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咪唑研究进展

苯并咪唑研究进展
苯并咪唑研究进展

苯并咪唑合成研究进展

摘要: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如抗癌、抗真菌、消炎、治疗低血糖和生理紊乱等, 在药物化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并可用于模拟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部位研究生物活性, 以及环氧树脂新型固化剂、催化剂和某些金属的表面处理剂, 还可作为有机合成反应的中间体等。绿色合成苯并咪唑化合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讲述了苯并咪唑的合成方法,以及在离子鉴定、航空航天等方面的应用介绍。

关键词:苯并咪唑配合物合成应用

1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1.1以邻苯二胺和羧酸(及其衍生物)为原料的合成

继1872年Hoebrecker首次合成第一个苯并咪唑类化合物2,5-二甲基苯并咪唑(1)后, Ladenburg用乙酸和4-甲基邻苯二胺加热回流, 也同样得到化合物1 。从此, 邻苯二胺衍生物和有机酸的关环反应就成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制备最通用的方法, 但通常需要很强的酸性条件[常采用HCl、多聚磷酸(PPA)、混酸体系、对甲苯磺酸等作为催化剂]和很高的反应温度[1].

1986 年Gedye 等[2]首次报道了微波作为有机反应的热源, 具有速度快、产率高、污染少、安全性高等优点。例如, 路军等[3]在无溶剂条件下, 利用微波间歇加热合成苯并咪唑衍生物。只需反应8 min, 产率一般可达64%~88%。Zhang[4]成功报道了以邻苯二胺和原酸酯为原料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他们用路易斯酸为催化剂,在乙醇溶剂中室温搅拌进行反应, 合成条件比较温和.当以ZrCl4为催化剂时, 反应2h, 产率为95%. 用相同的原料, 他们[5]还研究了用磺酸作为催化剂, 在甲醇体系中室温下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产率达到96%, 反应时间也缩短为1h。

1.2液相合成

考虑到载体合成的某些缺点, 研究者们对同样以卤代硝基苯为原料的传统液相合成法也比较重视. 例如,Raju 等[6]报道了在室温下用邻氟取代硝基苯合成含硫和含氧的取代苯并咪唑. 与别人不同的是, 在还原芳环上的硝基时, 他们用的是Raney Ni 的甲醇溶液, 最后在THF 溶液中进行关环缩合反应。该方法的合成产率都在90%以上, 不过反应时间和其他室温下进行的反应一样都较长, 需

要12h。

Li 等[7]报道了在液相中有效合成多取代5-氨基苯并咪唑. 他们用1,5-二氟-2,4-二硝基苯为原料, 经过取代、还原、环化缩合等反应, 在没有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 室温下成功地得到了苯并咪唑类化合物(Scheme 8),产率为84.1%。

1.3天然氨基酸类构建苯并咪唑

基于氨基酸的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酰胺化形成中间产物酰胺,然后关环形成苯并咪唑单元[8] 。刘思全等[9]研究了盐酸、磷酸、多聚磷酸(PPA)等催化剂的影响, 发现以磷酸与PPA 的混酸(物质的量的比为1∶2)为催化剂和溶剂时, 反应效果最好。甘氨酸与邻苯二胺的缩合产物, 可作为中间体应用于抗癌药物的合成。类似地, 氨基被保护的甘氨酸。也可与邻苯二胺类化合物反应, 得到相应的苯并咪唑, 并可继续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例如, 化合物2对DNA 甲基转移酶具有抑制作用。化合物 3 具有抗HIV 活性。不仅如此, 甘氨酸二肽的N-端氨基被保护后, 亦可应用于含有苯并咪唑结构药物的合成[10]。

1.4卤代苯胺原料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Cu 盐具有廉价、稳定及其低毒性等优点, Cu 催化有机合成反应在医药以及日用化工品等的合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007 年, Zou 等[11]以邻卤代酰胺和伯胺为原料, 首先在CuI/L-poline/K2CO3催化体系下, DMSO为溶剂, 反应一段时间形成邻氨基苯酰胺和1,2-二取代苯并咪唑的混合物, 然后在100~140 ℃加热或者添加乙酸和40~60 ℃条件下继续反应得到1,2-二取代苯并咪唑化合物(Eq.

54). 该反应适用于多种多样的底物, 但是反应时间较长。2009 年, Hirano 等[12]以CuI 为催化剂, DBU 为碱,在DMSO 中使卤代苯胺发生分子内环化合成N-取代苯并咪唑。该方法主要为合成N-芳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提供了新方法。

1.5以硝基苯衍生物为原料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2007 年, Hubbard 等[13]先将邻卤硝基苯上卤素和伯胺反应形成N-取代-2-硝基苯, 然后,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硝基还原环化形成2-取代苯并咪唑。该反应涉及不寻常插入sp3杂化碳氢键的过程。

2009 年, Selvam等[14]以2-叠氮硝基苯和脂肪醇为原料, 以TiO2、Ag/TiO2和Pt/TiO2为催化剂,在紫外光或太阳光的照射下,合成了2-取代苯并咪唑。该反应

利用光照高效合成目标产物, 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1.6其他原料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2008 年, Brasche 等[15]以廉价的醋酸铜为催化剂,DMSO 为溶剂, 存在醋酸和O2条件下, 使N-苯基苯甲脒经C—H功能化, 然后环化形成C—N键制备得到2-芳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收率为70%~89%. 该方法使用廉价催化剂, 适用于含各种取代基的底物, 但反应时间较长. 该方法还是用于合成N-甲基2-芳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2009 年, Rosen 等[16]以商业易得的苯并噻二唑磺酰胺为原料, 在金属锌作用下, 化学选择性还原脱硫得到中间体苯二胺, 然后在焦亚硫酸钠氧化下与醛反应合成2-取代苯并咪唑磺酰胺化合物(Scheme 16). 该反应原料易得, 反应条件温和。

2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应用

2.1用于金属离子的检测

2.1.1应用于汞离子的检测

作为污染性强的重金属离子, Hg2+的检测一直备受关注, 在苯并咪唑基荧光化学传感器中报道最多。例如,Tzeng 等[17]报道了2-(2'-吡啶基)苯并咪唑(1)(图1)与金属铼配位而应用于Hg2+检测的传感器。罗丹明是常用于设计成荧光探针的荧光基团, 引进苯并咪唑基能够明显提高其荧光性能且能增加其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检测. 例如, 将苯并咪唑分子 2 (Figure1)通过C=N 键引进到罗丹明6G 中, 可设计出用于检测Hg2+的“turn-on”型比色化学传感器, 在其乙腈溶液中,Hg2+的加入能够使荧光显著增强. 不仅如此, 加入Hg2+后, 溶液的颜色由肉眼就能看出从无色变为淡粉色, 而荧光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绿色[18].

目前, 国内外大多数对于Hg2+的检测只是体外检测, 而生物体内的检测鲜见报道. 但2013年Chowdhury等[19]在这方面做了重要突破, 他们将苯并咪唑基团键入氟硼二吡咯类荧光分子中, 利用其摩尔吸光系数较高、荧光光谱峰窄而尖锐、光学性质稳定等特点, 得到了可用于体内外检测Hg2 +的荧光增强型传感器9(Scheme 3), 能实现对人类乳腺癌细胞中Hg2+的检测。

2.1.2应用于铜离子的检测

即使只含有一个醛基的喹啉类化合物, 也可用于同2-(2'-氨基苯基)-苯并咪唑(19)缩合而设计出荧光探针.2013 年, 汤立军课题组[20]利用这种策略将喹啉荧光团

引进到苯并咪唑基荧光探针28 中(Eq. 4). 在EtOH/H2O中, 探针28 在423 nm 处有微弱的荧光发射峰, 加入Cu2+后, 探针28 与Cu2+以化学计量比2∶1 发生络合,络合常数为 2.16×105L2 mol-2, 使该处的荧光明显增强, 而其他金属离子无影响. 进一步在28-Cu2+复合体溶液中加入不同的阴离子, 发现当加入CN-时, 荧光光谱最大发射峰从423 nm 处蓝移到419 nm 处, 荧光再次增强, 而其他离子则无此现象. 因此, 该“turn-on”型荧光探针也能够很好地选择性检测CN-。类似地, 只含有一个醛基的邻萘二酚类化合物, 也可用于同2-(2'-氨基苯基)-苯并咪唑(19)缩合而设计出荧光探针, 如汤立军课题组[21]报道的荧光探针29.在CH3OH/H2O 溶液中, 不同的pH 值对探针29 的荧光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在pH=7 时其荧光性能最好. 向探针29的溶液加入1 equiv.的不同金属离子, 探针29的荧光能够被Cu2+猝灭, 而其他离子无影响. 探针29 与Cu2+以1∶1 络合, 络合常数为7.38×106L/mol. 再进一步研究表明, 在29-Cu2+复合体溶液中加入各种阴离子,只有CN-能够使其荧光显著增强. 这是由于CN-的加入, 使得Cu2+与CN-结合形成[Cu(CN)x]n-而离开荧光探针29. 对CN-检测下限达 1.86×10-5mol/L, 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饮用水的CN-的含量的最高浓度。

2.2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工业抗蚀性

酸洗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部门中的换热设备、传热设备和冷却设备等的水垢清洗.由于酸对各类金属设备均有腐蚀,所以在酸洗时要加入缓蚀剂,以减少酸的使用量,抑制金属在酸性介质中的腐蚀,提高酸洗效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苯并咪唑类酸洗缓蚀剂最早出现于1980年代,因为毒性较低,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22]。

沈建等[23]研究认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在质量分数5%的HCl中对碳钢具有明显缓蚀效果.室温下, 2 -丙基苯并咪唑、2 -对氯苄基苯并咪唑的缓蚀率较高; 50℃时2 -戊基苯并咪唑、2 -己基苯并咪唑、2 -对氯苄基苯并咪唑的缓蚀率较高.其中2 -对氯苄基苯并咪唑在上述2种条件下缓蚀率均在97%以上.史志龙等研究认为,烷基苯并咪唑化合物在盐酸溶液中对铜具有较好的缓蚀作用,且长碳链的2 -十一烷基苯并咪唑缓蚀效果优于2 -己基苯并咪唑。

2.3苯并咪唑的航天应用

聚苯并咪唑(PBI),通常由芳香族胺和芳香族二元羧酸或其衍生物缩聚而得.是

最早应用于耐高温粘结剂的杂环高分子之一,具有优良的瞬间耐高温、耐高低温交变及超低温性能.可广泛用于铝合金、铣合金、铜、钢、玻璃纤维、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金属及非金属的粘结[24]。

PBI纤维比一般玻璃纤维、聚芳酰胺纤维等具有优越的尺寸稳定性和耐磨性,同时阻燃性能优异,在400℃以上仍具有非常优良的力学和电学性能,因此常被用作航空及宇航人员防护用的不燃烧材料以及超音速飞行器的雷达天线罩、整流罩、尾翼,耐烧蚀涂层,印制线路板,宇宙飞船耐辐射材料等.今后,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巡航导弹飞行速度的提高,耐高温的聚苯并咪唑复合材料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1]李莹莹, 周永花, 郭玉芳, 孙卫国, 李正义, 史达清, 有机化学, 2006, 26(8), 1097.)

[2] Gedye, R.; Smith, F.; Westaway, K.; Ali, H.; Baldisera, L.;Leberge, L.; Rousell, J. Tetrahedron Lett. 1986, 27, 279.

[3] 路军, 葛红光, 白银娟, 有机化学, 2002, 22(10), 782.

[4] Zhang, Z.-H.; Yin, L.; Wang, Y.-M. Catal. Commun. 2007,8, 1126.

[5] Zhang, Z.-H.; Li, T.-S.; Li, J.-J. Monatsh. Chem. 2007, 138,89.

[6]Raju, B.;Nguyen, N.; Holland, G. W. J. Comb. Chem. 2002, 4, 320.

[7] Li, L.; Liu, G.; Wang, Z.-G.; Yuan, Y.-Y.; Zhang, C.-X.;Tian, H.-Y.; Wu, X.-H.; Zhang, J. J. Comb. Chem. 2004, 6,811.

[8] Zhang, D.-T.; Wang, Z.-H.; Xu, W.-R.; Sun, F.-G.; Tang, L.-D.;Wang, J.-W. Eur. J. Med. Chem. 2009, 44, 2202.、

[9] 刘思全, 毕彩丰, 王立国, 精细化工, 2009, 26(1), 102.\

[10] Balboni, G.; Salvadori, S.; Guerrini, R.; Negri, L.; Giannini, E.;Bryant, S. D.; Jinsmaa, Y.; Lazarus, L. H. Bioorg. Med. Chem.2003, 11, 5435.

[11] Zou, B. L.; Yuan, Q. L.; Ma, D. W. Angew. Chem., Int. Ed. 2007,46, 2598.

[12] Hirano, K.; Biju, A. T.; Glorius, F. J. Org. Chem. 2009, 74, 9570.

[13] Hubbard, J. W.; Piegols, A. M.; Soderberg, B. C. G. Tetrahedron.2007, 63, 7077.

[14] Selvam, K.; Krishnakumar, B.; Velmurugan, R.; Swaminathan, M.Catal. Commun. 2009, 11, 280.

[15] Brasche, G.; Buchwald, S. L. Angew. Chem. 2008, 120, 1958.

[16] Rosen, M. D.; Simon, Z. M.; Tarantino, K. T.; Zhao, L. X.;Rabinowitz, M. H. Tetrahedron Lett. 2009, 50, 1219.

[17] Tzeng, B. C.; Chen, B. S.; Chen, C. K.; Chang, Y. P.; Tzeng, W. C.;Lin, T. Y.; Lee,

G. H.; Chou, P. T.; Fu, Y. J.; Chang, A. H. H. In-org. Chem. 2011, 50, 5379.

[18] Yu, H.; Wang, S.; Son, Y. A. Mol. Cryst. Liq. Cryst. 2012, 568,117.

[19] Madhu, S.; Sharma, D. K.; Basu, S. K.; Jadhav, S.; Chowdhury, A.;Ravikanth, M. Inorg. Chem. 2013, 52, 11136.

[20] Tang, L. J.; Zhou, P.; Zhong, K. L.; Hou, S. H. Sens. Actuators, B2013, 182, 439.

[21] Tang, L. J.; Wang, N. N.; Zhang, Q.; Guo, J. J.; Nandhakumar, R.Tetrahedron Lett. 2013, 54, 536.

[22] 温玉麟.药物质物与化学毒性数据[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23] 沈建,余鼎声,庞正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作为碳钢缓蚀剂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2005, 32(4):110—112.

[24] 王继刚,郭全贵,刘朗,等.炭材料的高温粘结剂(Ⅱ)[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3, 26(5): 68—72.

ARB类药物

ARB类药物 替米沙坦 【英文名称】:Telmisartan Tablets 【成份】本品主要成分为替米沙坦,其化学名称:4’-[(1,4’-二甲基-2’-丙基[2,6’-二-1H-苯并咪唑]-1’-基)-甲基]-[1,1’-二联苯基]-2-羧酸。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适应症】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坎地沙坦 【商品名】维尔亚 【别名】坎地沙坦环己氧羰氧乙酯, 坎地沙坦 【适应症】高血压。 【用法用量】成人初始剂量4mg,1次/d,维持剂量一般8mg,1次/d,最大剂量16mg,1次/d。不推荐在儿童中使用。【不良反应】上呼吸道感染、背痛、头痛。 坎地沙坦西酯 【商品名】必洛斯 【药物名称】坎地沙坦西酯 【适应证】①高血压,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压药如利尿药合用。②心力衰竭。 伊贝沙坦 【商品名】安搏维

【别名】厄贝沙坦片,苏适,伊贝沙坦 【外文名】Tablets。Irbesartan, Aprovel, Karvea 【适应症】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口服。推荐起始剂量为0.15g,每日一次。 根据病情可增至0.3g,每日一次。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它抗高血压药物合用,对重度高血压及药物增量后血压下降仍不满意时,可加用小剂量的利尿剂(如噻嗪类)或其它降压药物 替米沙坦 【药物别名】美卡素Micardis 【药物名称】替米沙坦telmisartan 【适应证】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缬沙坦胶囊 商品名代文 通用名:缬沙坦胶囊 英文名:Valsartan Capsules 【适应症】各类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用于对ACE抑制剂不耐受的患者。 氯沙坦钾 药品名称氯沙坦钾片通用名:氯沙坦钾片商品名:科素亚英文名:LosartanPotassiumTablets 汉语拼音:LushatanjiaPian 海捷亚(氯沙坦/氢氯噻嗪) [适应证] 适用于适宜联合用药的高血压患者,以及重度高血压患者的初期治疗。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一步法合成及表征

2004年第24卷第7期,792~796 有机化学 Chinese J ournal of Organic C hem istry Vol.24,2004 No.7,792~796 #研究论文#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一步法合成及表征 杨红伟a岳凡a封顺a王吉德X,a 刘爱华a陈华梅a郁开北b X (a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乌鲁木齐830046) (b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成都610041) 摘要采用对甲氧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和邻苯二胺直接关环合成了12(对甲氧基苄基)222(对甲氧基苯基)-苯并咪唑、12(对羟基苄基)222(对羟基苯基)-苯并咪唑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核磁分析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并培养了12(对甲氧基苄基)222(对甲氧基苯基)-苯并咪唑化合物晶体.该晶体经X射线衍射确定为正交晶系,空间群Pna2(1),a=210194 (7)nm,b=115657(4)nm,c=015498(1)n m,A=90b,B=90b,C=90b,V=117383(8)nm3,Z=4,M r=344140,D c=11316 g/cm3,L=0185cm-1,F(000)=728. 关键词苯并咪唑,合成,晶体结构 One2S tep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enzimidazole Derivatives Y AN G,Hong2Wei a Y UE,Fan a FEN G,Shun a WA NG,Ji2De X,a LI U,Ai2Hua a C HEN,Hua2M ei a Y U,Kai2Bei b (a Co llege o f Chemistry an d Chemical Enginee rin g,Xinjiang U nive rsity,U rumq i830046) (b Chengdu Institute o f O rgan ic Chemistry,Chin es e A cademy o f Sciences,Chengdu610041) Abstr act12(p2Methoxybenzyl)222(p2methoxyphenyl)2benzimidaz ole or12(p2hydroxybenzyl)222(p2hydroxyphenyl)2 benzimidazole was synthesized by the condensation of o2phenylenediamine with p2methoxybenzaldehyde or p2 hydroxybenzaldehyde,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 and N M R spectra.Single crystals of12(p2 methoxybenz yl)222(p2methoxyphenyl)benzimidaz ole were obtained.The crystal belongs to orthorhombic system,space group Pna2(1)with cell parameters:a=210194(7)nm,b=115657(4)nm,c=015498(1)nm,A=90b,B= 90b,C=90b,V=117383(8)nm3,Z=4,M r=344.40,D c=11316g/cm3,L=0185c m-1,F(000)=728. Keywords benzimidaz ole,synthesis,crystal structure 含苯并咪唑类衍生物能够抑制细菌和酵母菌生成,许多烷基苯并咪唑具有抗维生素B12的活性,其中一些具有抗病毒性质[1].含苯并咪唑配体的配位化学是配位化学领域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课题,含苯并咪唑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常用作为SOD活性中心的模拟物[2].近年来,此类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日益成为杂环化学研究的热点[3].而文献报道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一般用邻苯二胺及其衍生物与羧酸经多步反应或添加催化剂[4,5]反应而得.本文用对甲氧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与邻苯二胺直接合成了12(对甲氧基苄基)222(对甲氧基苯基)-苯并咪唑、12(对羟基苄基)222(对羟基苯基)-苯并咪唑,方法简单,产率较高(60%以上).用DEP T13C N MR确定对羟基苯甲醛与邻苯二胺的反应产物不是双席夫碱型化合物,而是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用元素分析和I R进行了表征,并培养了12(对甲氧基苄基)222(对甲氧基苯基)-苯并咪唑的晶体,报道了其晶体结构. X E2mail:awangjd@https://www.360docs.net/doc/5a664242.html, Received August15,2003;revised and accepted February10,2004. 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资助项目.

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2008年第28卷有机化学V ol. 28, 2008第2期, 210~217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No. 2, 210~217 wyl@https://www.360docs.net/doc/5a664242.html, * E-mail: Received July 7, 2006; revised May 30, 2007; accepted June 22, 2007.

No. 2 李焱 等: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211 Lu 等[2]报道了用微波辐射促进邻苯二胺与酸的反应(Eq. 3), 并指出多聚磷酸(PPA)存在下多种芳香的和脂肪的酸都可以得到较好的产率, 当取代基为H 或CH 3时即使没有PPA 的存在也可以得到相应的2-取代苯并咪唑. Liu 等[3] 也研究了微波促进下邻二胺与羧酸的反应(Eq. 4). 该研究组不但研究了不同羧酸对反应的影响, 还研究了不同二胺(包括脂环的、芳香的和杂环的等)对反应的影响, 并进行了正交实验, 详细列举了6种二胺与7种羧酸之间彼此作用的转化率、产率等数据. 陈淑华等 [4]研究表明, 微波辐射功率不同会直接影响产物的类型, 并对比了以硅胶、氧化铝、人工沸石等为载体时的反应情况, 得出结论:以邻苯二胺和芳香酸为原料, 人工沸 石为载体, 加入催化量的DMF 作能量传递介质, 微波辐射2~6 min 可高产率地得到目标物2-取代苯并咪唑, 改变微波功率则得到另一类化合物(Scheme 1). Scheme 1 Dubey 等[5]用邻苯二胺与α,β-不饱和酸反应合成2-乙烯基苯并咪唑(Eq. 5). 1.2 邻苯二胺与羧酸衍生物的反应 Srinivasan 等[6]研究了邻苯二胺与苯甲酰氯在多种离子液体中的反应情况, 从中优选出两种离子液体 4[Hbim]BF +- (1-but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反应时间10 min, 产率95%), 4 [bbim]BF +- (1,3-di-n -butyl- 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反应时间40 min, 产率92%). 并研究了在这两种离子液体中邻苯二胺(邻氨基 酚或邻氨基硫酚)与多种酰氯反应的情况(Eq. 6). Chen 等[7]以邻苯二胺(邻氨基酚或邻氨基硫酚)和与 连接在连缀于PEG (polyethylene glycol)聚合物上的酰基氟作用, 液相合成了多种2-取代唑类衍生物(Scheme 2). 该反应虽然产率不高, 但在探索能与PEG 连接并用于组合化合物库合成的新试剂上作了有益的尝试. Janda 等[8]研究了邻苯二胺与连接在聚合物载体上 的酯在多种Lewis 酸存在条件下合成了苯并咪唑的情况 (Eq. 7), 实验表明Et 2AlCl 对该反应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1药理题

1. A.患者服用治疗量的伯氨喹所致的溶血反应 B.强心苷所致的心律失常 C.四环素和氯霉素所致的二重感染 D.阿托品在治疗量解除胃肠痉挛时所致的口干、心悸 E.巴比妥类药物所致的次晨宿醉现象 1.毒性反应是 2.后遗效应是 3.继发反应是 4.特异质反应是 5.副反应是 2.有关受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是蛋白质 B.有饱和性 C.有特异性 D.只能与药物结合 E.与药物结合是可逆的 3.药物对动物急性毒性的关系是( ) A.LD50越大,毒性越大 B.LD50越大,毒性越小 C.LD50越小,毒性越小 D.LD50越大,越容易发生毒性反应 E.LD50越小,越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4. A,B,C三药的LD50分别为40、40、60mg/kg,ED50分别为10、20、20mg/kg,比较三药的安全性大小的顺序为( ) A.A=B>C B.A>B=C C.A>B>C D.AC>B 5.药物的最大效能主要反映药物的()较大( ) A.内在活性 B.亲和力 C.个体差异 D.药效变化 E.阈剂量 6. 某弱酸性药物pKa=3.4,若已知胃液,血液和碱性尿液的pH 值分别是1.4, 7.4和 8.4。 问该药物在理论上达到平衡时,哪里的浓度高?( ) A.碱性尿液>血液>胃液 B.胃液>血液碱性>尿液 C.血液>胃液>碱性尿液 D.碱性>尿液>胃液血液 E.血液碱性>尿液>胃液 7.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 A.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 B.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快 C.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快 D.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 E.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慢 8.口服苯妥英钠几周后又加服氯霉素,测得苯妥英钠血浓度明显升高,这现象是因为( ) A.氯霉素使苯妥英钠吸收增加 B.氯霉素增加苯妥英钠的生物利用度 C.氯霉素与苯妥英钠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苯妥英钠游离增加 D.氯霉素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减少 E.氯霉素诱导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增加 9. A.达峰时间 B.曲线下面积 C.半衰期 D.清除率 E.表观分布容积 1.可反映药物吸收快慢的指标是( ) 2.可衡量药物吸收程度的指标是( ) 3.可反映药物在体内基本分布情况的指标是( ) 4.可用于确定给药间隔的参考指标是( ) 10.某药在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在其吸收达高峰后抽血两次,测其血浆浓度分别为150μg/ml及18.75μg/ml,两次抽血间隔9小时,该药的血浆半衰期是( ) A.1小时 B.1.5小时 C.2小时 D.3小时 E.4小时 11. A.经2~3个t1/2后可达稳态浓度。 B.稳态浓度水平提高,但达稳态浓度时间不变 C.波动度减少 D.时量曲线呈脉冲式变化,药物浓度无累积现象 E.用药后立即达到稳态浓度 1.重复给药,给药间隔小于1个t1/2,增加每次给药剂量而不改变给药间隔时间 2.重复给药,给药间隔大于1个t1/2,不改变给药剂量时 3.重复给药,给药间隔等于1个t1/2,首次给予负荷量 4.重复给药,不改变给药剂量,缩短给药间隔时间 12. 毛果芸香碱缩瞳作用的机制是( ) A.阻断M受体,使瞳孔括约肌松弛 B.激动M受体,使瞳孔括约肌收缩 C.激动α受体,使瞳孔扩大肌收缩 D.阻断α受体,使瞳孔扩大肌松弛 E.激动β受体,使瞳孔扩大肌收缩 13. 新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机制是( ) A.兴奋大脑皮质 B.激动骨骼肌M胆碱受体 C.促进乙酰胆碱合成

苯并咪唑研究进展

苯并咪唑合成研究进展 摘要: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如抗癌、抗真菌、消炎、治疗低血糖和生理紊乱等, 在药物化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并可用于模拟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部位研究生物活性, 以及环氧树脂新型固化剂、催化剂和某些金属的表面处理剂, 还可作为有机合成反应的中间体等。绿色合成苯并咪唑化合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讲述了苯并咪唑的合成方法,以及在离子鉴定、航空航天等方面的应用介绍。 关键词:苯并咪唑配合物合成应用 1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1.1以邻苯二胺和羧酸(及其衍生物)为原料的合成 继1872年Hoebrecker首次合成第一个苯并咪唑类化合物2,5-二甲基苯并咪唑(1)后, Ladenburg用乙酸和4-甲基邻苯二胺加热回流, 也同样得到化合物1 。从此, 邻苯二胺衍生物和有机酸的关环反应就成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制备最通用的方法, 但通常需要很强的酸性条件[常采用HCl、多聚磷酸(PPA)、混酸体系、对甲苯磺酸等作为催化剂]和很高的反应温度[1]. 1986 年Gedye 等[2]首次报道了微波作为有机反应的热源, 具有速度快、产率高、污染少、安全性高等优点。例如, 路军等[3]在无溶剂条件下, 利用微波间歇加热合成苯并咪唑衍生物。只需反应8 min, 产率一般可达64%~88%。Zhang[4]成功报道了以邻苯二胺和原酸酯为原料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他们用路易斯酸为催化剂,在乙醇溶剂中室温搅拌进行反应, 合成条件比较温和.当以ZrCl4为催化剂时, 反应2h, 产率为95%. 用相同的原料, 他们[5]还研究了用磺酸作为催化剂, 在甲醇体系中室温下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产率达到96%, 反应时间也缩短为1h。 1.2液相合成 考虑到载体合成的某些缺点, 研究者们对同样以卤代硝基苯为原料的传统液相合成法也比较重视. 例如,Raju 等[6]报道了在室温下用邻氟取代硝基苯合成含硫和含氧的取代苯并咪唑. 与别人不同的是, 在还原芳环上的硝基时, 他们用的是Raney Ni 的甲醇溶液, 最后在THF 溶液中进行关环缩合反应。该方法的合成产率都在90%以上, 不过反应时间和其他室温下进行的反应一样都较长, 需

关于苯酞类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3-烃基苯酞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专业年级07应用化学学院环生学院学生姓名胡艳学号2007124135 指导教师汪程远职称博士 日期2011年3月3日

3-烃基苯酞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摘要:苯酞(Phthalide)类小分子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传统中药及天然植物中,并且很多具有很好的生理活性,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化合物。特别是3-烃基苯酞类成分,其典型代表是3-正丁基苯酞( 3-n-butylphthalide , 简称丁苯酞或记NBP),又名芹菜甲素,其结构见(I),是芹菜及其籽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在当归、川芎、藁本、茶芎等活血中药中也大量存在。以下是对一些特别的苯酞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来源、药理成分及其产品的应用作的一些概括。 关键词:苯酞,丁苯酞,化学成分,来源,药理,产品应用; 1.化学成分 苯酞类成分(Phthalides)是指具有苯酞母核的结构的一类化合物,又系内酯类化合物。 苯酞类成分大致分为三类——简单苯酞类、烃基苯酞类、二聚苯酞类 简单苯酞类:油状物,个别为晶状,熔点较低【1】; 烃基苯酞类:油状物,少数有晶形【2-3】,如C12H12+2n O3(n=0,1,2); 二聚苯酞类:结晶性,多为藁本内酯的二聚物; 3-丁烯基苯酞是从当归等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系苯酞类似物,具有五元环内酯结构。3-丁烯基苯酚及其类似物3-乙烯基苯酞、3-丙烯基苯酞、3-异丁烯基苯酞和3-正丁基苯酞对动物气管平滑肌均具有显著的松弛作用,3-丁烯基苯酞的带羟基的类似物也有明显的生物活性【17】。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合成分离得到丁苯酞较其它3-烃基苯酞容易,故我们接触到3-正丁基苯酞(丁苯酞)较为常见一些。 3-正丁基苯酞(丁苯酞)与藁本内酯的理化性质较相似【4】,稳定性也比较差,特别是在室温下放置极易发生异构化。丁苯酞和藁本内酯(Ligustilide)一典型代表3-烃基苯酞[结构见(II)]结构相似,,3-烃基苯酞是当归、川芎等两种传统活血中药的主要指标成分,其含量高达1%以上。 O O O

丁基苯酞对双孔钾离子通道TREK-1的作用及在低灌注脑缺血中相关药理学研究

丁基苯酞对双孔钾离子通道TREK-1的作用及在低灌注脑缺血中 相关药理学研究 双孔钾离子通道(Tandem-Pore-Domain Potassium Channels, K2P)是近年发现的一类新型钾离子通道超家族。它们在结构上与传统的钾离子通道不同,具有独特的4次跨膜片段(M1~M4)和两个孔道结构域(P1和P2),即4TMS/2P结构。 目前发现的双孔钾通道共包括17个成员,根据结构和调节方式的不同可分为TWIK、THIK、TASK、TALK、TREK和TRESK六大类。TREK-1是双孔钾离子通道中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类离子通道。 该钾通道电流具有自发性、无电压和时间依赖性、无失活并且对于经典的钾通道阻断剂(如4-AP、TEA、Cs+)不敏感等特性。既往研究发现,TREK-1通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上具有特异性的分布。 它既可以被许多种物理和化学因素调节,还可以被多种神经保护剂所调节,在脑缺血、癫痫、疼痛和抑郁等多种疾病状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丁基苯酞(或丁苯酞,3-n-butylphathlide, NBP)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开发的一类新型神经保护药物,可以通过作用于脑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多个靶点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本研究组以往研究也已表明TREK-1双孔钾通道在急性和慢性脑缺血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抗脑缺血药物丁基苯酞是否能够调节TREK-1双孔钾通道,双孔钾通道TREK-1是否是丁基苯酞抗脑缺血中一个新的作用靶点,目前都还未见报道。 本研究中我们首先研究了丁基苯酞三种旋光异构体对TREK-1双孔钾离子通道电流的调节作用,并探讨了相关机制,然后建立了急性大鼠低灌注脑缺血损伤

药理

【阿司匹林】类风湿性关节炎 【胺碘酮】严重而顽固的心律失常 【奥美拉唑】卓艾综合症 【苯妥英钠】癫痫 【苯妥英钠】强心苷中毒→心律失常 【丙硫氧嘧啶】重症甲亢、甲亢危象 【地西泮】i.v.癫痫持续状态 【地西泮】焦虑 【多巴胺】心源性休克 【二甲双胍】伴有肥胖的二型糖尿病 【钙通道阻滞药】变异型心绞痛 【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急性青光眼 【红霉素】军团菌病、弯曲杆菌肠炎、弯曲杆菌败血症、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婴儿肺炎、结膜炎、红癣、痤疮、白喉带菌者 【卡托普利】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心力衰竭、左心肥厚 【可乐定】高血压合并溃疡病 【利多卡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 【链霉素】鼠疫、兔热病 【林可霉素类】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及关节感染 【硫酸镁】子痫→惊厥 【氯解磷定】有机磷中毒→N样作用 【普萘洛尔】窦性心动过速 【强心苷】伴有房颤或心室率快的心功能不全 【强心苷】房颤、房扑 【青霉素G】敏感菌感染 【秋水仙碱】痛风 【肾上腺素】过敏性休克 【糖皮质激素】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发性皮肌炎 【万古霉素类】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青霉素肠球菌→严重感染 【维拉帕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硝酸甘油】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 【新斯的明】重症肌无力 【中分子右旋糖酐】低血容量休克 【左旋多巴】帕金森

半衰期*3:血药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一级消除动力学*3:药物定比消除,半衰期恒定,停药后5个半衰期药物从体内基本消除完毕,时量曲线下面积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生物利用度*2:经过肝脏首关消除后,被吸收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量。 生物当量:药物不同制剂能到达相同血药浓度的剂量比值。 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改变,转化后的药物活性降低或失去药理活性,极性增加,易于排泄。 治疗指数*2:LD50/ED50,代表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全。 二重感染*2:又称菌群交替症,乏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趁机大量繁殖,造成新的感染的现象。 副反应(副作用)*1:在治疗剂量下发生的、不符合用药目的的其他效应。 pA2*1:药物-受体复合物解离常数KD的负对数,其值与药物、受体的亲和力成正比,表示引起最大效应一半时的所需药物浓度。 抗菌谱*1: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抗生素后效应*1:去除培养基中的抗菌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细菌繁殖不能恢复正常的现象。 抗生素:源自某种微生物在生长环境分泌释放的一种物质,可杀灭另一种微生物。 半数有效量*1:能引起50%实验动物出现质反应或量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能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安全范围:LD5与ED95或LD1与ED99之间的距离,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的、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变态反应: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其临床表现包括免疫反应的各种类型。

含苯并咪唑类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a664242.html, 含苯并咪唑类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丹丹张帆赵扬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6期 摘要:苯并咪唑类配合物一直都是研究热点,之所以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主要是由于 这类配合物具有生物活性、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良好的光学性能及配位能力、抗氧化性质、光电磁化学性质,并具备配合物和复合高分子的特点,在航空航天、荧光探针、光电材料、催化、生命科学、药物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含有苯并咪唑衍生物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构筑及其性能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配合物;苯并咪唑;性能;研究 1.引言 有关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研究,历史悠久,随着杂环化学的迅速发展,苯并咪唑类配合物在药物合成、配位化学和生物无机化学等方面受到广泛重视。苯并咪唑是一种含有两个氮原子的杂环化合物,有非中心对称的结构,苯并咪唑不仅可以做为单齿配体配位,而且还可以做为双齿桥连配体,形成具有新颖拓扑结构的配合物,由于苯并咪唑中还存在着氢键的给体,因此在配合物中表现出丰富的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诸多的因素使得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成为非常好的配体选择对象。在苯并咪唑环上引入不同功能和结构的取代基形成结构与功能各异的苯并咪唑衍生物。苯并咪唑类配合物在分子催化、太阳能转换、分子识别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苯并咪唑类配合物的研究发展 2.1苯并咪唑类配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 研究表明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通常是存在于天然产物里的杂环类物质。作为被广泛研究的氮杂环配体的一个分类,苯并咪唑和它的衍生物拥有丰富的配位化学性能和迷人的生物活性。有关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已经超过100年,自1955年发现5,6-二甲基苯并咪唑是维生素B12的组成部分以来,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可以作为药物中间体制备人、畜的药物,在农药和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特别是过渡金属配合物在抗病毒、抗氧化、抗菌、抗肿瘤和生理紊乱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应用[1-2]。苯并咪唑的一些衍生物对DNA序列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亲和力,使得这些化合物有作为分子探针进而研究DNA结构的可能[3]。此外,苯并咪唑衍生物还可以作为鸟嘌呤的生物电子等排体表现出相似或相关的生物活性,因其对H+/K+–ATP酶的强大抑制作用亦可用作质子泵抑制剂[4]。苯并咪唑衍生物因其特异的质子授受性 能、共轭酸碱性能及选择络合性能都显示了他们有作为“生命配体”,拥有合成新颖结构和独特生物活性的配合物的能力。

丁苯酞的药理作用与药动学研究及临床评价

关键词丁苯酞软胶囊药理作用药动学研究临床评价 丁苯酞软胶囊(butylphathlide soft capsules),商品名恩必普(nbp),又称丁基苯酞,其化学名称为消旋-3-正丁基苯酞(3-n-butylphathlide),分子式c12h14o2,相对分子质量190.24。dl-3-正丁基苯酞最初是由杨峻山从芹菜籽中提取出来的左旋体,故又名芹菜甲素(apium graveolens linn)。后经人工合成为消旋体。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002年取得国家新药证书,经过临床试验由石药集团开始生产应用与临床。 药理作用 20世纪90年代,著名神经药理学家冯亦璞对丁基苯酞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发现其多种脑保护作用与机制,同时也有其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试验,具体如下。 抑制血小板、血栓形成方面:缺血性脑病发生后,血液处于高黏、高凝、高聚状态,血栓形成是脑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抗血栓治疗在防治脑血管疾病中有重要意义。冯亦璞等[4]用半血栓形成术及比浊法,观察左旋、右旋和消旋丁[6]基苯酞(l-nbp,d-nbp,dl-nbp)及阿司匹林,ticlopidine对大鼠血栓湿重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显示:nbp 3种结构形式均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其中:l-nbp作用最强,d-nbp作用较弱,dl-nbp介于l-nbp和d-nbp之间。nbp,asp和ticlopidine对不同类型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的作用强度有区别,表明其可能作用于不同的途径[1]。徐少峰等[2]研究了l-nbp、d-nbp和dl-nbp在小鼠急性肺栓塞实验中的作用。结果显示:l-nbp,dl-nbp均明显增加肺栓塞小鼠的生存率,作用强度为阿司匹林的65%,但d-nbp没有明显作用。另外,徐皓亮等[3]也进行了大鼠体内抗栓试验和体外抑制血小板功能,结果显示:3种nbp旋光异构体中,l-nbp的作用强度最为显著,对其机制初步分析,认为l-nbp有抑制血小板5-ht释放,升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的作用,其抗血栓机制于其他抗血栓药不同。 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脑缺血过程中存在神经元凋亡,某些药物可使神经细胞凋亡过程减弱或停止,阻止梗死面积的扩大。董高翔等[4]研究了丁基苯酞对低氧低糖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含量及凋亡细胞百分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dna断裂,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丁基苯酞能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与形态学改变,抑制dna在核小体间的断裂,从而把维持正常功能的神经元从凋亡中拯救出来。雄杰等[5]研究了丁基苯酞对低氧低糖引起神经细胞内钙升高的作用,结果显示:1-nbp和dl-nbp均能完全抑制有低氧低糖引起的神经细胞ca2+ 升高。而大量文献的已有研究表明,在脑缺血和低糖低氧过程中,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都受到很大损伤,对钙离子的摄取和储存能力下降。而nbp可能大大增强线粒体对ga2+的摄取存储能力,从而降低ca2+ 水平。因而减少由于ca2+ 升高造成的细胞损伤。 对局部脑缺血引起行为改变的改善作用:刘小光等[6]观察了丁基苯酞对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后行为和脑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显示:丁基苯酞口服或者静注均能降低局灶型脑缺血大鼠的梗死面积和改善各种神经症状,疗效优于尼莫地平(1.0mg/kg,口服)。胡盾等[7]观察了丁基苯酞对局部脑缺血大鼠记忆障碍的影响,结果表明:nbp 10~100mg/kg 静滴,可以有效的逆转或改善局部脑缺血引起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这一作用可能是继发产生的,通过显著增加mcao侧纹状体的局部血流量,明显减小缺血区的梗死面积以及改善全脑缺血引起的能量代谢耗竭,从而改善中脑动脉分布区域的神经细胞功能,使因mcao引起的记忆障碍得到改善。 其他作用:丁基苯酞的药理作用十分复杂,它能通过多个环节作用与改善局部循环,缩小梗死面积,减轻脑组织损伤,最终最大程度的恢复神经功能[8~10]。

药理学复习资料1 (2)

1. 抗生素 2. 抗菌活性 3.不良反应 4.抗菌药 5. 耐药性1.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和。 2.硫酸镁口服给药时的药理作用主要是和,注射给药时的药理作用主要是和,外用有作用。 3.青霉素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的合成,属于期杀菌药;庆大霉素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的合成,属于期杀菌药。 4.利尿药的分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由叶酸对抗药甲氨蝶呤、乙胺嘧啶等所导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需使用__________治疗;对于恶性贫血的治疗,以__________为主,以__________为辅。 13.维生素_________缺乏可导致脚气病;维生素__________缺乏可导致坏血病。 17.可用做军团菌病、支原体肺炎首选的抗菌药是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肌注阿托品治疗胃肠绞痛,出现口干现象为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治疗作用 D.变态反应 E.超敏反应 ()2.以下给药途径中,没有吸收过程,起效最快的是 A.肌内注射 B.直肠给药 C.舌下给药 D.静脉注射 E.口服 ()3. 苯巴比妥误服中毒时,为加速毒物从肾脏排泄应采取 A.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 B.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注射液 C.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苷 D.静脉滴注甘露醇 E.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4. 临床上常用哌替啶代替吗啡的原因 A.抑制呼吸作用弱 B.镇痛作用强 C.引起便秘 D.不引起瞳孔缩小 E.成瘾性小 ()5.阿司匹林用于防止脑血栓形成时应选用 A.小剂量 B.中剂量 C.大剂量 D.任何剂量 E.剂量越大,疗效越好 ()6. 一般制成肠溶片吞服的助消化药是: A.稀盐酸 B.胰酶 C.乳酶生 D.多潘立酮 E.西咪替丁 ()7.可显著降低肾素活性的降压药是 A.普萘洛尔 B.肼苯达嗪 C.可乐定 D.氢氯噻嗪 E.利血平 ()8.不能用于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是 A.利多卡因 B.奎尼丁 C.维拉帕米 D.普鲁卡因胺 E.阿托品 ()9.乙酰半胱氨酸可用于 A.剧烈干咳B.痰液粘稠不易咳出C.支气管哮喘D.急、慢性咽炎 E.止咳 ()10. 口服铁剂,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胃酸分泌过多 B.肾损伤 C.嗜睡 D.胃肠道刺激症 E.过敏反应 ()11.肝素一般采用什么方式给药 A.口服给药B.直肠给药C.肌内注射D.皮下注射E.静脉给药 ()12.H1受体阻断药对下列哪种过敏反应疗效较高

中药新药设计的核心与关键

发现-辨识-优化——中药新药设计的核心与关键 (来源:丁香园) 新药的创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中药还是西药,均包括研究与开发两个阶段。候选药物的确定是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所谓候选药物是指拟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试验并有可能进入临床研究的化学实体(西药)或中药提取物(中药)。研究阶段在新药创制流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否找到合适的候选药物,则决定着该药后期开发的风险和最终是否能成为上市新药。 就西药而言,为了寻求候选药物,提出了以“构效关系”为核心的药物设计(Drug design),其研究的内容是药物发现的中心环节——先导物的发现途径(衍生与优化)以及所涉及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 CADD)在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方面,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1]。 单一化合物是基于“构效关系”进行设计的,与之相对应,多成分的复方中药除了“构效关系”外,更多侧重基于“组效关系”进行研究设计。所谓中药“组效关系”Combination-Activity Relationship,CAR)是指在不同层次上的中药物质组合与药效活性之间的关联性,系统建模是分析“组效关系”的基本方法。为此,我们认为中药新药设计(Design of New Drug of Chinese Medicine DNDCM)以“组效关系”为核心,围绕饮片层次上的中药新药处方发现,主要有效成分的辨识,提取物(组分或成分层次)的组方优化三个关键环节,以确定高效低毒候选药物为目标,中药新药设计流程,见图1。 综上,就化药而言,研究阶段主要包括:靶标的确定,活性筛选发现先导化合物,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等3个环节,其中以上环节中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 化为新药设计,以“构效关系” “组效关系”与“构效关系”是中西药新药研究的主要区别。中药与西药新药研究流程对比,见图2。

聚苯并咪唑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聚苯并咪唑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旭, 虞鑫海, 徐永芬, CHEN Xu, YU Xin-hai, XU Yong-fen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应用化学系,上海,201620 刊名: 绝缘材料 英文刊名:INSULATING MATERIALS 年,卷(期):2008,41(6) 参考文献(23条) 1.Fontanella J J;Wainright J S High Pressur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tudies of Acid Doped Polybenzimidazole[外文期刊] 1998(10-11) 2.Edward J;Powers Process for the Dyeing of Polybenzimidazole Fibers with Anionic Dyestuffs 1976 3.Willard C;Brinegar Production of Semipermeable Polybenzimidazole membranes 1974 4.Harold H;Levine Fusible Polybenzimidazole Polymer Product and Process 1970 5.肖长发聚苯并咪唑纤维及其应用[期刊论文]-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03(03) 6.Klein D J;Harris F W Synthesis of Polyphenylquinoxaline Copolymers Via Aromatic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s of an A-B Quinoxaline Monomer[外文期刊] 2001(12) 7.Kim S H;Pearce E M;Kwei T K The Synthesis of a Precursor of Polybenzimidazole(PBl) and Blends with Polyamic Acid(PAA)[外文期刊] 1993(13) 8.浦鸿汀;叶盛聚苯并咪唑的合成、性能及在燃料电池膜材料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高分子通报 2006(02) 9.陈宝书;栾道成耐高温聚苯并咪唑树脂的制备研究[期刊论文]-西北大学学报 2008(01) 10.Xing B;Savadogo O Hydrogen/oxygen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s (PEMFCs) based on Alkaline-doped Polybenzimidazole(PBI)[外文期刊] 2000(10) 11.Ariza J M;Jacques Rozière Role of Post-sulfonation Thermal Treatment in Conducting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Sulfuric Acid Sulfonated Poly(benzimidazole) Membranes[外文期刊] 2002(1-3) 12.Glipa X;Ones D J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Sulfonated Polybenzimidazole:A Highly Conducting Proton Exchange Polymer[外文期刊] 1997(1-4) 13.Xing B Z;Savadogo O The Effect of Acid Doping on the Conductivity of Polybenzimidazole(PBI) 1999(02) 14.Wainright J S;Wang J T Acid-Doped Polybenzimidazoles:A New Polymer Electrolyte[外文期刊] 1995(07) 15.Wang J T;Savinell R F A H-2/O-2 Fuel Cell Using Acid Doped Polybenzimidazole as Polymer Electrolyte[外文期刊] 1996(02) 16.Dippel T;Kreuer K D Proton Conductivity in Fused Phosphoric Acid:A 1H/31P PFG-NMR and QNS Study [外文期刊] 1993(1-3) 17.Wirguin C H Recent Advances in Perfluorinated Ionomer Membranes:Structure,Properties and Applicatlons[外文期刊] 1996(01) 18.邬杨正;周权甲基二苯乙炔基硅烷改性聚苯并咪唑[期刊论文]-塑料工业 2007(11) 19.张和安;杨立强;侯豪情制造太空缆的高强度聚合物材料[期刊论文]-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6(06) 20.Treacy M M J;Ebbesen T W Exceptionally High Young's Modulus Obserrved by Individual Carbon[外文期刊] 1996(6584) 21.Marshall Tan Process for Producing High-strength,Ultralow Denier Polybenzimidazole(PBl) Filaments

药疹患者的护理 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最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是: A 抗组胺药物 B 抗生素 C 糖皮质激素 D 性激素 2. 可引起痤疮型药疹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雄激素 D 庆大霉素 3. 青霉素过敏反应属于: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4. 青霉素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属于: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C 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5. Ⅲ型变态反应的特点不包括: A 发热 B 关节炎 C 肾炎 D 紫癜 6. Ⅱ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药疹最常见的皮损是: A 风团 B 水肿性红斑 C 血管炎 D 紫癜 7. 非免疫性药物反应不包括: A 肉芽肿性反应 B 药物过量 C 药物相互作用 D 累积毒性 8. 下列药物中属于组胺释放剂的是: A 放射造影剂 B 痢特灵 C 磺胺 D 青霉素 9. 影响药疹的因素不包括:

B 用药途径 C 个体代谢变异 D 性别 10. 以下关于药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同种药物在不同患者可引起不同类型药疹 B 同种药物在不同患者可引起相同类型药疹 C 不同药物在同一患者引起药疹类型相同 D 同种类型药疹可由不同药物引起 11. 以下描述不符合药疹的是: A 皮损自觉瘙痒 B 皮损分布广泛 C 首要治疗措施是口服抗组胺药物 D 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病情明显改善 12. 以下疾病中无尼氏征阳性的是: A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B SSSS C 多形红斑型药疹 D 天疱疮 13. 半合成青霉素最常引起的药疹类型是: A 固定型药疹 B 多形红斑型药疹 C 麻疹样型药疹 D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14. 药疹初次使用的潜伏期一般为: A 1~7天 B 3~5天 C 4~20天 D 4~30天 15. 皮损局限,无对称性分布倾向的药疹为: A 固定型药疹 B 麻疹样形药疹 C 猩红热性药疹 D 多形红斑型药疹 16. 以下关于固定型药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常由解热镇痛药引起 B 多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C 皮损数目常为一个 D 复发时皮损亦不增加 17. 皮损表现为对称分布的水肿性红斑、丘疹,虹膜现象阳性,临床考虑为: A 麻疹样形药疹 B 猩红热性药疹 C 多形红斑型药疹 D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新型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新型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林丹燕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以邻苯二胺为原料合成了8种2-苯并咪唑衍生物。用四丁基溴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在50%NaOH 和丁酮中再将其进行烷基化反应,制备出26种2-芳基-1-烷基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并通过1H-NMR、13C-NM、MS和熔点等技术进行表征。化合物2eb(Φ=91%)和2ee(Φ=73%)有很强的荧光发射性能。 关键词:光电材料,咪唑,烷基化 咪唑衍生物广泛应用于有机材料,纺织品的抗菌成分[1]和增白剂[2,3],照明材料[4-6],电致发光材料[7-8],光致发光材料[9-10]。同时,这类化合物拥有多种生物活性[11-13]。文献报道的苯并咪唑化合物的合成主要是在HCl和多聚磷酸( PPA)等酸性溶剂中环化反应生成,这类反应通常温度高时间长。近年来有文献报道采用微波辐射合成这类化合物,反应时间明显缩短,操作更简便。以PPA作催化剂和溶剂,采用分段式微波辐射方法,反应时间为6-10 min,比传统的合成方法明显缩短。由于苯并咪唑这类化合物有着较大的共轭结构,溶解性能差,限制了它们的应用。通过引入一些烷基、羧基等可克服上述缺点。咪唑衍生物的烷基化,多是使用强碱[14-15],如NaH、金属钾、钠等。这种反应不易操作,因为反应溶剂必须绝对干燥,钠或钾不易称取。我们发现咪唑衍生物的烷基化在50%的NaOH水溶液中,使用四丁基溴化铵(TBAB)作相转移催化剂,反应顺利、产率高、后处理简单。合成路线和化合物的结构如图-1所示。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核磁共振仪Mercury-Plus 300(美国VARIAN),氘代CDCl3和氘代DMSO为溶剂;岛津UV-1601型紫外光谱仪和岛津RF-5301PC荧光分光光度计;Galanz微波炉(2450MHz,功率0-750W可调);熔点测定用毛细管法(温度计未较正)。所用试剂均为市售化学纯或分析纯。 1.22-芳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通法 1.2.1化合物1a-1c合成通法 取邻苯二胺40.8nmol,芳香酸20mmol和4N盐酸28mL于100mL烧瓶中回流72h,冷却后倒入100mL 水中,搅拌、抽滤。固体先用5%HCl洗涤,再用5%NaOH洗涤。干燥后即为产品。 2,6-二(苯并咪唑-2’-基)吡啶(1a):黑褐色固体,产率50.2%,m.p.> 300℃。 4,4’-二(苯并咪唑-2”-基)联苯(1b):黑色固体,产率36.8%,m.p.> 300℃。 2,5-二(苯并咪唑-2’-基)吡啶(1c):土黄色固体,产率30.5%,m.p.> 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