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2017)第04章_审计抽样方法_章节练习(后附答案)

审计(2017)第04章_审计抽样方法_章节练习(后附答案)
审计(2017)第04章_审计抽样方法_章节练习(后附答案)

审计(2017)第四章审计抽样方法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下列审计程序中,通常会涉及审计抽样的是()。

A.风险评估程序

B.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进行的控制测试

C.细节测试

D.实质性分析程序

2.下列关于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非抽样风险

B.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均不能量化

C.非抽样风险是人为造成的,可以降低或防范

D.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同向变动

3.下列各项中,不会导致非抽样风险的是()。

A.注册会计师在测试销售收入的完整性认定时将主营业务收入日记账界定为总体

B.注册会计师未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进行测试

C.注册会计师在测试现金支付授权控制的有效性时,未将签字人未得到适当授权的情况界定为控制偏差

D.注册会计师依赖应收账款函证来揭露未入账的应收账款

4.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的应用中,注册会计师主要关注的测试目标是()。

A.提供关于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

B.提供关于是否存在相关内部控制的审计证据

C.识别财务报表中各类交易中存在的重大错报

D.识别财务报表中各类账户余额和披露中存在的重大错报

5.下列关于抽样总体的适当性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如果要测试所有发运商品都已开具账单,注册会计师应将已发运的项目作为总体

B.测试应付账款的低估时,将被审计单位的供应商对账单作为总体

C.如果要测试现金支付授权控制是否有效运行,应将已授权的项目作为抽样总体

D.测试应付账款的高估时,将应付账款明细表作为总体

6.注册会计师要测试被审计单位2016年现金支付授权控制是否有效运行,在进行审计抽样时,应当定义的总体是()。

A.该企业2016年12月份所有现金支付单据

B.该企业2016年12月份所有应支付未支付的票据

C.该企业2016年1-12月所有现金支付单据

D.该企业2016年1-12月所有已支付但未经授权的现金支付单据

7.在实施属性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将总体定义为包括整个被审计期间的交易,但在期中实施初始测试。如果低估了剩余期间将要发生的项目的数量,下列观点和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直接根据已测试样本对整个期间内部控制形成结论

B.直接导致被测试的内部控制总体不满足完整性

C.可以对未包含在总体中的那部分交易实施替代程序

D.将未包含的项目作为一个独立的样本进行测试

8.下列抽样方法中,适用于在控制测试使用统计抽样的是()。

A.系统选样

B.整群选样

C.随意选样

D.货币单元抽样

9.注册会计师采用系统选样法选取销售发票的样本,销售发票的总体范围是1-2000,设定的样本量是100,如果选样的起点是19,则选取的第5个样本是()。

A.59

B.119

C.99

D.79

10.当可容忍偏差率为()时,注册会计师不需进行控制测试。

A.3%~7%

B.6%~12%

C.11%~20%

D.20%以上

11.在控制测试中,对选取的样本实施审计程序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注册会计师能够合理确信空白收据的无效是正常的且不构成控制偏差,需要用另外的收据代替

B.如果注册会计师无法使用替代程序测试控制是否适当运行,需要考虑在评价样本时将其视为控制偏差

C.如果合理确信未使用或不适用单据不构成偏差,注册会计师需要用另一笔交易替代

D.如果注册会计师高估了总体规模和编号范围,则注册会计师不能用额外的随机数代替

12.在下列控制测试中使用统计抽样的情况中,注册会计师可以直接作出接受总体的结论的是()。

A.总体偏差率上限大于可容忍偏差率

B.总体偏差率上限等于可容忍偏差率

C.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可容忍偏差率

D.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

13.在实施统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使用系统选样法抽取了50张发运凭证,测试其是否实现连续编号,结果没有发现偏差,在风险系数为2.5,可容忍偏差率为7%的情况下,总体偏差率上限是()。

A.8%

B.5%

C.10%

D.11.6%

14.下列有关在细节测试中使用审计抽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如果一个总体中存在金额较大的单个重大项目,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单个重大项目实施100%的检查

B.在审计抽样时,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通常两个独立的总体

C.如果一个总体中的某些项目被认为存在较低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可以无需对这些项目实施检查

D.审计抽样中的单个重大项目也构成抽样总体的一部分

15.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营业收入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假设该企业全年发生了796笔营业收入,其中金额重大的有10笔,存在特别风险的有3笔,针对营业收入

明细账实施抽样,注册会计师在设计样本时以下最合理的做法是()。

A.将该企业796笔营业收入全部定义为抽样总体

B.应对金额重大的10笔业务逐一检查,对于剩余786笔业务定义为抽样总体进行抽样检查

C.应对存在特别风险的业务逐一检查,对于剩余793笔业务定义为抽样总体进行抽样检查

D.应对金额重大的10笔、存在特别风险的3笔业务作为单个重大项目逐一进行检查,对于剩余783笔业务定义为抽样总体进行抽样检查

16.以下关于货币单元抽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货币单元即是逻辑单元

B.货币单元为抽样单元

C.每个货币单元被选中的机会相等

D.货币单元起到一个类似钩子的作用,从而带出与之相关联的一个逻辑单元

17.以下关于货币单元抽样的缺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货币单元抽样适宜发现高估的项目

B.货币单元抽样通常需要逐个累积总体金额

C.当总体中错报数量增加时,货币单元抽样所需的样本规模会减少

D.对零余额和负余额的选取需要在设计时特别考虑

18.下列有关货币单元抽样和传统变量抽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零余额或负余额项目的选取,传统变量抽样需要在设计时予以特别考虑

B.传统变量抽样运用正态分布理论,根据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的特征

C.注册会计师关注总体的低估时,使用货币单元抽样比传统变量抽样更合适

D.货币单元抽样比传统变量抽样更复杂

19.注册会计师从总体规模为1000、账面金额为1 000万元的存货项目中选择了200个项目作为样本。样本项目的审定金额加总为280万元,样本账面金额是300万元,利用均值法推断总体错报是()万元。

A.-400

B.-100

C.133

D.200

20.注册会计师采用传统变量抽样方法对被审计单位存货项目进行审计,发现样本项目的审定金额和账面金额之间没有差异,则以下注册会计师拟采用的抽样方法中,最恰当的是()。

A.均值法

B.比率法

C.差额法

D.传统变量抽样

21.在抽样中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正确的是()。

A.可接受的误受风险越高,样本规模越大

B.可容忍错报越高,样本规模越大

C.在既定的可容忍错报下,预计总体错报越大,样本规模越大

D.总体规模越大,样本规模越大

22.以下关于细节测试中样本结果评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注册会计师应将被审计单位已更正的错报从推断的总体错报金额中减掉,将调整后的推断总体错报与可容忍错报相比较,但必须考虑抽样风险

B.注册会计师应该根据样本中发现的实际错报来推断总体错报,并与可容忍错报相比较

C.注册会计师应根据样本中发现的实际错报要求被审计单位调整账面记录金额,并与可容忍错报相比较

D.注册会计师应该根据样本中发现的实际错报与可容忍错报相比较

23.下列有关在细节测试中使用统计抽样得出结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细节测试中,推断的错报是注册会计师对总体错报作出的最佳估计

B.使用货币单元抽样法时,如果逻辑单元的账面金额大于或等于选样间隔,推断的错报就是该逻辑单元的实际错报金额

C.如果推断的错报总额低于可容忍错报,注册会计师可以作出接受总体的结论

D.如果注册会计师在设计样本时,将进行抽样的项目分为几层,则要在每层分别推断错报,然后将各层推断的金额加总,计算估计的总体错报

二、多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充分、适当证据时,需要选取项目进行测试,选取方法包括()。

A.对于总体包含的全部项目进行测试

B.对选出的特定项目进行测试,并推断总体

C.对选出的特定项目进行测试,但不推断总体

D.审计抽样

2.下列各项中,属于审计抽样基本特征的有()。

A.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B.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C.审计抽样在所有审计程序中都可以使用

D.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3.下列各项抽样风险中,影响审计效果的有()。

A.信赖过度风险

B.信赖不足风险

C.误受风险

D.误拒风险

4.下列有关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注册会计师在使用非统计抽样时,无需考虑抽样风险

B.注册会计师在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方法之间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

C.统计抽样方法比非统计抽样方法更有效

D.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均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5.注册会计师在控制测试中使用审计抽样界定总体时,应当确保总体的()。

A.中立性

B.适当性

C.完整性

D.同质性

6.被审计单位针对支付应付账款的控制,要求每笔应付账款凭单都应附有订购单、验收单、卖方发票,并且相关负责人在应付凭单上签字,出纳才可以支付款项。注册会计师针对该项内部控制实施抽样检查,以下应定义为控制偏差的情况有()。

A.某张应付凭单后只有验收单、卖方发票

B.某张应付凭单后有订购单、验收单,和销售部门尚未收到卖方发票的说明

C.某张应付凭单有负责人签字和原始单据留存部门的说明

D.某张应付凭单后附有订购单、验收单、卖方发票,且相关负责人在应付凭单上已签字

7.注册会计师通常在期中实施控制测试,关于获取剩余期间的证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注册会计师可以将总体定义为整个被审计期间的交易,也可以定义为从年初到期中测试日为止的交易

B.注册会计师可能高估剩余项目的数量,导致部分被选取的编号对应的交易没有发生,可以用其他交易代替

C.注册会计师可能低估剩余项目的数量,对未包含在重新定义总体中的项目,可以实施替代程序

D.注册会计师必须将测试扩展至在剩余期间发生的交易,以获取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是否支持其计划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的结论

8.在控制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将总体定义为从年初到期中测试日止的交易,在确定是否需要针对剩余期间获取额外证据以及获取哪些证据时考虑的因素有()。

A.所涉及的认定的重要性

B.自期中以来控制发生的任何变化

C.期中实施控制测试的结果

D.剩余期间的长短

9.在控制测试中,影响注册会计师可以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的因素包括()。

A.控制所针对的风险的重要性

B.控制环境的评估结果

C.控制的叠加程度

D.针对风险的控制程序的重要性

10.下列各项中,与控制测试样本规模呈反向变动关系的有()。

A.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

B.可容忍偏差率

C.预计总体偏差率

D.总体规模

11.在控制测试中实施统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信赖过度风险为5%,可容忍偏差率为7%,样本规模为90。已知与偏差数0,1,2相对应的风险系数分别为3.0,4.8,6.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如果发现的偏差数为0,可以接受总体

B.如果发现的偏差数为1,可以接受总体

C.如果发现的偏差数为2,应结合其他程序的结果考虑是否接受总体

D.如果发现的偏差数为5,应考虑是否接受总体

12.注册会计师在控制测试中采用非统计抽样,测试后发现总体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之间的差额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以至于不能认定总体是否可以接受时,注册会计师一般采取的措施包括()。

A.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B.扩大样本规模

C.实施其他测试,以进一步收集证据

D.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3.如果样本结果不支持计划的控制有效性和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注册会计师通常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测试其他控制

B.扩大样本规模

C.提高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

D.修改计划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14.下列项目中,可以作为抽样单元的有()。

A.银行对账单的贷方记录

B.销售发票

C.应收账款余额

D.货币单元

15.在从X公司2016年末应收账款明细账中选取样本进行函证以证实存在认定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函证发现的下列()情况确认为误差。

A.客户在资产负债表之前支付货款、X公司在次年年初收到

B.X公司将应收关联方的货款在普通客户明细账中登记

C.X公司将应收某股东的个人借款登记在普通客户明细账中

D.某客户因商品质量不合要求已于年前办理了退货手续

16.以下关于货币单元抽样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货币单元抽样是一种运用属性抽样原理对货币金额而不是发生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

B.项目金额越大,被选中的概率就越大

C.每个逻辑单元被选中的机会相同

D.每个货币单元被选中的机会相同

17.以下关于货币单元抽样的优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货币单元抽样一般比传统变量抽样更易于使用

B.货币单元抽样可以在获得完整的总体之前开始选取样本

C.货币单元抽样中项目被选取的概率与其货币金额大小成正比

D.货币单元抽样的样本规模需要考虑总体的特征

18.下列选取样本的方法中,可以在传统变量抽样中使用的有()。

A.比率法

B.均值法

C.差额法

D.货币单元抽样

19.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预计总体错报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

B.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

C.初始样本的测试结果

D.抽样风险

20.如果在细节测试中使用审计抽样,则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可接受的误受风险水平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注册会计师愿意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B.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

C.针对同一审计目标的其他实质性程序的检查风险,包括分析程序

D.总体变异性

21.在细节测试中,运用非统计抽样评价样本结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其经验和职业判断考虑抽样风险

B.如果调整后的总体错报大于可容忍错报,则总体不能接受

C.如果调整后的总体错报小于可容忍错报,但两者很接近,则总体可以接受

D.如果调整后的总体错报远远小于可容忍错报,则总体可以接受

22.下列各项中,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对错报性质进行评价的情形包括()。

A.错报对盈利或其他趋势变化的掩盖程度

B.错报对信息的遗漏程度

C.错报对单个重大但却不相同的错报的抵消程度

D.错报对遵循法律法规的影响程序

三、简答题

1.2016年12月1日,ABC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了甲公司2016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业务,A注册会计师是项目合伙人,在测试甲公司赊销审批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时,A注册会计师决定采用统计抽样的方法,相关资料如下:

(1)A注册会计师将2016年所有的发运单作为抽样的总体。

(2)A注册会计师认为既然将总体定义为包括整个被审计期间的交易,就必须在12月31日以后实施控制测试。

(3)由于甲公司2016年赊销业务数量很大,因此A注册会计师认为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可以忽略。

(4)在检查样本时,A注册会计师发现其中一张单据由仓库主管代为审批,A注册会计师复核后认为该赊销金额在该客户的允许范围内,没有将其视为一项控制偏差。

(5)A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规模是200个,确定的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是5%,样本中发现的偏差数是1,控制测试的风险系数是4.8,赊销审批的总体规模是6000,假定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容忍偏差率是5%。

要求:

(1)请单独考虑上述情况(1)~(4),逐项指出注册会计师的观点或者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资料(5),计算总体偏差率上限,并确定是否可以接受总体。

2.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6年度财务报表。在了解甲公司内部控制后,A注册会计师决定采用审计抽样的方法对拟信赖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部分做法摘录如下:

(1)为测试2016年度信用审核控制是否有效运行,将2016年1月1日至ll月30日期间的所有销售单界定为测试总体。

(2)为测试2016年度采购付款凭证审批控制是否有效运行,将采购凭证缺乏审批人员签字或虽有签字但未按制度审批的界定为控制偏差。

(3)在使用系统选样选取样本时,由于所选中的一张凭证已丢失,无法测试,直接另选一张凭证代替。

(4)A注册会计师可能不需要等到审计期间结束,就能得出控制运行有效性是否支持其计划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的结论。

(5)假设A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为10%,可容忍偏差率为6%,预计总体偏差率为1.75%,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为10%的样本量表摘录如下(括号内是可接受的

要求:

(1)针对上述第(1)项至第(4)项,逐项指出A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简

要说明理由。

(2)根据上述第(5)项,确定A注册会计师此次控制测试的样本规模。

(3)根据上述第(5)项,假如A注册会计师测试样本后发现3例偏差,据此判断甲公司该项控制是否可以信赖,并简要说明理由。

3.A注册会计师采用货币单元抽样法,对ABC公司应收账款项目实施检查,通过函证方式确定应收账款的存在认定。2016年12月31日,ABC公司应收账款账户共有238个,账面总金额是15000万元,其中有8个单个重大项目,账面金额合计为4500万元。

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作出下列处理:

(1)单独测试8个单个重大项目,实施100%检查;

(2)A注册会计师定义的抽样单元是应收账款明细账上的每一笔记录;

(3)A注册会计师根据确定的可接受的误受风险10%、可容忍错报630万元、预计总体错报189万元,确认的样本量为109;

(4)A注册会计师对选取的样本进行逐一函证后,将错报汇总如下表所示(单个重大项目未发现错报):

其他资料:

细节测试货币单元抽样样本规模

要求:

(1)针对上述第(1)~(3)项,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判断A注册会计师的处理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C

【解析】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选项A错误;对于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询问、观察等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宜使用审计抽样,选项B错误;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以验证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如应收账款的存在),或对某些金额作出独立估计(如陈旧存货的价值),选项C;而实质性分析程序主要是通过研究数据间关系评价财务信息,不适宜采用审计抽样,选项D错误。

2.

【答案】C

【解析】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选项A错误;在统计抽样中可以量化抽样风险,不能量化非抽样风险,选项B错误;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选项D 错误。

3.

【答案】B

【解析】选项B,在审计抽样中,如果未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进行测试,则属于导致抽样风险的情形。

4.

【答案】A

【解析】选项B的表述错误;选项C、D为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的测试目标。

5.

【答案】C

【解析】选项C,应当将所有已支付现金的项目作为总体比较适当。

6.

【答案】C

【解析】注册会计师在界定总体时,应当确保总体的适当性和完整性。本题测试该企业2016年的内部控制,所涵盖的期间应为2016年1-12月。注册会计师要获取现金支付授权控制是否有效运行,代表总体的实物就是该时期的所有现金支付单据。

7.

【答案】A

【解析】从不完整总体中得出的结论难以代表整个期间,选项A错误。

8.

【答案】A

【解析】选项B,整群选样通常不能在审计抽样中使用;选项C,随意选样仅适用于非统计抽样;选项D,货币单选抽样适用于在细节测试中使用统计抽样。

9.

【答案】C

【解析】选样间距=2000/100=20,选样的起点是19,则选取的前五个样本为19、39、59、79、99。第N个样本的为19+(n-1)×20。

10.

【答案】D

【解析】可容忍偏差率最高为20%,偏差率超过20%时,由于估计控制运行无效,注册会计师不需进行控制测试。

11.

【答案】D

【解析】如果注册会计师高估了总体规模和编号范围,选取的样本中超出实际编号的所有数字都被视为未使用单据。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要用额外的随机数代替这些数字,以确定对应的适当单据,所以选项D不正确。

12.

【答案】C

【解析】如果总体偏差率上限大于或等于可容忍偏差率,则总体不能接受,选项A、B错误;如果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注册会计师应当结合其他审计程序的结果,考虑是否接受总体,并考虑是否需要扩大测试范围,以进一步证实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和重大错报风险水平,选项D错误。

13.

【答案】B

【解析】总体偏差率上限=风险系数/样本量=2.5÷50=5%。

14.

【答案】D

【解析】所有单个重大项目都不构成抽样总体,选项D错误。

15.

【答案】D

【解析】在细节测试中进行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单个重大项目逐一实施检查。某一项目可能由于金额较大或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而被视为单个重大项目,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单个重大项目实施100%的检查,所有单个重大项目都不构成抽样总体。

16.

【答案】A

【解析】货币单元是金额,而逻辑单元是注册会计师检查的账户余额或交易,选项A错误。

17.

【答案】C

【解析】当总体中错报数量增加时,货币单元抽样所需的样本规模也会增加。

18.

【答案】B

【解析】对零余额或负余额项目的选取,传统变量抽样不需要在设计时予以特别考虑,选项A错误;注册会计师关注总体的低估时,使用传统变量抽样比货币单元抽样更合适,选项C 错误;传统变量抽样比货币单元抽样更复杂,注册会计师通常需要借助计算机程序,选项D 错误。

19.

【答案】A

【解析】样本审定金额的平均值=280/200=1.4(万元),估计的总体金额=1.4×1000=1400(万元),推断的总体错报=1000-1400=-400(万元)。

20.

【答案】A

【解析】比率法和差额法都要求样本项目存在错报。如果样本项目的审定金额和账面金额之间没有差异,这两种方法使用的公式所隐含的机理就会导致错误的结论,所以选项BC不正确;传统变量抽样包括均值法、差额法和比率法,所以选项D不正确。

21.

【答案】C

【解析】选项A,可接受的误受风险越高,样本规模越小;选项B,可容忍错报越高,样本规模越小;选项D,总体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对样本的影响几乎为零。

22.

【答案】A

【解析】在细节测试中,注册会计师首先必须根据样本中发现的实际错报要求被审计单位调整账面记录金额。将被审计单位已更正的错报从推断的总体错报金额中减掉,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调整后的推断总体错报与该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可容忍错报相比较,但必须考虑抽样风险,选项A正确。

23.

【答案】C

【解析】如果推断的错报总额低于可容忍错报,注册会计师要考虑即使总体的实际错报金额超过可容忍错报,仍可能出现这一情况的风险,考虑抽样风险后,进一步评价样本结果。

二、多项选择题

24.

【答案】ACD

【解析】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充分、适当证据时,需要选取项目进行测试。选取的方法包括三种:一是对某总体包含的全部项目进行测试(比如对资本公积项目);二是对选出的特定项目进行测试,但不推断总体;三是审计抽样,以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结论。

25.

【答案】ABD

【解析】审计抽样应当具备三个基本特征:(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选项D);(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选项A);(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选项B)。

26.

【答案】AC

【解析】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影响审计效果;信赖不足风险和误拒风险影响审计效率。

27.

【答案】AC

【解析】注册会计师使用非统计抽样时,也必须考虑抽样风险并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但无法精确地测定抽样风险,选项A不正确;非统计抽样如果设计适当,也能提供与统计抽样方法同样有效的结果,选项C不正确。

28.

【答案】BCD

【解析】注册会计师在控制测试中使用审计抽样界定总体时,应当确保总体的适当性和完整

性,同时还必须考虑总体的同质性。

29.

【答案】ABC

【解析】被审计单位的该项内部控制,要求在支付应付账款时,应付账款凭单都应附有订购单、验收单、卖方发票,并且相关负责人在应付凭单上签字,所以缺少任何环节,都需要定义为一项控制偏差。

30.

【答案】ABC

【解析】在许多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能不需等到被审计期间结束,就能得出关于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是否支持其计划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的结论,选项D错误。

31.

【答案】ABCD

【解析】在确定是否需要针对剩余期间获取额外证据以及获取哪些证据时,注册会计师通常考虑下列因素:(1)所涉及的认定的重要性(A);(2)期中进行测试的特定控制;(3)自期中以来控制发生的任何变化(B);(3)控制改变实质性程序的程度;(5)期中实施控制测试的结果(C);(6)剩余期间的长短(D);(7)对剩余期间实施实质性程序所产生的,与控制的运行有关的证据。

32.

【答案】ABCD

【解析】在控制测试中,影响注册会计师可以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的因素包括:①该控制所针对的风险的重要性(选项A);②控制环境的评估结果(选项B);③针对风险的控制程序的重要性(选项D);④证明该控制能够防止、发现和改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⑤在与某认定有关的其他控制的测试中获取的证据的范围;⑥控制的叠加程度(选项C):⑦对控制的观察和询问所获得的答复可能不能准确反映该控制得以持续适当运行的风险。

33.

【答案】AB

【解析】选项C,预计总体偏差率与样本规模同向变动;选项D,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很小。

34.

【答案】AB

【解析】选项A,总体偏差率上限=3/90=3.3%,可以接受总体;选项B,总体偏差率上限=4.8/90=5.3%<7%,可以接受总体;选项C,总体偏差率上限=6.3/90=7%,恰等于可容忍偏差率,应拒绝总体;选项D,总体偏差率上限必然大于7%,应拒绝接受总体。

35.

【答案】BC

【解析】注册会计师在控制测试中采用非统计抽样,测试后发现总体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之间的差额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以至于不能认定总体是否可以接受时,注册会计师则要考虑扩大样本规模(选项B)或实施其他测试,以进一步收集证据(选项C)。

36.

【答案】ACD

【解析】如果样本结果不支持计划的控制有效性和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注册会计师通常有两种选择:(1)进一步测试其他控制(如补偿性控制)(A),以支持计划的控制运行有效性和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2)提高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C),并相应修改计划的

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D)。

37.

【答案】ABCD

【解析】抽样单元可能是实物单元(如支票簿上列示的支票信息,银行对账单上的贷方记录,销售发票或应收账款余额),也可能是货币单元,四个选项均正确。

38.

【答案】CD

【解析】选项A中不存在错报;选项B可能影响关联方交易的披露,但不导致应收账款违背存在认定;选项C、D表明不该计入应收账款的其他应收款和已经注销的应收账款都包含在应收账款中,应收账款期末账户余额违背了存在认定,都构成错报(误差)。

39.

【答案】ABD

【解析】逻辑单元是注册会计师检查的账户余额或交易,而在货币单元抽样中,每个货币单元被选中的机会相同,并非是逻辑单元。

40.

【答案】ABC

【解析】货币单元抽样的样本规模无需直接考虑总体的特征(如变异性)。

41.

【答案】ABC

【解析】在细节测试中运用传统变量抽样时,常见的方法有三种:均值法、差额法和比率法。

42.

【答案】ABC

【解析】注册会计师在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预计错报时,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A)和经营风险(B),以前年度对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进行测试的结果,初始样本的测试结果(C),相关实质性程序的结果,以及相关控制测试的结果或控制在会计期间的变化等因素。在确定预计总体错报时,考虑的是总体中错报的情况,与抽样风险无关,选项D错误。

43.

【答案】ABC

【解析】在确定可接受的误受风险水平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下列因素:(1)注册会计师愿意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选项A);(2)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选项B);(3)针对同一审计目标(财务报表认定)的其他实质性程序的检查风险,包括分析程序(选项C)。选项D属于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所以不正确。

A.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其经验和职业判断考虑抽样风险

B.如果调整后的总体错报大于可容忍错报,则总体不能接受

C.如果调整后的总体错报小于可容忍错报,但两者很接近,则总体可以接受

D.如果调整后的总体错报远远小于可容忍错报,则总体可以接受

44.

【答案】ABD

【解析】如果调整后的总体错报小于可容忍错报,但两者很接近,则总体不能接受,选项C 错误。

45.

【答案】ABCD

【解析】四个选项均正确。

三、简答题

1.

【答案】

(1)

①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全部的销售单定义为测试的总体,看销售单上是否有专门负责赊销审批人员的签字。

②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可能将总体定义为包括整个被审计期间的交易,但在期中实施初始测试。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能估计总体中剩余期间将发生的交易的数量,并在期末审计时对所有发生在期中测试之后的被选取交易进行检查。

③恰当。

④不恰当。赊销审批应当由被授权人员执行,由未经授权的人员代为审批应视为一项控制偏差。

(2)

总体偏差率上限=风险系数/样本量=4.8/200=2.4%,

因为总体偏差率上限大大低于可容忍偏差率5%,所以可以接受总体。

2.

【答案】

(1)

①不正确。测试总体应当包括全年销售单。

②正确。

③不正确。应当查明丢失原因,除非有足够证据证明已经恰当执行控制,否则应该视为控制偏差。

④正确。

(2)可容忍偏差率为6%和预计总体偏差率为1.75%的交叉处为注册会计师应测试的样本规模,即88。

(3)该项控制不可信赖。样本中可接受的偏差数不大于2,A注册会计师发现了3例偏差,超出了可接受程度,因此判断该项控制不可信赖。

3.

【答案】

针对要求(1)

事项(1)恰当;

事项(2)不恰当。采用货币单元抽样法,应以货币单元作为抽样单元;

事项(3)不恰当。根据确定的可接受误受风险、可容忍错报和预计总体错报,判断可容忍错报与总体账面金额之比为6%[630/(15000-4500)],预计总体错报与可容忍错报之比为30%(189/630)时,确定的样本量为73。

针对要求(2)

②总体错报上限小于可容忍错报,样本结果支持应收账款账面金额。

审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

审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 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研究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这不仅是因为有关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丰富和发展审计理论,还在于它有助于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研究者对一些重要理论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多出和快出审计理论研究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方法在审计中是一种更为本质意义上的理论,是审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计理论体系中处于较高的层次。 研究方法是否适当、科学,直接影响着审计理论研究的质量和效果,是促进或制约审计理论研究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正如巴甫洛夫所说,“初期研究的障碍,乃在于缺乏研究法。无怪乎人们常说,科学是随着研究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更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着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前景。因此,我们头等重要的大事乃是制定研究方法。”长期以来,在理论研究水平上,审计相对落后予会计及其他相关学科,很大程度上也是围于方法论的落后与不够丰富。 在按照惯例将研究方法分为规范法(Normative approach)和实证法(Positive approach)两大类别的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规范法、实证法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具体运用形式,并系统阐述其关系定位问题。 一、审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法 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与论述会计理论的丰富资料相比,在审计文献中,很难找到论述审计理论的文章或专著①。莫茨(R.K.Mauts)和夏拉夫(H.A.Sharaf)合著的《审计理论结构(The philosophy of Auditing)》(1961年)开拓了审计理论研究的先河,并为规范式审计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审计理论研究中所用的规范法,既有莫茨和夏拉夫的哲学方法,后来还出现了其他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研究方法、档案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 (一)哲学研究方法 一般而言,一门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它将开始对自己的目的和本质等理论问题提出疑问,并开始寻求哲学的指导。不容否认,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系统地、科学地探索审计理论的,是里程碑式著作《审计理论结构》。 在审计理论的研究途径上,该论著的作者运用哲学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对各种审计理象。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一是理解(prehension),即以概括性的眼光对审计理论作全面的思考:二是展望 (Perspective),即从综合的、相互的角度考虑每一个审计问题;三是洞察(1nsight),即超越偶然认可时惯例或信念去

2017年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习题15含答案

2017年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习题15含答案 1、衡量一国开放程度高低的标准是(A ) A、进口与GDP的比率; B、出口与GDP的比率; C、净出口与GDP的比率; D、以上均正确。 2、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的是( C) A、资本性转移; B、间接投资; C、服务; D、证券投资。 3、属于国际收支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是(D ) A、货物; B、服务; C、收入; D、证券投资。 4、一般地说,国内投资增加将( D) A、减少向其他国家的进口; B、增加出口而进口保持不变; C、改善外贸收支; D、恶化外贸收支。

5、从均衡出发,出口增加将( B) A、减少外贸差额; B、使储蓄超过国内投资; C、使投资超过储蓄; D、降低均衡收入水平。 6、美元升值将会( D) A、增加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B、减轻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C、增加日本的通货膨胀压力; D、以上说法全部正确。 7、下列哪种情况有利于本国产品出口(C ) A、外汇汇率下降; B、本国发生通货膨胀; C、外国发生通货膨胀; D、本国通货膨胀率高于外国通货膨胀率。 8、在浮动汇率制下,本国货币供给增加。( C) A、IS曲线向右移动; B、IS曲线向左移动;

C、LM曲线向右移动; D、LM曲线向左移动。 9、当本国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D ) A、本国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B、资本内流; C、与本国有贸易关系的其他国家收入增加; D、以上都正确。 10、如果一国内部实现均衡,国际收支有顺差,这时适宜采取 (D ) A、紧缩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货币政策; C、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D、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 第一单元:导论 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经验性,实证性。 3?社会研究的基本特征: 1研究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地。 2 研究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4?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2?研究的干扰性。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 1?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2?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3?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4?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5?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6?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6?社会研究方法论: 1实证主义方法论(定量研究) 2人文主义方法论(定性研究) 7?社会研究过程的两项任务:资料收集和分析(具有专门性,技术性,操作性) 8?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1)方法论:哲学基础,逻辑,范式,价值,客观性。 2)基本方式: 1调查研究:包括抽样,问卷统计分析,相关关系(统计分析--定量) 2实验研究:包括操纵与控制,实验组,控制组,前侧,后侧,实验刺激,因果关系(统计分析--定量)3实地研究:包括参与观察,深入访谈,研究者的角色,投入理解,扎根理论(定性分析--定性) 4文献研究:包括内容分析,编码与解释,二次分析,现有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定量定性分析--定性) 3)具体方法技术:问卷,结构式访问和无结构是访问,局外观察法和参与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9?实证主义--认为只有客观的,实证的和定量的研究才符合科学的要求,才具有价值。{孔德,涂尔干}(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定量研究) (人文主义------自然主义——定性研究) 10研究的主要阶段: 1选择问题阶段:主要任务--a ?选取研究主题 b.形成研究主题 2研究设计阶段:为实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3研究的实施阶段,就是资料的收集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

2017年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重点题11含答案

2017年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重点题11含答案 单选: 1、在测试某分公司是否遵守公司反优先雇佣法案的政策时,内部审计师发现: (1)5%的雇员是少数民族 (2)过去从未雇佣过少数民族 审计师可以得到的最适当结论是: A.关于遵守反优先雇佣法案的证据是不充足的。 B.公司政策不能被审计,因此也不可能被执行。 C.分公司违反了公司政策。 D.由于有5%的雇员来自少数民族,分公司有效地遵守了公司政策。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测试某分公司是否遵守公司反优先雇佣法案的政策时,内部审计师发现:5%的雇员是过去从未雇佣过少数民族。审计师就得到关于遵守反优先雇佣法案的证据是不充足的。 2、鉴于内部审计资源的稀缺,在制定审计业务工作时间表时,首席审计执行官(CAE)决定不安排对审计建议进行跟踪。首席审计执行官的决定是否违反了《标准》? A.没有违反,因为有证据表明被审计部门有充分的动机采取纠正措施,没有必要采取后续措施。 B.没有违反,因为《标准》没有具体规定是否需要开展后续工作。 C.违反了,因为内部审计资源稀缺并不能成为不采取后续措施的充分理由。 D.违反了,因为《标准》要求审计师确定客户是否恰当落实了审计师的所有建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内部审计资源稀缺并不能成为不采取后续措施的充分理由。 3、某银行的内部审计师希望确定是否所有贷款都有充分的抵押物,是否根据本期的付款而确定账龄,是否准确地按照活期或非活期分类。为完成这一审计目的,最好的审计程序是 A.利用通用审计软件来阅读合计贷款文件,按上次应付款的日期对文件进行账龄分析,并且抽取一个按照本期和账龄长期进行总体分层抽样的统计样本。检查挑选的每一笔贷款是否取得适当的抵押和按照账龄合理地分类 B.挑选一个贷款申请的发现抽样样本,以确定是否每笔申请都有关于抵押物的说明 C.挑选一个超过某一特定金额的分块贷款样本,确定是否是本期的,是否被适当分类。对每笔批准的贷款,证实其账龄和分类 D.挑选一个贷款组合的还款样本并且追踪它们到贷款,以确认这些还款是否记录到正确的账户中,对找到的每一笔贷款,检查贷款申

初级审计师《审计相关知识》重点知识题

初级审计师《审计相关知识》重点知识题2017年初级审计师《审计相关知识》重点知识题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政策分析 1、在开放经济中,影响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因素中,下列选 项中通常不包括的是()。 A.价格水平 B.汇率水平 C.利率水平 D.盈利水平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开放经济中,影响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因素中,除了总需要之外,还有价格水平、汇率水平和利率水平等。 2、下列几种情况中,需采取紧缩性政策的是()。 A.国际收支均衡 B.国际收支盈余 C.国际收支赤字 D.国内经济均衡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需要采取紧缩性政策的是国际收支赤字。 3、如果一国货币汇率(),在国内生产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将会 提高出口产品的出口价格,则不利于出口。

A.不变 B.降低 C.升高 D.降低或升高 【正确答案】:C 4、通常情况下,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标志是()。 A.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 B.自由贸易政策是否有效实施 C.调节性交易是否平衡 D.保护贸易政策是否有效实施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自主性交易由商业经营、单方面支付和投资的需要所引起,与国际收支其他项目的大小无关。通常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主要是看其是否平衡。 5、在国际贸易政策中,有利于世界范围内的资源最优配置的是()。 A.保护贸易政策 B.限制贸易政策 C.自由贸易政策 D.宏观贸易政策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自由贸易政策虽然有利于世界范围内的资源最优配置,但是它却很难真正做到。 6、以下不属于国际收支项目中经常项目所包括的内容是()。

A.贸易收支 B.服务收支 C.国际储备 D.无偿转让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国际储备是属于国际收支项目中平衡项目所包括的内容。 7、如果借入日元,折算成美元进口设备,但到还债时遇到日元 汇率上浮,美元汇率下浮,则需要以更多的美元折换成日元才能够 清偿外债。这种风险属于()。 A.进口贸易风险 B.外债风险 C.外汇储备风险 D.出口贸易风险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外债风险是指对外举债因汇率变动而引起的损失。 8、把本国货币与本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确定一个固定的比价,随着某一种或几种货币进行浮动,这是属于()。 A.固定汇率制度 B.浮动汇率制度 C.联合浮动汇率制度 D.盯住汇率制度 【正确答案】:D

方案-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一、内部控制制度 的主要内容\xa0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这些制度的检查、测试也就构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 制度的检查、测试中: 1、责任控制制度。责任控制制度是以确定 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检查各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职责是否经过恰当授权,各种岗位责任制赋予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责任是否达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目的。 2、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是为了保证 资料的正确性、可靠性及保护财产而形成的种制度。它主要检查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否遵循必须经过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来完成,是否经过复核,以防止差错、舞弊的发生。 3、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控制制度是指经济组织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主要是各种凭证的记录、传递,资金的使用,债权债务反映,会计报表编制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制度和程序。主要是通过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相符关系,检查会计数据的可靠性;通过账实核对检查账实是否相符,以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通过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以保证会十十业务处理的合法性;通过定期编制计算平衡表检查所有数据的正确性等。 4、经营方面各个循环系统的控制制度。它是经济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实现生产经营和管理所必须经过的环节和业务操作的控制制度:如成本控制、购销控制、物资控制、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制度等。通过检查这些环节的控制是否严密,反映企业是否能正常进行经营活动及企业的生存和 。 5、财产、凭单管理制度。财产、凭单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经济组织的财产和各种凭证单据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如财产物资的保管、清点、验收、领用、 、 、单据等各个环节,都应实行专人管理。 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其重点是放在对于制度内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在于发现制度中控制的薄弱环节。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主要有四个步骤。 1、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记录。这是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定手段,了解被审计单位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情况,并做出记录、描述。审计人员应考虑被审计单位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数据处理系统类型及复杂程度、审计重要性、相关内部控制类型、相关内部控制汜录方式、固有风险的评估结果等因素,对内部控制的程序、控制 、会计系统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审计,主要方法包括:(1)查阅前期审计 或审计 底稿;(2)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并查阅相关内部控制文件;(3)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xa0(4)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5)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穿行测试”。通过查阅复核以前的审汁情况,可以了解以

研究方法

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研究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这不仅是因为有关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丰富和发展审计理论,还在于它有助于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研究者对一些重要理论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多出和快出审计理论研究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方法在审计中是一种更为本质意义上的理论,是审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计理论体系中处于较高的层次。 研究方法是否适当、科学,直接影响着审计理论研究的质量和效果,是促进或制约审计理论研究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正如巴甫洛夫所说,“初期研究的障碍,乃在于缺乏研究法。无怪乎人们常说,科学是随着研究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更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着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前景。因此,我们头等重要的大事乃是制定研究方法。”长期以来,在理论研究水平上,审计相对落后予会计及其他相关学科,很大程度上也是围于方法论的落后与不够丰富。 在按照惯例将研究方法分为规范法(Normative approach)和实证法(Positive approach)两大类别的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规范法、实证法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具体运用形式,并系统阐述其关系定位问题。 一、审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法 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与论述会计理论的丰富资料相比,在审计文献中,很难找到论述审计理论的文章或专著①。莫茨(R.K.Mauts)和夏拉夫(H.A.Sharaf)合著的《审计理论结构(The philosophy of Auditing)》(1961年)开拓了审计理论研究的先河,并为规范式审计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审计理论研究中所用的规范法,既有莫茨和夏拉夫的哲学方法,后来还出现了其他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研究方法、档案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 (一)哲学研究方法 一般而言,一门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它将开始对自己的目的和本质等理论问题提出疑问,并开始寻求哲学的指导。不容否认,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系统地、科学地探索审计理论的,是里程碑式著作《审计理论结构》。 在审计理论的研究途径上,该论著的作者运用哲学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对各种审计理象。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一是理解(comprehension),即以概括性的眼光对审计理论作全面的思考:二是展望 (Perspective),即从综合的、相互联系的角度考虑每一个审计问题;三是洞察(1nsight),即超越偶然认可时惯例或信念去深刻认识推论的前提;四是想象 (Vision),即超越时空,预测审计理论的前景和目标⑧o具体说来,理解这一研究途径是要在审计这门学科中寻求那些较有普遍性的概念,诸如证据、应有的关注、披露和独立性等,对这些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概念进行研究;展望时需要据弃那些特殊的理由、超越个人成见和既得利益,对每一个问题都应根据其综合的重要性和各个方面来考虑,而不应仅从一个或几个有限的角度去考虑;要有所洞察需要在审计知识领域里避免偏见和提出不科学的推论,有必要揭示并接受审计基本假设作为审计理论的基础;发挥想象时则需要真正摆脱日常问题的困扰并长期致力于发展审计知识领域,对本学科持超然而严肃的态度,去发现问题所在并预见其对未来的影响。 在审计理论的研究方法上,作者认为,哲学研究的传统方法——分析方法和估价方法对发展审计理论较为有益。在审计中,存在着客观事实和主观估价这两个研究课题。对此,需要采用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③。由于审计判断取决于通过收集或确定证据获得的信赖程度,因

2017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试题

2017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试题 学习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下面是整理的2017初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试题,就跟随一起去了解下吧,想了解更多相 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 单项选择题 1. 在交易或合约关系形成后,由于甲(乙)方的行为难以被乙(甲)方所察知,甲(乙)方 有可能做出损害乙(甲)方而从中渔利的选择,这种现象称作: A.外部性 B.逆向选择 C.道德风险 D.不完全竞争 2. 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升;瓶颈产业对经济起严重制约作用;经济秩序混乱的情况下,政府应采用()。 A.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B.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C.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D.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3. 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项目是: A.资本项目 B.货币项目 C.经常项目 D.平衡项目 4. 通过专业金融主体实现的金融交易称为: A.专业金融

B.非专业金融 C.直接金融 D.间接金融 5. 我国对某一受灾国进行了无偿援助和捐赠,在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这笔款项应计入: A.平衡项目 B.经常项目 C.资本项目 D.货币项目 6. 某股份有限公司,初始投资金额为1200万元,第一年至第五年每年营业现金净流量见下表: 时间第 1 年第 2 年第 3 年第 4 年第 5 年现金净流量(万元) 400 600 800 600 400 投资项目的回收期是: A.1.25 B.1. 85 C.2. 05 D.2. 25 7. 下列各项费用中,属于变动成本的是: A.公司总部人员工资 B.仓库及厂房险费 C.计件工资下的直接人工费 D.直线法下的折旧费 8. 在编制预算的时候不考虑以往预算期间的费用项目和费用额,根据预算期实际需要和可能分析费用项目的合理性和合理的费用额,综合平衡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是: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范文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期末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普遍调查的特点。 答:由于普遍调查涉及的对象多、范围广,所以这一调查方式有以下特点:1.工作量大,耗时、费力、费钱。2.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3.调查项目不能多。 2、简述随机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3、简述选题的标准。 答:选择调查课题既然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当然应该高度重视选题的工作。为了选好题、选准题,必须明确进行选题时应该依据的标准。在实践中,人们通常采用下列几条标准来作为选择调查课题的依据。这几条标准是: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4、简述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答:1总体的规模。2抽样的精准性。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4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时间。 5、简述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抽样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1)设计阶段:确定抽样调查目的,作用和要求;确定调查对象(总体)的范围和样本单位的样式;确定抽取样本的方式和样本单位的数目;组织抽取样本单位的工作;辅助工作的准备,如人员培训,资料印刷,工作进度安排。 (2)样本资料的收集 (3)资料的整理和推算 2、试论述社会调查的特征。

答:(1)随机性 客观现象可以分作确定性现象和非确定性现象。确定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一定发生的想象。非确定性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现象。 (2)统计规律性 由于存在着随机性,人们就不能简单地把抽样结果当做总体分析的数据。但抽样结果与总体性质也并非毫无关系。统计的内在规律性,使我们可以透过抽样推论总体。抽样结果与总体性质是两个既有差别又有内在联系的两个量。 三、操作题(共40分) “新的一年将继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保体系,争取使每个人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活得更有尊严......” 请结合课程内容试对上述论述中的“尊严”一词进行概念操作化。 答:尊严的概念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而言之,尊严就是权利和人格被尊重。尊严就是不容亵渎的,尊严是不分男女的只是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所以自己要保护的东西也不一样,活得更有尊严,活得更好。 提交截止日期:2016年6月28日 注:请将文档保存类型设为“word 97-2003 文档”。 雷同卷按0分处理!

审计抽样及答案详解

审计抽样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控制测试中,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效果的抽样风险是()。 A .误受风险 B .误拒风险 C .信赖不足风险D.信赖过度风险 2.注册会计师由于专业判断的失误造成审计结论与客户的客观事实不符,这种可能性属于( )。 A .非抽样风险B.抽样风险C .误拒风险D.信赖过度风险 3.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时可能使用三种目的的审计程序: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下列属于注册会计师拟实施的审计程序中通常可以使用审计抽样的是()。 A. 当控制的运行未留下轨迹时的控制测试B.实质性分析程序 C.风险评估程序 D.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的控制测试 4.只要使用了审计抽样,抽样风险就会存在,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抽样中需要控制抽样风险的唯一途径是()。 A .减少样本规模B.不选择统计抽样,而是选择非统计抽样 C .控制样本规模 D .提高审计风险 5.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在控制测试中主要指( ),它与样本规模成反比。 A .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 B .可接受的误受风险 C .可接受的信赖不足风险 D .重大错报风险 6.注册会计师张怡在审查华西公司的购货及付款业务时,怀疑华西公司的有关职员伪造请购单、验收报告及进货发票,以达到虚构进货交易而支付现金的目的。为确定这种情况是否存在,张怡在对相关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应当采用( )。 A .均值估计抽样B.停一走抽样C.发现抽样D.固定样本量抽样 7.注册会计师从总体规模为l 000、账面金额为1 000 000 元的存货项目中选择了300 个项目作为样本。在确定了正确的采购价格并重新计算了价格与数量的乘积之后,注册会计师将300 个样本项目的审定金额加总后除以300,确定样本项目的平均审定金额为970 元。那么,推断的总体错报就是()元。 A . 970 B. 970 000C. 30 000 D. 291 000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1、社会调查研究:在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的材料 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2、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研究的一个阶段,是指运用观察、询问等方法直接从社会生活中了 解情况、收集事实和数据,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 3、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的第二阶段,是指通过对事实资料的思维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 理性认识。 4、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论:人们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的一般方法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体现和 应用,它提供了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 5、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式:也称研究方式,它表明贯穿于社会调查全过程的程序、步骤 与操作方式,它说明研究者是通过何种具体途径得出研究结论的。 6、社会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在调查研究的某一阶段中使用的方法、技术、工具等 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类型 1、应用性调查研究:通过社会调查来了解不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并运用社会理论对 这些问题做出科学的说明和解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政策性建议。 2、理论性调查研究: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调查来发长和丰富社会理论,并提供有关社会 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知识。 3、普查:也称整体调查或全面调查,它是为了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而对较大范围的地区或 部门中的每个对象都无一例外地进行调查。 4、抽样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某些单位或个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的状 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5、典型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问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6、重点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主观选取少数单位进行调查,并通过这些单位的情况来 反映总体的情况。 7:个案研究:从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研究,以深入、细致地描述一个具体单位的全貌和具体的社会过程。 8、探索性调查研究:采用“走马观花”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初步考察的研究方 法。 9、描述性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它能对社会现象的状况、特点和 发展过程作出客观、准确的描述。 10、解释性调查研究:可以解答“为什么”的问题,它能说明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预测事物 的发展后果,探讨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11、横剖研究:在某一时点对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 12、横断面:指由调查对象的各种类型在同一时点上所构成的全貌。 13、纵贯研究:在较长时期的不同时点收集资料,并对社会现象做纵向研究。 14、趋势研究:一般是对较大规模的调查对象总体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15、同期群研究:对在某一时期具有同一特征的人群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变化的研究。 16、追踪研究:对同一批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变化的研究。 17、回溯研究:一种与追踪研究相似,即要调查同一批人的态度或行为的变化,但又只作一 次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回想他们过去的态度或行为是怎样的,而现在又起了那些变化的研究方法。 18、统计调查:一种定量化的调查方式,它是从许多单位中收集多个单位的可对比的信息, 并利用这种可对比的资料,进行汇总统计,以便对调查内容做更深入的定量分析。19、实地研究:也称“实地调查”,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另一种主要方式。这种调查方式是深入 到调查现场,利用观察、访问、座谈等方法收集少数单位的各方面的信息,以便对调

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内容摘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依法治国和加强对权利的制约与监督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逐步深入,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经济责任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论是从制度到实施,还是从理论到实践,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程序审计方法 经济责任又称“受托责任”,是指由于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财产所有者(委托人)将财产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受托人,而形成的受托责任人应负有妥善管理委托人交付的资财,并把履行结果向委托人进行报告的责任。目前通常所称的经济责任审计特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两方面。它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一些地方的国家审计机关进行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尝试;1986年12月,审计署制定了《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正式开始;1999年5月,以中办、国办联合下发的“两个规定”为标志,全国各地审计机关全面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机构普遍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获得空前发展。 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国家作为委托人,把有关公共资源

委托给有关人员,他们接受委托后肩负着妥善管理有关资源,并定期报告其管理情况的责任,其报告的情况真实与否需要国家授权的监督机构———国家审计机关进行审查,这就是现在普遍开展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所依据的法理基础。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与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一就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可靠,明确财产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责任。因此,从根本上看,任何一种审计都是经济责任审计,也就是说,广义的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一切审计。狭义的经济责任审计,则是特指我国在近些年来出现的旨在明确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责任而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或者离任审计。下面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对经济责任审计加以介绍。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同于常规审计。常规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出发点是被审计单位和国家的经济秩序。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则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

2017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初级中级审计师知识课件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一章概论 【考试要求】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3.国民收入核算 4.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本章内容中级资格与初级资格的考试要求相同。 第一节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1.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2.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明确提出建立一门宏观经济学,后来西方宏观经济学就是在凯恩斯《通论》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 3.1948年,美国的萨缪尔森将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学派相结合,出版《经济学》,形成新古典综合学派。 4.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西方出现严重的“滞胀”——经济增长停滞(产出不变)、存在大量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同时上升),以反对国家干预为核心思想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占据主流经济学地位。 【例题1·多项选择题】 西方国家出现的“滞胀”,指的是几种经济现象并存,它们是: A.经济增长停滞 B.外汇收支停滞 C.产业结构失衡 D.通货膨胀 E.存在大量失业 『正确答案』ADE 『答案解析』滞胀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存在大量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研究对象——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关系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主体(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 2)总体经济行为≠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 由于经济个体和总体所追求的目标不同,以及总体经济中的个体经济活动是相互影响的,对微观经济是正确的东西,对宏观经济未必正确。 2.研究内容 1)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2)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关系,即: ①国内生产总值、就业和价格水平如何变动 ②总供给和总需求相互作用如何决定国内生产总值和价格水平 ③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动及其原因 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决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两个重要因素 【例题2·多项选择题】(2012中) 下列各项中,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的有: A.就业 B.通货膨胀 C.财政政策

竣工结算审计程序和方法

竣工结算及竣工决算 竣工结算:是指一个建设项目施工已完工并经发包人及有关部门验收点交后,按照合同的约定,在原合同价格的基础上编制调整价格,由承包人提出,并经发包人审核签认的,应表达该工程造价为主要内容,并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经济文件的行为。工程竣工结算应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以合同为基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 竣工决算:竣工验收是建设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程序。在竣工验收之前要编制好竣工决算。竣工决算是建设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建设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总结性文件,是竣工验收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正确编报竣工决算,对于总结分析建设过程的经验教训,提高建设项目投资管理水平以及积累技术经济资料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编制竣工决算时要在收集、整理、分析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照、核实工程变动情况,重新核实个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的投资,使竣工决算能够真正反映出建设项目本身实际的价格。 竣工结算审计程序及方法 一、审计目的 根据施工方送审的工程结算资料,实施工程结算审计程序,审核认定该工程结算造价,合理的确定和

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二、审计原则 在进行结算审计过程中,按照合同的约定,在原合同价格的基础上,以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用全面审核法和重点审核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审核。 三、工作流程 (1)收集整理资料目录:资料要求全面、充分并能满足工程造价计量、确定需要。 ①设计图纸、图纸会审、施工图纸、竣工图纸; ②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工程结算; ③施工合同、补充合同、补充协议; ④造价工程师证和造价员证; ⑤招标文件及投标文件、招标答疑及施工许可证; ⑥工程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单、工程联系函、隐蔽工程记录、材料签价单、工程实物及有关联系函等。(2)收集计价依据及相关基础数据。 (3)熟悉资料,有针对性踏勘现场,进行必要的实测实量。 (4)进行工程量的计算与校核。 (5)进行材料价格、取费标准的审核。

社会研究方法第一、二次作业(含答案)

社会研究方法第一次作业 1.概率抽样的方法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与多阶段抽样等。 2.社会调查研究(社会研究)的类型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与个案调查等。 3.问卷中封闭式问题的主要形式有是否式、选择式、矩阵式与表格式。 4.设计问卷初稿方法有卡片法与框图法 5.统计中的集中量主要包括: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6.社会测量可有四中类型的尺度: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何定比尺度。 7.问卷中的问题的答案要具有穷尽性何互斥性。 8.按照对观察内容与程序的控制是否严格,观察法可分为:结构式观察与无结构式观察。 9.根据被访对象数量。无结构式访问可分为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 10.测量的四要素包括: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法则以及数字和符号 11. 12.街头拦人访问属非概率抽样。√ 13.在概率抽样方法中,整群抽样的一个优点是样本代表性较高。× 14.概率抽样不受主观影响,各调查对象被抽入样本的机会相等。√ 15.四分位差越小,中位数代表性越大。√ 16.描述性调查研究主要探讨关于社会现象的“为什么”方面的问题。× 17.在调查研究进行抽样时,抽样单位与研究的分析单位是可以不一样的。√ 18.社会测量的效度是指测量的一致性与稳定性。× 19.在大多数情况下,抽样调查的参数值是已知的。× 20.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属于统计推论。√ 21.问卷中的问题按其内容可把分为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 问卷设计步骤与方法? 步骤: 1:把握调研的目的和内容 2:搜集有关研究课题的资料 3:确定调查方法的类型 4:确定每个问答题的内容 5:决定问答题的结构 6.决定问题的措词 7.安排问题的顺序 8.确定格式和排版 9.拟定问卷的初稿和预调查 10.制成正式问卷 方法: 1.自由记述式 自由记述式是指设计总是时,不设计供被调查者选择的答案,而是由被调查者自由表达意见,对其回答不做任何限制。 2.填答式 填答式是把一个问题设计成不完整的语句,由被调查者完成句子的方法。调查者审查这些句子,确认其中存在的想法和观点。 3.二元选择式 二元选择式又称是非题,它的答案只有两项(一般为两个相反的答案),要求被调查者选择

审计的方法最新及程序

第一章总论 一、审计的定义 (一)审计定义的相关问题 1、审计的主体 审计的主体是审计人。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统称为专职机构和人员。 只有专职机构和人员所从事的审查活动,才称为审计。 2、审计的客体 审计的客体是被审计人,包括各级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 3、审计的对象 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 4、审计的性质 审计的性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关系人 审计的关系人是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中的相互有责任 关系的三方面的当事人。即审计人、被审计人、审计委托人。

只有由三方面关系人构成的关系,才是审计关系。 (三)审计的基本特征 审计的三个基本特征为: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树人员独立行使审计监 督权,不受其他行政、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审计的权威性是指审计机构在宪法中所明确的法律地位,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涉,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权威性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力的必要条件。 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公正性是取信于被审计人以及审计委托人的重要前提。 (四)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1.审计与会计的联系审计与会计的联系表现在:两者起源密切相关;两者彼此渗透、融会;两者目的最终一致。 2.审计与会计的区别审计与会计的联系表现在:产生的基础不同;职能不同;方法不同;工作程序不同。 (五)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客观基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2.社会条件两权分离或经营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 3.掌握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及标致。 二、审计的对象和目的 (一)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指审计的客体,即审计监督的内容和范围。审计客体特指为: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财政金融机构;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基本建设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团体;有国有资产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全民所有制与其他所有制联营企业等;在接受委托的条件下,被指定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等。 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二是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及其有关经营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 (二)审计的目的 审计目的是指审计工作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复习.整理版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1.试述定量研究的作用和意义。(第一讲) 答:定量研究的作用:①揭示事物内在规律;②预测事物发展趋势;③做出决策 定量研究的意义:①已有的量化研究可以让我们估测某一个影响因素的大小;②量化研究使我们在不同的“理论”之间得以检验;③淘劣存优;提出新的关注问题;④“非政治化”2.社会研究以外的知识来源有哪些?(第二讲) 答:权威、传统、常识、媒体神话、个人经验。 3.为什么社会研究总是比其他方法来得高明?(第二讲) 答:因为,比起其他方法,社会研究是个更讲求结构、组织和系统的过程。从其他方法得到的知识经常是对的,但是根据研究而来的知识,更可能是正确的,并且只有比较少的错误。 4.个人经验常犯的四大错误是什么?(第二讲) 答:过度概化:这发生在当你握有某些你相信的证据,然后假设这些证据也适用于其他的状况时; 选择性观察:这是发生在当你特别注意某些人或事,并且根据他(它)们的特性进行概括时;过早妄下判断:发生在当你觉得掌握了全部的答案,因而不再需要倾听、向外寻找信息或是提出质疑之时; 光环效应:光环效应是指我们根据我们所肯定的或崇拜的事物,做出过度概括。(需要记住定义) 5.执行一项研究计划涉及哪些步骤?(第二讲) 答:1、选择主题。2、聚焦问题。3、文献述评。4、研究设计: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什么资料? 5、分析资料:借助什么社会统计模型? 6、解释发现。 7、撰写报告:研究背景、研究方式与过程和研究发现。 6.社会研究当中通常会遇到哪些困难?(第三讲) 答: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7.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有哪些?(第三讲) 答: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8.什么是测量?测量的四要素分别是什么?(第四讲) 答:测量的定义: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四要素: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法则、数字和符号 9.有效测量法则的条件是什么?(第四讲) 答:准确性、完备性、互斥性 10.测量有哪四个层次?四种测量尺度在数学性质上有何不同?(第四讲) 答:定类、定序、定距、定比 四种测量层次的数学特性总结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第四讲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重点】掌握审计程序的三个阶段及具体包括的内容;掌握审计的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 【难点】审计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在审计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预计课时】6 一、审计程序的概念 也称审计流程、审计过程或审计循环,是指审计组织及其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从准备工作到审计业务结束为止的全部过程。 思考:任何时候审计流程都可以称为审计循环吗 提示:传统审计工作采用的是分项审计,循环审计近年才开始被广泛使用。 二、审计程序的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了解被审单位概况;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①接受业务委托); 3、初步评价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 4、确定重要性标准和审计风险水平; 5、编制审计计划 (②计划审计工作)。 (二)实施阶段(识别/评估/应对)

(③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控制测试 (④风险应对—实施控制测试); 2、实质性测试 (④风险应对—实施实质性程序)。 (三)终结阶段 (⑤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1、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3、编制审计报告(法律效力)并提出管理建议书(没法律效 力); 4、审计资料归档。 三、审计程序的关键点拓展 1、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前期分析) 内容包括:对委托人委托审计的原因、目的进行分析;被审单位所在行业和业务性质、组织结构和经营状况、内部控制的优劣;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当出现以下四种情况时可以拒绝接受委托:委托审计动机不良;业务类型风险很高;内控极不健全;经营状况极差。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是在完成前期分析并对分析结果满意时才签订。包括:签约双方的名称、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内容+时间)、双方责任(会计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