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毕业设计367板料折弯机液压系统设计

机械毕业设计367板料折弯机液压系统设计
机械毕业设计367板料折弯机液压系统设计

学生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板料折弯机液压系统设计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摘要

立式板料折弯机是机械、电气、液压三者紧密联系,结合的一个综合体。液压传动与机械传动、电气传动并列为三大传统形式,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在现代机械的设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液压传动》课程是工科机械类各专业都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既是一门理论课,也与生产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学好这样一门重要课程,除了在教学中系统讲授以外,还应设置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液压传动系统设计的技能和方法。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综合运用液压传动课程及其他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只是,进行液压传动设计实践,是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机密结合起来,从而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加深提高和扩展。

2、在设计实践中学习和掌握通用液压元件,尤其是各类标准元件的选用原则和回路的组合方法,培养设计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嫁接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设计,学生应在计算、绘图、运用和熟悉设计资料(包括设计手册、产品样本、标准和规范)以及进行估算方面得到实际训练。

关键词板料折弯机,液压传动系统,液压传动课程设计。

目录

摘要

1任务分析 (1)

1.1 技术要求 (1)

1.2 任务分析 (1)

2 方案的确定 (2)

2.1运动情况分析 (2)

2.1.1变压式节流调速回路 (2)

2.1.2容积调速回路 (2)

3 负载与运动分析 (3)

4 负载图和速度图的绘制 (4)

5 液压缸主要参数的确定 (4)

6系统液压图的拟定 (6)

7 液压元件的选择 (8)

7.1 液压泵的选择 (8)

7.2 阀类元件及辅助元件 (8)

7.3 油管元件 (9)

7.4油箱的容积计算 (10)

7.5油箱的长宽高确 (10)

7.6油箱地面倾斜度 (11)

7.7吸油管和过滤器之间管接头的选择 (11)

7.8过滤器的选取 (11)

7.9堵塞的选取 (11)

7.10空气过滤器的选取 (12)

7.11液位/温度计的选取 (12)

8 液压系统性能的运算 (13)

8.1 压力损失和调定压力的确定 (13)

8.1.1沿程压力损失 (13)

8.1.2局部压力损失 (13)

8.1.3压力阀的调定值计算 (14)

8.2 油液温升的计算 (14)

8.2.1快进时液压系统的发热量 (14)

8.2.2 快退时液压缸的发热量 (14)

8.2.3压制时液压缸的发热量 (14)

8.3油箱的设计 (15)

8.3.1系统发热量的计算 (15)

8.3.2 散热量的计算 (15)

9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 任务分析

1.1技术要求

设计制造一台立式板料折弯机,该机压头的上下运动用液压传动,其工作循环为:快速下降、慢速加压(折弯)、快速退回。给定条件为: 折弯力 61.910N ? 滑块重量 42.310N ? 快速空载下降 行程 210mm 速度(1v ) 23/mm s 慢速下压(折弯) 行程 30mm

速度(2v ) 12/mm s

快速回程 行程 240mm

速度(3v ) 52/mm s

1.2任务分析

根据滑块重量为42.310N ?,为了防止滑块受重力下滑,可用液压方式平衡滑块重量,滑块导轨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设计液压缸的启动、制动时间为

0.2t s =。折弯机滑块上下为直线往复运动,且行程较小(240mm ),故可选单

杆液压缸作执行器,且液压缸的机械效率0.91cm η=。因为板料折弯机的工作循环为快速下降、慢速加压(折弯)、快速回程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转换由一个三位四通的电液换向阀控制。当电液换向阀工作在左位时实现快速回程。中位时实现液压泵的卸荷,工作在右位时实现液压泵的快速和工进。其工进速度由一个调速阀来控制。快进和工进之间的转换由行程开关控制。折弯机快速下降时,要求其速度较快,减少空行程时间,液压泵采用全压式供油。其活塞运动行程由一个行程阀来控制。当活塞以恒定的速度移动到一定位置时,行程阀接受到信号,并产生动作,实现由快进到工进的转换。当活塞移动到终止阶段时,压力继电器接受到信号,使电液换向阀换向。由于折弯机压力比较大,所以此时进油腔的压力比较大,所以在由工进到快速回程阶段须要一个预先卸压回路,以防在高压冲击液压元件,并可使油路卸荷平稳。所以在快速回程的油路上可设计一个预先卸压回路,回路的卸荷快慢用一个节流阀来调节,此时换向阀处于中位。当卸压到一定压力大小时,换向阀再换到左位,实现平稳卸荷。为了对油路压力进行监控,

在液压泵出口安装一个压力表和溢流阀,同时也对系统起过载保护作用。因为滑块受自身重力作用,滑快要产生下滑运动。所以油路要设计一个液控单向阀,以构成一个平衡回路,产生一定大小的背压力,同时也使工进过程平稳。在液压力泵的出油口设计一个单向阀,可防止油压对液压泵的冲击,对泵起到保护作用。

2方案的确定

2.1运动情况分析

由折弯机的工作情况来看,其外负载和工作速度随着时间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设计液压回路时必须满足随负载和执行元件的速度不断变化的要求。因此可以选用变压式节流调速回路和容积式调速回路两种方式。

2.1.1变压式节流调速回路

节流调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回路中流量控制元件通流面积的大小来控制流入执行元件或自执行元件流出的流量来调节其速度。变压式节流调速的工作压力随负载而变,节流阀调节排回油箱的流量,从而对流入液压缸的的流量进行控制。其缺点:液压泵的损失对液压缸的工作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其机械特性较软,当负载增大到某值时候,活塞会停止运动,

低速时泵承载能力很差,变载下的运动平稳性都比较差,可使用比例阀、伺服阀等来调节其性能,但装置复杂、价格较贵。优点:在主油箱内,节流损失和发热量都比较小,且效率较高。宜在速度高、负载较大,负载变化不大、对平稳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2.1.2容积调速回路

容积调速回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回路中变量泵或马达的排量来改变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优点:在此回路中,液压泵输出的油液直接进入执行元件中,没有溢流损失和节流损失,而且工作压力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效率高、发热量小。当加大液压缸的有效工作面积,减小泵的泄露,都可以提高回路的速度刚性。

综合以上两种方案的优缺点比较,泵缸开式容积调速回路和变压式节流调回路相比较,其速度刚性和承载能力都比好,调速范围也比较宽,工作效率更高,而发热却是最小的。考虑到最大折弯力为61.910N ,数值比较大,故选用泵缸开式容积调速回路。

2

3 负载与运动分析

要求设计的板料折弯机实现的工作循环是:快速下降工作下压(折

弯)

快速回程

停止。主要性能参数与性能要求如下:折弯力F=61.910?N ;

板料折弯机的滑块重量G =42.310?N ;快速空载下降速度123/v mm s ==0.023m/s ,工作下压速度12/mm s =0.012m/s ,快速回程速度352/v mm s ==0.052m/s ,板料折弯机快速空载下降行程1210L mm ==0.21m ,板料折弯机工作下压行程

230L mm ==0.03m ,板料折弯机快速回程:H=240mm=0.24m ;启动制动时间

s t 2.0=?,液压系统执行元件选为液压缸。液压缸采用V 型密封圈,其机械效率

0.91cm η=。由式 m v

F m t

?=?

式中 m —工作部件总质量 v ?—快进或快退速度

t ?—运动的加速、减速时间

求得惯性负载 42.3100.023

2709.80.2m v G v F m N t g t ???==?=?=??下

再求得阻力负载 静摩擦阻力 40.2 2.3104600sf F N =??=

动摩擦阻力 40.1 2.3102300fd F N =??= 表一 液压缸在各工作阶段的负载值 (单位:N)

工况

负载组成

负载值F

推力/cm F η

起动 sf F F = 4600 5055 加速 fd m F F F =+

2570 2824 快进 fd F F = 2300 2527 工进 fd F F F =+ 1902300 2113667 快退

fd F F = 2300

2527

注:液压缸的机械效率取0.91cm

η=

3

4 负载图和速度图的绘制

负载图按上面数据绘制,如下图a)所示。速度图按己知数值

123/v mm s =,212/v mm s =,352/v mm s =,1210L mm =,230L mm =,快速回程3240L mm =

图一 板料折弯机液压缸的负载图和速度图

a)负载图 b)速度图

5 液压缸主要参数的确定

由表11-2和表11-3可知,板料折弯机液压系统在最大负载约为211KN 时工作压力130P MPa =。将液压缸的无杆腔作为主工作腔,考虑到缸下行时,滑块自重采用液压方式平衡,则可计算出液压缸无杆腔的有效面积,取液压缸的机械效率ηcm =0.91。

2

max 16

121136670.0770.913010

cm F A m p η=

==??? 液压缸内径:

0.3300D m mm =

==

参考[1],按GB/T2348-1993,取标准值D=320mm=32cm 根据快速下降与快速上升进的速度比确定活塞杆直径d:

222

52

2.2623

V D V D d ===-快上快下 22122.1d mm cm ?== 取标准值d=220mm=22cm

4

则:无杆腔实际有效面积222130706.54

4

A D cm π

π

=

=

?=

有杆腔实际有效面积222222()(3222)326.564

4

A D d cm π

π

=

-=

?-=

液压缸在工作循环中各阶段的压力和流量计算见表5.1。

液压缸在工作循环中各阶段的功率计算见表5.2

5

根据以上分析与计算数据处理可绘出液压缸的工况图5.1:

图5.1 液压缸的工况图

6 系统液压图的拟定

考虑到液压机工作时所需功率较大,固采用容积调速方式;

(1)为满足速度的有极变化,采用压力补偿变量液压泵供油,即在快速下降的时候,液压泵以全流量供油。当转化成慢速加压压制时,泵的流量减小,最后流量为0;

(2)当液压缸反向回程时,泵的流量恢复为全流量供油。液压缸的运动方向采用三位四通Y型电磁换向阀和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控制。停机时三位四通换向阀处于中位,使液压泵卸荷;

(3)为了防止压力头在下降过程中因自重而出现速度失控的现象,在液压缸有杆腔回路上设置一个单向阀;

(4)为了压制时保压,在无杆腔进油路上和有杆腔回油路上设置一个液控单向阀;

(5)为了使液压缸下降过程中压力头由于自重使下降速度越来越快,在三位四通换向阀处于右位时,回油路口应设置一个溢流阀作背压阀使回油路有压力而不至于使速度失控;

(6)为了使系统工作时压力恒定,在泵的出口设置一个溢流阀,来调定系统压力。由于本机采用接近开关控制,利用接近开关来切换换向阀的开与关以实行自动控制;

6

(7)为使液压缸在压制时不至于压力过大,设置一个压力继电器,利用压力继电器控制最大压力,当压力达到调定压力时,压力继电器发出电信号,控制电磁阀实现保压;

综上的折弯机液压系统原理如下图:

图6.1折弯机液压系统原理

1-变量泵 2-溢流阀 3-压力表及其开关 4-单向阀5-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 6-单向顺序阀 7-液压缸8-过滤器 9-行程阀10-调速阀 11-单向阀 12-压力继电器

7

7 液压元件的选择

7.1 液压泵的选择

由液压缸的工况图,可以看出液压缸的最高工作压力出现在加压压制阶段时127.88P MPa =,此时液压缸的输入流量极小,且进油路元件较少故泵到液压缸的进油压力损失估计取为0.5P M P a

?=。所以泵的最高工作压力0.527.8828.38p P MPa =+=。

液压泵的最大供油量p q 按液压缸最大输入流量(106.3L/min )计算,取泄漏系数K=1.1,则 1.1106.3116.93/min p q L =?=。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查阅《机械设计手册》表23.5-40,选用规格为160*CY14-1B 的压力补偿变量型轴向柱塞泵,其额定压力P=32MPa ,排量为160mL/r,额定转速为1000r/min ,流量为q=160L/min 。

由于液压缸在保压时输入功率最大,这时液压缸的工作压力为30.17+0.5=30.67MPa ,流量为1.155.4460.98/min L ?=,取泵的总效率0.85η=,则液压泵的驱动电机所要的功率为30.6760.98

36.6760600.85

p p p q P KW η

??=

=

=?,

根据此数据按JB/T9619-1999,选取Y225M-6型电动机,其额定功率37P KW =,额定转速980r/min,按所选电动机的转速和液压泵的排量,液压泵最大理论流量980/min 160/156.8/min t q n V r mL r L =?=?=,大于计算所需的流量116.93L/min ,满足使用要求。

7.2 阀类元件及辅助元件

根据阀类元件及辅助元件所在油路的最大工作压力和通过该元件的最大实际流量可选出这些液压元件的型号及规格,结果见表7.1。

8

7.3 油管元件

各元件间连接管道的规格按元件接口处尺寸决定,液压缸进、出油管则按输入、排出的最大流量计算,由于液压泵具体选定之后液压缸在各个阶段的进出流量已与已定数值不同,所以重新计算如表5.2,表中数值说明液压缸压制、快退速度2v , 3v 与设计要求相近,这表明所选液压泵的型号,规格是适宜的。 表7.2 液压缸在各个阶段的进出流量

9

由表中数值可知,当油液在压力管中速度取5m/s 时,按教材P177式(7-9)

2d =

液压缸进油路油管内径20.02222d m mm ===进;

液压缸回油路管内径226d mm ==回;

这两根油管选用参照《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P111,进油管的外径34mm Φ=,内径25mm Φ=,回油路管的外径42mm Φ=,内径32mm Φ=。

7.4油箱的容积计算

容量V (单位为L)计算按教材式(7-8) : P V q ξ=,由于液压机是高压系统,

11ξ=。所以油箱的容量1160.98670.78P V q L ξ==?=, 670.80.8838L ÷= 按JB/T7938-1999规定容积取标准值1000V L =.

7.5油箱的长宽高确定

因为油箱的宽、高、长的比例范围是1:1:1~1:2:3,此处选择比例是1:1.5:2由此可算出油箱的宽、长、高大约分别是1600MM,1100MM,770MM 。并选择开式油箱中的分离式油箱设计。其优点是维修调试方便,减少了液压油的温升和液压泵的振动对机械工作性能的影响;其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

由于系统比较简单,回路较短,各种元件较少,所以预估回路中各种元件和管道所占的油液体积为0.6L 。因为推杆总行程为240mm ,选取缸的内腔长度为360mm 。忽略推杆所占的体积,则液压缸的体积为

221706.5103601025.4v A L L --==???=缸

当液压缸中油液注满时,此时油箱中的液体体积达到最小为:

80025.40.6774V L =--=油min

则油箱中油液的高度为:17741000/(160110)44H cm =??=

由此可以得出油液体下降高度很小,因此选取隔板的高度为44cm,并选用两块隔板。此分离式油箱采用普通钢板焊接而成,参照书上取钢板的厚度为:t=4mm 。 为了易于散热和便于对油箱进行搬移及维护保养,取箱底离地的距离为200mm 。

10

故可知,油箱的总长总宽总高为:

长为:12(110024)1108l l t mm mm

=+=+?=

宽为:12(160024)1608w w t mm mm =+=+?=

高为:(20044)(77042004)9781

h h mm mm mm =+++=+++=

7.6油箱地面倾斜度

为了更好的清洗油箱,取油箱底面倾斜度为:1℃

7.7吸油管和过滤器之间管接头的选择

在此选用卡套式软管接头

查《机械设计手册—4》表23.9—66得其连接尺寸如下表:

7.8过滤器的选取

取过滤器的流量至少是泵流量的两倍的原则,取过滤器的流量为泵流量的

2.5倍。故有 :

2.5(106.3 2.5)/min 265.75/min q

q L L =?=?=泵入过滤器

查《中国机械设计大典》表42.7—7得,先取通用型WU 系列网式吸油中过滤器:

表7.4

7.9堵塞的选取

考虑到钢板厚度只有4mm ,加工螺纹孔不能太大,查《中国机械设计大典》

表42.7—178选取外六角螺塞作为堵塞,详细尺寸见下表:

11

表7.5

7.10空气过滤器的选取

按照空气过滤器的流量至少为液压泵额定流量2倍的原则,

即: 22106.3/min 212.6/min q

q L L p >?=?=过滤器

选用EF 系列液压空气过滤器,参照《机械设计手册》表23.8-95得,将其主要

参数列于下表:

7.11液位/温度计的选取

选取YWZ 系列液位液温计,参照《机械设计手册》表23.8-98选用YWZ-150T 型。考虑到钢板的刚度,将其按在偏左边的地方。

12

8 液压系统性能的运算

8.1 压力损失和调定压力的确定

由上述计算可知,工进时油液流动速度较小,通过的流量为55.44L/min,主要压力损失为阀件两端的压降可以省略不计。快进时液压杆的速度

3

14

1113.410

1.6/m i n 0.03/706.510

p

q v m m s A --?====?,此时油液在进油管的速度3

26

113.410 3.85/0.25251060

p

q v m s A π--?===??? 8.1.1沿程压力损失

沿程压力损失首先要判断管中的流动状态,此系统采用N32号液压油,室温为

20

421.010/m s γ-=?,所以有

34/ 3.852510/1.010962.52320e R vd γ--==???=<,油液在管中的流动状态为层流,则阻力损失系数75/0.08e R λ==,若取进油和回油的管路长均为2m ,油液的密度为3

890/K g

m ρ=,则进油路上的沿程压力损失为

12243

2890

//20.08 3.85 4.231025102

p l d v Pa λλρ-?=???=?

??=??。 8.1.2局部压力损失

局部压力损失包括管道安装和管接头的压力损失和通过液压阀的局部压力

损失,由于管道安装和管接头的压力损失一般取沿程压力损失的10%,而通过液压阀的局部压力损失则与通过阀的流量大小有关,若阀的额定流量和额定压力损失分别为r r q q ?和,则当通过阀的流量为q 时的阀的压力损失r q ?,由

2

(

)r r

q p p q ξ?=??算得2113.40.5()0.35160p MPa ξ?=?=小于原估算值0.5MPa,所以是安全的。

同理快进时回油路上的流量1221113.4326.56

52.4/min 706.5

q A q L A ?=

==则回油管 路中的速度3

26

52.410 1.09/600.253210v m s π--?=

=???;由此可以计算出 13

3

4

1.093210/348.81.010e R vd γ--??===? (245<2320,所以为层流);

75750.215348.8

e R λ=

==,所以回油路上的沿程压力损失为22254

2890

//20.215 1.090.711032102

p l d v Pa λλρ-?=???=?

??=??。 由上面的计算所得求出:总的压力损失

p ∑?=1

2

21

A p p A λλ?+?326.56

0.04230.0710.075706.5MPa =+

?= 这与估算值有差异,应该计算出结果来确定系统中的压力阀的调定值。

8.1.3压力阀的调定值计算

由于液压泵的流量大,在工进泵要卸荷,则在系统中卸荷阀的调定值应该满

足快进时要求,因此卸荷阀的调定值应大于快进时的供油压力

12113.6670.075 3.0706.5

p F p p MPa A =

+∑?=+=,所以卸荷阀的调定压力值应该取3MPa 为好。溢流阀的调定压力值应大于卸荷阀的调定压力值0.3~0.5MPa ,所以取溢流阀的调定压力值为3.5MPa 。背压阀的调定压力以平衡板料折变机的自重,即442

2.310/326.56100.7F

p Pa MPa A -≥

=??=背 8.2 油液温升的计算

在整个工作循环中,工进和快进快退所占的时间相差不大,所以,系统的发热和油液温升可用一个循环的情况来计算。

8.2.1快进时液压系统的发热量

快进时液压缸的有效功率为:02700.023 6.21

0.00621P Fv W KW ==?== 泵的输出功率为:32853106.310/60 5.9470.0073470.85

i pq

P W KW η-??====

因此快进液压系统的发热量为:

14

()00.007350.006210.00113i i H P P KW KW =-=-=

8.2.2 快退时液压缸的发热量

快退时液压缸的有效功率为:028240.052146.8P Fv W ==?= 泵的输出功率为:161

189.40.85

i pq P W W η

=

=

= 快退时液压系统的发热量为:

()0189.4146.842.6

0.0426i i H P P W KW =-=-== 8.2.3压制时液压缸的发热量

压制时液压缸的有效功率为:6

00.6100.016000

P Fv W ==??= 泵的输出功率6666.5

78430.85

i pq

P W η

=

=

= 因此压制时液压系统的发热量为:()078436000 1.843i i H P P W KW =-=-=

总的发热量为0.001130.045 1.843 1.88913i H KW =++= 按教材式(11—2)求出油液温升近似值

()

31.889131034.8T C ?=?=?

温升没有超出允许范围,液压系统中不需要设置冷却器。

8.3油箱的设计

由前面计算得出油箱的容积为1000L 。

8.3.1系统发热量的计算

在液压系统中,损失都变成热量散发出来。发热量已在油温验算时计算出,所以 1.88913H KW =

8.3.2 散热量的计算

当忽略系统中其他地方的散热,只考虑油箱散热时,显然系统的总发热功率H 全部由油箱来考虑。这时油箱散热面积A 的计算公式为H

A K t

= 式中 A —油箱的散热面积(2m )

15

H —油箱需要的散热功率(W )

t —油温(一般以55C ?考虑)与周围环境温度的温差

K —散热系数。与油箱周围通风条件的好坏而不同,通风很差时K=8~9;

良好时K=15~17.5;风扇强行冷却时K=20~23;强迫水冷时K=110~175。 所以油箱散热面积A 为:21889.13

3.2173

4.8

H A m K t ===??

16

折弯机液压系统设计

- 折弯机液压系统设计《 |

摘要 》 立式板料折弯机是机械、电气、液压三者紧密联系,结合的一个综合体。液压传动与机械传动、电气传动并列为三大传统形式,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在现代机械的设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液压传动》课程是工科机械类各专业都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既是一门理论课,也与生产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学好这样一门重要课程,除了在教学中系统讲授以外,还应设置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液压传动系统设计的技能和方法。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综合运用液压传动课程及其他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只是,进行液压传动设计实践,是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机密结合起来,从而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加深提高和扩展。 2、在设计实践中学习和掌握通用液压元件,尤其是各类标准元件的选用原则和回路的组合方法,培养设计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嫁接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设计,学生应在计算、绘图、运用和熟悉设计资料(包括设计手册、产品样本、标准和规范)以及进行估算方面得到实际训练。

? 目录 摘要 1任务分析----------------------------------------------------------------- -----------------------1 技术要求----------------------------------------------------------------- ---------------1 任务分析----------------------------------------------------------------- ---------------1 2 方案的确定 ----------------------------------------------------------------- -------------------2 运动情况分析----------------------------------------------------------------- ----------2 2.1.1变压式节流调速回-------------------------------------------------------------2 2.1.2容积调速回路 ----------------------------------------------------------------- -2 3 负载与运动分析 ----------------------------------------------------------------- -----------3 } 4 负载图和速度图的绘制

上料机系统设计说明书

上料机液压系统设计 说明书 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组员:

设计目的:液压系统的设计是整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综合运用前面各章的基础知识,学习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内容和方法。通过学习,能根据工作要求确定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系统原理图,能进行必要的设计计算,合理地选择和确定液压元件,对所设计的液压系统性能进行校验算,为进一步进行液压系统结构设计打下基础。 设计步骤和内容: (1)明确设计要求,进行工况分析; (2)确定液压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 (3)拟订液压系统原理图; (4)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5)验算液压系统的性能; (6)液压缸设计; (7)绘制工作图,编写技术文件,并提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书。 一.明确设计要求,进行工况分析 1.1 明确设计要求 设计一台上料机液压系统,要求驱动它的液压传动系统完成快速上升→慢速上升→停留→快速下降的工作循环。采用90度V型导轨,垂直于导轨的压紧力为60N,启动和制动的时间均为0.5s,液压缸的机械效率为0.9。其垂直上升工作的重力为4500N,滑台的重量为800N,快速上升的行程为300mm,其最小速度为40mm/s;慢速上升行程为

100mm ,其最小速度为10mm/s ;快速下降行程为400mm ,速度要求45mm/s. 1.2 工况分析 负载分析就是研究各执行元件在一个工作循环内各阶段的受力情况。工作机构作直线运动时,液压缸必须克服的负载为:F=F C +F f +F I 式中F C 为工作阻力,F f 为摩擦阻力,F I 为惯性阻力. (1)工作负载 此系统的工作阻力即为工件的自重与滑台的自重。 F c =F G =(4500+800)N=5300N (2)摩擦负载 此系统的摩擦阻力为滑台所受阻力,与导轨的形状,放置情况和运动状态有关。此系统为v 型导轨,垂直放置,故为F f =fF N /sin 2 a 取静摩擦系数为f s =0.2,动摩擦系数为f d =0.1 静摩擦负载为F fs =0.2×120/sin ?45=33.94N 动摩擦负载为F fd =0.1×120/sin ?45=16.97N (3)惯性负载 惯性负载是运动部件的速度变化时,由其惯性而产生的负载,可用 牛顿第二定律计算:F a =ma=t v g △△G ,g=9.8m/s 2 加速:F a1=t v g △△G =8.95300×5.004 .0=43.265N 减速:F a2= t v g △△G =8.95300×5 .001 .0-04.0=32.449N

上下料机械手课程设计说明书

上下料机械手课程设计说明书

专业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专业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方向学生的重要实践性教育环节,也是该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前的最后一次课程设计。拟通过《专业课程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来着重提高学生的机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机械结构功能设计能力、机械系统设计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现代设计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在《专业课程设计》中,应始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专业课程设计》的题目为工业机械手设计,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整个设计过程。学生通过《专业课程设计》,应该在下述几个方面得到锻炼: 1.综合运用已学过的“机械设计学”、“液压传动”、“机械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和其他已学过的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知识,解决某一个具体设计问题,是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 2.通过比较完整地设计某一机电产品,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机电产品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培养机械设计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技能,及熟练

地应用有关参考资料,如设计图表、手册、图册、标 准和规范等。 4.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 素质。 二.主要内容 表1精锻机上料机械手主要技术参数 手臂运动形式 ( 圆柱坐标式 抓取重量 60kgf 自由度 4个 手 手臂运动行程和速度 水平伸缩 500mm 设定点2 升降 600mm 设定点2 左右旋转 200度 设定点3 手腕回转和速度180度 设定点2 手指夹持范围 四种规格 90-120 定位方式和定位精度 机械挡块 +-1mm 控制方式 点位程控,开关板预选 驱动方式 液压 kgf/cm2

毕业设计气动通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说明书) 题目:气动通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任务下达日期 2012 年 2 月 20 日设计(论文)开始日期 2012 年 2 月 26 日

设计(论文)完成日期 2012 年 5 月 20 日设计(论文)题目:气动通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 A·编制设计 B·设计专题(毕业论文) 指导教师田慧玲 系(部)主任 年月日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记录 进行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设计题目:气动通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 专题(论文)题目:气动通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

指导老师:田慧玲 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经答辩委员会讨论评定,给予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为。 答辩委员会人,出席人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答辩委员会副主任(签字): 答辩委员会委员:,,,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语 第页

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评语:

气动通用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 摘要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机械手的组成和分类,机械手的自由度和座标型式,气动技术的特点,PLC控制的特点及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本文对机械手进行了总体方案设计,确定了机械手的座标型式和自由度,确定了机械手的技术参数。同时,分别设计了机械手的夹持式手部结构以及吸附式手部结构;设计了机械手的手腕结构,计算出了手腕转动时所需的驱动力矩和回转气缸的驱动力矩;设计了机械手的手臂结构,设计了手臂伸缩、升降用液压缓冲器和手臂回转用液压缓冲器。 设计出了机械手的气动系统,绘制了机械手气压系统工作原理图。利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对机械手进行控制,选取了合适的PLC型号,根据机械手的工作流程制定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控制方案,画出了机械手的工作时序图和梯形图,并编制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控制程序。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机械手,气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毕业设计论文:板料折弯机液压系统设计

学生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板料折弯机液压系统设计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电气学院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班级:机电0918 指导教师: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电气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机电一体化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板料折弯机液压系统设计 题目:板料折弯机液压系统设计 设计一台板料折弯机液压系统。该机压头的上、下运动用液压传动,其工作循环为快速下降、慢速下压(折弯)、快速返回。给定的条件为: 折弯力 ;6101?N 滑块重量 4105.1?N ; 快速空载下降 行程 180mm 速度(1v ) 23/mm s ; 工作下压(折弯) 行程 20mm 速度(2v ) 12/mm s ; 快速回程 行程 200mm 速度(3v ) 53/mm s 液压缸采用V 型密封圈,其机械效率91.0=cm n ,启动、制动、增速、减速时间均为0.2s 。要求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计算选择液压元件并对系统性能进行验算。 (注:折板时压头上的工作负载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负载力缓慢增加,达到最大折弯力的5%左右,其行程为15mm 。第二阶段负载力急剧上升到最大折弯力,其上升规律近似于线性。)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1、板料折弯机的液压系统工作参数要求 2、液压系统工况分析

3、初步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4、初步确定液压系统参数 5、液压元件的计算和选择 6、液压系统性能验算 7、绘制液压系统原理系统图、部件装配图、零件图,编写技术文件件。 毕业设计(论文)预期目标: 通过毕业设计,了解掌握现代液压设备的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简单设备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过程;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及工作中实际问题,巩固、加深及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和主要内容。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系主任(教研室主任): 2012年1月4日

液压上料机原理设设计与液压缸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刨床工作台液压系统设计 及液压缸结构确定 系部:自动化工程系 专业:机电一体化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2018年10月13日

一.文献综述 1.课题来源:指导老师 2.选题依据,背景情况 液压传动元件以其功率大,安装布置简便,易于控制,操作方便舒适,故障率低,便于维护等优点,非常适用于结构形态多变,工作条件恶劣地机械地应用.几十年来,液压技术不仅在农机,机床,工程机械,建筑机械,航天航空设备等得到越来越多地应用,而且形成了庞大地市场.全世界液压元件市场销售额已超过二百亿一,我国液压行业产值已近八十亿人民币.按其重要程度计算,在国外发达国家,农机用液压元件市场份额始终属于前五名,我国农机用液压元件需求量在四百万件以上,在国内各行业中,数量最多.进入二十一世纪,液压技术在农机上地应用,呈现出快速发展地势头.b5E2RGbCAP 液压传动技术不仅用于传统地机械操作,助力装置,也用于机械地模拟加工,转速控制,发动机燃料进给控制,以及车辆动力转向,主动悬挂装置和制动系统,同时也扩展到航空航天和海洋作业等领域.p1EanqFDPw 在新世纪中,我国液压机械行业将有明显地进步,液压技术在农机上地应用将显出强大地生命力,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电液自动化作业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DXDiTa9E3d 3.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液压油缸是基于以密闭容器中地静压力传递力和功率这一原理实现工作目地地.目前以其可实现大范围地无极调速,体积小,质量轻,结

构紧凑,惯性小,易于实现自动化,过载保护以及良好地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当前正继续向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RTCrpUDGiT (1)节能 近年来,由于世界能源地紧缺,各国都把液压传动地节能问题作为液压技术发展地重要课题. (2)与微电子,计算机技术地结合 随着微电子,计算机技术地发展,出现了各种数字阀和数字泵. (3)运行地可靠性 液压元件地设计中,研究工作地广泛开展,以及新材料,新工艺地发展等,使得运行地可靠性得以实现,使得液压元件地寿命得到提高.5PCzVD7HxA (4)高度集成化 机,电,液于一体地高度集成化. (5)高压,低噪音,提高密闭性等 4.主要参考文献 液压传动设计手册 机械设计手册液压分册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机械设计师手册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送料机械手设计

摘要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送料机械手的设计,首先对送料机械手的工况进行分析,此多工位专用机械手完成小臂上下俯仰、大臂正反向回转、行走装置进退三个自由度,以及手爪的开启和闭合等动作,然后给出该送料机械手的液压系统的电磁元件动作循序表和液压系统原理图。 本械手由大臂结构,小臂、旋转结构和驱动机构组成,该设计能实现三个自由度,分别为手爪的开合,旋转,小臂的上下摆动以及大臂的旋转等等功能。 关键词:送料机械手;液压系统;自由度;功能

Abstract This graduation project mainly had the CA18 control engine bed and the programming introduction, the ear components tech nological analysis craft parameter choice cutting tool choice, the components procedure manual establishment, the procedure simulation, the modelling and the entity simulation processing finally has made the design summary,the acknowledgment language, the reference tabulation and the appendix.Article primary coverage for components craft analysis. This components manual programming, but also has to make engineer's modelling and the entity simulat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5b14999881.html,ed the circular arc interpolation instruction in the components manual programming; drill hole; M98 transfer subroutine instruction. Key words: auto-focus;Industrial robot ;degrees of freedom ;fucation

课程设计_设计一台上料机液压系统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任务书 系别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制造设计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制0811 姓名严磊 学号2010516007 指导老师邬国秀

目录 一、设计题目 (3) 二、负载分析 (3) 2.1 负载与运动分析 (3) 2.2负载动力分析 (3) 2.3负载图与运动图的绘制 (3) 三、设计方案拟定 (5) 3.1 液压系统图的拟定 (5) 3.2液压系统原理图 (5) 3.3 液压缸的设计 (6) 四、主要参数计算 (7) 4.1 初选液压缸工作压力 (8) 4.2 计算液压缸主要尺寸 (9) 4.3 活塞杆稳定性校核 (9) 4.4 计算循环中各个工作阶段的液压缸压力,流量和功率 (9) 五、液压元件选择 (11) 5.1 确定液压泵的型号及电动机功率 (11) 5.2 选择阀类元件及辅助元件 (12) 5.3液压系统原理图上部分阀类功能.............................. 六、液压系统性能验算 (13) 6.1 验算系统压力损失 (13) 6.2 验算系统发热与温升 (15) 七、小结 (15) 八、参考文献 (16)

一、设计题目 题目:设计一台上料机液压系统,要求驱动它的液压传动系统完成快速上升→慢速上升→停留→快速下降的工作循环。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垂直上升工作的重力为N 5000,滑台的重量为N 1000,快速上升的行程为mm 350,其最小速度为s mm /45≥;慢速上升行程为mm 100,其最小速度为s mm /8;快速下降行程为mm 450,速度要求s mm /55≥。滑台采用V 型导轨,其导轨面的夹角为 ?90,滑台与导轨的最大间隙为mm 2,启动加速与减速时间均为s 5.0,液压缸的机械效率(考虑密封阻力)为0.91。 上料机示意图如下:

上下料机械手开题报告

上下料机械手开题报告 篇一:生产线组合机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生产线组合机床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课题类型设计课题来源自拟课题学生姓名张三学号XX01010001 专业机制本科年级班 09级1班 指导教师李四职称讲师 填写日期: XX 年 3 月 28 日 篇二:上下料机械手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 职称: 时间: 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 1 、科学依据 ? 课题的科学意义 通过设计出上下料机械手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使我们的工厂向无人化、机械化、高效化发展。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调研、文献检索及应用的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掌握机电系统的监控的一般方法及步骤,熟练掌握各类资料、手册以及计算机等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 课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近来在东南沿海还出现在大量的缺工现象,迫切要求我们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势在必行,本设计的目的就是设计一个气动上下料机械手,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线,实现自动化生产,减轻产业工人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同时又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现在的机械手大多采用液压传动,液压传动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 液压传动在工作过程中常有较多的能量损失(摩擦损失、泄露损失等):液压传动易泄漏,不仅污染工作场地,限制其应用范围,可能引起失火事故,而且影响执行部分的运动平稳性及正确性。 2)工作时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油温变化时,液体粘度变化,引起运动特性变化。 3)因液压脉动和液体中混入空气,易产生噪声。 4)为了减少泄漏,液压元件的制造工艺水平要求较高,故价格较高;且使用维护需要较高技术水平。鉴于以上这些

板料折弯机液压系统设计

板料折弯机液压系统设计

攀枝花学院 学生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折弯机液压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谭晓波学号:201010601154 所在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10级机制四班 指导教师:杨光春职称: 2013年06 月12 日 攀枝花学院教务处制

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 目 折弯机液压系统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目的 学生在完成《液压传动与控制》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液压基本知识,根据液压元件、各种液压回路的基本原理,独立完成液压回路设计任务;从而使学生在完成液压回路设计的过程中,强化对液压元器件性能的掌握,理解不同回路在系统中的各自作用。能够对学生起到加深液压传动理论的掌握和强化实际运用能力的锻炼。 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设计制造一台立式板料折弯机,该机压头的上下运动用液压传动,其工作循环为:快速下降、慢速加压(折弯)、快速退回。给定条件为: 折弯力N 5 103.1? ;滑块重量 N 4 105.1? ; 快速空载 下降 行程 200mm,速度(1 v ) 22/mm s ;慢速 下压(折弯)行程 30mm , 速度(2 v ) 11/mm s ; 快速回程行程222mm 速度(3 v )56/mm s , 液压缸采用V 型密封圈,其机械效率0.91 cm η = . 要 求拟定液压系统图,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3、主要参考文献 1王积伟,章宏甲,黄谊.主编. 液压传动.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2 2成大先. 主编.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机械传动.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3何玉林,沈荣辉,贺元成.主编.机械制图.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8 4 路甬祥主编.液压气动技术手册.北京.机 械工业出版社.2002 5 雷天觉主编.液压工程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4、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内容学时明确机床对液压系统的要求,进行工作 6 过程分析 16 初步确定液压系统的参数,进行工况分 析和负载图的编制 确定液压系统方案,拟订液压系统图8 6 确定液压制造元件的类型并选择相应的 液压元件,确定辅助装置 液压系统的性能验算4 合计1周

上料机液压系统课程设计

液压与气压传动 课程设计 姓名:廖聪

学号:27 层次:本科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15机电2班 指导教师:刘方方 2017年12月 目录 任务书 (1) 一、明确系统设计的要求,进行工况分析 (2) 明确系统设计的要求 (2) 分析液压系统工况 (2) 二、确定液压缸主要参数 (6) 初选液压缸的工作压力 (6) 计算液压缸主要参数 (6) 各工作阶段的时间计算 (7) 计算液压缸流量、压力和功率 (8)

绘制液压缸的工况图 (9) 三、液压系统图的拟定 (10) 液压系统的拟定 (10) 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11) 四、计算与选择液压元件 (12) 确定液压泵的型号及电动机功率 (12) 选择阀类元件及辅助元件 (13) 五、验算液压系统的主要性能 (15) 压力损失验算 (15) 液压系统的发热和温升验算 (18) 参考文献 (19) 设计心得 (20)

任务书 设计一台上料机液压系统,要求该系统完成:快速上升——慢速上升(可调速)——快速下降——下位停止的半自动循环。采用90°V型导轨,垂直于导轨的压紧力为60N,启动、制动时间均为,液压缸的机械效率为。设计原始数据如下表所示。 滑台 自重 (N) 工件 自重 (N) 快速上升 速度 (mm/s) 快速上 升行程 (mm) 慢速上升 速度 (mm/s) 慢速上 升行程 (mm) 快速下降 速度 (mm/s) 快速下 降行程 (mm)800450040350≤1010045400 请完成以下工作: 1、进行工况分析,绘制工况图。 2、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A4)。 3、计算液压系统,选择合适的液压元件。 4、编写液压课程设计说明书。 上料机示意图如下: 图1 上料机示意图

送料机械手设计及Solidworks运动仿真

学科门类:单位代码: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送料机械手设计及Solidworks运动仿真 学生姓名 所学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XXXXXXXXX系 二○**年X X月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机械手设计任务书 (2) 1.1毕业设计目的 (2) 1.2本课题的内容和要求 (2) 第二章抓取机构设计 (4) 2.1手部设计计算 (4) 2.2腕部设计计算 (7) 2.3臂伸缩机构设计 (9) 第三章液压系统原理设计及草图 (11) 3.1手部抓取缸 (11) 3.2腕部摆动液压回路 (13) 3.3小臂伸缩缸液压回路 (14) 3.4总体系统图 (15) 第四章机身机座的结构设计 (16) 4.1电机的选择 (17) 4.2减速器的选择 (18) 4.3螺柱的设计与校核 (18) 第五章机械手的定位与平稳性 (20) 5.1常用的定位方式 (20) 5.2影响平稳性和定位精度的因素 (20) 5.3机械手运动的缓冲装置 (21) 第六章机械手的控制 (22) 第七章机械手的组成与分类 (23) 7.1机械手组成 (23) 7.2机械手分类 (25) 第八章机械手Solidworks三维造型 (26) 8.1上手爪造型 (27) 8.2螺栓的绘制 (31) 毕业设计感想 (36)

参考资料 (37)

摘要 本课题是为普通车床配套而设计的上料机械手。工业机械手是工业生产的必然产物,它是一种模仿人体上肢的部分功能,按照预定要求输送工件或握持工具进行操作的自动化技术设备,对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推动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和欢迎。实践证明,工业机械手可以代替人手的繁重劳动,显著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自动化水平。工业生产中经常出现的笨重工件的搬运和长期频繁、单调的操作,采用机械手是有效的。此外,它能在高温、低温、深水、宇宙、放射性和其他有毒、污染环境条件下进行操作,更显示其优越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 本课题通过应用AutoCAD 技术对机械手进行结构设计和液压传动原理设计,运用Solidworks技术对上料机械手进行三维实体造型,并进行了运动仿真,使其能将基本的运动更具体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它能实行自动上料运动;在安装工件时,将工件送入卡盘中的夹紧运动等。上料机械手的运动速度是按着满足生产率的要求来设定。 关键字机械手,AutoCAD,Solidworks。

上料机液压系统设计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 题目:上料机液压系统设计 院系: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2011 级机械(1)班 姓名:卫世军 学号:2011043511 指导老师:张雪华 起止日期:2013 年5 月20 日—5 月24 日 摘要 现代机械一般多是机械、电气、液压三者紧密联系,结合的一个综合体。液压传动与机械传动、电气传动并列为三大传统形式,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在现代

机械的设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液压传动》课程是工科机械类各专业 都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既是一门理论课,也与生产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为 了学好这样一门重要课程,除了在教学中系统讲授以外,还应设置课程设计教学 环节,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液压传动系统设计的技能和方法。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综合运用液压传动课程及其他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只是,进行液压传动设计实践,是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机密结合起来,从而使这些 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加深提高和扩展。 2、在设计实践中学习和掌握通用液压元件,尤其是各类标准元件的选用 原则和回路的组合方法,培养设计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嫁接生产实际问题的能 力,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设计,在计算、绘图、运用和熟悉设计资料(包括设计手册、产品样 本、标准和规范)以及进行估算方面得到实际训练。 液压课程设计题目及上料机示意图 题目:设计一台上料机液压系统:要求工作循环为快速上升——慢速上升—— 停留——快速下降。工件的重量为630KG,滑台的重量为118KG,快速上升速度要求≥43mm/s;慢速上升要求≥8mm/s;快速下降速度要求≥58mm/s;滑台采用V 形导轨,导轨面的夹角为90 度,滑台与导轨的最大间隙为2mm,起动加速与减速时间均为0.5s,液压缸的机械效率为0.91(考虑密封阻力)。 上料机示意图

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_说明书(65页)

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_说明书(65页) 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说明书第1章绪论1.1 选题背景机械手是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种具有抓取和移动工件功能的自动化装置,它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机器人的研制和生产已成为高技术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更加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使得机械手能更好地实现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有机结合。机械手能代替人类完成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力。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了应用,在机械行业中它可用于零部件组装,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普遍。目前,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机床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它适应于中、小批量生产,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适应性很强。当工件变更时,柔性生产系统很容易改变,有利于企业不断更新适销对路的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目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用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低,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直接影响到我国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从经济上、技术上考虑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进行机械手的研究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 1.2 设计目的本设计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本科四年的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完成一个特定功能、特殊要求的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能够比较好地体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

动化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研究水平,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精神和态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明确的实施目标,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目前,在国内很多工厂的生产线上数控机床装卸工件仍由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为了提高生产加工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使生产线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适应现代自动化大生产,针对具体生产工艺,利用机器人技术,设计用一台装卸机械手代替人工工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机械手主要与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组合最终形成生产线,实现加工过程(上料、加工、下料)的自动化、无人化。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正在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制造业,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制造业。本设计能够应用到加工工厂车间,满足数控机床以及加工中心的加工过程安装、卸载加工工件的要求,从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约加工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力。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目前,在国内外各种机器人和机械手的研究成为科研的热点,其研究的现状和大体趋势如下: A.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B.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C.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成为智能化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D.关节式、侧喷式、顶喷式、龙门式喷涂机器人产品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设计;柔性仿形喷涂机器人开发,柔性仿形复合机构开发,仿形伺服轴轨迹规

板料折弯机液压系统设说明书

一.设计一台板料折弯机的液压系统。该机压头的上下运动用液压传动,其工 作循环为快速下降、慢速下压(折弯)、快速退回。给定条件为: 折弯力 1.11×106N 滑块重量 1.15×104N 快速空载下降 行程 199 mm 速度(1υ) 23.3 mm/s 工作下压 (折弯) 行程 31.1 mm 速度 (2υ) 13.2 mm/s 快速回程 行程 210 mm 速度 (3υ) 54.5 mm/s 液压缸采用V 型密封圈,其机械效率91.0=cm η。要求拟订液压系统图,计算和 选择液压元件。

学生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板料折弯机液压系统设计

摘要 立式板料折弯机是机械、电气、液压三者紧密联系,结合的一个综合体。液压传动与机械传动、电气传动并列为三大传统形式,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在现代机械的设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液压传动》课程是工科机械类各专业都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既是一门理论课,也与生产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学好这样一门重要课程,除了在教学中系统讲授以外,还应设置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液压传动系统设计的技能和方法。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综合运用液压传动课程及其他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只是,进行液压传动设计实践,是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机密结合起来,从而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加深提高和扩展。 2、在设计实践中学习和掌握通用液压元件,尤其是各类标准元件的选用原则和回路的组合方法,培养设计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嫁接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设计,学生应在计算、绘图、运用和熟悉设计资料(包括设计手册、产品样本、标准和规范)以及进行估算方面得到实际训练。 关键词板料折弯机,液压传动系统,液压传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_设计一台上料机液压系统

实用文档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任务书 系别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制造设计及其自动化班级机制0811 姓名严磊 学号2010516007 指导老师邬国秀

实用文档 目录一、设计题目............................................. . (3) 二、负载分析............................................. . (3) 2.1 负载与运动分 析............................................ .. 3 2.2 负载动力分析.......................................... (3) 2.3 负载图与运动图的绘制 (3) 三、设计方案拟定 (5) 3.1 液压系统图的拟定 (5) 3.2 液压系统原理 图......................................... . 5 3.3 液压缸的设计.......................................... (6) 四、主要参数计算................................................. ...7 4.1 初选液压缸工作压力 (8) 4.2 计算液压缸主要尺寸 (9) 4.3 活塞杆稳定性校核 (9) 4.4 计算循环中各个工作阶段的液压缸压力,流量和功率............... ...9 五、液压元件选择................................................. ..11 5.1 确定液压泵的型号及电动机功率 (11) 5.2 选择阀类元件及辅助元件 (12) 5.3 液压系统原理图上部分阀类功能...................................................................... ... 13 六、液压系统性能验算 6.1 验算系统压力损失 (13) 6.2 验算系统发热与温升 (15)

组合机床上下料机械手控制系统的毕业设计

组合机床上下料机械手控制系统的毕业设 计 1 绪论 在工业生产线中,机械手具有很广泛的用途。它是工作抓取和装配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作用是从指定位置抓取工件运送到另一个指定的位置进行装配。机械手臂代替了人土的繁杂劳动,并且操作精度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1.1 课题简介 1.1.1 机械手概述 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如图1-1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上和原子能等部门。 机械手主要由手部、运动机构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手部是用来抓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根据被抓持物件的形状、尺寸、重量、材料和作业要求而有多种结构形式,如夹持型、托持型和吸附型等。运动机构,使手部完成各种转动(摆动)、移动或复合运动来实现规定的动作,改变被抓持物件的位置和姿势。运动机构的升降、伸缩、旋转等独立运动方式,称为机械手的自由度。为了抓取空间中任意位置和方位的物体,需有6个自由度。自由度是机械手设计的关键参数。自由度越多,机械手的灵活性越大,通用性越广在工业生产线中,机械手具有很广泛的用途。它是工作抓取和装配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作用是从指定位置抓取工件运送到另一个指定的位置进行装配。机械手臂代替了人土的繁杂劳动,并且操作精度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机械手的组成: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 图1-1 自动上下料机械手

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上和原子能等部门。 1.1.2 国外机械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工业机械手主要用于机床加工、铸造、热处理等方面,无论数量、品种和性能方而还是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在国主要是逐步扩大应用围,重点发展铸造、热处理方而的机械手,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作业条件,在应用专用机械手的同时,相应的发展通用机械手,有条件的还要研制示教式机械手、计算机控制机械手和组合机械手等。将机械手各运动构件,如伸缩、摆动、升降、横移、俯仰等机构以及根据不同类型的加紧机构,设计成典型的通用机构,所以便根据不同的作业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基加紧机构,即可组成不同用途的机械手。既便于设计制造,有便于更换上件,扩大应用围。同时要提高速度,减少冲击,正确定位,以便更好的发挥机械手的作用。 此外还应大力研究伺服型、记忆再现型,以及具有触觉、视觉等性能的机械手,并考虑与计算机连用,逐步成为整个机械制造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 在国外机械制造业中工业机械手应用较多,发展较快。目前主要用于机床、横锻压力机的上下料,以及点焊、喷漆等作业,它可按照事先指定的作业程序来完成规定的操作。 此外,国外机械手的发展趋势是大力研制具有某种智能的机械手。使它具有一定的传感能力,能反馈外界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变更。如位置发生稍许偏差时,即能更正井自行检测,重点是研究视觉功能和触觉功能。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绩。 视觉功能即在机械手上安装有电视照相机和光学测距仪(即距离传感器)以及微型计算机。工作是电视照相机将物体形象变成视频信号,然后送给计算机,以便分析物体的种类、大小、颜色和位置,并发出指令控制机械手进行工作。 触觉功能即是在机械手上安装有触觉反馈控制装置。工作时机械手首先伸出手指寻找工作,通过安装在手指的压力敏感元件产生触觉作用,然后伸向前方,抓住工件。手的抓力大小通过装在手指的敏感元件来控制,达到自动调整握力的大小。总之,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机械手装配作业的能力也将进一步提高。 更重要的是将机械手、柔性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单元相结合,从而根本改变目前机械制造系统的人工操作状态。 1.1.3 基本工作过程 如图为机械手运动图,机械手的动作过程:手臂 顺时针旋转—手臂下降—手臂右行—手腕顺时针旋

板料折弯机液压系统设计说明书

攀枝花学院 学生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板料折弯机液压系统设计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班级: 指导教师:

板料折弯机液压系统设计 摘要 立式板料折弯机是机械、电气、液压三者紧密联系,结合的一个综合体。液压传动与机械传动、电气传动并列为三大传统形式,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在现代机械的设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液压传动》课程是工科机械类各专业都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既是一门理论课,也与生产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学好这样一门重要课程,除了在教学中系统讲授以外,还应设置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液压传动系统设计的技能和方法。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综合运用液压传动课程及其他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只是,进行液压传动设计实践,是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机密结合起来,从而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加深提高和扩展。 2、在设计实践中学习和掌握通用液压元件,尤其是各类标准元件的选用原则和回路的组合方法,培养设计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嫁接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设计,学生应在计算、绘图、运用和熟悉设计资料(包括设计手册、产品样本、标准和规范)以及进行估算方面得到实际训练。 关键词板料折弯机,液压传动系统,液压传动课程设计。

目录 摘要 1任务分析 (1) 1.1 技术要求 (1) 1.2 任务分析 (1) 2 方案的确定 (2) 2.1运动情况分析 (2) 2.1.1变压式节流调速回路 (2) 2.1.2容积调速回路 (2) 3 负载与运动分析 (3) 4 负载图和速度图的绘制 (4) 5 液压缸主要参数的确定 (4) 6系统液压图的拟定 (6) 7 液压元件的选择 (8) 7.1 液压泵的选择 (8) 7.2 阀类元件及辅助元件 (8) 7.3 油管元件 (9) 7.4油箱的容积计算 (10) 7.5油箱的长宽高确 (10) 7.6油箱地面倾斜度 (11) 7.7吸油管和过滤器之间管接头的选择 (11) 7.8过滤器的选取 (11)

液压课程设计上料机说明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说明书 上料机液压系统设计 学院: 专业: 姓名:姓名:姓名:指导老师:学号: 学号: 学号: 职称:讲师 成绩: 二○一四年六月

课程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成绩评定表 目录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任务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课程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课程设计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机构运动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况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工作负载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时间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绘制F-t图和v-t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液压缸主要参数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初定液压缸的工作压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计算液压缸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液压缸压力、流量和功率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液压系统原理图的拟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供油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调速回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速度换接回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平衡及锁紧...................................................................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中位机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液压系统工作过程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液压元件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液压泵型号和电机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辅助元件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确定管道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确定油箱容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液压系统性能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回路压力损失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油液温升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液压缸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液压缸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液压缸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强度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液压缸主要零件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总结与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