽( 3 )厘 米,高是( 4 )厘米。12 条棱长的和是(60 )厘米。
图二: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
(正方 )体,12条棱长的 和是( 48)分米。
1cm
1cm
面:有(6)个面,且各面都是(完全相等)的正方形。
棱:有(12)条棱,且棱的长度都(相等)。
顶点:有(8)个。
长、宽、高:由于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所以它的长、宽、
高也都(相等),且都叫做棱长。
以上就是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长方体
正方体
即:正方体是特殊 的长方体
长方体与正方体特征的比较
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 状都是长方体
或正方体“(正方体也 叫立方体)”。
3 长方体和正方体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 面
长方体的认识
⑤
④
② ①
③
⑥
长方体有六个面,且一般 情况下都是长方形。
相对的面
上
左
前
后
右
下
我们把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 左面和右面叫做相对的面,相对的面 一样大。
棱
上
3.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 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 形.相对面的两个面积相等.
(2)长方体有12条棱,可分3组,每 组中平行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3)长方体共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 引出3条棱.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人教版(共32张PPT)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名称
长方体
正
个数 面
形状
6个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棱 条数
12条棱
长度 每4条棱相等(可能有8条棱相等) 每
顶 个数
8个
点
长方体 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第一关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个面,( )条 ( )个顶点。
(2)正方体的( )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 )个
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 定不变的
看图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 高各是多少。
3cm 6dm 15mm
7cm
长:7cm 宽:4cm 高:3cm
5dm
长:5dm 宽:4dm 高:6m
8mm
长:8mm 宽:8mm 高:15m
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也叫立
讨论: 1.正方体的面有几个?有什么特点 2.正方体的棱有几条?有什么特点 3.正方体的顶点有几个?
择决定命运,环境造就人生!
长方形
三角形
圆形
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梯形
---------平面图形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体
圆锥体
-------立体图形
长方体一共有6个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长方体有8个顶点。
高
高
宽 长
长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 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明朝未及,我只有过好每一个今天,唯一的今天。
昨日的明天是今天。明天的昨日是今天。为什么要计较于过去呢(先别急着纠正我的错误,你确实可以在评判过去中学到许多)。但是我发现有的人过分地瞻前顾后了。为 何不想想“现在”呢?为何不及时行乐呢?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是时候该重新考虑一下了。成功的最大障碍是惧怕失败。这些句子都教育我们:不要惧怕失败。如 果你失败了他不会坐下来说:“靠,我真失败,我放弃。”并且不是一个婴儿会如此做,他们都会反反复复,一次一次地尝试。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就走走其他途径,不 断尝试。惧怕失败仅仅是社会导致的一种品质,没有人生来害怕失败,记住这一点。宁愿做事而犯错,也不要为了不犯错而什么都不做。不一定要等到时机完全成熟才动手。 开头也许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渐渐熟悉你的事业。世上往往没有完美的时机,所以当你觉得做某事还不是时候,先做起来再说吧。喜欢追梦的人,切记不要被 梦想主宰;善于谋划的人,切记空想达不到目标;拥有实干精神的人,切记选对方向比努力做事重要。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 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鱼搅不浑大海,雾压不倒高山,雷声叫不倒山岗,扇子驱不散大雾。鹿 的脖子再长,总高不过它的脑袋。人的脚指头再长,也长不过他的脚板。人的行动再快也快不过思想!以前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认 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这是还没住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 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 无穷。机遇孕育着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这是千古验证了的定律!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会被晒死,种子放在水里会被淹死,种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发芽结果。选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老师要用铁丝扎一个这样的正 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准备铁丝 多长?(接头处忽略不计)
10厘米 棱 10厘米
棱 棱
10×12=120(厘米)
答:至少要准备铁丝120厘米。
正方体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
每条棱的长度都叫做正方体的 棱长 。
长方体与正方体
用一根60厘米长的铁丝扎一个的最 大的正方体框架,正方体的棱长有 多长?(接头处忽略不计)
积之和是( 32平方厘米
)。
小练笔:
4厘米
2厘米
如果这个框架是用一根长36厘米长细木条 加木成,这个框架的长是多少厘米?(接头处忽
略不计。)
10厘米 3厘米 6厘米 3厘米
3厘米
6厘米 10厘米
6厘米 10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76
)厘米。
注:棱长总和是指长方体或正方体12条棱的长度总和。
长方体与正方体
10厘米
3厘米 10厘米 6厘米
注:当长方体长、宽、高都 相等时,就叫做正方体。
10厘米
10厘米
思考:正方体又有什么特征?
长方体与正方体
12条棱全相等。
长方体与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还可以这样表示:
长方体
正方体
小练笔: 1、下图中A、B哪个是正方体?为什么?棱 长总和又是多少?
4厘米
2厘米
4 厘 米
4厘米
4厘米
小练笔:
1、用两个这样大小的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粘合成 的一个长方体。
4厘米
所得长方体的前面是( 长方)形,长( 8 )厘米,宽 是( 4 )厘米,前面的面积是( 32平方厘米 ),与它面积 相等的还有( 后面、上面和下面)。 它的左右面是两个( 正方)形,边长( 4 )厘米,面
(电子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1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教学过程: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1、教学例1(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论文发表详细问题了解下!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结果。
教师指出: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见它的三个面,所以在画长方体的时候一般只画三个面。
教师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立体图,并介绍它的棱与顶点,学生和教师一起操作。
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每个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认识一下,并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板书。
顶点:8个棱:12条,分三组,每组的长度相等。
面:6个,相对面的形状完全一样。
学生对照自己的教具再说说长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
教师进一步介绍学生认识长、宽、高并板在图中板书。
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3、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学生直接在小组里交流。
二、认识正方体的特征1、教学例2(1)出示正方体的教具,问: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们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让学生模仿例1的学习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研究一下正方体的特征。
(2)交流学习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比较长、正方体的特征的异同学生根据板书,结合立体图形,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评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材分析1
本节课将会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正确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顶点,以及长、宽、高,以教师讲解、学生实际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过程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学生:面。
(教师板书:面)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有一条边。
教师:这条边称为棱。
(板书:棱)
教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尖。
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
(板书:顶。
)
(2)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请观察,再出示框架的投影图。
(如图)请指出框架上的12条棱分儿组?并指出哪儿条棱是一组的?
请指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
教师:请量一量自己的长方体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看一看长度是否相等?
教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髙。
练习:请分别说出下面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第二个长方体与第一个长方体有什么区别?(投影片)
二、正方体特征。
(1)展示动画图像:
教师: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观察,对照长方体的特征来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把课题补充完整一加上“正方体”。
)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请看动画图像。
(2)教师:请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反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学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练一练
5道判断题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及时温习,提高学生的记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