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2013 年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题

刘贡父旧与王荆公(王安石)甚款 ,每相遇必终日。荆公为参政 ,一日贡父访之 ,值其方饭 , 使吏延入书室。见有草稿在砚下 ,取视之 ,则论兵之文也。贡父善强记 ,一过目辄不忘 ,既读复置故处 ,念:“吾以庶僚谒执政 ,径入其便座 ,非是。”复趋出 ,待于庑下。荆公饭毕而出 ,始复邀入座。语久之 ,问 :“贡父近为文乎 ?”贡父曰 :“近作《兵论》一篇 ,草创未就。”荆公问所论大概何如 ,则以所见稿为己意以对 ,荆公不悟其窥己作也 ,默然良久 ,徐取砚下稿裂之。盖荆公平日论议欲出人意表 ,有同之者 ,则以为流俗之见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 刘贡父旧与王荆公甚款

.(融洽) B.贡父善强记

C. 值其方饭(恰逢)

D.草创未就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 分)(勉强)(完成)

A. 荆公为参政

B. 则以所见稿为己意以对

C.默然良久

D.荆公饭毕而.出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陈胜自立为.将军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吴广以为然.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4 分)

①值其方饭 , 使吏延入书室。

②则以所见稿为己意以对

4.写出你对(王安石)“默然良久 , 徐取砚下稿裂之”的看法。( 3 分)

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5 分)

夕阳楼

唐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 提示 ] 此诗写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秋天。作者的知己萧浣被贬,诗人登夕阳楼(此楼为萧浣任职时所建),触景生情,感慨无端,写下这首情致深惋的小诗。

(1)第一句中的“绕天愁”一词写出了作者愁绪的怎样特点?( 2 分)

(2)宋代诗人谢芳得评价诗的三、四两句时说:“若只道身世悠悠,与孤鸿相似,意思便

浅。‘欲问’、‘不知’ 四字,无限精神。”你如何理解三、四两句所表达的内容?

( 3 分)

(甲)

杜瑛字文玉,其先霸州信安人。瑛长七尺,美须髯,气貌魁伟。金将亡,士犹以文辞规进取,瑛独避地河南缑氏山中。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间关①转徙,教授汾、晋间。中书粘合珪(人名)开府于相(地名),

瑛赴其聘,遂家焉。与良田千亩,辞不受。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欲发视,辄止之,

后来居有果得黄金百斤。其不苟取如此。

——选自《元史列传八十六隐逸》(有删节)

(乙)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官名),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票,令老仆艺

①蔬自给。都御史鄢懋卿(人名)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

素闻瑞名,为敛戚去。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选自《明史 ?海瑞传》(有删节)

【注释】①间关:辗转。②艺:种植。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与良田千亩(送给)B.遂家焉(家庭)

C. 署南平教谕(委任) D .懋卿恚甚(恼怒)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 分)

A. 士犹以文辞规进取可以为师矣

B. 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其如土石何

C.中书粘合珪开府于相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D. 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不足为外人道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4 分)

①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

②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4.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杜瑛和海瑞的什么优秀品质?请根据文意作简要评析。( 4 分)

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两小题。( 5 分)

怀天经、智老①,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②。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①天经,姓叶,名天经,诗中“儒先”——儒学前辈,即为此人,住北栅;智老,即大

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智老精于禅学,即为此人,住“西庵”。诗中的“客子”即诗

人自己,因客居苕溪故称。②固穷:安于穷困。③纶巾鹤氅:纶巾,用丝带做成的头巾。鹤氅,

用鸟羽做成的外衣。这是六朝以来名士喜爱的穿戴,这里比喻诗人是雅人。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2 分)

(2)这首诗的第二联“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进行赏析。

(3分)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

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誊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

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 。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

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④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

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

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

彼之为利,不亦翦翦⑤ 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

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

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雠:出售、成交。③直:价值,

价钱。④蚩:傻,无知。⑤翦翦:小气。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 .居善药(聚积,搜集)B.冀速已(希望)

..

C.未尝诣取直(前往)D.清逐利以活妻子耳(快活)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 分)

A .清逐利以活妻子耳属予作文以记之B.清之取利远然后知松柏之

....

后凋也

C.其远取利皆类此其如土石何D.则怫然怒万钟则不辩礼义....

而受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

①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

②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4.宋清经商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4分)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 2)两小题。(5 分)

看叶

宋·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 1)第一句描绘了春天怎样的景物特点?( 2 分)

( 2)这首诗歌含蓄而富有哲理,请就此作赏析。(3分)

奇士陈俞,字信仲,临川人。自京师落第归,过谒伯姊,值其家病疫,闭门待尽,不许

人来,人亦无肯至者。俞欲入,姊止之曰:“吾家不幸,罹此大疫,付之于命,无可奈何,

何为甘心召祸?”

俞不听,推户径前,见门内所奉神像,香火甚肃,乃巫者所设也。俞为姊言:“凡疫所起,本以蒸郁熏染而得之,安可复加闭塞,不通内外!”即取所携苏合香丸十余枚,煎汤一

大锅,先自饮一杯,然后请姊及一家长少各饮之。以余汤遍洒房壁上下,去巫具,端坐以俟

之。巫入,讶门开而具撤,作色甚怒。俞奋身出,掀髯瞪眼,叱之曰:“汝何物人,敢至此!此家子弟皆幼,病者满屋,汝以邪术炫惑,使之弥旬弗愈,用意安在?是直欲为盗尔!”顾仆缚之,巫犹哓哓辩析,将致之官,始引伏请罪。俞释其缚,使自状其过,乞私责。于是鞭

之三十,尽焚其器具而逐之。邻里骇慑,争前非诮,俞笑不答。翌日,姊一家脱然,诮者乃

服。

又尝适县,遇凶人凌弱者,气盖一市。为之不平,运拳捶之死而遁。会建炎初元大赦获

免。后累举恩得缙云主簿以卒。终身不娶妻妾,亦奇士也。

(选自宋 ?洪迈《夷坚志》,有删改)

【注】①弥:满,超过。②哓哓(xi āo):争辩的声音。③诮:责问。④累举:连续应举。

⑤主簿:官名。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 过谒伯姊(拜访)

B. 讶门开而具撤(惊讶)

C. 是直欲为盗尔(只,仅仅)

D.争前非诮(责怪,非难)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 分)

A. 本以蒸郁熏染而得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将致之官辍耕之垄上

C. 尽焚其器具而逐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为之不平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 分)

(1)以余汤遍洒房壁上下,去巫具,端坐以俟之。

( 2)俞释其缚,使自状其过,乞私责。

4. 奇士陈俞的“奇”具体表现在哪里?你怎样看待文中的巫师?( 4 分)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2)两小题。( 5 分)

木芙蓉

(南宋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 1)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木芙蓉”怎样的特点?( 2 分)

( 2)托物言志,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3 分)

(苏轼 )自密徙徐①,是岁,河②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

吕梁百步扼之,汇于城下.涨不时③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

④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 ”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⑤,吾侪⑥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

锸⑦以出,筑未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⑧。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

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⑨,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⑩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

褒之。徐人至今思焉。(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 ] ①密、徐:密州和徐州:徙:调任。②河:黄河。③时:及时。④屦 (ju) :粗布鞋。⑤涂潦 (1ao):路上积水。⑥侪(chai):同辈,同类的人。⑦锸(cha):锹。⑧三板:

古代长度单位,六尺高。⑨岁夫:明年的夫役。⑩虞(yu) :忧虑,戒备。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 .是岁,河决曹村 (这)

B .河势益暴 (残暴 )

..

C.增筑故城为木岸 (老 ) D .使官吏分堵而守 (派遣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 分 )

我尽力项燕为楚将

A .虽禁军宜为..

B.公庐于城上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C.民心乃安凡三往,乃见。

..

D.以虞水之再至以光先帝遗德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

①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②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4.苏轼抗洪守城的故事,表现了他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回答。(4 分 )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 两题。 (5 分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 一、二两句中,诗人以对偶的形式写出了山河的什么特征?(2 分 )

(2)有人说“泪尽”“又”字非常好,请你对此作简要赏析。(3 分 )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①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②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使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

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

佳肴美酝,罗列盈前③,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④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选自明·郑瑄《昨非斋日纂》)【注释】①直指使:官名,唐以后朝廷特派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称使。②开谕:启发,

使明白。③罗列盈前:满满地陈列在面前。盈,满。⑩馔:食用,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郡县患之(祸患)

B、俟其来,款之(款待)

C、无人治具(备办)

D、公强之(勉强,强迫)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 分)

A、直使以师命,不敢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B、但老妻他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其两膝相比者

D、时使然耳虽然,公输般为我为云梯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 1)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 2)饮馔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

4、你觉得刘南垣公规劝的高明之处表现在哪里?直指使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4 分)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 2)两小题。(5 分)

古意

唐耿湋

虽言千骑上头居,一世生离恨有馀。

叶下绮窗银烛冷,含啼自草锦中书。

(1)诗的三、四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简要分析第三句“冷”的表达效果。

(2)有人说此诗“怨而不怒”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一 )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②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二)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④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

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选自《世说新语 ?德行》)

【注】①俭:歉收。②豁:弃。③簟(di àn):竹席。④一领:一张。领,量词。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可译为“您”。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原创”

A. 虽欲率物(做榜样)

B.今吾处之不易(改变)

..

C. 既举所坐者送之(举起)

D.恭作人无长物(多余)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 分)“原创”

A.勿以我受任方州

B.殷仲堪既为.荆州

C.既举所坐者送之.

D.焉得登枝而.捐其本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 分)“原创”

(1)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

(2)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4.殷仲堪和王恭都是有德行之人,但具体表现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4分)“原创”

① ,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5.下面首古,回答(1)( 2)两。(5 分)

客溪①

清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帆赴疾流。

忽船窗送吴,故山月已挂船。

【注】① 溪是流人家吴的一条河流。

( 1)的第一句“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愁”的?( 2 分)“改”

( 2)三、四两句有韵味,作要析。(3分)“原”

文翁,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吏察。景帝末,蜀郡守,仁好

教化。蜀地辟陋有蛮夷,文翁欲之,乃郡小吏开敏有材者叔等十余人自

① ,遣京,受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刀布蜀物,委吏②以博士。

数,蜀生皆成就,文翁以右,用次察,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于成都市中,招下子弟以学弟子,除更徭,高者以郡吏,次孝悌、力田③。常

学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益从学生明行④者与俱,使教令,出入

。邑吏民而荣之,数年,争欲学弟子,富人至出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

京者比焉。至武帝,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自文翁之始云。

文翁于蜀,吏民立祠堂,祭祀不。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循吏》

注:① :同“敕” ,告,命令。② 吏:考使。③孝悌、力田:主管德行教化的官。

④ 行:行合礼。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的一是() (3 分 )

A .遣京(到,往)B.用次察(按照)

..

C.邑吏民而荣.之(荣耀)D.蜀地学于京者比.焉(与??等同)

2.下列各中加点的用法和意相同的两是()()(4 分)

学弟子必以分人

A .招下子弟以..

B.乃郡小吏开敏有材者乃重修岳阳楼

..

C.争欲学弟子信然

..

D.自文翁之始云孔子云:何陋之有

..

①买刀布蜀物,委计吏以遗博士。

②每出行县,益从学宫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

4.概括文翁为教化蜀人采取的措施及产生的效果( 4 分)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5分)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懈吾民之愠兮”。

(1)前六句描写了孤桐怎样的特点? ( 2分)

(2)分析作者借托“孤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一)

赵简子出畋①,命郑龙射野人:“使毋惊吾鸟” 。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卫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②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二)

有诈伪者事泄,戴胄据法断流③,以奏之。帝曰:“朕下敕不首者④死,今断从流,是

示天下以不信。卿欲卖狱⑤乎?”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有司,臣不敢亏

⑥法。”帝曰:“卿自守法,而令我失信耶?”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于法⑦,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若顺忿违信,臣窃为陛下惜之。”帝曰:“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注释】①畋(ti án):打猎。②爵:爵位。君主封贵族的等级。③流:流放。④不首

者:不自首的人。⑤卖狱:用断案做交易。⑥亏:损害。⑦置之于法:交执法部门办理。

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人畋得兽,我畋得士.(士兵)

B.人爵愈贵者愈危.(高)

C. 是示天下以不信(相信)

D.法有所失,公能正(纠正)之

..

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两是()()(4分)

A. 戴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宅有五柳,因以.号焉

B. 当喜怒之所耳寡助之至,戚畔之

..

C. 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当立者乃公子扶

..

D. 臣窃陛下惜之果如唳云端,之怡然称快

..

3.用代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 分)

⑴今君一畋,而欲良民,是虎狼也。

⑵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

4.和戴胄都是臣,但他的目的和所体的精神有所区,合文意要分析。

( 4 分)

5. 下面首古,完成⑴⑵两个小。( 5 分)

春日秦髯

宋·李彭

山雨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花如解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⑴ 于春事,病躯却怕酒。睡余苦旧交友,在日⑵听流。

【注】⑴晚:指年事高。⑵日:指天子近旁或国都。

⑴“花如解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一句富有表,加以析。( 2分)

⑵运用反是本在写法上突出特点,具体分析并指出其作用。(3 分)

参考答案:

1、 B( 3 分)

2、 A D ( 4 分)

3、①正赶上(王安石)在吃,(王安石)小吏刘父到房。( 2 分)

②(刘父)就把到的稿子(上的内容)作自己的想法来回答王安石。( 2 分)

4、王安石要求自己的文章意新、力争不同流俗的精神所折服;又他的《兵》从他手下消失

而痛惜。( 4 分)

5、( 1)悠与乱。(写出“悠” 2 分,只写“ 乱” 1 分)

(2)两句真切地表达了一种典型的人生体:一个同情人的人往往没有意到他自

己也是需要人同情的;而当他意到一点,同情自己的人也没有了。(“孤”尚且有关切它的人,自己

孤也不如了。)(意思接近即可。只答“自己很孤,没人理解”

2 分;答“自己身世悠悠,与孤一”不分)(

3 分)

1.B(家:安家 )( 3 分)

2.AC( A. 凭借 C.在 B. 前者作代,“他”,后者是“其”在“如??何”前面加反气 D.前者意“因此” ,后者意“ 、向”。)( (4 分,各 2 分 ))

3.用代翻下列句子的意思。( 4 分)( 1)杜瑛后就不忘,而且探究文章的主旨,

古往今来的得与失都了如指掌。( 2)听他上疏,自己知道冒犯死,了一个棺材,

和妻子,在朝廷听候治罪。(4 分,各 2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4. 杜瑛:①品行高不,粘合珪他一千的好田,杜瑛推辞没有接受。②博勤,杜瑛搜集到了很多籍,并且都了,后就不忘,而且探究文章的主旨,古往今来的得与失都了如指掌。海瑞:①生活朴,身自,平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老仆人种菜自

给自足。②敢于直言上谏,明世宗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4 分,只要每人写出其中的一点,材料与品质对应,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5.(1)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写对两个,意思差不多即可)(2分)(2)借景抒情(1分),诗人客居苕溪,每天诵读诗卷打发光阴;春天来了,在潇潇雨声中,追踪杏花吐

蕊绽放的讯息( 1 分),隐含着诗人对春天的热烈期待或表现了诗人的生活的闲逸洒脱和心

情的喜悦( 1 分)。

1. D(3 分 )2. AB(4 分,各 2 分 )

3.①有从深山大泽采药来的人,一定会把药材送到宋清这里来,宋清总是好好地招待他们。②

到了年终的时候,宋清估计(大概对方)不能还债了,往往就把债券、欠条给烧掉,最后

就不再多说话。(4 分,各 2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4.特点:为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例如:有些被斥责抛弃、沉沦颓废的人,亲戚朋友冷

漠地对待他们,宋清不会因为这样就怠慢地对待对方,也一定像平常那样给他好的药材。而这些人一旦再度掌权用事,就会更加地优厚报答宋清。(4 分,各 2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

欠缺酌扣 )

5. (1)百花凋零,芳草枯萎(2 分。各 1 分答“春光不再”的得 1 分 )(2) 繁花似锦却容易凋谢,而绿叶繁茂活力长存,诗歌借景寓理( 1 分),表达了美丽如花的事物往往短暂,平凡

如叶的生命却更为长久的哲理( 2 分)。(或者答“与其追求显赫荣华的人生,不如享有平淡

而长久的人生) (3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

1.B( 3 分)

2.A D ( 4 分,各 2 分)

3.( 1)(陈俞)把剩下的汤在房壁上下洒了一遍,撤掉了巫师的器具,端正地坐着来

等待巫师。

(2)陈俞解开他绑着的绳子,让他自己陈述自己的罪过,(他)请求私下受罚。

(4 分,各 2 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4.不相信巫术勇救大姐一家,行侠仗义抱不平,终身未娶妻妾。

巫师招摇撞骗,蛊惑人心,外强中干

( 4 分。各 2 分,概括的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5.( 1)木芙蓉不畏艰难,用心开花的特点。

(2)从方法和作用两方面回答:借助不畏风雨寒霜、从容自在、自开自落的木芙蓉来

寄托作者的志向、情感,表达自己不管环境有多恶劣、多艰难,也依然从容淡定,坚持走自

己的路。

(5 分。上题 2 分,下题 3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 B(3 分 )2. C D(4 分 )

3.①我在,这水就决不能让它冲垮城墙。

②太守还不避开一路积水,(跋涉而来 ),这是我们效命的时候了。(4 分 )

4.以全城百姓为重,誓死以城共存亡的思想品质:发动军民,官民分头坚守的聪明才智;

不畏风雨,几过家门不入的拼搏精神。(4 分,答出 2 点即可 )

5. (1)广阔无边,雄伟壮丽。(2 分 )

(2)“泪尽”写出了沦陷区人民的苦难和创伤之深,“又”字则写出了他们对王师收复中

原的失望之重。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朝廷的怨恨。(3 分 )

1、( 3 分)( A )

2、(4 分)( B)( D)

3、( 4 分)( 1)、有一个直指使,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的官吏都感到苦恼。

(2)、饮食本来没有精细和粗劣之分,饥饿的时候什么都觉得好吃,但在饱的时候吃什么都没

有味道了。

4、( 4 分)、刘南垣公的高明表现在并没有用老师的身份去要求学生改正,而是通过一顿

饭的安排,对学生进行为官之道的教育,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真心去改正。

直指使是一个能虚心接受老师的教导、改正自己错误的人。

5、( 5 分)

(1)描绘了树叶掩映下的绮窗内伴着凄冷的烛光,女子含泪给远方的丈夫写信的场景。

“冷”既写了烛光冰冷,又烘托了女子思念丈夫的凄凉心情

(2)虽然埋怨丈夫身居高位,与自己一世分离、无法相聚,但仍不忘丈夫,夜写家书,传

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1. C( 3 分)2. A D ( 4 分,各 2 分)

3.①清贫,原是士人的本分,怎么可以登上高枝却丢弃根本呢?②

王恭回答说:“您并不了解我,我从来就没有多余的东西。”

(4 分,各 2 分。意思基本符合。有欠缺酌扣)

4.殷仲堪身为刺史,能主动捡食掉落饭粒,为人表率,又告诫弟子们坚守士人本真,可见

其节俭自律、真诚质朴,乐于清贫。

王恭身无长物,把仅有的竹席送给王大后,自己只能坐在草垫上,可见其为人大方、清廉自奉。

(4 分,各 2 分。意思基本符合,有分析,有概括。有欠缺酌扣)

5.( 1)诗句运用了比喻、顶针的手法( 1 分),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

相比,突出客愁绵长( 1 分)。

(2)三、四两句表现了诗人在船到家乡时那一瞬间的感受( 1 分)。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

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

悦之情( 2 分)。

( 5 分。( 1)题 2 分,( 2)题 3 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1.( 3分) B2.(4 分) A B

3.( 4分,各 2 分)

(1)购买蜀刀、蜀布等蜀地特产物品,委托考使送给太学中的博士。

(2)每次到各县巡查时,更是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

4.( 3 分)措施:①选送“有材者”到京学习;②按等次重用学成归来的人;③兴建学宫;

④免去学习者的兵役和劳役 ,奖励学习优秀者,提供就职机会;⑤带领品学兼优者宣传教化

法令等(答到 2 点给 1 分, 3点给 2 分)。效果: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至今巴蜀好文雅。( 1

分)

5.( 1)根深叶茂,高大粗壮。(2分)

(2)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 (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 );为

民造福,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 3 分)

1.D ( 3 分)【“士”意为“有才能的人”,“危”意为“危险” ,“信”意为“诚实守信用”。】

2.A C( 4 分)【两个“以”均意为“把”,两个“乃”均意为“是”。第一个“之”是“助

3⑴现在您打一次猎,却想要杀害善良的百姓,这是虎狼的行为。

【2 分,“畋”、“而”、“是”、“虎狼”为关

键词】⑵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百姓公布大的信用。

【2 分“所以”、“布”、“信”、“于”为关键词】

4.郑龙正面直谏赵简子杀害善良百姓的行为如同虎狼,目的是劝阻赵简子不要伤害百姓,体

现了他正直勇敢、关爱百姓的精神( 2 分);戴胄抗言直谏,主张法大于权,没有按照皇帝

的旨意而是依照法律规定处理,目的是劝阻皇帝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体现了他不惧权贵、勇于维护法律尊严的精神。( 2 分)

5.⑴此句描写美丽的花朵向人们绽开了笑脸,不知名的春草新绿欲滴,运用拟人(1分),生动地表现了春光明媚、生机蓬勃的景象,表现了人们欢愉的心情( 1 分)。(描绘情景、指出修辞、“明媚(或美丽)”、“生机”各0.5 分)

⑵作者以春色的美好反衬自己心情的苦闷( 1 分),又以心情的苦闷反衬对友情的执著(1分),突出了友谊的弥足珍贵。(1分)

61篇初中必背古诗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7-9年级61篇诗文 1、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饮酒 [东晋]陶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木兰辞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鬂,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8、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9、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13年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题 一 刘贡父旧与王荆公(王安石)甚款,每相遇必终日。荆公为参政,一日贡父访之,值其方饭,使吏延入书室。见有草稿在砚下,取视之,则论兵之文也。贡父善强记,一过目辄不忘,既读复置故处,念:“吾以庶僚谒执政,径入其便座,非是。”复趋出,待于庑下。荆公饭毕而出,始复邀入座。语久之,问:“贡父近为文乎?”贡父曰:“近作《兵论》一篇,草创未就。”荆公问所论大概何如,则以所见稿为己意以对,荆公不悟其窥己作也,默然良久,徐取砚下稿裂之。盖荆公平日论议欲出人意表,有同之者,则以为流俗之见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刘贡父旧与王荆公甚款.(融洽) B. 贡父善强.记(勉强) C. 值.其方饭(恰逢) D. 草创未就.(完成)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 荆公为.参政陈胜自立为.将军 B. 则以.所见稿为己意以对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C. 默然.良久吴广以为然. D. 荆公饭毕而.出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值其方饭,使吏延入书室。 ②则以所见稿为己意以对 4.写出你对(王安石)“默然良久,徐取砚下稿裂之”的看法。(3分) 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5分) 夕阳楼 唐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提示]此诗写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秋天。作者的知己萧浣被贬,诗人登夕阳楼(此楼为萧浣任职时所建),触景生情,感慨无端,写下这首情致深惋的小诗。 (1)第一句中的“绕天愁”一词写出了作者愁绪的怎样特点?(2分) (2)宋代诗人谢芳得评价诗的三、四两句时说:“若只道身世悠悠,与孤鸿相似,意思便浅。‘欲问’、‘不知’四字,无限精神。”你如何理解三、四两句所表达的内容?(3分) 二 (甲) 杜瑛字文玉,其先霸州信安人。瑛长七尺,美须髯,气貌魁伟。金将亡,士犹以文辞规进取,瑛独避地河南缑氏山中。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间关①转徙,教授汾、晋间。中书粘合珪(人名)开府于相(地名),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真题古诗阅读赏析分类汇编

2019年古诗词阅读赏析汇编(共72套) 汇总分类说明: 依据百套中考试卷及近二三年考试分析,古诗词阅读赏析题早已成为全国多数地区中考必考题型(内容)之一。它的考查题型变化不大,考查内容在稳定以课内传统名篇为主的基础上,近二年,不少地方也在尝试调整和创新;近两年出现了课内对比、课外、纯课外对比等不同的情况,由今年样题看,纯课外对比阅读的考查地区有所增加——应引起今后中考复习备考的重视。 所以本套2019年中考真题古诗词阅读赏析,就按考查内容特点分成四类:①传统课内单篇、②课外赏析单篇、③对比阅读赏析篇。 分类一---------------------------------------------------------------------------------------1分类二---------------------------------------------------------------------------------------16分类三---------------------------------------------------------------------------------------28 分类一传统课内单篇 【北京中考】 (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10-11题。(共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0.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①”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②之

初中学生必背古诗文61首.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定背诵篇目 1、关雎 《诗经》 关gu ān 关gu ān 雎j ū鸠ji ū,在z ài 河h é之zh ī洲zh ōu 。 窈y ǎo 窕ti ǎo 淑sh ū女n ǚ,君j ūn 子z ǐ好h ào 逑qi ú 。 参c ēn 差c ī荇x ìng 菜c ài , 左zu ǒ右y òu 流li ú之zh ī。 窈y ǎo 窕ti ǎo 淑sh ū女n ǚ, 寤w ù寐m èi 求qi ú之zh ī。 求qi ú之zh ī不b ù得d é, 寤w ù寐m èi 思s ī服f ú。 悠y ōu 哉z āi 悠y ōu 哉z āi , 辗zh ǎn 转zhu ǎn 反f ǎn 侧c è。 参c ēn 差c ī荇x ìng 菜c ài , 左zu ǒ右y òu 采c ǎi 之zh ī。 窈y ǎo 窕ti ǎo 淑sh ū女n ǚ, 琴q ín 瑟s è友y ǒu 之zh ī。 参c ēn 差c ī荇x ìng 菜c ài , 左zu ǒ右y òu 芼m ào 之zh ī。 窈yǎo 窕tiǎo 淑shū女nǚ,钟zhōng 鼓gǔ乐yuè之zhī。

2、蒹葭 《诗经》 蒹jiān 葭jiā苍cāng 苍cāng ,白bái 露lù为wéi 霜shuāng 。 所suǒ谓wèi 伊yī人r én ,在z ài 水shuǐ一yì方fāng 。 溯s ù洄h u í从cóng 之z h ī,道dào 阻zǔ且q i ě长cháng 。 溯sù游yóu 从cóng 之zhī,宛wǎn 在zài 水shuǐ中z hōng 央yāng 。 蒹jiān 葭jiā萋萋qīqī,白露báilù未wèi 晞xī。 所suǒ谓wèi 伊人yīrén ,在zài 水之湄shuǐzhīméi 。 溯sù洄huí从cóng 之zhī,道dào 阻zǔ且qiě跻jī。 溯sù游you 从cóng 之zhī,宛wǎn 在zài 水shuǐ中zhōng 坻chí。 蒹jiān 葭jiā采采cǎicǎi ,白露báilù未wèi 已yǐ。 所谓suǒwèi 伊人yīrén ,在zài 水shuǐ之zhī涘sì。 溯sù洄huí从cóng 之zhī,道dào 阻zǔ且qiě右yòu 。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2.了解文言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难点: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 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中考考查方向何陋之有? 2016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16中考题型: 1、实词解释; 2、虚词用法; 3、特殊句式; 4、文意理解;5、句子翻译。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中考题型一:实词解释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8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 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二)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 师:联想推断法可解答普通实词和特殊词类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词,但对于一词多义词和虚词来说,仅用这一种方法就不够了,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9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 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是否通顺正确。 实战演练:做《王翦伐楚》第1、2题(三)中考题型三:特殊句式 1知识回顾: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其中判断句翻译时要译出();省略句有()、()、()、();倒装句有()、()、()、();被动句有()和()。 2.判断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屠惧,投以骨。蒲松龄《狼》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彭端淑《为学》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尝贻余核舟一。魏学伊《核舟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3.实战演练:做《故事两则》第10题,《王翦伐楚》第3题 (四)中考题型四:文意理解 1.方法指导:如何快速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 A.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如第一题后面的词语解释,有一个是错的,其它三个是对的,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B.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如第四题)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会给出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如青岛2014年中考题《周寻画龙》、2012年《桓公用管仲》、2011年《任贤》)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 另外,需要注意: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

武汉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后面题目。 过故友旧居 [唐]许浑 往年公子宅,夜宴乐难忘。 高竹动疏翠,早莲飘暗香。 珠盘凝宝瑟,练席递华觞。 今日皆何处,闭门春草长。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公子宅”即题中的“故友旧居",点明了往年宴会举行的地点。 B.从“夜宴"“疏翠”“早莲”等词语可以看出,宴会举行于初夏的夜晚。 C.本诗领联描绘了夜宴环境的优雅,颈联则突出了夜宴陈设的华贵。 D.往年夜宴快乐难忘,今日春草生机勃勃,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答案 D(“往年”“今日”为时过境迁,繁华不再之感。由“闭门”可知,“春草长”体现的是冷清萧条。) 课外古诗词阅读过关方法 认真阅读古诗词,读懂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 一.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落日、绮霞、远山、青草等景物。 B.通过描写晚春江上明丽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 C.诗人在诗中说"不是望乡时",说明诗人在本诗中并未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 D.从“晚日”、“远山”写到“春草”,导入“望乡”,情与景协调一致,显得很自然。 二.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 B.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 C.“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力。 D.“千里”与“片时”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对飞鸟的热爱之情。 三.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释】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的意思是: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B.诗的三、四句的意思是: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C.这是一首记游诗,既写了船行河道中时所看到景象,也通过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航行时焦急的感受。 D.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既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又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四.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意思是: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B.诗的三、四句意思是: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C.“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D.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景物表现了秋天特点。 五.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意思是: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 B.诗的三、四句意思是: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C.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项训练题

l 《南园》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情怀的句子(反面写投笔从戎的必要性)是: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l 《梦江南》以写景表现女主人公离愁的句子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l 《梦江南》表现思妇等待时间之长的句子是:过尽千帆皆不是。 l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l 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王安石的话相照应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l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l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出了40岁以上的人穷困经历的句子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l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强盗。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l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咏洞庭湖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中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的句子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l 〈渔家傲〉中表现作者矛盾心情的语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对将军和征夫产生同情和敬佩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描写边城冷落荒凉景色的句子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句是我们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l 《己亥杂诗》中以落花喻自己身世,即使沉沦,也要为护花发挥一定的作用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l 《行路难》中表现作者的理想抱负终会实现的积极乐观精神的语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l 《行路难》中用典的语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l 《行路难》中比喻人生路上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的句子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l 《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的诗句是: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极写农民在麦收季节田间劳动辛劳的句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l 《饮酒》中提现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境界的一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l 〈关雎〉点明主人公热恋的姑娘身份的句子是: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君子于役〉中为“赋”的句子是“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中描写农村晚归图的句子是“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l 〈蒹葭〉中为“兴”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l 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l 问:〈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平的句子是哪两句? 答: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l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相间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l 〈沁园春*雪〉中“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着说的,既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也有是两句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交错着说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2021】中考古诗词阅读专题(五)

2021中考古诗词阅读专题(五) Megan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1.理解诗歌内容,填空。 ①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八月飞雪苦寒图、军营饯别奇寒图、东门惜别惆怅图、别后雪地思乡图四个画面。 ②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送别。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中“愁”有什么作用? “愁”字既写出了诗人为友人的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又为下文写送别作铺垫。 3.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了比喻;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 2

贴切动人。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奇丽的雪景。 4.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依依不舍,传达出因朋友离去无限惆怅的情感。 ②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情怀。 5.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展现的画面。(50字左右) 山路蜿蜒曲折,大雪纷飞,几番回转就看不见你的踪影了;但我还伫立在那里凝望着,山路上早已空无一人,只有马行走过留下的足迹。 6.诗歌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 3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首默写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首 关关雎鸠, 。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蒹葭苍苍,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道阻且长。 ,宛在水中央。 十五从军征, 。 兔从狗窦入,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万里赴戎机, 。 ,寒光照铁衣 ,对镜帖花黄 ,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 。金樽清酒斗十千, 。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晴川历历汉阳树, 。 日暮乡关何处是?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恨别鸟惊心。 ,家书抵万金。 , 。 自经丧乱少睡眠, ! 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 雪上空留马行处。 ,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 ,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满面尘灰烟火色, 。可怜身上衣正单, 。 几处早莺争暖树, 。 , 浅草才能没马蹄。 黑云压城城欲摧, 。 角声满天秋色里, 。

2017版中考语文第2部分专题复习与强化训练专题二古诗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4文言文朗读停顿与翻译

考点跟踪突破14 文言文朗读停顿与翻译 (一)(2016·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导学号:)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见。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1.下列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颖士阴.语柳并曰阴:暗中 B.胡人负.宠而骄负:依仗 C.往客.金陵客:旅居 D.则过.之焉过:责备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A.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B.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C.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D.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萧颖士对宰相李林甫、永王李璘的召见均辞而不去。 B.萧颖士预言了安禄山即将叛乱且东京将会陷落。 C.郭纳、封常清没有采纳萧颖士的守城计策。 D.节度使源洧听从了萧颖士坚守襄阳的劝说。 4.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 当官的以儿童的游戏方式来抵御厉害的叛军,(想取胜)太难了! (二)(2016·宁波)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导学号:)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新)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古诗文阅读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7——9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文提出以下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中考说明》对阅读古诗文的相关要求如下: ①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读节奏。 ②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③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④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及用法。 ⑤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 ⑥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⑧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⑨欣赏诗文典型的形象特点和鲜明的语言特征以及常见的表达技巧。 一、文言文阅读 考查要点 题型一:解释、判断、选择。(4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题型二:选择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考点:了解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题型三:翻译(一句或两句)。(4分) 考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重要句子。 题型四:主观问答。(2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态度,体会语言特色,分析表达技巧。 真题详解 (2017年陕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任城威王彰①,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②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③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④,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

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释】①彰:曹彰。②膂力:体力。③课:督促。④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少善.射御,膂力过人()(2)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3)将.十万骑驰沙漠()(4)被.坚执锐,临难不顾()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而.好乘汗马击剑云归而.岩穴暝 B.此一夫之.用甚矣,汝之.不惠 C.使各言其.志其.真无马邪 D.为.将奈何吴广为.都尉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4分) (1)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2)赏必行,罚必信 解析2017年陕西中考文言文阅读采用了课外阅读,来考查考试的文言阅读能力。第1题考查考生对实词含义的理解:“将”作为“带领,率领”之意;“贵”解释为“看重”;“善”和“被”考查学生对课内实词的掌握情况,提醒学生在平时备考时要关注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特殊情况。第2题考查学生对虚词的理解。A项中的第一个“而”是转折连词,第二个“而”是顺接连词;B项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第二个“之”是宾语提前的标志;C项中第一个“其”是代词,指他。第二个“其”是语气词,难道;D项两个“为”都是担任。第3题考查学生对句意的理解。翻译时,首先大意须通顺;其次重点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第4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来理解,曹彰对左右的人说:“大丈夫若想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军,就应该率领十万骑兵驰骋大漠,驱逐异族,建功立业,怎么能做博士呢?”(曹彰)回答说:“穿坚硬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而面临灾难义无返顾,作士卒的表率,奖赏一定实行,惩罚一定信守诺言。”太祖大笑。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试题汇编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试题汇编 1、(2012浙江衢州)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2分) 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 1.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写出早春柳树的特点即可) 2.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2(2012浙江丽水) 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诗中有画。(2分) 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2.景中有情。(2分) 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2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2、(2分)愉悦、快乐。(大意写出即可) 3、(2012浙江嘉兴) 野池(4分)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2分)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 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意思符合即可) 4、(2012山东滨州)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1.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的特点。(1分) 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 1.湍急评分:共1分。意思对即可。 2.“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评分:共2分。答案含“船的轻快”“内心的轻松、喜悦”两点内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5、(2012浙江台州) 秋夜山居(4分)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2分) 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1.(2分)去雁(仅答“雁”不给分) 2.(2分)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意对即可) 6、(2012浙江温州)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2分)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18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1首

2018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1首 1.《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观沧海》(魏)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饮酒》(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木兰辞》北朝民歌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

【语文】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本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蓬草”,古人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颈联中的“直”“圆”二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案】(1)诗人用“征蓬”自喻,表达了自己因受排挤而离开朝廷的忧愤之情。 (2)“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直”字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于苍茫壮阔中显现出柔和温暖。 【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分析,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其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诗中诗人把自己比作是蓬草和归雁,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达了自己因受排挤而离开朝廷的忧愤之情。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据此理解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诗人用“征蓬”自喻,表达了自己因受排挤而离开朝廷的忧愤之情。 ⑵“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直”字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于苍茫壮阔中显现出柔和温暖。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⑵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词的能力。炼词,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词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讲解学习

得分评卷人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得分评卷人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得分评卷人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17.文中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