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案例模板--护理部应用PDCA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

PDCA案例模板--护理部应用PDCA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
PDCA案例模板--护理部应用PDCA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

护理部应用PDCA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

一、立项背景

“查对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止差错事故的一项核心制度。为了提高医疗技术工作质量,确保病人安全,防止医疗事故、差错的发生,所以工作人员必须格执行本岗位查对制度并落实,在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中更是一项核心条款。

2016年第二季度我院各临床科室共计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203例,给药类不良事件53例,占比26%,用药错误发生率高说明我院在核心制度的落实和监管存在问题,护理安全存在风险,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如提高查对制度的落实?如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率?围绕这些问题,护理部启动“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的质量改进项目。

二、计划阶段

(一)现状调查

1.我院2016年第二季度全院各临床科室共上报给药类不良事件53例,其中遗漏差错10例,占18.9%;身份识别错误9例,占17.0%;液体渗漏9例,占17.0%;配制差错7例,占15.1%;未遵医嘱用药6例,占11.3%;给药剂量差错4例,占7.5%;给药速率差错2例,占3.8%;处差错2例,占3.8%;给药途径差错2例,占3.8%;抄写差错1例,占1.9%。具体分析见下图:

科室给药错

误例数

普外科 5

呼吸科 5

儿科门诊 4 肾病科 3

消化科B 2

皮肤科 2

神经科A 2

妇科 2

产科B 2

心科C 2

疼痛科 2

肿瘤科血液A 2

肿瘤科血液B 2

神经科C 1

神经科B 1

神经科NCU 1

神经外科 1

产科A 1

心科A 1

心科B 1

心胸外科 1

ICU 1

手术室 1

儿科A 1

儿科B 1

儿科ICU 1

消化科A 1

分泌科 1

眼科 1

综合科 1

胃镜室 1

结论:由上图可以看出,给药错误发生的时间大多是在白天治疗集中时或中夜间护理人员较少时;给药错误发生率高的科室为普通外科、呼吸科、儿科门诊。

2.根据各科给药错误发生的时间、科室进行分析,查找导致发生给药错误的环节。具体见下图:

3.根据查检表,绘制出柏拉图,找出主要问题,见下图:

4.针对主要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见下图

人机

督导不到位

制度流程护士长信息系统知识缺乏执行不规支撑不到

医生

无PDA 护士医护沟通不到位识别系统

风险意识不强惯性思维

药物识别不醒目病人多,工作量大

佩戴腕带依

从性差外界干扰

5.要因确定

料环

总结:由此图可以看出:制度流程执行不到位,培训带教未落实、信息系统不完善为主要因素。

(二)目标值设定

给药错误发生率下降至0.2%

(三)计划

1.制度

①全院统一规住院患者与门诊患者身份识别的两种式和法。

②制定识别患者身份查检表。

③全院统一规各病区药品标签。

2.培训

①各科室加强培训与考核,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掌握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法。

②护理部组织对全院护士进行核心制度及法律法规的培训,强化安全意思。

3.质量管理

①护理部组织各片区召开不良事件分析讨论会,加强对重点科室的督导,要求高发科室:普外科、呼吸科、儿科门诊在科进行给药错误不良事件的持续改进。

②加强重点环节、重点科室的督导。

③护理部每月抽查整改情况并作分析。

三、实施阶段

1. 进行全院护士进行法律、法规及核心制度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图片

2.制度查检表对,全院各病区进行识别患者身份落实情况的专项督导。

图片

3.全院统一规各病区药品标签,对药品实施基数管理,确保制度的落实。

图片

4.依托信息化,优化给药流程。

口服药

人工配药智能化摆药机配药

5.依托信息化,优化环节控制。在HIS系统对未核处理的医嘱进行提醒,避免遗漏。

图片

6.加强对重点科室的督导,护理部组织各片区召开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提高护士长的关注度;要求普外科、呼吸科、儿科门诊完成给要错误的案例。

四、效果检查及成效分析

1.我院2016年第三季度全院各临床科室共上报给药类不良事件40例,具体分布科室及给药错误发生率见下图:

给药错误发生率

给药错误科室分布

科室给药神经科A 4 整形外科 4 产科B 3 心科A 2 眼科 2 疼痛科 2 肿瘤科血液B 2 神经科B 2 普外科 1 肛肠科 1 神经外科 1 急诊科 1 消化科B 1 神经科C 1 儿科ICU 1 耳鼻喉科 1 心科C 1 心科B 1 儿科B 1 儿科门诊 1 儿科A 1 儿科C 1 分泌科 1 综合科 1 妇科 1

2.检查前后对比见下图:

五、效果评价与改进

从前期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目前我院采取的减低给药错误发生率的措施是有效的。通过一系列的整改措施,我院给药错误发生率正逐步下降,本季度高发科室的给药错误不良事件也逐步下降,但在第四季度中又有部分科室给药错误不良事件有上升趋势,离预期目标值还有一定差距。为了巩固改进效果,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今后护理部将继续运用以上措施,持续追踪,以达到三级评审要求。

护理部下一步将加强与院领导、信息科的沟通与协调,加强护理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应用PDA掌上电脑系统、条码扫描等信息化措施,为保障患者的安全,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

pdca护理循环

PDCA护理质量循环模式 1。概述 PDCA管理循环就就是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来进行质量管理,并循环不止进行下去得一种管理工作程序,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又称戴明循环。 2。PDCA得四个阶段??P (计划 PLAN):从问题得定义到行动计划 ?D (实施 DO) :实施行动计划??C (检查CHECK) :评估结果??A(处理 ACT) :标准化与进一步推 广? 3。特点 (1)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整个医院就是一个大得PDCA循环,护理部就是其中一个中心PDCA循环,各护理单位如病区、手术室等又就是小得PDCA循环。大环套小环,直至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反过来小环保大环,从而推动质量管理不断提高。

(2)阶梯式运行,每转动一周就提高一步:PDCA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运转,每循环一圈就要使质量水平与管理水平提高一步,呈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得关键在于处理阶段,就就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失误,找出差距,避免在下一循环中重复错误。 4。PDCA得八个步骤 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题目; ?强调得就是对现状得把握与发现题目得意识、能力,发现题目就是解决题目得第一步,就是分析题目得条件。 步骤二:分析产生题目得原因; 找准题目后分析产生题目得原因至关重要,运用头脑风暴法等多种集思广益得科学方法,把导致题目产生得所有原因统统找出来、

步骤三:要因确认;区分主因与次因就是最有效解决题目得关键、 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计划;(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措施与计划就是执行力得基础,尽可能使其具有可操性、步骤五:执行措施、执行计划;高效得执行力就是组织完成目标得重要一环。 步骤六:检查验证、评估效果;”下属只做您检查得工作,不做您希望得工作"IBM 得前CEO郭士纳得这句话将检查验证、评估效果得重要性一语道破、 步骤七:标准化,固定成绩;标准化就是维持企业治理现状不下滑,积累、沉淀经验得最好方法,也就是企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得基础。可以这样说,标准化就是企业治理系统得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就不会进步,甚至下滑。 步骤八:处理遗留题目。所有题目不可能在一个PDCA循环中全部解决,遗留得题目会自动转进下一个PDCA循环,如此,周而复始,螺旋上升。 ?

pdca护理循环汇总

PDCA护理质量循环模式 1.概述 PDCA管理循环就是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来进行质量管理,并循环不止进行下去的一种管理工作程序,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又称戴明循环。 2.PDCA的四个阶段 ?P (计划 PLAN) :从问题的定义到行动计划 ?D (实施 DO) :实施行动计划 ?C (检查 CHECK) :评估结果 ?A (处理 ACT) :标准化和进一步推广 3.特点 (1)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整个医院是一个大的PDCA循环,护理部是其中一个中心PDCA循环,各护理单位如病区、手术室等又是小的PDCA循环。大

环套小环,直至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反过来小环保大环,从而推动质量管理不断提高。 (2)阶梯式运行,每转动一周就提高一步:PDCA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运转,每循环一圈就要使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一步,呈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的关键在于处理阶段,就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失误,找出差距,避免在下一循环中重复错误。 4.PDCA的八个步骤 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题目; 强调的是对现状的把握和发现题目的意识、能力,发现题目是解决题目的第一步,是分析题目的条件。

步骤二: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 找准题目后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至关重要,运用头脑风暴法等多种集思广益的科学方法,把导致题目产生的所有原因统统找出来。 步骤三:要因确认;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题目的关键。 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计划;(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尽可能使其具有可操性。 步骤五:执行措施、执行计划;高效的执行力是组织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 步骤六:检查验证、评估效果;"下属只做你检查的工作,不做你希望的工作"IBM 的前CEO郭士纳的这句话将检查验证、评估效果的重要性一语道破。 步骤七:标准化,固定成绩;标准化是维持企业治理现状不下滑,积累、沉淀经验的最好方法,也是企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标准化是企业治理系统的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就不会进步,甚至下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