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打包)课时课时作业汇总(vip专享)

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打包)课时课时作业汇总(vip专享)
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打包)课时课时作业汇总(vip专享)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时同步练

习全集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化学实验安全

水平测试

1.常用特定图案来识别危险化学品的类别. 下列组合中图案与化学品性质相符的是( )

A.H2B.浓盐酸C.浓硫酸D.CO2

解析: H2属于易燃气体.

答案: A

2.(双选题)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A.量筒 B.坩埚

C.试管 D.容量瓶

答案: BC

3.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汽油着火, 立即用水扑灭

B.实验结束后, 用嘴吹灭酒精灯

C.皮肤上不慎沾上NaOH溶液, 立即用盐酸冲洗

D.稀释浓硫酸时, 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 并不断搅拌

答案: D

4.现有五种玻璃仪器: ①试管; ②烧杯; ③量筒; ④滴管; ⑤漏斗. 不能用作反应容

器的有( )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 D.②③⑤

答案: B

5.乘车前都要进行安检, 易燃、易爆、剧毒、易腐蚀、强氧化剂等物品严禁上车. 下列物品可让乘客带上车的是( )

①浓硫酸②氰化钾③水银④汽油⑤黑火药

⑥白磷⑦酒精

A.①④⑤ B.①②⑥⑦

C.①③④⑤⑦ D.全部都不能带上车

解析: ①易腐蚀品, ②剧毒物, ③剧毒物, ④易燃品, ⑤易爆品, ⑥易燃品, ⑦易燃品.

答案: D

6.下列操作中, 正确的是( )

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天平称量时, 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D.用胶头滴管加液时, 滴管悬垂在试管口上方滴加

答案: D

7.下图分别表示四种操作, 其中有两处错误的是( )

解析: 量筒读数应平视凹液面最低处; 稀释浓硫酸应把浓硫酸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量筒是量取液体的仪器, 不能作稀释容器用; NaOH有腐蚀性应用烧杯称量而不能用纸片称量; 加速溶解应用玻璃棒.

答案: B

8.改正下列各操作中的错误(在下图对应的横线上用文字简要回答).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试管应竖直, 胶头滴管应悬空, 其下端不能插入试管中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B .试管中液体不应超过其容积的1

3, 大拇指不应按在短柄上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D .标签应向着手心

能力提升

9.(1)由下图所示A 、B 、C 三种仪器: 请选择下列仪器名称的序号, 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①烧杯, ②普通漏斗, ③圆底烧瓶, ④锥形瓶, ⑤分液漏斗.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解析: 根据常见仪器的知识回答问题.

答案: ③⑤④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 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下图所示. 由图中可以看出, 该同学在操作时的一个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g.

解析: 天平的托盘是左盘放药品, 右盘放砝码. 天平的平衡原理: 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所以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20 g+10 g-2.6 g=27.4 g.

答案: 药品和砝码应放托盘的位置颠倒了27.4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2课时过滤和蒸发

水平测试

1.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B.烧杯、酒精灯、试管、漏斗

C.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

D.玻璃棒、滤纸、烧瓶、漏斗、铁架台

答案: C

2.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 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 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位置; ③放置蒸发皿; 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 余热蒸干.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①③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④⑤

解析: 蒸发是在蒸发皿中进行的, 故应先放置酒精灯, 再固定铁圈的位置, 最后放上蒸发皿进行蒸发. 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停地进行搅拌, 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 并利用余热将其蒸干.

答案: B

3.下列各组物质中, 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操作顺序分离的是( )

A.CaO和KCl B.CuO和NaCl

C.BaSO4和CaCO3 D.NaCl和AgNO3

解析: A项, CaO会与水反应; B项, CuO不溶于水, NaCl溶于水, 过滤后蒸发结晶得NaCl; C项, 两者都难溶于水; D项, 两者会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 B

4.提纯下列物质除去其中的杂质(括号中为杂质), 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A.H2SO4(HCl): AgNO3溶液、过滤

B.KNO3(K2SO4): Ba(NO3)2溶液、过滤

C.Cu(CuO): 盐酸、过滤

D.CaCO3(CaO): 水、过滤

解析: 除去H2SO4中的HCl用AgNO3溶液, 会使SO2-4和Cl-同时沉淀, 同时还引入了NO-3新杂质, 故A项错误; 单纯用Ba(NO3)2溶液, 量不易控制, 故B项错误; CaO与水反应生成微溶Ca(OH)2, 不易与CaCO3分离, 故D项错误; CuO溶解于盐酸中, 可通过过滤分离, 故C 项正确.

答案: C

5.下列不属于分离混合物的方法的是( )

A.洗气 B.过滤

C.结晶 D.振荡

解析: 应熟练掌握各种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的原理. 洗气是提纯气体的方法, A项属于; 过滤是将互不相溶的固液分离的方法, B项属于; 结晶是利用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 分离不同的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C项属于.

答案: D

6.下列实验操作中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

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取液体试剂⑤取固体试剂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④ D.①③⑤

解析: 过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引流, 蒸发中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 溶解中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 取液体和固体时不使用玻璃棒.

答案: A

7.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2-3、OH-等三种阴离子, 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三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 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

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 B.④②①②③

C.①②③②④ D.④②③②①

解析: 首先滴加足量Ba(NO3)2溶液, 如果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有CO2-3, 同时除去CO2-3; 过滤后, 在滤液中加入足量Mg(NO3)2溶液, 如果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有OH-, 同时除去OH-; 再过滤后, 滴加AgNO3溶液, 如果出现白色沉淀, 证明有Cl-.

答案: B

8.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说明原溶液中有SO2-4

C.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D.某溶液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 说明原溶液中有Ba2+

解析: 与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有Cl-、SO2-4等; 与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有SO2-4、Ag+等; 与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的只有Cu2+, 故答案选C项.

答案: C

9.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B.升华C.加热分解D.洗气法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颗粒, 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2)除去O2中少量的水蒸气, 用________.

答案: D

(3)除去固体碘中混有的少量NaI, 用________.

答案: B

(4)除去氧化钙中的CaCO3, 用________.

答案: C

能力提升

10.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2-4以及泥沙等杂质, 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 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1)第①步中, 操作A是____________, 第⑤步中, 操作B是________.

答案: 溶解过滤

(2)第④步中,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设粗盐溶液中Ca2+的主要存在形式为CaCl2)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aCl2+Na2CO3===CaCO3↓+2NaCl

BaCl2+Na2CO3===2NaCl+BaCO3↓

(3)若先用盐酸调pH再过滤, 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操作③、④中生成的Mg(OH)2、CaCO3、BaCO3沉淀会与HCl反应无法过滤, 从而影响精盐的纯度.

(4)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取第②步后的上层清液, 滴入几滴BaCl2溶液, 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若无沉淀生成, 则表明BaCl2已过量.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3课时蒸馏和萃取

水平测试

1.蒸馏不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A.蒸发皿 B.冷凝管

C.蒸馏烧瓶 D.酒精灯

答案: A

2.已知丙酮(C3H6O)通常是无色液体, 可溶于水, 密度小于1 g/mL, 沸点约为56 ℃. 要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里将丙酮分离出来, 下列方法中, 最合理的是( ) A.蒸馏 B.升华 C.过滤 D.蒸发

解析: 蒸馏适用于两种互溶的液体的分离, 丙酮溶于水, 故采用蒸馏将丙酮与水分离最为合理.

答案: A

3.下列分离混合物常见的仪器: 从左至右, 用于分离操作正确的是( )

A.蒸发、萃取、蒸馏、过滤

B.蒸馏、过滤、蒸发、蒸发

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

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解析: 图示仪器, 从左至右依次为蒸馏烧瓶、普通漏斗、酒精灯、蒸发皿, 故用于分离操作依次是蒸馏、过滤、蒸发、蒸发.

答案: B

4.下列各项操作中, 错误的是( )

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 而后静置分液

B.进行萃取操作时, 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 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

答案: A

5.现有三组溶液: 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 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答案: C

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分析正确的是( )

A.过滤后滤液仍浑浊, 可能是过滤时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B.蒸发实验完毕后, 发现蒸发皿炸裂, 这是因为没有垫石棉网

C.萃取碘水溶液中碘, 分离碘四氯化碳溶液时, 眼睛注视分液漏斗里液面

D.蒸馏时, 为了加快水的流速, 水应从上口进入, 下口流出

解析: 滤液仍浑浊, 可能是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了等, 故A项错; 加热蒸发皿不需垫石棉网, 若加热前蒸发皿外壁有水, 可能会造成破裂, 故B项错; 眼睛注视液面分界处, 便于控制分离下层, 故C项正确; 蒸馏时, 为了提高水的冷凝效果, 水从下口进, 上口出, 故D项错.

答案: C

7.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部分水, 利用你所学的知识, 采用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

答案: B

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进行蒸发操作时, 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

B.进行蒸馏操作时, 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进行蒸馏操作时, 应弃去达到被提纯液体沸点前蒸出的馏分

D.进行萃取操作时, 应选择有机萃取剂, 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答案: D

9.(双选题)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从I2的CCl4溶液中得到CCl4, 可用蒸馏法

B.从Na2CO3溶液中得到Na2CO3, 可用过滤法

C.分离酒精CCl4的混合物, 可用蒸馏法

D.分离NaCl和AgCl的混合物, 可用萃取法

解析: I2溶于CCl4, 但利用它们的沸点不同, 可用蒸馏法分离, A项正确; 将Na2CO3溶液蒸发可得到Na2CO3, 不能采用过滤法, B项错误; 酒精沸点78 ℃, 而CCl4沸点很高, 可采用蒸馏法, C项正确; NaCl易溶于水, AgCl不溶于水, 应采用过滤法分离, D项错误.

答案: AC

能力提升

10.阅读、分析下列两个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A.蒸馏法

B.萃取法

C.“溶解、结晶、过滤”的方法

D.分液法

(1)将纯碱从氯化钠和纯碱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最好应用________;

(2)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材料一中, 根据曲线图知, 纯碱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相差很大. 故提纯纯碱时, 可以先将混合物在较高温度下溶于水形成浓溶液, 然后冷却到一定温度, 由于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 因此大量纯碱晶体析出, 而氯化钠不会析出, 再过滤可得纯净的纯碱晶体. 材料二中, 乙二醇和丙三醇沸点相差很大, 可以采用蒸馏法分离.

答案: (1)C (2)A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1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水平测试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

B.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C.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D.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解析: 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要点分析, 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 故A项正确; 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摩尔是其单位, 故B项错;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而不是质量和数量的单位, 质量的单位是kg, 数量是一个值, 无单位, 故C、D两项均错.

答案: A

2.(双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的摩尔质量是2 g

B.1 mol H2O的质量是18 g

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 g·mol-1

D.2 g H2含1 mol H

解析: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 故A项错误, C项正确; 1 mol H2O的质量是18 g, 故B项正确; 2 g H2的物质的量是1 mol, 含有2 mol H, 故D项错误.

答案: BC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

B.0.5 mol 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 N A

C.1 mol SO2含有的SO2分子数目为N A

D.0.5 N A个Cl2的物质的量是0.5 mol

解析: 32 g÷32 g/mol=1 mol, 故32 g O2所含分子数为N A, 原子数为2N A, A项错误. 答案: A

4.下列物质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

A.0.8 mol SO2

B.1.806×1022 H2O

C.11.2 g CO

D.32 g SO2

解析: 根据公式计算, B项是0.3 mol, C项是0.4 mol, D项是0.5 mol.

答案: A

5.1 mol MgSO4·7H2O含有结晶水的质量为( )

A.16 g B.18 g

C.112 g D.126 g

答案: D

6.在0.1 mol Na2SO4中所含Na+数目为( )

A.6.02×1022个 B.1.202×1023个

C.0.1个 D.0.2个

解析: 0.1 mol Na2SO4中含Na+0.2 mol,0.2×6.02×1023=1.204×1023个.

答案: B

7.1.6 g某物质中含有6.02×1022个分子, 则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6 B.64

C .32

D .96

解析: 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因而只要求出该物质的摩尔质

量即可, 由题可知该物质的物质的量是n =0.1 mol, 由M =m n =1.6 g

0.1 mol

=16 g/mol, 故该物

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答案: A

8.比较1 mol N 2和1 mol CO 的下列物理量: ①质量; ②分子总数; ③原子总数. 其中相同的是( )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

解析: 1 mol N 2与1 mol CO 的分子总数都是6.02×1023

; 两者都是双原子分子, 物质的量相等时, 原子总数也相等; 两者的摩尔质量相等, 所以物质的量相等时, 质量也相等.

答案: C

9.请填写下表:

答案: 44 g/mol 2 mol 1.204×1024

个 96 g/mol 9.6 g 6.02×1022

10.(1)相同物质的量的SO 2和SO 3, 所含分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_, 所含原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_, 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同质量的SO 2和SO 3, 所含分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 所含原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_, 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解析:

答案: (1)1∶13∶42∶34∶5

(2)5∶415∶165∶6

能力提升

11.(1)2.5 mol Ba(OH)2中含有____个Ba2+, 含有____个OH-, 2.5 mol Ba(OH)2的质量是________g.

解析: 已知1 mol Ba(OH)2含有1 mol Ba2+和 2 mol OH-, 又1 mol 的粒子数为6.02×1023, 则用Ba2+和OH-的物质的量分别乘以6.02×1023即可得出答案. Ba(OH)2的摩尔质量是171 g·mol-1, 故其质量为2.5 mol×171 g·mol-1=427.5 g.

答案: 1.505×1024 3.01×1024427.5

(2)0.3 mol NH3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与________个H2O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相等.

解析: 设 0.3 mol NH3与x个H2O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相等, 则有: 0.3 mol×4=(x/6.02×1023)×3, 解得x=2.408×1023.

答案: 2.408×1023

(3)含有0.4 mol Al3+的Al2(SO4)3溶液中所含SO2-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 考点1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混合物分离与提纯方法与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混合物分离的主要物理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与分液等;混合物分离的主要化学方法:沉淀法等。 需要掌握各个实验的基本原理、仪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化学方法中需要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的基本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提纯及分离提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精确解读】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常用方法如下表: 分离和提 纯方 法 适用范围举例 物理方法过滤法固体与液体分离蛋白质的提纯 蒸发浓缩 法 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提取食盐溶液中的NaCl 结晶、重结 晶法 混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NaCl和KNO3混合物分离蒸馏、分馏沸点不同的液体分离乙醇和乙酸,石油分离

络合法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可形成络合物分离Al2O3和ZnO 【精细剖析】 1.分离或提纯时,若需要加入试剂,试剂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①所选试剂一般只和杂质反应; ②操作不应引入新的杂质; ③不减,即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 ④易分,即欲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应容易分离 ⑤易得,试剂应尽可能容易获得,且价格低廉; 2.还必须做到以下“三必须”: ①所加除杂质的试剂必须“过量”,只有过量才能除尽欲除杂质; ②由过量试剂引入的新的杂质必须除尽; ③分离和除杂质的途径必须选择最佳方案; 3.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①固-固混合分离型:加热(包括灼烧、热分解和升华)、结晶(重结晶); ②固-液混合分离型:过滤、盐析、蒸发; ③液-液混合分离型:萃取、分液、蒸馏、渗析; ④气-气混合分离型:洗气,包括(I)采用液体净化剂时--用洗气瓶;(Ⅱ)采用固体净化剂 时--用干燥管或反应管; 【典例剖析】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剖析】苦卤中含有溴,在酸性条件下通入氯气,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单质,吹入空气,将溴分离出来,然后溴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HBr和硫酸,再通入氯气,生成溴,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学在实验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实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安全认识,物质的分离(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过程和方法:实验及PPT 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 导入:化学史——化学发展与实验的关系 一、化学实验安全 化学实验安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一些安全注意事项 3、掌握药品、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4、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 具体详细知识word展示 (1)高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高中化学常见的可能事故及处理方法 第二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知识与技能:物质分离和提纯一般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过程和方法:实验 导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就必须获得纯净的物质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P5阅读 1、过滤和蒸发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粗盐的提纯 实验1-1和实验1-2 总结:1、物质分离和提纯遵循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具体需考虑问题:化学原理及试剂的选择、加入试剂的顺序、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 2、蒸馏和萃取 蒸馏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1-3 萃取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1-4 其他物质分离提纯及检测方法 结晶、升华、洗气等;P9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计算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导入:P11 第一自然段 宏观物质计量、日常计量单位长度—米,质量—千克 设问:微观粒子如何计量 例:C+O2=CO2方程式意义(符号意义、计量意义) 1、物质的量 概念: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计量对象:微观粒子或原子团 符号:n 单位:摩尔mol 计量注意事项:微粒种类 国际规定:0.012Kg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 2、阿伏伽德罗常数 概念: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符号:N A 数值:6.02*1023单位mol-1 微粒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N/N A N1/N2=n1/n2 例1: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辨析:氢的物质的量为2mol;小米的物质的量为1mol 练习例题2 0.2mol氯化钡中含有多少摩尔钡离子,多少摩尔氯离子 2mol氧气约含多少个氧气分子,多少个氧原子 0.1mol的硫酸钠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分别为多少,离子总数为多少 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复习原子结构知识 例题3、1mol钠原子含多少摩尔质子,多少摩尔电子,1mol钠离子、1mol氢氧根、1molNH3又分别是多少 例题4 多少摩尔的水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摩尔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相同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与氧气,其分子数之比、原子数之比分别为多少 例5 amol硫酸分子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第二课时摩尔质量 知识与技能: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掌握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质量的计算导入:1m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粒子质量不同,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 P12 观察结论: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全点 第一章从科学实验中学习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知识点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sulphur dioxide)和三氧化硫 (一)、硫(sulphur)(俗称硫磺) 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熔沸点都很低。 2、硫的化学性质 ①氧化性: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Fe+S △ FeS 2Cu+S△CuS 2Na+S==Na 2 S Hg+S==HgS 与非金属反应:H2+S △ H 2 S 3C+S+2KNO 3===K 2 S+K 2 SO 3 +H 2 O ②还原性:S+O2点燃SO2 S+6HNO 3(浓) △ 2 SO 4 +6NO 2 +2H 2 O S+2H 2SO 4 (浓) △ 3SO 2 +2H 2 O ③歧化反应:3S+6NaOH===2Na2S+Na2SO3 +3H2O 3.用途:制火药、制橡胶、制高纯度硫酸、作医药 (二) 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比空气重、容易液化、易溶于水的气体。 2、化学性质 (1) 酸性氧化物------亚硫酐 ①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H2SO3 (亚硫酸) ②二氧化硫与碱的反应 SO 2+ 2 NaOH == Na 2 SO 3 + H 2 O ;SO 2 + NaOH == NaHSO 3 [SO 2+ 2 NaOH == Na 2 SO 3 + H 2 O;Na 2 SO 3 + H 2 O + SO 2 == 2NaHSO 3 ] 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2+CaO==CaSO3 (2) 二氧化硫的氧化性:SO2+2H2S === 3S↓ + 2H2O (3)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S O2+B r2+2H2O=H2S O4+2H B r S O 2+C l 2 +2H 2 O=H 2 S O 4 +2H C l 2KMnO 4 + 2H 2 O+ 5SO 2 === K 2 SO 4 +2MnSO 4 + 2H 2 SO 4 2SO 2+O 2 催化剂 加热 2SO 3 2H 2O+ SO 2 +2Fe3+=== 2Fe2++SO 4 2-+4H+ (4) 漂白性:使品红褪色,加热后复色(生成物不稳定) (5) 用途:制H2SO4;作漂白剂;杀菌,消毒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天宫一号”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合金的硬度可以大于它的纯金属成分C.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铁 D.“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用的消毒物质,其主要成分是NaClO 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对概念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C.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3、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 A B.1 mol 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3 N A个电子 C.常温常压下46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 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水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4、下列化学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H ++OH -===H 2O 表示的是( ) A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 B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C .盐酸和氢氧化铁 D .碳酸和氨水混合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MnO 2与浓盐酸反应制Cl 2:MnO 2+4H ++2Cl -=====△ Mn 2++Cl 2↑+2H 2O B .水玻璃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Na 2SiO 3+CO 2+H 2O===2Na ++CO 2-3+H 2SiO 3 C .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Cu+4H ++SO 42—=====△ SO 2↑+CO 2↑+Cu 2++H 2O D .AlCl 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4OH -===-2AlO +2H 2O 6、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 2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肯定不能.... 共存的是( ) A .Fe 3+、NO 3-、Cl -、Na + B .Ba 2+、Mg 2+、HCO 3-、AlO 2- C .NO 3-、Na +、K +、CO 32- D .NO 3-、K +、AlO 2-、OH - 7、下列除杂方法不.正确.. 的是( ) A .Fe 2O 3中含Al 2O 3杂质,可以加入足量NaOH 溶液然后过滤除去 B .CO 2中含有CO 杂质,可以通入盛有CuO 的玻璃管且加热 C .Cl 2中含有HCl 杂质,可以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的洗气瓶 D .FeCl 3溶液中混有FeCl 2杂质,可以向溶液中通入Cl 2 8、下列关于物质的保存,说法错误.. 的是( ) A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 B .氯水应装在棕色瓶中密封避光保存 C .可以用玻璃瓶盛放NaOH 溶液 D .因为铁会与浓硝酸反应,所以铁罐不可以盛放浓硝酸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选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记忆方法有哪些?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 0、d 0、f 0、p3、d 5、f 7、p 6、d 10、f 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 22p 0、12Mg 3s 23p 0、20Ca 4s 23d 0;半充满状态的有: 7N 2s 22p 3、15P 3s 23p 3、24Cr 3d 54s 1、25Mn 3d 54s 2、33As 4s 24p 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 22p 6 、18Ar 3s 23p 6、29Cu 3d 104s 1、30Zn 3d 104s 2、36Kr 4s 24p 6 。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 :[Ar]4s 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举例: ↑↓ ↑ ↓ ↓ ↓ ↑ ↑ ↑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化学方程式汇总

必修1 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钠与非金属的反应 4Na +O2=2Na2O (白色) 2Na + O2 △ Na2O2(淡黄色) 2Na +Cl2点燃2NaCl 2、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浮、熔、游、响、红) 3、氧化钠过氧化钠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6、Na2CO3和NaHCO3 ①、与酸的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 2O+CO2↑(反应速率更快) ②、与碱的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NaHCO3+NaOH = Na2CO3+H2O ③、与盐的反应 Na2CO3+CaCl2=2NaCl+CaCO3↓ Na2CO3+BaCl2=2NaCl+BaCO3↓ ④、相互转化 2NaHCO3△ Na2CO3+H2O+CO2↑(加热分解) Na2CO3+H2O+CO2=2NaHCO3 (向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 二、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结合Al2O3和Al(OH)3的两性进行记忆!) 1、铝与非金属: 4Al + 3O2 ==2Al2O3 2、铝与弱氧化性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Al+6H+ == 2Al3++3H2↑ 铝与强氧化性酸:钝化(浓H2SO4、浓HNO3) 3、铝与碱:2Al+2NaOH +2H2O==2NaAlO2 + 3H2↑ ; 2Al+2H2O+2OH-==2AlO2-+3H2↑ 4 ①、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②、氧化铝与碱反应:Al2O3 +2NaOH == 2NaAlO2 + 2H2O 5、氢氧化铝制备:可溶性铝盐和NH3·H2O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Al3++3NH3·H2O==Al(OH)3↓+3NH4+ 6、氢氧化铝的不稳定性: 2Al(OH)3△ Al2O3+2H2O 7、氢氧化铝与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8、氢氧化铝与碱反应:Al(OH)3 +NaOH == NaAlO2 + 2H2O 9、“铝三角”(氢氧化铝的反应在上面已经提到,略): AlCl3+3NaOH(少量)=Al(OH)3↓+3NaCl Al3++3OH-=Al(OH)3↓+ AlCl3+4NaOH(过量)=2NaAlO2 + 2H2O +3NaCl Al3++4OH- = AlO2- +2H2O NaAlO2+HCl(少量)+H2O=Al(OH)3↓+NaCl AlO2- +H+ +H2O=Al(OH)3↓ NaAlO2+4HCl(过量)=AlCl3+3NaCl+2H2O AlO2- +4H+ =Al 3+ + 2H2O 10、明矾净水原理 明矾溶于水后发生电离:KAl(SO4)2==K++Al3++2SO4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1]-3

选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 ↑↓↑ ↓↓↓ ↑↑↑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的每章知识点总结 (1)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师用书

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参考书(新人教) 说明 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更好地使用教科书,我们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组织编写了本教师教学用书,供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教科书中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王晶、王作民、李桢、吴海建、孙琳琳、张晓娟、宋锐等。 本书的审定者: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吴海建。 图稿绘制:李宏庆、张傲冰。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4年6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 本章说明 (1) 教学建议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5) 第三节化学键 (6) 教学资源 (8)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4) 本章说明 (14) 教学建议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7)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23)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31) 教学资源 (36)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公式:C B=n B/V n B=C B×V V=n B/C B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 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 (1)核素的定义: A P X (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 (3)原子的构成: 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 (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 (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 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 (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 (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 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5、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可以寻找到一定用途的元素 (1)寻找半导体材料 (2)寻找用于制造农药的材料 (3)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合金材料 6、推测钫(与K同一主族在K的下面)的性质 推测铍的性质 推测量114号元素的位置与性质 三、化学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原题(完整版+答案)+必修1方程式

化学(必修)1 课本所有课后习题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P10 1.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A 酒精和水 B 碘和四氯化碳 C 水和四氯化碳 D 汽油和植物油 2.一些装有化学物质的容器上常贴有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应贴在装有浓硝酸的容器上的是() A B C D 3.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 B 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 C 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 D 向试管中加水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 4.列举生活中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例子。 5.如果不慎将油汤洒到衣服上,可以用什么方法除去?说明你依据的原理。 6.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利用这些性质可以检验CO32-。设计实验检验家中的纯碱(或碎大理石)中是否含有CO32-;找一些碎的陶瓷片或玻璃片,洗净并晾干后,检验它们中是否含有CO32-。 7.某混合物中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及硝酸盐。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硫酸盐,某同学取少量混合物溶于水后,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并由此得出该混合物中含有硫酸盐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可靠么?为什么?应该怎样检验?(提示:碳酸盐能溶于稀硝酸。)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P17 1.在图1-16所示的体检指标中,表示总胆红素指标的物理量是() A 质量分数 B 溶解度 C 摩尔质量 D 物质的量浓度

2.在0.5mol Na2SO4中含有Na+的数目是() A 3.01×1023 B 6.02×1023 C 0.5 D 1 3.瓦斯中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4时极易爆炸,此时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A 1:4 B 1:2 C 1:1 D 2:1 4.将30ml 0.5mol/L 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 ,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3 mol/L B 0.03 mol/L C 0.05 mol/L D 0.04 mol/L 5.检测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80)的含量,参考指标常以两种计量单位表示,即“m mol/L”和“mg/dL”(1L=10dL).以“m mol/L”表示时,人的血糖正常值在3.61~ 6.11m mol/L之间。如果以“mg/dL”表示,血糖正常值范围是多少?若某人的血糖检测结果为92mg/dL,他的血糖正常么? 6.某同学用容量瓶配置溶液,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她把水倒出一些,重新加水至刻度线,这样会造成什么结果? 7.配制250ml 1.0 mol/L H2SO4溶液,需要18 mol/L H2SO4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8.成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几种元素的质量分别为:0.8g Ca 、0.3gMg 、0.2g Cu 和0.01g Fe,试求这4种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 9.现有0.270kg质量分数为10%的CuCl2溶液。计算: (1)溶液中CuCl2的物质的量 (2)溶液中Cu2+、Cl-的物质的量 10.在标准状况下,100ml某气体的质量为0.179g。试计算这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复习题P20 1.下列仪器不能直接用于加热的是() A 试管 B 烧杯 C量筒 D 坩埚 2.下列行为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进入煤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 节日期间,在开阔的广场燃放烟花爆竹 C 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