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喜剧比较..
从《我爱我家》中看中外情景喜剧特点

从《我爱我家》中看中外情景喜剧特点情景喜剧,是1947年诞生在美国的一种的新兴的电视化的喜剧模式。
1992年,曾在美国留学的英达导演(随后出现的英派),将这种电视艺术带来中国。
从此,中国本土的情景喜剧开始了其自身的创作与发展。
十几年来,情景喜剧在中国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一个新鲜事物所经历的各种困难,从遇到水土不服,一度不被中国广大的电视观众所接受到其凭借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发展完善,及优秀的创作思路终于被中国观众的广泛认可。
《我爱我家》是集教育性与娱乐性通俗性与严肃性艺术性与群众性为一身的情景喜剧。
从中国的情景喜剧发现到现在来看,其实每部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闲人马大姐,武林外传》都是同时具有教育性娱乐性通俗性等特点的。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情景喜剧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本身每集,或是每个章节都是有一定寓意的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一定得教育意义,把这种教育性隐藏在通俗性的话语中,故事中,通过这段故事会使我们明白什么道理。
比如在第19集(气功师大)一集中,就揭露了所谓气功大师的虚假表演,告诉大家伪科学而真面目。
中国的情景喜剧包括(我爱我家)都是有一点严肃性在其中,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中国,不断的有收入差距过大,青年一代的思想,退休老人的生活等非常严肃的问题被《我爱我家》用市井生活和俏皮话加以调侃与消解。
但这些调侃与消解并不影响这些问题在剧中的反映以及人们愈发的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我爱我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的都是关于这个家的故事,关于这个90年代北京六口之家以及他们的邻里的故事。
这也是中国情景喜剧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是用艺术手段展示一些小人物的故事,它所描绘的生活和百姓息息相关。
从观众的实际需求来讲,家长里短,是是非非,离观众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渴求距离很近,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纠葛,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
正因为是观众身边的真实故事,观众才会被他们牢牢吸引,并形成某种心灵的互动,产生由角色到自身的情感交流。
中外文学名著 喜剧的名词解释

中外文学名著喜剧的名词解释“喜剧”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美学的一种范畴,二是指艺术的一种形式。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喜剧”,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喜剧”是指戏剧中的喜剧、带有喜剧性的小说、诗歌、笑话、幽默故事以及曲艺、漫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狭义的“喜剧”仅指戏剧中的喜剧。
欧洲最早的喜剧是古希腊喜剧,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16、17世纪以莎士比亚、莫里哀为代表;18世纪意大利的哥尔多尼及法国的博马舍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喜剧的代表;19世纪以俄国的果戈理为代表。
中国戏剧写意性的表演特征是在历史中逐渐形成的。
中国戏曲起源于宋代,“戏曲”一名初见於宋元间人刘埙(1240——1319)《水云村稿》的《词人吴用传》:“至咸淳,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
”此“戏曲”二字指演戏之曲。
“戏曲”一词虽早在宋元间已出现,但古代并不普遍使用它,而常常使用“曲”、“乐府”、“剧戏”、“词曲”等,或分别使用“南戏”、“杂剧”、“传奇”等词。
元杂剧是在宋官本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元代喜剧不仅是中国古典喜剧创作的第一次高峰 ,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古典喜剧创作的最高水平。
在中国戏曲史上 ,元代喜剧创作的成就、价值与影响是多方面的。
无论是在南戏还是在杂剧中 ,喜剧创作都以绰约的风姿 ,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其中 ,元人杂剧中喜剧创作的成就 ,更令人瞩目。
在元人杂剧中 ,近千年中积淀起来的喜剧传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与表现 ,优秀的喜剧作品元杂剧中的喜剧正体现了人们战胜邪恶、争取正常生活的信心。
它扬弃了宋杂剧、金院本滑稽调笑、插科打诨的表演方式,将构造喜剧冲突与塑造喜剧人物性格作为主旨。
这样,它就与悲剧具有了同等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成就。
中西幽默的跨文化对比

中西幽默的跨文化对比作者:董彦宇顾妍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5期摘要:幽默在人类交际过程中能引人发笑,增进感情,促进沟通。
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在全世界,幽默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然而,幽默只有共享同一文化的群体成员才能心领神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了解其他文化的幽默,很可能会造成交际的障碍和冲突。
本文以跨文化的视角,对幽默进行溯源,考察了中西方幽默形成的原因,探讨了中西方幽默不同的表达方式、内容和功用。
关键词:幽默;文化;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2人是追求快乐的动物。
在现代巨大的压力下,人们越来越看中幽默感。
幽默是每个民族都有的,但不同民族的幽默感差异却很大。
它蕴喻特定的文化内涵,体现不同民族的价值体系和思想观念,只有共享同一文化的群体成员才能心领神会。
对中西方幽默的跨文化研究,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中的幽默,掌握其文化内涵,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对中外文化交流、汉语的对外传播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幽默溯源幽默,来源于拉丁文“humor”,是一个生理学术语,原意指体液。
希波克拉底认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同比例决定了人们不同的心理、气质、习惯、性情等。
17世纪末,幽默有了现在的含义,指在交际中能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表情等。
许多人都对幽默产生反应,被好笑的事逗乐。
“它的机能与其说是物质的,不如说是化学上的。
它改变了我们思想和经验上的根本认识。
”但由于言语占了人类交际活动的大部分,所以许多幽默存在于言语中,三言两语就妙趣横生。
[1]在中国,林语堂先生在1923年首次把“humor”引进来,并根据它的发音翻译成“幽默”。
幽默的涵盖面甚广,它包括笑话、讥讽、反语、喜剧、俏皮话、轶事趣闻等等。
“幽默”这个词进入中国虽然很晚,但幽默文化在中国却早已产生。
从中国古代到近现代的作品中,到处可见幽默的智慧。
中外喜剧比较)

俯视与仲视——谈中西戏剧观众心态视角差异详细内容观众心态视角不是指观众从某种学科角度(如社会学、历史学角度)去看戏剧演出,而是指观众与戏剧演出之间的心态落差造成的视角。
观众把自己的心态放在一定的位置去观看戏剧演出,而观众的心态位置与演出在观众心中的位置不是完全平等的,这种落差造成的视角就是观众心态视角。
中西戏剧观众的心态视角存在着很大差异。
中国戏曲观众采用的是俯视角,西方戏剧观众采用的是仰视角。
也就是说,中国戏曲观众处在一种心态上的高位置,去俯视演出;而西方戏剧观众处在一种心态上的低位置去仰视演出。
这种视角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观演关系的中心不同。
在剧场里,演员表演戏剧,观众观看演出,但在观演关系中,二者却不占同等的位置。
不同的戏剧,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一是以观众为中心,一是以演出为中心。
观演关系中的观众中心制是指观众处在中心地位,在演出时间、演出长度、演出内容上具有较大的决定权,观看时也有较大的自由度。
演出中心制则相反,演出者具有较大的自主性,演出时间,剧目内容由演出者决定,观众在观看演出时有较大的限制。
在观众中心制的观演关系中,观众在心态上处于高位置去俯视演出,形成俯视的心态视角。
在演出中心制的观演关系中,观众在心态上处于低位置去仰视演出,形成仰视的心态视角。
西方戏剧的观演关系倾向于演出中心制,演出者较少与观众提前商量,演出时,与观众的直接交流较少,注重演出的整一连续性,演出过程中较少有与演出无关的穿插。
观众提前买票进入剧场,按号入座,观看时不宜做与观剧无关的事,甚至鼓掌也只适合在幕间和演出结束后,以免干扰演出。
这时,观众是用仰视的心态视角去观看演出。
中国戏曲的观演关系倾向于观众中心制。
中国古典戏曲演出可以分为公众演出和堂会演出,公众演出不管在剧场还是在广场,观众前去观剧的时间都是自由的,观看演出时的限制较少,可以做与观剧无关的事(如聊天、吃东西),也可以随时表示对演出的喜恶甚至干涉演出(如喝彩、喝倒彩)。
中外电视栏目比较《老友记》VS《爱情公寓》——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

中外电视栏目比较《老友记》VS《爱情公寓》——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电视剧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普遍。
情景喜剧是一种受众广泛的喜剧形式,它通过具有典型性的情景和角色来引发观众的笑声和共鸣。
《老友记》和《爱情公寓》是中外情景喜剧中的经典代表作,它们在美国和中国的观众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本文将比较中外两个典型情景喜剧,分析它们在表现形式、幽默元素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异同。
一、表现形式比较1.故事背景与情节设定《老友记》以纽约市为背景,讲述了六个青年的生活和爱情故事。
剧中角色的人物设定独立鲜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梦想,通过生活中的各种情景展示出来。
《爱情公寓》则以北京市一个公寓楼为背景,聚焦于五个青年的生活和情感纠葛。
剧中角色的设定更加贴近中国观众,展现了都市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需求。
2.情景呈现方式《老友记》采用多相机拍摄方式,经典的六人沙发框架下,通过不同的摄像机角度和切换手法,呈现出六个角色的生活细节和相互间的互动。
《爱情公寓》则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方式,通过五个角色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来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故事的发展。
也采用了适度的透视镜头和动画元素,增添了一些幽默和夸张的效果。
二、幽默元素比较1.笑点创作《老友记》通过情节的设置和台词的幽默创作带给观众持续的笑点。
剧中角色的个性特点和搞笑片段的设置非常巧妙,毫不雷同且充满创意。
同时,不少台词也成为了经典的梗,深入人心。
《爱情公寓》着重通过语言和段子来制造笑点。
剧中角色的对白具有智慧性和戏剧性,贴合中国年轻观众的口味和文化背景,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和笑声。
2.情绪营造《老友记》通过较为轻松的剧情和场景,营造出快乐、轻松的氛围,使观众忘却压力,享受片中角色的生活点滴。
《爱情公寓》采用了较为真实和贴近生活的情节,与观众情感上的共鸣更加紧密。
剧中角色所面对的问题和困境,以及他们之间的友情和爱情,让观众在欢笑之余,也思考人生和情感的真谛。
中外戏剧创作方法的异同——以《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041[摘 要] 随着戏剧的发展,越来越多优秀的戏剧作品呈现在大众的视野。
当今社会正处于戏剧发展的繁荣阶段,大众对戏剧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欣赏戏剧不仅是对生活的消遣与解压,而且能给大众带来更多对人生的思考。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两部经典的戏剧作品,受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的影响,角色的生存环境与人物性格有许多不同之处,所体现出的表达事物的语言方式、做事方法、观点也有许多不同,所以两部作品呈现出的创作方法也截然不同。
通过对两部作品组织事件方式、塑造人物手段和营造情境方式的对比,探索研究两部作品创作方法的不同,提高对剧本文学性进行分析的能力。
[关 键 词] 《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方法中外戏剧创作方法的异同——以《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李泇黎一、组织事件方式不同《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故事都发生在封建社会,戏剧作品以爱情开始,以殉情结尾,让人们对封建制度压迫下的爱情有了更深刻的沉思,也为他们的结局而感到惋惜。
《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作品,属于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被称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作品。
西方文艺理论家认为,悲剧完美的结局应是单一的结局,剧情的转变 “不应由逆境转入顺境,而应由顺境转入逆境 ”。
西方悲剧作家在揭露悲剧的社会现实时往往习惯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来处理结局,有时甚至不惜让主人公惨死或失败以表明他们所代表的新生力量同敌对腐朽势力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性[1]。
东方娓娓道来,由逆境最终转为顺境,变成一个完美和谐的结局。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二人虽一开始就知道他们的家族有世仇,两家不予交往,但他们相爱,一起共同面对,使这对相爱的恋人从永生不可相见的处境转为可以相伴一生。
大家都在与传统礼教抗争,与命运抗争,在一切大方向都是顺利的时候,因为罗密欧得知的假消息比神父的真实情报早了一步,导致所有的事情极速转向逆境,最终酿成悲剧。
中外情景喜剧的比较——以《老友记》和《武林外传》为例

像 中国人茶余饭后喜欢去茶馆戏楼泡壶
茶听小 曲儿一样 ,在那里 ,人们结交朋 友, 交心谈 心 , 是最让人放松 的地方 。编 剧选 择这一 主要场景正是 出于这样 的考 虑——尽量使观众感到放松愉快 。
口
周
圣
与之场景设置原则相同的是 , 《 武林
的热 烈追 捧和散播 。然而 , 《 老 友记》 对 《 武林 外传 》 有这无法否认 的影响 。熟悉
创作 , 力求把最 真实 、 最生活化的剧情 展 示给观众。 它发挥美式英语 的语言幽默 , 例如 , 为古怪精灵 的 P h o e b e和油 嘴滑 舌
娱 乐至上 的大侠们 : 中国人 的“ 武侠
情结 ”已经形成 了一种深厚 的民族心理
积淀 ,英雄好汉在 武侠 剧所 营造 的那个 刀光 剑影 中体 会 到 了江湖 的险 恶 与 温
情, 体会到 了人生的短暂与永恒。《 武林 外传 》则是对传统武侠剧 的解构与彻底 颠覆 ,里 面没有武艺超群侠肝义胆 的至
尊大师 , 也没有超炫超酷 的打斗场面 , 大
的C h a n d l e r 设计 了许 多贴 合人 物 性 格 的隐喻 双关语 , 如果 观众能深 入文化 层
面去理解就会达到精神的极大愉悦。 此外 ,美 国人 幽默的国民性格也 为
置各大论坛首 页。笔者拟就 以《 老友记》 和《 武林外传 》 来试 图分析 中外情景喜剧
的特点 。
《 武林外传卜
本土化创作典范
我国现有 的情景喜剧均较为成功 地 融合 了小品这种艺术样式 ,结合耍 嘴皮 子和抖包 袱及方言化的创作方法 。具体
结 合 平 常 百 姓 所关 心 的 生 活琐 事 问题 而 与 观 众 拉 近 了 心理 距 离 。
中美情景喜剧语言风格比较

Period style
Period style is the integrative manifestation in the same era that the people of a nation u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language. “时代风格”是指同一民族的人们在同一 时代运用语言的各种特点的综合表现。 “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白驼山壮骨粉,内用外服均 有奇效。挨了刀涂一包,还想再挨第二刀,闪了腰吃一包, 活到二百不显老。白驼山壮骨粉,青春的粉,友谊的粉, 华山论剑指定营养品,本镇各大药铺医馆均有销售,购买 时,请认准黑蛤蟆防伪标志,呱,呱……”
ROSS: I, I just never think of money as an issue. RACHEL: That's 'cause you have it. 六人因为经济问题弄得不爽,他们六个十年来经济起 伏都挺大。钱有时能体现友谊,有时也会毁了友谊。 “If you ever need holding, call my name ,I'll be there.” “当你想找一个肩膀依靠,告诉我,我马上到!”
中国情景剧起步晚,很多方面借鉴了美国情景剧,但在发 展过程中吸取了传统相声艺术,《武林外传》的出现给中 国情景剧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武林外传》反其道而行之,大胆跟随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 发展脉搏,令观众朋友们爱不释手。
例如,吕秀才的经典台词“子曾经曰过”、佟湘玉带有陕西 口音的“额滴神”(我的神)、“我化个妆先”,郭芙蓉的 “确定一定以及肯定”,都让熟悉流行用语的中国年轻观众 产生了强烈的亲切感。
《武林外传》经典台词
情景剧语言广告的运用
中外喜剧鉴赏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课程:《中外喜剧电影赏析》题目:《小鬼当街》观影赏析序号:7 0专业:软件工程(嵌入式)班级:软嵌151学号:2015123352姓名:韩吉二〇一六年六月十七日电影《小鬼当街》观后感《小鬼当街》是由二十世纪福斯公司发行并出品的一部喜剧电影。
制片人是凭借“小鬼当家”成名的约翰.胡弗斯,因而这部电影的主角会像他之前的电影《小鬼当家》的主角一样,想开挂一般的无敌。
而整部电影便在主角无敌的的情况下,引出的一幕幕令人发笑的画面。
《小鬼当街》又叫《超能塞豆隆》或者《婴儿外出的一天》,这是由帕特里克·里德·约翰逊导演的一部喜剧电影,由乔·曼特纳乔、乔·潘托里亚诺主演。
这部电影主角是个九个月大的婴儿比克,他是百万富翁卡威尔夫妇的独生子。
他的父母希望他能风光的的上报,以便于让人们认识到他们的孩子,便找了一位知名的摄影师来替比克拍照片,结果被坏蛋艾迪、诺比和威哥绑架,并被索要赎金500万美金。
结果三个贼被比克弄得团团转,尤其是笨贼艾迪,被逼可无意中整的伤痕累累,最终被警察逮住。
制片约翰.胡弗斯为凭借电影《小鬼当家》成名,而在五部电影《小鬼当家》中,我们知道,每一部电影的主角都是一个小孩,而且小孩用陷阱将坏蛋整的欲仙欲死,最终坏蛋被警察逮住。
而《小鬼当街》一如以前的保留了前几部电影的风格,小男孩比克往往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似乎都是上帝的神来之笔,往往能够化险为夷;而企图绑架比克的三个坏蛋,如同被上帝遗弃的罪人一般,连喝口水都会塞住牙缝:先是被木板砸,然后又掉下楼,被胖子揍,被猩猩海扁,遭打火机烧裤子,又在工地里被戏弄得团团转……看着三个坏蛋被戏弄的模样,很多时候我都替他们感到疼。
导演为了让他们承受下去,特意给了他们一个刀枪不入的身体和接近于负值的智商。
无论是从楼上掉下去还是被猩猩痛砸,还是火烧,他们也只是承受了短暂的苦痛,接而继续享受接下来导演为他们准备的一顿大餐。
中西方喜剧比较

西方喜剧浅析及中西方喜剧对比一、西方喜剧浅析喜剧是西方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
它指以可笑性为外在表现特征的一类戏剧。
它源于古希腊,由在收获季节祭祀酒神时的狂欢游行演变而来。
在喜剧中,主人公一般以滑稽、幽默及对旁人无伤害的丑陋、乖僻,表现生活中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
由于模型表现的对象不同,艺术家的角度不同,手法不一致,所以,喜剧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其中包括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
喜剧与悲剧最重要的不同在于它的主题。
典型的喜剧处理的当时的政治或艺术问题,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以及喜剧作家所不喜爱的人或作为。
他们通常也不依神话故事,自创情节,并且常常提及当时的任务局势,因此对现代人来说,故事便显得模糊不清。
西方喜剧的发展史1、古希腊喜剧:政治讽刺喜剧和世态喜剧。
古希腊喜剧之父是阿里斯托芬。
政治讽刺喜剧以阿里斯托芬为代表,主要内容是批评雅典政治中的弊端,抨击某些权势人物。
世态喜剧以米南达为代表,主要内容是家庭生活与爱情故事。
米南达(约前342—约前292)是生活在希腊化时期的重要喜剧作家,曾得过3次剧作奖。
他创作过近百个剧本。
《公断》、《卫兵》、《剪过毛的羊》。
他的唯—一部完整作品《恨世者》是在不久前发现的。
喜剧作家,米南达的创作经常被后人模仿,尤其是在罗马的戏剧界。
普劳图斯、泰伦提乌斯等人的剧本,绝大部分是模仿米南达的。
2、15世纪欧洲流行的喜剧:闹剧(笑剧)。
代表作是《巴特林先生的故事》。
3、文艺复兴抒情喜剧:莎士比亚为代表,大多以爱情故事为题材,充满幽默的情趣、生活的欢乐与浪漫主义的抒情色彩。
4、16世纪即兴喜剧。
又称假面喜剧,流行于意大利,由职业旅行剧团在民间演出,没有固定剧本,人物定型化,演出程式化。
5、17世纪古典主义喜剧。
莫里哀的讽刺喜剧是代表。
6、18世纪性格喜剧。
欧洲喜剧的繁荣期,代表是德国的博马舍和意大利的哥尔多尼。
哥尔多尼的“性格喜剧”,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又称“风俗喜剧”,因为作品充满生活的情趣。
中外情景喜剧比较研究

中美情景喜剧比较研究摘要:情景喜剧,是1947年诞生在美国的一种新兴的电视化的喜剧模式。
1992年由留美学者英达将这种电视艺术带来中国,从此,中国开始了自己的情景喜剧的策划与制作。
十几年来,情景喜剧在中国不断发展、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但相对于美国情景喜剧,中国情景喜剧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指导实践创作的需求。
本文将通过对中美情景喜剧的比较研究来看中国情景喜剧的现状。
关键词:中美情景喜剧对比分析、发展趋势、题材多样、制作精良、方言版情景喜剧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国产情景喜剧要想有进一步的发展,就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上,认清自己的位置。
美国的情景喜剧在世界情景喜剧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通过中美情景喜剧的对比研究来深入分析国产情景喜剧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未来的发展。
一、中美情景喜剧对比分析1、中美情景喜剧的共同之处首先他们都具有情景喜剧自身所具备的一些特点,富有喜剧色彩,贴近生活,场景固定,剧中的人物个性鲜明,“灌装笑声”沿用至今,制作成本较低等。
其次,在题材的选择方面都侧重选择“生活化”的主题。
如美国的《生活大爆炸》、《辛普森一家人》,中国的《家有儿女》、《我爱我家》。
2、中美情景喜剧的相异之处1)从题材上看,美国情景喜剧题材更加多样化。
国产情景喜剧主要围绕家庭内部,办公室职场等题材,以底层市民为主要描写对象、贴近生活。
美国情景喜剧还涉及种族主义、妇女解放、女权主义等社会问题,反映时代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从拍摄手法上看,美国情景喜剧拍摄手法更加多样。
如1951的《I love lucy》第一次使用了多机位拍摄,《modern family》采用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
3)从叙事手法上看,美国情景喜剧采用多线索、立体式叙事的手法,国产情景喜剧则采用单线索叙事,在叙事上追求故事的完整性。
4)从制作方面看,美国情景喜剧保持并延续良好的制作传统,高投入、品牌化,制作精良。
中外情景喜剧比较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Abstract (2)Keyword (3)一、中外情景喜剧概述 (4)(一)大众文化在情景喜剧上的体现 (4)(二)情景喜剧概述 (4)(三)情景喜剧在国外的发展 (5)(四)情景喜剧在中国的发展 (5)二、中外情景喜剧的成功案例分析 (7)(一)国外情景喜剧的成功之处-以《六人行》为例 (7)(二)国内情景喜剧的成功之处-以《爱情公寓》为例 (8)三、相较国外,我国中国情境喜剧目前的发展困境分析 (9)(一)过于媚俗化 (9)(二)过于低俗化 (10)(三)类型化严重 (10)四、中国情景喜剧如何借鉴国外成功案例实现突围之路 (11)(一)采取多样化的题材 (11)(二)使得幽默手法平面化 (12)(三)构建良好的播出平台 (12)结语 (12)[参考文献] (14)中外情景喜剧比较摘要:随着电视文化业的兴起与发展,数十年来,电视情景喜剧作为一种轻松的电视剧形式在国内外发展的迅速而广泛。
如今的情景喜剧大多数集时尚、幽默和平民化的特点于一身,比较迎合当今电视观众的娱乐化收视行为,特别是在年轻的收视群体中受到了普遍的认同,也可以预见的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电视娱乐的日益发展,我国的情景喜剧也出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西海,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要在学习、借鉴外国的优秀作品的同时探索一条更适合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之路。
本文就中外情景喜剧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探讨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目前发展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分析原因并试着提出解决的对策,以求为日后的实践打下理论基础。
关键词:情景喜剧,中外,六人行,爱情公寓Comparing of Chinese and Foreign Sitcom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rise of TV cultural industry, for decades, the TV sitcom, as a kind of relaxed drama form development rapidly and widely at home and abroad. Most of today's comedy set fashion, humor and common features at a suit, compared to cater to today's TV viewers entertainment viewing behavior, especially in the young viewers are a common identity, also can foresee will have great development s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in our country, the country's situation comedy also appears the good development trend and western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and there exists a certain problem, of course, we want to be in study, draw lessons from foreign outstanding works at the same time to explore a mo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ituation comed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ing cours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sitcom, discu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TV situation comedy,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with the existing predicament, analysis the reason and try to propose solving the countermeasure of, in order to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future practice. Keywords:Sitcom Chinese and Foreign friends IPARTMENT一、中外情景喜剧概述(一)大众文化在情景喜剧上的体现情景喜剧是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文化产品,情景喜剧的产生、发展与繁荣必然与大众媒介有着重要的联系。
浅谈中外喜剧电影的相似之处

浅谈中外喜剧电影的相似之处作者:周扬来源:《新闻世界》2015年第12期【摘要】从电影的发展历程来看,喜剧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观影感受,成为电影史上举足轻重的一种电影类型。
虽说喜剧电影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如果对中外喜剧电影进行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其实存在着许多的相似点和共同点。
本文选取卓别林和周星驰为中外喜剧电影的代表人物,并结合他们的作品探究中外喜剧电影的相似之处,以便更好的探索喜剧电影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喜剧电影卓别林周星驰“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解作笑剧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起人们对丑的、滑稽的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电影艺术词典》对喜剧的定义是:“以产生结果是笑的效果为特征的故事片。
在总体上有完整的喜剧性构思,创造出喜剧性的人物和背景。
主要艺术手段是发掘生活中的可笑现象,作夸张的处理,达到真实和夸张的统一。
其目的是通过笑来颂扬美好、进步的事物或理想,讽刺或嘲笑落后现象,在笑声中娱乐和教育观众。
矛盾的解决常是正面力量战胜邪恶力量,一般来说结局比较轻松愉快。
”由此,喜剧一般都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谈及喜剧电影,就不得不说起卓别林,他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喜剧表演大师,在喜剧电影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我们熟知的周星驰,也是一位在喜剧电影上造诣很高的大家,从时代跨度来说,看似没有任何交集的他们在诠释喜剧电影的时候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尤其体现在作品的主题上。
一、对社会阴暗面的批判卓别林在喜剧电影中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电影中所饰演的夏尔洛这个喜剧人物,他的出场常常伴随着诙谐、幽默、搞笑,而美国默片也在他的推动下到达发展顶峰。
他把喜剧作品和批判社会现实结合起来,集中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并且以一种小人物的形象进行演绎,在当时的喜剧电影中显得尤为难得。
卓别林的作品也反映了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中外戏剧史复习

中外戏剧史复习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悲剧的定义:是对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他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宣泄)。
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的定义三大悲剧诗人1、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情节简单感人、语言雄伟严肃●庄严,雄浑,抒情气氛浓重2、索夫克勒斯●《俄狄浦斯王》●质朴,简洁,结构完美3、欧里庇得斯●对神话异议、妇女题材、计谋成分●《美狄亚》●华美而自然,以写实和心理描写见长●歌队-形式罗马:喜剧作家(普劳图斯、泰伦斯)悲剧作家:塞内加《美狄亚》《俄狄浦斯王》赏析主题: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冲突•人物形象(悲剧英雄)•结构:锁闭式、明暗线交织•技巧:发现与突转。
高乃依《熙德》,法国悲剧创作史开山之作莫里哀论喜剧:•观众常识是评判戏剧优劣的标尺•观众的直观快感比艺术法则更重要•喜剧未必比悲剧低下三一律:•时间和空间高度简练、紧凑、集中•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戏剧结构绝对化、程式化《太太学堂》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诞生。
《伪君子》主人公:答尔丢夫,桃丽娜《伪君子》艺术特色:•基本符合古典主义:韵文诗体,分五幕,三一律。
•结构严谨、矛盾冲突集中尖锐、层次分明。
•开场单刀直入,一举数得,被歌德称为是“现存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了” ,暴露过程有层次的深入展开•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古典主义喜剧的严格界限,带有悲剧色彩•语言个性化,人物形象鲜明•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对比描写,民间笑剧、传奇剧、风俗喜剧手法综用《伪君子》不足之处:•结尾比较勉强,不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物刻画失衡,人物性格固定单一,鲜明而不够丰满莎士比亚作品的艺术特色:1 莎士比亚作品是思想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比较先进的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2 莎士比亚的戏剧,塑造了一系列概括性强、具有独特个性并且在矛盾中发展的典型人物形象。
中西戏剧审美差异

中外戏剧审美差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01班张丽 20134340116一、中西戏剧诞生戏剧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的方式之一。
戏剧同时也是一个艺术种类,是人类众多的艺术创造的方式之一,是由演员直接面对观众表演某种能引起戏剧美感的内容的艺术。
戏剧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
中国戏曲最早隐现在先秦、形成在中唐,在宋金元时期逐步成熟,最终在明清时期达到空前繁荣。
中国话剧只有百年的历史。
从西方引入中国,20世纪初到“五四”前称“文明新戏”,早期深受戏曲影响。
西方戏剧则经历了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众多音乐形式的演化发展,最终于16世纪末诞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在随后的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直至20世纪,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二、审美观念差异柏拉图提出“美是什么”而引发了人们对美学的思考,并激励无数先哲进行不懈的解答和努力。
柏拉图认为:世间有许多类的事物,当你判断它是否为美时,心中必然已有了一个美的原型,这心目中美的原型又来源理念世界中存在的那个绝对的美。
任何美的事物都无法与美的原型相比,前者不过是对后者的一种模仿,美的事物有千千万,而美的原型或理念的美却只有一个。
中西戏剧审美观念的不同,首先就是各自相异的文化:中国戏剧强调抒情境界,人的精神境界,缺少自由意志,是天人合一的文化的体现;西方戏剧重视人物描写和人的意志行动,强调思辨和理性,是重智慧和征服的主客二分的西方文明的必然要求。
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天人合一,中国心灵哲学家蒙培元先生曾说:“人与天道、天理之间是纵向关系。
心灵不仅能够下通人事,而且能够上达天意。
这是一种纵向的自我超越。
”中国人更为重视纵向的超越,这种文学特征决定了中国戏剧的抒情特性,使中国戏剧在抒情性方面取得了西方戏剧难以超越的艺术成就。
然而,天人合一没有主客二分式的横向超越这一文化特征,首先使得中国戏剧中的主体与客体间没要必要的距离,不容易超越现象把握本质。
中外喜剧鉴赏 10 苏联喜剧2013胡明伟

• 经典对白:
• 谢 :“柳德米娜· 布洛科夫耶夫娜,我是向您道歉来的, 昨天,我像断了链子的疯狗……” • 卡 :“这么说还差不多。” • 谢 :“就是说链子断了。” • 卡:“好了…坐吧,纳瓦谢利采夫同志。” • 谢 :“不,我不能坐。要死还是站着死好。” • 卡:“坐吧…别怕。有劳大驾,屈尊就坐” • 卡:“阿纳托利· 叶利费梅奇。昨天,您说我丝毫没有人 的感情。” • 谢 :“昨天我全是胡驺,您不必把我的话当真。” • 卡:“您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我进行诽谤…污蔑。” • 谢 :“是污蔑。” • 卡:“您所说的话都是谎言。” • 谢 :“全是谎言。” • 卡:“是令人愤慨的谎言……这种谎言我是绝对不会同意 的。” • 谢 :“我也不会同意。”
• 梁赞诺夫喜剧片的喜剧效果不是依靠误会和不协 调,而是把人物放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在广阔 的社会背景中产生笑料。梁赞诺夫常常把主人公 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淡化经典喜剧所 具有的假定性,使他遇到一系列难以置信但在生 活中真的可能遇到的事情,从而挖掘出主人公隐 藏在喜剧背后的真实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使 主人公发生了奇妙的又令人信服的性格变化。 《办公室的故事》和《两个人的车站》中男女主 人公由争吵、敌意到理解、相爱的过程,那看似 不可能的爱情故事,都是这种奇妙的性格变化的 具体体现。总之,真实性与假定性结合,产生了 梁赞诺夫独特的喜剧样式。有人称他的喜剧为 “不纯的喜剧”或“生活戏剧”。
• 梁赞诺夫喜剧片的特征之二是鲜明的讽刺批 判精神。面对传统保守的机制,他大胆针砭时弊, 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反映社会弊端和阴暗面。梁赞诺 夫有意识地从生活中摘取那些具有时代气息和广泛 社会批判意义的细节。比如,《老马》中对政府拖 欠退休金和社会治安混乱的揭露;《你好,小傻 瓜!》里对“俄罗斯新贵”现象的展示;《狂欢之 夜》里对官僚作风无情的讽刺;《残酷的罗曼史》 中对人性虚伪的鞭挞;《两个人的车站》中的倒买 倒卖的列车员、黑市上投机倒把的暴发户、餐厅的 服务问题等等。这是梁赞诺夫喜剧片具有强烈现实 感的原因之一。
5中外喜剧鉴赏 第五章 希腊罗马喜剧

第五
一 希腊旧喜剧时期
1 希腊喜剧起源 希腊喜剧是从对农作物丰收的欢歌 庆典中产生的,公元前五世纪, 希腊就已经产生了严肃完整的讽 刺喜剧。
2. 希腊旧喜剧时期( 公元前487—公 元前404年)早期喜剧产生在雅典 民主时代,丰富的政治生活给作家 提供了丰富创作题材,早期喜剧多 是政治喜剧。 3. 阿里斯托芬以及喜剧 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46—公元前 385)写了44部喜剧,代表希腊旧 喜剧的最高成就。
第二节 罗马喜剧
1.普鲁图斯(公元前254-公元前184)喜剧 普鲁图斯是罗马最重要的戏剧家。 他的喜剧改编自希腊喜剧,但是在思想 内容、表现方法上,有自己的独创性, 减少了希腊喜剧的严肃氛围,加强了滑 稽闹剧的喜剧因素。
2.泰伦斯(公元前190-159)的喜剧 他留下了6部喜剧,发扬了希腊后期喜 剧的特征,创作一种严肃题材的喜剧。 喜剧艺术的特征是文字精炼,文体优美, 人物性格突出,结构形式完整。他极力 避免表现粗俗胡闹的东西,同时也不在 序幕里揭示剧情发展的梗概,使观众的 兴趣一直保持到剧本结束。 观众不欣赏这样的喜剧。
二 希腊中期喜剧时期
希腊中期喜剧时期(公元前404— —公元前338年) 本期无作品留存。
三 希腊新喜剧时期
1. 希腊新喜剧时期(公元前338—公 元前102年)。 2 新喜剧一般以爱情和家庭关系为主 题,不重视社会矛盾,局限在个 人生活和家庭琐事。 3. 米南达的喜剧 以爱情和家庭生活 为主,主要歌颂人的独立生活的 权利、歌颂爱情的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无病呻吟》 1673 年 最后一部喜剧。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在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歌颂贤明君主。
2.在思想上崇尚理性,遵守公民义务。 3.模仿古代文学,重视艺术法则。 在创作规则上,强调服从古代艺术法则,戏剧 必须遵守“三一律”。
在塑造人物方面,强调赋予人物某一种品格, 使人物性格固定化,类型化。
• 赵盼儿与宋引章二人一同离去,途中赵盼儿 将宋引章手中休书另换一份。周舍发觉上当, 赶上她们,一把抢过宋引章手中休书并毁掉, 还到官府状告赵盼儿诱拐妇女。赵盼儿反告 他强占有夫之妇,使安秀才到堂作证,又出 示周舍亲手所写休书。赵盼儿证据确凿,周 舍不能胜她,受杖刑责罚。宋引章与安秀才 结为夫妇。
阿里斯托芬
• 古希腊旧喜剧诗人,生于雅典。他交游甚广,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是他的朋友。公元前 426处,阿里斯托芬上演了他的第一个喜剧、 《宴会者》,得次奖。公无前427年,他上 演《巴比伦人》,嘲笑雅典盟邦的使节过于 天真,受了雅典权势人物的欺骗。雅典激进 民主派领袖克勒翁为此以诽谤城邦的罪名控 告他,说他是外邦人,不得享受雅典的公民 权。
三一律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剧本创作的规 则,要求戏剧描写的时间、地点、情节的 一致。
即一个剧本只有一个情节线索,事件发生 在同一地点,剧情不超过24小时。它有利于剧 作情节结构的简练集中,但作为一种规则,却
成为束缚剧本创作的清规戒律。
伪君子
【社会背景】
〔法国〕莫里哀
1462-1598年,法国新教徒与天主教徒之间“胡格
从关汉卿的两部作品《救风尘》《望江亭》 来看,中国传统喜剧的特征是“乐而不淫”的 和“婉而多讽”。这两剧都是妓女和书生恋爱 后遭波折幸而由于友人设法解救终得团圆的故 事。赵盼儿为救姐妹脱身周舍,假装对周舍一 往情深,虽是一位风尘女子,但所言所行没有 半点“淫荡”,通过巧妙的周旋,与宋引章挣 脱了罗网全胜而归,使宋引章与安秀实终于团 圆,以“和”为美。
中国喜剧性的小品
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创作素材,用两 三个演员在十几分钟内表演一个有起迄的生 活情节,以达到使人愉悦使人受到思想启迪 的目的。它像是戏剧中的一个独立的片断, 像是长故事中一个小小的插曲。因其描写的 是大家熟悉的日常生活,而且形式短小,它 的创作往往离不开演员的参与,或者说,它 更多地仰仗着演员的生活体验和表演才能。
• 此后,它作为一种戏剧体裁逐步发展成 熟,并诞生了伟大的喜剧家阿里斯托芬。 阿里斯托芬一生共写过44个喜剧剧本, 但完整流传下来的只有11部,其中《鸟》 是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古希腊现存的结 构最完整的寓言喜剧,是乌托邦喜剧的 滥觞。阿里斯托芬是整个欧洲的喜剧之 父,正是他奠定了西方文学中喜剧以滑 稽形式表现严肃主题的传统。
莫里哀(1622年~1673年)
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
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
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 他的作品在多方面突破了古典主义的陈规,对欧洲喜剧 艺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在法国,他代表着“法兰西精神”。其作品已译成几乎 所有的重要语言,是世界各国舞台上经常演出的剧目。 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 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敢模仿他。
时他们还打着“良心导师”的幌子,深入人们家庭
活动,乘机动取别人的钱财。 答尔丢夫的形象正是 这一社会现实的形象反映与艺术概括。 通过这一形象,莫里哀深刻揭露了宗教骗子的本质 和巨大危害性。同时批判了法国天主教会和封建贵
族的黑暗与腐朽。
“三次修改后的成功”
《伪君子》是莫里哀的代表作,是五幕诗体喜剧。因 作品影响到教会的威信和教会统治人物本身的尊严 和利益,被反复禁演。前后写作五年,修改三遍 。 最终取得成功,盛况空前,一共演出二千二百六十 二场次。 1664年5月12日,首次在凡尔赛宫上演。(版本一) 1664年11月,在孔德亲王私宅里,第一次演完全局。 1666年,路易十四的母亲去世,1667年8月,第二个 版本上演。 1669年2月5日,《伪君子》再度公演,演出获得极 大成功。
• 剧中有两个雅典人和一群鸟一起在天 和地之间建立了一个“云中鹁鸪国”。 这个国家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其中没 有贫富之分,没有剥削,劳动是生存 的唯一条件。这部喜剧讽刺雅典城市 中的寄生生活,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 描写理想社会的作品。
西方的喜剧观念
亚里斯多德在《诗学》 中说:‚喜剧是对于比较 坏的人的摹仿,然而, ‘坏’并不是指一切恶而 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 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 是某种错误和丑陋,不致 引起痛苦或伤害,现成的 例子如滑稽面具,它又丑 又怪,但又不使人感到痛 苦。‛
【人物提要】
答尔丢夫 —— 伪君子 ,职业宗教骗子 奥 尔 恭 —— 巴黎富商 欧 米 尔 —— 奥尔恭之妻 达 米 斯 —— 奥尔恭之子 玛丽亚娜 —— 奥尔恭之女 桃 丽 娜 —— 玛丽亚娜之侍女
瓦 赖 尔 —— 玛丽亚娜之情人 柏奈尔夫 —— 奥尔恭之母 爱尔卜特 —— 柏奈尔夫人侍女 克雷央特 —— 奥尔恭之妻舅
• 欧洲最早的喜剧是古希腊喜剧, 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16、 17世纪以莎士比亚、莫里哀为 代表;18世纪意大利的哥尔多 尼及法国的博马舍是欧洲启蒙 运动时期喜剧的代表;19世纪 以俄国的果戈理为代表。
• 外国著名的喜剧有阿里斯托芬 《鸟》、莫里哀《伪君子》、果 戈里《钦差大臣》、莎士比亚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意大利 哥尔多尼 《一仆二主》、瑞士迪 伦马特 《老妇还乡》等等。
• 中国古典戏曲中也有丰富的 喜剧遗产,如《救风尘》 ; 传奇《玉簪记》;传统剧目 《炼印》等,都是优秀的喜 剧作品。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是:
1.《救风尘》(元朝关汉卿) 2.《西厢记》(元朝王实甫) 3.《看钱奴》(元朝郑廷玉) 4.《中山狼》(明朝康海) 5.《绿牡丹》(明朝吴炳) 6.《墙头马上》(元朝白朴) 7.《李逵负荆》(元朝康进之) 8.《幽闺记》(元朝施君美) 9.《玉簪记》(明朝高廉) 10.《风筝误》(清朝李渔)
【作品评析】 艺术特色
1.成功的间接描写。
2.结构严谨,情节曲折,冲突集中,层次分明 。
3.人物塑造集中夸张,具有高度概括性。 4.喜剧中插入悲剧因素,使喜剧冲突更加紧张尖锐 。 5. 表现手法既严谨又灵活。 缺陷:
1. 遵守古典主义“三一律” ,无法展示广阔的社会风貌。
2.人物性格类型化、单一化,不丰富。 3.结尾比较勉强,不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 诗人死后,柏拉图为他写了两行墓志 铭:
美乐女神寻找一所不 朽的宫殿, 她们终于发 现了阿里斯托芬的灵府。
• 《鸟》是阿里斯托芬最长的喜剧:洋洋洒洒 的序曲,两幕人物冲突(包括动作和台词) 以及漫长的祭祀场景,两段冗长的合唱(合 唱队直接对观众演唱)与故事情节紧密相联, 两个不速之客,两个信使场景,三段插入的 合唱,与彩虹女神战斗的场景,普罗米修斯 的背信弃义,诸神的特使,以及结尾时宏大 气派的婚礼场景。
中外喜剧比较
何为“喜剧”
•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解作笑剧 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 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 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 的理想予以肯定。基于描写对象和手法的不 同,可分为讽刺喜剧、抒情喜剧、荒诞喜剧 和闹剧等样式。喜剧冲突的解决一般比较轻 快,往往以代表进步力量的主人公获得胜利 或如愿以偿为结局。
意大利哥尔多尼《一仆二主》
• 生活穷困潦倒的特鲁法尔金诺为了生 存,不惜同时侍候两个主人。本以为 天赐鸿福,但料不到这两家主人原是 亡命鸳鸯,最后却因特鲁凡尔金诺的 鲁莽引发出一连串趣事,反令两对有 情人终成眷属,而他自己也从而觅得 意中人,终于大团圆结局。
《老妇还乡》
• 迪伦马特代表剧作。女主人公克莱尔45年前 被情人伊尔抛弃,沦为妓女,后来嫁给美国 一个石油大王,成了亿万富翁,于是还乡复 仇,悬赏10万美元,要求家乡居伦市民为她 主持公道。经济上陷于困境的居伦市民,终 于屈服于金钱的诱惑,让这位富妇的复仇愿 望得以实现。克莱尔的不可一世,伊尔的想 入非非,居伦市民的不讲信义,使剧情形成 一幕幕悲喜交融的场面。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 答尔丢夫:伪善、狠毒、荒淫无耻、贪婪,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欺骗和掠夺的恶棍。
• 奥尔恭:巴黎富商,王权的支持者,对宗教 狂热,使他在收到答尔丢夫的欺骗而变得十 分愚蠢,思想保守,唯恐自由思想会惹出灾 祸。
• 桃丽娜:身为女仆,但头脑清醒,目光敏锐, 聪明机智,勇敢灵活,具有很多优秀的品质。
中国传统喜剧起源于杂耍。 汉代以来的踏摇娘、参军戏、 拔头、代面之类,以至宋代 勾栏瓦舍里的市民艺术,一 直发展到元杂剧,才具有了 社会批判功能,到了明代则 又名之为传奇,有传天下奇 闻、评古今人物、尽天地之 情理、娱人间的美乐这样鲜 明的娱乐和消闲的文化功能。
中国的喜剧观念 相对而言,中国传统戏 剧不分开悲剧与喜剧,一部 中国传统戏剧既有悲剧内容 也有喜剧成份,而其基本内 核却是正剧性的,所谓中正 也。各种戏剧因素分配到生、 旦、净、末诸角色中去,使 得天地之间的象征人生自臻 其妙、各归其所;此间,丑 就不是亚里斯多德意义上的 ‚坏‛,而是角色陪衬、戏 剧人生。
诺”战争结束后,法国天主教东山再起,势力迅猛扩展,
活动极为猖獗。当时法国的贵族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与王 权的打击下,已经走向没落。大贵族聚集巴黎,依附王 权成为国王的“食客”,小贵族在耗光自己的家业之后, 也流落城市寻找出路。不少人选择了教士职业,以此谋
生,骗取世人的钱财。教会与贵族相互勾结利用。
当时法国有个反动的天主教组织 “圣体会”,其成 员披着慈善事业的外约12世纪才产生出成熟的喜剧艺术。 但它的起源却很早,雏型可追溯到秦汉,当 时的俳(即俳优),乃是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 人。到唐宋流行的参军戏,主要由参军、苍 鹘两个角色表演,通过滑稽的对话和动作, 引人发笑,实际上也是一种以调侃诙谐为主 的表演形式。直到宋代以后,这些表演形式才 有了完整的情节内容,产生出戏剧意义上的喜 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