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光纤实验1-光纤耦合及熔接实验报告

北航光纤实验1-光纤耦合及熔接实验报告
北航光纤实验1-光纤耦合及熔接实验报告

北航电子电路设计数字部分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设计数字部分实验报告 学院: 姓名:

实验一简单组合逻辑设计 实验内容 描述一个可综合的数据比较器,比较数据a 、b的大小,若相同,则给出结果1,否则给出结果0。 实验仿真结果 实验代码 主程序 module compare(equal,a,b); input[7:0] a,b; output equal; assign equal=(a>b)1:0; endmodule 测试程序

module t; reg[7:0] a,b; reg clock,k; wire equal; initial begin a=0; b=0; clock=0; k=0; end always #50 clock = ~clock; always @ (posedge clock) begin a[0]={$random}%2; a[1]={$random}%2; a[2]={$random}%2; a[3]={$random}%2; a[4]={$random}%2; a[5]={$random}%2; a[6]={$random}%2; a[7]={$random}%2; b[0]={$random}%2; b[1]={$random}%2; b[2]={$random}%2; b[3]={$random}%2; b[4]={$random}%2;

b[5]={$random}%2; b[6]={$random}%2; b[7]={$random}%2; end initial begin #100000 $stop;end compare m(.equal(equal),.a(a),.b(b)); endmodule 实验二简单分频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实验内容 用always块和@(posedge clk)或@(negedge clk)的结构表述一个1/2分频器的可综合模型,观察时序仿真结果。 实验仿真结果

通信工程实训报告

通 信 工 程 实 训 班级:通信131 姓名:谢伟强 学号:37 指导老师:吴芳洪军 前言 在NII(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是主干,NII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依*通信网实现,因此通信网的发展倍受瞩目。通信网技术的发展,制约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制约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网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并将之运用于军事装备的设计和规划中,对于提高军事水平

具有重要意义。 通信工程专业是IT领域的关键学科,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因特网使人们传递和获得信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本专业本着加强基础、跟踪前沿、注重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拓创新精神,能够在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从事研究、设计、运营、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作为通信专业的学生,听了如此深刻的讲座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有了很多的期待,也很庆幸当时对于本专业此工作方向的选择。我感到责任重大,即使是一个点,也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拓展和探索,想要取得满意的结果和优异的成绩,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倍加努力,汲取现有的知识,在新的领域开拓新的研究道路,积极探索,永不止步。 目录 1.实训目的 2. 实训要求 3. 光纤的熔接和制作 4. 综合配线柜和接线箱的介绍 5. 测量数据表 6. 总结 实训目的 通信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高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实践

的操作来学习补充本专业的知识,能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并能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能以通信工程技术的理论来指导实训活动,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的水平。 其目的是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各种通信工程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以及基本的概况,增强学生对通信行业的感性认识,培养专业的认知能力,为以后打好基础。 实训要求 1. 在光纤熔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步骤要求做 2. 对熔接工具要有认识和操作 3. 学会光纤熔接的操作并熟悉使用这些工具 4. 熔接结束后,整理工具收拾好桌面 5. 参观户外基站要仔细听讲完成操作 6. 测量各项项目并做好记录 7. 记录下参观记录,写好报告和心得体会 光纤熔接和制作 实训目的 一.了解和制作光纤,加强对最新技术的了解和认识 二.学会制作和熔接光纤 实训仪器 光纤若干光纤熔接器剥线器光纤切割刀 实训步骤与过程记录

北航实验报告实验实验

实验三UC-OS移植实验 一、实验目的 在内核移植了uCOS-II 的处理器上创建任务。 二、实验内容 1.运行实验十,在超级终端上观察四个任务的切换。 2. 任务1~3,每个控制“红”、“绿”、“蓝”一种颜色的显示,适当增加OSTimeDly()的时间,且优先级高的任务延时时间加长,以便看清三种颜色。 3.引入一个全局变量BOOLEAN ac_key,解决完整刷屏问题。 4. #define rUTRSTAT0 (*(volatile unsigned *)0x50000010) #define RdURXH0()(*(volatile unsigned char *)0x50000024) 当键盘有输入时在超级终端上显示相应的字符。 三、实验设备 硬件:ARM嵌入式开发平台、用于ARM920T的JTAG仿真器、PC机Pentium100以上。 软件:PC机操作系统Win2000或WinXP、ARM ADS1.2集成开发环境、仿真器驱动程序、超级终端通讯程序。 四、实验原理 所谓移植,指的是一个操作系统可以在某个微处理器或者微控制器上运行。虽然uCOS-II的大部分源代码是用C语言写成的,仍需要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完成一些与处理器相关的代码。比如:uCOS-II在读写处理器、寄存器时只能通过汇编语言来实现。因为uCOS-II在设计的时候就己经充分考虑了可移植性,所以,uCOS-II的移植还是比较容易的。 要使uCOS一工工可以正常工作,处理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处理器的C编译器能产生可重入代码。 2)在程序中可以打开或者关闭中断。 3)处理器支持中断,并A能产生定时中断(通常在10Hz}1000Hz之间)。 4)处理器支持能够容纳一定量数据的硬件堆栈。 5)处理器有将堆栈指针和其它CPU寄存器存储和读出到堆栈(或者内存)的指

北航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模拟分实验报告

北航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模拟部分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模拟部分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一:共射放大器分析与设计 1.目的: (1)进一步了解Multisim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通过使用Multisim来仿真电路,测试如图1所示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并观察 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3)加深对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参数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4)观察失真现象,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图 1 实验一电路图 2.步骤: (1)请对该电路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进而判断管子的工作状态。 (2)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输入电阻。 (3)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输出电阻。 (4)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5)请利用交流分析功能给出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6)请分别在30Hz、1KHz、100KHz、4MHz和100MHz这5个频点利用示波器测出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并仔细观察放大倍数和相位差。 (提示:在上述实验步骤中,建议使用普通的2N2222A三极管,并请注 意信号源幅度和频率的选取,否则将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3.实验结果及分析: (1)根据直流工作点分析的结果,说明该电路的工作状态。 由simulate->analyses->DC operating point,可测得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为:

2020年光纤实习报告范文

篇一 经过为期两周的实习,我主要学习了产品的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的功能和使用,产品型号的区别及不同的包装要求,同时初步掌握了生产任务单的基本内容以及一些常用的光通讯英文术语。为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将本次实习总结如下: 本次实习主要分以下四部分: 一、产品的工艺流程: 产品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串件-固化-研磨-组装-测试-端检-包装。 1.串散件: 根据不同的产品型号选择不同的散件,严格按照顺序进行连接,一般大口朝上,起到环环相扣的作用。常用的散件有:尾套(红、黑、白、绿、蓝、黄)、弹簧、圆环、压环、止动环、内框、外框、内螺、外螺、插芯、白管、防尘帽。 根据研磨盘的大小确定每捆多少根,方便研磨。串好后对齐两端用扎线整理平整,方便接下来的工序。剥缆皮不可用力过大,光纤容易断,根据不同的产品型号,选择不同的切割齿,剥不同长度的缆皮。对于转接的光缆串散件时要分清两头,防止两边串重。要认真领悟散件作用,严格区分不同的颜色要求,做到不重不漏不乱。 2.固化: (1)剥纤:用剥纤刀剥光纤,控制长度 (2)组装插芯:白管放正(LC插芯要白管),勿忘放弹簧(外框、内框、白管、弹簧) (3)注胶插芯:控制胶量(插芯头出现胶珠为宜)和时间(一次注射12个,防止胶干 (4)连接光纤和插芯:轻,易断;纤芯露出一小段为止 固化前要清洁固化炉;固化时应注意温度,炉温稳定时才可固化,不同光缆设置不同的固化时间和温度,并摆放整齐光缆,防止烧掉热缩管和光缆。胶干后将变成红褐色。固化后金属散件不要接触到光缆。 3.组装:使用的工具有压紧机(压接压环和小圆环)、压接钳、尖嘴钳、剪刀(剪卡普隆丝)、刀片(割缆皮)。 (1)剪卡普隆丝,按规定预留长度 (2)固定卡普隆丝和缆皮 (3)压紧机压接压环和小圆环 (4)对于FC、ST产品则要组装内螺、外螺:内螺外螺要拧紧。 (5)套紧尾套 (6)检查插芯弹性,弹性不好的用钳子移动插芯位置再试。

北航计软实验报告一

北航计软实验报告一

————————————————————————————————作者: ————————————————————————————————日期:

计算机软件基础上机实验报告(一) XXXXXX班XXX 1.实验目的 掌握线性表在顺序分配下的插入与删除运算;掌握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掌握插入排序的方法;并掌握一种产生随机数的方法。 2.实验内容 1.产生1000个0至999间的随机整数,并以产生的次序存入一个数据文件中。 2.编制一个程序,依次实现以下功能: (1)?定义一个有序(非递减)线性表,其最大容量为1000,初始时为空。 (2)?从由1产生的数据文件中依次取前N个随机整数,陆续插入到此线性表中,并要求在每次插入后保持线性表的有序性。最后将此有序线性表打印输出。 (3)?在由(2)产生的线性表中,依在1中产生的次序逐个将元素删除,直至表空为止。 3. 以N=100及N=400分别运行2的程序,并比较它们的运行时间。 4. 编写一个程序,用插入排序依次将1中产生的1000个随机整数链接成有序链表(不改变原随机数在存储空间中的顺序)。 3.源代码与运行结果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 /** 1_1 产生1000个0至999间的随机整数,并以产生的次序存入一个数据文件(1_1.txt)中。 **/ main() { FILE *fo=fopen("1_1.txt","w"); int i,j; srand((unsigned)time(0)); for(i=0;i<=999;i++)fprintf(fo,"%d\n",rand()%1000); fclose(fo); printf("1000个随机数已输出至目录下1_1.txt文件\n");

光缆熔接

北方科电集团是光纤产品的专业制造商,公司“BFKD"品牌已在行业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质量上更被业内人士所认可。公司一直致力于给产品的研究、生产、销售及服务、始终坚持为用户提供负责任的光纤全系列产品。其主要产品包括:光纤跳线、耦合器、终端盒、接续盒、法兰盘、转换器、分路器、ODF架、光纤收发器、光端机、光缆等全系列光纤产品。公司”BFKD"产品已涉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电力、铁路、煤矿、银行、医院等诸多领域,并得到一致好评。北方科电集团于2003年在北京成立,并相继在济南设立分公司即:济南科电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通过ISO90001质量体系认证、UL认证、CSA认证,所有产品已通过北京测试中心产品质量合格认证,国家信息产业部质量监督中心质量的认可。公司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始终以重合同、守信用为宗旨,产品优价格廉,欢迎广大新老客户来厂选购! 1.1光纤涂面层的剥除 光纤涂面层的剥除,要掌握平、稳、快三字剥纤法。“平”,即持纤要平。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紧光纤,使之成水平状,所露长度以5cm为准,余纤在无名指、小拇指之间自然打弯,以增加力度,防止打滑。“稳”,即剥纤钳要握得稳。“快”即剥纤要快,剥纤钳应与光纤垂直,上方向内倾斜一定角度,然后用钳口轻轻卡住光纤右手,随之用力,顺光纤轴向平推出去,整个过程要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1.2裸纤的清洁 裸纤的清洁,应按下面的两步操作:1)观察光纤剥除部分的涂覆层是否全部剥除,若有残留,应重新剥除。如有极少量不易剥除的涂覆层,可用绵球沾适量酒精,一边浸渍,一边逐步擦除。2)将棉花撕成层面平整的扇形小块,沾少许酒精(以两指相捏无溢出为宜),折成“V”形,夹住以剥覆的光纤,顺光纤轴向擦拭,力争一次成功,一块棉花使用2~3次后要及时更换,每次要使用棉花的不同部位和层面,这样即可提高棉花利用率,又防止了探纤的两次污染。 1.3裸纤的切割 裸纤的切割是光纤端面制备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精密、优良的切刀是基础,而严格、科学的操作规范是保证。1)切刀的选择。切刀有手动(如日本CT—07切刀)和电动(如爱立信FSU—925)两种。前者操作简单,性能可靠,随着操作者水平的提高,切割效率和质量可大幅度提高,且要求裸纤较短,但该切刀对环境温差要求较高。后者切割质量较高,适宜在野外寒冷条件下作业,但操作较复杂,工作速度恒定,要求裸纤较长。熟练的操作者在常温下进行快速光缆接续或抢险,采用手动切刀为宜;反之初学者或在野外较寒冷条件下作业时,采用电动切刀。2)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训练掌握动作要领和操作规范。首先要清洁切刀和调整切刀位置,切刀的摆放要平稳,切割时,动作要自然、平稳、勿重、勿急,避免断纤、斜角、毛刺及裂痕等不良端面的产生。另外学会“弹钢琴”,合理分配和使用自己的右手手指,使之与切口的具体部件相对应、协调,提高切割速度和质量。3)谨防端面污染热缩套管应在剥覆前穿入,严禁在端面制备后穿入。裸纤的清洁、切割和熔接的时间应紧密衔接,不可间隔过长,特别是以制备的端面,切勿放在空气中。移动时要轻拿轻放,防止与其他物件擦碰。在接续中应根据环境,对切刀“V”形槽、压板、刀刃进行清洁,谨防端面污染。 编辑本段2.光纤熔接 光纤熔接是接续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高性能熔接机和熔接过程中科学操作是十分必要的。 2.1熔接机的选择 应根据光缆工程要求,配备蓄电池容量和精密度合适的熔接设备。按照经验,日本FSM —30S电弧熔接机性能优良、运行稳定、熔接质量高,且配有防尘防风罩、大容量电池,适

实验四 光纤熔接演示实验

实验四光纤熔接演示实验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光纤熔接机的熔接原理 2、掌握光纤熔接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 1.光纤熔接机 2.光纤切割刀 3.热缩套管 4.光纤工具箱 5.视频显示器(电视机) 三、实验原理 1、熔接基本原理 熔接的基本原理是将光纤本身熔化后接起来的。熔接机是利用两个耐高温的金属电极(如钨杆)在高电压(如3KV)下尖端放电产生的高温将已切割整齐且清洁好的光纤熔化后连接起来的。早期的熔接机需要在显微镜下操作,因为光纤直径是125μm,比头发丝还细。 2、有单片微处理器的自动熔接机 现代的熔接机,显微镜已用大致放大200倍的液晶屏幕显示,光纤的三维推进用伺服微电机由单片机制,但光纤的准备工作仍需人工用专用工具(如切割机等)操作。去除光纤的涂覆层且加以清洁,也是至关重要的,否则熔接质量下降,熔接损耗加大。 3、热缩套管 顾名思义,热缩套管遇热收缩,且内有加强钢丝,以保护熔接头。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开剥光缆。 实验中采用的光缆为室内光缆。利用光缆处理工具将光缆剥开,去掉二次涂溥层。 2、将光纤穿过热缩管。将不同束管、不同颜色的光纤分开,穿过热缩管。熔接完成后, 可以用热缩管保护光纤熔接头。 3、打开熔接机电源,选择合适的熔接方式。熔接机的供电电源有交流和直流两种,要 根据供电电源的种类来合理开关。我们知道,CA TV使用的光纤有常规型单模光纤和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工作波长也有1310nm和1550nm两种,所以我们要根据系统使用的光纤和工作波长来选择合适的熔接方式。 4、制备光纤端面。光纤端面制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接续质量,所以在熔接前,必须首 先做合格的端面。用专用的剥线工具剥去涂覆层,再用沾有酒精的清洁麻布或棉花在裸纤上擦试几次,使用精密光纤切割刀切割光纤,对0.25nm(外涂层)光纤,切割长度为8mm-16mm,对0.9mm(外涂层)光纤,切割长度只能是16mm。 5、放置光纤。将光纤放在熔接机的V形槽中,小心压上光纤压板和光纤夹具,要根据 光纤切割长度设置光纤在压板中的位置,并正确地放入防风罩中。 6、接续光纤。按下接续键后,光纤相向移动,移动过程中,产生一个短的放电清洁光 纤表面,当光纤端面之间的间隙合适后熔接机停止相向移动,设定初始间隙,熔接机测量,并显示切割角度。在初始间隙设定完成后,开始执行纤芯或包层对准,然后熔接机

北航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二、实验目的 1、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时的响应曲线,测定过渡过程时间T s 2、建立二阶系统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不同阻尼比的响应曲线,并测定超调量及过渡过程时间T s 四、实验原理及实验数据 一阶系统 系统传递函数: 由电路图可得,取则K=1,T分别取:0.25, 0.5, 1 T 0.25 0.50 1.00 R2 0.25MΩ0.5M Ω1MΩ C 1μ1μ1μ T S 实测0.7930 1.5160 3.1050 T S 理论0.7473 1.4962 2.9927 阶跃响应曲线图1.1 图1.2 图1.3 误差计算与分析 (1)当T=0.25时,误差==6.12%; (2)当T=0.5时,误差==1.32%; (3)当T=1时,误差==3.58% 误差分析:由于T决定响应参数,而,在实验中R、C的取值上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另外,导线的连接上也存在一些误差以及干扰,使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存在一定误差。但是本实验误差在较小范围内,响应曲线也反映了预期要求,所以本实验基本得到了预期结果。 实验结果说明 由本实验结果可看出,一阶系统阶跃响应是单调上升的指数曲线,特征有T确定,T越小,过度过程进行得越快,系统的快速性越好。 二阶系统 图1.1 图1.2 图1.3

系统传递函数: 令 二阶系统模拟线路 0.25 0.50 1.00 R4 210.5 C2 111 实测45.8% 16.9% 0.6% 理论44.5% 16.3% 0% T S实测13.9860 5.4895 4.8480 T S理论14.0065 5.3066 4.8243 阶跃响应曲线图2.1 图2.2 图2.3 注:T s理论根据matlab命令[os,ts,tr]=stepspecs(time,output,output(end),5)得出,否则误差较大。 误差计算及分析 1)当ξ=0.25时,超调量的相对误差=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 2)当ξ=0.5时,超调量的相对误差==3.7%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3.4% 4)当ξ=1时,超调量的绝对误差=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3.46% 误差分析:由于本试验中,用的参量比较多,有R1,R2,R3,R4;C1,C2;在它们的取值的实际调节中不免出现一些误差,误差再累加,导致最终结果出现了比较大的误差,另外,此实验用的导线要多一点,干扰和导线的传到误差也给实验结果造成了一定误差。但是在观察响应曲线方面,这些误差并不影响,这些曲线仍旧体现了它们本身应具有的特点,通过比较它们完全能够了解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不影响预期的效果。 实验结果说明 由本实验可以看出,当ωn一定时,超调量随着ξ的增加而减小,直到ξ达到某个值时没有了超调;而调节时间随ξ的增大,先减小,直到ξ达到某个值后又增大了。 经理论计算可知,当ξ=0.707时,调节时间最短,而此时的超调量也小于5%,此时的ξ为最佳阻尼比。此实验的ξ分布在0.707两侧,体现了超调量和调节时间随ξ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图2.2 图2.1 图2.3

通信工程实训报告

通信工 程实训 班级:通信131 姓名:谢伟强学号:37 指导老师:吴芳洪军

在Nil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大容量、高速率的通 信网是主干,Nil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依*通信网实现,因此通信网的发展倍受瞩目。通信网技术的发展,制约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制约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网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并将之运用于军事装备的设计和规划中,对于提高军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信工程专业是IT领域的关键学科,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因特网使人们传递和获得信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本专业本着加强基础、跟踪前沿、注重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拓创新精神,能够在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从事研究、设计、运营、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作为通信专业的学生,听了如此深刻的讲座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有了很多的期待,也很庆幸当时对于本专业此工作方向的选择。我感到责任重大,即使是一个点,也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拓展和探索,想要取得满意的结果和优异的成绩,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倍加努 力,汲取现有的知识,在新的领域开 拓新的研究道路,积极探索,永不止步

目录1. 实训目的 2. 实训要求 3. 光纤的熔接和制作 4. 综合配线柜和接线箱的介绍 5. 测量数据表 6. 总结

通信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高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实践的操作来学习补充本专业的知识,能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并能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能以通信工程技术的理论来指导实训活动,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的水平。 其目的是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各种通信工程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以及基本的概况,增强学生对通信行业的感性认识,培养专业的认知能力,为以后打好基础。

北航数字图象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二图像变换实验 1.实验目的 学会对图像进行傅立叶等变换,在频谱上对图像进行分析,增进对图像频域上的感性认识,并用图像变换进行压缩。 2.实验内容 对Lena或cameraman图像进行傅立叶、离散余弦、哈达玛变换。在频域,对比他们的变换后系数矩阵的频谱情况,进一步,通过逆变换观察不同变换下的图像重建质量情况。 3. 实验要求 实验采用获取的图像,为灰度图像,该图像每象素由8比特表示。具体要求如下: (1)输入图像采用实验1所获取的图像(Lena、Cameraman); (2)对图像进行傅立叶变换、获得变换后的系数矩阵; (3)将傅立叶变换后系数矩阵的频谱用图像输出,观察频谱; (4)通过设定门限,将系数矩阵中95%的(小值)系数置为0,对图像进行反变换,获得逆变换后图像; (5)观察逆变换后图像质量,并比较原始图像与逆变后的峰值信噪比(PSNR)。 (6)对输入图像进行离散余弦、哈达玛变换,重复步骤1-5; (7)比较三种变换的频谱情况、以及逆变换后图像的质量(PSNR)。 4. 实验结果 1. DFT的源程序及结果 J=imread('10021033.bmp'); P=fft2(J); for i=0:size(P,1)-1 for j=1:size(P,2) G(i*size(P,2)+j)=P(i+1,j); end end Q=sort(G); for i=1:size(Q,2) if (i=size(Q,2)*0.95) t=Q(i); end end G(abs(G)

光纤熔接的实验报告

实验:光纤的熔接 实验目的: 1.了解光纤以及熔接光纤所使用的工具;; 2.掌握基本熔接光纤的步骤; 3.可以熟练的完成光纤的熔接并且成功率很高; 实验环境: 光纤熔接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主要有:光纤熔接机、光纤切割刀、剥线钳、热缩套管、酒精和脱脂棉球、卫生纸。另有辅助工具:十字螺丝刀、红光笔、光纤终端盒、剪刀等。它们作业如下: 光纤熔接机:用来熔接光纤; 光纤切割刀:用来制作光纤端面; 剥线钳:用来剥去光纤束管和涂敷层; 热缩套管:放在光纤熔接处保护光纤; 酒精棉球:用来清理光纤; 卫生纸:用来清理光纤上的油层; 十字螺丝刀:用来拆卸终端盒; 终端盒:用来盘放熔接好的尾纤,起保护作用; 剪刀:用来剪去光缆和尾纤中的保护丝绒等; 光纤配线架: ST耦合器、SC耦合器: 光纤,尾纤 红光笔:使用红光笔进行测试,是否连接成功; 光纤熔接步骤: 第一步:测量;

首先使用卷尺测量从一座建筑物到另一座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为多少,以及确定相应使用光纤的长度(包含预留的长度和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第一步:开揽; 首先使用横向开揽刀将黑色光纤外表去皮; 第二步:分揽; 在分揽之前先将热缩套管套在光纤和尾纤上,用剥线钳去掉光纤及尾纤上的保护层,再用剥线钳的后端口剥去涂敷层,剥涂敷层时用力一定呢个要适中,用力轻涂敷层不容易去掉,用力过大会把纤芯刮坏,方法为: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紧光纤,使之成水平状,所露长度以5cm为宜,余纤在无名指、小拇指之间自然打弯,以增加力度,防止打滑。“稳”,即剥纤钳要握得稳。“快”,即剥纤要快,剥纤钳应与光纤垂直,上方向内倾斜一定角度,然后用钳口轻轻卡住光纤,右手随之用力,顺光纤轴向平推出去,整个过程要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观察光纤及尾纤剥除部分的涂敷层是否全部剥除,若有残留应重剥,如有极少量不易剥除的涂敷层,使用酒精棉球沾上酒精,然后擦拭清洁; 第三步:打开熔接机; 第四步:制作对接光纤端面; 将清洁好的光纤及尾纤用光纤切割刀切割光纤;在切割裸纤时应注意:第一,在放光纤时先把割刀位置推好;第二,光纤要放到V型槽内,不能偏差;第三,涂敷层前段距离切割刀16mm左右;第四,切割刀的右侧紧固压件一定要压紧;第五,切割时,推刀要果断。第六,切割完成后拿光纤时注意切割面不要碰任何东西,不要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过长,直接放到熔纤机中,另一端也要赶紧做好,因为且各端面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会影响熔接质量;第七,切割掉的废光纤头要放到安全的地方,以免扎到人。 第五步;放置光纤; 光纤切割好要立即放到熔纤机中,熔纤机平台要保证洁净无灰尘,如有灰尘,要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放置光纤时要放到V型槽内,光纤的前段要平稳,不能翘起,不能超过电极,放好后压下紧固件,盖好防风盖,等另一端尾纤也放好后开始熔接。 在光纤溶解过程中,我们一般选择自动熔接,即放好光纤后,按熔接机右侧带箭

FPGA实验报告北航电气技术实验

FPGA电气技术实践 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宇航学院 专业名称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学生学号XXXXXXXX 学生姓名XXXXXX 指导教师XXXX 2017年11月XX日

实验一四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与一位半加器的设计实验时间:2017.11.08(周三)晚实验编号20 一、实验目的 1、熟悉QuartusII的VHDL的文本编程及图形编程流程全过程。 2、掌握简单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与功能仿真技巧。 3、学习并掌握VHDL语言、语法规则。 4、参照指导书实例实现四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及一位半加器的设计。 二、实验原理 .略 三、实验设备 1可编程逻辑实验箱EP3C55F484C8 一台(包含若干LED指示灯,拨码开关等)2计算机及开发软件QuartusII 一台套 四、调试步骤 1四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1)参照指导书实例1进行工程建立与命名。 (2)VHDL源文件编辑 由于实验箱上LED指示灯的显示性质为“高电平灭,低电平亮”,为实现预期显示效果应将原参考程序改写为减法器,且”q1<= q1+1”对应改为”q1<= q1-1”,以实现每输入一个脉冲“亮为1,灭为0”。 由于参考程序中的rst清零输入作用并未实现,所以应将程序主体部分的最外部嵌套关于rst输入是否为1的判断,且当rst为1时,给四位指示灯置数”1111”实现全灭,当rst为0时,运行原计数部分。 (3)参照指导书进行波形仿真与管脚绑定等操作,链接实验箱并生成下载文件 (4)将文件下载至实验箱运行,观察计数器工作现象,调试拨动开关查看是否清零。 可以通过改变与PIN_P20(工程中绑定为clk输入的I/O接口)相连导线的另一端所选择的实验箱频率时钟的输出口位置,改变LED灯显示变化频率。 并且对照指导书上对实验箱自带时钟频率的介绍,可以通过改变导线接口转换输入快慢,排查由于clk输入管脚损坏而可能引起的故障。

北航电涡流传感器实验报告

电涡流传感器实验报告 38030414蔡达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涡流传感器原理; 2.了解不同被测材料对电涡流传感器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电涡流传感器实验模块,示波器:DS5062CE,微机电源:WD990型,士12V,万用表:VC9804A型,电源连接电缆,螺旋测微仪 三、实验原理 电涡流传感器由平面线圈和金属涡流片组成,当线圈中通以高频交变电流后,在与其平行的金属片上会感应产生电涡流,电涡流的大小影响线圈的阻抗Z,而涡流的大小与金属涡流片的电阻率、导磁率、厚度、温度以及与线圈的距离X有关,当平面线圈、被测体(涡流片)、激励源确定,并保持环境温度不变,阻抗Z只与距离X有关,将阻抗变化转为电压信号V输出,则输出电压是距离X的单值函数。

四. 实验数据及处理 1.铁片 0.5 1 1.52 2.5 3 3.5 电涡流传感器电压位移曲线—铁片 电压/V 位移/mm

0.5 1 1.5 2 2.53 3.5 电涡流传感器电压位移拟合曲线—铁片 电压/V 位移/mm 其线性工作区为0.6——3.4,对该段利用polyfit 进行函数拟合,可得V=-1.0488X-1.2465 2.铜片

电涡流传感器电压位移曲线—铜片 电压/V 位移/mm 2.2 2.4 2.6 2.83 3.2 3.4 3.6 -6-5.95-5.9-5.85 -5.8-5.75-5.7 -5.65-5.6-5.55-5.5电涡流传感器电压位移拟合曲线—铜片 电压/V 位移/mm 其线性工作区为2.4——3.4,对该段利用polyfit 进行函数拟合,可得V= -0.4500X -4.4667

光纤熔接实训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题目: 实习地点: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实习时间:2011.12.24-2011.01. 指导教师: 实训班级:计算机网络091 姓名:

目录 1. 前言 (3) 2. 实训目的 (3) 3. 实验设备和工具 (3) 4. 实习工具图片 (4) 5. 任务要求: (4) 6. 实验步骤: (4) 7. 实训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8. 实训心得与体会 (7) 9. 熔接机的正确使用; (8) 10. 总结 (8)

1.前言 本次实训我们在何老师的带领下先去的是人民西路的联通中心机房,认识当下流行的交换机,路由器,还有机房的带内管理方式,之后参观了学校挂载的联通信息点,最后开了演讲会,第二天在103教室做光纤熔接实验。 通过本次实训,让我们扩展了视野。 2.实训目的 (1)熟悉和掌握光纤的种类和区别。 (2)熟悉掌握光纤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用途。 (3)熟悉光纤跳线的种类。 (4)熟悉光纤耦合器的使用方法。 (5)熟悉和掌握光纤熔接器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3.实验设备和工具 (1)光纤熔接机 (2)光纤工具箱

4.实习工具图片 5.任务要求: (1)完成光缆的两端剥线。不允许损伤光缆光芯,而且长度合适。 (2)完成光缆的熔接实训。要求熔接方法正确,并且熔接成功。 (3)完成光缆在光纤熔接盒的固定 (4)完成耦合器的安装。 (5)完成光纤收发器与光线跳线的连接 6.实验步骤: (1)开剥光缆开剥光缆并将光缆固定到接续盒内。注意

不要伤到束管,开剥长度取1m 左右,用卫生纸将 油膏擦拭干净,将光缆穿入接续盒,固定钢丝时一 定要压紧,不能有松动。否则,有可能造成光缆打 滚折断纤芯。 (2)分纤将光纤穿过热缩管。将不同束管,不同颜色的光纤分开,穿过热缩管。剥去涂覆层的光纤 很脆弱,使用热缩管,可以保护光纤熔接头。(3)准备熔接机打开熔接机电源,采用预置的42种程式进行熔接,并在使用中和使用后及时去除熔接 机中的灰尘,特别是夹具,各镜面和 V 型槽内的 粉尘和光纤碎未。CATV 使用的光纤有常规型单模 光纤和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工作波长也有1310nm 和1550nm 两种。所以,熔接前要根据系统使用的 光纤和工作波长来选择合适的熔接程序。如没有 特殊情况,一般都选用自动熔接程序。 (4)制作光纤端面。光纤端面制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接续质量,所以在熔接前一定要做好合格的端 面。用专用的剥线钳剥去涂覆层,再用沾酒精的清 洁棉在裸纤上擦拭几次,用力要适度,然后用精 密光纤切割刀切割光纤,对0.25mm(外涂层)光 纤,切割长度为 8mm-16mm,对0.9mm(外涂层) 光纤,切割长度只能是16mm。

北航17系光电子实验报告实验5讲解

光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五光电池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硅光电池的工作原理。 2.学习掌握硅光电池的基本特性。 3.掌握硅光电池基本特性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光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加偏置电压就能把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PN结光电器件,按光电池的功用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太阳能光电池和测量光电池,本仪器用的是测量用的硅光电池,其主要功能是作为光电探测,即在不加偏置的情况下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图(20)图(21)如图(20)所示为2DR型硅光电池的结构,它是以P型硅为衬底(即在本征型硅材料中掺入三价元素硼或镓等),然后在衬底上扩散磷而形成N型层并将其作为受光面。如图(21)所示当光作用于PN结时,耗尽区内的光生电子与空穴在内建电场力的作用下分别向N区和P区运动,在闭合电路中将产生输出电流IL,且负载电阻RL上产生电压降为U。显然,PN结获得的偏置电压U与光电池输出电流IL与负载电阻RL有关,即U=IL?RL,当以输出电流的IL为电流和电压的正方向时,可以得到如图(22)所示的伏安特性曲线。

图(22)图(23)光电池在不同的光强照射下可以产生不同的光电流和光生电动势,硅光电池的光照特性曲线如图(23)所示,短路电流在很大范围内与光强成线性关系,开路电压随光强变化是非线性的,并且当照度在2000lx时就趋于饱和,因此,把光电池作为测量元件时,应把它当作电流源来使用,不宜用作电压源。 硒光电池和硅光电池的光谱特性曲线如图(25)所示,不同的光电池其光谱峰值的位置不同,硅光电池的在800nm附近,硒光电池的在540nm附近,硅光电池的光谱范围很广,在450~1100nm之间,硒光电池的光谱范围为340~750nm。 图(24)图(25)光电池的温度特性主要描述光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随温度变化的情况,由于它关系到应用光电池设备的温度漂移,影响到测量精度或控制精度等主要指标,光电池的温度特性如图(24)所示。开路电压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速度较快,而短路电流随温度升高而缓慢增加,因此,当使用光电池作为测量元件时,在系统设计中应考虑到温度的漂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偿。 三.实验所需部件: 两种光电池、各类光源、实验选配单元、数字电压表(4 1/2位)自备、微安表(毫安表)、激光器、照度计(用户选配)。

北航verilog实验报告(全)

目录 实验一 (2) 实验二 (8) 实验三 (14) 实验四 (27)

实验一 实验目的:熟悉硬件开发流程,掌握Modelsim设计与仿真环境,学会简单组合逻辑电路、简单时序逻辑电路设计,不要求掌握综合和综合后仿真。 实验内容:必做实验:练习一、简单的组合逻辑设计 练习二、简单分频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选做实验:选做一、练习一的练习题 选做二、7段数码管译码电路 练习一、简单的组合逻辑设计 描述一个可综合的数据比较器,比较数据a 、b的大小,若相同,则给出结果1,否则给出结果0。 实验代码: 模块源代码: module compare(equal,a,b); input a,b; output equal; assign equal=(a==b)?1:0; endmodule 测试模块源代码: `timescale 1ns/1ns `include "./compare.v" module t; reg a,b; wire equal; initial begin a=0; b=0; #100 a=0;b=1; #100 a=1;b=1; #100 a=1;b=0; #100 a=0;b=0; #100 $stop; end compare m(.equal(equal),.a(a),.b(b)); endmodule 实验波形

练习二、简单分频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用always块和@(posedge clk)或@(negedge clk)的结构表述一个1/2分频器的可综合模型,观察时序仿真结果。 实验代码: 模块源代码: module halfclk(reset,clkin,clkout); input clkin,reset; output clkout; reg clkout; always@(posedge clkin) begin if(!reset) clkout=0; else clkout=~clkout; end endmodule 测试模块源代码: `timescale 1ns/100ps `define clkcycle 50 module tt; reg clkin,reset; wire clkout; always#`clkcycle clkin=~clkin; initial begin clkin=0; reset=1; #10 reset=0; #110 reset=1; #100000 $stop; end halfclk m0(.reset(reset),.clkin(clkin),.clkout(clkout)); endmodule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光纤熔接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 题目:光纤的熔接 : 班级: 学号: 序号:

光纤的熔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纤剥线钳、光纤切割刀和光纤熔接机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实际动手完成光纤的熔接; 二、实验容 在老师的演示和指导下完成光纤的熔接。 三、实验仪器介绍 实验仪器:光纤剥线钳、光纤切割刀和光纤熔接机。 其中光纤熔接机组成: 1.光纤的准直与夹紧机构 光纤的准直与夹紧结构由精密V型槽和压板构成。精密V型槽的作用是使一对光纤不产生轴偏移。 2.光纤的对准机构 要对准两条光纤,每条光纤需要6个自由度。将光纤在准直与夹紧机构的一段光纤作为对象分析,并把光纤的放置方向定为Z方向,即有以下6个自由度影响光纤的位置:X,Y,Z三个方向的平移自由度和绕X,Y,Z三个方向旋转的自由度。 3.电弧放电机构 熔接机的电弧放电由两根电极完成。熔接机的放电电流和放电时间均可以调节。 4.电弧放电和电机驱动的控制机构 驱动机构由丝杆和步进电机构成。为了实现光纤的对准过程,使V型槽可以在X、Y、Z 三个方向上平动。 四、实验过程 1.使用光纤剥线钳剥除2cm左右的光纤被覆,光纤剥线钳上有3个钳孔,孔径尺寸由大至 小分别用于剥除光纤的塑料保护层、光纤的被覆以及树脂涂层。在剥除时,注意将光纤置于刀孔正中间,防止光纤折断或扭曲;此外光纤应尽量保持平直,避免过度弯曲裸光纤,从而导致光纤变形影响熔接参数。(剥线钳可以适度倾斜,方便快速剥除被覆)2.用蘸有酒精的脱脂棉擦净光纤,去除光纤表面的被覆残留。擦拭时应注意避免重复污染, 擦拭干净后不能再触碰裸光纤。 3.按步骤用光纤切割刀切断光纤。光纤切割刀的截面如图所示。将清洁后的裸光纤放置在 光纤切割刀中较小的V型槽中(如果固定端有被覆,应置于较大槽),保持光纤与刀片

北航eda实验报告

2014-2015-2-G02A3050-1 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数字EDA部分) 实验报告 (2015年5月19日) 教学班学号姓名组长签名成绩120311王天然* 120311马璇 120312唐玥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目录 ( 2015年5月19日).........................................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一、简单组合逻辑和简单时序逻辑............................错误!未定义书签。 简单的组合逻辑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目的和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源代码:......................................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模块源代码:..................................错误!未定义书签。 简单分频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目的和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源代码:......................................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测试源代码:..................................错误!未定义书签。 (选作)设计一个字节(8位)比较器....................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代码:........................................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测试源代码:..................................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小结.............................................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二、条件语句和always过程块...............................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任务1——利用条件语句实现计数分频时序电路.......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块的核心逻辑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程序的核心逻辑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仿真实验关键结果及其解释.........................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任务2——用always块实现较复杂的组合逻辑电路....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