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

(2013?达州)同学们在学习Ca(OH)2的化学性质时,对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同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Ca(NO3)2溶液呈中性.②Ca(NO3)2+Na2CO3=CaCO3↓+2NaNO3

猜想假设:甲同学认为:只含有NaOH;乙同学认为:只含有NaOH 、Ca(OH)2;

丙同学认为:含有NaOH 、 Ca(OH)2、Na2CO3;

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如果含有NaOH和Ca(OH)2时,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时也是无明显现象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专题

氢氧化钠、碳酸钠专题 一、基础知识复习 1、氢氧化钠的俗名:、、。氢氧化钠能使紫色的石蕊变色,使无色酚酞变色。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而潮解,还能与反应而变质,因此氢氧化钠要密封保存。反应的方程式为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完全变之后,其成分是,氢氧化钠在空气中部分变之后,其成分是和。 2、碳酸钠的俗名:、。碳酸钠属于类,但是溶液显性。 碳酸钠能使紫色的石蕊变色,使无色酚酞变色。 二、典型例题分析 例:围绕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问题,同学们展开了探究活动。 (1)甲同学用酚酞试剂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你认为他能否成功?。理由是。 (2)乙同学在三支试管中各放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酸碱盐三种物质分别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均获得成功。请从酸、碱、盐三类物质中各选一种物质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用化学式表示):酸;碱;盐.(3)丙同学欲证明变质的溶液中是否还存在氢氧化钠,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5)戊同学对盛放氢氧化钠固体的试剂瓶内的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猜想和验证:可能是①可能是氢氧化钠②可能是碳酸钠③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该同学向所得粉末中 滴加一种溶液后,排出了①的可能性,请你推断他所加的试剂和观察到的现象。试剂是 ,现象是 。 知识总结: 1、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可能为 、 、 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所用试剂是 或 或 。(不同类别的物质) 3、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所用试剂是 和 。操作步骤和现象: 检测题:1、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 猜想工:全部是NaOH ;猜想Ⅱ:全部是Na 2CO 3;猜想Ⅲ:是NaOH 和Na 2CO 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 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 溶液是 ,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 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A 是Ca(OH)2溶液,现象a 有白色沉淀,现象b 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 (填 化学式),该实验 (填“能千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 (3)若A 是CaCl 2溶液,当实验现象a 为 ,现象b 为 ,则猜想Ⅱ成立。 【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请再举出一种必须 密封保存的物质 2、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拓展: 丁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软塑料瓶变扁,证明氢氧化钠是否与 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时,还需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 。

碱液中NaOH、Na2CO3含量测定

实验题目:碱液中NaOH、Na2CO3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掌握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3、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原理。 二、实验原理: 碱液中可能存在的组份:NaOH和Na2CO3,NaHCO3和Na2CO3或者是纯NaOH、Na2CO3、NaHCO3(注意:NaOH与NaHCO3是不能同时存在)。对碱液中组份分析,可以在同一份试液中用两种不同的指示剂来测定,这种测定方法即所谓“双指示剂法”。此法特点是方便、快速,在生产中应用普遍。 常用的两种指示剂是酚酞(PH=8.1~10.0)、甲基橙(PH=3.1~4.4),在试液中先加酚酞,用盐酸标准溶液滴至红色刚褪去,此时不仅氢氧化钠被中和,Na2CO3也被滴成NaHCO3,记下此时HCl 标液的消耗量V1cm3。 NaOH + HCl=NaCl + H2O Na2CO3 + HCl= NaHCO3 + NaCl 在上述溶液中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此时溶液呈黄色,用同一种盐酸标准溶液滴至终点时呈橙色,此时NaHCO3被滴成H2CO3,此过程HC标准溶液的消耗量为V2 cm3,发生的反应NaHCO3 + HCl= NaCl + CO2 + H2O, 分析V1、V2的大小,可以确定并计算出试液中各成分的含量。具体情况如下: ★V1=0,V2>0,为NaHCO3;★V1>0,V2=0,则为NaOH; ★V1=V2,则为Na2CO3;★V1<V2,则为Na2CO3与NaHCO3; ★V1>V2,则为NaOH和Na2CO3。 本实验是碱液中NaOH、Na2CO3含量测定,根据以上两步反应得NaOH、Na2CO3含量计算式 Na2CO3(g.dm-3)=(C HCl·V2/ V试样)·106.0 NaOH(g.dm-3)=〔C HCl·(V1-V2)/ V试样〕·40.01 三、仪器及试剂: HCl标准溶液,甲基橙、酚酞指示剂,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洗耳球,滴定台。 四、实验步骤: 1、用移液管吸取碱液试样10.00 cm3于250 cm3锥形瓶中,加入纯水30 cm3,加入酚酞试剂2-3滴。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刚好褪去且半分钟不变化,消耗HCl溶液V1(cm3)。 2、在上述溶液中加入甲基橙2-3滴,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变为橙色,再消耗HCl 标准溶液V2(cm3)。 3、重复1、2步骤再做两次,记录数据。 六、结果与讨论

高中化学必修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创新教案】

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 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体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实验的功能,改变以往的实验只是起演示和辅助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方法和合作精神。本单元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实验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Na2CO3、NaHCO3的性质我将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完成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然的融入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流程设计 介绍苏氏两姐妹的用途 引入课题

了解Na2CO3、NaHCO3性质、 鉴别(讨论应用) 学生特征分析 ①学生知识面仍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②学生大多是个别化学习,没有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和协同讨论学习的习惯。 ③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实验探究还有许多问题。 ④6-8人为一小组,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①通过探究性实验,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实验设计方案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②能够熟练书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③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探究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组成上相差不大的化合物,所呈现的性质千变万化的道理。 ②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人教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海安县立发中学陈海明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知识内容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和物理性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酸等的反应以及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 这部分知识内容放在这一章中是作为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来供学生学习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原理之后,结合已经的化学知识进行这两种化合物性质的探究,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金属化合物性质、用途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享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材信息的传递形式有三种:通过阅读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用途;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掌握它们与水作用情况和热稳定性;通过知识迁移,掌握它们与盐酸反应等其它的化学性质。 二、学生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具有了实验探究的基本条件;学生已经掌握了无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初步了解同类无机物具有相似的性质;学生已经有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知识,具备分析溶液中微粒以及会预测微粒之间所能发生的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生已经学过了化学计量学,有一定的计算分析的基础。但学生缺乏应用这些已经知识、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际学习探究的体验,并没有形成这方面的学习能力。 2.学生认知习惯: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经到一定的高度,他们不喜欢单纯记忆知识,对分析规律性知识、本质的知识有极大的兴趣;他们不喜欢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更喜欢找出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找出学习知识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用途;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和原理分析掌握碳酸钠和碳酸钠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两种物质之间的转化;由性质理解两种化合物的用途。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一、基本说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 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 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 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 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2、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3、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但在学习中学生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而且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对现象的本质分析。 (四)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五)仪器、用品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碳酸氢钠(s)、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1、环节一:物理性质及其用途 2、环节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及碱性

软化水装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药量计算方法

软化水装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药量计算 方法 工业软化水设备药剂的用量一般需要根据原水的硬度、碱度和锅水维持的碱度或药剂浓度及锅炉排污率大小等来确定。通常工业软化水设备的无机药剂可按化学反应物质的量进行计算;而有机药剂(如栲胶、腐殖酸锅、磷酸盐或竣酸盐等水质稳定剂)则大多按实验数据或经验用量进行加药。 工业软化水设备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药量计算方法: (1) 空锅上水时给水所需加碱量 X1=YD-JD +JD+ JDGMV 式中:X1 一一空锅上水时 , 需加 NaOH 或 Na2C03 的 量 ,g; YD 一一给水总硬度 ,mmol/L; JD 一一给水总碱度 ,mmol/L; JDG 一一锅水需维持的碱度 ,mmol/L; V 一一锅炉水容量 ,m3;

M 一一碱性药剂摩尔质量 ; 用 NaOH 为 40 g/mol, 用 Na2C03 为 53g/mol 。 (2) 锅炉运行时给水所需加碱量 1) 对于非碱性水可按下式计算 X2=(YD-JD +JDGP)M 式中 :X2 一一每吨给水中需加 NaOH 或 Na2C03 的 量 ,g/t; PL 一锅炉排污率 ,10-2; 其余符号同上式。 如果NaOH和NazC03同时使用时,则在上述各公式中应分别乘以其各自所占的质量分数,如NaOH的用量占总量的η×10-2,则Na2C03占(1-η)×10-2,两者的比例应根据给水水质而定。一般对于高硬度水、碳酸盐硬度高或续硬度高的水质宜多用NaOH,而对于以非碳酸盐硬度为主的水质,应以Na2C03为主,少加或不加NaOH。 2) 对于碱性水,也可按上式计算,但如果当JDG以标准允许的最高值代入后,计算结果出现负值,则说明原水钠、钾碱度较高,

工业用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工业用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方法。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中所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G601-1988 化学试剂测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G603-1988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G68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原理 3.1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原理 试样溶液中先加入氯化钡,将碳酸钠转化为碳酸钡沉淀,然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反应如下: Na2CO3+BaCl2=Ba CO3+2Na Cl NaOH+HCl=Na Cl+H2O 3.2碳酸钠含量的测定原理 试样溶液以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总和,再减去氢氧化钠含量,则可测得碳酸钠含量。 4试剂和材料 本方法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不含二氧化碳)。 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试剂及制品,在没有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3之规定制备。 4.1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1.000mol/L。 4.2 氯化钡溶液:100g/L。 使用前,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调至微红色。 4.3 酚酞指示剂:10g/L。 4.4 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将三份0.1的溴甲酚绿乙醇溶液和一份0.2的甲基红乙醇溶液混合。 5 仪器设备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复习教学设计

碱和盐的复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一、课题内容 课题:碱和盐的复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性质及其应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是初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两种物质,一种是常见碱的代表,一种是常见盐的代表,它们是不同类别的物质,但它们又是具有共性和特殊联系的两种物质。利用两种物质为学生创设动脑思考的空间、动手探究的机会。 教学中注意用已有知识间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撞击产生矛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将问题的解决放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化学式、俗称。 (2)知道氢氧化钠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3)知道碳酸钠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能从类别上区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2)能用实验方法区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能运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运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如何审题、答题。 (2)通过上述问题的解决理解特殊到一般,一般之中又蕴含着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总复习中强化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是可以同时做到的,并且它们之间可以互相促进。关键是课题的选择。而初三化学时间比较紧,往往下学期的复习和新授很近,课题选择不好,容易把基础知识的复习课上成新授课的再现,使学生和老师都索然无趣,课堂效率低:要不就是上成难题课,学生基础不过关,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跑,却无任何收获,最终学生畏惧化学,认为学习化学无方法、无门路。 练习与作业 1.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针对一瓶在实验室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对其成份提出了三种假设: ①氢氧化钠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③碳酸钠,并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验证。 方案一:取少量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证明假设①正确。 方案二:取少量溶液,滴入过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碳酸钠;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证明有氢氧化钠,证明假设②正确。 方案三:取少量溶液,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假设③正确。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故事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故事 【归纳整理】 一、俗称引发的纠纷 1、想一想,检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有几种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碳酸钠溶液中的OH - 怎样生成的? 3、某同学说:“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则盐溶液一定呈中性。”你认为这种推理 (填“正确”或“不正确”)。 二、在水中,我是谁? 下列溶液哪些能鉴别区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固体? 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钙、 氢氧化钡、硝酸钾、硝酸钡、氯化钙、氯化钡。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 思考:除了化学方法能否用物理方法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碳酸钠固体? 三、我为什么要变模样 1、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现象 1、氢氧化钠固体如何保存? 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来配制6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完成此实 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 、 。 该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操作如图所示,请你指出其中的一处明显错 误。 。 该同学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时,应该选用何种规格的量筒( ) A.10mL B.100mL C.50mL 3、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变质生成碳酸钠。若除去已变质的Na 2CO 3应进行下列的操作:先 ,再加入适量的 溶液, ,取滤液蒸发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4、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石灰石、水、碳酸钠三种物质制备少量的氢氧化钠,制取氢氧化钠固体。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考点聚焦】 氢氧化钠(NaOH ),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常温下是一种白色晶体,具有强腐蚀性。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钠是一种常用的碱,是化学实验室的必备药品之一。关于氢氧化钠的知识一直是综合性考查的热点。 1、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发生 探究题1.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02与Na0H 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 解析: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装置B 中,取下橡皮塞,试管中的液面上升。但是此装置所做实验不能很好地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因为,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水槽中的水完全可以溶解试管中的全部的二氧化碳气体。A 、C 、D 三个装置中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的质量相比较少,A 装置中鸡蛋被吸入瓶子里,C 装置中气球胀大,D 装置中塑料瓶变扁了,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瓶内气压显著减小,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极少量的水中。如果要证明B 装置中的确发生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那么该怎么办呢? 解决的方案有一下几类: 方案一,我们可以将水槽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做对比实验。如右图所示。在以上对 比实验中,液体换成水后,试管中液面上升的幅度较小,不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试管中 液面显著上升。 方案二,取少量倒入二氧化碳后水槽中的液体,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产生大量气泡,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了,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方案三,取少量倒入二氧化碳后水槽中的液体,加入氯化钙溶液,如果溶液变浑浊,表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了,CaCl 2 + Na 2CO 3 = CaCO 3↓+ 2NaCl 。 所以,不足以说明C02与Na0H 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装置B 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氢氧化钠久露于空气中,不仅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导致氢氧化钠变质。 探究题2.四位同学分别用下列四种方法检验NaOH 溶液是否已经变质(含有Na 2CO 3) 。 ①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放出,则一定不含有Na 2CO 3;②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有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Na 2CO 3;③加少量CaCl 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Na 2CO 3;④加少量BaCl 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Na 2CO 3。其中探究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④ 、①②③④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广大附中 胡国良)

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胡国良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准确的描述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溶解性、状态)。 (2)正确书写Na2CO3和NaHCO3的电离方程式,准确判断能否与盐酸、石灰水、CaCl2反应,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 (3)准确描述酸氢钠受热分解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正确书写Na2CO3转化为NaHCO3的方程式。 (4)归纳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结构和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的科学探究,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以Na2CO3和NaHCO3为载体,先观察外观,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 (2)通过Na2CO3、NaHCO3、H2CO3组成对比,理解NaHCO3的两性,并归纳出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性质。 (3)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预测和实验探究结果产生矛盾,感受化学魅力,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和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HCO3-的性质、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三、本节承载的化学核心观念、化学思想和方法 微粒观:盐是由离子基本微粒构成的,盐的性质应该更多的从离子角度思考。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加深对宏观实验的认识。 对比法:将结构相似的物质从相同的角度进行比较,使共同点和差异更加突出,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效率。 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方法: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是由外观观察,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具体物质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教学设计参赛:高中化学(人教2003课标版)必修1 §3-2-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高中化学(人教2003课标版)化学1(必修)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二课时) 面团变馒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教学要求是这样陈述的: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叙述中强调了两个侧重点:(1)课堂设计要贴近生活;(2)要开展实验探究。 【教材分析】 一、本课时内容源自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二、教材的地位: 1、初中化学介绍了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纯碱不是碱,是盐;本课时要求学生对比碳酸钠碳酸氢钠碱性的强弱;在后面的第四章第一节实验4-1中:有要求在硅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的操作;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要重点学习盐溶液的酸碱性,本课时教材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初中化学有溶解度、溶解性,溶解热效应的介绍;本课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别在1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加入几滴水和10毫升水时的现象区别,这是对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提升与拓展。 3、第一章学习了《从实验学化学》,本课时的学习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具体的认识材料。 4、第二章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本课时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分类是高效学习的好方法。同时与“离子反应”相互衔接,教材要求学生写出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更关键的是:元素化合物本身就是是中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构成世界的基础物质。同时本课时学习中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都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本课时教材无论从知识体系,还是能力培养,还是认识世界等各个方面都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酸碱性、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说明] 本堂课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和鉴别方法。 步步深入,提高本次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 大家已经知道化学物质中有“苏苏两姐妹”苏打-碳酸钠和小苏打-碳酸氢钠,在厨房里我们也常常能看到他们的学生回忆并 思考初中学 习的有关碳 酸钠与碳酸 通过知识回 顾和创设学 生熟悉的生 活情景,拉近

踪影。那么姐姐苏打和妹妹小苏打她们的性格有什么差异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板书标题]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氢钠的知 识。 学生与新知 识的距离激 发学生对新 知识的兴趣。 [讲解]我们常言观人观面向, 初始伊人,我们先来看看苏苏两姐妹面向如何。我们分别取一小平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于两只洁净的试管中,大家观察她们外观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 表格一(表格见最后) 学生观察并 回答:碳酸 钠为白色粉 末状固体, 碳酸氢钠为 白色细小粉 末固体。 通过教师演 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 吸引学生注 意。 [讲解]1.看来妹妹碳酸氢钠要 比姐姐碳酸钠面相上要细腻一些,这呢是从她们的外观上的区别。我再跟这两姐妹进行下一步的接触。分别在试管中加入5滴水,观察现象。 2.嗯,看来碳酸氢钠的溶1.学生观察 并回答: 碳酸钠加 水结块变 成晶体, 碳酸氢钠 加水无明 通过教师演 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 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 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

hx3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鉴别和除杂

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鉴别和除杂题型 2012-5-15整理 一、基础知识回顾: 1.氢氧化钠的性质:氢氧化钠固体的性质 氢氧化钠溶液的性质 2.碳酸钠的性质: 二、题型(演示实验) 1.鉴别:如何鉴别两瓶分别装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液体 如何判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或一变质溶液中是否还存在氢氧化钠的问题 2.除杂:原则:所加物质不能与要提纯的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有新的物质,所加物质不能 成为杂质(注意所加的量的描述) 三、典型试题(错题): 1.(优化)16.小明在做某次实验时,发现一瓶瓶口敞开不知多久的氢氧化钠溶液(下称试液)。 联想到药品保存注意事项,小明利用提供的试剂(CaCl2溶液、盐酸、CaCO3固体、酚酞)对试液是否变质展开探究。他首先的猜想是:试液没有变质,溶液的溶质还是NaOH。小明通过查资料知Na2CO3溶液呈碱性。他根据首先的猜想进行的实验是:取少量试液加入试管,滴入酚酞,观察到试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原试液没有变质,还有NaOH。 (1)小明反思实验验证,觉得不够完善,理由是 (2)完善实验方案后。他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取一种试剂进行实验,发现原试液确已变质。请你 写出他这次实验的操作、现象: 小明是个爱思考的学生,他又有一个新的疑问:试液中真的没有NaOH了吗?他又作,探究: (3)猜想: (4)实验验证(写出操作、现象): ,试液中还有NaOH。 (5)通过上述探究,小明明白: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故应保存。 2. (优化)6.(2010绵阳)五一节放假结束后,小王来到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敞放着,这引起了她的研究欲望。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变质?若发生变质,其程度如何? 【查阅资料】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钙水溶液显中性。 【进行试验】Ⅰ.取样品少许,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Ⅱ.取样品少许,加水溶解后,滴入酚酞显红色; Ⅲ.按下图所示过程,进一步实验: 请你与小王同学一道完成下列问题的分析解答:

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课题19: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课标要求】了解常见金属(如Na)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 【考向瞭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用途。 【知识梳理】一、氢氧化钠的性质:(一)物理性质:俗名苛性钠、烧碱、片碱,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易溶于水并放热,水溶液有涩味,有苦感。 (二)化学性质:NaOH是一元强碱,具有碱的通性。1、NaOH溶于水后发生电离,与酸碱指示剂或试纸作用,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紫色石蕊试液变蓝。2、与酸发生反应:如NaOH+HCl =NaCl+H2O;3、与酸性氧化物发生反应:如2NaOH+CO2=Na2CO3+H2O;4、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如2NaOH+Cl2=NaCl+NaClO+H2O;5、与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反应:如Al2O3+2NaOH=2NaAlO2+H2O、Al(OH)3+NaOH=NaAlO2+2H2O;6、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如CuSO4+2NaOH=Cu(OH)2↓+Na2SO4。 反应原理:NH3+NaCl+CO2+H2O=NH4Cl+NaHCO3。 三、关于Na2CO3、NaHCO3的问题分析与计算:(一)Na2CO3、NaHCO3的鉴别:1、若为固体,可利用加热法。加热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NaHCO3。2、若是溶液,可采用:(1)沉淀法,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CO3;2)气体法,滴加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是NaHCO3,开始无气泡产生的是Na2CO3。 (二)Na2CO3、NaHCO3和盐酸反应:1、放出CO2的速率: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放出CO2的速率快。2、反应顺序问题:向Na2CO3和NaHCO3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由于CO32-结合H+能力较HCO3-强,可理解为H+先和CO32-反应,只有当CO32-完全转化为HCO3-时,H+才和HCO3-反应,故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可理解为分步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而NaHCO3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

2019届中考复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实验探究专题(含答案)

2019届中考复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实验探究专题 1. (2018·山东烟台)已知某品牌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确定该品牌膨松剂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氨气水溶液呈碱性②浓硫酸和碱石灰都可做气体吸收剂;浓硫酸能吸收氨气,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碱石灰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依次连接A、C、D装置,点燃A处的酒精灯,将试管中的该膨松剂样品充分加热至完全反应后,通过观察到、现象可以证明该膨松剂中含有NaHCO3和 NH4HCO3两种物质。其中装置C的作用是。 【拓展探究】为进一步确定该品牌膨松剂中 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同学们取两份等质序号实验操作测得数据 实验1 将其中的一份膨松剂样品加入A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 次连接B、C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 装置C增重1.98g 实验2 将另一份膨松剂样品加人A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次连 接C、B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 装置B增重0.34g 基于以上实验数据分析,该品牌膨松剂中 NaHCO3和 NH4HCO3的质量比是。 【实验反思】小明认为以上拓展探究实验存在一定误差,导致误差的原因是(答一条即可)。 2.(2018·江苏无锡)碳酸钠广泛用于造纸、纺织、玻璃、洗涤剂、肥皂、制革等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I、吕布兰法: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 (1)碳酸钠俗称。 (2)在高温条件下,②中发生两步反应,其中一步是Na2SO4和木炭生成Na2S和CO,该反应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氧化钠的主要性质; (2)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如: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等。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构建出与氢氧化钠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2)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 1、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探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三).教学难点 探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四).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小组合作讨论。 (五).实验准备: 药品:NaOH固体、NaOH溶液、NaCO 溶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无色 3 酚酞、水、氯化钙溶液,放置长时间的氢氧化钠试剂瓶等; 器材:烧杯、试管、表面皿、镊子、带导管的橡皮塞。 二、教学设计的过程及特点: (一)、创设情景-----学生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将氢氧化钠的性质特点表现出来。 通过学生说一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面向全体学生。 (角色介绍:A、氢氧化钠 B、水 C、二氧化碳) A:我是氢氧化钠,大家都很讨厌我,我常把别人的飘亮的衣服弄脏弄破。 B:唉,别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了,你瞧,这飘亮的叶脉书签的制作就有你的功劳,没有你那些叶肉哪去除得那么干净,你的强腐蚀性在这里发挥了大作用。A:你也有功劳啦!我一遇到你就有点情不自禁,全身冒汗,热血沸腾,放出大量的热量,你帮忙节约了不少money! C:你们在七嘴八舌些什么啊?我老远就听到了,快说说,谁有功劳,我有份吗?A:(惊慌)快快……,让让我,我得藏起来,要是让它逮到我,我就完蛋啦!B:(不可思义地问)为什么啊? A:(伤感地说)我就不再是氢氧化钠,而成了“白灰”--------碳酸钠啦! C:(大声喊)都跑哪去了,刚才还在呢?烧碱、火碱、苛性钠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一、单选题 1.实验室中,要使偏铝酸钠溶液中的AlO离子全部沉淀出来,最适宜用的试剂是() A.氢氧化钠溶液B.二氧化碳C.盐酸D.氨水 2.向硫酸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时出现的现象是() A.产生白色沉淀B.开始生成白色沉淀,后逐渐减少 C.没有明显变化D.开始生成白色沉淀,后逐渐减少,最后得到无色溶液 3.关于明矾可以净水的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明矾中的含硫酸根离子与水中的阳离子结合生成沉淀 B.明矾中的金属铝离子能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C.明矾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起到净水作用 D.明矾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金属阳离子吸附能力强 4.欲使明矾溶液中的铝离子完全沉淀下来,适宜的试剂是() A.氢氧化钠溶液B.氢氧化钾溶液C.氨水D.盐酸 5.下列操作中最终可以得到氢氧化铝的是() A.氧化铝与水混合加热B.金属铝与水反应 C.过量的烧碱溶液加入到氯化铝溶液中D.过量的氨气通入到氯化铝溶液中 6.下列关于“氧化铝”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铝与酸、碱都能反应生成铝盐和水B.氧化铝既是碱性氧化物又是酸性氧化物 C.氧化铝既不是碱性氧化物又不是酸性氧化物D.氧化铝溶于水可得到氢氧化铝 7.下列氧化物中,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是() A.氧化铁B.氧化银C.氧化铜D.氧化铝 8.除去氧化铁中的氧化铝,可采用的试剂是() A.盐酸B.硝酸C.氢氧化钠溶液D.氨水 9.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是氧化铝的是() A.刚玉B.蓝宝石C.红宝石D.蓝钻石 10.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各约1 g),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约10 mL水,用力振荡,再分别滴加2~3滴酚酞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溶于水B.两支试管中的溶液都为无色 C.加入碳酸钠的试管中溶液为红色D.加入碳酸氢钠的试管中溶液为浅红色 11.下列有关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在水中溶解度:碳酸钠<碳酸氢钠 B.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碳酸钠<碳酸氢钠 C.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D.二者不能相互转化 12.下列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 A.加热时无气体放出B.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 C.溶于水后滴加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OH-===CO+H2O B.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HCO+OH-===CO+H2O C.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Ca2++ CO===CaCO3↓ D.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Ba2++ CO===BaCO3↓ 14.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1)按上图要求完成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 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 少量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粉末的小气球套在两支试管的管口。将气球 内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酸碱性、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化学性质。[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说明] 本堂课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和鉴别方法。步步深入,提高本次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

看看苏苏两姐妹面向如何。我们分别取一小平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于两只洁净的试管中,大家观察她们外观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 表格一(表格见最后) 钠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碳酸氢钠为白色细小粉 末固体。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 [讲解] 1.看来妹妹碳酸氢钠要比姐姐碳酸钠面相上 要细腻一些,这呢是从她们的外观上的区别。我再跟这两姐妹进行下一步的接触。分别在试管中加入5滴水,观察现象。 2.嗯,看来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要大一些,看来呀妹妹要合群一些。再请同学们触摸一下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呢? 3.碳酸钠试管底部发热,说明碳酸钠溶解在水中是放出热量的,看来呀姐姐还是要比妹妹热情一些。 [板书] 讲解并补充表格一1.学生观察并回答: 碳酸钠加水结块变 成晶体,碳酸氢钠 加水无明显变化。 2.碳酸钠试管底部有 些微热,碳酸氢钠 试管底部没感觉。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 [讲解] 我们在继续向试管中加入10mL的水,观察她们溶液的怎么样? [板书] 补充表格一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钠全部溶解,碳酸氢钠部分溶解。 [讲解] 1.看来呀姐姐虽然外观没有妹妹细腻,但是 溶解度大,溶解时放热,显然要比妹妹更合群、活泼一些。我们再向两只试管中各加入2滴酚酞溶液,测测她们的酸碱性的强弱。 2.碳酸钠跟碳酸氢钠都虽然都是盐类,但是她们都显碱性,这也是为什么她们会被当做食用碱的原因。小结一下呢:Na2CO3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溶解度比NaHCO3大,溶液碱性比NaHCO3的强。 [板书] 补充表格一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 钠遇酚酞溶液颜色变 红;碳酸氢钠遇酚酞颜 色变粉红色。碳酸钠的 碱性更强些。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 [讲解] 1.我们从外观、溶解度、酸碱性方面分析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一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那么两 姐妹的热稳定性如何呢?关键时刻,她们谁更HOLD住呢,我们接着进行更深入的分析: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探究。老师已经连接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 钠受热没有明显现象不 发生反应;碳酸氢钠加 热后试管中有水滴产 生,分解了,并产生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二氧化碳气体。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