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死婢对鲫鱼的急性毒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毒死婢对鲫鱼的急性毒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毒死婢对鲫鱼的急性毒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毒死蜱对鲫鱼的急性毒性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依据

1.立题背景

农药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类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农药的使用确实提高了粮食的增产和农民的增收,但农药残留的不良影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也日益显得突出。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经地表水或降雨进入沟渠、池塘和河流中,进而对水域中淡水鱼类的生长繁殖产生影响,甚至出现邻近养殖水体出现鱼类急性中毒死亡事件,或者造成水体慢性污染而引发系列生态污染事件。毒死蜱作为常用农药,普遍存在于沟渠、池塘和河流中,从而对生活在其中的淡水鱼类具有潜在风险。

2.目的及意义

毒死蜱(chlorpyrifos)是一种稻田杀虫剂,随着研究的深入,毒死蜱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己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稻田排水中毒死蜱对水生动物的毒性作用是评价毒死蜱对水生生态环境影响与危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毒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稻田排水中毒死蜱对鲫鱼的半致死浓度及机体急性毒性的大小,毒效应特征和剂量-反应效应,并根据LD

进行急性毒性分级,

50

为毒死蜱污染的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⒊国内外研究现状

(1)毒死蜱的理化性质

毒死蜱(chlorpyrifos)是一种有机磷农药,已被广泛应用于防治粮食、水果、茶叶、蔬菜、甘庶、卫生和畜牧体等表面害虫。其原药为白色颗粒状结晶,室温下稳定,有硫醇臭味,密度 1.398(43.5°C),焰点41.5~43.5°C,蒸气压为2.5mPa(25°C),可与苯、甲醇、丙酮、正己焼等常用有机溶剂以任意比例互溶。制剂有乳油、颗粒剂。

(2)毒死蜱在环境中的分布和代谢

毒死蜱除喷雾使用外,还可用颗粒或毒土法直接施用于土壤中。毒死蜱在土壤中相当稳定,其半衰期与施用剂型、施用量、土壤类型、气候及其他因素有关,通常变化在7~120d,甚至长达1a。与土壤颗粒结合的毒死蜱可通过紫外线、化学水解、脱氯作用、微生物等途径降解,其过程与在动植物体内的降解相似,主要产物是3,5,6-三氯吡啶-2-醇。毒死蜱与土壤颗粒牢固结合,几乎不会迁移或挥发,而且水溶性低,而其代谢产物TCP与土壤颗粒结合弱,迁移性和持久性中等。在高pH值的土壤中毒死蜱的持久性降低。毒死蜱难以直接进入水相,地表径流中的毒死蜱绝大部分是以颗粒结合态存在的。在水体中毒死蜱的挥发半衰期是3.5~20d,盛夏季节其光解半衰期为3~4周。毒死蜱水解速度随pH、温度升高而加快,pH7、25℃时的水解半衰期为35~78d。在空气中毒死蜱可与光化学过程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作用,半衰期推算为4~11h,产物是毒死蜱氧化物。

(3)鲫鱼在毒理学方面的指示作用

鲫鱼(Carassius auratus)属鲤形目、鲤科、鲫属,是主要以植物为食的一种杂食性鱼,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鲫鱼肉质细嫩,味道甜美,营养价值很高。与此同时,它的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味甘、平、温,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利水除湿、补虚、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鲫鱼分布广泛,遍布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鲫鱼最肥美,为我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鲫鱼对养殖水体的水质要求较高,对环境污染物较为敏感。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当污染物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或强度时,将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例如,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病变,直到死亡。鱼类毒性试验的目的是寻找某些毒物或工业废水对鱼类的半数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并提供指定水质和污水排放标准的科学依据;测试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检查废水处理效果等。有时鱼类毒性试验也用于一些特殊目的,如比较不同化学物质毒性的高低,测试不同种类的鱼对毒物的相对灵敏度,测试环境因素中的废水毒性的影响等。因此,进行鱼类毒性试验的研究,对试验结果给出正确合理的评价,对于我国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

(1)毒死蜱对鲫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三、研究方法

1.实验材料

1、实验用动物

长度在(10 1.0)cm完整的健康鲫鱼300尾,在实验室内驯养7d,驯养期间死亡率低于10%。试验前两天停止喂食,挑选大小相对一致、完整健康的鲫鱼,进行试验。

2、实验用药

毒死蜱一瓶

3、实验器材

玻璃缸(高35cm,直径30cm)6个;溶解氧测定仪1个;充氧器7个;镊子2个;解剖器具和其它各种玻璃器皿。

4、实验动物的喂养环境。

实验用水使用高质量的自然水或标准稀释水,也可以使用饮用水(必要时应除氯)。水的总硬度为10-250mg/L (以CaCO3计), pH为 6.0-8.5。

实验周期 96h。

实验负荷静态实验系统最大承载量为1.0 g鱼/L。

光照每天12-16h.

温度与实验鱼种相适宜,变化范围土2℃。

溶解氧不低于空气饱和值的60%。曝气时不能使受试物明显受损。

2. 实验方案

⑴预试验

为确定浓度的大致范围,参考相关文献,先做预备试验,试验浓度梯度可较大一些,每个浓度放入10尾鱼并设3个平行,连续试验96h,筛选出24hl00%死亡浓度(24hLC100)和96h无死亡浓度(96hLC0)。

⑵急性毒性试验

根据GB/T13267-1991《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采用静态换水式法,根据预试验中所得24hl00%死亡浓度(24h LC

)和96h无死亡浓度(96h

100

LC

),并设置6个质量浓度梯度和一个对照组,每个浓度梯度设3次重复,每个浓0

度组投放鲫鱼10尾,记录各浓度组的24h、48h、72h、96h的死亡数。用直线内插法,以浓度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求出各自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以及安全浓度。

⑶安全浓度

根据急性毒性96hLC50,计算求得安全浓度:

安全浓度=96hLC50?0.1

四、预期结果及可能遇到问题

(1)参照相关文献毒死蜱对鲫鱼的半致死浓度范围是750~670μg/L,安全浓度为 67μg/L。

(2)本试验用水是模拟稻田排水进行实验室配对的拟合水样,后续研究可在

实地稻田排水区建实验区进行试验;

(3)本实验选择了淡水鲫鱼,在后续试验中应多选几种鱼进行研究,如草鱼、

鲤鱼、鲢鱼、青鱼等;

(4)高浓度染毒组试验鲫鱼在染毒0.5-1h后开始出现中毒现象,鱼体开始

失去平衡,出现翻滚、侧游、腮部及口部不时开合长大、呼吸困难等现象,并伴有

躁动不安出现先浮到水面,然后鲫鱼逐渐沉至水底,鱼体中后部由于肌肉抽搐而

向容器底部弯曲, 2h后始出现死亡。低浓度染毒组的鱼出现症状时间较晚,基本

特征和高浓度组相同,但挣扎时间较长。

(5)

(6)

五、技术路线

图一技术路线流程框图

六、经费预算

表1 经费预算表

项目金额计算根据缘由实验材料及药品费用700药品,购买实验动物

仪器设备500仪器的使用

合计 1200 ----------

七、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

1.第一周查阅文献确定题目并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工作。

2.第二周将修改好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交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二)毕业论文撰写阶段

1.第三周到第八周完成毕业设计或者实验相关内容

2.第九周到第十周完成并上交论文初稿(按照毕业论文的正规格式要求进行排版)

(三)毕业论文校正阶段

1.第十一周完成论文二稿并上交。

2.第十二周完成并上交论文三稿。

3.第十二周提交毕业论文定稿、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文献翻译及各项答辩表格,准备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四)毕业论文答辩阶段

第十三周组织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工作。

参考文献

[1]郑璐.稻田排水中毒死蜱对鲫鱼毒性效应的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3:1-43.

[2]赵颖,姚苏梅,刘毅华,等.毒死蜱对我国南方稻区水域中12种淡水鱼的毒性[J].生态毒理学报,2014,9(6):1-8.

[3]夏锦瑜,王冬兰,张志勇,等.毒死蜱和丙溴磷对鲫鱼的毒性效应及其在鱼体中的富集[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5):1-5.

[4]周杜挺,何可佳.氟虫腈等7种杀虫剂对鲫鱼的毒性及安全性试验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6,25(9):1-3.

[5]丁彩霞.氯氰菊酯对鲫鱼的毒理效应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1-55.

[6]王乙震,黄岁樑,林超,罗阳,许维.五氯酚钠对鲫鱼的急性毒性:悬浮颗粒物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2,7(4):1-8.

[7]崔静,陆光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对鲫鱼的急性毒性研究[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1-5.

[8]洪旭鹭.有机农药对淡水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1-61.

[9]赵颖.淡水鱼类对3种农药的敏感性分布(SSDs)[D].杭州:浙江大学,2013:1-90.

[10]姜东生.典型污染物对淡水生物的急性毒性及我国林丹水质基准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

2014,1-73.

[11]刘泽君,唐雅丽.5种杀虫剂对3种淡水浮游动物的急性毒性[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7,17(2):1-7.

[12]孙胜男,张治斌,王倩,原鑫,吕静,赵文阁,于东.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东北林蛙的急性毒性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3(5):1-4.

[13]肖鹏飞,林晓雅,刘毅华,赵颖,沈坚,徐吉洋,耿翠敏,朱国念.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法的毒死

蜱对稻田生态系统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毒理学报,2017,12(3):1-10.

[14]Narra M R,BegumG,RajenderK,etal.Toxic impact of two organophosphate insecticides on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a food fish and assessment of recovery response [J].Toxiclogy and Industrial Health,2012,28(5):343-352.

[15]Booth LH,Ohalloran K.2001.Acomparison of biomarker responses in the earthworm Aporrectodecaligioosa to the organophosphorus insecticides diazinon and chlorphrifos [J].Eevirpn.Tocicol.Chem.20(11):2494-2520

[16] ZhangZ-Y,Zhang C-Z,Liu X-J,etal.Dynamics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the autumn Chinese cabbge(Brassicchinensis L.)grown in open fields[J].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06,62:350-355.

教学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教学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一、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 说明这个课题应该实行研究,自己有条件实行研究,准备如何展开研 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 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是再 次论证研究课题的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 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 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 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能够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 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实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 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实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 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 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 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能够看出今 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 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实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准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问题的提出 ①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②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③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 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实行了那些研究? ④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 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 有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 什么贡献? ⑤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 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 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关键词的界定。 (3)研究设计

关于学生厌学心理情绪的开题报告

学生厌学心理情况的 调查 作业:第一部分:开题报告第二部分:论文第三部分:观后感 姓名:王萌 班级:12级2班 学号:2012371522120120376 指导老师:申兆龙 第一部分:开题报告 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及预防开题报告 一、学生厌学的定义: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行为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厌学通常以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学生的厌学行为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如在思想上表现为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理想淡漠,信念丧失,没有追求,没有奋斗目标,整天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精神空虚; 在学习上表现为态度马虎,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把学习当作苦差事,少学为好,不学为妙,没有恒心,缺乏毅力,经常逃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在生活上表现为懒散,惰性大,不遵守学习纪律,对学习没有兴趣,浪费时光。 而这些行为后面均各有其不同的动机。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指引个体趋向于某一目标的内在历程。可见动机是行为的内动力,是行为的内在心理原因。学习活动的动机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导致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学习动机,即缺乏学习活动的内动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多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这就是说厌学心理普遍存在。事实上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厌学心理是目前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

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它轻则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失去学习兴趣。严重的还会使他们产生悲观厌世,消极面对人生,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本报告在对厌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旨在提示出学生厌学与个体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之间的内存联系,为克服和矫治学生的厌学,促进学生心理的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国外的研究——未搜索到世界讨论“厌学(be weary with school,be disguted with school, dislike of school)”的资料,相关资料是“逃学(truancy)”、“辍学(dropout)”和“拒绝上学(school refusal)”的研究。已占有代表性的逃学原因、干预策略的研究包括:Peter Kooranan 的研究认为逃学行为与学校和班级内的社会相互影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Barbara sammer 在25个逃学者之间进行了对比研究,他们对四个维度(家庭、友谊模式和兴趣爱好、对待学校的行为、认知因素)做了分析认为,逃学的最大原因是厌倦和讨厌学校和老师。Henry Kinherly的研究中发现父母亲的教育、放学后无人监管等于逃学有显著相关。 国内研究 就研究内容而言,一般都比较倾向于针对厌学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对策的综合研究,他们在这三者的研究中均有所见长于其中一个方面。周晶晶等在《中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中描述了学生厌学的某些行为特征,调查了高中生的厌学比例,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厌学与教师和现存教育制度相关;符秋韵揭示了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率随年级上升并且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多项较大样本的调查研究结果都印证了,我国不少地区中小学生有四成以上是厌学者,通称为“差生”。兰靖、张念蒙的《隐形辍学论》所界定的隐形辍学学生群中实际上还包括了仍有学籍但心不在焉的“准辍学生”或“学困生”,两个群体相加,厌学者的人数规模超过七成,而且随年级增高而不断蔓延,初二是厌学学生人数剧增的高危年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北师大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中学生10.4%,高中生4.3%!刘银元的研究表明,学生厌学实际上是对以学校课堂为传播环境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载体的社会主流文化的消极态度的表现,社会上的官本位文化、大众商业文化、严厉的学校制度文化、放任自流的家庭文化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等助长了学生的厌学心理与行为。另有研究则表明,农村学生的不利的家境、所处的地区社会经济发达水平和文化环境是其厌学的深刻社会根源,农村初中生大面积厌学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场教育—社会悲剧。 方双虎关于农村初中学生乐学与厌学的对照研究表明,学生的乐学与厌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优劣,厌学现象的产生并不能归为智力水平的差异。着眼于对学生主观根源的一些研究则表明,厌学学生常表现出敏感、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易疲劳、抑郁、焦虑、稚气、表达自身感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不安全感、继发情绪紊乱、过分的行为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等个性缺陷和人格障碍,女生更为突出。有人提出“用行为主义方法纠正学生的厌学行为”,有人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的对策更有利于克服厌学情绪;有人倡导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学经验,有人认为需要从网络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中寻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有人认为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四、本项研究的立足点: (一)中小学生厌学的事实真相观察与调查研究 (所有学校参加统一组织的调研,包括问卷调查和专题访谈) 厌学的学生有多大的群体规模、分布状况、心理生态或厌学的程度、可能的后果。 (二)中小学厌学问题的学校内外根源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认识过程的一种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我校教师要求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迫切希望 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轻“学”;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的基础。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从中指出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此外,钟启泉教授在《教师之友》2002年11期中对有效教学的背景、核心思想和教学理念也作了简单的论述。以上这些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对本课题具有直接理论指导的意义。 就国外研究来看,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还是当时“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我国学者张璐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1期中指出了国际有效教学的四条标准:教学对话、语言发展、挑战性的活动和学习背景化。 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两者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相对于课程改革以前来说,现在更加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如有效教学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等。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缺乏学科针对性,未能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缺乏具体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尤其缺乏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课堂教育教学经验。 因此,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们教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紧紧扣牢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师原有知识结构及个人业务素质的基础上,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主阵地,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和更新教育观念、深刻自我反思等方面的教师自身的行动研究,来探究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从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建立起新的适应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方法与活动方式

医疗器械的免疫毒性评价_杨晓芳

医疗器械的免疫毒性评价 杨晓芳综述 奚廷斐审校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 摘要 随着对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人们开始认识到医疗器械与人体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单独致敏试验不能全面地评价生物材料类医疗器械免疫学的各个方面,不能为生物材料的临床使用提供安全有效的试验资料,不能为管理机构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数据。本文着重介绍了医疗器械免疫毒性试验原理和方法。 关键词 医疗器械 生物材料 免疫毒性 评价 Evaluation of Immunological Toxicity of Medical Devices Yang Xiaofang Xi Tingf ei (N ational Institute for the Contr o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 i olog ical Products,Beijin g 100050,Ch ina) Abstract T here has been increasing a ttentio n ov e r the past few year s o n the po tential fo r the medical dev ices to ca use chang es in the immune sy stems,and it w as necessar y to prov ide g uidance on ho w to address th e adv erse effects of medical devices o n the immune sy stem.Her e we intro duce the principles a nd methods fo r immuno t-ox ico log y testing o f medical devices. Key words M edical dev ices Bioma teria l Im muno tox ico lo gy Ev alua tio n 1 引 言 随着医学和生物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在替代人体组织、器官或改善功能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同时由于自体或异体器官的移植仍面临诸多困难,使得人类越来越依赖医疗器械,尤其是长期植入人体的医疗器械,比如人工心脏瓣膜等人工器官、血管支架等改善功能的医疗器械已经在临床大量应用。生物相容性评价是对这些医疗器械进行风险评估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94)颁布的《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ISO10993)明确列出了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全身毒性、致敏和刺激反应、血液相容性、生物降解等生物学评价试验项目,用于医疗器械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随着对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得人们开始认识到医疗器械与人体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1~4]。 免疫系统是人体抗击外源性物质的屏障,对植入人体的异体、异种材料或合成材料会产生一系列免疫防御反应,包括非特异的炎症反应,特异的抗体/抗原反应、补体激活、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表达等等。免疫系统包括复杂的器官和细胞,正常情况下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与有免疫毒性的物质接触会打破这种微妙的平衡,而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免疫抑制、过敏或自身免疫。免疫系统的改变对于人类健康潜在的不利影响越来越成为科学和公众日益关心的问题。受影响的机体可能没有明显的疾病,但是会表现为越来越不能抵御那些普通的疾病,比如过敏疾病和普通疾病(常见的伤风、感冒或者耳炎等等)[5~13]。 医疗器械或生物材料一次或多次接触机体后能够激发和诱导免疫系统,导致机体产生致敏反应,目前多采用致敏试验(封闭斑贴法和最大剂量法是致敏试验使用率最高的两种方法,也是国际标准ISO 10993-10中列出的两个方法)用于评价医疗器械或生物材料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对自身健康的更多关注,显而易见,致敏试验已经不能满足医疗器械免疫学评价的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J Biomed Eng 2007;24(5)∶1191~1195

开题报告.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课题

一、研究背景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2006年12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达了由中央教科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之后,中央教科所在全国遴选课题实验区。2007年4月,合肥市教育局组成课题组积极向中央教科所申报“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2007年4月13日,该课题经中央教科所“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总课题组批准立项。为了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结合我校教师教育实际,2007年11月,我校整合研究力量,组成有研究能力的课题组,积极向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申报子课题《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很快得到了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课题组批准立项,这是上级领导对我校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市、区课题组对我校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也使我们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能否在思想上、行动上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切实搞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本次课程改革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入研究、探索并最终构建适合我校实际、有效促进教师专业

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式,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增强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目标 (一)全面提高我校教师专业素质。通过课题研究,在我校催生一批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二)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明确学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再提升。通过课题研究,努力成为学习型学校。 四、研究内容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指标是什么?有效教 学如何设计与实施?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有效教学的反思如何进 行?如何重建有效教学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些被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是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问题,在课题研究中要深入研讨。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借鉴法。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

心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心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综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理研究的开题报告,欢迎大家的阅读。 1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⑴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在半年的研究时间,10次治疗活动里面,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检验合理情绪疗法对监狱长刑犯的抑郁病症矫治的有效性即对病患情绪状况的促进作用;并使正处于监狱服刑中期的长刑犯认识到,情绪状态并不是激动体验的结果(人们体验到某种不愉快的事件,某种失败或者遭到排斥,都可以被称为"激动体验"),而是不合理信念的结果,并且使治疗对象对他们先前存在的不合理对象产生怀疑。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变非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其消极情绪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在纠正长刑犯非理性信念的基础上,让他们懂得一些抑郁症的医学知识,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自己性格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会在监狱环境下患抑郁症的原因;让监狱患者也能相信自己是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加强锻炼,改变原来对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逐渐培养自己具有健康的人格,适应监狱劳动改造的环境,积极地对待相对漫长的服刑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不管遭遇任何人生的变迁,都要从逆境中走出来,在生活中做一名强者。

⑵意义:一旦接受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的对象——长刑犯用合理信念取代了不合理信念,他们会感到更积极,就会做出更恰当的决定。从而使他们能正视自己所处的现状,积极配合监狱的管理,加强自身的改造,为将来刑期结束,重新融入社会而培养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能帮助监狱管理人员更好地认识到患有抑郁症的监狱长刑犯的情绪特征和患病原因,从而促使他们更正确、合理地对待病患在服刑期间出现的特殊情况和表现,给与病患更多的理解和人文关怀,帮助其克服情绪上的心理疾病,更好的参与改造。同时也有利于监狱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2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合理情绪疗法目前在治疗罪犯中得到的应用较为广泛: ⑴国外研究:①艾伯特·埃利斯曾进行了一些治疗性犯罪人的尝试,他利用情绪疗法治疗了一个28岁的露阴癖者。在前几次的治疗中,艾伯特·埃利斯就向这个治疗对象表明了他存在的不合理思维,这些不合理信念导致这名治疗对象体验到一些消极情绪,例如,自怜、抑郁、愤怒等。因此,在治疗这名露阴癖者的过程中,艾伯特·埃利斯向他指出了不合理思维,帮助他对每种不合理思维提出质疑。随着患者放弃对自己提出的强制性要求,随着他用别的内通替代了自己的偏好和愿望,他的行为变得不那么冲动了,他感到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反社会行为了。这种方式被称为合理情绪疗法的a—b—c模式。艾伯特·埃利斯在排斥治疗对象的行为的同时,接纳治疗对象本人。他帮助治疗对象处理其敌意和抑郁情绪,从而降低这类消极情绪的强

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但作为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学校,面对生源的参差不齐,教师的结构老化,公办学校的升学压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充分体现,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课堂民主停留在表层。不少学科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被动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面对如此的窘境,我们冷静思考,确定了“科研先导”的意识,提出了“以课题促进教学,让教学催生课题”的解决策略,因此,产生了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以教师的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估策略的研究为主。 2、对兴趣、情境、问题、合作、探究、练习、实践、体验、评价九个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因素进行研究。 3、探索出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具体阐述见研究内容一节)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教学因此诞生。 有效教学研究有影响的国外以赫斯特为代表,他认为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

教研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指导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批准号: 学术顾问:XXX XXX 课题承担人:XXX 所在单位:XXX中学 2012年8月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时间:2012年8月10日上午9时地点:XXX中学会议室参与人员:校长XXX、副校长XXX、教务主任XXX及XXX中学语文教研组老师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 (一)、课题的提出 2009年,语文新课改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新课程理念如雨后春笋,遍布语文教学百花园,语文课堂从此尝试力改一言堂、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广大语文教师从语文教学“误尽苍生”的社会舆论责难声中进入更新一层的学习、实践、总结。于不断深刻的反思中丰富着新课程改革之理念,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专家因此脱颖而出,他们以炽热的激情诠释着语文教学的理论、实践,书写着语文教学的华美篇章。因此,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广大语文工作者一直就没有停止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仍是语文教育教学的热点和难点,有建树而具有实践性的成果仍不多,故加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基于以上的认识,也鉴于目前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象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情势,我们课题组同仁觉得有必要探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效率之一系列途径,构建师生之间知识的良性互动模式,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而尤为重要之处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喜爱语文课。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意义在于: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科学组织语文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符合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实验假设

2020年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是现代诗歌作为特殊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化。以下是为大家的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希望大家能喜欢。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北大教授钱理群十分关注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他曾说“引导孩子读诗,写诗,用诗来陶冶心灵,营造诗的家园,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是带有根本性的。” 但是,现实中的中学语文教育却因多种原因过多地奉行着实用主义价值观念,致使原本激情四溢的中学生在应试制度挤压下、快餐文化冲击中,泯灭了尊贵的思想,钝化了丰富的心灵,丧失了审美和创新的多种语文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确立了“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课题。 二、研究意义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是现代诗歌作为特殊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化。但跟古典诗词教学比,现代诗歌教学不但艰难,甚至已经到了整个语文教学的最边缘。因此,在高中学段,研究现代诗歌教学意义重大。

恢复现代诗歌作品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以及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所应具有的神圣地位;补充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丰富高中语文优秀现代诗歌作品思想内涵,细化选修课程系列1“诗歌与散文”的操作实践;引导广大青少年在阅读大量优秀现代诗歌作品过程中,学习掌握高效鉴赏现代诗歌作品的方法,最终能诗意地把握语言、感受生命、彻悟生活。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名称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 二、界定解读 1、现代诗歌:主要指中外诗歌宝库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名家名作和流传广影响大的名作。故所选诗歌,在地域上涵盖中外,时间上侧重现当代。 2、教学研究:在充分考虑现代诗歌文体特点基础上,侧重两方面研究:一是现代诗歌在语言、意象、手法及思想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二是引导学习掌握读诗、品诗、悟诗乃至尝试创作诗歌的技巧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设想 1、掌握方法: 以《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所选的《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为例,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最基本的鉴赏现代诗歌的方式方法。

毒性试验整理

实验一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评价试验 一、实验器材 1.菌株 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2.培养基 酵母膏0.5%,胰蛋白胨或多聚蛋白胨(Polypetone)0.5%,甘油0.3%,NaCl 3%,Na2HPO4 0.5%, KH2PO4 0.1%,pH6.5。固体培养基再加琼脂2%。 3.溶液、试剂及待测物质 酵母粉,蛋白胨,NaCl(AR),Na2HPO4(AR),KH2PO4(AR),甘油(AR),二甲基亚砜(AR),乙酸乙酯(AR),HCl(1M),去离子水。 4.仪器及其他用品 生物毒性测试仪;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振荡培养箱;DELTA 320pH计;氮吹仪;镊子,移液枪,三角锥形瓶等。 二、目的要求 1.学习了解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原理。 2.掌握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评价试验的操作要领和评价方法。 三、基本原理 发光细菌是指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能够发射肉眼可见的蓝绿色荧光的细菌,这种可见荧光波长在450-490 nm之间,在黑暗处肉眼可见。不同种类发光细菌的发光机理是相同的,都是由特异性的荧光酶(LE),还原性的黄素(FMNH2),八碳以上长链脂肪醛(RCHO),氧分子(O2)所参与的复杂反应,大致历程如下: FMNH2+LE→FMNH2·LE+O2→LE·FMNH2·O2+RCH→LE·FMNH2·O2·RCHO→LE+FMN+ H2O+RCOOH+光 具体来说,生物发光反应由分子氧作用,胞内荧光酶催化,将还原态的黄素单核苷酸(FMNH2)及长链脂肪醛氧化为FMN及长链脂肪酸,同时释放出最大发光强度在波长为 407-409 nm处的蓝绿光。 发光细菌法是利用灵敏的光电测量系统测定毒物对发光细菌发光强度的影响。发光细菌含有荧光素、荧光酶、ATP等发光要素,在有氧条件下通过细胞内生化反应而产生微弱荧光。当细胞活性升高,处于积极分裂状态时,其ATP含量高,发光强度增强。发光细菌在毒物作用下,细胞活性下降,ATP含量水平下降,导致发光细菌发光强度的降低。实验显示,毒物浓度与菌体发光强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因而,可以根据发光细菌发光强度判断毒物毒性大小,用发光度表征毒物所在环境的急性毒性。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目的 “三五五”教学模式真正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可是就中学生课堂来说,提问意识弱、提问水平低、对老师的话不敢有任何的质疑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改变不了。尤其在中学物理课上,表现的很突出,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一系列新问题。其实新课程呼唤会问的学生、会质疑的学生,更呼唤有心于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教师。但是,在本人长时间的观察和调研当中,无论是“新课改”还是“传统教育”都只是涉及到了现代教育的皮毛,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在物理课程中表现明显。 教师过多的提问压制了学生发问的欲望,阻碍了学生发问的机会。正是在老师的这种精心诱导下,学生慢慢散失了自己探究知识的动力,正是在老师的这种层层逼问中,学生逐渐失去了疑问的主动权。多元思维被一元思维所替代,致使学生没有发挥自己质疑能力的空间和动力。手段被目的化,教学成了一种过场,学生根本散失了自己的思想。 “三五五”教学模式下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因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质疑精神。只有敢于疑别人之不疑,不满

足已有结论,不迷信权威的仲裁,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有创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通过“问题——探索——解决”强化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研究的意义 在现有的对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中,往往侧重理论性的分析,操作性不强。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对策,丰富教师教学的研究,促进该研究的全面化、深入化;具体研究不同类别的高中生的需求特点,为教育 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论对教师激励学生问题意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高中生质疑意识的发展和思想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创 新性人才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能不懈地探索答疑的能力。对于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些研究是本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查的形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了解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因教师授课情况、态度、时间等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的反应特点。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离不开质疑,问题意识的提高可促进学习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 提问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在融

[幼儿教育论文]幼儿情感情绪的表现与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情感情绪的表现及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情绪情感的良好健康发展是人一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对幼儿进行重复不断的情绪情感的控制,有利于幼儿大脑的前额叶的发展与成熟,从而形成与完善幼儿的情绪情感控制机制的形成与完善。在幼儿阶段,情绪情感的表现是幼儿与外界进行交往的重要“语言系统”,和人的认知活动相比,情绪情感的原始作用更早、动力性更强。如果教师忽视了幼儿情绪情感的在动因的培养与引导,就会让幼儿逐渐形成不良的心理和情感倾向。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幼儿的保教活动中,要特别注重幼儿的情绪情感表现,并对幼儿的情绪情感表现做出积极的回应。在幼儿良好情绪情感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果教师能够对幼儿的情绪情感表现及时进行观测、诊断、引导就能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情感。因此,研究幼儿的情绪情感表现,并对其进行积极有效回应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二)研究的价值 理论意义:由于早期的幼儿情绪情感调控策略对幼儿今后的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然而目前对幼儿的情绪表面和教师积极的回应策略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切实可行而又有效的研究成果更少。进行幼儿情感情绪的表现及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对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水平,丰富幼儿教育心理教育理论,培养情绪情感良好心理健康的幼儿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实践意义:本课题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对幼儿情感情绪的表现进行观察研究,从对

幼儿情感情绪的表现的实际观察中分析、找出幼儿积极和消极的情绪情感表现形式,找出影响幼儿情绪情感行为的生理与心理因素,为有效研究幼儿的情感发展的有效回应策略奠定基础,从而为教师在教学中对幼儿实施正确科学的回应与调控措施提供实践操作的依据。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幼儿 广义上,幼儿是指0--6岁的儿童,本课题所指的幼儿是3--6岁的儿童。在幼儿期,儿童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影响。幼儿期对其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情绪情感表现 情绪情感表现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及相应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本课题中幼儿的情绪情感表现是指幼儿对客观世界的态度的体验和相应的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这些表现形式主要有:哭哭啼啼、随心所欲、碰不得、亲亲我、帮帮我、管闲事等类型。情绪情感作为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情绪情感研究逐渐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研究领域。总的来说,从国外的研究来看对情绪情感的解释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调从情绪的起因来理解情绪,认为情绪是个体适应特定环境或情境需求的产物。在这方面人们主要探讨情绪“是什么”的问题,侧重于对情绪的结构和环节的研究;二是强调情绪的现实功或作用,认为情绪是对生存和适应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或应对策略。相关的研究认为,情绪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产生于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在个体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三是强调情绪是一个多因素协调的整体系统,情绪是有机体的生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协作反应。相关研究认为,首先情绪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其次情绪是一个动态的

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建设课改特色学校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以校为本”的改革方案强烈影响着我们原本熟悉的教育环境,在实际教学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严重的“重教有余,重学不足”,我们也都深刻地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一)课题的提出 1、现代教学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教学教育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也才能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出积极的反映。 2、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我校教师要求改变课堂教学现状的迫切希望。 纵观课堂教学现状,我校已将洋思中学的教育模式内化为自己的课堂模式。将杜郎口教学模式融入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 ①重“教”轻“学”,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②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有些教师教学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将杜郎口教学模式融入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创出一套具有义安二中特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实施中,在教师指导下构建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面体现课程目标,注重单位时间学习效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过程(二)、课题研究目标: 1、研究目标: ①探索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②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③培养一批能用创新理论与方法成功地进行教学的骨干教师。 2、内容: ①构建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使课堂教学的教材教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认识和发展为中心,从研究如何教学生学变为指导学生自己学会。”②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说,敢做,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发展思维,建立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心理学硕士开题报告

心理学硕士开题报告 心理学硕士在进行关于心理学的研究时,需要写好开题报告,那么应该如何写开题报告的内容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心理学硕士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由边沁开始的快乐与功利研究 英国伦理学家洛克和边沁是其中坚代表。由于伦理学的学科使命与问题意识,使得伦理学家把快乐与行为的道德准则、价值判断相联系。伦理学的这一道德追问与价值联系,使得哲学中的快乐演绎成为伦理学中的功利。功利是有利于快乐的事情。凡是有利于快乐的事情就是好的,这就是功利主义的行事原则。 经济学关于快乐与效用的量化研究 在经济学中,把快乐概念引入经济学。快乐效用度量问题的研究始于杰文斯创立的边际效用论。杰文斯认为,经济学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以最小痛苦换取最大快乐,人们消费的目的便是追求快乐减免痛苦。19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把物品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属性界定为效用。杰文斯把劳动定义为心身所受的痛苦即负效用,劳动收益得到的快乐则是正效用。而均衡的劳动时间则由劳动的边际收益(正效用:工资产生的快乐)等于边际成本(即由劳动产生的负效用:痛苦)来决定。在经济学中,快乐概念转化为效用,用以解释人类在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选择行为。从而可见,

经济学中效用概念的本质涵义仍然是快乐,快乐即效用。 心理学视角中的快乐指数:主观幸福感测量 从心理学角度看,快乐是个体依据自身标准对生活质量所作的主观性评价与情感性反应,即主观幸福感。由于其注重个体行为心理研究的学科特征,使快乐研究进一步转向主观分析,并突出对快乐的个体心理感受情感与认知的研究。与之相应,心理学家们更愿意以幸福来表征快乐。一些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指人们的良好的生活与行为状态,是人合理地节制感性欲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使人格、理性不断完善的活动。 社会学视角中的快乐指数:生活质量与满意度测量 社会学领域关于快乐与幸福研究的着眼点在于社会群体体验,其目的是找到一种能够用以评价特定社会主观生活质量与满意度的指标体系。社会学视角中的快乐测量主要表现为生活质量主观指标的构建过程。 社会学家意识到,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人得到幸福生活,人人感受快乐。因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达到人人快乐的状态,可以说是对整个人类的终极关怀。社会学家对快乐的研究是以人群对社会状况的认可即满意程度为注意点的。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重视生活质量的研究。1985年林南等首次在天津展开调查他们认为生活质量是对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 开题报告 襄阳市第四十中学郜广艳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课改以来,日常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教学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 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抉问题的思路.提供例证。它 是来源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 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的处理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 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 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 的想法、思路和对策等。它既有具件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一个课堂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使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深刻的理解教材,了解自己的学生,进而更合理的 设计教学流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使我们 的学生能享受到一个既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又有一个知识传授、感情交流、真实有效 的学习过程。达到教与学的最高境界。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每一位教师对所有的案例的事件有一个完整细致的记叙或者反思, 提供做出修正和新的解释的依据,使我们的教师把自己的学识和教学经验融会到课程教学 中去,用的眼光束审视课程,用自己的才华来创造课程,用自己的经验来完善课程。从而 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造。 (二)本课题研究所达的目标 (1)使教师能更好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自觉的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 学会分享别人的经验与教训.在实践中调整自我教学的行为。 (2)提高教师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用科学的态度来研究问题意识和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的将教学与科研整合为一体。 (3)实践重内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实现我们让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目标。 (三)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主要对通过描写或叙述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一些事件、故事.学生的心理活动、观念的 冲突、研究者的反恩等,以小见大.揭示出事件背后的教与学的方式、教学理念等等,帮 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学习活动经验。在案例中,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提出解决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