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阅读《呐 喊》练习

文学名著阅读《呐 喊》练习
文学名著阅读《呐 喊》练习

《呐喊》练习

一正误判断

1鲁迅的《呐喊》中的很多篇章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比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

2《呐喊》是伟大的鲁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所写的14个短篇小说的结集。取名为"呐喊",意在为革命"喊几声助助威",以鼓舞"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3《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狂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疯话,但是话里又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4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录在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作品鲜明地表现了对愚弱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5《呐喊》是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共收录小说15篇,其中《狂人El记》《孔乙己》《阿Q正传》《拿来主义》等文章都为鲁迅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大都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6《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7《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对中国旧有制度进行深刻剖析,全面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

8为了改良社会,改变国民劣根性,鲁迅作品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目的是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在《呐喊》中塑造了阿Q、闰土、孔乙己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9《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

10《故乡》通过贫苦农民闰土父子两代的童年对比,反映了自辛亥革命至"五四"前后中国农村走向全面崩溃以及农民的悲惨生活。《明天》通过皇帝复辟的传闻在一个偏僻农村的反响,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各阶级在复辟与反复辟斗争中的动向。"()

11.周树人首次以“鲁迅’’这一笔名发表的作品是《狂人日记》,它被看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

12.鲁迅在《狂人日记》中以“吃人"这一审美命题赋予它以具象,确实产生了深远的警示作用:中国要有希望,必须从政治、思想、精神和心理结构等方面,彻底毁坏这“吃人的筵宴”。( )

13.《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 )

14.《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一个落后不觉悟农民阿Q形象,他的“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法",“欺软怕硬’’、“自我作践”,都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把中国人的深层人物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这是鲁迅的一个巨大的贡献。( )

15.善于投机是中国民族劣根性之一。阿Q革命的目的,不过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丝毫不了解革命的意义。所以一为假洋鬼子所拒斥,就想到衙门里去告他谋反的罪名。( )

16.恃强凌弱,精神胜利法,善于投机,夸大狂与自尊癖都属于《阿Q正传》所影射中国民族劣根性的内容。( )

17.《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全文仅一千字左右,作者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 )

18.《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明线是次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主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 )

19.《药》是以1911年辛亥革命英雄黄花岗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小说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发人深省地剖析了这一革命不成功的历史原因。( )

20.《药》全篇笼罩着浓重阴冷的气氛,也是作者为突出人物和主题而成功营造出来的使吃人血的故事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

21.《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宝儿的描写,令人震悚地展示了一幅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时抨击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 )

22.《孔乙己》用第一人称“我”——作者本人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他的肖像刻画,对话经历,都通过“我"的概括叙述来表现,由此塑造的人物,显得真实可信。( ) 23.孔乙己是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穷困、潦倒、迂腐、麻木,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终被封建社会所吞噬。而狂人则是具有抗争意识的无产阶级战士。( )

24.作家是带着满腔同情写这个形象的,指出了孔乙己的悲剧是科举制度和现实社会造成的,通过这个形象抨击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与荒唐。( )

25.《孔乙己》结构严谨,先是开端,交待了环境和气氛;其次发展,介绍人物;再是高潮,即小说中心一一提示了社会的冷酷无情。( )

26.《故乡》中有眼前的故乡和记忆中的故乡的对比;眼前的闰土和少年时代的闰土的对比;眼前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和当年开豆腐店的“豆腐西施”的对比……这些色彩强烈、形态各异的对比,催人沉思和反省。( )

27.《呐喊》旨在描摹“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为新史化运动“呐喊’’助威,“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 28.《呐喊》是鲁迅1 9 1 8年至1 922年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创作意图为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狂人日记》《孑L乙己》《药》《祝福》都收在《呐喊》中。( )

29.《呐喊》所集中描写的三类题材——封建势力及其卫道者的罪恶、愚弱的“国民性"的深重负担、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反抗和悲剧命运——都是时代的重大题材。( )

二、选择题

1.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鲁迅先生《狂人日记》是他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与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一部小说同名。

B.鲁迅先生一一共有三部小说集。《呐喊》是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共由14篇小说组成。C.在《呐喊》的l 4篇小说中,《不周山》原也收录其中,后被收录到《故事新编》,并改名为《铸剑》。

D.《呐喊》收录了鲁迅先生1 9 1 8一1 922年间的小说作品,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勇猛的抨击和无情的批判。其中《祝福》更是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对妇女的迫害。

E.阿Q的革命目的之一就是讨老婆,这是他自然本能的要求,说明他有着明确的革命目标。2.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鲁迅先生塑造阿Q这个形象的意图就是要画这样的国民的魂灵来,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B.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当时中国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普遍具有的性格特征,它是在统治者的压迫下而形成的,在今天这种性格已经不存在了.

C.《药》是作者以光复会的重要成员之一秋瑾被捕杀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事件为背景而创作的小说。小说主题就是通过夏瑜被杀这一线索,艺术地总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D.鲁迅小说取材于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们·他善于抓住他们的思想精神的不觉悟、不抗争的这些病态的灵魂进行剖析。每一篇小说都反映~了社会的本质,社会的各个层面,为改良社会、改变国民性而呐喊。

E.《呐喊》中的小说大多数采用截取横断面的写法,“取法外国’’,但也注意到了首尾照应交代等写法,融合了民族形式的神韵。

3.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阿Q正传》运用了幻觉、梦境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B.《药》以双线结构组织全篇,通过华夏两家悲剧命运的表现,表明中国当时民众的愚昧和革命者不发动群众而招致失败的悲哀。

C.“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揭示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刻画了他穷困潦倒却又想保住读书人的自尊,虚荣心十足的性格特点。

D.小说标题《药》有概括情节、连接明暗两线、刻画人物、揭示主题的作用。

E.闰土要香炉烛台表明他日后将在求神拜佛中进一步麻醉自己,说明他在生活的压迫下有了自甘沉沦、不愿抗争的性格变化。

4.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鲁迅的作品中,许多就是写他小时候的真人真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等。

B.《社戏》中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

C.《风波》通过1 9 1 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水乡所引起的一场辫子风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深刻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没有给中国农村带来根本变革,农民们仍然缺乏民主主义觉悟,政治上、经济上、精神上依然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境地。D.鲁迅的小说《明天》,通过主人公爱姑年轻守寡、丧子给她带来的精神上的孤独与空虚,揭露了封建贞烈观念“吃人”的罪恶。

E.《社戏》是鲁迅小说中唯一描写农民善良、淳朴、豪爽、真挚的美好性格的一面的小说。三简答题

1.鲁迅小说中,狂人、阿Q、孔乙己等形象各有什么典型的语言?试各写出一句来。

2.鲁迅在东京留学时为什么一开始选择医学?后来为什么弃医从文?

3.请写出《呐喊》中收集的14篇小说。

4.王胡、水生、王九妈、华大妈、仲密夫人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5.吴妈、七斤嫂、八公公、方玄绰、夏四奶奶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6.赵白眼、麻子阿四、豆腐西施、驼背五少爷、红鼻子老拱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7.华老栓、陈老五、赵七爷、红鼻子老拱、六一公公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8.康大叔、古久先生、何小仙、丁举人、赵太爷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9.八一嫂、杨二嫂、邹七嫂、方太太、三太太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10.宝儿、宏儿、阿发、六斤、小尼姑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11.华小栓、狼子村的佃户、钱太爷、蓝皮阿五、监督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12.请简述《呐喊》的艺术特点。

13.“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请说说什么是“精神胜利法”。

14.双喜、七斤、赵贵翁、仲密君、红眼睛阿义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15.请简析鲁迅作品《药》的主题。

16.夏瑜斗争的悲剧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17.结合《白光》全文,请你谈谈对“白光”的作用的理解。

18.爱罗先珂、赵司晨、方玄绰、N先生、胖绅士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19.《故乡》中闰土在“迅哥儿”让他挑选一些东西时,拣了香炉和烛台,联系前文叫少年好友“迅哥儿”为“老爷”的情节,请对“拣香炉”的情节作简要分析。

20.简析《阿Q正传》中作者对辛亥革命描写的作用。

21.鲁迅在《故乡》的最后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请概述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2.《药》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本篇独具匠心的采用了怎样的双线结构?

23.你认为鲁迅写作《呐喊》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24.请概述《阿Q正传》中赵秀才、假洋鬼子投机革命的一两个细节。

《呐喊》练习

一正误判断

1鲁迅的《呐喊》中的很多篇章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比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

2《呐喊》是伟大的鲁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所写的14个短篇小说的结集。取名为"呐喊",意在为革命"喊几声助助威",以鼓舞"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3《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狂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疯话,但是话里又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4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录在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作品鲜明地表现了对愚弱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5《呐喊》是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共收录小说15篇,其中《狂人El记》《孔乙己》《阿Q正传》《拿来主义》等文章都为鲁迅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大都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6《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7《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对中国旧有制度进行深刻剖析,全面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

8为了改良社会,改变国民劣根性,鲁迅作品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目的是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在《呐喊》中塑造了阿Q、闰土、孔乙己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9《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

10《故乡》通过贫苦农民闰土父子两代的童年对比,反映了自辛亥革命至"五四"前后中国农村走向全面崩溃以及农民的悲惨生活。《明天》通过皇帝复辟的传闻在一个偏僻农村的反响,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各阶级在复辟与反复辟斗争中的动向。"

11.周树人首次以“鲁迅’’这一笔名发表的作品是《狂人日记》,它被看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

12.鲁迅在《狂人日记》中以“吃人"这一审美命题赋予它以具象,确实产生了深远的警示作用:中国要有希望,必须从政治、思想、精神和心理结构等方面,彻底毁坏这“吃人的筵宴”。( )

13.《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 )

14.《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一个落后不觉悟农民阿Q形象,他的“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法",“欺软怕硬’’、“自我作践”,都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把中国人的深层人物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这是鲁迅的一个巨大的贡献。( )

15.善于投机是中国民族劣根性之一。阿Q革命的目的,不过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丝毫不了解革命的意义。所以一为假洋鬼子所拒斥,就想到衙门里去告他谋反的罪名。( )

16.恃强凌弱,精神胜利法,善于投机,夸大狂与自尊癖都属于《阿Q正传》所影射中国民族劣根性的内容。( )

17.《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全文仅一千字左右,作者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 )

18.《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明线是次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主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 )

19.《药》是以1911年辛亥革命英雄黄花岗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小说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发人深省地剖析了这一革命不成功的历史原因。( )

20.《药》全篇笼罩着浓重阴冷的气氛,也是作者为突出人物和主题而成功营造出来的使吃人血的故事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

21.《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宝儿的描写,令人震悚地展示了一幅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时抨击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 )

22.《孔乙己》用第一人称“我”——作者本人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他的肖像刻画,对话经历,都通过“我"的概括叙述来表现,由此塑造的人物,显得真实可信。( ) 23.孔乙己是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穷困、潦倒、迂腐、麻木,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终被封建社会所吞噬。而狂人则是具有抗争意识的无产阶级战士。( )

24.作家是带着满腔同情写这个形象的,指出了孔乙己的悲剧是科举制度和现实社会造成的,通过这个形象抨击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与荒唐。( )

25.《孔乙己》结构严谨,先是开端,交待了环境和气氛;其次发展,介绍人物;再是高潮,即小说中心一一提示了社会的冷酷无情。( )

26.《故乡》中有眼前的故乡和记忆中的故乡的对比;眼前的闰土和少年时代的闰土的对比;眼前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和当年开豆腐店的“豆腐西施”的对比……这些色彩强烈、形态

各异的对比,催人沉思和反省。( )

27.《呐喊》旨在描摹“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为新史化运动“呐喊’’助威,“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 28.《呐喊》是鲁迅1 9 1 8年至1 922年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创作意图为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狂人日记》《孑L乙己》《药》《祝福》都收在《呐喊》中。( )

29.《呐喊》所集中描写的三类题材——封建势力及其卫道者的罪恶、愚弱的“国民性"的深重负担、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反抗和悲剧命运——都是时代的重大题材。( )

一、正误判断

1祥林嫂是《彷徨·祝福》中的人物。

4《狂人日记》收录在小说集《呐喊》中。

5《拿来主义》是杂文,出自《且介亭杂文》。

7作者并设有"全面肯定"辛亥革命。

9作者并没有"全面肯定"辛亥革命。

10"《明天》"应为"《风波》"

16.“恃强凌弱"应为“卑怯、欺软怕硬’’。

18.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次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

19.《药》是以1 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

22.《孔乙己》用第一人称“我”一酒店小伙计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

23.狂人是反封建战士。

28.《祝福》收在《彷徨》中。其余各项均正确。

二、选择题

1.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鲁迅先生《狂人日记》是他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与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一部小说同名。

B.鲁迅先生一一共有三部小说集。《呐喊》是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共由14篇小说组成。C.在《呐喊》的l 4篇小说中,《不周山》原也收录其中,后被收录到《故事新编》,并改名为《铸剑》。

D.《呐喊》收录了鲁迅先生1 9 1 8一1 922年间的小说作品,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勇猛的抨击和无情的批判。其中《祝福》更是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对妇女的迫害。

E.阿Q的革命目的之一就是讨老婆,这是他自然本能的要求,说明他有着明确的革命目标。2.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鲁迅先生塑造阿Q这个形象的意图就是要画这样的国民的魂灵来,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B.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当时中国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普遍具有的性格特征,它是在统治者的压迫下而形成的,在今天这种性格已经不存在了.

C.《药》是作者以光复会的重要成员之一秋瑾被捕杀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事件为背景而创作的小说。小说主题就是通过夏瑜被杀这一线索,艺术地总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D.鲁迅小说取材于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们·他善于抓住他们的思想精神的不觉悟、不抗争的这些病态的灵魂进行剖析。每一篇小说都反映~了社会的本质,社会的各个层面,为改良社会、改变国民性而呐喊。

E.《呐喊》中的小说大多数采用截取横断面的写法,“取法外国’’,但也注意到了首尾照应交代等写法,融合了民族形式的神韵。

3.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阿Q正传》运用了幻觉、梦境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了人物的性格。B.《药》以双线结构组织全篇,通过华夏两家悲剧命运的表现,表明中国当时民众的愚昧和革命者不发动群众而招致失败的悲哀。

c.“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揭示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刻画了他穷困潦倒却又想保住读书人的自尊,虚荣心十足的性格特点。

D.小说标题《药》有概括情节、连接明暗两线、刻画人物、揭示主题的作用。

E.闰土要香炉烛台表明他日后将在求神拜佛中进一步麻醉自己,说明他在生活的压迫下有了自甘沉沦、不愿抗争的性格变化。

4.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鲁迅的作品中,许多就是写他小时候的真人真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等。

B.《社戏》中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

C.《风波》通过1 9 1 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水乡所引起的一场辫子风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深刻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没有给中国农村带来根本变革,农民们仍然缺乏民主主义觉悟,政治上、经济上、精神上依然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境地。D.鲁迅的小说《明天》,通过主人公爱姑年轻守寡、丧子给她带来的精神上的孤独与空虚,揭露了封建贞烈观念“吃人”的罪恶。

E.《社戏》是鲁迅小说中唯一描写农民善良、淳朴、豪爽、真挚的美好性格的一面的小说。

二、选择题

1.D E(D项,《祝福》不在《呐喊》集中;E项,阿Q的革命目标是盲目的。)

2.B C(B项,今天仍有这种性格存在;C项,小说是双线结构,主题也是两个方面。)

3.D E(D项,没有刻画人物这个作用;E项,“自甘沉沦、不愿抗争’’说法不当一

4.A D(A项,《社戏》写的不是真人真事,是艺术虚构;D项,《明天》中写的是单四嫂子。) 三简答题

1.鲁迅小说中,狂人、阿Q、孔乙己等形象各有什么典型的语言?试各写出一句来。

答:狂人:“这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救救孩子……”等

阿Q:“我总算被儿子打了,……”、“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等

孔乙己:“窃书不能算偷……”、“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能写一句即可;个别字有出入,但不影响意思亦可。)

2.鲁迅在东京留学时为什么一开始选择医学?后来为什么弃医从文?

答:学医是为了拯救被庸医所害的病人,促进国人对维新的景仰,战争时就去当军医。后来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拯救国人的心灵,所以弃医从文。

3.请写出《呐喊》中收集的14篇小说。

答:包括《一件小事)《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端午节》《故乡》《孔乙己》《药》《阿Q 正传》《兔和猫》《社戏》《风波》《头发的故事》《明天》《白光》

4.王胡、水生、王九妈、华大妈、仲密夫人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答:《阿Q正传》《故乡)《明天》《药》《鸭的喜剧》

5.吴妈、七斤嫂、八公公、方玄绰、夏四奶奶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答:《阿Q正传》《风波》《社戏》《端午节》《药》。

6.赵白眼、麻子阿四、豆腐西施、驼背五少爷、红鼻子老拱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答:《阿Q正传》《风波》《故乡》《药》《明天》。

7.华老栓、陈老五、赵七爷、红鼻子老拱、六一公公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答:《药》《狂人日记》《风波》《明天》《社戏》。

8.康大叔、古久先生、何小仙、丁举人、赵太爷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答:《药》《狂人日记》《明天》《孔乙己》《阿Q正传》。

9.八一嫂、杨二嫂、邹七嫂、方太太、三太太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答:(1)《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兔和猫》。

10.宝儿、宏儿、阿发、六斤、小尼姑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答:《明天》《故乡》《社戏》《风波》《阿Q正传》。

11.华小栓、狼子村的佃户、钱太爷、蓝皮阿五、监督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答:《药》《狂人日记》《阿Q正传》《明天》《头发的故事》。

12.请简述《呐喊》的艺术特点。

答:《呐喊》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革命现实主义反映时代,二是以典型化的方法塑造人物,三是以体裁家的姿态不断创新。

13.“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请说说什么是“精神胜利法”。

答: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欺凌弱者、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妙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世界之中。

14.双喜、七斤、赵贵翁、仲密君、红眼睛阿义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答:《社戏》《风波》《狂人日记》《鸭的喜剧》《药》。

15.请简析鲁迅作品《药》的主题。

答:《药》的深刻主题是:由于受封建统治阶级长期的压迫和麻痹,人民陷入愚昧和无知的境地。如果说华老栓是因为受封建迷信而造成小栓的死亡悲剧,那么,革命者夏瑜的遭遇则是一个更大悲剧。人们对夏瑜反对封建统治的革命行动丝毫不理解,夏瑜对群众落后状态的深切同情,反被人们骂为“发疯”,对夏瑜的流血牺牲,人们漠不关心,冷淡到以他的血来作为治病的药,这是多么可悲的无知和麻木!这反映了尚未觉醒的群众与革命先驱者之间存在着可悲的隔阂。小说通过这两个悲剐,挖掘出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刻的历史教训,揭示了民主革命必须启发群众觉悟的重大问题。

16.夏瑜斗争的悲剧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夏瑜斗争的悲剧性表现在于:他的革命主张是正确的,但不为群众理解,得不到群众支持;他的牺牲得不到群众同情;他为革命所洒的鲜血,竟成了华小栓治病的药。他的死是悲

凉的,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弱点。

17.结合《白光》全文,请你谈谈对“白光”的作用的理解。

答:“白光”在结构上,作为情节线索构建全篇,白光一直在诱惑着陈士成的思维和行动,直至他出城门,投水而死;白光的象征意义正暗示了文章的主旨,疯人的恍惚感觉中追寻着穷途末路中的一丝“白光”样的希望,升官发财的诱惑像白光一样使追逐者为之疯狂。这就是作者所要抨击的罪恶的科举制度。

18.爱罗先珂、赵司晨、方玄绰、N先生、胖绅士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答:《鸭的喜剧》《阿Q正传》《端午节》《头发的故事》《社戏》。

19.《故乡》中闰土在“迅哥儿”让他挑选一些东西时,拣了香炉和烛台,联系前文叫少年好友“迅哥儿”为“老爷”的情节,请对“拣香炉”的情节作简要分析。

答:闰土“拣香炉”与“叫老爷”的做法一样,思想上受封建观念的影响,不同的是“叫老爷”反映了等级观念对闰土的束缚;“拣香炉”则说明受封建迷信思想愚弄之深。两者都说明闰土迟钝麻木。

20.简析《阿Q正传》中作者对辛亥革命描写的作用。

答:小说对辛亥革命的描写是作为阿Q活动的背景进行侧面勾勒的,但深刻地提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与封建势力妥协,革命果实被封建势力篡夺;辛亥革命没有依靠和发动群众。

21.鲁迅在《故乡》的最后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请概述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旧的生活这样压抑、沉重,作者期盼闰土、水生、杨二嫂以及他们的后辈能从历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过上新的生活。

22.《药》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本篇独具匠心的采用了怎样的双线结构?

答:一条线索写华老栓为儿子治病:华老栓买人血馒头,华小栓吃人血馒头,华大妈上坟;一条线索写夏瑜的革命活动和牺牲。两个悲剧交织起来,形成了一幅悲壮的图景。用“华”“夏”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姓氏作为流血者和吃血者的代称,其强烈深远的意蕴极为丰富深长。23.你认为鲁迅写作《呐喊》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答:(1)唤醒铁屋子里熟睡的人们。②“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24.请概述《阿Q正传》中赵秀才、假洋鬼子投机革命的一两个细节。

答:①将辫子盘在顶上。②去静修庵“革命”,砸碎龙牌。③把老尼姑当作满清政府,给了她不少的棍子和栗凿。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课外文学名著阅读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课外文学名著阅读 新一届语文课改的重要内容是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文学名著阅读旨在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是语文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优质高效地搞好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名著阅读的指导工作,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加强小学语文课外文学名著阅读指导的依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文学名著阅读的指导,必须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科学、高效的践行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可见,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而阅读理解能力作为新世纪人才的一项基本素质已成为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更与现代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同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包括2本童话、2本寓言、2本散文、8本文学名著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等。各年段的课外阅读字数如下: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要求是明确的,有意义的,但如此庞大的阅读量,如果缺少教师的有效指导,对于自制力较弱的小学生而言,是难以完成的。 2.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教学的课程理念是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学生基本能力、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语文教学和文学阅读有着密切的联系。什么是语文?有人简单的将语文理解为语言及文学。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而文学是离不开书面语言的,同时,语文教材所选用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以此来达到对学生知、情、意的教育。从文学的功能来

世界名著在线阅读

世界名著在线阅读 篇一:初中生必读十大名著初中生必读十大名著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鲁滨逊漂流记》 3.《格列佛游记》初中生必读十大名著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本书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俄罗斯人。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2.《鲁滨逊漂流记》本书作者——英国作家笛福,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还有土人“星期五”。小说描写了水手鲁滨逊在航行中遇险后,漂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多年,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3.《格列佛游记》本书作者——乔纳森·斯威夫待,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家。小说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船长。该书通过里梅尔·格列佛船长之口,叙述了周游四国(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智马国)的奇特经历。但仔细体会,却处处揭露着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并寄寓着作者的理想。 4.《繁星.春水》本书作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5.《朝花夕拾》本书为鲁迅(原名:周树人)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另:初中所学的鲁迅的小说全部选自《呐喊》。) 6.《西游记》本书作者——吴承恩(明)。《西游记》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吴承恩最后完成。它是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浓郁的浪漫主义是《西游记》的基本艺术特征。主人公——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7.《水浒传》本书作者——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起的。《水浒传》原名《江湖豪客传》,可施耐庵对书名总感到不满意。罗贯中建议用《水浒传》,他觉得很好,他说,“?水浒?有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于是便将书名正式定为《水浒传》。本书描写了北宋晚期宋江领导的山东梁山泊农民起义,真实地再现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到失败的全过程。这部书也塑造了鲁智深、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 ?分析综合(C) (1)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 .鉴赏评价(D) (1)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 ?探究(F) (1)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 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07年的广东高考考纲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中提出“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所应对的高考考题是半开放试题(根据文本自选角度鉴赏)。这类试题先是出现在上海高考题中,2005年后,全国各地的高考题中 也陆续出现。 (一)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题规律 1 .读全篇,把握主旨。 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宏观上把握全局,理清文章的层次,领会文章的要义。其次是注意作者生活、写作的背景(要善于利用命题者所做的相关的注释)等,并利用题目、题干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测命题者考查的目的,做到 心中有数。 2.紧扣题目,找准区间。 认真阅读题干,明确要求,弄清楚题目的限制与提示,明确答题方向,确定所在的有效的阅读区间,找到答题区,摘录与题目有关的句子或关键词语组合回答。 3 .善于整合有关信息。 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中的不同信息,或整合回答,或把一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成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准确作答。 4.根据分值,列点回答。 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一般情况下,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 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⑴(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即可。 5.遇到半开放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去做: (1)要针对文本取材特点和语言运用的效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简明扼要用一句话表达清楚)。 (2)一定要引用原材料中的原词原句或概括原文段中心作为论据。 (3)围绕文本取材特点和语言运用的效果,结合引用原材料中的原段或原词原句进行分析论证。 (4) 答案句数根据分值在6?12句之间便可,语言要简明,表意要清楚。 (二)简答题组织语言的方法 1 .摘录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原句作为答案。 2 .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合乎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 3 .改写法:依据题干的指令,将原文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句子,做点改动,使其合乎答题要求。 4 .拼接法: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合乎答案要求的句子,有机地拼接融合在一起,使之满足答案的要求。 5 .仿写法:依照文章中的某个句子的形式,再造一个形式上与其相似而内容上又合乎答题要求的句子,使之成为答案。 6 .活译法:这是指回答那些含有比喻的句子的含意的简答题,可以采取翻译(活译)的方法来诠释它,说出这个比 喻的本体,等于就找到了答案。 7 .分析法:对于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某个句子的作用、分析文章层次、分析某种写法的意义的试题时,可以根据自己对句、层、段、中心内容的理解,自拟答案。 8 .综合法:也就是综合运用以上所述方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 考点一准确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一)何谓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 1. 重要词语①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旨的词语;③富含深义的词语;④反映具体语境的词语;⑤ 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⑥运用修辞手法的特殊词语; ⑦指代词(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2. 重要句子①语义较为丰富、内容较为含蓄的句子;②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关键句子;③能表现文章脉络层次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④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意味的语句;⑤较难理解的各种修辞句;⑥句型庞大结构复杂,容易理解错误的句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与名着阅读 1.(2016·济南改编)下列关于名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中,“武侯”即诸葛亮。B.《简·爱》中女主人公自尊、独立性格的形成,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C.《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D.《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2.(2016·德州)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D.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3. (2016·西宁)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着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认为当时的欧洲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为此他写作了《名人传》。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其他法国作家的作品,如都德的《最后一课》、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等。B.《水浒》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课文《智取生辰纲》就选自《水浒》。 C.《荷叶·母亲》的作者冰心,是我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奖。这两首散文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歌颂了母爱。冰心的《繁星》《春水》是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而写成的。 D.“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如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马说》、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 4.(2016·黔南州)下列文学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中“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里的“六十”和“七十”分别被称为“花甲”和“古稀”。 B.季羡林是国际着名的东方学大师,他的文章《我的童年》介绍了自己的家庭和童年的小伙伴等内容,文中充满了对那段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的依恋之情。 C.《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里的“黄金台”,相传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 D.我国现代着名作家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和汪曾棋的《端午的鸭蛋》,都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民间文化的由衷赞叹。

(完整版)初中名著阅读的有效性指导研究开题报告

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初中名著阅读的有效性指导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 歌德)。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英] 莎士比亚)。 “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见识。……不读书的人就不是一个完人。”([俄] 赫尔岑)。 读书、读好书使人明理,使人高尚,而名著,是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让学生阅读,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的营养品。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学生正在攀着这个“阶梯”,沉浸在书香园地中成长,从中陶冶高尚的品性,铸就美好的心灵,吮吸知识的琼浆,丰富人文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然而,通过了解,发现很多初中生对名著的了解仅限于教师,教材的简介,或是少儿版作品,极少数同学能经常性的阅读经典名著。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附录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一定的了解与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有效地阅读方法,选择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

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经典名著中吸取力量,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观近几年的语文中考试题,会发现试卷中对名著阅读的考查,不再是简单的填空,选择题而是出现了许多新颖别致的题型,考查的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也考查了学生对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情况。为此,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并充分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同时,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叶圣陶语)。让语文教育成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又着眼于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和精神愉悦是语文教育改革的目的。因此,无论是从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角度讲,我们都必须重视和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所以我们提出了本课题,旨在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归纳出阅读名著的方法策略。 二、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国外:国外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50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 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 2、国内: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杜甫的诗句更

免费怎样阅读的文学名著

怎样阅读文学名著 黑龙中学余建立 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要求我们改变以前的“只教一”的观念,应树立大教材观、大语文观,课本只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的目光既要盯着教科书,又要注意社会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中外文学名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精品。它以深刻的社会意义、思想意义作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新课程标准》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如此算来,整个初中阶段文学名著阅读量将达十部之多,由此可见,作为语文教师,应把阅读文学名著摆在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位置,那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怎样开展阅读文学名著活动,提高文学名著的阅读质量,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冷言冷语的导向,读书的兴趣需要培养。作为教师,必须在开展阅读名著活动伊始,务必向学生讲清开展阅读名著活动的重要意义,明确阅读名著对于成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兴趣,正如英国科学家约翰·卢保克在《读书的乐趣》一文中说的那样:书籍指引我们渡过难关,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籍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人们的脑海充满崇高欢乐的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只有激发了阅读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读书,乐于读书。 二、精于选择: 俄国评论家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浩如烟海,并不是所有的中外文学名著都适合中学生阅读,加上中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最好选择思想内容,语言文字都好的作品,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分清哪些书需要精读,哪些书需要泛读。正如培根说的:“有的知识只要浅尝即要中。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即可。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需要泛读,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三、注重指导: 面对知识的海洋,怎样读书效率高,收获大,已经成为一门学问。在阅读名著活动中,教师就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简介几种读书方法:(一)浏览:就是知其大概,无须深入钻研。一本书是好是坏,你喜欢不喜欢,是否值得认真一读,首先要浏览一下,看看书的内容提要,目录,序言和插图,这样可以大体了解书的内容和特色。浏览,可以广闻博识;(二)略读: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书籍好比仪器,有些只须浅尝,有此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咀嚼,细细品味”。要博览群书,自然不可能句句推敲,只需要略读全文,了解大意就够了;(三)精读:就是认真。精细地阅读。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读书法是:“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会。”意思是说:对于记载事情的书必定掌握住它的要领导;对于阐述道理的好书必定探索出它的主旨。精读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名著名篇。(四)质疑:我国宋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是读书经验之谈。读书贵在有疑,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的才能真正深入,领会,学有所得。(五)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完一篇名著,要求学生不妨将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片段以及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抄在笔记本上,并形成习惯,长期坚持。这样不仅积累了词汇,巩固了阅读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

张昱阅读文学名著教学案例

阅读文学名著《繁星·春水》的教学案例 佛山三中初中部张昱 一、活动设想: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我发起了本 次阅读活动。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提到的名著有很多,学生大多对小说感兴趣,看过的文学名著也以小说居多,但对诗歌的阅读兴趣不大,为了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水平,我设计的这次阅读活动。 二、活动设计:先在课堂上介绍诗集《繁星·春水》,通过对诗歌的了解和朗 读,引起学生对名著中的诗句的兴趣;再组织学生去校图书馆阅读诗集中自己感兴趣的诗歌;最后结合个人生活体验,一起分享读诗后的感受。 三、活动过程: (一)课堂上介绍诗集《繁星·春水》,教案如下: 文学名著导读 ——诗集《繁星·春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 惯。 2、对冰心的《繁星》和《春水》两本诗集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3、诵读文中的诗歌,理解冰心诗歌的语言美,进而理解诗歌的内涵美。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对冰心的诗歌反复朗诵的过程中,把握富有感染力的诗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评论冰心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学步骤 一、了解文学名著 1、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的语 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它给 予人心灵的滋养。——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2、文学作品有哪几种样式? 3、《繁星·春水》属于哪一类? 4、你知道诗歌的种类吗? 二、了解诗歌的特点 1、和谐的节奏 2、精炼的语言 3、鲜明的形象 4、强烈的感情 三、阅读指导 ?以诵读为主 ?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 ?进入诗的情境,咀嚼美妙的语言 ?领悟诗中蕴藏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要阅读文学名著

为什么要阅读文学名著 文学名著是文学史上经过历史积淀和考验的经典之作,是文学的精华,是文化的精华,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茫茫的宇宙。《礼记·学记》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然而,许多青少年受到应试教育和时尚的影响,对文学名著缺乏阅读兴趣,没有充分认识到阅读文学名著的重要性。再好的文学名著,如果束之高阁,就只能是一堆死的印刷品,不可能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 一、阅读文学名著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关键,因此,培养想象力是青少年特别重要的任务。文学是作家创造性想象的产物,也是一种审美的语言艺术,它通过审美化的语言,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能力。 文学作为想象的艺术,文学形象的间接性较之直观可视性的艺术形象,更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力,因为想象是文学与创新的关节点,无论是艺术境界的深邃,还是思想的深刻丰富,都离不开作家的想象,都离不开读者的创造性想象。浪漫主义文学的想象大胆、奇特、瑰奇、怪异,超越现实时空的制约,特别是在一些神魔小说、英雄史诗、科幻故事等浪漫主义作品中,作家常常想前人之所未想,发前人之所未发,道前人之所未道,具有瑰丽神奇的想象。从浪漫主义作品对读者思维的影响来看,浪漫主义作品以其超凡的想象,能够打破读者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势,拓展读者的思维,极大地放飞读者的想象力。因此,读者经常阅读浪漫主义的作品,在激发想象力的同时,还有利于矫正自卑、抑郁、苦闷等不良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完善和谐完美的精神个性,促进个人的心理健康。 在作家的笔下,古往今来、天南海北、奇人奇事、奇景奇境,无不充满了神奇瑰丽的神话色彩,异彩纷呈的艺术境界放飞了想象力的翅膀,能够让读者在文学的想象空间流连忘返。在读者的阅读视野中,人们读《封神演义》,看到作品里的人物会飞,能水遁和土遁,还有千里眼、顺风耳,真是无所不能,由此不得不佩服作家的艺术想象力。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随着科学的发展,望远镜代替了千里眼,手机和电话代替了顺风耳,飞机和航天器代替了人会飞的翅膀,潜艇和潜水员代替了水遁,地铁和隧道代替了土遁。但是,就人类这些能力的想象力而言,《封神演义》的想象在先,科学的想象在后。《西游记》描写孙悟空会变猴子,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姑且可以把这个细节看作是克隆技术不自觉的艺术萌芽。 在科学发展史上,传统的自然科学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大多只能依赖联想和想象。在自然科学中,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小宇宙理论和康德的“星云学说”,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在社会科学中,孔子的大同世界、柏拉图的理想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等等,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也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而事实上,孔子、德谟克利特、柏拉图和康德都具有非常高的文学素养,他们的学术创新与他们的文学素养所激发的想象力是分不开的。 文学名著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这从接受美学中可以得到阐释。伊瑟尔认为,文学作品有许多空白与未定性,这就是文本的“召唤结构”,它是联结创作意识与接受意识的桥梁。这种召唤结构实际上也就是伊瑟尔所说的“隐含的读者”,本身就意味着审美对象的模糊性、未定性和那些空白点,为读者留下了想象、丰富和补充的余地,促使读者参与对作品形象的再创造,也激励着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在接受美学看来,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描写性语言,不同于科学文本所使用的解释性语言,因为描写性语言具有更多意义的未定性与空白。这样,文本的召唤结构与读者在阅读中的能动参与相互结合,一方面,接受者能够从作品中领悟出作者意想不到的,或者与作者所赋予作品意义截然相反的意义来。可见,读者对文学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学指导书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学指 导书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儿童文学名着导读》自学指导书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 1、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2、了解儿童文学的范围 3、理解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联系和区别 4、掌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5、掌握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年龄特征 6、了解儿童文学的目的、意义和功能 7、了解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 二、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掌握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理解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联系和区别;难点是掌握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的关系、掌握儿童文学美学特质。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怎样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儿童文学”的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提供和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有( ABCDE )。 A. 纯真美 B. 稚拙美 C. 欢愉美 D. 变幻美 E. 质朴美 3、怎样理解童年期儿童的社会化 (1)道德意识形成。这是社会人区别于自然人的重要特征。社会道德即是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少年后期的儿童不仅掌握了越来越多的道德标准,而且能自觉地去遵守。 (2)世界观初步形成,已形成了对社会与人生的基本看法。 (3)理想的初步形成,并且能将自己的理想与社会进步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成为一种社会行为。 (4)随着道德感、世界观与理想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儿童已经初步形成了作为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人格,使他们终将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肩负起社会的责任。 第二章儿歌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儿童的含义和功能 2、了解儿歌的历史演变 3、理解儿歌的特点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在线作业知识分享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在 线作业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在线作业 1.第2题 欧洲文学中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形象的是小说()。 A.《勒内》 B.《九三年》 C.《阿达拉》 D.《笑面人》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2.第3题 ()是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之作。 A.《等待戈多》 B.《恶心》 C.《禁闭》 D.《莫菲》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3.第4题

《费德尔》的作者是()。 A.高乃依 B.莫里哀 C.拉辛 D.狄德罗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4.第5题 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的诗人是() A.阿那克瑞翁 B.品达 C.荷马 D.萨福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5.第6题 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有“舞台上的哲学家”之称号。 A.索福克勒斯

B.埃斯库罗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6.第7题 拉斯科尔尼科夫是( )中的人物。 A.《群魔》 B.《少年》 C.《罪与罚》 D.《白痴》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7.第8题 雨果在()这部作品中提出了“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的观点。 A.《九三年》 B.《悲惨世界》

C.《海上劳工》 D.《笑面人》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8.第14题 但丁最早的一部作品是题为()的诗歌和散文合集。 A.《神曲》 B.《新生》 C.《论俗语》 D.《飨宴》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9.第15题 《巴马修道院》的作者是()。 A.司汤达 B.巴尔扎克 C.福楼拜 D.狄更斯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对名著进行有效阅读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对名著进行有效阅读 众所周知,文学名著是我们人类文化的瑰宝。阅读名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增长我们的见识,启迪我们的心智,提高语文素质和人文素养。文学名著,对学生的成长是如此重要,而作为教师,是否对学生的名著阅读现状和困惑进行过调查,是否向学生强调过名著阅读的重要性,是否认真指导过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名著阅读作以下方面的探讨。 一、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文学名著是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作用: (一)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古今中外的名著艺术长廊中,展示给人们一个个令人敬佩的正面人物和英雄形象。这些形象的精神境界是高尚的、纯洁的,为世世代代的人们所敬仰、所崇拜、所倾倒,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引领学生走向崇高。作家在对人性的洞察、披露、揭示的同时,也在批判、嘲讽人类的种种缺陷,指出其不合理的成分和严重危害。便于学生利用这面镜子,发现自己的缺陷,自我警醒,自我忏悔,使自身人格逐步走向完善。 (二)启迪心智,提升品位。 阅读名著是传承优秀民族精神、启迪和发展心智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学生们可以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净化,从而激发内在的激情,发现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 (三)增长知识,丰富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语感。通过阅读,学生能积累丰富的资料、信息,获取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锻炼思维和想象能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破解写作难题,写作才能得心应手。 二、名著阅读的现状和困惑 对于当前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和困惑,我对所教班级的学生作了一个调查,对学生的情况辑录如下: 学生A:文学名著,爸妈和我都买了不少,但大多数时间它们都是被我闲置在书橱里。说实话,要学习的内容太多了,总觉得没有时间来读。至今我只看了一本半:一本《老人与海》,《水浒传》只看了半本。

马克吐温散文在线阅读

篇一:马克吐温散文在线阅读 马克·吐温(mark twain l835~1910) 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有效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竟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仅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并歌颂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19世纪末,随着美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马克·吐温一些游记、杂文、政论,如《赤道环行记》(1897)、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1900)、《神秘来客》(1916)等的批判揭露意义也逐渐减弱,而绝望神秘情绪则有所伸长。 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篇二:马克吐温散文在线阅读 作家简介: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射手座)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马克·吐温小说全集内容介绍:本书收入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八篇中短篇小说,以及《王子与贫儿》《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三部长篇小说。相信本书更全面展示作者的作品,让孩子们更感兴趣,也能够让家长们把故事讲得更有声色。ww w . xia oshu otxt.co m《马克吐温小说大全集》讲述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19世纪末,随着美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马克吐温一些游记、杂文、政论,等的批判揭露意义也逐渐减弱,而绝望神秘情绪则有所伸长。 篇四:马克吐温散文在线阅读 篇五:马克吐温散文在线阅读 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著名作家和演说家,马克吐温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后来他又换了不少职业,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练习题

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练习题 一、选择类 1、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 2、下面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鲁智深____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____大闹天宫 C、诸葛亮____三顾茅庐 D、刘姥姥____进大观园 3、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评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二、填空类、 1、完成下列题目。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___________》的开篇词。 2、“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________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一事。 4、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_____,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5、“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________》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_____。(2003年福州市中考试题) 6、“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美玉无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7、“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之手。 8、“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 9、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叫______。 10、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 (3)《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要树”的是__________。 11、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中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题目。 ①________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②________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12、《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故事的名字):_______《三国演义》中蜀军的军师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部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这个人物是________。

高考文学名著阅读题型指导

公开课教案 高考文学名著阅读题型指导 【教学目标】: 1、识记《考试说明》规定的8部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识记主要故事情节、经典细节和精彩对白。 2、学会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 【重难点】: 注意故事的细节和文字叙述题答题要点。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学名著的命题范围 福建省2007年高考语文“文学名著阅读”题的考试范围,主要是《教学大纲》中推荐的课外阅读的7部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 《红楼梦》、《三国演义》、《子夜》、《家》、《巴黎圣母院》、《复活》、《欧也妮·葛朗台》。 二、分析2008—2012年福建卷中“文学名著”的相关作品 2007年福建高考语文第一次考查文学名著阅读,在命题上主要采取简述题的形式,考查了中外名著4部,分别是《家》、《红楼梦》、《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2008年开始,福建省高考语文增设了双项选择题,考查的范围增大了,难度也相应地增大了。结合2008—2009年福建卷“文学名著”命题特征列表,对三年来福建高考语文中“文学名著”部分作简单的分析,并对2012年高考做初步的预测。 相关分析和预测: 首先,从上表可以看出,2008、2009、2010年高考文学名著部分考查的范围很广,《考纲》所列的大部分篇目都有涉及到,参照2012年《考纲》所列的考查范围来看,其他基本都涉及到了。因此,在复习的时候,考生要特别注意。 第二,文学名著简述题部分都是以选做题的形式出现,中国和外国的各一题以供选择。 第三,从选择题上看,3年都是考查3部本国名著和2部外国名著,2013年如果继续考查双项选择题的话,这个命题模式应该基本保持不变,仍然呈现3:2的命题特征。只不过外国名著连续两年都考《复活》和《欧也妮·葛朗台》,这点在2010年高考时也许会变化,应多注意其他两部。本国的名著变化也属正常。 第四,从3年选择题的答案上看,虽然连续两年都是要求考生选择不正确的选项,但2011年可能出现变化也不一定,考生一定要认真审题,千万不要犯习惯性错误。另外,这三年的

浅谈初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 老隆中学郑统军 【论文摘要】:名著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学生时代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名著是学生扩展视野结识文学形象的窗口,是提高写作水准拓宽思路的捷径,更是陶冶性情塑造心灵的胜地。下面,我针对当前初中学生名著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浅陋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重要性困境与对策 名著是古今中外在文学史上有定评的优秀作品,是经读者反复筛选和检验的艺海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它从思想到形式都是出类拔萃的。在学生时代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名著是学生扩展视野结识文学形象的窗口,是提高写作水准拓宽思路的捷径,更是陶冶性情塑造心灵的胜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能发展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而文学名著阅读更可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以便学生在生命与语文学习的起点就占据精神和生命的制高点,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可见名著阅读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对中学生名著阅读也有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七到九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名著阅读应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

阅读文学名著论文阅读兴趣论文

阅读文学名著论文阅读兴趣论文 感悟经典,启迪心智 俗话说,开卷有益。阅读文学名著,对于高中生来讲更是大有益处。阅读文学名著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启迪心灵和智慧。但是,我们应该如何使学生爱读文学名著、会读文学名著,又该如何引导学生读名著呢? 一、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才能使他们愿意读文学名著。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呢? 1.抛砖引玉。用课本中的文学名著片断作为引子,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笔者为学生补充了许多关于《水浒》的资料,使学生对《水浒》产生了兴趣。在学习《守财奴》时,又为学生补充了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大量资料,从而引起学生对巴尔扎克的浓厚兴趣。此外,学生还想方设法借阅这位法国大作家的作品,他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一时成为学生们的抢手货。 2.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内在动力。“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文学名著的紧迫

感,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如在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的部分剧集,让他们编演《三国演义》课本剧,出关于《三国演义》的板报,使之感受《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的氛围里生活,从而激发阅读《三国演义》的动力和兴趣。 3.组织学生观看由名著改编的影视剧。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观看由名著改编的影视剧,并组织学生写观后感等评论文章,从而引导学生由观看影视剧到阅读文学名著,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二、教给学生正确阅读文学名著的方法 学生对文学名著产生兴趣之后,他们应该如何阅读?“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教给他们方法,让学生知道怎样阅读文学名著,告诉他们文学名著的哪些东西是有用的。文学名著是以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从文学名著这个定义里,可以得知,有思想性,且艺术成就很高的文学作品,才能成为文学名著。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 1.向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的文学名著。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思维水平为他们推荐情节有趣、思想主题突出的文学名著。中国的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