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二地理疆域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中国疆域教案

八年级地理中国疆域教案

八年级地理中国疆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 通过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祖国疆域的热爱之情,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中国疆域的地理特点和行政区划的划分依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中国地图和相关图片,直观地呈现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疆域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中国地图、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的相关图片。

2. 准备案例材料,如省区地理位置、疆域特点的介绍。

3. 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国疆域的相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引发学生对疆域知识的兴趣。

2. 讲授新课:(1)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分析其优越性和重要性。

(2)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

(3)分析中国的疆域特点,如地形、气候、资源等。

(4)讲解行政区划的划分依据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疆域知识,分析不同省区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

5.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中国地图,标注不同省区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参观当地行政区划单位,了解其管理和服务职能。

2. 开展“我心中的疆域”绘画比赛,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表达对中国疆域的理解和热爱。

3. 观看相关纪录片,如《中国的疆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疆域的美丽和辽阔。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绘制的地图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价: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疆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八年级晋教版地理《疆域》教案

八年级晋教版地理《疆域》教案

八年级晋教版地理《疆域》教案第一章:认识我国疆域1.1 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掌握我国的四至点及经纬度范围3. 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及层级关系1.2 教学重点1.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四至点及经纬度范围3. 行政区划及层级关系1.3 教学难点1. 行政区划及层级关系的理解1.4 教学准备1. 地图、地球仪等教学道具2. PPT课件1.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球仪展示我国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疆域特点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四至点3. 知识讲解:讲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及层级关系4.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划实例5.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划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1.6 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行政区划层级图2. 写一篇关于我国疆域特点的小论文第二章:我国的主要地形区2.1 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及其特点2. 掌握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及名称3. 理解地形区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2.2 教学重点1. 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及其特点2. 地形区的分布及名称3. 地形区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2.3 教学难点1. 地形区的分布及名称的记忆2.4 教学准备1. 地形图、地形模型等教学道具2. PPT课件2.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形模型展示我国地形区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区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及其特点3. 知识讲解:讲解地形区的分布及名称4. 案例分析:分析地形区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5.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出我国主要地形区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6 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图2. 写一篇关于地形区对我国地理环境影响的小论文第六章:我国的气候类型6.1 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2. 掌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3. 理解气候类型对我国地理环境及生产生活的影响6.2 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2.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3. 气候类型对我国地理环境及生产生活的影响6.3 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分布及特征的记忆6.4 教学准备1. 气候类型图、气候模型等教学道具2. PPT课件6.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气候模型展示我国气候类型,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类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3. 知识讲解:讲解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4. 案例分析:分析气候类型对我国地理环境及生产生活的影响5.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气候类型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气候类型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6.6 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2. 写一篇关于气候类型对我国地理环境影响的小论文第七章:我国的河流与湖泊7.1 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河流与湖泊的特点2. 掌握我国主要河流与湖泊的分布及特点3. 理解河流与湖泊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7.2 教学重点1. 我国的主要河流与湖泊及其特点2. 河流与湖泊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3 教学难点1. 河流与湖泊分布的记忆7.4 教学准备1. 河流与湖泊分布图、相关模型等教学道具2. PPT课件7.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相关模型展示我国河流与湖泊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河流与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的主要河流与湖泊及其特点3. 知识讲解:讲解我国主要河流与湖泊的分布及特点4. 案例分析:分析河流与湖泊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5.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与湖泊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7.6 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主要河流与湖泊分布图2. 写一篇关于河流与湖泊对我国地理环境影响的小论文第八章:我国的人口与民族8.1 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及其特点2. 掌握我国的民族构成及特点3. 理解人口与民族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8.2 教学重点1. 我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及其特点2. 民族构成及特点8.3 教学难点1. 人口数量、分布的记忆1. 人口分布图、民族构成图等教学道具2. PPT课件8.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人口分布图展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人口与民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及其特点3. 知识讲解:讲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及特点4. 案例分析:分析人口与民族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5.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不同民族分布地区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8.6 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人口分布图2. 写一篇关于人口与民族对我国地理环境影响的小论文第九章:我国的经济发展9.1 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经济类型及其特点2. 掌握我国主要经济产业的分布及特点3. 理解经济发展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9.2 教学重点1. 我国的经济类型及其特点2. 主要经济产业的分布及特点1. 经济产业分布的记忆9.4 教学准备1. 经济发展图、经济模型等教学道具2. PPT课件9.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经济模型展示我国经济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第十章:我国的社会与文化10.1 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社会结构及其特点2. 掌握我国的主要文化传统及特点3. 理解社会与文化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10.2 教学重点1. 我国的社会结构及其特点2. 主要文化传统及特点10.3 教学难点1. 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的理解10.4 教学准备1. 社会结构图、文化传统资料等教学道具2. PPT课件10.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社会结构图展示我国社会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的社会结构及其特点3. 知识讲解:讲解我国的主要文化传统及特点4. 案例分析:分析社会与文化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5.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社会与文化特点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10.6 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社会结构图2. 写一篇关于社会与文化对我国地理环境影响的小论文第十一章: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1.1 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及其特点2. 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情况3. 理解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11.2 教学重点1. 我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及其特点2. 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情况11.3 教学难点1. 自然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的记忆11.4 教学准备1. 自然资源分布图、环保资料等教学道具2. PPT课件11.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环保资料展示我国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及其特点3. 知识讲解:讲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情况4. 案例分析:分析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5.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自然资源分布地区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11.6 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图2. 写一篇关于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对我国地理环境影响的小论文第十二章:我国的教育与科技12.1 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教育体系及其特点2. 掌握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及其特点3. 理解教育与科技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12.2 教学重点1. 我国的教育体系及其特点2. 科技发展现状及其特点12.3 教学难点1. 教育体系与科技发展的理解12.4 教学准备1. 教育体系图、科技发展资料等教学道具2. PPT课件12.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科技发展资料展示我国教育与科技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教育与科技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的教育体系及其特点3. 知识讲解:讲解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及其特点4. 案例分析:分析教育与科技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5.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教育与科技发展情况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12.6 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教育体系图2. 写一篇关于教育与科技对我国地理环境影响的小论文第十三章:我国的地理特色与地域差异13.1 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地域特色及其原因2. 掌握我国地域差异的主要表现3. 理解地域特色与差异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13.2 教学重点1. 我国的地域特色及其原因2. 地域差异的主要表现13.3 教学难点1. 地域特色与差异的理解13.4 教学准备1. 地域特色资料、地域差异图等教学道具2. PPT课件13.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域差异图展示我国地域特色与差异,引导学生关注地域特色与差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四至点及经纬度范围3. 我国的行政区划及层级关系4. 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及其特点5. 地形区的分布及名称6. 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7.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8. 气候类型对我国地理环境及生产生活的影响9. 我国的主要河流与湖泊及其特点10. 河流与湖泊的分布及特点11. 我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及其特点12. 民族构成及特点13. 我国的经济类型及其特点14. 主要经济产业的分布及特点15. 经济发展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16. 我国的社会结构及其特点17. 主要文化传统及特点18. 社会与文化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19. 我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及其特点20. 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情况21.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22. 我国的教育体系及其特点23. 科技发展现状及其特点24. 教育与科技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25. 我国的地域特色及其原因26. 地域差异的主要表现难点:1. 行政区划及层级关系的理解2. 气候类型分布及特征的记忆3. 河流与湖泊分布的记忆4. 人口数量、分布的记忆5. 民族构成的理解6. 经济产业分布的记忆7. 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的理解8. 自然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的记忆9. 教育体系与科技发展的理解10. 地域特色与差异的理解。

初二地理疆域教学设计

初二地理疆域教学设计

初二地理疆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疆域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中国的疆域划分和相关知识;3.分析疆域划分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疆域的概念和分类;2.中国的疆域划分;3.疆域划分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1.学习疆域的概念和分类;2.理解中国的疆域划分。

四、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地理教材;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你知道什么是疆域吗?•你能举出一些国家的疆域划分的例子吗?2. 知识讲解与概念解释(15分钟)通过PPT展示和口头讲解,对疆域的概念和分类进行解释和说明。

例如:•疆域是指国家、地区或机构控制和影响力及所行使的主权去管理所在区域。

•疆域可以分为陆地疆域、海洋疆域和天空疆域。

3. 中国的疆域划分(3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的疆域划分地图,讲解中国的疆域划分情况,包括主要的省份和自治区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疆域划分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例如:•中国的陆地疆域划分: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华南等地区的划分;•中国的海洋疆域划分:东海、南海等海域的划分;•中国的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等。

4. 深入讨论与互动(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就疆域划分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并形成小组汇报。

通过互动的形式,加深对疆域划分的理解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5. 撰写总结与小结(10分钟)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写下自己的小结。

鼓励学生思考疆域划分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六、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阅读相关文献和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中国的疆域划分和相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八年级晋教版地理《疆域》教案

八年级晋教版地理《疆域》教案

八年级晋教版地理《疆域》教案第一章:《疆域概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 掌握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级行政单位。

3. 理解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教学重点:1.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 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级行政单位。

3.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教学难点:1. 我国行政区划的理解和记忆。

2. 我国领土四至点的记忆。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

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讲解行政区划和各级行政单位。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不同级别的行政单位,如省、市、县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地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二章:《地形地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

2. 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和山脉的分布。

3. 理解地形地貌对我国气候和农业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

2. 我国主要地形区和山脉的分布。

3. 地形地貌对我国气候和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我国地形地貌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2. 我国主要地形区和山脉的分布的记忆。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讲解主要地形区和山脉的分布。

3. 案例分析:分析地形地貌对我国气候和农业的影响。

4. 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地图找出我国主要地形区和山脉。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三章:《气候资源》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气候特点和类型。

2. 掌握我国主要气候区和气候资源。

3. 理解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气候特点和类型。

2. 我国主要气候区和气候资源。

3. 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我国气候特点和类型的理解记忆。

2. 我国主要气候区和气候资源的理解记忆。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气候特点和类型。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疆域》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疆域》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疆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2.了解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以及对人类的影响;3.培养初步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发展学生们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不同类型和特点;2.熟悉我国的疆域,以及重要的山脉、水系、岛屿、地形地貌等地理要素。

教学难点1.让学生学会将地理知识的内容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2.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活化背景1.让学生观察一张展示中国地图的海报,让他们找出自己所在省份的位置,并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省份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特点。

2.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有怎样的影响?”让同学们充分讨论并在白板上写下自己的看法。

3.2 白板讲解1.对于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如山地、平原、盆地和沿海等,进行简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影响;2.着重讲解我国的疆域,以及重要的山脉、水系、岛屿、地形地貌等地理要素,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概念。

3.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讨论当地环保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2.组织学生模拟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让他们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辩论。

3.4 辅助教材阅读1.学生阅读和理解《疆域》这一章节的核心内容,了解我国的疆域、边界、领海和海洋资源;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其中涉及的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3.5 总结课堂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课堂内容,明确当天所学习的重点;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提出对于环保、气候变化之类的相关问题自己的看法,并阅读相关资料和新闻。

四、教学评价1.学生自己会在小组内讨论并提出对于当地环保问题的解决措施;2.学生们会学会分析不同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并对此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3.学生们能够掌握关于中国疆域、边界、领海和海洋资源等方面基本地理概念;4.学生们能够进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模拟辩论,并学会在阅读辅助教材的时候进行思考和分析。

八年级晋教版地理《疆域》教案

八年级晋教版地理《疆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长度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了解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3. 培养学生对我国疆域的认知,增强国家领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地理位置2. 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海岸线长度3. 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4. 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三级行政区划,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难点: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直观展示我国疆域地图。

2.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掌握我国疆域的基本情况。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疆域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长度等基本概况。

2. 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让学生理解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3. 讲解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海岸线长度,使学生掌握我国疆域的广阔程度。

4. 讲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让学生了解省、县、乡(镇)的基本划分。

5.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如广东省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了解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基本情况。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疆域相关问题。

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展示我国疆域地图,增强学生对地理位置的直观认识。

3.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我国疆域地图、省级行政单位分布图等相关教学素材。

最新初二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优质教案

最新初二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优质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了解我们位置的优越性。

2、知道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识记我们的海上和陆上邻国。

3、了解我国所临海洋和主要内海和岛屿。

【教学重点】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我国的陆上邻国的名称和位置【教学用具】中国疆域示意图,地球仪【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描画中国疆域示意图,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的领土四至点和临海。

【教学反思】行政区划【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2、知道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

3、识记重点省份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重点省份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教学用具】中国行政区划图【教学过程】板书:二、省级行政区域找出特色省份: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纬度最广,邻国最多,邻省最多。

找出一下几个省份,分析其轮廓的特殊性:云南、黑龙江,陕西、广东。

提示:可以把他们想象成一个动物或者有形的东西,这样容易记忆。

讲解:很好,这几个省份是考察的重点,我们可以依据这种方法,把其他省份逐一分析,这样就能够加强记忆,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平时多观察,想象。

下面参考9页表格,记忆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注意分析其简称的来历。

讲解:简称一般有3种情况:1、全称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子。

2、古地名。

3、内部的名山大河的简称。

还要注意有两个简称的省份,供有5个。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性质区划的划分和省级行政区域,由于内容较多,不可能一下子都记住,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用心记忆。

陕西据图讨论,展开想象,云南——孔雀、黑龙江——天鹅、陕西——兵马俑、广东——大象的鼻子。

根据前面的歌谣,把名称和简称对照记忆,取同桌相互提问的方法。

一句一句的记忆。

齐答: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作业设计】描画我国行政区划图,标出重点的省份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学习名言:1、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

——泰戈尔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疆域》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疆域》教案三篇

【导语】疆域是⼀个汉语词汇,读⾳为jiāng yù,意指领⼟的范围或⾯积。

例如,我国疆域辽阔。

《荀⼦·君道》:“使⽆去其疆域,则国终⾝⽆故。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国也是海洋⼤国,并能运⽤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法:运⽤地图分析法和⽐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的领⼟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法 运⽤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具 PPT,地图 教学过程(双边活动) (师)导⼊: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想,回忆⼀下,待会请⼀个同学来回答。

(播放世界地图) (⽣)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个既邻海⼜有⼴阔⼤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常的具有优越性。

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

(播放中国地图) 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家⼀致。

(⽣)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江汇⼊⿊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即73°40′E附近;最北端在⿊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龙江江⼼,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地理疆域教案
导语: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处在两个方面:不重视,怕背书。

以下是老师整理的初二地理疆域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能运用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
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
PPT,地图
教学过程(双边活动)
(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一想,回忆一下,待会请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