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苯酚泄漏的事故处理

关于苯酚泄漏的事故处理
关于苯酚泄漏的事故处理

关于苯酚泄漏的事故处理

对现场遗留的苯酚采取隔离处置和污染水源抽离等应急措施,采用石灰粉进行中和处理。并对苯酚泄漏的亨渡河进行拦河封堵,拦截污染物。截断有可能被污染的个别居民引用的自来水管,封闭事故现场附近的各个水井,对确实无用水户由当地消防车送水。并且立即控制泄漏的苯酚防止其进一步扩散。由于苯酚具有毒性。事故发生后,水域内可能出现死鱼情况。有关部门以及政府做好宣传通知工作,告知居民不要在附近水域取水饮用和捡食死鱼,防止误食造成中毒。并将死鱼集中深埋处理。当地环保部门已对水域内水质定点定时监测检样,并及时告知下游区域做好水质的监测检样工作。

关于回收浓度较高的苯酚

通常是将高浓度含酚

废水进行预处理或加水稀释, 以降低苯酚的含量〔2〕。处理高浓度含酚( > 1 000 mg/ L)

废水的方法通常分为二步:首先,将废水中高含量的苯酚及衍生物经过预处理,使废水中苯酚质量浓度降至1 000 mg/ L 以下;然后,进行二级处理,达到排放要求。

1 高浓度含酚废水的预处理

1. 1 焚烧处理该法通常用于酚质量浓度高于7 000 mg/ L 的废水,废水处理费用为167 美元/ t

1. 2 溶剂萃取某些有机溶剂对苯酚的萃取分配系数大于苯及其他萃取剂,因而可对废水中的苯酚进行萃取,当苯酚质量浓度大于500 mg/ L 时,单级萃取率可达到95 %左右〔3〕,但萃取后的废水含酚量仍不符合排放标准,且在废水中会含有微量萃取剂,故此方法存在萃取剂的选择及萃余物的二次处理问题。进一步开发性能优良的高效萃取剂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1. 3 缩聚回收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苯酚与甲醛经催化反应生成酚醛树脂。通常,苯酚质量浓度大于30 g/ L时,可采用酸性缩聚法或碱性缩聚法处理,该方法能同时降低

废水中苯酚及甲醛的含量,并能回收一定数量的树脂,是酚醛树脂

废水处理的一种经济有效方法,对中小型酚醛树脂厂较为适用〔4〕。

1.4 混凝处理

通过加入混凝剂,利用混凝剂悬浮颗粒的沉降作用,将废水中的苯酚吸附,使废水中的苯酚(质量浓度通常为500~1 000 mg/ L) 及甲醛含量降低,满足后续处理的要求,但这种方法的苯酚去除率不高, 一般为33. 8 %左右。

1. 5 光电催化该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常用于低浓度含酚废水的处理。经过改进,也可用于预处理高含酚废水。其主要方法是:用0. 5 mol/ L 的HNO3 , 控制溶液的pH 值为3. 0 ,总有机碳质量浓度控制在0. 5 g/ L 以上,通空气,用800 W 的紫外灯作为光源,进行光催化反应。对质量浓度为5 g/ L 的苯酚溶液,取200 mL 的Photo2Fenton 试剂,加入0. 02 g/ L 的Fe2 + , 分别在0 h 、2 h 、4 h 时分三次加入H2O2 2 g/ L 。开始时,溶液变成桔黄色,其后有同样颜色的沉淀生成。4 h 后,大约90 %~95 %的苯酚降解。过滤后用生物法进行二级处理

关于低浓度苯酚的处理

2. 1 吸附处理

2. 1. 1

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主要是下面三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非极性化合物的可逆吸附、吸附剂与芳香族化合物界面之间的π- π键和炭的阴离子交换。由于上述三种过程的存在,活

性炭在中性及酸性条件下,对水中的毒性物质具有高的吸附作用, 但对苯酚的吸附不需要酸性条件。这是由于活性炭表面的正电荷对苯酚有着极强的相互作用,能有效地吸附苯酚。研究中发现,对极性与非极性苯酚的吸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性炭的种类,但从活性炭中洗涤苯酚是件很困难的工作。现场用动态逆流活性炭固定床吸附处理含苯酚废水,可使废水含酚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该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小、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但其主要的缺点是活性炭易堵、不易再生。如能控制好出水的浊度,采用该方法也是较好的。

2. 1. 2 树脂吸附

主要采用大孔树脂作吸附剂。大孔树脂对苯酚分子产生较大的范德华力及形成π键,吸附能力较强,经预处理后,含酚量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该法的成本高,应用较少。

2. 1. 3 活性炭纤维吸附

阳离子交换纤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也可用于高浓度苯酚的吸附。但活性炭纤维价格高,达400 元/ kg ,用于工业生产较为困难。

2. 1. 4 膨润土吸附

由于活性炭等吸附剂运行成本较高,为了降低运行成本,采用膨润土对废水中的苯酚进行吸附,通过研究膨润土的吸附特性及接触时间、起始浓度、溶液的pH 等,确定最佳吸附条件。试验结果表明, 接触时间越长,起始浓度越高,溶液的pH 越高,吸附效果越好。

2. 1. 5 高极性聚合物吸收剂

这种高极性聚合物吸收剂是由丙烯腈、二乙烯基苯等聚合而成,具有特别的比表面积,在含有苯酚浓度为0. 5 mmol/ L 的废水中应用,效果较好。

2. 2 化学氧化处理

化学氧化法所采用的氧化剂主要有高锰酸盐、氯、二氧化氯、次氯酸钠、臭氧以及过氧化氢等。其中,臭氧和二氧化氯是较为优良的脱酚氧化剂。臭氧的氧化能力是氯的二倍,杀菌力为氯的数百倍,用它来处理含酚废水时,不会象氯那样因不完全反应产生恶臭味。目前,英、法、美、日都已用臭氧处理含酚废水。但臭氧发生器处理费用较高,在我国还未能推广使用。二氧化氯是一种优良的杀菌消毒剂、漂白剂和高效氧化剂, 其有效氯质量分数高达26. 3 % ,是氯气氧化能力的263 倍,综合性能好,安全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Al 级,是一种公认的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采用二氧化氯处理,反应时间短,约为10~15 min ,pH、温度及废水中含氨量等对反应影响不大,并且不会生成氯酚。

2. 3 生物处理

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净化废水中的苯酚及酚类化合物,一般在苯酚浓度不高时采用。否则,苯酚对菌种具有毒害作用。主要处理方法有:好氧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流化床法等。生物处理具有效果较好、所需费用较低等优点,但管理要求高,对废水的含油情况必须给予密切注意。在好氧生物处理中,采用活性污泥加沉淀池二级联合处理, 控制运行参数为: pH 值7. 2 , 温度30 ℃,溶解氧质量浓度大于2. 0 mg/ L 。在苯酚质量浓度小于1 250 mg/ L 时,效果较好。当苯酚质量浓度增加到2 500 mg/ L 和4 500 mg/ L 时,处理失效并有沉淀生成。据文献报道,假单胞菌菌种对苯酚具有高效生物降解作用;比较搅拌器与流化床对苯酚的降解效果,发现流化床的效果要优于前者;将假单胞菌用藻朊酸钙凝胶成蛛体,成功用于流化床生物反应器中,并对酚醛树脂厂废水进行处理,效果较好。废水中含苯酚质量浓度为42 000 mg/ L , 进入流化床之前需稀释至1 000 mg/ L 。运行时控制pH 值为6. 6 ,温度30 ℃,进气量85 L/ h ,溶解氧2~4. 5 mg/ L ,苯酚的去除率大于90 %。在间歇式反应器中,使用假单胞菌对苯酚进行生物降解,在好氧的条件下,温度26 ℃,pH 值6. 8 ,降解后苯酚的质量浓度为100 mg/ L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小量泄漏:用干石灰、苏打灰覆盖。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⑴水体被污染的情况主要有:水体沿岸上游污染源的事故排放;陆地事故(如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翻车事故)发生后经土壤流入水体,也有槽罐直接翻入路边水体的情况。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①查明水体沿岸排放废水的污染源,阻止其继续向水体排污。

②如果是液体苯酚的槽车发生交通事故,应设法堵住裂缝,或迅速筑一道土堤拦住液流;如果是在平地,应围绕泄漏地区筑隔离堤;如果泄漏发生在斜坡上,则可沿污染物流动路线,在斜坡的下方筑拦液堤。在某些情况下,在液体流动的下方迅速挖一个坑也可以达到阻载泄漏的污染物的同样效果。

③在拦液堤或拦液坑内收集到的液体须尽快移到安全密封的容器内操作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④已进入水体中的液体或固体苯酚处理较困难,通常采用适当措施将被污染水体与其它水体隔离之手段,如可在较小的河流上筑坝将其拦住,将被污染的水抽排到其它水体或污水处理厂。

⑵土壤污染的主要情况有各种高浓度废水(包括液体苯酚)直接污染土壤,固体苯酚由于事故倾洒在土壤中。

①固体苯酚污染土壤的处理方法较为简单,使用简单工具将其收集至容器中,视情况决定是否要将表层土剥离作焚烧处理。

②液体苯酚污染土壤时,应迅速设法制止其流动,包括筑堤、挖坑等措施,以防止污染面扩大或进一步污染水体。

③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是使用机械清除被污染土壤并在安全区进行处置,如焚烧。

④如环境不允许大量挖掘和清除土壤时,可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消除污染。如对地表乾封闭处理;地下水位高的地方采用注水法使水位上升,收集从地表溢出的水;让土壤保持休闲或通过翻耕以促进苯酚蒸发的自然降解法等等。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关于如何判断水中是否有苯酚

放入冰箱里冷却观察水中是否有白色浑浊物质

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案例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 一、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影响 1、安南呼吁继续援助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受害国 新华网联合国4月26日电(记者杨志望)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6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19周年之际发表声明,呼吁国际社会继续对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深受那场灾难影响的国家提供援助,帮助这些国家恢复受灾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声明说,俄、白、乌3国至今仍在社会、经济和环境领域遭受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站事故的影响,联合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协助这3个国家消除这些影响。那场核事故带来的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发生变化。目前,辐射造成的威胁已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赤贫、失业和基础设施匮乏等问题。 声明指出,联合国帮助消除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的工作重点,也从紧急人道救援转向长期的发展援助,以帮助受灾地区建立新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国际社会应增加对切尔诺贝利受害国的援助,帮助受灾社区居民实现自给自足,恢复健康、正常的生活。 声明说,联合国倡议成立的“切尔诺贝利论坛”将于今年9月就该事故造成的影响作出结论,白俄罗斯将于明年举办切尔诺贝利事故20周年纪念活动。这些活动都将有助于促使国际社会吸取那场核事故的教训,并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也有助于推动国际社会向事故的受害国和受害者提供持续的援助。 2、震动世界的事故 如果说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引起了美国舆论的哗然,那么,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事故,则震动了世界,其后果几乎影响到整个国际能源界。这一天的凌晨1点23分,位于苏联大城市基辅以北130公里白俄罗斯-乌克兰大森林地带东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机组发生了事故,反应堆猛烈爆炸,引起熊熊大火导致反应堆堆芯毁坏和部分厂房倒塌。 事后,前苏联政府宣布,有31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203人受伤,13.5万人被疏散,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卢布。事故发生后,大量放射性尘埃飘逸到北欧和东、西欧部分国家,使一些地区环境中某些介质的放射性物质含量远远超过正常标准。污染遍及居住着694.5万人的15万平方公里地区,320多万人直接遭受核辐射侵害。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 3、切尔诺贝利石屋 1996年11月30日晚22点,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1号机组顺利关闭,以后将不再使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乌克兰现有的5座核电站之一,原有4个发电机组。1986年4月第4号机组发生爆炸,酿成核泄漏事故以后,由于乌克兰能源短缺,其余机组仍然继续运转。但西方国家担心事故重演,多次敦促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同时答应给乌克兰以经济补偿。 1996年4月,西方七国以及欧洲联盟与乌克兰在莫斯科签署关于解决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备忘录规定该电站在2000年前全部关闭,西方七国为此承诺向乌克

含酚废水的处理

工业上处理酚类废水的常用方法 Wikinghuang 2006-11-09 14:47 含酚废水的治理方法与处理技术 对含酚废水的治理,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污染源,一是合理选择工艺流程、开发无公害工艺、无公害催化剂,使用无公害试剂的反应实现清洗工艺技术,减少废水量或降低废水中的含酚浓度。例如,目前对氨基酚生产主要采用铁还原法老工艺,生产1吨成品出44吨废水,废水量大,污染严重。近年来人们开发用硝基苯催化氧化法生产对氨其基酚新工艺,1吨成品,只排放10吨含酚废水,使污染减少。二是选用有效的操作条件和生产设备,开发密闭循环生产酚类化合物系统尽量避免和减少污染物排入环境,实现“零排放”的清洁生产。三是加强企业的管理,对含酚废水采取有效处理、回收以及综合利用。 由于含酚废水的组成、酸碱性以及浓度的不同,治理方法也不一样,目前工业上治理含酚废水的方法一般分为物化法、化学法、生化法等三大类。主要介绍最常见的方法。 1.物化法 物化法是通过物理化学过程处理废水,除去污染物质的方法,因应用比较广泛,近年来发展很快。其主要方法有:吸附、萃取、反渗透、电渗析、液膜、气提、超过滤等方法。 1.1吸附法 吸附法广泛用于含酚废水的处理。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固体物质作用为吸附剂,如活性炭、硅藻土、活性氧化铝、交换树脂、磺化煤等,以吸附剂的表面(固相)吸附废水中的酚(液相)污染物的方法,根据吸附剂与酚类化合物之间的作用力不同,其吸附机理兼有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交换吸附。在含酚废水处理过程中,主要是物理吸附,有时是几种吸附形式的综合作用。选用吸附性能好,吸附容量大,容易再生,经久耐用的吸附剂是保证-分离效果的关键。 1.2萃取法 萃取法处理含酚废水两种途径,一种是选用高分配系数的萃取法,采用特定的萃取工艺及装置,利用酚类化合物在有机相和水相中不同的溶解度及两相互不溶的原理,达到分离酚的目的,另一种是根据可配位反应原理,经单一萃取操作使废水中的含酚量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1.3液膜法 液膜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废水治理分离技术液膜除酚采用水包油包水(W/0/W)体

硫化氢气体中毒泄漏应急预案

硫化氢气体泄漏中毒应急救援预案 审批: 审核: 编制: Xxx 2012年11月

本处置预案是xxx硫化氢除铜试验发生泄漏、火灾及爆炸等事故时的紧急处置程序,作为所硫化氢除铜试验事故处理的指导性程序文件,一旦硫化氢发生泄漏、火灾及爆炸事故,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处置预案进行事故处理和应急救援活动。 一、硫化氢的基本情况 (一)硫化氢的理化特性: 硫化氢的化学式:H2S,是可燃性无色气体,具有典型的臭鸡蛋味,相对分子质量34.08,对空气的相对密度1.19,熔点-82.9℃,沸点-60.3℃,易溶于水,溶于水称为氢硫酸。20℃时2.9体积气体溶于1体积水中,亦溶于醇类、二硫化碳、石油溶剂和原油中。20℃时蒸气压为1874.5kPa,空气中爆炸极限为4.3%~45.5%(体积比),自燃温度260℃,它在空气中的最终氧化产物为硫酸和(或)硫酸根阴离子。危险标记:4(易燃气体) (二)硫化氢的危险特性: 1、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硫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 2、硫化氢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3、硫化氢为窒息性气体,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

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极高浓度(l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性死亡。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空气中硫化氢最高容许浓度为10 mg/m3)。 4、危险标记:4(易燃气体) (三)硫化氢的健康危害 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其毒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浓度越高则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相对较低时粘膜刺激作用明显。人吸入70~150 mg/m3/1~2h,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2~5min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吸入300 mg/m3/h,6~8min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吸入760 mg/m3/15~60min,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吸入1000 mg/m3/数秒钟,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1、刺激反应:接触H2S后出现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位有灼热感等刺激症状,在短时间内可恢复。 2、轻度中毒有眼胀痛、畏光、咽干、咳嗽,以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 3、中度中毒有明显的头痛、头晕等症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有明显的粘膜刺激症状,出现咳嗽、胸闷、视力模糊、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等。

硫酸泄漏应急预案完整

硫酸泄漏应急预案完整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硫酸泄漏应急预案》 发布令 车间各岗位: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17号令)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公司于2015年7月4日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编制工作组依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在对公司经营过程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硫酸泄漏应急预案》,于7月5日经公司内部组织评审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总经理: 2015年7月5日 一、总则 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处理硫酸泄漏事故,快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环境污染事故和降低财产损失,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制定本预案。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6)《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7)《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车间酸化段和硫酸储存区的酸液泄露工作原则 事故应急处置坚持如下原则: 1) 以人为本,最大限度保证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 2) 先抢救人员、控制险情,再消除污染、抢救设备。 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危化品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开展培训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二、企业概况 概况 大柴旦海通矿业有限公司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镇西侧5公里处(原大柴旦火力发电厂院内),建成于2002年。年产5000吨硼酸生产项目是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该项目总占地面积99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厂房用于生产硼酸以及副产品硫酸镁。现有职工35人,其中技术人员5人。主要设备有酸化反应釜4台,结晶罐20个,离心机15台,板框压滤机6台,烘干机设备1台套。浮选机1组,蒸汽锅炉2台以及其他的配套设施。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法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 基本措施 1 岗位职责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分为初期处置和后期处置,初期处置以场站现场岗位人员为主;后期处置由企业、专业救援队伍以及社会救援机构共同实施救援。 1.1 初期救援岗位职责 1.1.1 现场指挥(事故现场职位最高者) 迅速判断事故部位、起因、状况;指挥或亲自实施应急措施;指挥启动或亲自启动消防系统;视事故发展向有关部门、上级报告事故情况,或直接向社会救援机构求援。 1.1.2 应急操作 立即判断事故发生部位、发生原因,找出关键处置点;按照企业预案规定步骤操作,切断事故设备与储配系统的连接通道,停运机泵并切断储配系统电源,设法扑灭初期火苗。 1.1.3 消防操作 力争扑灭初期火苗;立即启动消防水系统,连接消防水枪或启动喷淋系统,进行冷却降温或驱散泄露的液化石油气。 1.2 后期救援岗位职责 后期救援人员岗位参见《预案》及各企业预案。 2 现场应急处置基本措施 2.1 固定式液化石油气储罐事故 2.1.1 储存有液化石油气的储罐发生开放性化学爆炸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消防机构和有关部门报警报告,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关闭所有紧急切断阀,开启消防喷淋系统对相邻储罐进行喷淋降温,所有人员立即撤离现场,远距离设置警戒区域,等待专业救援机构救援。 2.1.2 储罐在检验维修时发生爆炸 该类事故爆炸气体来源于罐残留,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所有生产作业,检测罐爆炸性气体在安全围以后,救援人员佩戴防毒面具进入储罐将受伤人员救出,立即就近送医院救治。 2.1.3 储罐及其接管发生液相泄漏 ⑴液相泄漏发生后,应立即停止一切生产作业,关闭所有紧急切断阀,开启消防喷淋系统,连接消防水枪,对泄漏出的液化石油气进行驱散,干粉灭火器上风头掩护。

日本核泄露事件核辐射相关知识

什么是核辐射?核辐射究竟有什么危害?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 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α、β、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γ射线和X射线)、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早期核辐射在核爆炸最初十几秒钟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伽 玛射线和中子流。它是核爆炸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早期核辐射接近光速呈直线传播。当发现闪光时,人员早已受到射线的作用了。早期核辐射能像X射线那样穿透人体和物体,能穿透几千米的空气层。当射线照射到人体、杀死细胞达一定程度时,人员就会得放射病;照射到土壤、食盐、碱、食品和某些金属器具上,还会使这些原来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感生放射性,也能对人员造成伤害。它还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曝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 在放射医学和人体辐射防护中,辐射剂量的单位有多种衡量模式和计量单位。较为完整的衡量模式是“当量剂量”,是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辐射量。其国际标准单位是“西弗”,定义是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 人体遭受过量辐射,可能导致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1

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标准,辐射总危险度为0.0165/西弗,也就是说,人体每接受1西弗的辐射剂量,就会增加0.0165的致癌几率。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据我国核电安全专家郁祖盛介绍,根据我国的标准,每人每年受到的辐射量应小于2.7毫西弗。事实上,人体如果短期受到低于100毫西弗的辐射,也并不会造成影响。辐射剂量超过4000毫西弗,则可能致死。 而日有媒体报道的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外部辐射量一度达 到每小时1557微西弗。这个辐射量只相当于一个人接受十几次X光检查,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核泄漏时怎么做? 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网站上介绍了核电站发生紧急情况 时应该采取的一些措施,摘译如下: 下文中的指导原则告诉你在核电站发生紧急情况时该怎么做。注意随时携带一个用电池的收音机收听具体指令。关闭并锁好门窗。 如果要求你撤离: ?注意保持窗户和通风口关闭;使用再循环空气。 如果建议你留在室内: ?关闭空调、换气扇、锅炉和其他进风口。 ?如果可能,进入地下室或其他地下区域。 ?如非绝对必要,不要使用电话。

苯酚类废水处理办法

苯酚类废水处理办法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一、物理法 1、萃取法 由于酚类化合物是有机物,在水相与有机相的溶解度有较大差异,因此可以利用与水不互溶的有机萃取剂与含酚类污染物的废水混合,从而使酚类物质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中,以此实现酚类物质从水相中的脱除[8]。目前萃取法的发展除了选取混合强度更高的反应器之外[9],选择、优化萃取剂也是一个重要方向,其中使用超临界流体进行反应萃取分离是目前萃取法研究的重要方向[1()]。由于萃取剂一般都相对昂贵,因此萃取剂一般都需要回收利用。但由于萃取过程中存在一些副反应、操作过程中也有一定的损失、溶剂会一定程度地溶解于水中,因此萃取法一般只用来处理回收较高浓度的苯酚废水,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2、蒸汽法 蒸汽法用来脱除挥发酚也一种使用时间比较长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挥发酚能够与水蒸汽组成一种共沸物的物理特点,当两种物质的总蒸汽压大于外部的压力时,废液就会沸腾,同时挥发酚便会转变为气体。在传统的蒸汽脱酚塔中,含酚废液喷淋塔顶端向下喷淋,而水蒸气则从下往上流动,两者进行逆流接触,从而使废液中的挥发酚转入气相中,达到脱除挥发酚的目标。 蒸汽法的优点是不使用昂贵的萃取剂、操作比较简便、处理量大、无后续污染,适合处理含挥发酚含量较高的酚类废水[li】,但其也存在蒸汽消耗大、设备体积大、废水处理不彻底的缺点。 3、吸附法 比表面积大、具有多孔结构等特征的物质常常能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科研人员使用具有以上特征的吸附剂处理酚类废水,在达到一定吸附量之后,再利用其他手段进行脱附,

液氮泄漏应急预案

液氮泄漏应急预案 1 目的 为提高**科技生产装置安全、环保、平衡的生产管理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最大程度地管理好装置的安全、环保、文明生产、预防和减少爆炸、化学危险品泄漏、人员窒息及其造成损害、保障企业的员工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特制此应急预案。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科技所属液氮储气槽。 3 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17号令》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以及《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导则》、《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4 应急处理遵循的原则 4.1 先救人后救物; 4.2 重大火灾先报警后灭火; 4.3 可燃气泄漏着火,不应立即扑灭火灾,应先进行隔离以防爆炸; 4.4 大量可燃、有毒液体、气体泄漏应首先控制现场各种火源、清理、汇报、反映、疏散周围人员; 4.5物料倒空一般是先倒液后泄压;

4.6 现在中毒窒息抢救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先做好自身防护; 4.7 现场做人工呼吸不能轻易放弃,只要无脉搏跳动,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5 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5.1 危险源 危险源主要有低温液氮等 5.2 危险源是无色无臭无毒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助燃,侵入身体的途径为吸入,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氧气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液化氮气具有低温特性,人体接触低温的氮气引起冻伤。泄漏的氮气很容易挥发,操作中如遇氮气、液氮管路泄漏,要限制泄漏区域范围作为警戒区,防止在氮增浓环境下,人员进入发生缺氧窒息。 6 应急组织管理机构 6.1 应急组织管理机构 为了使应急状态有组织、有领导、有指挥、特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总指挥:** 安全应急组长:**; 生产应急组长:**; 设备维修组长:**;

(完整word版)危化品泄漏应急预案

温州市**五金有限公司 2018年危化品泄漏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处理硫酸泄漏事故,快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环境污染事故和降低财产损失,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危化品仓库和污水处理车间的酸液泄露。 三、工作原则 事故应急处置坚持如下原则: 1) 以人为本,最大限度保证企业员工和群众生命安全。 2) 先抢救人员、控制险情,再消除污染、抢救设备。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1 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张福良 副组长:周高峰、胡明云 成员:向俊、周俊芸、郑世平、李京洲、谢保杰、杨茂荣、刘小华、易巍、齐贤生、范卫平 2应急指挥领导领导小组职责: 2.1负责设备事故现场救援的指挥、协调工作。 2.2负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蔓延。 2.3负责组织对事故设备进行抢修,尽快恢复设备运行。 2.4负责组织事故鉴定和事故原因分析工作。 2.5负责设备事故的处理。 2.6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委会,联系电话56585659: 3 按规定成立应急救援小组。 组长:周高峰 副组长:范卫平、胡明云 成员:宋升强、黎佳敏、彭加兵、田志友、杨忠发、徐兴建、王晨、韩先锋、谢保杰 4 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4.1负责事故的应急与响应工作; 4.2负责及时与公司应急行动指挥部和有关部门联系以解决问题,安排事故调查小组赴事故发生地处理问题。 4.3各应急小组在应急指挥领导部的指挥下,承担警戒、抢险、救人、抢救财产、设备和疏散群众任务。 4.4负责向应急行动指挥小组和相关部门报告。 4.5负责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厂内机动车辆事故调查处理。 5 应急预案物资准备 防毒面具、耐酸防化服、防酸面罩、耐酸手套、耐酸雨鞋、应急车、检修工具、

含酚废水处理方法

含酚废水处理方法 一、含酚废水的危害 含酚废水主要来自石油化工厂、树脂厂、塑料厂、合成纤维厂、炼油厂和焦化厂等化工企业。它是水体的重要污染物之一。由于工业门类、产品种类和工艺条件不同,其废水组成及含酚浓度差别较大,一般分为酸性、碱性、中性含酚废水和挥发、非挥发性含酚废水。 酚类化合物是一种原型质毒物,所有生物活性体均能产生毒性,可通过与皮肤、粘膜的接触不经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致使细胞破坏并失去活力,也可通过口腔侵入人体,造成细胞损伤。高浓度的酚液能使蛋白质凝固,并能继续向体内渗透,引起深部组织损伤,坏死乃至全身中毒,即使是低浓度的酚液也可使蛋白质变性。人如果长期饮用被酚污染的水能引起慢性中毒,出现贫血、头昏、记忆力衰退以及各种神经系统的疾病,严重的会引起死亡。酚口服致死量为530mg/kg(体重)左右,而且甲基酚和硝基酚对人体的毒性更大。据有关报道,酚和其它有害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协同效应,变得更加有害,促进致癌化。 含酚废水不仅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也对动植物产生危害。 水中含酚含量达到10-6—2×10-6时,鱼类就会出现中毒症状,超过4×10-6—1.5×10-5时会引起鱼类大量死亡,甚至绝迹。如果使用含酚废水灌溉农田,则会使农作物减产或枯死。含酚废水的毒性还可抑制水体中其它生物的自然生长速度,破坏生态平衡。毫无疑问,含酚废水排入水体或用于灌溉均需经过治理处理,使之符合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见附表)。 附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体中含酚浓度及含酚废水排放最高允许标准(单位:mg/人) 海水地面水渔业水农田灌溉水生活饮用水工业含酚水0.005(一类) 0.001(一级) 0.010(二类) 0.005(二级)0.005 1.0~3.0 0.002 0.500 0.050(三类)0.010(三级) 二、含酚废水处理方法 由于含酚废水的组成、酸碱性以及浓度的不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目前工业上处理含酚废水的方法一般分为物化法、化学法、生化法等三大类。主要介绍最常见的方法。

柴油泄露应急预案

柴油泄露应急预案 一、危险性分析: 柴油为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油味;柴油在燃烧后会生成一些有臭味的有机气体,大量泄漏可引起火灾;人体长期接触会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夏季随着外界温度的增高,储油罐内油温就会升高,若处理不及时,就会导致油温超极限而起火;储油罐管线及泵体管线的法兰垫片老化,易造成柴油泄漏,若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将可能伴随着火、爆炸等潜在事故危险。 二、应急预案: 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当班班长汇报事故部位和事故概况。同时向 部门经理汇报情况并拨打火警电话119和急救电话120。 2、接到报警后,当班班长应迅速行动,下达应急救援命令,调动本 班人员,果断关闭所有与外界相通的阀门,迅速关闭地沟排放阀,以免造成污染。立即停止周围正在进行的动火检修作业。 3、指派专人立即封锁道路,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并及时疏散现 场无关人员。 4、操作工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的准确部位,泄漏原因,凡能切断介 质泄漏源等处理措施而消除的事故,则以自救为主,泄漏部位如不能控制,应立即向领导报告并提出堵漏或抢修的具体措施。 5、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应迅速隔离现场,维护人员要配合其迅速向

泄漏部位进行处置,避免事故扩大。 、当事故得到控制,立即组织生产、安全人员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调查6. 事故原因,制订防范措施,杜绝此类事件。 三、注意事项: 进现场人员必须会使用、佩戴防毒面具,并且检查防毒面具是否能正常使用。使用中如闻到有毒气体味或感到呼吸不适时应立即停止工作,迅速撤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同时检查防毒面具问题及时更换合格防毒面具。 呼吸防护: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主要路口应有人员进行指挥交通,指引消防和急救人员顺利快速到达。正确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有中毒和晕倒者,立即向120救治中心报告清楚中毒人员所中毒和中毒程度,以便及时救治。将中毒受伤人员迅速抬到宽敞的地方和上风口,加强通风,并作简单的处理,如(人工呼吸、胸肺挤。如果柴油泄漏造成人员皮肤触油者,立即用水冲洗。压等).

液氮灌区泄漏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示范文本_1

液氮灌区泄漏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液氮灌区泄漏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第一步事故汇报:发生事故后,当班的班长(包括安 全员、副班长)要在组织人员进行前期处理的同时还必须 马上了解事故初步情况并向厂、调度室和公司有关部门汇 报、报警;汇报内容为发生事故的种类、发生时间和准确 地点、有无人员伤亡或被困情况发生等并将情况向厂所有 岗位人员报告; 第二步发生事故后在岗人员的处理:白班班长(或厂值 班人员)马上组织能出动的所有人员在迅速做好自我防护 (正确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后到出事地点进行相关处理: 成立临时抢险小组;首先在安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对出现

受伤和被困的人员进行脱离现场的紧急救护;及时、准确切断泄漏源,用蒸汽或消防水稀释泄漏点,处理过程中防止液氮窒息和冻伤;若不能切断泄漏源,判定事故罐部位后迅速关闭对应罐的阀门并检查关闭事故罐与相邻罐的连通阀门,组织岗位人员进行相关流程的变更,主要是切断进料源,停止输出作业,避免和延缓罐体内的液氮泄漏量,防止进一步扩大事态;现场确不具备救人和开关阀门的安全条件则放弃(由厂管理人员加快向消防部门请求支援)。 第三步事发现场的处理人员应加强事故现场的监控和处理工作,防止事故和人员伤亡情况扩大,并随时报告事故进展情况。 1)事故场所、设施周围采取的紧急安全疏散:

苯酚类废水处理方法

苯酚类废水处理方法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一、物理法 1、萃取法 由于酚类化合物是有机物,在水相与有机相的溶解度有较大差异,因此可以利用与水不互溶的有机萃取剂与含酚类污染物的废水混合,从而使酚类物质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中,以此实现酚类物质从水相中的脱除[8]。目前萃取法的发展除了选取混合强度更高的反应器之外[9],选择、优化萃取剂也是一个重要方向,其中使用超临界流体进行反应萃取分离是目前萃取法研究的重要方向[1()]。由于萃取剂一般都相对昂贵,因此萃取剂一般都需要回收利用。但由于萃取过程中存在一些副反应、操作过程中也有一定的损失、溶剂会一定程度地溶解于水中,因此萃取法一般只用来处理回收较高浓度的苯酚废水,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2、蒸汽法 蒸汽法用来脱除挥发酚也一种使用时间比较长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挥发酚能够与水蒸汽组成一种共沸物的物理特点,当两种物质的总蒸汽压大于外部的压力时,废液就会沸腾,同时挥发酚便会转变为气体。在传统的蒸汽脱酚塔中,含酚废液喷淋塔顶端向下喷淋,而水蒸气则从下往上流动,两者进行逆流接触,从而使废液中的挥发酚转入气相中,达到脱除挥发酚的目标。 蒸汽法的优点是不使用昂贵的萃取剂、操作比较简便、处理量大、无后续污染,适合处理含挥发酚含量较高的酚类废水[li】,但其也存在蒸汽消耗大、设备体积大、废水处理不彻底的缺点。 3、吸附法 比表面积大、具有多孔结构等特征的物质常常能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科研人员使用具有以上特征的吸附剂处理酚类废水,在达到一定吸附量之后,再利用其他手段进行脱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_泄露事故详细资料

切尔诺贝利,乌克兰北部基辅州城市,位处白俄罗斯边境,邻近另一个被废弃的城市普里皮亚季。切尔诺贝利在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六号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而被废弃。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苏联在1970年建造的,是乌克兰境内首个核电厂。 切尔诺贝利核能电厂四号机组于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发生爆炸,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能发电厂意外事故。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投在广岛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

由于切尔诺贝利发电厂没有保护掩体,导致受到核辐射尘污染的云层飘往众多地区,包括原苏联西部的部分地区、西欧、东欧、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不列颠群岛和北美东部部分地区。此外,乌克兰、白俄罗斯及俄罗斯境内均遭受到严重的核污染,超过336,000名的居民被迫撤离。依据前苏联的官方报告,约60%受到辐射尘污染的地区皆位于白俄罗斯境内。但根据2006年的TORCH(The Other Report On Chernobyl)报告指出,半数的辐射尘都落在前述的三个前苏联国家以外。

这次意外引起了众人对于前苏联核能发电工业上的安全顾虑,也减缓了一系列的核能工程进度。同时此次事件也促使了前苏联政府的资讯趋向较为透明化。苏联解体后的各个独立国家,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至今仍为清理切尔诺 贝利事件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及其引起的健康问题上付出着极大的代价。

因事件所造成的死亡人数难以精确计算,前苏联时期的刻意隐瞒,使得追查牺牲者方面的工作变得更为困难,事实上,前苏联政府当局在事件发生之后不久,已禁止医生在死亡证明上提及因“辐射线”而死亡。由辐射线导致的潜在死亡因素,特别是至今仍尚未发生的癌症,而这些在将来都难以证明是因切尔诺贝利事件所引起的。估计与实际的数据差别是相当大的,一份由国际原子能总署和世界卫生组织所主导的切尔诺贝利论坛在2005年所提出的切尔诺贝利事件报告中,56人的死亡被归咎于此事件(47名救灾人员,9名罹患甲状腺癌的儿童),并估计在切尔诺贝利地区660万人口中,已经和将会死于辐射的人数可能高达4,000人。

易燃气体泄漏应急预案

浙江南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易燃气体泄漏应急预案 1、接到企业反映有易燃气体泄漏可能时,应详细询问发出异味的位置,立即报到客户服务部。员工在区内巡视时嗅到有易燃气体异味时,立即报到客户服务部。 2、客户服务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通知工程主管前往现场观察。客户服务部通知中心经理,中心经理在园区也应赶到现场,若不在园区则随时保持联系。 3、接报后10分钟内工作人员在未到达现场前,应将随身携带的手机、对讲机或任何可接收或 发射信号的仪器关闭。 4、秩序主管到达现场拉好警戒线,避免外来人员进入。 5、工程服务部人员到现场后应立即关闭总阀,并迅速离开现场一定距离后将具体漏气位置告知 客户服务部,由客户服务专员打电话报然气公司前来抢修。 6、若泄漏点在企业户内,客户要求物业服务中心提供协助时工作人员按如下程序操作: 6.1首先关闭总阀,到达现场后,切勿按动门铃、防盗按钮、灯开关,切勿使用火柴、打火机,切勿开启排气扇或其他电器用品。 6.2室内气味很重时应迅速打开所有窗门,关闭该户气体阀门,并迅速离开现场一定距 离后通知客户服务部报供气公司前来抢修。 6.3如有人员昏迷,应迅速开窗、门通风,不要随意移动昏迷者,并迅速离开现场一定 距离后由中心经理报120急救中心前来抢救。 6、然气公司前来抢修后客户服务部与其沟通询问是否需要停气。 7、中心经理或工程主管指派专人在现场,直到然气公司抢修完毕危险解除后方可离开。 8、因易燃气体泄漏引起爆炸或火灾造成人员伤亡时,物业服务中心应在事发24小时内联系公 司投保的保险公司进行保险理赔。 备注:若企业无人或在夜间发现易燃气体泄漏,必须第一时间联系项目负责人,并联系企业对接人,同时派人保护好现场。

苯酚类废水处理方法

一、物理法 1、萃取法 由于酚类化合物是有机物,在水相与有机相的溶解度有较大差异,因此可 以利用与水不互溶的有机萃取剂与含酚类污染物的废水混合,从而使酚类物质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中,以此实现酚类物质从水相中的脱除[8]。目前萃取法的发展除了选取混合强度更高的反应器之外[9],选择、优化萃取剂也是一个重要方向,其中使用超临界流体进行反应萃取分离是目前萃取法研究的重要方向[1()]。由于萃取剂一般都相对昂贵,因此萃取剂一般都需要回收利用。但由于萃取过程中存在一些副反应、操作过程中也有一定的损失、溶剂会一定程度地溶解于水中,因此萃取法一般只用来处理回收较高浓度的苯酚废水,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2、蒸汽法 蒸汽法用来脱除挥发酚也一种使用时间比较长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挥发酚能够与水蒸汽组成一种共沸物的物理特点,当两种物质的总蒸汽压大于外部的压力时,废液就会沸腾,同时挥发酚便会转变为气体。在传统的蒸汽脱酚塔中,含酚废液喷淋塔顶端向下喷淋,而水蒸气则从下往上流动,两者进行逆流接触,从而使废液中的挥发酚转入气相中,达到脱除挥发酚的目标。蒸汽法的优点是不使用昂贵的萃取剂、操作比较简便、处理量大、无后续污染,适合处理含挥发酚含量较高的酚类废水[li】,但其也存在蒸汽消耗大、设备体积大、废水处理不彻底的缺点。 3、吸附法

比表面积大、具有多孔结构等特征的物质常常能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科研. 人员使用具有以上特征的吸附剂处理酚类废水,在达到一定吸附量之后, 再利用其他手段进行脱附,如通过加热脱附、溶剂脱附、蒸汽脱附等等。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吸附剂是活性炭吸附剂,其具有吸附总量大的特点, 对高含酚量和低含酚量的酚类废水都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活性炭吸附法也存在着脱附能耗高、脱附产物难以利用等缺点[12]。也有科研工作者探索使用其他更为廉价吸附剂进行吸附,如焦木素等[13]。焦木素吸附污染物的能力与活性炭接近,生产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可以实现废物再利用,是一种有前途的替代吸附剂。 二、生物法 1、活性污泥法 生物法中最为常用的处理方法为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通过在水中生存、利用氧气进行有氧化呼吸的细菌和其他水生生物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栏截及分解,从而将有毒性的污染物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既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过程也包括生物化学过程,一方面活性污泥具有较强的吸附和容纳污染物的能力,通过吸附作用将水体中的酚类等有害物质进行拦截,使其从水体中分离;另一方面,好氧细菌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过程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利用,分解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 酚类可以被很多水处理微生物所利用,是其生长时的碳源,所以活性污泥 法也被广泛用于中低浓度酚类废水的处理[14-17]。由于酚类物质对于微

应急救援预案有毒气体泄漏

有毒气体泄漏应急预案 1.我厂有毒气体泄漏的危险状态识别 1.1我厂目前存在的有毒气体主要包括:原料气、酸气、过程气中含有的硫化氢气体,过程气、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气体。 1.2有毒气体危害识别 硫化氢气体:为无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可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燃烧范围为4.3%~45.5%,燃点292℃。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和窒息性刺激气体。人吸入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吸入70~150 mg/m3/1~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入300 mg/m3/1小时,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吸入760 mg/m3/15~60分钟,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吸入1000 mg/m3/数秒钟,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急性硫化氢中毒发病迅速,可发生轻度意识障碍,常先出现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高浓度硫化氢后以脑病表现为显蓍,出现头痛、头晕、易激动、步态蹒跚、烦躁、意识模糊、谵妄、癫痫样抽搐可呈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等,可突然发生昏迷,也可发生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后心跳停止。接触极高浓度硫化氢后可发生电击样死亡,即在接触后数秒或数分钟内呼吸骤停,数分钟后可发生心跳停止;也可立即

或数分钟内昏迷,并呼吸聚停而死亡。死亡可在无警觉的情况下发生,当察觉到硫化氢气味时可立即嗅觉丧失,死亡前一般无先兆症状,可先出现呼吸深而快,随之呼吸聚停。 二氧化硫气体:又名亚硫酐,无色有强烈辛辣刺激味的不燃性气体。溶于水、甲醇、乙醇、硫酸、醋酸、氯仿和乙醚,易与水混合,生成亚硫酸 (H2SO3)随后转化为硫酸。属中等毒性气体,对眼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硫可引起喉水肿、肺水肿、声带水肿及(或)痉挛导致窒息。吸入二氧化硫后会很快出现流泪,畏光,视物不清,鼻、咽、喉部烧灼感及疼痛,咳嗽等眼结膜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较重者可有声音嘶哑、胸闷、胸骨后疼痛、剧烈咳嗽、心悸、气短、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及上腹部疼痛等,严重者发生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甚至呼吸中枢麻痹,如当吸入浓度达到5240mg/m3时,立即引起喉痉挛、喉水肿,迅速造成死亡。 1.3危险状态识别 1、轻微危险状态 硫化氢:微量泄漏,不影响泄漏区域外其它正常生产操作和员工健康。二氧化硫:少量泄漏,能通过调整不影响其它生产操作和员工健康。 2、一般危险状态: 硫化氢:少量泄漏或泄漏的警戒区域能控制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二氧化硫:中量泄漏,警戒区域能控制在一个稳定的范围

铝型材企业浓硫酸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铝型材企业浓硫酸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总则 为了预防、控制和处理硫酸罐区大面积漏酸事故,快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环境污染事故和降低财产损失,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制定本预案 2、预案内容 2.1危险目标 原料罐区有98%浓硫酸立式储罐一个最大存储量8吨,实际存储量一般在5吨以内。 2.2危险特性 (1)腐蚀危险:浓硫酸是强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与水结合放出大量的热,对棉麻、织物、木材等剧烈脱水使其碳化。 (2)健康危害:发烟硫酸中有游离20%的SO3,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的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3)环境污染:对环境有危害,硫酸烟气对大气造成污

染,残液还对土壤、水质造成污染。 2.3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后果 由于罐体、管道、阀门常年受到硫酸的腐蚀,可能发生浓硫酸大面积泄露,会造成人员伤亡,其流动时与水等物质反应放出大量的烟气,吸入时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时间稍长可引起呼吸道粘膜烧伤。其流动会对周围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危害、污染。 2.4应急物资分析 浓硫酸罐区有围堰,以阻挡漏酸流失。现场备有足够数量的活动扳手、管钳、防毒面具、耐酸防化服、防酸面罩、耐酸手套,耐酸靴、洗眼器、喷淋头、应急药品等、各岗位都有固定报警电话、职工备有移动电话、以及中和硫酸所用的石灰粉和纯碱。企业安全消防设施配备齐全,布置合理,能满足消防需要。厂区设有50m3消防水池一座,1台消防水泵,罐区东边安置1个消火栓,硫酸罐区设2个2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3、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职责和分工 为确保一旦发生化学事故时指挥有力,分工负责,抢险快速,处理得当,成立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领导指挥机构

公司丁烷泄漏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宁波市佳百仕电器有限公司 可燃气体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公司的生产特点使用的丁烷,存在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安全事故.丁烷泄漏时,当空气中的浓度达到25%时,可导致人体缺氧而造成神精系统损害,严重时可表现呼吸麻痹、昏迷、甚至死亡。,其危险点主要分布在丁烷仓库、加压区、充装区。 1.2丁烷泄漏的原因和特点 1.丁烷泄漏的原因: ?阀门垫片损坏,出现裂缝,引起泄漏。 ?压力表损坏。 ?管道破裂。 2. 丁烷泄漏的特点: 丁烷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具有易燃、可燃气体的双重性,比空气重。如发生泄漏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

2. 应急基本原处置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区域联防与社会救援相结合。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宁波市佳百仕电器有限公司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组织体系见图1。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 宁波市佳百仕电器有限公司应急指挥中心 总指挥:张巨登 副总指挥:陆斌斌 成员:周帅帅、苏富宝、余红霞、肖荣、卢秀芳、黄锡萍 3.2.2 宁波市佳百仕电器有限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宁波市佳百仕电器有限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由生产部和办公室组成。 主任:陆斌斌 副主任:周帅帅 3.2.2职责 (1)现场总指挥的职责 1)听汇报 各单位现场负责人向总指挥汇报事件原因初步分析、火势大小及爆炸影响范围、人员伤亡情况、物料泄漏情况、工艺处理情况、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应急人员及器材到位情况、气象情况、救援措施情况和周边情况。公司应急救援相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向总指挥汇报事故发展情况及开展的救援准备、事故控制工作。 2)观态势

苯酚类废水处理方法

苯酚类废水处理方法(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一、物理法 1、萃取法 由于酚类化合物是有机物,在水相与有机相的溶解度有较大差异,因此可以利用与水不互溶的有机萃取剂与含酚类污染物的废水混合,从而使酚类物质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中,以此实现酚类物质从水相中的脱除[8]。目前萃取法的发展除了选取混合强度更高的反应器之外[9],选择、优化萃取剂也是一个重要方向,其中使用超临界流体进行反应萃取分离是目前萃取法研究的重要方向 [1()]。由于萃取剂一般都相对昂贵,因此萃取剂一般都需要回收利用。但由于萃取过程中存在一些副反应、操作过程中也有一定的损失、溶剂会一定程度地溶解于水中,因此萃取法一般只用来处理回收较高浓度的苯酚废水,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2、蒸汽法 蒸汽法用来脱除挥发酚也一种使用时间比较长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挥发酚能够与水蒸汽组成一种共沸物的物理特点,当两种物质的总蒸汽压大于外部的压力时,废液就会沸腾,同时挥发酚便会转变为气体。在传统的蒸汽脱酚塔中,含酚废液喷淋塔顶端向下喷淋,而水蒸气则从下往上流动,两者进行逆流接触,从而使废液中的挥发酚转入气相中,达到脱除挥发酚的目标。 蒸汽法的优点是不使用昂贵的萃取剂、操作比较简便、处理量大、无后续污染,适合处理含挥发酚含量较高的酚类废水[li】,但其也存在蒸汽消耗大、设备体积大、废水处理不彻底的缺点。 3、吸附法 比表面积大、具有多孔结构等特征的物质常常能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科研人员使用具有以上特征的吸附剂处理酚类废水,在达到一定吸附量之后,再利用其他手段进行脱附,如通过加热脱附、溶剂脱附、蒸汽脱附等等。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吸附剂是活性炭吸附剂,其具有吸附总量大的特点,对高含酚量和低含酚量的酚类废水都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活性炭吸附法也存在着脱附能耗高、脱附产物难以利用等缺点[12]。也有科研工作者探索使用其他更为廉价吸附剂进行吸附,如焦木素等[13]。焦木素吸附污染物的能力与活性炭接近,生产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可以实现废物再利用,是一种有前途的替代吸附剂。 二、生物法 1、活性污泥法 生物法中最为常用的处理方法为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通过在水中生存、利用氧气进行有氧化呼吸的细菌和其他水生生物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栏截及分解,从而将有毒性的污染物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既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过程也包括生物化学过程,一方面活性污泥具有较强的吸附和容纳污染物的能力,通过吸附作用将水体中的酚类等有害物质进行拦截,使其从水体中分离;另一方面,好氧细菌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过程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利用,分解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