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二、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今:次第较后;第二。

2、俯仰一世古:一俯一仰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今:低头抬头。

3、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

今:抱在怀里;胸前等。

4、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

今: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三、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死生亦大矣大事2、形容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穷尽3、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饮酒4、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一样。

把……看作相等5、使动用法引以为流觞曲水使……漂流所以游目骋怀使……游动使……放开四、重点实词1、相与:互相交往。

夫人之相与2、喻:明白。

不能喻之于怀3、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齐彭殇为妄作五、重点虚词1、所以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用来……办法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原因2、之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足以极视听之娱/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向之所欣/俯仰之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后之览者助词,的虽无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不能喻之于怀代词,事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死生亦大矣(无标志)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状语后置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不能喻之于怀亦将有感于斯文3、定语后置:虽无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4、省略句: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映带(于)左右/列作(于)其次/悟言(于)一室之内/放浪(于)形骸之外七、成语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

游目骋怀: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

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八、文化常识:1、永和:帝王确立的年号纪年。

《兰亭集序》知识点完整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完整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完整归纳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和文学家。

他是王献之的孙子,王珣的儿子。

王羲之精通书法,并在艺术上取得了重要成就,被誉为“书圣”。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兰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二、《兰亭集序》的背景三、《兰亭集序》的内容概况四、《兰亭集序》中的主要意思和表达1.描写自然景色:文章通过描绘兰亭、山水、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丰富的变化。

3.赞美艺术:文章赞美了艺术创作的力量和价值,认为艺术有着超越时空的魅力,能够引领人们享受美好的精神享受。

五、《兰亭集序》中的艺术手法和特点1.精致的描写:文章中的景物描写细致入微,如“烟霞凝结,欲晓还留”、“遥山舒共远,直入海流清”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山水美的真实和细腻。

2.打动人心的情感表达:文章中的情感表达真挚感人,如“对景伤怀,不禁视屏翳然”、“机杼众聚,纷披日月之光”的表述,让人对生命和艺术产生共鸣。

3.抒发对艺术的赞美:文章通过抒发对文学和绘画的赞美,展示了艺术创作的魅力和价值,让人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六、《兰亭集序》对后世的影响1.文字影响:《兰亭集序》的文字风格独特,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表达方式。

2.书法影响: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艺术价值的认识:《兰亭集序》通过艺术创作的赞美,提升了人们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对后世艺术创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七、《兰亭集序》的主要论点和价值观1.学术追求:文章中提到了“文彩飘然”,赞美了文人墨客的学识和才华。

2.崇尚自然:文章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美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

3.珍惜时间:文章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呼吁人们珍惜时间,追求永恒的价值。

4.艺术至上:文章表达了对艺术的崇尚和赞美,认为艺术有着超越时空的价值。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1(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二)词类活用A.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B.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C.形容词作动词: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三)古今异义词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四)一词多义1.之: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

(语意山构成判断)B.倒装句:1.状语后置: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一、背景知识
1.作者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行书,为中国书法史上
的巨擘。

2.兰亭: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兰山山上,为建于东晋时期的园林。

兰亭素以风景秀丽、环境优美而闻名。

3.文人雅集:古代文人雅士的聚会,一般在风景秀丽的地方,进行艺术、文学的交流和创作。

二、篇章结构
1.序言:作者王羲之以自谦的语气介绍自己,以及参加兰亭雅集的决定。

三、主要内容
1.作者自谦才华:王羲之在序言中自谦自己的才华,以及因为自身的
职责所限制,无法如愿以偿。

四、主要语言技巧
1.对偶:通过对偶的句式,使文章的语言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2.比喻:运用比喻手法,将兰亭比作仙境,用以形容兰亭的美景。

3.对仗:采用对仗的句式,使文字更加韵律流畅,增强表达的力度和
美感。

五、主题思想
1.追求精神境界:《兰亭集序》通过描绘兰亭雅集的情景,表达了作者追求高尚的文化艺术境界的愿望。

六、现实意义
《兰亭集序》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被称为中国古代骈文的巅峰之作。

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文化传统和审美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兰亭集序》对于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着我们要以高尚的情操面对世界,追求精神境界的升华。

(完整版)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一、基本常识1.关于序、跋类文体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己写的,也有的是别人所写。

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某些观点,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序的体裁,有的是近似论说文,如《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都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见解和对人对事的态度。

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教与学》,其中的《伶官传序》即属此类。

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写作背景修禊,古代的一种习俗。

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也称“春禊”。

据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风和日丽,天清气朗,王羲之与当时的名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兰亭畅饮欢歌,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他们借“修禊”之名而举行的一次诗会吧。

名人雅士,融融欢聚,曲水流觞,低吟浅唱,好不惬意。

王羲之面对高朋挚友,挥笔泼墨,写下了“绝代无双”、书文皆美的序文。

二、字词语言1.通假字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通取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2.古今异义茂林修竹古:长今;常用义为“修理”、“修饰”列坐其次古:旁边、水边今:常用义为质量差或取诸怀抱古:兼词,“之于”合音今:常用义为众曾不知老之将至古:读zeng ,竟今:读zeng 多作姓向之所欣古:过去、原来今:常用义为方向终期于尽古:至、及今:无此义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3.词类活用A.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士少长咸集年轻人,年长的人B.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C.名词作动词映带左右环绕一觞一咏喝酒D.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4.一词多义列坐其次旁边水边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余船以次俱进次序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5.虚词运用所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以此用来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表方法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之曾不知老之将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三、理解分析1.结构脉络(一)叙宴集盛况(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2)写景——山、林、竹、水、气候;(3)盛况——流觞曲水,一觞一泳(4)感受——信可乐也(二)发人生感慨(1)为人处世的方式静态——晤言一室动态——放浪形骸(2)感慨抒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矣(三)明作序要旨(1)否定虚无主义人生观——“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写作动机——“后之览者,将有感于斯文”2.重点语句理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兴之于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背景介绍:
1.兰亭:兰亭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是古代文人雅士常去的地方,被视为风雅之地。

二、文学特点:
1.题材独特:以宴会为主题,通过描写宴会中的景色和气氛,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2.描述独到:通过对笔墨、诗酒、山水的描绘,创造出了富有艺术感的美景和氛围。

三、艺术手法:
1.写景描写:通过对兰亭的山水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美的形象。

四、主要内容:
1.以宴会起始:开头写了宴席摆设和人们的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2.山水描写:对兰亭山水的描绘,以及山水与宴会相映生辉的情景。

4.人生哲理:通过对友人的人生写照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珍视和追求。

五、情感表达:
1.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友人的称赞和赞颂,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敬重。

2.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友人的人生写照,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珍惜时光的呼吁。

3.对艺术的追求:通过对文房四宝和写墨的描写,表达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艺术追求的执着态度。

六、思想内涵:
1.爱才思进取:作者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许和对朋友之间良好关系的尊重,弘扬了追求卓越的精神。

2.主张情趣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通过描写宴会的欢乐气氛,表达了追求自由、快乐的人生态度。

3.提倡对故土的热爱和怀念:通过对兰亭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和对国家恢复往日荣华的期望。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一、题材与背景:1.《兰亭集序》是一篇序文,即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说明和评价,本文是为了介绍兰亭赋(古代文学作品)而写的序文。

2.《兰亭集序》写作的背景是王羲之应邀参加亲友之间的回乡游园会,游览完兰亭后,王羲之因为醉酒了,就没有和其他人一起参加回乡团拜,而是回到家中,写下了这篇《兰亭集序》。

二、记叙手法与结构:1.《兰亭集序》采用了记叙文的方式,通过描写兰亭的景色、氛围和亲友间的交流活动来表达主题。

2.文章分为七个段落,小节明确,结构严谨,过渡自然流畅。

三、艺术手法与特点:1.以景入情:作者通过对兰亭的描写,展示了兰亭幽静、清新的自然景色,以此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3.诗词集锦:王羲之的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书法和诗词作品,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成就。

四、艺术特点与意义:1.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王羲之通过对兰亭与文化传统的追求,表达了自己对于卓越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2.传承文化传统:作品中融入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于王羲之的影响。

3.兰亭文化:《兰亭集序》以兰亭为背景,借兰亭之名来表达文化追求和人生态度,兰亭成为文化的象征。

4.彰显个性才华:作品中展示了王羲之的诗词和书法才华,彰显了他的个人魅力和才智。

五、主题与内涵:1.追求卓越:《兰亭集序》表达了对于卓越和高尚品质的追求,通过对兰亭和文化传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理想和卓越的渴望。

2.传承文化:作品中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对兰亭和文化的描绘,传达了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追求。

六、影响与价值:1.文学价值:《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之一,以其文学的艺术性和思想内涵,被誉为"行书之宗、追求卓越之宝、永恒的经典之作"。

2.书法价值: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自评并列鼎盛的张怀瓘、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三苏一柳”,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的范本和研究的重点。

3.影响后人:王羲之不仅以其杰出的书法功底,更以其崇高的文化追求和反思人生的思考,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和学者。

兰亭集序知识点

兰亭集序知识点

兰亭集序知识点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所书的一篇序文,以下是其知识点:
1. 兰亭:位于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景色秀美,以竹子和兰花闻名。

王羲之曾在这里举办过一次诗文饮宴。

2. 王羲之: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风格俊秀、清丽、自然,影响了后代的书法演变,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

3. 兰亭序:王羲之在公元353年于兰亭饮宴时所写的序文,表达了他作为文人的理想和追求,对于文艺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临帖:指模仿或学习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并写在纸面上。

临帖是古代传承书法技艺的常见方式,也是观赏和学习书法的好方法。

5. 书法:中国文化传统中独具特色的美术表现形式,是用毛笔、墨汁和纸张等写出的汉字风格。

从古到今,书法一直被视为高尚文化艺术,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兰亭集序》是唐代文学家王羲之的名篇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下面将《兰亭集序》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背景知识:1.《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353年为自己整理的《兰亭序》作的序文,王羲之在序中详细叙述了他和友人们邀请在兰亭举行的文会的经过和心情。

2.文会:文人相聚的场所,可以交流文学和艺术。

二、主要内容:1.现场氛围的描写:序中描绘了文会的现场气氛,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描写手法,如“碧落黄泉,冥冥潇湘之宫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等。

通过这些描写,给读者展现了文会的盛况和气氛。

2.王羲之的心情感受:序中表达了王羲之对文会的赞赏和感慨,以及对友人们的敬重之情。

如“暇日先招文士之往还”,“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展现了王羲之对文学和友情的追求和珍视。

3.文学的价值:序中强调了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如“夫人之相与,俨若宾朋”,“居庙堂之高,则忧心忡忡,处江湖之远,则怀若涉世”。

通过这些句子,王羲之表达了文学对个人情感和生活经验的提升和启迪作用。

三、思想内涵:1.追求心灵的自由:王羲之写序的初衷是为了酬谢长官请客,并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慨。

序中多次提到了“自由”一词,强调了自由对个人精神和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和影响。

四、艺术价值:1.语言优美:序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借代等,使整篇序文的语言显得优美、流畅、具有节奏感。

2.视觉效果强烈:序中的描写语言都是以视觉为主,给读者提供美的享受。

如“碧落黄泉,冥冥潇湘之宫也”,“触目皆是心中之景”等。

3.情感真挚:序中的语言感人并充满真情实感,情感真挚。

五、影响和意义:1.《兰亭集序》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后人广为传诵和模仿,成为了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2.彰显了王羲之的学识和才华,表达了王羲之对文学和友情的执着追求和重视。

3.《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被后人高度赞赏和推崇,对后世文人的艺术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启示。

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代表了王羲之的个人才华和情感追求,也是中华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是东晋文学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千古绝艳的传世名篇。


章写了王羲之与友人在兰亭相聚的情景,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并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下面是《兰亭集序》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 文章的背景和结构:文章背景是王羲之担任会稽王的监护教育官期间,他的朋友在
兰亭举办了饯别宴会。

文章共分为八个段落,分别写了作者的心情、兰亭的美景、作
者与朋友的离别场面等。

2. 文章的主题:主要描写了兰亭美景、友情和人生短暂三个主题。

其中,兰亭美景通
过具体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之美;友情是文章的核心,通过描绘作者与友人
的离别情景,表达了友情的珍贵和深远;人生短暂是王羲之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他把
宴会比作人生,抒发了对时光流转的触动。

3. 文章的修辞手法:王羲之在文章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排比等。

比如“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就是采用了对偶的手法,形式上平衡了两个对立的
概念,突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孤寂。

4. 文章的艺术特色:《兰亭集序》在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时,运用了华丽的文字
和生动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开头的“悠然见南山”和结尾的“便欲
乘风破浪会稽山”都是气势磅礴、形象生动的描写。

5. 文章的思想内涵:《兰亭集序》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人情感情,寄托了作者对
友情和人生的深切思考。

文章从自然景物出发,引出对人生的抒发,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以上就是《兰亭集序》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您理解和学习这篇文章有所
帮助。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朝代)琅玡临沂(现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世称“王右军”。

文体“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

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二、文化知识1、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如《左传。

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

)(3)干支纪年法。

(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地支”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字。

纪年的方法,从“天干”中的“甲”开始,配“地支”中的“子”依次搭配,得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等等六十个组合,俗称作“六十花甲”。

如:《兰亭集序》“岁在癸丑”。

)?(4)年号干支兼用法。

(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

)??2、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暮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

三、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会面)四、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 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

今: ①抱在怀里; ②胸前; ③心里存着; ④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一、《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317年辞官归隐时,应邳郡王司马睿之邀在兰亭上作的序文。

王羲之以自己在兰亭的见闻为主线,结合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写出了这篇蕴含哲理的文学作品。

二、《兰亭集序》的主题《兰亭集序》主要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思考。

文章以兰亭为背景,通过描绘兰亭的景色和相关的文化活动,来展现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王羲之用兰亭作为个人生命的缩影,表现出对光阴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

三、《兰亭集序》的写作手法1.描写手法:通过对兰亭景物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

王羲之以“清景丽句行”,通过文字描写传达出富有艺术感的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2.感慨抒怀:王羲之写文章时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通过对“何萧瑟之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等感慨的表达,表现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四、《兰亭集序》的艺术特点1.以景写情:王羲之巧用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以景写情,使得文章更具艺术感和意境。

2.以情感人:王羲之在写作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以亲身经历和亲身感悟来表现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短暂,透露出浓郁的个人情感。

五、《兰亭集序》的影响《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被誉为“永志不忘”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在字画艺术中具有极高地位,更在整个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了后人学习与模仿的对象。

六、《兰亭集序》对现代价值的启示《兰亭集序》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给人们带来许多启示。

其中包括:1.珍惜时光:《兰亭集序》通过描绘时光的流转表达了对光阴的珍惜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好好把握每一刻。

2.感悟人生:王羲之通过自己的感悟,对人生的短暂提出了深刻的思考,使人们认识到人生无常,要珍惜眼前,充实自己的每一天。

3.追求艺术:《兰亭集序》以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鼓舞着人们追求艺术的热情。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⑵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⑴茂林修竹(意为“高”)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⑶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⑴ 若合一契(一起)⑵ 其致一也(一样)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⑸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 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 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 其致一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3、悟言(于)一室之内4、放浪(于)形骸之外【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兰亭集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兰亭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语法体系1、词语:1词类划分2常用词法2、句式:(1)判断句2省略句3被动句4倒装句1、重要实词生僻实词,一词多义,偏义复词(1)修禊事也禊:古代祭祀礼节;三月三人们到河边去邪修:做(2)茂林修竹修:高(3)况修短随化:修:长寿(4)清流激湍:激湍:流得很急的水(5)引以为流觞曲水:以为:把…作为(6)列坐其次:列:排列其次:曲水旁边(7)畅叙幽情: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8)俯察品类之盛:品类:自然界的万物(9)所以游目骋怀:所以:所用来,表目的(10)足以极视听之娱:足以:能拿来极:穷尽(11)信可乐也:信:确实(12)夫人之相与:相与:相处交往(13)俯仰一世:俯仰:时间短暂(14)或取诸怀抱:或:有的人诸:之于怀抱:志向(15)或因寄所托:所托:爱好的事物(16)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陈迹:旧迹(17)况修短随化:短:长寿,短命;化:自然(18)终期於尽:期:到(19)齐彭殇为妄作:彭:长寿殇:短命(20)故列叙时人:列:一个个(21)录其所述:录:记下所述:作的诗歌(22)其致一也:致:兴致,情致(23)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这篇文章2、重要虚词①之(1)代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这件事感慨系之矣这种情况不能喻之于怀古人的文章(2)动词,到;及其所之既倦(3)主谓取独夫人之相与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不知老之将至(4)结构助词的,或音节助词无意义1、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的2、仰观宇宙之大的3、后之览者的4、悟言一室之内的5、暮春之初音节助词无实意(5)宾语前置的标志②以(1)介词,表示方式,原因,工具等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表因为(2)连词,而,表顺承、修饰(3)连词,因为;(4)连词,来所以游目骋怀连词,来③而(1)连词而,表顺承(2)连词而,表修饰(3)连词来,因而;表因果(4)连词却,表转折5连词“而且”,表递进;④其(1)代词(2)副词,表语气,一定、难道、还是等⑤焉(1)语气词(2)疑问代词,哪儿,哪里(3)指示代词,这里,那里⑥因(1)连词,因为(2)动词,依据,根据或因寄所托⑦为1动词2替3是,作为引以为流觞曲水作为已为陈迹是⑧且1将要2况且⑨然1连词,然而2连词,然后⑩乃(1)副词,是,于是(2)副词,才,居然(3)副词,只,仅仅⑪所(1)所字结构,所+动=名词性短语或因寄所托喜爱的事物向之所欣喜爱的事物欣于所遇遇到的事物及其所之既倦得到的事物(2)处所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所以,表…的原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⑫于(1)介词,在,比,对,到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在当期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对终期於尽到⑬则1连词,那么⑭与1连词,和2动词,联合,交往夫人之相与交往3动词,赞同,给予⑮虽(1)虽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虽趣舍万殊(2)即使虽世殊事异3、古今异义语境是判断标准:(1)词义扩大:江、河、睡(2)词义缩小:臭、亲戚、宫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俯察品类之盛(3)词义转移:涕、走、汤、去亦将有感于斯文或取诸怀抱(4)感情色彩:爪牙、鹰犬4、词类活用判断词性,要根据词语所处的语法位置基本语法结构图:容词,数词,名词,代词+主名词、代词词,介宾短语+谓动词,形容词词,形容词,介宾结构容词,数词,名词,代词+宾名词,代词蓝色字是句子主干句子枝叶1、使动用法名动形①动词的使动引以为流觞曲水使酒杯流起来所以游目骋怀使眼力纵展,使胸怀开阔所以兴怀是感情抒发②形容词使动③名词的使动用法2、意动用法名形①形容词意动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齐;把…等同②名词意动3、活用作动词名形数①名词活用做动词一觞一咏:觞:喝酒映带左右:带:环绕②形容词活用做动词③数词活用做动词4、活用作名词形动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不知老之将至死生亦大矣②动词活用做名词5、名词动词作状语5、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见面虽趣舍万殊:趣,通趋向6、特殊句式1判断句2省略句3被动句4倒装句1判断句①、“者、也”判断句②、“是”字判断句③、“无标志”判断句1、死生亦大矣;2省略句①主语省略1、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②谓语省略③宾语省略引以之为流觞曲水④介词省略1、映带于左右2、悟言于一室之内(3)被动句①为所结构被动句②为加动词、名词③用“于”表示被动(4)倒装句①定语后置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2、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3、中心词+后置定语+者②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3、用“之”和“是”将宾语前置4、方位名词,时间名词作宾语时的宾语前置③谓语前置主谓倒装④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2、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3、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4、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精美)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精美)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一词多义
01
02
修禊事也(动词,做,举行) 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寿命)长)
2.修
俯仰一世(数词) 一死生为虚诞(意动,把……看做一样) 其致一也(一样,相同)
1.一
一词多义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仍然) 亦犹今之视昔(如同、好像)

惠风和畅(舒适、舒畅) 亦足以畅叙幽情(尽情地、充分地)
耐得寂寞 拥得繁华
好像这样久了,倒是会忘记开始遇到的困难,渐渐地变成自己生活的旁观者,看着生活平静地流淌。都说人是慢慢成长的,其实不是,人是瞬间长大的,就像是突然间沉淀一般,突然不会谈恋爱了或者说不想谈恋爱了,一个人生活单一却也不会觉得无聊,即便很多时候还是会迷茫却也不会觉得烦躁了。 去年的今天我在不一样的城市,背着不一样的书包,留着不一样的发型,走着不一样的路,想着不一样的事情,有着不一样的心思。谁说改变需要十年呢。 身边的牛人倒是不少,像是神抵一样的存在,我也只是羡慕想着反正自己也不会变成那样的人,直到有一天一个学长跟我聊起来,才知道原来他也有看不进去书的时候也有写论文写到想撞墙的时候,我们都忘了他们是用怎么样的一个代价才换取来了这样的一个人生。他说,如果你想要去实现梦想,孤独是你的必修课。如果不能沉下心来,就没有办法去实现它,因为那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孤独能让你更坚强,你必须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
虚词

添加标题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助词,的)
添加标题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定语后置标志)
添加标题
悟(通晤)言于一室之内 (助词,无意义)
添加标题
不知老之将至(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添加标题
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到、往)

兰亭集序知识清单

兰亭集序知识清单

兰亭集序知识清单兰亭集序知识清单东晋诗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共计324字,凡是重复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1个“之”字,各具风韵,皆无雷同。

《兰亭集序》知识点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3、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

今: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7、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修辞修辞手法:互文例: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句式修禊事也(判断句)死生亦大矣(判断句)其致一也(判断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c)省略句映带(于)左右列坐(于)其次悟言(于)一室之内放浪(于)形骸之外引以(之)为流觞曲水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1、一起。

例:若合一契2、一样。

例:其致一也3、将......视为一样。

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

例:一觞一咏(三)次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四)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五)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6、修守战之具:整治7、余独好修以为常:修身养性(六)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注定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4、期(jī)年之后:周、满、满一年5、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七)之1、动词,往,到达。

王羲之《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归纳

王羲之《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归纳

王羲之《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归纳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文言文的经典之作,被公认为文人墨客的楷模。

在这篇文言文中,王羲之通过描绘一个庄重而美丽的景象,来表达他对友情、人生和艺术的思考。

以下是《兰亭集序》的文言知识点的归纳:1.修辞手法:《兰亭集序》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排比、对偶等。

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加文辞的华丽度,还可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

2.辞章格调:《兰亭集序》以辞章格调为主,通过字句的安排和句式的运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韵感。

辞章格调是文言文中的一种修辞方式,可以使文章更加优美流畅。

3.寓言与象征:《兰亭集序》利用了一些寓言和象征手法,如兰亭和鹊桥的描绘,寓意着友谊和交往的重要性。

王羲之通过描绘这些图景,告诉读者友谊的可贵以及交往的必要。

4.文化典故:《兰亭集序》中还使用了大量的文化典故,如《列仙传》中的故事、古代文人墨客的事迹等。

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文章的意境,还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致敬。

5.社会风气:《兰亭集序》通过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人情世故的描绘,反映了文人墨客的状况。

文章中对宴会、饮酒和游戏等方面的描写,体现了当时社交活动的一种风尚。

6.思想文化:《兰亭集序》中的文言文还体现了王羲之的思想文化观点。

他强调自然和人文的结合,认为只有通过艺术的创作和追求,才能体现人的精神境界。

7.诗词鉴赏:《兰亭集序》中插入了一首《行路难》的诗词,这首诗词是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对诗词的点评和解读,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和表达效果。

综上所述,《兰亭集序》是一篇具有丰富文言知识点的经典文章。

通过对修辞手法、辞章格调、寓言与象征、文化典故、社会风气、思想文化和诗词鉴赏等方面的归纳,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言文的魅力。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大全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大全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大全
一、文学传统的继承
1.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中通过赞扬兰亭饮宴的传统和文人雅士的风采,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文学传统的继承:文中对前辈文人的称颂、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引用等方式,展示了王羲之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二、自我要求与进取精神
1.自我要求的意义:文中通过比较自己与前辈文人的优劣,以及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展示了王羲之对自我要求的追求和坚持。

2.进取精神的重要性:文中通过对学识、才情、品德的要求,强调了进取精神的重要性,并以自己为榜样,鼓励后人追求自我进取。

三、自然景色的描写与神韵追求
1.自然景色的描写:文中通过对兰亭美景的描写,展示了王羲之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独特的观察力。

2.神韵追求的表达: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的神韵和心境追求,体现了王羲之对艺术表达的追求和对心灵境界的追求。

四、行文志趣与艺术追求
1.行文志趣的描写:文中通过描述宴会飨宴的场景,展示了王羲之对良好行文志趣的追求和表现。

2.艺术追求的追求:文中通过对文学创作追求的叙述和比较,展示了王羲之对艺术追求的坚持和对作品完美的追求。

五、经典引用与文学修养
1.经典引用的运用:文中通过对《诗经》、儒家经典的引用,展示了王羲之对经典文学的熟悉和理解。

2.文学修养的要求:通过对文化典籍的引用和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强调了文学修养对文人的重要性。

六、文艺规范与审美标准
1.文艺规范的重要性:文中通过对作品定位、对才情人品的要求,强调了文艺规范对于文人的重要性。

2.审美标准的追求:文中通过对作品审美标准的叙述,展示了王羲之对审美追求的坚持和对作品完美的追求。

《兰亭集序》知识点完整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完整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完整归纳《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王羲之所撰写的一篇书法序文,以行书书法体裁为表达方式。

这篇序文旨在表达王羲之对书法的热爱、对文学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境界的思考,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对《兰亭集序》的知识点完整归纳:1.背景介绍《兰亭集序》写于东晋永和九年(353年),当时王羲之随父王褒临终前劝学,由子王献之纵酒欢游,但当王羲之看到兰亭风景时,受到启发,振臂高呼:“請且听我誦書以解宵虚(请聆听我吟诵诗书,以消除夜半的寂寞)。

”之后,王羲之挥毫泼墨,借此寓意呼唤与昙花结缘,引领学者品读典籍,在法度纪律中寻觅艺术上神奇的发现。

2.内容概述-序:起笔处,传承经典写意病疾日多,道心写景,引当下弦欢当游,以兰亭素地墨以决勾勤恐悲。

-箓:概释作品骈文交錯,形成三归题目光华,神采自然。

-跋:结尾处,详述之十九年。

3.作品特色《兰亭集序》以其雄浩淳厚的墨迹、执当奥细腻的线条,表现出了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造诣。

其章法严谨,用笔苍勁有力,写意上卓绝超群,展现出一种独具匠心的艺术魅力。

同时,王羲之在文字间提倡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表现出其对书法艺术及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自觉。

4.艺术价值《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文学巨著,被誉为“行书之始祖”和“千古传世”。

它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后人学习和推崇的楷模。

同时,作品中的书法精神、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养料。

5.影响力《兰亭集序》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书法艺术领域,还通过后人的传颂和研究,对中国文化、哲学以及审美意识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中提倡的“诗书自今客须比,我意新般各遂知。

”这一文化理念,引领着后世人们不断探索艺术的可能性,不断创新和突破。

总的来说,《兰亭集序》作为一篇极具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书法序文,展现了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才华和深厚功底,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今义:
精品课件
5.俯仰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
低头和抬头,泛指一 举一动。
精品课件6.俯察品类之盛 古: 指自然界的万物。 今义: 物品的种类。
精品课件
词类活用
1.映带左右 (带:名词作动词,围绕,环绕)
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形容词作名词,贤士,有才能 的人) (少长:形容词精作品课名件 词,年轻的人、
• (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群贤毕至(于此) • 映带(于)左右 • 引(清流激湍)以为流觞曲水 • 列坐(于)其次 • 悟言(于)一室之内
精品课件
一词多义
1.一 • 俯仰一世( 数词) • 一死生为虚诞( 意动,把……看做一样) • 其致一也( 一样,相同 )
2.修 • 修禊事也( • 茂林修竹(
《兰亭集序》 《兰亭集《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序》知识点总结 精品课件
复习目标 掌握、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以及 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
精品课件
复习要点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 3、实词活用 4、一词多义 5、特殊句式
精品课件
通假字
1、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
趣,同“趋”,取
2、后之视今, 亦尤今之视昔。

驻)扎
• 【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次,编次。当 行,当在征伐之列。” 】
精品课件
虚词
1.所以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用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的原)因
2.为 • 引以为流觞曲成水为(
作为 )
精品课件
3.之
•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助词,)的
• •
仰悟观(宇通宙晤)之言大于,一俯室察助品之词类内,之主(盛谓之(间助,词取,定独无语意后)义置标)志
• 不知老之将至( 动词,到、往

• 及其所之既倦(
助词,的 )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代词,代“)向之所欣……已

犹不为能陈不迹以”之兴( )助词,的
• 后之览者(
) 精品课件
4.其
• 列坐其次( 代词,指曲水 )
(齐:形容词意动,把……看做相等)
精品课件
判断句 • 死生亦大矣 (翻译:死生是一件大事!)
精品课件
状语后置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不能喻之于怀 3.当其欣于所遇 4.亦将有感于斯文
精品课件
定语后置句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之:为定语后置标志,如“蚓无爪牙
之利”)
精品课件
省略句
精品课件
2、指出下列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 (1)映带左右 (2)引以为流觞曲水 (3)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4)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精品课件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死生亦大矣 (3)群贤毕至 (4)当其欣于所遇
精品课件
4、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修禊事也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3)惠风和畅 亦足以畅叙幽情
精品课件
• •
当录其 其欣 所于述所(遇(代词,代参词加,集指会)人的们)人
5.以
介词,把
• 引以为流觞曲水( 介词,用)来
• 亦足以畅叙幽情(
介词,因)为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精品课件
6.夫 • 夫人之相与( 句首语气词,发语)词 • 悲夫!( 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 )
精品课件
检测题
1、指出下列划线词的古今义: (1)列坐其次 (2)或取诸怀抱 (3)俯仰一世
3.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游:使动用法,使……(游览)纵展)
(骋:使动用法,使……敞开。)
精品课件
词类活用 5.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觞:名词作动词,喝酒) 6.死生亦大矣
(大: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精品课件
7.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数词作动词(意动),把……看做
一样) 8.齐彭殇为妄作
尤,同“犹”,好像
精品课件
1.列坐其次
古今异义
古义:曲 次水,的旁旁边边、。水其边。,代词,指曲水; ①次第较后;第二;② 次要的地
今义: 位。
精品课件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 这次集会的诗文。
文雅。 今义:
精品课件
3.或取诸怀抱 古义: 胸怀抱负。 今义: ①抱在怀里;②胸前。
精品课件
4.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 表凭借,用来。
动词,做,举行
修长

)(寿命)长
精品课件
一词多义
3.犹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仍)然 • 亦犹今之视昔( 如同、好像)
4.畅
舒适、舒畅
• 惠风和畅(
尽情)地、充分地
精品课件
一词多义
5.次
• 列坐其次( 旁边)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编次
•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