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现代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规划

十四五现代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规划

一、现代商贸服务业在城市的战略地位

(一)地域区位

城市地处三区交界处,向来有经济重点建设的22个城市,是省经济、贸易发展四大重点区域之一。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给我市带来新一轮历史机遇,将成为继原板块之后的又一城市化热点的产业、商贸和居住重点区域。随着大都市的建立和发展,城市群的迅速壮大以及区划改革的启动,我市其优越的地理区位前景将不可估量。

(二)人口社会

我市现有面积60平方公里,现辖1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5万余人,流动人口1.5万余人。2004年全市将完成工业总产值指标50亿元。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以及城市的跨越式发展,还有中心城人口的输出,按照人口密度在4000—5000人/平方公里的最佳城市规模,预计城市到2025年,总人口规模将达到24万-30万左右。按照今后发展趋势,如果市区和郊区人口对半居住,郊区居住人口规模将达到1000万人,可建50万人口规模的卫星城市16—20个。

(三)交通运输

我市水陆交通运输比较发达,距离市中心车程一般在半小时—40分左右。现有流经市域航道就有10多条,其中河运输船位

在300吨左右,今后疏浚将达到1000吨左右,这是由江通向东海的重要水利干道。我市公交经过路线有20多条。目前规划的快速干道有两条,规划主要道路、还有轻轨。这些干道的建成将给我市与市区的联系更为快捷方便,我市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之一。

(四)商贸地位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我市的商贸服务特点在:不仅为本市域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也不仅仅考虑周边扩大30公里或50公里的辐射,而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及比较发达的交通枢纽,决定了其商贸服务的辐射不仅是地域上的,更重要的是其功能上的。目前,我市的产业发展实施“二、三、一”的格局。我市商贸服务的功能性辐射特点以及作为市商业规划的重点之一,揭示了这一我市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市将要实施“三、二、一”产业结构调整努力,以成为重要的经济、商贸、旅游服务的的中心重市之一。

二、我市的商贸服务业的历史与现状

(一)我市的商贸历史基础

我市商业起源较早。民国时期,经过曲折发展,我市商业日趋兴旺。至解放前夕,有商店120家,行业30多个。

(二)我市的商贸服务现状

目前我市商贸服务业格局的形成大致有这样几类:

一是当地企业投资建设的商贸服务业。如:1992年,创办“商城”,占地1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

二是外来民营企业来此投资建立大型市场。如:沪家具市场,占地100多亩,拥有9万平方米营业面积。

三是本市商业企业来此设立专销大卖场等。如农工商超市等。

截止去年年底,我市拥有各类商店(商场)880家、营业面积达43万平方米、总营业额达到25亿元。

(三)存在问题和潜在危机

1、缺乏总体商业规划,对限制或鼓励发展的商业项目不够明朗;

2、商贸服务与现代产业结构紧密结合不够,商贸服务的发展缺乏当地产业的有力支撑;

3、文化餐饮娱乐宾馆等商业设施贫乏,夜生活冷清,人气不足;

4、商贸服务与旅游休闲紧密结合有待大力拓展,商贸服务业的投资项目挖掘当地人文历史底蕴不深;

5、周边城市发展竞争加剧,同区城市对我市的人气、商业都带来辐射压力。

三、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乘势而上

是指要善于抓住时代赋予我市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从未来五年中,我市至少有这样三个有利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大好机遇:

一是在新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制订的商业发展规划,尤其是郊区商业发展规划中,首次将我市明确列入“交通网络型商业”的四市之一。即将出台的《城市商业发展规划》,将从“郊区区域和城市商业中心”、“交通网络型商业”、“产业依托型和居住型商业”这三个层面积极推进以试点城市、城市为典型代表的郊区城市商业发展。到2025年,郊区商业成为全市商业的重要支撑和增长亮点。我市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可以全面建设包括“交通网络型商业”在内的三大模式。

二是新城的建设辐射机遇。我市处于市区、主要是向新城去的途中,势必在旅游上、在物流贸易等方面对此产生极大推动影响。我市就要精心规划,如何积极配合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在当地发展建设与之相互配套的商贸设施和项目。

(二)以商兴市

这是整个我市在新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要明确的一个指导思想。我市历史上是以产盐兴起的,也曾经是盐业商贸的集散地。后发展成农业以及向制造业为主转移。现在,既然时代赋予我市这样一个交通枢纽城市的大好发展机遇,我市就要把交通枢纽这一地理特性与商贸流通集散地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以大型专业市场、商贸旅游服务集聚区等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所有新兴的产业、包括房地产业,都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原有产业通过整合,积极推动为生产者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在商业形态和商业格局中,就要贯彻“大商圈、大流通、大服务”的发展

建设风格。以现代服务业导引现代制造业,以现代制造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从而加速城市化进程,向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心重市(城市)迈进。

(三)统筹规划

商业是与房地产开发、地区就业、社区发展、产业连动等各相关方面紧密联系的。因此,在商业规划时一定要注意统筹结合。香港的土地资源非常宝贵,人口密度也非常高,但居住区占地只有不到20%。政府适当控制了住宅建设,很大的区域都被划作娱乐业和商业,以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他们在建设中的6p理论值得借鉴。即:

1、people(人)是最重要因素:在商业规划中首先要注重当地人的各种需求,社区商业不可忽视;其次,当地新引入的中高档消费群的商业娱乐需求也要考虑;尤其是要未雨绸缪,充分规划市区人口大量导入的商业服务需求。

2、place (选址)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一个项目,尤其是商旅结合的项目,在当地选址建设中要充分挖掘文化底蕴,与当地的名人故居或名胜古迹统筹开发,就会相得益彰。

3、pay for (价格)要防止泡沫:房地产楼盘,商业商铺以及商品价格定位都要适当与当地的购买力相适应。

4、philosophy (哲理)引入理性思维;一个成功的城市规划,一定会有理性的思维作指导。我市的商业规划一定要先想明白商业发展的灵魂是什么、商业发展在城市的战略地位是什么、以什

么样的理念开发建设商业等三个基本问题,然后才能在未来15年中保持领先的势头。

5、plan (规划)要先行:即我市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按照新的形势和要求,统一修订,商业发展规划要纳入其中并与之紧密结合。

6、program (计划)要完善:在整体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后,就要抓紧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在计划中还要根据当时执行情况,及时进行适当调整。当然,一旦规划确定,土地的使用性质、项目的建设风格与功能,就不能轻易变动。

(四)文化底蕴

以往我市也有雄伟的商业市场发展项目,但实践下来都没有获得成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当地历史底蕴的挖掘和利用。商业需要有坚实的文化底蕴支撑。尤其是商业一旦与旅游购物相结合,就更需要浓郁的人文气息。我市有非常丰沛的历史文化资源。

1、悠久的盐文化。我市由古代盐业的发展产生了盐文化,涌现出大量与盐业相关的书画、诗歌、舞蹈、故事、地名等,

至今还留存很多。

2、美妙的鹤文化。我市社区初现陆地时为滨海之乡。古朴

的自然景色,吸引了云间白鹤。它们从空中飞来,筑巢于翠柏

之上。此鹤“丹顶、绿足、龟趺,不卵而胎,实为仙种”。因此,文人墨客围绕“仙鹤”,吟诗作词,或取名于志书,或以

“鹤”题名,形成了独特的鹤文化,影响深远广泛,至地区有

许多以“鹤”字命名的地名。

四、我市的商业体系及规划重点

(一)我市的商业体系

我市的商业体系将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社区商业为基础,以信息网络和交通网络支撑,形成物流、财流、人流的商业大格局,从而达到流通、流动、流连的“三流”目标。

现代服务业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主要指那些不生产商品和货物的产业,主要有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

按照联合国对服务业的划分,其中主要的两大类就是消费者服务业(consumerservice)和生产者服务业(producerservice)。对现代服务业来说,制造服务业的拉动是主要的,而这就需要转向使用由企业外部更加专业化的单位所提供服务的行为。

另一种说法指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国家

统计局在1985年《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中,将第三

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

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个层次是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

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

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

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

会团体和警察等。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是:结合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转换、充分利用入世过渡期先试先行的机会,重点加快发展金融、现代物流、商贸流通、要素市场等体现城市集散功能、具有区位与口岸优势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以及研究开发、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传媒与广告等具有人力资源优势的知识型服务业;加快发展会展、房地产、都市型旅游等具有广就业功能的都市型服务业。同时,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国内大企业集团决策中心、利润中心、R&D中心入驻,提升为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服务和辐射功能。

我市的商业设施主要按照要求努力打造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现代商贸服务业。整个我市的商业体系,以开放式的“流动”贯穿全过程。

所谓“物流流通”,主要指通过我市搭建物质流通大平台,使来往物质加快流通速度;所谓“财流流动”,主要指通过我市的商业设施,使得当地的存量资产得以盘活流动,不断积累增量资产;所谓“人流流连”,主要指让所有到过本市的游客能再来,并且欢迎不断有新的移民到我市来发展前程。

(二)规划重点

1、在即将打通的大道区域,将运用“豪布斯卡”(HOPSCA)原理规划,集酒店(H)、办公楼(O)、停车场(P)、购物(S)、公共活动(C)和公寓(A)等于一体,统一规划建设。其中:正在洽谈的建材市场,建议将紧密依靠政府资源,以建设统一的建材交易中心为基点,形成辐射城市群的大型建材交易、展示的专业综合平台;正在洽谈的皮草市场,建议将建设以家居为主要销售特色的大型生活类专业市场,以满足消费者对家居生活的多种选择,其购物对象将辐射1小时车程左右的地域。两个专业市场的生活类配套设施要统一平衡,并注意与附近的财富源商业设施不要重复建设。按照规划,这一类型的商业中心总面积将控制在30万平方米左右。

2、在我市即将建立的轻轨站点附近,将重点规划建设包括

轨道交通站点商业集聚点、公路干道周边商业集聚点等的旅游

购物商业中心。这一类型商业中心面积控制在5万平方米左右,主要业态有大型综合超市、大型专业店、现代批发交易市场、

餐饮等,辐射半小时车程范围的地域。其主要消费对象为前往

新城等游览的游客以及本地居民。

3、建立以汽车贸易、展示等为一体的综合配套的专业商贸

服务区。其中,可以建立一些为汽车贸易服务配套的,如保险、咨询、税务、法律等为生产者服务的现代服务业。

4、在现农工商大卖场周边,将通过整合或新建,形成包括

居住区商业、工业或科技园区商业等的文化娱乐商业中心。这

里的商业业态主要有生鲜超市、餐饮、休闲、文化、娱乐、绿色商贸休闲带、财富源大型商城等设施。注意的是,这里的商业中心不要影响我市新市政府周边的政治文化中心功能发挥。

5、充分挖掘我市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我市的旅游休闲业:建议配合我市母亲河--6亿元的疏浚工程,在两侧打造包括休闲水乡旅游特色区。在这个特色旅游区域内,将一些名人故居、古桥、古楼结合保护进来。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先以位于社区“研究所”为起点,逐渐在周围展开蔓延。该研究所占地4公顷多,周围小河环绕,形似小岛,地势高爽,环境幽雅。

在这个特色旅游区域内主要是充分体现和延伸我市的两大地方文脉。

一是建立盐场博物馆。中国的海盐生产历史悠久,又是我国盐业生产的重点。海盐产量大,耗能少,成本低,运输方便,经济效益大。目前,中国海盐产量约占全国盐总产量的80%。

二是发扬鹤文化,建立生态自然景观保护区。如果在这个特色生态旅游区域内能重现当年的“鹤沙八景“,那是造福于子孙的一件大事。

五、我市的商业网络及形态布局

“二轴五圈”的布局,适应我市状态

(一)两条主轴

1、第一条是已经基本发展成型的公路,关键是整合。原来商业城创建的摩托车市场已经不适应现代的商业形态,需要整体搬迁到汽车这个商业圈中;

2、第二条是规划两侧,主要打造旅游生态景观区域。

(二)五个商业圈

1、以汽车为主要特征的交通商业链商圈,方圆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在这个商圈里,除了现有商业模式和经营品种,建议:一是将车市场搬迁过来;二是新增电动车品种;三是尝试开辟游艇经营、展示等。

2、以日常生活需求为主要特征的家居商业链商圈,位于公路、农工商大卖场地域,方圆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在这个商圈里,除了现有商业内容外,还包括:正在建设的商城、绿色商贸休闲带等。

3、以建材、家居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商贸服务圈,位于南路区域;

4、以即将通向的轻轨站点周边1平方公里,主要经营旅游食品、小商品市场。

六、我市的商业环境及配套措施

1、土地资源宝贵,要注重地下空间开发。我市历史上有地下水渠、地下粮仓。人行天桥方案建议修改;

2、基础设施重要,是商贸发展的必要前提。注意污水处理能力;开辟公交直达市区枢纽车站;建设城市道路、信息网络设施的普及等。

3、商业政策、商业经营投资项目的控制与引导相结合,定期发布相关政策条目等

4、注重城市的形象塑造。建议将在我市历史上的码头所在竖立纪念性标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