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保留灌肠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标准版保留灌肠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标准版保留灌肠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保留灌肠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评准

1.核对医嘱:核对医嘱0.5、患者床号0.5、姓名0.5、灌肠目的0.5。

2.操作者自身评估与准备:着装整洁0.5、洗手0.5、戴口罩0.5,对患者病情熟悉0.5,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隔离措施1。

4.用物评估与准备:用物准备齐全1,灌肠溶液不超过200ml1,灌肠液温度38℃1,肛管(20号以下)1,根据需要备屏风1,输液架1。【治疗车内备50Ml注射器,弯盘1个,石腊油棉球杯1个,水温计、手套、一次性中单、治疗卡、手纸】灌肠溶液镇静、催眠用10%水合氯醛,剂量按医嘱准备1:抗肠道感染用2%小檗碱1,0.5-1%新霉素或其他抗生素溶液1。

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要点

一、操作项目定义

将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1、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患者意识、自理情况、合作及耐受程度。

2、了解患者排便情况,评估肛门周围皮肤粘膜情况。

三、操作要点

保留灌肠

(1)核对医嘱和患者,嘱患者先排便,准备环境及灌肠药液,灌肠液量不宜超过200ml。

(2)根据病情和病变部位取合适卧位,臀部垫高约10cm,必要时准备便盆。

(3)润滑并插入肛管15~20cm,液面至肛门的高度应<30cm,缓慢注入药液。

(4)药液注入完毕后,反折肛管并拔出,擦净肛门,嘱患者尽可能忍耐,药液保留20~30min。

(5)安置患者,整理用物。

(6)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并记录。

四、指导要点

告知患者灌肠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五、注意事项

1.保留灌肠前嘱患者排便,肠道排空有利于吸收。了解灌肠的目的和病变部位,以确定患者的卧位和插入肛管的深度。肠道抗感染的方法以晚上睡前灌肠为宜,因为此时活动少,药液易于保留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

2. 保留灌肠时,应选择稍细的肛管并且插入要深,液量不宜过多,压力要低,灌入速度宜慢,以减少刺激,使灌入的药液能保留较长时间,利于肠黏膜吸收。

3.肛门、直肠、结肠手术的患者及大便失禁的患者,不宜做保留灌肠。

保留灌肠法操作并发症

一、腹泻

【发生原因】

1、心理因素:病人因担心、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精神紧张,插管时致使肠道痉挛。

2、灌肠时对肠道粘膜的机械性刺激。

3、灌肠后病人不能忍受灌肠液的药物性刺激。

【临床表现】

腹痛、肠痉挛、疲乏或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且粪便稀薄或不成形呈液体状。

【预防措施】

1、灌肠前全面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有无禁忌症。耐心解释保留灌肠的目的、意义,接触其心理负担。

2、保留灌肠前嘱病人排便,以减轻腹压及清洁肠道,便于灌肠液的保留和吸收。

【处理措施】

已发生腹泻者,卧床休息,腹部予以保温。不能自理的病人应及时给予便盆。保持皮肤完整性,特别是婴幼儿、老人、身体衰弱者,每次便后用软纸轻擦肛门,温水清洗,并在肛门周围涂油膏保护局部皮肤。腹泻严重者,给予止泻剂或静脉输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