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集聚的例子

工业集聚的例子

【篇一:工业集聚的例子】

[] 什么是工业集聚工业集聚是指若干工业企业或同类生产集中于一定地域或地点。与其相对应的是,是指、工业点等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的集聚与分散都是指工业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地理分布上的相

对集中状况,是工业布局空间特征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工业集聚的原因因受地区地理条件和工业组合因素的影响,各地区工业集中

与分散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在合理限度内,都能产生一定的。随着

工业设备和的不断扩大,必然引起同类生产在地理分布上的相对集中;由于联合企业和工业成组布局能带来的节省,必然引起不同类

型企业的相互集聚。[] 工业集聚的作用其作用主要有:

①大规模和联合企业生产具有较高的;

②可共同利用,缩短交通运输线和工程管网,节省基建投资和降低

生产成本;

③能综合利用原料、和“三废”,更多的廉价产品和减少污染;

④有利于专业化和协作化,便于生产经营管理;

⑤便于组织各种服务性与辅助性企业统一服务,减少社会消耗;

⑥便于男女职工适当搭配,可合理利用。[] 工业集聚的注意事项不是愈集中愈好,只有在合理限度之内才能取得较好效益,超越这个限

度其效益会呈递减趋势,直至起相反作用。企业规模过大,会增加原、燃料和的供销距离,增加运费。工业过于集中对城市建设产生“膨胀病”,出现人口剧增、交通拥挤、用水用地紧张、污染严重、

农副产品供应困难等弊病。而工业布局适当分散可避免上述一系列

问题,且可充分利用各地区的和劳动力资源,使生产更加接近原料、能源产地和消费区,促进落后地区的,有利于工业生产均衡布局。

工业过于分散则导致企业间协作不便,各搞一套厂外设施,投资大,运输费用高,经济效益差,职工生活不便等弊病。故工业布局中,

必须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既要在较大地区范围内适当分散,又要在具体地点相对集中,反对过分集中和过于分散两种偏向。[]工

业集聚的优势和问题工业集聚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基本要求,也

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者集聚在一个特定的区位有

很多优势,而这种优势反过来又可以这种聚集现象(,2002)。总的来说,工业集聚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工业活动在有限空间的集聚,有利于提高、,对加强和促进有重要

意义。①某种工业地理上的集中,有助于促进一些辅助性工业的建立,也为的、运输提供了方便。②集聚扩大了,一方面因为的节约

从而降低了实际;另一方面也利于生产者引进先进设备,进行;再

一方面,工业集聚增强了企业间技术和的交流及职工接受培训的机会。③多种企业的集聚,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积累以及间相互

合作与。④集聚提高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而且使和条件更为

优越。此外,多种有才能的经营者、的集聚,有利于形成高智力结

构(刘再兴,1997)。总之,相同类型或相关企业的集聚加强了这些企业及其所在地区的增长潜力。

2.工业集聚转变了生产组织方式

工业集聚有利于的演进,同时,分工演进又推动着的发展。随着技

术水平的提高和的可分性,获得了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大批零

部件和工艺专业化生产商相继出现,独立的企业比垂直结构的企业

更容易获得,可以更有效地生产各种专门的投入品和提供专业的。

同时,世界经济不断加剧的竞争也促使人们将有限资源集中投向核

心环节,越来越多的企业根据自己的来组织生产活动,产业联系也

不再局限于企业之间垂直或水平的物质联系,而且还包括了信息等

的联系。因此,一些从事的垂直结构型企业正逐渐向从事专业生产

的相对规模较小的非垂直型企业的转变。这种工业结构的变化不一

定会减弱工业集聚的,反而会使之加强。这也就使得工业集聚的原

因由追求外部规模经济扩展为减少和,追求。

3.工业集聚有利于企业网络的形成

工业集聚有利于企业之间通过分工协作形成。企业网络组织是与市

场组织在方面互相替代的过程中交融结合的产物,是介于两者之间

的新型的经济活动制度安排。企业网络有利于发挥各企业的互补作

集聚的确具有许多优势,但集聚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是真正意义

上的集聚,不同的集聚规模是不同的。企业或产业集聚规模如果过大,也会引起集聚收益递减,这是因为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的制约:①集聚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导致因、、劳力、用地、水源、的短缺而提高的,从而提高基建投资和。②可能引起销售方面的问题,即成品极限运距内的需求趋于饱和,进一步扩张,就要延长成

品的运距和追加过多的运输支出。③上的不利。集聚程度越高,区

内外的经济技术联系越来越复杂,增加组织、管理特别是决策上的

难度,一有重大失误,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也就是风险增加。

④上的不利。由于上述限制因素的作用,可能引起贵重的降低,企

业的运转低于其全部,从而提高(刘再兴,1997)。[]工业集聚的类型

工业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会形成各种不同形式的集聚体。为此,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

是马库森(markusen)对工业集聚区的分类(markusen,1996)。马库森根据集聚区内企业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四种典型

的工业区类型(见图1):①马歇尔式工业区(marshallian district)。

主要是由地方性的中小企业组成,规模经济相对较低,大量在区内

进行,与的联系和合作程度低。如美国硅谷、意大利产业区等为这

一类型。②轮轴式工业区(hub-and-spoke district)。由一个或几个

大型企业支配,在外围。美国的底特律和西雅图就是这种情况。③

卫星平台式工业区(satellite platform district)。主要由区域外的大

型企业的分支机构组成。如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巴西的马纳斯等。这类工业区最显著的特点是与外部企业尤其是的联系密切,缺乏区

内贸易。④政府主导式工业区(statecentered district)。主要由公共

或非营利的实体支配。如军事基地、、大学或集中的政府机构等。

马库森提出,现实的工业区可能的情况是上述类型的混合形式,或

现在是其中一种,经过一段时间会转变成另一种。

[]工业集聚的理论基础工业集聚理论的古典基石集中体现在以韦伯(webber)为代表的古典区位论和马歇尔(marshall)关于产业区的论述上,前者由(isard)继承和发展,最终形成在和规划中广泛应用的(industrial complex)模型,后者演化成纯经济分析中的产业集聚模

型(gordon ir.and mccann p.,2000)。

1.

马歇尔(1890)是最早关注工业集聚现象的。马歇尔将工业集聚的特定地区称为“产业区”,产业区内集中了大量相关的中小企业。在马歇

尔看来,这些工业之所以能够在产业区内集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获取。马歇尔认为外部经济十分重要。“这种往往能因许多性质相似的

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即通常所说的工业地区分布而获得”(马歇尔,1964)。

大量工业企业在地理上集中完全可以提供一个足够大的使各种各样

的专业化供应商得以生存。马歇尔提到了有关辅助工业的发展问题,“辅助工业从事于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小的部门,为许多邻近的工业进

行工作,这些辅助工业就能不断地使用具有高度专门性质的,虽然

这种机械的也许很高,也许很大,但也能够本”(马歇尔,1964)。同时,工业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能为提供拥有高度专业化技术的工人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雇主们往往到他们会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有专门技能的优良工人的地方去;同时,寻找的人,自然到有许多雇主需要像他们那样的的地方去,因而在那里技能就会有良好的市场,一个孤立的工厂之厂主,即使他能得到一般的大量供给,也往往因缺少某种专门技能的劳动力而束手无策;而熟练的工人如被,也不易有别的”(马歇尔,1964)。更为重要的是,当同行业中的很多公司集中在一个地区时,“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而似乎是公开了,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也学到许多秘密。优良的工作受到正确地赏识,机械上以及制造方法和企业的一般组织上的发明和改良之成绩,得到迅速的研究:如果一个人有了一种新思想,就为别人所采纳,并与别人的结合起来,因此,它就成为更新的思想之源泉”(马歇尔,1964)。

马歇尔的研究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但他的这一部分思想因缺乏严格的数理表达方法,而被主流的所遗弃。马歇尔用外部经济的概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的原因,但他却忽视了区位和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实际上不同的产业和区位,工业集聚的程度和持续性是不同的。

2.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现代工业区位的奠基人在《》一书中,首次建立了有关集聚的一套规则和概念。韦伯将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影响工业分布于各个区域的“区域性因素”,另一类在工业区域分布中,把工业集中于某地而不是其他地方的“集聚因素”。他认为:“集聚因素是一种‘优势’,或是一种生产的廉价,或者是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被带到某一地点所产生的”。“在一定集中化程度下,成本因工业的集中化而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指数比工业完全分散情况下的成本指数低,也比集中程度低的工业要低”(。1997)。

3.增长极理论与地域生产综合体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是由科洛索夫斯基(korc粥ovski)等前苏联学者提出来的。科洛索夫斯基将地域生产综合体(territorial production canplex)定义为:“在一个工业点或一个完整的地区内,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运输和经济地理位置,恰当地(有计划地)安置各企业,从而获得特定的,这样的一种各企业间的经济结合就称为生产综合体。”涅克拉索夫认为,地域生产综合体是“在、加盟共和国、自治

共和国、省、边区内,一个或几个专门化部门的高度结合,并基本

上共同利用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基础设施”。从前苏联一些学者的定义

可见,地域生产综合体具有聚集性质。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来源于

前苏联国民经济建设的实践,它是以传统的为基础的,具有集中人力、物力、办大事的优势,综.合体的建设完全是由国家投资完成,因此,其自上而下形成聚集的特征更加明显。

4.的工业集聚理论

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将空间的观念引入了规范的

经济学研究框架中。基于结构和的假设,提出了新的空间经济理论。在此基础上,克鲁格曼发展了集聚经济的观点。克鲁格曼的工业集

聚模型是基于以下事实:企业和产业一般倾向于在特定区位空间集中,不同群体和不同的相关活动又倾向于集结在不同的地方,空间

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与产业专业化有关。这种同时存在的空间产业集

聚和区域专业化的现象,是在和中被广泛接受的报酬递增原则的基础。克鲁格曼的工业集聚模型假设一个国家有两个地区,有两种生

产活动(如和),工业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而农业生产规模

报酬不变,在一个区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空间格局最终演变的结

果将会是集聚,这从理论上证明了工业活动趋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

性趋势,并阐明由于外在环境的限制,如贸易保护、地理分割等原因,产业区集聚的空间格局可以是多样的。某些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因素、历史和特殊事件、某种偏好、某种生产要素的天然的可获得

性等,都可能在的过程中趋于不断放大而对工业集聚的形成和地区

经济的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但工业集聚一旦形成,又会通过生产

的前向和后向关联以及要素的流动产生积累效应,使得非理性的经

济分布具有“锁定”效应。因此,在现实世界中,工业集聚的形成具

有很强的。克鲁格曼的工作实际上为主流经济学分析理论框架下研

究空间集聚形态的多样性开辟了空间,证明了经济发展中“区位是重

要的”。

克鲁格曼将和贸易理论等有效地整合在一起,用模型化的方法通过严密的数学论证从深层次上揭示了产

业集聚发生的,弥补了马歇尔和韦伯观点的不足。克鲁格曼的为产业政策扶持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有可

能成为地方工业集聚形成和不断自我强化的促成因素。[]参考文献↑ 金碚主编.应用经济学研究生教材

新编工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02月第1版.

【篇二:工业集聚的例子】

?? 新加坡东南亚的岛国, 714.3平方公里国土,人口518万。新加

坡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属于新兴的发达国家,其经济模式

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并以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

称新加坡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称。新加坡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

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和香港之后的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服务和航运中心?? 新加坡

国土面积仅为714.3平方公里,但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呈集聚化,且国际化程度高,截止2010年,聚集的117家商业银行机构中有112家属于外资银行;保险公司153家;各类金融机构齐全。2008年,新加坡仅保险总资产达1150亿美元。金融机构齐全。2008年,新加坡仅保险总资产达?? 政策:金融立国 ?? 1968年新

加坡独立后,政府就提出了金融立国的政策。?? 地理:区位优势 ?? 优良的地理位置,是欧洲、南亚、西亚、地中海、到远东航船的必

经之地,属世界海运交通中心之一,也是亚洲、欧洲和大洋洲之间

的重要国际航空中心欧洲和大洋洲之间的重要国际航空中心,地理

位置十分重要。?? 定位:金融国际化地理位置十分重?? 建国之初,新加坡当局就以亚洲苏黎世为目标,利用其国际贸易港的优势加速

完善金融市场。?? 1.政府支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提高新

加坡的金融集聚度,新加坡政府加大了在政策方面的支持。?? (1)广发许可证并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外资银行进驻大

力鼓励外资银行进驻,提高新加坡金融集聚的国际化程度;?? (2)

提高金融市场创新和深化,完善金融体系,促进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

提高新加坡金融集聚的国?? 2.金融监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其

职能组合了银行至财金等诸多金融机能。自其成立之后,金融业务

由政府部门执行并专业管理。1997年一1998年东南亚危机中,新

加坡能全身而退的mas功不可没。(1)监管当局对离岸金融市场

开放?? (1)监管当局对离岸金融市场开放,大力举措吸引外资进入;??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新加坡中央银行,成立于1971年,纵观大力举措吸引外资?? (2)对国内金融市场采取审慎态度,对

外资金融机构开展新元业务采取限制的举措,以避免过多的资金造

成新加坡国内市场的失衡。?? 3.机构设置?? 新加坡的银行分为两类:商业银行和商人银行。?? 商业银行又可划分为:全面银行、批发银

行和离岸银行?? 除全面银行可向公众提供全方面业务服务外,其余

三类都有各自的限制条件。?? (1)批发银行:面向的是实力强的

大企业,新加坡当局?? (1)批发银行:面向的是实力强的大企业,新加坡当局规定其不可接受储蓄和非银行客户25万元以下的计息存款,只可在一处设点;?? (2)离岸银行:只能参与离岸金融业务活

动,不可涉及新加坡国内市场;?? (3)商人银行:只能接受金融机构、本身股东的投资筹资,不可向公众集资。严格的银行格局既吸

引了外资进入,也避免了新加坡国内市场的拥挤与无效率化。?? 中

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国高科技产业中心,是中国第一个国

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

家级人才特区,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它也被誉为中国的

硅谷。的硅谷。?? 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北京中

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从1988年成立

至今,历经24年的发展建设,中关村已经聚集以联想、百度为代表

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新材料、先进制造、航空航天为代表,以研发和服务为主要形

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务为主要形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了

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

形成了一区区?? 北京是我国最大的科研基地的科技人才集聚地的科

技人才集聚地。中关村科技园区聚集了众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

及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荟萃了一大批勇于创新的企业家和教育家;

例如北大、清华清华等著名高校和中科院中科院的很多研究所都位

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它们为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话动的开村科技园区,它们为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话动的开展创造了非常便利的技术

平台。因此,中关村科技园区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于此,并在政府的答理下,集聚规模逐渐变大。所以从产业集聚的主体

来看,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都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主体。

科研基地、高等教育基地高等教育基地和最大最大北大、?? 从产业

集聚的职能来看,科技园本身就是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相结

合的产物,是科、工、贸为一体、产学研结合的一种模式。?? 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也逐渐密切,诞生了联想、四通和北大方正等高新技术产也逐渐密切,诞生了联想、四通和北大方正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教学、科研、生产一

条龙的产学研结合体系。?? 从产业集聚的物理形态来看,中关村科

技园区在集聚的初级阶段是具有明显的区域边界的,位于海淀区。

但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在发展的新阶段,从海淀区的电子一条街逐渐

发展成包括丰台园、昌平园等多产业园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淀园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和高科技商务商贸中心,注重发挥高技术的辐射功能,化和高科技商务商贸中心,注重

发挥高技术的辐射功能,其他六个园主要功能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

展基地。?? 从十二五规划中,也可以看出,政府想把中关村规划为

类似硅谷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模式,因而中关村的发展得到政府

的大力支持。??精品课件精品课件,精品课件精品课件,,你值得

拥有你值得拥有!,你值得拥有你值得拥有!精品课件,你值得拥

有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使用时,直接删除本页!使用时,直接

删除本页!精品课件精品课件,精品课件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

你值得拥有!,你值得拥有你值得拥有!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精

品课件,你值得拥有!使用时,直接删除本页!使用时,直接删除

本页!?? (1)智力资源单一。中关村科技园属于我国高新技术科

技园区智力资源比较密集的地区,但高端技术人员比较缺少,科技

人才种族结构及创新文化比较单一。?? (2)研发经费投入不足。

中关村科技园区在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资金支持上不够有力,造成研发过程中高科

技成果的转化率低。?? (3)投融资环境不完善。中关村科技园区缺乏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金融

配套体系。中关村科技园区内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银行信贷不足已成为普遍现象。?? (4)专业化

分工与服务体系不发达。中关村科技园区由于信息透明度不高,商业信息不充分、信息传递时间长,造

成企业难以准确、及时地寻找到供应商、制造商、各户上或服务商。

【篇三:工业集聚的例子】

当前位置: 正文解析:产业集聚的概念、案例及现状要素发布日期:2010-12-30核心提示:产业集聚(industrial cluster),也有学者

称为产业集群,一般是指属于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

者是属于不同类型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曼萨诺家

具集群

曼萨诺集群被誉为椅业三角,占地90平方公里,在意大利乌迪内省,有11个区,4万居住人口。该区有1000家家具制造企业,每

年生产椅子4400万张,相当于意大利全部椅子产量的80%,欧洲椅子产量的50%,全球椅子产量的30%。

该区的竞争策略为:集群内的生产分工严密,企业专业从事一到两

个特定生产工序,很少存在一个企业包揽全部的生产工序。

区内的企业类型包括三类,分别是:

(1)小手工作坊,他们生产半成品或从事专业化的工序(木材旋切、弯曲、抛光、雕刻、油漆、填料),为本地其他企业配套生产;

(2)中等规模的企业,他们购买半成品后完成生产程序中的最后阶

段(组装和油漆),然后出售最终产品。有些中等规模的企业,能

完成生产链条的大部分工序,但只有一种生产方式,当他们的生产

超负荷时,将其分包出去加工,当收缩阶段还可以重新吸收生产;

(3)小型企业,他们完成生产中所有的程序,除了少部分的特定类型的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