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杭州市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杭州市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杭州市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突出价值的保存、研究与展示,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要素(以下简称大运河遗产)的保护适用本条例。

前款所称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要素包括杭州塘、上塘河、中河、龙山河、浙东运河西兴段等大运河河道,拱宸桥、广济桥、凤山水城门遗址、西兴过塘行码头等大运河水工设施遗存,富义仓等大运河附属遗存,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等大运河相关遗产,以及其他依法补充列入的遗产要素。

第三条(管理原则)

大运河遗产保护遵循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别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维护大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

第四条(保护要求)

大运河遗产实施整体性保护,并发挥大运河水工遗存的

功能价值,保护大运河附属遗存、相关遗产与大运河河道的有机联系,保持大运河沿线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维护大运河两岸自然生态和景观环境。

第五条(保护机构)

市人民政府设立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作为大运河遗产专门保护管理部门,对大运河遗产实施统一保护和管理。

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设立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负责大运河遗产的日常保护、管理、研究和展示等工作。

第六条(职责分工)

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大运河遗产的文物保护工作。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大运河遗产保护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港航、海事等管理机构负责大运河遗产通航水域的航道、港口管理工作。

各级建设、水行政、城市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大运河遗产河道的建设、保护和管理。

各级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大运河遗产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

各级国土资源、绿化、旅游、农业、气象等行政管理部

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协同做好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工作。

第七条(经费保障)

市人民政府、大运河遗产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大运河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京杭大运河沿岸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应当按照一定比例用于大运河遗产保护,具体比例和提取方式由市人民政府根据大运河遗产保护的实际需要另行制定。

本市鼓励通过社会捐赠等形式筹集大运河遗产保护资金。

第八条(社会参与)

本市鼓励公民、法人和他组织参与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宣传。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应当建立大运河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机制,组织、指导、培训志愿者参与大运河遗产保护、宣传工作。

第九条(规划效力及内容)

杭州市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下简称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是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的依据。

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应当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明确大运河遗产的构成、保护标准和保护重点,分类制定保护措施;限定遗产区、缓冲区土地利用强度和建设规

模,减少城乡建设、航运、游览等对大运河遗产的负面影响,协调遗产保护与沿线城乡发展、居民生活的关系。

第十条(规划协调)

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应当与国家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浙江省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相一致,并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相衔接。

市水利、航运、环保等专项规划以及大运河遗产沿线区域城市详细规划、乡镇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与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相协调。

第十一条(规划编制程序)

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由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会同市文物、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征求市建设、城市管理、水行政、交通运输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大运河遗产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的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经批准公布后,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批准。

第十二条(界桩与标识)

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应当根据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在大运河遗产区、缓冲区边界设置界桩。

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应当建立大运河遗产要素所在地标识系统,向公众提供真实、完整的大运河遗产信息。

第十三条(遗产区建设限制)

除大运河遗产保护和展示、景观维护、防洪排涝、清淤疏浚、水工设施维护、水文水质监测设施建设、航道和港口设施建设、跨河桥梁和隧道建设和居民住宅修缮等必要的建设工程外,在大运河遗产区内不得进行工程建设。水利、航道等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应当避开大运河遗产水工、附属遗存以及沿线文物古迹、遗址;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保护措施,实施原址保护。

第十四条(工程建设控制)

在大运河遗产区、缓冲区内进行工程建设的,应当符合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在已被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大运河遗产要素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工程建设的,还应当遵守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高度、体量、造型、风格和色调,应当与大运河遗产历史风貌和景观环境相协调。

在大运河遗产区、缓冲区内不得建设危害大运河遗产安全或者污染大运河遗产及其环境的设施,已有的危害大运河遗产安全或者污染大运河遗产及其景观环境的设施,由市、区人民政府依法予以拆除。

第十五条(建设项目程序控制)

在大运河遗产区、缓冲区内进行工程建设的,建设、规划、水行政、交通运输等行政主管部门在实施行政许可前,

应当征求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的意见。

建设项目位于大运河遗产区内的,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的规定进行遗产影响评估。

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建设工程的必要性由市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根据遗产影响评估结果确定。

第十六条(施工安全防护)

在大运河遗产区内进行建设工程施工的,应当采取对大运河遗产影响最小的施工工艺。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编制大运河遗产保护方案,并在开工十日前报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备案。

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认为大运河遗产保护方案不足以保障遗产安全的,应当在五日内提出整改意见。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的整改意见修改保护方案,并按照保护方案进行施工。

第十七条(历史要素保护)

大运河遗产沿线及其周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闸、坝、桥梁、码头等水工、航运设施遗存,古建筑、遗址、石刻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等,除依法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和历史建筑外,由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会同市文物行政部门编制登记目录并向社会公示,予以保护,禁止损毁、擅自迁移或者拆除。

经考古发掘、历史研究和价值评估,对大运河遗产沿线及其周边其他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遗存,可以依照世界遗产申报相关要求和程序,补充列入大运河遗产。

第十八条(水工遗存防撞措施)

大运河遗产航道内的桥梁、码头等水工设施遗存,已列入大运河遗产要素或者被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的,维护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防护、警示设施。设置的防护、警示设施应当与大运河遗产历史风貌相协调。

第十九条(保护人责任)

大运河遗产要素中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内建筑的使用人或者所有权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履行保护责任,做好文物或者建筑的日常维护、保养和修缮工作。

使用人或者所有权人无力维护、修缮的,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应当给予帮助。

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可以对大运河遗产要素中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内建筑的使用人或者所有权人履行保护责任的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励或者经费补助。

第二十条(水环境治理)

禁止将污水直接排入大运河遗产河道。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大运河沿线区域截污纳管建设;不具备城市、城镇

公共污水管网排放条件的地区,应当建设与排污规模相适应的污水处理设施。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大运河支流河道整治建设,实施支流河道生态治理,改善大运河支流水质。

第二十一条(船舶污染防治)

在大运河遗产河道行驶的船舶应当配备防污染设备、设施,大运河遗产航道沿线码头等船舶集中停泊区域应当按照规范配置船舶污水、垃圾的接收存储设施。船舶污水、垃圾应当按照规定实施收集、运输、处置。

第二十二条(养殖污染控制)

大运河遗产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根据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规定和大运河水质保护需要,可以在大运河遗产沿线区域划定畜禽、水产网箱养殖的禁养或者限养区域,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三条(清淤与保洁)

城市管理、水行政、交通运输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职责分工,对大运河遗产河道淤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组织清淤疏浚,清除影响水质的浮泥,减少水底泥污染物释放。

城市管理、水行政、交通运输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组织大运河遗产河道保洁,确定河道保洁单位,明确河道保洁标准,保持河道整洁。

第二十四条(设施维护管理)

大运河遗产区内的水闸、涵洞、泵站、码头、驳坎、堤岸等水工、航运设施以及桥梁、栏杆、道路、绿化、公共卫生、标牌等市政设施,由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维护管理单位负责维护、管理。

水工工程设施、航运设施、市政设施出现破损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维护管理单位应当及时组织修复。

第二十五条(禁止行为)

禁止在大运河遗产区内从事下列行为:

(一)刻划、涂污或者损毁、擅自修缮、拆除不可移动文物;

(二)损毁堤防、护岸、闸、坝等水工设施、防汛设施,水文、水质监测设施,通讯、照明设施,防护、警示设施;

(三)损毁大运河遗产界桩、标识;

(四)擅自占用、填堵、围圈、遮掩水域或者挖掘河道;

(五)爆破、钻探或者擅自挖沙、采石、取土;

(六)向水体或者在岸坡倾倒、堆放垃圾、废料、泥沙、泥浆、工程渣土等废弃物;

(七)向大运河遗产河道倾倒污水,或者在大运河遗产河道内洗刷污染水体的机具、车辆、容器或者其他物品;

(八)在禁止水域内游泳、垂钓、非法捕捞水生动物;

(九)擅自设置户外广告等设施;

(十)其他破坏大运河遗产及其景观环境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日常监测)

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应当对大运河遗产进行日常监测,形成记录档案,并收集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监测数据,对监测信息进行分类处理,按国家、省要求上报文化遗产监测数据,提交日常监测报告。

本市各级文物、环保、水行政、交通运输、气象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要求,开展大运河相关专业监测工作,提供相关监测数据。

第二十七条(应急预警)

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应当建立大运河遗产监测预警系统,编制遗产保护应急预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发生危及大运河遗产安全事件,或者发现大运河遗产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第二十八条(展示与传播)

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大运河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展示与传播工作,增进公众对大运河遗产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公众对大运河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应当会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中小学校开展与大运河遗产保护相关的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

第二十九条(旅游管理)

大运河遗产要素所在地开辟为参观游览区的,应当符合

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的要求。

在大运河遗产水域内从事观光旅游、交通营运的客运船舶,其外观应当与大运河遗产历史风貌和景观环境相协调。

第三十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发掘和整理,建立大运河传统民俗档案,组织大运河传统节庆活动,保护大运河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第三十一条(法律责任衔接)

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违反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在大运河遗产区进行工程建设未编制保护方案,未按照经备案的保护方案施工,或者未按照规定将保护方案报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备案的,由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损毁历史要素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损毁、擅自迁移或者拆除列入登记目录的水工、航运设施遗存,或者古建筑、遗址、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的,由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并处2万元以上10

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违反禁限养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禁止或者限制畜禽、水产网箱养殖规定的,在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区内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处理,逾期不处理的,予以没收,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在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区外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处理,逾期不处理的,予以没收,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禁止行为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第一项规定,刻划、涂污不可移动文物的,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损毁、擅自修缮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二项规定,损毁堤防、护岸、闸、坝等水工设施、防汛设施,水文、水质监测设施,通讯、照明设施,防护、警示设施的,处1万元以上10万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三项规定,损毁大运河遗产界桩、标识的,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第四项规定,擅自占用、填堵、围圈、遮掩水域或者挖掘大运河遗产河道的,对个人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第五项规定,在大运河遗产区内进行爆破、钻探作业或者擅自挖沙、采石、取土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六)违反第六项规定,倾倒、堆放废气物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七)违反第七项规定,向大运河遗产河道倾倒污水,或者在大运河遗产河道内洗刷污染水体的机具、车辆、容器或者其他物品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八)违法第八项规定,在禁止水域内游泳、垂钓,拒不改正的,处50元罚款;非法捕捞水生动物的,没收捕获物和捕捞工具,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前款第一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规定的处罚,由大运河保护机构负责实施;第二项、第七项、第八项规定的处罚,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实施。

第三十六条(行政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大运河综合保护部门、大运河保护机构以及各级文物、环境保护、建设、规划、城市管理、水行政、交通运输等行政管理部门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或者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施行日期)

本条例自2016年月日起施行。

文化遗产概览尔雅满分答案

亚洲其它地区的文化遗产(三) 1 泰姬陵的构思和布局体现下面哪一种建筑艺术的特点?() A、伊斯兰 B、巴洛克 C、洛可可 D、达达 正确答案:A 2 科纳拉克太阳神庙是下面哪一个国家的大庙?() A、印尼 B、埃及 C、印度 D、伊朗 正确答案:C 3 卡杰拉霍建筑群是印度哪一个王朝的遗迹?() A、孔雀 B、月亮 C、莫卧儿 D、甘婆 正确答案:B 4 历史上的君士坦丁堡指的是现在的哪一个地方?() A、吉隆坡 B、乌兰巴托 C、孟买 D、伊斯坦布尔 正确答案:D 5 两河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位置相当于今天的伊朗一带。()正确答案:× 6 伊斯坦布尔建立于公元前667年,历史上作为贸易、政治及宗教中心。() 正确答案:√ 文化遗产概览 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一) 1 联合国文化遗产的分类不包括下面哪一个?() A、小型有形文化遗产 B、大型有形文化遗产

C、物质文化遗产 D、自然及文化遗产 正确答案:C 2 美国白宫会议于下面哪一年首先提出设立“世界遗产信托基金”建议案?() A、1955年 B、1965年 C、1975年 D、1985年 正确答案:B 3 “遗产”一词源于下面哪一种语言?() A、拉丁语 B、汉语 C、希腊语 D、俄语 正确答案:A 4 “申遗活动”是各国文化底蕴的展示及旅游资源的开发。() 正确答案:√ 5 《各国保护文化及自然遗产建议案》简称《世界遗产公约》。() 正确答案:× 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二) 1 奥斯维辛集中营位于下面哪一个国家?() A、荷兰 B、爱尔兰 C、芬兰 D、波兰 正确答案:D 2 下面哪一个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A、古庙 B、语言 C、宗教 D、礼仪 正确答案:A 3

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条例》中对遗产区建设、施工安全、历史要素保护、水工遗存防撞、水环境治理等方方面面都有了具体规定。 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81号 2017年12月29日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已经2017年3月30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7年4月7日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决定 (2017年3月30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对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进行了审议,现决定予以批准,由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第一条为了加强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

突出价值的保存、研究与展示,发挥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大运河遗产)的保护适用本条例。 大运河遗产包括: (一)大运河河道:杭州塘、上塘河、中河、龙山河、浙东运河西兴段等; (二)大运河水工设施遗存:拱宸桥、广济桥、凤山水城门遗址、西兴过塘行码头等; (三)大运河附属遗存:富义仓等; (四)大运河相关遗产:桥西历史文化街区; (五)其他依法补充列入的遗产要素。 第三条大运河遗产保护应当遵循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统筹协调、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维护大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 第四条大运河遗产实施整体性保护,并发挥大运河水工设施遗存的功能价值,保护大运河附属遗存、相关遗产与大运河河道的有机联系,保持大运河沿线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维护大运河两岸自然生态和景观环境。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将大运河遗产保护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列入目标考核。 市人民政府和大运河遗产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协调机制,统筹解决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展示、开发、利用、文化交流中的重大问题。

部编版第十册第七单元读写训练题

积累和运用 1把搭配合适的词语连起来。 2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操( )自如手( )脚乱 ( )肥体壮辽阔无( ) ( )然自得不可思( ) 不由( )主 ( )( )发光 ⑴一群野鸭在湖里游来游去,显得()。 ⑵太阳跃上了海面,霎时间,()的天空和大海布满了耀眼的金光。 ⑶亭子顶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 ⑷古埃及人用什么方法建筑起金字塔,至今仍让人觉得( )。 3按要求写句子。 ⑴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照样子补充句子) ⑵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仿写拟人句) ⑶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 ..牧场之国。(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⑷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⑸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 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用同样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学校) ⑹我们的祖国像一个巨人耸立在世界东方。(修改病句) 4把下面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 ()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军队。()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 5读文段,写一段话。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提示:这个文段前两句是动态描写,后三句是静态描写。由于有“动”有“静”,我们读了文段如临其境,印象深刻。请学习文段的写法,看下面图,写一段话。 阅读和理解 美丽的颐和园 山东省青岛唐山路小学王熙瑶 颐和园本是一座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面积有290万平方米。著名的景点有昆明湖、万寿山和苏州街。 昆明湖可大了,湖水清澈,湖面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湖边长着翠绿的松柏和柳树。湖中心有一个小岛叫南湖岛,十七孔桥把南湖岛和昆明湖的东岸连接了起来。十七孔桥有十七个大小不同的拱形桥洞,桥上是观赏风景的好地方。

大运河符合世界遗产标准

大运河符合世界遗产标准 我认为大运河符合世界遗产标准。众所周知,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其中自然遗产主要有三类,第一是指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第二是指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规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境区。第三是指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而判断是否为自然遗产这一世界遗产的标准主要有四:⑴构成代表地球现代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⑵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⑶独特、稀少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⑷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而我认为大运河符合世界遗产的理由是大运河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也就是说大运河符合了自然遗产的标准进而符合了世界遗产的标准。具体分析如下: 我们都知道,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古代伟大工程,隋朝大运河以洛阳

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首先,从大运河的修建来看,在漫漫历史的长河中,京杭大运河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末期。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国末代君主夫差,在吴国早已攻克楚国、越国之后,挡在他面前的只有齐国,夫差为了北伐齐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他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运河就是为水上运输而生的。 第二次是在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统治后,迁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隋炀帝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又于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第三次是在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元朝花了10年时间,先后开挖了“洛州河”和“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全及图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 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①文物:从历史、艺术 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 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 的综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 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 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 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 录》的理由。) 长城 The Great Wall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关,西至甘 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 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成如今的面貌。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多>> 故宫 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多>>

杭州市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杭州市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突出价值的保存、研究与展示,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要素(以下简称大运河遗产)的保护适用本条例。 前款所称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要素包括杭州塘、上塘河、中河、龙山河、浙东运河西兴段等大运河河道,拱宸桥、广济桥、凤山水城门遗址、西兴过塘行码头等大运河水工设施遗存,富义仓等大运河附属遗存,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等大运河相关遗产,以及其他依法补充列入的遗产要素。 第三条(管理原则) 大运河遗产保护遵循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别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维护大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 第四条(保护要求) 大运河遗产实施整体性保护,并发挥大运河水工遗存的

功能价值,保护大运河附属遗存、相关遗产与大运河河道的有机联系,保持大运河沿线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维护大运河两岸自然生态和景观环境。 第五条(保护机构) 市人民政府设立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作为大运河遗产专门保护管理部门,对大运河遗产实施统一保护和管理。 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设立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负责大运河遗产的日常保护、管理、研究和展示等工作。 第六条(职责分工) 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大运河遗产的文物保护工作。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大运河遗产保护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港航、海事等管理机构负责大运河遗产通航水域的航道、港口管理工作。 各级建设、水行政、城市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大运河遗产河道的建设、保护和管理。 各级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大运河遗产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 各级国土资源、绿化、旅游、农业、气象等行政管理部

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介绍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 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 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 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 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 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 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 成如今的面貌。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 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上。俗 称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 宝库。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以后 历代相继凿建。洞窟分上下五层,高低错落, 依次排列,南北长1600多米。其形制主要有禅 窟、中心柱窟和覆斗顶窟。现存已编号洞窟492 个,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尊,唐、 宋木构 建筑5 座。1900年于藏经洞发现西晋至宋 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绘画作 品5万余件。莫高窟集建筑、绘画、 雕塑于一体,是我国内容最丰富的 石窟艺术宝库。1987年被列入《世 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 麓。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现存墓封土高40米。陵园布局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约2.5公里,外城周长约6.3公里。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发现。现已挖掘四个坑,面积共2.5万余平方米。能内丛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是中国旧石器 时代的重要遗址。1927年开始发掘,洞内曾发现3 个完整的头盖骨和一些残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 化石的发现地。山顶洞人代表一万多年前新人的类型, 是研究人类进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建国以来,又陆续 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等新材料, 是研究人类发展史和中国原始社会史极其珍贵的资 料。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建于清康熙四十二

论西湖申遗成功对杭州古都文化的意义

论西湖申遗成功对杭州古都文化的意义 摘要:2011年6月24日,西湖申遗成功,成为中国唯一一处湖泊类世界文化遗产;杭州是我国著名的古都,有着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其独特的古都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西湖素来是杭州城市的标志,其申遗成功将会对杭州的古都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述西湖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杭州古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阐述西湖申遗成功对杭州古都文化保护﹑发扬和利用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西湖申遗杭州古都文化保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才华横溢的苏轼在歌颂西湖那时也许未必会想到现今的西湖会成为世界的湖泊。如今西湖申遗成功,成为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处湖泊类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更突显出了它在杭州这座城市中的灵魂地位。而杭州的古都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着,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发扬和利用好这种精髓文化,毫无疑问,西湖的保护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申遗成功对杭州古都文化的传承有着长久的意义。 一﹑西湖的地位和作用 西湖是仅次于天下第一湖–大明湖的著名城市湖泊,位于杭州市的西方,有着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也因此闻名中外,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北宋的文豪苏轼不仅称颂过西湖秀丽旖旎的风景,也曾感叹过西湖在杭州这座古都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以人的眉目来比喻西湖,足以说明西湖自古时开始就已然在杭州城中占据着灵魂的地位。 纵观杭州的建城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杭州是因湖而兴,以湖为魂的。事实上,早在4700多年前,就早已有了人类在杭州这块地带繁衍生息,并产生了被称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但这些却并没有使当时的杭州兴旺繁盛起来,而据史书记载,在秦朝时,当时的西湖还远没有现在的规模,那时的西湖还只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因此在秦朝之前,西湖还不称其为西湖,也至多只有一个海湾的规模,虽不能肯定的说西湖是形成杭州城的唯一原因,但也可以说是,在西湖没有形成之前,尽管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活,也并不能将当时的杭州发展成一个足够强大的古城。而历史上杭州的兴盛,是始于隋唐的。隋朝统治时间虽短,却对杭州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一是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废钱唐郡,设置杭州,这是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二是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州治迁至凤凰山麓的沿江重要渡口柳浦〔今杭州江干一带〕;三是大业六年〔公元610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极大的推动了杭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受运河之利,杭州商业日趋繁荣,在南宋时达到城市发展的顶峰。由于北宋时期杭州历任地方官十分重视对西湖的整治,不断疏浚和美化西湖,使百姓可以直接饮用西湖的水,而西湖的风光也愈加秀丽,自此之后,杭州这座城市越来越繁华兴盛。人口也越来越多。我们不难发现,西湖在杭州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既是杭州的灵魂和根须,占着中心地位,也同时对于杭州城市的兴盛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它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间接上促进了杭州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强大的辐射影响力,非寻常的湖泊可以比拟。 二﹑杭州古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杭州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在历史上曾先后有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定都于此。所谓古都,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遗存最为富集和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古都既是世界各地历史文化的象征,又是各民族灿烂文化的直接见证和世世代代的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 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 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 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 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 见证; 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 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 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 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1.长城The Great Wall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成如今的面貌。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故宫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

京杭大运河——中国第46个世界线形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中国第46个世界线形文化遗产 秦为胜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长为苏伊士运河(190千米)的9倍,巴拿马运河(81.3千米)的22倍。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京杭大运河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其线路因政治中心的变化,由以洛阳为中心的隋运河逐步演变为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元运河),其功能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在历史上大运河主要沟通南北交通,原因是我国自然河流如长江干流呈东西流向,从而缺少南北大动脉,随着京沪铁路和沿海海运的兴起,京杭运河的航运地位为不断下降,沿线城市如扬州、济宁不复惜日的繁华,走向衰落,今天的运河仍具有一定水运功能,作为南水北调的主要输水渠,重新发掘出其新价值,作为世界线形文化遗产,又促进沿线旅游业的繁荣,京杭运河是中国人民宝贵财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它都充满活力地为中国人民服务。 隋运河以首都洛阳为中心,以通济渠、永 济渠为“人”字状两大撇捺延伸,并通过邗沟 和江南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钱塘江五大河流。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 余杭(今杭州),主航道全长2700公里,沟通 中国南北和东部、中部的水运大动脉已经形成。 隋唐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在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统治后, 迁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 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隋炀帝于公元 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 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 又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 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 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 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 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 形运河系统。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 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 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这 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 可以直通船舶。扬州处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点, 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成为南北 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 繁荣的地区之一。

中国文化遗产(西湖)

在巴黎举行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时间2011年6月24日23点55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审议表决后,杭州西湖通过审议表决,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杭州西湖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它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 在杭州西湖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本中,“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定义是:“十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精英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各阶层人们世代向往的人间天堂,是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化名湖,曾对9至18世纪东亚地区的文化产生广泛的影响”。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肇始于9世纪、成形于13世纪、兴盛于18世纪、并传承发展至今,包括5大类景观组成要素:秀美的自然山水、独特的“两堤三岛”、“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景观整体格局、著名的系列题名景观“西湖十景”、内涵丰富的10处相关重要文化遗存、历史悠久的西湖龙井茶园,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独特的审美特征以及突出的精神价值。 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杭州加大了对“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的保护和宣传。目的是为了展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风貌。 新闻: 据来自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的消息,该市承诺:西湖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后,要坚持做到“六个不”:“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占用。 西湖 各位游客,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游苏杭。”今天,我就带大家游览杭州西湖。西湖是经过历代劳动人民20多次的整治,才奠定了“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的声誉。西湖山不高而逶迤清秀,水不广而风格多姿,湖中的孤山及三座人工岛更是锦上添花,使西湖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古朴与现代交相辉映,把楼外有楼,湖中有湖,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西湖风光交织的绚丽多彩,如诗似画。正如苏东坡所说的那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的美丽动人不仅在于其外表的山水之胜,林壑之美,还在于它保存着的众多文物古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眼前看到的这尊手持宝剑,英姿飒爽的汉白玉塑像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她为了推翻清王朝,争取民族独立而壮烈牺牲。这里就是她的遗骨安葬处。1907年07月14日,她准备武装起义时不幸被捕,第二天凌晨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3岁。秋瑾不仅是一位寻求真理的革命先驱,而且还是一位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诗人,“秋风秋雨愁煞人”一句便是她的临终绝笔。命运多舛,眼前这座秋瑾墓和塑像是1981年第十次迁葬重建的。基座正面石碑上“巾帼英雄”四个大字,是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基座后有《鉴湖女侠,秋君墓表》,详细的记录了这位女中豪杰毕血报中华的一生。由此我们感悟到西湖的文明不仅仅是占了山水之胜,它更因众多的历史人物而倍增光彩。

关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优秀作文精选5篇

关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优秀作文精选5篇 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四类。今 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优秀作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 帮助,欢迎阅读!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优秀作文1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每个官兵都在读中国的《孙子兵法》。或许,有人疑惑,一 个科技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需要《孙子兵法》呢?其实不然,这正体现了《孙子兵法》的价值。美国人接受了《孙子兵法》的价值,并懂得引进和运用,而作为中国人自己 是否更应该去了解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接受古人的熏陶,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呢? 唐朝时期的中国可以称得上是历史的鼎盛时期,其中重要的便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而清朝时期中国闭关自守,使中国与西方先进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并最终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令中国人引以为荣的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和火药,在很长一段时间 内只是用来测风水和做鞭炮、爆竹;而西方人却用指南针确定航向周游世界甚至侵略中国,用火药做炮弹、子弹击垮清朝政府自认为坚不可破的城墙,并盗取中国珍贵文化 遗产。于是,变出现了现在,圆明园兽首在海外拍卖的事件。因此,对本国文化过分 自信是不可取的。一个小偷,竟然可以这样公开拍卖他曾犯下的罪行,这不得不让我 们深思。 现代的青年人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抱以鄙视的态度,很多人对外来文化盲目推崇, 热衷于美国大片,盲目追赶时髦,追求外国名牌,总认为外国的东西才是好的。也许 外国的一些东西确实好,一些科技确实比我们先进,如果是好的东西,我们就应该学

习,而不是盲目的追崇。俞敏洪说:“你是一只猪,不要因为贴了一只时髦的标签就以 为自己不是猪了”。因此,盲目的推崇外国文化也是不可取的。很多年轻人痴迷于日剧.韩剧,而韩国却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请成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小学 生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难道说,以后我们吃粽子 的时候,要告诉我们的后代,这是韩国的节日吗? 中国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远而流长。儒、道、墨、法、兵……虽然立场不同, 却不曾相互诋毁和排斥,每个学派各抒己见。《诗经》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待人处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的文化 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从郑和七次下西洋到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越是民 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想要孤立的'存在于这个世界,这将是不可能实现的。 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有义务好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那 些并未了解的文化,应丢弃戒备之心,尝试接纳和吸收其中的精华,将中国文化一代 一代的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享受祖先留给他们的文化财富。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优秀作文2 我们成都是一个休闲及娱乐为一体的城市,这里物产丰富,人闻地理。我知道这 里的古镇有三个:洛带古镇,黄龙溪古镇,平乐古镇。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喜欢 并常去游玩的地方-----黄龙溪古镇。 黄龙溪古镇位于成都市双流县西部边缘,它是一个历史文化古镇及旅游风景区, 古镇不公风光秀丽,环境优美,还是驰名中外的摄影基地,古镇主要特色:古街,古树,古庙,古水码头,古建筑和古朴的民风民俗。让我们可以重温和感受原来的历史。它还是由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 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下黄龙溪游玩的路线吧,进入黄龙溪大门左侧,你就会 听见“哗,哗”的流水声,那便是它的一个特色也是最吸引人们的地方。它是由一个大 台阶和地下大溪沟由于落差的原因形成一个流水瀑布,这便是“水战世界”,一到夏天 这里是不管男女老少都在瀑布下玩水,打水枪,大家通过互相嬉笑,打闹,玩水而认识。 接着我们沿着一条长的走廊,你会看见古香古色的建筑,和当地村民开设的小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饰品及特色小吃,让我们目不暇接。走完长廊后,我们就来到了古 树下,这里的古树有上千年历史三四个人才抱的住它。人们在它的树枝上挂上红色的

西湖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所在——王水法

西湖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所在 王水法 一、西湖申遗过程照片 中国已连续9年申报“世遗”成功 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现在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成员。自1986年中国开始申报世界遗产。西湖成功申遗后,中国共有41项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9项,自然遗产8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 二、西湖申遗成功因素 西湖申遗成功的因素主要是妥善处理了以下四个问题。 1正确认识西湖的“三性” 1.1西湖的真实性 首先,一般来说西方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易于保存的砖木结构,是静止的。而西湖虽然千百年来基本结构不变,但是依存互动,不仅包含了唐、宋、元、明、清的真实景观,同时还收纳了不同朝代的文化积淀如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西湖的完整性 西湖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其基本格局的完整:三面六山一面,二堤,三岛,西湖十景 1000年前一个样。 1.3西湖保护管理的有效性 杭州市近年来不仅出台了多项保护管理措施,如《杭州西湖水域保护管理条例》、《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办法》等,同时又通过各种措施,千方百计的提高市民素质,利用刚性柔性两种措施,双拳并举做好西湖保护管理工作。 2充分利用西湖的价值来征服世界 2.1西湖申遗概况 《公约》共有187个缔约国,选举产生21个成员理事国。申遗成功须要半数以上的成员理事国赞成通过,即11个赞成票。整个申遗小组共37人,其中王国平同志任组长,王水法任秘书长。申遗过程新闻节选: 巴黎时间17:40,开始审议西湖文化遗产,大屏幕上播放着西湖图片,白苏二堤,湖中三岛,跃然台上。现场审议只用了15分钟,ICOMOS专家苏珊?丹尼尔读完评估报告,16个国家代表依次发言。不过每一个人都说了这样一句话:“西湖是一个非常美丽的遗产,我们祝贺中国、祝贺杭州、祝贺西湖。” 大会执行主席幽默地说:“你们把我要说的话都说了。”在全场的大笑声中,一锤定音。 2.2西湖的四美 2.2.1文化美 一山:孤山既是风景胜地,又是文物荟萃之处,南麓有文澜阁、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馆和中山公园,山顶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东北坡有放鹤亭等。其中放鹤亭是为纪念宋代隐居诗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鹤子之传说。亭外广植梅花,为湖上赏梅胜地。 二堤:以苏东坡,白居易两位相隔二百多年的大文豪命名。

2015余杭区大运河遗产知识竞赛标准答案

2015余杭区大运河遗产知识竞赛|标准答案 1.《世界遗产公约》的全称是_______。 A《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B《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公约》 C《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公约》 D《保护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公约》 2.我国于_______年正式签署《世界遗产公约》,成为《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 A1985 B1986 C1987 D1988 3.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_______四类。 A文物 B建筑群 C遗址 D文化景观 4.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6月-7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主要决定哪些遗产可以列入_______,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A《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B《世界物质遗产名录》 C《世界遗产名录》 D《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_______负责评估世界文化遗产价值。 A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B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 C世界遗产中心 D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 6.世界文化遗产考察的目标是要保护其_______。 A完整性和美观性 B真实性和完整性 C延续性和可利用性 D完整性和延续性 7.截至2015年5月,我国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有____项。 A44 B45 C46 D47 8.截至2015年5月,我国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景观共有3处,下列_______不在此列。 A安徽黄山

B山西五台山 C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D杭州西湖 9.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_______,是我国制定颁布的第一部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 A《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对文物犯罪的规定》 C《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文物工作的通知》 D《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 10. 我国文物工作的方针是_______。 A A.保护第一抢救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B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利用有效管理 C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D保护第一抢救为主合理利用有效管理 11. 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_______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A第一个星期六 B第二个星期六 C第三个星期六 D第四个星期六 12. 2005年8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_______出土的金饰上的“四鸟绕日”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该图案中环绕太阳飞行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整体圆形图案寓意民族团结、和谐包容,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 A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B北京周口店遗址 C四川三星堆遗址 D四川成都金沙遗址 13._______与大运河同一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通往西亚和欧洲的著名商路。 A茶马古道 B丝绸之路 C唐蕃古道 D长城 14._______年11月14日,为有效保护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予以施行。 A2003 B2004 C2005 D2006 15. 中国大运河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_______。 A京杭大运河 B隋唐大运河 C浙东大运河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分类和分布特点

一、前言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世界文明进程曾经产生过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中国拥有众多光辉的文化遗产,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拥有典型性的地质地貌形态、多样生态环境类型、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瑰丽神奇的自然景观以及重要的濒危物种栖息地,这些自然遗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作为《公约》的缔约国,我国对本国世界遗产的认定、发掘、保护、科研、教育、宣传和传承负有神圣的责任;在推动保护世界遗产的事业中,中国也将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伟大和持久生命力,促进遗产地的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 二、我国世界遗产的分类 2.1我国世界遗产的分类 世界遗产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人们对人类自然和文化财富的新认识。它使我们的视野超越了“文物”、“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传统概念,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些不可复制的文化和自然资产是人类文明历史的见证和大自然赋予的瑰丽神奇的景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指的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世界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普遍突出价值、人类罕见、无法替代的文化和自然财富。 1、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帶。 2、自然遗产 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

杭州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涵_倪琪

86 专题 西湖世界文化景观 2011年6月24日,世界读懂了西湖。杭州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申报的成功使这一汪碧水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回顾10多年申遗历程,西湖文化景观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西湖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西湖的历史、文化、美学等价值得以充分论证。对西湖文化景观而言,这是从风光到文化的深刻置换,也是从物质表象到精神内涵的深入挖掘。“文以地生辉,地以文益秀”[1],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互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铸就了西湖文化景观的精神内核,是西湖文化景观价值的根本所在。 1 西湖文化景观的物质表象 表象是外物的呈现方式,是主体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物质表象,即人在感觉和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对外界物质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认识。这种认识会因人的主观认知变化、与物的距离不同而产生差异。在一定的时空变化中,物质表象呈动态或静态,可通过人所感知的景观丰富度、多样性及变化程度得以体现。 “西湖是一个象征性物象非常稠厚的所在”[2],西湖文化景观的空间境域内景点多如繁星,物象不计其数,本文对西湖文化景观的物质表象进行提炼,逐类分析。 杭州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涵 The Material Manifestation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he West Lake as a World Cultural Landscape Heritage 摘 要:杭州西湖是历史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审美实体之一,在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西湖的成功申遗证明了西湖文化景观作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历史原真性、独特性和唯一性。在研究西湖文化景观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涵的构成要素、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西湖文化景观是以物质表象传达文化精神、因文化精神彰显景观深度、依题词点景实现意境升华,并通过分析其中的内在关系来解读西湖的普世价值,为后申遗时代的西湖文化景观建设提供借鉴。 关 键 词:风景园林;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物质表象;精神内涵;后申遗时代文章编号:1000-6664(2012)08-0086-03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2-02-16; 修回日期:2012-05-21 Abstract: The West Lake is one of the aesthetic entities which can best embod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values in history. The success of the West Lake's world heritage application at the 35th World Heritage Conference has proved its historical authenticity, specificity and uniqueness as a world cultural landscape heritage. Based on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essential features of material manifestation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he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this paper proposed that the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conveyed the cultural spirit through material manifestation, highlighted the landscape significance by cultural spirit, and achieved the sublim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by scenery inscription, and also analysed their intrinsic relationship to explain the universal values of the West Lake,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the post-heritage-application time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West Lake; world cultural landscape heritage; material manifestation; spiritual connotation; the post-heritage-application times 倪 琪 / NI Qi 许 萍 / XU Ping 1.1 自然山水特征 《扬州画舫录》中曾言:“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杭州以湖山胜。[3]”西湖山水之妙,在于北、西、南三面青峰,中有一泓碧水,呈山环水抱之势,山水组合十分得体。 西湖的水沉静优雅,全湖被孤山、白堤及苏堤划分为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小南湖5个水面,大小不同,景观各异。西湖的山迤逦绵连,多层次的低山丘陵呈现出小体量、多层次、低视角的特点[4],天际线柔和委婉,空间格调典雅清丽。1.2 城湖空间关系 西湖自12世纪起就形成了三面环山、一面临城的内聚景观格局,并传衍至今,这种独具特色的“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空间特征,使城与湖空间相互渗透。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间,山水相依、城景相连,体现出自然景观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共存。1.3 “两堤三岛”格局 《浙江风物志》在概括西湖特点时首先提到 “两堤三岛”[5],可见其重要性。白堤、苏堤和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以及西湖水域构成了疏密有致的景观格局。长堤似锦带,分隔湖面,湖中三岛增加了空间层次变化。历代文化史迹错落分布其中,串联成西湖文化景观的赏游路线,于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