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汇报

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汇报
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汇报

工业经济委员会关于全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的汇报近年来,我市按照“壮大规模、培育龙头、打造名牌、发展集群”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了产业集群规模,拉长了产业链条,集群内各企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产业集群效益日益显现。

一、我市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截至2007年底,我市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20个。主要是:永城面粉加工、夏邑车站镇食用菌生产加工、夏邑会亭铸造加工、夏邑会亭打火机生产加工、虞城利民镇食品加工、虞城稍岗钢卷尺生产加工、虞城棉纺加工、梁园区铝加工、梁园区农产品加工、梁园区农药化工生产、睢阳区木材加工、睢阳区纺织加工、柘城金刚石微粉生产、柘城单楼铝制品产业、柘城河西杨木加工、睢县皮毛皮革加工、睢县食品加工、睢县木材加工、宁陵县白酒生产、民权县葡萄酒产业等。全市产业集群拥有各类企业1741家,从业人员148410人。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57.2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27.36亿元,上缴税金5.33亿元,实现利润15.34亿元 ,固定资产115.18亿元,资产总值140.1亿元。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我市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特点

1、发展速度快。目前,我市重点行业中均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如虞城稍岗钢卷尺生产加工产业集群,过去仅有零星几家小企业,现已形成拥有钢卷尺生产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275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其中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钢卷尺加工企业67家,年生产各种卷尺6亿多只,产品有30多个系列,150多个品种,产品遍销全国,是全国最大的钢卷尺生产基地。2007年,钢卷尺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8亿元,增加值5.04亿元,利税1.9亿元,资产总值8.92亿元,上交税金1.1亿元。地处夏邑会亭镇的铸造加工产业集群,仅用十几年时间,已形成拥有15个铸造分厂、配套辅助企业37家,员工5000多人,资产总值1.6亿元的规模。主导铸造产业方面具备国内最先进的造型加工和理化检测设备,现有树脂砂生产线4条,中频电炉3座,5吨冲天炉5座,精密数控车床等各式大型先进设备260余台套,可承接单件5吨以下的铸件,具备年产铸件5万吨的生产能力,主要生产管件、阀门配件、汽车配件、消防配件、电瓷配件等6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出口创汇额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四位。产品销往美、英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永城市的面粉加工、虞城的棉纺加工、科迪的食品生产、睢阳区的纺织服装和木材加工、柘城的金钢石微粉等产业集群,都是在不长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年产值几个亿,乃至十几个亿的产业集群。

2、形成了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我市的钢卷尺、金刚石微粉、打火机、面粉、方便面、速冻食品等均在全国销量中占有较高份额,虞城生产的钢卷尺占国内市场的85%,夏邑生产的一次性打火机占长江以北市场的50%,我市生产的小麦粉占沿海及东北市场的35%。“科迪”、“福润”牌速冻食品,“科迪”牌液体奶、“宇花”牌面粉等5种产品荣获“河南省名牌产品”;“九兴”面粉、“诚实人”牌方便面等12种产品荣获“河南省优质产品”或“河南省免检产品”称号。“张弓”、“江华”、“鹤都”等商标分别获得“河南省著名商标”称号;永城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永城)面粉城”称号;虞城县被中国计量协会批准命名为“中国(虞城)钢卷尺城”;夏邑县荣

获“全国食用菌生产优秀示范县”称号;永城市汇丰面粉有限公司小麦生产基地,永城市皇沟酒业有限公司小麦生产基地,商丘市广安乳业有限公司草莓、玉米生产基地,河南省未来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火龙果基地等4家企业被省认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3、形成了一批综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由于产业集群的集聚规模和产品链条的拉长,逐步形成了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和循环利用的经济增长方式。如:虞城利民镇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是以科迪食品集团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循环加工企业群,集科、工、农、牧、商于一体,已成为中原地区比较大的乳品加工基地。集群内有科迪奶牛胚胎中心、科迪乳业公司,科迪面业公司,速冻食品厂,罐头食品厂,冠生园科迪食品公司,科迪生物工程公司,奶牛养殖场,挤奶站等30多家企业。主导产品有奶牛胚胎、乳制品、速冻汤圆、速冻水饺、速冻蔬菜、罐头、方便面等十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2007年,该集群资产达到20多亿元,实现总产值16.3亿多元,实现利税1.6亿多元。产业集群带动了周边几个乡镇的60多万亩种植产业和1000多家奶牛饲养户的发家致富,带动了几百家印刷包装业、运输业和拉动了农资的发展,形成相互促动、综合利用、协调发展的大产业集群链条,构成资源、环境、经济的良性循环经济圈。

4、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2007年,全市产业集群实现出口创汇8.77亿元。夏邑会亭的铸造产业集群出口创汇2.52亿元,虞城稍岗的钢卷尺产业集群出口创汇0.7亿元,睢县的皮毛皮革加工产业集群出口创汇0.3亿元,柘城县的金刚石微粉加工产业集群出口创汇5.25亿元。2006年,我市的肠衣企业依靠集群优势参加了日本农产品“肯定列表制度”审查。我市的河南万新肠衣有限公司、商丘福隆肠衣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通过了日本为加强食品和农产品中农、兽药和化学残留控制而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的审查,首批获得日本注册,取得了肠衣产品

出口日本的通行证。欧盟、美国等国家对我国一次性打火机企业设置了“打火机安全标准法案(CR法案)”。夏邑县组织5家规模较大的一次性打火机生产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攻克了“CR法案”中的有关技术要点,使其所生产的打火机全部符合“CR”标准,通过了欧盟国家产品质量。目前,夏邑县生产的一次性打火机产品已出口到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二)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的主要做法

1、加强引导,制定规划,优化环境。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是推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各级在土地、税收、政府服务、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促进本地产业集群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都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着力培育产业集群摆上突出位置,制定出台了《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指导意见》和《关于支持工贸园区发展的若干规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各级领导经常深入产业集群和企业调查研究,召开会议分析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研究落实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作措施,对集群内的龙头企业,市、县、乡三级主要领导同志都有具体的帮扶对象。虞城县把加强4个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做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载体,制定了专门的配套措施和优惠政策。夏邑县从人才、技术、资源、税收等方面出台了优惠政策;睢阳区根据行业的发展现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每5年修订一次,通过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睢县按照“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理念,协调工商、税务、土地、城建、电力、电信等部门,为前来办企业者提供最便捷的服务、最优惠的政策。并规划5年内,重点培育6个产业集群。这些措施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因地制宜,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各地在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培育壮大拳头产品,进而形成有竞争优势和区域优势特点的主导产业,通过产业集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永城市制定了“双5双10工程”,到2012年末,力争建成固定资产投入超亿元的食品企业5家,组建5个食品工业集团;建成产值超10亿元的食品企业10家。在此期间,促使3家面粉食品企业进入河南省前10强,3家进入全国面粉及面制品企业前10强,力争永城食品工业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强辐射性、较大影响力的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品牌化的生产经营基地。柘城县的铝制品加工产业集群,虞城的速冻食品产业集群,睢阳区、虞城县和夏

邑县的棉纺、木材加工产业集群,睢县和宁陵的皮毛皮革加工产业集群,民权县的果酒饮料加工产业集群等一系列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都是注重市场需求与本地区优势相结合,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3、培育优势产业龙头,不断提高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力。重点围绕优势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于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加强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地在促进产业集聚中,高度重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遵循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规律,采取多种方式,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如虞城县利民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科迪集团为龙头,带动了96个企业发展种植、养殖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年生产方便面10万吨、速冻甜玉米3万吨、乳品15万吨,安排1.1万人就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6.3亿多元,实现利税1.6亿多元,集群内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9000多元。梁园区的肉类加工产业集群,在龙头企业“福源集团、缘源食品和祝福肉食”的带动下,采取先进的生产管理加工技术、营销理念和模式,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带动了整个地区产业要素的提高,还形成拥有上百部冷藏车和数千辆生猪运输车的运输产业,上千人的生猪收购队伍和数十万人的禽畜饲养队伍,带动了服务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4、推动产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水平。随着工业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地区和企业更加重视科技在培育产业集群各环节的应用。不少龙头企业重视技术引进和自身研发能力的提高,注重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强化技术创新,延长加工链条,强化产业内部联系,推动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配套,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益,为促进产业聚集,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2007年,虞城县亚东量具有限公司、河南兆邦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被河南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亚东量具公司生产的电动数显卷尺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夏邑县会亭铸造加工产业集群,以夏邑县淮海铸造有限公司为龙头,坚持科技创新,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通过开展考察国内外先进企业学习技术,完成技改项目50多个,创新管理10多项次,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使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经过几年的努力,夏邑县淮海铸造产业集群,已逐步淘汰了落后的生产设备,提高了产品的竞争能力。公司一跃跨入了河南省民营企业50强的好成绩。

5、把工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载体。目前,我市多数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基本是融为一体的。各级政府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引导企业向园区和产业集群集中,改变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分散局面。到2007年底,全市拥有工业(科技)

园区和东西合作示范区等55个,其中国家级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2个、省级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17个、市级工业聚集区36个。通过园区集中办企业,到集中做产业,不少地方出现了专业园区、专业村等,由企业聚集向产业聚集形成了产业集群;培育了一批具有拚搏精神、勇于吃苦、勇于探索、坚韧不拔的企业家,带动了一大批企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睢县、宁陵和柘城县的皮毛皮革加工、夏邑县会亭的铸造加工和打火机加工、睢阳区和虞城县的棉纺加工等产业集群都是依托工业园区发展起来的。同时,许多企业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的分工合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产业集群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我市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引导、规划和扶持不力。有些地方对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缺乏正确引导、合理规划和政策扶持。对产业集群发展还没有协调到位和建立管理机构。有部分企业和人员对产业集群的概念、功能、发展机制等基础知识不甚了解。

2、产业集群内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小、数量少,缺乏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我市产业集群多数仍处在初期发育阶段,主要表现在聚集度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上下游企业关联度低,社会化中介服务不足,企业习惯于“小而全”、“大而全”的生产方式,集群内部缺乏细致的专业化分工,集群整体机制发挥不够等。企业大多是家庭工厂,产品档次不高,规模也不大。大都在自然聚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布局,规划调整的随意性较强。

3、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做大做强难。从我市产业集群的整体水平上看,绝大部分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价格,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基础上;个体、家庭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较为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多数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大多停留在低水平的往返式生产上,抗风险能力较差,自主研发能力弱。多数产业集群生产的产品主要集中于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在终端产品生产上,系列化产品不够多。

4、产业集群内缺乏完善的服务机构。目前,我市产业集群的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普遍缺少项目咨询、人才培训、信息网络、产品检测、物流配送、物业管理等服务组织,现有的中介组织其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满足不了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直接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加工业产业链同服务业供应链不能合理衔接,上下游产业脱节,增加了产业生产成本,降低了产业集群的经济效益。

5、缺乏资金。银行等金融部门已走向市场化经营,信贷政策越来越严格。加之企业多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企业自有资金、资产有限,难以向银行提供有效的担保或抵押,从银行贷款难度大,制约了我市产业集群的规模化发展和壮大。

二、我市主要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

(一)利用国营企业的废品资源发展成为产业集群

虞城县稍岗乡钢卷尺生产加工产业集群,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吴、南、林、陈”四大户创业,利用国营企业的废品经过整理加工,先后办起了一批尺条厂、尺盒厂、尺簧厂。历经三十多个春秋的艰苦创业,步入了相对成熟和快速发展阶段,规模越来越大,企业越来越多。目前,全县钢卷尺加工企业275家,钢卷尺的17个零部件,42道工序几乎全部在县内配套生产,完善了钢卷尺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生产,减少环境污染,保持健康、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二)利用农产品资源发展为产业集群

永城面粉加工产业集群,夏邑车站镇食用菌生产加工产业集群,虞城县站集乡棉花加工产业集群,睢阳区木材加工产业集群、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产业集群等。这类产业集群依靠当地农产品自然资源,发展成为产业集群。

(三)靠企业家、能人的人格魅力带动起来的产业集群

虞城利民镇食品生产加工产业集群,夏邑会亭镇淮海铸造产业集群、打火机生产加工产业集群;柘城县金钢石微粉生产加工产业集群,铝制品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多是内源发展型,由“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时的个体户发展形成。

三、我市产业集群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产业集群是优化资源配置、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的工作平台,是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推进工业化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过程。更是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实现中原崛起的必然需要。因此,我们要提高和加深对产业集群发展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一)产业集群的发展拉动了我市经济快速增长。

我市20个产业集群,拥有资产总值144.1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7.36亿元,利税20.67亿元,从业人员14.84万人。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县域经济增长。虞城县纺织产业集群拥有个体私营企业37家,从业人员5800余人。年产各种棉纱41万锭,产品有100多个品种。2007年,该产业集群创产值15亿元,利税1.42亿元,固定资产达到39.5亿元,实现增加值4200万元。规模的不断扩大,形成“良种繁育、棉花

生产、棉花收购加工、油料加工、医药用棉、纺纱、无纺布、高中档面料生产、印染、服装”等产业为一体的新型产业集群,并带动了运输业、餐饮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助推县域经济实现了新的跨越发展。

(二)产业集群的发展转移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城镇居民就业渠道。

我市产业集群很多是在农村发展形成,与“三农”的联系紧密,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有很强的拉动作用,为城乡居民就业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全市20个制造业产业集群,直接吸纳14.8万多人就业。其中食品加工、打火机加工、食用菌加工、木材加工、棉纺加工、钢卷尺加工、果酒和饮料加工、面粉加工等各产业集群,安排城乡居民就业均在万人以上。

(三)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拉长了产业链条。

夏邑县食用菌生产加工产业集群,有5家食用菌收购加工企业,年购销加工食用菌1万多吨,年产值2.7亿元,企业职工1.6万多人,还拉动5个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是种植业。该县车站镇建成了5000多个高产食用菌大棚,保证了3万多农民的收入增加。二是运输业。食用菌生产加工业带动了2000多辆各类运输车辆运销原材料和食用菌产品,年收入5000多万元,安排5000多人就业。三是销售业。共培养了500多位农民销售专业队伍。四是草编业。目前,产业集群内使用的各类草栅都是由当地农民编制加工生产的。从而,带动了草编加工产业的发展。五是带动彩印、包装纸箱、饮食等服务业的发展。安排5000多人就业。

(四)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产业集群形成后,通过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质量,提高效率等多种途径,提升了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在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既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使得许多本来不具有市场生存能力的中小企业,由于参与到集群里面,不但生存了下来,而且还增强了集群的整体竞争力。虞城县稍岗钢卷尺产业集群,目前已发展私营企业275家,个体工商户1800余家,全县年产各种钢卷尺6亿把,且品种规格齐全,达三十多个系列,一百五十多个品种,形成了产、销、研为一体的经营模式,成为辐射全国的钢卷尺集散地,占全国钢卷尺市场的85%以上。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韩国、伊朗、伊拉克及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带钢、油漆、塑料、小五金等发展迅猛,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五)产业集群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

产业集群由于具有资源整合机制、集群溢出机制、创新机制、竞合机制、产品链条延伸机制等内动力机制,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如永城市通过发展产业集群,产业结构由过去的煤炭粗加工销售为主,逐步调整为以煤电铝一体化、轻纺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虞城县利民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在生产一般食品的基础上,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大带动方向发展,提升了产业产品的竞争力。由于集群内产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中国名牌和河南名牌产品.截止2007年底,我市产业集群中已有中国名牌1个,河南名牌4个,在我市拥有的全部名牌中有半数出自产业集群,同时名牌产品带动了区域品牌的形成。

(六)产业集群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产业集群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率,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一是产业集群能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氛围。在产业集群内,由于存在着竞争压力和挑战,迫使企业在产品设计、开发、包装、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要。二是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产业集群是相互关联、高度专业化的产业有规律地聚集在一个区域,由于空间接近和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增强了知识、技术的传播与扩散。产业集群内由于同类企业较多,竞争压力激励着企业的技术创新,也迫使员工相互攀比,不断学习,带来了现场参观、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种学习、竞争的区域环境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会主导产业技术发展方向,一旦某项核心技术获得创新性突破,在集群区内各专业细分的企业很快会积极参与、协同创新。三是产业集群可以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由于企业距离近,为企业进行创新提供了较多的学习机会,尤其是隐性知识的交流,更能激发新思维、新方法的产生,使产业集群内专业化小企业学习新技术变得容易和低成本。同时,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竞争合作机制,也有助于加强企业间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从而降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成本。四是产业集群有利于新企业的进入和现有企业的增长和扩张。由于产业集群有良好的创新氛围、激烈的竞争环境、完善的配套体系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在吸引新企业进入方面具有竞争优势,而且也有利于现有企业的增长和规模扩张。不仅吸引来的企业会根植于本地,而且还会有很多新企业在本地繁殖和成长。产业集群内长期形成的完整产业链体系,促使企业在集群内“落地生根”。

(七)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招商引资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一是产业集群提高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产业集群的发展加快完善了基础配套设施,为扩大招商引资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二是为产品出

口创汇搭建了平台。产业集群内的企业较好地共享了技术和信息,扩大了同类产品出口创汇的知名度。

四、下步发展的主要工作思路

近年来,国家对产业集群的发展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进专业化协作和产业集群发展”;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我省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充分发挥现有优势,深度挖掘潜在优势,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优势区域集中。促进产业集聚,科学规划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培育一批配套能力强、聚集效应明显、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这些为我们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发展产业集群指明了方向。

(一)指导思想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引导,遵循规律,逐步推进;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促进企业聚集和产业聚集,实现节能减排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科学规划引导,优化产业集聚环境,突出优势和特色,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整、环境友好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切实推动产业集群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二)工作目标

到“十一五”末,我市争取使现有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20个产业集群的总体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建成一大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辐射力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形成在国内外有影响力和明显区域优势的产业集聚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争取培育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1个,梁园区铝加工产业集群。培育销售收入30-40亿元之间的产业集群2个,永城市面粉生产、虞城县利民镇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培育销售收入10-30亿元之间的产业集群7个。虞城稍岗钢卷尺生产加工、虞城县棉纺加工、梁园区农产品加工、睢阳区纺织服装、柘城金刚石微粉加工、宁陵县白酒、睢县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培育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下的产业集群10个。梁园区农药化工、睢阳区木材加工、睢县皮毛皮革加工、柘城单楼铝制品、睢县木材加工、柘城河西杨木加工、民权县葡萄果酒、夏邑县会亭铸造、夏邑县食用菌加工、夏邑县火机加工等产业集群。

(三)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1、切实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作指导。各级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产业集群的意义和作用,切实加强工作指导。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发展产业集群意识。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及传媒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引导中小企业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掌握产业集群理论与知识、国家及市有关发展产业集群、扶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明确发展产业集群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加大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产业集群工作的认识。二是要加大工作力度。各级要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工作,经常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掌握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提出发展产业集群的工作意见。要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以及沟通企业与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对重大政策性问题,要及时向政府汇报,争取支持,保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稳定健康发展。三是要制定发展产业集群的具体措施。市政府今年要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明确发展产业集群的主要作用和重大意义,提出发展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支持鼓励产业集群发展。开展创建市级重点产业集群活动,确认一批重点产业集群,总结推广一批成功经验,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四是要努力提高现有产业集群的整体水平。各地要根据现有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加强规划和指导,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强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合力;要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产业集群管理水平;要积极主动与国土、发改、建设、科技、财政、商务、工商、环保等部门协调,争取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提高现有产业集群的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五是要努力培育新的产业集群。要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新亮点,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促进产业聚集,形成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优势产业集群。

2、强力培育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和辐射带动力。龙头企业是推进中小企业集聚,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的关键。在现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一批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既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因此,要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作为推进产业聚集的首要任务来抓,使之成为优势产业发展和产业聚集的支柱。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强、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产业龙头企业的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作用。要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建立产品标准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研发中心,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对

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增强竞争优势。要增强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龙头企业作为产业集群的核心支柱,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合作,积极引进或共同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积极引进和采用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管理水平的现代管理模式和方法。

3、强力促进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够形成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集群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这种专业化分工既包括产品上下游之间的纵向分工,也包括相关企业的横向分工。因此,要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企业自愿原则的前提下,引导同类产品生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资源整合,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发展专业化分工,加强上下游产业的纵向合作和产品研发、品种配套、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横向联合,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显、企业间协作紧密、产业链完整、服务体系健全的产业集群。要引导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分工协作,鼓励中小企业主动为大企业配套,向高、精、专、新方面发展;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转移零部件生产,建立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协作关系,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小企业专业化、配套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促进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4、强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升集群区域品牌竞争力。品牌建设是产业集群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推进产业集聚过程中,各地和企业要把打造知名品牌特别是区域品牌,放在重要位置,改变过去那种不重视品牌培育、名牌产品过少的状况。要增强商标意识、品牌意识、名牌意识,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加强市场营销,扩大广告宣传。区域品牌是企业和区域的无形资产,能有效地提高市场占有率。要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企业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活动。积极培育国家名牌产品,对评选为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以及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的企业和产业集群,除省政府给予表彰或奖励外,市政府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奖励。要鼓励名牌产品迅速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促进名牌企业多层次、多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大名牌推介力度,以名牌产品、名牌企业为依托,着力提升企业、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打造一批产业名县(市、区)、名乡(镇),共创区域名牌。以政府引导、中介促进、企业自主结盟为原则,整合和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创立会展品牌,

鼓励和支持企业参加各类交易会。要积极引导企业和产业集群推行现代营销管理,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集群竞争力。通过扎实的工作,打造一批区域名牌、全国名牌和国际名牌,带动我市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

5、强力开展诚信建设,促进形成产业集群互信共赢。加强诚信建设,在产业集群内部形成良好的互信体制和诚信氛围,是集群产生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要通过舆论宣传、培训辅导等形式,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强化企业自身诚信制度建设和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打造企业诚信品牌。一是企业经营者要率先垂范,确立牢固的诚信观念。二是构筑科学严密的企业内部诚信机制,使其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三是要建立企业对外诚信机制,主要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以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诚信建设。四是各级要加强引导,防止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和恶性竞争。五是加强集群内的企业自律组织建设,如建立行业协会、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组织,制止无序竞争。

6、强力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各级要积极引导产业集群内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完善科技项目风险投资机制,改善技术创新环境,推动技术创新工作。组织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联合建立公共试验室、检验检测中心、开发中心等,对中小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产品检测等开放式服务,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增强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引导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科技人员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的技术创新机制,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产品换代、技术和设备更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积极发展为装备工业、大型企业、跨国公司配套的高科技产品和科技型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企业创新,形成一批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涌现更多知名品牌的中小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7、切实加快工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集群、特色经济发展。要建设好专业化工业园区,鼓励有产业带动能力的企业入园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入园配套生产。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产业集群、小城镇建设、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合力建设,统筹规划,共同发展;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与合理

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管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健康发展的目标,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园区软环境建设,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工业园区健康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平台,提高企业的聚集度,形成有特色、有规模、体系完整科学的产业集群。

8、切实科学地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各县(市、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抓住有利时机,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目标、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与产业结构调整、土地使用政策、城市规划等相衔接。要主动做好工作,争取将产业集群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9、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公共要素的投入。各地要加大对产业集群公共要素的投入,通过土地、税收、财政投入、政府收购、项目审批、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政策手段,吸引社会各方面投资。要积极组织产业集群内有条件的企业争取工业(高新技术)和农业结构调整资金、县域经济发展资金、技术改造资金、科技三项经费、农产品出口贴息资金、外贸发展基金以及国家和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等各种专项资金、基金,用于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自主创新等。

10、切实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构筑完善服务平台。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构筑物流平台。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培育专业化物流市场,鼓励企业采取联合采购、集中管理、统一配送、分散经营的物流管理模式。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构筑信息服务平台。要大力推进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龙头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和今后发展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速度,引领产业集聚,推进产业集群的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利用“中国中小企业商丘网”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国家政策法规、产业导向、行业发展动态、经济发展趋势、投资融资、最新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和合作项目、市场需求、产品推介、人才供求等信息服务。三是加快产、学、研的联合,构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市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大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资源,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推广中心、产品检测中心、技术咨询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项目论证、产品开发、科技攻关等服务,推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四是加快专业培训中心建设,构筑人才服务平台。确立一批培训基地,采取多种方式,

重点抓好创业者、经营者、中高层管理人员、关键技术研发人员的培训。加快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公司的建设,推动各类人才流动,解决集群内企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五是加快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构筑融资服务平台。继续推进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途径。努力建立起以市、县政府政策性担保机构为龙头,商业性担保和民间互助性担保为两翼,多层次担保、联保、互保的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和鼓励金融部门改进金融服务,增加信贷投入。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创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搞好贷款项目的推介工作。指导、帮助企业做好股票融资、债券融资、产权融资、利用外资等直接融资工作。六是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团,构筑管理咨询服务平台。积极组织社会上专业化程度高、服务质量好的咨询、认证机构和知名专家,为产业集群内企业开展管理咨询、企业诊断、企业策划和质量认证服务,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七是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创业辅导体系,构筑创业服务平台。建立各种“孵化基地”,促进新兴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创立,开发劳动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再就业。

(完整版)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

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苏州市以西,靠近著名的太湖边的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2020-07-05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规划背景】 1.1 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 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交通优势

汉阴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定稿)

关于汉阴县月河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报告——2012年6月5日在汉阴县十七届人大 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 汉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何友军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安排,现将月河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一、月河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情况 2011年以来,汉阴县月河工业园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鼎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工业强县”战略发展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园区建设年”为契机,以土地收储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动力,以新型装备制造和富硒食品加工业为突破口,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进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强化协调服务职能、优化园区建设环境,全力提升产业集聚、集群效应,加强园区承载带动作用,促使一大批重点项目入驻建设,园区经济发展建设保持了快速推进的良好态势。先后被省政府命名为“重点县域工业园区”、“陕南循环发展示范园区”、被陕西省中小企业局确定为“陕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截止2011年底,园区共进驻企业71户,其中工业企业57户,规模企业26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7.9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1.7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69.2%;园区工业企业实现

工业增加值8.6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 71.3%。 (一)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布局促发展 按照“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总思路,在综合考虑现有企业布局、优势资源和区位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2008年11月,我县委托陕西省东西部经济研究院编制了《月河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09年又委托安康水利勘测设计院和安康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园区11平方公里1:1000地形勘测,编制了GPS分级控制地形图和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园区基础建设和企业布局提供了指导性纲领。针对园区发展空间不足和城镇建设的需要,引导产业集群发展,今年我们委托陕西建筑科技大学编制了园区整村安置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区域功能定位,逐步形成了富硒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缫丝纺织、现代物流五大产业区布局。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硬件促发展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程度直接影响着招商引资企业的顺利入驻。县政府注资3000万元,组建了园区投资开发公司,专门负责园区土地收储和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建设同步的原则,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各种配套设施,改善投资硬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县财政每年预算1000余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整合项目、捆绑资金,做到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园区产业建设同步推进。三年来,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亿元,园区主干道路网工程、园区给排水管网和110千伏园区专用变电站建成投用,相关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XX年3月5日张副县长的工作安排,分析农业、林业、畜牧、发改、创新、经贸等部门提供的材料,对我县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产业富县战略举措,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支柱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2月28日南沙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标志着**县支柱产业培植又迈上新的台阶。**县产值突破亿元的产业已达5个,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产业集群覆盖面积达到xx平方公里,涉及全县14个乡镇。 XX年,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xx元,占全县民营经济总产值的xx%;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元,其中出口创汇xx元;实现利税xx 元,发放从业劳动者报筹xx元。 电力产业 完成投资14304万元,南沙电站完成投资9300万元;麻栗寨河

二级电站完成投资720万元;农网三期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南沙至小新街35千伏线路建设完成投资700万元;电力设施修理改造完成投资584万元。 糖酒业 年产5万吨燃料酒精改扩建工程已建成投产。 矿业产业 与红河钢铁厂进行合作,南砂矿业公司投资XX多万元,成功地对马街铁矿进行资源整合;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县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产权转让给云南华西矿产资源公司的工作已全面完成。 畜牧业 XX年,生猪存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肥猪出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实现畜牧业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实现肉类总产XX9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61亿元,与前XX年的1997年同比,肉类总产年均增长1492吨,年均增长率40.9%,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2023万元,年均增长52.67%。 生物创新产业 **县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林业用地175.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3.5%,其中:有林地124.05万亩,灌木林地27.02万亩,疏林地0.4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21万亩,苗圃地0.07万亩,宜林荒山20.98万亩,森林覆盖率41.0%。 1.膏桐 据调查,**县适宜发展膏桐的土地资源总面积为60万亩,适宜

沙湾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doc

1.概述 1.1项目特点 沙湾县为了带动经济增长、串联提升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区域交通优势、实现本地资源转换、带动城乡发展、促进人民收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设立沙湾县工业园区,结合沙湾县县委、县政府对园区建设新的定位要求及园区发展需要,园区管委会于2007年编制了《沙湾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07-2020)》以导控园区的建设发展,2011年又对园区总规进行了修编,经过多年的开发,园区内部已入驻了多家企业,路网骨架逐渐展开,园区发展形势良好。 工业固体废物是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污泥、收集的粉尘等。工业固体废物如果没有严格按环保标准要求安全处理处置,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目前园区未配置工业废物处置场所,企业在投产后所产生的工业废物无法得到有效合理地处置,如若工业废物无序堆放,对园区的环境将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考虑到园区环境保护及其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需配套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对相关企业的工业固废进行科学的处置,否则会存在对环境的威胁。 目前各工厂所产生固体废弃物没有统一的管理,由各工厂公司自行各处堆放,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园区内固废种类比较单一,基本上为干燥性固体废物,含水量极少,不含有毒物质,亦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有害气体,但在其暂时无法综合利用的情况下,必须采用安全填埋法进行处理,因此,沙湾工业园哈拉干德区工业固废处置中心(填埋场)项目的建设迫在眉睫。 本项目近期设计期限为2019-2028年,本项目服务期初处理固废量为600吨/年,至服务期末达到6.12万吨/年,本期渣场的总库容为12万m3,本期服务年限约为10年。远期预留场地约为15000 m2,总库容为24万m3。

工业园区工作汇报(多篇范文)

工业园区工作汇报 建设x工业园区是市委、市政府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调整产业布局,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在春立市长的直接指挥下,经全市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x工业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项工作强力推进,有序进行,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工作进展 1、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xx年4月24日,达道湾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式启动。在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里,经市规划、国土、建设、交通、公用事业、电力等部门夜以继日的努力奋战,千山区政府的全力配合,园区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道路建设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园区内现已建设高标准道路9条,总长22.3公里,“四横六纵”干道系统初具规模;园区内供水、供电已基本到位,排水系统、供热系统正在紧张建设过程中。园区现已具备了项目开工建设的基础条件。占地11.4 万平,建筑面积4.2万平的六栋标准厂房已开工兴建。 2、项目工作稳步推进。经择优筛选,已有11个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牵动作用强的项目正式进入园区。11个项目涉及机械、冶金、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等行业和领域,总投资额为21.05亿元,建成后预计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目前,这些项目已全额

缴纳了土地出让金,地质勘探、区内回填、工厂平面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各项开工手续也正在办理中,马上就可开工建设。后续的十个项目正在准备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审批的材料,另外还有22个项目在洽谈推进中。 3、管委会的组建工作基本完成。xx年5月31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准组建x工业园区管委会。我们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挑选业务精、素质好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进入管委会,经过短短2个月的磨练,一支坚强、有力、精干、高效,具有高度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干部队伍基本形成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管委会机构设立各种手续的办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质量地制定了管委会内部管理、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精打细算,圆满完成了办公场所的简单装修工程。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根据市政府“一手抓空间、一手抓项目”的工作部署,我们将主要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1、全力做好项目服务工作。按照决策执行制的要求,拓展服务的内涵外延,为项目单位提供深层次、高质量的服务。开工必备的手续,由我们管委会负责集中协调办理;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难题,由我们管委会出面协调解决。建立调度例会制度,对进区的项目单位每周调度一次,针对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会同相关部门马上提出解决方案,抓好落实。力争到年底,开工建设的项目达到30个。

产业集群可行性研究报告

利津宜坤化工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石化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号:HS20130016) 海工英派尔工程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编号:工咨甲11920070005) 二〇一三年三月

利津宜坤化工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石化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号:HS20130016) 项目负责人:范海英 总工程师:李福生 海工英派尔工程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编号:工咨甲11920070005) 二〇一三年三月

项目名称:石化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利津宜坤化工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武文科 项目建设地点: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工业园编制单位:海工英派尔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负责人:陈明华 项目负责人: 范海英 项目技术负责人:李福生 项目经济负责人:张明玉 编制人员名单: 设计:张一兰张建贵余德海 撒臻李进靳渝生 张清姚艳玲周星懿 孙严牛磊夏艺楠 张振婷杨挺成靳丽娅 范东海胡东波杨丹 冯春亮 校核:李福生杨昆良姚复兴 张庆禄董世堂张永华 任媛慧 审核:张明玉郑向先 审定:范海英

目录 一、项目概况 (05) 二、企业概况 (06) 三、项目需求分析和必要性 (08) 四、项目内容和目标 (10) 五、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和资金构成 (12) 六、人员培训及技术来源 (13) 七、项目实施进度 (14) 八、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15)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石化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1.2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承担单位:利津宜坤化工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韩俊来 1.3项目起止日期:2013年3月——2014年2月 1.4项目主管部门:利津县民营经济发展局 1.5项目建设内容 建设利津宜坤化工科技研发有限公司石化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是促进县域经济强劲发展的重大举措。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利津县经济开发区、陈庄镇工业园、利北滨海经济园区等“一区六大产业”工业格局,协调推进物流、石化行业、市场信息服务业三大产业发展的新局面。目前,平台建设己初具规模,已为山东宜坤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华盛化工有限公司、东营国安化工有限公司等38家石油化工企业提供石油化工信息、技术研发、产品检测等公共服务。项目包括综合实验1个,检验室1个,信息中心1个,中试培训基地1个,融资服务中心1个。项目建成后可提高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产品收率,提升掌握市场动向、产品信息等方面的应对市场激烈变化的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1.6项目提供的主要服务 该项目建成后可提供以下服务: a中小企业合作项目服务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 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 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因此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另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

1.5%),可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它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 ,建城的地点就在当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

工业园区工作汇报(完整版)

工业园区工作汇报 工业园区工作汇报 第一篇: 工业园区工作汇报 建设x工业园区是市委、市政府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调整产业布局,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在春立市长的直接指挥下,经全市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x工业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项工作强力推进,有序进行,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工作进展 1、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xx年4月24日,达道湾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式启动。在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里,经市规划、国土、建设、交通、公用事业、电力等部门夜以继日的努力奋战,千山区政府的全力配合,园区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道路建设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园区内现已建设高标准道路9条,总长2 3公里,“四横六纵”干道系统初具规模;园区内供水、供电已基本到位,排水系统、供热系统正在紧张建设过程中。园区现已具备了项目开工建设的基础条件。占地1 1.4 万平,建筑面积 4.2万平的六栋标准厂房已开工兴建。

2、项目工作稳步推进。经择优筛选,已有11个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牵动作用强的项目正式进入园区。11个项目涉及机械、冶金、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等行业和领域,总投资额为2 1.05亿元,建成后预计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目前,这些项目 已全额缴纳了土地出让金,地质勘探、区内回填、工厂平面设计、施 工图设计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各项开工手续也正在办理中,马 上就可开工建设。后续的十个项目正在准备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审批的 材料,另外还有22个项目在洽谈推进中。 3、管委会的组建工作基本完成。xx年5月31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准组建x工业园区管委会。我们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挑选业务精、素质好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进入管委会,经过短短2个月的磨练, 一支坚强、有力、精干、高效,具有高度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干部队伍基本形成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管委会机 构设立各种手续的办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质量地制定了管委会内部管理、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精打细算,圆满完成了办公场所的简单装修工程。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根据市政府“一手抓空间、一手抓项目”的工作部署,我们将主要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1、全力做好项目服务工作。按照决策执行制的要求,拓展服务的内涵外延,为项目单位提供深层次、高质量的服务。开工必备的手 续,由我们管委会负责集中协调办理;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难题,由我们管委会出面协调解决。建立调度例会制度,对进区的项目单位每周调

区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区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区工业经济以“盘活存量,优化现量,扩大增量”为抓手,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贯穿于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全过程,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态势。自2012年至2018年,我区工业经济总量及增速连年均居全市前列。 一、产业布局 我区工业产业整体布局为:南翼为**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针织服装、新型材料;西翼为**生态食品产业园区,主导产业食品加工;侧翼:各乡镇、办事处中小微企业孵化园。 二、基本概况 截至2018年,全区共有中小微工业企业127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156家,主要分布在产业集聚区(70家)、食品工业园(13家)、乡镇办事处(73家),产业类别主要分为四大类,针织服装(73家)、食品加工(29家)、电力(2家)及其他(52家),其中针织服装及食品加工为我区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6%、16%,电力占比为18%,三大板块共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产值达340亿元。 三、产业发展

(一)我区传统产业主要有针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两大产业。 1.针织服装产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原**县针织内衣厂为行业内闻名全国的骨干龙头企业,生产的“银鹭”牌针织内衣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实施“母体裂变”改制后,一厂裂变为13家法人实体企业,至2005年,由13个实体企业发展为237家个体企业, 2015年我区针织服装及相关配套生产企业达681家。在古城内外“家家都有内衣厂、户户成为加工厂”成为我区经济的一大特色,年产针织服装6亿件套,带动从业人员3万余人,为长江以北四大针织童装内衣生产基地之一、苏鲁豫皖针织童装内衣集散地,2014年9月被授予“中国针织服装名城”。随着**古城开发利用、保护与展示工作的强力推进,针织童装企业“出古城,进园区”,截至目前,已入驻园区166家,尚有78家即将入驻。 2.食品产业。1968年建厂的**酒厂历经改制、破产、重组后,原酒生产从未间断,现已储存6770吨。1982年建厂的啤酒厂由**集团公司接续后生产规模已达26万千升,拥有400多年历史的“**”酱园为“中华老字号”,不断创新发展的**公司饮品系列产品畅销全国17个省、市,“**”香油入驻全国1172家超市,**食品公司将进军新三版上市,“'**'做良心面、'**'猪肉香”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口头禅、省内知名品牌。 (二)我区新兴产业主要为新型材料。****新材料有限公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 “十二五”时期是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生态文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合理、扎实有效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根本消除,国家不断深化区域发展战略,我省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成为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战略功能、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载体。 1.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空间。当前,我省已进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破解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等老问题,更要深入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等新领域。同时,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省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类经济功能区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载体作用,充分发挥产业、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优化区域开发格局需要新抓手。新型城市化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动力。在深入实施三大产业带规划的基础上,增强杭、甬、温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中心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深水岸线、交通区位等组合优势,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规模较大开发区等各类经济功能区的互联互动,进一步推动都市圈建设,优化区域开发格局。3.培育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需要新平台。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相对偏少,急需通过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产业、新材料、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新兴、核电关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为此,需要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推进有序、高效、集约开发,为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提供空间载体。 (二)发展基础。全省三大产业带规划实施以来,形成了一批重点开发区块,为产业集聚区选址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区位优势明显。这些重点开发区块主要位于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等我省生产力布局的三大主轴线上,接近中心城市或现有经济开发区,区位条件优越,在全省经济发展与城乡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我省未来区域发展的核心与重点区。

工业园区运行情况汇报材料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597822501.html,)/总结报告/工作汇报 工业园区运行情况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委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工信委的业务指导下,我区上下紧紧围绕“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战略部署,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突出招大商,注重大开发,打造大产业,真抓实干,奋发拼搏,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园区建设呈现勃勃生机。 一、今年上半年发展情况 1、经济指标。今年上半年,我区工业园区运行总体平稳,但因受诸方面因素影响,几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主营业务收入完成52.14亿元,同比增长20.47%,占年目标任务数的38.62%;工业增加值完成12.58亿元,同比增长28.96%,占年目标任务数的45.25%;上交税金完成1.42亿元,占年目标任务数的66.35%;招商实际到位资金完成12.17亿元;出口交货值完成2.12亿元;从业人员10723人,同比增加1600人。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区工业园区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进度慢。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上交税金三大指标仅上交税金达到序时进度要求,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

均未达到序时进度要求且差欠数据较大。主营业务收入仅完成年目标的38.62%,差欠序时进度11.38个百分点,欠帐15.36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年目标的45.25%,差欠序时进度4.75个百分点,欠帐1.32亿元;二是增幅低。上半年,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上交税金同比分别下降5.27%、8.71%和7.95%。 2、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努力培植和聚集了有色金属、医药化工、新型建材、再生纸四个支柱产业,今年以来积极帮扶鑫旺金属二期、明盛实业、邦威家居的扩建升级,协调生物、生物、金属、化工达产达标,积极打造年产10万吨电积铜(电解铜)、30万吨涂布白板纸(含黑卡纸)、10万吨高纯铁生产基地及1000吨维生素D 3、500吨胆固醇等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并积极推动产业链延伸升级,促进我区循环经济产业快速发展;新工业园区集聚了一批规模较大、产品技术水平处在国际、国内先进行列光电信息产业,如量一光电、光电、光电、能新能源、一键通电子、光电、电器、科技等一批企业,主要产品包括LED平板显示、T5高档灯具、光源电器、全智能消防应急照明系统、LED器件、信息管理系统等。目前,新工业园区专业从事LED半导体照明产业的生产企业已有35家,主要产品有LED发光二极管、红外LED、LED支架、LED数码管、LED背光源、LED显示屏、LED节能灯具及其他相关应用产品,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3、重大项目开工投产情况。上半年,新增开工项目量一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一键通公司、电器有限公司、包装及建筑面积约

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研究报告

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研究报告 杨 锐 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 E-mail:lvublurr@https://www.360docs.net/doc/597822501.html, 引 言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正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技术标准迈进。手机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正日益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的重要力量。伴随国际手机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不仅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基地和最大的出口基地,也造就了世界级的产业集群。手机产业集群的形成,为本土厂商增强全球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与产业环境。产业集群已是地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向高增值价值链环节攀登的重要载体。 中国手机产业处在动态发展变化的产业环境中。一方面日新月异的技术变化以及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手机产品结构性、阶段性过剩导致国内手机市场价格持续走低,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继续加大对低端市场开拓力度、黑手机猖獗使得国产手机品牌的市场空间受到上下挤压。企业面临如何根据既存资源与能力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以向高附加价值环节延伸的压力。而充分培育和发挥产业集群效应,走产业集群与地区联动发展道路是实现我国手机企业、产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 因此,探索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是当前中国手机产业在新形势下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国民经济分类,

本报告的手机产业指“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业”。本报告的手机产业集聚是指与生产最终手机产品相关的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具有贸易联系或非贸易联系的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内进行资源交换和价值增值的关系网络。 一、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的形成 (一)全球手机产业区位及产业特性分析 1.全球手机产业区位分布 手机产业的全球布局与通信技术的演变是密切相关的。手机产业全球布局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欧美等局部地区分布阶段(1988-1992年):手机通信技术处在研发、测试以及小量生产阶段,也即1G到2G发展初期,全球手机产业主要分布在欧美等少数发达国家。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阶段(1992-1998年),随着2G技术的成熟与推广,以及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对外开放战略,全球手机生产巨头开始把生产布局扩展到全球范围,尤其是向中国、马来西亚、印度、菲里宾等发展中国家转移进行离岸生产。中国的手机产业集群也正是在这阶段形成的。全球价值链布局阶段(1998年-),即在2G技术向3G技术过渡时期。手机产业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市场需求,以及逐步完善的市场体系、制度等投资环境的改善,使得众多跨国公司把整个手机产业价值链进行全球范围内布局。 在产业的全球转移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凭借廉价劳动力等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吸引了全球价值链中的生产环节,形成了全球价值链下手

产业园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05AA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05AAA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3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高密度集聚之地,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园区可以通过带动投资、实现GDP增长以及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多种渠道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强的拉动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对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有着非常高的积极性,通常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以支持产业园区的建设。 未来产业园的发展必然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同时,现代产业的发展也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是对产业园区行业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如实地反映了产业园区行业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词表达准确,概念表述科学化。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揭示了产业园区市场潜在需求与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计划情况,存在问答及其对策建议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2015年5月) 一、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概况。我市工业园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十一五”期间开始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进入发展黄金期。截止2014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近9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超过800家,规上企业454户,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20亿元,工业集中度已达到75%,基本形成以南充经济开发区、市区共建的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和9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的“2+9”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南充经济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区被纳入全省“51025”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其中:南充经济开发区被纳入全省千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并正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被纳入全省500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嘉陵工业集中区正在联合申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西充县工业集中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阆中市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 表一全市“2+9”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注:数据截止期为2014年。 (二)产业发展概况。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四大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推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顺庆集中发展机械汽配、新材料产业,高坪重点发展丝纺服装、电子信息产业,嘉陵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轻工食品产业,南部大力发展板材建材、机械机电、食品饮料产业,阆中围绕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发展食品药品、清洁能源产业,仪陇、营山、蓬安、西充作为农产品主产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兼顾发展1—2个特色产业,其中西充的有机食品、仪陇的制鞋产业已初具规模。

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可编辑版】

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一、集中区基本情况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工业集中区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行动迅速,把建设工业集中区的工作纳入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201X 年8月5日,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21个委、办、局一把手组成的工业集中区建设领导小组,从相关部门抽调13名干部成立了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由综合部、资金部、招商部、基建部组成。同时,成立了工业集中区项目入区审核委员会。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工业集中区的意见》、《工业集中区项目入区条件》、《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等3份文件。完成了集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201X年9月22日通过了省发改委委托省工程咨询服务中心主持的论证评估,近期内报省发改委批复;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价前期准备工作,根据集中区建设的需要,随时可以进行评价。为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做好了准备;完成了将工业集中区纳入城市修编工作;完成了集中区管委会办公地点的选址工作,解决了办公经费,安装了传真、电话、电脑及全套打印设备具备了现代化办公条件;完成了工业集中区起步区道路用地和项目用地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现在己有年产201X吨大豆蛋白分离项目、中药制剂项目、彩色夹芯钢板项目等12个项目与投次方达成投资意向,协议投资额达到 8.07亿元,从现在反馈信息看,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成后,将会有更多的项目入区。现己有投资700万元的彩色夹心钢板项目,投

资600万元的新型建材项目和投资580万元的塑料编织袋项目等3个项目签定入区协议,目前正在做入区前的准备工作。 二、工业集中区规划 1、工业集中区选址。工业集中区选址,几经对比,最后选择在市区北侧,长白铁路以东,嫩江以西,前莲泡以南的经济开发区。规划占地面积 10.26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开发1平方公里。201X年前完成一期开发任务。一期开发完成后,随着项目入区,实行滚动式二期二发,2020年前,完成全部开发。 2、集中区功能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集中区功能规划时,我们注意研究制定与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发展规划相适应,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按照做大做强产业,形成产业集群的要求,结合相关产业基地建设搞好产业发展规划;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利用的要求,搞好集中区布局规划;按照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要求,搞好基础设施规划。工业集中区各项功能规划,主要由工业用地、居民用地、仓储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文场用地、绿化用地和其它用地8项组成。工业用地: 4.19平方公里,占4 3.1 1,其中一期工程0.49平方公里,占 5.04。居民用地: 0.57平方公里,占 5.86其中一期工程0.15平方公里,占

南昌产业集群研究报告

《创新南昌产业集群》研究报告 南昌市2008年度市长点题重大课题 课题组 摘要 本研究报告以产业集群理论、创新系统理论等为依据, 以国内外学者已有的产业集群创新模式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南昌产业集群的现状,提出了南昌产业集群的创新模式及构建思路。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研究的背景和理论探讨。包括导言和第一章。 导言部分指出,在信息化与网络化背景下,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产业集群的成长与发展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和主旋律。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产业集群的支撑作用是极为明显的,那些产业创新活跃、产业竞争力强、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地区,无一不是产业集群发展和创新的区域。改革开放以来,南昌产业集群也得到了培育和蓬勃发展,目前,南昌已拥有汽车、家电和电子信息、医药和食品、冶金和新材料、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空调、光电子和电子信息、食品、造纸、飞机、纺织服装、医药和医疗器械、机电产品、冶金和新材料十大制造业基地,由此辐射出30多个大类、150多个中类、500多个分类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同时,发展道路上的先行者为这座城市培育了江铃、南烟、南钢、汇仁等26户企业销售收入超2亿元的龙头企业。但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产业集群化程度远不如沿海发达城市。为此,我们必须正视世界产业发展趋势,把握产业发展的规律,切实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创新。特别是自2007年底以来,我市发展面对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国内来看,南昌正在告别低成本时代而迈入高成本时代,这主要是因为, 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我市过去最大“亮点”的低成本优势目前正在丧失。从国际上来看,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国际经济降温导致我市外贸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再加上国际上日益增多的贸易磨擦,也对我市外向型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面对国际和国内的内外夹击, 南昌迫切需要探索一条从低成本集群向创新集群的转变的路径。因此,可以说,南昌能否成功的应对经济危机,成为江西经济发展和江西在中部崛起的领头羊,南昌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创新,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园区规划设计方案

大连田祖生态庄园规划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况 大连田祖生态庄园,位于庄河市大郑镇葛炉村,远离工业区,自然条件优越。园区占地面积5800亩,是集有机农业生产深加工、观光旅游、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大型生态庄园。现有科技人员20多人,员工120人。 二、规划理念 1.指导思想 本设计充分挖掘田祖人文历史,提炼与农业相关的人文景观;以有机农产品市场为导向,以营造生态景观为宗旨,以有机农业生产和深加工为牵引,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最终达到田祖农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目标。 2.主题定位 田祖农庄的主题定位为自然、新奇、文化、科技、体验,营造一种景观,体现厚重的文化氛围,为现代人提供一个可以令其身心愉悦的休闲佳处,符合现代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生存理念。 3.功能定位 田祖农庄功能定位以农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主景观轴,建成“生产、展览、旅游、食宿、购物、娱乐”六大要素配套的景观旅游景区格局,发展成为集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生态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农业观光园。 4.规划原则

(1)生态原则 生态不仅有它的社会效益,更有它的经济效益,维护生态己经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强调农业观光园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突出田祖农业观光园的生态性、环保性,营造“人文景区,有机农业”,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2)场所精神的提炼与文脉的植入 通过现场的考察,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园区周边的自然景观资源,进行地形改造,在保障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经济投入;通过田祖历史文化、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的汇聚、筛选、提炼,将优秀的文化元素植入园中,让整个园区的建设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3)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原则 本设计突出田祖农业观光园的重点,强调农业特色,整体建筑风格要符合农业发展现状,要多以茅草屋等最接近自然的建筑载体来呈现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农庄要提升农业文化,包装农业产品,打造精品观光农业,建成庄河对外形象展示的一张名片。 (4)可持续发展原则 规划设计一步到位,工程建设分布实施。一期主要做一些比较成熟的项目和主题景观,在二期的地方,进行临时绿化或做临时苗圃,既可节约投资又可保证园区发展的持续性。 (5)市场导向原则※※※ 田祖农庄定位以迎宾服务和农副产品加工贮藏配送收入为主,以园艺观赏植物、现代农业展示等收入为辅,并在这些基础上增设一些有附加收益的项目。另外,在植物配植方面,满足景观需求的前提下,多选用有经济效益的植物,并在游人的观赏过程中要始终如一的贯彻好引导消费工作,从进入庄园到离开庄园都要有相应的利益点作为经济支持,并且要适时、合宜。 (6)要素配套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