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基础思考与练习题

音韵学基础思考与练习题
音韵学基础思考与练习题

《音韵学基础》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音韵学?

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是汉语语言学的一部分。所以音韵学又可以称作历史语音学。

2、汉语语音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汉语的语音也和汉语的词汇、语法一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以渐变的形式在不断地进行着。根据语音变化的阶段性特点,我们大致可以把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为四个发展时期:上古音时期、中古音时期、近古音时期和现代音时期。上古音时期指先秦两汉时的语音,以《诗经》音为代表;中古音时期指六朝到唐宋时的语音,以《切韵》、《广韵》音系为代表;近古音指元明清时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现代音指“五四”以后的语音(也有人认为应指十七世纪以来的语音),以现在的北京音系为代表。

3、传统语音学主要包括哪几个门类?

传统音韵学这门学科一般认为包括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三个部门:

古音学是以《诗经》用韵和汉语形声字的谐声偏旁为材料,考证周秦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

今音学是相对于古音学而言的,是沿用明清时代语音学者的叫法。它是以《切韵》音系的韵书为重点研究对象,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

等韵学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是用“等”的概念区分汉语的声类和韵类,着重分析汉语语音的声、韵、调结构,阐述汉语反切的原理和方法。

后来在音韵学中又新兴了一个门类——北音学,北音学以元代《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为主要对象,是研究近代语音(特别是《中原音韵》以来北方汉语语音)的学科。

4、学习汉语音韵学对于汉语学科来说,主要哪些功用?

音韵学是汉语史科学和汉语言学史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汉语科学的研究,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学习音韵学,就汉语学科的研究来说,其功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汉语词汇学、汉语语法学、汉语方言学的研究。二是有助于研究古文字学,有助于整理古代文献。三是学习古典文学,特别是韵体文学,也少不了汉语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5、音素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音素是构成语音的最小单位。如“天”,是由“t”“ i”、“ā”和“n”四个音素构成的。

6、何谓音节?请举例说明: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汉语的语音是以一个一个的音节为基本单位的。由于古代汉语是一种以单音节为主体的语言,表现在语音上的特点是:音节不仅是语音的最小片断,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它还代表着一个概念,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也就是说,在多数情况下,古汉语中一个音节往往就代表一个词。如“郑伯克段于鄢”就是由六个音节构成的。

7、传统音韵学把汉语的音节分析成哪几部分?举例说明:

传统音韵学一般都把汉语的字音分成三部分,即声母、韵母、字(声)调。如“天”(tiān)字这个音节的分析(略)。

8、简要说明古人对“声”的认识:

古人所谓的“声”,是一个非常含混的概念。有时是指“声母”而言,如说“声韵”、“声类”、“双声”等;有时是指“声调”,如说“四声”、“平声”、“入声”等;有时也指“音节”,如说某字是“某声”等。但是到了音韵学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后,一般来说,“声”就逐渐成了专指“声母”而言了。

9、什么是声母?

“声母”是指一个汉字的字音音节开头的部分,或者说,声母是音节开头的第一个音素。如普通话“发展(fāzhǎn)”的“f”和“zh”,分别就是“发展”这两个音节的声母。

10、何谓辅音?

所谓辅音,指的是说话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有阻碍的音。发辅音时,气流从肺中呼出,经过声门、咽头、口腔或鼻腔时,受到各种器官不同程度的阻碍,不能自由流出。阻碍的方法和阻碍的部位不同,就形成了种种不同的辅音。

11、声母和辅音是否是同一概念?

声母和辅音不是同一概念。首先,声母是从音节构成的角度来说的,它相对于韵母而言;而辅音是从语音形成的

角度来说的,它相对于元音而言。其次,声母并非全由辅音构成,有些元音开头的音节就没有辅音声母。我们把以元音开头的音节叫做“零声母”音节;而辅音也并非全都用于音节开头做声母,有些辅音还可以用于韵母的韵尾,如普通话的辅音“n”和“ng”,方言中,辅音作韵尾的情况就更多了。

12、前人对声母都有哪些称谓?

关于汉语语音的声母,唐代出现了“纽”的称谓。唐人所谓“纽”指的就是“声母”,取其纽合韵母构成音节的意思。唐代末年,守温和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三十个记录汉语声母系统的代表字。这三十个代表字就叫做“字母”,或简称作“母”,因此,我国古代习惯称声母为“纽”、“声纽”、“母”、“字母”等。现代语言学理论传到中国后,我国的语言学家们才最后确定音节的开头部分叫“声母”。

13、何谓五音?

关于“五音”,历来争论很多,直到现在还不能完全说意见是一致的。最早提出“五音”之说的,是三国·魏·李登。他大约以为音乐与语言中的声韵密切相关所以把古代的音乐术语“宫、商、角、徵、羽”五音借用到他的韵书《声类》里。由于他没有只言片语对他所借用的“五音”加以解释,致使后世学者对其“五音”做出种种猜测。如梁代顾野王的《玉篇》和宋代陈彭年的《广韵》认为“五音”即“喉、牙、舌、齿、唇”五个发音部位发出的音(前者分为“喉、牙、齿、舌、唇”所谓自内向外;后者分为“唇、舌、齿、牙、喉”,所谓自外向内);唐代徐景安《乐书》认为“五音”就是四声:宫是上平声,商是下平声,徵是上声,羽是去声,角是入声。现代学者唐兰认为“五音”指的是韵部等等。目前通行采用梁代顾野王《玉篇》中的说法,即“五音”指“唇、舌、齿、牙、喉”五个发音部位发出的音。

14、何谓七音?

所谓“七音”,是在顾野王“五音”的基础上,唐末开始有人从舌音里分出一个“半舌音”,从“齿音”里分出一个“半齿音”,连同原来的“五音”,就成为所谓的“七音”。在唐代守温和尚的三十字母里,舌音分为舌头、舌上两类,齿音分为齿头、正齿两类,其后有人又把唇音分为重唇、轻唇两类,这样,从发音部位的角度分析出来的“七音”,实际上是十类,即:

(1)唇音(含两类)

重唇音——现代语音学叫双唇音(b p m)

轻唇音——现代语音学叫唇齿音(f)

(2)舌音(含两类)

舌头音——现代语音学叫舌尖中音(d t)

舌上音——现代语音学叫舌面前音

(3)齿音(含两类)

齿头音——现代语音学叫舌尖前音(z c s)

正齿音——现代语音学叫舌面前音(j q x)

(4)牙音——现代语音学叫舌根音(g k)

(5)喉音——现代语音学叫舌根音和零声母(h)

(6)半舌音——现代语音学叫边音(l)

(7)半齿音——现代语音学叫鼻音加摩擦音(n)

15、何谓清、浊?

古人从发音方法上对古汉语的声母进行分析,从隋唐时候起就已经使用了“清”、“浊”的概念。什么是“清音”和“浊音”呢?前人的解释也非常模糊。其实,“清”、“浊”的区别就是声带上的作用。用现代语音学的原理分析,所谓“清音”,就是不带音的辅音,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辅音;所谓“浊音”,就是带音的辅音,即发音时声带颤动的辅音。

16、请写敦煌唐写卷子《守温韵学残卷》所载的三十个字母:

唇音不、芳、并、明。

舌音端、透、定、泥是舌头音,

知、彻、澄、娘是舌上音。

牙音见(君)、溪、群、来、疑等字是也。

齿音精、清、从是齿头音,

审、穿、禅、照是正齿音。

喉音心、邪、晓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

17、请写出传统的三十六字母:

按照《韵镜》的序文中标注,传统三十六字母排列如下:

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

见、溪、群、疑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

影、晓、匣、喻来、日

这三十六字母,基本上反映了唐末宋初汉语的声母系统。

所谓双声,是指两个或几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如“辗转”、“流离”、“蜘蛛”等等。古汉语中有一些联绵词(过去叫“联绵字”)就是用双声构成的。偍判定古汉语复音词的两个音节是否是“双声”,应以上古声母是否相同或相近为依据。

20、何谓韵母?举例说明:

韵母指的是音节的声母之后的部分。如果一个音节没有声母,那么它的全部都是韵母。

21、一般来说,韵母可以分析为哪几部分?举例说明:

一般来说,韵母又可分为“韵头”(介音)、“韵腹”、“韵尾”三个部分。如“guang”,除声母“g”之外,其余全是韵母。其中“u”是韵头,也叫做“介音”,“a”是韵腹,“ng”是韵尾。但是并非所有的音节都具有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有的韵母可能有韵头和韵腹,如“jia”,除了声母“j”以外,“i”是“韵头(介音)”,“a”是“韵腹”,没有韵尾;有的音节可能只有韵腹和韵尾,而没有韵头,如“shan”,除声母外,“a”是“韵腹”。“n”是“韵尾”;有的可能“韵头”和“韵尾”都没有,而只有“韵腹”,如“ma”,除声母外,只有“a”一个韵母作韵腹。也就是说,韵腹是一个字音的必备音素,一个韵母至少要有一个韵腹,韵腹一般由元音构成。

22、什么叫韵?韵和韵母有何不同?举例说明:

“韵”和“韵母”不是一个概念。“韵”是从韵腹(主要元音)算起的。凡是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就是同一个韵。如宋范成大的《田园四时杂兴》诗: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麻”、“家”、“瓜”三字是这首诗的韵脚。按照现代普通话的读音,这三个字的韵母并不相同,“麻”的韵母是“a”,“家”的韵母是“ia”,“瓜”的韵母是“ua”。但它们的韵腹是相同的,又都没有韵尾,属于同韵字,故可以相押。在韵书里,把同韵的字归并到一起,叫做一韵。此外,韵书里的韵还有声调的区别,声调不同就分为不同的韵,如“东、董、送、屋”分成四个韵。

23、什么是韵部?

韵书中把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按语音中的韵划分出来的部类叫韵部。

24、什么叫韵目?

韵目是韵书中同一韵部的代表字。由于古代没有音素字母,所以人们在编写韵书时,从每韵部中选取出一个字来作为这一韵部的标目。如《广韵》把“东同童僮铜洞衷”等三百多字汇集到一起组成一个韵部,以“东”作为这一部的

标目(代表字),那么“东部”就是《广韵》206韵中的一个韵部,而“东”字就是这一韵部的韵目。

25、什么是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

按照韵尾的不同,古代的音韵学家把韵母分为三大类: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

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母叫阴声韵。以鼻辅音收尾的韵母叫阳声韵。古代汉语里以鼻音收尾的韵母有三类:第一类是以[m]收尾的,普通话里已经没有这种音节了。第二类是以[n]收尾的,如普通话“天、人、旱、山”。第三类是以[ ]收尾的,如普通话中的“风、平、浪、静”等。以清塞音收尾的韵母叫入声韵。入声韵在现代普通话里已经消亡了,但不少方言中还保留着。入声韵的韵尾也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以清塞音[p]收尾的,第二类是以清塞音[t]收尾的,第三类是以清塞音[k]收尾的。

26、阳声韵和入声韵有着什么样的对应关系?

在古汉语中,阳声韵和和入声韵有着非常整齐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收鼻韵尾[m][n][ ]的各韵,都有相对应的收塞音韵尾[p][t][k]韵母。如收[m]韵尾的侵韵就有相对的收[p]的缉韵;收[n]尾的先韵就有相对的收[t]尾的屑韵;收[ ]尾的东韵就有相对的收[k]尾的屋韵。它们之所以配对,主要是由于它们的韵腹(主要元音)相同和韵尾的发音部位相同。[m][p]都是双唇音,[n][t]都是舌尖音,[ ][k]都是舌根音。所以在发音上形成整齐的相配对的关系。

27、什么是舒声?什么是促声?从发音时韵尾的长短来分析,单元音韵尾或无韵尾、鼻音韵尾的韵母,也就是前面我们讲到的阴声韵和阳声韵,发音时声音可以适当地延长,所以音韵学上把这类韵母叫做“舒声”,而韵尾是清塞音的韵母,也就是入声韵母,发音时声音短促,所以音韵学上把这类韵母叫“促声”。

28、什么叫叠韵?

所谓叠韵,是指几个音节的韵相同,也就是说几个音节的韵腹和韵尾相同。如“窈窕、逍遥、扶苏、婆娑”等。古汉语中的一些联绵词就是用“叠韵法”构成的。

29、什么叫等韵?

在古代汉语语音研究中,用“等”的概念来区分汉语的声类和韵类,就叫做等韵。研究等韵的学科就叫做等韵学。

30什么是等韵图?

用等韵的学理来分析古汉语语音而制成的图表,就叫做等韵图。等韵图又简称“韵图”,是以图表的格式来阐明韵书中反切所表示的字音。

31、什么是“等”?

“等”是韵图的作者对韵母进行研究分析而划分为不同类别的名称。就是把韵母中的主要元音及介音,按发音状况的差异划分为四个等列。在韵图中,把属于四个等列的字分别排在四个格子里。一般来说,韵母中没有[i] 介音而且主要元音发音的开口度最大(洪)和舌位较后的,属于一等韵。

韵母中没有[i] 介音而且主要元音发音的开口度次大和舌位较前的,属于二等韵。

韵母中带有[i]介音而且主要元音发音的开口度较小(细)和舌位在前的,属于三等韵。

韵母中带有[i]介音(隋唐时的四等韵也不带[i]介音),而主要元音发音的开口度最小、舌位最前的,属于四等韵。

32、什么是洪音?什么是细音?

在四等韵里,一、二等韵里没有[i]介音,主要元音发音时,开口度大(口腔共鸣的空隙大),舌位较低较后,故称为洪音;三、四等韵里都有[i]介音,主要元音发音时开口度小(口腔共鸣的空隙小),舌位较高较前,故称为细音。按照清代音韵学家江永的说法,就是“音韵有四等,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如“豪、肴、宵、萧”四韵,豪[ɑu]韵没有[i]介音,而且主要元音[ɑ]开口度最大,舌位最后最低,故在韵图中列为一等。肴[au]韵也没有[i]介音,但[a]的开口度较[ɑ]略小,舌位较靠前,故列为二等。宵[i u]韵带[i]介音,主要元音[]发音的开口度较[ɑ]、[a]又小,故列为三等韵。萧[ieu]韵带[i]介音,主要元音[e]发音的开口度较[ɑ]、[a]、[ ]都小,故列为四等韵。

当然,所谓主要元音发音开口度的大小(洪细),只是就各韵之间的比较而言的,韵图中列于一等韵的主要元音不一定是开口度绝对的大。如主要元音为半高元音[o]的韵(如东韵、模韵),在韵图中也列于一等。

33、什么是开口呼?什么是合口呼,它们与后世的“四呼”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

古人除了把韵母分为四等外,还把韵母分为“开口呼”和“合口呼”两类。“呼”是就韵母中第一个元音(或半元音)的发音状况——唇的形状来说的。

韵母中不带[u]介音,或韵腹不是[u]的,叫开口呼。发这类音时不圆唇。

韵母中带[u]介音,或韵腹是[u]的,叫合口呼,发这类音时要圆唇。

随着语音的不断发展,中古对汉语语音的分析方法已不能适应近古时期的语音现实,于是语音学家们便按照实际语音的演变把“等”和“呼”结合起来,将汉语的韵母分为“四呼”。一、二等的开口呼仍称为开口呼(这类韵母不带

介音),一、二等的合口呼仍称为合口呼(这类韵母带[u]介音或以[u]为主要元音);三、四等的开口呼称为齐齿呼(这类韵母带[i]介音或以[i]为主要元音),三、四等的合口呼称为撮口呼(这类韵母带[y]介音或以[y]为主要元音,[y]是由原来的[i]介音和[u]介音复合而成)。这样,宋元时代汉语韵母的“四等两呼”一变而为明清时代的“四呼”了。

34、什么叫韵摄?

中古的韵图在归韵列字的时候,有时把韵书中各个发音相近的韵部汇总起来归为一个“摄”。“摄”就是“统摄”的意思。元·刘鉴《切韵指南》正式把韵书中各个韵部归纳为十六个摄。十六摄分别是:

通摄:东冬钟

江摄:江

止摄:支脂之微

遇摄:鱼虞模

蟹摄:齐佳皆灰咍(hāi)祭夬废

效摄:萧宵肴豪

臻摄:真諄臻文欣魂痕

山摄:元寒桓删山先仙

果摄:歌戈

假摄:麻

宕摄:阳唐

梗摄:庚耕清青

曾摄:蒸登

流摄:尤侯幽

深摄:侵

咸摄: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此举平声韵以赅上去入声)

35、什么是声调?

声调:声调是音节(字音)的要素之一。指的是字音的高低升降。

36、什么是调类?

调类:调类就是声调的类别。普通话主要有四个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7、什么是《切韵》?

《切韵》是我国隋代编著的一部韵书。作者是陆法言。该书按韵编排,共分为193韵。由于平声字多,分为上、下两卷,上、去、入三声各一卷,计五卷。

38、什么是《广韵》?请简要说明《广韵》的内容与体例:

一般认为,《广韵》是目前保存最早最完整的《切韵》增订本。成书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是陈彭年、邱雍等人奉诏重修的一部《切韵》增补本。该书修成后赐名《大宋重修广韵》,简称为《广韵》。“广韵”就是“广《切韵》”的意思。其成书虽然比陆法言的《切韵》晚了400多年,收字、分韵、注释也与《切韵》有所不同,但从整个语音系统来说,二书基本一致,反映的是六、七世纪时的语音系统,因此后人言及的《广韵》音系,实际上指的就是《切韵》音系。也就是说,《广韵》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实际上是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

《广韵》的编排体例与《切韵》大致相同:第一,全书以四声为纲,以韵为纬,按字音的平、上、去、入分为五卷。因平声字多,分为上平声、下平声两卷,共计57韵;上声一卷,计55韵;去声一卷,计60韵;入声一卷,计34韵。合起来共206韵,比《切韵》多出13韵。共收字26194个。这206韵,如果不计声调的差别,可归并为61个韵类。第二,每卷按韵部排列,各个韵部下的字,其韵完全相同,再按各个字的声母相同民否,分成若干个小韵。小韵之间用一个小圆圈隔开。同一小韵的字排在一起为一组,这一组字就是同音字。第三、在每一小韵的字下面注明反切和同音字的字数。一个字如果有另一种读法的,在该字下面注“又某某切”或“又音某”。

39、什么叫声类?

所谓声类,指的是声母的类别。

40、第一个根据《广韵》的反切研究《广韵》的声母系统的人是谁?他是怎样研究的?

第一个根据《广韵》的反切研究《广韵》的声母系统的人,是清代的音韵学家陈澧(字兰甫)。他采用的方法叫“系联法”。所谓“系联法”就是对《广韵》中452个不同的反切上字进行直接系联和间接系联,从而归纳出《广韵》共有40个声类、311个韵类。

陈澧系联《广韵》反切上字的基本原则是:

第一、凡反切上字同用、互用、递用的,必属于同一声类。

第二、凡两个切语下字同一韵类,上字必不同声类。

第三、有些不能直接系联的切语,可以从“又音”和“互见”的反切加以考证。

后人在陈澧研究的基础上对《广韵》的声类划分更加精细,今人李荣先生《切韵音系》将《广韵》的声类划分为为五十二个。其名目眧下:

博类、方类、普类、芳类、蒲类、符类、莫类、武类、都类、他类、徒类、奴类、女类、卢类、力类、陟类、丑类、直类、作类、子类、仓类、七类、昨类、疾类、苏类、息类、徐类、侧类、初类、士类、所类、俟类、之类、昌类、食类、式类、时类、而类、古类、居类、苦类、去类、渠类、五类、鱼类、乌类、於类、呼类、许类、胡类、于类、以类

说明:

(1)在《广韵》音系里,轻唇音“非”组还没有从重唇音“帮”组分化出来,但为了后面讲授方便,表中还按分化后的情况排列出来。

(2)舌音大体上可以分为舌头音和舌上音,但“娘”母还没有从“泥”母中分化出来。但也有人把“娘”母单列出来,如许嘉璐《古代汉语》等。

(3)陈澧《切韵考》认为:“照”、“穿”、“床”、“审”四母在《切韵》音系里因介音和主要元音的差别,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庄”、“初”、“崇”、“生”,一类是“章”、“昌”、“船”、“书”。关于“禅”母,李荣、陈复华分为“俟”、“禅”两母,大多数学者不列“俟”母

(4)“喻”母字在《广韵》音系里可分为两类:其三等韵的字,声母叫“云”母,也叫“喻三”,一般教材应属“匣”母,是“匣”母的一部分,故不单列“云”母或“喻三”,其四等韵的字,声母叫“以”母,也叫“喻四”,仍用“喻”表示,也就是说,在《广韵》音系里,“喻”母只有四等韵的字。

(5)不同的书对《广韵》声母有不同的称谓:“章、昌、船、书、禅”又分别被称为“照三、穿三、床三、审三、禅三”,“禅”又被称作“常”;“庄、初、崇、生”又被称作“照二、穿二、床二、审二”,“生”又被称作“山”。

42、请写出《广韵》的平声韵目:

上平声:

一东二冬三钟四江五支六脂七之八微九鱼

十虞十一模十二齐十三佳十四皆十五灰十六咍十七真十八諄

十九臻二十文廿一欣廿二元廿三魂廿四痕廿五寒廿六桓廿七删

廿八山

下平声:

一先二仙三萧四宵五肴六豪七歌八戈九

十阳十一唐十二庚十三耕十四清十五青十六蒸十七登十八

十九侯二十幽廿一侵廿二覃廿三谈廿四盐廿五添廿六咸廿七

廿八严廿九凡

43、什么是《平水韵》?

南宋时在这《广韵》“独用”、“同用”的基础上加以归并和变通,产生了一种含有106个韵部的韵书——《平水韵》,也就是明清人所说的《诗韵》。《平水韵》的作者是谁,现在还有争论,旧说认为是由江北平水(今山西新绛)人刘渊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公元1252年)所编。原书107韵,后被人删并了上声“拯”韵而成106韵。

44、写出《平水韵》的韵目: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

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篠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

廿一马廿二养廿三梗廿四迥廿五有廿六寝廿七感廿八琰

廿九豏

去声:一送二宋三绛四寘五未六御七遇八霁

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缰

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廿一箇廿二禡廿三漾廿四敬

廿五径廿六宥廿七沁廿八勘廿九艳三十陷

入声: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

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葉十七洽

45、《广韵》共有多少个韵母?

根据周祖谟先生《陈澧切韵考辨误》和董同龢先生《中国语音史》的意见,大致分为326个韵类,如果不计声调的区别,《广韵》的韵类应该有61个大类。通过对这61个大类进行再分析,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把《广韵》的206韵分成61个大的韵类,142个韵母。其中舒声(平上去)韵母92个,入声韵母50个。

46、《广韵》音系的声母具有哪些特点:

比较《广韵》声母和普通话声母,最在的特点就是《广韵》声母较为复杂,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相对简单。这种由复杂到简单的变化反映在下面几个方面。

(1)《广韵》音系的声母只有重唇音(双唇音),普通话里从《广韵》的重唇音里分化出唇齿音。

(2)《广韵》中有全浊声母,普通话中没有全浊声母。

(3)《广韵》音系中,只有“影”母可以看作是零声母,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零声母大量增加。其中“喻”母(云、以)、“微”母(由明母分化者)和“疑”母的大部分,发展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演变为零声母。

(4)《广韵》没有卷舌声母,普通话里卷舌声母很多。

47、请在下表中填写《广韵》37声母与普通话声母:

并母

{滂:古平声→今读[ ]。帮:古仄声→今读[ ]。{

袍、排、盆、爬、盘

抱、败、笨、蚌、办

定母{透:古平声→今读[ ]。端:古仄声→今读[ ]。{腾、团、条、屯、唐

杜、地、电、待、动

溪:在洪音韵母前{古平声→今读[ ]。古仄声→今读[ ]。{狂、葵、逵

共、跪、柜

群母 见:在细音韵母前{古平声→今读[ ]。古仄声→今读[ ]。{旗、权、茄

巨、俭、杰

清:在洪音韵母前{古平声→今读[ ]。古仄声→今读[ ]。{瓷、才、层

自、罪、暂

从母 精:在细音韵母前{古平声→今读[ ]。古仄声→今读[ ]。{钱、酋、秦

贱、就、静

澄母{彻:古平声→今读[ ]。知:古仄声→今读[ ]。{肠、缠、茶、沉、虫赵、治、丈、柱、宙(少数读[ ],

如“择、泽”)

崇母{初:古平声→今读[ ]。庄:古仄声→今读[ ]。{愁、雏、查、巢助、撰、寨、状(与“止”“志”韵拼合,今

读[ ],如“士”“事”。)

船母{昌:古平声→今读[ ]。书:古仄声→今读[ ]。{船、唇、乘示、顺、述(平声“麻、真”二韵今

读[ ],如“神、赊”;)

在洪音韵母前{古平声→今读[ ]。古仄声→今读[ ]。{随、松似、遂(“之”韵今读[ ],

如“词、辞、祠”。)

邪母 在细音韵母前{古平声→今读[ ]。古仄声→今读[ ]。{徐、涎

袖、绪

“尤”韵今读[ ],如“囚、泅”

匣母

{在洪音韵母前→今读[ ]。在细音韵母前→今读[ ]。{胡、户、何、华、浩匣、谐、现、悬、形

禅母{昌:古平声→今读[ ]。书:古仄声→今读[ ]。{仇、蟾、忱社、誓、善(平声“麻、脂、之、宵”四韵

今读[ ],“虞”韵读[ ]。)

49、和现代汉语相比,《广韵》的韵母有哪些特点? 和现代汉语相比,《广韵》的韵母比较多,这是和当时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的情况密切相关的。现代汉语已经以复音词为主,因而韵母较之《广韵》的韵母大为简化,许多《广韵》中的不同韵母,到普通话里已经合并为一个韵母,如“肴”、“萧”、“宵”三韵,按王力先生的归纳,应有[au][ieu][i u]三个韵母,在普通话里就只有一个[iau]韵母了。

另外,由于塞音韵尾的脱落和双唇韵尾并入舌尖鼻辅音韵尾,使“屋[-k]”与“乌”、“揭[-t]”与“街”、“夹[-p]”与“家”的韵母没有了区别;使“针[m]”与“真[n]”、“音[m]”与“因[n]”、“蓝[m]”与“兰[n]”等合而为一了。

这些变化,使《广韵》的韵母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减少,从而形成现代汉语的韵母系统。 50、和现代汉语相比,《广韵》音系的声调有哪些特点? (1)古平声字分化为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

清音声母

今阴平

古平声 浊音声母 今阳平

(2)古上声中的全浊声母字演化为普通话的去声。 清音声母

今上声

次浊声母古上声 全浊上声 今去声

(3)古去声不论声母清浊,普通话一律读去声。

清音声母

古去声 全浊声母

次浊声母

(4)古入声归入普通话四声之中。

阴 清音声母 今 音 阳 上 去

古入声 次浊声母 今去声

全浊声母 今阳平

51、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来源:

(1)阴平——来自古平声清音声母的全部字和古入声清音声母的一部分字。

(2)阳平——来自古平声全浊声母和古入声全浊声母的全部字,外加一小部分古入声清音声母字。

(3)上声——来自古上声中的清音声母和次浊音声母字,外加一小部分古入声清音声母字。

(4)去声——来自古去声的全部字(不论清浊)、古上声的全浊声母字和古入声的次浊声母字,再加上少数古入声的清音声母字。

52、举例说明反切以前主要有哪些注音方法:

反切注音法出现以前,语言教育上曾用过“譬况”、“读若”、“直音”等方法来替某个汉字注音。

○1、譬况法:

譬况法是用打比方、作比较或描写发音状况的方法来替一个汉字注音。古代学者对字音的譬况有“长言”、“短言”、“急气”、“缓气”等。

长言、短言:

《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齐人语也。”

急气、缓气:

《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吕氏春秋·慎行》:“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崔杼之子相与私闀(閧)。”高诱注:“闀读近鸿,缓气言之。”

○2、直音法:

直音法就是用一个完全与被注字同音的字注音的方法。如

《汉书·高帝纪》:“沛公起如厕……从间道走军。”服虔注:“走音奏。”颜师古云:“走谓趋向也,服音是也。”

○3、读若法(读如、读曰、读为):

读若法就是用一个读音相似的字去给另一个字注音的方法。如

《说文》:“瑂,石之似玉者。从玉眉声,读若眉。”

《吕氏春秋·季冬纪》:“是月也,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高诱注:“渔,读如《论语》之语。”

53、反切产生于何时,通常认为反切是由谁创造的?:

“反切”一词最早见于宋·魏了翁《师友雅言》。一般认为与佛经的翻译有关。大约在东汉末年,人们在梵文和吐火罗文的启发下,利用拼音的原则,将汉字的的音节结构分为前后两部分,然后分别用两个汉字为一个汉字注音,这就产生了反切。

关于反切的创始人,过去通行的说法是孙炎。

54、反切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正如清代著名学者陈澧所言:“以二字为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上字定其清、浊,下字定其平、上、去、入;上字定清、浊而不论平、上、去、入,下字定平、上、去入而不论清、浊。”这段话概括起来说: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同声母、同清浊;反切下字与所切之字同韵母、同开合口与四声。如“东,德红切”,“东”是被切字,“德”是反切上字,“红”是反切下字。其中“东”与“德”同属端纽、清音,“东”与“红”都属“东”韵、合口、平声。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反切的基本方法简化为四句口诀:上字取声,下字取韵;上字定清浊,下字定四声。如“都困切”,上字取其声母“d”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ùn”,即拼合为“dùn”。

55、运用反切变例的一般规律,给下列反切写出普通话的读音:

苦寒切息林切他回切九鱼切徒干切渠希切力居切同都切

侯古切徒古切胡改切公户切康杜切奴亥切渠记切徒故切

其遇切徂浪切度侯切部迷切度官切巨员切古巷切呼教切

口陷切古玄切举韦切去随切许委切巨王切子亮切仓经切

才句切似鱼切将遂切七冈切息郞切千邓切即里切将几切

息夷切详里切於丙切哀都切於良切羊己切余亮切余廉切

于纪切雨元切永兵切补过切普火切布玄切眉殒切薄官切

莫霞切匹绛切博江切敷微切抚文切方遇切府远切昌里切

章与切如延切食邻切肤之痛居之切匹战切力主切鉏里切

56、何谓“叶韵”?

南北朝以后,研究《诗经》的人有“叶韵”(也叫“协句”)的说法。为当时的人读起《诗经》来,觉得许多地方不谐和,于是他们认为某字应该改读为某音,以求得谐和。如《诗·邶风·燕燕》第三章:“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南北朝时期的沈重在其《毛诗音》中于《邶风·燕燕》第三章“远送于南”下注云:“协句,宜乃林反。”以求与“音”“心”的读音协和。这就是所谓的“叶韵”。对“叶韵”说进行彻底批判的是明代的陈第。

57、研究上古韵部所依据的材料和方法:

音韵学家研究上古的韵部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以《诗经》的入韵字和汉字的谐声系统。此外,前人还利用古书中的“假借”、“异文”等材料分析上古的韵部。

58、上古韵部的分部:

顾炎武:顾炎武的《古音表》分古音为十部,

江永:分古韵为十三部,即在顾炎武古韵十部的基础上又分出三部。

段玉裁:分古韵为十七部。

戴震:把上古音分为二十五部。

孔广森:主张把古韵分为十八部。

王念孙:主张把古韵分为二十一部。

江有诰:主张把古韵分为二十一部,分法与王念孙基本相同。

其它:严可均著《说文声类》,分古韵为十六部;夏炘的《诗古韵表集说》定为二十二部;张惠言著《说文谐声谱》,分古韵为二十部等等。

清代以后,古音学的研究到了章太炎和黄侃手中又进了一大步。

章炳麟,主张把古音分为二十三部。

黄侃:把上古汉语的声母分为十九类,把韵分为二十八(部)。

王力:早年也把古韵分为二十三部,晚年的时候,王力主张分十一类二十九部,楚辞时代应该是三十部,即从东部分出一个冬部来。

甲类之支 e 鱼 a 侯 o 宵幽 u 职k 锡 ek 铎 ak 屋 ok 沃k 觉 uk 蒸ng 耕 eng 阳 ang 东 ong 冬 ung

乙类微i 脂 ei 歌 ai 物t 质 et 月 at 文n 真 en 元 an

类缉p 盍 ap 侵m 谈 am

59、研究上古声母所依据的材料与方法:

我国的语音学家在上古声母的研究方面,主要依据以下几种材料。

1、谐声偏旁:

2、异文:

3、异切:

4、读若:

5、声训:除此而外,还可以利用现代方言中所保留的一些古音来确定上古的声母。

60、有关上古声母研究的重要论断:

○1古无轻唇音:

这是清人钱大昕提出来的,他在《十驾斋养新录》卷五中说:“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也就是说上古只有“帮滂並明”四纽,没有“非敷奉微”四纽。“非敷奉微”四纽是中古时期才从“帮滂並明”四纽中分化出来的。

○2古无舌上音:

这也是钱大昕的发现。他在《十驾斋养新录》卷五《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一文中说:“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三母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也就是说,钱大昕认为中古“知彻澄”三母,实际上是由上古的“端透定”三母分化出来的,也就是说,上古没有“知彻澄”三个声母。

○3娘、日归泥:

这是近人章炳麟在《国故论衡·古音娘日二母归泥说》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古音有舌头泥纽,其后别支则舌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

但是现代语言学家王力、邵荣芬、管燮初等人主张还是让日母独立。

○4喻三归匣:

这是近代音韵学家曾运乾在他的《喻母古读考》(原载《东北大学季刊》第二期,杨树达《古声韵讨论集》转载)一文中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喻母三等字(曾运乾称作‘於’母,今多称作‘云’或‘于’母)是从古代的匣母中分化出来的。

○5喻四归定:

这也是曾运乾在他的《喻母古读考》中提出来的。也就是说,上古的喻母四等字(今多称‘以’母)在上古应属定母。

○6照二归精:

这是近代学者黄侃提出来的。黄氏根据《切韵考》里陈澧对正齿音一组的分析,从原来的“照穿床审禅”五母中,再分出“庄初崇生(黄侃叫“庄初神疏”)”,即照系二等字,把它们归并到“精组”,也就是说,他认为照系二等字“庄初崇生”(今变音)来源于齿头音“精清从心”(古本音)。

黄侃的论断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例证并不是十分充分,故其说还没有形成定论。

61、王力先生确定的上古声母:

上古到底有多少个声母,目前专家们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许嘉璐《古代汉语》暂定为二十八个,王力《汉语音韵》定为三十二个,而在《同源字典》中又定为三十三个。且各声母名称或有不同。兹按王力《古代汉语》将上古三十二个声母列表如下:

牙音:见溪群疑

舌音:端(知)透(彻)定(澄)泥(娘)余(喻四)

章(照三)昌(穿三)船(床三)书(审三)禅

唇音:帮(非)滂(敷)並(奉)明(微)

齿头:精清从心邪

庄(照二)初(穿二)崇(床二)山(审二)

喉音:影晓匣(喻三)

半舌:来

半齿:日

训诂学复习资料

贰练习题 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 1、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之学被叫做小学,又叫做汉学或朴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三个分支学科。 2、训诂发生于先秦,始盛于汉,极盛于__清代____;训诂之为学是由__《尔雅》____建立的,而第一个提出“训诂学”这一名称的学者则是___黄侃_____。 3、作为术语,“训”、“诂”二字单称最早见于____《尔雅》______一书;而二字连言则最早见于《毛传》一书,此书的全称是《____诗故训传_______》;“训诂”复语在__汉__代已经用得很普遍。 4、“谓”这一术语的基本作用是_______解释具体义_____________;段玉裁认为用来“义隔而通之”的术语是“_犹___”;标志被释词属于名词的术语是“__所以____”;“之言”、“之为言”这两个术语的作用是___声训_____。 5、《说文》:“天,颠也。”这一训释,从训诂构成看,属于___声训_____,而从训释方式看,则属于___直训(语词式)_____。 6、训诂学的本体即研究对象是___训诂_____;而训诂学的任务,按黄侃的话说,是“__________论其法式,明其义例__________,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 7、“自”、“止”、“之”、“孔”、“各”、“天”、“朱”、“武”、“叔”、“特”等十字的本义分别是__鼻、足、到…去、囟门、来到、头(首、)、树桩、征伐、拾取、牛父(公牛)。 8、《墨子》“野于饮食”,《左传》“室于怒而市于色”,这两个语句的辞例是___倒文____;《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的辞例是___对文____;《论语·述而》“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孟子·离娄》“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这两处语句的辞例是___变文_____;《论语·乡党》“迅雷风烈必变”,《淮南子·主术训》“疾风而波兴,木茂而鸟集”,这两处语句的辞例是____变文____;《礼记·玉藻》“大夫不得造车马”,《史记·仓公列传》“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这三处语句的辞例是___复文_____。 9、____《尔雅》____、《说文》、《方言》、___《释名》_____是成书于两汉的四大辞书,其中《方言》的全名是《________輏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____》,著者是__扬雄____。

音韵学基础知识word精品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广韵》61 平声韵: 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 二、《广韵》34 入声韵: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 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三、《广韵》35 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 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 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 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 r 1 ^*7* 齿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 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 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 半舌:来 、[/ r 1— 半齿 :日 六、王力上古29 韵部:七、王力上古32 声母: 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 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 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 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 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 幽觉唇音:帮滂并明 微物文 脂质真 歌 月寒缉侵叶谈 八、《中原音韵》19 韵部表: 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尤侯侵寻监咸廉纤 九、《中原音韵》25 声母表: 崩烹蒙风亡东通农龙工空仰烘邕宗从嵩钟充双儿 章昌商戎 庚青

十、十三辙韵目表 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 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 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 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 2、只有一二四等的: 3、只有一四等的: 4、只有二三等的: 5、只有三四等的: 6、只有三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 知彻澄娘照穿床审喻(三等云,四等余)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 7、只有四等的: 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 1、一等:冬模泰灰哈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 2、一三等:东戈(2) 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 4、二三等:麻庚(2) 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 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 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 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 止遇果宕曾流支脂之微 鱼虞模歌 戈阳唐 蒸登 蟹:齐佳皆灰哈祭泰夬废 臻:真谆臻文欣魂痕 山:元寒桓删山先仙 效:萧宵肴豪 假:麻 尤侯幽 深:侵梗:庚耕清青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汉语音韵讲义练习题参考答案

汉语音韵讲义练习题参考答案 001、古声母分系分组的名称是什么 答:古声母分为四系十二组。分别是帮系、端系、知系和见系。其中帮系包含帮组、非组;端系包含端组、泥组和精组;知系包含知组、庄组、章组和日组;见系包含见组、影组和晓组。 002、帮系有哪些声母帮组有哪些声母 答:帮系的声母有帮、滂、并、明、非、敷、奉、微。其中前四个是帮组的声母。 003、端系有哪些声母每组都包含些什么声母 答:端系的声母有端、透、定、泥(娘)、来、精、清、从、心、邪。其中前三个是端组的声母;泥(娘)、来是泥组的声母;精、清、从、心、邪是清组的声母。 004、知系有哪些声母每组都包含些什么声母 答:知系的声母有知、彻、澄、庄、初、崇、生、章、昌、船、书、禅。其中前三个是知组的声母;庄、初、崇、生是庄组的声母;章、昌、船、书、船是章组的声母。 005、庄组和章组旧来的名称是什么 答:庄组和章组旧来的名称叫“照穿床审禅”(照组)。 006、“照二”我们叫什么“照三”我们叫什么 答:“照二”我们叫“庄初崇生”,“照三”我们叫“章昌船书禅”。 007、云母和以母旧来的总名是什么 答:喻母。 008、全浊有哪些声母次浊有哪些声母 答:全浊声母有并、奉、定、澄、从、邪、崇、船、禅、群、匣;次浊声母有明、微、泥(娘)、疑、喻、来、日。 009、古平声是按照什么条件分化为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的 答:“平分阴阳”。即古代清声母的字普通话中读阴平,浊声母的字普通话中读阳平。

010、试举五个古平声清声母字,五个古平声浊声母字。 答:天、花、山、东、开是古平声清声母的字;田、同、洪、才、徐是古平声浊声母的字。 011、“冰冯添甜烘红英迎”这八个字。哪些是古清声母字,哪些是古浊声母字 答:冰添烘英是古清声母字,其余是古浊声母字。 012、从《方言调查字表》中举出十个全浊上声字,看看在北京语音里归到哪个调里了,在你自己的方言里是个什么调 答:湛、渐、朕、舅、纣、妇、部、厚、幸、静,这十个字在北京语音都归入了去声里了。在我的言中湛、朕、妇归入了去声调,其余还保留了上声调。 013、你的方言有没有入声试人表中举出十个全浊入声字,看看在你的方言里是什么调。 答:我的方言入声字的促声已完全消失,但有些字还保留了入声调。如:十、习、直、食、获、掷、释、白、昨、宅,其中的十、习、白、昨变成了阳平调,其余还保留了入声调。 014、全浊声母怎样影响今调类的分合次浊声母呢 答:古全浊声母和次浊声母的平声字在普通话里都读阳平;古全浊声母的上声字今读为去声,次浊声母的上声字今还读上声;古全浊声母的入声字今读阳平,次浊声母的今读去声。 015、普通话语音的去声比古去声的范围扩大了,为什么除了古去声外,还包括一些古代什么调类的字 答:普通话中的去声字除了古去声字外,还包括古代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和次浊声母的入声字,所以比古代的去声范围扩大了。 016、你自己的方言分不分阴去和阳去如果分,是按什么条件分的 答:我的方言分阴去和阳去,其中古清声母的去声演变为阴去,浊声母的去声演变为阳去。 017、“平上去入”四个字分别代表古代四个调类,为什么在普通话里只有两个调,“平”字是阳平,“上去入”三个字都是去声 答:“平”字属于古代的全浊声母,按照“古浊声母的平声字今读阳平”的演变规律,所以它读阳平调;“上”在古代是上声字,因为它的声母是全浊声母,按照“全浊声母

(完整word版)音韵学复习提纲

音韵学复习提纲 1.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的分支? 音韵学(historical phonology),又叫声韵学,或者历史语音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的学科。是一门传统的学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古代是“小学”的一个门类,是“经学”的附庸。 音韵学可以分为四个门类: 今音学:以《切韵》系韵书爲对象,研究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这里的“今”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古音) 古音学:是相对“今音学”来说的,以《诗经》的用韵和谐声字爲主要材料,研究先秦两汉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上古音) 等韵学:得名于等韵图。用字母、等、呼等概念分析反切原理和发音方法,并以韵图的形式分析汉语的音节结构。 北音学:对象是近代反映北方语音的韵书、韵图。(近代音) 2.关于声母的概念 (1)声母 聲母(initial consonant)是指音節開頭的輔音。在音節開頭没有輔音的情况下,也可以認爲存在一個“零聲母”。而實際上普通話中真正的零聲母是非常少的。實際發音中往往帶有一个喉塞音或同部位的半元音。 聲母由輔音構成,但是輔音並不一定是聲母。輔音還可以充當韻尾。(-m, -n, -?, -p, -t, -k, -l, -?)。有些輔音(一般是響輔音)還可以自成音節:呣m(北京),五?、唔m(廣州)。甚至跟聲母相拚成一个音節:湯th?,鋼k?,郎n?,桑s?(廈門)。 (2)声类 反切上字的分类,由反切上字系联、归纳而来。《广韵》中452个反切上字,最多可以分析为52声类。 (3)字母 在音韵学上,古代学者称呼声母的别名,指字音的开头部分。字母的產生與佛教的傳播有關。在翻譯佛經的過程中,人們接觸到一種跟漢語、漢字完全不同的語言和文字,即梵語文。梵文是一種拚音文字,以輔音字母爲中心,元音用附加符号表示。受梵文的啟發,中國的音韻學家創立了字母。 最早創制字母的人一般認爲是唐末的和尚守温。他的字母有三十個,見於敦煌發現的《守温韻學殘卷》。现在音韵学上流传的三十六字母是经后人曾补过的,它大致代表了唐、宋间汉语语音系统的三十六个声母。 (4)五音 音韵学家根据声母发音部位的不同,把三十六字母分为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唇音五类,即所谓“五音”。《玉篇》卷末所附的《五音声论》以及《广韵》卷末附的《辩字五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广韵》61平声韵: 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 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 二、《广韵》34入声韵: 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 三、《广韵》35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 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 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 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 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 齿音: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 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 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 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 半舌:来 半齿:日 六、王力上古29韵部:七、王力上古32声母: 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 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 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 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 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 幽觉唇音:帮滂并明 微物文 脂质真 歌月寒 缉侵 叶谈 八、《中原音韵》19韵部表: 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 九、《中原音韵》25声母表: 崩烹蒙风亡 东通农龙 工空仰烘邕 宗从嵩 钟充双儿 章昌商戎

十、十三辙韵目表 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 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 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 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 2、只有一二四等的:匣 3、只有一四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 4、只有二三等的:知彻澄娘照穿床审 5、只有三四等的:喻(三等云,四等余) 6、只有三等的: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 7、只有四等的:邪 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 1、一等: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 2、一三等:东戈(2) 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 4、二三等:麻庚(2) 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 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 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 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 止:支脂之微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 遇:鱼虞模臻:真谆臻文欣魂痕 果:歌戈山:元寒桓删山先仙 宕:阳唐效:萧宵肴豪 曾:蒸登假:麻 流:尤侯幽梗:庚耕清青 深:侵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音韵学的经验

上海师大潘悟云教授和社科院语言研究所麦耘教授学习音韵学的经验 每一门学问,都有一些需要死背的内容,即使像数学这样严密靠逻辑演绎的学问,还要背一些数字,如圆周率3.1416,还有不少的公式。但是,越是成熟的科学,需要死背的东西就越少。语言学是一门不成熟的科学,但是在社会科学中,语言学将率先成熟化,率先向精密科学靠拢。而语言科学中,语音属于表层,更容易精密化。音韵学如果还要继续发展的话,还有它的生命力的话,就要大幅度减少死背的内容。 音韵学中最关键,也最令人生畏的地方,就是背中古的音韵地位。现在一些学校讲音韵学,只讲一些知识性的内容,中古有哪些韵,哪些摄,哪些等,上古有哪些韵部,还有什么阴阳对转、古本音变音之类,令人如堕五里云雾,越学越糊涂。但是这些学了以后,实际上连音韵学的门槛都还没有进入。你如果不把常用字的中古音韵地位牢记在心,不要说不能研究音韵学,就连音韵学的著述都难以看懂。有些训练有素的高校,特别是一些很严谨的学者,是要学生死背中古音的。如本版向柏霖的贴子说,他在沙加尔的指导下背了两年多。包拟古的基本教材是高汉的《汉文典》,他要学生熟读上面的音形义。我见过一些老前辈,他们大体有早年的童子功,从小就开始死背了。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一位张世禄先生的弟子,算是我的师兄,问张先生如何背《广韵》。张先生说,每天背几个,长久了就会记住了。据说还有一位老先生,是要弟子把《广韵》抄九遍。这些老前辈的做学问功夫我是很佩服的。但是,在他们那个年代还可以这样做,他们从小就开始熟读古书了。但是我们在复旦读研究生的时候,被文革耽误了青春,都是三十多岁的人了,再花几年时间去死背是不现实的。更重要的是,音韵学是一门科学,科学主要是靠规则,而不是死背。你即使把一本《广韵》都背下来,而对于整个语音史的规则毫无所知,岂不成了两脚书厨。你可能要问,那你说该怎么办?好,我就来谈我背《广韵》的经验。 文革期间,有幸认识郑张尚芳先生,当时他虽然还是温州渔械厂的一名磨工,但是在音韵学、方言学方面已经卓然成家了,不信你可以看看1964年《中国语文》上的《温州音系》与《温州话的连读变调》,当时他只不过二十几岁,但是至今仍很少有人对方言作这样细致而深刻的描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精通音韵学,我文革中认识他的时候,他35岁,对《广韵》如数家珍,我是佩服得不得了。不久,他就要我作他的助手,共同构拟上古音。 他要我做的工作就是模仿董同龢先生的办法,把一个个汉字往他构拟的上古音框架中填。但是,这个工作只有熟悉中古音的音韵地位才能作。我以前耽溺于作诗填词,背过诗韵,那只不过是106韵,我还是不甚了解,特别入声韵,真是记不住,现在要记206韵,那怎么做? 他教了我一个诀窍。我当时在温州锅炉厂的政宣组作事,生产瘫痪,正好无事,就把门关起来,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大体上把常用字的中古音韵地位记住了,从此就跟着他做上古音的研究。并非我是什么天才,一是这个办法好,靠规则推,不要死记。二是靠的温州话。温州8个声调,严格地与古四声八调对应,声调方面我就不需要记了。温州有清浊之分,也严格地与中古清浊对应。《广韵》中有些韵,其他地方很难分得开来,但是温州分得很清楚。 如效摄的豪肴宵萧,温州就是四个不同的读音,只是宵萧有点混。东三与锺韵读音不一样。 有了这两个法宝,我在一个星期以后就跨进了音韵学的门槛。 你可能会问,我们不是温州人那怎么办?其实有些地方的方言比温州话更接近古音。就算你是北方人吧,也无妨,总的原则不变,只是学起来的速度会有不一样。这几年我给研究生上音韵学课,就是用这种办法让他们记中古音的音韵地位,而且用的是北京话,而不是温州话。下面我就讲一些最基本的方法。 在这以前,你应该具备音韵学的一些常识:中古有哪些韵,哪些声母,哪几个等,哪几个声调,哪几个摄,每个摄包括中古的哪几个韵,上古有哪几个韵部,等等。 第一步,归纳每个中古音类在普通话中的读音,用《方言调查字表》做起来并不难。把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 一,音韵学概述 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 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 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1)声母 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2)五音,七音 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3)反切 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黄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 反切原称为反或翻,安史之乱后,因忌讳反,改称为切。 1 反切的缺点如下: 1,做不到一声一符,一韵一符。同一声母,可以用许多汉字作反切上字,同一韵母,也可以用许多汉字作反切下字。如表示T声母的反切上字,就有都丁多当德得冬等七个。《广韵》一书中反切上字就有四百多个,反切下字有一千多个。 2,由于语音的变化,方音的关系,给人们掌握反切带来了困难。 (4)清浊

音韵学复习题一

音韵学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 1.传统音韵学可以细分为四个部门:、、、。 2.上古音是指时代的语音。研究上古音的主要材料是。 3.中古音是指时代的语音。研究中古音的主要材料是。 4.、、和现代分别是音韵学的萌芽期、创立期、发展期和全盛期。5.明朝陈第明确提出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的理论。 6.最早创立字母的是唐末一个名叫的和尚,他创立的字母是个。 7.“五音”是根据来分的;清浊是根据来分的。 8.“五音”指的是唇、舌、、、喉五类音。 9.“七音”就是“五音”再加上和。 10.传统音韵学上,声母简称为,又叫,或者合起来叫。 11.传统三十六字母中,喉音包括现代所谓零声母、和三类音。 12.宋元时代将韵母分为呼和呼。 13.时期产生了反切注音法,它是在启发下产生的。 14.反切注音的原则是、。 15.《切韵》的作者是,成书于公元年,共有韵。 16.《广韵》的作者是,书成于公元年。 17.《广韵》的韵目按四声计有个,以平赅上去入则有个韵部。 18.《广韵》音系,入声韵只和相配,而不和相配。 19.《广韵》各韵目中每一个圈下第一字附有反切,代表一个,或一组。20.《诗韵》又称,由南宋平水人据《广韵》合并为韵,后被金人合为韵。 21.《广韵》的精华是它的,清代陈澧首创法来研究中古音。 22.中古时期的四声是、、、,其名称起于时期。 23.我国最早的韵书是三国魏人的。 24.《广韵》共有个反切,其中包含个反切上字,个反切下字。二、名词解释 1.音韵学2.今音学3.古音学4.等韵学5.北音学6.五音7.字母 8.韵部9.韵摄10.韵目11.小韵12.阴声韵13.阳声韵14.入声韵 三、简答题 1.传统音韵学的四个部门是什么?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韵和韵母的差别是什么? 3.根据韵母韵尾的不同,可以将韵母分为哪三类?它们各自以什么收尾? 4.中古平声按照什么条件分化为现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请举例说明。 5.现代普通话中的j、q 、x声母来源于中古哪两组声母?其演变条件如何? 6.现代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来源于中古时期的哪些声母? 7.中古“见溪晓”和“精清心”演变为普通话的什么声母?演变的条件是什么? 8.中古的“并、定、群、从”几个全浊声母分别演变为普通话的哪些声母?演变的规律如何? 9.现代普通话的去声的三个来源是什么? 10.《广韵》阳声韵和入声韵相配的原则是什么? 11.《广韵》声母与36字母相比,有何不同? 12.现代普通话中的零声母来源于中古的哪些声母?

(16)《汉语音韵学》笔记整理(1)

(16)《汉语音韵学》笔记整理(1) 编著者:龙庄伟 语文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 全书主要内容: 第一章总论 一、音韵学 1,什么是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语音学和音韵学 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从生理、物理属性两方面对语音进行研究。 主要有三个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

还有所谓的实验语音学。 普通语音学。 音韵学是研究某种语言的语音和该语言语音系统中语音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音位学,包括研究某种语言历史上的语音变化等。 音韵总与一种具体的语言相联系,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 它们在观点、方法上也有不同。 音韵学侧重音类的划分,侧重语音系统的归纳整理; 语音学则侧重于发音原理的分析。 3,音韵学的功用 二、汉语语音的分期: 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情况,主要凭借书面文字材料。根据文

字材料性质,一般把汉语语音的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上古期:公元四世纪以前(晋代以前) 对应语音上古音 研究上古音的称之为古音学 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 中古音 今音学 近古期:公元十二世纪到十七世纪 近代音 北音学 现代期:公元十七世纪到现代 现代音 现代音的研究一般包括在现代汉语里 古代还有一种研究和分析汉语语音的专门学问——等韵学。

这样,汉语音韵学分为四个部门: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严格来说,这只包括一半内容,只把几个代表时期横的面进行了剖析,属于共时的研究,都不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 对于语音发展规律的研究,形成了汉语语音史这个部门。 三、汉字标音方法: 1,反切以前的标音方法: 早期,直接口授法 后来,形声字的偏旁曾经被当作识字的拐棍用过 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譬况法(包括读若法)、直音法。 2,反切 3,音位学标音法

第三讲,音韵学基础知识

第二讲、音韵学基础知识 这一讲介绍以下内容: ①与声、韵、调有关的术语 ②与古代注音方法有关的术语 ③传统三十六字母 一、与声母有关的术语 ㈠、声、声纽、纽 这一组术语指声母。“纽”义为“枢纽”,古人认为声母在汉语音节中非常重要,是汉语音节的枢纽,所以称作“纽”或“声纽”。 ㈡、五音、七音、九音、舌齿音 这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发音部位给辅音分的类。 五音:古人将辅音的发音部位分为唇、舌、

齿、牙、喉五类,称为五音。 七音:古人从五音中的舌音分出半舌音、五音中的齿音分出半齿音,加上原来的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合称七音。 九音:古音在七音的基础上,将唇音分为重唇、轻唇两类,将舌音分为舌头、舌上两类,称为九音。 舌齿音:古人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合为一个大类,称为舌齿音。 ㈢、清、浊、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这一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声母的发音方法对辅音作的分类。 辅音的发音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成除阻方式:塞、塞擦、擦、鼻、边 塞音:[p][ph][t][th][k][kh]

塞擦音:[ts][tsh][t?][t?h][t?][t?h] 擦音:[f][s][x][?] 鼻音:[m][n][?] 边音:[l] 第二,呼出气流强弱:不送气、送气 不送气:[p][t][k][ts] [t?][t?] 送气:[ph][th][kh] [tsh][t?h][t?h] 声带颤动与否:清音、浊音 清音:[p][t][k][ph][th][kh] 浊音:[m][n][l][?] ⑴清、浊 指清音、浊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不带音是清音。反之,发音时声带颤动、带音的是浊音。关于清浊,古人又结合其它发音方法,进一步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音韵学复习题

音韵学复习题 一、解释下列术语 1、字母: 宋朝时有人提出“三十六字母”的说法,字母这里就是声母的意思,至于为什么叫字母,这个和梵语有关。 2、阳声韵: “阳声韵”指以鼻辅音―m,―n,―ng等收尾的韵。王力归类的阳声韵包括,蒸部、东部、冬部、阳部、耕部、真部、文部、元部、侵部、谈部 3、七音: 宋元等韵学家依据守温字母,在唇、舌、齿、牙、喉五音之七音相关记载 外,又增加半舌(来母)和半齿(日母)两类,合称七音。如宋代郑樵在撰《七音略》时,就采用七音分类来制等韵图。其中,齿音又分齿头、正齿,舌音又分舌头、舌上,唇音又分重唇、轻唇。这些分类,经多数韵书沿用,已约定俗成,虽不尽合理,但在讨论古音时,必须懂得它们。 4、清浊: 语音的清声与浊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 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上:“ 陆法言著《切韵》,时俗不晓其韵之清浊,皆以法言为吴人,而为吴音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至於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5、假二等 6、早梅诗 《早梅诗》是明朝兰茂在《韵略易通》里作的,它给出了明朝官话的全部声母。 《早梅诗》每个字代表一个声母的一首五言绝句,见于明代兰茂的《韵略易通》。用诗的形式写下来,为了便于记诵。原诗如下: 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d f p z m h n ═ zh k b s" υ" r g ch c t sh l 下面一行是汉语拼音。这里═表示零声母即以元音开头的字。“υ”是唇齿摩擦音。现代北京音香山一带摩擦极轻,天津音摩擦就极重。从诗里归并声母看,“见”代表g-(giɑn),“雪”代表s-(süe),尖团字还分得开。这或许是作者在这一点上遵从多数方言,或许是当时“官话”语音确实有这种区别。从清乾隆八年(1743)“存之堂”(书坊名)写《圆音正考》,就汉字对译满语声音不准确提出批评一事看,后一个推测比较近真。把《早梅诗》的声母按发音部位排起来,就得到(如图),再加上,恰好二十。说这首诗代表的音韵格局是现代北方音的前身大致不错。所以在后代讲音韵的书里,如清代李汝珍的《音鉴》等,都常引用。把归并所得的字母作成诗并不止兰茂作过。远在唐代,就有日本和尚空海作过类似的《伊吕波歌》。李汝珍也作过“春满尧天……”《行香子》词以及《太平歌》(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这么做,提高了音韵学的普及性,可是把等韵等从印度声明学传来的按发音部位分类和按发音方法排序次的严格科学精神给削弱了。 7、阴阳对转

音韵学课件

音韵学基础 一、音韵学常识 掌握国际音标的基本知识,如与拼音字母写法的区别、读音、语音特征等。 二、音韵学基本概念 掌握、理解重要的概念。 三、中古音概说(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古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演变规律。 四、诗律(重点、难点) 掌握律诗平仄的有关内容 五、上古音概说(重点) 重点掌握上古汉语的韵部系统和声母研究成果 参考书目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80 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1982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2 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1981 殷焕先《反切释要》山东人民出版社 1979 殷焕先、董绍克《实用音韵学》齐鲁书社 1990 一、音韵学常识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 传统音韵学一般分为四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北音学和等韵学。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北音学是研究近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 汉语语音发展史分期: 分期时间代表音系 上古音先秦两汉《诗经》音系 中古音六朝到唐宋《切韵》音系 近古音元明清《中原音韵》音系 现代音“五四”以后普通话音系

《国际音标》:见附表。 注意掌握: 1、国际音标与拼音字母写法上的区别。 2、读音 3、语音特征 舌面元音舌位图: 子夜歌 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二、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一)声方面的术语 1、声纽: 即声母。又称音纽或纽。大概古人以为声母是一个字音的枢纽,所以将它称作声纽。 2、字母:声母的代表字。 相传是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当时汉语声母的实际创制的,共有三十个,每个字母代表的声母就是它自身的声母。 到了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对这三十个字母的次序及取字进行了整理,增补了六个字母,即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这三十六字母大致体现了唐末宋初汉语的声母系统。

古代汉语考研专用习题系列: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课程习题集

文字学 古代汉语·音韵学课程习题集 训诂学 一、文字学部分 1、简述中国古代字典萌芽、成型和发展的历史线索。 2、简述《说文解字》。 3、简述古代文字学理论研究概况。 4、简述金石学产生、发展的历史情况。 5、简述甲骨学初兴情况和初期著作。 6、熟记古代重要文字学著作的基本情况。 7、简述古代《说文》学历史。 8、试就原始社会晚期陶符能否看作汉字源头谈谈你的看法。 9、试就汉字应否改为拼音文字谈谈你的看法。 10、任选一首唐诗、宋词作品,逐个指出各字的结构类型。 11、查出《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有不能纳入六书或三书的字,并分别归类列成字表。 12、针对象形只能是独体字的说法谈谈你的意见,并思考持这种主张的学者为什么会这样说。 13、从《古文字类编》中找出一些“多形”的形声字,并说明这样认定的理由。 14、简析形声字声旁兼表意现象的原因。 15、简析古人把假借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并列为六书之一的原因,并简略评价“四体二用”说。 16、试对三书说分析、评价。 17、查阅《古文字类编》和《简化字总表》,分别举例说明汉字形体简化的各种手段。 18、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分别举例说明汉字分化、合并的各种途径。 19、查出《简化字总表》中所有古代不属于繁简字关系的例子,例为字表。 20、查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所有因词义引申而形成的多音多义字,并分别简略说明。 21、查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所有因假借而形成的多音多义字,并分别简略说明。 22、查出《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有狭义同形字,并分别简略说明。 23、试举出教材以外若干同义换读的例子,并简略说明。 24、查出《异体字整理表》中所有古代不属于异体字关系的例子,列成字表。 25、查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所有古今字的例子,并简略说明。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 本知识 第一节汉语音韵结 构特点 学习音韵学,首先要分析汉字的字音, 要了解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使用拼音文字的印欧语言,分析语音一 般以音素为分析单位。 汉字的语音分析以音节为单位。 什麽叫音节呢?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 一个音节写下来也就是一个字,所以汉字是文字单位,也是语音单位。 特殊:有时有的词有轻音或儿化. 传统音韵学分析字音的方法,一般是把 每个字音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做“声”,後一部分叫做“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贯穿在整个字音上的,那就是音高,即字调。一个字音一般都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语音学上,韵头又叫介音,韵腹也称主 要元音,韵尾指收音。

1 / 36 汉字字音结构有八种情况。从这八种情 况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第一,每一个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个成 分; 第二,韵腹(主要元音)和声调是每个 字音必备的成分,不可缺少; 第三,声母、韵头和韵尾,并不是每 个字音非有不可的成分。汉语音韵学上没有声母称作零声母。(语言学上看成一个音位) 这三点是现代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原 则和特点。 第二节反切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 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也是古代对汉字 字音结构的分析,已有科学的认识。 古代直行书写,反切的两个字一个在上, 一个在下。 反切的基本原理:上字取声,下字取韵, 调。 反切上字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简称为

切下字,“?”称为被切字。反切的原理 2 / 36 跟拼音基本相同。但是反切的拼音方法跟拼音文字(音素文字)的拼音方法不一样. 早期反切用字都是任意的,只要与被切字同声母的字都可以拿来作切上字,只要与被切字同韵母的都可以拿来作切下字。 反切注音在汉字的注音法上是一大进步。因为在汉魏以前,汉字注音一般都是采取打比方的方法,叫做“譬况”。 如《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 多旄犀。”东汉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如《淮南子·原道训》:“蛟龙水居。” 高诱注:“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 这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不准确。 还有一种叫“读若”或“读如”;《说文 解字》用得比较多, 玉部:“珣,读若宣。” 山部:“宋,居也,…,读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

《语言学概论》课程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语言是人类社会的,而且也是思维的工具。 3.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关系和。 4.音位变体可分为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例如汉语某些方言中,声母“l”可以无条件地换成“n”,这两个音位属于。 5.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6.反义词可以分为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两类,例如“老年”和“少年”属于。 7.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使用实物和帮助记忆。 8.地域方言的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 9.词语的借用过程中存在着往返借用的现象,最典型、最大量的还是存在于和汉语之间。10.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但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 11.中国传统语文学中的小学包括、和文字。 12.美国语言学家的《语言论》,奠定了描写主义结构语言学的基础。 1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展示了人类语言的创造性和规则性的矛盾统一。 14.语言符号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被称之为。 15.“约定俗成”这个成语出自,是语言观的一种体现。 16.提供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有选词、、虚词和词形变化。 17.人们在说话时候,常常把豆腐发音为[touf],这种语流音变现象被称为。 18.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19.按照语言的谱系分类,汉语属于语系,德语属于印欧语系中的语族。 20.中古汉语中声母为浊塞音和浊塞擦音的平声字在普通话中声母变为了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21.辅音的音质是由和发音部位所决定的。 22.“北平”现在叫“北京”,这在词汇发展中属于词语的。 23.本世纪初的瑞士语言学家_______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24.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25.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26.任何符号都是由形式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27.构成线性系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叫。 28.从物理属性角度看,语音具有音色、音重、音长和四个要素。 29.汉语某些方言中,声母“l”可以无条件地换成“n”,这两个音位属于变体。 30.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31.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happinesses中的“happy”是词根,“ness”是,“es”是词

音韵学试题答案A、B

鲁东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5级汉语本音韵学末考试(A卷)评分细则与标准答案 三、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共3分):(1)同用;(2)互用;(3)递用。 2、(共14分):(1)三;二;假二。假四。庄、初、崇、生;章、昌、船、书、禅。 (2)合口三等韵。 3、(共4分):真正;二;外;内。 4、(共5分):古;居;苦、去、渠。 5、(共6分):东;冬;江;支;微;鱼。 6、(共4分):通、蟹、果、曾。 7、看图表填空(共4分): 其主要元音是分别是: 、 、 、 。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反切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这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反切的基本原理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包括调)。(古代直行书写,故称)切上字、切下字、被切字。如“当孤切都”“古红切公”。 2、分尖团:北京话中中古见组([ ]、[ ]、[ ])与精组([ ]、[ ]、[ ])的各一部分合并为[ ]、[ ]、[ ]等声母。如:精、清与经、轻同音。但有的方言中二者并没有合并,精组仍读[ ]、[ ]、[ ],此为尖音,见组读为[ ]、[ ]、[ ](或仍读[ ]、[ ]、[ ])此为团音,总之二者没合并的就可以称之为分尖团。 五、据图表写出从中古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演变的三条主要规律(10分): (一)平分阴阳 中古的平声到现代北京话中变成了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分化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其规律是:(1)清音变阴平,即声母为全清、次清的古平声字,北京话中都读作阴平声。例如:东风吹衣。(2)浊音变阳平,即声母为全浊、次浊的古平声字,北京话中都读作阳平声。例如:唐时传奇、牛迷难来。而且全浊声母的一般要读作送气清音,如:唐传等。 1

语言学大题完整版

41. Linguistics语言学: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E.g. she(subject) is(predicate) a girl(object). 42. Phonology音韵学: The study of how sounds are put together and used to convey meaning in communication is called phonology. E.g. the sounds /t/ and /i:/ are put together to refer to the word “tea”, which means something we drink in our daily life. 43. Syntax语法,句法: The study of the rules that govern the combination of words to form grammatically permissible sentences in language is called syntax. e.g. Words are organized into structures more than just word order: The children watched [the firework from the hill] and The children watched [the firework] [from the hill]. 44.Pragmatics语用学: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context of language use is called pragmatics. E.g. the sentence “how did it go?” might have occurred in a conversation between two students talking about an examination. 45. Psycholinguistics语言心理学: The study of language with reference to关于the workings of mind is called psycholinguistics. e.g. “Tom said that Bill had taken the cleaning out yesterday”, we usually prefer to attach the adverb “yesterday” here to the subordinate(从属的) clause “Bill had taken”. 46. Language语言: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E.g. English has its own system of speaking, writing and it has its vocabulary. 47. Phonetics语音学: The study of sounds which are used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is called phonetics. E.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 and /p h/ are usually what phonetics is interested in. 48. Morphology词态学,词法: The study of the way in which morphemes are arranged and combined to form words is called morphology. E.g. 49. Semantics语义学: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language is called semantics. E.g. the words “Tom”and “smoke”can be formed into such sentences of different meanings: Tom smokes, Tom has smoked, Tom smoked, Tom is smoking, etc. 50. Soci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 The study of language with reference to society is called sociolinguistics. E.g. Pidgin 洋泾滨语Creole 克里奥尔语 51. Applied 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 In a narrow sense, applied linguistics refers to the application of linguistic principles and theories to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specially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s. In a broad sense, it refers to the application of linguistic findings to the solution of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the recovery of speech ability. E.g.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in relation to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lexicography词典编纂, translation, speech pathology言语病理学, etc. 52. Arbitrariness任意性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s and sounds e.g. different sounds are used to refer to the same object in different language. 53. Productivity生产力: Language is productive or creative in that it makes possible the 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new signals by its users. E.g. a red-eyed elephant is dancing on the hotel bed. 54. Displacement取代,移位: Displacement means that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things which are present or not present, real or imagined matters in the past, present, or future, or in far-away places. In other words,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contexts removed from the immediate situations of the speaker e.g. we can still read ancient Chinese even now, and we can understand what polar bears are even though they are living far away from us. 55. Duality二元性: The duality nature of language means that language is a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two sets of structure, or two levels, one of sounds and the other of meanings. E.g. the group of the three sounds /k/, /a:/, /p/ can mean either a kind of fish (carp), or a public place for rest and amusement (par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