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M A6 板料厚度允许偏差

中厚板生产坯料设计

浅谈中厚板生产坯料设计 [摘要] 分析中厚板生产坯料设计中坯料质量、坯料尺寸、轧制方式等因素,得出中厚板坯料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 中厚板坯料设计方法 1、前言 中厚板的产品规格变化范围很大,厚度从4mm到150mm,宽度从1000mm到5200mm,长度从3000mm到60000mm,排列组合后可达上万种规格,若在坯料选型上只简单的套用几个规格去生产,那么肯定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和产生大量非计划板。坯料设计又称原料设计,中厚板坯料设计是中厚板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厚板轧机所用的坯料设计即中厚板坯料质量的标准、坯料尺寸(厚度、长度、宽度)和最适合的轧制方式,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轧机的生产率、成材率以及钢板的机械性能。 2、坯料设计步骤 坯料设计一般步骤先制定符合中厚板轧制使用的连铸坯质量要求和等级,然后根据成品钢板钢种和机械性能要求从大类钢种系列中选择合适钢种,最后根据轧制方法和成品放尺及偏差计算坯料尺寸。 3、中厚板坯料钢种质量要求 板坯尺寸及允许偏差:板坯定尺长度偏差: 0~+80mm 公称厚度mm 厚度允许偏差mm 公称宽度mm 宽度允许偏差mm

150-200(包括200mm) ±4 1000-1600 0-10mm >200 ±5 >1600 0-15mm 连铸板坯外形标准: 外形外形允许偏差(mm) 横截面脱方厚度:150-200时不大于3mm 厚度:>200时不大于4mm 镰刀弯每米不大于4mm,总长度上不大于20mm 不平度每米不大于10mm,总不平度不大于%l (l为板坯长度) 鼓肚厚度方向鼓肚:厚度尺寸偏差小于%b(b为板坯宽度) 宽度方向鼓肚:宽度尺寸偏差的一半小于3%h(h为板坯厚度) 切斜宽度方向切斜值小于10mm,厚度方向切斜值小于5mm 凹陷宽度方向凹陷值小于5mm,厚度方向凹陷值小于4mm 楔形厚度尺寸楔形值小于2mm、宽度尺寸楔形值小于10mm 连铸板坯表面质量要求:连铸板坯表面不得有目视可见的重接、重叠、翻皮、结疤、夹杂、深度或高度大于2mm的划痕、压痕、擦伤、气孔、冷溅、皱纹、耳子、凸块、凹坑和深度大于1mm的裂纹。不得有高度大于2mm的火焰切割瘤,切割端部无毛刺。连铸板坯横截面不得有影响使用的缩孔、皮下气泡、裂纹。 4、中厚板坯料钢种选择 根据国标中对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的标准,结合中厚板成品钢种中普碳钢板、锅炉及压力容器钢板、桥梁用结构钢板的机械性能要求,可以对不同坯料选择进行对应,见下表。

热轧中厚钢板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Q_ASB 1-2005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ASB 1-2005 代替Q/ASB 1-2004 热轧中厚钢板尺寸、外形、 重量及允许偏差 2005-06-15发布 2005-07-01实施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发布

前 言 为满足鞍钢中、厚钢板的生产和国内外用户需求,参照GB/T 709—1988、JIS G 3193—1990、ASTM A6/A6M—2001和BS EN 10029:1991的规定和生产厂的生产实际,对Q/ASB 1-2004《热轧中、厚板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进行修订。 本标准代替Q/ASB 1-2004《热轧中、厚板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本标准与Q/ASB 1-200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加严了部分规格钢板的厚度公差;限定负偏差轧制钢板的负偏差由原0.3mm修改为0.25mm。 ——加严了钢板的长度允许偏差和镰刀弯; ——钢板的不平度采用相应欧洲标准指标。 本标准可作为中板厂和厚板厂按GB/T 709—1988标准交货的依据,也可作为按JIS G 3193—1990、ASTM A6/A6M—2001和BS EN10029:1991标准组织生产的依据。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科技质量部提出。 本标准由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科技质量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鞍钢集团公司科技质量部、鞍钢集团公司厚板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英杰、丛津功。 本标准水平等级记:Q/ASB 1-2005 Y。

热轧中厚钢板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轧中厚钢板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等。 本标准适用于鞍钢集团公司中板厂和厚板厂生产的热轧中厚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B/T 081 冶金技术标准的数值修约与检验数值的判定原则 3 尺寸及允许偏差 3.1 钢板的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表2或表3的规定。订货时需方应明确厚度偏差的控制类型。若没有规定时,一般按国家标准订货的钢板按本标准表1的规定;按日本标准、欧洲标准及英国标准订货的钢板按本标准表2的规定;按美国标准订货的钢板及锅炉板、压力容器板、船板按本标准表3的规定。 表1 单位为毫米 以下宽度的厚度允许正偏差 钢板厚度 负偏差 ≤1500 >1500~2000>2000~2500>2500~3000>3000~3500 >3500 >5~8 0.60 0.20 0.20 0.40 0.50 0.60 0.80 >8~10 0.70 0.20 0.30 0.40 0.40 0.60 0.80 >10~16 0.75 0.25 0.25 0.35 0.45 0.55 0.85 >16~25 0.80 0.20 0.30 0.40 0.50 0.70 0.90 >25~40 0.90 0.20 0.30 0.40 0.70 0.80 1.00 >40~80 1.00 0.30 0.40 0.60 0.70 0.90 1.00 >80 1.50 0.30 0.50 0.70 0.90 1.00 1.00 1

不锈钢管尺寸公差表

不锈钢无缝管的相关定义 [我的钢铁] 2009-02-03 16:29:35 ⑴、不锈钢无缝管定义 不锈钢无缝钢管是一种具有中空截面、周边没有接缝的长条钢材。 ⑵、不锈钢无缝管的特点 其一、该产品的壁厚越厚,它就越具有经济性和实用性,壁厚越薄,它的加工成本就会大幅度的上升;其次、该产品的工艺决定它的局限性能,一般无缝钢管精度低:壁厚不均匀、管内外表光亮度低、定尺成本高,且内外表还有麻点、黑点不易去除;其三、它的检测及整形必须离线处理。因此它在高压、高强度、机械结构用材方面体现了它的优越性。 ⑶、不锈钢管的种类 接轧制方法分热轧、热挤压和冷拔(轧)不锈钢管。 按不锈钢金相组织不同分半铁素体半马氏体系不锈钢管、马氏体不锈钢管、奥氏体系不锈钢管、奥氏体-铁素铁系不锈钢管等。 ⑷、不锈钢管规格及外观质量 A、按GB14975-94《不锈钢无缝钢管》规定,钢管通常长度(不定尺)热轧钢管1.5~10m,热挤压钢管等于和大于1m。冷拔(轧)钢管壁厚0.5~1.0mm者,1.0~7m;壁厚大于1.0mm者,1.5~8m。 B、热轧(热挤压)钢管的直径54~480mm共45种;壁厚4.5~45mm共36种。冷拔(轧)钢管的直径6~200mm共65种;壁厚0.5~21mm共39种。 C、钢管内外表面不得有裂缝、折叠、龟裂、裂纹、轧折、离层和结疤缺陷存在,这些缺陷应完全清除掉(供机械加工用管除外),清除后不得使壁厚和外径超过负偏差。凡不超过允许负偏差的其他轻微表面缺陷可不清除。

D、直道允许深度。热轧、热挤压钢管、直径小于和等于140mm的不大于公称壁厚的5%,最大深度不大于0.5mm;冷拔(轧)钢管不大于公称壁厚的4%,最大深度不大于0.3mm。 E、钢管两端应切成直角,并清除毛刺。

中厚板厚度的允许偏差

中厚板厚度的允许偏差(GB709-88) 公称厚度负偏差(mm)下列宽度允许正偏差(mm) 1000-1200-1500-1700-1800-2000-2300-2500 >13~ 250.80. 20.20. 30.40. 60.80.8>25~ 300.90. 20.20. 30.40. 60.80.9>30~ 341.00. 20.30. 30.40. 60.80.9>34~ 401.10. 30.40. 50.60. 70.91.0>40~

501.20. 40.50. 60.70. 81.01.1>50~ 601.30. 60.70. 80.81. 01.01.1 热轧钢板厚度的允许偏差 (摘自GB/T709—1988)较高轧制精度公称厚度 (钢板和钢带) /mm>0.35~ 0.50>0.50~ 0.60>0.60~ 0.75>0.75~ 0.90>0.90~ 1.10>1.10~ 1.20>1.20~ 1.30>1.30~ 1.40>1.40~

1.60>1.60~ 1.80>1.80~ 2.00>2.00~ 2.20>2.20~ 2.50>2.50~ 3.00>3.00~ 3.50>3.50~ 4.00>4.00~ 5.50>5.50~ 7.50>7.50~ 10.0>10.0~ 13.0在下列宽度时的厚度允许偏差/mm600~ 750±0.05±0.06±0.07±0.08±0.09±0.10±0.11±0.11±0.12±0.13±0.14±0.15±0.16±0.17±0. 18±0.21+0.10-0.30+0.10-0.40+0.10-0.70+0.10-0.70>750~ 1000±0.05±0.06±0.07±0.08±0.09±0.11±0.12±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2+0.15-0.30+0.10-0.50+0.10-0.70+0.10-0.70>1000~1500-----± 0.11±0.12±0.12±0.13±0.14±0.16±0.17±0.18±0.19±0.20±0.24+0.10-0.40+0.10-0.50+0.20-0.70+0.20-0.701500~2000----------± 0.17± 0.18± 0.19± 0.20± 0.22±

中厚板生产中常见缺陷的类型及预防

中厚板生产中常见缺陷的类 型及预防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厚板生产中常见缺陷的类型及预防 中厚钢板是国民经济发展所依赖的重要材料,广泛用于高层建筑、桥梁、锅炉、容器、石油化工、工程机械、管线及国防建设等各个方面,中厚钢板的品种繁多,使用温度区域较广(-200℃~600℃),使用环境复杂,(耐候性、耐蚀性),使用要求高(强韧性、焊接性)。 目前,我国中厚板生产厚度为4~250mm, 宽度可达4000mm, 最长可达 27m。在品种方面, 已能生产难度比较大的装甲、船身、不锈、高压锅炉容器、桥梁等专用中厚板。但是, 高档次板仍然比较少,专用板只占20%多一点, 大多数厂以生产大路货普碳板为主, 产量占70%~80%。 由于大部分企业炼钢缺少炉外精炼手段, 钢质纯净度差, 钢板夹杂、分层现象有时较为突出, 在轧制生产中, 钢板表面铁皮多, 麻点面积大且深, 修磨量大, 严重影响了钢板品种与质量的发展。另外国产中厚板尺寸偏差、表面质量、力学性能也存在很多问题,只是大多数厂生产以普碳钢为主,钢板质量问题还未完全暴露出来。(中厚板市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各行各业对中厚板品种、规格、尺寸精度、内外部质量及性能提出了日益增高的要求。所以中厚钢板不仅要有好的机械性能,还要求有优良的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 目前,国内中厚板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有: (1) 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要求产品表面无缺陷且无修磨痕迹, 厚度公差带较国内标准减少50%, 不平度长度测量单位增加一倍, 产品全部双定尺交货。 国内中厚板双定尺率只有65%左右。 (2) 产品品种单一, 不能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 有订单不能接受。 大部分企业只生产普碳和低合金钢中的A、B级钢,C、D级不能保证性能。 (3) 钢板外观质量差,如断面有兰边, 锯齿、撕裂、错牙等缺陷,表面有划伤、铁皮、油污、麻点等缺陷,厚度偏差大、宽度大小头差大、对角线差值大等非矩形缺陷。 一般: 先进: 一般:15 5 先进:10 一般:40 10 先进:20

不锈钢板尺寸公差范围表和厚度公差表

不锈钢板尺寸公差范围表和厚度公差表 不锈钢板表面光洁,有较高的塑性、韧性和机械强度,耐酸、碱性气体、溶液和其他 介质的腐蚀。 不锈钢板按制法分热轧和冷轧的两种,包括厚度0.02-4毫米的薄冷板和4.5-50毫米的中厚板。 按钢种的组织特征分为5类:奥氏体型、奥氏体-铁素体型、铁素体型、马氏体型、沉淀硬化型。 要求能承受草酸、硫酸-硫酸铁、硝酸、硝酸-氢氟酸、硫酸-硫酸铜、磷酸、甲酸、乙酸等各种酸的腐蚀,广泛用于化工、食品、医药、造纸、石油、原子能等工业,以 及建筑、厨具、餐具、车辆、家用电器各类零部件。 为了保证各类不锈钢板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硬度等力学性能符合要求,钢板交货前必须经过退火、固溶处理、时效处理等热处理。 常用不锈钢板尺寸公差范围表 304/2B板公差范围表 规格大差正常小差 0.4MM 0.3-0.32 0.33-0.37 0.37-0.39 0.5MM 0.4-0.42 0.43-0.47 0.47-0.49 0.6MM 0.5-0.52 0.53-0.56 0.57-0.59 0.7MM 0.6-0.62 0.63-0.67 0.67-0.69 0.8MM 0.7-0.72 0.73-0.77 0.74-0.79 0.9MM 0.8-0.82 0.83-0.87 0.87-0.89 1.0MM 0.89-0.9 0.91-0.94 0.94-0.99 1.2MM 1.02-1.08 1.09-1.15 1.16-1.18 1.5MM 1.32-1.38 1.39-1.45 1.46-1.48 2.0MM 1.72-1.79 1.8-1.86 1.87-1.9 2.5MM 2.23-2.36 2.32-2.42 2.42-2.47

钢板厚度偏差

热轧钢板厚度的允许偏差( 摘自GB/ T709—1988) 较高轧制精度: 公称厚度 在下列宽度时的厚度允许偏差/ mm ( 钢板和钢带) / mm 600~750 >750~1000 >1000~1500 1500~2000 >2000~2300 >2300~2700 >2700~3000 >0. 35~0. 50 ±0. 05 ±0. 05 ----- >0. 50~0. 60 ±0. 06 ±0. 06 ----- >0. 60~0. 75 ±0. 07 ±0. 07 ----- >0. 75~0. 90 ±0. 08 ±0. 08 ----- >0. 90~1. 10 ±0. 09 ±0. 09 ----- >1. 10~1. 20 ±0. 10 ±0. 11 ±0. 11 ---- >1. 20~1. 30 ±0. 11 ±0. 12 ±0. 12 ---- >1. 30~1. 40 ±0. 11 ±0. 12 ±0. 12 ---- >1. 40~1. 60 ±0. 12 ±0. 13 ±0. 13 ---- >1. 60~1. 80 ±0. 13 ±0. 14 ±0. 14 ---- >1. 80~2. 00 ±0. 14 ±0. 15 ±0. 16 ±0. 17 --- >2. 00~2. 20 ±0. 15 ±0. 16 ±0. 17 ±0. 18 --- >2. 20~2. 50 ±0. 16 ±0. 17 ±0. 18 ±0. 19 --- >2. 50~3. 00 ±0. 17 ±0. 18 ±0. 19 ±0. 20 ±0. 23 -- >3. 00~3. 50 ±0. 18 ±0. 19 ±0. 20 ±0. 22 ±0. 26 -- >3. 50~4. 00 ±0. 21 ±0. 22 ±0. 24 ±0. 26 ±0. 30 -- >4. 00~5. 50 +0. 10 - 0. 30 +0. 15 - 0. 30 +0. 10 - 0. 40 +0. 20 - 0. 40 +0. 25 - 0. 40 -- >5. 50~7. 50 +0. 10 - 0. 40 +0. 10 - 0. 50 +0. 10 - 0. 50 +0. 20 - 0. 50 +0. 25 - 0. 60 -- >7. 50~10. 0 +0. 10 - 0. 70 +0. 10 - 0. 70 +0. 20 - 0. 70 +0. 20 - 0. 70 +0. 25 - 0. 70 -- >10. 0~13. 0 +0. 10 - 0. 70 +0. 10 - 0. 70 +0. 20 - 0. 70 +0. 30 - 0. 70 +0. 35 - 0. 70 --

不锈钢复合板检验标准

常松《不锈钢复合板》检验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粘贴法生产的不锈钢复合钢板和钢带(以下简称“复合板(带)”)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尺寸、技术要求、验收规则、试验方法、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不锈钢做复层(表层),碳素钢(镀锌板)做基层的复合板(带)。包括用于制造是有、化工、轻工、海水淡化、核工业的各类压力容器等结构件的不锈钢复层厚度≥1mm的复合中厚板,以及用于轻工机械、食品、炊具、建筑、装饰、焊管、铁路客车、医院卫生、环境保护等行业的设备或用具制造需要的复合厚度≤0.8mm的复合板(带)。 2术语及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及定义: 2.1 不锈钢复合钢板和钢带 stainless steel clad plates,sheets and strips 以碳素钢(镀锌板)为基层,采用粘贴法,在其一面整体连续地包裹一定厚度不锈钢的复合材料。 2.2 复层 cladding metal 复合钢板中解除工作介质和大气的不锈钢。 2.3 基层 base metal 复合钢板中主要承受结构强度的碳素钢(镀锌板)。 2.4 粘贴法 paste method 基层+复层通过高分子粘接膜复合在一起的复合方法。 2.5 复合界面 compound contact interface 复合钢板复层和基层之间的分界面。 3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3.1 尺寸 3.1.1原材料规格

3.1.2不锈钢复合板产品规格 3.2 尺寸允许偏差 3.2.1长度、宽度的允许偏差,按基层钢板标准GB/T 708相应的规定。特殊要 求由供需双方协商。 3.2.2厚度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3.3 重量 复合板按理论重量交货或实际重量交货。按理论计重时,复合板重量为基层及复层各自相关标准中规定的理论重量之和。钢带按实际重量交货。 4

容器板锅炉板厚度附加值

容器板锅炉板厚度附加值(2009-03-02 18:48:52) 标签:河南金联钢铁舞钢代理容器 板锅炉板厚度附加值中厚板钢铁允许 偏差 分类:技术支持容器锅炉钢板厚度附加值 2008.9.1起执行 公称厚度(mm) 宽度(mm) ≤1500>1500~2500>2500~4000>4000~4000允许偏差 厚度 附加值 允许偏差 厚度 附加值 允许偏差 厚度 附加值 允许偏差 厚度 附加值 3~50.6 -0.3 0.150.8 -0.3 0.25 1 -0.3 0.35 6~80.7 -0.3 0.20.9 -0.3 0.3 1.2 -0.3 0.45 9~150.8 -0.3 0.25 1 -0.3 0.35 1.3 -0.3 0.5 1.5 -0.3 0.6 16~25 1 -0.3 0.35 1.2 -0.3 0.45 1.5 -0.3 0.6 1.9 -0.3 0.8 26~40 1.1 -0.3 0.4 1.3 -0.3 0.5 1.7 -0.3 0.7 2.1 -0.3 0.9 41~60 1.3 -0.3 0.5 1.5 -0.3 0.6 1.9 -0.3 0.8 2.3 -0.3 1 61~100 1.5 -0.3 0.6 1.8 -0.3 0.75 2.3 -0.3 1 2.7 -0.3 1.2 101~150 2.1 -0.3 0.9 2.5 -0.3 1.1 2.9 -0.3 1.3 3.3 -0.3 1.5 151~200 2.5 -0.3 1.1 2.9 -0.3 1.3 3.3 -0.3 1.5 3.5 -0.3 1.6 201~250 2.9 -0.3 1.3 3.3 -0.3 1.5 3.7 -0.3 1.7 4.1 -0.3 1.9 251~300 3.3 -0.3 1.5 3.7 -0.3 1.7 4.1 -0.3 1.9 4.5 -0.3 2.1 301~400 3.7 -0.3 1.7 4.1 -0.3 1.9 4.5 -0.3 2.1 4.9 -0.3 2.3

中厚板同板差问题的研究

中厚板同板差问题的研究 济钢中厚板厂(山东济南250101)岳临萍 [摘要]针对中厚板轧制出现的厚度头尾偏差问题进行了原因的分析和论证,找到解决的方法。从控制角度出发,分析了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同板差、辊缝、AGC、APC 前言 中厚板厚度同板差是钢板厚度轧制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钢板厚度的超差主要表现在钢板的头部和尾部厚度超差,中间部分厚度基本稳定可以满足工艺要求。一直是钢铁企业较难解决的攻关难题。 1钢板同板差原因分析 钢板在宽度方向上不存在厚度偏差,一般厚度偏差出现在钢板距离头尾部长度700mm之内,根据现场实践经验,分析出钢板同板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钢板温度不均匀 中厚板轧制过程因为钢板头尾部分的散热面积比较大,温度变化受传导、辐射、对流、水除鳞、辊身水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头尾部分的温度比中间部分低。当前道次的温度差造成的轧制力偏差使得钢板头尾厚度比中间厚,同时上一道次的头部厚度偏差会累加到下一道次的尾部,使尾部的偏差更大。 1.2压力控制速度偏差 精轧机位置控制方式包括电动APC和液压APC组成。电动APC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保证两台电动机转速的动态响应一致,电动APC的位置控制精度为0.3mm。液压APC 位置控制基本和电动APC相同,其位置控制精度为0.005mm。液压控制中的伺服阀、液压缸的设备特性不同,在速度控制上存在速度差,造成辊缝控制不稳定,更容易引起头尾厚度的超差。 1.3辊缝控制偏差 中厚板厂轧机AGC采用绝对值工作方式,以厚度计算模型为基础在控制中实测出轧制力和辊缝信号,间接求出轧件厚度与目标厚度之差,改变辊缝值而使出口厚度恒定进行补偿。作用是根据轧制力的波动来动态调节辊缝,减小厚度差。 绝对AGC的每个轧制道次的辊缝设定值、道次计算由模型计算得出,当咬钢时轧制压力达到L2设定值的60%时,AGC补偿功能自动开启,在监测到钢板抛出的瞬间AGC补偿功能自动停止。 1.4轧制过程中其它因素的影响 ⑴轧制速度的影响。轧制速度越快,头部的冲击就会越大,头部的厚度控制就会越困难,咬入速度太小,将会影响轧制效率。 ⑵工艺轧制方法的影响。精轧机采用微翘轧制,微翘轧制是指钢板每一个道次的头部都向上微翘的轧制方法。正是钢板的微翘轧制,在进行钢板除磷时,高压水会向钢板尾部流动,翘起的尾部阻挡水流,加剧了钢板尾部的温降。 2、钢板同板差问题的解决 2.1消除钢板温差 确保钢坯加热均匀,并达到设定的合理有出炉温度;高压水除鳞时要保证压力和水量的均匀,使钢板均匀冷却。 2.2AGC平滑曲线法补偿 AGC的补偿采用“平滑曲线法”来修正不平整的头部总补偿曲线。“平滑曲线法”的原理就是曲线的值乘以一个固定的百分数,让原来的曲线不那么陡峭,变的比较平滑,使用钢板长度

钢结构相关规范中钢板厚度偏差标准问题的思考(1)

钢结构相关规范中钢板厚度偏差标准问题的思考 在钢结构施工中,材料的选择使用是一项极为关键重要的工作。但是,我们发现,在钢板厚度允许偏差上,由于国家标准的不统一、不具体、不明确、不衔接,使得在监理及施工单位的理解执行中,由于不同的选择误差很大,可以选择的选项多,因此,无法做出唯一性选择,也就无法判定那个选择是正确的。 钢板的厚度尺寸是影响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如果板厚尺寸偏差不明确,不是造成安全隐患,就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明确和理顺各标准之间的关系,确定标准的具体执行指标,对于提高材料利用率,确保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钢结构质量验收、设计、原材产品等国家标准中,《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 3,以及《热轧钢板和带钢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709—2006等三个国家标准是执行判定钢板厚度允许偏差的主要国家标准。 1.1上述三个标准的有关内容 (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相关要求

在规范中第6页第4部分原材料及成品进场中4.2关于钢材的规定如下: Ⅰ主控项目4.2.1规定,“钢材、铸钢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在这里关于规格要求一是符合国家产品标准,二是符合设计要求。 Ⅱ一般项目4.2.3规定,“钢板厚度及允许偏差应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 在这里关于钢板厚度及允许偏差要求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的相关要求 在规范中第14页3.3关于材料选用规定如下: 在规范中“3.3.1 为保证承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脆性破坏,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性、结构形式、应力状态、连接方法、钢材厚度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钢材牌号和材性。” “承重结构的钢材宜采用Q235钢、Q345钢、Q390钢和Q420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的规定。当采用其它牌号的钢材时,尚应符合相应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不锈钢板厚度标准

不锈钢板厚度标准 不锈钢板厚度标准详细介绍: 产品材质:201不锈钢卷板,202不锈钢卷板,301不锈钢卷板,304不锈钢卷板,321不锈钢卷板,31 6不锈钢卷板,310S不锈钢卷板等。 不锈钢板厚度标准:9/10/12/16/18/20/22/25/30mm 。 304/(热轧板)规格:1500mm*6000mm,1800mm*6000mm,2000mm*6000mm,可供应厚度:(卷板/平板); 304/2B(冷轧板)规格:1000mm*2000mm,1219mm*2438mm,可供应厚度: mm(卷板/平板/磨砂/研磨) 不锈钢板厚度标准冷轧部:不锈钢板冷轧2B(卷板、卷带、平板)特色板:3. 5mm—6mm 304/2B,316L/2B 厚度:冷扎2B(—);表面:2B光面、BA;8K镜面;拉丝、磨砂;雪花砂;不锈钢无指纹板; 装饰面板:彩色板、镀钛板、蚀刻板、油抛发纹板(HL、)、3D立体板、喷砂板、压纹板 热轧部:不锈钢板热轧 (卷板、平板)厚度:工业( 3-159mm ) 表面: 8K镜面;拉丝、镀钛,磨砂;雪花砂;不锈钢无指纹板; 不锈钢板分为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铁素体-奥氏体)的不锈钢冷轧卷和不锈钢热轧卷,广泛用于化工、食品、医药、造纸、石油、原子能等工业,以及建筑、厨具、餐具、车辆、家用电器各类零部件 1、奥氏体形 1Cr17Mn6Ni5N (201)节镍钢种,代替牌号1Cr17Ni7,冷加工后具有磁性。铁道车辆用。 2 、1Cr18Mn8Ni5N(202)节镍钢种,代替牌号1Cr18Ni9 3、 1Cr17Ni7(301)经冷加工有高的强度。铁道车辆,传送带,螺栓螺母 4 、1Cr18Ni9(302)经冷加工有高的强度,但伸长率比1Cr17Ni7稍差。建筑用装饰部件。 5、 Y1Cr18Ni9(Y表示易切削)提高切削、耐烧蚀性。最适用于自动车床。螺栓螺母 6、 Y1Cr18Ni9Se 提高切削、耐烧蚀性。最适用于自动车床。铆钉、螺钉 7、 06Cr19Ni10(老牌号: 0Cr19Ni9)(304不锈钢板)作为不锈耐热钢使用最广泛,食品用设备,一般

不锈钢板规格型号

高温板系列:材质有310S(0Cr25Ni20或1Cr25Ni20Si2)、309S(0Cr23Ni13或 1Cr20Ni14Si2)、2205(S31803)双相不锈钢、253MA(S31805)耐热钢等,厚度 0.4mm-60.0mm 化工板系列:材质有316L(00Cr17Ni12Mo2美标及00Cr17Ni14Mo2国标)、316Ti、321(1Cr18Ni9Ti或0Cr18Ni10Ti)、304L(00Cr18Ni9)、304(0Cr18Ni9) 、304J1(304含铜料)、202(1Cr18Mn8Ni5N)、201(1Cr17Mn6Ni5N)等,厚度0.4mm-60.0mm 中厚板系列:规格3.0mm-30.0mm*1500/1800*2000*6000或6000以上。正常公差或小负差系列材料,3.0mm-14.0mm长度可以定冷轧薄板系列:规格 0.4-6.0mm*1219/1000*1500*2438/2000/不定尺,长度可以定开 304 是一种通用性的不锈钢,它广泛地用于制作要求良好综合性能(耐腐蚀和成型性)的设备和机件。 301 不锈钢在形变时呈现出明显的加工硬化现象,被用于要求较高强度的各种场合。 302 不锈钢实质上就是含碳量更高的304不锈钢的变种,通过冷轧可使其获得较高的强度。 https://www.360docs.net/doc/5a13261155.html, 302B 是一种含硅量较高的不锈钢,它具有较高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303和303Se 是分别含有硫和硒的易切削不锈钢,用于主要要求易切削和表而光浩度高的场合。303Se不锈钢也用于制作需要热镦的机件,因为在这类条件下,这种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可热加工性。 304L 是碳含量较低的304不锈钢的变种,用于需要焊接的场合。较低的碳含量使得在靠近焊缝的热影响区中所析出的碳化物减至最少,而碳化物的析出可能导致不锈钢在某些环境中产生晶间腐蚀(焊接侵蚀)。 304N 是一种含氮的不锈钢,加氮是为了提高钢的强度。 305和384 不锈钢含有较高的镍,其加工硬化率低,适用于对冷成型性要求高的各种场合。 308 不锈钢用于制作焊条。 309、310、314及330 不锈钢的镍、铬含量都比较高,为的是提高钢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和蠕变强度。而30S5和310S乃是309和310不锈钢的变种,所不同者只是碳含量较低,为的是使焊缝附近所析出的碳化物减至最少。330不锈钢有着特别高的抗渗碳能力和抗热震性. 316和317 型不锈钢含有铝,因而在海洋和化学工业环境中的抗点腐蚀能力

中厚板生产中常见缺陷的类型及预防

中厚板生产中常见缺陷的类型及预防 中厚钢板是国民经济发展所依赖的重要材料,广泛用于高层建筑、桥梁、锅炉、容器、石油化工、工程机械、管线及国防建设等各个方面,中厚钢板的品种繁多,使用温度区域较广(-200℃~600℃),使用环境复杂,(耐候性、耐蚀性),使用要求高(强韧性、焊接性)。 目前,我国中厚板生产厚度为4~250mm, 宽度可达4000mm, 最长可达27m。在品种方面, 已能生产难度比较大的装甲、船身、不锈、高压锅炉容器、桥梁等专用中厚板。但是, 高档次板仍然比较少,专用板只占20%多一点, 大多数厂以生产大路货普碳板为主, 产量占70%~80%。 由于大部分企业炼钢缺少炉外精炼手段, 钢质纯净度差, 钢板夹杂、分层现象有时较为突出, 在轧制生产中, 钢板表面铁皮多, 麻点面积大且深, 修磨量大, 严重影响了钢板品种与质量的发展。另外国产中厚板尺寸偏差、表面质量、力学性能也存在很多问题,只是大多数厂生产以普碳钢为主,钢板质量问题还未完全暴露出来。(中厚板市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各行各业对中厚板品种、规格、尺寸精度、内外部质量及性能提出了日益增高的要求。所以中厚钢板不仅要有好的机械性能,还要求有优良的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 目前,国内中厚板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有: (1) 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要求产品表面无缺陷

且无修磨痕迹, 厚度公差带较国内标准减少50%, 不平度长度测量单位增加一倍, 产品全部双定尺交货。 国内中厚板双定尺率只有65%左右。 (2) 产品品种单一, 不能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 有订单不能接受。 大部分企业只生产普碳和低合金钢中的A、B级钢,C、D级不能保证性能。 (3) 钢板外观质量差,如断面有兰边, 锯齿、撕裂、错牙等缺陷,表面有划伤、铁皮、油污、麻点等缺陷,厚度偏差大、宽度大小头差大、对角线差值大等非矩形缺陷。 国内外中厚板外观质量对照表

教你不锈钢板重量计算方法

不锈钢板重量计算方法 根据GB4229-84,规定包括不锈钢热轧钢板及不锈钢冷轧钢板中规定的一般牌号的不锈钢板的计算方法为标准。规定牌号外的品种由于成分结构、密度不同,应另作基本单位计算。 1. 不锈钢板的重量用公称尺寸计算,如厚度允许偏差规定为正负偏差时,取偏差上、下限平均值加公称尺寸之和计算。 2. 不锈钢板的基本重量,指厚度为1mm、面积为1m2的重量。 3. 单位重量(kg/m2)指钢板面积为1 m2的重量,为基本重量乘以钢板的厚度(mm),修约为4位有效数字。 4. 一张钢板重量,是单位重量乘以面积(m2),面积应约到4位有效数字,一张钢板的重量应约为3位有效数字,如一张的重量超过1000kg时,应修约为kg整数。 5. 总重量是一张钢板的重量乘以相同牌号、尺寸钢板总张数,并修约为kg 整数。 不锈钢板的基本重量牌号 基本重量(kg)牌号基本重量(kg) 1Cr17Mn6Ni5N 7.93 00Cr18Ni5N 7.93 1Cr18Mn8Ni5N 7.93 1Cr18nNi12 7.93 1Cr17Ni7 7.93 0Cr23Ni13 7.93 1Cr17Ni8 7.93 0Cr25Ni20 7.98 1Cr18Ni9 7.93 00Cr17Mo 7.70 1Cr18Ni9Si3 7.93 0Cr19Ni13Mo3 7.98 0Cr19Ni9 7.93 00Cr19Ni13Mo3 7.98 00Cr19Ni11 7.93 7Cr17 7.70 0Cr19Ni9N 7.93 0Cr26Ni5Mo2 7.80 1Cr12 7.75 0Cr18Ni12Mo2Cu2 7.98 0Cr13Ai 7.75 00Cr18Ni14Mo2Cu2 7.98 1Cr13 7.75 0Cr19Ni13Mo3 7.98 0Cr13 7.75

不锈钢检验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不锈钢技术要求、检验方法等要求。 不锈钢验收标准 编制: 校对: 审核:

本标准适用于不锈钢材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0878-2007 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 GB/T 1220-2007 不锈钢棒 GB/T 4226-2009 不锈钢冷加工钢棒 GB/T 3280-2007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 4237-2007 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GB/T 3090-2000 不锈钢小直径无缝钢管 GB/T 14975-2002 结构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B/T 14976-2002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B/T 4229-84 不锈钢重量计算方法 GB/T 12770-2002 机械结构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GB/T 4241-2006 焊接用不锈钢盘条 YB/T 5091-1993 惰性气体保护用不锈钢钢棒和钢丝 YB/T 5092-205 焊接用不锈钢丝 GB/T 222-1984 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 223. 5 钢铁及合金的化学分析方法还原型硅钼酸盐光度法测定酸溶硅含量GB/T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测定碳含量 GB/T 223. 11 钢铁及合金的化学分析方法过硫酸铁氧化容量法测定铬量 GB/T 钢铁及合金的化学分析方法丁二酮肪重量法测定镍量 GB/T 钢铁及合金的化学分析方法乙酸丁酣萃取光度法测定磷量 GB/T 钢铁及合金的化学分析方法高碘酸钠(钾)光度法侧定锰量 GB/T 钢铁及合金的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姗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含量3.术语和定语 3.1不锈钢 stainless steel 以不锈、耐蚀性为主要特性,且铬含量至少为%,碳含量最大不超过%的钢。 4.技术要求

影响中厚板成材率量化分析及主要措施

影响中厚板成材率量化分析及主要措施 [摘要] 本文量化分析了影响中厚板成材率的因素,并着重介绍了八钢中厚板通过降低加热炉氧化烧损、减少宽度放尺、提高厚度负偏差控制水平、优化坯料结构等措施,显著提高了中厚板成材率。 [关键词] 成材率宽度放尺倍尺率 1.前言 中厚板成材率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技术指标,成材率的提高不仅意味着金属损耗的减少,钢材产量增加,同时也使综合能耗降低。所以,成材率既表现企业的技术水平,也表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八钢中厚板是由上海世博会厂址,原浦钢中厚板整体迁建而成,主要设备有两座推钢式加热炉,高压水除鳞系统,一架4200mm粗轧机(二期),3500mm 精轧机,热矫直机,冷床、双边剪、定尺剪、成品堆垛装置等;一期工程于2007年9月动工,设计年产量65万t;2009年2月调试,并逐步投产,目前已经达到月产5万吨的能力。 八钢中厚板自2009年2月调试生产后,因为受原料规格、负偏差控制水平及宽度放尺等限制,成材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通过认真分析和研讨,八钢中厚板找到了影响成材率的关键因素,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影响成材率的因素及量化分析 影响成材率的因素主要有氧化烧损、宽度放尺、钢板负偏差、规格结构以及废品率等,各因素对成材率的影响分述如下: 2.1 氧化烧损对成材率的影响 烧损是钢坯在高温状态下的氧化损失,它包括板坯在加热状态下产生的氧化铁皮和钢板在轧制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氧化铁皮;而前者对成材率影响较大,据资料[1]介绍,中厚板生产的烧损量在1.0-2.0%之间。 烧损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加热段和均热段的停留时间,炉内气氛有关;实践证明,加热温度越高,在高温段的停留时间越长,炉内氧化气氛越浓,则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烧损也越多。为此,应根据生产品种的化学成份,制定合理的加热工艺制度,将坯料的加热温度严格的控制在工艺范围内,同时在保证加热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加热时间是减少烧损的有效途径。 八钢中厚板目前设备事故较多,作业率偏低,受事故时间影响,板坯加热时间过长,且部分出炉板坯因不能正常轧制,必须进行回炉二次加热,造成重复烧损。 2.2 切边量对成材率的影响 减少宽度放尺,目的是在满足边部缺陷切除的前提下将分配至宽度方向上的金属分配至长度方向,从而达到同等原料投入而成品理论重量增加的目的。 钢板长度计算公式以L=m/ρBh-d表示,其中m表示钢板重量,ρ表示密度,h表示钢板厚度,B表示钢板宽度,d表示切头尾长度。这里,若m, ρ,h,d不变,决定钢板长度的就是钢板宽度B,钢板宽度(B)每减少10mm,对成材率的影响见表1。 同国内其他中厚板厂相比,八钢中厚板厂的切边量大的惊人。国内其他中厚板厂的切边量一般在60-80mm,而八钢中厚板的切边量一般在110-150mm。考

中厚板厂钢板厚度测量过程计量要求(专家)

中厚板厂钢板厚度测量过程计量要求导出记录 一、测量过程的测量要求 中厚板厂钢板厚度测量过程的技术要求,钢板厚度测量范围(9-80)mm,工艺允许误差±0.9mm 二、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导出 1.测量范围的确定 根据中厚板厂钢板厚度测量过程的技术要求,钢板厚度测量范围(9-80)mm,则选用仪器的测量范围确定为(0-100) mm。 2.最大允许误差的确定 根据中厚板厂钢板轧制温度测量过程的技术要求,其最大允许误差与工艺允许误差比值定为1/10(视情况在1/3~1/10范围内选择): 最大允许误差= 102 9.0× =0.18mm 3. 测量不确定度的确定 以公式Cp=T/6δ,设Cp标准能力为1.1,T为允许误差的变化范围,则标准偏差δ= 0.18/(6×1.1)=0.03mm。 三、选配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 1、测量设备的测量范围:(0-100) mm 2、最大允许误差:±0.18mm 实际选配的板厚千分尺测量范围为(0-100) mm,包括:(0-25) mm、(25-50) mm、 (50-75) mm、(75-100) mm,最大允许误差为±0.008mm。

中厚板厂钢板厚度测量过程不确定度评定 1概述 1.1测量方法: 1.1.1 MBZYHBC /CL01 《钢板厚度检测控制办法》 1.1.2 BHBC/7/SJ03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办法》 1.2环境条件:常温 测量使用的测量设备: (0-25)mm板厚千分尺为例,分度值为0.01mm,其最大允许误差±0.008mm 被测对象:钢板厚度,根据工艺要求,(9-80)mm的钢板,其厚度最大允许误差为±0.18mm 1.5 测量方法:用板厚千分尺直接测量钢板厚度。 建立数学模型 D=d (1) 式中:D——板厚千分尺测得的钢板厚度值 d——钢板厚度 3.不确定度评定 分析测量方法可知,对厚度D的测量不确定度影响显著因素主要有:(1)板厚千分尺测量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u1;(2)板厚千分尺测量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2;(3)由人员读数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3。分析这些不确定度的特点可知,不确定度u1应采用A类评定方法,而不确定度u2 u3应采用B类评定方法。 下面分别计算各主要因素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3.1 由板厚千分尺测量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u1 由分度值为0.01mm的板厚千分尺重复测量20mm的量块10次,测量数据如下:单位:mm 计算10次测量平均值=20.0012mm,由10次测量值求得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为:

不锈钢板公差标准

中国及周边国家不锈钢厚度公差标准 1、中国国家标准(GB) 单位:mm 厚度厚度允许偏差 较高精度(A)一般精度(B) >600~1000 >1000~1250 >600~1250 0.05~0.10 ---- ---- ---- >0.10~0.15 ---- ---- ---- >0.15~0.25 ---- ---- ---- >0.25~0.45 ±0.080 ±0.080 ±0.080 >0.45~0.65 ±0.080 ±0.080 ±0.100 >0.65~0.90 ±0.100 ±0.100 ±0.060 >0.90~1.20 ±0.100 ±0.120 ±0.160 >1.20~1.50 ±0.150 ±0.150 ±0.180 >1.50~1.80 ±0.150 ±0.160 ±0.180 >1.80~2.00 ±0.180 ±0.200 ±0.260 >2.00~2.30 ±0.200 ±0.220 ±0.280 >2.30~2.50 ±0.200 ±0.220 ±0.280 >2.50~3.10 ±0.220 ±0.120 ±0.320 >3.10~<4.00 ±0.240 ±0.260 ±0.360 2、日本工业标准 厚度宽度 <1250 ≥1250~<1600 ≥0.30~<0.60 ±0.05 ±0.06 ≥0.60~<0.80 ±0.07 ±0.09 ≥0.80~<1.00 ±0.09 ±0.10 ≥1.00~<1.25 ±0.10 ±0.12 ≥1.25~<1.60 ±0.12 ±0.15 ≥1.60~<2.00 ±0.15 ±0.17 ≥2.00~<2.50 ±0.17 ±0.20 ≥2.50~<3.15 ±0.22 ±0.25 ≥3.15~<4.00 ±0.25 ±0.30 ≥4.00~<5.00 ±0.35 ±0.40 ≥5.00~<6.00 ±0.40 ±0.45 ≥6.00~<7.00 ±0.50 ±0.50 3、美国材料协会标准(ASTM)标准 厚度允许偏差宽度 上下≤1000>1000~≤1300 0.10 0.03 0.03 0.15 0.04 0.04 0.20 0.05 0.05 0.25 0.05 0.05 0.30 0.03 --- 0.40 0.04 0.04 0.50 0.08 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