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八集纪录片:人类星球

英国八集纪录片:人类星球
英国八集纪录片:人类星球

英国八集纪录片:人类星球

本片是BBC首次打造的一部关于人类生存的重磅之作。有史以来,人类是地球上最具环境适应力、最成功生存下来的高等动物。从冰封万里的北极,到云雾氤氲的雨林,从浩瀚大海上的小岛,到烈日炙烤的沙漠,从充满力量与野性的草原到神秘莫测的热带雨林,人类在最严酷的条件下也找到了适应环境生存下去的非凡途径。为谋生存,我们充满勇气,足智多谋;学习如何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如何利用它们,与之分享自然空间。《人类星球》总共描绘了八个激励人心

的故事,其中多数从未在电视荧屏上披露,采用获奖作曲家尼汀·索尼充满世界风元素的配乐。每集节目集中讲述一个居住地,揭示当地居民如何创造出令人吃惊的方法,来应对极端不利的情况。最后,我们将造访大多数人居住的“城市丛林”,并探索为何在这里,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纽带是最为至关重要的。摄制组历时四年,走遍七大洲、六十二个国家,用镜头探寻人类在最严酷的条件下寻找适应环境生存下去的非凡

途径,探讨人类与自然间复杂深刻的关系。本片以史诗般的气势,独一无二的内容,令人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探索

了从偏远沙漠到繁华都市、居住在世界各角落的人群的生存之道。每一集都关注于某一标志性的地理环境,揭示了这

里的人们如何适应环境的影响以及周边动植物物种的变化

与繁殖。我们将发现,人类高度的智商,对工具的创造使用以及人们相互之间紧密交织的社会生活,帮助我们安然度过了大自然制造的一次又一次生存危机中文名人类星球外文

名Human planet出品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BBC) Television制片地区英国首播时间2011年01月12日导演Tom Hugh-Jones / Tuppence Stone / Nicolas Brown / Mark Flowers主演约翰·赫特集数8每集长度59分钟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11-01-12(英国)在线播放平台央视影音制作公司BBC Television Centre IMDb链接tt1806234播出电视台CCTV-4、CCTV-9 第一集海洋

名称:《海洋:深入蔚蓝世界》西班牙海岸——鹅颈藤壶印度尼西亚——本杰明捕杀抹香鲸巴西海岸——海豚助捕鱼

夏威夷——冲浪,征服26米海浪巴比亚新几内亚——唤鲨,世上仅剩的一个唤鲨人菲律宾——橡胶导管,潜涵病“想找个安全的工作”婆罗洲——芭蕉人的海世界——“晕地”[3] 人类需要呼吸空气,因此无法在水中存活。但是人类找到了水下生活的方式,他们可以探索丰富多彩的海洋。本集将带您走进蓝色的海洋,为您讲述一些关于智慧和勇敢的神奇故事:太平洋有一位能与鲨鱼交流的“鲨语者”。

一位巴西渔民可以跟海豚协作捕捉胭脂鱼。

勇敢的加西亚人不畏死亡,他们在岩石上拾藤壶,一公

斤可卖200英镑。

在印度尼西亚一个名叫林姆巴塔的小岛上,捕鲸手靠祖先传下来的方法,仅靠简单的木船和自制的武器,就可以把鲸鱼这种身长可达18米强大的海中巨兽制伏。苏禄海上的巴焦“海上吉普赛人”常年生活在水上,如果他们登上陆地,就会产生“晕陆”!我们随着帕阿林渔民潜入40米水下的危险世界,这些年轻人可以通过连接在一台柴油机的网状管道呼吸,然后用一张大网捕获上前的鱼。

我们可以看到冲浪原来发源于热爱海洋的玻利尼西亚人。

巴焦人生活在位于婆罗洲、苏拉威西岛和菲律宾群岛之间的珊瑚海中,与海洋亲密共处,几乎从来没有上过岸。这里的一位“水下猎人”的绝技令人瞠目结舌,他通过意念下潜到20米深的海底,即使没有负重,也能悠然的在海底大步穿行,仿佛在陆地上打猎一般。在水压下他可以仅凭一口气在海底捕鱼5分钟!

第二集沙漠

名称:《沙漠:熔炉中的生命》沙哈拉(马里共和国)——一年只为一雨,马马杜赶牛的旅程,班泽纳湖多贡人——迪亚罗,安托古胡捕鱼穿越沙哈拉,邦贾加拉,40公里寻水之路蒙古沙漠——风雪沙尘暴,甘博德智利阿塔卡玛沙漠——奥兰多阿尔吉尼亚——巴马,马福迪与阿卜杜拉挖掘地下河

西非尼日尔——沃达贝人,迪遥和甜波,格莱沃尔求偶赛[4] 没有食物,我们能够存活数个星期,但是没有水,我们只能存活数天。水是生命的必需物质。然而,全世界有数百万人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地带。在《人类星球》的第二集,我们将向您展示,在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人们为了寻找水源面临着多么艰巨的挑战,以及他们巧妙的解决之道:在马里,马马杜必须穿越沙尘暴,将他的牛群赶到一个遥远的湖边,然而一群沙漠象赶在了他的前面。他能穿过象群的封锁吗?

撒哈拉沙漠的多贡人的居住区的河流中有各种鱼类,但在平时,在这片神圣的水域捕鱼是绝对禁止的,以保护这难得的食物储备。当进入枯期,河流只剩下一个小湖,大量鱼类搁浅在湖中,多贡人选择在这个时候举行沙漠捕鱼节,这是一年中唯一可以捕鱼的机会,会有数千人参加,捕鱼人瞬间就占满了整个湖面。

沙漠的另一端图布族人,则需要穿越沙漠80公里,去那找只有一平方米的水源。寻找水源的骆驼队完全由妇女儿童组成,因为对图布人来说,女性才是伟大的导航家,沙丘是唯一的路标,她们通过观察太阳和沙脊线来判断前进的方向和距离。年轻的谢德在这片沙海中行走了三天,她能找到那片最后的绿洲吗?

在干旱最严重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疯狂而壮观的景象:两千名男子蜂拥而入安多构湖,在这条干涸的河流中捕

捞搁浅的鱼类。当雨水再次降临沙漠时,又到了欢笑、庆祝和表达爱的季节。

尼日尔的沃达贝族男子化好妆,跳起了迷人的求爱舞蹈,他们还会参加选美比赛。第三集北极

名称:《北极:千里冰封下的生活》格陵兰岛——因纽特人,狗拉雪橇,格陵兰鲨,贻贝,图勒因纽特人,独角鲸,腌制海雀过冬挪威北部——驯鹿穿越2.5公里海峡吃地衣加拿大——丘吉尔镇,每年52天极夜,云游的北极熊北极是地球

上环境最恶劣的地区:粮食几乎无法生长,连续数月处于黑暗之中,气温常年处于冰点之下。然而,这里却生活着四百万的居民。《人类星球》将向您讲述这些神奇居民的故事,

看看他们是如何在这片冰天雪地中生存的:居住在加拿大东北部的因纽特人,冰下的各种海鲜是他们丰富的食物来源,他们处出“觅食”时有独特的抵御严寒的方法:用冰雪块建造

圆形拱顶小屋,即使外界的温度只有零下45度,体温也能

使冰雪小屋的温度上升至温暖的16度以上!

春天,阿莫斯和卡尔·弗雷德里克带着猎狗穿越海冰,他们准备去捕捉真实的海中怪兽——格陵兰鲨!因纽特拾贝者趁着退潮,冒着生命危险在海冰之下拾贝,为了获取这些食物,他们正在跟时间赛跑。在马尼托巴省,丘吉尔一家的孩子们开始了世界上最危险的要糖果游戏:他们不顾生命危险,跟他们小镇街上致命的北极熊狭路相逢。谁会获得那美味的

糖果呢?第四集丛林

名称:《丛林:树林生存者》巴西——马蒂斯人,米长吹管猎猴,贝宁委内瑞拉——皮拉哈部落的孩子,烤狼蛛东亚马逊——阿佤人,吃母猴养小猴巴布亚新几内亚——天堂鸟,公主长尾鸟,世上最大的化妆派对刚果——巴卡人,40米高采蜜,“勇敢成就男人”印缅接壤丛林——僧人,50年地球上的热带雨林减少一半,每天有超过100个物种灭绝巴布亚西部——科罗威人和地球上其他地区相比,雨林拥有更多的动植物物种。但是,对于生活在雨林中的人类而言,雨林生活可不是那么容易。要想在雨林中存活,需要具备足够的生存技能、智慧和勇气:巴西的马蒂斯人是技术高超的猎手,他将树蛙的毒素注入体内,以使他们更加强壮、敏捷,能够追上逃跑中的动物。

委内瑞拉的皮尔欧印地安区部落的三个孩子冒死深入

丛林捕获狼蛛,然后烤熟了当做午餐。在西巴布亚省,科罗威部落人在35米高的树上建造房屋,展示了其高超的建筑技能。

东亚马逊流域的阿佤瓜加人与动物非常亲近,他们把猴子当宠物养,女人甚至用母乳喂养小猴崽。

在刚果森林深处,勇敢的泰特仅凭树藤就能爬上大树,赶走愤怒的蜂群为他的家庭收集蜂蜜。

非洲刚果流域的巴卡部落将音乐视作丛林给他们的最

好礼物,他们可以以河水当作鼓来敲打奏出美妙的音乐。

遥远的巴布亚西部的原始部落与雨林亲密无间,科罗威人使用“石器”时代的工具,在三十五米高的树上建房安家,

他们是世界上唯一居住在树屋中的部落。最令人难忘的是,摄制组在巴西参与了一次特别的空中巡视任务,寻找一个神秘部落。第五集山脉

名称:《山脉:高处不胜寒》阿尔泰山脉上——哈萨克猎人,金雕东非大裂谷——埃塞俄比亚,得雷杰,狮尾狒狒印度尼西亚活火山——硫磺工,火山毒气,“养活妻儿”南太平洋——全球第二大岛新几内亚,央格鲁,波格鲁斯,拉网猎蝙蝠瑞士阿尔卑斯山——爆破雪崩喜马拉雅山——100世界最高山,7000万居民,尼泊尔,多兰巴,特提尼治愈3年眼疾喜马

拉雅——多塔拉图天葬从茂密的森林到让人几乎无法呼吸

的光秃秃的顶峰,在山上,你爬得越高,生活就越艰难。《人类星球》探索在极高海拔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人类怎样用不同寻常的方式生存:在埃塞俄比亚瑟门山的陡峭悬崖上,我们加入了一个男孩和令人恐惧的狒狒的战争。它们决心要掠夺这个家庭少得可怜的庄稼收成。南太平洋上的新几内亚是世界第二大岛屿,硕大的果蝠是央格鲁·波肯部落的主要肉食来源,这个部落的猎人在山脊用40米高的网来捕获蝙蝠,

一只蝙蝠加上米饭可以养活12个人。在蒙古西部的阿尔泰山,大片的开阔地带对于捕猎动物来说非常不利。所以当地

人和金雕形成了一种出乎意料的合作关系,猎人把金鹰训练5个月,它们替当地人捕猎。多塔拉普位于喜马拉雅山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山区部落之一,这里神圣的天葬仪式让你感受到人与自然如何相互依存。

在喜马拉雅山地国家尼泊尔——世界屋脊,我们看到了非同寻常的葬礼:天葬。在一个没有多少木头可供葬礼焚烧的国度,并且掩埋死者也几乎不可能,尸体在对自然最终的敬畏中,被献给秃鹰大快朵颐。第六集草原

名称:《草原:力量之源》肯尼亚南部大草原——拉基塔,狮口夺食,3人对峙,15头饥肠辘辘的狮子“自信胜过一切”非洲哈拉塔里草原——朱霍安西猎人,扭角羚柬埔寨——洞里萨,瓦纳捕蛇,世上最大蛇市东非——马赛人,雷达托,向蜜鸟带领取蜜非洲平原,坦桑尼亚农田,奎利亚雀——世上数量最大鸟类蒙古草原——世上最大草原,乌拉那,套马挤奶埃塞俄比亚南部——苏里人,沙胡里,牲畜勇士澳大利亚——3000万头牛,本直升机圈牛草原养育了全世界。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人类学会了怎样在草原种植作物,并且驯养生活在这里的动物。我们的成功推动人口达到七十亿。但是这一集告诉我们,即使是在今天,“伊甸园”的生活也不总是美好的。我们和肯尼亚的多罗波人一起行走,他们英勇无畏,试图把一群饥饿的狮子从它们刚捕获的猎物边吓跑。

马赛人祖祖辈辈和自然建立起了完美的合作关系,他们

的孩子必须和鸟类对话!蜂蜜向导帮他们找到甜蜜的盛宴,不过他们必须回报这种善意。

我们和蒙古骑手一起在大草原上疾驰,他们被称作“生在马鞍上的人”。在埃塞俄比亚南部的草原,苏里人极度看重对牲畜的保护,部落间甚至为保护牲畜而发动战争。这里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考验勇气的决斗仪式,来证明参加者具备成为保护牲畜勇士的资质,勇士们生喝奶牛的血,以吸取力量,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胜者就是合格的埃塞俄比亚风格的牛仔。第七集河流

名称:《河流:亦敌亦友》湄公河——柬埔寨老挝地带,山姆尼昂,高架钢索捕鱼喜马拉雅詹斯冰河——斯坦金,两孩子的求学之路,-30摄氏度,100公里外的列城加拿大渥太华——炸弹破冰孟加拉国——恒河洪水嗜家,穆罕默德亚尼尔南美洲——亚马逊洪水期,亚尔尼亚河龟非洲赞比西河——约斯法特,维多利亚瀑布顶端捕鱼肯尼亚北部桑布鲁——水源,勒马盖斯赶骆驼回尼日尔河支流杰内河——700年历史河泥清真寺,奥斯曼,易卜拉欣印度东北部,梅加拉亚——世上最潮湿地区,25米世界纪录年降水量,生命的桥,哈利,朱莉安娜河流提供生活最重要的东西:新鲜食物和水。它们经常作为自然的高速公路,并且让我们能在地球上的任何环境中生活。但是河流也会洪水泛滥、冰冻,或者完全消失。在柬埔寨和老挝之间,湄公河创造了世界上最宽阔的急

流险滩,为了生计,当地渔民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捕鱼,他们用旧的电缆和一些粗绳在急流上方架设了一根高高的索道,这就是他们去捕鱼的必经之道!

我们也得以一瞥桑布鲁部落的人和野生大象不同寻常

的合作关系。他们一起在肯尼亚北部的干枯河床上寻找水源。最后,我们介绍一位必须带自己的两个孩子沿着一条冰冻河流进行六天远足的父亲。这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学校。还有渥太华的冰坝爆破,这是他们保住城市的最好选择。第八集城市

名称:《城市:都市丛林生存法则》迪拜——尼梅尔,猎鹰

赶鸽子加拿大小镇上——马麓,开赛格威的警官驱麓印度斋浦尔——恒河猴,萨昆塔啦的蔬菜摊曼哈顿地底下900万老鼠——杰夫,朱尼尔捕鼠伦敦——卡罗尔安德森除臭虫摩洛哥——非斯人,鸽子的粪便,皮革德克萨斯奥斯汀市——游离尾蝠印度拉贾斯塔——俾斯诺伊人,夏恩桑德,基伦,瞪羚肯尼亚蒙巴萨岛——垃圾生活,现代拾荒者阿瑟马斯达尔——沙漠绿洲城,与自然和谐相处纽约城市高楼养蜂——安德鲁森镜头回到人类自创的“丛林”——城市。全球超过半数

人口居住在城市。人类曾经刻意将城市与自然分割开来,但是自然无处不在。从夜间吸血的臭虫到餐厅里成群的老鼠,城市中还有很多动物和人类相处。并非所有居住在城市里的动物都惹人讨厌。现代化的迪拜人仍然依靠猎鹰“打猎”。

斋浦尔是印度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随处可见的聪明狡猾的恒河猴时时与人类捉迷藏。恒河猴最喜欢去的地方是食品市场,它们集体协作、声东击西,借机偷吃摊位上的各种水果,让摊主防不胜防,场面相当滑稽。斋普尔郊外,一位布什诺妇女正在用母乳喂养一头离群的小鹿。人类已经认识到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

在摩洛哥古城菲斯,皮革厂利用野鸽粪便浸泡生皮革。

美国曼哈顿的一些居民在房顶养殖蜜蜂。在阿联酋马斯达尔,英国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正在建造一座零碳零废物的未来之城。这难道就是未来的城市吗?人类开始意识到,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人类才能繁衍生息。

putongVideo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王铭铭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 ——认识论范式的概观与评介 王铭铭 在中国研究中,长期存在规范社会科学范式与中国文化独特范式之争。鉴于这一争论 对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本文对在中国社会研究范式建构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诸种社会人类学理论逐一加以评介,并论述了中国学(汉学)社会科学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认识论与解释问题。 作者王铭铭,1962年生,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 近年来,汉学界 出现了大量有关“范式”(paradig m )的讨论。这些讨论针对的是传统汉学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1)汉学研究是否存在自身独特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2)作为区域性研究类别的汉学与一般社会理论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 事实上,这些问题在探讨中国社会的人类学者那里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从本质上讲,社会人类学综合了两种探讨,即区域性的社会-文化知识的探讨和社会人文学科的理论探讨。在这一社会人文学科中,一部分学者专攻中国社会研究,他们被称为“汉学人类学者”(sinolog ical anthro polo gists)。汉学人类学者一直面临如何使其在中国社会中发现的地方性事实与一般社会-文化理论形成对话的问题,向来十分关注地方性知识与社会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鉴于他们在这方面所做的探索对回答汉学研究的上述 参见W illiam Row e,1990,“T he public spher e in mo der n China ”,M oder n China ,16∶3∶ 16—19世纪,欧洲各国统治者为了达到侵略和掠夺的目的,鼓励教会、学者、探险家致力 于中国的研究,组成不同的“东方学”研究团体,使中国成为西欧学界的研究对象,于是产生了中国学。最早的中国学就是注重汉语研究的“汉学”。后来,它扩大成了一门关注一切中国事物如地理、风物、语言、哲学、社会、军事等等的区域研究学科。

人类学经典必读书目

人类学经典必读书目 第一阶段:1902~1945年 《巫术的一般理论》(1902)马塞尔?莫斯著 1 A General Theory of Magic by Marcel Mauss 《土著如何思考》(1910)吕西安?列维-布留尔著 11 How Natives Think by Lucien Lévy-Bruhl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爱弥尔?涂尔干著 18 The Elementary Forms of the Religious Life by Emile Durkheim 《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1919)马歇尔?葛兰言著 29 Fetes et Chansons Anciennes de la Chine by Marcel Granet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布劳尼斯娄?马林诺夫斯基著 39 Aro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by Bronislaw Malinowski 《安达曼岛人》(1922)阿尔福雷德?拉德克利夫-布朗著 47 The Andaman Islanders by Alfred Radcliffe-Brown 《人与文化》(1923)克拉克?威斯勒著 53 Man and Culture by Clark Wissler 《礼物》(1925)马塞尔?莫斯著 61 The Gift by Marcel Mauss 《两性社会学》(1927)布劳尼斯娄?马林诺夫斯基著 70 Sex and Repression in Savage Society by Bronislaw Malinowski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1928)弗朗兹?博厄斯著 79

什么是人类学纪录片

什么是人类学纪录片 [内容摘要]在中国纪录片发展面临内容和主题的深化、表现手法的更新之际,人类学纪录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国内的一些先行者在这方面已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与国际接轨。那么什么是人类学纪录片?人类学纪录片又有几种类型?请参阅本文。 [关键词]人类学;人类学纪录片;文化 “人类学纪录片”顾名思义,它显然包括两个方面——人类学和纪录片,两者密不可分。但它既不等于人类学的传统文字表达方式,也不等同于人们日常熟悉的纪录片。就内容而言,人类学纪录片是人类学的、理性的,属学术成果,在这个意义上,与人类学书面著作等同,而与一般纪录片有异。从表述形式来看,人类学纪录片则又是鲜活的、形象的,与人类学书面著作的表述方式完全不同,而与一般纪录片相同。由此可以说,人类学纪录片是科学成果与艺术形式的完善结合,是纪录片手段用于人类学研究,其纪录片是外在的表现形式,人类学是内在的表述内容,是人类学家研究成果的产物,也是纪录片中的一类特殊类型。“人类学”和“人类学纪录片”都是从西方引入我国的。“人类学”较早,本世纪初就已传入我国,而“人类学纪录片”就很晚了,直到“1985年,当时担任国际影视人类学委员会主席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埃森·巴列克西教授(Asen Balikci)来我国访问,这个片种才被介绍到我国”。① 在英语里,西方国家对人类学纪录片有若干种不同的称呼。一般称为Anthropologic Documentary(人类学纪录片),或Ethnologic Documentary(民族学纪录片)。也有的人把其中单纯记录某一民族的文化现象,但很少或不加任何解释和评价的影片称之为Ethnographic Documentary(民族志纪录片)。这些不同的命名多少有些差异,但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可以兼容,这主要是在人类学界使用。而影视圈内,一般把这类影片通通归于纪录片,仅仅认为它是纪录片中的一类,并没有赋予它比一般纪录片更多的含义。 当今世界,人们的交往越来越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社会,人类学纪录片可以把不同的文化传递给人们,并促使人们开展对话,让人们分享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从而唤起人类对自身深刻而积极的感受。在世界人类学第9届大会上,与会人类学家通过了《关于影视人类学的决议》,决议写道:“电影、录音带和录像带在今天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科学资料的源泉。它们提供有关人类行为的可靠资料,……它们能将我们正在变化着的生活方式的种种特征保存下来,留传给后世。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只是一个变化的时代,而且是同一性增强而文化大量消失的时代。为了纠正这一过程可能导致的人类的短视行为,按现存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记录人类遗产就非常必要。”②这已成为许多国家影视人类学家们的共识。 一、人类学纪录片的起源 人类学纪录片是随着电影的诞生而出现的。据著名的影视人类学家保罗·霍金斯(美国)的文章称,第一个拍摄人类学纪录片的人是瑞格纳特(Felix-louis Regnault),他于1989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非洲民族学博览会上用电影记录了非洲沃洛夫妇女制作陶器的过程。“毫无疑问,这是第一部民族志电影”。 最初,人类学纪录片在人类学界不受重视,它只不过是作为人类学研究中的附带产物,而并没有作为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成果中用以引用的重要部分。直到本世纪30年代,格利哥利·本特森(Gregory Bateson)和马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改变了这种状况,他们将人类学和电影结合到一起。 本特森曾在新几内亚东北部的色皮克河沿岸的雅特木耳人中间进行过田野调查工作,并写了本题为《耐温》(1936年)的专著。米德则在萨摩亚和新几内亚做过田野工作,他曾写过大量的专著和文章,并早已由于他的人类学著名通俗易懂而著称于世。本特森和米德于1936年—1939年在一个巴厘人的小村庄一起从事研究工作,他们的这一项研究对人类学的重要贡献就是:将电影和照片运用到人类学研究中去,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他们用摄影手段来弥补早期各自工作中的不足,例如生动的可视性图像可以使本特森非人格化的抽象分析更加丰满;再比如纪实性的纪录片可以使米德对人类行为的广泛描写更加生动和深刻,纪录片就像他们的人类学著作一样,描写了人们的行为,并展示了人类学研究的结果。在纪录片的“许多地方集中表现了小孩儿之间以及小孩儿与成年人之间的相互行为。譬如他们在影片中表现了巴厘人挑逗小孩儿的这样一种行为:用手触摸刺激婴儿,使他达到近乎兴奋最高点时,突然停止与婴儿的接触,这对研究成年的巴厘人没有高兴奋点的…稳定状态?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也以生动的形象表明,这一点在纪录片中可以很好地被表现出来。”③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15年人类学博士试题

【考博集结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15年人类学博士试题 xiayi2015-03-14 20:14:00 今年北大的题目很普通,报名26人,貌似只招1个???,好好复习的应该能考个90分吧~ 2015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考博试题 社会人类学理论 普通题:15*5=60分 1. 试述自然与文化的关系。 2. 列维?斯特劳斯对社会人类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3. 试述摩尔根的人类学理论并简要加以评论。 4. 如何从“世界人类学群”概念认识中国人类学的发展机会? 方向分支题20*2=40分 王铭铭 1. 你如何理解文化自觉? 2. 论述莫斯的《礼物》一书的主要内容、贡献、意义。 周云 1. 试述文化人类学对家庭研究的贡献。 2. 试述文化对个体生育意愿的影响。 高丙中 1. 政府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名义在全国乡村兴办读书室,但大多数都

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你是这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你可以补充一些事实在分析) 2. 春节活动原来成为民俗,现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变化的思想和政治意涵是什么? 朱晓阳 1. 何谓政治人类学? 2. 请对《上缅甸诸政治体制:克钦社会结构之研究》一书中关于贡龙gumlao和贡萨gumsa周期性摆动的观点进行评述。 社会人类学方法 普通题10*3=30 1. 请根据个人的调查经验,对延伸(拓展)个案方法的特点进行论述。 2. 试说明民族志研究中现状与历史考察相结合的重要性。 3. 评述马库斯等主编的《写文化》在人类学方法发展史上的意义。 方向题20*2=40 王铭铭 1. 试述人类学研究个案、比较和综合概况的层次性与一体性。 2. 试述马林诺夫斯基对社会人类学方法的贡献。 周云 1. 以自己的研究为例,说明文化人类学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贡献。 2. 讨论费孝通在《生育制度》一书中所使用的方法论。 高丙中

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分野与整合_廌喆

边缘 法学论坛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分野与整合 廌喆(重庆400031) 作者简介: 廌喆(杨学科),男,山东蒙阴人,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边缘法学。 [内容提要] 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作为两门时髦光彩但却尴尬的学科,虽然试图实现法律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各自整合,但两者理论基调的暗合和研究方法上日益趋同,学科之间并不牢固的藩篱日渐被打破,两者研究方法的整合将对中国法理学本土化贡献颇多。 [关键词] 法人类学法社会学方法整合 法人类学(legal anthropology&anthropology of law)与法社会学(Sociology of law&Legal sociology)作为两门时髦光彩但却尴尬的法律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实现学科整合的学问,它们本身就是跨学科的研究,是两门或者更多学科整合的结果。鉴于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自其初设之初起更多的是研究方法的贡献,对此学界也存在“学科”与“方法”之辨。当然由于法人类学和法社会学拥有本身的学科特性:自身的话语体系和独特的方法解释或描述事实,且为分说方便,所以拙文将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分别作为一门学科。但由于其学科分野暧昧不明、缠夹不清的原因,笔者将从学科的“史前史”社会学和人类学开始追问和证成。 一、学科视野中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勾连 (一)、西方学科视野中法人类学与法社会学勾连 《管子》语云:“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学科史的察古视往,对学科上继往圣、下开来学的意义颇大。在学科发展史上,西洋一切学科的萌芽都可在古希腊溯流穷源。在那里作为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哲学母体已经开始穷究“人何为人”“人如何为人”的问题,这种自然哲学逐渐演化为以后分门别类的学科体系基础。在漫长的学科分化中,17世纪牛顿经典物理学理论的建立,标志着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分离,到18世纪人类已积累大量的科学数据,初步建立起严密的逻辑体系,科学被分化成各个专门学科。此时期法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通过古今东西方各种规章制度的考察,揭示法律秩序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文化、经济日用之间的关系,因此冠绝一时。众多学者把《论法的精神》当做标准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经典。1839年以社会学家孔德发表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社会学术语的创立作为社会学的学科起源,而人类学学科创立稍晚以1863年英国伦敦人类学会的创立为标志。当然此时两学科界限并不扞格,相反却响答影随、理论上都已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为旨。在方法上也相互借鉴,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将社会学理论分析的重要概念“社会结构”引入人类学中作为不同社会比较时的重要工具,从而使人类学家在进行跨社会文化比较时出现的问题,在方法论上刀过竹解。这一时期的人类学家更多的是注重对史料的分析,与社会学家不无 輪輮讂

法国人类学纪录片实录

重要的是问题而不是答案2005-11-28 ——法国人类学纪录片实录 [关键词]:人类学纪录片影像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内容摘要]本文作者在组织《法国人类学纪录片》展映活动中,通过与法国著名影视专家的交流,对人类学纪录片的历史,与影像的关系,与一般纪录片的异同作了介绍,并表达了自己对几部片子的思考。 [关键词]人类学纪录片;影像;客观性 1999年10月26日——31日,上海音像资料馆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影视部在上海共同举办了“法国人类学纪录片展映”活动。作为合办方,此次法国人类学纪录片的展映活动得到了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影视部驻华专员范华(中文名)先生的大力支持。另一位法国知名人类学纪录片导演、人类学博士娜丁女士专程由法国来上海出席活动。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影视部主任铁里·巴杜先生为活动写来了贺信。信中巴杜先生简要地表述了他本人对于人类学纪录片的一些见解。他认为:人类学家始终与影像有着一种特殊的和得天独厚的关系。人类学家们是最早将摄影机和放映机纳入到科学研究行为中的人。这一切无疑是因为人类学是一门观察和如何观察的科学。人类学家在看待他所研究的社会时,要力求摆脱个人的局限、个人的成见,以及任何民族中心论和价值范畴的不同划分。这样一来,摄影机(还有与其不可分离的放映机或录像机)的作用则显而易见了。它们可以让人类学家重返拍摄地点,显示拍摄的图像,也即他观察到的这个社会的形象。换言之,这既是被研究的社会的画面,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成果;是一种实地考察或实地检验。 无论是巴杜先生,还是范华先生,还是娜丁女士,他们都将人类学纪录片纳入到科研领域之中,影像的记录服务和服从于人类学的研究,用影视人类学来界定他们的工作也许更为贴切。而引进如此专业性很强的影视作品,对于上海的影视纪录片创作、文化理论研究,以及上海音像资料馆自身又有什么意义呢?就连娜丁女士开始也提出了类似的疑问。 对此,上海音像资料馆馆长陈湘云女士在开幕致辞中作了这样的表述: 音像资料馆的功能在于,以音像资料作为媒体,在空间上达成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知与交流;在时间上构筑起人类文明与发展的音像史志。这与人类学纪录片致力于利用影像形式来记录、保存和研究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宗旨有着很多的相通之处。而举办这样一次“法国人类学纪录片展映”活动,一方面是介绍和展示法国人类学纪录片的成果,法国是世界电影的诞生地,人类学的研究也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一方面也想借此推动中国人类学纪录片创作与研究的发展,激发中国的纪录片编导,自觉承担起历史的责任与时代的使命,记录上海、记录中国,记录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足迹。

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及文化词汇

4.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sociology, psychology and anthropology)P497 Q4; P500 W1; P501 W2; P526 Q6(语言学); P529 W2; P555 Q6 P491 L5; P512 R3; P546 L4 语言文化:P468 Q4; P472 W2; P508 R2; P536 R2 P468 Q4 文化: culture/belief/value/text/rituals/rules/norms/social order/traditions/customs/ Clothing/courtship behiviour/laws/corporate culture/logo/dark suit/white shirt/striped tie/ P491 L5:人类学sports/structure/behavior/survival skills/good eyesight/fast runner/aim/gamer/ Hunting/kill the prey/mastery/group celebration/Coliseum/bullfight/cowfight/track and field/running/boxing/throwing/wrestling/fighting/attack/ defend/fencing/spectators/ sportsmanship/ P497社会学: Q4 1) career/result of the study/ethnical / participant observation/social scientists/field investigation/researcher/identity /social background/dishonest/work history/ P500人类学: W1 2) research data/ /tolerance/infancy/friendship/ community/industrial society /adolescence/gender/socialization /cooperation/active agents/group identity/competition /randomly/negative attitudes/summer camp/joint activity/prejudice/conflict/supervision/ P501心理学W2: There are times when lying is acceptable. P526语言学Q6: communication/music/timing/rhythm/musician/conversation/interplay/voice/ musical/ baby talk/pattern/facial expressions/body movement/vocabulary/sound/words/ intonation/speech/ P529社会学W2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work at a job that you enjoy than it is to earn a lot of money P555 Q6 心理学fear/normal/collapse/emotion/attention/natural fear/distinguish/new independence/confidence P546 L4 人类学food/hunt/ fish/agriculture/hunter/gather/farmer/domesticate/cultivate/ prehistoric/sharp sticks/dig furrows/domestication/grow crops/seed/wild plants/germinate/ squash/plant/weeds/water/fence/

人类学与社会学的区别

社会学家 VS 人类学家 事先声明,这个是我转载的文章,不是很赞同里面的观点,但是期间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的,对于社会学的诠释还算比较全面。文中人类学与社会学家的经历实际上是一样的,作者只不过从不同角度去描述了下 第一贴:《千万要爱上一个人类学家》 (来自“人类学 Anthropology ”小组) 有一天,你会遇到这样一个人,他为人温和,又带一些神秘感,他沉稳,嘴角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他会说许多种语言,他看过许多风景,走过许多路,认识过许多人。他知道许多故事,他会很开心地告诉你,他看到过循化的虎罗笙,瑶山瑶民的餐筵,畲叔叔的典故,还有好看的织锦上每一个图案是什么意思。人海中,他知道与什么人共醉,与什么人交欢。当醉时则醉,清醒时独醒。他的眼神,清澈通透,望向你的时候,仿佛看进了你的灵魂最深处。 他说起黑丝高跟,站街小姐的价格,步兵骑兵的区别,眉飞色舞,几乎让你以为他是天下淫棍,百花丛中过,片草不沾身,嬉笑看透红尘的肉欲和沉沦。他也会说起挑灯夜战在鲍曼和卢梭的背影中张望,还会动辄来一段马恩全集的引用,几乎让你瞠目结舌,却又迷恋不已。总之,他的space里,有着一片蔚蓝色的海洋,他可以面朝大海,等待春暖花开,与知己畅饮青稞酒,笑谈天下事。只是,那里,不是每个人都能走得进去的。 你会爱上他的温情脉脉,爱上他的灿烂淡然,爱上他的彬彬有礼,爱上他的桀骜不驯,爱上他的幽默轻松,你甚至想读他读过的书,走他走过的路,和他一起看美丽的风景,让细细的皱纹爬上额头,白了鬓角,却相视一笑。你有一万个理由会爱上一个人类学家。 但是,你却只能爱上这个人类学家。 他不在家去做田野的时候,会发短信问你身体好不,有没有被蚊子咬,夏天要多喝水,出门要小心。他会跟你说遇到了什么好玩的事情,听说了什么有趣的八卦,围观了什么喜感的仪式。隔着千山万水,你都能感受到他就在你身边,开心地与你分享他在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惊所险。仿佛你与他一同走过。你郁闷了,他会替你分析为什么这种人会有这样的心理,让你不再纠结。你不开心了,他会为了你而角色扮演,让你破涕为笑。他会仔细观察你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才在你闷闷不乐的时候,捧出你最爱的甜品,一口口地喂给你,让你满心欢喜。恨不得这一刻就这样永远下去。 更重要的是,人生数十年,短暂如戏,你能遇到这样一个懂你,心疼你,收容你,保护你,牵着你的手一直走下去的人,此生足矣。 第二贴:《请你不要爱上一个社会学家(inspired by an anthropologist)》 (来自“社会学”小组。明显是回敬贴啊,汗……) 有一天,你会遇到这样一个人,ta为人谨慎,又略显不羁,ta举止典雅,又不失亲和。ta可能会多种软件,ta 肯定去过很多企业。ta脑子里面装满各种理论模型,告诉你为什么富士康会跳楼,本田会罢工,他知道很多社会运动。ta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话,知道和什么人说什么话。 ta说ta工厂里打过工,农村教过书,可能某个大哥手下卖过命,天上人间中客串过嫖娼客,也许动辄就会来一句,当年粤港澳或者法兰西的艰辛转型,又或者,用stata算一算贫富差。总之,他的调研工作里一定有ta自己的社会分工论,那是个神秘的结构,ta告诉你的是隐藏在数据里的事实真相,留给自己的是记在endnote里的心中小遗憾。 你会爱上ta的不温不火,爱上ta的逻辑清晰,爱上ta的灵活多变,爱上ta的丰富阅历,甚至爱上ta的戏谑自嘲,爱上ta眼中的悲悯,发梢的小分叉。你有一千种可能爱上一个社会学家。 不过,你还是千万不要爱上ta。

当代西方人类学纪录片研究

当代西方人类学纪录片研究 任 远 邱茹萍作 西方纪录片理论界习惯地把纪录片区分为两种性质:人类学的和社会活动的。《英国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对于纪录片(Documentary)的解释是:“展示人类或社会活动的电影或电视影片”。人类学的纪录片还被看成纪录片的最传统的类型。正如美国学者玛莎?福斯特所描绘的那样:“自1922年《北方的纳努克》震惊了全美国以来,纪录片工作者已经记录了其他与己不同的文明,或者为不同的文明记录了自己”。纪录片史惯于把罗伯特?弗拉哈迪的纪录片看成是人类学的纪录片,而同约翰?格里尔逊的社会性纪录片相区别。美国学者埃里克?巴尔诺在他所编写的《世界纪录片史》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弗拉哈迪的纪录片是以较长的篇幅把身居远方却相亲相爱的人群特写下来的肖像片,而格里尔逊的纪录片则是超越个人去反映社会的进程”。 如今,世界上每年都有人类学纪录片展播或评奖活动。由总部设在洛杉矶的国际纪录片协会(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Asso2 ciation,简称IDA)和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合办的一年一度的“风城”国际纪录片节(Windy City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就是其中有影响的一个。1997年春季本文作者之一任远有缘接受约请以“荣誉嘉宾”的身份,访问了这个纪录片节,并做了《今日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和《东西方纪录片对比研究》的学术报告;并出席了’97“风城”纪录片节特别节目———“亚洲影像”、“中国纪录片

日”,亲自感受了中国电视纪录片《最后的山神》(中央电视台)、 《沙 《深山船家》、 《回 《游牧》(辽宁电视台)、 与海》(辽宁、宁夏电视台)、 《百姓家园》(北京电视台)等一批优秀的纪录片家》(四川电视台)、 受到美国观众、学者欢迎的情景。哥伦比亚学院影视系教师尼可莱斯说:“我们美国人已经很少看到这样优美的纪录片了。因为美国观众已经被电视新闻宠坏了。他们往往习惯于用短短几分钟了解一件大事,而很少接触你们这类慢慢道来的真正纪录片”。风城纪录片节主任玛莎?福斯特女士则因此写了一篇题为《跨文化纪录片和美国观众》的论文,她深有感慨地说:“反科学和激情主义成了美国埋葬跨文化纪录片不可忽视的传统”,她夸奖跨文化纪录片“至少为两种以上明显不同的文明来制作,并为这两者服务,与两者相关”的传统,因为中国纪录片的加入而“获得加强”。 “跨文化纪录片”这些概念或意识,我们觉得“人类学纪录片”、 对于我国纪录片工作来说还相当的陌生。因此,把我们所接触到的西方关于人类学纪录片的讨论点滴披露于后,也许是有价值的。 纪录片和人类学的关系 纪录片诞生于崇尚以人为本的西方。美国有些学者(如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 Chicago影视系艾拉?阿布拉姆斯博士Dr Ira Abrams)把人类学与纪录片相联系,认为“纪录片开始时是人类学的分支,纪录片与人类学的距离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它们的关系是文化的相比性/相关性”(1998年7月23日在北京广播学院的报告)。不少学者认为,从早期的纪录片来看,反映的就是人类学这个主题。例如20世纪20年代罗伯特?弗拉哈迪的 《摩阿那》和1934年的《阿兰岛人》以及近代的《北方的纳努克》、 《斯里兰卡的宗教节日》(原名为《所有季节的上帝》,它和《克孜尔《中国》都是英国导演查理?奈恩拍摄的人类学的片子)游牧部族》、 等等,相当数量的纪录片在反映着人类生存状态、生活的观念和人

什么是影视人类学

什么是影视人类学 A什么是影视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旨在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贯穿纪录片电影的摄制;或者说,影视人类学是以影视手段表现人类学原理,记录、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建立跨文化比较的学问。在人类学的教学与研究中,照片的拍摄、分析和民族志电影或录像最为常见。 在以文字作品为主流的人类学学术界,影视作品一直处于辅助性的位置,这显然和重文字轻图像的人类学传统相关。然而,人类学家发现,有别于文字撰写,影视方法通过镜头所建构的图像可以寻求对文化的另一种理解形式。而且,影视表现可以方便地实现人类学者―读者(观众)―当地人三者之间的直接交流,特别是把人类学思想反馈给那些异文化或没有书写符号的当地人。 文本与影视这两种类型的民族志实践具有相通性,因此影视人类学片也称为民族志电影。 B民族志电影的特点――文字与影视合璧报告

直到20世纪30年代,贝特森和米德将电影和照片运用到人类学研究中去。他们认为,电影可以实现文字调查报告不能表现的东西。1936―1939年,贝特森和米德使用摄影手段补充他们巴厘岛进行有关文化与性格的田野研究报告。此次田野调查结束后的1932年,他们配合大量照片出版了两部著作。此外,他们将拍摄的22000英尺16毫米胶片素材剪辑成《巴厘跳神与舞蹈》、《巴厘与新几内亚的儿童竞争》、《一个巴厘人的家庭》、《一个新几内亚婴儿的出生》等6部影片。因此,米德和贝特森在巴厘岛关于文化和民族性的田野工作,因影像的介入使得再现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与表现过程成为可能。并且,他们使影像作品首次成为人类学研究与成果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拍摄原则及其实践 1.为人类学的影片影视人类学的对象和人类学是一致的。 其目的都在于应用学科理论解释某种文化或行为。多种方法的民族志田野工作经验及其田野成果的再现方式可以 获得对于该族群和文化的重要综观。 保罗?霍金斯则认为,民族志电影在以下领域扮演了独特的角色:

2011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47)考研真题及部分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47)考研真题及部分详解 中山大学 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47 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 考试时间:1月16日上午 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75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印象管理 2.内化 3.结构性流动 4.初级越轨 5.文凭主义 二、简答题(每题13分,共26分) 1.简述科层组织中的彼得原理。 2.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存在二元社会结构?

三、论述题(24分) 用有关社会学原理,分析我国人口红利期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联性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 第二部分西方社会学理论(75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三阶段规律(孔德) 2.集体意识(涂尔干) 3.镜中我(库利) 4.理性命题(霍曼斯) 5.解构主义(德里达) 二、简答题(每题13分,共26分) 1.简述马尔库塞关于资本主义“单向度”特征的基本观点。 2.简述福柯的系谱学特征。 三、论述题(24分) 米尔斯是如何区分新老中产阶级以及新中产阶级的地位?你是如何认识中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当今中国的中产阶级现象和发展。 参考答案: 中山大学

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47 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 考试时间:1月16日上午 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75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印象管理 答:戈夫曼认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他的理论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在别人心目中创造印象,所以又称为“印象管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戈夫曼对互动细节的观察非常敏锐,对互动秩序和形式的分析也相当深入,他的理论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戏剧理论也不乏批评。有人认为戈夫曼夸大了人类行为的表演性与虚伪性。 2.内化 答: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最成熟的内化水平称为“自我同一性”,它反映了将内

论如何让纪录片变得好看

论如何让纪录片变得好看

论如何让纪录片变得好看 电视纪录片可以分为很多种,有人类学纪录片、自然类、文献专题类、社会生活类、历史文化类、风光片、文艺类等等。可是纵然纪录片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但在大多数人眼中却是乏味,缺乏故事性的。 对于纪录片而言,故事性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纪录片不像故事片那样单纯的讲述一个故事,它是对真实事件人物的记录,是生活原生态的信息、是经过选择和提取的再现性的信息、是经过加工和改造的表现性信息。 但有一点纪录片与故事片是一样,它们都是给人看的艺术品,它们需要研究观众的心理结构,因为对故事性的要求是人类很基本的心理欲求。美国纪录片制作者和理论家Michael Rabiger使用了“编剧”这一不可思议的概念:“戏剧感是从哪里来呢?我自己的感受是来自于集体潜意识,而这是恒久不变的人性之一。大家都知道,它是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的人性动力,我们对于一遍又一遍地说故事与听故事都很渴望,你可以想一下现存亚瑟王传奇故事的改编版本有多少种:故事本身是中世纪的产物,但是千年之后,它仍一直被改编与更新,也不断给予人们乐趣。”既然故事符合观众的心理结构,能够满足观众的猎奇心里,那我们就可以把故事性融合进纪录片中。 并且对于表现人类生活,纪录片和故事片是互补的。但如果纪录片放弃故事性,则无疑是自动缩小自己的版图。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系教授米歇尔·若曼说认为纪录片和故事片是互相包含的,“纪录片和故事片在题材和图象表现等形式方面享有同样的地位,并且纪录片可以运用很多很多故事片的方法和手段。 现在许多纪录片展示人物状态却缺少情节,也就没有冲突和高潮,造成节奏拖沓,结构散漫,无法勾起观众的心理兴趣。不管多么高深的内涵,一部纪录片倘若没有审美魅力,就一定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如有些纪录片似乎为了追求宏大气势或文化品位,时间拉得很长,结构甚是雄伟,但读解起来空空荡荡。究其原因,不是不吃苦,不是不专业,而是场面东西多,生活细节少,没有故事性,哲学意义大于美学价值。如纪录片《风中的山林》讲述一位河北农民承包荒山的事情,前后拍了三、四年,不可谓不刻苦,编辑思路与主题都颇宏伟,这是一个具备世界意义的题材。但是,这部作品只有大的构架,缺少丰富的感性细节,人物形象比较贫弱。从根本上说,没把故事讲好。类似事例在纪录片创作界批量存在,尤其是一些被巨大文化感笼罩的作品,惟恐不文化,却不担心没故事。这是精英意识对纪录片的误导。 从纪录片表现故事性的方式来说,纪录片不能扮演,必须是生活中真实的人和事的影像记录。但也不是完全的不能扮演,纪录片是大环境的真实,对于其中的细节可以进行一定的虚拟,搬演重现就是增加纪录片故事性的一个好的方法。在纪录片《大明宫》中的很多情节都是搬演重现的,它所创造的是一个大环境中的真实——大明宫这一真实的环境,这个在中国的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地方;真实还在于历史事件的真实,那些曾经在大明宫发生过的事情,例如杨贵妃赐浴华清池、唐明皇创霓裳羽衣等等。这些事件、人物都是真实的,所以构成了纪录片的真。但是《大明宫》的细节有很多都是虚拟的,更多的采用的都是搬演重现的方法来增强故事性以吸引观众的。像是唐玄宗喜好音律,与杨贵妃在大明宫共同谱曲演奏;杨玉环于华清池的沐浴,水上的花瓣、宫人的伺候这些都是搬演的。没有人知道当时的情况具体是怎样的,人们所知道的只是大概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戏剧加工可以为纪录片增添一定的故事性。这样的纪录片不仅可以展现事实同时也有一定的趣味性,不会

胡鸿保:社会学中的人类学传统

胡鸿保:中国社会学中的人类学传统 从社会学在中国的近百年学科发展史来看,其中始终蕴涵着一种人类学的传统。本 世纪70年代末以来20年的社会学“重建”,这种早年的传统也在新的氛围中得以延续并 发扬光大。本文拟扼要考察这种学术传统并尝试对其成因略作分析,以求正于各位同行 。 一、19世纪欧洲的社会学与人类学 社会学和人类学作为两门独立的学科,都形成于19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 主义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使得维持社会正常运行和发展的问题变得突出而引人注目。 于是,社会学“作为从整体上和从发展机制上对社会进行综合具体考察的学科就应社会 的这种需要而出现了”(注:贾春增主编:《外国社会学史》第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1989年。)。人类学则出于社会对不同族群(体质形态及社会文化彼此相异的人群 )增进理解的需要而萌生并逐渐发展起来。我们说人类学在19世纪中叶作为一门独立学 科得以形成,与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稍后也含美国)到亚、非、澳、美等洲开拓殖民 地有很大关系。(注:参阅黄淑聘、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第3~5页,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当然,以上仅仅是指学科形成之初的情形,其“约定 俗成”的分野是:社会学以研究工业社会的社会运行为主,人类学和民族学以资本主义 世界以外的异民族社会文化为学科对象。至于民俗学则是研究本族基层文化(民众知识 或民间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残余的。这种不乏欧洲中心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文化 优越感,成为至今仍有学术影响力的传统观念。在东西方社会学、人类学同行的对话中 ,我们是不难感受到上述学科起源的历史身影的。(注:例如,费孝通就曾指出:社会 学由于“出身不正”、“先天不足”,社会上对它存在偏见。见潘乃谷:《但开风气不 为师——费孝通学科建设思想访谈》,载潘乃谷、马戎主编:《社区研究与社会发展》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纪录片

纪录片分析课程 以电视为载体的对某一事实或事件作纪事报道的非虚构节目,即电视纪录片。纪录片和新闻纪录片是中国电视创建初期的两种重要类型。 1991年,《沙与海》成为国内第一部获得亚广联国际纪录片奖作品,此后中国纪录片不断向国际大奖进军,而以《望长城》的出现为标志,中国电视纪录片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此一致往长期额主题先行的风格,以客观纪实的新貌不断走回到观众身边,开始纪录片的纪实主义回归之路。 纪录片的边缘消解,纪录片与故事片相互融合,是拓展期纪录片出现的一个新趋势。 中国纪录片艰苦创业,经历了两次高潮,并先后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客观纪录的纪实风格在整个电视界甚至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整体上从意识形态中心走向文化中心,创作风格从主体先行到客观纪录再到主客观结合及个性化多元发展,创作群体从集体到走向个人,创作手法从解说词中心到画面中心再到声画结合及多样性,本体发展从电影与新闻他性

到电视与艺术个性再到纪录片与故事片二元兼性。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是一个从模仿到独立进而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作为文化载体的纪录片必将随着中国文化以市场经济建构为内涵的彻底的、深层的现代化进而不断超越自身。精英文化纪录片和大众文化纪录片的对接与整合,进而形成以人的主体性为内涵的现代化成为电视纪录片发展的新的使命。 电视纪录片的含义 电视纪录片,简言之,即以纪实手法摄制的、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随着对于电视纪录片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它的认识水平也在逐步加深。 (一)纪录片,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 是从现实中汲取素材,并用剪辑和音响来增 进作品的感染力。——《电影术语辞典》(二)抓住现实片段,将其有意义地结合起来。 ——吉加维尔托夫(前苏联)

社会学类人类学专业就业前景.doc

社会学类人类学专业就业前景社会学类人类学专业就业前景 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广阔,它是有极强应用价值的学科。复旦大学就曾与英特尔合作,以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对中国农村的消费习惯作了广泛的调查,为其品牌实现本土化销售提供了依据。并且人类学多学科领域的涵盖面,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因为中国自古有文史哲不分、诗乐舞一体的传统。人类学研究的范围很广,包括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等等。这些都决定了人类学的学生学的东西比较全,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比较强,特别是会受到一些跨国公司的青睐。 在美国,一般这个专业都要读上至少六七年。美国老师里这个专业毕业的,很多都是八九年才能毕业的。因为人类学的理论现在在西方比较复杂,涉及到很多解构主义的质疑和冲击,所以远不是去描述别人的生活那么简单的事。不过如果你喜欢哲学,也喜欢观察社会,这个专业是挺有意思的,有耐心的人比较适合。学校、老师、甚至是否出国,都无所谓好坏。关键是你想得到什么,以及舍得失去什么。可以找具体某个老师或学校的人了解具体的情况,如:研究方向、上学期间都干什么、读什么人类学的研究不在于找出一份解答,也不在于试图给予一标准答案。相反的,人类学研究试图找出所有的可能解答,然后用各种解答尽可能回答问题的某个部分。如此回答之下,人类学强调的是尊重每个群体的解答,以及用同理心诠释每个解答的真

实认同。也许在其他学科看来,人类学家只是在玩换句话说的游戏,只是某种不科学的社会科学。但以另种层面而言,人类学的研究目的并非追求一个真实,而是追求所有面向的真实即使真实只有一个,但每个人看到的那个真实,往往难划齐一。 人类学专业培养目标: 人类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科学思想和优良人文素质的专门人才。 人类学专业主要课程: 人类学专业基础课:人类学概论(分层与流动)、社会学概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原著选读、性别人类学专题研究、文化人类学理论史。 人类学专业就业前景: 发展前景指数: 人类学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为23%,38%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指数为5.62,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偏下。 应届就业率指数: 人类学专业毕业生中,71%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刚刚毕业时找到工作,28%的学生在毕业1年以后实现就业。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应届就业率指数为7.20,与其他专业相比,应届就业率指数属于中等偏下。 毕业生薪酬指数: 1.毕业生1年薪酬指数:79%的人类学专业学生毕业1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5%。按照

论如何让纪录片变得好看

论如何让纪录片变得好看 电视纪录片可以分为很多种,有人类学纪录片、自然类、文献专题类、社会生活类、历史文化类、风光片、文艺类等等。可是纵然纪录片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但在大多数人眼中却是乏味,缺乏故事性的。 对于纪录片而言,故事性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纪录片不像故事片那样单纯的讲述一个故事,它是对真实事件人物的记录,是生活原生态的信息、是经过选择和提取的再现性的信息、是经过加工和改造的表现性信息。 但有一点纪录片与故事片是一样,它们都是给人看的艺术品,它们需要研究观众的心理结构,因为对故事性的要求是人类很基本的心理欲求。美国纪录片制作者和理论家使用了“编剧”这一不可思议的概念:“戏剧感是从哪里来呢?我自己的感受是来自于集体潜意识,而这是恒久不变的人性之一。大家都知道,它是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的人性动力,我们对于一遍又一遍地说故事与听故事都很渴望,你可以想一下现存亚瑟王传奇故事的改编版本有多少种:故事本身是中世纪的产物,但是千年之后,它仍一直被改编与更新,也不断给予人们乐趣。”既然故事符合观众的心理结构,能够满足观众的猎奇心里,那我们就可以把故事性融合进纪录片中。 并且对于表现人类生活,纪录片和故事片是互补的。但如果纪录片放弃故事性,则无疑是自动缩小自己的版图。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系教授米歇尔·若曼说认为纪录片和故事片是互相包含的,“纪录片和故事片在题材和图象表现等形式方面享有同样的地位,并且纪录片可以运用很多很多故事片的方法和手段。 现在许多纪录片展示人物状态却缺少情节,也就没有冲突和高潮,造成节奏拖沓,结构散漫,无法勾起观众的心理兴趣。不管多么高深的内涵,一部纪录片倘若没有审美魅力,就一定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如有些纪录片似乎为了追求宏大气势或文化品位,时间拉得很长,结构甚是雄伟,但读解起来空空荡荡。究其原因,不是不吃苦,不是不专业,而是场面东西多,生活细节少,没有故事性,哲学意义大于美学价值。如纪录片《风中的山林》讲述一位河北农民承包荒山的事情,前后拍了三、四年,不可谓不刻苦,编辑思路与主题都颇宏伟,这是一个具备世界意义的题材。但是,这部作品只有大的构架,缺少丰富的感性细节,人物形象比较贫弱。从根本上说,没把故事讲好。类似事例在纪录片创作界批量存在,尤其是一些被巨大文化感笼罩的作品,惟恐不文化,却不担心没故事。这是精英意识对纪录片的误导。 从纪录片表现故事性的方式来说,纪录片不能扮演,必须是生活中真实的人和事的影像记录。但也不是完全的不能扮演,纪录片是大环境的真实,对于其中的细节可以进行一定的虚拟,搬演重现就是增加纪录片故事性的一个好的方法。在纪录片《大明宫》中的很多情节都是搬演重现的,它所创造的是一个大环境中的真实——大明宫这一真实的环境,这个在中国的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地方;真实还在于历史事件的真实,那些曾经在大明宫发生过的事情,例如杨贵妃赐浴华清池、唐明皇创霓裳羽衣等等。这些事件、人物都是真实的,所以构成了纪录片的真。但是《大明宫》的细节有很多都是虚拟的,更多的采用的都是搬演重现的方法来增强故事性以吸引观众的。像是唐玄宗喜好音律,与杨贵妃在大明宫共同谱曲演奏;杨玉环于华清池的沐浴,水上的花瓣、宫人的伺候这些都是搬演的。没有人知道当时的情况具体是怎样的,人们所知道的只是大概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戏剧加工可以为纪录片增添一定的故事性。这样的纪录片不仅可以展现事实同时也有一定的趣味性,不会让人感到无聊从而无心观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