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梁计算书

L1梁计算书
L1梁计算书

1.概况

卸煤坑钢筋混凝土现浇大梁L1梁模板顶柱支撑设计,计算高度7.35m,用ф48×3.5mm钢管支撑,为此对钢管支撑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计算。

2. 模板支撑计算

2.1 荷载计算

取1m梁长计算总荷载(梁高1m)

①梁模及自重(查JGJ162-2008)

0.5KN/m2×(1.0×0.5+1.0×1.0×2)=1.25KN

②砼自重

24KN/m3×1.0×1.0×0.5=12KN

③钢筋自重

根据预算,此梁钢筋0.75KN.m

④施工荷载

2.5KN/m2×1.0×0.5=1.25KN

⑤振动荷载

2KN/m2×1.0×0.5=1KN

则1m梁长上总荷载(恒载、活载分项系数分别取1.2、1.4)

Q=1.2×(①+②+③)+1.4×(④+⑤)

=19.95KN

以上荷载Q=19.95KN均匀分布在梁底模下钢管0.5m宽计划内:则q=Q/0.5=19.95/0.5=39.9KN/m

1、2.1.1扰度计算:

N=1.25+12+0.75+1.25+1=16.25KN

其中:立杆的纵向距:L=0.6m

截面惯性矩:I=121900mm4

钢管弹性模量:E=5080mm3

经计算得:V=3.029*16.25*(0.6*1000)3/(121900*5080*10)

=1.7mm

最大允许扰度值:【V】=0.6*1000/150=4mm

支撑钢管最大扰度小于支撑钢管最大允许扰度值满足要求。

2.2 小横杆间距计算

梁下底采用ф48×3.5mm钢管,钢管跨中再用1根钢管(大横杆)支撑,钢管受力可简化为二等跨连续梁,采用力法进行计算,设中间支座反力为X1,由图乘法算得:

δ11=1×1/4×1/2×0.25=0.0.031

△1p=2/3×1×39.9×1/8×0.25)=0.831

∴δ11X1-△1p=0

∵X1=△1p/δ11

=26.8KN=RC

两边支座支力RA=RB=1/2(Q-X1)=2KN

Mmax=1.247KN.m

单根钢管抗弯能力为:

M0=wfm=5.08×1000mm3×215N/mm2=1.0922KN.m

n=1.247/1.0922=1.14,取n=2,即每米2根,间距500mm。

2.3 大横杆验算

大横杆为多跨等跨连续梁,可按五等跨连续梁计算,查《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

P=26.8/4=4.7KN

M1=M5=0.171×4.7×0.5=0.4KN.m

M2=M4=0.112×4.7×0.5=0.263KN.m

M5=0.132×4.7×0.5=0.31KN.m

MB=ME=-0.158×4.7×0.5=0.37KN.m

MC=MD=-0.118×4.7×0.5=0.277KN.m

由于M1=M5

P=26.8/5=5.36KN

M1=M5=0.171×5.36×0.4=0.769KN.m

M2=M4=0.112×5.36×0.4=0.25KN.m

M5=0.132×5.36×0.4=0.283KN.m

MB=ME=-0.158×5.36×0.4=0.339KN.m

MC=MD=-0.118×5.36×0.5=0.316

故小横杆间距定为500mm,大横杆跨度定为600mm,立杆间距亦为600mm。

2.4 立杆稳建性验算

2.4.1 立杆所承受的何载为横杆支座处的剪力

RA=QA=0.342×5.36=1.833

RB=0.658×5.36+0.54×5.36=6.42KN

RC=0.46×5.36+0.50×5.36=5.1456KN

RD=0.5×5.36+0.46×5.36=5.1456KN

RE=0.54×5.36+0.658×5.36=6.42KN

RF=0.342×5.36=1.833

则立杆处支座交力R=max[RA,RB,RC, RD ,RE,RF]=6.42KN

2.4.2 立杆自重(立杆长取8m)

G1=38.4N/m×8m=0.307KN

3.4.3 大横杆自重(大横杆步距取1.6m)

G2=5根×0.4×38.4N/m=0.0768KN

4.4.4 小横杆自重(小横杆步距取1.6m)

G3=5根×0.5×38.4N/m=0.096KN

立杆所受荷载N =R+G1+G2+G3=7KN

λ=l/ri=1600/15.8=101.3经查长细比表φ=0.615

N/φA=7×1000/0.615/489=23.3N/mm2<215N/mm2(钢管立管抗压强度计算值小于钢管抗压强度设计值满足要求。)

L1梁下预计共需双排立杆20根,大横杆10根,小横杆30根

2.5 扣件抗滑验算

大横杆与立杆之间的力主要靠扣件与钢管之间的摩擦力传递,而扣件只有在拧紧紧固螺栓(紧固扭矩值不小于40N.m,且不大小65N.m)的情况下,才能在扣件与钢管之间产生足够的摩擦力,根据规范扣件的抗滑承载力为8.0KN,而扣件传递的力最大为N,因此N>f,单个扣件的承载力不满足力学要求,为此本程在施工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⑴、在进行支撑搭设时,采用双立杆双扣件,以分解上部横杆的荷载。

⑵、在支撑搭设前,对L1梁支撑所用扣件,进行试验及检查,扣件承载力必须满足规范要求,不合格者禁止使用。

⑶、设斜撑及剪刀撑,确保脚脚手架几何不变性,并分担部分荷载。

梁侧模板计算书.

梁侧模板计算书 计算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一、工程属性 承04k c4k 1×[1.35×0.9×34.213+1.4×0.9×2]=44.089kN/m2 左上翻部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S承=γ0[1.35×0.9×G4k+1.4×φc Q4k]=

1×[1.35×0.9×34.213+1.4×0.9×2]=44.089kN/m2 下挂部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S正=G4k=34.213 kN/m2 左上翻部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S正=G4k=34.213 kN/m2 三、支撑体系设计 左侧支撑表:

模板设计剖面图 四、面板验算 梁截面宽度取单位长度,b=1000mm。W=bh2/6=1000×152/6=37500mm3,I=

bh3/12=1000×153/12=281250mm4。面板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q1=bS承=1×44.089=44.089kN/m q1静=γ0×1.35×0.9×G4k×b=1×1.35×0.9×34.213×1=41.569kN/m q1活=γ0×1.4×φc×Q4k×b=1×1.4×0.9×2×1=2.52kN/m M max=0.125q1L2=0.125×q1×0.32=0.496kN·m σ=M max/W=0.496×106/37500=13.227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bS正=1×34.213=34.213kN/m νmax=0.521qL4/(100EI)=0.521×34.213×3004/(100×10000×281250)=0.513mm≤300/400=0.75mm 满足要求! 3、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左下挂max=1.25×q1×l左=1.25×44.089×0.3=16.533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左下挂max=1.25×l左×q=1.25×0.3×34.213=12.83kN 2、右下挂侧模 梁截面宽度取单位长度,b=1000mm。W=bh2/6=1000×152/6=37500mm3,I=bh3/12=1000×153/12=281250mm4。面板计算简图如下:

钢拱肋及组合梁结构计算书

目录 1概述 (1) 1.1工程概况 (1) 1.2技术标准及参考规范 (2) 1.2.1技术标准 (2) 1.2.2参考规范及资料 (2) 1.3主要材料 (3) 1.4荷载组合 (4) 1.5容许应力 (4) 2结构内力计算 (6) 2.1内力方向图 (6) 2.2单元编号 (6) 2.3结构内力表 (6) 3主体构件强度验算 (34) 3.1拱肋应力验算 (34) 3.2横撑应力验算 (43) 3.3边主梁应力验算 (47) 4局部构件强度验算 (63) 4.1横梁强度验算 (63) 4.1.1B0~B10节段叠合横梁 (63) 4.1.2B11节段叠合横梁 (69) 4.1.3端横梁 (74) 4.1.4叠合横梁横向钢筋计算 (77) 4.2托架强度验算 (78) 4.2.1验算托架截面尺寸 (78) 4.2.2确定托架的拼接板尺寸 (78) 4.2.3据内力确定托架拼接板的螺栓布置 (79) 4.3支撑加劲强度验算 (80) 4.3.1横向支座验算 (80)

4.3.2竖向支座验算 (81) 4.3.3验算焊缝抗剪能力 (82) 4.4主梁吊耳强度验算 (82) 4.4.1吊耳各部分的截面积 (82) 4.4.2吊耳应力验算 (82) 4.4.3活载应力幅作用下的吊耳应力验算 (83) 4.4.4验算耳板底部附加应力及吊点位移 (83) 4.5拱肋吊点强度验算 (85) 4.6钢混结合段强度验算 (86) 5构件局部稳定验算 (88) 5.1边主梁局部稳定验算 (88) 5.1.1钢边主梁顶底板局部稳定性验算 (88) 5.1.2钢边主梁腹板局部稳定性验算 (89) 5.2横梁局部稳定性验算 (90) 5.3拱肋及风撑局部稳定验算 (93) 5.3.1横撑稳定性验算 (93) 5.3.2拱肋稳定性验算 (94) 6抗疲劳计算 (100) 6.1计算参考依据 (100) 6.2钢梁的疲劳计算 (100) 6.3横撑的疲劳计算 (103) 6.4横梁的疲劳计算 (104) 6.5剪力钉的疲劳计算 (107)

梁侧模计算书

梁侧模板计算书 一、梁侧模板基本参数 计算断面宽度600mm,高度1050mm,两侧楼板厚度120mm。 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胶合板。 内龙骨布置4道,内龙骨采用50×100mm木方。 外龙骨间距450mm,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mm×2.8mm。 对拉螺栓布置2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300+40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450mm,直径16mm。面板厚度15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木方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2 9 3 2 9 3 2 9 3 1 5 m m 模板组装示意图 二、梁侧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 T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200m ; β——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28.800kN/m 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0.90×27.000=24.300kN/m 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0.90×6.000=5.400kN/m 2。 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连续梁计算。 面板的计算宽度取0.45m 。 荷载计算值 q = 1.2×24.300×0.450+1.40×5.400×0.450=16.524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bh 2/6 = 45.00×1.50×1.50/6 = 16.88cm 3; 截面惯性矩 I = bh 3/12 = 45.00×1.50×1.50×1.50/12 = 12.66cm 4; 式中:b 为板截面宽度,h 为板截面高度。 16.52kN/m A 计算简图 0.159 弯矩图(kN.m)

系梁计算书

柱系梁计算书 1、设计依据 《钢结构设计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和桥梁施工图。 2、总体方案 本标段桥梁上系梁采用钢模板、和系梁以下部分墩柱同时施工。在墩柱模板上焊接牛腿,采用QL32型千斤顶支撑I45a工字钢,工字钢上利用[14b槽钢搭设系梁底模平台施工。上系梁施工设计图: 3、设计参数 [14b槽钢:理论重量16.73kg/m 弹性模量2 E= N / 206000mm 惯性力矩I=609.4cm4 设计抗弯强度2 = f 215mm / N m I45a工字钢:理论重量80.4kg/m 弹性模量2 E= N 206000mm /

惯性力矩I=32240 cm4 设计抗弯强度2 f N 215mm / m 4、荷载分析 4.1、永久荷载 钢筋砼重量G1: 标段内柱系梁尺寸为1.8×1.5m,砼数量12.7m3,钢筋砼比重按2.6t/m3(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上系梁钢筋砼重量G1: G1=12.7m3×2.6 t/m3×10KN=330.2KN。 系梁模板重量G2: 根据模型设计图得知,系梁模板采用钢模板,重量(侧模和底模部分)为2.38t,即G2=23.8KN。 槽钢重量G3: 根据上系梁设计图,采用[14b槽钢,槽钢按0.45m间距设置,每根长度4m,放置11根。密度16.73kg/m。槽钢重量G3: G3=11×4×16.73×10÷1000=7.36KN I45a工字钢重量G4: 采用两根长12m I45a工字钢,理论重量80.4kg/m。I45a工字钢的重量G4: G4=12×2×80.4×10÷1000=19.296 KN 根据以上分析计算永久荷载G为: G=G1+G2+G3+G4=330.2KN+23.8KN+7.36KN+19.296 KN=380.656KN 4.2、可变荷载 可变荷载包括施工荷载、风荷载、雪荷载等,根据系梁施工搭设结构及施工地点气候特点,不考虑雪荷载和水平风荷载;施工荷载(作业层人员、器具、材料的重量)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取3KN/m2;砼振捣附加荷载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取2KN/m2;砼采用吊车入模,不考虑砼入模的冲击荷载。可变荷载合计为5KN/m2,根据系梁底模面积,计算出可变荷载G5为:

连续梁 下部结构计算书

**公路二期工程*大桥 3×30m连续梁下部结构计算书 1.工程概况 桥梁上部为3×30m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主梁总宽度为12m,梁高为1.6m。主梁采用单箱双室断面,其中主梁悬臂长 2.0m,标准断面箱室顶板厚0.22m,底板厚0.2m,腹板厚0.45m,中支点及边支点断面箱室顶板厚0.37m,底板厚0.32m,腹板厚0.65m,两断面间设长2.5m的渐变段。混凝土主梁采用C50混凝土现场浇注,封端采用C45混凝土。主梁中墩采用两根直径1.6m圆柱,下接直径1.8m桩基,左侧中墩高7m,右侧墩柱高8.5m。主梁边墩采用盖梁+直径1.6m双柱中墩,下接直径1.8m桩基形式;中、边墩横桥向中心距均为5.6m。 主梁边支点采用普通板式橡胶支座,中墩与主梁固结。 2.设计规范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静力计算 3.1 计算模型 由于主梁支撑中心与其中心线斜正交,且主梁平面基本为直线,因此建立平面杆系模型计算结构的内力及变形。桥梁内力及位移的计算均采用桥梁博士3.0有限元程序进行,其中边支点仅采用竖向支撑,中墩底部采用弹性支撑,其支撑刚度根据m法计算(m0=1.2×105kN/m4,K水平=2.4×106kN/m,K弯曲=1.1×107kN.m/rad)。 根据桥梁结构受力特点,其计算模型见下图。

地系梁模板计算书(1)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方案综述 (2) 4、结构计算 (2) 4.1、荷载计算 (2) 4.2、面板计算 (3) 4.3、横肋计算 (4) 4.4、竖肋计算 (5) 4.5、拉杆计算 (6) 5、结论 (6)

系梁模板计算书 1、编制依据 ⑴现行施工设计标准 ⑵现行施工安全技术标准 ⑶公路施工手册《桥涵》(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10) ⑷两阶段施工图 ⑸《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⑹《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⑺《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2、工程概况 白洋长江公路大桥是宜昌至张家界公路在湖北省宜昌市境内跨越长江的通道。本项目起点里程桩号K40+985,终点里程桩号K49+180,路线全长8.195Km。本合同段共有常规桥13座,其中主线桥梁8座,互通匝道桥2座,天桥3座。 地系梁共计14个,左幅为互通加宽渐变段,因此系梁结构尺寸根据桥面宽变化,具体结构尺寸: 宜都互通主线2号桥结构形式统计表

3、方案综述 系梁均采用大块钢模板施工,根据不同结构尺寸中部设置调节块模板,竖向设两层拉杆。 模板采用分块吊装组拼就位的方法施工。根据模板重量选择合适的起吊设备立模、拆模。 4、结构计算 模板采用A3材料,A3钢轴向允许应力[σ]=215pa,弯曲应力[σw]=215 Mpa。 4.1、荷载计算 混凝土侧压力根据公式: Pm=Kγh计算: h=0.22+24.9v/T Pm—新浇筑砼对侧面模板的最大压力,KPa; h—有效压头高度; T—砼入模时的温度,取32℃; v—砼的浇筑速度,取0.75m/h; H—混凝土浇筑层的高度,取1.5m; γ混凝土的重度,取24KN/m3

midas_连续梁计算书

第1章89#~92#预应力砼连续梁桥 1.1结构设计简述 本桥为27+27+25.94现浇连续箱梁,断面型式为弧形边腹板大悬臂断面,根据道路总体布置要求,主梁上下行为整体断面,变宽度32.713m -35m,单箱5室结构变截面。箱梁顶板厚度为0.22m,底板厚度0.2m;支点范围腹板厚度0.7m,跨中范围腹板厚度0.4m。主梁单侧悬臂长度为 4.85m,箱梁悬臂端部厚度为0.2m,悬臂沿弧线一直延伸至主梁底板。主梁两侧悬臂设置0.1m后浇带,与防撞护栏同期进行浇筑。 本桥平、立面构造及断面形式如图11.1.1和图11.1.2所示。 图11.1.1 箱梁构造图

图11.1.2 箱梁断面图 纵向预应力采用φs15.2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Ⅱ级)(GB/T5224-1995),标准强f=1860MPa。中支点断面钢束布置如图11.1.3所示。 度 pk 图11.1.3 中支点断面钢束布置图 主要断面预应力钢束数量如下表 墩横梁预应力采用采用φs15-19,单向张拉,如下图。 1.2主要材料 1.2.1主要材料类型 (1) 混凝土:主梁采用C50砼;

(2) 普通钢筋:R235、HRB335钢筋; (3) 预应力体系:采用φs15.2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Ⅱ级)(GB/T5224-1995),标准强度 f=1860MPa;预应力锚具采用符合GB/T14370-2002《预应力筋锚具、 pk 夹具和连接器》中Ⅰ类要求的优质锚具;波纹管采用符合JT/T529-2004标准的塑料波纹管。 1.2.2主要材料用量指标 本桥上部结构主要材料用量指标如表11.2.2-1所示,表中材料指标均为每平米桥面的用量。 表11.2.2-1 上部结构主要材料指标 1.3结构计算分析 1.3.1计算模型 结构计算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11.3.1-1 结构模型图

框架梁模板计算书

框架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架)计算书 本高支撑架计算采用PKPM施工安全设施计算软件计算。计算书中钢管全部按照Φ48×3.0计算。 本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计算梁段:BKL-407(3A)。高支架搭设高度为18.08米,基本尺寸为:梁截面B×D=500mm×700mm,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 l=1.00米,立杆的步距h=1.50米,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 B(m):0.50;梁截面高度 D(m):0.70; 混凝土板厚度(mm):12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1.0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 立杆步距h(m):1.5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1.00;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18.28;梁两侧立柱间距(m):0.80; 承重架支设:1根承重立杆,方木支撑垂直梁截面;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 扣件连接方式:单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0.85; 2.荷载参数 模板自重(kN/m2):0.35;钢筋自重(kN/m3):1.5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18.0;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2):2.0;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2.0; 3.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杉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2):10000.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7.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7; 面板类型:胶合面板;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 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5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100.0; 梁底纵向支撑根数:4;面板厚度(mm):18.0; 5.梁侧模板参数 主龙骨间距(mm):500;次龙骨根数:4; 主龙骨竖向支撑点数量为:2; 支撑点竖向间距为:100mm; 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500; 穿梁螺栓直径(mm):M12; 主龙骨材料:钢管;截面类型为圆钢管Φ48×3.0; 主龙骨合并根数:2; 次龙骨材料:木枋,宽度50mm,高度100mm; 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1.梁侧模板荷载

梁模板(扣件式)计算书

梁模板(扣件式)计算书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一、工程属性 二、荷载设计

平面图

立面图 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覆面木胶合板面板厚度(mm) 12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10000

W=bh2/6=1000×12×12/6=24000mm3,I=bh3/12=1000×12×12×12/12=144000mm4 q1=γ0×max[1.2(G1k+(G2k+G3k)×h)+1.4Q2k, 1.35(G1k+(G2k+G3k)×h)+1.4ψc Q2k]×b=0.9×max[1.2×(0.1+(24+1.5)× 2.6)+1.4×2, 1.35×(0.1+(24+1.5)× 2.6)+1.4×0.7×2]×1=82.44kN/m q1静=0.9×1.35×[G1k+(G2k+G3k)×h]×b=0.9×1.35×[0.1+(24+1.5)×2.6]×1= 80.676kN/m q1活=0.9×1.4×0.7×Q2k×b=0.9×1.4×0.7×2×1=1.764kN/m q2=[G1k+(G2k+G3k)×h]×b=[0.1+(24+1.5)×2.6]×1=66.4kN/m 1、强度验算 M max=0.125q1L2=0.125q1l2=0.125×82.44×0.152=0.232kN·m σ=M max/W=0.232×106/24000=9.661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νmax=0.521q2L4/(100EI)=0.521×66.4×1504/(100×10000×144000)=0.122mm≤[ν]=l/250=150/250=0.6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计算 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1=R3=0.375 q1静l +0.437 q1活l=0.375×80.676×0.15+0.437×1.764×0.15=4.654kN R2=1.25q1l=1.25×82.44×0.15=15.458kN 标准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1'=R3'=0.375 q2l=0.375×66.4×0.15=3.735kN R2'=1.25q2l=1.25×66.4×0.15=12.45kN 五、小梁验算

MIDAS连续梁计算书

目录 第1 章设计原始资料..................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设计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 章桥跨总体布置及结构尺寸拟定. ......... 错误! 未定义书签尺寸拟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桥孔分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截面形式.....................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梁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细部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材料及材料性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型建立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模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 章荷载内力计算.................. 错误! 未定义书签荷载工况及荷载组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作用效应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永久作用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作用效应组合.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 章预应力钢束的估算与布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力筋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预应力钢束的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预应力钢束的布置(具体布置图见图纸)..........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 章预应力损失及有效应力的计算. ........ 错误! 未定义书签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摩阻损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锚具变形损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盖梁系梁模板计算

盖梁、系梁模板设计计算书 一、1、设计依据 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⑵《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⑶《公路桥涵钢结构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2、设计要求 混凝土施工时,模板强度和刚度满足《公路桥涵钢结构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二.盖梁、系梁 1、侧模与端模支撑 侧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δ6mm,肋板高为8cm,在肋板外设[12背带。在侧模外侧采用间距为1m的[12竖带;在竖带上下各设一条Ф20的拉杆。 端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δ6mm,肋板高为8cm,在肋板外设[12背带。端模外则由特制三角架背带支撑,空隙用木楔填塞。 2、底模支撑 底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δ6mm,肋板高为8cm。在底模下部采用间距0.4m大型工字钢作横梁,横梁长为4.5m。盖梁悬出端底模下设三角支架支撑,三角架放在横梁上。横梁底下设纵梁。横梁上设钢垫块以调整盖梁底2%的横向坡度与安装误差。与墩柱相交部位采用特制钢支架作支撑。 四.盖梁及系梁设计计算

(一)侧模支撑计算 1、力学模型 假定砼浇筑时的侧压力由拉杆和竖带承受,Pm为砼浇筑时的侧压力,T1、T2为拉杆承受的拉力,计算图式如图4-1所示。 2、荷载计算 砼浇筑时的侧压力:Pm=Kγh 式中:K---外加剂影响系数,取1.2; γ---砼容重,取26kN/m3; h---有效压头高度。 砼浇筑速度v按0.3m/h,入模温度按20℃考虑。 则:v/T=0.3/20=0.015<0.035 h=0.22+24.9v/T=0.22+24.9×0.015=0.6m Pm= Kγh=1.2×26×0.6=19kPa 图4-1 侧模支撑计算 砼振捣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按4kPa考虑。 则:Pm=19+4=23kPa 盖梁长度每延米上产生的侧压力按最不利情况考虑(即砼浇筑至盖梁顶时): P=Pm×(H-h)+Pm×h/2=23×1.2+23×0.6/2=34.5KN 3、拉杆拉力验算 拉杆(φ20圆钢)间距1.0m,1.0m范围砼浇筑时的侧压力由上、下两根拉杆承受。则有:

MIDAS连续梁计算书

目录 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 (1) 设计概况 (1) 技术标准 (1) 主要规范 (1) 第2章桥跨总体布置及结构尺寸拟定 (2) 尺寸拟定 (2) 桥孔分跨 (2) 截面形式 (2) 梁高 (3) 细部尺寸 (4) 主要材料及材料性能 (6) 模型建立与分析 (7) 计算模型 (8) 第3章荷载内力计算 (9) 荷载工况及荷载组合 (9) 作用效应计算 (10) 永久作用计算 (10) 作用效应组合 (16) 第4章预应力钢束的估算与布置 (20) 力筋估算 (20)

计算原理 (20)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 (24) 预应力钢束的布置(具体布置图见图纸) (27) 第5章预应力损失及有效应力的计算 (29) 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29) 摩阻损失 (29) 锚具变形损失 (30) 混凝土的弹性压缩 (30) 钢束松弛损失 (31) 收缩徐变损失 (31) 有效预应力的计算 (32) 第6章次内力的计算 (33) 徐变次内力的计算 (33) 预加力引起的次内力 (33) 第7章内力组合 (35)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效应组合 (3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效应组合 (38) 第8章主梁截面验算 (41)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验算 (41)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力验算 (44) 正截面抗裂验算(法向拉应力) (44)

斜截面抗裂验算(主拉应力) (46) 混凝土最大压应力验算 (49) 预应力钢筋中的拉应力验算 (50) 挠度的验算 (51) 小结 (53)

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 设计概况 设计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模型,标准跨径为35m+50m+35m。施工方式采用满堂支架现浇,采用变截面连续箱梁。 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一级公路,双向2车道; 设计荷载:公路-I级; 桥面宽度:×2+×2; 安全等级:二级; 主要规范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梁模板计算书2

梁模板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一、工程属性 二、荷载设计 三、模板体系设计

设计简图如下:

平面图

立面图 四、面板验算 按简支梁计算,简图如下: 截面抵抗距:W=bh2/6=600×15×15/6=22500mm3,截面惯性矩:I=bh3/12=600×15×15×15/12=168750mm4 q1=γ0×max[1.2(G1k+(G2k+G3k)×h)+1.4Q2k, 1.35(G1k+(G2k+G3k)×h)+1.4ψc Q2k]×b=0.9×max[1.2×(0.1+(24+1.5)× 2.65)+1.4×2,1.35×(0.1+(24+1.5)×2.65)+1.4×0.7×2]×0.6=50.393kN/m q2=[G1k+(G2k+G3k)×h]×b=[0.1+(24+1.5)×2.65]×0.6=40.605kN/m 1、抗弯验算 M max=0.125q1l2=0.125×50.393×0.1672=0.176kN·m σ=M max/W=0.176×106/22500=7.808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νmax=5q2L4/(384EI)=5×40.605×1674/(384×10000×168750)=0.244mm≤[ν]=l/250=167/250=0.668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计算 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 max=1 q1l=1×50.393×0.167=8.416kN 标准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地下室外墙的计算书(理正工具箱,连续梁)

地下车库外墙WQ1计算书 ============================================ 一.配筋计算 1 计算简图: 2 计算条件: 荷载条件: 均布恒载标准值: 0.00kN/m 活载准永久值系数: 0.50 均布活载标准值: 0.00kN/m 支座弯矩调幅系数: 100.0% 梁容重 : 25.00kN/m3计算时考虑梁自重: 不考虑 恒载分项系数: 1.35 活载分项系数 : 1.40 配筋条件: 抗震等级 : 非抗震纵筋级别 : HRB400 混凝土等级 : C30 箍筋级别 : HRB400 配筋调整系数: 1.0 上部保护层厚度 : 40mm 面积归并率 : 0.0% 下部保护层厚度 : 25mm 最大裂缝限值: 0.000mm 挠度控制系数C : 200 截面配筋方式: 双筋 3 计算结果: 单位说明: 弯矩:kN.m 剪力:kN 纵筋面积:mm2箍筋面积:mm2/m 裂缝:mm 挠度:mm ----------------------------------------------------------------------- 梁号 1: 跨长 = 4100 B×H = 1000 × 300 左中右弯矩(-) : 0.000 0.000 -97.487 弯矩(+) : 0.000 47.163 0.000 剪力: 48.639 -14.322 -134.016 上部as: 50 50 50 下部as: 35 35 35

上部纵筋: 600 600 1184 下部纵筋: 600 608 600 箍筋Asv: 953 953 953 ----------------------------------------------------------------------- 4 所有简图:

现浇梁模板计算书

模板计算书 一、已知条件: 新建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桥墩浇筑时采用全钢模板,模板如图所示。模板设计高度为2.5m,模板面板为6mm厚钢板,竖肋为[10#钢,水平间距为300mm,横肋为10mm厚钢板,高100mm,竖向间距500mm,背楞采用高为850mm的桁架,最大间距为900mm,用M20的标准件连接,吊钩为υ20圆钢。 1、载荷: 砼的高度H=2500㎜,浇注速度为V=2m/h,浇注温度T=35°,则初凝时间为t0=200/(T+15)=4h,砼的密度r c=4.5KN/m3。 侧压力P1=0.22r c t0β1β2V1/2 =0.22*24.5*4*1*1.15*21/2=35.06KN/㎡ 侧压力P2= r c H=2.5*24.5=61.25 KN/㎡

侧压力取P=35.06 KN/㎡ 震动产生的侧压力P 振=4 KN/㎡ 组合载荷: ∑P=35.06*1.2*0.85+1.4*4*0.85=41.71 KN/㎡ 取掉震动P=35.06*1.2*0.85=35.76 KN/㎡ 均部载荷∑q=41.71*1=41.71KN/m q=35.76*1=35.76KN/m 2、 检算标准 1) 强度要求满足钢结构设计规范; 2) 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挠度为模板结构跨度的1/500; 3) 钢模板面板的变形为1.5mm ; 4) 钢面板的钢楞、柱箍的变形为3.0mm 。 二、 面板的校核: 面板空间为500*300,其 W=1*62*10-6/6=6*10-6m 3 I=W*6*10-3/2=30*10-9m 4 300/500=0.6 K=73.407491.0*12006.0*10*2063.01(12392 3==-Eh ) 弯矩M=20402.0ql =0.0402*41.71*103*0.32=150.9N.m 弯曲应力σ=M/W= 6 10*309 .150-=50.3MPa <205 MPa 挠度f =K ql 400255.0=73 .40743.0*10*76.3500255.04 3 q

梁模板计算书(节点详图)

梁模板计算书(节点详图)

梁模板(扣件钢管架)(300x600mm,6m)计算书 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因本工程梁支架高度大于4米,根据有关文献建议,如果仅按规范计算,架体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为此计算中还参考了《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内容。 梁 段:KL30(2)

。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B(m):0.30;梁截面高度D(m):0.60; 混凝土板厚度(mm):12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 a(m):1.3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 立杆步距h(m):1.5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 b(m):1.30;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6.00;梁两侧立杆间距(m):1.00; 承重架支撑形式:梁底支撑小楞平行梁截面方向; 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双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1.00; 2.荷载参数 新浇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24.00;模板自重(kN/m2):0.30;钢筋自重(kN/m3):1.5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0;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17.8; 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kN/m2):2.0;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 (kN/m2):4.0;

(40+56+40)m连续梁三角形挂篮计算书

(40+56+40)m连续梁 三角形挂篮计算书 兰州华丰建筑器材有限公司 2016年05月

1.三角形挂篮结构形式,主要性能参数及特点 1.1.挂篮总体结构 挂篮由三角形主桁架、底模平台、模板系统、悬吊系统、锚固系统及走行系统六大部分组成。 图1挂篮总体结构 主桁架:主桁架是挂篮的主要受力结构。由2榀三角主桁架、横向联结系组成。2榀主桁架中

心间距为6.22米,每榀桁架前后节点间距分别为4.85m、4.1m,总长9.67m,主桁架杆件采用槽钢焊接的格构式,节点采用承压型高强螺栓联结。横向联结系设于两榀主桁架的竖杆上,其作用是保证主桁架的横向稳定,并在走行状态悬吊底模平台后横梁。 图2 主桁架 底模平台:底模平台直接承受梁段混凝土重量,并为立模,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工序提供操作场地。其由底模板、纵梁和前后横梁组成。底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其中纵梁采用双[32槽钢和单I32工字钢,横梁采用双[36b槽钢,前后横梁中心距为5.1m,纵梁与横梁螺栓联接。

图3 底模平台 模板系统:外侧模的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拼组,内模采用组合钢模板拼组。外模板长度为4.3m。内模板为抽屉式结构,可采用手拉葫芦从前一梁段沿内模走行梁整体滑移就位。 图4 外侧模

图5 内模 悬吊系统:悬吊系统用于悬吊底模平台、外模和内模。并将底模平台、外模、内模的自重、梁段混凝土重量及其它施工荷载传递到主构架和已成梁段上。悬吊系统包括底模平台前后吊杆、外模走行梁前后吊杆、内模走行梁前后吊杆、垫梁、扁担梁及螺旋千斤顶。底模前后横梁各设4个吊点,采用双Φ25精轧螺纹钢筋。底模平台前端悬吊在挂篮前上横梁上,前上横梁上设有由垫梁、扁担梁和螺旋千斤顶组成的调节装置,可任意调整底模标高。底模平台后端悬吊在已成梁段的底板上和翼缘板上。外模走行梁和内模走行梁的前后吊杆均采用单根Φ25精轧螺纹钢筋。其中外模走行梁前吊点与走行梁销接,以避免吊杆产生弯曲次应力。 锚固系统:锚固系统设在2榀主桁架的后节点上,共2组,每组锚固系统包括2根后锚扁担梁、2根后锚横梁、6根后锚杆。其作用是平衡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倾覆力矩,确保挂篮施工安全。锚固系统的传力途径为主桁架后节点→后锚横梁→后锚上扁担梁→后锚杆→箱梁顶板、翼板。 图6 主桁架后锚 走行系统: 走行系统包括垫枕、轨道、前支座、后支座、内外走行梁、滚轮架、牵引设备。挂篮走行时前支座在轨道顶面滑行,联结于主构架后节点的后支座反扣在轨道翼缘下并沿翼缘行走。挂篮走行由2台YCL60型千斤顶牵引主桁架并带动底模平台和外侧模一同前移就位。走行过程中的抗倾覆力传力途径为主桁架后节点→后支座→轨道→垫枕→竖向预应力钢筋。 内模在钢筋绑扎完成后采用手拉葫芦沿内模走行梁滑移就位。

30箱梁模板计算书

目录 30m预制箱梁模板计算书 (2) 一、工程概况 (2) 二、预制箱梁模板体系说明 (2) 三、箱梁模板力学验算原则 (2) 四、计算依据 (3) 五、箱梁模板计算 (3) 4.1 荷载计算及组合 (3) 4.2 模板材料力学参数 (6) 4.3 力学验算 (8) 4.3.2 横肋力学验算 (9) 4.3.3 竖肋支架验算 (10) 4.3.4 拉杆验算 (10)

30m预制箱梁模板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呼和浩特市2012年南二环快速路工程二标段,在2013年5月份进场施工。原设计为3km整体现浇,考虑到整体现浇工期长,前期投入大,经项目部前期策划,变更为装配式30m预制箱梁,预制部分梁长为29.4m,梁高为1.6m,设计图纸为国家标准通用图,移梁采用兜底吊,预制数量为1327片,采用预制厂集中生产。 二、预制箱梁模板体系说明 箱梁模板分为底模、侧模、芯模三部分,底模焊接在预制台座上,台座设计时需考虑箱梁在预制过程中分阶段受力状态,即:浇注时,底座承受箱梁混凝土自重下的均布力;在预应力张拉后,台座承受箱梁两端支点的集中力。所以在台座设计时,需在台座两端设置扩大基础来满足集中荷载形式下的承载力需要。 内模在箱梁预制过程中承受腹板混凝土侧向力以及顶板混凝土竖向力,侧模承受底腹板混凝土侧压力。 箱梁侧模承载箱梁外露面混凝土的重量,混凝土侧压力向外传递顺序为:面板→横肋→纵肋→拉杆。 三、箱梁模板力学验算原则 1、在满足结构受力(强度)情况下考虑挠度变形(刚度)控制; 2、根据侧压力的传递顺序,先后对面板、横肋、纵肋支架、拉杆进行力学验算。 3、根据受力分析特点,简化成受力模型,进行力学验算。

450x900梁模板(扣件式,梁板立柱共用)计算书

梁模板(扣件式,梁板立柱共用)计算书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6、《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 一、工程属性

平面图

立面图 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覆面木胶合板面板厚度t(mm) 18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 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5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5400 验算方式三等跨连续梁 截面抵抗矩:W=bh2/6=450×18×18/6=24300mm3,截面惯性矩:I=bh3/12=450×18×18×18/12=218700mm4 q1=γ0×max[1.2(G1k+(G2k+G3k)×h)+1.4Q1k, 1.35(G1k+(G2k+G3k)×h)+1.4φc Q1k]×b=1×max[1.2×(0.1+(24+1.5)×0.9)+1.4×3, 1.35×(0.1+(24+1.5)×0.9)+1.4×0.7×3]×0.45=15.326kN/m

q1静=γ0×1.35×[G1k+(G2k+G3k)×h]×b=1×1.35×[0.1+(24+1.5)×0.9]×0.45= 14.003kN/m q1活=γ0×1.4×0.7×Q1k×b=1×1.4×0.7×3×0.45=1.323kN/m q2=[1×(G1k+(G2k+G3k)×h)]×b=[1×(0.1+(24+1.5)×0.9)]×0.45=10.373kN/m 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M max=0.1q1静L2+0.117q1活L2=0.1×14.003×0.22+0.117×1.323×0.22=0.062kN·m σ=M max/W=0.062×106/24300=2.56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νmax=0.677q2L4/(100EI)=0.677×10.373×2004/(100×5400×218700)=0.095mm≤[ν]=L/250=200/250=0.8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计算 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 max=1.1q1静L+1.2q1活L=1.1×14.003×0.2+1.2×1.323×0.2=3.398kN 标准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1.1q2L=1.1×10.373×0.2=2.282kN 五、小梁验算 小梁类型钢管小梁截面类型(mm) Φ48.3×3.0

现浇连续梁支架计算书

目录 1工程概况 (2) 2计算依据 (2) 3方案介绍 (3) 4材料规格 (4) 5模型建立 (5) 5.1模型简化 (5) 5.2荷载计算 (5) 6模板检算 (9) 6.1模板竹胶板检算 (9) 6.2肋木验算 (10) 6.3顶托方木检算 (11) 7钢材检算 (13) 7.1荷载组合 (13) 7.2脚手架钢管检算 (14) 7.3I16分配梁检算 (16) 7.4贝雷梁检算 (16) 7.5横垫梁检算 (19) 7.6钢管立柱检算 (20) 7.6.115m跨地铁钢支撑检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7.7连接系及斜撑检算 (23) 8柱底扩大基础检算 (23) 9钢筋砼桩基检算 (25) 101#、4#墩桩基偏压检算 (28) 11结论 (31)

XX大道XX线 现浇连续梁支架计算书 1工程概况 XX大道XX线XX桥位于XX镇与XX镇交界处,全桥孔跨布置为1×25+(33+56+33)+1×25预应力砼简支箱梁和预应力砼现浇箱梁,起点桩号K10+311,终点桩号K10+491,桥梁全长180米,桥宽80米,横向布置为分离式四幅,每幅宽20m,桥梁与道路正交,设计纵坡1.5%,桥面横坡为双向1.5%。 主桥为33+56+33连续梁,横跨XX河,主墩基础为Φ1800桩承台基础,桥墩为拱形3柱式墩,设计桩长18m,墩高10.78m~13.00m。上部结构为变截面预应力混凝连续箱梁,每幅箱梁为单箱四室结构,箱梁顶宽20m,底宽14.985m,腹板厚度70cm、45cm,中间5m范围内过渡,主墩处梁高6m,跨中及边墩处梁高1.7m,成3次抛物线过渡,底板厚度由70cm按三次抛物线变化至跨中24cm,单幅现浇C50砼2900m3。 地质情况:主桥跨XX河,河床砂卵石覆盖层较薄30~50cm,砂卵石以下约2.5m厚强风化砂岩,承载力300kPa;强风化砂岩以下为中风化砂岩,承载力700kPa。 2计算依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04);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2008);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6)《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 (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9)《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0)《装配式公路钢桥制造》(JT/T728-2008) (11)《装配式公路钢桥多用途使用手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