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不同组织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乌头碱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概述

乌头碱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概述陆燕萍;巩晓宇;陈秋燕;邱凤邹【摘要】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single ester alkaloids, diester alkaloids and total alkaloid in radix aconiti, kusnezoff monkshood, aconite and other aconitine drugs are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including HPLC, RP-HPLC, LC-MS, TLCS, 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Zone Electrop- horesis and Spectrophotometry. Based on different mobile phase, HPLC and RP-HPLC is classifi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lassification of TLCS is carried out studi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eployment agents.%总结概括目前川乌、草乌、附子等乌头碱类药物的单酯型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及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方法、双波长薄层扫描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和分光光度法。
该文根据不同的流动相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类,同时根据不同的展开剂对双波长薄层色谱法进行了分类。
【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6(025)007【总页数】3页(P1-2,3)【关键词】乌头碱类生物碱;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方法【作者】陆燕萍;巩晓宇;陈秋燕;邱凤邹【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172;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172;广东医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1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41;R286.0乌头碱类药物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碱,包括单酯型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氨醇型生物碱和其他类型化合物。
附子高压蒸制生物碱含量测定

附子高压蒸制生物碱含量测定[摘要]本文在中药炮制理论指导下,以生附子、常压蒸附子炮制品为对照,以三种乌头生物碱及炮制品的外观评分为指标,比较高压蒸制工艺。
结果:附子高压蒸制效果最佳,附子经润湿法处理后,使用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LS-50LJ)蒸制 150 min时,与各炮制品综合评分比较相近,从各方面考察分析:外形美观符合药典规定,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急剧下降低至0.04mg/g。
达到2015版药典对炮制附子的要求。
结论:该工艺简便、可控、易行,可作为替代传统炮制工艺的新方法。
经高压蒸制法处理后其双酯型生物碱大大降低,单酯型生物碱明显增加,总生物碱含量变化不大,说明该工艺稳定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附子;高压蒸制;生物碱;总生物碱;一、概述附子为毛茛科草本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甘,性大热;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1]。
其生品所含的乌头碱等酯型生物碱毒性较大,但它既是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临床使用的安全范围较小,通过合理的加工可使生物碱由双酯型水解为单酯型,从而达到降毒存效的目的。
但实际操作时往往出现炮制不及,毒性太大,炮制太过,药效不存的现象。
目前能同时控制附子毒性和保证疗效的工艺尚不规范,同时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科学、量化的质量标准不明确,造成各地附子炮制品的质量相差很大[2]。
历版《中国药典》制法耗时耗能,依赖经验,可控性较低,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较难控制。
传统炮制工艺是在产地进行洗净、泡胆巴、煮、剥皮、切片、漂片等加工处理,在此过程中,生物碱损失约81.3% ,其中泡胆巴损失31.6% ,漂片 33.6% ,蒸片16.1% [3]。
本文提出的高压蒸制法,操作简单、可控、省时,去毒效果好,是目前炮制研究的热点。
二、实验部分2.1仪器与试药2.1.1实验试药表2.1实验试药试药批号厂家附子采自陕南上海源叶生物料技有限公司乌头碱对照品P23S7F21639上海源叶生物料技有限公司次乌头碱对照品M12A7S19326上海源叶生物料技有限公司新乌头碱对照品Y12A7H19379乙睛、四氢呋喃、用醇、乙醇、乙酸铵、冰乙酸、异丙醇、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氨水,其中乙睛和四氢呋喃为色谱纯,其余为分析纯,水为纯化水。
生附子煎煮过程中生物碱含量变化及水解机理

2 . S c h o o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G u a n g d o n g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G u a n g z h o u , G u a n g d o n g , C h i n a 5 1 0 0 0 6 )
・
实验研究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4 9 3 1 . 2 0 1 704. 0 03
.
生附子煎煮过程 中生物碱含 量变 化及水解机理 木
龚又 明 , 邓广海 , 郑显 辉 , 覃 军 , 罗明超 - , 王 芳2 A
Ab s t r a c t : 0 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a l k a l o i d o f R a d i x A c o n i t e L a t e r a l i s a n d t h e r a w o f h y d r o l y s i s , a n d t o x i c i t y r e d u c i n g
原碱 、 苯甲酰乌 头原碱对 照品 5 0℃水解 1 h后 的含 量基本 不变, 1 0 0℃水解 1 h , 其降解率分别为 6 3 . 3 1 %, 4 2 . 3 6 %, 6 4 . 1 5 %, 1 0 0℃ 水 解2 h以上 , 其降解率均为 1 0 0 . 0 0 %; 根据对照品水解过程 中的降解率大小 , 确定其稳 定性大 小依 次为苯 甲酰次鸟头原碱 >苯 甲酰新 乌头原碱 >苯甲酰乌头原碱 >次乌头碱 >新乌 头碱 >鸟 头碱 。 结论 附子 中双酯型生物碱在 5 0℃下 即发生水解 , 1 0 0℃ 下 3 0 mi n可水
毒性中药附子及其不同炮制规格的鉴别区分和使用

毒性中药附子及其不同炮制规格的鉴别区分和使用目的总结毒性中药附子药理学特性及其不同炮制规格的使用和鉴别区别。
方法将各种炮制规格的附子单煎,通过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分析各种规格附子内六种生物碱的含量。
结果①6种炮制方法的附子单煎后生物碱的含量均低于生附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六种炮制方法中生物碱含量的顺序由低到高为黄顺片<黑顺片<淡附片<炮附片<盐附子<白附子。
结论附子是常见的毒性中药,其在抗心律失常、抗衰老、强心、扩血管等方面应用效果较佳。
但是其毒性作用亦较强。
不同炮制规格目的均以“存性”和“减毒”为目的,各种规格的炮制品具有不同的生物碱含量,回阳救逆是其主要作用,但是因其毒性作用,用药时要谨慎,辩证清晰。
标签:附子;炮制规格;使用;鉴别附子,是常用的毒性中药,一直以“药中四维之首”、“回阳救逆第一要药”著称,为毛莨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因其常附着于目根生长,故称附子[1]。
附子最早种植起源于四川省江油市,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约1700年的种植历史了。
虽然现在全国各地均有附子的種植,但是仍然以四川产的附子最著名[2]。
附子的主要功用在于温阳补肾。
附子在治疗亡阳虚脱、中下焦虚寒、心阳不足等证方面广泛应用。
现代医学中附子常用于冠心病、风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所致的休克等方面[3]。
但是附子内含有剧毒二萜类生物碱如乌头碱、次乌头碱、川乌碱甲、川乌碱乙、塔拉第碱等,毒性较大,常常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经过炮制减毒之后才能够入药使用。
古人中善用附子的,首先应该算张仲景,比如《伤寒论》中附子在20个药方中存在,《金匮要略》中则有11个药方中使用了附子[4]。
目前对于附子各种炮制减毒的工艺已经有大量相关报道,其各种炮制方法的主旨是“存性”和“减毒”。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炮制规格的附子单煎后生物碱的含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不同炮制方法一般均是将附子放入胆巴水(其主要含有氯化镁等)中浸泡,防止其腐烂,同时能够消除其毒性,再经过切片、蒸煮、浸泡等方式进行加工,从而制成不同规格以供药用的附子片[5]。
不同浓度胆巴液浸泡下附子中生物碱含量变化研究

不同浓度胆巴液浸泡下附子中生物碱含量变化研究杨千千;郝学贤;张辰露;梁宗锁【摘要】目的:为了规范附子加工工艺,研究附子在胆巴液浸泡过程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变化.研究方案设定了胆巴液的浓度及浸泡时间,为优化附子的泡胆过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四氢呋喃(A,25:15)和0.1 mol·L-1醋酸铵溶液(B),洗脱梯度为0~48 min,15%~26%A;48~49 min,26%~35%A;49~58 min,35%A;58~65 min,35%~15%;检测波长为235 nm.结果:胆巴液浓度≥15%时,采挖后的泥附子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浓度越高,下降越明显.整体下降趋势在18 d以后趋于平缓,在浸泡第18 d后分别下降60%~80%,20%~50%,75%~85%,20%~60%.结论:不同浓度的胆巴液浸泡下,附子的质量变化不同.其中,在10%浓度的胆巴液中浸泡,质量不稳定,在20%及以上浓度的胆巴液中泡胆,附子的质量相对稳定.在胆巴液浸泡过程中附子药材的效/毒比也在发生变化,在18~24 d期间,呈现出活性成分较高,而毒性成分较少的状态,有利于实际生产.【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8(020)009【总页数】6页(P1137-1141,1145)【关键词】附子;胆巴溶液;生物碱;效/毒比【作者】杨千千;郝学贤;张辰露;梁宗锁【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陕西华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陕西汉中 723000;陕西理工大学,陕西汉中 723000;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正文语种】中文附子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1],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抗衰老、降糖和降血脂等药理活性[2]。
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 附子研究概况附子为亚门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侧根(子根)的加工品,其性大热、辛、甘,归心、肾,生品极毒。
中医认为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逐风通痹、温阳行水等功效。
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拘挛膝痛,不能行步[1]。
2.1 附子化学成分研究国内外学者对附子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附子的化学成分分为生物碱类物质、脂类物质和多糖类物质三大类。
其中生物碱类物质为其主要成分,包括脂溶性生物碱: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新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下乌头碱、海帕乌头碱hypaconitine),塔拉乌头胺(talatisamine),和乌胺(higeramine)棍掌碱氯化物(coryneine chloride)[2],异飞燕草碱(isodelphinine),苯甲酰中乌头碱(benzoyl mesaconitine),新乌宁碱(neoline),北乌头碱(beiwutine),多根乌头碱(karakoline),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准葛尔乌头碱(songorine);水溶性生物碱:江油乌头碱(jiangyouaconitine),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itine)、尿嘧啶(Uracil)[3]、附子亭碱(fuzitine)、消旋去甲基衡州乌药碱(demethylcoclaurine)[4]、、附子宁碱(fuziline)、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5]等。
其中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为其主要成分,约占0.4%-0.8%,易溶于氯仿、苯、无水乙醇和乙醚,难溶于水,微溶于石油醚,既是附子的药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
附子总生物碱提取物中3个双酯型和3个单酯型乌头碱成分的含量测定

附子 总 生物 碱 提 取 物 中 3个 双 酯 型 和 3个 单 酯 型 乌 头碱 成 分 的含 量 测
定
刘 敏 , 张 海 , 蔡 亚梅 , 陈啸 飞。 , 朱臻 宇 , 柴 逸峰。 ( 1 . 南京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2 ; 2 . 第
二 军 医 大 学 东 方 肝 胆 外 科 医 院药 材 科 , 上海 2 0 0 4 3 8 ; 3 . 第 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 上海 2 0 0 4 3 3 )
[ 中图分类号 ] R 2 8 2 . 7 1 0 . 3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6— 0 1 1 1 ( 2 0 1 3 ) O 3— 0 1 8 1— 0 4
[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0 1 1 1 . 2 0 1 3 . 0 3 . 0 0 6
c y,Ea s t e r n He pa t o b i l i a r y Su r g e r y Hos p i t a l ,S h a ng h a i 2 0 0 438, Ch i n a; 3.S c h o o l o f Pha r ma c y, S e c o n d Mi l i t a r y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药学实践杂志
2 0 1 3年 5月 2 5 E t 第 3 1卷 第 3期
l 81
J o u r n a l o f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 Vo 1 . 3 1,No . 3, Ma y 2 5, 2 0 1 3
浅析附子的炮制方法及其药对减毒增效特点

浅析附子的炮制方法及其药对减毒增效特点摘要:附子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具有抗击衰老、强心、抗炎、镇痛等功效。
但附子为有毒中药,对其临床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本研究通过文献阅读,从附子的炮制方法和附子药对角度对附子减毒作用进行梳理,为其临床使用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附子;炮制方法;附子药对附子是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其主要产地有湖北、四川、陕西、湖南等地,如四川江油所产的川附子就是道地药材[1]。
附子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被称之为“乱世之良将,回阳救逆之第一品”,其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附子具有强心、抗衰老、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抗炎、镇痛等功效[2-5]。
1.附子的有效成分及毒性成分附子成分中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多糖、有机酸、有机碱、蛋白质、醇胺[1]。
其中生物碱是附子所有成分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6]。
生物碱类既是其毒效成分,也是附子有效成分之一。
随着附子化成分学和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附子中的其他成分,尿嘧啶、多糖及微量元素也被证明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2,7]。
生物碱类特别是二萜类生物碱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二萜类生物碱可分为单酯型、双酯型、醇胺型生物碱三种。
这三者中毒性最大的是双酯型生物碱,因此临床中常以双酯型生物碱作为毒性评价的重要指标[1]。
2.附子不同炮制方法对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附子中含有的乌头类生物碱,既是其有效成分,也是其毒性成分。
为了保证附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附子一般需要经过炮制后才能使用。
附子的炮制历史悠久,早在汉代时期就有记载。
东汉《伤寒论》中就记载有“去皮”的净制方法,发展到宋代开始有“去须根”的制法[8-9]。
历代医药专著中有炮、炒、煨、蒸、煮等炮制方法[10]。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附子的炮制都是为了减少其毒性,并增加其疗效。
生附子经过炮制和加热煎煮后,其剧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则会转化为毒性较小的单酯型,可以实现减毒作用。
不同剂量附子单煎乌头类生物碱煎出量分析

不同剂量附子单煎乌头类生物碱煎出量分析李学林;吴红展;许真【摘要】目的:考察附子在汤剂中不同质量分数时指标性成分的含量煎出规律,为临床使用附子时合理选择剂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 SB-Aq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 moL/L醋酸铵溶液、流速0.4~0.6 mL/min,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0℃.结果: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附子单煎水煎液中苯甲酰类乌头生物碱煎出增长率逐渐降低;单位质量药材中苯甲酰类乌头生物碱煎出量随附子用量增加呈降低趋势.结论:附子中苯甲酰生物碱的煎出率与附子的剂量有密切关系;随着剂量的增加,单味煎出量渐渐变小,而在达到100 g 之后较为明显,而附子毒性成分煎出量随着用量的增加其增长值渐渐趋于平缓;因此,在临床使用附子时应正确辨证,合理使用.【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6(029)005【总页数】4页(P70-73)【关键词】附子;剂量;乌头生物碱;含量测定【作者】李学林;吴红展;许真【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
生物碱类成分是附子的主要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包括双酯型、单酯型、氨醇型和其他种类生物碱。
其中双酯型生物碱如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等既是主要的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
现代研究证实口服乌头碱0.2 mg即发生不良反应,口服3~4 mg即可导致死亡[1]。
有关附子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常被报道。
本研究探究了不同剂量附子在加水量一定时,其水煎液中乌头类生物碱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附子提供依据。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中3组分的含量

中国药房 2 0 0 6年第 1 卷第 1 7 6期
Chi a Ph r a y 0 6 Vo . 7 n a m c 2 0 1 1 No. 6 1
。1 55。2
维普资讯
5 , ml 振荡使之溶解 , . 0 4 m微孔滤膜过滤 , 取续滤液 1/ , 0 l供 1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 2 5 线 性关 系考 察 .
Si u t ne u nt nt D e e m i m la o s Co e t r nato o tne, i n of Ac nii Hypa o tne a d M e a onii n Fuz y H PLC c nii n sc tne i ib
ABS TRAC T OBI ECTl VE:Toe t bih a P eh dfrsmut n o sc n e td tr n to fa o ii e m ea o iie, sa l nH LC m t o o i l e u o tn ee mi ai no c n tn , s c n t s a n
2 3 内标 溶 液 的 制 备 . 准确称取阿普唑仑 1 .mg 置于 5 ml 02 , 0 容量瓶 中, 加水溶
仑 对照品均 由中国药 品生物制 品检定所提供 ;甲醇为色谱纯 , 水 为超纯水 , 三乙胺 、 磷酸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基于含水量和单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探究栽培和野生附子去皮的差异

基于含水量和单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探究栽培和野生附子去皮的差异刘鹏;孙美玲;张荳;彭诗涛;张先灵;李飞;胡慧华【摘要】目的:基于含水量和单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探究栽培附子(江油附子)和野生附子(南阳附子)去皮的差异.方法:测定江油附子和张仲景使用的南阳附子去皮前后含水量,采用药典法测定附子去皮前后单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江油附子皮含水量显著高于南阳附子,南阳附子皮占整个附子的重量比例显著高于江油附子,江油附子去皮前含水量显著高于去皮后,南阳附子去皮后含水量显著高于去皮前.南阳附子皮单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均显著高于江油附子.江油和南阳附子去皮前和去皮后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江油附子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去皮前显著高于去皮后,南阳附子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去皮前显著低于去皮后.结论:江油附子去皮原因可能与附子皮中含有较高的双酯型生物碱和含水量有关,张仲景使用南阳附子去皮可能与其占比高,含有较高的双酯型生物碱,去皮后能降低毒性且便于生物碱溶出有关.【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8(020)002【总页数】5页(P260-264)【关键词】附子;炮制;生物碱;含水量【作者】刘鹏;孙美玲;张荳;彭诗涛;张先灵;李飞;胡慧华【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2488;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2488;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2488;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2488;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2488;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2488;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24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2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子根的加工品,其味辛、甘,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1]。
关于附子去皮的炮制方法,汉代《金匮玉函经》[2]有言“去黑皮,刀刲取里白者”;东晋《肘后备急方》记载:“《经验后方》治白虎风,……,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3];雷斅[4]提到:“附子若阴制者,生去皮尖底,薄切……”;宋代《证类本草》[5]有言“用刀刮上孕子并去底尖”。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附子中主要成分的含量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附子中主要成分的含量秦利芬;杨玉琴【摘要】目的考察不同产地的西南附子中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和乌头原碱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进行测定,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150 mm×4.6mm,5μm);流动相A为四氢呋喃-乙腈(15:25);流动相B为醋酸铵溶液(0.1 mol/L),检测波长λ=235 nm;流速1 ml/min;柱温25℃.结果不同产地的西南附子样品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有着明显差异,新乌头碱的含量以贵州小河的最高为0.17%,贵州兴义的最低为0.06%;次乌头碱的含量以四川江油的最高为0.28%,贵州花江的最低为0.13%;乌头碱的含量以云南腾冲与贵州水口寺的最高为0.04%,四川江油与贵州龙里的最低为0.01%.结论西南附子中三种乌头碱的总含量以四川江油和云南腾冲产者最高.另外,HPLC测定法简单、易行,可为附子的产区扩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18(031)008【总页数】3页(P62-64)【关键词】西南附子;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乌头原碱;HPLC【作者】秦利芬;杨玉琴【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药剂科,云南昆明 650228;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药剂科,云南昆明 6502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5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为回阳救逆之要药[1]。
研究表明,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乌头碱是其有效成分[2]。
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其成方制剂的临床疗效,然而不同的产地对其有效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
根据系统分析结果,除四川江油县为附子的传统产区外,在全国的适宜产区还包含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南、湖北、甘肃、广西、江西、安徽等10个省区的336个县市[3]。
本文以附子为对象,以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和乌头原碱的含量为指标进行研究,比较不同产地的西南附子中三种生物碱的含量。
附子总生物碱提取物中3个双酯型和3个单酯型乌头碱成分的含量测定

附子总生物碱提取物中3个双酯型和3个单酯型乌头碱成分的含量测定刘敏;张海;蔡亚梅;陈啸飞;朱臻宇;柴逸峰【摘要】目的提取附子总生物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附子总生物碱提取物中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次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6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85%的乙醇回流提取附子药材,经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后,制得附子总生物碱提取物,采用Waters Terra C18色谱柱(3.0mm×100mm,3.5μm);流动相为A:乙腈,B:水(5 mM醋酸铵),梯度洗脱,A相随时间的变化:15%~26% (0~ 10 min),26%~30%(10 ~ 20min),30% (20 ~25 min);流速0.5 ml/min;检测波长235 nm;柱温25℃;进样量5μl.结果 6个生物碱成分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在20 min内实现完全分离,在11.40~114.0、10.22 ~ 102.2、10.36 ~ 103.6、6.250 ~62.50、13.50 ~135.0、15.12~151.2 μg/ml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日内日间精密度,最低检测限和定量限的范围均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4.52%(RSD=2.0%)、103.43%(RSD=1.6%)、101.92% (RSD =2.3%)、99.45% (RSD =2.7%)、97.67%(RSD=1.9%)、101.15%(RSD=3.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附子提取物中6个乌头碱成分的含量测定.【期刊名称】《药学实践杂志》【年(卷),期】2013(031)003【总页数】4页(P181-184)【关键词】附子总生物碱;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作者】刘敏;张海;蔡亚梅;陈啸飞;朱臻宇;柴逸峰【作者单位】南京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江苏南京210002;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药材科,上海200438;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0.3附子(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eparata)为毛莨科(Ranunculaceae)乌头属(Aconitum)植物乌头(Aconiturmn carmichaelii Debx.)子根的加工品,其味辛、甘、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具有回阳救逆、温补肾阳和祛寒止痛等功效[1]。
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在附子不同炮制法中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在附子不同炮制法中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的炮制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含量变化。
方法分别采用江西建昌帮法、樟树帮法与《中国药典》2005年版法制备附子炮制品,通过HPLC色谱法测定其中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含量。
结果3种炮制方法的炮制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建昌帮法:(2.13±0.26),(6.78±0.18),(11.26±0.97)μg/g;樟树帮法:(2.35±0.39),(3.23±0.88),(8.09±0.92)μg/g;中国药典法:(1.43±0.18),0,(1.68±0.23)μg/g。
结论建昌帮煨制附子中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总含量比另外两种方法的总含量要高,这为建昌帮炮制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根据。
标签:炮制;附子;生物碱附子是临床常用的急救类中药材,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功能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具有“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之称[1],药物分类学中属于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加工品,临床上多用其炮制后的产品。
因为附子的炮制方法有很多种,加工工艺也各有不同,形成了附子饮片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得不到保证。
为了研究不同附子炮制方法对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笔者应用建昌帮法、樟树帮法与《中国药典》2005年版方法炮制附子并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 仪器与试药1.1 实验仪器色谱仪采用日本岛津生产的LC高效系列液相仪,分光计采用日立的T系列紫外可见光光度计,色谱数据参考浙江大学色谱数据库。
1.2 实验材料附子原料购自安徽金种子中药材发展责任公司,经我院药剂科袁如柏(主管中药师)鉴定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对照品为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均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购入,纯度均为分析纯级别。
附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药理作用探讨

附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药理作用探讨【摘要】附子被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药材,具有多种良好的药理作用,在多种疾病的救治中都有很好的应用空间。
笔者对其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以及其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总结分析其药效。
【关键词】附子;化学成分;分析;药理附子的功效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称其“性热,味辛、甘,有毒”,其药效归于心肾脾经,具有强烈的补火助阳的功效,能够除湿驱寒,祛痹止痛,温固阳气,回阳救逆之极品药物,临床上常用于亡阳虚脱、四肢发冷、经脉微弱、宫冷阳痿、寒疾致吐、腹冷水肿等。
附子的化学成分很多,主要有生物碱、非生物碱、附子脂酸、脂肪酸酯等,而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即为生物碱类,且其含有剧毒成分。
通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附子的药理作用丰富,强心、抗休克、抗缺氧、抗心肌缺血、抗血栓、镇痛消炎等等,皆效果显著。
为更好的应用附子于临床治疗,笔者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进行了研究,现分析如下。
1 附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附子乃是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属于乌头碱类药材。
现今用来检测乌头碱类药物化学成分的方法有多种,如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酸碱中和法等,其中尤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好。
笔者应用以上几种方法,对附子的几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如下。
1.1 总生物碱成分分析测定附子的总生物碱成分,常用的方法是中和滴定法,准确性高、稳定性好,但是其灵敏度很低,何军等实践发现,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要明显优于中和滴定法,但是分光光度法也有其自身繁琐、操作复杂的特点。
2007年李孝栋应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成分,,方法较好,准确度高,灵敏度也不错,可以作为测定总生物碱成分的有效方法。
1.2 双酯型生物碱与单酯型生物碱成分分析检测单酯型生物碱的常用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薄层扫描法,尤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最多,检测准确、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柱效好、线性范围广、实用性强,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的成分测定。
《中国药典》收载附子3种加工品中生物碱的含量分级对比测定

( . 都 中医药大 学 , 1成 四川 成都 60 7 ; 2 四川省 中医药科 学 院附属 医院 , 10 5 . 四川 成都 604 ) 10 1
摘要 : 目的 系统对比研究盐附子、 黑顺片、 白附片3 种附子加工品的生物碱含量。方法 采用常用滴定、v H L u 、 P C方法
时珍国医国药 2 1 0 0年第 2 卷第 2 1 期
LS IH NM DCN N A E I E IAR SA C 00 O .1N . I Z E E IIEA DM T RAM DC E E R H21V L2 O 2 H
《 中国药典》 收载 附子 3种加 工品中 生物碱 的含 量分 级对 比测 定
Y o gc n ,E G C e g , U i , E Q a g U C n -o g P N h n G OL Y in
( . hn d nvrt o C C eg u6 0 7 , hn ; .f l t o i lo i u nIstt o C 1 C eg u U i s) f T M, hn d 10 5 C ia 2 A i e H s t S h a ntu T M, e i i f a d pa f c i ef
建议新版药典单 列盐附子质量控 制标准。
关键 词 : 分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80 0 (0 0 0 - 6 -2 10 -8 5 2 1 ) 2 2 2 0 0
Al n i t r i to i nd f Pr pa e d x Ac n t La e a i ae r t Co - ka o d De e m na i n n 3 Ki s o e r d Ra i o ii tr l Pr pa a a s l lc e n Ch n s e t d i i e e Pha ma o e a b a sc to Co p rs n M e ho r c po i y Cl s ia i n- m a io t d
不同产地附子含量测定

1.测定条件的选择
1.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经105℃干燥至恒重的乌头碱对照品2.96 mg,置25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乌头碱0.1184 mg)。
1.2最大吸收峰的确定
用下述条件对供试品液及对照品液与溴甲酚绿形成的离子对的氯仿溶液,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从340-520 nm的范围内扫描,其最大吸收峰位在415 nm,与文献报道[1-2]相同。
仪器校正用的标准缓冲液的配制:
磷酸盐标准缓冲液:精密称取在115℃±5℃干燥2~3小时的无水磷酸氢二钠3.55 g与磷酸二氢钾3.40 g,加水使溶解并稀释至1000 ml。
硼砂标准缓冲液:精密称取硼砂3.81 g(注意避免风化),加水使溶解并稀释至1000 ml,置聚乙烯塑料瓶中,密塞,避免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
0.365
2.3重复性实验
称取同一批号的药材粉末(附子1号)1 g,精密称定,按供试品溶液制备项下操作制备供试品,测定吸光度,平行制备6份。结果见表4。
表4重复性实验结果(n=6)
Table.4 Experiment results of repeatability (n=6)
样品号
取样量/g
吸光度
硫酸(广州化学试剂厂,批号:20070712-1)
乙醚(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批号:20091101)
醋酸钠(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批号:20100503)
冰醋酸(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批号:20090320)
硼砂(天津市北联精细化学品开发有限公司,批号:20090828)
磷酸氢二钠(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批号:20090620)
含量/%
1
有毒中药现代药理研究之附子

附子[基原]本品为毛其科乌头屑植物乌头Af。
nj6Mmf“rMifAd?jj Debn的子根加工品。
[化学成分]含多种生物碱,总含量为o.32%,主要为海帕乌头碱(次乌头碱,hypa凹n心ne,C::H d sol。
N)约0.048%、乌头碱(aconNne,CM HM0ll N)0.01%、新乌头碱(meeacont —tine,CMHM01,H)0.006%,其次有塔拉地萨敏(tal饥t2amine,C:d H:,OsN)、川乌头碱甲(chuanwu base,C2:HMO。
N)、J1[乌头碱乙(chuanwu b69e B.CMHM0‘N)、尼奥灵(neo —1ine)、宋果灵(son80rine)、附子灵(fuz山ne)、北乌碱(beiw山tne)、单乙酰塔拉胺(mono—acctytalatisamtne)、乌头生布碱A、B(senbusine A,B)、去甲猪毛菜碱(sals01inot)、棍掌碱(cogyneine)、借碱(18narine)、禾布碱(hokbusiMe)A,D、杰沙乌头碱(jesaconitiRe)、苯甲酰乌头原碱(ben加1aconine)、苯甲酰乌头原碱(benz。
ylme:acon5ne)、苯甲酰下乌头碱(ben301hypaconine)[1d。
从日本产附于中分离出消旋去甲乌药碱(d1—demethylcoclaMrtne,N8enamine)和棍*碱(c。
rynetne),前者为水涪性强心有效成分,后者早期呈明显升压作用。
所含去甲猪毛菜碱也为水镕性强心成分。
四川江油一带产附子生物碱含量一船在I.1%一1.3%,而自四川江彰移栽于南京的附子中含总生物碱约o.77%,主要为新乌头碱(mesaconitine)约o.4%,另有海帕乌头碱,微量的川乌头碱甲及乌头碱,从附子中还分离到4种鸟头聚糖A、B、C、D(acon地n A,B,CPD).水涪性成分尿喀咬,以及消旋去甲乌药碱(ht6enamLn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6% , RSD = 2. 19% ( n = 6) 。
3. 1. 3 样品乌头类生物碱总量的测定 :各组织中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见表 1,乌头各部分乌头类总生物
碱的含量差异明显 ,叶片中的含量最高为 : 14. 77 mg / g;茎秆中含量最低为 : 3. 81 mg / g;子根和母根中乌头类
附子是我国常用的中药和四川道地药材 ,其性大热 ,味辛 、甘 ,有毒 ,入心 、脾 、肾 ,通行十二经 ,具有回阳 救逆 、温里助阳 、祛寒止痛的功效 [1 ] ,近年来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 ,附子提取液还具有抗癌 、抗衰老和增强免 疫机能等作用 [2 ] 。根据人们对附子中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表明其主要有附子脂酸 、附子磷脂酸钙 、β - 谷甾 醇 、脂肪酸酯 、生物碱等成分 ,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 ,其中大多是二萜型生物碱 ,包括 C18 , C19和 C20三大 类 。其中 C19类型属去甲基二萜生物碱 ,大部分含有 1~2个酯化的醇羟基 ,酯基多由醋酸 、苯甲酸及其衍生
பைடு நூலகம்
第 1期 侯大斌 ,等 :附子不同组织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99
物或黎芦酸等构成 ,双酯型生物碱毒性很大 ,为附子中主要的毒性和活性成分 [ 3 - 5 ] 。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最 具代表性的为 :乌头碱 ( aconitine) 、新乌头碱 (mesaconitine ) 与次乌头碱 ( hypaconitine) [ 6 ]等 。附子在我国 主要产地为四川江油和陕西汉中 ,其中四川江油为附子的道地产地 [7 ] 。根据人们长期的用药习惯 ,子根和 母根是药材的主要收获组织 ,而茎秆 、叶片和须根通常都被遗弃 。本文主要研究附子不同组织中乌头类总生 物碱与新乌头碱 、乌头碱 、次乌头碱 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 ,为附子栽培和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美国 Zorbax extend - C18 (150 mm ×4. 6 mm , 5. 0 μm )色谱柱 ;流动相为乙腈 —0. 1%乙二胺 ;梯度洗脱 , 时间程序为 0 →15 →30 →35 →60 m in, 乙腈体积分数相应为 35% →50% →75% →35% →35% ; 流速为 1 mL /m in;柱温为 30 ℃;检测波长 240 nm。
D eterm ina tion of A lka lo ids in D ifferen t T issue of A con itum ca rm ichae li
HOU Da2bin, ZHAO Xiang2sheng, WANG Hui, XU Yuan
( S chool of L ife S cience and Eng ineering, S ou thw est U n iversity of S cience and Technology, M ianyang 621010, S ichuan, Ch ina)
乙腈 ,乙二胺为色谱纯 ,水为超纯水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乌头碱 (NO. 110797 - 200404) , 新乌头碱 (NO. 110799 - 200404) ,次乌头碱 (NO. 110798 - 200404)对照品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2 方法
2. 1 乌头类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2. 1. 1 供试溶液的制备 取不同组织的附子粉各 0. 10 g (重复 5次 ) ,精密称定 ,置三角瓶中 ,精密加入 pH 值 3. 0 ±0. 1的 HAC - NaAC 缓冲液 20 mL ,浸泡过夜 ,用干燥滤纸滤过 ,用 HAC - NaAC缓冲液定容到 20 mL ,为供试溶液 。 2. 1. 2 标准曲线建立 乌头类总生物碱测定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 [ 8, 9 ] ,以乌头碱的浓度 (μg /mL )为纵坐 标 ,以吸光度 X 为横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 2. 2 新乌头碱 、乌头碱 、次乌头碱含量测定 2. 2. 1 供试溶液的制备 取不同组织的附子粉 0. 5 g共 3份 ,加浓氨试液 2 mL润湿 ,加乙醚 20 mL ,超声处 理 50 m in,过滤 ,并用乙醚洗涤 3次 ,每次 10 mL ,收集 、合并所有滤液 ,浓缩 ,挥干溶剂 。加入甲醇溶解残渣 , 定容到 10 mL 的容量瓶 ,取适量用 0. 45μm 微孔滤膜滤过 ,作为供试品溶液 [ 10 ] (避光 ,储存在冰箱中 ) 。 2. 2.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新乌头碱 、乌头碱 、次乌头碱对照品适量 ,分别置 10 mL 的容量瓶 中 ,用甲醇溶解并定容 ,摇匀 ,得各单一成分对照溶液 ,作为储备液 ,其他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由储备液稀 释得到 。 2. 2. 3 色谱条件
3 结果与分析
3. 1 乌头类总生物碱的测定 3. 1. 1 标准曲线建立 以乌头碱的浓度 (μg /mL )为纵坐标 ,以吸光度 X为横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求得回归 方程 : y = 22. 733x - 0. 142, r = 0. 9997, 乌头碱含量在 2~150μg /mL 范围内 ,其吸收度与乌头碱浓度呈良好
附子不同组织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侯大斌 赵祥升 王 惠 许 源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摘要 :对附子不同组织中乌头总碱和 3种双酯型生物碱 —新乌头碱 、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用酸性 染料比色法测定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乌头碱 、乌头碱 、次乌头碱的含量 ,色谱柱为 : Zorbax extend - C18 (150 mm ×4. 6 mm , 5. 0μm ) ,流动相为乙腈 —0. 1%乙二胺 ,梯度洗脱 ,流速为 l mL /m in,检测波 长为 240 nm ,柱温 30 ℃。结果表明 :附子不同组织中生物碱的含量呈现明显的差异性 。子根 、茎秆 、叶 、须根和母 根中乌头类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 : 5. 53, 3. 81, 14. 77, 8. 87和 4. 58 mg/ g; 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在不同组织中的含 量顺序为 :须根 >子根 >母根 >叶片 >茎秆 。该研究可为附子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附子 新乌头碱 次乌头碱 乌头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 : R282; S56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 - 8755 (2009) 01 - 0098 - 04
Abstract: To determ ine the total alkaloids and three kinds of diester diterpenoid alkaloids in different tis2 sue of A con itum ca rm ichaeli and its nam ely m esaconitine, aconitine and hypaconitine, acid dye colo rim e2 try and RP2HPLC was used. The compounds was analyzed on Zorbax extend 2C18 colum n (150 mm ×4. 6 mm , 5. 0μm ) and by gradient elution p rogram performed w ith acetonitrile and 0. 1% ethylenediam ine as a mobile phase. The flow rate was 1. 0m l/m in. The detection was done at 240 nm and column temperature was 30 ℃. The alkaloids contents of monkshood2tubers, stem , leaves, fibrous tubers and mother tubers were 5. 53, 3. 81, 14. 77, 8. 87 and 4. 58 mg / g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s of three kinds of diester diterpe2 noid alkaloids in different tissue of A con itum ca rm ichaeli were in the sequence of: fibrous tubers > monkshood2tubers > mother tubers > leaves > stem. A ll tissues of A con itum ca rm ichaeli contained alka2 lo ids. This study can p 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 r the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A con itum ca rm ichaeli. Key words: Hypacon itine; A con itum ca rm ichaeli; M esacon itine; HPLC
总生物碱含量处于中等水平 ,含量分别为 : 5. 53 mg / g, 4. 58 mg / g;叶片中乌头类总生物碱显著高于其他组
织 ,含量是子根和母根的近三倍 ,比须根的含量高出 66. 5%。各组织中乌头类总生物碱含量顺序为 :叶片 >
须根 >子根 >母根 >茎秆 。
3. 2 新乌头碱 、乌头碱 、次乌头碱的含量
表 1 附子不同组织中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 ( n = 5) 3. 2. 1 色谱分析 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的色谱图
Table 1 The con ten t of tota l a lka lo ids in d ifferen t
收稿日期 : 2008 - 11 - 17 基金项目 :国家“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课题 (NO. 2007BAD89B15) 。 作者简介 :侯大斌 (1965 - ) ,男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及药用植物学研究 。 E - mail: dbhou@126.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