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热力作用练习

大气热力作用练习
大气热力作用练习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下图是“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地太阳辐射量多,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纬度低②距海近,降水多③晴天多④海拔低,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损耗少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2.此时,乙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

A.太阳风 B.耀斑 C.黑子 D.极光

3.下图,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4.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5.海拔 5895 米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第一高峰,山顶冰峰峭立,白雪皑皑,形成奇异的“赤道雪峰”景观。若该山上海拔900米处气温为20℃,山顶的气温约是:

A.20℃

B.-5℃

C.-10℃

D.-20℃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主要是和哪个过程相关()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②和④

7.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A. ②增强,③减弱

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③增强,④减弱

D. ②减弱,④增强

8.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9.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图中所示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1.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其原因主要是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B.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减弱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12.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晴天会使①②都增加B.森林的大量砍伐,可能会使②减少,④减弱

C.阴天会导致①减少,④增强D.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③增加

下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11月4日白天云层的主要作用是

A.保温作用 B.反射作用C.吸收作用 D.散射作用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1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B.11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

C.11月6日最容易出现霜冻D.三天中气温最低出现在子夜时分

15.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原因是:青藏高原的

①地势高,离太阳近②太阳高度角小得多③云层厚,而且夜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较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A.①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④⑤⑥ D.①④⑤⑥

16.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17.二氧化碳被称为“保温气体”,是因为二氧化碳能( )。

A.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

B.破坏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C.通过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

D.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18.下图表示夜晚气温的四种情况,夜晚气温最高的是

19.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20.造成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天气现象的原因是

A.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B.夜间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C.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D.夜间大气的逆辐射强

21.“蓝蓝的天空,飘着那白云。……”歌词中赞美的蓝天,其蓝色的形成是由于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2.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C.地面反射 D.大气逆辐射

23.谚语说:“十雾九晴”(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是指大雾多发生在晴天,原因是A.晴天时水汽多 B.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

C.晴天时尘埃多 D.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

24.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气体是

A.N2 B.CO2 C.O2 D.O3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25.表示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读“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以下问题。

27.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①增强 B.②减弱C.③减弱 D.④增强

28.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它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2年12月15日,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北京、内蒙古自治区局部以及重庆中西部等多地遭遇了大雾天气,一些地方能见度还不足50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29.由材料可知,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原理是()

A.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朗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30.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读下图并回答下列小题。

3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2.下列有关Ⅱ层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层吸收了相当数量的红外线②大气稳定,适合飞机飞行

③上冷下热,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④绝大部分紫外线在该层被吸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3.同一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A.气压低 B.空气稀薄

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D.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全球变暗是由于日益增多的空气污染物,世界大部分地区晴日能见度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不断下降,科学家们将之形容为“全球变暗”,在东亚、南亚、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尤其明显。结合图,回答以下问题。

34.图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5.根据材料的描述,图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图,完成各题。

36.近地面大气受热的根本原因是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37.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38.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39.大气受热过程,按热量传递顺序,前后排列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削弱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削弱→大气辐射→地面吸收

C.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地面吸收

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某种类型的辐射。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40.“高处不胜寒”表明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a辐射 B.b辐射C.c辐射 D.d辐射

41.农谚“露水起青天”主要原因是晴朗的夜晚()

A.d辐射增强 B.a辐射减少C.c辐射减弱 D.b辐射减少

42.以上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43.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主要是因为( )

A.太阳辐射 B.大气散射C.大气削弱 D.地面反射

图是大气热力作用关联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44.表示大气逆辐射的箭头是()

A.① B.②C.③ D.④

45.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 B.②C.③ D.④

46.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

A.地球表面平均气温降低

B.夜晚的最低温度降低

C.白天的最高气温降低

D.气温日较差减小

47.利用人造烟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御霜冻,因为人造烟幕能使大气的( )

A.逆辐射作用增强 B.逆辐射作用减弱

C.反射作用加强 D.反射作用减弱

48.有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正确的叙述是()

A.大气只通过反射、散射方式,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具有纬度差异

D.吸收、反射、散射作用都具有选择性

生活中蕴含了很多地理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49.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

A.直接到达地面的蓝光比重大

B.空气分子使蓝光发生散射作用

C.高层大气分子大量吸收蓝色光

D.到达地面的蓝色光又完全被反射到高空

50.秋季晴朗的夜晚,农民点燃田地里的秸杆,烟雾弥漫,据说能防霜冻,原因是()A.能减少大气逆辐射 B.能增加地面辐射

C.能使地面辐射减弱 D.能增强大气逆辐射

51.地球大气中能够强烈吸收太阳辐射紫外线的是()

A.二氧化碳

B.氧气

C.臭氧

D.水汽

52.下列不是对流层大气特点的是()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B.水汽含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C.空气对流运动十分显著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53.月球上白天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低至-183℃,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主要因为其()①缺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缺少大气对月面的保温作用

③体积、质量较地球小④自转周期较地球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4.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B.水汽和尘埃多,阴雨天气多

C.空气对流运动显著D.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对高空飞行有利

55.读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关于图中①、②各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①层大气下热上冷,对流运动显著

C.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56.下列自然现象中,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B.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C.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D.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是明亮的

参考答案

1.C

2.D

【解析】

试题分析: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及光照时间等因素。距海近、降水多、海拔低、大气厚这些都会使地面获得太阳辐射量减少。故选C。

2.乙处位于极地,此时无太阳辐射,说明处于黑夜,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只有极光。

考点:本题组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3.D

【解析】

试题分析:海洋比陆地的热容量大,不容易热也不容易冷,海洋的温度变化要比陆地小;晴天,昼时受热快,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降温快,昼夜温差大;阴天,昼时云层对太阳反射作用强,增温慢,夜晚,大气层厚保温作用强,降温慢,昼夜温差小。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状况。

4.A

【解析】

试题分析:早春晴朗的夜晚,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降温快,出现霜冻。选A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大气受热状况。

5.C

【解析】

试题分析: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若该山上海拔900米处气温为20℃,两地高差是4995米,则山顶的气温约是20℃-4995*0.6℃/100≈-10℃。选C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对流层大气温度变化特点。

6.C

7.D

【解析】

试题分析:

6.仔细读图,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经过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长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是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答案选C。

7.多云的天气,白天云层的发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②减弱;夜晚,云层后,大气逆辐射强,④增强。答案选D。

考点: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

8.D

【解析】

试题分析: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选D。

考点:大气的热力状况。

9.C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9.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读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剩余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故C正确。

10.大气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为大气逆辐射,图中④为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考点: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效应增强,D对。与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无关,A错。与吸收强弱关系不大,B、C错。

考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热力作用,大气的温室效应。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读图,晴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差,会使①②都减小,A错。森林的大量砍伐,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可能会使②增加,④增强,B错。阴天会导致①增加,④增强,C错。臭氧层遭到破坏,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会导致③增加,D对。

考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热力作用,削弱作用和保温效应。

13.B

14.B

【解析】

试题分析:

1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热力作用中,白天主要是削弱作用,11月4日白天云层的主要作用是反射作用,B对。保温作用主要表现在夜晚,A错。吸收、散射不是云层的主要作用,C、D错。14.读图,11月4日白天阴天,气温较低,不能判断平均气温最高,A错。11月5日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昼夜温差最大,B对。11月6日白天气温高,夜晚保温效应强,不容易出现霜冻,C错。三天中气温最低出现在日出时分,D错。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削弱作用和保温效应,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青藏高原的地势高,但距离太阳远近差异可以忽略,①错。纬度相同,太阳高度角相同,②错。青藏高原的云层薄,而且夜较短,③错。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效应差,④对。白天太阳辐射较强,⑤对。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⑥对。所以C对。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削弱作用和保温效应。

16.D

【解析】

试题分析: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低;夜晚多云,大气的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温度高;所以昼夜都多云温差小;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大,升温慢降温也慢,温度变化较陆地小;图示温差最小的是D。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状况。

17.D

【解析】

试题分析:

二氧化碳被称为保温气体,关键是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并且在大气逆辐射过程中可以将部分能量归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大气对其几乎是透明的;臭氧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气体,所以本题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过程。

18.A

【解析】

试题分析:A图中白天为晴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升温快,温度高;夜间为阴天,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显著,地面温度最高。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

19.B

【解析】

试题分析: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要经过大气的消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后,产生长波辐射,使近地面的大气增温;所以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选B正确。考点:主要考查大气受热过程。

20.A

【解析】

试题分析: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夜晚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降温快。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辐射。

21.C

【解析】

试题分析: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较易被大气散射,从而使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考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22.B

【解析】

试题分析: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地面以地面辐射形式把热量还给大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故对流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

考点:该题考查对流层大气的热源。

23.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晴天夜晚,天空中云少,则大气逆辐射弱,故保温效应差,气温下降快,故水蒸汽易凝结而容易形成,大雾。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辐射。

24.D

【解析】

试题分析: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防止紫外线对地面的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护作用,被称“地球的保护伞”,故选D。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成分。

25.B

26.B

【解析】

试题分析:

25.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相关知识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物质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强,而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因此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即图中的②。

26.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因此太阳辐射强,但大气逆辐射作用也弱,大气保温作用弱,因此,气温低。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

27.D

28.A

【解析】

试题分析:

27.根据图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判断: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表示太阳辐射;③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近百年来,全球气温波动上升,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大,大气逆辐射增强,故气温升高。

28.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它微粒增加,导致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加强,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球变暗。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

29.D

30.B

【解析】

试题分析:

29.该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深秋初冬时节降水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水汽易凝结;晴天多,表层土壤松散干燥,易产生扬尘,凝结核较多。

30.雾的反射作用较强,使白天空气能见度降低。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

31.B

32.D

33.D

【解析】

试题分析:

31.大气垂直温度变化曲线大体呈“倒3”,或“立W”,记住同个关键点温度,地表约20℃,对流层顶约—50℃,平流层层顶约0℃,高空对流层(中间层)层顶约—80℃。故B符合。

32.II层为平流层,因臭氧层在此层,吸引量的紫外线;此层空气温度下冷上热,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高空飞行。故D正确。

33.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海拔越高,距地面越远,到达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D 正确。

考点:大气垂直分层

34.D

35.B

【解析】

试题分析:

34.读图分析,图中数字①表示太阳辐射,是地球外部能量的主要来源;②表示的是云层的反射;

③是地面辐射,其能量大部分被大气层吸收,是大气增温的主要能量来源。④是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的能量损失,具有保温效应,是全球变暖的热力作用。

35.②表示的是云层的反射,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减少,导致地球上光线变得暗一些,形成“地球变暗”效应。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

36.B

37.D

【解析】

试题分析:

36.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又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将温度还给大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故近地面大气受热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

37.读图可知,图中A为被大气反射后的太阳辐射;B箭头向上,故为地面辐射;C箭头朝向地面,应该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D是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辐射。

38.D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A来自太阳,是太阳辐射;B由地面指向大气层,是地面辐射;C右大气指向地面,是大气逆辐射。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

39.C

【解析】

试题分析:低层大气即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辐射。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要长得多,其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相对于太阳辐射来说,人们把地面辐射叫做长波辐射。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差,也就是说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的;但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据观测,地面辐射的75%-95%都被贴近地面的大气所吸收,使近地面大气增温。由此可见,低层大气增温的原因并不是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结果,也不是太阳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而是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结果。所以,本题只有C项是正确的。

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排序。

40.A

41.C

【解析】

试题分析:

40.图中a、b、c、d依次为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高处不胜寒”说明了地形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故高空离地面远,到达的地面辐射少。因此“高处不胜寒”表明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辐射。

41.“露水起青天”指该日早上有露水,则为晴天。晴天时,c大气逆辐射减弱,保温作用差,地面附近大气温度低,水汽易凝结而形成露水。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

42.C

【解析】

试题分析:白天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消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增温快;夜晚晴天,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散热快,降温快;晴天时昼夜温差大;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强,增温慢;多云的夜晚,大气的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散热慢,不易降温;多云时昼夜温差小。选C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状况。

43.B

【解析】

试题分析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波长较短的蓝紫光被大气分子散射形成的,故B正确。

考点:考查大气的削弱作用。

44.D

45.B

【解析】

试题分析:

44.读图分析,②箭头由太阳指向地面,是太阳辐射。③由地面指向大气,也指向宇宙空间,是地面辐射。⑤由大气指向宇宙空间,是大气辐射。④由大气指向地面,是大气逆辐射。

45.①由大气指向太阳和地面之间,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根据前面分析,青藏高原年太阳辐

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主要是与①有关,A对。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辐射作用。

46.D

【解析】

试题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不会太高,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地面热量散失较少,最低气温不致太低,因此气温日较差减小。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

47.A

【解析】

试题分析:人造烟幕可以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尘埃的含量,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48.C

【解析】

试题分析:大气通过反射、散射、吸收等方式,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故A错误;大气逆辐射是指由大气指向地面的辐射,增强了到达地面的辐射量,故B错误;由于纬度不同,大气厚度有所差异,故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所差异,故C正确;削弱作用中吸收、散射具有选择性,反射无选择性,故D错误。

考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49.B

50.D

【解析】

试题分析:

49.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现为选择性吸收、反射和散射三种方式。波长越短越易被散射,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波长较短的蓝紫光被大气分钟散射形成的。故B正确。

50.人造烟幕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提高地表温度。故D正确。

考点:考查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

51.C

【解析】

试题分析:位于平流层中的臭氧层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考点: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52.B

【解析】

试题分析: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因此,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层水汽主要来自地表水蒸发,因此,随高度上升,水汽含量减少;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因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考点:对流层大气的特点

53.A

【解析】

试题分析:月球表面是真空状态,缺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白天太阳辐射强,月面升温快;夜晚也缺少大气对月面的保温作用,降温快;昼夜温差大。选A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大气的作用。

54.D

【解析】

试题分析:对流层是离地面最近的大气层,也是水汽、二氧化碳及其他杂质最集中分布的大气层,其气温来自于地面的辐射,所以离地面越近,气温越高,反之,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对流层大气地面气温高,高空气温低,所以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对流层的特点。

55.C

56.C

57.C

58.D

【解析】

试题分析:

55.①为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约为①辐射量的47%;③为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④为大气逆辐射,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增强。故选C。

56.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主要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③,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④归还地面散发的热量。故选C。

57.③辐射是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大气中能够吸收长波辐射是二氧化碳和水汽。故选C。58.大气中多云,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减弱,温度低;夜晚大气的逆辐射④增强,温度较高,所以昼夜温差较小。故选D。

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59.B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①位于大气最底层,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显著;低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达18~19千米,高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达12千米左右,故纬度越高,大气层厚度逐渐递减;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不利飞机飞行。②层为平流层,气温上热下冷,该层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而增温;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飞行。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

60.A

【解析】

试题分析: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主要是因为云层(大气)逆辐射作用强,地面保温作用强,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其余选项都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关。考点: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的热力作用习题

1.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为( ) ①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大 ③地势高,空气稀薄 ④白天太阳辐射强 ⑤云层厚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2.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夜晚气温较阴天高②白天气温较阴天高③气温日变化幅度大④白天大气反射加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以下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 .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太高 B .臭氧能够防止紫外线对地表生物的危害 C .多云比少云气温日较差小 D .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4.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 .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 .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 .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5.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 B .若在苏北冬季,乙地人此日感觉稍暖 C .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D .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 “春天孩儿面,一日三朝变”。请参阅今年3月1日至17日上海地区气温曲线图,回答9-11题。 9.图中最低气温出现的日期是17天中的 A .7日 B .10日 C .12日 D .17日 10.下列4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A .3日 B .6日 C .11日 D .16日 11.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 高低也有一定的影响。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 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 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 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 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 .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 .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 .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13.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 .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 .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 .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下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据此回答14~15题 14.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 可能是

大气的热力作用专题1

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气温上升。有专家估计,到 21 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增加 2℃~5℃,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据此回答29—30 题。 1. 二氧化碳能对地面产生保温作用,是因为 A.大气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B.大气逆辐射能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 C.大气通过反射.吸收.散射把太阳辐射传给地面 D.臭氧层大量吸收紫外线,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2.如果全球气温持续这样的变化趋势,我国将来最有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天山的雪线将下降 B.鄱阳湖水面将上升 C.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的界线将北移 D.一月 0℃等温线将南移 2.我国某中学高一年级丁强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据此回答26-27题。26.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可能原因 A.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冷空气 B.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C.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 D.过境后这里的空 气为暖空气 27.二伯家在麦田边点燃柴草的目的是 A.增加大气中的凝结核,利于降水的形成B.增加烟雾,加强大气的反 射作用 C.增加大气中的CO2,加强大气的逆辐射 D.给大气加热,提高气 温 3.读图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图中所示的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 A B. B C. C D. D 22.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是因为 A. 辐射A减弱 B. B辐射增强C.C辐射增强 D. D辐射增强 5.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 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 以用上图表示。读图完成下题。

大气的热力作用(微题库)——选择题(学生版)

大气的热力作用(微题库)——选择题 1、谚语说“十雾九晴”的意思是冬季大雾多出现在晴天,其原因是() A.晴天时,大气中尘埃多,凝结核多,易成雾 B.晴天时,大气中水汽的绝对含量多而成雾 C.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成雾 D.晴天时.地面水汽蒸发强易成雾 2、下列地点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陆上少云的地方B.陆上多云的地方 C.海上少云的地方D.海上多云的地方 3、对流层大气中对太阳辐射起散射作用的主要是() A.水汽和二氧化碳B.云层和尘埃 C.臭氧D.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 4、大气运动的能量源于()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5、下图中同一纬度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6、有关低层大气增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是地面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B.主要是太阳晒热地面,地面又将热量传导给空气的结果 C.主要是太阳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D.主要是受太阳光热照射的结果 7、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回答:( ) 地球的大气圈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上来,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 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据此回答8~9题。 8、这段歌词中赞美的蓝天,其蓝色的形成是由于()。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9、歌词所描述的天气条件下,当地 ()。 A.气温日较差小B.深秋季节易发生霜冻现象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状况》教学设计 【课题】 2.2 大气的热力状况 【教材版本】旧版人教版 【授课时间】2011.10 【授课班级】高111班 【主讲】秦宏亮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作为大气知识的第二个内容,在学习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后,学生对于大气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一节课主要是讲大气的热力状况,教材分三部分进行讲解,首先是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旧版教材和新人教版有所不同,内容比较详细,在新人教版中则省去这一节的内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主要有吸收,反射和散射三种,在教材中讲解的比较仔细,对于散射还有图片进行说明,图文结合比较生动形象;大气的保温效应和新人教版中的大气的受热过程有些相似,主要是地面暖大气和大气还大地这两个过程,只是教材没有把图给画出来。另外还有大气的热力作用的意义,让学生很直接的知道大气对于我们地球的作用,促使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形成;第二个内容,教材还讲到了全球的热量平衡这一知识点,主要是自然的平衡还有受人类活动的导致的不平衡。在活动板块,用有大气的地球和没有大气的月球相比,凸显大气对地球的重要作用,还举例说明大气的温室效应在生活中应用,让地理更贴近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并且记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三种方式,以及大气各成分对太阳辐射 不同波段的作用。 2.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并能画图分析各过程。 3.知道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了解大气对地球的重要作用。 4.理解全球的热量平衡是如何形成。 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读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和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图,大气的温 室效应等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012第三章第三节大气热力作用(含答案)

第三章第三节大气受热过程 一、选择题 1.下列地理现象,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是 A.阴天比晴天日温差小B.晴朗天空呈蔚蓝色C.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D.青藏高原夏季低温读右图,回答2~3题。 2.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温度:A>B>C>D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D.气压:D>A>B>C 3.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 到的作用是 A.增温和增湿B.净化和增温C.净化和增湿D.减湿和减温 右图为“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状况图”。据此回答4~6题。 4.若图中的气压分布状态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则图中四点气温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在同一水平面上,图上四点中为高气压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6.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①是下沉气流B.②是阴雨天气 C.气压值由大到小依次是②①③④D.②昼夜温差比①小 右图是某中学生绘制的不同地区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 图中所示热力环流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 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不同地区间的热量差异 B.不同地区间的气压差异 C.不同地区间的海陆差异 D.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存在 右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图中两侧为陆地,中部为湖泊。读图,完成9题。9.此时 A.湖泊为低压B.陆地为高压C.可能为白天D.湖泊气温高 右图示意甲、乙两地上空对流层内等压面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0~ 11题。 10.图中M、N、P、Q四处气压的大小关系是 A.M>Q>P>N B.M>N>P>Q C.Q>P>N>M D.P>Q>M>N 11.若上述等压面的弯曲是由甲、乙两地热力作用引起的,并且形成了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大气热力作用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③只出现在晚上 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得收入主要来自③ D.近地面大气得热量主要来自② 2.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关,关于两地热力状况得比较,正确得就是() A.青藏高原得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得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C.四川盆地得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得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 下图为成都与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与成都相比,拉萨( ) A.白天大气辐射强? 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 4.成都与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得根本原因就是两地() A.纬度差异较大B.经度差异较大 C.地面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得差异 下图就是某山区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绘制得等压面与等温面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发现她们已绘制得信息①、②、③、④中,只有一项就是正确得。据此完成下题。 6.她们进行测量得时间可能就是( ) A.9:00—10:00 B.21:00—22:00 C.7:00—18:00 ?D.13:00—14:00 读下面四幅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13~14题。 13.如果四图都位于北半球,a、b、c、d四地风向分别为( ) A.西北风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 B.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西南风 C.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西北风 D.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14.四幅气压分布图中,风力最大得点就是( )

A.a ?B.b C.c?D.d 下图为三圈环流示意图(局部)。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①②③④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④为东北季风B.③形成寒冷干燥气候 C.①就是由热力作用形成得 D.②由低压流向高压 6.当③在近地面形成得气压带被大陆上得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塔里木河断流 B.潘帕斯草原绿草茵茵 C.华北平原正值小麦生长季节 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回答11~12题。 11.此时,图示半球得季节可能就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D.冬季 12.受海陆分布得影响,可能在其周围出现强低气压中心得就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等压线与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回答2~3题。 2.该地得空间位置可能就是() A.北半球;近地面 B.北半球;高空 C.南半球;近地面?D.南半球;高空 3、若该地位于上海4 000米得高空,则此时上海得天气状况为( )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阴雨连绵?D.炎热干燥 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水(雪)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试题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计50分) 1、在江阴,夏季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云层的反射强烈 B、大气的吸收强烈 C、大气的散射强烈 D、地面反射强烈 2、霜冻常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B、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强 C、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3、下列辐射的波长由长到短排列的一组是 A、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C、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D、大气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4、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 B、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C、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D、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5、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B、大气的运动即是风 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D、风向就是风的来向 6、读“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图1),A、B、C、D四处风向箭头画法正确的是() 7、有关大气运动的力的正确叙述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C、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只减小风速,不影响风向 D、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速风向起主要 8、下图(图2)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③>①>② 9、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之一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台风与寒潮 C、地转偏向力 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0、气流处于上升状态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热带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1.关于大气各成分的作用,正确的组合是() A.光合作用基本原料——O2 B.强烈吸收紫外线——CO2 C.地球生命的保护伞——O3D.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一N2 12、副热带的大陆东岸,降水较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受() A、夏季风的影响 B、盛行西风的影响 C、台风的影响 D、信风的影响 13.大气各垂直分层按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B.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C.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D.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读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图3),据此回答14-16题: 14、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与图序吻合的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C、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15、以上气候因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6、乙图有可能是下列四个城市中的 A、北京 B、罗马 C、纽约 D、伦敦 图4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轨迹示意图,据此回答18-19题:

必修1 2.1大气的热力作用、热力环流

学案12 大气的热状况 一、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图中①为区,②为 区,③为区, 太阳辐射能量约50%集中于区, 可见光可以分为: 、橙、黄、绿、青、、 二、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1、削弱作用 在三种削弱作用中,作用最强,作用次之,作用最弱。 2、保温作用 物体辐射原理: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最大能量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相反。 根据物体辐射原理:太阳辐射为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都是波辐射。 太阳暖大地:被削弱过后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后使地面增温,地面升温以后放出地面辐射。大地暖大气:图中①为辐射,由于它属于波辐射,它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和吸收。大气吸收以后会升温,放出大气辐射。 大气还大地:图中②为辐射,对地面起到作用。 三、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意义: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能 白天的近地面气温,使白天不至于过高,夜间,大气的作用能弥补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使得气温不至于过低。从而了气温的日较差,为生物生存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四、练习 1、完成下列“大气的热力作用”中有关知识的框线联系图。 a. , b. , c. , A. , B. ,C ,D. . 2、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3、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短波辐射 C.地面长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4、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5、试利用大气热力作用的原理解释自然现象: (1)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作用。 (2)日出前、日落后天空仍然明亮:作用。 (3)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作用。 (4)夜晚多云时比晴天高:作用。 (5)人造烟雾的防冻原理:作用。 6、读“大气保温效应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过程的名称: A. , D , E . (2)参与B作用的主要物质是臭氧、和。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部分。 (3)大气的保温效应主要是通过(字母) 实现的,其最强的时候出现在天, 最弱的时候出现在天。 (4)因吸收地面辐射被称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是气体。 7.人类活动不断地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将会使() A.太阳辐射减弱 B.太阳辐射增强 C.气温升高 D. 地面辐射作用增强 削弱作用形式参与削弱作用的 大气成分 特征上图中 的字母 有无选择性 反射云层、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越厚,反射越。选择性 散射空气分子、细小尘埃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 光最容易被散射 选择性 吸收平流层。吸收波长较短的选择性对流层和吸收波长较长的

《大气的热力作用》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记住大气受热的完整过程: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和地表把热量传给大气这三个环节,以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这两个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自选或给定的图表准确而完整地解释“大气的受热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运用这部分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从而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进一步认识人地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大气受热过程,以及受热过程中的有关现象。 难点: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理解。 2、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升入高中不久,对地理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加之本部分知识可以很好地解释学生日常生活中关注的一些现象,所以教师有技巧的设问,一定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由感知形成结论,由结论解释现象。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关于太阳辐射和对流层大气特点等的知识储备,也有了关于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训练,而且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但考虑到高一学生对一些地理现象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知,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归纳能力较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地方法给予辅助,以地理图表为载体,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以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法、学法的选择 指导阅读法、读图分析法、质疑探究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板书设计 吸收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作用 保温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六、教学过程 生活化导入:今天天气如何?如果晴天(阴天)你的感觉会怎样?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道理。 思考承转:地表吸收的热量来自哪里?太阳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提问:太阳辐射是如何使大气升温的呢? 小组活动:画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小组间点评)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为以下环节:首先穿过大气层,然后到达地表,再把热量传给大气。 自学填出导学案: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热力作用练习题

必修一2.3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热力作用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层大气,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A.高层大气 B.对流层C.平流层D.电离层 2.有利于高空飞行的大气层是 A.高层大气 B.对流层C.平流层D.电离层 3.晴朗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光的 A.吸收作用 B.反射作用 C.散射作用 D.斜射作用 4.夏天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是因为 A.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弱B.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强 C.云层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较差 D.云层对地面辐射吸收能力太差 5.谚语说冬季“十雾九晴”,意思是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A.大气逆辐射弱 B.大气逆辐射强 C.凝结核多 D.气温高 6.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 “地球变暗”效应。读图,完成问题。 7.图12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B.②C.③D.④ 8.形成“地球变暗”的大气热力作用主要是 A.①B.②C.③D.④ 读下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题。

9.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A.①太阳辐射B.②地面辐射C.③大气逆辐射 D.④削弱作用 10.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①B.②C.③D.④ 11.沙漠地区白天气温高主要因为 A.①增强B.②较强C.③减弱D.④不变 二、综合题 12.读图“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 , F ,I 。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 图中I的作用是。(3)阴天的气温日较差一般比晴天小。主要原因是: 。(4)深秋,我国北方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以防止寒潮造成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5)如果夜晚多云,人工制造烟雾防御冻害所起到的作用将变 (大或小)。

大气运动练习题

大气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据图完成1~2题。 1.拉萨能够成为中国著名“日光城”主要是由于________作用强。() A.①B.②C.③D.④ 2.形成“露重见晴天”的说法,主要是由于夜间()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 3.下图表示因冷热差异引起的大气运动,图中S代表地面,箭头代表气流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气温值G>HB.气压值H最高 C.G为城郊,H为市区D.G处比H处易出现阴雨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冬季情况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林地,空白部分为均质裸地。据此回答4~5题。 4.图中B、D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北风和东南风B.西风和东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D.西南风和东北风 5.下面能够正确反映上图中等压面分布的是()

读下图,完成6~7题。 6.图中A、B、C、D四点的风向正确的是() A.AB.BC.C D.D 7.图中,风力最大的点是() A.A B.B C.C D.D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读图完成8~10题。 8.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 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 9.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 是( ) 10.若该图为东亚冬季风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地中,乙是陆地B.甲、乙、丙三地中,甲地气温高 C.丙气流的性质是温暖湿润D.海陆热力差异是该环流的成因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气压带代表() 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12.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

大气热力环流练习题

大气热力环流练习题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③只出现在晚上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D.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②2.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 (2013年南通调研)下图为“某地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此刻,乙地风向是() 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4.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甲地至丙地之间气象要素变化的是() A.①图B.②图C.③图D.④图 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据此回答5~6题。 5.喀什比青岛气温日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B.深居内陆C.纬度较高D.寒潮侵袭6.下列关于日较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大B.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大

C.降水量大的地区日较差大D.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品质的提升 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7~8题。 7.与成都相比,拉萨() A.白天大气辐射强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 8.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A.纬度差异较大B.经度差异较大 C.地面状况不同D.人类活动的差异 9.下图为“某地某日气温实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原因是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 B.最低气温出现在6:00,原因是地面温度达到最低值 C.1:00~2:00降温幅度最大,原因是大气逆辐射最弱 D.9:00~11:00气温不断上升,原因是地面辐射不断增强 下图是某山区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绘制的等压面和等温面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发现他们已绘制的信息①、②、③、④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0.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可能是() A.9:00~10:00 B.21:00~22:00 C.7:00~18:00 D.13:00~14:00

(新)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大气的根本热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 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季风环流 B.热力环流 C.大气环流 D.三圈环流 3.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太阳辐射 B.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 D.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 4.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5.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图2-1-1),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图2-1-1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 D.乙>甲>丙>丁 6.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 B.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 C.近地面受热多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 D.近地面受冷多的地方,高空形成高压 7.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应() A.与等压线平行 B.垂直于等压线 C.与等压线斜交 D.无法确定 8.下面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并不能产生运动 B.实际上空气不可能沿着等压线运动 C.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D.摩擦力可以改变风的速度,不能改变风的方向 9.观察图2-1-2,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烈。

图2-1-2 10.图2-1-3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示意图”,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2-1-3 (1)图中近地面_________________点是高压区,_________________点是低压区。 (2)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3)如果不考虑摩擦力,B点吹_________________风。 (4)A、B、C三点都位于同一纬度上,此时若地球位于远日点,则A点处在_________________(陆地或海洋)。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图2-1-4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图2-1-4 2.在“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2-1-5)中,正确的是() 图2-1-5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高三复习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运动

第六课时——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运动 【基础知识】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大气中的水汽、氧、臭氧、二氧化碳和固体杂质对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而其他成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很少。不同成分对太阳辐射吸收的波长范围也不同,所以通常称为选择性吸收。 水汽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部分能力最强,它的吸收波长范围主要在0.93~2.85微米。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是变化的,所以它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有个变化幅度。 大气中氧(O2)的含量虽然很大,但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不强,主要吸收波长小于0.2微米的紫外线辐射。大气中臭氧(O3)含量虽少,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由于臭氧的吸收作用,小于0.29微米的紫外线辐射不能到达地面,这就保护了地球上生物不受强紫外线辐射之害。臭氧对0.6微米附近的太阳辐射中最强的部分也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因此,臭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很显著的,它对平流层的增温起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CO2)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弱,仅对红外线4.3微米附近的辐射有一定的吸收能力(这部分的太阳辐射很微弱),所以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小。 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尘埃等杂质也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其影响大小主要取决于水滴、尘埃等杂质在大气中的含量。例如在大城市上空或出现沙暴等天气时,它们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才比较显著。 在对流层里,对太阳辐射起吸收作用的成分主要是水汽、杂质和二氧化碳;在平流层里主要是臭氧;高层大气里主要是氧。 通过大气的吸收作用,太阳辐射被削弱的部分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和波长较短的紫外线,而对可见光影响不大。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能将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空间去,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受到削弱。 反射能力的大小通常用反射率来表示。照射到某物体上的太阳辐射总量为100,其反射出去的能量占百分之几,即为该物体的反射率。一般情况下,云的反射率平均为50%~55%。

最新大气的受热过程专题练习题

大气的受热过程练习题 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2. 青藏高原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是() A. 离太阳近 B. 太阳高度角小 C. 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且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D. 云层厚而且夜长 3. 青藏高原日较差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③云层厚且夜晚长 ④地势高且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②⑤⑥ D. ①⑤⑥ 4.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主要是因为() A. 大气吸收作用 B. 大气反射作用 C. 大气散射作用 D. 大气折射作用 5.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可达300℃的原因是() A. 月球昼夜变化周期短 B.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也没有大气的热力作用且昼夜变化周期长 C. 月球体积质量太小 D. 月球上没有生命存在 6.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不具有选择性的是() A. 吸收作用 B. 反射作用 C. 散射作用 D. 折射作用 7、在夏季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云层的反射强烈 B、大气的吸收强烈 C、大气的散射强烈 D、地面反射强烈 8、霜冻常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B、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强 C、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 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 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9、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c

(完整版)大气的热力作用练习题

1.(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卷)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解析】晴天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温度低,水汽极易凝结,在气温高于0 ℃时成为露。 【答案】 D 2、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 3、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可降低大气清洁度,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提高地面的温度。 (4)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提取信息】①燃烧湿草产生大量浓烟;②防御寒潮。 【思路整理】浓烟降低大气清洁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防御寒潮。【答案】燃烧湿草可产生大量的浓烟,它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减少,降温减慢,减少寒潮造成的损失。 4、为什么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昼夜温差小? 白天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所以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所以温度比较高。 5、利用温室效应,发展反季节果蔬 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3)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 ℃。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4)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解析第(1)题,“阳光居室”的保温原理与大气的保温效应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第(2)题,从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补偿地面热量损失两方面考虑。

大气热力作用练习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下图是“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地太阳辐射量多,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纬度低②距海近,降水多③晴天多④海拔低,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损耗少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2.此时,乙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 A.太阳风 B.耀斑 C.黑子 D.极光 3.下图,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4.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5.海拔 5895 米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第一高峰,山顶冰峰峭立,白雪皑皑,形成奇异的“赤道雪峰”景观。若该山上海拔900米处气温为20℃,山顶的气温约是: A.20℃ B.-5℃ C.-10℃ D.-20℃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主要是和哪个过程相关()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②和④

7.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A. ②增强,③减弱 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③增强,④减弱 D. ②减弱,④增强 8.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9.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图中所示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1.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其原因主要是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B.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减弱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12.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晴天会使①②都增加B.森林的大量砍伐,可能会使②减少,④减弱 C.阴天会导致①减少,④增强D.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③增加 下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11月4日白天云层的主要作用是 A.保温作用 B.反射作用C.吸收作用 D.散射作用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1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B.11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 C.11月6日最容易出现霜冻D.三天中气温最低出现在子夜时分 15.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原因是:青藏高原的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③只出现在晚上 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 D.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② 2.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关,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来源:学科网]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 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来源:学*科*网] 3.与成都相比,拉萨( ) A.白天大气辐射强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 4.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 A.纬度差异较大B.经度差异较大 C.地面状况不同D.人类活动的差异 下图是某山区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绘制的等压面和等温面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发现他们已绘制的信息①、②、③、④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据此完成下题。

6.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可能是( ) A.9:00—10:00 B.21:00—22:00 C.7:00—18:00 D.13:00—14:00 读下面四幅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13~14题。 13.如果四图都位于北半球,a、b、c、d四地风向分别为( ) A.西北风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 B.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西南风 C.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西北风 D.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14.四幅气压分布图中,风力最大的点是( ) A.a B.b C.c D.d 下图为三圈环流示意图(局部)。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④为东北季风 B.③形成寒冷干燥气候 C.①是由热力作用形成的 D.②由低压流向高压 6.当③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塔里木河断流 B.潘帕斯草原绿草茵茵 C.华北平原正值小麦生长季节 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回答11~12题。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 A.③只出现在晚上 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 D.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② 2.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关,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就是( )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 下图为成都与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与成都相比,拉萨( ) A.白天大气辐射强 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 D.夜晚地面辐射强 4.成都与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就是两地( ) A.纬度差异较大 B.经度差异较大 C.地面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的差异 下图就是某山区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绘制的等压面与等温面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发现她们已绘制的信息①、②、③、④中,只有一项就是正确的。据此完成下题。 6.她们进行测量的时间可能就是( ) A.9:00—10:00 B.21:00—22:00 C.7:00—18:00 D.13:00—14:00 读下面四幅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13~14题。

13.如果四图都位于北半球,a、b、c、d四地风向分别为( ) A.西北风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 B.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西南风 C.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西北风 D.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14.四幅气压分布图中,风力最大的点就是( ) A.a B.b C.c D.d 下图为三圈环流示意图(局部)。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 A.④为东北季风 B.③形成寒冷干燥气候 C.①就是由热力作用形成的 D.②由低压流向高压 6.当③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 A.塔里木河断流 B.潘帕斯草原绿草茵茵 C.华北平原正值小麦生长季节 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回答11~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