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西方古典学参考书目

07 西方古典学参考书目
07 西方古典学参考书目

Bibliography of Classical Studies 西方古典学参考书目

米辰峰1996-2008年第7次修订稿

一.世界古代史综合性参考书目

通史断代部分或大学教材:

1.《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2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1年( 注:实际主编是林志纯教授)。

2.刘家和主编:《世界上古史》(修订本),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79年初版,1987年修订版。3.崔连仲主编:《世界通史》古代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初版,1997年修订版。

4.陈隆波罗静兰合编:《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上古部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5.朱龙华着:《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6.刘家和王敦书合编:《世界史古代史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8. 刘家和廖学盛合编:《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9. 米辰峰主编:《世界古代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 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古代部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11. 北师大历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编:《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选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2. 吴于廑主编:《外国史学名着选》2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87。每种译着前都有作者小传,

每册书后都有译名对照表

其中上册内容有:

○1希罗多德《历史》第7-8卷,王敦书译;

○2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7卷,吴于廑译。

○3李维《罗马史》第5卷19-55章,王敦书译。

○4塔西陀《编年史》第1卷1-81章、第16卷第33-46章,李雅书译。

○5普鲁塔克《传记集》节选:梭伦传,阿基斯传,提比略·格拉古传,

阿基斯、克利奥米尼、格拉古兄弟合传,共4个传记,吴于廑译。

○6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第2卷,397-511年,寿纪瑜、戚国淦译。

○7艾因哈德《查理大帝传》引言第1-4节,第1部分5-17节,第2部分18-33节,戚国淦译。

其中下册内容有:

○8马基雅维里《佛罗伦萨史》第3卷1-7章,1350-1420年,李活译;

○9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第15-16章,王绳祖、蒋梦引、李澍泖、徐式谷译;

○10格鲁特《希腊史》第46章,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宪政和司法制度的变革,郭圣铭译;

○11朗克《教皇史》第1-6章,席克斯特第五,施子愉译;

○12普莱斯苛特《墨西哥征服史》第4-5卷,朱龙华译;

○13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第1、4、7-11章,何新译;

13. 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重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联合出版。

其中上册“上古部分”由廖学盛、施治生主编,1982。

其中下册“中古部分”由戚国淦、张椿年、马克尧主编,1983。

.儒科夫总编:《世界通史》(俄文汉译13卷本之第1-2卷共3册为古代史)——

14. 第一卷Ю.П. 弗兰采夫主编;文运,王瓘等16位署名译者加北京编译社合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

15. 第二卷上下册,С.Л.乌特琴科主编;北京编译社译;北京,三联书店,1960年。

(Consulente editoriale: Rodolfo Mosca, Storia Universale, Rizzoli Editore, Milano. )

王增才(1935-)、陈鸿瑜总监修《新编图说世界历史》意大利文汉译10卷本之第1-2卷——

16. 第一卷《古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台北,光复书局,1991年。

17. 第二卷《希腊罗马的盛衰》,台北,光复书局,1991年。

(Will Durant,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 Simon & Schuster, New York, 1939)

威尔杜兰着11卷《世界文明史》之第1-3卷汉译本10册——

18.第一卷4册,《东方的遗产》,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2。

19.第二卷3册,《希腊的生活》,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2年。

20.第二卷3册,《凯撒与基督》,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2年。

21. 罗渔:《西洋上古史》上下册,台北:华冈出版公司,1976年;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华岗)2002重印。

22. 邢义田译着:《西洋古代史参考资料》之一,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

23.《古埃及—庙·人·神》Alberto Siliotti (1950-), Egypt: Temples, Men and Gods,2000; 彭琦, 陈甜, 郑

振清等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4.《古印度—从起源至公元13世纪》Marilia Albanese, Ancient India : From the Origins to the XIII Century

AD, Vercelli: White Star Publishers, 2001; 刘青,张洁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国图有英文版

25.《古希腊—西方世界的曙光》,Furio Durando (1960-), Antica Grecia: l'alba dell' occidente,1999. 马铭,

卢永真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国图有英文、中文版Ancient Greece, the dawn of the Western world, New York: Stewart, Tabori & Chang, 1997.

26. 《古罗马一个曾经统治世界的文明》, Anna Maria Liberati (1951-), Fabio Bourbon (1961-): Roma antica:

storia di una civilta che conqnistòil mondo, V ercelli: White Star Publishers, 1999;方春晖,张文译;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其英文本可能最早出版:Rome: Splendours of an Ancient Civilization, 1996国图有意大利文、中文版

27. 《剑桥插图古希腊史》,Paul Cartledge ed., The 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Ancient Greece, 1998. 郭

小凌等翻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国图、人大有英文、中文版

28. 《古代东方史》,阿甫基耶夫着,王以铸译,三联书店1956初版,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修订版

29. 《古代罗马》Ancient Rome / (英)彼得·阿克罗伊德(Peter Ackroyd)着; 冷杉,杨立新译.北京,三联

书店, 2007国图有中文版

30. 《古罗马人的欢娱》Les plaisirs a Rome (法)让-诺埃尔·罗伯特(Jean-Noel Robert)着; 王长明,田

禾,李变香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国图有中文版

31. 《民主的曙光古雅典公元前525~公元前322》,[(美)时代—生活图书公司编着] ; 老安译. --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Norman Davies, Europe: A History,

当代中国专家专着及其汇编:

1.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编:《世界古代史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2.日知主编:《古代城邦史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

3.日知:《中西古典学引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4.刘家和:《古代中国与世界》,湖北,武汉出版社,1995年。

5.吴于廑着:《吴于廑学术论着自选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6.胡庆均、廖学盛主编:《早期奴隶制社会比较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7.胡钟达:《胡钟达史学论文集》,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年。

8.施治生、郭方主编:《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9.雷海宗:《伯伦史学集》,北京,中华书局,2002。

10.廖学盛:《廖学盛文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世界历史地图集:

1. 《钱伯斯世界历史地图》(Chambers Atlas of World History, 1975),杨慧玫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北大有英文版

2. 《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The Times Atlas of World History,1979),毛昭晰、刘家和等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

3. 吴于廑主编:《大学世界历史地图》,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4. 巴玛()等着; 王曾才编译《西洋历史地图》,台北: 桂冠图书公司, 页: 彩色; 34x26cm。国图“善本书舆图室”有藏。每页单面彩图,地图上仅有英文标注没有汉语,对面白纸上有简单的题解是英汉双语的。全部地名的英汉双语索引列在书后附录。此外,附录还有10来个西方各大国的古今王表。彩图印刷不清晰。

●《剑桥古代史》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1-14 Vo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0–2001:

《剑桥古代史》是英国剑桥出版社邀请世界一流学者撰写的世界古代史权威系列着作。它的第一版12卷在1924–36年出齐。1970年以前第1-3卷出过修订第二版;1970年决定12卷全部重写,所有的文字、地图、插图和参考书目都要彻底修订。第三版的第1-2卷扩充为每卷2册,第3卷扩充为3册;第4-11卷第二版的修订出版于2000年完成;虽然1939年出版的第12卷第一版至今没有修订,但是1997年和2001年却先后出版了第13、14卷,第14卷的论述一直延伸至公元600年。第1-3卷的第三版、第4-11卷的第二版和第12-14卷的第一版就是现行《剑桥古代史》的混成系列,共计14卷19册。原计划为各卷论着配套的图片集,现在只出版了第1-7卷的5册。以下是《剑桥古代史》各卷的详细着录: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1, Volume 1, Part 1, (3rd edition), Prolegomena and Prehistory,1970;(第一卷第一分册,导论和史前史,第三版,1970),Edited by I. E. S. Edwards, C. J. Gadd, N. G. L. Hammond

2, Volume 1, Part 2, (3rd edition), Early History of the Middle East,1971;(第一卷第二分册,中东早期历史,第三版,1971),Edited by I. E. S. Edwards, C. J. Gadd, N. G. L. Hammond

3, Volume 2, Part 1, (3rd edition),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Aegean Region, BC,1973;(第二卷第一分册,中东和爱琴海地区,约公元前1800-1380,第三版,1973),Edited by I. E. S. Edwards, C. J. Gadd, N. G. L. Hammond, E. Sollberger

4, Volume 2, Part 2, (3rd edition),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Aegean Region, BC,1975;(第二卷第二分册,中东和爱琴海地区,约公元前1380-1000,第三版,1975),Edited by I. E. S. Edwards, C. J. Gadd, N. G. L. Hammond, E. Sollberger

5, Volume 3, Part 1, (2nd edition), The Prehistory of the Balkans,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Aegean World, Tenth to Eighth Centuries BC,1982;(第三卷第一分册,巴尔干、中东和爱琴海地区,公元前10 - 8世纪,第二版,1982),Edited by John Boardman, I. E. S. Edwards, N. G. L. Hammond, E.

Sollberger

6, Volume 3, Part 2, (2nd edition), The Assyrian and Babylonian Empires and Other States of the Near East, from the Eighth to the Sixth Centuries BC,1992;(第三卷第二分册,亚述和巴比伦帝国以及近东的其他国家,公元前8 - 6世纪,第二版,1992),Edited by I. E. S. Edwards, N. G. L. Hammond,

E. Sollberger

7, Volume 3, Part 3, (2nd edition), The Expansion of the Greek World, Eighth to Sixth Centuries BC,1982;(第三卷第三分册,希腊世界的扩张,公元前8 - 6世纪,第二版,1982),Edited by John Boardman,

N. G. L. Hammond

8, Volume 4, (2nd edition), Persia, Greece and the Western Mediterranean, to 479 BC,1988;(第四卷,波斯、希腊和西地中海地区,约公元前525 - 479,第二版,1988),Edited by John Boardman, N. G. L.

Hammond, D. M. Lewis, M. Ostwald

9, Volume 5, (2nd edition), The Fifth Century BC,1992;(第五卷,公元前五世纪,第二版,1992),Edited by David M. Lewis, John Boardman, J. K. Davies, M. Ostwald

10, Volume 6, (2nd edition), The Fourth Century BC,1994;(第六卷,公元前五世纪,第二版,1994),Edited by David M. Lewis, John Boardman, Simon Hornblower, M. Ostwald

11, Volume 7, Part 1, (2nd edition), The Hellenistic World,1984;(第七卷第一分册,希腊化世界,第二版,1984),Edited by F. W. Walbank, A. E. Astin, M. W. Frederiksen, R. M. Ogilvie

12, Volume 7, Part 2, (2nd edition), The Rise of Rome to 220 BC,1990;(第七卷第二分册,罗马的崛起直到公元前220年,第二版,1990),Edited by F. W. Walbank, A. E. Astin, M. W. Frederiksen, R. M.

Ogilvie, A. Drummond

13, Volume 8, (2nd edition), Rome and the Mediterranean to 133 BC,1990;(第八卷,罗马和地中海世界直到公元前133年,第二版,1990),Edited by A. E. Astin, F. W. Walbank, M. W. Frederiksen, R. M.

Ogilvie

14, Volume 9, (2nd edition), The Last Age of the Roman Republic, 146 - 43 BC,1994;(第九卷,罗马共和国最后的岁月,公元前146 - 43年, 第二版,1994),Edited by J. A. Crook, Andrew Lintott, Elizabeth Rawson

15, Volume 10, (2nd edition), The Augustan Empire, 43 BC-AD 69,1996;(第十卷,奥古斯都的帝国,公元前43年–公元69年,第二版,1996),Edited by Alan K. Bowman, Edward Champlin, Andrew Lintott

16, Volume 11, (2nd edition), The High Empire, AD 70-192,2000;(第十一卷,罗马帝国的鼎盛时代,公元70 – 192年,第二版,2000),Edited by Alan Bowman, Peter Garnsey, Dominic Rathbone

17, Volume 12, The Imperial Crisis and Recovery AD 193-324,1939;(第十二卷,罗马帝国的危机和恢复,公元193 – 324年,第一版,1939),Edited by S. A. Cook, F. E. Adcock, M. P. Charlesworth, H. Baynes 18, Volume 13, The Late Empire, AD 337-425,1997;(第十三卷,晚期罗马帝国,公元337 – 425年,第一版,1997),Edited by Averil Cameron, Peter Garnsey

19, Volume 14, Late Antiquity: Empire and Successors, AD 425-600,2001;(第十四卷,晚期古代:罗马帝国及其后继者,公元425 – 600年,第一版,2001),Edited by Averil Cameron, Bryan Ward-Perkins, Michael Whitby

现行《剑桥古代史》的14卷19册论着只出版了下列5册配套图片读本:

20,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 V olume of Plates: Illustrating Vols. 1-2 , 1977;(第1-2卷图片集,1977)Edwards, (ed.)

21,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 V olume of Plates: Illustrating V ol. 3 , 1984;(第3卷图片集,1984)Boardman, John (ed.)

22,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 V olume of Plates: Illustrating V ol. 4 , 1988;(第4卷图片集,1988)Boardman, John (ed.)

23,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 V olume of Plates: Illustrating Vols. 5-6 , 1995;(第5-6卷图片集,1995)Boardman, John (ed.)

24,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 V olume of Plates: Illustrating V ol. 7: Part 1 , 1984;(第7卷第1分册图片集,1984),Ling, Roger (ed.)

二. 西方古典学书目

●希腊罗马综合书目:

1.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罗念生、王焕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2. 荷马史诗:《奥德赛》,王焕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陈中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

4. 荷马史诗:《奥德修纪》,杨宪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5. 希罗多德:《历史》,王以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修订本。

6. 《柏拉图全集》4卷,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03。

7.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8.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9. 《亚里斯多德全集》10卷,苗力田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0. 亚里斯多德:《雅典政制》,日知、力野译;北京,三联书店,1957。

11.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12. 《亚里斯多德选集政治学卷》(兼收雅典政制),颜一、秦典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13.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上册),黄宏煦,陆永庭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4.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15. 古朗士:《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李玄伯译;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

16. 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

17. 伍蠡甫:《欧洲文论简史;古希腊罗马至十九世纪末》,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18. 郑振铎编着;《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19. 杨巨平:《古希腊罗马犬儒现象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0. 景辉译着:《古代希腊史与罗马共和史》,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9。

21. 郭小凌、厉以平:《古代希腊罗马经济思想资料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2. 吴于廑着:《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7, 1996重印;吴于廑的儿子在三联书店出版插图本2008第1版。

●英文版古希腊罗马史综合参考书

1. John Boardman, Jasper Griffin, and Oswyn Murray (eds.), The Oxford History of the Classical

World(牛津古典世界史),1986. 国图,人大有

2.Michael Grant and Rachel Kitzinger (eds.), Civilization of the Ancient Mediterranean, Greece and

Rome(古代地中海的文明希腊罗马卷),3 vol. 1988. 北大有

3.Fred W. Jenkins, Classical Studies: A Guide to the Reference Literature(参考文献指南),Englewood,

CO: Libraries Unlimited, 1996; 263 p.

4.Simon Hornblower and Antony Spawforth, The Oxford Classical Dictionary, 3rd ed.

(牛津古典辞典)第三版,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6; 1640 p.

5.Nicholas . Hammond (ed.), Atlas of the Greek and Roman World in Antiquity

(古希腊罗马地图集),1981.

6.M. I. Finley (ed.), Atlas of Classical Archaeology, 《古典考古地图集》London, Chatto and Windus,

1977. 256P国图,北大有

7.Tim Cornell and John Matthews (ed.), Atlas of the Roman World《古代罗马地图集》,Oxford:

Phaidon, 1982, 240P. 有54幅精美彩色地图国图,北大有

8.M. Cary, The Geographic Background of Greek and Roman History(希腊罗马史的地理背

景),Oxford,1949.

9.Peter Connolly, and Hazel Dodge. The Ancient City: Life in Classical Athens & Rome(古代城市·雅典和

罗马的生活),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256 p.

10.John Warry, Warfare in the Classical World: An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Weapons, Warriors, and

Warfare in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s of Greece and Rome(古典世界的战争,关于古希腊罗马的武器、战士和战争的插图本百科全书),Norman, OK: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5; 224 p.

11.Richard J. Talbert, Atlas of Classical History(古典历史地图集). New York: Routledge, 1989; 224 p. 国

图,人大有

12.ed., Slavery in Classical Antiquity(古典时代的奴隶制),Cambridge, 1960.国图有

13.The Ancient Econemy(古代经济),Berkeley, 1973

14.Ancient Slavery and Modern Ideology(古代奴隶制和现代意识形态),London, 1980.人大,北大有

15.Politics in the Ancient World(古代世界政治学),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国图,北大有

16.Many ancient historical sources are available in 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 series, with original text and

parallel English translation, in the series Translated Documents of Greece and Rome. (罗依伯古典丛书,英文与古文对照读本)

17.Readings in ancient history, thought and experience from Gilgamesh to St. Augustine,《世界古代史阅读

参考资料》edited with introduction by Nels M. Bailkey, 3rd ed., Lexington Mass., . Heath, 1987. 454P北大有

18.Richard . Talbert, Barrington atlas of the Greek and Roman world,Princeton Univ. 2000北大有

英文版古典学期刊:

1.American Journal of Philology (AJP)《美国古文献学期刊》国图,北大有

2.Memoir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in Rome (MAAR) 《美国驻罗马古典研究院报告》国图有

3.Papers of the American School of Classical Studies at Athens (PASCSA) 《美国驻雅典古典研究院年刊》

4.Annual of the British School at Athens (ABSA)《英国驻雅典研究院年鉴》国图有

5.Annual of the British School at Rome (ABSR)《英国驻罗马研究院年鉴》

6.Papers of the British School at Rome (PBSR)《英国驻罗马研究院年刊》

7.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Classical Studies (BICS) 《古典研究所通讯》国图有

8.Classical Quarterly (CQ)《古典研究季刊》国图,人大,北大有

9.Classical Review (CR)《古典学评论》国图,人大,北大有

10.Greek, Roman and Byzantine Studies (GRBS)《希腊罗马和拜占廷研究》

11.Harvard Studies in Classical Philology (HSCP)《哈佛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国图,北大有

12.Journal of Hellenic Studies (JHS) 《希腊研究》国图,人大,北大有

13.Journal of Roman Studies (JRS) 《罗马研究》国图,北大有

●古希腊作家的着作,历史、哲学、传记:

1. 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张竹明、蒋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修订本。

3.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徐松岩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色诺芬:《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张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5.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吴永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6. 色诺芬:《长征记》,崔金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7. 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李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8. 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2册,马永翔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

●古希腊作家的着作,文学艺术:

8. 埃斯库罗斯:《奥瑞斯提亚三部曲》,附:普罗米修斯被囚,灵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

9. 欧里庇得斯:《欧里庇得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0. 欧里庇得斯:《欧里庇得斯悲剧集》3册,周作人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11. 索福克勒斯:《索福克勒斯悲剧两种》,罗念生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12. 索福克勒斯:《奥狄浦斯王》,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3. 阿里斯托芬:《财神》;海罗达思:《希腊拟曲》,周作人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14. 阿波罗多洛斯:《希腊神话》,周作人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15. 童道明、王焕生编:《世界经典戏剧全集》16,古希腊罗马悲剧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

16. 童道明、王焕生编:《世界经典戏剧全集》17,古希腊罗马喜剧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

17. 伊索:《伊索寓言》,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8. 伊索:《伊索寓言全集》,李汝仪译,英汉对照,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19. 伊索:《全本伊索寓言》,英汉对照插图本,李长山等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20. 《古希腊抒情诗选》,水建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

●当代西方学者有关古希腊的论着:

1..塞尔格叶夫《古希腊史》(俄文1939版1948年修订),缪灵珠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

2. 斯威布:《希腊的神话和传说》,2册,楚图南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 以迪丝汉密尔顿:《希腊方式,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徐齐平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4.列昂纳德科特勒尔:《爱琴文明探源》,卢剑波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5.A.安德鲁斯:《希腊僭主》,钟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6.莱韦克:《希腊的诞生》,王鹏、陈祚敏译;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公司,1994。

7..芬利主编《希腊的遗产》,张强唐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当代中国学者有关古希腊的论着:

1.顾准:《希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2.朱龙华:《希腊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

3.朱龙华:《希腊古典雕刻》,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

4. 郝际陶:《古代希腊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 黄洋:《古代希腊土地制度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6. 杜平:《古希腊政体与官制史》,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裔昭印:《古希腊的妇女:文化视域中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8. 杨亦军:《老庄学说与古希腊神话》,成都,巴蜀书社,2001。

9. 刘红星:《先秦与古希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0.李天祜:《古代希腊史》,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

11. 罗念生:《论古希腊戏剧》,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12. 陈洪文,水建馥选编:《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

13. 晏绍祥:《古代希腊历史与学术史初学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文库”有关古希腊的论着:(国图的着录可能有错,请注意查核)王大庆:《古代中国经济思想中的“本”、“末”观:与古代希腊相关经济思想的比较研究》,刘家和教授指导,138页,2001。

毕会成:《论希腊社会的商业性》,王敦书教授指导,134页,2001。

徐晓旭:《腓利二世的霸权与泛希腊主义》,王敦书教授指导,193页,2001。

徐跃勤:《雅典海上帝国研究》,王敦书教授指导,163页,1999。

晏绍祥:《荷马史诗中的王与王权》,王敦书教授指导,226页,2000。

热依汗古丽:《雅典、斯巴达政制改革研究》,王敦书教授指导,145页,2002。

周巩固:《“人本”与“民本” = Individual and people:西方古典人文主义与儒家人道主义比较研究》,王敦书教授指导,117页,1998。

郭长刚:《古代希腊城邦起源研究》,张广智教授指导,97页,1999。

吴少梅:《论古希腊史学的两种范型:以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为讨论中心》,张广智教授指导,180页,1999。

吴晓群:《古代希腊仪式文化研究》,张广智教授指导,102页,1999。

陈恒:《论亚历山大里亚科学学派:一项历史学的研究》,张广智教授指导,175页,2002。

陈新:《历史叙述的历史与理论:以西方史学为讨论中心》,张广智教授指导,92页,2000。

陈德正:《西方古典学在中国,迄1911年》,郭小凌指导,197页,2004。

王以欣:《英雄神话与上古希腊历史》,王敦书指导,227页,2004。

解光云:《古典时期的雅典城市研究,作为城邦中心的雅典城市》,王敦书指导,150页,2004。

魏凤莲:《狄奥尼索斯崇拜研究》,黄洋指导,116页,2004。

赵沛林:《古希腊戏剧与雅典政制》,王敦书指导,145页,2004。

英文版古希腊史专着:

1.George Grote(1794-1871), A History of Greece(古希腊史),12 Vol.,

The first edition, London, 1846-56, rev. ed., 1906–38, 国图,人大,北大有

2.John B. Bury (1861-1927) and Russell Meiggs, A History of Greece to the Death of Alexander

(古希腊史,截止到亚历山大去世),4th ed., Macmillan Press, 1975. 国图,人大,北大有

3.Nicholas . Hammond, A History of Greece to 322 .

(古希腊史,截止到公元前322年), 3rd ed., 1986. 人大,北大有

4.W. G. Forrest, The Emergence of Greek Democracy, 800–400 .(希腊民主的出现),1967.北大有

5.G. E. Ste Croix, The Origins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源),London, 1972.

6.G. E. Ste Croix, The Class Struggle in the Ancient Greek World(古代希腊世界的阶级斗争),London,

1981国图,人大,北大有

7.. Jeffery, Archaic Greece(古风时代的希腊),London, 1976.国图有

8.Jones, Athenian Democracy(雅典的民主),Oxford, 1978.国图,人大,北大有

9.M. I. Rostovtzeff,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Hellenistic World(希腊化世界的社会经济史),3

vol., 1941, repr. 1986. 国图,北大有

10.V. Ehrenberg, From Solon to Socrates(从所伦到苏格拉底),London, 1973.北大有

11.M. M. Austin, The Hellenistic World from Alexander to the Roman Conquest(从亚历山大到罗马征服的

希腊化世界),1981. 国图,人大

12.M. I. Finley, The Legacy of Greece(希腊的遗产),Oxford, 1981.国图,人大,北大有

13.Oswyn Murry, Early Greece(早期希腊),1982. 国图,北大有

14.J. V. Fine, The Ancient Greeks(古代希腊),1983. 国图,北大有

15.E. S. Gruen, The Hellenistic World and the Coming of Rome(从希腊化世界到罗马的出现),2 vol., 1984.

16.D. Kagan, The Fall of the Athenian Empire(雅典帝国的崩溃),1987. 国图,北大有

17.. Descoendres, Greek Colonists and Native Populations(希腊殖民者和本地的人口),1989.

18.Paul Cartledge,ed., The 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Ancient Greece(剑桥古希腊图鉴),1997.国图,

人大,北大有

19., The Greeks and Greek Civilization(希腊人和希腊文明),New York 1998.国图,北大有

20.S. Pomeroy, S. Burstein, W. Donlan, and J. Tolbert, Ancient Greece: A Polit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古希腊政治社会文化史),Oxford, 1998.人大有

21.The Greek City States:A Source Book, 《希腊城邦史料集》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P. J. Rhodes,

London:Croom Helm, 1986, XX, 266P,

22.The Hellenistic Age from the Battle of Ipsos to the Death of Kleopatra VII, 《从伊普索斯战役到克里奥

帕特拉七世之死的希腊化时代》,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Stanley M. Burstei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XX, 173P国图有

23.The Hellenistic World from Alexander to the Roman Conquest; A Selection of Ancient Sources in

Translation. 《从亚历山大到罗马征服的史料选》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M. M. Austi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488P国图,人大有

●古罗马作家的着作,历史、传记:

1. 阿庇安:《罗马史》,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上卷1979修订版;下卷1976第一版。

2. 塔西佗:《编年史》,王以铸,崔妙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997重印。

塔西佗:《罗马帝国编年史》3册(1155页),英汉对照全译本,贺严,高书文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3. 塔西佗:《历史》,王以铸,崔妙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 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马雍,傅正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977重印。

5. 李维:《建城以来史》卷一,穆启乐Fritz-Heiner Mutschler、傅永东、张强、王丽英译;长春,吉林

文史出版社1992年初版署名如此;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重印时局部调整了译者署名。

6. 恺撒:《高卢战记》,任炳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恺撒等着:《恺撒战记》,席代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7. 恺撒:《内战记》,任炳湘,王士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8. 撒路斯特乌斯:《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王以铸,崔妙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9. 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张竹明,王乃新,蒋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10. 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沈叔平,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9。

11. 西塞罗:《论神性》,石敏敏译,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01。

12. 西塞罗:《论灵魂》,王焕生译,西安,西安出版社,1998。

13. 西塞罗:《论义务》,王焕生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4. 西塞罗:《西塞罗三论:老年·友谊·责任》,徐奕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年又出版中拉双语对照本。

15.《西塞罗全集, 演说词卷》上下册,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16.《西塞罗全集, 修辞学卷》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17. 西塞罗:《论友谊》,徐学庸译注,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7。

18. 西塞罗:《论共和国》,王焕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19. 西塞罗:《西塞罗论法律》,王焕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20. 西塞罗:《论演说家》[中意文对照]; 王焕生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古罗马作家的着作,法学、法典:

15. 朱赛佩格罗索:《罗马法史》,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16.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7. 桑德罗斯奇巴尼:《民法大全选译正义与法》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18. 桑德罗斯奇巴尼:《民法大全选译人法》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19. 盖尤斯:《法学阶梯》,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优士丁尼《法学阶梯》徐国栋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第二版。

20. 优士丁尼:《买卖契约》[拉汉对照],刘家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古罗马作家的着作,哲学、神学、教育:

21. 琉善:《琉善哲学文选》,罗念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2. 卢奇安(琉善):《卢奇安对话集》,一部喜剧性讽刺作品,周作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23. 卢克莱修:《物性论》,方书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24. 昆体良着:《昆体良教育论着选》,任钟印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5. 塞涅卡:《幸福而短促的人生》,赵又春、张建军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

26. 塞内加:《特洛亚妇女》,杨周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7. 马可奥勒留:《马上沉思录》,何怀宏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朱汝庆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8. 奥古斯丁:《忏悔录》,周士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奥古斯丁:《独语录》成官泯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29. 德尔图良:《论灵魂和身体的复活》,王晓朝译,香港,道风书社,2001。

●古罗马作家的着作,工农业、兵法、建筑:

30. . 加图:《农业志》,马香雪,王阁森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997重印。

31. . 瓦罗:《论农业》,王家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2. 弗拉维乌斯·韦格蒂乌斯·雷纳图斯:《兵法简述》,袁坚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

33. 弗龙蒂努斯:《谋略》,袁坚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

34.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高履泰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1。4

●古罗马作家的着作,文学艺术:

35. 普劳图斯等着:《古罗马喜剧三种》杨宪益等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36. 普劳图斯等着:《古罗马戏剧选》,杨宪益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37. 普罗佩提乌斯:《哀歌集》,[拉汉对照] ,王焕生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

38.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杨周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39. 维吉尔:《牧歌》,?杨宪益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40. 奥维德:《爱经》,戴望舒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

41. 奥维德:《女杰书简》,南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2。

42. 奥维德:《变形记》,杨周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43. 阿普列乌斯:《金驴记》(变形记),刘黎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44. 阿普列乌斯:《金驴记》(变形记),谷启珍等译,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

45. 塞涅卡:《幸福而短促的人生:塞涅卡道德书简》,赵义春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

46. 昆体良:《昆体良教育论着选》,任钟印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7. 《古罗马诗选》飞白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罗马史综合参考资料译着:

1.杨共乐:《罗马共和国时期资料选》上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98。

2.李雅书:《罗马帝国时期》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近现代西方学者的罗马史论着:

1.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简编本)2册,黄宜思,黄雨石译;商务印书馆,1997。

2.爱德华.吉朋:《罗马帝国衰亡史》6卷全译本,席代岳译,[台湾]联经出版公司,2004-06;2008

年吉林出版集团出版其简体字删改版。

3.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婉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4.特奥多尔蒙森:《罗马史》德文4卷,现有汉译第1-3卷,李稼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2005。

此书第1卷最早由孟祥森(孟东篱1937-)译,台湾远东出版事业公司1982年第1版,2000年后又出修订版535页;这一卷孟祥森译本收入陈映真主编《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第2卷,是后来江湖上多种炒作蒙森译作单册本的滥觞。

5.雷蒙布洛克:《罗马的起源》,张泽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6.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王以铸译;三联书店1958初版,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修订版。

7.谢勒乌特琴柯:《凯撒评传》,王以铸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8.勒博埃克:《恺撒》,吴模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9.特维兹穆尔:《奥古斯都》,王以铸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0.戴维肖特:《奥古斯都》,杨俊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11.基弗:《古罗马风化史》,姜瑞璋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12.波尔桑德尔:《君士坦丁大帝》,许绶南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13.布克哈特雅各布:《君士坦丁大帝》,宋立宏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

14.雷蒙布洛克:《罗马的起源》,张泽乾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5.戴维肖特:《罗马共和的衰亡》,许绶南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16.珀金斯:《罗马建筑》,吴葱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17.奥托泽曼:《希腊罗马神话》,周惠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18.费里埃:《圣奥古斯丁》户思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9.戴维肖特:《提比留》许绶南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0.戴尔布朗主编:《伊特鲁里亚人》,华夏出版社,2002。

21.戴尔布朗主编:《庞贝:倏然消失了的城市》,华夏出版社,2002。

22.戴尔布朗主编:《罗马:帝国荣耀的回声》,华夏出版社,2002。

23.让-皮埃尔马丁:《中欧西欧的罗马行省》,刘增泉译;台北,国立编译馆,1995。

24.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黄风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5.理查德詹金斯主编:《罗马的遗产》,晏绍祥吴舒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6.剑桥插图罗马史[专着] = The 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Roman world / (英)格雷格·沃尔夫

(Greg Woof)主编; 郭小凌[等]译.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8. -- 304页; 25cm

27.罗马帝国编年史[专着] = The annals of imperial Rome : 英汉对照全译本/ (古罗马)塔西佗着;

贺严,高书文译.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 3册(1155页) ; 21cm.

28.内战记[专着] = De bello civili / (古罗马)凯撒(Caesar)着; 顾今远译. -- . --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7. -- 13,262页: 地图; 23cm

29.M. 罗斯托夫采夫着:《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上下册,马雍,厉以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当代中国学者的罗马史论着:

1.郑振铎着:《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李雅书,杨共乐:《古代罗马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粱作檊:《罗马帝国与汉晋帝国衰亡史》,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杨共乐:《罗马社会经济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杨共乐:《罗马史纲要》,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商务印书馆2007修订版。

6.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7.胡玉娟:《古罗马早期平民问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杨俊明:《古罗马政体与官制史》,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9.王焕生:《古罗马文艺批评史纲》,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10.叶民:《最后的古典:阿米安和他笔下的晚期罗马帝国》,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文库”有关古罗马的藏书:(原着录可能有错,请注意查核)

傅永东:《西塞罗论共和国》,林志纯教授指导,130页,1991。

吴延歌:《提比略的统治,从社会关系角度的观察》,林志纯教授指导,136页,2001。

刘君玲:《李维及其《建城以来史·卷二、三、四》的价值》,林志纯教授指导,210页,1999。

叶民:《马塞里、那马提安及其笔下的晚期罗马帝国》,王敦书教授指导,177页,1999。

王丽英:《萨鲁斯特的“卡特林那战争”》,王敦书教授指导,84页,1995。

宫秀华:《罗马行省制研究》,朱寰教授指导,163页,1999。

张晓校:《罗马军队与帝位嬗递,从奥古斯都到君士坦丁》,朱寰教授指导,238页,2002。

孙厚生:《前资本主义生产的原型与基质-公社所有制研究》,朱寰教授指导,243页,1999。

祝志伟:《古罗马兵学研究》,王敦书指导,143页,2003。

英文版古罗马史专着:

1. M. Cary and . Scullard, A History of Rome Down to the Reign of Constantine(古罗马史,截止到君

士坦丁统治时代),3rd ed.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75; 640 p., 国图,人大,北大有

2. Lesley Adkins and Roy A. Adkins,Handbook to Life in Ancient Rome(古罗马生活手册),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416 p. 国图,人大有

3. Jo-Ann Shelton, As the Romans Did: A Sourcebook in Roman Social History(古罗马社会史资料

集),2n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483 p.

4.Naphtali Lewisand and Meyer Reinhold, (eds.), Roman Civilization: Selected Readings(罗马文明资料选

集), 3rd ed., 2 vol., 1990.北大有

5.Alan Watson: Roman Slave Law(罗马奴隶法),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1987国图,

人大,北大有

6.G. Alfody: Social History of Rome(罗马社会史),Croom Helm Press, London, 1985.国图,人大,北

大有

7.J. B. Bury: History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 from the Death of Theodosius to the Death of Justinian

(395-565 A. D.),(晚期罗马帝国史,从西奥多到查士丁尼时代), Macmillan Co. Ltd. London, 1923.

人大有

8.M. Crawford: Roman Republic(罗马共和国),Willian Collins Sons & CO. , 1988.国图,人大,北大

9.J. Crook: Principis: Imperial Council and Counsellors from Augustus to Diocletian(元首政制,从奥古斯

都到戴克里先的帝国议会及其顾问),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10.R. Ducan-Jones: The Economy of Roman Empire(罗马帝国经济),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11.K. Hopkins: Conqueror and Slaves(征服者和奴隶),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

12. . M. Jones: The Later Roman Empire 284-602(晚期罗马帝国史),V ol. 1,2,Oxford, 1973.国图,人大,北大有

12.A. N. Sherwin - White: The Roman Citizenship(罗马的公民权),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80.国图,

人大,北大有

13.Chester G. Start: Roman Empire 27 476 A.D.(罗马帝国),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82.

14.E. Gibbon: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An Abridgement by D. M. Low, Chatto and Windus,

London, 1986.

15.The Government of the Roman Empire:A Source Book. 《罗马帝国政制史料集》Edited by Barbara

Levick, 2nd ed., New York:Routledge, 2000, 278P

16.The Roman Empire:Augustus to Hadrian. 《罗马帝国:从奥古斯都到哈德良》,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Robert K. Sherk.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xxii, 302P 它是丛书《希腊罗马史料译丛》的第六卷北大有

17.Who was who in the Roman world, 753 BC-AD 476. 《罗马名人录》,Editedby by Diana Bowder, Ithaca,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0, 655P收录了1000位罗马史名人国图,人大有

18. Keith R. Bradley, Discovering the Roman Family, Studies in Roman Social Histo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人大有

19. Thomas Robert S Broughton, The Magistrates of the Roman Republic 1,V olume 1: 509 . Scholars Press

1986. 578pp.;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600pp.

20. Thomas Robert S Broughton, The magistrates of the Roman Republic 2. 99 . - 31 ., New York: American

Philological Association, 1984.

二.西方史学史参考书目

●中国大陆的译着:

1.. 汤普森《历史着作史》,上卷2册,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 汤普森《历史着作史》,下卷2册,孙秉莹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3.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2册,耿淡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4.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张文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修订版。

5.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傅任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6.罗素:《论历史》,何兆武肖巍张文杰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7.詹姆斯哈威鲁滨孙:《新史学》,齐思和林幼琪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8.维科:《新科学》,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9.田汝康、金重远主编,《西洋现代史学流派》,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10.郭圣铭:《西方史学史概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11.郭小凌:《克丽奥的童年》,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12.郭小凌:《西方史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3.何兆武,《历史与历史学》,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

14.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5.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着作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6.晏绍祥:《古典历史研究发展史》,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7.张广智,陈新:《西方史学史》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8.陈启能,于佩等主编:《西方史学的东方回响》,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9.陈启能等主编:《史学理论大辞典》,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20.陈启能主编:《西方历史学名着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台港澳译着:

21.麦劲生,《近代史学与史学方法》(台北:五南,2000)。

22.王晴佳、古伟瀛,《后现代与历史学》(台北:巨流,2000)。

23.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台北:三民书局,1999增订新版)。

24.周梁楷等,《史学导论》(台北:国立空中大学,1995)。

25.周梁楷,《历史学的思维》(台北:正中,1993)。

26.姜义华,《史学概论》(台北:水牛,1992)。

27.周梁楷,《史学思想与现实意识的辩证─近代英国左派史家的研究》(台北:合志文化,2001)。

28.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台北:允晨文化,1998)。

29.蔡石山,《西洋史学史》(台北:茂昌,1996二版)。

30.黄进兴,《历史主义与历史理论》(台北:允晨文化,1992)。

四. 1949年以前的西洋史译着书目

1.艾约瑟译:《希腊志略》,《罗马志略》,赫德主持的上海广学会1889年起陆续出版的格致启蒙丛书

16种之两种,原书是美国麻密伦学院的教科书;《万国公报》第5册1889年6月有艾约瑟的自识附跋《西学略述》。

2.(日本)桑原启一纂译:《希腊史》线装两卷,中国国民丛书社重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03。

3.(日本)占部百太郎:《罗马史》线装两卷,陈时夏等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03。

4.张乃燕:《罗马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166页。

5.何鲁之:《希腊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211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66。

6.卢文迪:《希腊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144页。

7.吴绳海:《罗马史》,上海,中华书局, 1937;1941第四版;222页。.

8.曹绍濂编纂:《西洋古代史》2册(373,638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我的初步浏览发现,95%

以上的现代译名在此书出现。他把quaestor翻译为度支,praetor翻译为副执政。但是,他把Etruscan 伊达拉斯干人/的,ff.令人遗憾,把Smanite翻译为逊尼人,ff.尤其令人费解,。

西方文化参考书目

一. 世界古代史综合性参考书目 l 通史断代部分或大学教材: 1.《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2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1年( 注:实际主编是林志纯教授)。 2.刘家和主编:《世界上古史》(修订本),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79年初版,1987年修订版。 3.崔连仲主编:《世界史古代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初版,1997年修订版。4.陈隆波罗静兰合编:《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上古部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5.朱龙华著:《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6.刘家和王敦书合编:《世界史古代史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8. 刘家和廖学盛合编:《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9. 米辰峰主编:《世界古代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 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古代部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11. 北师大历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编:《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选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2. 吴于廑主编:《外国史学名著选》2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87。每种译著前都有作者小传,每册书后都有译名对照表 其中上册内容有: 1 希罗多德《历史》第7-8卷,王敦书译; 2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7卷,吴于廑译。 3 李维《罗马史》第5卷19-55章,王敦书译。 4 塔西陀《编年史》第1卷1-81章、第16卷第33-46章,李雅书译。 5 普鲁塔克《传记集》,梭伦传,阿基斯传,提比略·格拉古传, 阿基斯、克利奥米尼、格拉古兄弟合传,共4个传记,吴于廑译。 6 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第2卷,397-511年,寿纪瑜、戚国淦译。 7 艾因哈德《查理大帝传》引言第1-4节,第1部分5-17节,第2部分18-33节,戚国淦译。其中下册内容有: 8 马基雅维里《佛罗伦萨史》第3卷1-7章,1350-1420年,李活译; 9 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第15-16章,王绳祖、蒋梦引、李澍泖、徐式谷译; 10 格鲁特《希腊史》第46章,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宪政和司法制度的变革,郭圣铭译; 11 朗克《教皇史》第1-6章,席克斯特第五,施子愉译; 12 普莱斯苛特《墨西哥征服史》第4-5卷,朱龙华译; 13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第1、4、7-11章,何新译; 13. 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重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联合出版。 其中上册“上古部分”由廖学盛、施治生主编,1982。 其中下册“中古部分”由戚国淦、张椿年、马克尧主编,1983。 E.M.儒科夫总编:《世界通史》(俄文汉译13卷本之第1-2卷)—— 14. 第一卷Ю.П. 弗兰采夫主编;文运,王瓘等16位署名译者加北京编译社合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 15. 第二卷上下册,С.Л.乌特琴科主编;北京编译社译;北京,三联书店,1960年。(Consulente editoriale: Rodolfo Mosca, Storia Universale, Rizzoli Editore, Milano. ) 王增才、陈鸿瑜总监修《新编图说世界历史》意大利文汉译10卷本之第1-2卷——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资料及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资料及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学子考北大的原因之一吧,今天作为北大的一名学子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考北大的一些心里路程,希望可以帮到学弟学妹们。 奋斗了了一年的时间,我终于踏进了北大的校门,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付出总有回报!这不是套话,这是我刚刚知道我考了多少分的那一刻的最深切的体会!想起当初大学毕业只身前往北京,举目无亲,那个时候不知道北大的食堂在哪里、不知道在哪里能找到住的地方、不知道应该在哪里看书学习、不知道向谁去打听专业课的问题……,总之苦楚溢于言表,当然最后的得到的快乐也可以说是喜上云霄! 学弟学妹们好,我是汪学长硕士: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当年以总成绩第二名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在新祥旭考研一对一讲解621中国古典文献学和832中国古典文献学基础专业课,首先我自己当初也是在新祥旭考研辅导学校辅导过专业课,觉得老师们水平很高,尤其是在北大的学子们几乎是没有人不知道新祥旭的,毕竟新祥旭创始人就是北大的,这也是我为什么在新祥旭兼职任教的原因,毕竟我也是在这里的老师帮助下考上的,这个在这里不细说了,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留言或者加老师微信,那么我给大家推荐一些参考书目: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中华书局(写的可读性很差,最重要,逼着自己去看)曾贻芬《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述要》商务印书馆 皮锡瑞著周予同注《经学历史》中华书局 安静小太郎《经学史》万卷楼 江竹虚《五经源流变迁考》上海古籍出版社(各经的发展源流很明晰) 徐有富《目录学与学术史》中华书局 江蕃《国朝汉学师承记》中华书局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华书局(精彩有个性)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华书局

西方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

西方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 (一)微观经济学总结 一、框架 二、基本概念 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市场均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效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生产者均衡、机会成本 三、几种市场类型 市场类型厂商产品差异对价格控制进入市场接近的商品 数量程度程度难易程度市场 完全竞争很多无差别没有很容易农产品 完全垄断很多有差别较小比较容易轻工业、零售业寡头市场几家有差别较大比较困难民航、通讯、汽车 或无差别制造、石油开采完全垄断一家不可替代很大不可能公用事业 四、七种均衡

1.市场均衡 2.消费者均衡 3.生产者均衡 4.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短期均衡 5.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长期均衡 6.完全垄断情况下厂商短期均衡 7.完全垄断情况下厂商长期均衡 五、概念辨析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实证与规范经济学 3.需求(供给)的变化与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化 4.短期与长期 5.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6.停业点与盈利点 六、基本原理 1.需求、供给、供求原理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5.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七、典型经济现象解释 1.丰收悖论 2.猪流感疾病,是猪肉价格下降,分析均衡变动 步骤:㈠确定事件使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移动或二者同时移动 ㈡确定曲线的变动方向 ㈢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数量 3.为何钻石比水贵:水数量多边际效用小。 4.惨淡经营,店铺为何不关门? P=A VC 为停业点。当AC>P>A VC虽亏本,但其收入高于可变成本,还有一部分可弥补固定成本。若其关门将损失全部固定成本。因此商家会选择继续经营。 5.为何铁路、供水、供电等行业能保持其垄断地位? 政府特许自然垄断 6.最低工资法德出台将会有哪些成效和弊端? 一部分人取得叫高收入造成失业 7.在小镇放烟花,能向居民收取观看费用吗? 不能外部性不直接收费

《西方文化史》参考书目

西方文化史课外阅读书目 (带★者为必读书目) ★1.《圣经》(和合本) ★2.李泽厚著《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3.姜守明、洪霞著《西方文化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陈启能主编《西方历史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古希腊〉希罗多德著《历史》(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6.〈法〉伏尔泰著《风俗论》,商务印书馆,上册(梁守锵译)1996年版;中册(梁守锵等译)1997年版;下册(谢戊申等译)1997年版。 ★7.〈英〉汤因比着《历史研究》上、中、下(曹未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8.裔昭印著《世界文化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版。 ★9.王佐良等主编《欧洲文化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年版。10.〈荷兰〉彼得·李伯庚著《欧洲文化史》(赵复三译),上、下,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11.郑敬高编著《欧洲文化的奥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2.〈德〉古斯塔夫·施瓦布著《希腊古典神话》(曹乃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年版。 ★13.〈美〉G. F. 穆尔著《基督教简史》(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编译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4.张久宣编《圣经故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15.〈苏〉苏联艺术科学院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研究室编《文艺复兴欧洲艺术》上册(严摩罕等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16.〈苏〉苏联艺术科学院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研究室编《文艺复兴欧洲艺术》下册(严摩罕等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17.〈英〉阿伦·布洛克著《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东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18.〈德〉马克斯·韦伯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 19.〈美〉贝尔著《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高铦、王宏周、魏章玲译),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 ★20.〈美〉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 21.〈德〉利奇德著《古希腊风化史》(杜之、常鸣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2.〈德〉奥托·基弗著《古罗马风化史》(姜瑞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德〉爱德华·傅克斯著《欧洲风化史·文艺复兴时代》(侯焕闳译),辽宁

2020-2021年首都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考研招生情况、参考书目、复试分数线、考研真题!

2020-2021年首都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考研招生情况、参考书目、复试分数线、考研真题! 一、院系介绍 现文学院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系、高级涉外文秘系、比较文学系、影视文学系、文化产业系、汉语国际教育等6个系。全院设有古代文学、文艺理论、汉语言文字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世界文学、影视文学、语文学科教育学、高级涉外文秘、文化产业、大学语文等教研室,另设有中国语言文学信息资料中心以及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本科教学办公室、科研研究生办公室、成人教育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拥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师范类、1955年始设,非师范类、2002年始设)、汉语言文学(高级涉外文秘方向、非师范类、1995年始设)、汉语言文学(比较文学方向、非师范类、2001年始设)、汉语言文学(书法教育方向、非师范类、1993年始设,后停办)、戏剧影视文学(非师范类、2002年始设)、文化产业管理(非师范类、2005年始设,原属汉语言文学下方向,2010年升为专业)、国际汉语教育(非师范类、2009年始设,原名对外汉语,2013年更名国际汉语教育)、专科专业曾有汉语言文学(1955年始设)。 文学院现有在职教师105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44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55人,其中聘为博士生导师 29 人,硕士生导师68人,特聘教授 3人,讲座教授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

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计划1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会议评审专家2人,国家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5人,全国百篇优博获得者3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5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市级精品课程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有多项科研、教学成果和多部教材获国家和北京市政府奖。二、首师大古典文献学考研招生情况 初试科目 三、首师大古典文献学考研参考书目 1、初试参考书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笔记及重点总结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 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 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 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 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 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 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 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 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 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 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 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古典学参考书目

Bibliography of Classical Studies 西方古典学参考书目 米辰峰1996-2008年第7次修订稿 一.世界古代史综合性参考书目 通史断代部分或大学教材: 1.《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2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1年( 注:实际主编是林志纯教授)。 2.刘家和主编:《世界上古史》(修订本),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79年初版,1987年修订版。3.崔连仲主编:《世界通史》古代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初版,1997年修订版。 4.陈隆波罗静兰合编:《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上古部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5.朱龙华著:《世界历史上古部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6.刘家和王敦书合编:《世界史古代史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8. 刘家和廖学盛合编:《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9. 米辰峰主编:《世界古代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 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古代部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11. 北师大历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编:《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选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2. 吴于廑主编:《外国史学名著选》2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87。每种译著前都有作者小传, 每册书后都有译名对照表 其中上册内容有: ○1希罗多德《历史》第7-8卷,王敦书译; ○2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7卷,吴于廑译。 ○3李维《罗马史》第5卷19-55章,王敦书译。 ○4塔西陀《编年史》第1卷1-81章、第16卷第33-46章,李雅书译。 ○5普鲁塔克《传记集》节选:梭伦传,阿基斯传,提比略·格拉古传, 阿基斯、克利奥米尼、格拉古兄弟合传,共4个传记,吴于廑译。 ○6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第2卷,397-511年,寿纪瑜、戚国淦译。 ○7艾因哈德《查理大帝传》引言第1-4节,第1部分5-17节,第2部分18-33节,戚国淦译。 其中下册内容有: ○8马基雅维里《佛罗伦萨史》第3卷1-7章,1350-1420年,李活译; ○9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第15-16章,王绳祖、蒋梦引、李澍泖、徐式谷译; ○10格鲁特《希腊史》第46章,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宪政和司法制度的变革,郭圣铭译; ○11朗克《教皇史》第1-6章,席克斯特第五,施子愉译; ○12普莱斯苛特《墨西哥征服史》第4-5卷,朱龙华译; ○13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第1、4、7-11章,何新译; 13. 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重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联合出版。 其中上册“上古部分”由廖学盛、施治生主编,1982。 其中下册“中古部分”由戚国淦、张椿年、马克尧主编,1983。 E.M.儒科夫总编:《世界通史》(俄文汉译13卷本之第1-2卷共3册为古代史)—— 14. 第一卷Ю.П. 弗兰采夫主编;文运,王瓘等16位署名译者加北京编译社合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

古典文献学书目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北京:中华书局,2001。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厦门:鹭江出版社,2003。 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北京大学,2006。 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邱陵:《书籍装帧艺术简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韩仲民:《中国书籍编纂史稿》,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魏隐儒:《古籍版本鉴定丛谈》,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戴南海:《版本学概论》,成都:巴蜀书社,1989。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2002(重印)。 姚伯岳:《版本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戴南海:《校勘学概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管锡华:《校勘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华书局,1963;成都:巴蜀书社,1991。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北京:中华书局,198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济南:齐鲁书社,1988。 周少川:《古籍目录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精选-《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单选题: 1.自1838年(D)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 D.孔德 2.1838年孔德提出(D)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社会形式 B.工具理性 C.有机团结 D.社会学 3.孔德将(B)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 B.秩序与进步 C.效率与公平 D.个人与社会 4.从客观的个人主义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B)。 A.社会主义 B.自然主义 C.主观主义 D.唯物主义 5.从客观的(B)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自然主义。 A.社会主义 B.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 D.唯物主义 6.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军事社会 7.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现象 B.社会规律 C.社会组织 D.社会事实 8.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B)。 A.物理学 B.几何学 C.心理学 D.动力学 9.齐美尔曾提出要建立正确研究社会的社会(C)。 A.物理学 B.生物学 C.几何学 D.动力学 10.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事实 B.社会形式 C.社会规律 D.社会行动 二、填空 1、帕累托将人类行为分为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 2、孔德人道宗教基本教义是爱是原则,秩序是基础,进步是目的。 3、涂尔干社会团结的类型是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4、斯宾塞社会学理论两大支柱是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 5、斯宾塞将社会分为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两种类型。 6、韦伯关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做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7、个人与社会关系上存在两种对立观点社会唯识论和社会唯名论。 8、托克维尔的主要代表作是《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 9、米德将人类心智分为和两种类型。 10、西方社会学理论三大流派马克思主义学派、韦伯学派、孔德学派。 11、戈夫曼分析框架的两种类型喜剧分析和印象管理。 12、齐美尔纯粹社会学基本认为是纯粹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互动和交往的纯粹形式,社会形式是由活生生的纯粹总和构建起来的,形式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将这种纯粹形式进行归纳,并在心理学上与非社会学的内容和目的区分开来。 三、不定项选择 1、孔德认为人类智力发展的阶段是什么? 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 2、帕累托对政治精英的分类是什么? 狐狸,狮子 3、古典社会学理论有哪三大传统?

西方经济学微观笔记整理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 的该商品的数量。 有效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 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有效供给:供给是生产者对某种商品提供出售的愿望与出售能力相结合的。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均衡点: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 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 价格和均衡数量。 市场出清: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就是市场出清。 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 曲线的运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 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 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 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 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指单个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 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消费者均衡就是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 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预算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 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厂商:又称生产者或企业,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 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西方美术史参考书目

西方美术史参考书目 美术史的形状(2卷),范景中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3月。 西方美术史学史,陈平,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05月。 美术史的观念,邵宏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 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麦克尔?波德罗 (作者), 等 (作者), 曹意强主编,2007年。 艺术史终结了吗?,(德)汉斯·贝廷,常宁生译,湖南美术出版社。 艺术史的历史,【美】温尼·海德·米奈,上海人民出版社。 西方美学史(七卷),蒋孔阳,朱立元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范景中 / 林夕《艺术批评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艺术批评史,(意)文杜里,迟轲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新艺术的震撼[美] 罗伯特·休斯,刘萍君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 《西方现代艺术史》,[美]阿纳森著,邹德侬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 《现代绘画简史》,[英]赫伯特·里德著,刘萍君等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美术史与观念史》(Ⅰ-Ⅵ卷),范景中曹意强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古代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柏拉图 《上帝之城》,奥古斯丁 文艺复兴: 莱奥纳多:《莱奥纳多·达·芬奇笔记》 丢勒,《版画插图丢勒游记》 《意大利艺苑名人传》,(意)乔尔乔·瓦萨里著,刘耀春译,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 《文艺复兴:西方艺术的伟大时代》,贡布里希,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 《文艺复兴的艺术进步观及其影响》(文章) 贡布里希:《莱奥纳多论绘画科学:评<绘画论>》(文章)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佩特:《文艺复兴:艺术与诗的研究》 古典主义: 佩夫斯纳:《美术学院的历史》 贝洛里:《现代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传》 皮莱:《绘画的基本原理》

关于古典文献学考研的参考书目

关于古典文献学考研的参考书目 一直看到有人发帖子询问关于考古典文献学(或国学与汉学)研究生的事。我就想起几个月前的自己。当开始决定考这个方向的研究生後,也是到处求人,想了解这个专业的相关要求和参考书目,包括怎么考的问题。但这个专业一直属冷门中的冷门,本来学这个的人就很少,因而少有人回答。有回答的不是蜻蜓点水,太过简略,就是神吹乱侃,不切实际。当然,靠着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也蒐集到了一些资料。後来又有幸得到武大古籍所师兄(特此向师兄表示感谢)的指点,豁然开朗,也了解了大致的复习方向。现将相关资料整理出来,公之于众,以免同道“望尽天涯路”之苦。 在说专业课之前,先说一下英语。英语毋庸置疑,一定要过它所划定的线(相信多数学校都是这样)。否则,总分再高也不收。除非专业课能考130以上,那么可以考虑英语降7分左右录取(以武大为例)。但这7分也是很少的,对英语太差的人来说也无济于事。所以,要想考上古典文献学的研究生,就必须抓英语。政治就更不用说了,地球人都知道。 再说专业。专业课,被问得最多的是该看什么书,或该怎么复习。其实,这个问题我也一直有困惑,总感觉学校推荐的那些书好像不够(所以自己就盲目买了不少书,主要跟着人气走)。在请教古籍所老师後,了解了更多的信息,也确定了大致需要购买和阅读的书。以下先列出学校官方公布的参考书目(以武大为例): 一、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文化史的基本知识都囊括了,难度好像还有点大。总之认真看,勤记忆没错。我还没开始看这本书(自己之前在图书馆借了老版的,大致翻了一下,然后决定买了一部新版的插图本上下册,RMB一百多块啊~~寒~不过还没开始看。。惭愧~) 二、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北大修订版)。教育部推荐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也是武大指定的书,必看。专业课部分就靠这个了。近期在看此书,发现书中不少错别字,如“黄帝”讹为“皇帝”这类错误频现。待我读完,会将勘误表整理贴出。此书绝对是所有书中最大的重点,重中之重。考试题目大多都从这里来。师兄的建议是不仅要仔细看正文,还要着重看每章的概述,把握各朝的学术脉络。

《西方社会学理论》样题及答案(1)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样题1) 课程名称:《西方社会学理论》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专业:社会学年级/班级: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阅卷人签名----------------------------------------------------------------------------------------------------------- (本试卷为开卷/闭卷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社会事实: 2、工具合理性行动 3、齐美尔(G.Simmel) 二、概念辨析(每题10分,共30分) 1、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 2、现实性冲突与非现实性冲突。 3、价值中立与价值介入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与思想背景。 2、简述默顿功能主义思想的主要贡献及其特征。 3、与霍曼斯的交换理论相比,布劳的交换理论有什么特征? 4、简述符号互动理论的方法论特征。 四、论述题 (15分) 试比较科塞和达伦多夫在社会冲突理论的异同。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样题1)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西方社会学理论》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专业:社会学年级/班级: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阅卷人签名----------------------------------------------------------------------------------------------------------- (本试卷为开卷/闭卷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社会事实: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一个概论。涂尔干认为,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是社会事实。(3分) 其显著性特征是:客观性、强制性和普遍性。(2分) 2、工具合理性行动:是韦伯在分析社会行动的类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又称目的合理性行动。(2分)是指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的行动。(3分) 3、齐美尔(G.Simmel):齐美尔是德国古典时期的社会学家,开创了形式社会学的研究。其代表作是《货币哲学》、《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等。(2分)他认为社会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社会交往的形式,而社会交往形式是“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通过或者说在这种方式中,交往成为社会现实”。此外,他在文化社会学方面也非常具有影响。(3分)

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

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 现代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在西方国家发展到当代的产物。我国作为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有着非常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其的学习和研究有利于增进对西方国家的了解和研究,加强同西方国家的交往,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在西方,经济学是基础学科,不了解西方 经济学,就难以看懂西方经济国家的经济报刊文章,也无从把握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因为西方的经济学著作和报刊文章都是按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写成的,西方经济政策的制订也是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依据的。同时,在目前的国际经济机构中,西方经济学也是通用的经济语言和工具。具备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是参加国际经济机构的必备条件。现在,我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必须了解、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及理论依据,知道他们的经济运行机理,懂得他们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法,研究他们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和机构。真正做到知已知彼,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 其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它的运行机理和发展规律如何,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有新的理论来解释、回答和阐述。而西方经济学则可以为我们提供参与和借鉴。虽然西方经济学从本质来说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但西方经济学有具有实用性特征,它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的,它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主要是为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服务的。可以这样说,西方经济学实际上是关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比如说,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价格理论、成本和收益理论、市场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理论、货币理论、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理论等。这些理论实际上都是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它可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西方史学史书目1

西方史学史中文参考书目 (一)原著 (1)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花城出版社,1994年(2)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商务印书馆,1991年 (3)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1986年(4)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1986年 (5)色诺芬:《长征记》,商务印书馆,1985年 (6)色诺芬:《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商务印书馆,1961年 (7)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1984年(8)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商务印书馆,1959年(9)恺撒:《高卢战记》,商务印书馆,1979年 (10)恺撒:《内战记》,商务印书馆,1986年 (11)撒路斯提乌斯:《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商务印书馆,1995年 (12)李维:《罗马史》选,商务印书馆,1980年 (13)塔西佗:《编年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 (14)塔西佗:《历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

(15)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商务印书馆,1985年 (16)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商务印书馆,1995年 (17)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商务印书馆,1990年(18)阿庇安:《罗马史》,商务印书馆,1976年 (19)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商务印书馆,1979年(20)圣经《旧约全书》《新约全书》,香港圣经公会,1980年 (21)奥古斯丁:《忏悔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1989年(22)奥古斯丁:《独语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 (23)格利高里:《法兰克人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24)比德:《英吉利教会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25)艾因哈德:《查里大帝传》,商务印书馆,1979年(26)无名氏:《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商务印书馆,2004年 (27)薄伽丘、布鲁尼:《但丁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8)马基雅维里:《佛罗伦萨史》,商务印书馆,1982年(29)马基雅维里:《论李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30)蒙田:《蒙田随笔全集》,译林出版社,1996年

(完整word版)2020复旦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考试科目、参考书目、真题等汇总,推荐文档

一、2020-2021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 考研研究方向: 07中国文献学史 08古文字学 09古文献与古文字 10文字学 11敦煌学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 ③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 ④810目录版本学(07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 ③707古汉语与上古史 ④812古文字学(08、09、10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 ③735敦煌文献学; ④891古代汉语(11方向) 二、2020-2021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参考书目 复旦大学官网不公布参考书目,以下书目仅供参考: 古代文学用的是袁行霈编的中国文学史四卷本 外国文学是郑克鲁的外国文学史配套崇文书局出的外国文学史辅导及习题集现当代文学就是以三十年、洪子诚和陈思和老师的当代文学史 文学理论的东西: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文学理论 大量复旦老师的专著论文 严家炎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新中国文学史 复旦出的中国文学史新著、分体文学史 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辞海》文学卷 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 郭锡良老师的《古代汉语》 ps:欢迎后台留言补充书目~ 三、复旦大学2016古籍所【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702+803真题回忆

702 文史知识 一、填空:2分×11个 1、对联:__________,青山无古今。 2、明代唐寅字____号____。 3、明天启七年干支丁卯,则天启辛酉是天启____年。清乾隆五年干支庚申,则乾隆五十五年干支____年。 4、《瓯北诗话》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_,《元丰类稿》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_,《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_。 二、名解:6分×8个 1、等因奉此 2、歌行体 3、朴学 4、会稽 5、光禄寺 6、《通鉴纪事本末》 7、燕行使 8、南怀仁 三、问答:40分×2个 1、4选1作答,用浅近文言,写500字左右提要: 《史记评林》《四库提要辨证》《世说新语》《石渠宝笈》 2、阅读文本:(就是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首阳山采薇那一段,好像以前看过,哭,考试时紧张的忘记出处了,还好不用答出处,百度了一下,是《史记·伯夷列传》,原文:简体,横排,左-右) 夫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1)简转繁,标点(包括专名号); (2)运用学过的文史知识,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对短文写1000字左右札记————然后我可耻的只会大作文+对联干支…丢人啊~选了《世说新语》竟然没写完五百字~———— 803 古籍校读 一、选段:(原文:繁体,横排,左-右,有标点,标点正误夹杂) 是书首有自序云凡三十篇为二十卷今自忠志至肉攫部凡二十九篇尚阙其一考语资篇后有云客徵鼠虱事余戏摭作破虱录今无所谓破虱录者盖脱其一篇独存其篇首引语缀前篇之末耳至其续集六篇十卷合前集为三十卷诸史志及诸家书目并同而胡应麟笔丛云酉阳杂俎世有二本皆二十卷无所谓续者近於太平广记中抄出续记不及十卷而前集漏轶者甚多悉抄入续记中为十卷俟好事者刻之又似乎其书已佚应麟复为抄合者然不知应麟何以得其篇目岂以意为之耶其书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徵引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莫或废也其曰酉阳杂俎者盖取梁元帝赋访酉阳之逸典语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微观部分 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着,1776年出版。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着,1936年出版。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 9.非均衡分析:是指由于价格的作用,经济运行中不能形成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即不能形成瓦尔拉斯均衡,而只能使供求双方在偏离瓦尔拉斯均衡的适当位置上的均衡。 10.流量分析:是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的影响等进行分析。 11.存量分析:是指对存量的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变动趋势及对其他有关指标影响的分析。 12.总量分析: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

社会学考研参考书目

社会学考研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社会学参考书 社会学理论 一,必看教材:1,《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主编,人大出版社(精读)虽然此书比较老并且有些错误,但是由于比较通俗易懂,复习考研还是很有针对性的。2,《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杨善华,谢立中主编,北大出版社(精读)此书是北大各位老师按照人物的思想赚写的教材,应该认真阅读,但可能难度稍大,重点掌握经典社会学家的社会学思想线索以及核心理论概念和理论命题。3,《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杨善华主编,北大出版社(精读) 此书难度最大,掌握好书中核心社会学家的核心概念即可。例如布尔迪厄的场域与惯习理论,以及他的反思社会学和各种资本理论及相互关 系等;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现代性等;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沟通交往理性等。4,《社会学教程》,王思斌主编北大出版社(2004年版,需要重点精读)此书属于概论性质的教材,很简单,并且涉及许多考试内容,需要反复阅读并且在最后还需要反复背诵基本概念以及重点知识点。二,选看教材1,吉登斯,《社会学》,北大出版社(通读)和戴维。波谱诺《社会学》,人大出版社(通读) 资料新颖通俗易懂,适合社会学启蒙时阅读,但是概念不够规范,不太适合复习考试。

2,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生育制度》,通读,至少掌握里面的重要概念,如差序格局等,也有可能出简答题。3,《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沃特斯华夏出版社(通读)此书是按照理论流派输理西方社会学的理论线索,较难,需要社会学史的背景知识。如考研复习时间充足,可翻看。4,《西方社会学原著选读》谢立中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通读)此书只需要翻看下,把那些名著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出来即可。 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及统计学一,必看教材1,《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主编,王汉生副主编,北大出版社(精读) 掌握书中基本概念,系统反复阅读。2,《社会统计学》,卢淑华主编,北大出版社(通读) 需要通读几遍,掌握些统计学基本概念以及部分公式。3,《社会调查研究的量化方法》,郭志刚,人大出版(精读) 此书十分重要,需要花时间反复阅读,一些关键知识点需要仔细理解揣摩,特别是资料数字背后的理论解释往往是出题重点。4,《社会研究方法基础》,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精读)有些基本概念需要掌握特别是袁方教材中没有的概念例如双盲实验,分类法5,《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袁方主编,林彬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精读)此书在书店基本买不到,在海淀图书大厦自考教材货摊有可能买到。二,选看教材1,《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人大出版社,可以翻看作为参考。2,《社会统计学》布莱洛克中国科学出版社经典教材,可以参考。但很难买到,在图书馆可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