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知识点(自己)

《小石潭记》知识点(自己)
《小石潭记》知识点(自己)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注释

从:自,由。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篁(huáng)竹:竹林。

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珮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

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

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凉。尤,格外,特别。冽,凉。清冽,清凉。

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把。为,当作。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近,靠近。岸,岸边。卷,弯曲。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

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悬崖。

翠蔓: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皆:全,都。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穿透。

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

隐若现。灭,暗,看不见。

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

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 ì):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

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以,因为。其,那。清,凄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就离开了。居,待、停留。乃,于是……就。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去,离开。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作为随从,动词。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小生,年轻人。

主观题集锦:

1、文中第1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

不能删去,因为与“隔篁竹”中“隔”对应;为了亲眼看看清脆悦耳的水声产生的原因,不惜伐竹开

辟出道路,传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游兴之盛;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在贬官后为了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探山访水;也说明小石潭环境寂静,人迹罕至。

2、第四段中,“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

邃”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

3、语段(一到四段)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⑴可以看到潭底的整块石头,写出了水的清澈。⑵

水中鱼儿像在空中游动,写出了水的清澈。⑶日光直照到潭底,石上有鱼的影子,写出了水的清澈。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⑴本文是按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

气氛--记录同游者的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⑵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⑶“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也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

6、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2)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3)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

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7、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因为潭底都是石头,而且文中写道“卷石底以出”

和“全石以为底”,所以将这个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8、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然后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再寻到小潭。

9、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一句的妙处。

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而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10、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怎样写水“清”这一特点的?你由此还能联想到哪些与它有关的古诗文名句?

(1)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先正面落笔,勾勒了潭水清澈的特点(水尤清洌),然后用侧面烘托手法,虽无一字写水,却处处在写水的清澈,用“潭中鱼可

百许头”写鱼历历可数,又像在空中游动一般,阳光照射,影子落在石头上,此段文字用鱼、阳光、影子烘托出水的清澈。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1、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

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左右,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3、统观全文,小石潭合作者的遭遇有哪些相似之

处?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小石潭岸势曲折、不知其源和作者被贬后遭遇坎坷,前途迷罔相似;小石潭周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环境和作者被贬后的孤凄悲凉,悲哀深沉的心境相似,给作者带来了幽深冷寂、孤苦悲凉、悲哀深沉的感受。

14、文中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何种表现手

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四个角度:水声、水的清凉、水中鱼、水之源头。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水清的特点。15、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四个方面:(1)水特别清澈;(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

1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揭示全文主旨,画龙点睛,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17、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1)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2)情景交融,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3)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18、《三峡》写水,《与朱元思书》写水,《小石潭记》写水,有何不同?

《三峡》写水,从客观上体现水的特点,夏水迅猛凶险,春冬则“素湍绿潭”;《与朱元思书》中写水

清、水急,表现富春江山水之美,表现作者寄情山水、鄙弃功名利禄的想法;《小石潭记》中写水,以山水之美,排遣抑郁的心情。

19、课文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课文写了潭水、树木、石头、游鱼和小谭源流五种景物。各自的特点是:水清,树密,石多,游鱼活泼闲适、轻快灵敏,源流曲折悠长。

20、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表现了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21、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1)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2)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表现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22、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写到“乐”,两文中的“乐”分别指什么?

柳宗元的“乐”是发现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自乐,更有与民同乐的情怀。

2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

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为底。

2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绘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答案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表达通顺即可。

小石潭记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

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乐.之( )

(2)佁然不动

..( )

(3)其岸势犬牙

..差互( )

(4)乃记之而去.(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

B.乃记之而.去有闻而.传之者

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心乐之.山川之.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围绕着“石”来写,在移步换景中引导读者

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B.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了

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C.作者的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

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

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通过描写潭边

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

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

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

—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

移步换景,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6.【2016·新疆】建设兵团文中第一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比较阅读

一、【2018·临沂】(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西山十记(记四)

袁中道

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中空火出④,导泉于寺,周于廊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⑧剌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⑩静躁关其老少耶?

[注]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

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

⑨剌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

“只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心乐.之( ) (2)不可

久居.( )

(3)不里许.(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长尺许者其.真无马邪

B.乃记之.而去康肃笑而遣之.

C.投饼于.左当求之于.上流

D.以.其境过清蒙辞以.军中多务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其跳达剌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间接写水清澈的

一组是( )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③

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

④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⑤下深丈许,了若径寸。⑥

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

A.①②⑥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④

5.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

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

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

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

青壁间,撼山掉②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③如虹,忽

卷掣折④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

⑤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

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

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

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

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掉:摇动。③怒石横

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④掣折:转折。

⑤欹(qī):倾斜。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日光下澈.( ) (2)山

行之极观.也( )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从上面两篇选文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

(1)《小石潭记》:______________

(2)《观第五泄记》:____________

9.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

宏伟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游三游洞记(节选)

刘大櫆

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中

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

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

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鼓音。背有石如

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下.视深溪( ) (2)负.薪行歌( )

(3)适.自通州将北还( )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断两处) 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试分析本文表达的感情与《小石潭记》表达的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