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合集下载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药材经过一系列加工和制备工序,制成具有一定疗效的药品。

中药制剂的药效主要来自于其中所含的各类化学成分,对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成分,从而提高中药的合理应用和研发。

1.酚类物质:酚类物质是中药中常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酚类物质主要包括鞣质、黄酮类、黄连素等。

鞣质具有收敛止血、抗菌消炎等作用,如栀子、五味子等中药中含有较多的鞣质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炎等作用,如黄柏、黄芩等中药具有较高含量的黄酮类成分;黄连素是一种酮醇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等作用,如黄连中的黄连素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2.生物碱类物质:生物碱类物质是中药中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成分,多具有镇痛、镇静、抗菌等作用。

生物碱主要包括苦参碱、黄连素、阿片类等。

苦参碱是中药苦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疟等作用;黄连中的黄连素具有抗菌、抗炎作用;阿片类化合物具有镇痛、镇静作用,如鸦片中的吗啡就是一种阿片类物质。

3.多糖类物质:多糖类物质是中药中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成分,多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炎等作用。

多糖主要分为天然多糖和蛋白结合型多糖两类。

天然多糖主要包括石斛中的石斛多糖、枸杞中的枸杞多糖等;蛋白结合型多糖主要包括冬虫夏草中的冬虫夏草多糖等。

4.挥发油类物质:挥发油类物质是中药中常见的具有强烈气味的成分,多具有抗菌、抗炎、平喘等作用。

挥发油主要包括薄荷脑、丁香油、香叶醇等。

薄荷脑是清凉解表的活性成分,可用于感冒药物中;丁香油具有抗菌、止痛等作用,可用于止痛药物中;香叶醇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可用于抗感染药物中。

5.生物多糖:生物多糖也是中药制剂中常见的一类活性成分,其不同于前面所提到的多糖类物质,生物多糖是由多种糖分子通过特定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复杂高分子化合物。

生物多糖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炎等。

05-1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05-1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N
奎宁
pKb29.7
O CH3
H3C N
N
OH
N ON
H3C N ON
N N
CH3
咖啡因 (pKb14.15)
CH3
茶碱 (弱酸性)
N CH3
HCl 3H2O
HO
O
OH
盐酸吗啡(两性)
(3)立体结构与碱性的关系
CH3O
N N H
O
OC
OC
OCH3 OCH3
利血平(pKa 6.07)
OCH3 OCH3
残渣加稀盐酸1ml使溶解,加碘化铋钾试液1~2滴,
即生成黄棕色沉淀。
(二)色谱法鉴别
1. TLC法 TLC法是Ch.P.中药制剂常用
鉴别方法,大多用硅胶为吸附剂
硅胶是弱酸性吸附剂,会吸附生物 碱,用中性展开剂时,Rf 小,并会产生 斑点拖尾现象
防止斑点拖尾的措施 A. 展开剂中加入碱性试剂
(例氨水、二乙胺、吡啶) B. 用硅胶铺板时加碱液(例氢氧化钠) C. 改用其他吸附剂(例碱性氧化铝)
有些小分子的呈液态(烟碱、槟榔碱)
麻黄碱具有挥发性 咖啡因具有升华性
O H3C
N
CH3 N
N ON
CH3
咖啡因
OH NHCH3 CH CH CH3
麻黄碱
COOCH3
N 槟榔碱
CH3
N
N
CH3
烟碱
2. 溶解性
游离生物碱OHH 生物碱盐
难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
易溶于水 难溶于有机溶剂
例 盐酸吗啡
Ch.P.(2010)
苦味酸钠
K 2HPO4
buffer
过滤
溶醇解、水定容

第五章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第五章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一)A型题1.分析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常用于纯化样品的担体是()A.中性氧化铝B.凝胶C.硅胶D.聚酰胺E.硅藻土2.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生物碱成分常在碱性条件下使用的单体式()A.三氧化二铝B.纤维素C.硅藻土D.硅胶E.聚酰胺3.薄层色谱法鉴别麻黄碱时常用的显色剂是()A.10%硫酸-乙醇溶液B.茚三酮试剂C.硫酸钠试剂D.硫酸铜试剂E.改良碘化铋钾试剂4.可用于中药制剂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是()A.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B.薄层色谱法C.气象色谱法D.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E.分光光度法5.不宜采用直接称重法进行含量测定的生物碱类型是()A.强碱性生物碱B.若碱性生物碱C.挥发性生物碱D.亲脂性生物碱E.亲水性生物碱6.生物碱成分采用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主要依据是()A.生物碱在水中的溶解度B.生物碱在醇中的溶解度C.生物碱在低极性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D.生物碱在酸中的溶解度E.生物碱PKa的大小7.使生物碱雷氏盐溶液呈现吸收特征的是()A.生物碱盐阳离子B.雷氏盐部分C.生物碱与雷氏盐生成的络合物D.丙酮E.甲醇8.生物碱雷氏盐比色法溶解沉淀的溶液时()A.酸水液B.碱水液E.正丁醇9.含有下列药材的中药制剂可用异羟肟酸铁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的是()A.黄连B.麻黄C.防己D.附子E.黄柏10.雷氏盐(以丙酮为溶剂)比色法的测定波长是()A.360nmB.525nmC.427nmD.412nmE.600nm11.苦味酸盐比色法的测定波长是()A.360nmB.525nmC.427nmD.412nmE.600nm12.酸性染料比色法影响生物碱及染料存在状态的是()A.溶剂的极性B.反应的温度C.溶剂的PHD.反应的时间E.有机相中的含水量13.酸性染料比色法溶剂介质PH的选择是根据()A.有色配合物(离子对)的稳定性B.染料的性质C.有色配合物(离子对)的溶解性D.染料的性质及生物碱的碱性E.生物碱的碱性14.用C18柱进行生物碱HPLC测定时,为克服游离硅醇基影响可采用()A.流动相中加二乙胺B.调整流速C.调整检测波长D..调整进样量E.改变流动相极性15.用C18柱进行生物碱HPLC测定时,为克服游离硅醇基影响可采用()A.调整流速B.流动相中加入离子对试剂C.调整检测波长D.调整进样量E.改变流动相极性16.用C18柱进行生物碱HPLC测定时,为克服游离硅醇基影响可采用()A.调整流速B.改变流动相极性E.流动相中加入荫蔽试剂17.用C18柱进行生物碱HPLC测定时,为克服游离硅醇基影响可采用()A.调整流速B.调整进样量C.调整检测波长D.改变流动相离子强度E.改变流动相极性18.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类的中药是()A陈皮.B.连翘C.黄连D. 甘草E.大黄19.可用异羟肟酸铁比色法进行含量测定的生物碱成分结构特点是()A.有羰基B.醇羟基C.叔胺D.酚羟基E.脂键20.生物碱用C18柱为固定相进行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时,常用的离子对试剂有()A.十六烷基三甲基胺B.乙二胺C. 辛烷磺酸钠D.三辛基胺E.磷酸盐缓冲液21.木蝴蝶含有的黄酮类成分是()A.葛根素、大豆苷B.黄芩苷、野黄芩苷C.橙皮苷、新橙皮苷D.杜鹃素、杜鹃乙素E.桑皮素、桑黄素22.黄酮苷溶解性描述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难容或不溶于苯、氯仿等B.易溶于苯、氯仿等,难溶于水、甲醇、乙醇等C.易溶于水、甲醇、乙醇、苯、氯仿等D.难溶于水、甲醇、乙醇、苯、氯仿等E.酸水中溶解度较碱水中大23.常用于提取黄酮苷的溶剂是()A.氯仿B.乙醚C.甲醇-水或甲醇D.氯仿-甲醇E.氯仿-石油醚24.盐酸-镁粉显色反应可用于鉴别()A.生物碱B.皂苷E.有机酸25.常用于黄酮类化合物定量显色反应的试剂是()A.盐酸-镁粉B.盐酸C.甲酸钠D.醋酸钠E.三氯化铝或硝酸铝26.可使用黄酮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发生位移的试剂是()A.甲醇钠B.镁粉C.硫酸钠D.甲醇E.盐酸27.硅胶薄层层析中适合分离黄酮苷的溶剂系统是()A.苯-甲醇(95:5)B.苯-丙酮(9:1)C.甲苯-醋酸乙酯-甲酸-水(20:10:1:1)D.甲苯-醋酸乙酯(8:2)E.甲苯-醋酸乙酯(20:1)28.聚酰胺薄层色谱分离黄酮类成分展开剂中常含有()A.氯仿B.碱C.醇、酸或水或三者兼有D.石油醚E.苯29.紫外区有强吸收的三铁皂苷是()A.人参皂苷Rg1B.黄氏甲苷C.甘草酸D.柴胡皂苷aE.三七皂苷R130.皂苷溶解性描述错误的是()A.可溶于水B.易溶于热水、甲醇、乙醇中C.难溶于热水、甲醇、乙醇中D.难溶于乙醚、苯中E.易溶于水、正丁醇中31.可使酸性皂苷生成沉淀的盐是()A. 硫酸铵、醋酸铝B.氢氧化钡、碱式醋酸铅C.硫酸铵、氢氧化钡D.醋酸铝、碱式醋酸铅E.硫酸铵、碱式醋酸铅32.可使中性皂苷生成沉淀的盐是()A.硫酸铵、醋酸铝B.氢氧化钡、碱式醋酸铅E.硫酸铅、碱式醋酸铅33.可从水提液中提取皂苷的溶剂是()A.氯仿B.苯C.甲醇D.乙醇E.正丁醇34.三萜化合物中与强酸显色反应呈阴性的是()A. 全饱和的C3位无羟基的化合物B.含共轭双键的化合物C.含单个双键化合物D. 所有苷元E.所有皂苷35.硅胶薄层层析中分离三萜皂苷时,适宜展开剂系统为()A.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液B.氯仿-乙醚(1:1)C.苯-醋酸乙酯(1:1)D.氯仿-丙酮(1:1)E.环己烷-醋酸乙酯(1:1)36.含菲醌成分的中药是()A.大黄B.虎杖C.丹参D.紫草E.茜草37.含萘醌成分的中药是()A.大黄B.虎杖C.丹参D.紫草E.茜草38.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在比色法含量测定时常用的对照品是()A.大黄素B.大黄酚C.大黄酸D.紫草素E.1,8-二羟基蒽醌39.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含量测定时常用的显色剂是()A.盐酸B.氢氧化钠-氢氧化铵C.氯化铵D.对亚硝基二甲胺苯胺E.醋酸镁40.制剂中总蒽醌含量测定操作步骤正确的是()A.取样-氯仿提取-混合碱液显色-测定B.取样-酸水解-氯仿提取-混合碱液显色-测定E.取样-甲醇提取-测定41、下列哪组属于萜类挥发性成分()A.薄荷醇、薄荷酮、丹皮酚、樟脑、龙脑B.薄荷醇、薄荷酮、甲基正壬酮、茴香酮、苍术酮C.薄荷醇、薄荷酮、樟脑、龙脑、茴香酮D.樟脑、龙脑、甲基正壬酮、茴香酮、苍术酮E.丁香酚、樟脑、龙脑、茴香酮、苍术酮42.挥发油的相对密度一般在什么范围()43.挥发油的折光率一般在什么范围()44.加入三氯化铁的乙醇溶液,可产生蓝色、蓝紫色或绿色反应的化合物是()A.醛类B.内酯类C.奥类D.酮类E.酚类45.可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合物是()A.醛类B.内酯类C.酚类D.醌类E.奥类46.大多挥发油在何种酸存在下可与香草醛形成各种颜色的化合物()A.浓硝酸B.高氯酸C.浓硫酸D.矿酸E.氢碘酸47.在挥发油鉴别反应中,常用的氧化剂有()A.铬酸钠B.过氧化氢C.硝酸D.过氧化钠E.高锰酸钾48.挥发油的TLC鉴别中,常用的展开剂有()A.甲苯、甲酸乙酯B.石油醚、正己烷C.石油醚、甲醇D.正己烷、乙醇E.乙醇、丙酮49.挥发油的TLC鉴别中,常用的吸附剂为()A.硅胶、纤维素B.氧化铝、聚酰胺C.硅胶、氧化铝D.硅胶、硅藻土E.硅胶、大孔树脂50.在挥发油TLC鉴别中,喷2.4-二硝基苯肼试液,产生黄色斑点,则说明可能含()C.酮、酚类化合物D.醛、酮类化合物E.内酯、奥类化合物51.挥发油的鉴别。

第七章 生物样品内中药制剂化学成分分析

第七章 生物样品内中药制剂化学成分分析

第三节 生物样品的制备
2.1抗凝剂的选择:
肝素最常用,一般不会干扰药物分析及导 致药物发生化学变化
肝素是一种含硫酸的粘多糖, 常用其钠盐、钾盐,能阻止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
枸抑一橼制般纤1酸m维l血蛋盐液白需、原要形乙用成肝纤二素维0蛋胺.1白~0四,.2m乙g,酸(EDTA):能 与血血液放中入有C抗a凝2剂+结的试合管后,轻轻可旋能摇容引器,起但勿被太测猛烈组。 分发生 化学变化或干扰药物的测定
第三节 生物样品的制备
(一)血样 1、采血方式及评价
多用静脉采血 注意:将注射器内取好的血液转入试管或其他容器时,
应注意勿用力压出,而应取下针头后轻推,以免血球破 裂使血浆(或血清)带红色。
第三节 生物样品的制备
2、全血、血浆和血清样品的制备
血液
自然凝结 离心 加抗凝剂
全血 离心
上层:血清(40%) 下层:血细胞 上层:血浆(50%) 下层:血细胞
2、缀合物水解
含义:中药制剂待测成分或其代谢物与体内的内 源性物质结合生成的产物 特点:缀合物极性较母体药物大,亲水性强,不 易被有机溶剂提取,需水解处理
第三节 生物样品的制备
2、缀合物水解 水解方法:酸水解,酶水解(葡萄糖醛酸 苷酶,芳基硫酸酯酶),溶解剂 趋势:直接测定缀合物的量,了解药物代 谢情况
第三节 生物样品的制备
冷藏或冷冻 1、血浆和血清:采血后及时分离(2h),短期4℃,
长期-20℃ 2、尿样:应立即测定,否则需加防腐剂置冰箱保存 3、唾液:在4℃下保存,往往需要在取样时测定pH值 4、生物样品总的原则:临时解冻,解冻的样品一次测
完,不能反复冷冻→解冻→冷冻(FTC);样品应以小 体积分装存放。

中药制剂分析含量测定

中药制剂分析含量测定

中药制剂分析含量测定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分析工作,它用于确定中药制剂中各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以及检查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一般方法和实验步骤。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一般方法可以分为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分析方法两大类。

化学分析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测定中药制剂中各种成分的含量。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滴定法、比色法、显色反应法、光谱法、色谱法等。

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定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来测定中药制剂样品中其中一种成分的含量。

它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适用于多种中药成分的含量测定。

比色法是通过比较溶液的颜色来测定其中其中一种成分的含量。

一般是将样品与标准溶液进行比较,用颜色的深浅或者吸光度的大小来确定其含量。

比色法适用于颜色明显的中药成分的含量测定,如黄酮类、黄醌类、鞣质类等。

显色反应法是利用染色剂与中药中的特定成分发生显色反应,从而测定其含量。

常见的显色反应有碘酸反应、邻氨基苯磺酸反应、重铬酸盐反应等。

显色反应法适用于含氮物质、鞣质类、游离胺类等成分的含量测定。

光谱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物质的吸收、散射和发射光谱来分析和测定其中的有效成分。

色谱法是将中药制剂中的成分分离并定量测定的方法。

常用的色谱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等。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广泛用于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它具有快速、高效、准确的特点。

物理分析方法是通过物理性质的测定来确定中药制剂中成分的含量。

常用的方法有比重法、测定固体颗粒尺寸的微粒分析法、测定其中一种物理性质的方法等。

比重法是利用密度的性质来测定中药制剂中其中一种成分的含量。

它通过测定制剂的比重来估计该成分的含量,适用于比重稳定的中药成分含量的估算。

微粒分析法是通过测定中药制剂中的固体颗粒尺寸来间接判断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固体颗粒尺寸与有效成分含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中药制剂。

中药学-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PPT教学课件

中药学-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PPT教学课件
()
(二)生物碱的色谱鉴别 1.薄层色谱法 首先用适当的溶剂提取生物碱,提取液经浓缩 后直接或经过必要的净化后,点在薄层板上,层析后喷洒生物碱显 色剂,再根据生物碱的特性,选择特异的颜色反应或荧光,并应用 纯品对照,或标准药材对照,同时须作阴性对照后确定。如用硅胶 为吸附剂时,一般应用碱性系统展开剂较多,或使生物碱的薄层分 离在碱性环境下进行。
2021/01/21测定
(一)经典化学方法 1.重量法 重量法测定中药制剂中生物碱多为测定其总生物碱的 含量。本法可用于混合总碱、未知结构或分子量相差较大的生物碱 的含量测定。缺点是挥发性生物碱不宜用此法,在蒸发提取溶剂或 加热、干燥时能分解破坏以及加碱使生物碱游离时可发生水解的生 物碱也不可用此法。本法取样量大,得到的残渣在称量的准确度内 方可应用。应用本法要求定量的将生物碱提取完全,并尽可能除去 杂质,须注意选择合适的提取溶剂。 实例 见P135 苦参片中苦参总碱的测定
(2)两相滴定法: 因边滴边使游离生物碱溶于有机溶剂中,不
致影响终点的观察。更重要的是由于游离生物碱进入有机相,明显
地增大了生物碱盐的电离常数pKa。生物碱盐在两相中的水解为
pKa(D)=pKa - log(1+PC),即与分配系数有关。一般的测定方法是
称取生物碱盐类溶于水中(加氯化钠少许),然后加一定量有机溶剂,
(2)生物碱的酸性水溶液或稀醇(小于50%)溶液中,滴加碘碘化钾试剂数滴,产生棕色或褐色沉淀,
BH+ + I2-K+I- → BI2HI(棕、褐色) + K+
(3)生物碱的酸性水溶液或稀醇(小于50%)溶液中,滴加碘化 铋钾、碘化汞钾试剂数滴,产生红棕色沉淀、类白色沉淀。
BH+ + BiI3KI → BBiI3HI(红棕色) + K+ 2B02H1/+01/2+1 HgI2KI → BHgI22HI(类白色) + K+ 第一课件网 1

各类中药制剂分析-中药分析学课件

各类中药制剂分析-中药分析学课件
流浸膏剂和浸膏剂是用水或一定浓度的乙醇为溶媒对 药材进行提取后,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调整至规定浓 度而制成的制剂, 流浸膏剂至少应含20%的乙醇,即使 以水为溶媒制得的流浸膏,也应加入20%~25%的乙醇, 乙醇的存在主要起防腐作用,以利于久贮。
糖浆剂和煎膏剂是用规定方法制成的含有大量蜂蜜或 蔗糖的半固体状的水溶液制剂,有时糖浆剂中还加有一 定量的防腐剂。
糖浆剂应澄清,贮存中不得发酵、酸败产生异臭和气体, 含有药材提取物的糖浆剂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
煎膏剂应无焦臭、异味,无糖的结晶析出。
(二)乙醇量
流浸膏剂中的乙醇含量与提取过程中化学成分的溶 出程度及制剂质量的稳定性有关,必须规定其含量。
(三)含糖量
糖浆剂和煎膏剂的含糖量对其质量的稳定性有影响, 含糖量过高,在贮存中容易析出糖的结晶(泛砂),含 糖量过低,则容易发酵、长霉.
(2)脆碎度
将一定量的药片放入振荡器中振荡,至规定时间取 出药片,观察有无碎片、缺角、磨毛、松片现象, 以百分数表示。
5.微生物限度标准
不含原药材粉的片剂,细菌数100个/g,霉菌、酵母 菌数100个/g;含原药材粉的片剂,细菌数10000个/g, 霉菌、酵母菌数100个/g;均不得检出大肠杆菌。
(二)酒剂与酊剂
所含杂质较少,澄明度也好,样品的前处理相对较易, 有的甚至可以直接进行分析。但对于一些成分复杂的样品, 仍需以净化分离后才能进行分析。
常用的净化方法是将酒剂或酊剂加热蒸去乙醇,然后再 用适当的有机溶剂萃取。
当被测成分为生物碱类时,可蒸去制剂中的乙醇,加碱 (氨水)碱化,再用有机溶剂萃取。
由于煎膏剂在制备过程中容易产生焦屑等异物,因此,药典规定, 必须对其进行不溶物检查。检查方法是:取供试品5g,加热水 200ml,搅拌使溶,放置3分钟后观察,不得有焦屑等异物(微量细 小纤维、颗粒不在此限)。

第二节黄酮类成分分析

第二节黄酮类成分分析

中药的甲醇或乙醇粗提取物常显酱 红色,在进行盐酸-镁粉反应时,可观 察加盐酸后升起的泡沫颜色,如果泡 沫是红色则为正反应。
例: 清喉咽合剂 处方:黄芩、连翘、地黄、麦冬、玄参
【鉴别】 取本品5mL,加醋酸乙酯5mL,振 摇提取,分取醋酸乙酯液,置水浴上蒸干, 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加镁粉少量及盐酸 3~4滴,即显红色。(黄芩苷)
2. 与金属盐的配位反应
C3-OH、C4=O,C5-OH、C4=O,邻二-OH可与金属 离子络合显色。
常用下列试剂的醇溶液 硝酸铝 三氯化铝 二氯氧锆
Al3+、Zr4+能与大多数黄酮类药物产生黄绿 色荧光。
O
O O Zr O
Cl H2OO OOAl来自:银黄口服液 处方:金银花、黄芩
【鉴别】(1)取本品1mL,加5%硝酸钠溶液和10% 硝酸铝溶液各0.3mL,生成黄色沉淀;再加5%氢氧 化钠溶液使成碱性,沉淀即溶解,溶液显棕红色。 (黄酮类) (2)取本品0.1mL,加水10mL,摇匀,取溶液2mL, 加5%二氯氧化锆溶液1~2滴,溶液显黄色,再加盐 酸1~2滴,黄色不褪。(黄酮类) 表示B环无邻二-OH
OH O HO
葛根素
OH O OO
CH3 CH2CH C CH3
O
O
OH O CH3
淫羊藿苷
O
2
O OH
O
1
(2)极弱碱性 1-O
可与强酸成盐而显特殊颜色
H2SO4或HCl
·· · ·O
烊盐
O
4. 显色反应
(1)盐酸-镁粉反应
个别显 紫 ~ 蓝
黄酮类
二氢黄酮类 黄酮醇类
HCl
Mg(Zn)

~ 紫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光谱特征
§1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生物碱类成分的分离
溶剂萃取 柱层析(氧化铝、硅藻土、离子交换柱)
定性鉴别
沉淀反应、显色反应 马钱 子多散肽中、生蛋物白碱成质分、的鞣鉴质别等→假阳性反应 取马 钱麻子黄散碱1g、,秋加水浓仙氨试碱液等数→滴假及阴氯仿性1反0m应l,浸泡数小时,
滤过,取滤液1ml蒸干,残渣加稀盐酸1ml使溶解,加碘化铋 钾试液1~2滴,即生成黄棕色沉淀。
甘草酸
3
R1O
6 人参皂甙(A型)
物理性状(存在的形态,表面活性,吸湿性) 溶解性 皂甙元—能溶于石油醚、苯、乙醚、氯仿等
皂甙—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含水稀醇等
紫外光谱特征
大多无明显的紫外吸收或仅在200nm附近有末端 吸收
§3 三萜皂甙类成分分析
理化性质
显色反应
醋酐-浓硫酸反应 五氯化锑反应 三铝醋酸反应 冰醋酸-乙酰氯反应 氯仿-硫酸反应
金属盐类反应
+铅、钡、铜盐→沉淀 酸性皂甙+硫酸铵/醋酸铅/中性盐→沉淀 中性皂甙+碱式醋酸铅/氢氧化钡/碱性盐→沉淀
§3 三萜皂甙类成分分析
三萜皂甙类成分的分离
溶剂萃取 柱层析(大孔树脂柱) 沉淀法
定性鉴别
泡沫反应 显色反应
§3 三萜皂甙类成分分析
定性鉴别
薄层色谱鉴别
吸附剂:硅胶、氧化铝、硅藻土 展开剂:
碱性
§2 黄酮类成分分析
理化性质
显色反应 还原反应(盐酸镁粉反应) 金属盐类试剂的配合反应(铝、铅、锆、 镁盐)
紫外光谱特征 I带(300-400nm) →B环桂皮酰基 II带(240-285nm) →A环苯甲酰基
§2 黄酮类成分分析
黄酮类成分的分离
溶剂萃取 柱层析(聚酰胺柱) 沉淀法
三萜皂甙类单体成分含量测定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
甘草酸、远志皂甙→紫外检测器 其他→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
§4 醌类成分分析
概述 理化性质
O O
O
丹参醌IIA
OH O OH
9
OH
10
O
CH3
大黄素
物理性状(存在的形态,升华性,光不稳定性)
溶解性 游离—溶于乙醇、苯、乙醚、氯仿等
定性鉴别
显色反应 盐酸-镁粉反应 金属盐类配合反应
§2 黄酮类成分分析
定性鉴别
薄层色谱鉴别
硅胶--分离弱极性黄酮
展开系统:甲苯-甲酸乙酯-甲酸,氯仿-甲醇
聚酰胺--分离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及其苷
展开系统:醋酸,醋酸乙酯-甲酸-水等
纤维素--分离多糖苷混合物
展开系统:正丁醇-乙酸-水,甲酸,乙酸
第五章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1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概述
理化性质
物理性状(存在的形态,升华性,挥发性,光学活性) 碱性 溶解性 游离—易溶于CHCl3,Et2O,EtOH等有机溶剂
生物碱盐—水溶性增强 沉淀反应
沉淀剂:碘化物复盐、重金属盐、大分子酸
显色反应
+酸性染料(磺酸肽类)→有色配合物
液—固吸附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阳离子交换树脂) 检测器
气相色谱法
§2 黄酮类成分分析
概述
理化性质
物理性状(存在的形态,颜色,挥发性,光学活性) 溶解性 游离甙元—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
黄酮甙—易溶于水、甲醇、乙醇
酸碱性
酸性:与酚羟基的数目和位置有关 7,4‘- 二羟基> 7-或4‘- 羟基> 一般酚> 5-羟基
§1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定性鉴别
薄层色谱鉴别 吸附剂:氧化铝、硅胶 展开剂:氯仿、苯等 显色剂:改良碘化铋钾试剂,碘蒸气等
气相色谱 麻黄碱、苦参碱、颠茄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液相色谱
§1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含量测定
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化学分析法 分光光度法
直接测定 离子对萃取比色法
酸性染料比色法 BH十十In-→(BH十In-)→BH十·In-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略)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10片,除去包衣,精密称定,研细,取约 相当于总黄酮醇苷19.2mg的粉末,精密称定,精密加入甲醇20ml,称定重 量,超声处理2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 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100ml锥形瓶中,加甲醇10ml、25%盐酸 溶液5ml,摇匀,置水浴中加热回流30分钟,迅速冷却至室温,转移至 50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 取滤液,即得。
苦味酸盐比色法 雷氏盐比色法 异羟肟酸铁比色法 (含有酯键结构的生物碱 )
§1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含量测定
单体生物碱含量测定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液—液分配色谱法(以反相为主,如ODS或C18) 改进流动相(硅醇基抑制剂、低浓度的离子对试 剂、季铵盐试剂、电解质缓冲液) 固定相改进(封尾技术)
三萜皂甙—氯仿-甲醇-水、正丁醇-醋酸乙酯-水 等极性较大的体系
三萜皂甙元--以苯、氯仿、己烷等为主要组分
显色剂
三氯醋酸、50%及10%硫酸乙醇液、磷钼酸、浓 硫酸-醋酸酐、碘蒸气等
§3 三萜皂甙类成分分析
含量测定
总皂甙含量测定
重量法 比色法
显色剂:香草醛-硫酸,香草醛-高氯酸,酸酐-硫酸 等等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 谱仪,测定,分别计算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按下式换算成 总黄酮苷的含量。
总黄酮醇苷含量=(槲皮素含量+山奈素含量+异鼠李素含量) ×2.51
§3 三萜皂甙类成分分析
概述
COOH H O
R2O OHH 20
理化性质
3
H
RO
H
醌甙—可溶于热水,易溶于甲醇、乙醇
酸碱性 酚质
§2 黄酮类成分分析
含量测定
总黄酮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比色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正相色谱 硅胶固定相—没有羟基或乙酰化黄酮类成分
反相色谱(C18或C8) 流动相:甲醇-水-乙酸(磷酸缓冲液),乙腈-水
检测器
§2 黄酮类成分分析
银杏叶提取物总黄酮醇苷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 填充剂;以甲醇-0.4%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 理论板数按槲皮素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山柰素酚峰与异鼠李素峰的分离 度应大于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