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

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
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

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001复方樟脑乳膏

002丹皮酚软膏

003除湿止痒软膏

004龙珠软膏

005肤痔清软膏

006青鹏软膏

007洁尔阴洗液

008青柏洁身洗液

009复方黄柏液

010康复新液

001复方樟脑乳膏

商品名:哈瑞美双牌县人民医院皮肤科邓伊佳

【成份】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苯海拉明、葡萄糖酸氯己定、甘草次酸。

【适应症】虫咬皮炎、湿疹、瘙痒症、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等,也可用于肩胛酸痛、肌肉痛及烫伤后的皮肤疼痛。

【注意事项】少数有刺激性,禁用于两岁下小儿。不用于破溃处。

【用法用量】一日2~3次,涂搽患处。

【包装】10克/支,15克/支

【吴大夫小评】:此药成分中,樟脑、薄荷脑、苯海拉明是止痒的,水杨酸甲酯有消肿止痛止痒功效,甘草次酸有类激素样的抗炎作用,氯已定则是消菌剂。此方中樟脑、薄荷脑与柳酸甲酯都有挥发性,对皮肤都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一方面清凉止痒,一方面使局部血管扩张充血),所以破损处不用、近粘膜处慎用、两岁以下小儿禁用。但另一方面,因不含激素故可与激素类外用药起协同作用,也不必担心会引起皮肤继发感染的问题。

002丹皮酚软膏

【性状】白色或微黄色的软膏。

【成份】丹皮酚、丁香油。

【功能主治】:抗过敏药,有消炎止痒作用。用于各种湿疹,皮炎,皮肤瘙痒,蚊臭虫叮咬红肿等,对过敏性鼻炎和防治感冒也有一定效果。

【用法用量】外敷患处。一日2~3次;

【规格】15克/支

【吴大夫小评】:此药就两种主要成分,一是丹皮酚,一是丁香油。丹皮酚是从牡丹花的根皮中提取物出来的小分子针状结晶物。分子式:C9H10O3;分子量:166.18;有镇痛、抗炎、解热和抑制变态反应的作用。这些都有实验证实。其它的作用还包括:镇静、催眠、抗菌、抗炎、抗氧化、降血压等作用。有的人将之用于皮肤增白去斑,还有的人将之用于牙膏、牙粉中防治龋齿,掩盖口臭,清洁口腔。丁香油是一种香料,有防腐,抗菌和止痛作用,可快速治疗牙痛,还可治皮肤伤口感染如小腿溃疡等。

总的讲,此药是纯粹植物来源药,作用机制有独特之处,能止痒、能镇痛,还能抗菌,但不知效力强弱如何。这二种成分均多少对皮肤有点刺激作用,使用时也要注意过敏的可能。

003除湿止痒软膏

【成分】蛇床子、黄连、黄柏、白藓皮、苦参、虎杖、紫花地丁、扁蓄、茵陈、苍术、花椒、冰片等。

【性状】本品为浅棕黄色软膏;气芳香。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祛风止痒。用于急性亚急性湿疹证属湿热或湿阻型的辅助治疗。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皮肤病的治疗

【用法用量】一日3~4次,涂抹患处。

【规格】10g;20g。

【吴大夫小评】从组方不难看出,此药的主要功用:(1)黄连、黄柏、苦参、白藓皮、蛇床子,再加上冰片,这几乎将皮科外用的经典

止痒药全包括了,应当说止痒效果会不错的;(2)扁蓄、茵陈、苍术、花椒:都有燥湿的作用;(3)虎杖、紫花地丁主要是抗菌抗炎的作用。所以此方一除湿、二止痒,三还能防细菌感染。因有花椒、冰片,太小的小孩子还是小心一点。

004龙珠软膏

【成份】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珍珠、琥珀、硼砂、冰片、炉甘石。辅料:凡士林、羊毛脂。

【性状】浅褐色的软膏;气香,有清凉感。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适用于疮疖、红肿热痛及轻度烫伤。

【规格】每支10克

【用法用量】外用。取适量膏药涂抹患处或摊于纱布上贴患处,一日1次,溃前涂药宜厚,溃后涂药宜薄。

【适应症】痤疮、带状疱疹、慢性溃疡、褥疮、压疮、冻疮、皮肤脓肿、日光性皮炎、术后伤口愈合、轻度烧烫伤和各种外伤细菌感染。

【注意事项】禁止内服。孕妇慎用。

【吴大夫小评】此药中的主药麝香、牛黄、珍珠、琥珀,都是好东西:麝香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牛黄清热解毒,珍珠收敛生肌,琥珀能消瘀血。所以综合起来,此药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疖肿、溃疡都有作用。另外方中的硼砂尚有防腐及保护皮肤黏膜的作用。

005肤痔清软膏

成分:金果榄50g 土大黄50g 黄柏20g 朱砂根30g 野菊花30g 紫花地丁40g 雪胆20g 苦参50g 冰片16g 重楼20g 黄药子20g 姜黄20g 地榆50g 南苦丁茶20g 薄荷脑3g 山梨醇60g 瓜耳胶4.2g

倍他环糊精30g 硬脂酸10g 单甘酯80g 聚山梨酯80 20g 司盘80 40g 石蜡油20g 月桂氮卓酮10g 苯甲酸6g 羟苯乙酯1.5g 十八醇80g制成1000g

性状:本品为浅棕黄色微带绿色的软膏;气微。

不良反应:涂药处皮肤出现小疹或稍红肿。

禁忌:本品过敏者禁用,孕妇禁用。

规格:每支装(1)10g (2)15g (3)35g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瘀消肿,除湿止痒,用于湿热蕴结所致手足癣、体癣、腹癣、浸淫疮、内痔、外痔,肿痛出血,带下病。

用法用量:外用。先用温开水洗净患处,取本品适量直接涂擦于患处或注入患处。轻症每日一次,重症早晚各一次。

注意事项:

(1)用于治疗癣症、浸淫疮、皮肤瘙痒等皮肤病时宜轻轻施以按摩。

(2)对于过敏体质者或儿童等,宜将本品用温开水按1:5稀释后在面部局部涂抹,30分钟后若无红疹或不适,即可使用稀释液按摩后保留两小时。

(3)治疗足癣,将药擦于患处,按摩2分钟后保留至第二天。

(4)治带下病时,将药注入阴道深处。外阴及阴道有凉爽感觉属正常现象。

(5)治疗痔疮及肛周患疾,刚涂抹时略感轻微刺激,数秒后即可感舒适。

【吴大夫小评】这是一种苗药。此方药物种类很多,主打的两味药金果榄、土大黄都属于清热解毒,化瘀消肿之药,也就是功能主治中治各种皮肤癣病的主要根据了。但它们抗真菌的效力究竟如何?还待观察。另外此方中有(1)野菊花、紫花地丁主要是消炎杀菌的;(2)黄柏、苦参、冰片、薄荷脑是止痒的;(3)姜黄、地榆上止血凉血的。这么一分析,此方是以杀菌解毒为主,兼有止痒与止血之作用,所以治痔疮出血是极对症的,治湿疹继发感染也是可以的,当然要考虑到剂型问题。

006青鹏软膏

【成分】镰形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等。

【性状】浅黄色软膏。气微。

【功能主治】止痛消肿。用于痛风、湿痹等引起的肿痛、疱疹等。

【用法用量】取本品适量涂于患处,2次/日。

【不良反应】无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仅供外用,不可内服。

【吴大夫小评】:这是一个藏族药,这些药名都听起来怪怪的。原来是一种外用止痛的,近年来据报道对带状疱疹的疼痛也有效果,另外还能止痒。具体效果如何,还要观察。

007洁尔阴洗液

规格:每瓶装2000毫升-60毫升;每袋装10毫升。

成分:蛇床子、艾叶、石菖蒲、薄荷、黄柏、黄芩、苦参、地肤子、茵陈、土荆皮、栀子、金银花等。

性状:棕色至深棕色液体,气芳香。

适应症: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1、主治妇女湿热带下。症见阴部瘙痒红肿,带下量多,色黄或如豆渣状,口苦口干,尿黄便结。适用于霉菌性、滴虫性及非特异性阴道炎见上述症状者。

2、急性湿疹(湿热型)、接触性皮炎(热毒夹湿型)、体股癣(风湿热型)。

用法用量:

1、外阴、阴道炎:用10%浓度洗液(即取本品10毫升加温开水至100毫升混匀)擦洗外阴,用冲洗器将10%的洁尔阴洗液送至阴道深部冲洗阴道,一日1次,七天为一疗程。

2、接触性皮炎、湿疹:用3%浓度洗液(即取本品3毫升加冷开水至100毫升混匀)湿敷患处,皮损轻者一日2-3次,每次30-60分钟;无溃破者可直接用原液涂擦,一日3-4次;7天为一疗程。

3、体股癣:用50%浓度洗液涂擦患处,一日3次,21天为一疗程。

不良反应:个别患者皮损处出现皮肤潮红加重、刺痛等。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经期、孕期妇女禁用。

2..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皮肤破溃处禁用。

4.治疗期间忌房事,配偶如有感染应同时治疗。

5若使用中出现刺痛,皮肤潮红加重,暂停使用。

【吴大夫小评】

洁尔阴中的组方药可分为:(1)蛇床子、艾叶、薄荷、地肤子以止痒为主;(2)石菖蒲、黄柏、黄芩、苦参、茵陈、土荆皮、栀子都是苦寒燥湿为主。金有点消炎杀菌作用。归纳起来,也是除湿、止痒为主要功效。

008青柏洁身洗液

【成份】苦参、黄连、蛇床子、黄柏、花椒、黄芪、何首乌、地肤子、大青叶、赤芍、当归。辅料为月桂醇硫酸钠、苯甲酸。

【性状】本品为棕红色液体;气香,久置有少量沉淀

【适应症】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痒,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外阴瘙痒、外阴湿疹,及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致阴痒者。

【规格】200ml

【用法用量】外用,外阴瘙痒、外阴湿疹:一次2瓶盖(10ml),一日2次,涂于阴部患处,15分钟后冲净,或加10倍量温开水洗浴阴部;阴道炎:一次2瓶盖(10ml),加10倍温开水稀释后,用阴道冲洗器冲洗阴道,一日2次。

【不良反应】偶见皮肤、粘膜刺激性反应。

【禁忌】经期、孕期妇女禁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皮肤破溃处禁用。未婚或绝经后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外阴白色病变,糖尿病所致的瘙痒不宜使用。用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包装】每盒装1瓶药液及1套外用冲洗器,药液为塑料瓶包装。

【吴大夫小评】不难看出,此方中的主药,还是苦参、黄连、蛇床子、黄柏、花椒这几味主打止痒药,另外加了些黄芪、何首乌、当归补气养血的药,可能是针对妇科病的。大青叶当然是抗菌杀虫作用。所以总结起来,此方止痒为主,兼有杀菌消炎作用,不是只能用于阴部,其他部位皮肤病有合适的也是可以用的。另外辅料中有苯甲酸等物,所以可能有点刺激性,破损处还是不要用。

009复方黄柏液:

【处方】连翘黄柏金银花蒲公英蜈蚣

【性状】本品为红棕色液体。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祛腐。用于疮疡溃后,伤口感染属阳证者。

【用法与用量】外用。浸泡纱布条外敷于感染伤口内,或破溃的脓肿内。若溃疡较深,可用直径0.5~1.0cm的无菌胶管,插入溃疡深部,以注射器抽取本品进行冲洗。用量一般10~20ml,每日1次。或遵医嘱。

【注意】(1)使用本品前应注意按常规换药法清洁或清创病灶;(2)开瓶后,不易久存;(3)孕妇慎用。

【规格】每瓶装(1)20ml;(2)100ml

【吴大夫小评】

主要成分是连翘、黄柏、金银花、蒲公英,都是抗菌的,蜈蚣能攻毒散结,促伤口愈合,看来是很标准的治溃疡的药。虽然厂家说无刺激、过敏,可直接冲冼伤口,或再将纱布浸泡、引流。但毕竟有蜈蚣,有过敏的可能。另用此药初期分泌物可能会增多,可祛腐生肌。

010康复新液

【主要成分】美洲大蠊酒精提取物。康复新是蠊科昆虫美洲大蠊的干燥虫体提取物中分离、精制而成的生物制剂。

【性状】淡棕色的液体;气微腥臭,味甜。

【药理作用】

(1)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能显著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血管新生,加速坏死组织脱落,迅速修复各类溃疡及创伤创面。

(2)抗炎、消除炎性水肿:可抑制组织氨所致小鼠皮内色素渗出和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

(3)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及血清溶菌酶的活性,使体内SOD值回升,调节机体的生理平衡。【功能与主治】通利血脉,养阴生肌。内服用于瘀血阻滞,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以及阴虚肺痨,肺结核的辅助治疗。外用用于金疮、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之创面。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外用,用医用纱布浸透药液后敷于患处,感染创面先清创后再用本品冲洗,并用浸透本品的纱布填塞或敷用。

【不良反应】未发现不良反应。

【规格】(1)100ml ;(2)50ml;(3)10ml。

药物功效及作用机制:

用于炎症反应期:抗炎、消除炎性水肿,抗感染,促使坏死组织脱落,为组织修复创造条;用于细胞增殖期:能显著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血管新生,加速坏死组织脱落,为迅速修复各类溃疡及创伤创面做好基础;用于组织重建期:加速创面愈合,促使结构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及血清溶菌酶的活性,使体内SOD值回升,调节机体的生理平衡。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处方

(一)溶液 ⒈3%硼酸溶液 硼酸3.0% 蒸馏水加至100.0% 用途:用于消毒、湿敷、洗涤伤口等,常用于急性皮炎有糜烂渗出者。 ⒉0.0%2%呋喃西林溶液 呋喃西林0.02% 氯化钠0.9% 蒸馏水加至100.0% 用途:用于消毒、湿敷或冲洗,常用于皮肤糜烂、渗液伴有细菌性感染者。 ⒊复方硫酸铝溶液,即Burow溶液 ⑴醋酸15.0% 硫酸铝8.7% 硼酸0.6% 加水至100.0% 原方现改为 ⑵硫酸铝16.0% 醋酸16.0% 沉降碳酸钙7.0% 加水至100.0% 用途:加水1:20稀释后,局部浸泡或湿敷,常用于汗疱疹、手足多汗症、皮炎、湿疹等急性渗出性皮肤病。 (二)醑剂及酊剂 ⒈复方樟脑醑 樟脑2.0% 薄荷脑2.0% 液化酚1.0% 70%乙醇加至100.0% 用途:用小棉刷或棉签蘸药涂皮损表面,勿用于外阴及粘膜等处。本品主要用于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等瘙痒性皮肤病。 ⒉复方水杨酸醑 水杨酸6.0% 苯甲酸12.0% 2.5%碘酊8.0% 樟脑1.0% 95%乙醇加至100.0% 用途:用法同上,主要用于手癣、足癣等。 ⒊水氯酊 水杨酸 2.0% 氯霉素 2.0% 95%乙醇加至100.0% 用途:用棉签蘸药外涂皮损,主要用于毛囊炎、头皮糠疹、皮脂溢出及皮肤瘙痒。 ⒋生发擦剂 斑蟊酊10.0%

苯酚 2.0% 水杨酸5.0% 蓖麻油10.0% 75%乙醇加至100.0% 用途:取水杨酸,加部分乙醇溶解,依次加斑蟊酊、苯酚、蓖麻油,最后加乙醇至全量,搅匀即得,外用涂擦,用时摇匀。本品主要用于斑秃、脂溢性脱发等。 ⒌复方甘油擦剂(也称手洗剂) 甘油15.0% 95%乙醇15.0% 加水至100.0% 用途:外用涂擦,主要用于皮肤干燥、老年瘙痒症。为加强止痒,可加入10%复方樟脑醑,称手樟洗剂。 (三)粉剂 ⒈扑粉(单纯粉剂) ⑴氧化锌50.0% 滑石粉50.0% ⑵硼酸粉10.0% 氧化锌20.0% 滑石粉70.0% 为粉剂的单方,可根据不同症状加入适当药物,如加入黄连粉3.0%,即为黄连扑粉。 用途:共研细末,充分混合,外用撒布。其适用于急性皮炎、间擦疹及尿布皮炎等无渗液的皮肤病。 ⒉足粉 ⑴水杨酸5.0% 氧化锌20.0% 硼酸10.0% 樟脑2.0% 薄荷脑1.0% 滑石粉加至100.0% ⑵水杨酸2.0% 乌洛托品5.0% 硼酸10.0% 滑石粉加至100.0% 用途:共研细末,充分混合,外用撒布。其适用于间擦性足癣。 ⒊痱子粉 ⑴水杨酸2.0% 明矾5.0% 硼砂5.0% 薄荷脑1.0% 氧化锌43.0% 滑石粉加至100.0% ⑵氧化锌10.0% 升华硫2.0% 樟脑0.5%

皮肤科常用药物明细

皮肤科常用药物明细 [外用药物] 一、溶液(SoLution) (一)清洁伤口、湿敷或外洗用: 1、3%硼酸溶液(3%Boric acid Solution) 对急性渗出性皮肤病无化脓感染着作湿敷用,清洁创面。 2、0.1%雷佛奴尔溶液(0.1%Rivanol Solution) 对急性渗出性皮肤病合并化脓感染者作湿敷用,清洁感染性创面。 3、1/4.000呋喃西林溶液(1/4,000 Furacilin Solution) 用法:同上2 4、1/5.000高锰酸钾溶液(1/5,000 Potassium Permanganate Solution) 清洁感染性创面,对擦烂型足癣合并感染者可浸泡患处。 5、漂白粉硼酸溶液(Eusol Solution)、(优索溶液) 处方:漂白粉12.50 硼酸12.50 水加至1,000.00 清洁感染性伤口,有杀菌,去臭和分离坏死组织作用。 6、茶叶水(Tea Solution)(自配)。 茶叶(红茶或绿茶)50克煎水2.5千克,待冷却后去渣作湿敷,对急性渗出性皮肤病有收敛消炎之功效。 7、食用醋(Vinegar)或3%冰醋酸溶液(3%Glacial acetic acid Solution)。 手足癣(无化脓感染、擦烂渗出者),甲癣,每天浸泡1—2次,每次半小时。 8、雄黄洗剂(方) 雄黄15 百部15 月石15 川椒15 苦参15 煎水外洗 用于疥疮,皮肤瘙痒,外阴,肛周瘙痒等。 (二)外搽(包括酊剂) 1、1/2或1/3复方苯酸酒精(Whitfield's Solution) 怀飞氏溶液。 处方:水杨酸 6.0 苯甲酸12.0 75%酒精加至100.0 用途:手足癣,甲癣,体癣,花斑癣。 2、复方品红涂剂(Castelleani's Paint) 处方:饱和品红溶液10.0 雷锁辛8.0 硼酸3.0 醋酮5.0 石碳酸2.0 95%酒精8.0 蒸馏水加至100.0 用途:手足癣,体股癣,皮肤念珠菌病。 3、复方雷锁辛溶液(Resorcin co Solution) 即不加品红的Castellani's Paint,不污染皮肤,衣物。 4、10%—30%冰醋酸溶液(10—30%Glacial acetic Acid Solution) 用途:手足癣,甲癣,体癣,花斑癣。 5、40%硫代酸钠溶液(40%Sodium thiosalfase Solution) 6、4%盐酸溶液(4%Acidi Hychoridi Solution) 与40% 硫代酸钠溶液交替使用治疗疥疮或花斑癣。 7、5%碘酊(5%Tr.Iodi) 用途:甲癣。 8、甲癣酊(Tr. Onychomy cosis) 处方:碘10.0 水杨酸10.0 碘化钾8.0 醋酮10.0 75%酒精加至100.0 用途:甲癣 9、1—2甲紫溶液(Liquor Methytis Violacei)(龙胆紫) 用途: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皮肤念珠菌感染、化脓性皮肤病等。

最新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

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药物经皮吸收的步骤包括() A .穿透 B .渗透 C .再吸收 D .以上都是 2 . (单选题)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 A .透过角质层 B .透过毛囊 C .透过皮脂腺 D .透过汗腺 3 . (单选题)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包括() A .皮损部位及损伤程度 B .患者年龄 C .角质层水合程度 D .以上都是 4 . (单选题)药物的哪些特性影响经皮吸收() A .极性 B .浓度 C .基质

D .以上都是 5 . (单选题)外用药物的局部不良反应(毒性)包括() A .刺激 B .致敏 C .皮肤萎缩 D .以上都是 6 . (单选题)外用药物的系统毒性包括() A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B .心脏、肾脏毒性 C .致癌、致畸 D .以上都是 7 .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 .粉剂的功效为吸湿、护肤、散热 B .粉剂适合于无渗出的急性、亚急性皮炎 C .粉剂适合于有小片糜烂、溃疡的皮损 D .溶液适合于有渗出的急性、亚急性皮炎 8 .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错误的是() A .软膏的渗透作用强于霜剂 B .软膏适合于有渗出的急性期皮损 C .糊膏适合于轻度渗出的亚急性湿疹 D .糊膏不宜用于毛发部位

9 .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属于抗真菌剂( ) A .莫匹罗星 B .酮康唑 C .咪康唑 D .环丙酮胺 10 . (单选题)外用药物治疗原则包括( ) A .根据病因来选择外用药的种类 B .根据皮疹性质、病期来选择外用药的剂型 C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外用药物 D .以上都是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20.8.208.20.202020:5320:53:16Aug-2020:53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二〇二〇年八月二十日2020年8月20日星期四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20:538.20.202020:538.20.202020:5320:53:168.20.202020:538.20.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8.20.20208.20.202020:5320:5320:53:1620:53:16 5、三军可夺帅也。Thursday, August 20, 2020August 20Thursday, August 20, 20208/20/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8时53分8时53分20-Aug-208.20.2020 7、人生就是学校。20.8.2020.8.2020.8.20。2020 年8月20日星期四二〇二〇年八月二十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20:5320:53:168.20.2020Thursday, August 20, 2020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 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

皮肤病外用药有以下几种: 1、醑剂 是一种药物溶解于酒精中的制剂,常用的有止痒醑剂、癣药水等。这类药物涂用后,由于酒精蒸发较快,再加上酒精制剂中含有止痒、脱皮的药物,便可达到治疗作用。由于药物有一定刺激性,所以面部、粘膜部位及婴幼儿不宜应用,特别是癣药水,由于有强烈的刺激、脱皮作用,所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洗剂 所谓洗剂就是水和粉的混合制剂,平时水在上层,粉剂沉淀在瓶底。皮肤科常用的洗剂是炉甘石洗剂、硫磺洗剂等。使用时必须注意先摇均匀,后用毛笔或棉签涂用,它的药理作用,除了洗剂中所加的消炎、杀菌、止痒药作用外,主要是通过洗剂外用后,蒸发水分,降低皮肤温度,以达到治疗作用。所以涂用洗剂的次数,每天必须十次以上,这样才能使局部温度不断降低。在毛发部位,由于可能和毛发粘在一起,所以不宜应用。 3、软膏 它的主要成分是羊毛脂、凡士林,由于软膏比较油腻,已逐步为冷霜制剂所取代,但它涂用后,能使皮肤软化,药物易于深入吸收,对某些角化、慢性皮肤病(如斑块型银屑并重度皲裂等)其效果要优于冷霜制剂,常用的软膏如复方苯甲酸软膏、硫磺软膏、芥子气软膏等。 4、溶液

常用的溶液有4%硼酸溶液,1∶5000~1000高锰酸钾溶液,0.1%利凡诺凡溶液等。使用这些溶液的目的,大多是作为湿敷。皮肤病的湿敷,主要是冷敷,其目的是通过冷敷使有渗出液的创面,渗液减轻,创面清洁。正确的湿敷方法是:使用比创面略大的消毒纱布4~6层(普通消毒口罩也可代用),浸透上述这一湿敷溶液,略拧干,以不滴水为度,放在创面上,根据创面渗液情况,平均每隔15分钟到30分钟更换纱布一次,要保持纱布清洁和潮湿,湿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纱布的虹吸作用,使创面上的渗液,全部被纱布吸收,再加上不断冷敷,使皮下扩张的毛细管收缩,新的渗液减少,达到创面清洁的目的。这种情况主要适用于急性湿疹、皮炎、二度烫伤后疱溃破的渗液面,但大面积湿敷要考虑到药物吸收中毒的可能性,冬天使用要慎防感冒。 5、硬膏、涂膜制剂 这是近年来改良的外用药制剂,它是把药物加入胶布或薄膜制剂中,涂用后薄膜与外界空气隔绝,便于药物吸收,避免了因衣服摩擦而使药物损失的弊玻常用的制剂如肤疾宁、紫桂治裂膏、氢可涂膜、疗肤膜等。但硬膏制剂,对部分患者可以发生胶布过敏,当然含有皮质类固醇的制剂比其它制剂更易于吸收,但要注意因吸收过量而引起的副作用。 6、冷霜制剂 是皮肤科最常用的一种制剂,由于它外观细腻、洁白,像化妆品,所以很受病员欢迎。常用的冷霜制剂,除了加有止痒药物的止痒霜剂

最新皮肤病外用药配制方剂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处方 (一)溶液 1. 3 %硼酸溶液 硼酸 3.0% 蒸馏水加至100.0% 用途:用于消毒、湿敷、洗涤伤口等,常用于急性皮炎有糜烂渗出者。 2.0.0%2 %呋喃西林溶液 呋喃西林0.02% 氯化钠0.9% 蒸馏水加至100.0% 用途:用于消毒、湿敷或冲洗,常用于皮肤糜烂、渗液伴有细菌性感染者。 3. 复方硫酸铝溶液,即Burow 溶液 ⑴醋酸15.0% 硫酸铝8.7% 硼酸0.6% 加水至100.0% 原方现改为 ⑵硫酸铝16.0% 醋酸16.0% 沉降碳酸钙7.0% 加水至100.0% 用途:加水1:20 稀释后,局部浸泡或湿敷,常用于汗疱疹、手足多汗症、皮炎、湿疹等急性渗出性皮肤病。 (二)醑剂及酊剂 1 复方樟脑醑 樟脑 2.0% 薄荷脑 2.0% 液化酚 1.0% 70%乙醇 加至100.0% 用途:用小棉刷或棉签蘸药涂皮损表面,勿用于外阴及粘膜等处。本品主要用于皮肤瘙痒症、 神经性皮炎等瘙痒性皮肤病。 2 复方水杨酸醑 水杨酸 6.0% 苯甲酸12.0% 2.5%碘酊8.0% 樟脑 1.0% 95%乙醇 加至100.0% 用途:用法同上,主要用于手癣、足癣等。 3.

水氯酊 水杨酸 2.0% 氯霉素 2.0% 95%乙醇加至100.0% 用途:用棉签蘸药外涂皮损,主要用于毛囊炎、头皮糠疹、皮脂溢出及皮肤瘙痒。 4. 生发擦剂 斑蟊酊10.0% 苯酚 2.0% 水杨酸 5.0% 蓖麻油10.0% 75%乙醇 加至100.0% 用途:取水杨酸,加部分乙醇溶解,依次加斑蟊酊、苯酚、蓖麻油,最后加乙醇至全量,搅匀即得, 外用涂擦,用时摇匀。本品主要用于斑秃、脂溢性脱发等。 5. 复方甘油擦剂(也称手洗剂) 甘油15.0% 95%乙醇15.0% 加水至100.0% 用途:外用涂擦,主要用于皮肤干燥、老年瘙痒症。为加强止痒,可加入10%复方樟脑醑,称手樟洗剂。 (三)粉剂 1. 扑粉(单纯粉剂) ⑴ 氧化锌50.0% 滑石粉50.0% ⑵ 硼酸粉10.0% 氧化锌20.0% 滑石粉70.0% 为粉剂的单方,可根据不同症状加入适当药物,如加入黄连粉 3.0%, 即为黄连扑粉。用途:共研细末, 充分混合, 外用撒布。其适用于急性皮炎、间擦疹及尿布皮炎等无渗液的皮肤病。 2. 足粉 ⑴ 水杨酸 5.0% 氧化锌20.0% 硼酸10.0% 樟脑 2.0% 薄荷脑 1.0% 滑石粉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处方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处方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处方 (一)溶液 ⒈3%硼酸溶液 硼酸 3.0% 蒸馏水加至100.0% 用途:用于消毒、湿敷、洗涤伤口等,常用于急性皮炎有糜烂渗出者。 ⒉0.0%2%呋喃西林溶液 呋喃西林0.02% 氯化钠0.9% 蒸馏水加至100.0% 用途:用于消毒、湿敷或冲洗,常用于皮肤糜烂、渗液伴有细菌性感染者。 ⒊ 复方硫酸铝溶液,即Burow溶液 ⑴醋酸15.0% 硫酸铝8.7% 硼酸0.6% 加水至100.0% 原方现改为 ⑵硫酸铝16.0% 醋酸16.0% 沉降碳酸钙7.0% 加水至100.0% 用途:加水1:20稀释后,局部浸泡或湿敷,常用于汗疱疹、手足多汗症、皮炎、湿疹等急性渗出性皮肤病。 (二)醑剂及酊剂 ⒈ 复方樟脑醑 樟脑 2.0% 薄荷脑 2.0% 液化酚 1.0% 70%乙醇 加至100.0% 用途:用小棉刷或棉签蘸药涂皮损表面,勿用于外阴及粘膜等处。本品主要用于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等瘙痒性皮肤病。 ⒉ 复方水杨酸醑 水杨酸 6.0% 苯甲酸12.0%

2.5%碘酊8.0% 樟脑 1.0% 95%乙醇 加至100.0% 用途:用法同上,主要用于手癣、足癣等。 ⒊ 水氯酊 水杨酸 2.0% 氯霉素 2.0% 95%乙醇加至100.0% 用途:用棉签蘸药外涂皮损,主要用于毛囊炎、头皮糠疹、皮脂溢出及皮肤瘙痒。 ⒋ 生发擦剂 斑蟊酊10.0% 苯酚 2.0% 水杨酸 5.0% 蓖麻油10.0% 75%乙醇 加至100.0% 用途:取水杨酸,加部分乙醇溶解,依次加斑蟊酊、苯酚、蓖麻油,最后加乙醇至全量,搅匀即得,外用涂擦,用时摇匀。本品主要用于斑秃、脂溢性脱发等。 ⒌ 复方甘油擦剂(也称手洗剂) 甘油15.0% 95%乙醇15.0% 加水至100.0% 用途:外用涂擦,主要用于皮肤干燥、老年瘙痒症。为加强止痒,可加入10%复方樟脑醑,称手樟洗剂。 (三)粉剂 ⒈ 扑粉(单纯粉剂) ⑴ 氧化锌50.0% 滑石粉50.0% ⑵ 硼酸粉10.0% 氧化锌20.0% 滑石粉70.0% 为粉剂的单方,可根据不同症状加入适当药物,如加入黄连粉3.0%,即为黄连扑粉。 用途:共研细末,充分混合,外用撒布。其适用于急性皮炎、间擦疹及尿布皮炎等无渗液的皮肤病。⒉ 足粉 ⑴ 水杨酸 5.0%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发表时间:2009-08-31T14:54:01.8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8期供稿作者:石秋环1 石颖1 尹美彬1 薛桂芬2 [导读] 外用药是治疗皮肤病的主要手段,它不仅能使外用剂中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损伤处,而且避免了病变部位与致病物质及外部恶化因子接触。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石秋环1 石颖1 尹美彬1 薛桂芬2 (1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中图分类号】R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270-02 【关键词】皮肤科外用药用法 外用药是治疗皮肤病的主要手段,它不仅能使外用剂中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损伤处,而且避免了病变部位与致病物质及外部恶化因子接触。但由于外用药剂型多,浓度不同,作用各异,所以正确掌握外用药的使用方法,对于实施治疗方案及达到治疗目的关系密切。现从护理角度对皮肤科外用药的使用方法综述如下。 1 外用药的种类 1.1 粉剂:粉末状的外用药。 1.2 软膏剂:是外用药的主体,有油性软膏、乳剂性软膏、水溶性软膏和混悬性基质(凝胶)等。 1.3 溶液:将药物溶解于溶剂中的外用药,包括非挥发性的水溶液和将药物粉末混合于水、乙醇中的洗剂。 1.4 硬膏:在布片上涂抹粘着剂,是含有主药和基质的外用药。 1.5 喷雾剂:喷雾状的外用药。 1.6 胶带状剂:通过粘着剂将主药涂抹在聚乙烯胶带上的外用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用作含皮质激素的外用制剂。 1.7 其他:有糊剂(泥膏)、擦剂等。 2 外用药的使用方法 2.1 单纯涂擦法:是皮肤科最常用的外用方法,直接将适量软膏揉进皮质内,每日涂擦2~3次。小面积皮损可用指尖将药物揉入,范围较大时则用手掌仔细涂抹,以使药物充分吸收。如要保护局部可用纱布绷带包扎。 2.2 斑贴法:皮损表面湿润、糜烂、溃疡等难以直接涂抹软膏时使用。外用氧化锌软膏等药物时预先在纱布或软麻布等布片上涂抹厚度约0.5 cm的软膏,根据病情、面积大小剪成相应的形状贴在病变部位,可每日1次或每日交换数次。 2.3 重层法:为发挥皮质激素作用而应用的外用方法。单涂皮质激素软膏后,再在软麻布片上涂抹氧化锌软膏并将其覆盖的外用方法。常用于苔藓化皮损。 2.4 封包法:为发挥皮质激素软膏作用的外用方法,大多外涂软膏后用薄膜封包,周围用胶带固定。亦用作抗肿瘤外用药。 2.5 湿敷法:用4层~8层纱布制成湿敷垫,将其浸透药液后,用无菌镊子取出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稍后敷贴于患处,特殊部位可用绷带固定,以免滑落。每隔15 min~20 min更换1次,每次0.5 h~1 h,每日湿敷次数视病情而定。湿敷液的温度以病人感到不冷不热为宜,湿敷面积不应超过体表面积的1/3,以免着凉和某些药物吸收中毒。 3 不同剂型药物的使用 3.1 粉剂:1日数次轻轻撒于皮损表面,用量过大时可使汗管堵塞反而加重症状,禁用于有渗出、糜烂及多毛部位。通常在外用糊剂后撒上粉剂,以增加糊剂的附着性和药物吸收,并可减少皮肤间摩擦而起到保护作用。 3.2 软膏剂:油性软膏具有粘着性,外抹后有不适感,毛发部难以使用,且容易污染衣服。但无论何种症状均可大面积使用。单纯涂擦法每日2次~3次,斑贴法或重层法每日外用1次~2次。 外涂软膏后最好用敷料包扎,这样可使软膏能较好地固定于病变部位上,防止软膏污染衣服和寝具。乳剂型软膏配合性大,渗透作用强,难以用于湿润和糜烂面,但使用感觉优于油性软膏制剂。水溶性软膏易涂擦,使用后外观好,且药物配合性好。因吸湿性强多被用于糜烂、溃疡面。3.3 溶液:每日外涂2次~3次,轻轻将其揉入皮损内。对于炎症所致的明显红斑,因涂擦软膏后有痛感,故不宜使用,而溶液有凉爽感可外擦在皮疹上,主要用于干燥性皮肤损害。 3.4 喷雾剂:当面部或毛发处等部位在应用软膏后有粘着性、油光铮亮、外观不雅时或有轻微的泛发性皮疹时,可选用喷雾剂,但用量必须限定,且不可喷到皮损周围。 3.5 胶带状剂:不可用于湿润性皮损,这是一种简化的封包疗法,可用于肥厚性浸润性损害。 4 注意事项 4.1 使用外用药前应认真核对医嘱,了解病人的病情及所选外用药的剂型、剂量、浓度、用药部位。 4.2 皮损表面有分泌物和薄痂时,用清洁剂湿敷或浸泡后除去,较厚的结痂需用消毒植物油或用软膏封包24 h左右,待其浸软后用小镊子轻轻揭掉。大疱可用注射器抽去疱液,尽量保留疱壁,若疱壁已破则应剪除。脓疱皮损应常规消毒后剪除疱壁,用棉球吸尽疱液。毛发处的皮损,须剪去毛发,清洁患处。皮损及边缘残留的软膏或糊剂可用消毒植物油擦拭,硬膏用汽油擦除。如患部已有化脓感染时,宜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洁;如系手足可用浸泡法,头部器官如口腔、眼睛、鼻孔周围可用3%硼酸溶液清洁,外耳道分泌物多时可用双氧水清洁[1]。参考文献 [1]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67. [2] 徐雪珍,侯玲玉,王智文.皮肤科换药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2002,16(8):474-475.

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

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001复方樟脑乳膏 002丹皮酚软膏 003除湿止痒软膏 004龙珠软膏 005肤痔清软膏 006青鹏软膏 007洁尔阴洗液 008青柏洁身洗液 009复方黄柏液 010康复新液 001复方樟脑乳膏

商品名:哈瑞美双牌县人民医院皮肤科邓伊佳 【成份】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苯海拉明、葡萄糖酸氯己定、甘草次酸。 【适应症】虫咬皮炎、湿疹、瘙痒症、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等,也可用于肩胛酸痛、肌肉痛及烫伤后的皮肤疼痛。 【注意事项】少数有刺激性,禁用于两岁下小儿。不用于破溃处。 【用法用量】一日2~3次,涂搽患处。 【包装】10克/支,15克/支 【吴大夫小评】:此药成分中,樟脑、薄荷脑、苯海拉明是止痒的,水杨酸甲酯有消肿止痛止痒功效,甘草次酸有类激素样的抗炎作用,氯已定则是消菌剂。此方中樟脑、薄荷脑与柳酸甲酯都有挥发性,对皮肤都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一方面清凉止痒,一方面使局部血管扩张充血),所以破损处不用、近粘膜处慎用、两岁以下小儿禁用。但另一方面,因不含激素故可与激素类外用药起协同作用,也不必担心会引起皮肤继发感染的问题。

002丹皮酚软膏 【性状】白色或微黄色的软膏。 【成份】丹皮酚、丁香油。 【功能主治】:抗过敏药,有消炎止痒作用。用于各种湿疹,皮炎,皮肤瘙痒,蚊臭虫叮咬红肿等,对过敏性鼻炎和防治感冒也有一定效果。 【用法用量】外敷患处。一日2~3次; 【规格】15克/支 【吴大夫小评】:此药就两种主要成分,一是丹皮酚,一是丁香油。丹皮酚是从牡丹花的根皮中提取物出来的小分子针状结晶物。分子式:C9H10O3;分子量:166.18;有镇痛、抗炎、解热和抑制变态反应的作用。这些都有实验证实。其它的作用还包括:镇静、催眠、抗菌、抗炎、抗氧化、降血压等作用。有的人将之用于皮肤增白去斑,还有的人将之用于牙膏、牙粉中防治龋齿,掩盖口臭,清洁口腔。丁香油是一种香料,有防腐,抗菌和止痛作用,可快速治疗牙痛,还可治皮肤伤口感染如小腿溃疡等。

2020《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

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药物经皮吸收的步骤包括() A .穿透 B .渗透 C .再吸收 D .以上都是 2 . (单选题)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 A .透过角质层 B .透过毛囊 C .透过皮脂腺 D .透过汗腺 3 . (单选题)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包括()

A .皮损部位及损伤程度 B .患者年龄 C .角质层水合程度 D .以上都是 4 . (单选题)药物的哪些特性影响经皮吸收() A .极性 B .浓度 C .基质 D .以上都是 5 . (单选题)外用药物的局部不良反应(毒性)包括() A .刺激 B .致敏 C .皮肤萎缩 D .以上都是 6 . (单选题)外用药物的系统毒性包括()

A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B .心脏、肾脏毒性 C .致癌、致畸 D .以上都是 7 .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 .粉剂的功效为吸湿、护肤、散热 B .粉剂适合于无渗出的急性、亚急性皮炎 C .粉剂适合于有小片糜烂、溃疡的皮损 D .溶液适合于有渗出的急性、亚急性皮炎 8 .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错误的是() A .软膏的渗透作用强于霜剂 B .软膏适合于有渗出的急性期皮损 C .糊膏适合于轻度渗出的亚急性湿疹 D .糊膏不宜用于毛发部位 9 .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属于抗真菌剂()

A .莫匹罗星 B .酮康唑 C .咪康唑 D .环丙酮胺 10 . (单选题)外用药物治疗原则包括() A .根据病因来选择外用药的种类 B .根据皮疹性质、病期来选择外用药的剂型 C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外用药物 D .以上都是

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

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 10 分) 1 . (单选题)药物经皮吸收的步骤包括( ) A .穿透 B .渗透 C .再吸收 D .以上都是 2 . (单选题)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 ) A .透过角质层 B .透过毛囊 C .透过皮脂腺 D .透过汗腺 3 .(单选题)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包括() A .皮损部位及损伤程度 B .患者年龄 C .角质层水合程度 D .以上都是 4 . (单选题)药物的哪些特性影响经皮吸收( ) A .极性 B .浓度 C .基质 D .以上都是

5 . (单选题)外用药物的局部不良反应(毒性)包括( ) A .刺激 B .致敏 C .皮肤萎缩 D .以上都是 6 . (单选题)外用药物的系统毒性包括() A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B .心脏、肾脏毒性 C .致癌、致畸 D .以上都是 7 .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 .粉剂的功效为吸湿、护肤、散热 B .粉剂适合于无渗出的急性、亚急性皮炎 C .粉剂适合于有小片糜烂、溃疡的皮损 D .溶液适合于有渗出的急性、亚急性皮炎 8 .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错误的是( ) A .软膏的渗透作用强于霜剂 B .软膏适合于有渗出的急性期皮损 C .糊膏适合于轻度渗出的亚急性湿疹 D .糊膏不宜用于毛发部位 9 .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属于抗真菌剂( )

A .莫匹罗星 B.酮康唑 C .咪康唑 D .环丙酮胺 10 . (单选题)外用药物治疗原则包括() A .根据病因来选择外用药的种类 B .根据皮疹性质、病期来选择外用药的剂型 C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外用药物 D.以上都是

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

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 每年的夏天都是皮肤病的高发时节,皮肤病容易反复发作,主要症状是奇痒难忍,患者到医院去看病,医生除了给患者打针、吃药外,多数情况下,还会再给患者配些外搽药物,通过外用药来减轻症状或治愈皮肤病。有的皮肤病患者症状较轻,会自己去药店买外用药来使用,所以,如果患者不懂得正确使用外用药,非但不容易治好皮肤病,有时候反而会使病状恶化。 我们常用的皮肤病外用药有以下几种。 溶液:常用的有硼酸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利凡诺溶液等。这些溶液大多用来湿敷。主要是冷敷,其目的是使有渗出液的创面渗液减轻,保持创面清洁。 正确的湿敷方法是:用比创面略大的消毒纱布4-6层,浸透上述湿敷溶液,略拧干,以不滴水为度,放在创面上。根据创面渗液情况,每隔15-30分钟更换纱布1次。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急性湿疹、皮炎、Ⅱ度烫伤后水疱溃破的渗液面,但大面积湿敷要考虑到药物吸收中毒的可能性,冬天使用要谨防感冒。 洗剂:所谓洗剂就是水和粉的混合制剂,储存时水在上层,粉剂沉淀在瓶底。皮肤科常用的洗剂是炉甘石洗剂、硫磺洗剂等。使用时

必须注意先摇匀,再用毛笔或棉签涂用。它的作用除了消炎、杀菌、止痒外,主要是通过洗剂外用后蒸发水分降低皮肤温度,以达到治疗作用。所以,涂用洗剂的次数,每天必须达到3次以上,这样才能使局部温度不断降低。在有毛发部位使用时其可能和毛发粘在一起,不宜应用。 醑剂:是一种药物溶解于酒精中的制剂,常用的有止痒醑剂、癣药水等。这类药物涂用后,由于酒精蒸发较快,再加上酒精制剂中含有止痒、脱皮的药物,可达到治疗作用。 由于药物有一定刺激性,所以面部、黏膜部位及婴幼儿不宜应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冷霜制剂:是皮肤科最常用的一种制剂,常用的冷霜制剂除了加有止痒药物的止痒霜剂(如必舒膏)、防止皮肤水分蒸发的尿素霜(治裂膏)外,最常见的就是各类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如肤轻松、地塞米松、去炎松等。 值得注意的是,激素冷霜制剂的应用会造成一些不良反应,过度使用可以造成局部皮肤萎缩、多毛、毛细血管扩张以及色素沉着,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如果长期大面积地使用,也可由此造成皮质类固醇激素吸收而引起的库欣综合征,如血压增高、糖尿病等,所以

皮肤科外用药市场分析

二皮肤科外用药市场分析 二皮肤科外用药市场分析 品种概况 现阶段,在中国药品零售市场上销售的皮肤科外用药有将近521个品种,其中化学药品种有近417种,占80%;中成药品种有104种左右,占20%。从销售金额来看,化学药的销售金额占皮肤科外用药零售市场总销售额的85.19%,在皮肤科外用药中居主导地位;从药品功效来看,销售最多的皮肤科外用药则主要集中于治疗:由于细菌、真菌、球菌等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皮炎和由于食物、花粉等引起的过敏性皮炎的药品。尤其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的药品特别突出,几乎占据了皮肤科外用药市场50%的份额。而中成药则以治疗烧伤、烫伤、皮肤瘙痒症的药品为主,也有少数治疗白癜风、牛皮癣等慢性疾病的产品。皮肤科外用药常见的剂型为乳膏剂、霜剂、酊剂和溶液剂。 2003年中国皮肤科外用药市场分析 ㈠、总体情况: 2003年中国药品市场中皮肤科外用药销售总额为45.06亿元(截止12月中旬),占药品销售总额的1.87%。其中,医院销售18.39亿元,占皮肤科外用药药品销售额的40.81%,占全部医院用药的0.98%;零售市场销售26.67亿元,占皮肤科外用药药品销售额的59.19%,占零售市场药品销售总额的4.72%。同比2002年的46.32亿元销售总额,2003年中国药品市场中皮肤科外用药销售呈整体下降趋势,销售总额总体下浮了2.7%。在医院市场,虽然皮肤科外用药的销售额有上升,但所占医院用药比例却有所下降;而在零售市场,皮肤科外用药的销售额,其所占用药比例和有销售额同时出现下降。 2003年中国药品市场皮肤科外用药销售金额前十位品种年销售总额达到11.31亿元,占全国零售市场该类药品销售总额的26%左右, 同比2002年的13亿,也下滑了13%。进入前十名品种仍然是集中于治疗真菌性皮炎、体癣、过敏性皮炎、粉刺痤疮等皮肤疾病,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产品仍然表现较为出色。 2003年中国零售市场皮肤科外用药销售金额前十位品种为:达克宁、保发止、999皮炎平、兰美抒、派瑞松、采乐洗剂、邦迪创口贴、亮甲、美克乳膏、皮康霜。(见表四) 年度排序品牌 2003年度第1位达克宁 2003年度第2位保发止 2003年度第3位 999皮炎平 2003年度第4位兰美抒 2003年度第5位派瑞松 2003年度第6位采乐洗剂 2003年度第7位邦迪创口贴 2003年度第8位亮甲 2003年度第9位美克乳膏 2003年度第10位皮康霜 ㈡、市场特点:

皮肤科常用药物手册

皮肤科常用药物手册

皮肤科常用药物手册 [外用药物] 一、溶液(SoLution) (一)清洁伤口、湿敷或外洗用: 1、3%硼酸溶液(3%Boric acid Solution) 对急性渗出性皮肤病无化脓感染着作湿敷用,清洁创面。 2、0.1%雷佛奴尔溶液(0.1%Rivanol Solution) 对急性渗出性皮肤病合并化脓感染者作湿敷用,清洁感染性创面。 3、1/4.000呋喃西林溶液(1/4,000 Furacilin Solution) 用法:同上2 4、1/5.000高锰酸钾溶液(1/5,000 Potassium Permanganate Solution) 清洁感染性创面,对擦烂型足癣合并感染者可浸泡患处。 5、漂白粉硼酸溶液(Eusol Solution)、(优索溶液) 处方:漂白粉12.50 硼酸12.50 水加至1,000.00 清洁感染性伤口,有杀菌,去臭和分离坏死组织作用。 6、茶叶水(Tea Solution)(自配)。 茶叶(红茶或绿茶)50克煎水2.5千克,待冷却后去渣作湿敷,对急性渗出性皮肤病有收 敛消炎之功效。

1、

2、40%硫代酸钠溶液(40%Sodium thiosalfase Solution) 3、4%盐酸溶液(4%Acidi Hychoridi Solution) 与40% 硫代酸钠溶液交替使用治疗疥疮或花斑癣。 4、5%碘酊(5%Tr.Iodi) 用途:甲癣。 5、甲癣酊(Tr. Onychomy cosis) 处方:碘10.0 水杨酸10.0 碘化钾8.0 醋酮10.0 75%酒精加至100.0 用途:甲癣 9、1—2甲紫溶液(Liquor Methytis Violacei)(龙胆紫) 用途: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皮肤念珠菌感染、化脓性皮肤病等。

皮肤科外用药品用药情况分析

皮肤科外用药品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皮肤科外用药的用药情况,为临床用药与采购药品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对本院2012~2013年的药品的品种、销售数量与销售金额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肤科外用药以国产化学药为主;激素类与痤疮类用量最大;2012~2013年销售数量前10名药品几乎无变化;复方蛇脂软膏12月用量最大,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7、8月用量最大。结论本院用药结构稳定,品种基本满足临床需求,采购药品要考虑药品主治疾病的淡旺季。 标签:皮肤科;外用药;用药分析 皮肤病是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多比较轻、难以根治,不危及生命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皮肤病的症状大多表现为局部瘙痒,局部皮肤变化异常如风团、潮红斑、玫瑰色斑疹等。皮肤病的药物治疗途径有口服、注射和外用。局部外用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途径,其直接作用于皮肤异常部分,针对性强、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副作用较小等优点。现对本院2012~2013年的皮肤科外用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以了解其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信息,同时也为皮肤科药品采购工作提供信息。 1临床资料 从本院的药房管理系统获取2012~2013年的皮肤科外用药销售数据。以图表方式表现外用药品种数、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的变化与趋势。统计数量按最小单位计算:支、盒、瓶。 由于外用药每次用量因人及皮损大小而异,且日剂量根据患者部位而定,医生的处方量大都以支、瓶为剂量单位,因此采用销售数量、销售金额做分析指标,不选择DDDs(用药频度)和DDD(限定日用量)做为分析治标。 2结果 总结为表1、表2、图1、图2。 3分析与讨论 3.1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表1可见2012~2013年各类药品的品种数与销售金额的比例基本一致,本院外用药结构稳定;本院以国产化学药为主,国产化学药品种数与销售金额的比例2012~2013都高达60%;中成药品种数与进口合资药的品种数相差较小,销售金额比例明显高于进口合资药,说明中成药外用制剂是本院的皮肤科外用药中的重要部分。见表2,2012~2013年的前10名药品有8种一样,说明本院用药品种很稳定,可能与本院医生经常间互相学习用药经验与知识有关。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剂型

外用药的剂型 剂型定义药用机理适用疾病代表 1、溶液药物的水溶液清洁、收敛,主要用于湿敷 减轻充血水肿和清除异物及痂皮。 (含有抗菌药物的还有抗菌、消炎作用)急性皮炎 湿疹 硼酸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酸酸铝溶液 硫酸铜溶液 2、酊剂和醑剂酊:非挥发性药物的酒 精溶液 醑:挥发性药物的酒精 溶液酒精迅速挥发,将其中所溶解的药物均匀地分 布于皮肤表面,发挥作用 碘酊 复方樟脑醑 3、粉剂干燥、保护和散热作用。急性皮炎无糜烂和渗 出的皮损 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粉 4、洗剂也称振荡剂,粉和水的 混合物,两者不互溶止痒、散热、干燥及保护作用炉甘石洗剂 复方硫黃洗剂 5、油剂植物油溶解药物或与 药物混合清洁、保护和润滑作用。亚急性皮炎 湿疹 氧化锌油 樟脑油 6、乳剂油和水经乳化而成油包水:用于干燥皮肤或寒冷季节 水包油(霜剂):容易洗去用于油性皮肤 保护、润泽作用亚急性皮炎慢性皮炎 7、软膏用凡士林、单软膏或动 物脂肪作为基质的剂 型保护创面、防止干裂,渗透性比乳剂更好,可 加入不同的药物,阻止水分挥发 慢性湿疹 慢性单纯性苔藓 禁用于急性皮炎、湿 疹的渗出期 8、糊剂含有25%~50%固体粉 末成分的软膏与软膏相似,有一定吸水和收敛作用轻度渗出的亚急性皮 炎、湿疹 禁用:糊剂 9、硬膏脂肪酸盐、橡胶、树脂 等组成的半固体基质 贴附于裱褙材料上。可阻止水分散失、软化皮肤和增强药物渗出性 的作用 氧化锌硬膏 肤疾宁硬膏 剥甲硬膏 10、涂膜剂将药物和成膜材料溶 于挥发性溶剂中制成溶剂迅速挥发,在皮肤一形成一无色性均匀薄 膜 慢性皮炎 职业病防护 11、凝胶高分子化合物和有机 溶剂的外用药外用后可形成一薄层凉爽润滑,无刺激性急慢性皮炎过氧化苯甲酰 凝胶 12、气雾剂又名喷雾剂,由药物与 高分子成膜材料和液 化气体混合制成喷涂后药物均匀分布于皮肤表面急、慢性皮炎 感染性皮肤病 13、其他DMSO可溶解多种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剂型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性,且无刺激性

新颖皮肤病外用药配制方剂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处方 (一)溶液 ⒈ 3%硼酸溶液 硼酸 3.0% 蒸馏水加至 100.0% 用途:用于消毒、湿敷、洗涤伤口等,常用于急性皮炎有糜烂渗出者。 ⒉ 0.0%2%呋喃西林溶液 呋喃西林 0.02% 氯化钠 0.9% 蒸馏水加至 100.0% 用途:用于消毒、湿敷或冲洗,常用于皮肤糜烂、渗液伴有细菌性感染者。 ⒊ 复方硫酸铝溶液,即Burow溶液 ⑴醋酸 15.0% 硫酸铝 8.7% 硼酸 0.6% 加水至 100.0% 原方现改为 ⑵硫酸铝 16.0% 醋酸 16.0% 沉降碳酸钙 7.0% 加水至 100.0% 用途:加水1:20稀释后,局部浸泡或湿敷,常用于汗疱疹、手足多汗症、皮炎、湿疹等急性渗出性皮肤病。 (二)醑剂及酊剂 ⒈ 复方樟脑醑 樟脑 2.0% 薄荷脑 2.0% 液化酚 1.0% 70%乙醇 加至 100.0% 用途:用小棉刷或棉签蘸药涂皮损表面,勿用于外阴及粘膜等处。本品主要用于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等瘙痒性皮肤病。 ⒉ 复方水酸醑 水酸 6.0% 苯甲酸 12.0% 2.5%碘酊 8.0% 樟脑 1.0% 95%乙醇 加至 100.0% 用途:用法同上,主要用于手癣、足癣等。

⒊ 水氯酊 水酸 2.0% 氯霉素 2.0% 95%乙醇加至 100.0% 用途:用棉签蘸药外涂皮损,主要用于毛囊炎、头皮糠疹、皮脂溢出及皮肤瘙痒。 ⒋ 生发擦剂 斑蟊酊 10.0% 苯酚 2.0% 水酸 5.0% 蓖麻油 10.0% 75%乙醇 加至 100.0% 用途:取水酸,加部分乙醇溶解,依次加斑蟊酊、苯酚、蓖麻油,最后加乙醇至全量,搅匀即得,外用涂擦,用时摇匀。本品主要用于斑秃、脂溢性脱发等。 ⒌ 复方甘油擦剂(也称手洗剂) 甘油 15.0% 95%乙醇 15.0% 加水至 100.0% 用途:外用涂擦,主要用于皮肤干燥、老年瘙痒症。为加强止痒,可加入10%复方樟脑醑,称手樟洗剂。 (三)粉剂 ⒈ 扑粉(单纯粉剂) ⑴ 氧化锌 50.0% 滑石粉 50.0% ⑵ 硼酸粉 10.0% 氧化锌 20.0% 滑石粉 70.0% 为粉剂的单方,可根据不同症状加入适当药物,如加入黄连粉3.0%,即为黄连扑粉。 用途:共研细末,充分混合,外用撒布。其适用于急性皮炎、间擦疹及尿布皮炎等无渗液的皮肤病。 ⒉ 足粉 ⑴ 水酸 5.0% 氧化锌 20.0% 硼酸 10.0% 樟脑 2.0% 薄荷脑 1.0%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培训:皮肤科常用的 外用答案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答案 选择题(共 10 题,每题 10 分) 1 . (单选题)药物经皮吸收的步骤包括() A .穿透 B .渗透 C .再吸收 D .以上都是 2 . (单选题)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 A .透过角质层 B .透过毛囊 C .透过皮脂腺 D .透过汗腺 3 . (单选题)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包括() A .皮损部位及损伤程度 B .患者年龄 C .角质层水合程度 D .以上都是 4 . (单选题)药物的哪些特性影响经皮吸收() A .极性 B .浓度 C .基质 D .以上都是 5 . (单选题)外用药物的局部不良反应(毒性)包括() A .刺激 B .致敏 C .皮肤萎缩

D .以上都是 6 . (单选题)外用药物的系统毒性包括() A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B .心脏、肾脏毒性 C .致癌、致畸 D .以上都是 7 .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 .粉剂的功效为吸湿、护肤、散热 B .粉剂适合于无渗出的急性、亚急性皮炎 C .粉剂适合于有小片糜烂、溃疡的皮损 D .溶液适合于有渗出的急性、亚急性皮炎 8 .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错误的是() A .软膏的渗透作用强于霜剂 B .软膏适合于有渗出的急性期皮损 C .糊膏适合于轻度渗出的亚急性湿疹 D .糊膏不宜用于毛发部位 9 .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属于抗真菌剂() A .莫匹罗星 B .酮康唑 C .咪康唑 D .环丙酮胺 10 . (单选题)外用药物治疗原则包括() A .根据病因来选择外用药的种类 B .根据皮疹性质、病期来选择外用药的剂型 C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外用药物

皮肤科常用药物

皮肤科常用药物 一、抗组胺类药物 用途:过敏性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等。 1、苯海拉明(Benadryl) 25mg/片,成人:25mg tid;针剂:20mg/针肌注。 2、扑尔敏(chlorpheniramin)4mg/片,成人:4mg tid;针剂:10mg/针肌注。 3、非那根(Phenergan)25mg/片,成人:25mg tid;针剂:50mg/针肌注或静滴。 4、塞庚啶(Cyproheptadine)2mg/片,成人:2—4mg tid. 5、息斯敏(Astemizole)10mg/片,成人:10mg qd. 6、特非那丁(Terfenadine)25mg/片,成人:60mg Bid; 7、脑益嗪(Cinnarizine)25mg/片,成人:25mg tid; 8、多虑平(Doxepin)25mg/片,成人:25mg qd—tid; 9、仙特敏(Zyetac)10 mg/片,成人:10mg qd. 10、甲氰咪胍(Cimetidine)0.2/片,成人:0.2 tid—qid; 11、雷尼替丁(Ranitidine)0.15/片,成人:0.15 Bid; 12、法莫替丁(Famotidine)20mg/片,成人:20mg Bid; 二、钙剂(提醒:钙剂也是重要的内服皮肤疾病用药) 用途:过敏性皮肤病,麻疹等。 1、口服: (1)葡萄糖酸钙片(Tab Cal Gluconate)0.5/片,成人:1.0 tid。 (2)活性钙冲剂1包Bid—tid 2、肌注:维丁胶性钙(Calcium Ostelin)2ml(im)qd。 3、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lciumGluconate)10ml+维生素C针500mg(iv)q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